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继续教育学习资料--爱岗敬业是师德修养的出发点
第二讲 爱岗敬业是师德修养的出发点
08 师德规范第二条,爱岗敬业中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一、敬业是教师的一种境界和使命
爱岗敬业是教师对待本质工作的基本品质,是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职业的神圣使命,从而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且愿意为自己从事的职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出贡献。爱岗敬业是从事教师职业、做好教师职业的前提与基础。
教师如何才能敬业?它的前提是爱岗,热爱自己的教书育人的岗位。、教师首先要培养起热爱本职工作的情感
我们知道教育事业是一项需要用生命去热爱、去呵护的事业。也是一项需要生命激情的事业,如果一位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那么他表现出来的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乐于奉献,甘于清贫,耐得寂寞,不为名利所支配,远离世俗之浮躁,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体现了人民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体现出一种境界和使命。对一件事情由衷地热爱,从做好这件事情中得到无限的乐趣,这种乐趣能驱动其努力学习,把事情做好。这是教师道德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师必备的品质。作为教师,是否认同与追求职业的社会价值,是否具有敬业精神,是否拥有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感情,是衡量或评价师德的重要指标或砝码。
如何培养热爱本职工作的情感呢?教师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同祖国美好未来的意义联系起来,就能感到教师为此而付出的劳动是值得的,就会感到当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荣和自豪,从而培养起热爱本职工作的感情。而有了这种热爱本职工作的深厚感情做内在基础,就会有克服困难的力量,就能在劳动的艰辛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所以说,真正要在教育事业上有所作为,真正当好一位合格乃至出色的教师,一个基本要求就是热爱教师职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培养起对本职工作的深厚感情。斯霞老师就说过:我的教学生涯说:我从事教育工作 55 年了!当看到我的学生一批批地走向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时,我的内心是多么高兴啊!我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深深地感到,教师工作不仅是一个光荣重要的岗位,而且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它对国家人才的培养,文化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后一代的成长,起着重大作用。我越教就越热爱自己的事业。、勤恳敬业培养责任意识
“敬业者,专心致至事其业也”。20 世纪 30 年代,梁启超先生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师生所作的《敬业与乐业》的演讲,全面地阐释了敬业的内涵,他认为敬业就是: 1 有业之必要:人人都要有职业,因为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2 敬的含义:凡做一件事,必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3 敬业的原因: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只有敬业才能把工作做到圆满。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会把事情做糟,结果自己害自己。4 敬业的表现:讲求素质。工作的过程要专注,尊重这份工作;工作的结果就是要完成那件事。5 敬业的方法:专心工作是敬业的态度和最基本的方法,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应聚精会神地完成工作。
梁启超 先生关于敬业的诠释给我们的启示是,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对自己的职业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自动自发的投入全部的精力和热情,包含着成就事业的高尚情感,努力践行的作风和奉献精神。爱岗敬业是教师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和承担使命责任感的集中体现,大家都熟知的 “ 三个砌砖工人 ” 的故事,作为一个教师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启示。
说的是某建筑工地上,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 “ 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回答说: “ 我在砌砖。” 第二个工人说: “ 我正在赚钱养家。” 第三个工人说: “ 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房子 ”。这三个砌砖工人的回答,实质上道出了每个人对 “ 砌砖 ” 这一工作的认识、态度,进而反映出了每个人的人生追求的目标和志向。第一个工人把砌砖看作就是砌砖,是毫无目的的,他认为自己就是砌砖的,轻视本职工作,不干这个干什么?他认为砌砖工作是机械单调,索然无味的,有时会把砌砖看成是负担,工作时敷衍塞责,“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缺乏责任感与进取心。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所作为。第二个工人是为了赚钱而工作,他把砌墙看作是谋生的手段,养家糊口的营生,他认为砌砖的价值就是为了挣钱。这样,他就把自己摆在被动的位置上,你给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你不给钱,我就不干。这样的人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不思改革,不求进取,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这样的人自然也不会 有发展。第三个工人的工作是有目标的,他把砌墙作为一种锻炼、一种积累、一种经历,虽是砌砖工人,干的是极简单、极普通的砌墙的活,但他具有正确对待事物的态度,有理想,积极,乐观,充满自信;他不单纯把自己只看作一个砌砖的,具有人生追求的目标和志向,因而热爱本职,工作才是有激情和有创造性的。正是因为有了正确的认识、积极的态度和远大的志向,即使是最简单、不起眼的工作,只要有正确的认识、积极的态度和远大的志向,才能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砌砖工人也能成为建筑设计大师。据说到了后来,前两个人始终都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无所作为,而第三个工人最后则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同样,教育工作者也有这样的类型: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有两类教师,一类是“为生存而教育”,一类是“为教育而生存”。如果一位教师把学校当做谋求生存的场所,把教书当做养家糊口的手段,而得不到内心的自然与和谐,那么他就把自己也塑造成为了一台机器,只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机械地重复自己的工作,例行公事。他的生命内涵日益贫乏,生存品质日益下降,不仅容易在教育工作中迷失自我,也大大降低了职业幸福的可能,失去了精神支点。
全国优秀班主任丁榕曾说过:“事业就是生命,失去了事业就是失去了生命。必须让生命每时每刻都燃烧,才能让事业发出光辉。如果火焰熄灭了,事业也就暗淡了,我决心用生命之光去点燃事业之火。”
是的,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意味着终身与奉献和牺牲为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是教师奉献与牺牲精神的真实写照。教育工作是一种极艰苦的呕心沥血的劳动。只有情志专
一、艰苦奋斗,才能承担这一重大社会责任,终生不渝地献身于这一事业。“安贫守志”更是教师不可缺少的崇高品格。行知精神的传承者,杨瑞清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案例
杨瑞清,1963 年生,江苏南京浦口区人,现任南京浦口区行知小学校长。
1978 年,杨瑞清初中毕业,正赶上 “ 文革 ” 后的第一次中考。像很多农村孩子一样,杨瑞清报考了中专。全乡共考中了 3 个,杨瑞清是其中一个。填报志愿时,父亲毫不犹豫地帮他填上了 “ 晓庄师范 ”。这是父亲帮儿子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最大的一件事。做完这件事,父亲就病倒了,后来查出来是白血病。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父亲已不能说话,他紧紧地攥着那张通知书,带着一丝安慰,平静地走了 „„15 岁的杨瑞清,背着行李,带着刚刚失去父亲的痛苦,走进了晓庄师范。在这所由陶行知先生创办于 1927 年的著名师范学校里,三年的刻苦学习,让杨瑞清这个农村来的懵懂少年有了 “ 脱胎换骨 ” 般的变化。“ 这三年最大的收获,是全面了解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教育思想,心中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并且慢慢萌生出一个信念“向陶行知先生学习,走行知之路!”
一转眼就要毕业了,他们是 ” 文革 “ 后的第一批师范生,分配形势非常好,留城,到好学校去,成为很多同学争取的目标。1980 年底,在一次同学聚会上,突然有个同学提议:咱们也像 陶行知先生那样,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创办一所 ” 行知小学 “ 吧!这个提议,一下子在杨瑞清心中掀起了波澜。整个春节,杨瑞清都是在激动中度过的,他的心完全被想象中的 ” 行知小学 “ 占据了。” 五四 “ 青年节这一天,杨瑞清和同学李亮一起公布了他们的《关于试办行知小学的志愿书》。顿时,平静的校园沸腾起来,他们一时成了大家议论的焦点。南京市教育局的领导专程来学校找他们谈话,在赞扬了他们的理想和激情之后,又劝他们服从分配、锻炼成长。于是他们请求,将他们一同分配到一所最偏远、最破烂的乡村小学,领导终于同意了。
1981 年夏天,他们被分配到江浦县建设乡五里大队小学,成了名副其实的乡村教师。这所学校地处偏僻,下了公共汽车还要步行七八里山路,一排简陋的破房子建在一个小山坡上,只有 100 来个学生,七八个教师。杨瑞清他们就住在用芦席隔开的半间小屋里,两张木床,一口水缸,一个难伺候的小煤炉,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可两个年轻人觉得,这比当年陶行知先生住牛棚办学的境界差多了,心里甚至还有点失落。农村学校缺老师,尽管他们毫无经验,但是,还是很受校长的器重,并被委以重任,挑起了重担。杨瑞清的任务是教一年级,是包班(即一个人教 5 门课,当班主任还兼任大队辅导员)。
理想要落实,激情要表达,杨瑞清把自己的班级命名为 ” 行知实验班 “,开始了他的 ” 教学改革 “。他回忆说: ” 那时我用的办法虽然蠢一点,花的力气虽然大一点,但效果还是不错的。“ 学生流失严重,杨瑞清就一个个盯住不放,反复做家长工作;班里 70% 的学生都是留级生,学习基础不好,他就及时鼓励孩子,手把手地辅导;学生眼界狭窄,他就在班上搞了一个图书箱,摸索出一套简便易行的课外阅读管理办法,迅速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
陶行知 先生说,” 生活即教育 “。学校虽然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却有美丽的大自然和丰富的农村生活,这些都成了杨瑞清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使原先苍白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学生们春天游南京,夏天到长江里游泳,秋天去登山,” 六一 “ 开营火晚会,国庆节开诗会歌会 „„ 以前让学生们厌烦的学校,现在成了最喜欢的地方!这些都被五里大队的农民看在眼里,相传学校里来了两个好老师。1982 年夏天,农民们拿出改革开放后挣的第一笔巨款 7 万块钱,在小河边为学校盖了 21 间新校舍。年底,孩子们欢天喜地地搬进了新学校。农民的支持让杨瑞清感动万分,他从心底里盼望:就让我们这样干他十年二十年吧,就让我们这样干他一辈子吧!
1983 年春天,由于杨瑞清表现突出,受到当地县委的重视,调任他到江浦县团委当副书记。走的那天,孩子们哭成了小泪人。大队支书说:“我们不舍得你走,但我们不能耽误你的前途”。到新的岗位工作以后,杨瑞清却发现自己离开了学校和学生们,感到特别空虚和心神不宁,这种感觉让他度日如年,难以忍受。只干了几个月,杨瑞清再也熬不住了,他决定还是回去当他的乡村教师!有人说他傻,可直到今天杨瑞清也不后悔: ” 当年陶行知先生下乡办学,有人说他是傻瓜,他却说: ' 惟有傻瓜,救得中华 '。我一个中师毕业生而已,为什么害怕人家说一声 ' 傻瓜 ' ? “ 杨瑞清回来了。看到希望的农民们再一次集资 10 万元,给学校建起了图书室、体育室、音乐室 „„ 接着教育局又为学校调来了一批新老师,五里小学成了全江苏办学条件最好的小学之一!
1985 年 1 月 10 日,五里小学被命名为 ” 行知小学 “,22 岁的杨瑞清被任命为校长。1986 年夏天,” 行知实验班 “ 的学生以良好的成绩毕业,杨瑞清开始在全校开展 ” 不留级实验 “。那一年,他还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本科函授班 „„ 那段日子,就像校园和村庄里到处盛开的鸢尾花,真是美好啊。
在一所乡村小学学校当 20 多年校长的人并不多。杨瑞清的独特就在这里,他认同了这里,认同了自己的价值,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这样,所有对他的猜测都不攻自破,他死心塌地要做一辈子校长。他有自己的哲学 ——“ 小里可以见大,平中可以出奇。把小事做深、做精、做到极致,就是大事。” 让教育回到教育本身,这是一种操守,也是一种境界。杨瑞清把发展乡村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和神圣使命,才能够坚守乡村 20 年,把奉献出自己的最美好的年华,无怨无悔。杨瑞清把发展乡村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和神圣使命,才能够有所创造,把一个把这所破旧的农村小学办成了拥有 24 个班、固定资产达 1000 多万元的 ” 省级模范学校 “。先后他创办了行知实验班、行知小学、行知基地、开展了 ” 不留级实验 “、” 村级大教育 “ 以及 ” 赏识教育 “ 研究,受到全国教育界瞩目。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先后被评为 ” 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 “、”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 全国十杰教师 “、” 全国师德标兵 “ 等。
二、教师在事业的奉献中成长和发展 1、爱岗敬业就意味着奉献
教育家吕型伟说: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道德传统,其中在教师道德中世人最为推崇的传统美德是在教育事业中甘为人梯、终身不渝的献身精神。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留学返国,放弃教育部长高官不做,视三青团书记要职为粪土,终身安于“粉笔生涯”,投身教育 30 年,赢得桃李满天下,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事业而鞠躬尽瘁。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同志,从 18 岁起就从事教师职业,在他从教的 70 年中,先后经历了清末、民国初期、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统治等时期,饱尝忧患,矢志不渝,从一个为生计所迫的教书匠成长为著名的教育家,从一名民主主义战士成长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所走过的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中,他始终坚持“以教书为职业,教育为事业”,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被尊为“人民师表”。
国家和人民不仅需要大批的知识分子投身教育事业,而且更需要无数像陶行知、徐特立一样的忠于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教师,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立足教师岗位,去传播人类的文化知识和精神文明,去塑造青少年的灵魂,去培养和造就未来的建设者。
教育劳动是有高度责任性的劳动,它要求教师一开始就必须兢兢业业地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满足和懈怠。教育劳动又是很繁重和复杂的,繁重的任务不断耗费着教师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教育劳动还是一种长期的连续性劳动,只要学生存在,教师就不可能脱离工作,也不可能放松和间断工作,否则班级质量将明显下降。任何一位教师都难免利用休息时间辅导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和进行家访,也难免夜以继日地备课和批改作业。教师的工作很难在八小时以内完成,教师在业余时间所提供的劳动几乎都是无偿的。
一位教师对其职业具有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敬业奉献精神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教师要有“守摊”精神。他说:“守”是课前认真备课,寻找传授知识的最佳方案;“守”是出满勤,干满点,给学生做好表率;“守”是认真地批改作业,绝不放过学生的一点差错;“守”还要放弃自己的好恶,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守”要收敛自己的脾性,耐心和笑脸才是教师的通行证。总之,为了这一“摊”,教师要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几十年如一日守住学生。、教师在奉献中不仅仅是付出,从中获得发展和成长
杭州市优秀教师朱莱龄说:“我并不认为我们当教师的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在为下一代而枯萎。相反,我觉得在孩子们中间我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是的,教师并非只是奉献,只是付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培育学生,自己也得到发展、升华,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师生共进。有人说过: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 利于先生的完善和发展。
实质上,教师职业生活过程既是一个育人过程,也是一个育己过程;既是一个成人过程;也是一个成己过程是教师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生命力量不断提升与充盈的过程。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教师成长的过程。教师的成长主要是指作为一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生命力量不断提升与充盈的过程。教师的成长包括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以教育智慧的养成为核心,以教师整体德行的提升为目标。教师在奉献当中提升了自己的生命价值,丰富了自己的生命意义,实现了奉献精神与自我发展精神的统一,这又是教师教育和教师生命价值长远意义的体现。试想,如果在工作中只感到在奉献,在不断地付出,感受不到身心的快乐和幸福,由此对职业自然会产生一种厌倦感和冷淡感,对工作也就失去了热情。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高,就很难有较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如果教师在工作中经常体验到的是愤怒、疏离、寂寞和孤独的感觉,矛盾重重,冲突不断,那我们又怎么能期望他们培养出健康、幸福、和谐的学生呢? 一位教师说过:教师要做“蜡烛”、“人梯”、“春蚕”,但不能仅仅是奉献,还要从中获得一种生命成长的体验,一种生命的意义感。也就是说,教师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在照亮自己,发展自己。正如 叶澜教授所说:教育在本质上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教育过程是一种师生共同地交融于一体的生命涌动的过程。教师职业的崇高之处,也是其他任何职业无法比拟之处,就在于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已经不能用人的自然生命来衡量其生命的价值。教师的生命在千万名学生的生命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在民族的生命中得以延续和发展。甘于奉献固然是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总而言之,都是以教师的奉献为前提
案例: 杨瑞清是这样看待教师的奉献与成长的关系:
我终于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回报了关心我的人,我相信对于这种回报他们会满意的。抓住这份感觉,我很开心很幸福。用成长来感激,要拼命地成长。
我喜欢用三个词描绘自己的状态,自己的样子:第一个词是“坚持”,第二个词是“感激”,第三个词是“成长”。
人们对我有不少夸奖,也有不少非议,有人说“高尚”,有人说“勤奋”,有人说“聪明”,有人说“能吃苦”,也有人说“虚荣,爱出风头”,也有人说“走运”。其实,对我的这些描述都不够准确,谈不上“高尚”也谈不上“虚荣”。我给自己找了一个感觉最能描述我的状态的词,就是“坚持”。我在乡村小学 20 多年没挪过步子,一直坚持走行知之路,所以就使得我所做的事情似乎有了一个好的局面。我坚信任何一个人只要肯把 10 年、20 年的生命集中起来做一件事,都一定会有一个大气象。一心坚持,使我在行知之路上找到了人生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实际是生命的根基,你把这个根基扎在事业上面,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源不断的滋养,从而生长出自信心来。
诚心感激,使我在行知之路上找到了人生的平衡点。找到了这种平衡点之后,就不会再自负了,再自以为是了。人既不自卑又不自负,就真的很轻松,很快乐了。因为感激而快乐,因为快乐而感激,不是为感激而感激,不是好像欠人家的才感激,所以这种感激是真诚的,是从内心深处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
全心成长,使我在行知之路上找到了人生的制高点。这个制高点不是一定跟别人相比,主要是对自己的生命而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拓展生命的空间,就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制高点。而且,这个制高点是没有限高的,成长是没有止境的。
坚持、感激、成长要处理好几对关系: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才能够坚持;处理好得与失的关系,才能够感激;处理好行与知的关系,才能够成长。坚持、感激、成长三者之间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不可以割裂开来去对待。我是在坚持、感激、成长的状态中走过来的,我还将弘扬行知精神,在坚持、感激、成长的状态中走向未来。
三、在敬业中感悟教师的幸福
有学者认为,教师的职业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二是把教育看作是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把教育看做是出于职业良心的活动;四是把教育活动当作幸福体验。显然,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也可以这么说;作为一个教师所追求的职业目标应该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或者幸福地做一个教师。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或者幸福地做一个教师呢?
要想真正从教师职业中获得幸福,要必须乐业。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的演讲中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有亲切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第四,专心做以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梁启超先生给我们揭示了乐业的真谛:对职业全身心的投入,心无旁骛,在创造中获取快乐。
教师的幸福是什么?叶澜教授是这样说的: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一种幸福;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认真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盛在学生满意的答卷上,教师的幸福堆在家长充满谢意的脸上。学生的毕业证和入学通知书给教师带来幸福,教师节学生送来的温馨贺卡和溢香的鲜花给教师带来幸福,满天下的桃李打来的电话是教师的幸福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奉献,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创造。第一,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奉献。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说过:教育是没有物质实惠的神圣事业,有物质欲望的人压根儿就不能成为教育者。教师的工作是清苦的,既无显赫的地位,也没有丰厚的物质待遇。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没有轰轰烈烈、动人心魄的大场面,也没有举世皆知的辉煌业绩。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时空界限,课上课下,白天夜晚,总是默默地向学生倾洒着心血和汗水。可以说,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吃苦。教师职业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良心活”。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教师的含辛茹苦?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做教师的酸甜苦辣?教师是“蜡烛”,教师是“春蚕”,他是人生的基石,他是伟人的梯子。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不计个人得失,富于牺牲精神。只有对教师职业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具备了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才能产生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勇于肩负人民的重托,把培养下一代视为己任和天职,在教育岗位上全心全意,精益求精,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
教育事业是一项永恒性的事业。不论社会如何变化,教师都应具有“超越”时代的不变的价值,即永恒的价值,甘于奉献的无私忘我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位教师只有把为别人作出贡献视为自己的最高享受,他才能成为共产主义信念的真正培养者。一个人为他人而奉献出自己的精神力量,并由此享受到高尚的、无私的欢乐——这种榜样是照耀青年一代生活道路的强大光源。是的,教师在物质上也许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却是富有的,老师拥有教不完的学生,当他们自觉地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感情投入教育事业中并为之奋斗,从中体味学生成长的快乐,享有“桃李满天下”的幸福。在追求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找到个人的幸福与快乐,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马克思所说: 1835 年,17 岁的马克思就曾经谴责过那种只为个人私利选择职业的做法,并提出了自己选择职业的标准。他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的一生,就是为人类福利而奋斗的一生。教师职业也是“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因而是崇高的职业。人民教师肩负着崇高的历史使命,在人类社会发展和青少年的成才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选择教师职业是非常光荣的。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升华和完善。
案例二
被周总理称为“国宝教师”的霍懋征,一干就是 60 年。霍懋征老师为什么在小学教师的岗位无怨无悔地奉献 60 年?
首先,来自于她对教师这一职业价值的深刻认识:“教师是一种职业,但在我眼里更是一项事业。这种观念在我的脑子里越来越清晰。”霍懋征认为,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基础打好了,才能盖起高楼大厦。当记者问起 霍老师做了一辈子小学教师,放弃了那么多“高升”的机会,后悔不后悔时,霍老师坚定地说:“不后悔,因为我喜欢小孩子。”
其次,来自于她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爱。霍懋征认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爱这个事业”。教育是一项事业,不是一种职业,要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好教师的标准”,在霍懋征看来,只有深沉的四个字:“敬业”,“爱生”。
再次,来自于她对教师这一职业自觉地克服困难,排除障碍而进行行为抉择的力量和坚持精神。霍懋征一生扑在基础教育事业上,经历几番打击都未放弃: 1962 年 6 月,霍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时,二女儿病逝; 1966 年 6 月,她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不能回家,孩子们丢在家里无人照管,13 岁的儿子被人轧死,15 岁的小女儿吓傻了;在一年零九个月的“牛棚”生活后,她没有屈服,依然坚持着基础教育事业。组织上希望她能出任北京市实验二小校长,霍懋征的态度无比坚决:“不!我的生命在课堂上,我的事业在课堂上,我要重新回到课堂中去,而且,我要教语文。”
从“职业”到“事业”,这也许是一位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支撑就是信念的支撑。也只有这样的支撑,一个人才能在自己选择的区域内排除万难取得成就,忠诚地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道德义务。
这是霍懋征的座右铭:“当教师是最辛苦的,但也是最光荣的,最幸福的。当你的学生一批又一批地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时候,你获得的欣慰是任何人也理解不了的。”霍懋征对自己从事基础教育工作 60 年感到无悔。1993 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霍懋征从教 50 周年研讨会”上,霍懋征老人将自己的感受归结为六个字:光荣、艰巨、幸福。她说:“做一名教师实在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这也是霍懋征优秀的个体道德品质最充分的体现。(选自《特级教师家园》)第二,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创造。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创造的过程,教师每一天创造者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教育场景,面对每一个富有个性的孩子,他巧妙地施展因材施教的艺术,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使懦弱的性格阳光起来,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使迷茫的眼睛光明起来。而教师从中体会到满足与快乐。教师还每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课程,把“干瘪”的教材丰盈起来,把抽象的教材生动起来,统一的教材鲜活起来,当他们在课堂上词采飞扬,诗情洋溢时,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效果的突破,都能给教师带来成就感,令教师幸福不已。当教师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传递爱与自信,以自己的真情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时,作为教师伴随着热情和激动,感受着幸福,体会着幸福。相反,一个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人,每天都是机械的重复,没有刑期的劳役,那么,他只有痛苦和绝望。所以,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快乐。”
第三,教师的幸福来源与学生的成长。
学生活泼、健康、全面地成长、发展是教师劳动的根本指向,也是教师幸福感的源泉。全国特级教 师张学钊老师说;教师最大的快乐就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教师的成功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超过自己。对教师而言,学生的成长进步,就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最好回报,也是他们全部付出的价值所在,更是他们的最大的快乐与幸福。
学生是教师幸福的源泉,当学生在难题面前豁然开朗时,当学生的精神意气风发时,当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时,教师都会有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教师的幸福表征。这种幸福在教育教学中随处可见:当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明白了生命的价值,从而羞愧满面,流下热泪时;当学生不再萎靡不振,充满自信时,教师体会超乎口体之奉的精神享受,由于教师的点拨,学生想出了解题方法;由于教师的帮助,学生改掉了不良习惯,变的积极上进;由于教师的辅导,使学生在各种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这些都能给教师带来金钱买不到的幸福。学生快乐成长的过程正是教师生命增值的过程,是教师灵魂的延续,是教师价值的实现,是对教师生命的肯定,法国作家雨果说过;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教师由于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爱的回报,这就是教师拥有的最大的幸福。总之,教师职业是教师人生幸福的源泉。
教师是把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起来的人格与智慧的桥梁,教师的劳动铺就了一条学生成才之路。为了学生早日成才,优秀的教师总是呕心沥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耕作,岁月消逝了他们的青春,劳累熬白了他们的鬓发。他们不企望成为显赫的名人,但当他们看到学生一批批成才时,却感到无限的喜悦。因为他们从成才的学生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看到了事业的兴旺发达,看到了光辉灿烂的美好前景。
总之,时代对教育寄以厚望,对教师赋予重任,教师要以国家、社会的大业为己任,珍视自己所承担的职责,爱岗敬业,乐于为之奉献自己的宝贵年华。
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并以三句诗加以形容——“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最终境界。实际上,这不只是做学问的境界,从事创作的境界,也是我们生活的境界,事业的境界,人生的境界。
做教师也是如此。教师之道,也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在“下海”的人大把数钱时不眼红,在歌星影星大受追捧时不发烧,也就是做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事业。把教师当作一种事业,就是实干加巧干,既踏踏实实地工作,为学生倾尽心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又做一个有心人,时刻动脑子,探索规律,发现真理,追求成功。
第三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艺术。把教师当作一种艺术,就是要晓古通今,博采众长,信手拈来最恰当的事例,将其融入课堂,天衣无缝,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汲取知识的芬芳,不再有学习之苦,不再觉背书之累。这种境界,是每一位教师都要追求的,但是,要经过长期的磨炼和坚持,才能体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乐趣。这是师德境界的最高层次。(选自《中国教育报》 2003 年7 月15 日)
案例评析
案例: ” 国宝 " 教师的霍懋征
1943 年,霍懋征从北京师范大学数理系毕业,作为多次获得奖学金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本来可以留校工作,但她选择了到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当一名小学老师。在小学教师的岗位一干就是 60 年。1956 年,她被评为共和国首批特级教师,被周恩来总理称为 “ 国宝 ”。
半个多世纪以来,她经历了共和国教育改革的全过程,在小学的校园里和课堂上为教育教学改革创造了新经验,做出了巨大贡献。1956 年,她被评为特级教师,周总理握着她的手,称她为 “ 国宝 ”。后来,教育部要调她去工作,她答应只能 “ 借调 ” ;人民教育出版社请她当编辑,她不去,只承担了教材的编审工作;全国妇联、北京妇联等单位都邀请她任职,但她最终都没有离开孩子和小学课堂。霍懋征认为,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基础打好了,才能盖起高楼大厦。当记者问起霍老师做了一辈子小学老师,放弃了那么多 “ 高升 ” 的机会,后悔不后悔时,霍老师坚定地说: “ 不后悔,因为我喜欢小孩子。”
霍懋征认为,“教师是一种职业,但在我眼里更是一项事业。这种观念在我的脑子里越来越清晰。”一个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爱这个事业”,教育是一个事业,不是一个职业,要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好的教师的标准”,在霍懋征看来,只有深沉的四个字“敬业”、“爱生”。从“职业”到“事业”,这也许是一个优秀的教师的必经之路。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支撑就是思想支撑,也只有这样的思想支撑,一个人才能在自己选择的区域内排除万难取得成就。
1993 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霍懋征从教 50 周年研讨会”上,霍懋征老人将自己的感受归结为六个字:光荣、艰巨、幸福。她说:“做一名老师实在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组织上希望她能出任北京市实验二小的校长,霍懋征的态度无比坚决:“不!我的生命在课堂,我的事业在课堂,我要重新回到课堂中去,而且,我要教语文。” 霍懋征一生扑在基础教育事业上,经历几番打击都未放弃。1962 年 6 月,霍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时,二女儿病逝; 1966 年 6 月,她被打成 “ 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 ”,不能回家,孩子们丢在家里无人照管,13 岁的儿子被人扎死,15 岁的小女儿吓傻了;在一年零九个月的 “ 牛棚 ” 生活后,她没有屈服,依然坚持着基础教育事业。
“ 当老师是最辛苦的,但也是最光荣的、最幸福的。当你的学生一批又一批地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的时候,你获得的欣慰是任何人也理解不了的。” 霍懋征对自己从事基础教育 60 年感到无悔。
案例评析:
霍懋征 老师为什么在小学教师的岗位无怨无悔地奉献 60 年?
首先,来自于她对教师这一职业价值的深刻认识。她说:“教师是一种职业,但在我眼里更是一项事业。这种观念在我的脑子里越来越清晰。”霍懋征认为,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基础打好了,才能盖起高楼大厦。当记者问起 霍老师做了一辈子小学教师,放弃了那么多“高升”的机会,后悔不后悔时,霍老师坚定地说:“不后悔,因为我喜欢小孩子。”
其次,来自于她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爱。霍懋征认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爱这个事业”。教育是一项事业,不是一种职业,要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好教师的标准”,在霍懋征看来,只有深沉的四个字:“敬业”,“爱生”。
再次,来自于她对教师这一职业自觉地克服困难,排除障碍而进行行为抉择的力量和坚持精神。霍懋征一生扑在基础教育事业上,经历几番打击都未放弃:女儿病逝;儿子被人轧死,小女儿吓傻了;在一年零九个月的“牛棚”生活后,她没有屈服,依然坚持着基础教育事业。组织上希望她能出任北京市实验二小校长,霍懋征的态度无比坚决:“不!我的生命在课堂上,我的事业在课堂上,我要重新回到课堂中去,而且,我要教语文。” 从“职业”到“事业”,这也许是一位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支撑就是信念的支撑。也只有这样的支撑,一个人才能在自己选择的区域内排除万难取得成就,忠诚地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道德义务。霍懋征 老师 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对自己的职业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自动自发的投入全部的精力和热情,包含着成就事业的高尚情感,努力践行的作风和奉献精神。是 霍懋征老师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和承担使命责任感的集中体现,马克思所说: 1835 年,17 岁的马克思就曾经谴责过那种只为个人私利选择职业的做法,并提出了自己选择职业的标准。他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的一生,就是为人类福利而奋斗的一生。教师职业也是“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因而是崇高的职业。人民教师肩负着崇高的历史使命,在人类社会发展和青少年的成才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选择教师职业是非常光荣的。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升华和完善。时代对教育寄以厚望,对教师赋予重任,教师要以国家、社会的大业为己任,珍视自己所承担的职责,要求我们像她 霍懋征老师那样爱岗敬业,乐于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宝贵年华。
第二篇:爱岗敬业是师德修养的出发点
爱岗敬业是师德修养的出发点
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担负着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和义务;作为教师,更是如此。他们不仅担负着自己对社会的那份责任,还担负着民族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祖国的未来能否昌盛的责任。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教师的身上表现的尤为迫切。因为,家长把自己的孩子——社会和祖国的未来托付给了教师,希望他们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给祖国的建设增瓦添砖,也给每个家庭带来美好的前景。教师肩上的担子不可谓不重,心头的那份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更是重若泰山哪!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把对祖国的满腔热爱转化为对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热爱,要把自己的身心无牵无挂地投入到这神圣的事业中来,让爱岗敬业真真切切地成为我的师德修养的出发点。只有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热爱,才会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才会用爱的眼光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也才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每一次进步,真诚而无私地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一个个、一批批学生的进步和茁壮成长并最终成为优秀人才正是对教师的爱的最好的回报。
作为教师,仅仅做到爱岗是不够的,还要做到敬业。因此,要把这份职业当做自己的生命来对待,让这份神圣的职业成为自己所有幸福的源泉:不仅热爱她,更要喜欢她。要带着一颗无私而真诚的心投入到她的怀抱中,把自己全部的生命奉献给她。
第三篇:爱岗敬业是师德修养的出发点
《 爱岗敬业是师德修养的出发点》心得体会
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好个人与职业关系的准尺,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实施新课程改革,无论是从思想观念、基本规范还是行为品质上,都在继承传统优良师德的基础上,赋予了爱岗敬业新的特征和内涵,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岗敬业.。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提高师德师风,做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显得十分重要,而好的教师一定要爱岗敬业,创先争优,在强烈的职业感、责任感和事业心上狠下功夫、富有成果。
一、要具有高尚人格、塑造美好心灵的本领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当我们的老师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作出表率时,也同时给学生指明了行动的方向。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
我曾经有一个学生,他学习很认真,而且不死板,很活泼,和老师很能谈到一块儿。所以很受老师喜欢,我也很喜欢他。可是等到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大部分题目都做得很顺利,只有一个填空题他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我看了他,他只是朝我笑。我转身向后面走的时候,再回来发现他竟然在偷偷的翻书。当时我就想马上把他抓住,后来一想这样会对他的心灵留下伤害,只是看了他一眼,没有说。他也知道我发现了,赶紧把书放了回去。改卷子的时候,我发现他的那道题目已经答上去了,其他的题目也都对,经过一番思考,我还是给了他一百分。最后成绩下来以后,全班只有他一个人考了一百分。第一名的奖品是一个优美的笔记本,他接过去的时候脸红了。我没有找他谈话,但是他心里非常明白,从此以后更加用功,现在更是工作得非常出色。我本来以为这是我们之间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但前几天他和我打电话的时候说起了这件事情,说是非常感谢我当时没有拆穿他,保留了他的自尊。他一直非常努力,希望能真正考出个一百分。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但是那个学生却和我一直保持联系,关系非常亲近。我想一个老师在对待一个学生的时候,不要硬搬那些教条,处理问题的时候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一下,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说不定。
二、不怕困难,乐于奉献,努力实施新课程
新课程中的爱岗敬业同样要求教师要讲奉献。在探索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那些不幕名利、乐教勤业的教师具有崇高而伟大的敬业精神。相反,那些一事当前,“私”字当头,不肯奉献,只讲索取的人,是没有资格谈论“敬业精神”的。当然,讲奉献并不是要求为人师者“净尽人欲”,而是要求教师通过辛苦的教育劳动谋取正当的利益满足。
三、要具有淡泊名利、坚守教育的信念
既然选择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无关于名利。是的,我们的工资很微薄,我们责任是那么重,我们容颜一天天失去光泽,我们的白发日日增多,既然选择了,那我们就坚守吧,就为这最后一片净土。
通过这次培训活动,促进和提高了自身的整体素质、促进自己要不断学习,努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让自己做一名人满意、家长放心、学生热爱的好教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座的同行们,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但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用爱心去浇灌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如同对待我们心爱的孩子一样,我们没有理由不成功!我坚信,今天用爱心托起的太阳,必将在明天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芒!
第四篇:爱岗敬业是师德修养的出发点
青春在奉献中辉煌
李倩
身为教师,我赞同杭州优秀教师朱莱龄说的话“当教师的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在为下一代枯萎。相反,我觉得在孩子们中间同样是在吸取,在更新,在升华。”
我们从事教学,承担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我学习了黄晓光教授的讲座——“爱岗敬业是师德修养的起始点”,他所说的爱岗,涵盖了教师要爱教师这份职业,要爱学生,还有我们要更好地爱岗,还需要我们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等。而我们提高自身的过程中,其实也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需要,我们在学生中间,在吸取生活的精华,我们在更新自己的观念,我们奉献自己的同时也升华的自己的灵魂。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社会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教育孩子们的时候,不仅要有奉献的精神,不仅要做“蜡烛、人梯、春蚕”,我们还要在这个奉献的岗位体验我们自身成长的快乐。因为只有在这个燃烧自己灵魂的过程中,我们的生命才显得更有意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你不思进取,你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就会影响下一代的成长,你的思想观念就会被社会所抛弃。我们只有在孩子们学习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孩子们才会得到全方位的学习,我们的社会角色才会更加受到世人的关注和青睐。我们也会从孩子们身上看到我们自己年轻的心,看到我们的奉献是值得的。
党和国家始终把教育放在战略地位,一直很重视教育。他们没有忘记人民教师,并且竭尽所能的在提高教师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教师这一职业已经成为社会人羡慕的职业。我们深受国家的器重,不断的给我们提供再学习和教育的机会,不断的提高我们的待遇等。我喜欢校园,我要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我要在教学生活中磨练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又身为一名教师,我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党,在教学中我要努力地提升自己的灵魂,让我的生命更有意义!
第五篇:爱岗敬业是师德修养的出发点
爱岗敬业是师德修养的出发点
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好个人与职业关系的准尺,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实施新课程改革,无论是从思想观念、基本规范还是行为品质上,都在继承传统优良师德的基础上,赋予了爱岗敬业新的特征和内涵,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岗敬业.。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提高师德师风,做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显得十分重要,而好的教师一定要爱岗敬业,创先争优,在强烈的职业感、责任感和事业心上狠下功夫、富有成果。
一、要具有高尚人格、塑造美好心灵的本领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当我们的老师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作出表率时,也同时给学生指明了行动的方向。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
我曾经有一个学生,他学习很认真,而且不死板,很活泼,和老师很能谈到一块儿。所以很受老师喜欢,我也很喜欢他。可是等到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大部分题目都做得很顺利,只有一个选择题他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我看了他,他只是朝我笑。我转身向后面走的时候,再回来发现他竟然在偷偷的看别人的。当时我就想马上把他抓住,后来一想这样会对他的心灵留下伤害,只是看了他一眼,没有说。他也知道我发现了,赶紧把书放了回去。改卷子的时候,我发现他的那道题目已经答上去了,其他的题目也都对,经过一番思考,我还是给了他五十。最后成绩下来以后,全班只有他一个人考了五十分。第一名的奖品是一个优美的笔记本,他接过去的时候脸红了。我没有找他谈话,但是他心里非常明白,从此以后更加用功,现在更是工作得非常出色。我本来以为这是我们之间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但前几天他和我打电话的时候说起了这件事情,说是非常感谢我当时没有拆穿他,保留了他的自尊。他一直非常努力,希望能真正考出个五十分。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但是那个学生却和我一直保持联系,关系非常亲近。
我想一个老师在对待一个学生的时候,不要硬搬那些教条,处理问题的时候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一下,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说不定。
二、不怕困难,乐于奉献,努力实施新课程
新课程中的爱岗敬业同样要求教师要讲奉献。在探索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那些不幕名利、乐教勤业的教师具有崇高而伟大的敬业精神。相反,那些一事当前,“私”字当头,不肯奉献,只讲索取的人,是没有资格谈论“敬业精神”的。当然,讲奉献并不是要求为人师者“净尽人欲”,而是要求教师通过辛苦的教育劳动谋取正当的利益满足。
三、要具有淡泊名利、坚守教育的信念
既然选择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无关于名利。是的,我们的工资很微薄,我们责任是那么重,我们容颜一天天失去光泽,我们的白发日日增多,既然选择了,那我们就坚守吧,就为这最后一片净土。
通过这次培训活动,促进和提高了自身的整体素质、促进自己要不断学习,努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让自己做一名人满意、家长放心、学生热爱的好教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座的同行们,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但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用爱心去浇灌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如同对待我们心爱的孩子一样,我们没有理由不成功!我坚信,今天用爱心托起的太阳,必将在明天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芒!
教师应具备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通常是指教师在思想感情和个人性格方面所具有的非凡的品质和魅力。它是教师作为职业主体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感悟和不断完善所达到的一种至高境界,是基于其出类拔萃的人格构成而升华起来的,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鼓舞力、亲和力、向心力与号召力的总和。
教师人格的影响具有导向、凝聚、使学生亲师等多种功能,教师的良好人格品质一旦得到学生的认同,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由认同到模仿乃至内化;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如同一种粘合剂,能将每个学生紧紧地凝聚在他的周围;富有魅力的教师能以独特的教育风格,使学生迷恋而爱听他的教诲。
那么,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人格魅力呢?
一、渊博的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不仅仅是对所教学科有深入彻底的了解,能够为同学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同时还应该对其他学科有所涉略,让同学们感受到为人师者的学术气息,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有效的利用多媒体网络关心国家大事,掌握第一手材料,无形之中影响学生广泛的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新型人才。
二、高尚的审美情趣
人们对于美丽的事物总是难以忘怀的,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审美情趣,世界上并不缺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细心就能够发现周围生活中的美丽,同学身上的美丽,教学素材中的美丽,只要具备了高尚的审美情趣,彻底脱离低级趣味,通过教学,进行艺术化处理,使教学具备审美的价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得到情操的陶冶。
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使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中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的形成,需要教师给与一定的指导与帮助,那么我们久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学生积极向上,遇到困难不后退,不抛弃不放弃。
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首先应该热爱教育,具备献身教育的精神,通过实践要不断的提高个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其次,作为一个教师要具有修身意识,自己心中有
阳光才能够照亮别人。
四、教师要真切的关爱学生,理解并尊重学生
尊重别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一个人都有权利被尊重,那么作为教师不但要教育学生时刻注意尊重别人,学习传统美德,同时也要意识到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尊重自己也尊重自己的学生。既要严格要求他们,又要充分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教会学生自爱与爱人。
五、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性格
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性格,可以说,教师的性格与心理健康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者组织者和总导演的角色,其性格和心理特征必须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这会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和情调,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地学到知识。
如果一个教师得性格孤僻,不善言辞,甚至心理扭曲,对学生感情冷漠,那么学生的身心健康就会受到威胁。
六、衣着得体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得体的衣着能够让老师树立良好的形象,给学生以积极进取的印象,另外也能够从一位教师的衣着上看出他的工作态度以及处事风格,而且适当的修饰打扮会提高同学们对教师的关注程度,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师生之间的关系,但是并不是说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极尽华丽,过于华丽的装扮也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比如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形成攀比的风气,只要穿着得当,给同学们留下为人师表的良好印象,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中,把教书的职业作为人生的最高事业。用自己的高尚的人格来教育学生,来感染他们、培养他们成为四化建设的接班人。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教师要自己以身作则,要充满爱心,要信任和宽容学生,培养学生的高尚的人格。事实证明。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的前提,是我们每位教师所终生追求的目标。
如何确定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教学难点
一、什么是教学难点
● 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
● 教学难点不等同于教学重点,但有些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 教学难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教学难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同样一个问题,对某些学校和班级的学生来说是难点,而对其他学校和班级的学生就不一定是难点。
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并且为以后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的可以定为教学难点。
二、怎样确定教学难点
1.教学难点的几种类型
(1)抽象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
历史概念是反映历史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经过科学的抽象与概括形成的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本质的内在联系的一种认识。
在中国历史教学中,抽象性较强的历史概念有很多,如:贞观之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一战线、近代化等。
(2)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
如: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邓小平理论等,学生理解起来都比较困难。
(3)超越学生现阶段认知水平的内容
如:鸦片战争一课,由于学生还未学习世界史,不了解英国历史,对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就难以理解。
(4)专业性较强的、学生未掌握的科学知识
如:天文历法和医学等内容,学科性、专业性强,学生不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很难理解和掌握。
(5)一节课不能完成的、有内在联系的学习内容
如:《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一课,难点是“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因为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友好往来和互助合作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史的主流。仅凭汉朝与匈奴的和战是很难全面反映出这种民族友好发展关系的,学生要真正理解有一定难度。确定教学难点的依据
2.确定教学难点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和教学对象即学生
(1)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确定教学难点首先要吃透新课标。以前中学历史教学目标更多强调掌握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确定教学难点更多地是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出发,将某一历史知识是否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有重要作用或影响作为确立教学重点的依据,或者是从教科书的体系出发,将历史知识做出比较,确定重点,很少讲历史学科特点与基础教育特点结合起来考虑。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为教学目标。只有明确了这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整合起来,才能科学确定静态的教学重点难点。
(2)教学对象及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确定教学难点,就必须要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如: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初中学生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他们有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但仍偏重形象思维,具体的形象思维仍然是他们解决问题的主要思维方式。其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片面的零碎的史实还缺乏一定的概括归纳能力。
初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初中学生对中外历史并不陌生,在小学的课本中,从各种媒体的宣传中都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但他们所了解的历史知识比较零散,认识也比较片面,往往停留在历史的表面,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本质性的东西把握不清。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由于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等因素,使得他们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教师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以此为依据,从历史教学内容的科学系统来看,组成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主要环节为教学难点;从教育学的活动要求来看,培养学生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学难点;从情感教育和品德养成来看,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教学难点。
总之,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根据课程标准,恰当地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确立为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