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与语文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与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更好地将语文用于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拥有坚实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就能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回顾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我们很容易发现,教育技术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物质形态的教育技术与非物质形态的教育技术,它构成了教育技术发展的两条主要线索,即媒体和系统方法。当然,非物质形态的教育技术即教育理论的发展是一个对学习、认知和心理规律不断了解,认识和运用的过程,在教学系统中起主要作用。它是我们提高教育质量的宏观指导。物质形态的教育技术即教学设备则起辅助作用,为我们的教学发展提供具体的手段和工具。所以教育技术发展对课堂教学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一、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深入,我们要尝试着通过各种途径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语文教学之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要树立人人具有创新能力的观念,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要注重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挖掘生活积累,想象其活生生的形象,让语文的形象活起来,动起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
媒体的作用,提供一些声像资料,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激活他们的兴趣。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形象,再现形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结合教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就象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飞翔,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在想象中不断被激发。在教学《月球之谜》一文时,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配以生动的文字:“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数的疑问,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曾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想知道些什么呢?”教室立刻沸腾了起来,有的孩子想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有的想到了“吴刚伐桂”的故事,有的孩子说想去月球上看看,看月球与地球有什么不同„„孩子们七嘴八舌,越说越好奇,他们的学习兴致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此时教师趁势而导,结合课文的内容要求,不断展示媒体资源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不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加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决定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因素、教材因素、教法因素等,但教师教育技术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因为教师是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者,是教材的专研者,是教法的选择者和使用者。庄子说过:“水之积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一个教育技术水平很高的语文教师是非常受学生的欢迎的,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变成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随着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现代信
息技术、计算机、网络进入课堂教学己成为一种趋势,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内外的运用已成为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也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作为语文教师,拥有坚实的信息技术能力,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如,那将会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无限的魅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通过查阅资料阔展学生知识层面,充分发挥挖掘教材深度,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兴致浓烈,课堂显得井然有序,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如此,利用多媒体课件,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借助信息技术能够陶冶学生情操。
三、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加强,促进语文课堂教学
在信息社会里,知识的拥有量不再是人才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索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习的能力,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索取能力。在教学《太阳》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前查阅有关太阳的资料,以便对太阳有个初步的了解。接受到这一任务后,学生们积极上网查阅资料,收集并整理资料。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太阳表面的温度高达6000多摄氏度,中心的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从而明白了太阳为什么被称为火球。还有学生了解到太阳很大,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但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所以它看起来很小。有的学生了解到太阳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已经把课堂中要学习的知识,进行了系统性的了解。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互相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内容。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既培养锻炼了同学,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同学间相互协作学习,资源共享的过程。这样的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多的主动与自由,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信息技术在这里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这样的课堂学习轻松愉快,教学效果显著。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魅力无穷。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思维训练,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巧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超前性和创新性的功能。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和媒体手段,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技术水平,将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第二篇: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晋宁县上蒜第二小学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迅猛推进,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能量改变我们的生活。作为社会人的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式也不可避免的受其影响,悄悄产生了改变。受新理论、新思想的影响,获取、分析、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个性化发展、创造能力等方面已显现出了严重的不足。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本课题组顺应时代要求,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课题,试图通过对该课题的实践,探讨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过程中的优势、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优化整合效果的手段,从而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作了科学定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色。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创设特定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自己探索,语文教学正在逐步脱离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朝着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交互模式演变,以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使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媒体介入语文课堂拓宽了教育时空,为学生多渠道、多层次获取知识提供了可能。只有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跳出教材、跳出学科,注重生活中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使语文教学富于时代气息,才能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三、试验目标
信息教育技术的运用更新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作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其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也必然会发生一系列变革:一是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阅读方式引起了变革;二是现代信息技术使我们从手写走向键盘、鼠标、扫描和语音输入,写作方式引起了变革,三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电子出版物的发行,又给人们的检索方式带来变化。这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写作方式与检索方式,必然给图书借阅,教师备课上课和学生的学习模式带来巨大变革,体现了信息社会对个体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挑战与激发,给语文教师带来观念上、教育技术上、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操作上的一系列挑战。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丰富信息技术和中学学科整合理论,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合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知识获得的高效率;通过探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模式、可能出现的问题,能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手段,改变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构建适用的、高效的、现代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一批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队伍。
四、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
1、本课题研究的途径、方法
课题研究的途径: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信息教育技术有效应用为重点,以语文课堂常规教学为切入点,让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是课题研究的主线。围绕着新课程的六大改革目标探索新时期信息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新策略、新体系、新机制、新模式。
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采用以经验反思为主线,多种方法并举与互补的方法体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1)文献研究与调查法相结合。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信息动态进行认真的分析,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个性以及“三能一化”原有素质状,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产生三个作用①掌握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加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②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③了解现状,有的放矢。
(2)反思性实践法。课题研究是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整合改革中的一个载体,以课题研究来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整合,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反思,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地反馈调节,总结经验,提高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主要目的是进行先进经验的总结与推广,从而在教育实践中加以应用。以教科研方法的经验总结模式,力求达到“源于经验但高于经验,使经验能升华到观念、原则和方法论的高度。”其经验具有:典型性、现实性、适用性、稳定性、创造性和社会效益。(4)行动研究法。课题从实际出发,与科研人员合作,共同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概括为四个方面:①行动而研究。②行动中研究。③行动者研究。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
(5)实验观察方法。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上升到理性,再指导教育实践。
2、实验内容:
依据学校实际,在有较强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四年级中作一年的研究,教师以新理念、新课标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媒介,以四年级语文教材上、下册(苏教版)为阵地,对以下内容进行实验: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中对语文学科老师的要求。(3)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中对学生所具有的信息技术素养要求。
(4)学生对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态度和适应度。(5)构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模式。
五、课题组成员 组 长:普增体
副组长:李 剑 何永华 梁海春
组 员:田 新 童艳波 顾兴华 李培润 苏丽辉 赵艳清
童丽芬
六、实验过程和措施
本课题研究将经历一年时间,分四个阶段完成,各个阶段有所侧重,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立项审批2011年9月~2011年10月 将本课题立项申报书提交上报审定立项。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5月(1)组织、提交开题报告。
(2)对试验班师生开展实验调查、分析,建立基本框架,确定课题重、难点的研究方案,落实实施方案组织工作。
(3)制作多媒体课件,高效地辅助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料自主学习。
(4)完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形成调查报告。第三阶段:验证总结阶段:2012年6月
(1)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库和成果,检测学生在整合中的学习能力形成程度,以及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2)运用“自主——探究—— 创新”教学整合模式,进一步进行实践组织学习与课题有关理论,形成规范科学的结论,提高课题研究的成果。
第四阶段:结题验收阶段2012年7月(1)申请结题,提交结题成果报告。
(2)形成终期“研究报告”工作总结,“结题报告书”“成果汇编”。
七、软硬件建设及经费保障
学校电教组必须为研究提供相应的硬件、软件资源,具体有田新负责。软硬件不能满足研究需要,可向学校申请采购。学校必须为课题研究提供相关经费保障,用于软硬件采购、研究人员培训学习等。
八、试验成果形成
根据该课题研究的内容,需要参与教师收集相关研究的最新资料,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具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并不断学习、运用信息技术的新成果。参与者不仅要阶段性地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还要对各自的工作、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定期总结,撰写论文。收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个课件和体现本课题教学新成果的多媒体资料。建立语文课堂教学资料库。
该课题实施后,将在2012学年逐步推广到全校一至六年级语文教学中。
九、课题申报单位:晋宁县上蒜第二小学
晋宁县上蒜第二小学
2011年9月
晋宁县上蒜第二小学
“现代教育技术
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011-10-12
第三篇: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凤凰中学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迅猛推进,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能量改变我们的生活。作为社会人的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式也不可避免的受其影响,悄悄产生了改变。受新理论、新思想的影响,获取、分析、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个性化发展、创造能力等方面已显现出了严重的不足。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本课题组顺应时代要求,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课题,试图通过对该课题的实践,探讨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过程中的优势、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优化整合效果的手段,从而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作了科学定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色。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创设特定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自己探索,语文教学正在逐步脱离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朝着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交互模式演变,以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使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媒体介入语文课堂拓宽了教育时空,为学生多渠道、多层次获取知识提供了可能。只有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跳出教材、跳出学科,注重生活中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使语文教学富于时代气息,才能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三、试验目标
信息教育技术的运用更新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作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其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也必然会发生一系列变革:一是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阅读方式引起了变革;二是现代信息技术使我们从手写走向键盘、鼠标、扫描和语音输入,写作方式引起了变革,三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电子出版物的发行,又给人们的检索方式带来变化。这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写作方式与检索方式,必然给图书借阅,教师备课上课和学生的学习模式带来巨大变革,体现了信息社会对个体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挑战与激发,给语文教师带来观念上、教育技术上、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操作上的一系列挑战。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丰富信息技术和中学学科整合理论,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合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知识获得的高效率;通过探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模式、可能出现的问题,能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手段,改变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构建适用的、高效的、现代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一批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队伍。
四、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
1、本课题研究的途径、方法
课题研究的途径: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信息教育技术有效应用为重点,以语文课堂常规教学为切入点,让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是课题研究的主线。围绕着新课程的六大改革目标探索新时期信息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新策略、新体系、新机制、新模式。
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采用以经验反思为主线,多种方法并举与互补的方法体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1)文献研究与调查法相结合。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信息动态进行认真的分析,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个性以及“三能一化”原有素质状,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产生三个作用①掌握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加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②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③了解现状,有的放矢。
(2)反思性实践法。课题研究是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整合改革中的一个载体,以课题研究来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整合,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反思,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地反馈调节,总结经验,提高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主要目的是进行先进经验的总结与推广,从而在教育实践中加以应用。以教科研方法的经验总结模式,力求达到“源于经验但高于经验,使经验能升华到观念、原则和方法论的高度。”其经验具有:典型性、现实性、适用性、稳定性、创造性和社会效益。
(4)行动研究法。课题从实际出发,与科研人员合作,共同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概括为四个方面:①行动前研究。②行动中研究。③行动后研究。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
(5)实验观察方法。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上升到理性,再指导教育实践。
2、实验内容:
依据学校实际,在有较强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四年级研究,教师以新理念、新课标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媒介,以四年级语文教材下册(人教版)为阵地,对以下内容进行实验: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中对语文学科老师的要求。
(3)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中对学生所具有的信息技术素养要求。
(4)学生对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态度和适应度。
(5)构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模式。
五、课题组成员
组长:邱登伟
副组长:岳一全芦笛
组员:吕云张飞张永利
六、实验过程和措施
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完成,各个阶段有所侧重,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立项审批2014年2月~2014年3月 将本课题立项申报书提交,上报审定立项。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
(1)组织、提交开题报告。
(2)对试验班师生开展实验调查、分析,建立基本框架,确定课题重、难点的研究方案,落实实施方案组织工作。
(3)制作多媒体课件,高效地辅助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料自主学习。
(4)完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形成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验证总结阶段:2014年7月
(1)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库和成果,检测学生在整合中的学习能力形成程度,以及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2)运用“自主——探究—— 创新”教学整合模式,进一步进行实践组织学习与课题有关理论,形成规范科学的结论,提高课题研究的成果。
第四阶段:结题验收阶段2014年7月
(1)申请结题,提交结题成果报告。
(2)形成终期“研究报告”工作总结,“结题报告书”“成果汇编”。
七、软硬件建设及经费保障
学校电教组必须为研究提供相应的硬件、软件资源,具体有韩玲负责。
八、试验成果形成根据该课题研究的内容,需要参与教师收集相关研究的最新资料,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具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并不断学习、运用信息技术的新成果。参与者不仅要阶段性地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还要对各自的工作、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定期总结,撰写论文。收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个课件和体现本课题教学新成果的多媒体资料。建立语文课堂教学资料库。
该课题实施后,将在2015学年逐步推广到全校语文教学中。
九、课题申报单位:凤凰中学
凤凰中学
2014年2月
晋宁县上蒜第二小学
“现代教育技术
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011-10-12
第四篇: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摘要: 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传统初中化学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应用多媒体仅仅是一种手段,在化学教学中,既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又要结合学科特点,更要结合实际,做到化学教学与多媒体的恰当整合,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增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的学科特点是知识点多且零散,需要记忆概念、定义、实验操作等,明明是一门理科学科,却与文科学科无异,上课时学生能听得懂,但课下不去记忆理解,所学的知识点很快就会忘记,再加上化学用语较多,这使很多学生感觉化学难学,对课堂的老式“填鸭”教学产生厌学情绪。根据本人教学经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学科整合,应该能够摆脱这种尴尬局面。本人通过教学实践,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能够起到以下几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与乐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从中听取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声音信息,观看实验过程以及原理。这种新的信息形式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了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信息,产生学习的兴趣与乐趣,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集中注意力,激发表达欲望,与教师形成互动,而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赋予的新的表达方式。如讲述“二氧化碳性质”前,将意大利峡谷之谜、动物进入古老山洞出现死亡的现象制作成多媒体展示给学生,通过动画图像、文字注释和优美声音展现,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一目了然,轻松自如的突破了教学难点。在讲到《燃烧与灭火》这个课题时,开始先放了费翔的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的前面几句歌词,把学生带入了火的意境,然后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了对火的讨论,中间插入一些失火和灭火的视频,学生讨论一浪高过一浪,一节课下来学生在讨论的浪潮中学会了燃烧与灭火的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可使一些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微观的内容宏观化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部分抽象的,微观的理论知识(如原子的内部结构,物质的溶解过程,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说,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核外电子的排布等),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更感到难于理解。靠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使一些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微观的内容宏观化,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在“原子”一节中,原子概念的形成是重点、难点。而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不易理解,多媒体可用动画方式将微观世界放大,学生能通过氧化汞分子的分解实例,较易建立原子概念。原子核外电子运动规律,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内容抽象,教师不易教,学生不易学,此时可用软件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高速运动示意图,学生可从动画演示中了解电子层概念及电子核外运动一般规律,从而使只能通过口头语言描述的抽象问题,变成动态的直观图示,有效的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原子结构、原子间重组历来是难点。采用多媒体模拟整个过程,以微观世界粒子的移动来揭示其变化实质,学生就很容易明白产生这些现象的本质原因,从而以较高的效率深刻理解、掌握其内容。
三、可创建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模拟
对于化学试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所引起的危害性,老师不能演示给同学们看,只能靠嘴巴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这样学生常常认为老师危言耸听,始终半信半疑。如果能用计算机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可以通过放慢动作将实验步骤分解,这样不仅将错误的原因弄清楚了,而且学生看了之后,知道错误操作所引起的危害性,所以印象会很深刻。如在初中化学中浓硫酸的稀释实验,就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错误操作及所带来的后果,通过计算机的演示,让学生亲眼看见把水倒进浓硫酸时液体沸腾的激烈反应现象,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印象。化学教学中经常有一些危险性(或有毒或爆炸)实验、污染严重的实验,如面粉爆炸,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等,在实验室虽然能做,但具有危险性、污染严重等缺点,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并通过计算机演示,学生就可观察到有序规范的实验操作,清晰的实验现象,既取得了理想的实验效果,又避免了有害气体的污染及实验事故的发生
四、可提高课堂容量和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省却了很多原来教师用嘴和粉笔表现出的教学内容,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工作,增加课堂容量和知识密度,呈现出信息量大、速度快、图文并茂的优势,特别有利于学生进行巩固和复习,在加快课堂节奏中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初三的化学知识分块复习阶段,教师要在课堂上要进行全面的知识总结与大容量的巩固训练活动。教师若在教学中使用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来辅助复习教学,则能增大化学课的教学容量,加大训练密度,还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开拓学生视野,极大的提高了化学课的复习效率。
但是,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仅仅是一种手段,多媒体的地位是“辅助”,而不能“代替”,因此不可盲目地、不加分析地用多媒体代替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功能,提高化学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就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化学课上多媒体的使用应选择适当的切入点
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能不加选择地将一些简单的内容都用多媒体来展示。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一种形式,其出发点是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要注意使课件的内容、形式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性;在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用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上,不要面面俱到,如有一次我上《质量守恒定律》时,由于设计实验、图片、练习过多,导致教学任务没能当堂完成。
二、多媒体使用要适量
多媒体不等于万能,无论其功能有多么完善,究其本质,它只是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辅助手段。多媒体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凡事皆有度;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失去了主动获取知识的机会,这与看电视没有区别。多媒体进行辅助化学教学,只有在关键处、难点处进行运用,并做到适可而止,才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科学运用多媒体并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
化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不能盲目地用多媒体模拟来代替所有的化学实验。现场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很直观、生动的媒体资源,它不但能让学生看到、听到,更能感觉到。因此教师决不能因为多媒体的模拟而放弃一些垂手可做的实验,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做到知识的最有效传播。同时,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反思等关系,把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在化学教学中,既要发挥其优势,又要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不能用现代教育技术代替授课,更不能代替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要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做到化学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整合,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增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五篇: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三年规划(xiexiebang推荐)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三年规划
湖南省祁阳县文明铺镇中心学校
现代教育技术,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制高点,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家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启动和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提高我校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我校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信息技术教育工作部署,结合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实际,制定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应从学校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以网络及信息化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
统筹规划,科学设计,注重实效,分步实施,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我校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了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在未来的三年中,全面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的指示,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我们将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本着充实、完善、提高的原则,三年内做好以下工作:
1、基本建设:
学校将完善校园网络,使网络出口带宽达到10M以上;丰富学校网站内容,使其具有学校特色;教师专用计算机达到人手一机,并且保证信息技术课每生一机,进一步完善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的网络教室;班班实现多媒体联网,电子白板教学。校办室配齐现代化办公设备(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笔记本电脑、彩色喷墨打印机、速印机)。并不断更新和扩充;及时自制教学软件和资料,建设具有本校特色教学资源库,各学科全面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库的资源进行教学,使学校的信息资源使用效果达到最佳。
附表
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设施一览表
信息化环境设施 间数 主要设施
校园计算机中心 1服务器1台
广播通讯中心1功放1台
调音台1台
电脑1台
有线话筒 1 套
DVD2 台
计算机网络教室 1(每人一机)计算机 51台
多媒体教室7计算机 7台
电子白板 7 台
数字化资源编辑室 1 计算机1 台
教师办公自动化 每人1机
计算机总数51台
2、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目标
充实信息技术学科专职教师队伍,配备经过专业认证的网管和信息安全专职人员。
通过各种培训手段,增强学科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及应用的能力,90%以上的教师能够做到有效进行多媒体教学和学科整合;90%以上的教师能制作课件;逐步实现教师的所有备课(含教案、课件资源等)电子化。学校领导要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全部使用信息技术管理教育教学工作,能借助信息技术决策、管理学校。
附表:
全校教师信息素养能力一览表
信息素养项目人数占全校教师人数的%
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操作能力18人100%
能在他人帮助下开发教学资源
(编制课件、网页等)18人100%
能独立开发各类教学资源
(编制课件或专题网站)18人100%
能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整合”教学18人100%
能承担信息技术课程教学2人11%
能承担校园网中心管理工作2人11%
3、网络建设目标
在未来的三年内,校园网络建设主要围绕校园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三大目标进行,把校园信息化建设作为基础性的工程,把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把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在现有的基础上加紧工作,使我校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附表
教师开发与课文配套的课件或网页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自然 音乐 美术 研究性学习其它 合计 数量 14个 18个 8个 10个 4个 2个2个5个 63个
(一)、校园网络环境建设目标
继续加强网络环境建设,学校信息中心在进行网络建设的同时,逐步将工作重心移向资源建设,继续办好网站,争取网页信息量每年大幅递增,并努力办出特色,反映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就,成为学校系列网站中有一定知名度的网站,继续保持其较高的访问量。
(二)、资源建设目标
积极开发、推广、应用各种经过审定的、优秀的音像电子教材。根据课题的进行和教学改革实验的需要,设计、编制一批具有特色、使用效果显著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料。音像电子教材要靠“引进与自制相结合”的办法,长期积累,逐步经过汇编、加工、整合而形成一个实用、适用的音像电子教材资源库。重视素材库、资源库的建设,收集整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料,并加以修改,编撰各种电子化、数字化资料。
(三)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提高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证。信息技术是发展迅速的新兴技能,学校要强化基本功练习,深入开展基本功训练和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培训,教师全部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能够熟练地学会上网查阅、下载资料,制作网页、课件。
一般任课教师培训目标:一年内,对全校干部及教师进行一轮信息技术理论和基本使用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学校所有干部和教师学会上网获取信息,通过网络完成有关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工作;全校100%的教师要求达到会使用课件上课,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和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继续将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作为衡量教师的任职条件,要求
100%的教师能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能独立制作用于课堂教学的课件。
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目标:再培训1至2名专业网管理人员,使其能更好胜任本职工作,能确保网络正常运行,三年后,逐步形成一支有层次有实践能力且较稳定的学校网络管理员队伍。
(四)课题实验目标
结合专题研究,开展教学改革实验。要把前面几项任务都落实在教学改革上,推动教与学的改革。切实搞好教学设计,在原有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模式探索和试验,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益,并注意作好教学评价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大力推进信息技术进入日常教学,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三年内完成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的研究工作,力争取得较好效果。
三、主要措施
1、加大投入,搞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设施, 使学校具有较高层次的信息技术硬件环境,为学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合理配置、有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全面提升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2、积极组织好对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将采取外出学习和校内培训相结合的措施,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将利用晚自习时间对没, 有授课任务的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培训。培训内容为WORD文字处理软件、POWERPOINT幻灯片演示、FLASH动画制作、电子白板的操作技巧等。达到100%的教师能独立制作课件,并能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形成一支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较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3、认真开设信息技术课,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研究。上好信息技术课;积极组织各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讨,号召老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课件制作和教学设计竞赛活动,并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评优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4、认真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的研究工作。
学校将成立由学校领导和学科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好课题的申报、论证、立项、评价及资料管理等工作,挑选科研意识强、工作踏实肯干、善于总结的中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课题负责人将定期对实验教师进行有关课题研究知识的培训,承担实验任务的骨干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现代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方法,并将这些知识方法运用到平时的教育科研实践中,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使各项实验能够扎实有效地进行并力争取得丰硕的成果。
附表
教师开发各科专题学习网站一览表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自然 音乐 品德 研究性学习其它 合计 数量 3个 2个 2个 4个 1个 2个3个2个 19个
四、措施保障
1、加强领导:学校成立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并制订规划,明确每学年的工作目标与要求。
2、加强管理:成立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信息中心,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规范管理。
3、加快建设:争取上级支持,投入必要的财力、物力,按照学校规划,统一部署,添置设备,加快建设校园网,增加现代教育设施的添置,完善资料库建设等。
4、加强培训: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各种层次的全员培训,以适应信息技术
飞速发展的形势。
5、加强研究:教导处和信息中心要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课堂的研究,加强对自制课件的指导,要研究基于网络技术的学习模式,促进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6、加强教育:在普及信息教育技术的同时,加强对师生进行网络道德的教育,兴利除弊,克服网络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之,在未来三年中,我们将使学校的现代教育工作有目标,发展有方向,继续为实现办学条件现代化、学校管理科学化、教师队伍专业化、教育质量优质化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文明铺镇中心学校
200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