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奉节县城市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奉节县城市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城市管理专题调研组
近七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峡移民迁建和新县城整体搬迁,奉节县城市建设投入大,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高和完善,城市功能越来越明显。然而,如何做好城市的管理工作,成为我县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我县城市管理现状
近几年来,特别是创市卫、国卫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得到了较快发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攀升,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投资环境更为优化。目前,城市人口达到14万余人(含鱼腹社区),城镇化水平达到97.3%。城东规划区面积已基本建成,现正在对城市小区、边坡、空地、单位宿舍区和办公区等进行绿化,力争在今年9月创建为市级山水园林城市。为了适应奉节县城市化发展和管理的要求,2008年初成立了奉节县市政园林局,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市、县关于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行使城市管理执法权,承担城市管理和市政设施、排水管网的维护工作。为了搞好永安镇职责范围内的城市管理工作,成立了永安镇城市管理办公室和城镇建设管理所,负责宣传贯彻城市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政策,督促社区做好城区内背街小巷、居民区、边坡空地的市容环境卫生和社区绿化的日常管理工作,依法查处责任区域内违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和其它有损文明卫生的行为,配合县级职能部门开展城市管理执法活动。基本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框架,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我县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些年来,我县的城市建设取得了迅猛发展,城市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城市管理效果有了明显体现。但是,在城市管理领域仍存在着诸多与城市管理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严重阻碍着城市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管理体制不顺。管理体制与职能的不规范、不统一、不明确的现状,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城市管理要求,制约着城市管理整体效能发挥。由于城市管理涉及的部门、行业众多,一些部门从自身出发,遇到有利可图的相关部门把住不放、争着管,棘手的、得罪人的、劳而无功的避而远之。而永安镇责大权小,有责任无管理权、执法权,管了大量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社区工作人员较少、经费紧缺穷于应付,管理难到位,县城环境脏乱差和“八乱”行为状况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造成城管工作效率低、事倍功半,给城管工作带来被动。
2、市民的整体素质不高。近些年来,随着城市进程建设的加快,城镇人口大量增加,但居民大多是从农民转化而来,主要靠做生意搞经营谋生,农村生活陋习没有改变,综合素质相对较差,缺乏大局意识,利己主义、自由主义严重,惟利是图、我行我素,有章不循,对城管工作或是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或是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有的甚至故意毁损城市设施,如故意弄死行道树、踩踏绿化苗木、毁损护栏、偷盗路灯杆线、毁损环卫设施、砸碎橱窗玻璃、推倒交通护栏等。
3、处罚力度明显不足。目前,城市管理工作还处在以人治为主,运动式管理为主的状况,无论是领导、管理者还是管理对象,对城市管理的决策和行为都有较大的随意性。在城管执法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主体不明、多头执法情况同时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及以言代法、以情枉法等不同程度存在,很难对违章者心理造成震慑。永安镇执法没有强制手段,对社区脏乱差、“八乱”和跨门占道经营行为,基本上采取教育为主的办法,但在管理中一些人不服从,甚至有可能发生辱骂、殴打执法人员的暴力抗法案件,工作人员束手无策、含冤受屈,对公正执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永安镇单方面执法缺乏力度。
4、长效管理措施未到位。对于违章行为,往往注重于突击整治,声势大,见效快,而日常管理环节相对薄弱,整治成果难以长期巩固,使管理工作陷入“一整就好、一停就乱”的恶性循环之中。如门前三包、跨门占道经营、“八乱”行动等问题,通过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取缔违章行为,有力打击了违章者的嚣张气焰,然而由于综合整治的临时性和突击性,加上没有长效管理措施作保障,致使整治效果显著但不能持久。
5、城市管理保障乏力。政府成立建设管理所,应当满足能够发挥其职能的基本条件,无法运行。如人员配备、办公设施、办公经费、装备和城管运行费用等等,县财政未纳入专项预算,仅靠镇财政难以保障城市管理工作所需的工作经费。
三、城市管理的对策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实行“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既要从机制方面探索有效管理的办法,又要从制度方面祛除问题产生的条件;既要有效利用法律规范的效力规则,发挥社区的职能,又要解决人们的认识问题。当务之急则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化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1.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单纯依靠县市政园林局或永安镇,或一个阶段突击整治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建委、公安、工商、环保等相关部门形成合力,互相配合,互相支持,要从体制上保障依法管理与民主管理框架的建立,实行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各行业的分层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突出属地管理,责任到单位和社区,使工作的责任进一步细化,保障工作重心到位。使城市管理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进一步完善建委、市政、永安镇在规划、建设、管理互相间职责和要求,并予以制度化和法定化,改变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局面。
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人是城市的主体,而事又在人为,做好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做好社区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就是说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城市管理工作的成效。社区管理工作应该把宣传教育贯穿于管理的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坚持以人为本、管理与育人相结合的方针,以提高广大市民整体素质为重点,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城市管理的意义,宣传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工作职责、工作范围、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办事程序等,提高广大市民对城市社区管理工作的认知度和认识水平,促进居民做一个学法、懂法、守法的公民,增强法律意识、大局意识,树立讲文明、讲道德、讲秩序、守纪律的风尚。同时利用正反典型教育、调动、激励和引导广大居民理解、参与和支持城管工作,营造浓厚的“城市是我家,管理靠大家”“城市管理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
3、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管理目标。社区管理工作是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工作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管理工作的逐步深入而逐渐显现的,是有过程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这个效益是在经常性的反复中逐步提高。因此,社区的管理工作必须制定长远的规划和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容貌标准。标准过高,或者想在极短的时间内彻底改变城市脏乱差是不现实的。实现不了目标,不但自己失去信心,群众也会失望;标准过低,很长时间不能改变现状,同样会令领导和群众失望。要按照计划,每日有安排,每周有进展,每月有变化。必须坚定决心,坚持标准不动摇,树立持之以恒的精神,循序渐进地抓下去,直至抓出成效。
4、坚持依法管理严格执法。依法管理、依法行政是城管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对城管工作的基本要求。一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培养一支政治坚定、思想正派、作风过硬、业务精通、不怕苦、不怕难,应急快,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执法队伍。二是依法管理、文明执法。首先执法人员要学法、懂法、会灵活用法。其次在管理和执法活动中要亮证、亮身份,做到文明执法,树立城管的良好形象,以城管人员文明礼貌的语言和行为来教育和感化违规者。再次是采取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多管齐下加强教育管理。在执法过程中,要按照“一告知、二教育、三警告、四处罚”的要求,严格程序执法,对违规者做到有理有节和情、理、法并举,仁至义尽,处罚让人心服口服,违法物品实行先行登记保存。杜绝执法的随意性;杜绝以管理和执法为名,违反程序强行对违规者进行处罚;杜绝不问青红皂白强行进行物品先行登记保存;杜绝执法人员优亲厚友、吃拿卡要、打击报复。建议县政府按照赋予县级职能部门和永安镇的职能、职责范围和工作权限,解决多头执法、交叉执法和权责不相称的问题。
5、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于城市管理体制是否科学合理、运行机制是否先进高效。一是完善各级管理体制。城市工作规划是龙头,建设是基础,管理是核心。县政府必须把城市管理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臵来抓,切实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观念,真正把“三分建、七分管”落实在具体工作中。投资几百万元修建一条街很容易,但管理不好就失去了社会政治效益,管比建却要难得多。要制定涉及城市市容、市政设施、公用事业、园林绿化、平安建设、经营占道、施工挖掘、户外广告设臵、市容市貌管理、路灯管理等城市管理规划。要完善“两级政府(县、镇),三级管理(县、镇、社区),四级网络(县、镇、社区、小组)”的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实现管理的重心下移,将管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日常监督管理上来,实现城市管理由突击管理向长效管理转变,由经验管理向法律管理转变,由制约管理向服务管理转变,由一般管理向格调管理转变,提高城市管理整体水平。二是打破建管养一体化模式,完善市场运行机制。探索环卫、市政、园林的养护管理模式,实行企业化管理。充分发挥社区作用,探索建立以镇政府—社区—物业管理企业为基层管理实体的管理模式,将部分职能下移,强化社区管理功能,允许社会力量参加小区卫生有偿服务,实行物业管理,适当提高卫生费收费标准,扭转收费难的问题,建议在征收水电费的同时收取卫生费,减少人力和财力,切实解决财政压力和无人管理的弊端。充分调动低保人员的积极性,搞好义务劳动,切实治理社区“八乱”,推动社区管理规范化。探索城市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推进企业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的公共服务水平。政府部门从无限管理变为有限管理,简政放权,由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垃圾处理、绿化建设、清扫保洁等公共服务项目,通过招标竞争,提高管理和运行效率。三是建章立制、依法治城。加快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对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道路交通等管理事项做到明确规定,使城市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市政府已出台《重庆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重庆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县上应出台更切合实际的各项管理细则和城市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城市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同时,要强化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依法开发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使寸土寸金的城区土地发挥更大的效益,以投入城市的建设与管理。四是建立实现城市长效管理的社会参与机制和监督机制。通过宣传教育,每年组织市民和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不少于1-2次,开展“小手拉大手”等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社会参与参加植树绿化、垃圾收集、白色污染治理等公益活动,逐步使市民形成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规范的良好习惯,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通过实行政务公开、居民投诉、居民听政、新闻舆论曝光等方式,对政府的城市管理工作和违反城市管理的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督。五是建立社区长效管理的投入机制。本着统一、精干、高效的原则,对执法人员实行精干组合,工作经费财政纳入预算或在城市维护费中列支,做到经费落实,确保执法人员严格公正执法。六是加快编制环卫和交通发展规划。要尽快组织实施垃圾转运站、公厕等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对社区编制城区交通发展规划,留足停车场所,大力扶持大公交,适量控制出租车,逐步淘汰低档车型、坚决取缔“老鼠车”、摩托车非法营运;要完善社区交通标志标线,实行车辆归场归点停放,违章停车拖曳,加强社区交通静、动态管理;要对摩托车维修、饮食店、板材加工、废旧收购、水泥经营等易污染环境行业的店面实行规划布点,有的还要实行集中经营;要增加社区的市场布点,做到“堵”“疏”结合,有“堵”有“疏”。
6、稳步推进“城中村”建设。“城中村”建设是借用城市功能辐射作用,推进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国家的现行优惠政策,即巴渝新村、危急房改建等项目,将女儿包至天鹅湖之间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分步实施,建设成为庭园式康居示范住宅、巴渝新村、休闲渡假小区,集居住、生态、服务、商贸为一体的休闲渡假生活示范区,打造城区后花园建设,同时要加快熊家包6号桥至老县城的建设力度,改变我县“城中村”基础设施薄弱、村内建设混乱、环境卫生差、社会治安复杂等现状,树造奉节新形象。要从我县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先易后难、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统筹兼顾、保持稳定的原则,在充分合理考虑群众的利益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补偿原则,努力维护农民基本权益,使农民失地不失业。以点带面,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组织实施。
7、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大力发展经济,依靠改革和发展来解决问题是根本之策。城管工作必须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重心,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搞好服务,改善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政府才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城市建设,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城管装备,提高城市品位。只有发展经济,下岗职工、进城农民才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不把占道摆摊当作生活唯一出路。才能改变“找门路、占马路、想就业、摆摊点”的状况,减轻城市管理的压力,促进城市管理。
第二篇:丰城市城市管理现状及其对策
丰城市城市管理现状及其对策
丰城市城管局
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是建立在现代物质文明基础之上的,为城市活动和发展提供科学、民主、法制的保障和有效的控制,运用现代管理手段,以实现最大综合效益的政府行为。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丰城市注重城市综合管理,于1997年成立了市容监察大队,2003年成立了城市管理局,各街道也相继设立了城管执法中队。这些机构的设立为我市创建“省卫生城市”、“省园林城市”以及“省文明城市”等奠定了良好基础。特别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关注下,丰城市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拉开了“一江两岸、一城三区”的城市框架,老城区作为商贸中心、新城区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工业园区作为产业聚集区的功能格局基本形成。到目前为止,城市基础设施已形成相当大的规模,城市道路、园林绿化、环卫设施(垃圾中转站、粪便处理中心、社会公厕等)、主体设施(工业、商业物资、建筑业、旅游业等)和社会公共配套设施(服务业、住宅区、零售商业、中小学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机关等)都正在迅猛崛起,一个现代化中等城市正在形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丰城的城市管理工作必须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和提高管理水平。
一、当前丰城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境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政策性、群众性、流动性较强,涉及面广、难度大、矛盾多,情况复杂。随着丰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这些年来,有关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城市管理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已深入人心,城市管理的水平也大大提升,城市管理不但有组织、有体制,而且建管并重、重在管理、标本兼治、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管罚分离、堵疏结合、市民参与等机制逐步形成,另外城市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也有很大的拓展,从党政机关到社区层面均有涉及,城市管理纳入的服务视线不断扩大。但是在新的形势下,丰城城市管理工作中还还存在着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城市管理的理念需要开拓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建设,一个高品位的城市更离不开城市管理,“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这个观点虽被大家所认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还有“重建轻管”,“重硬忽软”的思想。因此,在社会经济现代化迅速发展,在对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理解贯彻中,建立新的城市管理理念,探索和引进科学管理城市的方式已成为城市管理的迫切之需。在这样的情况下,尤其要重视并强化城市管理的理念,要树立向管理出成效、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
(二)城市管理的执法环境较差。
我市于1997年组建了综合行使市容环卫等方面行政处罚权的市容监察大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模式源于《行政处罚法》确立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注重从法律角度思考问题,注重执法主体和职权的合法性、行政权力的合理配置和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使综合执法从以往的实践探索跨入到了依法操作阶段。由于城市管理情况复杂,客观上加大了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的难度,城市管理需要举全社会之力,但目前还没有形成齐抓共管以及理解、支持、配合城市管理的格局。主要是少数市民缺乏法律意识,对执法队伍的检查采取逃避态度甚至抵制举动。其次是部分市民文明意识较差,违反城市管理法规条款的现象常有发生,如:乱扔垃圾,出门营业、占道经营、损坏市政公用设施等。受此负面的影响,现行满意度调查难以有效反映和评价城管执法部门的工作绩效,因此,城市管理的执法环境迫需改善。
(三)城市管理的管理对象复杂。
丰城是一个正在开发建设中的城市,因此,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比重比较大,人口流量大,进城农民多等问题事实存在,在这些人群中相当一部分依法经营意识较差,善于与执法队员“捉迷藏”,想尽一切办法“钻空子”。而且失业人员(含下岗工人)和进城农工以及孤寡残等弱势群体,他们大多从事简单商品买卖活动,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由于受习惯思维影响,往往对城市管理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还有部分居民趋利而为,导致违法建设、随意改变房屋用途和墙体结构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城区内乱摆乱卖屡禁不止问题突出。这些现象和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上某些弱势群体一无资金开设门店,二无专业技能从事固定职业,经常流落城区占道经营造成的,所以城管工作难度大大增加。执法人员去管,他们会抱怨“不准在街头巷尾摆摊,叫我们到哪里卖”,然而,这种现象也反映出城市功能需要完善。如果各类市场、停车场等设施比较完备,就可以使那些为生计所迫的占道摊贩、乱停乱放的各类车辆“有场可进”、“有市可归”。少数民族从优政策也存在痹病,大街小巷出现的新疆人占道叫卖羊肉串现象也屡禁不止,有的新疆人成群结对阻挠城管执法,有的拿刀威胁甚至袭击城管执法队员,其行为胡作非为,性质相当恶劣,损害执法人员形象,影响公正、公平执法。长期任其下去不但给提高城市管理工作带来难度,而且会给营造“平安丰城”带来影响。维护少数民族利益与维护社会治安工作任重而道远。
(四)城市管理的法制建设不够健全。
根据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原则,我市在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就形成完善的体系而言,仍有一定的距离,尚需付出很大的努力,尤其是部分法律、法规由于受到管理体制和部门利益的制约而难以出台,这不但造成法律、法规滞后于现实管理的需要,而且还造成管理的混乱,从而导致大量的管理活动缺乏应有的法律支持,城市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被严重削弱。例如,在城市主要道路沿街建筑立面管理上,对沿街建筑产权主体没有限定性自行维护修缮的责任规定,更没有相关处罚条款;在城市“牛皮癣”方面,罚款对身无分文的外来人员无法实施;在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方面没有其他约束机制。现行的有关城市管理法规虽然较多,但城市管理目前仍没有一部独立完备的法律法规。有些城市管理法规缺乏可操作性的处罚规定,立法空白或立法不配套明显存在。没有了明确的法律、法规,处罚时就没有相关的依法行依据,城管执法无所适从。
二、提高丰城市城市管理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城市管理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肩负着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公共交通、工商行政和市容环卫等相关职能,面临着点多、面广、线长和工作量大的局面,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城市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远而艰苦的任务,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思想,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从部门分割向综合协调跨部门管理模式的转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城管体制,健全城管法制,创新城管机制,夯实城管基础,优化城管服务,为城市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为丰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
(一)以现代化管理为理念,着力提升城市管理品位。
一是要坚持“依法治市、以德治市”的基本方针。“依法治市”的基本方针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把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首先要彻底解决城管综合执法的合法地位问题。其次要不断强化执法手段,加大执法力度。“以德治市”的基本方针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用优质的服务方便群众。要从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法理念入手。执法中要讲究执法艺术,针对管理对象在社会各阶层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尤其是对下岗职工、进城农民、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更要注意方式方法区别对待。要尊重和保障人权。执法中既要坚持原则严格管理,也要换位思考,多为管理对象着想,运用疏堵结合、管理与教育并重的方式,尊重其人格、维护其权益、体恤其需求、顾及其感受,通过实行柔性管理,来体现人文关怀,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
二是要坚持“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的工作思路。城市就象一本书,有的粗俗浅薄,有的博大精深,之所以给人的感受不同,就在于文化内涵的多寡、城市品位的高下。城市管理工作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对丰城市而言,首先要提升城市个性品位。发挥丰城市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展示其迷人的文化色彩,彰显其独特个性。其次要提升城市经济品位,构筑区域性的科教、文化、商贸、信息中心,明确经济发展的侧重点和主攻方向,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实施高科技和优秀文化带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经济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再次要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做到给排水、供电、通讯、道路交通、自身建筑等多系统并举,实现层次递进、功能升级、协调发展,从而不断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另外,更要提升城市管理品位。增强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理顺综合执法、行政管理等体制,引导市政、环卫、园林走社会化、市场化的路子,形成相互协调、运转自如、精简高效的管理格局。
三是要坚持“由突击型到长效型、由粗放型到精细型”的历史转变。城市管理应当由过去被动迎检,突击执法转向经常性、规范化的管理,由过去突击型、粗线条水平徘徊的局面转向从细微着手,注重塑造精品的高级阶段。首先要运用综合手段来管理。在运用行政手段的同时,要同时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真正实现标本兼治。比如处理乱摆乱卖问题,在驱赶、取缔的同时,要出台配套招商政策,加快相关市场的建设,引导马路市场归市经营,马路摊担归店经营,从根本上解决严重影响市容的顽症。其次要逐步延伸推进。城市管理要上新台阶,上新水平,必须由主干道向背街小巷延伸、由公共地域向居民小区、单位庭院延伸、由城区向城郊结合部延伸、由重点时段管理向全天候管理延伸、由市容管理向综合管理延伸。在地域上,应当整治一片、巩固一片,然后逐步推进,最终实现城市的每一角落都没有脏乱差的容身之地,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抓,不断巩固和扩大成果。在时间上,由现在的着力抓违章现象出现较多或特定的重点时段的管理到全天候24小时的监控跟踪管理。在内容上,通过在巩固市容管理的基础上,推进对工商无证照、环保污染、静态交通等多面、综合性管理。
四是要坚持“管理现代化、城市现代化”的目标取向。我国正处在新世纪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无论国际还是国内,说到底就是环境竞争,环境是金钱、是品牌、是生产力,哪个城市环境好,人就往那去,资金就往那流,各种物质就往那里聚集。因此,城市管理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发展生产力,通过管理现代化,促进城市的现代化。首先要创新管理观念,打造服务型城市管理。其次要创新作业方式,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高新技术,使传统的市政、环卫、园林等的作业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其次要创新管理手段。要加速“数字丰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充分运用遥感、宽带网、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真正把城市管理的水平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二)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合力打造无缝隙管理平台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立法建设和政策调研,如针对自然人和法人机构,订立一个城市管理公约,把当前沿街市容环卫责任长效管理办法及文明办、爱卫办等部门的有效经验结合进去,成为市民自治、自律的参照系。贯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组织法规的宣传和对已出台法规、规章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在抓好《江西省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江西省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城市绿化管理条例》、《江西省燃气管理条例》等城市管理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的同时,市政府其它部门也要开展与城市管理有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在市成立城市管理组织协调指挥机构的基础上,可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汇编,使一些部门的管理职能在老百姓心目中更具明了,避免有些老百姓盲目上访投诉,另外,要深化抓好《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认真做好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工作。
二是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围绕加强城市长效管理,切实抓好设立城区城市管理综合协调常设机构,充实街道(乡镇)城市管理人员,设立社区城市管理服务站,配备专职城市管理协管员,落实城市管理专项资金等六大举措的落实。不断探索城管理论与实践应用,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手段、投入、评估等研究,推进城市管理制度创新,为城区政府推进长效管理提供法规政策和行业管理支持。
三是理顺城区管理体制。要建立起丰城市有权威性的城市管理协调指挥专门工作机制,各街办部门密切配合,统一协调,努力打造一支高效统一的城管执法队伍。比如:可以大胆创新尝试,考虑设立市城市管理工作委员会,该机构可由市政府一把手负总责,而且很有必要提升城市管理局领导职权,这样有利于建立和落实市城市管理例会制度,做好管理边界盲区的界定工作,搞好各部门管理与执法的衔接,促进综合治理,提高综合管理效能,充分发挥区域范围内的牵头抓总和综合协调职能,从而可以保证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保证市委、市政府城市管理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另外,要组织好城市管理人员的培训,努力建立一支高效、敬业、过硬的城市管理综合队伍。
(三)以序化行动为载体,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服务品质
一是全面推进长效管理。参照国内外一流城市和同行业先进做法,建立和完善城市洁化、绿化、亮化、序化长效管理标准体系,制定全市统一的“四化”管理标准、作业标准和考核评价标准。结合序化行动,继续、全面施行标准化管理,采取整治一批,序化一批,标化一批,逐步扩大长效管理的范围,促进长效管理标准的落实。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每月巡查和月报制度,严格标准执行,加大考核力度。进一步巩固深化主要道路、窗口地区、入城口的长效管理,推进城市管理的重心从中心城区、主要街道、窗口地区向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城郊结合部和“城中村”转移,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服务,不断赋予丰城新内涵,推进新发展。推广市政、绿化、道路“三位一体”作业模式,扩大全天候道路保洁,可对主要道路实施24小时保洁,其它道路相对延时保洁,逐步提高“四化”管理的覆盖率。针对“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撤村建居地区、农贸市场周边卫生环境和市容秩序差等问题,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要落实渣土消纳场地,解决渣土出路问题,继续抓好“牛皮癣”治理,人行道违章整治和窨井盖管理,加大沿街经营户的管理力度,制定出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的落实措施,探索建立政府、媒体、出租人、经营者四位一体的公共治理结构。开展城市管理调研,着力破解城市管理的热难点问题,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三是建立危机应急管理机制。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经验,围绕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方针,建立分工明确、协调高效的指挥系统,采用集成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监控指挥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和开发多功能信息化指挥中心技术平台,实行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施跨部门、跨行业的统一指挥。加强队伍建设,组织人员培训和应急处置演练,建设一支平战结合、功能齐全、一专多能、快速反应,善于处理复杂事件的处突队伍。落实值班巡查等预警力量和应急抢险力量,做好防洪、抗雪、抗震等灾害应急处置物资的储备保障工作。加强应急知识的社会宣传和普及工作,建立领导、专家、专业队伍和志愿者相结合的网络和力量体系,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城市管理全民意识。
二OO八年七月二十二日
第三篇: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长沙县城管局吴军
近年来,县城星沙城市规模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今年全面实施县城管理体制改革后,工作重心下移,建立“两级管理、三级服务”、“市场化、网格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新模式,逐步形成了系统化、常态化的较为成熟的城市管理体制。但当前我县城市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创新思想,转变理念,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一、我县城管工作尚存三大问题
(一)管理体制的问题
1、城市管理下放街道后,条块结合、责任分解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例如考评办在考核街道范围内门店店外经营时,街道就认为责任应该在城管局执法大队。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移交体制不畅。如新建的绿化带在施工方一年的养护期过后的状况达不到物业承包公司的交接标准;经开区内还有几条道路未能实现管理移交;县城桥梁在移交时大部分找不到建设资料等。
3、建设工程项目一系列前期审批手续时间冗长问题。园林绿化建设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市政道路维修维护受天气等因素制约,因此前置审批也要服务好项目建设。
4、国土、规划部门应尽快选址设定大型渣土消纳场。渣土消纳矛盾多,协调难度大,也没有正规的零星建筑装修垃圾消纳场,导致随意倾倒现象屡禁不止。
5、街道、社区应把如何长效保持提高市民素质放到一个重要议事日程。目前城市管理质量正在上台阶,只有有效改善部分市民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良好的城市形象才能得到一个长效的保持,才能得到一个全面的反映。
6、与城市基础设施有关的部门之间过于强调自身利益,建设过程中的相互默契不够。例如有的部门在建设时需要破坏其他部门的设备设施,但在完工后既不通知也不修复,造成了市容缺陷和安全隐患。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存在的问题。
1、城市基础设施维护资金问题。一是今年已开工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还有部分项目资金得不到落实。二是城市基础设施维护资金投入太少。以往我县每年不足400万元市政设施维
护经费相比较38平方公里的城区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今年虽然追加了800万元用于市政设施零星维护、1500万用于城区十五条主干道的维护,但这只是在还历史欠账。
2、下水厢涵、桥梁、涵洞自建设投入使用十几年以来从未做过维护,城市排水能力差,安全隐患较大。我局已将这些维护项目向政府申报了2012年财政投资计划项目。
3、县固体废弃物处理场2010年6月底暂停使用后,周边村民上访依然不断,9月初市政府也明确批示明年年底后将不再接受我县的垃圾处理。所以我县的垃圾填埋处理的形式异常严峻,重新启用县固体废弃物处理场迫在眉睫。我县固体废弃物处理场根据设计还可填埋生活垃圾100万吨,按现在全县每天产生400—500吨生活垃圾量计算,还可以使用5—6年,但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将处理场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农户进行拆迁;二是做好渗滤液处理工作,使之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同时强化周边环境监测。
4、园林绿化建设档次、品位不高,面积建设投入较市里少得多,设计、绿化层次、视觉感观力不高。我县建成区绿地率39.9%,人均公园面积5.1平方米,相比其它园林县城都相对不高。规划和设计未能有效地反映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植物品种较单调,一些绿地缺乏必要的园林建筑小品,公共绿地中服务设施不足。在绿化建设标准上,我县为100元/平方米左右,而长沙市的绿化建设投资标准一般在300元/平方米以上,投资标准低往往影响绿化建设的档次和品位。今后应加大绿化建设投入力度,提高绿化建设投资标准,通过改造或新建各种绿地,提高绿地率,通过规范园林绿化设计和施工资质门槛,提升绿化档次和品位。应加快通过长沙县绿规审定,坚决执行绿规确保县城绿地率。应通过加强园林科研培育,提高我县绿化地方特色。
5、城管执法难度大,违章建筑、流动摊贩,噪声扰民等问题突出。如城区流动摊担较多,尤其是长期在星沙城区40多个贩卖哈密瓜、烧烤的新疆少数民族摊担,依仗敏感的少数民族身份,极不配合管理,执法难度又特别大。这些问题必须堵疏结合的方式才能解决,一是街道要加快划定流动摊贩集中经营点规划流动摊贩经营,给出政策出口体现人文关怀;二是城管执法、民族宗教、公安、街道联合执法,强力取缔不服从管理的摊贩。
(三)城管局人员、机构配置问题
星沙无论是人口规模、建成区面积、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达到了一个中等城市标准,而我县城市管理机构、人员等方面仍维持在普通县城的水平,尤其是市政、园
林、环卫、渣土等4个管理部门,工作量、工作要求与人员配置、机构设置、经费投入不相匹配。
二、我县城管工作呈现出三个特点
1、小机构管大事。我县县城建成区3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接近40万人,县城与城市管理有关的事务基本上都由城管局164人管理,其下设的科室和二级机构共13个,但除执法大队外都没有行政级别。而反观比我县规模小些的其它区县,园林、环卫、市政等行业管理部门基本上都达到了副科级以上的级别,分别都有百来几十号人。
2、重建设轻管理。县城每年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都在十个亿以上,而每年的城市设施维护投入仅几千万。按照现代城市“三分建、七分管”的发展理念,重建更要重管。
3、做事多,表扬少。城市管理事务繁杂,矛盾多,尽管城管工作年年在上台阶,但离县委政府和市民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城市管理与维护就如同一户人家的保姆,不论她事做得再多再好,主人总有不如意的地方。
三、正确认识目前存在的困难和现状,要取得新的突破必须加快在思路上实现“三个转变”。
1、加快由行业操作者向行业指挥者的转变。在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一是加大事务权对街道的下放力度,能下放的一步步全部下放,包括15条主干道的维护以及所有背街小巷的市政维护。二是坚定不移的执行城市管理事务市场化、公司化运作,城管局仅仅只成立一个小型维护队及时小修小补破损路面。三是集中精力履行好行业主管部门职责,制定城市管理的远景和近期规划,完善城市管理制度、标准和分行业的管理规范等管理体系。四是指导各街道和物业公司切实加强城市日常维护。五是采用科学、准确的方法严格落实城市管理考评考核工作,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
2、加快在城市管理的过程中由单兵作战向部门联合出击的转变。充分运用城管委的大平台,发挥街道、社区、职能局等骨干单位作用,通过更多沟通、协调、协作、联动来增强城市管理工作合力。如扬尘治理、噪声整治、违章建筑、违章停车等工作需环保、建设、公安、交警等多部门联合管理和执法;渣土消纳要规划、国土、街道等多部门制定并确保场地,街道、社区、城管等多部门参与管理;市民素质需街道社区落实提高;绿地规划需规划局尽快制定等。
3、加快由注重做事向注重想事的转变。城管局作为全县行业主管部门,应当站在代表县委政府的高度,将重点放到机制、方法的研究和业务指导创新的大方向层面。坚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多研讨、多与外地交流,合理引进先进大城市的城市管理新理论、新方法,并逐步试验推广,努力建设县有国际化视野的幸福星沙。
四、在城市管理的实践与创新过程中,有效结合“三种意识”,努力提高“三种能力”。
1、有效结合“全民城管意识”,努力提高“公民教化能力”。我们将坚决贯彻“全民城管”理念,主导深入开展“全民城管”系列活动,扩大“全民城管”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通过长期的法制宣传、市民教育、互动活动,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与意识,实现市民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的转变。
2、有效结合“完善城市功能、服务发展大局意识”,努力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与水平的能力。完美的城市是市民的期望,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载体,今后我们将重点抓好完善县垃圾处理场、园林绿化景观、垃圾站、公厕、路灯、市政道路、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工作,在设计深度和施工质量上把好关,特别是要讲究科学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彻底改变以前园林绿化栽单行树、断头树,市政道路小洞不修修大洞等弊端。
3、有效结合“国际化视野的意识”,提高“最佳人居环境的管理能力”。城市建好了,更要管好。国际化视野具体到城市管理上就是如何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让城市适宜投资创业和居住生活。我们已经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今后要进一步自我提高到以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最高标准来管理我们美丽新城。
五、从完善管理的角度出发,提三点建设性的建议。
1、加强资金投入,一是落实已开工项目资金来源,二是加大园林、市政等单面积建设成本。
2、配强专业技术人才,市政工程、园林工程、桥梁工程专业人才我局奇缺,同时又是当务之急需要的。
3、升格园林、环卫、市政、渣土等行业管理部门机构级别,便于有更高权威性开展工作。
第四篇:投资银行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这必然会加速催生资本市场中最活跃的金融中介机构——投资银行的诞生。投资银行在中国已经初见雏形,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市场化和加入WTO面临的竞争压力,都要求中国及早建立一个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投资银行业。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对我国投资银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与国际投资银行进行比较,提出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投资银行 问题 现状 对策 1.引言
20实际80年代以来,美国对银行业的发展实施放松管制,各大投资银行为了争夺客户和资金资源都相继进行了金融产品的创新。尤其进入2000年以来,各大投资银行的金融创新达到了几近疯狂的程度,美国金融市场的金融产品达到上万余种。各种金融产品将市场主体紧紧捆绑到了一块,结果这个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引发了一场席卷全世界的“蝴蝶效应”。此次金融危机使世界五大投资银行遭受重创,世界投资银行直接资产损失超过万亿美元。这引发了世界各国对投资银行发展模式的再次探讨,原来为大家所推崇的美国发展模式也并不是无懈可击的。投资银行是和风险所共存的,如何以最小的风险为代价来换取最大的收益,这是每个投资银行所追求的目标。由于受到国家的管制,中国投资银行的资产负债率较低,业务经营范围有限,所以未收到较大的冲击。但是必须看到,中国的投资银行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这是中国投资银行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和挑战。如何有效地控制风险,将风险降低到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这是中国投资银行发展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具备了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2.中国发展投资银行业的必要性
中国自加入WTO以来,逐渐与国际接轨,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也不断提高,国内金融体系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投资银行不仅要面对国内的同行业竞争,还要面对来自国外的竞争和挑战。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发展投资银行业是完善自身的需要,同时也是积极融入世界的必然选择。
现代投资银行逐渐突破传统业务的束缚,其业务逐渐扩展到风险投资、项目融资、企业并购、投资咨询、公司理财、资产证券化、资产及基金管理、金融创新等,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投资银行是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助推剂,他不仅拓宽了投融资渠道,而且大大缩短了融资时间,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优化了资源的配置。投资银行作为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给方的中介,起到了很好的桥梁和沟通的作用,以最小的成本将资金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现代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越来越离不开投资银行的健康发展。
(1)完善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需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金融市场也在逐渐发展完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的金融体系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弊端。中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需要现代完善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而投资银行是现在金融体系中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中国的融资渠道一直以中介融资为主,证券融资为辅,银行在整个融资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中国的银行主要服务于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融资。中国浙江、江苏的地下钱庄盛行,这从侧面也说明了经济发展对金融中介的迫切需求。而这种私募资金的形式是被国家所禁止的。目前中国的这种融资体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发展,经济增长的潜力受到了极大地抑制。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此种局面,完善金融体系,使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形成有机统一体,才能更好地发挥金融体系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再次强调了完善现代金融体系的紧迫性,并公布了金融体系改革的若干步骤。(2)中资商业银行改善盈利模式的需要
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国内银行主要以利息收入作为盈利来源,中间业务收入在各大银行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以美国为例,在2012年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中,手续费收入所占的比重不到15%,并且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由于历史原因,国内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利息收入,中间业务的收入在各大银行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均较小。在2005年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中,手续费收入占比不到20%,并且还有下降的趋势,大量的是其它非利息收入。这与美国的金融市场发达,商业银行投资工具众多以及混业经营有着很大关系。与美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明显偏低,而且来源单一,主要来自于手续费收入。这充分反映了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特点,银行基本上没有来自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等方面的收入,只能依靠网点优势赚取结算、代理等收入。
3、投资银行的现状
投资银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是从80 年代后期,为了适应证券市场的发展需要,应需而生。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但是大部分的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都涉猎投资银行的业务。而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是由中国建设银行,摩根·斯坦丁共同入股成立的。我国的证券行业和证券市场规模虽然扩张很快,但现阶段我国的投资银行业还处于一个萌芽式的发展阶段。中国的投资银行业是随着1988年证券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而开始进入起步期的,其业务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91年以前是以经纪业务为主;从1992年到1995年,经纪业务、发行承销和自营业务三足鼎立;1996年以后,新兴的投资银行业务进入蓬勃发展期。
4、我国投资银行存在问题
分析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投资银行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
1、生存的市场环境有碍于投资银行的规范运作
与西方发达国家投资银行相比,我国的投资银行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它的产生与发展不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自然演进过程进行的,而是在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在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条件下产生的。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构建之中,现有的经济体系中还保有许多传统体制的烙印,带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这就决定了我国投资银行在其发展中有许多先天不足。如原有的投资银行属于国有,大多数企业的领导人由金融机构委派,没有完整的法人治理制度。在历经产权转换和体制变迁的过程中,证券公司成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但法人治理制度没有健全,委托一代理关系不清,造成资产管理、经营管理混乱和界限不清,其中滋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一切与我国投资经营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对投资银行业的高速发展显然不利,尤其不利于吸收新的投资主体。
2、基础薄弱,发育不足,竞争力弱
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时间短,资金基础相当薄弱。我国近百家证券公司中,注册资金大多数在一亿元以下,平均资金只有3000万元。一些信托投资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总资产虽已达数百亿元,但其业务分散,调配资金的能力有限。目前,各从业机构的资本规模已成为其拓展业务的重要制约因素,资金捉襟见肘的窘境时常出现。而且我国对信贷资金有严格的限制,这大大制约了投资银行从业机构的融资能力。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投资银行必将进入我国的资本市场,各从业机构现有的规模和融资能力显然无法抵抗来自外国同行的竞争。
3、投资银行涉足的业务范围偏窄,金融创新能力偏弱
投资银行号称金融百货公司,其业务范围相当宽广。并且,投资银行业的特色之一是不断地寻找客户,开拓市场,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创造市场,创造需求。而我国现在的投资银行业,业务多局限于证券承销、经纪和交易等传统业务,大部分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主要充当证券二级市场的经纪商和一级市场承销商,业务品种单一,各机构只好在承销和经纪业务领域恶性竞争,而对企业并购、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方面的业务则涉及较少,导致了竞争无序,开拓业务过于依赖“公共关系”的情况。
4、从业机构违规操作严重
我国现有的投资银行从业机构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难免鱼龙混杂。一些机构违规经营,在股票发行承销过程中,帮助企业进行过度的上市包装,甚至弄虚作假,进行上市伪装;在二级市场上与上市公司合伙操纵,欺骗公众投资者,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在企业购并中肆意侵蚀国有资产,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由于运行机制与管理不规范,内部风险控制不严,违规自营、挪用客户保证金、透支和内部交易等现象大量存在,加之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人员职业道德低下、缺乏社会贵任感,为谋取一己私利,刻意钻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空子,甚至违法违规、铤而走险,严重危害着证券市场的稳定运行。
5、法律基础薄弱,金融监管力度不够
投资银行是高负债企业,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外部投资者,主要运用于高风险的资本市场,属于风险密集的金融行业,个别投资银行的破产将通过“ 多米诺”的效应而危及整个国家的金融系统,甚至引发地区性或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因此,为维护竞争保护公共利益、解决因市场失灵而带来的问题,必须加强对投资银行的监管,以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6、投资银行业人才短缺
从投资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其越来越成为高智力的金融咨询产业。投资银行向社会提供的是全面的金融咨询服务,出售的是智慧谋略,是高智力集体智慧的结晶,需要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如金融工程师、投资银行家等。我国目前从事证券承销方面的专业人员太少,尤其是缺乏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队伍。传统的承销业务尚有困难,对于创新业务只能勉为其难,引申业务无从谈起。即使我国已拥有了一支由证券咨询人员以及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律师等组成的数千人的专业队伍,但是从投资银行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看,还存在着很大的缺口。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外国投资银行的进入,将会使我国这方面的人才大量流失。由于投资银行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投资银行业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四、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思路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开放,我国投资银行业也必将按照国际投资银行发展的趋势,步入规模化、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轨道。为此,在吸取美国投资银行重大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投资银行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设与发展的思路,相信将有助于我国投资银行业更好地发展。
1、完善立法建设,为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加强立法建设,规范投资银行的业务操作。针对我国法规不健全的现状,我国立法机关应借鉴西方投资银行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尽快出台一些规范资本市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法规,如《投资银行法》、《投资银行管理条例》、《投资顾问法》、《企业兼并收购法》、《风险投资法》、《投资者保护法》等。
2、完善金融衍生品定价机制,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管理
投资银行的金融衍生产品定价不明朗,购买者不能明确知道资产的真正价值。这也是美国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特征。投资银行只有深入分析资产价值,准确定价,才能使金融衍生产品很好地在市场上交易。只有建立完善的金融衍生产品定价机制,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3、注重加强金融风险控制
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开展的投资银行业务较多,风险分担结构复杂,相比较其他传统的代理类和咨询类业务,经营风险较高。同时,我国银行业整体风险防范水平较低,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也给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敲响了警钟。因此要确保投资银行业务健康有序发展,国内各大金融机构就必须坚持“内控先行”的原则,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机构制度。
4、注重人才队伍建设,设计合理的人才薪酬体系
投资银行是智力密集型的业务,优秀的人才和有效的机制至关重要,尤其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是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支撑,所以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完善和优化组织结构,加快投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同时,薪酬制度设计合理,能有效地规避过度冒险行为的发生,不会导致金融机构内外部的不和谐。
5、完善监管体系,健全监管制度
一方面,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真正按市场经济运转的法制环境和调节方法并未形成,政府部门还习惯于用行政办法管理经济活动;另一方面,投资银行的专业管理水准和严格的内控机制尚未形成。在这种条件下,理顺中国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只能按照渐进原则进行。政府要尽快转换角色,从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转变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从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转变为市场的创造者和支持者,促进金融体系市场约束机制发挥作用,促进信息的传播,增加市场上可供信息的公开化,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和体系。
6、重塑公司文化,重视公司声誉
次贷危机之后,投资银行需重塑公司文化,重视信誉机制,维护公司声誉。随着业务收益越来越依赖于客户的信任,投资银行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以客户为导向的商业原则,保护投资者利益,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履行社会责任,给广大投资者及其交易对手树立诚实守信的公众形象。此外,管理层也应主动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密切与投资者的关系,增加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在实际行动中维护公司的声誉。
7、实行逆周期损失准备制度,未雨绸缪
为增加抵御危机的能力,建议我国投资银行应实行逆周期损失准备制度。在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由于资本市场繁荣,资本收益率相对较高,资产价格上升,这时银行应上调资产损失准备金率,既可以为防范危机准备充足的缓冲储备,又可以抑制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过度投机。相反,在经济陷入衰退、萧条,复苏阶段时,应降低资产损失准备金率,增强其应对风险和危机的能力。
第五篇: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城市形象的塑造,关键是规划,如何使规划思路和群体建筑风格,适应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需要,应该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当务之急解决的问题,在积极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大幅度扩张经济总量、加快扩张城市规模与循序渐进完善城市功能一直处于矛盾之中,城市规划建设的快速发展虽然在迅速扩张经济总量和城市规模上成果裴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城市在追求确定的经济目标时,往往难以顾及合理的规划、建设的质量,致使城市道路、绿化、市政基础配套设施严重滞后,最终增加城市管理的难度,也影响管理的质量。
对策:完善城市功能。城市管理的优劣关键在于其功能的完善,因此,要在完善城市功能上多做文章,实现城市功能,并使期蕴涵自然、人文特色,在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规模要适度,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城市都要找准自己的规模定位,切不可追求建成区、人口的过度发展,否则将丧失自身优势,背上沉重包袱;二是经济要活跃,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创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开放性经济格局,活跃周边,辐射各地;三是设施要配套,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优先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如能源设施,供水及排水排污设施,道路交通设施,邮电通信设施,生态环境设施,防灾设施,充分满足城市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为城市提供物质保障和服务;四是环境要优美,保证市容市貌的整洁卫生,维持环境秩序,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平衡,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达到城市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高度统一;五是生活要舒适,重视对人的关怀,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生活的幸福,为城市生活赋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基准,既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又提高人的素质、启发人的本能,充分体现城市化的人类成果;六是治安要稳定,消除暴力、毒品对人的危害,维护社会秩序,社会安定,人们有安全感,进而轻松愉快地投身于城市生活。
问题二:市场等便民公共设施不足。随着各行各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失业人员大量出现,加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进入,使得城市人口逐年增多。而这些人,一无雄厚的资金开设门店,二无专业技能受聘于单位从事固定的职业,他们为了生活只能凭自己微薄的经济从事最小的商品买卖生意,从而流落于街头巷尾,占道经营,用获取的薄利养家糊口,跟城管执法队员开展“游击战”,给城管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城管执法人员去管,他们首先的回答便是,“不准在马路上卖,叫我们到哪里卖”,这一简单的回答,反映出一个城市功能完善与否。如果我们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有配套的各种公用设施,健全的市场,齐备的环卫基础设施,使那些为生计所迫的占道摊贩、乱停乱放的各类车辆“有场可进”、“有市可归”。那么,城市管理的矛盾就会少得多,从而城市的文明程度将很快得到提升。
对策: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的“执法”也只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毕竟现在很多让城市管理工作者为难的破坏城市环境的现象和行为主要还是因经济、文化条件和城市基础设施落后造成的,故意违法的人和事在任何时候和地方都是少数的。因此,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如何采取一些更具有人性化和人情味的管理作方法来更好地为广大市民服务,这正是我们城市管理工作者应该探讨和追行的目标。首先,加强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并力争建设得更多更快更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便利,充分满足老百姓的合理需求,消出一些影响城市环境的现象和行为产生的根源。其次,根据城市的区域功能、交通流量等因素,在城市功能不完善的情况下,为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应考虑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提供部分场地及次要街道,通过审批、核准、许可、支持等行政管理手段,让一些弱势群体有谋生之希望,真正体现为广大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教育和监督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经营行为,使其树立自觉爱护城市环境卫生的意识,以引导的方式逐步规范和提升城市的品味。
问题三:城市管理体制不顺。在城市管理体制上,全国许多地方都由设臵的城市管理局牵头,工商、公安交警、住建、环保等单位配合。由于城市管理局尚属政府领导下的一个事业参公管理单位,所有人员均无行政执法资格,执法依据不充分、处臵手段欠缺、执法保障不到位;同时,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相互扯皮,形成“都管都又不管”局面,致使管理效能低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配套,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以罚代管的问题存在,部门分散执法力度不到位,给依法管理城市带来困难。在城市管理机制上,存在统筹协调不够,职责不清,职能不到位,督促检查不力和措施不落实的情况。
对策:理顺管理体制。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相应的城市管理标准,避免法律实施过程中的超范围执法。制定《城市管理法》,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切实解决不同程度存在的部门职能交叉、条块分割、职责不清、协调不力的问题,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城市管理系统。城市管理体制可采取两种办法理顺,一是剥离工商、公安交警、住建、环保等部门有关城市管理职能进行整合,赋予城市管理局管理城市职能职责,由城市管理局一家承担,解决“九龙治水”的问题;二是明确有关部门城市管理部门职能职责,由工商部门负责管理乱摆摊子和乱贴广告,由公安交警部门负责管理乱停车子和乱穿公路,由住建部门负责管理乱修乱建,由环保部门负责管理环境卫生,由社区负责提升市民素质,不再保留城市管理局。
问题四: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现行的有关城市管理法规虽然较多,但仍不够健全。一是城市管理的有关条文散见于其他法律、法规中,没有一部独立完备的城市管理法律;二是现有的法规不够完备,可操作性不强,有些城市管理法规对某些行为只有禁止性条款,没有详细的处罚规定,执法工作难于落实;三是立法空白或立法不配套。非机动车乱停乱放,既影响市容,又阻碍交通。但对其进行处罚时,却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城管执法无所适从。
对策:完善法律支撑体系。首先要把“城市管理”这个新生事物在法律意义上明确下来;第二是城市管理机构的设臵应有法律依据和相应的执法主体地位;第三是开展城市管理工作应有确切的法律支撑。解决上述问题应该看到,现在使用的城市管理方面的法规及规章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与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发展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且各地出台的一些规章、规定又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不具备强大的民意基础和足够的说服力。因此,我们要根据新的形势和条件加快城市管理立法,对原有的城管法规、规章进行修订。修定时需根据综合执法试点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成功经验,并考虑大中小各类城市管理执法的各种因素,尽早出台专门的城市管理法,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统一的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法律体系,同时,要重视城市管理中的执法和监督,要加强各种制度建设,避免执法工作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行,保证依法行政,防止徇私枉法,以言代法的行为。
问题五:城管执法程序不规范。城管执法人员是代表政府的,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然而在城管执法过程中,尤其是影响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时,很多情况下并没有遵循法定的程序。在行政处罚案件中存在程序违法,徇私枉法人为剥夺当事人权利的现象时常发生,如没收商品不开罚单,不说明情况,执法方式简单粗暴,甚至动用暴力将执法对象的商品捣乱等,都严重损害了城管队伍的社会形象。根据有关部门在一个城市通过问卷调查的显示,该市市民对城管卷查工作的满意率只有29.20%;32.43%的人认为某些监察人员滥用职权,不依法办事;22.78%的人认为某些监察人员有贪赃枉法行为;40.15%的人对城管监察部门的总体评价为“一般”;究其原因主要是城管执法中存在滥用职权、执法违法、随意收费、任意罚款、以权谋私等现象。
对策:规范城管执法程序。城管执法,不仅要严格遵循实体性,而且还要严格遵守程序法。程序合法是实体合法的保障,在实体合法的基础上重视程序,才能保证行政执法行为本身的公正、合理,才能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应该按照行政处罚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建立一系列程序性制度,如行政处罚分级管理和备案制度,行政处罚错案追究制度,行政处罚证据及暂扣制度,调查取证制度,听证制度,审查决定制度等,并用有关监督力量保障各项制度规范化运行。
问题六:执法人员安全无保障。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对执法人员的教育,要求执法人员决不能与群众发生冲突,决不允许发生打架等暴力事件,起到了较好效果。但是,不法商贩、“钉子户”暴力抗法事件时有发生。实际上全省乃至全国各大中城市和鄂州市的情况大同小异,甚至更严重。由于城管执法机关自身缺乏强有力的强制手段,发生暴力抗法时,只能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由于多种原因,一般都是按普通民事纠纷处理,很多都不了了之。在实践中,一些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遭受威胁,有的甚至殃及家庭;有的受伤的队员几乎都没有得到任何赔偿,给其身心带来了极大创伤,造成在日常执法过程产生了畏难情绪,而违法行为者却越来越目无法纪,无视执法人员,从而形成了“加大执法力度,就造成暴力抗法,一暴力抗法执法人员就松懈,一松懈就乱,一乱就紧”的怪圈。这种情况下,城管执法人员只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不出事,执法效果可想而知。
对策:建立执法保障机制。借鉴长沙、宜春等城市做法,在公安局内整合成立城市管理警察支队,专门配合支持城管执法。其主要任务是把维护治安秩序与预防和处理暴力抗法结合进行,他们并不直接参与日常的城管执法,而是根据执法需要,派警察跟随执法,发生暴力抗法时,由警察根据情况或当场处理,或带离现场,或依法采取其他强制措施,以有效制止暴力抗法事件发生,震慑违法者,既提高执法效率,保障文明执法的效果,同时又能保证经营户平等竞争,守法经营。在审判工作方面,城管执法机关有不少需要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能否迅速有效的执行,直接关系行政处罚的权威与效果。同时,随着城管执法工作的加强,所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也呈上升之势,这些都需要法院的支持。可以建立一个协调机构,法院行政庭、执行局为主,畅通司法途径,统筹安排,简化手续,加强城管执法案件的强制执行力度,并对城管执法机关进行执法指导,减少因执法行为不规范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保障城管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问题七:落后的城管执法观念。当前行政处罚是城市管理部门实现管理目标的主要手段,行政指导是辅助的管理手段,这种方式很难使被管者心服口服,被处罚的群众不但会叫屈喊怨,而且也不会对法律产生敬畏的思想。在“官本位”执法观念的指引下,执法方式简单粗暴。尽管执法部门突破“障碍”,但执法效果并不理想,并引发了很多矛盾甚至冲突。城管执法中暴露的诸多问题实质上反映了社会处于转型期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冲突,传统管理手段与多元化社会中日益复杂管理对象之间的冲突。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政府社会高度合一的管理模式,政府把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看成仅仅是政府的管理。公民主体在城管执法中的参与权被剥夺了,执法部门与执法对象处于直接对立的境地。
对策:转变城管执法理念。城市管理人员应该明白他们的职责就是为社会弱势团体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而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是一种以城市为中心的决策产物,传统的观念驱使,使得城管执法者一开始就将被执法者放在了对立的位臵上,把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定位在“如何惩治”上,用管制犯罪的观念和手段来管理普通民众,视那些摆摊的小贩们只是管理的对象,这种暴力执法行为不仅解决不了弱势群体生存之艰和权力部门执法之难的困境,长久下去恐怕还会引发更多更大的对抗和冲突。所以,应该将暴力型执法理念向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执法理念转变。人性化的执法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观念上,但因为执法对象大都是由农村涌入城市的农民和城市里的下岗职工所组成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活动大都是为了维持生计,因此,政府的管理人员更应该做的是优先考虑穷人和弱势群体的利益,适度降低行业管理的门槛,建立一批摊位费便宜或不收摊位费的公益性市场,实行分梯级管理,将为弱势群体提供公共服务作为政绩的重要标准来对待。
问题八:执法人员的素质较差。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及法律意识直接关系到执法的质量问题。目前,城管队伍普遍存在零聘人员多、文化低,没有进行专业培训,在城市管理执法中运用粗暴、野蛮手段以达到严格执法目的屡见不鲜,不按规定执法、徇私枉法现象层出不穷。尤其是影响公民权利和利益的具体行政行为时,很多情况下没有遵守法定的程序。在行政处罚案件中存在程序违法,徇私枉法、人为剥夺当事人权利等现象。对策:提升执法水平。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提高执法人员素质,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依法行政,树立法大于权、法高于行政的观念,就能对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起着示范、导向和转化作用。录用城市管理行政执行人员要严格标准、公开竞争、择优录用,让那些素质好、懂法律和专业技术的人员进入执法队伍中,把那些不合格的人员清理出去,形成“强者上、平着让;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竞争机制。于此同时,倡导文明执法,推行“人性化”执法“亲民型”管理的执法模式。“人性化”执法,就是坚持以认为本,认真听取行政相对人的意见建议,充分尊重其人格,切实维护其权利,给予其人文关怀,促使其自觉自愿参与城市管理。“亲民型”管理,就是以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为出发点,以一切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为工作方法。在争取大多数群众支持和认同的基础上,严格执法、规范执法、秉公执法、文明执法。
问题九:市民的文明素质不高。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要求市民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由于社会人口流动加快,城市人口动态性强,构成日益复杂,这部分人群多以个人经济利益为追逐的根本出发点。当加强城市管理与个人的私利出现矛盾时,城市文明往往便被抛在一边,各种旧有观念和不良习惯也就自觉不自觉地带进了城市空间,由于受到经费、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文明的宣传教育机制难以形成。因此,城市管理“以人为本”的方向虽然明确,但真正实施起来往往举步维艰。其所以难,就在于它始终贯穿着管理与被管理的矛盾,简言之,即是个人、局部利益与整体、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无疑从全局的长远利益发展,这必然与个人的局部利益相矛盾。建设的违规违章,管理中的脏乱差问题,都能从此找到根源,有城市存在,就必然有管理,管理与被管理者就一定存在矛盾,要想处理好这对矛盾,行使有效的管理,基本前提是以全局的长远的利益规划个人的局部利益。
对策:提高市民素质。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包容方方面面,涉及千家万户,需要全社会和广大市民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它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个人。人是一切社会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所有社会活动的主体,市民城管法律意识的强弱对依法治市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执法实践中深有体会,在市民法律意识、文明意识淡薄的地方,城市也难以管好:前面刚扫完马路,后边就随地丢垃圾;宽敞的马路摆起了占道经营的摊点,造成车难行、人难走;城管人员依法进行管理时,遭到侮辱、指责,甚至谩骂、围攻等。提高公民的文明意识、法律意识,既是实现城市管理法制化的前提又是我市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市民的文明行为必须在不断教育中养成,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是提高公民文明意识、法律意识的重要途经。要广泛地进行社会宣传,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样手段,在广大市民中广泛开展城管法律法规、健康文明知识等宣传活动,普及城管知识。使城管法规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关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切实在管理中提高服务效率,在服务中提升管理效能。广泛与中小学校开展文明共建活动,采取小手拉大手形式,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行为方式,积极把文明创建活动传递到千家万户。积极开展城管服务进社区活动,拉近城管与市民的距离,打造城管互动平台,增进城管与市民的沟通了解。在住宅小区、街巷增设公共广告栏,在居委会、学校、邮局、工厂企业和大型商场增加公共橱窗和告示牌,在新闻媒体增设公共广告栏目,形成全方位的宣传氛围,教育引导广大市民摒弃陋习,树立新风,告别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泼污水等不文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教育广大市民自觉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习惯,通过“多角度、深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宣传,使城市管理的宣传教育覆盖面在时间与空间上得到进一步拓展。努力提高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文明意识和以法治市意识,使市民理解和支持城管执法工作,才能顺利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正规化、法制化的进程。
问题十: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不理解,参与度不高。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等公共管理事务的程度,是现代城市社会开明程度、健全水平和活力效率的综合反映。近年来,我区公众参与已得到愈来愈多的人的接受与支持,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全新格局。但不可否认的是,公众参与的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公众参与城市管理事务的广度和深度都还不够,部分市民对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不理解不配合不参与,部分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不高,不少人只抱怨不参与,只指责不自责,袖手旁观而不身体力行,甚至当执法人员对违法行为实施必要的处罚时,经常有一大帮围观群众出于同情弱者的简单心理,乱打抱不平,乱起哄,喝倒彩,甚至还指责执法人员欺辱老百姓,彻底否定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助长了违法行为人的底气,形成了不利于城管执法的社会氛围,给城管执法部门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对策:完善城管执法公众参与制度。积极推进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各类社会组织与城市管理工作的衔接,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中介组织、市民走进城管,推广社区居民劝导队、城管小卫士、向社区居民述职、环境卫生责任单位联片互查等公众参与模式,形成社会各阶层与城管执法的有效互动。要巩固城管志愿者队伍,深入推进城管执法公共关系建设。积极培育和引导非政府组织、非盈利组织,发挥他们在城管执法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以“假日文明行动”为核心,拓宽志愿者招募渠道和范围,丰富志愿者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建立志愿者参与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形成全社会自觉维护城市环境的良好氛围,构建城管队伍与广大市民水乳交融、和谐共生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