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装甲与防护技术的发展
装备材料及防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09-3-12 14:28:13 阅读:11063次
未来的世界战略和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对未来战争的模式有着深刻的影响。要求未来陆军武器装备必须具有:①更轻便机动、灵活快速反应和全天候的作战能力;②更猛、更远、更精确的杀伤打击能力;③更强的全方位生存防护能力;④更高的信息实时化和战场数字化能力。为此,在未来陆军武器材料研究中,将大力开发新型结构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满足各种武器平台的作战能力要求,提高经济承受能力,延长使用寿命。
发展轻质材料和轻型结构,提高武器战场机动能力
铝合金和工程塑料已广泛用于制造各种陆军武器构件。虽曾研究过用钛合金制造陆军武器受力构件,但因成本过高而未能得到应用,今后主要是发展低成本制造技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目前仍主要用于制造轻兵器及火箭导弹壳体等。为满足未来战场机动,尤其是空运空投、快速部署需要,将大力开发这类轻质材料的应用。2001年,美国将研究用钛合金代替钢制造装甲,减轻作战车辆质量,2004年M1坦克炮塔采用钛合金制造,可减轻质量5吨。2010年未来战场车辆、155毫米自行火炮和先进技术轻型榴弹炮(~2.3吨)、工程车辆的车体与炮架等重要受力件将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大大减轻质量,如采用复合材料车体使车辆减轻33%。今后十年内,将重点开发低成本的先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结构制造技术和连接技术。
与此同时,将发展减振降噪阻尼材料、密封材料及磨擦材料,改善兵器的工作环境。例如,研究埋有制动器和主动消音材料的智能复合材料与结构,用于陆军车辆降噪防震;研究履带板橡胶失效机制,采用腈橡胶履带板,使履带寿命由1600公里提高到4800公里,质量减轻23%。
在坦克发动机方面,将研究单质陶瓷材料和增强陶瓷复合材料、陶瓷耐热涂层材料及隔热材料。研究单晶铸造γ相TiAl合金,使发动机质量减轻40%。
发展各种先进材料技术,提高武器的打击能力
在提高战场发射、推进能力方面,研究表明,钨合金弹芯侵彻均质装甲钢获得最大侵彻深度的最佳初速为2300~2500米/秒,侵彻反应装甲的最佳初速为3500米/秒。因此,亟需研究适应高初速大口径火炮动能的材料技术,使120毫米坦克炮的动能能达到140毫米火炮的性能水平,2005年动能弹能击毁未来反应装甲,并且满足身管长为54倍口径的21世纪155毫米先进野战榴弹炮系统提高初速、射速和增大射程的技术要求。2005~2010年开发大口径火炮身管耐烧蚀磨损材料技术(包括镀层材料和衬管材料),延长120毫米、155毫米火炮身管使用寿命,如溅射喷射金属钽,耐磨性能为当前的镀铬层的8或10倍。研究高性能轻质电炮用复合炮管材料,为电热化学炮、电磁炮在2010年前后用于坦克炮、两栖装甲车辆用中口径炮、大口径舰炮提供材料技术基础。
在战术火箭推进系统方面,将通过材料技术研究,提高有效载荷,增大飞行速度,增大射程。如美国提出2005年使有效载荷提高25%,2010年前后提高100%,为此,2005年将针对近程、中程防空用灵活推进系统研究低成本TVC复合材料壳体和喷管材料,中程和远程防空用远距离推进系统的高刚度、轻质量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2010年将研究低成本的纤维或织物隔热材料和耐烧蚀碳/碳喷管材料;2015年研究地面火力支援用高密度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研究火箭弹药发射/包装一体化材料。
在反坦克弹药方面,目前国外现装备的120毫米高密度穿甲弹的穿甲能力约为600毫米RHA(初速1700米/秒),而科研的水平已达850~900毫米RHA,但对付反应装甲的能力较差。针对未来反装甲需求,2005年,将开发大长细比(如L/D 40∶1)、高强韧(σb1600~1700兆帕、δ8~10%)的钨合金穿甲弹芯和轻质弹托与外套材料结构技术,同时研究具有绝热剪切效应的新型钨合金弹芯,以满足120毫米动能弹超高速发射和击毁未来反应复合装甲的要求。2010年研究包括未来加农口径电炮发射在内的超高速(2000米/秒以上)动能弹的结构/功能材料技术,以解决诸如安全发射、稳定飞行、消融等技术难题。2005年研究对付反舰导弹的超音速穿甲弹用高韧性钨合金(L/D小于8),解决多层靶多次冲击问题。现装备的破甲战斗部的侵彻能力约为800~1000毫米RHA,有的高达1300毫米RHA,为了提高破甲能力,2005年将在继续研究高密度钼、钨药型罩材料的同时,研究具有特殊性能的药型罩材料技术,以适当降低射流头部速度,减小射流前部的能量,增大射流后部的质量和能量,满足攻击特种非均质装甲的要求。爆炸成型战斗部,2005年将研究对付轻、重目标的药型罩材料技术,尤其是钽、钼药型罩和形成大长细比(如L/D~6)杵体的药型罩材料技术(提高侵彻顶装甲的能力,如侵彻深度≥200毫米RHA)、多罩共轴药型罩材料技术、单罩形成串联杵体材料技术。研究攻击超硬加固工事或深度地下目标超音速穿甲弹芯材料与技术。
在增程精确制导弹药方面,将研究结构功能材料,如透波材料、电磁屏蔽材料、压电/热电复合材料、结构/烧蚀材料、高效隔热/反阳光辐射材料、阻尼/减振材料、弹体隐身材料技术等。
开发各种先进功能材料,提高武器战场感知能力
为了提高陆军武器装备的战场感知能力,将大力开展光电功能材料(如缺陷工程技术、梯度指数光学材料、红外探测器材料、CBD材料、智能材料、纳米材料等)研究;将通过开发能够提高传感器灵敏度和选择性,改进数据采集、分析和传输系统性能的材料和材料概念及新工艺技术,研究大块外延生长半导体、超导铁电体、压电体和磁性材料,提高传感器性能。据预测,2000年红外电磁传感器的感知距离增加50%、目标识别能力提高一倍;2005年采用超导电磁传感器,提高探测能力提高50%;2010年研制出经济的能重复生产的在350~500度电子设备上使用的SiC材料。
与此同时,将通过在生物仿真、物理、材料科学领域内的基础研究,发展新型探测器功能材料,如2000年研究光调制器用生物衍生物材料,2005年研究改进型非致冷红外探测器新材料,2010年研究基于嗅觉功能的新型探测器材料。又如,研究生物激励技术制造智能红外焦平面,以在战斗云雾中发现坦克。2000年研究自适应光机系统材料,2005年热电基冷却系统材料,2010年研究宽带传感器保护材料,以满足捕捉目标的高要求,使得坦克测距、目标指示和识别能力大大提高,比如,2000年使捕获暴露目标的距离增加67%,部分暴露的目标的距离增加50%,捕获坦克的时间缩短60~80%。
还将研究红外导引头整流罩材料,开发低成本的高效金刚石沉积和抛光技术,2000年使超音速红外瞄准与跟踪传感器的耐雨耐雾能力提高200%。
发展先进装甲防护技术,提高武器战场生存能力
预计到2015年,美国M1一类的主战坦克还将继续使用并加以改进,与此同时,将发展各种轻型地面车辆和两栖车辆。为提高战场生存能力,需要开发新型防护技术。为使乘员和设备在车体装甲被击穿后免遭击毁损伤和防中子、核能力及抗破片侵彻二次效应,将开发抗弹/抗爆震/抗辐射/多功能高密度高聚物(如高密度聚乙烯/凯夫拉)复合内衬材料技术。2000年~2010年研究战斗车辆、十字军自行火炮用的隔仓材料、油箱抑爆材料。
目前主战坦克首上装甲能防穿甲能力为600毫米RHA的穿甲弹、侵彻能力为1300毫米的破甲战斗部。为避免车体装甲被新一代反坦克弹药击穿,2005年将继续研究应用高性能超轻装甲材料,包括硬度HB600~700的装甲钢,新型铝合金装甲(尤其是提高海水腐蚀抗力),低成本钛合金装甲材料及钛合金陶瓷复合装甲材料,高密度高模量纤维增强编织结构复合装甲材料(包括复合装甲中树脂转移模塑技术,传感器纤维编织集合制造技术等)。继续研究陶瓷装甲SiC、AlN、TiB2、B4C和复合陶瓷如TiB2-TiN-AlN、TiB2-AlN、TiN-TiB2、TiN-AlN、SiC-AlN等陶瓷材料的抗弹性能以及结构约束因素对抗弹性能的影响,尤其是对速度大于2000米/秒的大口径穿甲弹的防御能力。
加强装甲防护材料基础研究,将开展梯度陶瓷装甲材料(如TiB-Ti/Ti)、超细晶粒陶瓷装甲材料、混合型纳米陶瓷装甲材料研究(2005年),甚至利用生物仿真技术研究具有极硬层、极软层的轻型复合装甲(2005年)。整体式复合反应装甲材料技术的质量有效防护系数,目前抗穿甲的为2,抗破甲的为4,为进一步提高其双防能力,特别是抗未来更大威力的120毫米动能弹的能力,将继续研究内装式反应复合装甲材料技术;研究顶部轻型反应装甲,以抗威力更大的爆炸成型弹。已开展电磁装甲、智能装甲材料和结构研究,预计这类装甲在2015~2020年得到应用。目前法国采用10毫米RHA/5毫米A1/15毫米厚扁平线圈/绝缘层/主装甲的电磁装甲,用L/D20的钨合金杆以1600米/秒速度的侵彻试验表明,质量有效系数Em为2,与10毫米RHA/2毫米太安炸药/3毫米钢/15毫米玻璃/主装甲构成的反应装甲相同。
从不被发现或被发现而不被击中出发,主要研究应用主动防护系统。现阶段采用的主动防护技术多为软杀伤主动对抗技术,如信号特征抑制材料与技术。美国2005年将研制辐射率/反辐射率可控的低可观测性涂料或隐身材料,2010年研制能对背景和威胁作出自动反应的自适应涂料,降低武器的可见光、红外、雷达等信号特征。雷达和热信号特征在2000年时降低50%,到2005年降低70%。较远期则发展硬杀伤主动对抗技术、硬杀伤对抗材料技术,如研究发射式电磁装甲、智能型反应装甲等。
与此同时,将进行发展先进装甲和反装甲系统用新材料所需要的力学和数学研究,具体领域包括固体有限变形、冲击和侵彻问题,2000年重点是金属侵彻分析技术,2005年重点是复合材料侵彻分析技术,2010年重点是侵彻的全面分析技术。
针对未来单兵综合作战系统的要求,将研究面密度小于2.5克/厘米2的人体防护用超轻抗弹材料,质量比目前使用的减轻40%;研究低成本透明尖晶石陶瓷、氮氧化铝和玻璃/聚合物透明装甲,质量和厚度降低30%,并提高可见光和近红外透射率及对12.7毫米穿甲弹和破片的抗弹能力及耐磨性。2000年研究防激光材料和非线性光学材料,分别用于单兵、直瞄光学系统和传感装置。2005年前后研究能对抗低能光和射线威胁的防护材料。
结 论
在未来世界军事战略和现代军事技术革命的影响下,未来陆军武器将在机动与快速响应、终点毁伤效应、战场生存能力等获得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将具有信息化、智能化、远程化的特点。因此,未来陆军武器的高科技含量大大增加,高新陆军武器材料将获得大量使用。
可以预见,今后十年内,将在生物、物理、力学、数学、化学及材料科学等领域,通过在分子级、纳米级、微米级、宏观级的研究,使下述陆军武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得到重大发展和应用:
* 作战人员、作战系统防御常规武器杀伤的防护材料与技术; * 人员、设备的防激光材料与技术; * 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可靠性的材料与技术;
* 增强战场信息感知、监视,提高命中精度的传感器等元器件和兵器部件、设备的材料与技术;
* 增大兵器系统杀伤、侵彻破坏威力的材料与技术; * 先进的推进系统材料与技术; * 提高机动和快速响应的材料与技术;
从而使陆军武器性能、作战能力和使用寿命在低成本的条件下获得大幅度的提高,为未来陆军武器发展提供扎实的基础
第二篇:汽车底盘装甲的重要性
汽车底盘装甲的重要性 俗话说“烂车先烂底”,终年不见阳光,历经无数坎坷 的汽车底盘,腐蚀和损坏的隐患是很大的。现在汽车的底盘 都很低,在行驶过程中一些被飞溅起来的沙石不停的撞击底 盘;在凹凸不平的路面行驶,汽车底盘还有可能被托底;雨 雪天汽车底盘易粘结泥块,受到雨水、雪粒的锈蚀;雪后道 路上布满具有极强腐蚀的融雪剂,更是对汽车底盘造成致命 的摧残,大大缩短车辆的使用寿命。而现在很多汽车制造商一位的在降低成本,在新车出厂 时,只给汽车底盘喷了一层薄薄底盘涂料(有些是 PVC 材料 的),有的车甚至连这样的涂料也只是简单的喷一下局部,大部分把防锈漆和镀锌层暴露在外。象这样的简单的防锈漆 和镀锌层在理想的环境下也许是可以对汽车底盘起到防锈 作用的,但是在我们日常行驶过程中这样的处理是根本不起 作用的,所以给我们在买车后给车辆穿一件底盘装甲是非常 必要的。汽车底盘装甲的 5 大好处 1.阻隔气候影响。夏日里地表的烘烤,酸雨的侵袭,大气 的潮气、盐分、冬季雪道上除雪剂的腐蚀等每一种因素都能 侵蚀车底。底盘装甲可有效防止汽车生锈,预防提前老化,即时在沿海城市温暖潮湿的气候下,带有盐分的海风吹拂也 不回将钢筋铁骨蹂躏得的伤痕累累。
2.防御沙石撞击。当汽车行驶在路况不好的路面上,路 面上的砂石被震动飞溅后会不断撞击汽车底盘与轮毂等部 位。底盘装甲可以保护汽车底盘原有的防锈漆和镀锌层,以 防金属裸露在外并与空气中的潮气和酸雨等接触生锈,强效 抵御锈渍迅速蔓延腐蚀汽车内壳机件。3.加强行驶安全。受损的底盘可能会导致底盘的一些零 件变形,特别是上下摆臂、左右方向拉杆等容易发生变形,一些轻微碰刮同样会引起汽油底壳或波箱油底等发生轻微 渗漏。这些变形和渗漏不容被检测到,但是会严重影响行车 安全。而进行了底盘防撞防锈处理之后,底盘不受损,安全 自然有保障。4.为车辆保值。数据显示,通常新车使用三年左右,就 会发生锈蚀。而与之相对应的一个事实是:车辆保养越好,价值越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行驶之后,无论是自己使用还时 准备换新车,经过底盘防撞防锈处理(尤其附有正规大公司 的品质保证书)的车肯定是能够永远更高的价值。尽管买车 一般都不会冲着投资而去,但同样一辆车,在若干年后,价 值的差别却是高下立见。5.提高驾驶舒适度。由于底盘防撞防锈采用具有弹性的 材质密封性处理,一方面大大增加了车辆行驶的平稳度:另 一方面极大降低行驶过程中车辆的噪音和陆上的嘈杂。所以 在驾驶
的舒适度上比没有做过底盘防撞防锈的车辆高很多。
第三篇:浅谈马克思基本原理与科学技术发展
浅谈马克思基本原理与科学技术发展
凌晓宇
环工131 1304100093 应老师的要求,我们将开展一场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主题的辩论赛,辩题是: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我做为这场辩论赛的主持,对此我做了一些研究和学习。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和去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对马克思基本原理和科学技术发展我有了一些见解,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马克思明确指出: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已经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所证实。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能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19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例如,蒸汽机技术革命主要是从工匠传统发展而来,在生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摸索出技术发明,然后才总结出热力学理论。以电力技术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来,这种生产带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发生改变,现在是科学推动技术进步,再推动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开辟着生产发展的新领域,引导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如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索出电磁学理论,通过促进电力技术的革命,并最终引发电力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邓小平在总结科学技术这一发展趋势时深刻指出:“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实在,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实际上预示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江泽民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科学技术提到“先进生产力”的高度,是我们党自觉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关键所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发生作用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急剧变革。近30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即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的数量,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曾有人估算,截止1980年,人类社会获得的科学知识的90%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30余年获得的。到2000年,人类社会获得的知识翻了一番。现代物理学中90%的知识是1950年以后取得的。现在全世界每天发表科技论文6000-8000篇。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每隔一年半就增加一倍。据粗略统计,人类的科技知识,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一倍,当前则是3年至5年增加一倍。现在全世界每年批准的专利数量达120万件。当今,科技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工程师知识的半衰期是5年,即5年内有一半知识已过时。近10年内,一个工程师所掌握的知识的90%与计算机的最新发展有关。由于科技知识的加速增长和更新,科学技术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社会对科学技术事业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二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鲜明特点。当代科技发展的突出形式就是突破与融合。突破即以研究开发的新一代科技成果取代原有的一代科技成果;融合是组合已有的科技成果发展成为新技术。近十几年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是日益求助于多学科融合战略解决各种问题,这就导致了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出现,最终结成了具有确定的特有概念和方法论的新学科和新领域,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系列。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还表现有研究的完整性、研究对象的多学科性、学科的多对象性、科学研究的信息化等认识论特征。三是科学技术与人文杜会科学的结合。当代社会历史的客观进程、当代任何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社会发展问题和环境问题等所具有的高度的综合性质,不仅要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主要部门进行多方面的广泛合作,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而且要求把自然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结合成为一个创造性的综合体。当代自然科学和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结合,是当今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实际上预示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江泽民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科学技术提到“先进生产力”的高度,是我们党自觉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关键所在。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是十分丰富而深刻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是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著名论断。第二,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马克思认为,科学本身是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因而是知识形态人类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形式。因此,作为一般社会生产力,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力,即一种精神生产力,而当其与生产力其他要素相结合 即构成物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科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力,必须经过转化才能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即将科学技术物化为新的劳动工具和新的劳动对象;通过学习和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马克思、恩格斯把后一个方面视为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根中途径。第四,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马克思说:”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生产力的这种发展,归根到底总是来源于发挥着作用的劳动的社会性质,来源于社会内部的分工,来源于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第五,科学作为生产力,既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了上层建筑和思想文化的发展。马克思认为,机器的发展则是使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革命化的因素之一。恩格斯也曾指出,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把科学看成是一种”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马克恩、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为不断演进的社会实践所证实。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内涵 1988年9月12日,邓小平在一次听取汇报的会议上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进人21世纪,面对科技进步更加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江泽民把科学技术提到了判断先进生产力标准的新高度,对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做出了新的概括。江泽民的这一重要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华,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丰富的科学内涵。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使命是把经济搞上去。走以科技进步为依托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新路,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含量,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其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谛在于科技与经济要一体化。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建立起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体制和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只有下大决心、花大气力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才能使科学技术成为真正的第一生产力。第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在世界范围的激烈竞争中,在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中,高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旗帜,把经济搞上去,最终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使人民群众真正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第四,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关键是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加速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这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和奉献,要在全社会形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共识,并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这样才能使其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三)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决定着先进生产力的性质、方向、结构和水平。首先,科学技术决定先进生产力的性质。生产力是一个由劳动者、劳动工具与劳动对象以及劳动过程的组织管理等各种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某一时代特定生产力的先进性质要通过系统中每个要素的先进性质反映出来。劳动者由”体力型“转变为”知识型"标志着生产力的先进程度提高。其次,科学技术决定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在20世纪以前,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相互作用的关系,往往是按照生产一技术一科学的顺序发展的,即生产和技术的实践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在当代,科学技术具有明显的超前性。运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遗传学等科学发展起来的生物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和食品工业等方面,使得生产力向越来越广的先进领域发展。第三,科学技术决定产业结构的层次。20世纪60年代以来,高技术产业、研究与设计业、金融保险业、文化教育业、商业与眼务业等第三产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产业结构的这种升级是以科技知识在产业中的密集程度为标志的。第一产业占优势的国家为农业国,第二产业占优势的国家为工业国,第三产业占优势的国家为后工业国。从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来看,一些发达国家在70年代末就超过50%。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崛起和发展更有力地证明了科学技术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第四,科学技术决定生产力的先进水平。产业的高科技化程度、产品中的科技含量密集程度、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时间周期、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等,是衡量生产力先进水平的重要因素。
我认为,科技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理由有二。第一,科学技术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认为:“对人类生活的改善给予影响的力量既不是政治和宗教,也不是思想,而是‘机械技术上的发明’。”也就是说,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改善人类生存质量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回顾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提高的历程,正是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历程。蒸汽机的发明将人类带入了工业文明时代;电的发现和使用改善了交流环境便捷了人类的沟通;青霉素的使用改善了医疗环境,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信息技术革命再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诚然,在人类利用科技的过程中做了一些愚蠢的事情,造成了诸如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但我们欣喜地看到,人类在利用科技提高生存环境的同时也逐步意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980年以来,可持续发展原则逐渐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人类从企图征服自然的狂妄自大心态放下姿态认识到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预见,在未来,科技将被更好地用于人类提高自身的生存水平。
第二,科学技术所引发的社会变革让人类解放了双手,人文精神使人类逐步摆脱了思想上的枷锁,促进了社会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善。文艺复兴以来,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精神也日益深入人心,深刻影响了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布鲁诺的日心说,使人们摆脱了宗教神学的精神束缚,从中世纪的黑暗统治下解放出来;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平等、自由等西方近代民主理念的传播,进而引发了荡涤封建专制制度的社会变革,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社会。由此可见,一次次社会生存环境的改善的直接影响因素都是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解放了人的双手,使人类一次次向内追寻人的价值、探寻生命的真谛。种种这些,都给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改善,使人能够真正成为“人”。
以上就是我对马克思基本原理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见解,希望我们的辩论赛能带给我更大的思想上的冲击,预祝辩论赛顺利、精彩地进行!
第四篇: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展望
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展望
一、A型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单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标注其相应字母】
1.我国能源发展面临许多问题,我们必须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必须向多元化的能源体系转变,在今后的能源发展战略中应该以(A)为前提。
A.节能
B.核能
C.新能源
D.可再生能源
2.专属经济区是指在沿海国家和岛屿,(C)海里范围内享有对自然资源及其勘探开发的主权和权益,同时还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
A.50 B.100 C.200 D.300
3.国内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当时叫(C)机。
A.101 B.102 C.103 D.104
4.虚拟制造是指在(B)上制造的能力。
A.机器
B.计算机
C.图纸
D.模拟器
5.技术创新的(A)是指从产品的创新、工艺的创新中体现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所以不仅仅是技术范畴的事。
A.综合性
B.创造性
C.创新性
D.市场连续性
6.大脑的基本单位是(A)。
A.神经元
B.树突
C.细胞核
D.突触
7.我国是在(A)签署同意《海洋法公约》。
A.1982年12月10日
B.1982年12月11日
C.1982年12月12日
D.1982年12月13日
8.现在计算机学科里面所谓的诺贝尔奖就叫(A),它是由这位科学家命名的。
A.图灵奖
B.图腾奖
C.冯.偌依曼奖
D.灵图奖
9.创新的最高层次是(C)。
A.技术创新
B.科技创新
C.理论创新
D.文化创新
10.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简写是(B)。
A.IBS B.ISO C.CAD D.IEC
11.(D)面向全球经济,进行全球制造,这是在更大的范围里,优化利用企业的外部资源,以结盟的形式更快地响应市场。
A.精益生产
B.准时生产
C.虚拟制造
D.敏捷制造
12.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C)。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氟氯氢
D.氟气
13.酸雨是指PH值小于(B)的雨水、冻雨、雪、雷、露和雾等大气降水。
A.5.4 B.5.6 C.5.5 D.5.7
14.贺林教授发现的一个重要的遗传基因是(C)
A.六指症
B.夜盲症
C.短指症
D.白化症
15.神经元之间靠(A)进行交流。
A.动作电位
B.树突
C.细胞核
D.突触
16.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包括通讯、计算机和(D)
A.多媒体
B.家电
C.电子商务
D.互联网
17.前不久,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成功钻取获得了高纯度可燃冰实物样品。这一消息激起人们对这种未来替代能源的强烈关
注。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B)。
A.甲醇
B.天然气水合物
C.乙醇
D.石蜡
18.信息集成美国(C)博士1973年提成的。
A.图灵
B.冯.诺依曼
C.哈林顿
D.克林顿
19.“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按系统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
化、及资源优化,实现物流、信息流的集成和优化运行,达到人、经营和技术三要素的集成,以加强企业产品开发的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市
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表述的是(B)。
A.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B.敏捷制造系统
C.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D.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20.(C)的进展将为信息技术提供新的存储、传输、处理、显示材料和器件。
A.物质
B.科学
C.物质与科学
D.物质与生命科学
21.水利发电是水能的一种主要利用形式,水利发电的技术包括多方面,三峡水电站是属于(B)水利发电技术。
A.引水式发电
B.坝式发电
C.混合式发电
D.抽水续能式发电
22.除了结构材料外,具有光、点、磁性质的(C),对光电子技术和信息科学高速发展,将起着其他材料无法替代的作用。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分子材料
D.高分子材料
23.利用(B)的全能性,将来就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组织来修补受损的细胞。
A.组织干细胞
B.胚胎干细胞
C.基因
D.功能基因组
24.以前的生物技术基本上是搞发酵,现在的生物技术是在(C)的基础上,把技术和现代科研结合起来。
A.细胞生物学
B.微生物学
C.基因工程
D.遗传学
25.在海水里面形成的地层叫(A)。
A.海沟
B.海山
C.海相地层
D.海道
26.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由(D)导致的温室效应。
A.酸雨
B.土地荒漠化
C.水资源危机
D.温室气体
27.进化是(A)的结果。
A.环境选择
B.自然选择
C.自然规律
D.优胜劣汰
28.(D)是由具有光、电、离子、磁、热、机械和化学反映性能的分子和超分子组装排列而成的有序结构,是在分子或超分子层次上完成信息
和能量的检测、转换、传输、存储与处理等功能的化学及物理系统。
A.有机半导体
B.有机超导体
C.导电高聚物
D.分子器件
29.创新的关键是(C),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新能力。
A.聪明才智
B.技术规划
C.人才
D.先进观念
30.(C)理论要求人们改变过去以经济发展为主导,忽视生态支持能力的旧思维,建立起新的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观念。
A.生态承载
B.生态文明
C.生态经济
D.生态伦理
二、X型题[共10道题,每题4分]【多选题。每一道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上标注其相应字母】
1.200米水深大陆架的矿产主要是(AB)。
A.石油
B.天然气
C.固体砂矿
D.金属结核
2.软件技术今后发展的趋势是(ABCD).A.中间件和软构件
B.面向对象
C.网络化
D.嵌入式
3.生态系统管理方式是将(ABC)相结合的管理战略,这种管理方式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分要素方式,建立起综合的管理方式。其目的是维持生态
系统功能的可持续性,避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A.生态
B.经济
C.社会
D.自然
4.国家创新体系建立所需要的几个方面(ABCD)。
A.技术创新体系
B.知识创新体系
C.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D.创新的政策体系
5.人类基因组计划说复杂非常复杂,说简单就(ABCD)。
A.遗传图
B.物理图
C.序列图
D.基因图
6.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包括(ABCD)。
A.基因组学
B.生物信息学
C.神经生物学
D.生态学
7.21世纪科学研究将在(ABCD)继续展开。
A.物质科学方面
B.生命科学方面
C.地球与生态科学
D.人脑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8.研究脑的目的(ABCD).A.理解脑
B.爱护脑
C.模拟脑
D.开发脑
9.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是(ABCD)。
A.节能
B.发展核能
C.开发新能源
D.开发可再生能源
10.众多分子以一定方式形成的聚集体-----分子材料,通过分子的(BC)则可以表现出特殊的电、光、磁等物理性能。
A.复合B.排列
C.相互作用
D.掺杂
一、A型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单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标注其相应字母】
1.大脑的(B)是指人的学习和记忆活动。
A.功能性
B.可塑性
C.语言性
D.记忆性
2.目前能够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有(B)
A.美、英、法、俄
B.美、俄、法、中
C.中、美、日、俄
D.中、美、德、俄
3.虚拟制造是指在(B)上制造的能力。
A.机器
B.计算机
C.图纸
D.模拟器
4.除了结构材料外,具有光、点、磁性质的(c),对光电子技术和信息科学高速发展,将起着其他材料无法替代的作用。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分子材料
D.高分子材料
5.信息集成美国(C)博士1973年提成的。
A.图灵
B.冯.诺依曼
C.哈林顿
D.克林顿
6.进化是(A)的结果。
A.环境选择
B.自然选择
C.自然规律
D.优胜劣汰
7.创新的关键是(C),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新能力。
A.聪明才智
B.技术规划
C.人才
D.先进观念
8.“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按系统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
化、及资源优化,实现物流、信息流的集成和优化运行,达到人、经营和技术三要素的集成,以加强企业产品开发的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市
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表述的是(B)。
A.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B.敏捷制造系统
C.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D.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9.现代军事指挥系统包括指挥、控制、通讯、情报和计算机,简称(D)
A.CI B.C2I C.C3I D.C4I
10.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包括通讯、计算机和(D)
A.多媒体
B.家电
C.电子商务
D.互联网
11.(C)理论要求人们改变过去以经济发展为主导,忽视生态支持能力的旧思维,建立起新的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观念。
A.生态承载
B.生态文明
C.生态经济
D.生态伦理
12.前不久,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成功钻取获得了高纯度可燃冰实物样品。这一消息激起人们对这种未来替代能源的强烈关
注。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B)。
A.甲醇
B.天然气水合物
C.乙醇
D.石蜡
13.(D)面向全球经济,进行全球制造,这是在更大的范围里,优化利用企业的外部资源,以结盟的形式更快地响应市场。
A.精益生产
B.准时生产
C.虚拟制造
D.敏捷制造
14.神经元之间靠(A)进行交流。
A.动作电位
B.树突
C.细胞核
D.突触
15.以前的生物技术基本上是搞发酵,现在的生物技术是在(C)的基础上,把技术和现代科研结合起来。
A.细胞生物学
B.微生物学
C.基因工程
D.遗传学
16.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由(D)导致的温室效应。
A.酸雨
B.土地荒漠化
C.水资源危机
D.温室气体
17.21世纪前期,中国将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不足,生态环境“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以及国家财政尚不能
强有力地支持农业。这一切决定了未来二、三十年国家对农业的最大需求是实现(C)
A.生产安全保障
B.国防安全保障
C.食物安全保证
D.人口安全保障
18.当前医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C)。
A.保健意识缺乏
B.药品研发速度慢
C.老年人口增加
D.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
19.创新的最高层次是(C)。
A.技术创新
B.科技创新
C.理论创新
D.文化创新
20.(D),中、美、日、德、法、英等6国科学家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
A.2000年6月26日
B.2001年2月12日
C.2001年8月26日
D.2003年4月14日
21.在海水里面形成的地层叫(C)。
A.海沟
B.海山
C.海相地层
D.海道
22.可用于获取气象、海洋、环境、资源等各种信息的航天器是(B)。
A.通信卫星
B.遥感卫星
C.同步卫星
D.导航定位卫星
23.国内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当时叫(C)机。
A.101 B.102 C.103 D.104
24.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将面临着国外的激烈竞争。全社会都应支持和关注农业科学研究,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发展,实现(B),为我国的食
物安全和农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A.科教兴农
B.双重绿色
C.基因克隆
D.杂交
25.如果公司依靠隐形知识获得竞争优势,提供创新产品和个性化服务,那么在企业知识管理模式上应该选择(B)
A.经济管理模式
B.人才化的管理模式
C.编码化的管理模式
D.创新化的管理模式
26.专属经济区是指在沿海国家和岛屿,(C)海里范围内享有对自然资源及其勘探开发的主权和权益,同时还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
A.50 B.100 C.200 D.300
27.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简写是(B)。
A.IBS B.ISO C.CAD D.IEC
28.(D)是由具有光、电、离子、磁、热、机械和化学反映性能的分子和超分子组装排列而成的有序结构,是在分子或超分子层次上完成信息
和能量的检测、转换、传输、存储与处理等功能的化学及物理系统。
A.有机半导体
B.有机超导体
C.导电高聚物
D.分子器件
29.航天系统的核心是(A)。
A.航天器
B.运载工具
C.航天发射场
D.地面测控网
30.技术创新的(A)是指从产品的创新、工艺的创新中体现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所以不仅仅是技术范畴的事。
A.综合性
B.创造性
C.创新性
D.市场连续性
二、X型题[共10道题,每题4分]【多选题。每一道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上标注其相应字母】
1.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是(ABCD)。
A.节能
B.发展核能
C.开发新能源
D.开发可再生能源
2.21世纪科学研究将在(ABCD)继续展开。
A.物质科学方面
B.生命科学方面
C.地球与生态科学
D.人脑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3.纳米科技的研究领域分为(BCD)。
A.纳米分析
B.纳米材料
C.纳米装置
D.纳米区域的探测和研究
4.生态系统管理方式是将(ABC)相结合的管理战略,这种管理方式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分要素方式,建立起综合的管理方式。其目的是维持生态
系统功能的可持续性,避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A.生态
B.经济
C.社会
D.自然
5.人类基因组计划说复杂非常复杂,说简单就(ABCD)。
A.遗传图
B.物理图
C.序列图
D.基因图
6.国家创新体系建立所需要的几个方面(ABCD)。
A.技术创新体系
B.知识创新体系
C.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D.创新的政策体系
7.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包括(ABCD)。
A.基因组学
B.生物信息学
C.神经生物学
D.生态学
8.众多分子以一定方式形成的聚集体-----分子材料,通过分子的(BC)则可以表现出特殊的电、光、磁等物理性能。
A.复合B.排列
C.相互作用
D.掺杂
9.软件技术今后发展的趋势是(ABCD).A.中间件和软构件
B.面向对象
C.网络化
D.嵌入式
10.200米水深大陆架的矿产主要是(AB)。
A.石油
B.天然气
C.固体砂矿
D.金属结核
一、A型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单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标注其相应字母】
1.我国能源发展面临许多问题,我们必须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必须向多元化的能源体系转变,在今后的能源发展战略中应该以(A)为前提。
A.节能
B.核能
C.新能源
D.可再生能源
2.专属经济区是指在沿海国家和岛屿,(C)海里范围内享有对自然资源及其勘探开发的主权和权益,同时还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
A.50 B.100 C.200 D.300
3.国内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当时叫(C)机。
A.101 B.102 C.103 D.104
4.虚拟制造是指在(B)上制造的能力。
A.机器
B.计算机
C.图纸
D.模拟器
5.技术创新的(A)是指从产品的创新、工艺的创新中体现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所以不仅仅是技术范畴的事。
A.综合性
B.创造性
C.创新性
D.市场连续性
6.大脑的基本单位是(A)。
A.神经元
B.树突
C.细胞核
D.突触
7.我国是在(A)签署同意《海洋法公约》。
A.1982年12月10日
B.1982年12月11日
C.1982年12月12日
D.1982年12月13日
8.现在计算机学科里面所谓的诺贝尔奖就叫(A),它是由这位科学家命名的。
A.图灵奖
B.图腾奖
C.冯.偌依曼奖
D.灵图奖
9.创新的最高层次是(C)。
A.技术创新
B.科技创新
C.理论创新
D.文化创新
10.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简写是(B)。
A.IBS B.ISO C.CAD D.IEC
11.(D)面向全球经济,进行全球制造,这是在更大的范围里,优化利用企业的外部资源,以结盟的形式更快地响应市场。
A.精益生产
B.准时生产
C.虚拟制造
D.敏捷制造
12.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C)。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氟氯氢
D.氟气
13.酸雨是指PH值小于(B)的雨水、冻雨、雪、雷、露和雾等大气降水。
A.5.4 B.5.6 C.5.5 D.5.7
14.贺林教授发现的一个重要的遗传基因是(C)
A.六指症
B.夜盲症
C.短指症
D.白化症
15.神经元之间靠(A)进行交流。
A.动作电位
B.树突
C.细胞核
D.突触
16.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包括通讯、计算机和(D)
A.多媒体
B.家电
C.电子商务
D.互联网
17.前不久,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成功钻取获得了高纯度可燃冰实物样品。这一消息激起人们对这种未来替代能源的强烈关注。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B)。
A.甲醇
B.天然气水合物
C.乙醇
D.石蜡
18.信息集成美国(C)博士1973年提成的。
A.图灵
B.冯.诺依曼
C.哈林顿
D.克林顿
19.“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按系统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及资源优化,实现物流、信息流的集成和优化运行,达到人、经营和技术三要素的集成,以加强企业产品开发的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表述的是(B)。
A.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B.敏捷制造系统
C.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D.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20.(C)的进展将为信息技术提供新的存储、传输、处理、显示材料和器件。
A.物质
B.科学
C.物质与科学
D.物质与生命科学
21.水利发电是水能的一种主要利用形式,水利发电的技术包括多方面,三峡水电站是属于(B)水利发电技术。
A.引水式发电
B.坝式发电
C.混合式发电
D.抽水续能式发电
22.除了结构材料外,具有光、点、磁性质的(C),对光电子技术和信息科学高速发展,将起着其他材料无法替代的作用。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分子材料
D.高分子材料
23.利用(B)的全能性,将来就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组织来修补受损的细胞。
A.组织干细胞
B.胚胎干细胞
C.基因
D.功能基因组
24.以前的生物技术基本上是搞发酵,现在的生物技术是在(C)的基础上,把技术和现代科研结合起来。
A.细胞生物学
B.微生物学
C.基因工程
D.遗传学
25.在海水里面形成的地层叫(A)。
A.海沟
B.海山
C.海相地层
D.海道
26.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由(D)导致的温室效应。
A.酸雨
B.土地荒漠化
C.水资源危机
D.温室气体
27.进化是(A)的结果。
A.环境选择
B.自然选择
C.自然规律
D.优胜劣汰
28.(D)是由具有光、电、离子、磁、热、机械和化学反映性能的分子和超分子组装排列而成的有序结构,是在分子或超分子层次上完成信息和能量的检测、转换、传输、存储与处理等功能的化学及物理系统。
A.有机半导体
B.有机超导体
C.导电高聚物
D.分子器件
29.创新的关键是(C),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新能力。
A.聪明才智
B.技术规划
C.人才
D.先进观念
30.(C)理论要求人们改变过去以经济发展为主导,忽视生态支持能力的旧思维,建立起新的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观念。
A.生态承载
B.生态文明
C.生态经济
D.生态伦理
二、X型题[共10道题,每题4分]【多选题。每一道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上标注其相应字母】
1.200米水深大陆架的矿产主要是(AB)。
A.石油
B.天然气
C.固体砂矿
D.金属结核
2.软件技术今后发展的趋势是(ABCD).A.中间件和软构件
B.面向对象
C.网络化
D.嵌入式
3.生态系统管理方式是将(ABC)相结合的管理战略,这种管理方式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分要素方式,建立起综合的管理方式。其目的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持续性,避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A.生态
B.经济
C.社会
D.自然
4.国家创新体系建立所需要的几个方面(ABCD)。
A.技术创新体系
B.知识创新体系
C.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D.创新的政策体系
5.人类基因组计划说复杂非常复杂,说简单就(ABCD)。
A.遗传图
B.物理图
C.序列图
D.基因图
6.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包括(ABCD)。
A.基因组学
B.生物信息学
C.神经生物学
D.生态学
7.21世纪科学研究将在(ABCD)继续展开。
A.物质科学方面
B.生命科学方面
C.地球与生态科学
D.人脑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8.研究脑的目的(ABCD).A.理解脑
B.爱护脑
C.模拟脑
D.开发脑
9.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是(ABCD)。
A.节能
B.发展核能
C.开发新能源
D.开发可再生能源
10.众多分子以一定方式形成的聚集体-----分子材料,通过分子的(BC)则可以表现出特殊的电、光、磁等物理性能。
A.复合B.排列
C.相互作用
D.掺杂
一、A型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单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标注其相应字母】
1.大脑的(B)是指人的学习和记忆活动。
A.功能性
B.可塑性
C.语言性
D.记忆性
2.目前能够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有(B)
A.美、英、法、俄
B.美、俄、法、中
C.中、美、日、俄
D.中、美、德、俄
3.虚拟制造是指在(B)上制造的能力。
A.机器
B.计算机
C.图纸
D.模拟器
一、单选题:
1.(B)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又称太空技术和航天技术。A.科学技术 B.空间技术 C.飞行技术 D.宇宙探险
2.(B)是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单位。
A.基因组 B.基因 C.DNA D.蛋白质
3.现在计算机学科里面所谓的诺贝尔奖就叫(A),它是由这位科学家命名的。
A.图灵奖 B.图腾奖 C.冯.偌依曼奖 D.灵图奖 4.人类基因组的组织方式以(D)为单位。
A.基因组 B.基因 C.DNA D.染色体 5.生命的存储单位是(C)。
A.基因组 B.基因 C.DNA D.蛋白质
6.(D)是对DNA和蛋白质序列资料中各种类型的信息进行识别、存储、分析、模拟和传输的学科。
A.生物学 B.信息科学 C.生命科学 D.生物信息学
7.大脑的基本单位是(A)。
A.神经元 B.树突 C.细胞核 D.突触
8.利用(B)的全能性,将来就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组织来修补受损的细胞。A.组织干细胞 B.胚胎干细胞 C.基因 D.功能基因组 9.国内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当时叫(C)机。
A.101 B.102 C.103 D.104
10.(D)的进展将为信息技术提供新的存储、传输、处理、显示材料和器件。
A.物质 B.科学 C.物质与科学 D.物质与生命科学
11.技术创新的(A)是指从产品的创新、工艺的创新中体现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所以不仅仅是技术范畴的事。
A.综合性 B.创造性 C.创新性 D.市场连续性
12.水利发电是水能的一种主要利用形式,水利发电的技术包括多方面,三峡水电站是属于(B)水利发电技术。
A.引水式发电 B.坝式发电 C.混合式发电 D.抽水续能式发电
13.家务劳动的解放是(C)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A.白色家电 B.黑色家电 C.家用电器 D.洗衣机
14.(A)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核心与关键因素,也是先进生产力的核心与关键因素。
A.科学技术 B.先进思想 C.文化知识 D.知识技术
15.第一张人类基因组基因图初步完成于(A)
A.1996 B.1997 C.1998 D.1999
16.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里的一个真正的里程碑,是最终完成(C)。
A.遗传图 B.物理图 C.序列图 D.基因图
17.大脑的(B)是指人的学习和记忆活动。
A.功能性 B.可塑性 C.语言性 D.记忆性
18.摩尔定律表明,芯片性能每(C)个月性能就可以翻一番。
A.6 B.12 C.18 D.24
19.创新的最高层次是(C)。
A.技术创新 B.科技创新 C.理论创新 D.文化创新
20.1901年德国科学家(B)发现X射线,成为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A.爱因斯坦 B.伦琴 C.魏格纳 D.牛顿 21.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C)。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氟氯氢 D.氟气 22.我国能源发展面临许多问题,我们必须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必须向多元化的能源体系转变,在今后的能源发展战略中应该以(A)为前提。
A.节能 B.核能 C.新能源 D.可再生能源
23.纳米是(A)单位
A.长度 B.重量 C.质量 D.速度 24.创新的关键是(C),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新能力。
A.聪明才智 B.技术规划 C.人才 D.先进观念 25.科学技术活动竞争的焦点是(C)
A.人才 B.科技 C.创新 D.知识 26.一纳米等于(C)米。
A.10的-7次方 B.10的-8次方 C.10的-9次方 D.10的-10次方
27.纳米科技是指在(C)的尺度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作用,包括原子和分子的操纵。
A.1-10纳米 B.1-50纳米 C.1-100纳米 D.1-150纳米
28.以前的生物技术基本上是搞发酵,现在的生物技术是在(C)的基础上,把技术和现代科研结合起来。
A.细胞生物学 B.微生物学 C.基因工程 D.遗传学
29.“(A)三系配套法”主要指科学的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A.信息技术 B.生物技术 C.科学技术 D.科技创新
30.(A)理论要求人们改变过去以经济发展为主导,忽视生态支持能力的旧思维,建立起新的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观念。
A.生态承载 B.生态文明 C.生态经济 D.生态伦理 31.我国是在(A)签署同意《海洋法公约》。
A.82年12月10日 B.82年12月11日 C.82年12月12日 D.82年12月13日
32.(D)是由具有光、电、离子、磁、热、机械和化学反映性能的分子和超分子组装排列而成的有序结构,是在分子或超分子层次上完成信息和能量的检测、转换、传输、存储与处理等功能的化学及物理系统。
A.有机半导体 B.有机超导体 C.导电高聚物 D.分子器件 33.(D)促进人文精神更科学、健康、丰富。
A.新生活 B.新概念 C.新文化 D.科学技术
34.在一个非线性的混沌系统里,一个地方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带来整个系统的崩溃或者大的混乱,称之为(A)。
A.蝴蝶效应 B.牛鞭效应 C.首因效应 D.鲶鱼效应 35.航天系统的核心是(A)。
A.航天器 B.运载工具 C.航天发射场 D.地面测控网
36.专属经济区是指在沿海国家和岛屿,(C)海里范围内享有对自然资源及其勘探开发的主权和权益,同时还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
A.50 B.100 C.200 D.300 37.对科技人员、关键的管理人员,要持股。中高层人员要有期权,有期股。要激励员工不断将自己的知识智慧贡献给企业,这属于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的(D)。
A.知识的获取 B.知识的共享 C.知识的创新 D.知识的激励
38.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将面临着国外的激烈竞争。全社会都应支持和关注农业科学研究,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发展,实现(B),为我国的食物安全和农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A.科教兴农 B.双重绿色 C.基因克隆 D.杂交 39.下列不属于高技术战争基本特点的是(C)。
A.侦察立体化 B.打击精细化 C.全球合作化 D.保护综合化
40.如果公司依靠隐形知识获得竞争优势,提供创新产品和个性化服务,那么在企业知识管理模式上应该选择(B)
A.经济管理模式 B.人才化的管理模式 C.编码化的管理模式 D.创新化的管理模式
41.人类渴望获得的许多宝贵资源,渴望在宇宙空间得到。对宇宙空间的资源的了解甚少,大致可分为三类:环境资源、物质资源和(C)。
A.矿山资源 B.土地资源 C.轨道资源 D.天然能源 42.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简写是(B)。
A.IBS B.ISO C.CAD D.IEC 43.近年来,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应用于农业生产,形成了(C)的生产模式,推动了作物栽培学地发展。
A.精确农业 B.科技农业 C.现代农业 D.新型农业 44.当前医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C)。
A.保健意识缺乏 B.药品研发速度慢 C.老年人口增加 D.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
45.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调整创造和利用知识成果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激励知识创新,保护成果,加快知识成果推广运用的制度,其核心是(C)。
A.《合同法》 B.《宪法》 C.《知识产权法》 D.《民法》
46.酸雨是指PH值小于(B)的雨水、冻雨、雪、雷、露和雾等大气降水。
A.5.4 B.5.6 C.5.5 D.5.7 47.人民健康、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基础是(A)。
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农业和工业 48.我国是农作物病虫害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A)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途径。
A.转基因技术 B.培育抗虫作物 C.利用害虫的天敌 D.综合防治 49.信息集成美国(C)博士1973年提成的。
A.图灵 B.冯.诺依曼 C.哈林顿 D.克林顿
二、不定选择题:
1.知识按其形态进行分类可分为(CD)。
A.经验知识 B.判断知识 C.显性知识 D.隐性知识
2.要在生产中利用杂交优势,必须解决杂种一代种子的生产问题。我国主要通过“三系配套法”,在水稻、油菜杂交优势利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中,“三系配套法”主要指(ABC)。
A.不育系 B.保持系 C.恢复系 D.改良系
3.生态系统管理方式是将(ABC)相结合的管理战略,这种管理方式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分
要素方式,建立起综合的管理方式。其目的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持续性,避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A.生态 B.经济 C.社会 D.自然
4.人类基因组计划说复杂非常复杂,说简单就(ABCD)。
A.遗传图 B.物理图 C.序列图 D.基因图 5.研究脑的目的(ABCD)
A.理解脑 B.爱护脑 C.模拟脑 D.开发脑 6.软件技术今后发展的趋势是(ABCD)
A.中间件和软构件 B.面向对象 C.网络化 D.嵌入式 7.200米水深大陆架的矿产主要是(AB)A.石油 B.天然气 C.固体砂矿 D.金属结核 8.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是(ABCD)。
A.节能 B.发展核能 C.开发新能源 D.开发可再生能源
9.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B)的参与举足轻重,知识要变成资本,没有它的参与是不可能的。只有知识和资本的结合,才能实现“才”与“财”的良性循环,才能促进人才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创造的财富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
A.国家政策B.金融C.企业创新D.科研院所改革 10.国家创新体系建立所需要的几个方面(ABCD)。
A.技术创新体系 B.知识创新体系 C.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D.创新的政策体系 11.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包括(ABCD)。
A.基因组学 B.生物信息学 C.神经生物学 D.生态学
12.下列哪些方面的迅速发展会给医学的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ABC)。
A.干细胞 B.纳米技术 C.生物技术 D.医疗器械 13.纳米科技的研究领域分为(BCD)。
A.纳米分析 B.纳米材料 C.纳米装置 D.纳米区域的探测和研究 14.21世纪科学研究将在(ABCD)继续展开。
A.物质科学方面 B.生命科学方面 C.地球与生态科学 D.人脑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15.众多分子以一定方式形成的聚集体-----分子材料,通过分子的(BC)则可以表现出特殊的电、光、磁等物理性能。
A.复合 B.排列 C.相互作用 D.掺杂
16.物质科学将在(ABD)三方面进行研究。
A.微观领域 B.宏观领域 C.非线性领域 D.非线性与复杂系统 17.高技术战争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ABCD)和控制智能化。
A.侦察立体化 B.打击精巧化 C.反应高速化 D.防护综合化 18.人文精神主要包括几个方面?(ABC)
A.人对自身精神境界的理解B.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
19.人文精神是科技进步的推动力和领航员主要表现在(ABCD)
A.高尚的人文精神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精神动力
B.好奇心是人类有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
C.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文化、体制环境作保证
D.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人文精神导航
20.(C)是科技进步的推动力和领航员。
A.社会进步 B.生产的发展 C.人文精神 D.社会和谐
21.当今世界载人航天计划的核心,是在靠近地球的轨道上建立长寿命的大型空间站,空间站主要功能有哪些?(ABCD)
A.遥感及微重力等科学研究 B.停靠、维修并为人造卫星补充燃料
C.在空间站进行部件或整机组装工作 D.物资、宇航员及航天器转运基地
22.知识产权就是知识方面的产权,就是对创造性劳动成果这种无形财产依法享有的权利,主要有(BCD)。
A.注册权 B.专利权 C.商标权 D.著作权
23.当今,科学家所设计的分子水平的存储器主要是通过(A)或(C)分子来实现的A.双稳态 B.单稳态 C.多稳态 D.电荷转移 24.基础信息化的两大特点是(ac)
A.部门使用 B.部门管理 C.单元技术 D.办公使用 25.对土地资源保护应该重点保护(ABCD)
A.水土流失控制 B.土地荒漠治理 C.石漠化土地治理 D.土壤盐渍化治理 26.光电利用有以下几种(ABC)
A.太阳能热发电 B.通过太阳能电池的转化转变为电能 C.太空太阳能发电 D.太阳能板发电
27.“中国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必然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目前我国哪些方面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ABCD)
A.作物育种 B.杂种优势利用 C.花药培养 D.转基因作物应用 28.世界经济一体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CD)
A.贸易自由化 B.言论自由 C.金融国际化 D.生产一体化
29.未来30年,世界航天技术将持续快速发展,航天大国的投资主要将集中在下列哪几个方面?(ABCD)
A.航天运输交流 B.人造卫星 C.大型空间站 D.深空探测 30.知识管理的两种模式(AD)
A.编码化的管理模式 B.粗放型的管理模式 C.集约型的管理模式 D.人才化的管理模式 31.(A)的进展将为非线性、复杂性科学以及心理与认知科学的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A.信息技术 B.生物技术 C.科学技术 D.科技创新 32.贺林教授发现的一个重要的遗传基因是(C)
A.六指症 B.夜盲症 C.短指症 D.白化症
33.科学与人文相辅相成,加强科学与人文的结合,首先就要注意培养(A)的人才。A.文理兼通B.复合型C.创新型D.专业型
34.在信息领域里面计算机实际上也三分天下,就是(ABC)A.硬件 B.软件 C.服务 D.系统
35.40多年来空间技术的成就是巨大的,它已迅速并广泛应用于众多的领域,形成了航天产业,空间应用成就主要有(ABCD)。
A.卫星通信、广播 B.卫星导航定位 C.气象预报 D.军事应用
36.人造卫星是重要的航天器之一,发射数量最多,并已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效益,其种类很多,主要有(ABCD)。
A.通信卫星B.遥感卫星C.导航定位卫星D.科学卫星
37.除传统农业外,21世纪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战场有(BC)。
A.灌溉农业B.设施农业C.海洋农业D.太空农业 38.(B)是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的推进器。
A.科学技术 B.信息技术 C.电子技术 D.生产技术
一、A型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单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标注其相应字母】
1.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由(C)导致的温室效应。
A.酸雨
B.土地荒漠化
C.水资源危机
D.温室气体
2.(B)是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单位。
A.基因组
B.基因
C.DNA
D.蛋白质
3.现在计算机学科里面所谓的诺贝尔奖就叫(A),它是由这位科学家命名的。
A.图灵奖
B.图腾奖
C.冯.偌依曼奖
D.灵图奖
4.人类基因组的组织方式以(D)为单位。
A.基因组
B.基因
C.DNA
D.染色体
5.(D)是对DNA和蛋白质序列资料中各种类型的信息进行识别、存储、分析、模拟和传输的学科。
A.生物学
B.信息科学
C.生命科学
D.生物信息学
6.神经元之间靠(D)进行交流。
A.动作电位
B.树突
C.细胞核
D.突触
7.利用(B)的全能性,将来就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组织来修补受损的细胞。
A.组织干细胞
B.胚胎干细胞
C.基因
D.功能基因组
8.国内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当时叫(C)机。
A.101
B.102
C.103
D.104
9.(D)的进展将为信息技术提供新的存储、传输、处理、显示材料和器件。
A.物质
B.科学
C.物质与科学
D.物质与生命科学
10.技术创新的(A)是指从产品的创新、工艺的创新中体现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所以不仅仅是技术范畴的事。
A.综合性
B.创造性
C.创新性
D.市场连续性
11.水利发电是水能的一种主要利用形式,水利发电的技术包括多方面,三峡水电站是属于(B)水利发电技术。
A.引水式发电
B.坝式发电
C.混合式发电
D.抽水续能式发电
12.家务劳动的解放是(C)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A.白色家电
B.黑色家电
C.家用电器
D.洗衣机
13.(A)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核心与关键因素,也是先进生产力的核心与关键因素。
A.科学技术
B.先进思想
C.文化知识
D.知识技术
14.大脑的基本单位是(A)。
A.神经元
B.树突
C.细胞核
D.突触
15.第一张人类基因组基因图初步完成于(A)
A.1996
B.1997
C.1998
D.1999
16.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里的一个真正的里程碑,是最终完成(C)。
A.遗传图
B.物理图
C.序列图
D.基因图
17.大脑的(B)是指人的学习和记忆活动。
A.功能性
B.可塑性
C.语言性
D.记忆性
18.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包括通讯、计算机和(B)
A.多媒体
B.家电
C.电子商务
D.互联网
19.进化是(A)的结果。
A.环境选择
B.自然选择
C.自然规律
D.优胜劣汰
20.摩尔定律表明,芯片性能每(C)个月性能就可以翻一番。
A.6
B.12
C.18
D.24
21.创新的最高层次是(C)。
A.技术创新
B.科技创新
C.理论创新
D.文化创新
22.1901年德国科学家(B)发现X射线,成为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A.爱因斯坦
B.伦琴
C.魏格纳
D.牛顿
23.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C)。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氟氯氢
D.氟气
24.我国能源发展面临许多问题,我们必须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必须向多元化的能源体系转变,在今后的能源发展战略中应该以(A)为前提。
A.节能
B.核能
C.新能源
D.可再生能源
25.纳米是(A)单位
A.长度
B.重量
C.质量
D.速度
2007-9-3 10:06 回复
radarlarry 0位粉丝
2楼
26.生命的存储单位是(C)。
A.基因组
B.基因
C.DNA
D.蛋白质
27.创新的关键是(C),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新能力。
A.聪明才智
B.技术规划
C.人才
D.先进观念
28.科学技术活动竞争的焦点是(C)
A.人才
B.科技
C.创新
D.知识
29.一纳米等于(C)米。
A.10的-7次方
B.10的-8次方
C.10的-9次方
D.10的-10次方
30.纳米科技是指在(C)的尺度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作用,包括原子和分子的操纵。
A.1-10纳米
B.1-50纳米
C.1-100纳米
D.1-150纳米
31.以前的生物技术基本上是搞发酵,现在的生物技术是在(C)的基础上,把技术和现代科研结合起来。
A.细胞生物学
B.微生物学
C.基因工程
D.遗传学
32.(A)三系配套法”主要指科学的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A.信息技术
B.生物技术
C.科学技术
D.科技创新
33.以前的生物技术基本上是搞发酵,现在的生物技术是在(C)的基础上,把技术和现代科研结合起来。
A.细胞生物学
B.微生物学
C.基因工程
D.遗传学
34.人类基因组的组织方式以(D)为单位。
A.基因组
B.基因
C.DNA
D.染色体
35.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由(D)导致的温室效应。
A.酸雨
B.土地荒漠化
C.水资源危机
D.温室气体
36.(A)理论要求人们改变过去以经济发展为主导,忽视生态支持能力的旧思维,建立起新的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观念。
A.生态承载
B.生态文明
C.生态经济
D.生态伦理
37.我国是在(A)签署同意《海洋法公约》。
A.1982年12月10日
B.1982年12月11日
C.1982年12月12日
D.1982年12月13日
二、X型题[共10道题,每题4分]【多选题。每一道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上标注其相应字母】
1.要在生产中利用杂交优势,必须解决杂种一代种子的生产问题。我国主要通过“三系配套法”,在水稻、油菜杂交优势利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中,“三系配套法”主要指(ABC)。
A.不育系
B.保持系
C.恢复系
D.改良系
2.生态系统管理方式是将(ABC)相结合的管理战略,这种管理方式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分要素方式,建立起综合的管理方式。其目的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持续性,避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A.生态
B.经济
C.社会
D.自然
3.人类基因组计划说复杂非常复杂,说简单就(ABCD)。
A.遗传图
B.物理图
C.序列图
D.基因图
4.研究脑的目的(ABCD).A.理解脑
B.爱护脑
C.模拟脑
D.开发脑
5.21世纪科学研究将在(ABCD)继续展开。
A.物质科学方面
B.生命科学方面
C.地球与生态科学
D.人脑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6.软件技术今后发展的趋势是(ABCD).A.中间件和软构件
B.面向对象
C.网络化
D.嵌入式
7.200米水深大陆架的矿产主要是(AB)。
A.石油
B.天然气
C.固体砂矿
D.金属结核
8.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是(ABCD)。
A.节能
B.发展核能
C.开发新能源
D.开发可再生能源
9.国家创新体系建立所需要的几个方面(ABCD)。
A.技术创新体系
B.知识创新体系
C.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D.创新的政策体系
10.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包括(ABCD)。
A.基因组学
B.生物信息学
C.神经生物学
D.生态学
11.下列哪些方面的迅速发展会给医学的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ABC)。
A.干细胞
B.纳米技术
C.生物技术
D.医疗器械
12.纳米科技的研究领域分为(BCD)。
A.纳米分析
B.纳米材料
C.纳米装置
D.纳米区域的探测和研究
13.21世纪科学研究将在()继续展开。ABCD
A.物质科学方面
B.生命科学方面
C.地球与生态科学
D.人脑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14.众多分子以一定方式形成的聚集体-----分子材料,通过分子的()则可以表现出特殊的电、光、磁等物理性能。B C
A.复合 B.排列
C.相互作用
D.掺杂
15.物质科学将在(ABD)三方面进行研究。
A.微观领域
B.宏观领域
C.非线性领域
D.非线性了与复杂系统
16.高技术战争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ABCD)和控制智能化。
A.侦察立体化
B.打击精巧化
C.反应高速化
D.防护综合化
17.物质科学将在(ABD)三方面进行研究。
A.微观领域
B.宏观领域
C.非线性领域
D.非线性了与复杂系统
18.人文精神主要包括几个方面?(ABC)
A.人对自身精神境界的理解
B.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
19.当今世界载人航天计划的核心,是在靠近地球的轨道上建立长寿命的大型空间站,空间站主要功能有哪些?(ABCD).A.遥感及微重力等科学研究
B.停靠、维修并为人造卫星补充燃料
C.在空间站进行部件或整机组装工作
D.物资、宇航员及航天器转运基地
20.知识产权就是知识方面的产权,就是对创造性劳动成果这种无形财产依法享有的权利,主要有(BCD)。
A.注册权
B.专利权
C.商标权
D.著作权
一、A型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单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标注其相应字母】
1.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C)。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氟氯氢
D.氟气
2.信息集成美国(C)博士1973年提成的。
A.图灵
B.冯.诺依曼
C.哈林顿
D.克林顿
3.大脑的(B)是指人的学习和记忆活动。
A.功能性
B.可塑性
C.语言性
D.记忆性
4.家务劳动的解放是(C)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A.白色家电
B.黑色家电
C.家用电器
D.洗衣机
5.纳米科技是指在(C)的尺度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作用,包括原子和分子的操纵。
A.1-10纳米
B.1-50纳米
C.1-100纳米
D.1-150纳米
6.神经元之间靠(A)进行交流。
A.动作电位
B.树突
C.细胞核
D.突触
7.一纳米等于(C)米。
A.10的-7次方
B.10的-8次方
C.10的-9次方
D.10的-10次方
8.纳米是(A)单位
A.长度
B.重量
C.质量
D.速度
9.大脑的基本单位是(A)。
A.神经元
B.树突
C.细胞核
D.突触
10.科学技术活动竞争的焦点是(A)
A.人才
B.科技
C.创新
D.知识
11.(D)的进展将为信息技术提供新的存储、传输、处理、显示材料和器件。
A.物质
B.科学
C.物质与科学
D.物质与生命科学
12.利用(B)的全能性,将来就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组织来修补受损的细胞。
A.组织干细胞
B.胚胎干细胞
C.基因
D.功能基因组
13.(B)是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单位。
A.基因组
B.基因
C.DNA
D.蛋白质
14.(A)面向全球经济,进行全球制造,这是在更大的范围里,优化利用企业的外部资源,以结盟的形式更快地响应市场。
A.精益生产
B.准时生产
C.虚拟制造
D.敏捷制造
15.、生命的存储单位是(C)。
A.基因组
B.基因
C.DNA
D.蛋白质
16.(A)的进展将为非线性、复杂性科学以及心理与认知科学的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A.信息技术
B.生物技术
C.科学技术
D.科技创新
17.人类基因组的组织方式以(D)为单位。
A.基因组
B.基因
C.DNA
D.染色体
18.(D)是对DNA和蛋白质序列资料中各种类型的信息进行识别、存储、分析、模拟和传输的学科。
A.生物学
B.信息科学
C.生命科学
D.生物信息学
19.(A)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核心与关键因素,也是先进生产力的核心与关键因素
A.科学技术
B.先进思想
C.文化知识
D.知识技术
20.1901年德国科学家(B)发现X射线,成为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A.爱因斯坦
B.伦琴
C.魏格纳
D.牛顿
21.创新的关键是(C),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新能力。
A.聪明才智
B.技术规划
C.人才
D.先进观念
22.技术创新的(A)是指从产品的创新、工艺的创新中体现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所以不仅仅是技术范畴的事。
A.综合性
B.创造性
C.创新性
D.市场连续性
23.贺林教授发现的一个重要的遗传基因是(C)
A.六指症
B.夜盲症
C.短指症
D.白化症
24.“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按系统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企业
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及资源优化,实现物流、信息流的集成和优化运行,达到人、经营和技术三要素的集成,以加强企业产品开发的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表述的是(A)。
A.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B.敏捷制造系统
C.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D.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25.我国能源发展面临许多问题,我们必须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必须向多元化的能源体系转变,在今后的能源发展战略中应该以(A)为前提。
A.节能
B.核能
C.新能源
D.可再生能源
26.摩尔定律表明,芯片性能每(C)个月性能就可以翻一番。
A.6
B.12
C.18
D.24
27.创新的最高层次是(C)。
A.技术创新
B.科技创新
C.理论创新
D.文化创新
28.第一张人类基因组基因图初步完成于(A)
A.1996
B.1997
C.1998
D.1999
29.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里的一个真正的里程碑,是最终完成(C)。
A.遗传图
B.物理图
C.序列图
D.基因图
30.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包括通讯、计算机和(B)
A.多媒体
B.家电
C.电子商务
D.互联网
二、X型题[共10道题,每题4分]【多选题。每一道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上标注其相应字母】
1.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包括(ABCD)。
A.基因组学
B.生物信息学
C.神经生物学
D.生态学
2.生态系统管理方式是将(ABC)相结合的管理战略,这种管理方式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分要素方式,建立起综合的管理方式。其目的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持续性,避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A.生态
B.经济
C.社会
D.自然
3.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是(ABCD)。
A.节能
B.发展核能
C.开发新能源
D.开发可再生能源
4.人类基因组计划说复杂非常复杂,说简单就(ABCD)。
A.遗传图
B.物理图
C.序列图
D.基因图
5.国家创新体系建立所需要的几个方面(ABCD)。
A.技术创新体系
B.知识创新体系
C.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D.创新的政策体系
6.200米水深大陆架的矿产主要是(AB)。
A.石油
B.天然气
C.固体砂矿
D.金属结核
7.软件技术今后发展的趋势是(ABCD).A.中间件和软构件
B.面向对象
C.网络化
D.嵌入式
8.21世纪科学研究将在(ABCD)继续展开。
A.物质科学方面
B.生命科学方面
C.地球与生态科学
D.人脑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9.研究脑的目的(ABCD).A.理解脑
B.爱护脑
C.模拟脑
D.开发脑
10.纳米科技的研究领域分为(BCD)。
A.纳米分析
B.纳米材料
C.纳米装置
D.纳米区域的探测和研究
继续教育题一
1.人类基因组的组织方式以(4)为单位。
A.基因组
B.基因
C.DNA D.染色体
2.我国是在(1)签署同意《海洋法公约》。
A.1982年12月10日
B.1.一纳米等于(C)米。
A.10的-7次方
B.10的-8次方
C.10的-9次方
D.10的-10次方
2.(B)是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单位。
A.基因组
B.基因
C.DNA D.蛋白质
3.近年来,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应用于农业生产,形成了(A)的生产模式,推动了作物栽培学地发展。
A.精确农业
B.科技农业
C.现代农业
D.新型农业
4.人类基因组的组织方式以(D)为单位。
A.基因组
B.基因
C.DNA D.染色体
5.(D)是对DNA和蛋白质序列资料中各种类型的信息进行识别、存储、分析、模拟和传输的学科。
A.生物学
B.信息科学
C.生命科学
D.生物信息学
6.贺林教授发现的一个重要的遗传基因是(C)
A.六指症
B.夜盲症
C.短指症
D.白化症
7.1901年德国科学家(B)发现X射线,成为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A.爱因斯坦
B.伦琴
C.魏格纳
D.牛顿
8.(C)是科技进步的推动力和领航员。
A.社会进步
B.生产的发展
C.人文精神
D.社会和谐
9.人类渴望获得的许多宝贵资源,渴望在宇宙空间得到。对宇宙空间的资源的了解甚少,大致可分为三类:环境资源、物质资源和(C)。
A.矿山资源
B.土地资源
C.轨道资源
D.天然能源
10.创新的最高层次是(C)。
A.技术创新
B.科技创新
C.理论创新
D.文化创新
11.(A)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核心与关键因素,也是先进生产力的核心与关键因素。
A.科学技术
B.先进思想
C.文化知识
D.知识技术
12.(D)的进展将为信息技术提供新的存储、传输、处理、显示材料和器件。
A.物质
B.科学
C.物质与科学
D.物质与生命科学
13.我国是农作物病虫害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A)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途径。
A.转基因技术
B.培育抗虫作物
C.利用害虫的天敌
D.综合防治
14.16、生命的存储单位是(C)。
A.基因组
B.基因
C.DNA
D.蛋白质
15.纳米科技是指在(C)的尺度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作用,包括原子和分子的操纵。
A.1-10纳米
B.1-50纳米
C.1-100纳米
D.1-150纳米
16.(D)促进人文精神更科学、健康、丰富。
A.新生活
B.新概念
C.新文化
D.科学技术
17.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所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和其他资源相结合的经营的体系是(B)。
A.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B.知识管理
C.企业的宗旨
D.企业的组织结构
18.技术创新的(A)是指从产品的创新、工艺的创新中体现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所以不仅仅是技术范畴的事。
A.综合性
B.创造性
C.创新性
D.市场连续性
19.创新的关键是(C),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新能力。
A.聪明才智
B.技术规划
C.人才
D.先进观念
20.第一张人类基因组基因图初步完成于(A)
A.1996 B.1997 C.1998 D.1999
21.人民健康、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基础是(A)。
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农业和工业
22.(B)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又称太空技术和航天技术。
A.科学技术
B.空间技术
C.飞行技术
D.宇宙探险
23.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里的一个真正的里程碑,是最终完成(C)。
A.遗传图
B.物理图
C.序列图
D.基因图
24.(A)的进展将为非线性、复杂性科学以及心理与认知科学的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A.信息技术
B.生物技术
C.科学技术
D.科技创新
25.(B)是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的推进器。
A.科学技术
B.信息技术
C.电子技术
D.生产技术
26.纳米是(A)单位
A.长度
B.重量
C.质量
D.速度
27.家务劳动的解放是(C)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A.白色家电
B.黑色家电
C.家用电器
D.洗衣机
28.科学技术活动竞争的焦点是(A)
A.人才
B.科技
C.创新
D.知识
29.生命信息的存储单位是(C),生命信息从它到蛋白质的流动要经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A.基因组
B.基因
C.DNA D.蛋白质
30.下列不属于高技术战争基本特点的是(C)。
A.侦察立体化
B.打击精细化
C.全球合作化
D.保护综合化
二、X型题[共10道题,每题4分]【多选题。每一道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上标注其相应字母】
1.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是(ABCD)。
A.节能
B.发展核能
C.开发新能源
D.开发可再生能源
2.国家创新体系建立所需要的几个方面(ABCD)。
A.技术创新体系
B.知识创新体系
C.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D.创新的政策体系
3.众多分子以一定方式形成的聚集体-----分子材料,通过分子的(BC)则可以表现出特殊的电、光、磁等物理性能。
A.复合B.排列
C.相互作用
D.掺杂
4.研究脑的目的(ABCD).A.理解脑
B.爱护脑
C.模拟脑
D.开发脑
5.生态系统管理方式是将(ABC)相结合的管理战略,这种管理方式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分要素方式,建立起综合的管理方式。其目的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持续性,避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A.生态
B.经济
C.社会
D.自然
6.软件技术今后发展的趋势是(ABCD).A.中间件和软构件
B.面向对象
C.网络化
D.嵌入式
7.人类基因组计划说复杂非常复杂,说简单就(ABCD)。
A.遗传图
B.物理图
C.序列图
D.基因图
8.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包括(ABCD)。
A.基因组学
B.生物信息学
C.神经生物学
D.生态学
9.200米水深大陆架的矿产主要是(AB)。
A.石油
B.天然气
C.固体砂矿
D.金属结核
10.21世纪科学研究将在(ABCD)继续展开。
A.物质科学方面
B.生命科学方面
C.地球与生态科学
D.人脑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1982年12月11日
C.1982年12月12日
D.1982年12月13日
3.大脑的基本单位是(1)。
A.神经元
B.树突
C.细胞核
D.突触
4.1901年德国科学家(2)发现X射线,成为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A.爱因斯坦
B.伦琴
C.魏格纳
D.牛顿
5.(2)是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单位。
A.基因组
B.基因
C.DNA D.蛋白质
6.创新的最高层次是(3)。
A.技术创新
B.科技创新
C.理论创新
D.文化创新
7.一纳米等于(3)米。
A.10的-7次方
B.10的-8次方
C.10的-9次方
D.10的-10次方
8.在海水里面形成的地层叫(3)。
A.海沟
B.海山
C.海相地层
D.海道
9.技术创新的(1)是指从产品的创新、工艺的创新中体现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所以不仅仅是技术范畴的事。
A.综合性
B.创造性
C.创新性
D.市场连续性
10.(1)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核心与关键因素,也是先进生产力的核心与关键因素。
A.科学技术
B.先进思想
C.文化知识
D.知识技术
11.水利发电是水能的一种主要利用形式,水利发电的技术包括多方面,三峡水电站是属于(2)水利发电技术。
A.引水式发电
B.坝式发电
C.混合式发电
D.抽水续能式发电
12.酸雨是指PH值小于(2)的雨水、冻雨、雪、雷、露和雾等大气降水。
A.5.4 B.5.6 C.5.5 D.5.7
13.神经元之间靠(4)进行交流。
A.动作电位
B.树突
C.细胞核
D.突触
14.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里的一个真正的里程碑,是最终完成(3)。
A.遗传图
B.物理图
C.序列图
D.基因图
15.(3)理论要求人们改变过去以经济发展为主导,忽视生态支持能力的旧思维,建立起新的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观念。
A.生态承载
B.生态文明
C.生态经济
D.生态伦理
16.贺林教授发现的一个重要的遗传基因是(3)
A.六指症
B.夜盲症
C.短指症
D.白化症
17.16、生命的存储单位是(3)。
A.基因组
B.基因
C.DNA
D.蛋白质
18.(4)的进展将为信息技术提供新的存储、传输、处理、显示材料和器件。
A.物质
B.科学
C.物质与科学
D.物质与生命科学
19.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由(4)导致的温室效应。
A.酸雨
B.土地荒漠化
C.水资源危机
D.温室气体
20.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包括通讯、计算机和(2)
A.多媒体
B.家电
C.电子商务
D.互联网
21.家务劳动的解放是(3)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A.白色家电
B.黑色家电
C.家用电器
D.洗衣机
22.大脑的(2)是指人的学习和记忆活动。
A.功能性
B.可塑性
C.语言性
D.记忆性
23.(4)面向全球经济,进行全球制造,这是在更大的范围里,优化利用企业的外部资源,以结盟的形式更快地响应市场。
A.精益生产
B.准时生产
C.虚拟制造
D.敏捷制造
24.(4)是对DNA和蛋白质序列资料中各种类型的信息进行识别、存储、分析、模拟和传输的学科。
A.生物学
B.信息科学
C.生命科学
D.生物信息学
25.(1)的进展将为非线性、复杂性科学以及心理与认知科学的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A.信息技术
B.生物技术
C.科学技术
D.科技创新
26.我国能源发展面临许多问题,我们必须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必须向多元化的能源体系转
变,在今后的能源发展战略中应该以(1)为前提。
A.节能
B.核能
C.新能源
D.可再生能源
27.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3)。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氟氯氢
D.氟气
28.摩尔定律表明,芯片性能每(3)个月性能就可以翻一番。
A.6 B.12 C.18 D.24
29.纳米是(1)单位
A.长度
B.重量
C.质量
D.速度
30.第一张人类基因组基因图初步完成于(1)
A.1996 B.1997 C.1998 D.1999
二、X型题[共10道题,每题4分]【多选题。每一道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上标注其相应字母】
1.研究脑的目的(1234).A.理解脑
B.爱护脑
C.模拟脑
D.开发脑
2.21世纪科学研究将在(1234)继续展开。
A.物质科学方面
B.生命科学方面
C.地球与生态科学
D.人脑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3.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是(1234)。
A.节能
B.发展核能
C.开发新能源
D.开发可再生能源
4.众多分子以一定方式形成的聚集体-----分子材料,通过分子的(23)则可以表现出特殊的
电、光、磁等物理性能。
A.复合B.排列
C.相互作用
D.掺杂
5.国家创新体系建立所需要的几个方面(1234)。
A.技术创新体系
B.知识创新体系
C.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D.创新的政策体系
6.200米水深大陆架的矿产主要是(12)。
A.石油
B.天然气
C.固体砂矿
D.金属结核
7.生态系统管理方式是将(123)相结合的管理战略,这种管理方式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分要素方式,建立起综合的管理方式。其目的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持续性,避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A.生态
B.经济
C.社会
D.自然
8.人类基因组计划说复杂非常复杂,说简单就(1234)。
A.遗传图
B.物理图
C.序列图
D.基因图
9.纳米科技的研究领域分为(234)。
A.纳米分析
B.纳米材料
C.纳米装置
D.纳米区域的探测和研究
10.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包括(1234)。
A.基因组学
B.生物信息学
C.神经生物学
D.生态学
.◎国内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当时叫(c)机。
A.101 B.102 C.103 D.104
29◎.“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按系统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及资源优化,实现物流、信息流的集成和优化运行,达到人、经营和技术三要素的集成,以加强企业产品开发的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表述的是(a)。
A.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B.敏捷制造系统
C.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D.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d)是由具有光、电、离子、磁、热、机械和化学反映性能的分子和超分子组装排列而成的有序结构,是在分子或超分子层次上完成信息和能量的检测、转换、传输、存储与处理等功能的化学及物理系统。
A.有机半导体
B.有机超导体
C.导电高聚物
D.分子器
46.酸雨是指PH值小于(B)的雨水、冻雨、雪、雷ⅱ露和雾等大气降水。
A.5.4 B.5.6 C.5.5 D.5.7
47.人民健康、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基础是(A)。
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农业和工业
48.我国是农作物病虫害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A)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途径。
A.转基因技术 B.培育抗虫作物 C.利用害虫的天敌 D.综合防治
49.信息集成美国(C)博士1973年提成的。
A.图灵 B.冯.诺依曼 C.哈林顿 D.克林顿
50.在一个企业中,以下可以视为资本的是(ACD)。A、劳动 B、资本 C、物资
D、知识
信息科技追求的目标是(A B)A、效率与安全性 B、可靠性与智能化 C、多样性与智能化 D、多样性
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展望试题及答案
一、A型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单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标注其相应字母】
1.纳米是(A)单位
A.长度 B.重量 C.质量 D.速度
2.(B),中、美、日、德、法、英等6国科学家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
A.2000年6月26日 B.2001年2月12日 C.2001年8月26日 D.2003年4月14日
3.近年来,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应用于农业生产,形成了(A)的生产模式,推动了作物栽培学地发展。
A.精确农业 B.科技农业 C.现代农业 D.新型农业 4.(D)是对DNA和蛋白质序列资料中各种类型的信息进行识别、存储、分析、模拟和传输的学科。
A.生物学 B.信息科学 C.生命科学 D.生物信息学 5.创新的最高层次是(C)。
A.技术创新 B.科技创新 C.理论创新 D.文化创新 6.(A)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核心与关键因素,也是先进生产力的核心与关键因素。
A.科学技术 B.先进思想 C.文化知识 D.知识技术 7.当前医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C)。
A.保健意识缺乏 B.药品研发速度慢 C.老年人口增加 D.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
8.1901年德国科学家(B)发现X射线,成为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A.爱因斯坦 B.伦琴 C.魏格纳 D.牛顿
9.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将面临着国外的激烈竞争。全社会都应支持和关注农业科学研究,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发展,实现(B),为我国的食物安全和农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A.科教兴农 B.双重绿色 C.基因克隆 D.杂交 10.(B)是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的推进器。
A.科学技术 B.信息技术 C.电子技术 D.生产技术 11.家务劳动的解放是(C)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A.白色家电 B.黑色家电 C.家用电器 D.洗衣机 12.(D)促进人文精神更科学、健康、丰富。A.新生活 B.新概念 C.新文化 D.科学技术
13.技术创新的(A)是指从产品的创新、工艺的创新中体现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所以不仅仅是技术范畴的事。A.综合性 B.创造性 C.创新性 D.市场连续性
14.纳米科技是指在(C)的尺度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作用,包括原子和分子的操纵。
A.1-10纳米 B.1-50纳米 C.1-100纳米 D.1-150纳米
15.(A)的进展将为非线性、复杂性科学以及心理与认知科学的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A.信息技术 B.生物技术 C.科学技术 D.科技创新 16.生命信息的存储单位是(C),生命信息从它到蛋白质的流动要经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A.基因组 B.基因 C.DNA D.蛋白质
17.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B)的参与举足轻重,知识要变成资本,没有它的参与是不可能的。只有知识和资本的结合,才能实
现“才”与“财”的良性循环,才能促进人才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创造的财富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A.国家政策 B.金融 C.企业创新 D.科研院所改革
18.一纳米等于(C)米。A.10的-7次方 B.10的-8次方 C.10的-9次方 D.10的-10次方
19.创新的关键是(C),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新能力。
A.聪明才智 B.技术规划 C.人才 D.先进观念 20.我国是农作物病虫害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A)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途径。
A.转基因技术 B.培育抗虫作物 C.利用害虫的天敌 D.综合防治
21.(B)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又称太空技术和航天技术。
A.科学技术 B.空间技术 C.飞行技术 D.宇宙探险 22.如果公司依靠隐形知识获得竞争优势,提供创新产品和个性化服务,那么在企业知识管理模式上应该选择(B)A.经济管理模式
B.人才化的管理模式 C.编码化的管理模式 D.创新化的管理模式
23.21世纪前期,中国将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不足,生态环境“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以及国家财政尚不能强有力地支持农业。这一切决定了未来二、三十年国家对农业的最大需求是实现(C)A.生产安全保障 B.国防安全保障 C.食物安全保证 D.人口安全保障
24.对科技人员、关键的管理人员,要持股。中高层人员要有期权,有期股。要激励员工不断将自己的知识智慧贡献给企业,这属于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的(D)。
A.知识的获取 B.知识的共享 C.知识的创新 D.知识的激励
25.在一个非线性的混沌系统里,一个地方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带来整个系统的崩溃或者大的混乱,称之为(A)。A.蝴蝶效应 B.牛鞭效应 C.首因效应 D.鲶鱼效应
26.(D)的进展将为信息技术提供新的存储、传输、处理、显示材料和器件。
A.物质 B.科学 C.物质与科学 D.物质与生命科学 27.人民健康、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基础是(A)。
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农业和工业 28.航天系统的核心是(A)。
A.航天器 B.运载工具 C.航天发射场 D.地面测控网 29.现代军事指挥系统包括指挥、控制、通讯、情报和计算机,简称(D)
A.CI B.C2I C.C3I D.C4I 30.下列不属于高技术战争基本特点的是(C)。
A.侦察立体化 B.打击精细化 C.全球合作化 D.保护综合化
二、X型题[共10道题,每题4分]【多选题。每一道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上标注其相应字母】
1.软件技术今后发展的趋势是(ABCD).A.中间件和软构件 B.面向对象 C.网络化 D.嵌入式 2.21世纪科学研究将在(ABCD)继续展开。
A.物质科学方面 B.生命科学方面 C.地球与生态科学 D.人脑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3.人类基因组计划说复杂非常复杂,说简单就(ABCD)。
第五篇:高线生产技术发展与探讨
高速线材生产技术的发展与探讨
曾凡德熊 坚
(江西萍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九江轧钢厂江西九江332500)
摘要:简要介绍国内线材生产发展概况,探讨了萍钢高线在盘螺控轧控冷、通条性能均匀性控制、线材孔型系统优化等生产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情况。
关键词:高线线材;控轧控冷;均匀性控制;孔型系统
Development and Discussion on Technology
of High-speed Wire Mill Production
ZENG Fan-de,XIONG Jian
(The Jiujiang Rolling Mill of Jiangxi Pingxiang Iron&Steel industry Co.,Ltd.,Jiujiang 330001)Abstract:The wire production actuality in china were introduced , and the technical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such as the control-rolling-and-control-cooling of the HRB400 hot rolled ribbled bars,the control on the conformability of lognitudinal temperatur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ass schedule on wire production were discussed.Key words: high-speed wire;control-rolling-and-control-cooling;conformability;pass schedule
前言
线材是钢铁工业的重要产品之一,广泛用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建筑工程建设和金属制品行业。我国自20世纪80 年代以来,线材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在装备上也越来越先进,尤其是近十几年新上的生产线,很多都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在设备上追求高速、无扭、微张力组合,在产品上追求高精度、高品质、大盘重等特点。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高速线材生产线最多、产量最大的国家。
当前,国家对资源、能源消耗和传统污染环境大户的钢铁行业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指标和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各个线材生产厂家,从提高产量、质量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苦练内功,通过不断引进先进生产设备、优化生产工艺技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此,在高速线材生产技术发展方面作几点探讨。
1.盘螺控轧控冷
盘螺,即建筑用带肋盘条,它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求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同时可减少实际用量,这促使了Ⅲ级(400MPa级)的盘螺控轧控冷技术的发展。
近些年,HRB400MPa盘螺控轧控冷工艺特点是:在普通低碳钢中添加微合金Nb、V、Ti,精轧前采取奥氏体再结晶区轧制,获得奥氏体再结晶的同时有效抑制再结晶后奥氏体晶粒的长大;控温到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后进行精轧,借助形变诱发的微合金碳化物沉
淀抑制形变奥氏体的再结晶,以获得形变奥氏体;然后控轧后快冷,抑制相变产物——铁素体的长大,从而获得细小的铁素体晶粒。然而,这种生产工艺因所用的钢坯添加了微合金,且加热和轧制温度高,这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负担。为此,在不添加微合金元素、甚至降低合金(Mn)含量的前提下,采取何种工艺生产出400MPa级别的盘螺,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不添加微合金情况下,通过合理控制各阶段温度,优化盘螺控轧控冷技术,获得良好的细晶强化效果,是目前HRB400MPa盘螺生产的主流。这主要是从控轧、控冷两方面来考虑。
其一,增加奥氏体未再结晶低温区轧制变形总量。一般情况下,粗、中轧在奥氏体再结晶区轧制,但根据中轧轧机能力、粗中轧布局特点,选择合适的开轧温度,并利用分钢辊道控制钢温在950℃以下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进行中轧轧制;同时为增大奥氏体未再结晶区的变形程度,在中轧后设置冷却装置、控制预精轧机之间冷却水量,确保预精轧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轧制。通常,在预精轧后安装了水冷装置,保证轧件以较低的温度进入精轧,但大多数线材厂受精轧机轧制能力限制,难以实现低温奥氏体区或两相区的大变形轧制,故一般选择在850℃左右进入精轧机轧制。虽然精轧高速轧制使得轧件升温明显,但通过控制导卫冷却水量尽可能地减少温升。这样逐阶段地控制轧制温度,可以起到较好的奥氏体晶粒细化效果。
其二,更好地控制冷却过程。高线控制冷却目的是以希望的冷却速率冷却到相变温度区,然后通过风冷线风机和保温罩控制实现奥氏体向铁素体相变。因盘螺断面尺寸小且带肋、轧制速度快,轧后进入穿水冷后运行阻力大于盘条,使得其冷却过程控制难度大,对水量、水压、水温以及喷嘴的开闭控制方式都有较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采取多段、均匀地通过式冷却,实现三次或以上的淬火加自回火的过程,使得吐丝温度接近相变温度点。若吐丝温度较高,需加大风冷线冷却强度,如吐丝后立即开启大功率风机强风冷却或风机风冷+雾化冷却相结合,使之尽快达到相变温度,以获得细小的铁素体晶粒。
低温轧制技术早为人们所认知,通常开轧温度在900~950℃之间,且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研究表明,通过奥氏体未再结晶低温区或奥氏体与铁素体区的大变形,实现形变诱发铁素体相变和铁素体动态再结晶,可以获得大量的等轴2-4μm铁素体晶粒,有显著的强韧化效果。
目前,国内许多厂家受到设备能力限制,采取Q235级别的化学成分生产400MPa级别盘螺,一时难以实现,但其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消耗,符合节能减排的时代要求。
因此,在不添加微合金的基础上再降低合金含量的情况下,通过改进或引进轧钢装备、优化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低温轧制技术和TMCP技术,生产400MPa及以上级别的盘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
2.通条性能均匀性控制
为保证通条性能的均匀性,即要求整个生产过程中保证尺寸稳定的前提下,其通条温度均一性好。通常,由于坯料在加热、轧制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不到位、穿水管水压不稳定或水流不均匀、水阀开启不合理及开启响应时间不同等因素都将导致冷却不均匀而造成通条温降不一致。又因线材出精轧机后不能立即穿水冷却,通常是在轧件头部夹送辊夹持后再开启水阀,使得头部未水冷,势必导致头部的吐丝温度偏高(通常在1000℃左右)。因此,如何控制好轧件在轧制和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差,是解决通条性能均匀性的根本问题。
由于近年来各项制造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检测技术的进步,使高速线材轧制速度已达120m /s 以上,原来轧制过程温降快的缺点不复存在,但要有效控制各阶段的温度须从钢坯加热、轧制和冷却等各个工序控制点考虑,控制好各阶段的温度变化,最终达到保证性能均匀性的目的。具体温度控制措施如下:
(1)在钢坯加热方面,采用侧进侧出全梁式步进加热炉、蓄热式燃烧技术,可很好地控制炉膛温度,同时通过调整空煤换向时间,合理控制加热炉两侧的燃烧时间,使得钢坯加热的均匀性,并确保头尾呈现微小的温度梯度,即头部温度稍低于中尾部。
(2)粗轧与中轧之间的分钢辊道,既是将轧件分A/B两线进行轧制,也对轧件起到保温或冷却的作用。其一,可以灵活控制保温罩开启与关闭的时间,以控制轧件空冷和保温的时间;其二,可以通过控制轧件在分钢辊道上的停留时间来控制轧件的温度,这两个控制方式都可以达到控制轧件头尾温度差的目的。
(3)优化预水冷控制系统,合理设定延迟开启时间,并选取质量可靠的控制阀门,提高阀门响应时间,从而精确地控制全长的水冷温降,保证进精轧温度的均匀性。
(4)在精轧各机架间,均匀地控制导卫冷却水和辊环冷却水,既充分均匀地冷却导卫和辊环,亦良好地控制轧件在精轧过程中的温升。
(5)通过优化穿水冷的水管结构,由内管的环形喷嘴喷射出均匀稳压的冷却水,然后形成层流压力水,对轧件断面进行均匀的冷却,此时轧件在圆锥环形的中心点上运行,可起到良好的均匀冷却效果。
(6)利用穿水冷温度闭环控制系统,合理设定各段冷却喷嘴开启的排布方式,实施多段、均匀地冷却,同时系统自动实现头尾长度跟踪控制,通过设定尽可能短的安全生产
头部不冷却长度,从而减少头部不穿水长度,进一步地缩小了通条温度差。
(7)采用沿宽度分配风量的装置、多台阶式结构、抖动辊以及设有跌落段,并合理设定风量和地辊速度,保证了风冷线上的温度变化的均匀性。
以上具体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生产过程中的通条温度差,保证了线材通条性能的均匀性。然而,若改进冷却水系统以提高水质和水压稳定性,优化穿水冷温度闭环控制系统及其运行环境,并提高水冷控制阀门的响应性,实现中轧后、预精轧后和精轧后穿水冷的冷却水流量高精度控制;同时通过开发和利用先进技术,实现风冷线上线圈可旋转,将会保证温度控制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线材各项性能的均匀性。
3.线材孔型系统优化世纪90 年代以来,连续式线材轧机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成为线材的主要生产方式。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孔型磨损和换孔次数,提高轧机作业率,不但不再采用大延伸能力的孔型系统,反而采用延伸能力不大,但变形均匀的孔型系统,如椭圆-圆、椭圆-立椭圆孔型系统。特别是近年来,在高速线材轧机上减定径机组这项最新技术的应用,粗、中、预精轧和8 架无扭精轧机只有一套孔型,所有成品均由4 架减定径机组上轧出,使得在改变产品规格时,只需更换减定径机组辊环,减少了轧辊消耗,提高了轧机利用率。
各个线材厂家的孔型系统都有自身的特点,但均是为了获得所要求的产品断面形状、尺寸,同时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轧机生产能力,降低金属消耗、能耗、产品成本和劳动条件等。萍钢,作为具有950万吨线螺生产能力的企业,其中4条高速线材生产线,通过不断优化孔型结构,加强工艺技术管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此,对萍钢高线孔型系统的特点作如下几点说明和分析:
(1)粗轧采取1#箱形、2#立椭形状的万能孔型、3-6#椭-圆孔型的设计,使得咬入钢坯方便,减少不均匀变形,减轻孔型磨损,并有利于料型控制,方便控制粗轧出口轧件的断面大小。通过优化粗、中轧孔型,适当放大粗轧的出口料型,并经过中轧的合理消化,实现了轧制节奏的提升,提高了机时产量。
(2)除1#、2#外,其余均采取椭圆-圆孔型系统,并且统一了常规产品的粗、中轧和预精轧孔型系统,既保证了轧件变形均匀、表面质量好,也做到了轧辊共用性大和降低了轧辊消耗。
(3)通过优化精轧力能参数、变形参数、延伸系数等优化精轧孔型,精确计算轧件的宽展,统一了精轧辊缝,实现了微恒张力轧制。精轧统一辊缝是萍钢高线孔型系统的一大亮点,它方便了操作工在辊环更换时的辊缝控制,缩短了辊缝补偿调整时间,同时也
保证了稳定的连轧关系和良好的产品表面质量。
(4)萍钢在无槽轧制技术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在粗轧、中轧部分机架采用平辊轧制,大幅度降低了轧辊消耗,在某个时间段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但轧件料型控制难度大,还有待工程技术人员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近些年来,随着孔型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应用,引进国外轧机孔型系统的利用与优化,使得国内高线孔型设计非常成熟,但仍须根据自身特点,不断完善和优化孔型系统,提高轧机作业率和线材成材率,以求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4.结束语
目前,在高线生产中,无头轧制技术、减定径机组和双模块轧机的精密轧制技术、在线测径及涡流探伤技术已经在国内先进厂家应用。为了使我国的线材生产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对现有的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和吸收,尽快国产化;同时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加强钢质的净化,开发新产品,增加Ⅲ级钢的产量,进一步扩大连铸坯热送热装比例,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云鹏.我国高速线材生产的现状及新技术的应用[J].包钢科技,2008,34(2):4-6.[2] 房世兴.高速线材轧机装备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7.102-103.[3] 陈其安,杨忠民,王瑞珍等.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以新技术用Q235生产400MPa级钢筋的探讨[C].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699-701.[4] 王快社,刘军帅,梁彦安等.线棒材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甘肃冶金,2004,26(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