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如何做社会公德建设的模范

时间:2019-05-13 08:5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大学生如何做社会公德建设的模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大学生如何做社会公德建设的模范》。

第一篇:当代大学生如何做社会公德建设的模范

当代大学生如何做社会公德建设的模范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先锋,应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勇做社会公德建设的模范,并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争做社会公德建设的模范。大学生是有理想、有素质、有活力的进步群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社会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修养也给于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心理准备。因此,在社会公德建设的伟大工程中,当代大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到社会公德建设的重大意义,并且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勇担社会公德建设的重任,不辱使命,从加强自身修养入手,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做到学法、知法、守法,自觉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争做社会公德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推动我国社会公德建设。

第二,从自身做起,做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表率。做为一名大学生不能把遵守社会公德停留在口头上和表面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和细节上,人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如关心同学,助人为乐;如模范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自觉遵守教室、图书馆、食堂、学生宿舍等公共场所的秩序,不影响社会公共秩序、学校教学秩序和师生学习及生活秩序等;如爱护公共财物,不乱涂乱画;如尊老爱幼、尊师敬贤等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坚持做下去,并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感动、去带动更多的人去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那么我们社会公德建设就会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广泛参与,做社会公德建设的忠实传播者。当今,形式多样的社会公德建设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当代大学生做为先进文化代表的有生力量,应积极主动地投身各种社会公德建设实践活动,如“希望工程”、“保护母亲河”、“义务献血”、“普法宣传”“献爱心”、“编外雷锋团”等;同时还要主动地组织有利于社会公德建设的群众性活动,如义务劳动、义务植树、义务到公共场所维护公共秩序等。在活动中宣传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在群众中形成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的强大舆论,使人人都掌握衡量公共生活中的道德标准,通过宣传和示范,促使遵守社会公德的社会风气的形成,让遵守社会公德成为一种风气、一种习惯、一种时尚,用我们的努力去推进社会公德建设。

第四,勇于同违背和破坏社会公德的言论和行为作斗争。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法制社会进程步伐的加快,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高,社会公德状况总体较好,但也不能否认,由于受经济发展不平衡、个人素质制约、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等因素的影响,社会上的不良习气、不良行为还时有出现,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私欲膨胀、贪占公物、污染环境、见死不救等。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任何违背和破坏社会公德的言行都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坏,大学生要以社会公德为准绳,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在公共生活中行为的善恶、是非和美丑,敢于同违背社会公德的不正之风作坚决的斗争。如针对当前社会上个别人所奉行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些消极观点,这是与我国社会公德建设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我们应给以明确地反对。又如对公共场所出现的偷盗、打架、闯红灯、乱扔杂物、传播封建迷信等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我们都应该理直气壮地站出来,观点鲜明地给于制止和谴责,让这些丑陋现象无市场、无安身之地。再如针对前段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南京“彭宇案”,少数人便认为好人难当,遇到事情不愿上前、不愿帮忙,怕连累了自己,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正义的必然会胜利,彭宇案中社会各界群众的关注、媒体的热议,及最后以和解撤诉而结案都证明了这一点。做为当代大学生万不可因眼前暂时的一点不良现象,而动摇了自己的理想信念。我们应始终站在社会公德建设的前沿阵地,摇旗呐喊,躬身实践。

第五,虚心向先进人物学习,坚持从严要求自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遵守社会公德的问题上,历史人物、革命领袖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如“孔融让梨”、“程门立雪”、“虚席以待”等历史典故就是古人遵守社会公德的具体体现。再如我们的伟大领袖周恩来总理,他日理万机,为人民做了许多工作,但从不居功自傲,而是严守公德。一次他和邓颖超同志去看戏,由于工作忙去晚了,他们就悄悄地坐在了最后一排。有人发现后请他们到前排去坐,周恩来悄悄地说:“不要耽误别人看戏”。事情虽小,却反映了总理高尚的道德品质。我们应经常想一想革命领袖和先进人物是如何对待社会公德的,从中找出自身的差距,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学有榜样,追有目标,使自己成为社会公德建设的模范。

总之,社会公德建设是一项重要而又持久的工程,当代大学生要想成为社会公德建设的模范,就必须在公共生活中时时处处以国家、集体、他人利益为重,抛弃小我,关心集体,顾全大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坚定目标,持之以恒,身体力行,为社会公德建设做出自己不懈的努力。

第二篇:论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2001年1月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以德治国”的科学论断,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以德治国的思想写入了十六大报告,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德治提高到与法治并举的高度,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连续被写入了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道德建设对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公德教育是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而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当前中国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热心公益活动,乐于助人,能够在行为层面上很好地践行社会公德,这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甚至漠视社会公德,只讲个人享乐,无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社会公德意识淡化

有的学生对爱国、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观念不以为然,忽视自己的公共形象,缺乏应有的公德意识,如不注意公共卫生,乱扔废物;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吸烟、打架等也时有发生;上课交头接耳、谈恋爱、接打电话等现象也屡见不鲜;不珍惜公共财物甚至破坏公共财物现象也随处可见;参加集体活动时特立独行、滋扰活动秩序等等也时有发生。

2.社会公德行为失范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片面追求高升学率,忽视学生道德教育,造成一些学生知识水平高但道德观念缺失。一些学生在网上聊天时谎话连篇,有的在BBS论坛上发表一些不健康的言论,在网上散布一些有害信息,浏览一些不健康的黄色网站, 也有一些学生不讲学术道德,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有的甚至弄虚作假抄袭或购买网上论文当做自己的论文发表。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一定要重视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与规范,要科学地规划和培养大学生道德修养和建设。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而精神文明建设却相对滞后,出现了“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现象。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想。

而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是肩负国家前途和社会发展任务的重要力量团队,因而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的人格教育。德国大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略思想道德建设,并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整个社会尚未形成优秀的社会公德氛围和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公德体系。大学生是一个最敏感和富有活力的社会群体,同时思想又未完全成熟,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会迅速感染他们。有些大学生价值主体唯我化、价值取向世俗化、价值评价利己化,社会公德意识淡化,社会公德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大学生的行为约束力也相应弱化了。

2.学校教育的缺陷

由于中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整个社会和学校往往更多地关注学生成绩的好坏,并以此来评价学生素质,造成了偏重知识传授忽略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现象。同时,高校德育教育也存在缺陷,呆板单调,缺乏理论创新。在社会环境以及网络传媒文化的多层次多视角情况下,不能针对社会新现象的产生以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因材施教、因势施教,照本宣科式的说教方式和理论重复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由于“重理论、轻实践”的空泛说教而导致“知行相悖”。

3.家庭教育的缺失

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环节中,家庭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娇宠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也是一种不良影响。此外,许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只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忽视孩子的社会公德教育,普遍存在重智力轻德育的倾向。也有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在外面吃亏,灌输孩子一些违背社会公德的教育思想,无形中给子女形成了一种负面的示范作用。以上种种,使得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同时缺乏责任感。

4.网络文化对社会公德的冲击

网络虚拟的交往环境削弱了传统的伦理道德,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五花八门,加之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和随意性,削弱了社会公德外在的约束功能,使得大学生很容易迷失自我。另一方面,网络价值观模糊、淡化甚至混淆了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等属于社会公德的内容认同感降低,甚至扭曲,这种意识层面的东西渗透到行为中就形成了有些大学生无视社会公德的现象。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对策

1.优化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

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收到了一定效果。建立合理、公正的奖惩制度,对形成良好社会公德氛围具有促进作用。要充分发挥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宣传、弘扬高尚的社会公德,鞭挞社会丑恶现象。同时,要建立并灌输一种全社会认可的公德观念。

古人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是指道德建设的总体趋势而言的,道德建设应以“仓廪实”、“衣食足”做基础,但是,道德就其主体部分而言,是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而然提高的,必须从外部灌输,加强教育。江泽民在谈到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写的《在寻找公共道德的道路上》一书时指出:“德国人需要很长时间,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中,灌输一种全社会都认可的道德观,这个看法值得我们思考。”

2.改革、创新社会公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要改进传统的只“教”不“育”的做法,把理论灌输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建立一套科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和目标体系。首先要加强诚信教育,形成诚信的道德文化。其次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认知及行为习惯。此外,要积极开展有益的公益活动,同时引导学生参加诸如“青年志愿者协会”、“环保协会”等公益组织,使学生能在实践中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从而提升社会公德意识。

3.不断提高教育者整体素质

教师要走近学生、接纳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教育的可接受性。目前高校的德育教育主要靠德育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来实施,有些教育工作者喜欢用行政权利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而强制性的约束对社会公德教育效果并不好。相反,能真正融入学生并具有良好涵养和学识水平的教师才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以健全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创新的教学方式传授学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关心学生,才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优良的校风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建设,形成优良的校风是精神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优良的校风对于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具有直接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开启他们的智慧,有效地规范他们的行动,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形成良好的公德观念和自我约束力。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有较强的社会公德观念,并能在行为层面有所践行。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公德缺乏应有的认识,认为社会公德是无关大局的小节、小德,甚至有与社会公德相悖的行为。当代大学生作为肩负推动社会发展使命的重要群体,每个人都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自觉地以社会公德规范自己、约束自己,从而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三篇:浅谈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建设

浅谈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建设

作者:物业 吴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77 更新时间:2011-4-14

说起中国人的社会公德,都不免要皱眉头。早在一个世纪之前,美国人史密斯博士在《中国人质》一书中就谈到中国人“缺乏公共精神”。按说人活在社会中不是一个人的天地,人与人之间的本就应该讲点规矩,否则社会就难以维持了。可就这样的一个简单的道理,却不是人人都能明白。于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缺少社会公德意识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在这方面育严重不足。我们的学校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是在进行崇高的政治思想教育,而对一些起码的规范和基本的做人原则却不够重视。更有甚者,发现社会公德的高低与我们所受教育的程度并无直系。在高等学府的象牙塔内厕所不冲是常有之事;上课、开会学生手机铃声此起彼伏;恋人在光天下搂搂抱抱却旁若无人;学生食堂抢饭插队屡见不鲜„„如果说缺少社会公共意识最关键的是在这的“教育不足”但这群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精英难道连最为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意识都没有吗?

在我校校园环境卫生的巡查检报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词条:xx草坪上内有垃圾,xx中间有少量纸屑食堂旁的花坛内总有少量纸屑,隧道内总有垃圾建议安置垃圾桶以改善隧道内的卫生环境„„北区再长也不过500米的距离,况且在隧道口两边的出口处都设有垃圾桶。敢问,隧道必须设置多少个桶才能够保证没有垃圾以维持基本的卫生环境?那么,大学生就能够在没有垃圾桶的的路段上随便圾吗?不随地乱扔垃圾连幼儿园小朋友都能明白且遵守的道理,难道在大学生这儿就得用多设置几圾桶来解决吗?试问,有没有想过校园环境卫生的维持,绝不是多几个垃圾桶,多派人清理,多加管部门管理力度和强度就能解决的。其根本问题在于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的建设和加强。在此,的能够体会到邓小平同志曾说的“教育失误”的含义。曾经在一位美籍学者的书中,读到这样一篇文章“欧洲到处静悄悄”书中简单地描述了欧洲西方一些很普遍的社会现象。或许在我们中国人眼中,西方发达国家,注重自我,讲求人权,追求个性不顾及他人感受。但是他们在讲求自我的同时,在公共场合是及有社会公德意识的。在餐厅,你绝能听到吵吵嚷嚷的谈话声,两个人或多个人就餐时也只用彼此能够听得到的声音。在车站,你也断会看到挤车抢座位的现象,大家彼此遵守规矩自觉排队,井然有序。在这里并不是要标榜西方国家种,而是希望让我们更加明白在公共场合注重自我社会空间的前提是尊重他人的社会空间。尤其是的大学生们,他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及其个人素养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程水平。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实践报告7

《有关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调查地点: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调查时间:2011年12月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通过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的调查进而了解他们在社会公德方面的表现,反映社会现象并提出建议改善措施来提高所欠缺的地方。调查结果:

总体情况 :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6%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30%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

(1)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2%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28%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20%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调查问题中,调查数据中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2%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2%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2)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6%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62%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30%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二者之和占了92%,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3)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90%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4%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30%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60%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0%的人干脆不理它。再比如当发现有流浪动物时有66%的人会把它领走或自己养或送走,剩下的人会不去管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5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还有在其他方面如:在旅游时是否会乱刻乱画,有76%的人不会,其余的16%的人偶尔会。这表明在外出旅游时大部分学生都能严于律己不乱刻乱画。还有在有关是否随地吐痰的问题上有56%的人偶尔会,16%的人经常会。这表明在随地吐痰的问题上同学们的自觉性比较差,生活习惯不好造成的。

提高社会公德的意义:

首先,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公德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其发展和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影响着全体公民素质的提高。同时社会公德的好坏,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或延缓发展的作用——良好的社会公德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不良的社会公德则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一点已被社会历史的发展所证明。

其次,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借助于多种形式,如:法律制度的约束、舆论监督等,但是所有这些都不可能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可能具体到一个人的一言一行。因此,那些带有道德意义的要求,如遵守秩序,处理邻里关系等,只有靠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修养,才

能得以维持,如果法律制度所不及,而公民又缺乏相应的修养,则容易引起社会的混乱无序。

再次,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提倡敬老爱幼,先人后己,自重自立,宽以待人,谦诚相让等,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具备这些基本要求,可以有效地调节人际关系,舍此则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甚至导致人人自危。

另外,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是,如果公民环境意识淡薄,如:乱丢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吸烟等,不仅污染环境,影响市容,同时还会影响他人身心健康。所以,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对形成公民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何提高社会公德的建议:

自身方面:

一、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做为当代大学生,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因为道德建设离不开这些优良传统。

三、增强自己的法律知识。法律、道德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四、增强集体主义意识,因为集体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应把个人理想与奋斗融入到人民的共同理想与奋斗之中。

五、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因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六、多参加一些道德实践活动。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会得到熏陶,精神生活会得到充实,道德境界会得到升华。

学校方面: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年轻一代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学校的首要任务。但是,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仍然片面追求升学率,放松对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致使一些学生走上社会之后不仅不能给社会作出有效的贡献,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有的甚至在校就表现出非常不文明的行为。虽然这一部分公德意识淡薄的学生的存在,不能完全归咎于学校教育,但是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阵地,学校应充分认识其形成年轻一代良好社会公德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努力促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同时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修养,使他们能以高尚的形象影响学生,以正确的方法引导教育学生,改革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完善德育机制,切实提高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提高一代人的道德修养,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公德建设中积极促进作用。

社会方面:强化舆论导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社会公德的遵守,有自觉主动的,甚至堪称楷模,如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对此社会各界应给于充分的肯定,典型的人物,还应给于表彰、奖励,甚至在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提供方便,以弘扬社会正气,强化良好的公德意识。而违背社会公德要求,破坏社会公德的行为,则应利用新闻媒介或其它方式公开暴光,甚至相应地与物质利益挂钩。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提出让公众讨论,使当事人明辨是非,让公众受到启发、教育,引以为戒,防患与未然,如此扬善惩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形成人人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局面。

完善公共设施:当我们的公民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还未达到一定程度时,能否为其提供遵守社会公德的便利条件,直接关系到公德的遵守效果。本人对此也有

切身的体会,比如到一个很脏、很乱的地方,随地吐痰,乱扔果皮,就可能无所顾忌,而到一个非常干净的环境,如扫拖干净的居室、一尘不染的大厅,不将卫生的行为就会大受抑制。所以,我们在要求公民遵守社会公德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为其提供遵守社会公德的便利条件。

调查问卷

(1)你是如何看待当今大学生的?

A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B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C不了解

(2)你是否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A经常参加B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C不参加

(3)对待无常献血的看法?

A积极参与B想去但没时间C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4)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

A积极让座B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C不让座

(5)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

A找到垃圾箱后再丢B随手丢掉C找个角落再丢

(6)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

A会马上弄干净B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C干脆不理它

(7)当看到别人随意丢弃垃圾时你会?

A上去制止B你会把垃圾捡起来C不管

(8)当看到有流浪动物时你会?

A把它领到家中自己养B把它送到收养它们的地方去C不管

(9)你对待考试舞弊的态度

A强烈反对B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C视情况而定

(10)看到有人破坏公物你会

A立即制止B进行举报C事不关己

(11)你会在旅游时乱刻乱画吗?

A从来不会B在不易发现的地方会C经常会

(12)你是否随地吐痰

A不会B偶尔C 经常会

(13)在路上见到老师是否会主动问好

A会B不会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院系: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

术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专业:煤化

姓名:郭晶晶

学号:1204110114姓名:郭玲玲学号:1204110111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

2012级教师教育学院 体育教育专业 1220801103 郑静

[摘 要] 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目前部分大学生不讲社会公德现象,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思考这类现象,和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公德; 原因 ;思考;看法

一、大学生公德的现状

一个时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人格取向,决定着一个新生代的道德水平。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经济一体化、文化交融化的全球开放环境下,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必将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全方位的挑战。因此,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坚持以中华美德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和铸造大学生的良好社会公德,是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原因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新生的社会公德建设的主体,从整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素质已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具有了较强的公德观念,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令人堪忧。校园里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随处可见,在生活中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或者是只关注个人卫生,不关注公共卫生,在食堂、公共汽车、影院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起哄;在学习中,任意剽窃他人劳动成果,上课迟到早退,考试作弊,在图书上乱写乱画,在互联网中任意欺诈,传播淫秽色情内容;在社会中,随意践踏草坪,乱闯红灯等缺乏社会公德现象屡见不鲜,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禁思索是什么原因致使当代某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变得如此淡薄呢?

1、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影响

中国伦理文化是一种注重个人德性修养和发展的私德伦理体系,主流学派儒学从“人性本善”作为伦理思考的出发点,认为个人德性的根据只在自身,孟子著名的“心性说”对此作了充分的阐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德性乃“我固有之”,非“外铄”也。而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理想的核心也是“独善其身”。受这种思想影响的封建臣民,心无公共生活,缺乏社会公德也就不足为奇了。

2、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及宗法制度造成了社会公德的缺失 回顾我国历史,我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统治,“臣民社会”根深蒂固,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城市经济出现之前,农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道德关系局限于家庭、家族、朋友的范围。虽然也有个人与国家的道德关系,但在中国世代相袭的宗法传统下,国家就像放大了的家庭,个人和国家的关系就如同家庭成员与家长的关系,于是,调节这些关系就带有家庭私人性的特点,道德强调的是个人德性,人们在观念上是忽略社会公德的。3.当代社会公德教育存在缺陷

(1)学校教育是最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的层次性和深刻性是其它教育无法取代的,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大学,道德课程都有,按常理来说每个人都有深厚的道德知识底蕴,每个人的道德修养都应当很高,其实不然,首当其冲的是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体制,从重视小学、初中、高中的升学率到重视大学的就业率,学校重知识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应试教育体制的指挥棒下,“育人为本,德育优先”,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神话。其次在学校教育方法上:形式单一,照本宣科,简单的理论灌输,致使一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空洞,虚幻的理论,流于形式,没有学习的兴趣,觉得更没有学习的必要,其思想更是不会达到“真信,真用”的水平。(2)家庭教育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表明家庭教育对孩子潜移默化的重要性,但是现在存在许多家庭,比较重视子女的知识和智力教育,认为子女学习成绩好最重要,节假日忙于应付各种辅导班,所有一切时间都是在为考试成绩而战,就连一些子女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父母也是全部包办,而对于思想品德和精神品格方面的教育很少,何况,有些父母的为人处事的做法,本身就是不符合社会公德的。这又能如何将遵守社会公德的观念灌输给自己的儿女呢? 4.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市场竞争激发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增强了时间和效益观念,但是另一方面,也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这些人心目中,金钱是就是一切,为了金钱,什么道德法律都可以抛置脑后,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人们再也无法互相信任,而只能互相猜忌和设防,我们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大学生也是正处在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的敏感时期,思想比较活跃,容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果不加引导,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可能形成对他人对社会漠不关心的冷漠心理,形成道德品格的缺陷。

最后,我国的道德法律化程度较低

目前,我国《民法通则》中虽然也有“民事活动应当遵守社会公德”的法律条文,但缺乏实施细则,司法操作有难度,现有的遵守社会公德只能依靠个人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时,道德规劝作用就显得力不从心。

三、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思考

作为有较高素养的大学生,我们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

我们大学生应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所忽视,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其实,践行社会公德并不难,提升敬人礼让的境界同样不难,比如,在公共场合主动排队是讲社会公德;乘坐公交车主动为老幼病残孕乘客让座是讲社会公德;最后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是讲社会公德 ;在马路上看到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箱是讲社会公德,等等。社会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应该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四、我的看法

1、在当代的大学生中,特别是职业学校,他们为了拿到自己的毕业证在考试时候作弊现象严重,还有各种等级考试之中的作弊也严重,面对着中问题,学校加大对考试作弊的问题加重惩罚,加大对手机作弊的控制。

2、毕业过后的失信问题,首先,自荐材料的虚假包装,由于毕业就业的渠道是招聘形式,要自己准备材料,很多用人单位也正是通过自荐材料这一途径来了解、评价、衡量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并决定是否给予面试机会而影响录用或聘用,但是一些毕业生就弄虚作假,有的伪造各种证书,有的涂改成绩,有的在校期间从未受过什么表彰,却摇身一变,成为“三好学生”等,最终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还是需要自身的素质的提高,当然也是需要社会的帮助,和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参考文献: [1]刘学平,梁贵红.我国公民公共精神的缺失及培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5):28-29 [2]余世锋.浅议大学生公共精神的缺失及培育[J].琼州大学学报,2006.6(3): [3]周赞佳.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成因及对策刍议[J].集美航海学院学报,1997(3):57-61 [4]郭聪惠.当前大学生公民道德失偏状况分析及对策[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15-117 [5] 周中之.伦理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81-382 [6]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2-73

下载当代大学生如何做社会公德建设的模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大学生如何做社会公德建设的模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实践报告4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系部:制药工程系 专业:医药营销班级:营销1104班 姓名:李亚珂王亚娴学号: 24 13......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实践报告3(范文模版)

    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调查 调查目的: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实践报告5

    大学生公德意识调查报告 调查人员:1204110211董红芳1204110213尹喜娜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时间:2012-1-25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分工越来......

    大学生社会公德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 -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

    大学生社会公德

    大学生公共道德失范是当前学校生活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有部分大学生目无尊长、惟我独尊,注重自我而非公德,公德意识与公德责任淡薄,存在着不少违反社会公德准则的思想......

    浅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与当代社会公德建设

    浅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与当代社会公德建设摘要:社会公德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

    王桂英 社会公德模范

    我遵守社会公德的事迹 (郓城县唐庙乡王虎小学 教师:王桂英) 遵守社会公德 ,属于自己的,但也是社会的,他不可能孤立于社会之外,因此遵守社会公德就成了人们在相互交往中不可忽......

    大学生社会公德之我见

    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必然反映。在共同的生活当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希望,希望以社会的力量和公众的名义制定人们的行为规则,以保障公共秩序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