第一篇: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
教师学习交流制度
为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向正规、科学、深入的方向发展,特制定以下制度:
1、严格落实学习制度。学校每学期要制定政治、业务学习计划,由党支部、校长室和课程教学部轮流主持,利用每月一次星期一下午的时间,与全体老师共同学习交流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
2、教研组学习活动。各教研组(备课组)举行周周教学研讨活动,可以是理论学习,也可以讨论学习一些教科研的经验成果等。每次活动教研组长要定内容、定主讲人、定讨论题;也可以根据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并配合教科研室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3、校内交流。原则上第二学期举行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表彰会和成果交流会,对教科研工作总结的同时,对教师的课题(专题)研究、教育教学论文组织交流,让教师在交流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有所认识、不断提高。
4、对外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评比活动。学校不定期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名师来我校举办教科研讲座,通过讲座进行教育新理念的学习、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介绍、教科研经验的推广等。
5、外出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外出学习培训等活动,要求教师将外出学习内容,学习体会向组内教师传达,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6、每学期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教学实践,撰写教科研论文、教学反思和读书笔记等。撰写科研论文不同层级老师不同要求。一般老师坚持每月写一篇有关教育或文学类的读书笔记或随笔、反思等小文章,每学期不少于4篇。
7、网络学习。充分利用学校网站上的教科研栏目、FTP教师学习笔记和教师论坛进行各种教育教学科研的学习交流活动和专题读书活动,以多种方式和手段丰富教师学习内容。
8、学校科研室和教工团支部合作汇编《教师论文集》及《小荷》校刊,以便于教师互相学习交流与成果推广。
9、学校建立教科研成果归档制度。凡我校的教科研成果材料,如课题结题材料、发表或获奖的论文、获奖课件等原件须及时向教科室申报、登记、归档。一方面学校作为教科研档案保存;另一方面也用于作为奖励的依据。
10、学校要建立点名考勤制度。除政治学习遵守请假制度外,参加教研组学习也要遵守请假制度,对无故迟到、缺勤的教师教研(备课)组长做好详细记录,并纳入期末教师出勤考核奖。
沂水二中
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
为深化我县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整体素质和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
一、异地交流
1、全县教育行政部门所属中小学校教师,凡男45周岁、女40周岁以下,在同一学校工作时间较长的都要分批进行交流。交流以市县骨干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和高级教师为主。交流面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原则上小学每年在10%左右,初中、高中在2%?5%。
2、教师交流自每学年始执行,交流时间不低于三年。交流前,要与学校确定交流的工作目标,交流期满时进行考核,对未实现交流目标的教师适当延长交流时限。
3、编制限额内,教职工在本乡镇范围内流动的,由中心学校具体负责,并报县教育局备案。超编学校应通过竞争上岗方式,将富于人员分流到本乡镇缺编以及薄弱学校;整体超编的乡镇,要通过转岗、培训、调出等方法进行消化。
4、教职工跨乡镇流动,由县教育局根据编制余缺、学科需求情况,统筹考虑,实行有序流动。
5、高中、完中(含完中建制的初中)教职工在县内流动,编制限额内,由县教育局负责办理,相关学校要于每年7月底前将名单报县教育局。
6、采取有力措施,鼓励中小学教师从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流动。严格控制教师向城镇学校、优质学校及超编乡镇流动。
7、本着人才合理流动的原则,严格控制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在任期内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
二、轮岗支教
进一步推进城镇中小学校教师对口支教工作,采取上挂、下派、轮岗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交流。轮岗支教重点是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
(一)、范围和对象
1、城区各中小学校、各级示范学校、农村完全中学、乡镇所在地中心学校在职在编教师均有支教义务。
2、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具备相应教师资格,身体健康的在职教师,根据工作需要实行轮岗支教。
3、支教期限为1-2年。支教期间,实行顶岗教学。
轮岗支教人数:中学每学年安排2-4名,小学每学年安排1-3名。
4、支教的范围是我县农村相对薄弱的学校。
5、农村相对薄弱学校、偏远学校每年可选派1-2名优秀教师到有支教义务的学校挂职或顶岗任教。
6、教师轮岗支教派出单位,于每学年开始前,将安排情况上报县教育局同意后实施。派出单位编制不足的,由薄弱学校上挂教师跟(顶)岗。
7、定期选派城镇学校校长到农村学校交流任职,农村学校校长到城镇学校挂职锻炼,任期一般为半年至一年。
(二)、轮岗支教人员待遇
1、支教人员在支教期间,行政、工资关系不变,并享受原单位同职、同岗、同类人员的同等待遇。派出单位对支教人员可按有关规定给予其适当的生活补助。受援学校要妥善安排和解决好支教人员的生活问题。
2、支教人员表现突出,在评优、评先、晋级、晋职时给予优先考虑。有农村任教经历,原则上作为中小学特级教师评选、省市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定、县以上优秀教师评选依据之一。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一级教师职务,必须在其任期内要有在农村学校交流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三)、轮岗支教人员的管理
1、轮岗支教人员受派出单位和受援单位双重管理,以受援单位为主。支教人员每年要提交支教工作总结,由受援学校进行认真评议后,上交派出单位和县教育局,并进入个人档案。
2、县教育局将定期对支教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社区学校学习交流制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市第八次党代会关于“建设学习型社区”的号召,实现区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学习型城区”奋斗目标,全面推进和持续提升七宝社区学校各项工作展开的水平,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2005年社区学校学习交流制度。
一、指导思想:
加强七宝社区学校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要求,是建设经济强镇、文化大镇、教育重镇的迫切要求,是创建学习型社区的重要载体,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因此,七宝社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要以更新观念为先导,认识和实践社区教育的新内涵,以学习交流,不断总结经验。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发展。
二、具体学习交流制度如下:
1、每学期各分校校长(居委主任、村副书记)学习交流一次,认真学习上级党委和教育部门的指示、决定,坚持社区学校的办学宗旨要充分体现公益性、群众性、服务性,要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
2、每月各分校办学干部学习交流一次。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交流各自分校开展群众性各项活动的情况。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3、每周五下午规定七宝社区学校全体教师政治学习时间。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及时事政治。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协商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4 每季度定期与讲师团教师学习交谈、研究讨论教育、教学情况。
5、每次开班前与任课老师学习社区学校有关章程。研究、教育、教学进度,分析研究学员学习情况,研究教材使用情况。
6、每月召开一次教务主任、班主任、学科班长学习交流会。研究任课老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分析解决学员的学习情况,分析解决学员的意见和要求。
7、每两月召开一次关于筹办七宝社区学校通讯的学习交流会。学习兄弟学校的办报经验,交流各自想法。为出好当期通讯出谋划策。
每两月召开一次“七宝社区学校教研中心组”学习交流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心组成员联系自己的管理和教学的实践、相互学习交流。为七宝社区学校的教育、教学、教研、培训及各项活动献计献策。从而推动七宝社区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
教师学习交流制度
为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向正规、科学、深入的方向发展,特制定以下制度:
1、严格落实学习制度。学校每学期要制定政治、业务学习计划,由党支部、校长室和课程教学部轮流主持,利用每月一次星期一下午的时间,与全体老师共同学习交流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
2、教研组学习活动。各教研组(备课组)举行周周教学研讨活动,可以是理论学习,也可以讨论学习一些教科研的经验成果等。每次活动教研组长要定内容、定主讲人、定讨论题;也可以根据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并配合教科研室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3、校内交流。原则上第二学期举行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表彰会和成果交流会,对教科研工作总结的同时,对教师的课题(专题)研究、教育教学论文组织交流,让教师在交流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有所认识、不断提高。
4、对外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评比活动。学校不定期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名师来我校举办教科研讲座,通过讲座进行教育新理念的学习、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介绍、教科研经验的推广等。
5、外出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外出学习培训等活动,要求教师将外出学习内容,学习体会向组内教师传达,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6、每学期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教学实践,撰写教科研论文、教学反思和读书笔记等。撰写科研论文不同层级老师不同要求。一般老师坚持每月写一篇有关教育或文学类的读书笔记或随笔、反思等小文章,每学期不少于4篇。
7、网络学习。充分利用学校网站上的教科研栏目、FTP教师学习笔记和教师论坛进行各种教育教学科研的学习交流活动和专题读书活动,以多种方式和手段丰富教师学习内容。
8、学校科研室和教工团支部合作汇编《教师论文集》及《小荷》校刊,以便于教师互相学习交流与成果推广。
9、学校建立教科研成果归档制度。凡我校的教科研成果材料,如课题结题材料、发表或获奖的论文、获奖课件等原件须及时向教科室申报、登记、归档。一方面学校作为教科研档案保存;另一方面也用于作为奖励的依据。
10、学校要建立点名考勤制度。除政治学习遵守请假制度外,参加教研组学习也要遵守请假制度,对无故迟到、缺勤的教师教研(备课)组长做好详细记录,并纳入期末教师出勤考核奖。
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
为深化我县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整体素质和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
一、异地交流
1、全县教育行政部门所属中小学校教师,凡男45周岁、女40周岁以下,在同一学校工作时间较长的都要分批进行交流。交流以市县骨干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和高级教师为主。交流面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原则上小学每年在10%左右,初中、高中在2%?5%。
2、教师交流自每学年始执行,交流时间不低于三年。交流前,要与学校确定交流的工作目标,交流期满时进行考核,对未实现交流目标的教师适当延长交流时限。
3、编制限额内,教职工在本乡镇范围内流动的,由中心学校具体负责,并报县教育局备案。超编学校应通过竞争上岗方式,将富于人员分流到本乡镇缺编以及薄弱学校;整体超编的乡镇,要通过转岗、培训、调出等方法进行消化。
4、教职工跨乡镇流动,由县教育局根据编制余缺、学科需求情况,统筹考虑,实行有序流动。
5、高中、完中(含完中建制的初中)教职工在县内流动,编制限额内,由县教育局负责办理,相关学校要于每年7月底前将名单报县教育局。
6、采取有力措施,鼓励中小学教师从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流动。严格控制教师向城镇学校、优质学校及超编乡镇流动。
7、本着人才合理流动的原则,严格控制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在任期内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
二、轮岗支教
进一步推进城镇中小学校教师对口支教工作,采取上挂、下派、轮岗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交流。轮岗支教重点是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
(一)、范围和对象
1、城区各中小学校、各级示范学校、农村完全中学、乡镇所在地中心学校在职在编教师均有支教义务。
2、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具备相应教师资格,身体健康的在职教师,根据工作需要实行轮岗支教。
3、支教期限为1-2年。支教期间,实行顶岗教学。
轮岗支教人数:中学每学年安排2-4名,小学每学年安排1-3名。
4、支教的范围是我县农村相对薄弱的学校。
5、农村相对薄弱学校、偏远学校每年可选派1-2名优秀教师到有支教义务的学校挂职或顶岗任教。
6、教师轮岗支教派出单位,于每学年开始前,将安排情况上报县教育局同意后实施。派出单位编制不足的,由薄弱学校上挂教师跟(顶)岗。
7、定期选派城镇学校校长到农村学校交流任职,农村学校校长到城镇学校挂职锻炼,任期一般为半年至一年。
(二)、轮岗支教人员待遇
1、支教人员在支教期间,行政、工资关系不变,并享受原单位同职、同岗、同类人员的同等待遇。派出单位对支教人员可按有关规定给予其适当的生活补助。受援学校要妥善安排和解决好支教人员的生活问题。
2、支教人员表现突出,在评优、评先、晋级、晋职时给予优先考虑。有农村任教经历,原则上作为中小学特级教师评选、省市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定、县以上优秀教师评选依据之一。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一级教师职务,必须在其任期内要有在农村学校交流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三)、轮岗支教人员的管理
1、轮岗支教人员受派出单位和受援单位双重管理,以受援单位为主。支教人员每年要提交支教工作总结,由受援学校进行认真评议后,上交派出单位和县教育局,并进入个人档案。
2、县教育局将定期对支教工作进行检查评估。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市第八次党代会关于“建设学习型社区”的号召,实现区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学习型城区”奋斗目标,全面推进和持续提升七宝社区学校各项工作展开的水平,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2005年七宝社区学校学习交流制度。
一、指导思想:
加强七宝社区学校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要求,是建设经济强镇、文化大镇、教育重镇的迫切要求,是创建学习型社区的重要载体,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因此,七宝社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要以更新观念为先导,认识和实践社区教育的新内涵,以学习交流,不断总结经验。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发展。
二、具体学习交流制度如下:
1、每学期各分校校长(居委主任、村副书记)学习交流一次,认真学习上级党委和教育部门的指示、决定,坚持社区学校的办学宗旨要充分体现公益性、群众性、服务性,要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
2、每月各分校办学干部学习交流一次。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交流各自分校开展群众性各项活动的情况。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3、每周五下午规定七宝社区学校全体教师政治学习时间。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及时事政治。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协商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每季度定期与讲师团教师学习交谈、研究讨论教育、教学情况。
5、每次开班前与任课老师学习社区学校有关章程。研究、教育、教学进度,分析研究学员学习情况,研究教材使用情况。
6、每月召开一次教务主任、班主任、学科班长学习交流会。研究任课老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分析解决学员的学习情况,分析解决学员的意见和要求。
7、每两月召开一次关于筹办七宝社区学校通讯的学习交流会。学习兄弟学校的办报经验,交流各自想法。为出好当期通讯出谋划策。
每两月召开一次“七宝社区学校教研中心组”学习交流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心组成员联系自己的管理和教学的实践、相互学习交流。为七宝社区学校的教育、教学、教研、培训及各项活动献计献策。从而推动七宝社区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三篇: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制度
校长、教师交流制度
为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向正规、科学、深入的方向发展,特制定以下制度:
1、严格落实学习制度。学校每学期要制定政治、业务学习计划,由党支部、校长室和课程教学部轮流主持,利用每月一次星期一下午的时间,与全体老师共同学习交流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
2、教研组学习活动。各教研组(备课组)举行周周教学研讨活动,可以是理论学习,也可以讨论学习一些教科研的经验成果等。每次活动教研组长要定内容、定主讲人、定讨论题;也可以根据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并配合教科研室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3、校内交流。原则上第二学期举行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表彰会和成果交流会,对教科研工作总结的同时,对教师的课题(专题)研究、教育教学论文组织交流,让教师在交流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有所认识、不断提高。
4、对外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评比活动。学校不定期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名师来我校举办教科研讲座,通过讲座进行教育新理念的学习、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介绍、教科研经验的推广等。
5、外出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外出学习培训等活动,要求教师将外出学习内容,学习体会向组内教师传达,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6、每学期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教学实践,撰写教科研论文、教学反思和读书笔记等。撰写科研论文不同层级老师不同要求。一般老师坚持每月写一篇有关教育或文学类的读书笔记或随笔、反思等小文章,每学期不少于4篇。
7、网络学习。充分利用学校网站上的教科研栏目、FTP教师学习笔记和教师论坛进行各种教育教学科研的学习交流活动和专题读书活动,以多种方式和手段丰富教师学习内容。
8、学校和老师们合作汇编《泥土》校刊,以便于教师互相学习交流与成果推广。
9、学校建立教科研成果归档制度。凡我校的教科研成果材料,如课题结题材料、发表或获奖的论文、获奖课件等原件须及时向教科室申报、登记、归档。一方面学校作为教科研档案保存;另一方面也用于作为奖励的依据。
10、学校要建立点名考勤制度。除政治学习遵守请假制度外,参加教研组学习也要遵守请假制度,对无故迟到、缺勤的教师教研(备课)组长做好详细记录,并纳入期末教师出勤考核奖。
加强岳岗中心小学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要求,是建设经济强镇、文化大镇、教育重镇的迫切要求,是创建学习型学校的重要载体,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因此,岳岗中心小学各项工作的开展,要以更新观念为先导,认识和实践教育的新内涵,以学习交流,不断总结经验。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发展。
二、具体学习交流制度如下:
1、每学期各分校校长学习交流一次,认真学习上级党委和教育部门的指示、决定,坚持学校的办学宗旨要充分体现公益性、群众性、服务性,要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
2、每月各分校办学干部学习交流一次。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交流各自分校开展群众性各项活动的情况。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3、每周五下午规定学校全体教师政治学习时间。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及时事政治。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协商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每季度定期与讲师团教师学习交谈、研究讨论教育、教学情况。
5、每次开班前与任课老师学习学校有关章程。研究、教育、教学进度,分析研究学员学习情况,研究教材使用情况。
6、每月召开一次教务主任、班主任、学习交流会。研究任课老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分析解决学员的学习情况,分析解决学员的意见和要求。
7、每两月召开一次关于筹办岳岗中心学校通讯的学习交流会。学习兄弟学校的办报经验,交流各自想法。为出好当期通讯出谋划策。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
香泉镇教师学习交流制度
为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向正规、科学、深入的方向发展,特制定以下制度:
1、严格落实学习制度。学校每学期要制定政治、业务学习计划,由校长和教务处轮流主持,利用每月一次周例会或星期二下午的时间,与全体老师共同学习交流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
2、教研组学习活动。各教研组(备课组)举行周教学研讨活动,可以是理论学习,也可以讨论学习一些教科研的经验成果等。每次活动教研组长要定内容、定主讲人、定讨论题;也可以根据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
3、校内交流。原则上第二学期末举行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表彰会和成果交流会,对教科研工作总结的同时,对教师的课题(专题)研究、教育教学论文组织交流,让教师在交流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有所认识、不断提高。
4、对外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评比活动。学校不定期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名师来我校举办教科研讲座,通过讲座进行教育新理念的学习、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介绍、教科研经验的推广等。
5、外出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外出学习培训等活动,要求教师将外出学习内容,学习体会向组内教师传达,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6、每学期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教学实践,撰写教科 研论文、教学反思和读书笔记等。撰写科研论文不同层级老师不同要求。一般老师坚持每月写一篇有关教育或文学类的读书笔记或随笔、反思等小文章,每学期不少于4篇。
7、网络学习。充分利用学校网站上的教科研栏目、FTP教师学习笔记和教师论坛进行各种教育教学科研的学习交流活动和专题读书活动,以多种方式和手段丰富教师学习内容。
8、学校教务处和教工团支部合作汇编《教师论文集》及校刊,以便于教师互相学习交流与成果推广。
9、学校建立教科研成果归档制度。凡本校的教科研成果材料,如课题结题材料、发表或获奖的论文、获奖课件等原件须及时向教科室申报、登记、归档。一方面学校作为教科研档案保存;另一方面也用于作为奖励的依据。
10、学校要建立点名考勤制度。除政治学习遵守请假制度外,参加教研组学习也要遵守请假制度,对无故迟到、缺勤的教师教研(备课)组长做好详细记录,并纳入期末教师出勤考核奖。
陈仓区香泉镇教育组
2016.2.陈仓区香泉镇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制度
为深化我镇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整体素质和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
一、异地交流
1、全镇所属中小学校校长、教师,凡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在同一学校工作时间较长的都要分批进行交流。交流以市县骨干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和高级教师为主。交流面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原则上小学每年在10%左右,初中、在2%左右。
2、教师交流自每学年始执行,交流时间不低于一年。交流前,要与学校确定交流的工作目标,交流期满时进行考核,对未实现交流目标的教师适当延长交流时限。
3、编制限额内,教职工在镇范围内流动的,由教育组具体负责,并报区教育局备案。超编学校应通过竞争上岗方式,将富于人员分流到本乡镇缺编以及薄弱学校。
4、教职工跨乡镇流动,由区教育局根据编制余缺、学科需求情况,统筹考虑,实行有序流动。
5、教职工在区内流动,编制限额内,由区教育局负责办理,相关学校要于每年7月底前将名单报区教育局。
6、采取有力措施,鼓励中小学教师从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流动。
二、轮岗支教 进一步推进镇域中小学校教师对口支教工作,采取上挂、下派、轮岗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交流。轮岗支教重点是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
(一)、范围和对象
1、各中小学校校长,在职在编教师均有支教义务。
2、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具备相应教师资格,身体健康的在职教师,根据工作需要实行轮岗支教。
3、支教期限为1-2年。支教期间,实行顶岗教学。轮岗支教人数:中学每学年安排1-2名,小学每学年安排2-3名。
4、支教的范围是本镇内相对薄弱的学校。
5、教师轮岗支教派出单位,于每学年开学前,将安排情况上报镇教育组。派出单位编制不足的,由薄弱学校上挂教师跟(顶)岗。
7、定期选派镇域学校校长交流任职,任期一般为一至二年。
(二)、轮岗支教人员待遇
1、支教人员在支教期间,行政、工资关系不变,并享受原单位同职、同岗、同类人员的同等待遇。受援学校要妥善安排和解决好支教人员的生活问题。
2、支教人员表现突出,在评优、评先、晋级、晋职时给予优先考虑。
(三)、轮岗支教人员的管理
1、轮岗支教人员受派出单位和受援单位双重管理,以受援单位为主。支教人员每年要提交支教工作总结,由受援学校进行认真评议后,上交派出单位和镇教育组备案,并进入个人档案。
2、教育组将定期对支教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陈仓区香泉镇教育组
2016年2月
第五篇: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的实施方案
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的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均衡配置学校教师资源,进一步促进我镇义务教育高速均衡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乡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及市、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近年来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建设的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师资校际交流制度,促进校长、教师在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合理流动,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教师队伍。
二、基本原则
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相对均衡、资源共享、立足长远、统筹兼顾的原则,合理配置各类学校师资。
三、支教条件
1、全校中小学在职在岗教师,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50周岁。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吃苦耐劳,乐于奉献。
3、教育教学能力强,精通业务,为学科骨干教师。
四、交流方式
1、派出学校负责同志定期深入所交流学校了解情况,提出支教方案,在人力物力上给予支持。
2、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常规》的要求,认真完成所教学科的各项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支教学校的教学质量。
3、积极参加交流学校的教学教研活动,通过信息交流、听课、座谈、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努力带动被支教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4、派出学校和支教人员要积极参与支教学校的管理,把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式渗透到支教活动中,帮助被支教学校提高管理水平。
五、人员待遇
1、交流支教期间,支教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原单位发),每年补助生活费,所需经费由县政府财政承担。
2、、交流人员参加评先树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3、交流人员职务晋升同等条件下优先。
六、组织领导
1、学校把交流支教工作上升到建设和谐社会,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的高度去认识,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制订并落实工作计划与措施,切实提高支教效果。要鼓励师德好、责任心强,并具有较好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中青年教师到农村小学支教锻炼。支教人员的选定按照个人报名、学校推荐、教委审批的程序进行。
2、交流支教人员由支教学校和被支教学校双重管理,已被支教学校管理为主。
交流支教人员必须与派出学校日常工作脱钩,长驻被支教学校。被选派的教师要自觉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支援学校校纪校规,尽职尽责,谦虚好学,以自己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各项工作。要严格遵守所驻学校的工作制度和支教人员的工作纪律,认真开展教育管理及教学活动。严禁给被支教学校增加任何经济负担。
3、成立交流支教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交流支教工作的组织领导,具体工作由教委办组织操作、实施。
对支教学校和交流人员进行督促检查。有关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并明确专人靠上抓好这项工作。镇支教工作领导小组对支教人员支教情况跟踪了解、报道和宣传,及时总结支教工作经验,大力宣传典型,适时表彰先进,努力形成支援农村小学教育的舆论氛围,推动全镇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