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时间:2019-05-13 08:3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第一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热点链接】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武亦姝、彭敏、陈更等诗词“达人”成了年轻人的追捧对象,也成了万千父母培养孩子的“榜样”。

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古诗词闯关测试游戏。游戏过程犹如一场诗词联句擂台赛,还会根据你的答题情况给出结果评价,如“明天让家长来一趟”“语文老师已在厕所哭晕”等等。在省直机关上班的诗词爱好者林先生说:“这种测试游戏很有趣,不仅能让人感受诗词之美,还带动大家学诗词,挺好的。”

诗词类图书销售火爆。2月14日,记者走访郑州市的松社书店、阅开心书店、中原图书大厦等多家书店后发现,古诗词鉴赏类的图书销售量大幅增长。新乡市新华书店总经理杜宏甫说,新乡市新华书店仅一家门店诗词类销售品种就由26类增加到76类,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2%,销售册数增长252%。

【主要内容】

1.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中公教育

2.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3.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重要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对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加强宏观指导,提高组织化程度,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的重要内

中公教育

容。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协同推进、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新格局。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要按照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加强政策保障。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相关扶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注重政策措施的系统性协同性操作性。加大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支持力度,同时统筹整合现有相关资金,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重点项目。制定和完善惠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项目的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对国家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珍贵遗产资源保护利用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相关政策。完善相关奖励、补贴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捐赠或共建相关文化项目。建立健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制度,培养造就一批人民喜爱、有国际影响的中华文化代表人物。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激励表彰制度,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传播交流作出贡献、建立功勋、享有声誉的杰出海内外人士按规定授予功勋荣誉或进行表彰奖励。

3.加强文化法治环境建设。修订文物保护法。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公共图书馆法等相关法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有关工作作出制度性安排。在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城乡建设、互联网、交通、旅游、语言文字等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内容。加大涉及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律法规施行力度,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各行政主管部门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完善联动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依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形成礼敬守护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法治环境。

4.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创造性。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坚持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城乡基层。各类文化单位机构、各级文化阵地平台,都要担负起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利用,生产丰富多样、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质文化

中公教育

产品,扩大中高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充分尊重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主体地位,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发挥公众人物的示范作用,发挥青少年的生力军作用,发挥先进模范的表率作用,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积极作用,发挥文化志愿者、文化辅导员、文艺骨干、文化经营者的重要作用,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中公教育

第二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临朐县龙泉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汇报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将核心素养体系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因此,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从内涵方面讲,是人生智慧的源头,是为人处事的准则。要修身养性,通达事理,以此最为便利。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所在,有了根源性的文化教养,很容易开发一个人的理性,涵养出深广的心胸和能力,培养好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增加文化积淀,培养爱美的情趣,传承、积淀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审美能力,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可以提升学生的品位、气质。

临朐县龙泉小学自2008年开始进行书香校园建设,制定了“读经典书籍,做博雅少年”的书香育人方略,提出了“书香育人,铸就理想幸福学校”的发展愿景,着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规律。从书香校园到今天的书香教育,我们在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探索方面已完成一个华丽的转身。

一、建设书香特色学校,氤氲传统文化

龙泉小学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团结协作的锐意改革精神,一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探索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培育学生健康成长根基。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华经典诵读全国优秀学校、全国语文教学改革示范校、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潍坊市主题学习优秀示范校、市第二批活动育人课程示范学校、书香校园、根基教育实验校等荣誉称号。

(一)营造书香氛围。书香校园建设从环境的布置和氛围的营造开始。在校园的四周,展示了唐诗、宋词、元曲等,让“文苑飘香”浸润心灵。在大厅,校园北墙展示名篇名著、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论语、经典简介、毛泽东诗词及各个年级的必读必背篇目等,让“墙壁经典”彰显无穷魅力,让学校处处充满传统文化教育。

(二)创新图书管理使用模式。为方便师生阅读,提高图书利用率,2010年学校经过充分论证,本着宁“少”勿“烂”的原则在教学楼、实验楼走廊建立起开放式图书超市,让图书从图书室“走”出来,“活”起来。2013年5月全县中小学图书报刊使用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校召开,随后又在市、县中小学图书管理员培训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三)开展书香活动,奠基幸福人生。每年举办读书节(今年已是第八届),让学生尽享读书快乐。历时两个月的读书节系列活动主要内容有:亲子共读大赛、美文诵读演讲诵读展示、我讲主题故事比赛、读书漂流等。每学期举行大型的经典诵读展示活动,以班级为单位,人人上台,学生们放声吟诵,尽展班级魅力。最后进行集中展演,老师家长和学生同台展示,尽显“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采,让传统文化教育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启动经典诵读工程,给师生们提供一个展示国学经典诵读风采的舞台,学校和各班级不定期组织诵读展示活动。在师生们高涨的诵读热情的感染下,一些家长也自觉地加入到国学经典诵读的队伍中来,有的还与孩子展开了诵读竞赛,同时促进了“亲子共成长工程”的深入实施。在饶有兴趣的诵读中,提高了师生们的国学素养,打亮了师生们做人的底色。这项活动开出成效,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中华经典诵读全国优秀学校”荣誉称号,《百年古韵》获市经典诵读二等奖,《木兰辞》获市经典诵读三等奖。

(四)开发书香课程

制定年级递进的阅读目标。从文学、科学、人文三方面制定各年级的总阅读目标和学期阅读目标,让老师明确阅读目标。

在年级段目标的指导下,制定出具体的阅读内容配档。除县教研室提供的必背古诗词和市教科院推荐的三十本必读书籍外,根据年级特点,共同商定需增加的必背必读古诗篇目和数量,作为各年级保底的阅读数量。同时,在此基础上教师加入自己的特色。如低年级人文类。在基础书目《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的基础上,以诵读童谣、儿歌作为阅读的开始,根据节令的变迁及从《晨诵读本》上搜集一些适合孩子诵读的童谣或者儿歌。此外,还注意学科间渗透整合,尝试各学科的大阅读。通过阅读,开阔了学生视野,陶冶了学生情操。

根据前期的书香课堂经验,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课堂整合,将教师辅导下的有向阅读教学大体分为三类:阅读前期的推荐导读课、阅读中期的阅读推进课、阅读后期的交流展示课。从推荐课开始,到中期的故事会,再到最后的表演课,课型环环相扣,学习过程得以完整体现,学生在读经典中学会了做真事,做真人,并让孩子通过读一本书而爱上一类书。

4.运用发展性评价

建立阅读成长档案袋。内容包括读了哪些书,怎么读的,读了多久,班级共读还是自读,读后有哪些收获或感想,还想读哪些书,自我评价、老师或同伴寄语等。

加强督导评估和量化考评,将督导评估结果、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成果作为绩效考核和评优树先的条件之一,充分调动教师参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性。开展阅读水平专项检测,并将考评、检测结果纳入学校的教学工作整体考评。

至此,我们学校已是书香满园,传统文化教育氛围浓厚。学生的阅读量有了显著提高,一年级保底阅读量达到10万字以上,六年级保底阅读量达到300万字以上,并在上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成绩突出。

二、大力实施书香教育,培养核心素养

从2012年开始,我们着力打造书香课堂,将中华传统文化与课堂连接,从书香校园逐渐过渡到书香教育。

在语文课中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为学生阅读提供指导方法和时间保障。书香课堂设计了读物推荐课、阅读指导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读写迁移课等,将整本书阅读纳入到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来。这几种课型,也是整本书阅读的流程。每学期教师按照推荐书目,选择需要阅读的书籍,再按照以上课型与学生层层展开阅读,并在年级之间相互共享。每个年级段阅读承载的目的任务不同,指导时有所侧重,所选择的课型也有所不同。

低年级学生培养兴趣是阅读的目的。可选择经典诵读课、阅读欣赏课等,中年级在此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更多的选择读物推荐课、班级读书会、阅读方法指导课等,高年级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可选择班级读书会、读写迁移课、阅读汇报课等。

通过读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不断提高,书香课堂的开展,让老师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教学天地。这期间,老师们的课堂可谓百花齐放,有绘本课、儿歌诵读课、科普阅读课、经典诗词诵读课等。如儿童诗诵读课程,课堂上老师带领孩子们或吟或诵或唱或舞金子美玲的儿童诗,学生脸上写满阳光。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慢慢受到感染,学生开始有了写诗的热情。他们建立了丑小鸭班级博客,用诗人的眼光观观察生活,用诗人的胸怀感受生活,他们的笔下开始流淌诗意。

2014年3月,在我校举办了全县书香研讨会。甘肃、广西、青岛、临沂等地教师代表到我校参观书香教育,研讨书香课堂,多次在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观摩会、主题学习实验校及教师论坛上介绍书香教育开展情况。先后承办市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观摩会、全国中小学生态语文研修会议分会场和潍坊市小学阅读能力提升工程区域推进现场观摩研讨会议的分会场,做了书香教育工作汇报和经验成果介绍。《潍坊教育》《潍坊日报》《大众日报》等相继对我校书香教育进行了专题报道。书香教育的经验做法两次获县政府成果奖。

无论是“书香校园”“书香课程”还是“书香教育”,其核心都是为了让学生“快乐读书,幸福成长”,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生活化、形象化、活动化和常态化。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模式,真正让师生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培养核心素养,幸福快乐成长。

三、依托传统节日文化,挖掘育人资源

(一)进行育人课程开发。按照传统节日的时间点编排,把春节、仲秋节等传统节日,从节日来历、风俗、礼仪、传说、故事、诗词、名作及活动方案设计等几部分系统整理,挖掘传统节日教育资源,编写活动育人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地方特色,在每个节日的后面设计了一个主题活动,比如:“走进端午”主题活动设计。教师围绕 “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通过屈原的故事感受他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同时还锻炼了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创新德育途径,丰富活动形式。除在语文、思品、艺术等学科中渗透传统节日教育外,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深化传统节日教育。利用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国旗下的讲话、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营造浓郁节日氛围,达到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目的。如中秋节期间,利用国旗下讲话,以“团结、团圆、庆丰收”为主题,通过开展的读书活动,充分利用晨读、班会课、阅读课、课外活动等时间,诵读有关中秋的诗词歌赋,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节日的意义所在,灵活地激发每位学生的探索创造精神。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大力宣传展“中秋节”的由来,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利用班队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系列主题活动。传统节日教育,在主题实践活动中逐步加以深化。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有了进一步了解,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民族自豪感增强,育人效果显著。

活动育人课程《传统节日文化探究》获县一等奖。《走进春节》在潍坊市“互联网百度搜索”教案评选中获二等奖。

第三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

王屋琴书是由洛阳琴书流入济源的王屋、邵原、大峪、下冶一带,吸收当地音乐素材演变而成。清道光年间,洛阳琴书艺人王水定到济源演出,受到当地民众欢迎,鼓书艺人郭茂林学习了琴书,与鼓书结合,又吸收大量当地音乐素材,演变为王屋琴书,并成立了班社。王屋琴书的曲目题材广泛,既有征战、公案、忠奸斗争之类的题材,又有家庭生活、言情之类的题材。王屋琴书集中了多种音乐素材,曲调简洁质朴、沉稳有力,音乐语汇丰富,演员和演奏员不断交流,气氛热烈,有较强的表现力。演唱以当地的地方方言为基础,能给观众以亲切感。王屋琴书叙事性强,情节紧张热烈,具有感染力。王屋琴书流行于河洛文化区的中心地带,本身具有河洛文化的精神风貌,研究王屋琴书,对于研究曲种的相互融合、研究河洛文化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由于郭茂林在平时的演唱中,善于创新,经常吸取其它艺人的曲艺或唱腔来完善自己的琴书,倍受当地群众欢迎。几年之后,他演唱的琴书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他演唱的音韵更为低沉、高亢,情绪激昂更显奔放,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抱有远大理想,为了使自己的琴书传承下来,就将自己的侄儿郭同德、郭同贵、儿子郭同仁收为弟子。言传身教,严格要求,很快就组成了完整的“郭家班”琴书队。他们的演唱在王屋山一带,乃至黄河两岸都赫赫有名,故被当地人称为“王屋琴书”。

在当时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的年代里,“王屋琴书”颇受人欢迎。每遇逢年过节、集会庙庆,喜事寿诞,人们常常请琴书艺人前去演唱助兴,有时一演就是数天。一本书在一处说不完,就到另一处接着演。更有许多书迷跟着说书者跑了好几个村,仍兴致不减。“王屋琴书”的说唱语言主要以王屋山区地方方言为基础,乡土气息非常浓厚,具有纯真朴实的地方特色。表演形式既潇洒、文雅,又沉稳、大方。演唱者根据书中的情节可以表演各种不同的人物:老头、老妇、小姐、丫环、平民、官人等等,表演动作惟妙惟肖,形象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他们演唱的“书帽”堪称一绝。“书帽”大多在每一回的开头,由演唱者说上一段,或具幽默诙谐,或具讽喻劝诫,或显庄重严肃,或带辛辣讽刺,或寓深刻教益。这些“小书帽”只用几分、十余分时间,就把一个故事叙述下来,把其中人物刻画得形象逼真,令观众听后心情愉快,受益匪浅,并且有的能熟记于心,随时吟唱。

遗憾的是六十年代后期,文革、琴书也在遭劫之列。琴书的前辈艺人也相继谢世,再加上电影、电视逐渐走向社会、家庭,众多的文化娱乐方式和艺术形式为群众所接受,盛行一时的“王屋琴书”至此逐渐遭到冷落,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慢慢淡薄。琴书传至周观世和周吉强二人后就再也无人学了。目前,王屋琴书在流行艺术的冲击下,市场日渐萎缩。保护计划

一、引导、鼓励传承人开展收徒传艺活动

“王屋琴书队”不断发展壮大,且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很快就出现了“学书”热潮,涌现出二十几个爱好琴书的年轻人前来投拜郭家班门下。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学艺者刻苦学习,日无虚度,几年时间,他们就掌握了王屋琴书的敲、拉、打、唱等全部技艺。个别还成了“郭家班”门下的琴书高徒。如:刘同旺、张玉海、曹怪……。之后,他们纷纷告别师门,独立艺班,在各地进行琴书演唱。

二、加强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传承人的传承能力和本领。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学习、传承机制建设、传承人的责任与义务等,对传承人进行培训,取得良好效果。

三、对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进行扶持

申请市财政建立对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活动补助制度。2015年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申请建立非遗专项资金。保护内容

1、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方式,为王屋琴书建立完整的档案。

2、保存:采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王屋琴书艺术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并积极搜集有关实物资料,妥善保存并合理利用。

3、传承: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使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有人,能够继续作为活的文化传统在相关社区,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4、传播:利用展览、观摩、培训、研讨、节日活动等形式,通过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的宣传,加深公众对王屋琴书艺术的了解和认识,促进社会共享。

5、保护: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保证王屋琴书艺术得到保存、传承和发展,保护其传承人对其世代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所享有的权益,尤其要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解、歪曲或滥用。保护措施

1、成立专门的队伍——管理委员会。

2、加强道具的管理和技艺的传承。

3、在资金投入方面,自愿集资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建立机制

1、采取定人、定责、定额领导制度创建机制;

2、建设专家、演员互为促进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3、各种保护措施协调发展的保护机制;

4、打造精品带动繁荣的发展机制;

5、发展王屋琴书带动产业的市场运营机制 发展现状

时至二00四年六月,济源市文化局、群艺馆、王屋山旅游风景区,为了挖掘、抢救“王屋琴书”这一民间艺术,旅游局局长杨文秀亲自领导,开始筹备抢救工作,并委派王世平、李青海等人专门负责。首先,他们四处寻找琴书传人,最后找到周观世(郭家班的徒孙辈一人),又在电视台找到刘同旺的演唱录音。于是他们又专门邀请善于记谱、整理的郭水印(系郭茂林孙子)、常正荣二位,根据刘同旺的录音和周观世的演唱,进行记谱整理。经过二位的去伪存真,并在当地汉族传统民间说唱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和再创作,把全新的内容与传统形式、乡土气息、民族风情有机地融汇在一起,“王屋琴书”的曲调才得以新生。接下来的工作是组建琴书队。为了使琴书艺精感人,重新走向社会,王世平、李青海二位同志不惜一切代价,历尽千辛万苦,在驻马店曲剧团请来了黄风琴、于小炯进行演唱,在洛阳市请来了杨琴高手刘士,在予川曲剧团请来了控弦能手郭小伟(系郭茂林重孙)、加上在王屋山区小有名气的器乐好手刘红卫、刘喜成和市艺校刚毕业的古筝弹手王艳芳组成了王屋山琴书队。紧接着,他们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排练,经过全体队员的辛苦劳动,终于在二00四年“十一”黄金周将“王屋琴书”以崭新的演唱形式奉献给各位领导、游客及广大群众,这一古老艺术又再度逢春,焕发出它独有的优美姿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王屋琴书”很快受到许多省、市,乃至国家级新闻媒体、电视台的采访、报道、播放,中央四套《走遍全国》栏目曾播出“王屋琴书”这一艺术瑰宝。

第四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麻城市第三小学

六(3)班邓姝锐

“爱国”这个词从古至今一直在世人口中常常提起。周恩来为中华之山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坚定不移,毫不犹豫。华罗庚本在美国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却为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用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赵一曼负伤被捕后,面对日本特务的残忍暴行,依然坚贞不屈地将秘密守口如瓶……

正因为这些伟人的爱国的坚心,带动了中华儿女,我们的祖国日益壮大,繁荣富强!今天,我们依然带着一颗报效祖国的心好好学习,好好努力。

新中国成立之前,有一次特别的旅途——长征!记得是1928年四五月的井冈山,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两支部队胜利会师,从此长征的艰难险阻便拉开了序幕。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红军在长征中克服了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重重困难。终于在1935年的10月,这长征才结束,他们凭着这种精神创造了人间的奇迹。

我们日益壮大的祖国令世界瞩目。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唯有做的便是好好学习,了解祖国的华夏文明,优良传统。

孔融懂得分享与谦让,成为了许多孩子值得学习的榜样,黄香敬爱父亲,冬天为父亲暖被,夏天为父亲驱蚊,孝心感动了街坊邻居……这不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吗?

古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现代人的生活迷茫指引了方向,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心切,困难后面一定会有出路,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我们知识是要慢慢积累的;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学习的知识要复习一遍。

中国的传统文化,华夏文明无可替代。仓颉造字,汉字的起源就此开始,经历了岁月的磨练,汉字也在慢慢演变。传统与历史无法改变,但未来我们可以创造,让我们做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传统文化进校园

我们中国是文明古国,有很多值得炫耀的文明利文化。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兴盛不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为: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人内在精神生活形式,包括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习惯等;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往往也以外在物态形式来表现,涉及人们衣食住行的风习利行为规范等;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在中华民族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立特征,这和民族性的文化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多元素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时候,觉得这些方块汉字、押韵诗歌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觉得传统就是在夕阳西下时面对杨柳感慨万千,就是在中秋节散座裕石凳对月当歌,就像无忧无虑的童年一样,安闲而又恬静。等进入了学堂,我才发现传统文化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传统文化是多方面的,她早已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融入到了中户名族的记忆最深处。

传统文化并非单纯的四个汉字,那是种精神上的东西,需要不断剖析。而世人尤其是学生对她的忽视却令人心痛,学校开设有关选修课,无人问津;我们却津津乐道于超女超男,甚至端午节成了韩国专利,也只是几个人站出来捶胸顿足!

第五篇:诵读优秀经典 传承传统文化

诵读优秀经典 传承传统文化

为进一步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蓟县第七小学在师生中持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在校园中营造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

为配合活动的开展,结合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学校在楼道的墙壁上专门开辟了“国学文化”版块。一个个《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小故事娓娓道来、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每一块墙壁都在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经典的书香。诵读经典已成为一种文化,一种师生的生活状态,他们在亲近经典,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品味着祖国灿烂文化的芳香。

二、重视校本教材的研发和使用。

我校历来重视以国学文化为依托,研发校本教材工作,学校组织部分语文骨干教师在课堂实践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成功编写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弟子规》《阅读积累》《经典阅读》并在全校推广使用。学校把这些校本课程列入教学计划,1-2年级每周两课时,3-6年级每周一课时。并把《弟子规》作为我校各年级必背教材,纳入语文课程之中,由语文教师负责诵读、讲解。

三、以科研课题研究带动“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我校在几年的“经典诵读”活动中,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构建起以:“早识字;多阅读;勤积累;会学法;善学习”为主要内容的读书模式,特别是在组织学生阅读活动中,归纳提炼出:“故事引领激发阅读;教师引领体验阅读;模仿引领感受阅读;方法引领快速阅读;内容引领健康阅读”的指导学生阅读活动的策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发展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我校开展的普及阅读活动已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注意。

我校以重点课题:“早识字-多阅读-勤积累-会写作”与中国教师报的“随笔化作文”、“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优化小学生识字过程的研究”为引领,引导师生诵读经典,读好经典。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师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滋养。沐浴氤氲书香,奠基多彩人生。

四、诵读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

每日10分钟诵读活动。学校规定每天早晨上课前10分钟为《弟子规》的诵读时间。各班语文教师认真组织精心指导,学生们积极学习、诵读国学,感悟经典,弘扬美德,享受阅读经典的快乐,理解深刻的做人道理。不断深化经典诵读工程,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每天清晨,朗朗的读书声在校园上空回荡,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校园周围的人们驻足侧耳倾听。

为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学校通过“读一读”、“诵一诵”、“演一演”、“讲一讲”、“赛一赛”等活泼的方式,每年的儿童节和国庆节,学校组织开展文体演出,让学生把经典故事精心改编成剧本,搬上舞台进行表演;开展班级、校级的讲故事比赛等多种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传播活动,让经典融于活动之中,化枯燥为快乐,有效地提升了诵读效果和育人功效

为学生营造浓郁的经典诵读氛围,展示学生学习和感悟经典的能力。学校十分注重工作机制创新,强化活动渠道拓宽。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逐渐探索形成经典诵读“四个一”运行机制。即:一课:每班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课,主要诵读学校规定的“国学篇目”;一检:学校教务处定期组织“规定诵读篇目”的检查并全校通报检查结果;一赛: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古诗文背诵比赛活动,以营造氛围,展示成绩;一测:学校制定出评估细则,期末对各班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验收评估。

五、把“经典诵读”活动和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思想品质教育结合起来。

我校不断寻求探索更好的方法与途径,把对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思想品质等多方面教育活动融入“经典诵读”活动之中,把校本教材《弟子规》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结合起来,一起背诵、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感悟与传承过程与国家对新时代少年儿童的要求结合起来,对照学习,穿越时空、贯通古今,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通过对经典精品文化的学习吟诵和感悟,使师生受到思想文化的熏陶,高尚行为品质的感染,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形成崇高的美德意识,养成高尚的美德习惯。进而强化思想品德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教育和熏陶。培养了学生的高尚品质,学生们在不自觉地传承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

经典诵读,赢得了教师、学生、家长和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家长反映,孩子在家懂事了,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了,在家长生病时能主动倒水、拿药,还能用《弟子规》中的“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解释自己的行为。这些变化,学生们也都认为是国学教育带给他们的。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开拓了新思路。

总之,“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经典的积极性,又实现了知识传播和思想教育的协调统一,必将全面提升广大师生的文化和品德修养,促进校园文化不断繁荣,推动学校高质发展、特色发展。

(蓟县第七小学 马会清)

下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统文化传承

    传 承 传 统 文 化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传统文化更加重视,人们对中秋等节日列为国家法定节日的呼吁一直不断;可尽管有上述呼吁,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感受经典文化魅力 ——16秋计算机班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目标 :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优秀范文5篇)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演讲稿范文大全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演讲稿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演讲稿的事情愈发增多,那么,怎么去写演讲稿呢?下面是小......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荐五篇)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标 :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调研

    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涵养源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三个倡导”的形式,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长鄄九年一贯制学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方案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着文明、高雅;优秀的传统文化意味着健康、和谐。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对......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持人稿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持词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团日活动的主题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是主持人,我是。 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今天到场的院干们,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