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调解员于海涛汇报材料
爱岗敬业,勇于奉献
----记温陈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员于海涛
我叫于海涛,茌平县温陈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茌平县司法局温陈司法所长,我从1997年从事人民调解工作,20多年来,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2100多起,参与治理落后村34多个,调处重大疑难案件69起,调解成功率95%以上,无一民转刑案件的发生。我一心扑在人民调解工作中,以对党的赤胆忠心,以为民清廉、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服务宗旨,认真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凭着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满腔热忱,勤勤恳恳、无怨无悔,用自己的身心解读着法理与情理,用执着的追求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事业的无限忠诚,换来了一方的和谐平安和群众的安居乐业,赢得了群众的赞誉、领导和好评,被当地群众称为“群众的保护神”。
一、干一行爱一行,争取专一行
我自从1986年聊城农校毕业后分配到茌平县菜屯镇工作,先是干了两年的农业技术员,干农业技术员期间在全县22各县镇率先成立了茌平县首家“庄家医院”,受到老百姓的欢迎,领导的赞扬。从1988年9月干团委书记7年间,多次被评为市县级模范,市新长征突击手。1992年出席了山东省第九届团代会。自1997年任温陈街道人民调解员以来,曾经多次被评为市、县普法模范、优秀人民调解员。
我深知打铁换的自身硬,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活的道理。为了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我勤奋好学,不耻下问,拜老干部、老党员、老转业军人,有经验的调解员为师;积极向法官、检察官、律师请教调解的经验。不仅如此,我换刻苦自学法律知识,十几年来我通过自学考试先后考过了山东大学办法的法律专科毕业证书,法学本科毕业证书,系统的掌握了法律知识,为搞好依法调解工作打下了坚定的理论基础。通过不耻好学,逐步掌握了人民调解技巧,为依法调解兼顾民间道德,参照民间风俗习惯创造了条件。
二、巧用信访听证会的形式调解多年上访疑难案件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等重点工作的推进,基层信访越来越密集。很多基层信访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化解,从最初的民间纠纷逐步演变成越级上访、群体性上访。我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工作触角在信访领域的有效延伸,推动了初信初访和信访积案的有效化解,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稳定。
一是注重人民调解与初信初访化解的有机衔接。针对街道初信初访案件约80%涉及民间纠纷、土地纠纷等情况,在街道开展信访调解联动机制建设,使信访与调解有机衔接,把属于民间纠纷的信访件分流出来实施调解,以调解的方式妥善化解。今年以来共用调解的方式解决初信初访件60余件。
二是注重利用信访听证会的形式调解与信访积案。今年以来充分利用全市法律全覆盖的大好时机,把有丰富基层调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精英人才吸收到听证员队伍中来,让上访人自行选择自己信得过的调解人,瞄准疑难复杂及历史遗留的久拖未决的老信访积案。
三是注重人民调解在信访听证中的有序引导。在上访人要求信访听证的案件中,听证会上邀请调解能手、知名律师参与信访听证全程,运用调解技巧和法律知识,进一步对上访人展开规劝疏导,理清上访人思路,做到程序正当,听证会透明、公开、公平、公正抓住上访重点开展突破,推动上访人思想转变,促使上访人以调解方式解决相关问题。共开展信访听证4件,运用调解手段解决了3件。2016年9月针对我街道办事处齐庄村王某某,因一家4口人向村委申请要承包土地上访积案,在温陈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庭公开召开听证会,妥善化解了这场上访8年的难题。之一做法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好评,先后有省司法厅、省信访局市、政法委、市政协的领导来温陈街道参观调研。
三、治理落后村为政府分忧,为老百姓解难。
茌平县温陈街道办事处落后村治理历来是一大难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障碍,15年来于海涛先后包过11个落后村、参与治理整顿落后村34个。凡是落后村都是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干群矛盾尖锐、群众对村干部积怨很深,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我进村后深入调查研究,敢于揭露处理矛盾,一心为老百姓利益着想,心里时刻装着群众,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3年我包全办事处出了名的有人口700多人的落后村,全村三条大街没有一条平整的街道,道路坑洼不平,垃圾满街飞;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干部思想僵化,没有干事船业的积极性,村里账目不清,土地占有严重不均,土地补偿款的分配严重不公,群众怨天載道,群众上访不断。我进村后,在经过多次召开党员会,群众代表会,找准切入点,从建好村两委领导班子入手,从群众最关心的了点难点问题抓起,分清轻重缓急,逐步使该村改变了面貌。目前,该村硬化的路面平整,路灯明亮,垃圾集中存收,集中处理,村风村貌焕然一新。如今我已经成了“治滩专业户”,为促进温陈街道办事处的稳定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四、“里外圈”定所有权法,巧断林木遮阴和所有权纠纷。林木争地矛盾是农村存在的最普遍的棘手的问题,也是引起社会不稳定的大问题,解决不好很易引发流血械斗事件,影响社会的安定,影响温陈街道办事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此我多次请教林业专家,掌握了树木年轮生长的自然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树木纠纷“里外圈”定所有权原则处理法,所谓“里外圈”定所有权原则处理法就是:树木随地走,地变树权变,地变前树里圈归原种地人,地变后新种地人享有树新长的外圈树木新长部分及树枝、树叶,树处理权归后种地者处理,以树木年轮算出树木价值,以树木的价值定归属。例如2013年温陈街道办事处,某村的张某某因与本村王某某地边100多颗直径30多厘米的杂交杨树遮阴发生纠纷,两家一闹矛盾多年,村干部多次调解都没处理了案。我接收此案后,经多次询问当事人,调查走访村干部、知情的群众,并经行了现场勘验,案情明确:王某某1998年春天在自己的承包地北边、浇水的垄沟南边载了一行100多颗杂交杨树,占地长260米。2001年村里重新调整土地时张某某分到了员王某某这块地,当时树木较小还不成材,现在数目已经成材,两家都争这些树木的所有权。我依据《物权法》、《民法通则》关于有关所有权的有关规定,利用“里外圈”处理法,使当事人很快达成了调解协议,防止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十几年来,我利用“里外圈”定所有权原则处理法治理了十几个村200多户“地走不刨树的老赖户”,维护了原种地户和新接种地户的合法权益,巧妙的化解了树木遮阴及树木所有权纠纷的难题,受到群众拍手称快,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
五、“隔离带法”巧断宅基纠纷
随着党的爱民、利民政策的施行,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宅基地日益惜缺,因此宅基矛盾已在农村日益多发趋势,争宅基地、争边、争沿,由此引起的流血事件也常有发生。及时处理宅基纠纷抓早、抓小、抓苗头,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我独创了“隔离带法”巧庄家医院断宅基纠纷处理法,受到了良好的结果。所谓“隔离带法”就是将宅基地争议的双方争议的地段设立一个缓冲区,这个缓冲区不归任何一方所有,归集体,清除争议双方针尖对麦芒的争气的现状。例如,2016年茌平县温陈街道办事处某某村范某某因宅基边界不清发生纠纷,经过询问当事人,在调查取证的前提下,通过现场勘验。双方争议的土地都不在当事人的宅基证范围内,且双方碍于面子互不让步,在此情况下,在双方宅基证确权的范围外相邻处划出长15米,宽0.5米的地方归集体不属于当事人任何一方,从而化解双方当事人宅基纠纷。20年来我调处宅基纠纷300多起,巧用“隔离带法”调处8起。当然“隔离带法”调解宅基纠纷也有其局限性,他只限于矛盾纠纷双方宅基证于现场勘验不一致且争议的土地不属于当事人宅基证范围内纠纷。但它的确是化解这类纠纷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六、“慢缓拖”调处婚姻纠纷,维护家庭稳定。
俗话讲的好: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可见婚姻家庭对我国老百姓的重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家庭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15年来,我独创了“慢缓拖”调处婚姻纠纷方法,成功使80多对夫妻和好。“慢缓拖”调处婚姻纠纷法,就是遇到离婚纠纷,在会见当事人,调查取证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案情,有针对性地采取尽量慢处理、拖时间,让婚姻纠纷当事人静下心来,防止意气用事,在气头上争强好胜。从而造成草率离婚,造成终生遗憾。我街道办事处李世存李某某与付某某是结婚30年的老夫老妻,就是因为弟兄三人分家不均,因父母赡养问题小叔子把付某某打了,丈夫李某某不给她出气,因此闹离婚。我经过认真调查取证,认为他们夫妻两人多年来夫妻恩爱,感情较好,只是因受了小叔子的气,丈夫不给出气,一时激愤才提出离婚。真对此案请,我再三做夫妻双方的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近两个月的冷处理,终于使他们夫妻和好。
20多年来,我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为了一方百性的安居乐业,创造性地提出了多种调处民间纠纷的方法,巧妙地解决了各种重大疑难纠纷,得到了政府的重视,老百姓的广泛好评。今后,我将一如既往的开展好人民调解工作,为党委政府分忧,为老百姓解难,维护一方平安。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召开。
谢谢大家!
第二篇:优秀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汇报材料
免费
分享
创新
优秀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汇报材料
满腔真情化和谐——记优秀人民调解员黄运明同志
本文作者:安陆市司法局纪检组长 尹家焱 原创投稿
截止2013以来,黄运明同志已在人民调解工作第一线奋战了15个春秋。在这15年里黄运明同志的足迹踏遍了安陆市烟店镇的山山水水,家家户户。全镇大小矛盾纠纷他常常走在维稳的第一线,工作不分昼夜,付出的是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收获的是地方党委政府的信任、老百姓的安宁和赞扬,先后十三次荣获烟店镇“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0年荣获安陆市委市政府“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一次成功的调解,让他成了专业调解人员
1996年6月,从镇农机站调到总支工作不久的黄运明,和总支副书记陈池一起下村,邻近的长岗村支书急忙找来了,反映他们村有一位30来岁的妇女,因与公公吵架,在公公家里喝农药自杀了。死者娘家一听说这事,就集结了一群亲友,正赶往男方家准备大闹。
黄运明没多想就朝长岗村赶,到了现场后,已看到路边停着两辆卡车,30多人正朝死者家走。黄运明和村干部急忙赶过去拦住他们,说明自己身份,巧的是,带队准备闹事的是死者的哥哥,他的母亲也姓黄,辈份上黄运明是他的舅舅。
黄运明立即抓住这个关系,反复讲人死不能复生,让他们冷静、不要冲动。绝不要乱来,要相信政府会公平处理此事。之后通过一天一夜商谈,使双方恢复了理智,让死者火化。
也许这桩事给领导留下了印象,就在这一年底,镇党委任命黄运明为镇司法所助理兼烟店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用行动去争做一名化解矛盾的排头兵
黄运明在在调解主任的岗位上无论遇到什么纠纷,只要警情出现,他总是一马当先,当人不让。他虽然在调解的道路上他尝尽了酸辛和苦辣,但他对调解工作的热爱和坚持却从未放弃。
2002年6月,该镇镇袁畈村村民侯长万,在承包业主袁洪波承包的石凼里打碎石,一颗石子飞入旁边务工的民工眼里致残。事发后,当袁洪波要侯长万拿出钱治疗伤者时,侯因害怕赔钱而喝农药自杀。
免费
分享
创新
黄运明接到电话后,迅速骑摩托车赶赴事发现场,此时侯长万的家人已经组织40余人,有的抬着尸体,有的手拿着锄头、铁锹、棍棒,准备到袁洪波家中去打闹。黄运明见情况紧急,与另一名派出所民警,拉住领头的死者家属,扯开嗓子大声喊:“乡亲们,请你们先冷静下来,人死不能复生,再说也不是袁洪波故意伤害,要相信我们会秉公处理,会给你们一个圆满的答复,如果这样冲动去打闹,将会造成很严惩的后果,既触犯法律,又不利于此事善后处理,到时悔恨莫及。”
黄运明在该村驻过点,许多村民都认识他,见他话说得在理,情绪渐渐平息下来,40多人被劝回了。黄运明趁热打铁,组织村支部村委会、死者家属代表和袁洪波进行商谈,处理死者赔付问题。经过一个昼夜交涉,终于达成了调解协议。
2007年3月份至5月份,该镇白店万亩粮田农业综合开发结束后,土地重新分配,工作量非常大,由于整理前有些农户人多田少,有的农户田少人多,导致土地分配中合法不合情、合情不合法现象严重,引发各类矛盾层出不穷。为此他针对这些公安不能抓,法院不能判,领导不好管的矛盾和问题,带领全所人员充分发挥懂法律懂政策的优势,深入村庄农户与村干部一道到“钉子户”“难缠户”家中,为他们讲法律、讲政策、讲乡情,让他们遵守分配方案。在调处八里村五组群众毁池还田的纠纷中,开始群众代表坚决要求毁池还田后再分配土地;而鱼池承包业主承包期限还有两年,已投放了大量鱼苗,如果马上毁池,承包户损失非常大,鱼池承包户坚决要求依合同办事。为了既不让承包户鱼池不受损失,又保证群众分田后不误农时,他和司法所工作人员与村干部一道,到群众代表家和鱼池承包户家中逐一说理感化,终于让双方达成了《鱼池承包解除协议》,既延迟毁鱼池时间也确保土地顺利分配。
这桩连镇主要领导都感到棘手的事,让黄运明调解得皆大欢喜,也让镇领导对黄运明另眼相看,感受到司法所的重要地位。
矛盾纠纷曾经是安陆市之首的烟店镇,如今成了最平静的镇
烟店镇资源丰富,西有山石,东有河沙,也是一个农业大镇,中间是旱丘,每年抗旱工作量特别大。全镇每年都有因山石开发、抗旱、邻里矛盾出现重大矛盾纠纷,矛盾纠纷 之多、之烈,曾经是安陆市之首。
免费
分享
创新
2010年腊月22下午5点钟左右,在“安三”线烟店镇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死者是我镇周祠村人,现在死者家属正组织30多人在交警闹事,要求我们马上赶过去协调。接到通知后黄运明赶赴交警事故组,见死者父亲正组织他的亲朋好友在院里连吼带骂,缠着交警闹事,眼看形势难以控制。此时正值市召开人代、政协两会,若局面不能迅速处理,很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黄运明见状急忙打电话给闹事方村支部书记,让他带干部马上过来做
死者一方工作,同时与交警商量看能否连夜拟出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意见,并耐心作死者一方工作,连夜召集肇事方派人过来调解,以平息事态恶性发展。在调解员的协调组织下连夜把双方组织到一起就死亡补偿费问题进行了调解,直到第二天下午双方都请了律师冷静继续调解,及时平息了死者家属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认识心态,避免了矛盾上访升级。
2011年10月份一天下午,烟店镇万桥村村民,在一电线杆旁边放牛时被落下的电线击中,导致当场人、牛死亡。事件发生后,黄运明及时与派出所干警赶赴现场,锁定证据,稳定了死者家属,安排了殡仪馆。并约定死者家属派3至5名代表、电力公司派人第二天到司法所调解。可是第二天一大早死者家属却是组织了30多人来到司法所,一来他们就扬言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就把尸体抬到安陆市政府大院门口。在了解领头人是死者哥哥和死者堂叔后,黄运明急忙在调解前找到他们俩,说明要相信镇调委会会依法依情调处,从费用等角度做工作,硬是让其先撤滞留人员20多人,只把死者直属亲属和谈判代表共5至8人请到司法所。双方到场后,黄运明从情、理、法的角度,做了认真而细致的工作,从上午8点一直到晚上8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双方当事人对我们的调解心服口服。直到调解签订协议后才发现肚子饿的咕咕叫。
15年来,黄运明参与化解的疑难纠纷达1400余起,调解成功率在98%以上。至今全镇没有一起因矛盾纠纷导致民转刑的,没有一起因纠纷上访的,烟店镇成了远近有名的和谐镇。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ianjinshiji/
第三篇:人民调解员事迹材料
先进人民调解员事迹材料
XX,XX,现年XX岁,中共党员,高碑店市兴华路街道办事处凌云社区党支部XX、调委会XX。从事人民调解工作6年来,她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XX余件,调解成功率达XX%以上,化解可能“民转刑”案件XX余起,在调解工中作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办事处”,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了社区的稳定。
以情动人,以法育人,调解架起连心桥。社区工作复杂琐碎,往往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很多矛盾纠纷都落到社区干部身上。作为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兼人民调委员会主任的XX同志,以她的真心和宽容,以她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架起了党与居民心灵相通的连心桥,筑起了维护社区稳定的第一道防线。XXX同志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不管哪里有纠纷,不管何时发生纠纷,只要她知道了,她都会尽心尽责地及时化解。像芝麻大的小纠纷,XXX从来没有烦过,相反,她把调解当成一件乐事.在她的500余册调解记录档案中,记载调解的小纠纷就占绝大部分。因为人民调解工作和维护稳定工作成绩突出,刘建英同志所在的凌云社区居委会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居委会,刘建英同志也多次得到了上级的表彰和肯定,XX年被评为省社区建设先进工作者,XX年、XX年被评为保定市社区建设先进工作者。
把和睦送给别人,把幸福送给别人,以人心换人心,以党 1
心换民心。XX同志多年如一日地在基层调解战线上默默耕耘,热爱人民调解工作,热心人民调解事业,能够正确处理名利与地位,做人与做事的关系,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始终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踏实工作,勤勉干事,以自己的真诚之心,赢得了居民们的爱戴,被居民亲切地称为“调解大使”。居民们有了不顺心的话都愿意给她说,把与其他居民的纠纷向她讲,哪家有什么困难也同她谈。由于她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热心人民调解工作,今年“七一”被高碑店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XX同志在人民调解员的岗位上履职尽责,情系人民调解工作,把人民调解作为事业来追求,在平凡工作中为社区稳定与和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2年1月1日
第四篇:人民调解员-先进材料
踏实做好农村民间纠纷的预防和调解工作——记牡丹区胡集乡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侯海群侯海群同志从2007年开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以来,他自觉加强法律和调解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寻求调解方法和技能,积极发挥信息员的作用。一年来,他亲自或参与调处纠纷共36起,调解34件,安置刑释解教人员8人。如今,乡内发生的所有纠纷案件,基本上都能在他亲自或组织指导调处下,得以化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从而维护了社会稳定,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法律知识的学习、调解业务能力的提高是做好调解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从中能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也能提高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积极受理应对各种纠纷,从容调解,把民间纠纷化解于萌牙状态,防止民间纠纷激化。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当好一名人民调解员,不仅需要有工作热忱,更重要的还要懂得和运用好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受理相对年老和有知识的当事人的民间纠纷,作为年轻的调解员,只有靠法律知识水平和调解业务能力来赢得他们的信任。2004年他从重庆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毕业以来,在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的工作经历使他的调解业务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他特别在意法律依据,专门从中国人大网搜索下载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53篇,认真阅读领会。他还积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人民调解制度的相关法律条文,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使他对民间纠纷轻重缓急的判断能力、性质的辨析能
力、后果的预测能力,对民间纠纷调解过程的把握掌控能力,对人民调解实际操作能力都有所增强。几年的法律事务工作经历、工作实践和知识的积累,也使他对人民调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从而使他从容应对纠纷并予以化调。
二:发动调解信息员、支部党员、村(队)长、农民代表等参与民间纠纷的排查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的苗头,及时调和化解,防范于未然。
胡集乡辖10个行政村,人口34000余人。为了及时发现邻里之间、家庭内部、婚姻问题等纠纷,乡调委会在全乡所辖54个自然村设了54名纠纷信息员,一旦发现纠纷,都会及时地向调解委员会反映,为防止纠纷的发生和激化真正起到了信息员的作用。
2007年10月,一信息员来电话反映:刘庄村一组的刘家和邹家两邻居因墙壕地界纠纷发生争执,结果刘家的儿子打了邹家女人,邹家女人便借此住进了医院。侯海群闻讯后和村调委会成员一起赶来调解,他们详细询问了双方当事人和现场的群众,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及打架经过,并对刘家儿子打人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在调解过程中征求双方意见时,邹家提出要刘家出药费,但刘家又不给,理由是只打了一拳,也没打出什么伤,再说自家日子本来就过得紧,没有钱给,而邹家的情况则好得多。鉴于这种情况,侯海群当场指出,不管怎么说刘家打人是不对的,必须向邹家赔礼道歉;而邹家女人伤势不重,也应以高姿态谅解刘家。起初,双方都不同意。侯海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继续耐心地做工作,给双方反复解说“冤家宜解不宜结”、“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前后到两家调解不下10余次,双方终于握手言和,并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互帮互助,成为好邻居。
三、因事、因人、因时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纠纷,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断探索调解矛盾纠纷的方法、手段和技能。
(一)、坚持情、理、法的统一,对民间纠纷当事人教之以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法,来调和化解矛盾纠纷。面对老弱病残贫,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纠纷中一般也处于劣势,对他们关心,既能体现我们党和国家的政策,又可弘扬社会道义。2008年6月,侯海群同志在下村排查矛盾纠纷时,了解到陈楼村80岁的老人赵某,自己身体不好,老伴又卧病在床无人照顾,医疗费没有着落,生活艰难。前几年,法院曾判决其5位子女每月付给生活费60元,但这些钱还不够雇个保姆,而且大儿子几次扬言将不再付给生活费。老人的不幸,让海群也感到难受,他几次抽出时间,到居住在外地的其大儿子家,苦口婆心做工作,并晓之以法,最后,大儿子同意按五分之一的义务去服侍老人。同时,海群通过乡民政部门,为老人争取困难补助,办理了低保。
(二)、调解工作过程中注重把握时机,特别注意苗头的发现和防范,立足于抓早、抓小、抓苗头,把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始发阶段。因为一些民间纠纷如得不到及时化解,往往可能激化为刑事治安案件或转化为群体性事件。
龙凤村后孙庄的孙某和张某两家有多年的积怨,虽然村调委会多次调解,但两家人仍耿耿于怀,不能和解。2008年8月,又因一件小事发生争吵,事后,孙某喝酒大醉,来到张家大门口
谩骂。张家大儿子将孙某打伤。为此,孙家家族聚集了20多人到张家闹事,要求赔偿。张家也不甘示弱,双方手执利器,械斗一触即发。侯海群闻讯后,立即叫上调委会人员赶到现场,他第一个冲进人群,大声喊道:“都放下武器,打伤了人可要负法律责任的。大家都到调委会、司法所去解决问题。”控制住局面后,他又和调委会人员将双方人员劝回各自家里,分头做教育、安抚工作。经过大半天的说服教育,终于将事态平息。
由于注意苗头的发现和防范,把握好时机,也由于调解干部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有效地使这起矛盾纠纷没有转化为群体性械斗和刑事案件,维护了社区的稳定。
四、积极寻求派出所、司法所的指导和帮助,提高调解的成功率。
各种矛盾纠纷都有其不同的性质和特点,特别是关系到人身伤害赔偿纠纷,必须要严格把握尺度,在调解此类纠纷时就需要派出所和法庭的指导和帮助,以获得最佳的调解效果。
2007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下午,在胡集乡驻地某饭店内,郓城县黄安镇张某与胡集村胡某喝醉酒发生口角,继而双方亲戚引发打斗,导致张某一方有一人轻伤、二人轻微伤。为了使双方及其亲属能过好年,必须在除夕前解决好双方就民事赔偿方面的问题。胡某托关系找上他,要求他别理会外乡人,侯海群同志对其进行教育后,联系派出所共同集合双方当事人调解,在调解过程中,对双方一视同仁。并多次到法庭请教,寻求指导、帮助。在派出所长和法官的指导下,终于使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加害方赔偿受害方一万元人民币,由于不是故意,受害方也自愿放弃
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使矛盾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维护了社区治安秩序。
他说:“作为人民调解员,依法调和矛盾、化解纠纷是其法定职责,要维护社会稳定,就要从预防民间纠纷发生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做起”。经过一年调解工作的实践,也使他深深地认识到:人民调解工作是政法工作的“第一道防线”,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对建设“平安牡丹区”,构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胡集乡人民政府2008年11月28日
第五篇: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
优秀人民调解员事迹
----泥高乡竹园村调解员王小龙
王小龙,男,苗族,高中文化,出生于1983年1月27日。中共预备党员,泥高乡竹园村副主任、调委会调解员。
2009年5月被聘为竹园村调解员以来,共调解各类民事纠纷30余起,成功率达96%以上,化解可能“民转刑”案件4起,在调解工中作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将大量矛盾化解,维护了村里的稳定,使该村近两年来没有一起刑事案件发生。
竹园村位于泥高乡西北面,地域面积38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4138人,是务川县的西北大门。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村民之间纠纷频繁,要做好竹园村的矛盾纠纷化解,对王小龙同志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
以情动人,以法育人,调解架起连心桥。
村里的工作复杂琐碎,往往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很多矛盾纠纷都落到村干部身上。作为村委会副主任兼人民调解员的王小龙同志,以他的真心和宽容,以他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架起了党与村民心灵相通的连心桥,筑起了维护村里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王小龙同志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不管哪里有纠纷,不管何时发生纠纷,只要他知道了,他都会尽心尽职地及时化解。像芝麻大的小纠纷,王小龙从来没有烦过,相反,他把调解当成一件乐事。在村里,许多矛盾纠纷往往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的,如果调解不及时,就会
酿成大的矛盾纠纷,甚至走向恶化,导致刑事案件发生。
把和睦送给别人,把幸福送给别人,以心换心,以党心换民心。
王小龙同志在基层调解战线上默默耕耘,热爱人民调解工作,热心人民调解事业,能够正确处理名利与地位,做人与做事的关系,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始终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踏实工作,勤勉干事,以自己的真诚之心,赢得了村民们的爱戴。村民们有了不顺心的话都愿意给他说,把与其他村民的纠纷向他讲,哪家有什么困难也同他谈,因为他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热心人民调解工作。
热心服务村民,努力做好群众满意的人民调解员
通过2年的民调工作,调处了多起疑难和重大矛盾纠纷,王小龙同志深知:要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就必须深刻认识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掌握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技巧,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此外就是平时多和村民接触,聊聊家长礼短,增进感情,只有和群众关系搞好了,干群打成一片了,调解工作才能做好。只有平时多接触,多沟通,才能随时掌握村民的心理状态,了解村民的需求,才能掌握解决村民矛盾的主动权。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深入群众和纠纷当事人中去,是提高纠纷调解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2010年,竹园村半桥土组有一起长时间没有解决的宅基地老旧纠纷,双方当事人经以往乡村两级调解也没有成功解决。由于多种原因该纠纷长期未被解决,导致一方当事人的房屋狭窄,想建造又没有地方做。该方当事人因心理不平衡,就经常到村委会吵闹,强烈要求
村委会给予解决。王小龙同志通过调查了解发现:此纠纷是因为当事人双方两兄弟在分家时,没有讲清楚和不太平均造起,王小龙同志在了解完双方矛盾焦点和各自的需求后,便把双方叫到一起,阐明了调委会的职责和权限,讲解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分析并指出了他们各自的错误认识,说服了当事人各退一步,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困扰多年的历史纠纷得到了圆满化解。
2010年,村里有一起村民堵公路,可能引起群发性集体事故的纠纷,王小龙同志知道后,及时赶到现场,据了解,这起纠纷的主要矛盾是当地一村民以8年前修公路时没有解决好公路占地为由,用石头和泥巴堵住了公路,不让车辆行驶。由于2010年竹园村危房改造较多,村民运送物资较为频繁,此行为严重阻碍了村民们的运送物资的需求,有10几户村民扬言要打堵路的村民,性质比较恶劣,极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王小龙同志给村民们一个一个的做思想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尊重民风民俗,最后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大家和颜悦色,公路疏通。
虚心学习、善于总结。
通过对民间纠纷的调解,王小龙同志深感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调解员,必须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化解矛盾。为此,王小龙同志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和多发纠纷特点,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民法通则》、《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婚姻法》、《土地承包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调解技巧。从而在调解纠纷时,王小龙同志
始终能够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尊重诉权,依法调解,以理服人、依法教人。通过2年的摸索学习,王小龙同志总结出了做好人民调解工作要做到“四心五勤”:即:真心实意为村民排忧解难,公心公正对待纠纷双方当事人,热心民调工作、耐心化解群众纠纷;调查问题多走动腿勤,解答问题多沟通嘴勤,排查取证多记录手勤,发现问题多观察眼勤,处理问题多分析脑勤。确立“五心标准”,信心、热心、耐心、公心、诚心。讲好“五种调语”,安心话、风趣话、圆场话、劝和话、希望话。炼就“五种功夫”,即:听功、问功、记功、答功、劝功。培育“五种能力”,总结报告能力、分析判断能、组织协调能力、综合处置能力、学法用法能力。学会“五种方法”,冷却降温法、褒扬激励法、证据展示法、换位思考法、模糊处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