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研究结题报告(写写帮整理)

时间:2019-05-13 08:4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少先队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研究结题报告(写写帮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少先队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研究结题报告(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少先队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研究结题报告(写写帮整理)

《少先队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内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道德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的是活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政治教师每天的日常工作。因此,工作即是研究,每一堂课的实践都是一次探索和研究。

2、问卷调查法:任何理论都离不开实践的指导,因此该课题的研究需要深入学生的实践,进行广泛的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

3、文献查阅法:课题研究离不开理论指导,因而本课题的研究将大量查阅文献资料,以便于使研究更深入,更有力度。

4、案例分析法:纷繁复杂的现象让人眼花缭乱,可能会影响研究的进度和方向,因此课题研究要善于抓住个案,抓住典型,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案例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5、经验总结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收集学习习近平两年来有关的理论与实践文章,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从他人的经验学习中得到启发,形成思路方案或采取行动。

三、研究的措施

(一)组建一个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建由张校长、向书记为组长,王主任、郭大队、苏主任、李主任为成员,集思广益,有目的分阶段规划指导、组织实施,部署每月主题教育内容及每周教育考评内容。

(二)抓好两项工程建设

1、班主任建设。班主任是养成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建设良好乃至优秀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每年期末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学校要大力宣传优秀班主任的育人事迹。班主任还要加强文明礼貌、卫生习惯、劳动教育等常规管理,对学生课间的言行督促指导。

2、考评内容建设。

道德行为:(1)、外出之前向父母等长辈打好招呼。(2)、收看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不去游戏机房、网吧等场所玩乐。(3)、在学校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欺负、讥笑、戏弄他人,不骂人,不打架。(4)、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见到老师或客人老师等长辈主动打招呼。(5)、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不随便丢垃圾。(6)、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爱护学校的桌椅等公共财物。(7)、没有征得主人同意,不翻动别人的物品,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

学习行为:(1)、作业及时、认真完成,书写工整,并且按时上交。(2)、作业不会做时主动想同学、老师请教,决不抄袭。(3)、练习、考试时认真答题,认真检查,不作弊。

(三)建设三重教育阵地。

1、学科教学阵地。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课题组有计划地对这几个方面作经常性的全面督查。

2、校外实践活动教育阵地。经常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动技能。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

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教益。

(四)创设四重教育氛围。

为了更好更快地强化小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加强多重育人环境创设,使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的浓烈的熏陶。

1、教室宣传氛围。从班级抓起,《小学生行为规范》挂上墙,张贴“认认真真写字,端端正正做人”等标语、宣传画。统筹安排,每半月抓一项习惯养成教育,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努力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率。各班主任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来抓。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2、校园宣传氛围。办好宣传橱窗,主要展出包括文明礼貌、劳动教育、道德行为及学生有关活动的照片,按时发放“七色光荣誉卡片”。办好黑板报,围绕学生在校内外、课内外,从学习到学习、卫生、劳动等习惯,定期定主题出刊,让学生接受教育。办好红领巾广播。办好学生自办节目“红领巾广播站”,每周2次,及时报道校园内外学生习惯的表现情况。

3、家庭教育氛围。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由家长对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作全面的跟踪,通过“家校路路通”传达给学校,学校根据信息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切实做好家访工作,提高家访实效。做到家访均衡化,不过分集中在某时段。家访有针对性,明确轻重主次,不为了凑数量而无目的家访。再次要努力提高家访质量,提高与家长的沟通水平。德育处统一做好教师家访记录的有关统计考核工作。

(五)、抓好五项活动。

1、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加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邀请校外有关人士来校做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安全防范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和电视台两个宣传阵地,定时定量开展广播、演播,拓宽学生视野,浓厚学校文化。校园环境布置有教育性,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悬挂、走廊有班训、教室有名人名言、图书角、黑板报、阅报栏、学习园地、卫生角,在走廊楼道

悬挂整容镜,张贴“请使用礼貌用语”宣传牌,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名人、伟人画像及警句,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在说话。

2、学生评价奖励活动。建立校园督查考评制度,印发卡片及评比表,由各班主任每两小周按时发放,表现好的同学获得“七色光荣誉卡片”每两周班级中评选出一位“周之星”,每月选出一位“月之星”,每学期选出一位“学期之星”上报大队部,“利用国旗下讲话”的时间发卡片,进行全校通报表扬,并利用宣传橱窗展示“周之星”“月之星”的照片、介绍他们的事迹。通过考核评比来形成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局面,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站、坐、写、读姿势和课堂常规、礼貌用语、学生仪表衣着,按规范性要求进行反复实践训练。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导行,通过合唱比赛,表演课本剧,心理活动游戏来训练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刺激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而乐于参与的良好心态,使学生在乐于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道德行为习惯,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4、教师考核活动。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共同创设一个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和谐生动的教育环境。加强班主任工作考核,切实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把树立优良班风和提高班级学生学习成绩作出班主任的核心工作加于重视。学期末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

5、师生演讲活动。为了督促师生关注生活中道德行为习惯,在校园进行了诗朗诵比赛,如“歌唱祖国”“爱在西小”“我的家乡”等,养成了我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感恩校园的浓厚之情。六、四、研究的阶段及步骤

第一阶段:开题(2014.4.5-2014.4.10)

课题的准备阶段,搜集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理论资料,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学习了大量素质教育的理论,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跟踪记录。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道德判断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加强了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的研究,对养成教育与我国的传统美德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

第二阶段:材料搜集与研究(2014.5.1-2014.11.30)

实施课题研究阶段,积累研究资料,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跟踪纪实。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从身体、心理等多方面进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方法的个案研究。搜集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探索矫治方法的策略。形成阶段性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修正方案。

第三阶段:撰写结题报告(2014.12.1-2014.12.26)

五、研究的成效

1.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校经过扎实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以自我教育为主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实践模式,建构起了与学生及其生活紧密相联的养成教育内容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2.提高了老师的教育研究水平课题组老师自觉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收集有关材料,外出考察交流,认真撰写论文,教学心得体会和教案。更新了观念,改善了老师的教育行为和实践。

3.形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变化,形成了学校,家庭齐抓共管 新局面

4.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该课题的实施还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提高了德育工作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促进了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研究实践中,老师们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讨论班级管理方法,探索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有效途径,互相交流经验,每人撰写一篇典型教育案例,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研究经验性论文成绩喜人。

5.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得到了提高。调查显示,实验前:我们的学校有50%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不太乐观,表现在对任何事都处于漠然的态度,以我为中心。但在学校进行了本课题的实验之后,全校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现为对任何活动时都有热情,并能积极主动力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大大增强,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6.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学生用一种全新的观念看待自己和他人,及时矫正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如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做到“五个一”(给父母烧一个菜、洗一次脚、端一次茶、捶一次背、介绍一种健身的方法),让学生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做一些事,尽到孝心。

由于该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操作性强,孩子们纷纷响应,并从中受到了教育,在活动中寻找到了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人的精神和价值,也知道了生活的艰辛,钱的来之不易,使爱的暖流传遍校园。在德育活动中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1、学校教育注重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的养成,而家长重学习,轻德育的观念依然存在,认为学习好是孩子的唯一出路,生活自理并不重要,凡是父母能做的,他们都愿意代替孩子去做。在一部分家庭中还存在:“学校素质教育,家庭应试教育”的现象,学校的素质教育很难从根本上得以落实。因此,我深感任重而道远,要真正让全体家长都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整个社会还必须创设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曲折、长期、反复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克服一个坏习惯和养成一个好习惯,决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即能达到的。因此,应在“恒”字上下功夫,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适应到习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二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

3、研究良好的基本习惯的时代性和差异性,研究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学生基本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培育的新途径;

4、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原则

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团组织要发挥作用。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基地、劳动基地的作用,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所以学校、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先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有形成的原因,再进行教育,帮助其慢慢改掉,可千万不能要求过高、过快,追求立竿见影。

五、研究的措施

(一)组建一个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建由分管校长为组长,教科室、德育处、团支部、少先队负责人为成员,集思广益,有目的分阶段规划指导、组织实施,部署每月主题教育内容及每周教育考评内容。

(二)抓好两项工程建设

1、班主任建设。班主任是养成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建设良好乃至优秀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每年六月底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学校要大力宣传优秀班主任的育人事迹。学校红领巾服务队员要对全校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卫生习惯等诸项进行每日督查,以班为单位进行打分,在校园时的显要位置公布。班主任还要加强文明礼貌、卫生习惯、劳动教育等常规管理,对学生课间的言行督促指导。

2、宣教考评内容建设。

行为习惯:(1)、热爱劳动,在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2)、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能洗手,一周洗一次澡,洗一个头。(3)、不玩火、水、电,不做危险的游戏。(4)、外出之前向父母等长辈打好招呼。(5)、收看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不去游戏机房、网吧等场所玩乐。(6)、在学校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欺负、讥笑、戏弄他人,不骂人,不打架。(7)、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见到老师或客人老师等长辈主动打招呼。(8)、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不随便丢垃圾。(9)、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爱护学校的桌椅

等公共财物。(10)、每天认真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11)、不迟到早退,有事有病能请假。(12)、没有征得主人同意,不翻动别人的物品,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

学习习惯:(1)、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做到提前一天预习。(2)、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和有关书本。(3)、上课时不随便讲话、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4)、上课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5)、回答问题要声音响亮,同学回答问题时不随便插嘴。(6)、端端正正地写字,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7)、作业及时、认真完成,书写工整,并且按时上交。(8)、作业不会做时主动想同学、老师请教,决不抄袭。(9)、语文、英语的背诵不拖拉,按时完成。(10)、写作文一定要先打草稿,然后修改,最后誊写。(11)、每周至少有五天能看半小时以上的课外书。(12)、练习、考试时认真答题,认真检查,不作弊。

(三)建设三重教育阵地。

1、学科教学阵地。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课题组有计划地对这几个方面作经常性的全面督查。

2、校外实践活动教育阵地。经常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动技

能。逐步把临校的街道辟为红领巾劳动一条街。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

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教益。

(四)创设四重教育氛围。

为了更好更快地强化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加强多重育人环境创设,使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的浓烈的熏陶。

1、教室宣传氛围。从班级抓起,《小学生行为规范》挂上墙,张贴“认认真真写字,端端正正做人”等标语、宣传画。统筹安排,每半月抓一项习惯养成教育,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努力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率。各班主任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来抓。持之以恒,必有成效。当前,尤其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校园宣传氛围。办好宣传橱窗,主要展出包括文明礼貌、劳动教育、卫生习惯等行为规范图片及学生有关活动的照片,表彰习惯养成考核“文明之星”、“进步之星”等。办好黑板报,围绕学生在校内外、课内外,从学习到学习、卫生、劳动等习惯,定期定主题出刊,让学生接受教育。办好红领巾广播。办好学生自办节目“校园生活短波”,每周2次,及时报道校园内外学生习惯的表现情况。

3、家庭教育氛围。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由家长对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作全面的跟踪,通过“家校路路通”传达给学校,学校根据信息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切实做好家访工作,提高家访实效。做到家访均衡化,不过分集中在某时段。家访有针对性,明确轻重主次,不为了凑数量而无目的家访。再次要努力提高家访质量,提高与家长的沟通水平。德育处统一做好教师家访记录的有关统计考核工作。

4、媒体教育氛围。学校广播站时时播放“行为标兵”“光荣升旗手”“优秀少先队员”的事迹,小记者现场采访将校园中的好人好事及时报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由课题组和信息技术组联合行动,将校园中浪费饭菜、随地乱扔瓜皮果壳、践踏草坪、损坏课桌椅等不良行为习惯拍摄下来,作为反面例子进行教育。

(五)、抓好五项活动。

1、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加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邀请校外有关人士来校做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安全防范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和电视台两个宣传阵地,定时定量开展广播、演播,拓宽学生视野,浓厚学校文化。校园环境布置有教育性,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悬挂、教室后墙有班训、教室有名人名言、图书角、黑板报、阅报栏、学习园地、卫生角,在走廊楼道悬

挂整容镜,张贴“请使用礼貌用语”宣传牌,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名人、伟人画像及警句,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在说话。

2、学生评价奖励活动。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印发检查评比表,由各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先每天自查自评,再同学互评,做到的打“★”,没有做到的打“○”。每2周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汇总,计算好达成率,填写在班级汇总表中。每2周班级中评选出一位达成率最高的“文明标兵”和一位进步最大的“进步之星”上报德育处,“利用国旗下讲话”的时间发奖章,进行全校通报表扬;并利用宣传橱窗展示“文明标兵”“进步之星”的照片、介绍他们的事迹。通过考核评比来形成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局面,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站、坐、写、读姿势和课堂常规、礼貌用语、学生仪表衣着,按规范性要求进行反复实践训练。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导行,通过演小品,通过即兴表演课本剧,通过实践活动来训练良好行为习惯,刺激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而乐于参与的良好心态,使学生在乐于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教师考核活动。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共同创设一个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和谐生动的教育环境。加强班主任工作考核,切实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把树立优良班风和提

高班级学生学习成绩作出班主任的核心工作加于重视。学期末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

5、师生征文活动。为了督促师生关注生活中行为习惯,要求教师撰写教育日记和学生个案研究,要求学生留心身边的不良行为和好表现,撰写自由习作,在校园网上开辟行为习惯习作专栏,举办与行为习惯养成相关的征文比赛,如“***变了”学生征文、“我班的***”教师征文等等,从细小的事例中挖掘教育资源。

六、研究的阶段及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本阶段为课题的酝酿准备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

1、反复论证,确立课题;

2、由专家给予实施框架,撰写方案;

3、组织研讨,制定目标及操作体系。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本阶段为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

1、深入学习、研讨,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共识;

2、分解子课题,组织教师扎实地研究,逐步形成成果;

3、定期组织学生个案研讨活动,展示研究的实践成果。

第三阶段(2012年3月——2012年8月),本阶段为总结阶段,主要工作如下:

1、完成各项有关测试,进行对照、分析;

2、整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规律。

3、完成研究报告,举行结题会。

七、研究的成效

(一)实践成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校经过扎实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以自我教育为主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实践模式,建构起了与学生及其生活紧密相联的养成教育内容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教育和行为训练,各种行为习惯指标比率得到普遍提高。卫生习惯:通过“温馨寝室、书香教室”的布置评比活动,学生养成了美化环境意识,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卫生习惯监督教育,评比表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能洗手,随手乱丢的现象明显好转。

学习习惯:经过课任教师的教育,开展“学习之星”的评比,小论文的评比等,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前准备学习用品、上课不随便说话、不做小动作、上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作业及时认真完成、书写工整、按时上交的好习惯。

劳动习惯:家校联系,开展每人在家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通过“劳动的小能手”评比征文等活动的开展,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学校能积极的参加各种劳动,在家能帮父母做一些家务劳动。

文明礼貌:通过国旗下讲话、板报、班会、橱窗等多渠道教育,学生做到了在校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欺负戏弄他人,不骂人不打架;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不随便翻动别人的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

2.提高了老师的教育研究水平课题组老师自觉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收集有关材料,外出考察交流,认真撰写论文,教学心得体会和教案。更新了观念,改善了老师的教育行为和实践。

3.形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变化,形成了学校,家庭齐抓共管 新局面

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儿童先接受教育和产生影响的地方。当代教育正在走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不可分的格局。为了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规范家庭教育要求,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统一,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全力。多年来,我们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专门成立了学校家长委员会,定期对家长进行家校知识讲座,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研究。尤其是在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中,我们更是注意争取家长支持与配合,向家长宣传良好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而使不少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他们从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转变为首先关注孩子做人上来。4.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该课题的实施还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提高了德育工作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促进了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研究实践中,老师们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讨论班级管理方法,探索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有效途径,互相交流经验,每人撰写一篇典型教育案例,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研究经验性论文成绩喜人。5.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调查显示,实验前:我们的学校有50%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不太乐观,表现在对任何事都处于漠然的态度,以我为中心。但在学校进行了本课题的实验之后,全校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现为对任何活动时都有热情,并能积极主动力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大大增强,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可以说,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养成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明行为程度,具体表现在:1.学生环保意识增强,如学校的草坪,几乎看不到学生上去踩踏,地上的废纸也不见了。2.文明礼仪程度提高,遇到陌生不熟悉的人,都能主动打招呼。3.学生劳动的意识增强,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能主动帮家长做家务。4.学生服务意识增强,班干部认真负责,班级中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

(二)理论成果

1.完成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2.完成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秀论文集》。3.完成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调研报告》及《个案分析》。4.完成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感想集》及学生《小论文集》。

5.学校得到了持续发展,丰富和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理论。该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学校的持续地发展。学校的育人环境得到了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办学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

6、学校教师敖

三、艾猛撰写的论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分别获得全国一、二等奖。

八、本课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探讨的问题:

1、学校教育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的养成,而家长重学习,轻德育的观念依然存在,认为学习好是孩子的唯一出路,生活自理并不重要,凡是父母能做的,他们都愿意代替孩子去做。在一部分家庭中还存在:“学校素质教育,家庭应试教育”的现象,学校的素质教育很难从根本上得以落实。因此,我深感任重而道远,要真正让全体家长都重视养成教育,整个社会还必须创设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曲折、反复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克服一个坏习惯和养成一个好习惯,决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即能达到的。因此,应在“恒”字上下功夫,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适应到习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三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

3、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原则

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班委会要发挥作用。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所以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先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有形成的原因,再进行教育,帮助其慢慢改掉,可千万不能要求过高、过快,追求立竿见影。

五、研究的措施

1、做好学生日常行为教育工作。

行为习惯包括:(1)、热爱劳动,在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2)、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能洗手,一周洗一次澡,洗一个头。(3)、不玩火、水、电,不做危险的游戏。(4)、外出之前向父母等长辈打好招呼。(5)、收看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不去游戏机房、网吧等场所玩乐。(6)、在学校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欺负、讥笑、戏弄他人,不骂人,不打架。(7)、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见到老师等长辈主动打招呼。(8)、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不随便丢垃圾。(9)、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爱护学校的桌椅等公共财物。(10)、每天认真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11)、不迟到早退,有事有病能请假。(12)、没有征得主人同意,不翻动别人的物品,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

学习习惯包括:(1)、语文、数学做到提前一天预习。(2)、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和有关书本。(3)、上课时不随便讲话、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4)、上课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5)、回答问题要声音响亮,同学回答问题时不随便插嘴。(6)、端端正正地写字,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7)、作业及时、认真完成,书写工整,并且按时上交。(8)、作业不会做时主动想同学、老师请教,决不抄袭。(9)、练习、考试时认真答题,认真检查,不作弊。

2、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教益。

3、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由家长对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作全面的跟踪,反馈给班级传达给学校,班级根据信息及时调整教育方法。

4、利用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加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5、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印发检查评比表,由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先每天自查自评,再同学互评,做到的打“★”,没有做到的打“○”。每2周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汇总,计算好达成率,填写在班级汇总表中。每2周班级中评选出一位达成率最高的“文明标兵”和一位进步最大的“进步之星”,进行通报表扬。通过考核评比来形成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局面,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六、研究的阶段及步骤

第一阶段(2016年9月——2016年7月),本阶段为课题的酝酿准备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

1、反复论证,确立课题;

2、周密筹划,撰写方案;

3、制定目标及操作体系。

第二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2月)本阶段为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

1、深入学习研讨,提高思想认识;

2、开展课题研究,逐步形成成果;

3、定期组织学生个案研讨活动,展示研究的实践成果。

第三阶段(2017年1月),本阶段为总结阶段,主要工作如下:

1、完成各项有关测试,进行对照、分析;

2、整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规律。

3、完成研究报告,上报课题总结

七、研究的成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班经过扎实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以自我教育为主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实践模式,建构起了与学生及其生活紧密相联的养成教育内容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教育和行为训练,各种行为习惯指标比率得到普遍提高。卫生习惯:通过“温馨寝室、书香教室”的布置评比活动,学生养成了美化环境意识,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卫生习惯监督教育,评比表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能洗手,随手乱丢的现象明显好转。

学习习惯:经过班主任及课任教师的教育,开展“学习之星”的评比,小论文的评比等,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前准备学习用品、上课不随便说话、不做小动作、上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作业及时认真完成、书写工整、按时上交的好习惯。

劳动习惯:家校联系,开展每人在家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通过“劳动的小能手”评比征文等活动的开展,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学校能积极的参加各种劳动,在家能帮父母做一些家务劳动。

文明礼貌:通过国旗下讲话、板报、班会、橱窗等多渠道教育,学生做到了在校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欺负戏弄他人,不骂人不打架;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不随便翻动别人的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

2.提高了老师的教育研究水平课题组老师自觉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收集有关材料,外出考察交流,认真撰写论文,教学心得体会和教案。更新了观念,改善了老师的教育行为和实践。

3.形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变化,形成了学校,家庭齐抓共管 新局面

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儿童先接受教育和产生影响的地方。当代教育正在走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不可分的格局。为了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规范家庭教育要求,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统一,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全力。多年来,我们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专门成立了学校家长委员会,定期对家长进行家校知识讲座,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研究。尤其是在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中,我们更是注意争取家长支持与配合,向家长宣传良好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而使不少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他们从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转变为首先关注孩子做人上来。

4.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该课题的实施还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提高了德育工作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促进了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研究实践中,老师们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讨论班级管理方法,探索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有效途径,互相交流经验,每人撰写一篇典型教育案例,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研究经验性论文成绩喜人。

5.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调查显示,实验前:我们的学校有50%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不太乐观,表现在对任何事都处于漠然的态度,以我为中心。但在学校进行了本课题的实验之后,全校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现为对任何活动时都有热情,并能积极主动力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大大增强,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可以说,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养成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明行为程度,具体表现在:

1.学生环保意识增强,如学校的草坪,几乎看不到学生上去踩踏,地上的废纸也不见了。

2.文明礼仪程度提高,遇到陌生不熟悉的人,都能主动打招呼。3.学生劳动的意识增强,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能主动帮家长做家务。

4.学生服务意识增强,班干部认真负责,班级中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

八、本课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探讨的问题:

1、学校教育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的养成,而家长重学习,轻德育的观念依然存在,认为学习好是孩子的唯一出路,生活自理并不重要,凡是父母能做的,他们都愿意代替孩子去做。在一部分家庭中还存在:“学校素质教育,家庭应试教育”的现象,学校的素质教育很难从根本上得以落实。因此,我深感任重而道远,要真正让全体家长都重视养成教育,整个社会还必须创设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曲折、反复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克服一个坏习惯和养成一个好习惯,决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即能达到的。因此,应在“恒”字上下功夫,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适应到习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四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与内容:

“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本课题着重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和实验研究;

2.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初步实验研究。这几方面的研究重点是小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小学生在这三方面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她们人格的健全发展就有了巩固的基础。课题在如何做人、做事和学习具体化为一系列习惯,并通过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

1、科研方法:本课题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辅助方法是问卷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实验中依据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这种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知行统一,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根据人本主义道德教育论,在实验中注重现实生活和儿童品德发展实际需要,激发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兴趣,注重发展儿童的道德意识、道德

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

2、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开题(2011.4.5-2011.4.30)

课题的准备阶段,搜集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理论资料,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学习了大量素质教育的理论,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跟踪记录。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道德判断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加强了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的研究,对养成教育与我国的传统美德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

第二阶段:材料搜集与研究(2011.5.1-2011.5.31)

实施课题研究阶段,积累研究资料,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跟踪纪实。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从身体、心理等多方面进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方法的个案研究。搜集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探索矫治方法的策略。形成阶段性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修正方案。

第三阶段:撰写结题报告(2011.6.1-2011.6.26)

课题的总结阶段,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探索出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找到了不良行为习惯的解决策略,对典型学生的个案研究取得一定成果。转变了家长的观念,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1、层次化的德育目标,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升华、不断强化的过程,小学生年龄跨度大,他们的认识水平和价值判断能力也相差较大。据此,我把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分为两个层面。

(1)第一层面按范围大小制定分层社会目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应从最基础的做人做起,逐步上升到对社会负责的高层次。各层次的具体目标为:

·做人好习惯。如: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到文明有礼貌,遵守纪律,知错就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自己有一个行为美的好形象,自己的事自己做„„

·做事好习惯。做事有始终的习惯,节约时间的习惯,做事不拖沓的习惯,乐于助人的习惯,自我管理有条理的习惯„„

·学习好习惯。提问和讨论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经常阅读的习惯,质疑的习惯,反思的习惯„„

(2)第二层面针对年龄特点确定不同年龄段的侧重点

在不同的年龄段,根据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不同而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小学低段主要进行“做人”习惯的培养,并渗透“做事”的内容。中段主要进行“做事”的培养。高段在巩固低、中段教育的基础上,集中进行“学习”的教育。这三个内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循序渐进、互有交叉、螺旋上升进行的。

2、特色化的教育活动,增强德育活动的生动性

(1)认知与活动相结合传统的德育工作中重知识灌输,而轻情、意、行的培养。这种教育带来了直接后果是学生“只会说不会做”、“只愿玩不愿做”,无形之中助长了学生言行不一的毛病,在习惯养成教育中,如何避免这种问题呢?我们采用把认知与活动相结合的办法。例如:在思品课上教育低年级学生要关心、照顾、尊重家里的老人,教育学生要关心、爱护所有的老人。另外,每逢重大的节假日或庆祝活动,我都抓住契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如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等。

(2)课内外结合课内外的结合,应以课堂为主,课外为辅,按照课内到课外,课外补课内的思路,较好地把握课内外结合的关系点,保证课内外活动积极有效地开展。如课程中“保护环境”这一话题,组织学生围绕“寻找清清的小河”为主题到课外进行调查研究,学生通过观察、研究、讨论,从活动中更深刻地理解了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3)家校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保持连续性、一致性,就必须加强家校联系。在平日研究工作中,我在学生的表现上坚持做到沟通家长,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不让孩子进游戏厅,如何培养孩子在家的习惯养成等,形成共识。

(4)自我教育与评价激励相结合小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最终取决于相应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自我教育只有在集体活动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我十分强调良好的班集体建设,注重让学生在集体的氛围中培养习惯。

①在集体中认识自己和他人

我十分强调让学生在集体中将自己与他人比较,将自己的言行与集体的规范比较,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教育学生学会认识别人,学会在集体中与人相处,要学生发现集体中每个人的闪光点,是尊重别人,宽容待人。

②在集体活动中磨炼自我我在班级中开展“值日班长制”,这一天,早读、广播操、课外活动等,都得值日班长负责。学生在活动中确立了自主意识,自觉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③重视评价激励作用。

对学生习惯养成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从评价对象本身出发,良好的把握评价目标,有效利用评价手段,除了解以外,还要兼顾到来自学生自身、学生之间、社会家庭的评价,防止出现评价主体的局限性。

课题研究的结果: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学生用一种全新的观念看待自己和他人,及时矫正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如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做到“五个一”(给父母烧一个菜、洗一次脚、端一次茶、捶一次背、介绍一种

健身的方法),让学生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做一些事,尽到孝心。由于该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操作性强,孩子们纷纷响应,并从中受到了教育,在活动中寻找到了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人的精神和价值,也知道了生活的艰辛,钱的来之不易,使爱的暖流传遍校园。在德育活动中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四、课题研究的反思:

本课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探讨的问题:

1、学校教育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的养成,而家长重学习,轻德育的观念依然存在,认为学习好是孩子的唯一出路,生活自理并不重要,凡是父母能做的,他们都愿意代替孩子去做。在一部分家庭中还存在:“学校素质教育,家庭应试教育”的现象,学校的素质教育很难从根本上得以落实。因此,我深感任重而道远,要真正让全体家长都重视养成教育,整个社会还必须创设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曲折、反复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克服一个坏习惯和养成一个好习惯,决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即能达到的。因此,应在“恒”字上下功夫,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适应到习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五篇: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结题报告

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结题报告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良好的行为表现也成为测量和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现在不少家长把幼儿教育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看作是幼儿教育的硬任务,而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行为技能的训练作为软任务,在幼儿发展中存在着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和谐性、不同步性。有的幼儿还尚未形成用餐、入厕、倾听、玩玩具以及交往、游戏、娱乐等方面的基本行为习惯,求知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也不尽人意。如果任由这一情况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的畸形发展将不可避免,对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影响。

我园地处一个小县城,大多数家长幼教观念淡薄,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太重视,更有大多数家长都是外地务工及当地个体或私企,她们为了生计,有打工的,有做小生意的等等,这种家庭的子女占全园的90%左右,大多数家长文化素养不高,整天忙于生计,对幼儿的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幼儿行为习惯较差,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我们幼儿园老师通过分析后,觉得很有必要就如何进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研究。

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幼儿园日常规范制度建设,强化和规范校园常规管理,发挥管理规范的强制作用,道理情操的陶冶作用,校园环境的熏陶作用,幼儿主体的“倚同作用”,创设一个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科学严谨、和谐生动的教育环境,通过实践、历练、积累,促进幼儿具有良好的行为举止,养成具有时代特征和符合社会要求的良好行为习惯。探索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根据确定的研究目标和指导思想,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1.当前幼儿学习状况和现状的调查研究。主要调查分析我园幼儿学习情况和学习方式,以及在校的学习情况。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幼儿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行为,发现幼儿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以加强行为习惯培养的针对性。调查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当地个体子女的现有习惯,明确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2、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目标的研究。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行为习惯培养目标。幼儿期间应养成的习惯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3、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这是重点也是难点,要通过理论研究和时间探索,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1)、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的能力,塑造幼儿人格的阵地。深化教学改革,传授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活动。

(2)、通过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陶冶情操。

(3)、加强家园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

(4)、加强个体指导,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

(5)、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形成师表群体的形象。用教师的力量和群体感染力、约束力,影响鞭策幼儿,成为幼儿的楷模,受到训练和熏陶实效。

本课题将采取的研究方法有:

1、调查法;通过编写问卷对幼儿、教师、家长的相关情况及研究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取得真实性资料。

2、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幼儿不良习惯并给予及时纠正辅导。

3、个案分析法:对特殊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个性的、共性的特征。建立个人行为档案,进行追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4、行动研究法:研究者与实践者一道深入教育实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急需解决的典型性教学实际问题,然后研究者通过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提供理论指导,帮助实践者有计划地系统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活动,从而不断改进教育实践。教育行动研究蕴涵着两个基本的理论理念:在实践中学习;实践者成为研究者。

5、总结法:实验教师从行动研究中进行总结,课题组形成研究报告。

对于课题研究的成果,做以下分析:

一、总结出提高幼儿的整理能力,培养幼儿整理习惯的有效策略。

(一)晓之以理,知道整理习惯的重要性

改变家长的观念,让家长知道“让孩子整理”的重要性。父母自己首先要认识到,健全的性格需要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支撑点。有的家长不相信孩子,对于鸡毛蒜皮的小事,都顾虑多端,毫不放心,一切成人包大揽,创设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环境。久而久之,孩子心灵处于压抑状态,其心态倾向于瞻前顾后,胆小怕事,被动接受,消极服从,生活中没有自我,很难去独立思考,最终养成依赖性,缺乏自信心。改变孩子的观念,让孩子知道“我要整理”的重要性。一岁以后的矮子就就爱是萌发独立性和自我意识,要自己干一些事情,只是家长不舍得让孩子去做,天长地久,导致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乏主动性,就连自己的事情也不愿意去做。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开展了《别说我小》《我有一双勤劳的手》《我长大了》等活动,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请自己会做是多么好的一件事,自己的是不会做有什么影响等。

(二)情感激发,享受整理的过程

利用游戏,调动积极性。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在活动中,我们采用了操作游戏、情感游戏、角色游戏、竞赛性游戏,来激发整理的积极性。

(三)共建规划,凸显自主性

新《纲要》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列在前位,处处渗透“尊重意愿,满足需要”凸现“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所以我们提倡让幼儿自己建立规则,寓教育与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起商讨:进餐时,公用的餐盘应该怎样摆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拿到且不影响小朋友饭碗菜盘的摆放。起床时,让孩子有顺序的小便、洗手、喝水。离园打扫卫生时,桌椅又应该怎么样摆放。活动区里面的东西要怎么摆放。这些问题由我们和孩子共同商量制定合理的规则,让幼儿自己制定规则,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也能够自觉遵守,孩子积极参与规则的建立,不断强化,更有利于好习惯的养成。

(四)肯定支持,提高主动性

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平时,我们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之处,日常生活中的随口一句“呦,你叠的衣服真好。”一会儿整整齐齐的一叠衣服就放在柜子里面了;一句“你的桌面真干净。”饭后,就会有好多孩子把桌面整理好,另外,我们还采取不同的激励形式,来调动孩子整理的积极性。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多提醒孩子再记得事情自己做,要使用文明用语。

(五)家园合作,促使习惯成自然

《纲要》中写道:幼儿期是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特别在习惯形成的初始阶段需要不断的加强巩固,使其形式定势。在幼儿园形成的好习惯,往往回到家有完全改变了。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此,孩子习惯的养成还必须和家长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1、习惯的培养不但提高了幼儿本身的能力,而且还促进幼儿其他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孩子的自主性,习惯的养成能培养幼儿细心、耐心和责任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充分贯彻落实了新《纲要》中提出的培养幼儿重视环境整洁和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甚有帮助。它不仅要求我们有持之以恒的态度,还要求幼儿之间互相合作,帮助幼儿较好的掌握各种生活技能,逐步是幼儿懂得爱清洁、讲卫生、有秩序感等,最终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责任感的自我管理者。

2、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们的教学研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表现在能发现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能创造

性地去解决一些教学实际问题,同时,在教学设计和分析反思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了。

在以后的行为习惯培养中,我们会和家长不断的交流、沟通,甚至多开展一些亲子活动。使家园合作也能进一步加深。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大家都投入了很多的心血,也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受益匪浅。望今后在教学过程中能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延续下去。使孩子们健康、快乐、有序的成长。

韩琳 2012年6月

下载《少先队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研究结题报告(写写帮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少先队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研究结题报告(写写帮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结题报告 乳山市乳山寨小学课题组 王志刚 一、课题的理论启示 1、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义和庄中学德育课题组 我校申报的《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一年来在校领导、同事、家长的支持下,......

    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三年级学生钢笔字规范书写能力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所属实验区(直属校) 蒙自市草坝镇中心学校 实验校 大落就小学 执笔人姓名 王丽青联系电话***邮编 661101......

    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十二五”重点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养成教育体系整体构建与区域性推进策略研究”之 “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如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对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要重视以下四个方面的教育。 一、潜移默化的榜样教育 儿童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在他生活环境中对他接触最多的人行为的模范。模仿是......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2007-12-24 10:04:29) 转载 ▼ 分类: 教育杂谈 学校德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以规范言行为主的养成教育,它是素质教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

    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性研究》 结题报告 一、 课题的提出背景及现状分析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现......

    《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研究》结题报告(精选)

    《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组长:关俊安 课题组成员: 田艳 葛丽莉 于秀梅 伊敏 林永红 鞠秀琴 李永辉 许彬 王金愈 高晓伟 李桂芳 孙传秀 一、课题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