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认识范文
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认识
内容摘要 发展我国内部审计事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当前市场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如何把握关键,有的放矢地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有效地开展内部审计,是内审工作应该注重的新课题。
关键词 内部审计 职能 服务 监督
内部审计是由部门、单位内设的审计机构从内部对其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内部审计对企业进行会计政策的监督,促进企业遵守《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统一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正确制定、执行企业会计政策,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社会各方了解企业经营的现状,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它是企业审计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企业提高运作效率,实现经营目标。可以说,内部审计是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它具有不同于外部审计的特征,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我国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审计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更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一、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
1.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要有深刻的认识、清醒的定位。首先,要认清内部审计的的目的。内部审计是在受托经济责任下产生的,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为了考察受托人是否高效、诚信地履行了受托责任,检验受托责任履行的效果。其次,要认清内部审计的职能。内部审计的目的决定了内部审计必须具有监督、控制、评价、服务的职能。在不同的阶段或情况下,内部审计的诸项职能会有所偏重。在现阶段,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职能,同时监督、控制和评价职能与之相辅相成,也是不可或缺的。再次,对内部审计工作在组织内部的定位要有清醒认识。内部审计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内部审计只是在制度设计上增加了一道防火墙,对委托人来说能尽量减轻但并不能完全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负面作用,对受托人来说则能通过内部审计尽量客观合理地评价自身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客观上说内部审计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却不能完全克服内部人控制导致的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2.对审计风险的认识和防范。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错误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内部审计因受主客观条件或因素的限制,以及在采用审计方法上的原因,难免不会出现遗漏。出现审计风险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忽视审计风险的存在,它的直接后果是使企业受损失,内部审计信誉受到影响,只有正确地认识审计风险。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自我保护意识,才能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审计质量
近年来,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跨国收购等,而这些变化直接导致了经营风险的加大。新的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内部审计工作重点的变化,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技能、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在审计方式和手段上,应加快计算机在审计中的应用,要开发出适应本企业特点的审计软件,使计算机审计与企业会计核算,以及生产管理中运用的计算机技术同步,及时为企业提供专业咨询和服务,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节约审计资源。
2.在审计内容上,注重内控制度审计,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审,并在评审的基础上进行抽样审计,通过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找到和发现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缺陷以及薄弱环节,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促使管理者善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3.在审计重点上,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转变。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着重于审计和评价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因此,内部审计必须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中心。
三、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1.注重在服务上下工夫,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将二者有机结合。
过去常常把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只片面的理解为检查与接受检查的关系,审计人员就是通过查帐发现问题,查出问题后只要对被审单位和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理、处罚,就算完事大吉。同时,社会上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认识,对审计带有某种抵触情绪,想方设法逃避审计。审计工作如同“猫捉老鼠”。审计查出问题后,处理、处罚只是一种手段,而通过审计工作促进被审计单位规范制度管理,更好地遵守财经法纪,减少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逐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才是审计的根本目的。寓服务于审计监督之中,才是新形势下的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
2.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注重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交流,营造和谐的审计环境。
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促进被审计单位发展的理念,审计过程中善于从积极的角度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在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时,尽可能详细地通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积极主动地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与交流,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审计结论和意见力求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3.建立与被审计单位的定期联系制度,切实发挥审计的“审、帮、促”作用。
查处和揭露问题不是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审计工作促进被审计单位规范制度管理,维护国家资产安全,减少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
四、抓好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对来说要求较高。作为一名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审计方面的业务知识和技能,还要熟悉现行财经法规,不仅要清楚本单位的经营财务状况和变化趋势,还要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化企业原理;不仅要有一定文字水平和表达能力,还要具有对复杂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准确判断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既是新形势下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办法。内部审计人员要与时俱进,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完善自身建设,必须采取措施,针对审计队伍素质上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1.建立内部审计用人新机制。对进入内部审计的人员进行必要的资格限制,只有具备规定的学历和一定时间的专业年限。才能进入内部审计机构工作;同时,还要建立内部审计干部任用的科学考评奖惩制度,实行内部审计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内部审计结构日趋合理,从而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素质。
2.加强内部审计干部业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首先要建立内部审计干部定期培训制度。组织内审干部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紧跟先进内审理论,拓宽内审视野,交流内审信息,其次,要重视内审干部的后续教育,鼓励内审干部攻读第二学历和高一级学历,为内审干部“加油充电”进行知识更新和掌握新的审计技能创造条件。
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需要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找到企业内部的财务流程漏洞、项目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管理漏洞,梳理企业的运作流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做到未雨绸缪,避免更大的损失。
内部审计在现代审计机构体系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内部审计控制活动则更应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的全过程,国有企业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应进一步重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
第二篇:内部审计工作
第四章 集团审计中心
内部审计工作
一、审计职责
集团审计中心,代表集团对各公司、各直属部门有关工作事项进行审计,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其职责是:
(一)拟定集团有关审计事项的规章制度,提交集团会议研究。
(二)负责对集团各公司的内部审计、离任审计和专项审计。
(三)负责检查集团各公司贯彻执行集团公司规定、规章制度情况,负责对各公司及其高层管理人员的所有经济活动、经济效益及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四)负责检查和评估各公司各种财务数据、报表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公正性,其中包括检查财务数据的采集、衡量分类及汇报的方法是否符合有关的标准和规章制度。
(五)负责对各公司开展财务预算、资产经营、经济效益、内控制度、固定资产投资、任期经济责任等审计。
二、审计内容
(一)审核集团所属被审计公司的财务收支、经营活动,保证经营数据来源合法真实。
(二)评价集团所属被审计单位经营成果和经济效益,各项活动是否符合成本效益,揭示不经济、不合理的行为。
(三)评价、考核各公司综合性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分析偏离期望值原因。
(四)评价被审计公司财务部门的工作质量和监控能力,发现问题并指导工作。
(五)发现集团各公司先进的、科学有效的管理经验和管理办法,及时总结和反馈。
(六)对各公司审计具体内容如下:
1、酒店
(1)应收应付往来款的金额、账龄,应收款和月收入额的配比程度,与历史数据对比增减变化情况。
(2)采购报价制度、询价制度的执行情况,核查报价是否存在异常波动。
(3)酒店综合毛利率以及各经营部门的毛利率的变化情况,是否存在异常。
(4)成本构成,用因素分析法分析成本变动的原因,追查是数量因素还是价格变动引起。
(5)资产保养、维修,检查资产的闲置和利用情况。(6)存货盘点,账物核实,检查以旧换新制度的执行情况,账物是否相符。
2、地产(1)资金支付审批程序,高息借款的支付利息情况。(2)各项工程款合同执行情况,是否存在超合同支付款项问题。
(3)房产销售、按揭贷款、开发成本和费用情况。(4)贷款业主月供欠缴情况。(5)代收代付款的收支情况等。
3、典当
(1)逾期费息的金额、回收进度。
(2)贷款的账龄分析,关注时间较长的贷款情况。(3)放款流程规范性。(4)关注费息率变化。(5)收当物品的定价程序。
(6)绝当物品、寄卖品和黄金等销售情况。
4、物业
(1)物业费、暖气费收费率。
(2)水费、车位费等其他费用的收缴情况。(3)小区内是否存在占地经营未收款现象。
(4)维修程序是否合理,是否有人进行维修回访等。
三、审计权限
(一)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人员介绍经营管理情况。
(二)有权审核被审计单位凭证、帐表、预决算,检查资金和现场勘察有关资产的使用、管理,查阅有关合同、协议和决议等有关经营活动方面的文件和会议记录等资料,查阅会计年报、计算机软件和电子数据等相关资料。
(三)有权参加被审计单位的重要业务工作会议和有关经营、财务工作会议。
(四)对审计涉及的有关事项进行调查,索取有关文件、资料等证明材料。
(五)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反财经、规章制度等行为造成损失或浪费的,经领导同意,做出临时制止决定。
(六)对阻挠、妨碍审计工作及拒绝提供有关资料的情况,经领导批准,可临时做出处理,并建议追究责任。
(七)提出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
(八)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和罚款。
(九)审计中心经批准有权抽调集团及各公司相关人员担任临时审计人员参与内部审计工作。
四、审计程序
(一)年初拟订当年审计项目和工作重点,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常规审计每月安排一次,另根据实际需要,还可安排专项和临时审计内容,对阳光通道反映的问题随时审计检查。
(三)认真阅览各公司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等;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而后制定审计项目。
(四)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和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如发现重大问题,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
(五)审计结束后,对审计情况写出审计报告,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或线索,可直接向董事长报告。
(六)对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由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落实,事后反馈。对审计结果有异议的事项,十天内做出答复。
五、审计要求
(一)具有较高的审计技能,正确运用内部审计程序、方法和专业知识能力、综合分析及文字表达能力。
(二)依法审计,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泄露秘密,玩忽职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三)讲求职业道德,遵守审计工作纪律,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保证审计结果客观公正。
(四)对违反审计工作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所犯错误情节给予处罚。
(五)审计中心,对办理的审计事项,必须建立审计资料档案,严格管理。
(六)审计人员调、离职时,应在专人监交下办理移交手续。
六、处罚意见
(一)对审计中首次出现的问题,情节较轻者给予批评。
(二)对上次审计报告中的问题再次重复出现,情节较轻者需对责任人罚款100元,对连带部门第一负责人罚款50元。
(三)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较重者,对责任人罚款200元,对连带部门第一负责人罚款100元。
(四)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者,对责任人不低于500元的罚款,对连带部门第一负责人不低于300元的罚款,问题和罚款金额报批准后执行。
第三篇:我对审计工作的认识
我对审计工作的认识
审计是一项要求政治性、业务知识能力强的工作。审计是政府部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审计工作显得重要。在此,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审计工作的认识。
一、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责与作用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鉴证、经济评价等的职能。政府审计通过揭露和制止、处罚等手段,来制约经济活动中各种消极因素,有助于各种经济责任的正确履行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揭露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经营行为,揭露经济资料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政府审计通过调查、评价、提出建议等手段,来服务宏观经济调控,促进微观经济管理,以助于国民经济管理水平和绩效的提高。促进经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内控制度建设和完善,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处理。
二、我国审计工作的现状
(一)我国政府审计部门体制制约政府审计作用的发挥 首先,政府审计职权尚无法起到制约权利的作用。现代政府审计是保障民主政治的核心——分权与制衡机制实现的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是从经济监督角度出发对行政部门所承担的经济责任进行的一种制衡。制约权力需要充分的职权,要么是将政治、经济、财政、司法等权力结合在一起,要么是借助法律程序来处理经济问题,要么是将经济监督和行政监督结合在一起。所以,要解决我国当前政府审计职权问题,应当选择司法型审计模式,在确保审计独立性的前提下,不断增强政府审计的权威性,并通过修改审计法以强化审计的职权,从而实现对权力的制衡。
其次,我国政府审计的进展和“独立性”受制约。由于我国政府审计仍然采取行政型的隶属模式,我国政府审计受同级政府的制约较大,即使在审计业务上规定了某些独立性,也往往因干部任免等受制于同级人民政府而无法摆脱地方政府的干预。
最后,审计机关履行审计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得不到保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政府审计工作的重点是监督国家财政收支。但审计机关与财政部门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而且我国审计机关的经费又由同级财政部门审批,两者关系明显不顺,审计部门的工作会受到制约,客观上影响审计机关对财政部门的监督力度。
(二)审计权力未完全到位
尽管我国《审计法》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有权制止违法的经济行为,有权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进行处理、处罚;然而,我国现行的审计体制尚无法真正达到制约权力的效果。
(三)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不高与审计报告的权威性不强
尽管实践中,《审计法》已赋予了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开报告权和确定了审计结果公开报告的基本要求,但对审计结果的报告期限、形式、报告对象等的规定存在不足。长期以来,审计结果仅在被审单位或与之相关联的政府部门内部通报,近年来也仅在两会期间集中向人大报告审计结果,很少公之于众。这不仅损害了政府审计的形象和社会影响力,侵犯了社会公众对公共权力信息的知情权,还会造成政府审计监督体系的局部失效,削弱政府的执政能力,进而产生信用危机。
(四)审计依据配套性差
政府审计以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一般说来审计机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机制的完善而逐步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对如何处理国有企业有明确规定,而审计机关在处理其他几类被审单位的问题时感到“无所适从”。
三、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
审计工作的运作方式和质量层次与经济运行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并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而相应变化和发展,我国的政府审计发展有以下几方面趋势。
(一)、注重审计目标的效益性,即从财务审计向效益审计过渡
审计发展的一个趋势是今后的效益审计从国家资金的使用效益入手,政府审计将充分体现与社会审计组织的不同。审计目标不仅要审查国有资产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还必须对其质量和营运效率加以监督,切实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向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益审计拓展。
(二)、审计方法和手段的科学性智能化,即实现从手工操作向计算机审计过渡
目前,我国审计在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不仅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明显落后于被审计单位利用计算机的现状,处于滞后状态。为了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审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已日显紧迫。政府审计部门要在这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审计中广泛采用电算化的方法,使计算机在审计查证、分析性复核、审计信息的收集、传递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要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即计算机技术)作为政府审计的必要手段,提供准确的数量充分的信息,以达到决策科学合理,促进经济活动合理化的目的。
(三)、审计实务和执行的规范性,即审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
我国审计的法制化、规范性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但面对审计环境的变化,还有差距,还要加快改进、完善。这就是李金华审计长所讲的“人、法、技”中的“法”的问题。
(四)、以人为本,体现审计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人才是事业成功的保障。审计人员素质结构将向多元化、现代化发展,呈现适应性、效率性、超前性、整体性的发展趋势。
四、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
(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讲究职业操守 政府审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既政治思想理论水平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审计实践活动的能力等。同时必须遵纪守法、不得从事损害国家利益;履行职责时,应当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和勤勉,应当保持廉洁,不得从被审计单位获得任何可能有损职业判断的利益,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诚实地为组织服务,不做任何违反诚信原则的事情;应当遵循保密性原则;在审计报告中应客观地披露所了解的全部重要事项。
(二)、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一是要增强使命感,工作要严谨细致、要认真、要敢干逗硬;二是服务大局,依法、科学审计、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地完成审计工作任务;三是坚持原则、自律,客观公正,严格审计执法,规范审计行为,深化审计内容,努力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
(三)、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能力
作为审计人员,系统掌握审计知识是关键,精通内部审计标准、程序和方法,并能熟练的运用;及时了解和掌握审计方面的政策法规、相关专业等知识以及运用先进审计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能力等。同时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审计人员要系统掌握财会业务知识,精通财会制度和与之有关的法律、法规,具有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基本技能;了解和熟悉管理原则,能使审计人员通过财务、计算机系统了解到很多的业务轨迹,为审计工作提供线索。
(四)、善于沟通与协调
审计人员也应该具备良好的交流技巧,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要以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心态进行沟通。避免过多使用专业术语。要有豁达的胸怀,要有稳重、冷静,踏实、细心的良好素质。
五、自身条件的认识
我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具有较好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工作认真负责,具有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大学期间,完成了《会计学基础》、《财务管理》、《货币银行学》、《统计学》及计算机的多门课程,对财务、会计、计算机等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
要做好审计工作,还有很多需要努力。要增强政治素养的学习,严于律己,提高责任心和使命感,刻苦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提升自身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第四篇:对农信社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通过近年来的改革发展,虽然农信社在内控建设方面有了长足进展,但由于自身经营特点、行业自律、员工队伍素质等多方面原因,仍存在内控制约不力、制度执行力低问题,导致有些部门风险隐患较大,个别地区案件频发。
究其原因:一是从农信社经营情况看,点多面广,遍布城乡,风险控制难度大。二是行业自律性相对较弱,没有全国性统一管理机构,各自为
战,管理较为松散。三是内审部门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审计覆盖面过窄,频率不够,尚未建立独立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加之个别审计人员责任心不强,监督审计检查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够,甚至存有人情大于制度、关系高于原则、信任代替监督现象,导致违规问题屡屡发生。四是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员工制度观念淡薄,风险意识薄弱,对潜在风险隐患缺少应有的警惕,缺少风险防范意识,制度执行力差,不能严格按业务操作流程办理每笔业务,造成有些问题屡查屡犯、屡纠难改。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一是加强内部审计的组织工作。积极为内审部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赋予内审部门特殊的地位,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效性和专业性,使其真正运用法律法规的权力去解决和处理问题,提升内审的功能。为增强审计工作的严肃性,现有内审部门可挂靠上级部门或成立相对独立的内审部门,内审人员定期实行跨社交流,确保监督审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是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及制度建设。内审部门人员必需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工作、生活作风正派,在行使稽查职责时,敢于揭露被查单位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调整、充实审计部门人员,建立一支适应农村信用社发展需要的人员构成多元化的、相对独立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同时,在制度建设上从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制度看,由于自上而下内部审计制度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内部审计制度办法,通过健全的制度来规范审计行为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
三是切实转变稽核职能。积极创新理念,加强稽核工作,实现稽核职能的转变,即:稽核方式由“事后查处”向“事前防范”转变;稽核内容由“合规性稽核”向“合规性与风险性并重稽核”转变;处罚方式由“单纯惩处”向“教育与惩处并重”转变;稽核成果以注重整改为主向综合利用、指导工作转变。充分发挥稽核监督作用,促进各项业务的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四是提高内审部门的工作质量。定期对内审部门进行检查,对内审的审计计划、工作底稿、风险评估、审计报告等情况进行评价,判断内审的工作质量以及内审部门是否能满足联社当前业务规模和风险水平的审计需要;评价内审部门发现问题的反馈、整改的情况,判断内审工作是否合乎理事会和监事会的要求,是否最终实现了应有的效果。通过以上各种方法,对内审部门工作做出总体的评价,促使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提高。
五是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和落实稽核责任追究制度,根据稽核人员的专业特长,细化分工,明确职责,对稽核项目实行主查人制度,防止稽核工作走过场和流于形式,切实发挥稽核监督职能作用。同时,对责任追究采取行政处分与经济处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增强内部监督和控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第五篇: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镇江市丹徒区住建局招标办 夏云
【摘 要】: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着认识偏差、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到位、内审人员的素质与内审要求不一致、内审工作内容过于单
一、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应准确定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本文就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提几点建议, 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审计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内部审计是由部门单位内设的审计机构,从内部对其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审计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开展工作具有不同于外部审计的特征,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一般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下进行工作,只向本单位领导负责,目的在于促进本部门、本单位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的提高。二是,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明确与转变,管理职责日益清晰,内部审计必然成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免疫系统”,根本目的是提高组织自身的“免疫力”,促进其发展。三是,内部审计能更真实地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规模、来源渠道和使用方向,发现并揭露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四是内部审计对财务数据异常的反映更加灵敏、快捷,能及时发现并尽早控制各种舞弊行为并 1 揭露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问题,严肃财经法纪,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是国家为加强审计监督体系,建立和健全自我压缩机制,用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在审计实践中,内部审计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有的甚至流于形式,亟待我们寻找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对策。
一、制约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的因素
1.对实施内部审计的认识存有偏差。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无论是各级政府领导,还是部门、单位的领导大都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不具有生产功能,没有成本核算,财务只是对本部门或本单位内部的一些收支行为进行的记账活动,这种认识虽然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深入有所改变,但是近年来,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又产生了一种新的偏差,认为近年财政部门实施了预算外资金和罚没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编制了部门预算、资金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物资的购买实行政府采购,行政事业单位不需要再开展内部审计了。这些错误的观念,严重地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
2.内审工作内容过于单一,制约了内审效能扩展。内部 审计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财务收支合规性审计,以财产安全,防止和察觉舞弊为主要内容的审计,管理审计以及内部控制和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几种历史发展形态。目前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仅限于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纠正违纪违规事项,实施审计的事后监督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关注风险因素和机遇、关注内部控制的效益和效果、关注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和运行效益,是当前内部审计工作的方向和潮流,这将给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不断拓宽自身的工作内容才能适应现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3.内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内审的要求。内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好的专业知识,即当前的内审人员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多元化的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技术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也是必须的。但目前,从数量上看,内审人员还不能适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需要;从结构上来看,一方面,内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多是年龄较大财务人员,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大部分是来自财务会计岗位或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转任或兼任,这些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财会知识及经验或纪检监察工作阅历,但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能力有所欠缺,对审计工作还不胜任,严重降低了内审工作的质量,也削弱了 3 内审工作的力度。
4.内审机构设置不当,制约了内审作用的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特征决定其领导层次越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和有效性才越有保障。然而行政事业单位多数内审机构不单独设置,而是由财务、纪检等部门人员兼任,导致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受各方面利益牵制,无法开展有效的经济监督和评价。内审的作用无法体现,使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大打折扣。这种分工不清、职责不明的局面,制约了行政单位内审作用的发挥。
5.制度不完善,导致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执行。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健全与否,实质上是真正执行法律,依法办事与否,是关系到加快民主法制建设,严格依法办事的重要问题。国家现行颁布的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法规中,除了一些行业部门制定的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外,与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相比,国家审计机关没有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定详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具体审计准则和实施细则,这种法规的滞后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的审计工作时,显得无章可循,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没有法律的强制性,基本上是带有强烈的“人治”色彩,因此在执行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设的过程中难以切实落到实处。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应重新合理定位。行政事业单位的目标是在一定的经费保障下履行国家赋予的公共管理职能。这个目标能否有效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是否具备良好的控制环境,而内部审计正是行政事业单位改善内部控制,加强内部监督的有效手段。通过内部审计对单位的风险,控制进行经常性审查、分析和评估,可以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的现实水平,从而提出改进建议,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科学性,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所以要多渠道、多角度的宣传内部审计价值,通过内部审计专题培训等途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和干部职工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2.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审环节,努力拓宽内审工作领域。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基本局限于对单位财务真实性、合规性的事后审查,往往在一既成事项上绕圈子,而鲜有对资金效益、管理漏洞、制度健全等方面的有效评价。中国内审协会现已提出内部审计要以财务审计为主,向以财务审计和风险控制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为主的新理念。因此,及时调整内审的目标和重点,从传统的防错纠弊中跳出来,研究和探讨审计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向绩效审计、管理审计领域延伸;内审重点除了财务收支审计,应转向审计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做到真实、合法、效益三者并重,更好地发挥内审效用。3.加强内审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内审人员素质提高了,内审质量才会提高。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改变观念,为内审机构配齐配强内审人员,改变由财务人员兼任内审人员的单一渠道,逐步在内部审计机构中增加非会计专业背景的人员,形成内审、会计、法律、经济等人员组成的有机整体。其次,要建立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制度。把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培训工作形成制度加以落实,加快内审人员知识更新,建立起一套复合型内审人才队伍,以更好地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4.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生命,是其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只有内部审计机构保持了独立性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提高审计工作的水平。因此各行业的行政事业主管部门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如果行业主管部门都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势必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应强调与其它职能部门相对独立,特别要求的是与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分设,不能有行政隶属关系,内部审计机构要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审计人员的地位,增强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树立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
5.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做到按章开展内部审计。坚持依法审计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期。这个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期,给我们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平台,我们一定不要错失历史所赐良机,加快发展。首先,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加强学习和培训,熟练地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审计规范;其次,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控制制度和激励机制以及责任制度,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行为,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切实维护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肃性。
每个单位都必须要有健全的、有利于发展的监督、内控机制,如果没有反映灵敏,监督到位的内控机制,企业难免会出现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要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从微观入手,从宏观、全局着眼,这就是内部审计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所在单位又好又快发展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钟健,当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金融经济,2007年22期
[2] 梁宝兰,试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3] 赵艳萍,浅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成功(教育),2009年02期
[4] 辛丽华,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探讨,经济师,2009年02期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