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社会

时间:2019-05-13 08:1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材料与社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材料与社会》。

第一篇:材料与社会

《材料与社会》结课作业

我对新型陶瓷材料的认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网络工程1202班 1208020230 鲜伟 2014年5月3日

目 录

1.什么是陶瓷

2.陶瓷的缺点

3.传统陶瓷材料到新型陶瓷材料的演变 4.新型陶瓷材料与传统陶瓷材料的区别 5.新型陶瓷材料研究近况 6.学习心得体会

1.什么是陶瓷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黏土经过淬取而成。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其用法之弹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种创意的应用。

2.陶瓷的缺点

陶瓷在常温下无塑性变形,其抗压强度大,而抗拉、抗弯、抗冲击强度较小,表现为易脆性断裂。根据材料的配比,陶瓷的理论强度很高,但其实际强度只有理论强度的1%左右。原因是陶瓷烧结的条件及工艺不同,其多相结构亦不同。另外,当陶瓷加热到瓷临界温度时可出现蠕变,高温中其蠕变更加明显。即在烧结过程中烤瓷的蠕变常会牵拉金属变形,尤其多单位烤瓷冠桥反复烧结,变形的可能性更大。

3.传统陶瓷材料到新型陶瓷材料的演变

陶瓷一词来源于古希腊一词,意为地球之神。传统的陶瓷材料含意很广泛,它主要指铝、硅的氮化物,碳化物,玻璃及硅酸盐类。虽然传统陶瓷具有一定的耐化学腐蚀特性和较高的电阻率、熔点高,可耐高温,硬度高,耐磨损,化学稳定性高,不腐蚀等优点。但它也存在着塑料变形能力差,易发生脆性破坏和不易加工成型等缺点,这些原因大大地限制了在工业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在机械工业上的应用。而在电器上的应用也主要局限在高压电瓷瓶及其绝缘体部件等少数几个方面。

为此人们开展对传统的陶瓷材料进行改性研究和有关材料的人工合成开发,现代合成技术已经能够通过物理蒸发溅射(Vapor processing)溶液法(Aqueous precipitation)溶胶—凝胶技术(Solgel-technology)及其它先进技术改造传统陶瓷或人工合成极少缺陷的陶瓷材料,其中较为重要的有Si3N4 ,A12O3 等。合成的陶瓷材料与传统陶瓷材料相比,它的性能大大提高,与其它材料相比,在同样强度下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热、机械及摩擦学特性。它质轻,可以耐高温,硬度高,抗压强度有时超过金属及合金,具有较强的抗磨性和化学隋性、电及热的绝缘性都相当好,特别是由于采用纯净材料,消除了缺陷, 它的易脆性得到了极大的改

善,因此其应用,特在现代机械业的应用日益广泛。目前巳有大量的新型陶瓷材料被用于工业高温抗磨器件、机械基础元器件,除此之外,电子及电信行业,生物医疗器件乃至于陶瓷记忆材料,超导陶瓷等应用都与新型陶瓷材料的研制与开发有关。

4.新型陶瓷材料与传统陶瓷材料的区别

属于新型材料的一种。传统陶瓷主要采用天然的岩石、矿物、粘土等材料做原料。而新型陶瓷则采用人工合成的高纯度无机化合物为原料,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经成型、烧结和其他处理而制成具有微细结晶组织的无机材料。它具有一系列优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能,其应用范围是传统陶瓷远远不能相比的,这类陶瓷又称为特种陶瓷或精细陶瓷。

按化学成分划分

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纯氧化物陶瓷,如Al2O3、ZrO2、MgO、CaO、BeO、ThO2等;另一类是非氧化物系陶瓷,如碳化物、硼化物、氮化物和硅化物等。

按性能与特征划分

可分为:高温陶瓷、超硬质陶瓷、高韧陶瓷、半导体陶瓷。电解质陶瓷、磁性陶瓷、导电性陶瓷等。随着成分、结构和工艺的不断改进,新型陶瓷层出不穷。

按其应用不同划分

又可将它们分为工程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两类。

在工程结构上使用的陶瓷称为工程陶瓷,它主要在高温下使用,也称高温结构陶瓷。这类陶瓷以氧化铝为主要原料,具有在高温下强度高、硬度大、抗氧化、耐腐蚀、耐磨损、耐烧蚀等优点,在空气中可以耐受1980℃的高温,是空间技术、军事技术、原子能、业及化工设备等领域中的重要材料。工程陶瓷有许多种类,但目前世界上研究最多,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是氯化硅、碳化硅和增韧氧化物三类材料。

压电陶瓷是一种能将压力转变为电能的功能陶瓷,哪怕是像声波震动产生的微小的压力也能够使它们发生形变,从而使陶瓷表面带电。用压电陶瓷柱代替普通火石制成的气体电子打火机,能够连续打火几万次。

透明陶瓷的主要成分有氧化镁、氧化钙、氟化钙等。透明陶瓷不但能透过光线,还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和硬度。透明陶瓷是一种很好的透明防弹材料,还可以用来制造车床上的高速切削刀、喷气发动机的零件等,甚至可以代替不锈钢。

氮化硅高强度陶瓷以强度高著称,可用于制造燃气轮机的燃烧器、叶片、涡轮等。精密陶瓷氨化硅代替金属制造发动机的耐热部件,能大幅度提高工件温度,从而提高热

效率,降低燃料消耗,节约能源,减少发动机的体积和重量,而且又代替了如镍、铬、钠等重要金属材料,所以,被人们认为是对发动机的一场革命。氮化硅可用多种方法制备,工业上普遍采用高纯硅与纯氮在1600K反应后获得:

3Si+2N2 =Si3N4(条件1600K)

也可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使SiCl4和N2在H2气氛保护下反应,产物Si3N4积在石墨基体上,形成一层致密的Si3N4层。此法得到的氮化硅纯度较高,其反应如下:

SiCl4+2N2+6H2→Si3N4+12HCl 氮化硅、碳化硅等新型陶瓷还可用来制造发动机的叶片、切削刀具、机械密封件、轴承、火箭喷嘴、炉子管道等,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利用陶瓷对声、光、电、磁、热等物理性能所具有的特殊功能而制造的陶瓷材料称为功能陶瓷。功能陶瓷种类繁多,用途各异。例如,根据陶瓷电学性质的差异可制成导电陶瓷、半导体陶瓷、介电陶瓷、绝缘陶瓷等电子材料,用于制作电容器、电阻器、电子工业中的高温高频器件,变压器等形形色色的电子零件。利用陶瓷的光学性能可制造固体激光材料、光导纤维、光储存材料及各种陶瓷传感器。此外,陶瓷还用作压电材料、磁性材料、基底材料等。总之,新型陶瓷材料几乎遍及现代科技的每一个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5.新型陶瓷材料研究近况

现代各国不仅在新型陶瓷的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不断大力地开展新陶瓷的研究和开发,下面列举的几个方面是近年来比较著名的研究领域:

1)纳米复合陶瓷

Al2O3-Sic纳米复合陶瓷的抗弯强度比三氧化二铝单体提高近三倍。纳米复合材料不仅在常温下具有很高的强度,其高温强度性能也明显提高。近来,双向纳米复合陶瓷和纳米压电复合陶瓷是引人注目的新方向[8]。

2)梯度功能材料

梯度功能材料它不同于传统的复合材料,其成分或结构在材料的一面向另一面逐渐变化。FGM材料的就开发哦在研究和开发热障涂层材料为主的高温耐热材料、刀具材料、热点转换材料等方面取得了进展,在FGM研发工艺中等离子体喷射法(Plasma Spraying)、气象沉积法(CVD)、粉末冶金法(PM)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得到广泛的利用。

3)synergy 陶瓷

synergy陶瓷是指在同一材料里实现多种性能的共存或互补的高性能复合陶瓷,从广义

上来看,synergy陶瓷的概念与结构和功能一体化比较接近。日本名古屋工业技术研究所和日本惊喜陶瓷中心是开展synergy陶瓷开发的基地,并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如兼有高强度(1400MPa)、高韧性(12MPa)和高热传导性(120W/mk)的强韧性Si3N4陶瓷

还有很多新的领域如:陶瓷涂层、金属-陶瓷、陶瓷膜材料、仿生层状复合材料等各国均积极在研究,寻求新的突破。

6.学习心得体会

新型陶瓷材料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除了作为高强、耐磨、耐腐的结构陶瓷而广泛应用,在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光电子技术、光纤技术、传感技术、超导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国防工业和军用技术历来是新材料、新技术的主要推动和应用者,在武器和军用技术的发展上,新型陶瓷材料及一期为基础的新技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型陶瓷材料还是建立在发展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工业、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及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会对新型陶瓷材料的性能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开拓进取,在新型陶瓷材料制备技术、新的材料体系不断创新,使其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化学与社会

《化学与社会》听课总结与论文

院系:管理学院地理科学

姓名:程艳

学号:2012113104

(一)听课总结

一、第一讲 对化学和社会的初步体会

从北京大学周其凤校长作词的歌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引出《化学与社会》究竟有什么关系?通过《社会化学》、《化学社会学》、《化学与人类社会》、《身边的化学》、《人体中的化学》、《五光十色的化学》、《炼火流金——化学》、《消费者化学》和通俗的《趣味化学》基本知识等初步理解《化学是什么?》。对《多元视野中的化学》、《无处不在的化学》等,学会《从化学的角度看世界》,并体会《化学的神奇》、《化学的魔力》、《化学的秘密》、《化学——点石成金从这里开始》,实现《化学超入门》。

二、第二讲:化学与“食”的关系

从《农业化学》、《土壤化学》、《作物营养化学》、《现代化学肥料学》、《植物化学》、《植物化学保护学》、《农药化学》、《作物化学控制原理与技术》、《谷物化学》、《油脂化学》、《糖化学》、《烟草化学》、《葡萄酒化学》、《茶叶化学》、《水化学》、《动物活性成分化学》、《水产品化学》、《乳品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化学安全:食品添加剂》、《烹饪化学》、《食品风味化学》、《食品色香味化学》、《分子厨艺: 揭开美食奧祕的科学革命》等,显示了整个食物链的每个环节都与化学密切相关,呈现了一个《食品中的化学世界》。我们吃的全都是化学品,但化学品绝对不是都能吃!吃的“三不一少”原则:不享受单一食物;不过于追求色、香、味;不依赖方便快餐食品;少吃加工程序多的食物,尽可能吃食物链上游的产品。

三、第三讲:化学与“衣食住行”的关系

穿衣方面:《纤维化学及面料》、《植物纤维化学》、《化学纤维概论》、《合成纤维》、《纺织化学》、《纺织品化学整理》、《染料化学》、《墨水化学原理及应用》、《表面活性剂化学》、《日用化学品》《皮革化学品》、《鞣制化学》等。居住涉及到建筑工程和资源环境:《工程化学》、《给排水化学基础》、《建筑材料化学》、《化学建材概论》、《水泥化学》、《混凝土的物理和化学》、《绿色化学灌浆技术》、《硅酸盐物理化学》、《化学冶金进展评论》、《涂料化学》、《木材加工化学》、《竹材化学与利用》、《林产化学工艺学》。在资源环境方面:《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找矿》、《矿床地球化学》、《化学岩石学》、《岩石化学》、《化学选矿》、《海洋化学》、《大气化学》、《空间化学》、《太空化学》、《天体化学》、《宇宙化学》、《环境化学》、《化学抑尘》、《水土保持应用化学》、《化学生态学前沿》、《生态化学与人类文明》等。出行涉及到交通运输和动力能源:《危险化学品运输》、《轮机化学》、《汽车用化学品》、《绝缘与润滑材料化学》、《能源化学》、《石油化学基础》、《油田基础化学》、《煤化学》、《电厂化学》、《化学电源》、《化学电池》等。以上可以体会到化学与穿衣、住房、出行3个方面的关系。

四、第四讲:化学与“老”的关系

这里把“老”理解为人生的全过程。《化学与生活》、《现代生活化学》、《化学与健康》、《化学与营养保健》、《分子营养学》、《如何应对化学恐怖与化学毒性灾害》、《毒品化学》、《易制毒化学品管制》、《国民经济化学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司法化学》、《法医化学》、《法庭化学》、《化学侦破》、《化学哲学》、《化学合成的逻辑学》、《化学发现的艺术》、《摄影化学》、《化学词典》、《化学专业英语》、《化学论文英语写作》、《分子共和国》、《分子博览会》、《化学教学系统论》、《化学学习论》、《当代化学前沿》、《化学信息学》、《控制论化学》、《组合化学》、《化学数学》、《化学统计学》、《计算化学》、《化学计量学》、《简明计算机化学》、《网络化学》、《物理化学》、《流体力化学原理》、《机械力化学》、《气动热化学》、《声化学及其应用》、《光化学》、《激光化学》、《电化学》、《磁化学》、《微波化学》、《量子化学》、《纳米化学》、《超分子化学》、《材料化学》等,涉及生活工作、健康保健、教育学习、政治法律、经济哲学、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

五、第五讲:化学与“生、病、死”的关系

在生命方面:《生命的化学》、《生命的化学进化》、《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人体化学》、《分子克隆》、《分子杂交理论与技术》、《高等真菌化学》、《精神化学》、《仿生化学》、《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等。在医病方面:《医化学基础》、《医学化学》、《分子诊断学》、《医护化学》、《化学换肤术——美容皮肤科实用技术》、《针刺镇痛的神经化学基础》、《抗癌药物的化学与药理学》、《脑肿瘤的化学治疗》、《药物化学》、《医药化学》、《药用化学》、《中药化学》、《神奇的分子:药物是如何起作用的》、《天然药物化学》等。死亡涉及到:考古、文物、历史和死亡的威胁(如战争、灾害)等。《死亡的化学反应》、《法医化学》、《考古化学概论》、《文物与化学》、《化石》、《化学史》、《化学文献及查阅方法》、《火灾化学导论》、《安全化学》、《核化学》、《被扭曲的反应式——化学与战争》、《化学战史》、《化学武器与战争》、《军事化学读本》、《火工品制造》、《爆炸化学基础》、《炸药化学与制造》、《化学兵器教程》等。

(二)总结

有人说《化学:中心科学》,也有人说《爱情是一种化学反应》。北京大学周公度教授解读了《化学是什么?》,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一曲 “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为生命密码解锁,化学不能不火!”诙谐幽默地唱出了《无处不在的化学》。面向大众,试图沿着《身边的化学》,多角度将各学科专业的《化学大渗透》,贯穿于“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全过程。结合社会热点,尝试《从化学的角度看世界》,展示《魅力化学》,体会《化学的神奇》和《化学的魔力》,实现《化学超入门》。

社会是人的集合。古代人认为养育人的根本是土地和粮食,因此对社稷神非常崇拜;社,就是土地神或祭祀场所;稷,就是五谷神;会,就是集合;社会的汉字本意是指特定土地上人的集合,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是人类所特有的,所以一般指人类社会;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市生产关系的总和,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化学是变化的科学。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应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对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被称为“中心科学”。

化学伴随我们的一生。

我们吃的全是化学品,但化学品不是全都能吃的。在现代生活中,许多食品中都含有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不是食品,超量有害。食品中添加非食品添加剂更是不被法律允许的。

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吃呢?不享受单一食物;不追求色、香、味;不依赖方便快餐;少吃加工程序多的食物;尽可能吃食物链上游的产品,可减小有害化学品对我们的危害。

化学与我们的“住”也是密切相关的。楼房使用的建材是化学品,还专门有建筑材料化学等等学科。

“行”更是离不开化学。出门离不开现代交通工具,而汽车、火车、甚至飞机、火箭,都需要燃料,燃料又是与化学密不可分的。

像在前面说到的,化学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我们的学习也离不开化学。初中,我们开始接触化学。从学校毕业,化学也伴随着我们。

化学在医药方面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许多药品都是化学药物。讲课中,教授提到:“死亡是一种多种化学物质组成的,一直在进行的复杂的化学反应体系。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一些重要的化学反应步骤骤然停止,使整个化学反应体系受到毁灭性打击。这仅仅是我的个人观点。”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源。各种能源的获得和充分利用,以及能源利用中造成的环境问题都涉及化学。可以说,无论是过去、当前还是为了,化学在解决能源的诸多问题中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电厂,我国已有多座核电 站,比如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等等。

2011年日本核电站发生泄漏,造成环境污染并使公众受到辐射危害。核泄漏对人员的影响表现为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它有α、β、γ三种辐射形式。其中又以γ射线“杀伤力”最高,若近距离接触,会导致人体各种病变,甚至影响几代人的健康。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新的实验手段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仅化学科学本身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且由于化学与其他科学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也大大促进了其他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发展和交叉学科的形成。目前国际上最关心的几个重大问题──环境的保护、能源的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的研制、生命过程奥秘的探索──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工业废气、废水和废渣越来越多,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全球气温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是三大环境问题,正在危及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三废的治理和利用,寻找净化环境的方法和对污染情况的监测,都是现今化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在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化学工作者为人类使用煤和石油曾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在又在为开发新能源积极努力。利用太阳能和氢能源的研究工作都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

总之,现代生活与化学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不管是生命本身作为一 个过程,还是生命得以维持所必须依赖的外在物质条件,都离不开化学。没有生命还有化学,没有了化学就绝对不会再有生命存在。化学是生命存在的支柱,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第三篇: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与社会单选: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是(马克思)2.科学一词源于(拉丁语)3.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于(18-19世纪)4.近代科学革命发生于(16-17世纪)5.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的哪种论断反映当时人类已经看到科学的重要作用(知识就是力量)6.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7.英国科学家和数学家(罗素)率先发起了和平运动8.雷切尔与1962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环境科学的研究力作叫(寂寞的春天)9.1969年第一个直接以STS命名的计划的制订者是(康奈尔大学)10.发现能穿透物体的X射线的是(伦琴)11.提出“四体液说”的是(希波克拉底)12.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数学著作是(汉代周髀算经)13.标着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初步形成的是(九章算术)14.(几何原本)以严密的演绎逻辑把建立在一些公里上的初等几何学知识构成一个严整的体系。15.《数论》的作者是(丢番都).16.(古印度人)是最早使用烧制砖建房的人。17.第一次科学革命的起点是(天文学革命)18.1873年物理学家(麦克维斯)完成了著作(电磁学通论)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19.第一次技术革命至19世纪40年代在英国宣告完成,其标志是(瓦特蒸汽机)的发明。20.(爱因斯坦)

提出了E=mc2

质能关系式。成为研究原子核裂变现象转化为原子能技术革命的理论基点。21(1957年苏联第一课人造卫星上天)标志着人类终于可以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22.证伪主义的创始人是英国奥地利裔犹太哲学家(波普尔)23.研究纲领模式的创始人(拉卡托斯)24.在历史之一的模式中,范式论发展模式创始人(托马斯.库恩)25.从技术

发展的实践综合模式来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三者并重的是(美国模式)26.从技术发展的实践综合模式来看,政府适度干预及跨国联合创新的是(欧盟模式)27.对科学技术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实践)28.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著作中提出“异化劳动”学说。29.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认为科学技术发展促成物质生活的丰富,导致人的生存异化30.成功的克隆了第一个人类胚胎的是(韩国)31.2004年英国政府向(纽卡斯尔大学)颁发了克隆人类胚胎的合法执照,这是人类第一张关于克隆人的许可证。32.世界上第一个将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是(荷兰)33.《新唐书.魏知古传》的作者是(欧阳修)34.清雍正二十年允礼主持编纂的是《工程做法》

35.作为现实的生产力,其发展的质与量、水平与规模直接反映着一个社会文明状况的是(21世纪工程哲学知道委员会)36.导致三门峡水库成为问题工程的原因是(工程决策环节)37.自20世纪40年代起,以美国“曼哈顿”计划位标志,各国纷纷制定各种科技规划或计划,使科技研发活动进入以计划规划为主导的时代。38.加强美国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庞大计划是(“信息高速公路计划”)39.最早提出生态学的概念的是(恩斯特.海克尔)39.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CO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2 等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40.根据“巴厘岛路线图”的规定,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缔约方第15次会议将诞生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将要到期的《京都议定书》。41.十八大

报告指出(科技创新)

是提高社会生产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42.古埃及人的计数法是(10进制)42.美国发射阿波罗号飞船,把阿姆斯特朗送上月球是在(1969年)43.(集成电路)的诞生使得第三代电子计算机出现。44.(普朗克)与1900年建立量子论。44.系统总结了古希腊医学自希波克拉底以来的成就,创立了自成体系的医学理论的是(盖伦)45.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的地点是(里约热内卢)46.在古希腊开创了生物学分类之先河的是(亚里士多德)46.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1946年)问世.47.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汉代《神农本草经》48.(古代两河流域人)绘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星图。49.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并设立了第一个电话公司。50.1883年戴姆勒发明用于汽车的(燃油发动机)51.超循环论的建立者是(艾根)52.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空间站发射于(1971年)53.提出了求任意次幂正跟方法的是北宋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54.联系最为广泛的科学组织是(科学学会)。55.李伯聪教授的《工程哲学引论-我造物故我在》标着着哲学的创建。56.被后人称为“古代科学巨匠”的古希腊最著名的物理学家的是(阿基米德)57.1893年在翻译介绍日本书目时首先使用科学一词的是(康有为)58.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创立于(1905)年59.当代最热门的生物工程技术的核心是(基因技术)。60.古代《数学九章》的作者是(秦九韶)。61.当代主导技术群的核心是(信息技术)62.“医学之王”伊本森纳的《医典》是阿拉伯医学的一本百科全书,既论述了卫生学、生理学、药物学又承载了大量的临床实践。63..交流电动机发明于(1888年)64.科学发展模式中进化注意模式的代表人物是(马诺.邦格)65.美国政府自1992年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等一系列高技术经济导向政策,对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起了巨大作用。66.1896年发明无线电的是(马可尼)67.1870年发明电力炼钢炉的是(西门子)68.人体血液循环理论建立的标识是(哈维出版《心血循环运动论》。69.世界上第一部建筑学著作《论建筑》的作者是(维持鲁维)70.(黄帝内经)中提出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为中医药学理论的奠定基础。71.1847年(亥姆霍兹)出版了《论力的守恒》,论证了能量守恒定律并建立了热力学第一定律。72.建立了量力学理论,并提出著名的测不准关系的是(申农的《通讯的数学原理)多选 1.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表现为他们的(目的和任务不同、解决问题、研究过程和劳动特点、发展进程、社会功能和价值标准)2.按照技术为生产服务的功能可将技术分为(生产性技术非生产性)3.从社会条件的角度看,STS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土壤是(和平运动、环境运动和人权运动)4.交叉学科的特点包括(研究问题的实践性、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研究主题的群体性)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源地是(美、英)5.(沃森、克里克)发现和建立了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揭开了生物遗传密码。6.20世纪60年代,(河外星系的谱线红移和微波背景辐射)现象的发现,使多数天文学家认可了宇宙大爆炸的假说。7.第三次技术革命形成了以(原子能、计算机、空间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群。8.属于跨学科研究成果的是(申农的《通讯数学原理》、维纳的《控制论》、贝塔朗菲的《生命问题》、哈肯的《协同学导论》、曼德布罗特的《大自然的分形几何学》9.我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

是(张衡、祖冲之、郭守敬)11.一般所谓的科学发展模式主要有(知识论、历史主义、结合实践模式)10.科学决策的过程包括(信息收集、问题设计、方案择优、行动实施)12.技术发展的经典模式有(仿生学发展模式、科学拉动模式、社会需求推动模式)13.科学的谁会支持系统包括(教育支持、实验技术装备、经济支持、信息支持、科技管理支持)14.20世纪下半叶,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意志高度重视和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科技产业,其中分别由美国、欧洲、日本的(星球大战计划、尤里卡计划、人类新领域研究计划)15.科学和技术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主要影响表现在(科学和技术在生产关系变革中起重要作用、对生产关系基本环节的影响、对管理与经营的影响、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16.科学与技术既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人类精神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科学技术推动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推动人们思维方式的改进、推动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推动社会明主的扩大、推动文化的繁荣和教育的发展)17.从科学和技术发展的路径可表现出知识的转向问题,其表现为(唯理化、标准化、中立化、外在化)。18.马尔库塞的观点认为,工业社会是一个新型的极权社会,它包括的内容有(政治方面、生活方面、文化、思想方面)19.现代科学技术提出的伦理问题包括(克隆技术、安乐死合法化、基因工程、新材料科学、网络信息技术)20.工程的本性包括(集成性、人文性、社会性、实现性)21.规避工程灾难的基本路径有(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决策、健全法治、增强工程主体的责任意识、增强工程主体的伦理观念)22.工程批评的特质包括(明确的社会主体性、特定的对象性、公开的透明性、深度的明主

性、双向或多项的沟通性)2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可持续能力不断增强、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经济结构取得显著成效、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24.《京都议定书》在减排途径上提出的灵活机制包括(情节发展、联合履约、排放贸易)。25.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使命是(推动科学的发展、推动国家的健康、繁荣和福利事业的发展、保障国家安全)26.NSF的核心价值观由下列哪方面构成(远景、追求卓越、扩大范围、责任感)27.在传统的科学教育体系中,教师的职责不能充分发挥,其主要表现在(教材几乎是学生全部的知识来源、应试教育是目前任然普遍存在的教育状态、科学信息对于学生生活的影响都被忽略了、教师成为治丧创的专断者)28.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的教师素质的特点包括(综合性、开放性、社会性)29.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的具体课程设置,一般来说要遵循的原则包括(一体化教育的原则、复核科学发展规律的原则、一体化教育的原则)30.科学家特定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包括(探索创新、实事求是、崇尚真理、严谨踏实)31.人的心里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又影响着人们的现实活动,人的心理主要包括(感觉、记忆、情绪、意志、性格)32.(发现电磁感应规律、提出电磁场的概念、发现电解定律)33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基本导向包括(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导向、科学技术研究导向、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导向)34.微积分的创立者是(牛顿、莱布尼茨)35.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主要数学贡献有(证明了勾股定理、证明了关于平行线的定理)36.当今科学技术异化表现在(生态的破坏、社会的单向度、知识的转向、心理的变异)37.3C革命中的“3C”指的是(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38.1955年奥巧阿和孔勃用酶促法人工合成的是(脱氧核糖核酸即DNA、核糖核酸即RNA)39.社会管理信息化主要表现在(管理内容信息化、管理方式科学化、管理队伍知识化)40.按照劳动手段在劳动过程中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可将技术分为(直接劳动手段、简接劳动手段、劳动对象的技术)41.现代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过程、蛋白质工程)42.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的生活方式变化的总特征有劳动工具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化的过程、人类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大、人类生活的日益改善、物质产品来源与品种的更新)43.“大科技”的特点是(科研项目规模大、靠大型科研集团联合攻关、所需经费投入总额巨大、科研管理网络宏达巨型、科研设备尖端、庞杂)填空题1.科学结构的门类应该划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交叉科学)2.较早的给技术下完整的定义的人是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狄德罗)3.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一次规模空前的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形成了《只有一个地球》的报告.STS形成和成熟的标识是(获得科学化发展)形成三大导向,实现了基本立场的转变。4.1991年美国《科学新闻》杂志在对世界重要科技新闻进行全面回顾时,将(科学、技术与社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单独列出来。5.古代科学及时是指近代科学产生之前世界各文明古国所产生的科学技术,他包括东方四大文明古国、古希腊、古罗马、和(古阿拉伯)的科学技术知识。6.(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7.科学技术一体化最深刻的根源在于当代科技革命,本质上是场(技术革命)8(决策)时现代管理的核心。9.科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理性活动),而且是人类理性的典范和集中体现。10.在人类的思想史上,最早看出技术影响力的是英国(弗兰西斯培根),他关于知识就是力量的论断影响深远。1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12.(社会生产)是科学和技术成果的检验标准。13.1996年,英国的罗斯林研究所的威尔模特博士缔造的绵羊(多利)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第一次用动物体细胞无性繁殖的哺乳动物获得成功。14.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15.2007年,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表示中国将采取一系列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减缓温室气体排放16.国际公认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基本准则就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在环境利益和责任,特别是历史责任和现实责任分配方面作出安排。17.建设创新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18.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高级状态,也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19.古希腊最早研究人体解剖的认识(阿尔克芒)20.为了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继续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国家创新战略)。21.科技进步)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焦点。22.《中国21世纪议程》是制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指导性文件。23.1783年拉瓦锡创立了(氧化燃烧说)引起了化学革命。24.《圆锥曲线》一书的作者是古希腊的(阿波罗尼)。25.中国的造瓷技术与11世纪,传到了波斯和阿拉伯国家。26.亚历山大里的亚的工程技术在公元1世纪达到高峰,(希罗)在他的《机械术》中记载了很多机械说明。27.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使磁针偏转的效应,第一次展示了电和磁的联系。28.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与会各国承诺把(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未来长期发展的道路。29.约在公元前4世纪我国的丝织品就远销国外,汉代以后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30.在苏美尔人建立起奴隶制城邦时期他们就发明了文字开始时是(象形文字)后来演变成楔形文字。31.监狱公元70-82年的古罗马最大的建筑物是(罗马大角斗场)32.1986年(杜柏克)主张从整体上研究人类基因组程序列。33.科学和(民主)支撑近代文明的两大基石。34.在进入科学高技术时代,(信息)的作用是日益重要,成为与人力、资本并列的第三大战略资源。35.科学共同体以(科学奖励)作为内部的运行机制,一次对科学家的行为起到激励作用。36.科学理性)是现代文明的灵魂,是提高人的意识,促进社会行为理性化的强大精神力量。37.1755年(康德)的《宇宙发展史概论》发表,提出星云说,打开了形而上学自然规律的第一个窗口。名词解释:1.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社会组织个构成部分之间所确定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形式。2..科学技术与社会是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个领域。总括来说STS就是探求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互动机制的综合性研究领域。3.交叉科学:指若干门单一学科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新的学科。4.科学革命:狭义的科学革命是指某一学科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即一个新的科学理论取代或推翻原有的科学理论;广义的科学革命是指一个历史时代的科学活动所发生的重大变革。5.技术革命是指某一项技术领域或某一技术系统中的重大突破;广义的技术革命是指改变社会生产技术基础的整个技术体系的根本性变革。6.社会管理的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成果,使社会生产和社会组织程度越来越有序化的过程。7.信息管理:就是通过信息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即在信息的收集、检索、分类、存储和传输的基础上,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不断创新。8.科学技术化 :是指在总体的科学活动中包含着大量的技术科学研究、技术发展研究和技术应用研究作为其辅助部分。9.产业结构:是指社会生产领域中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关联方式和量的比例关系,它是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分以不同规模和速度发展的综合结果。10.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一定的客观的经济关系,是主要以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为本质,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统一体。11.生活方式:是以人们生活活动的形式和行为特征表现出来的体系。狭义的生活方式指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人们日常生活方面的生活方式,广义的生活方式是指包括物质的、政治的、精神的等一切生活活动领域的生活方式。12.思维方式:是人类理性认识的形式、方法和程序,它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理解水平以及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是人类精神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总的体现。13.科学技术的异化:是指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应用原本是为了造福人类,但现代工业化社会由于单纯执着于工具理性下的合理化诉求,而忽视了价值理性,结果导致科学技术的应用不是实现人的本性并解放人,而是损害、束缚、操纵人。14.科技伦理:是对科技活动的道德引导,是调节科技工作者相互之间、科技共同体与社会之间诸种关系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15.工程:是指作为有价值取向的主题,为了满足其特定需要,以一定经验知识和科学理论为基础,以一定技艺或技术为手段,以一定程序或规则为运作机制变革现实的建构性的对象化活动及其成果。它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对科学、技术、人文以及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众多因素的集成。16.工程批评:是以广大公众为主体或主角,通过与”工程家”、决策者以及政府部门的管理者对话的形式,对特定的有待决策的工程项目发表看法或意见、提出批评与建议。17.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18.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对自然充分认识与尊重的基础上,在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并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所取得的全部文明成果的总和,这意味着一种人类与自然相互交融的状态。19.科学:科学是关于外部世界发展和人的精神活动规律的知识体系,也是人类追求世界客观规律的精神活动及其智力结果的体现形式。20.模式: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机制、表现形式、主要特征和内在机制等规律性问题的概括和描述。21.科学理性:科学家特定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逐渐被社会所采纳和接受,成为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指导自己的社会行为的一种规范。22.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是指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它规定动作了科技要作者及共同体应该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23.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凭借事物的形象表征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通过对事物形象的联想、想象与组合来认识事物和过程。它是一种整体思维方式,主要来自人的经验的积累,不仅带有具体性,而且带有形象性。24.技术:是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世、操作方法与技能。25.信息以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其中最主要的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他们相当于人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思维器官和效应器官。26.科学共同体:科学家是科学的主体,科学家的互相联系所构成的群体。27.道行观念: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生活中,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对具体现象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的认识。28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简答题1.怎么认识科学的本质属性:※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种探索真理、生产知识的社会活动※科学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建制※科学是特殊的社会生产力※科学是社会文化的基本形态2.怎么识持续术的本质特征:※技术是客观的物质因素和主观的精神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技术是直接生产力※技术是人们改造、控制、利用和保护自然的一种动态过程。3.STS提出了哪些新的理念:※新的科学观※新的价值观※新的发展观※新的教育观4.简述STS学科产生的背景:※科学和技术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与社会兴起的历史条件集中体现

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二是科技发展带来重大的社会问题;三是对科技发展需要深刻的社会人文反思。※社会运动的推动。科学技术和社会兴起的社会条件有:和平运动、环境运动、人权运动。※学术思想的演变。从学术条件的角度看,对STS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科学技术的批判;二是对科学技术的研究转向;三是交叉科学的兴起。5.简述STS形成的历程。STS形成和成熟的标志是获得学科化发展,形成三大导向,实现了基本立场的转变。※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学科化。※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三大导向。※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基本立场。6.简术21世纪STS发展的趋势:※全球化趋势。※多样化趋势※有机化趋势※技术化趋势※人文化趋势※生态化趋势。6.简述交叉学科的基本形态:※边缘学科。※综合学科※横断科学。7.简术古代中国的主科学技术成就:古代中国在辉煌的历史文化中创造了独具特的科学技术,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建筑三大技术和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1)技术。※陶瓷技术※丝织技术※建筑技术※四大发明(2)科学。※农学※中医药学※天文学※数学8.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有哪些特点:※以动态的历史主义方式看待科学发展,具有证伪主义发展模式所没有的优点,强调了收敛式思维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突出了科学革命发生的主体性条件,突出了新生力量、年轻人在科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鲜明的面向未来,着眼于未来的积极的科学研究心态。※把“范式”变革作为科学技术发生的标志,突出了认知结构和学科思维方式在科学研究中重要的关键性作用。9.简术技术发展的经典模式:※仿生学发展模式。仿生学发展模式是起源最早的技术发展模式,德国技术哲学创立者卡普提出的人体器官投影说,揭示了技术手段是人体外化和自然人化的结果,认为技术得化的过程是人体不断外化和自然不断人化的过程,实际就是技术发展的仿生过程。※科学拉动模式。这是由技术的自然属性,即技术的科学规定性所决定的,由于人们认为“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或“科学是技术之母”并基地于科学理论向技术转化速度加快的现实,于是推断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科学的推动作用。※社会需求推动模式。这是由技术的社会属性,即技术的社会依存性所决定的,由于技术的最终成果是产品,而只有满足社会需要,为市接受的产品技术,才有生存和发展机会,因此,社会需求、市需求是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10.科学技术对决策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高效、可靠的信息技术,可以比较全碉搜集有关信息,迅速、准确地整理信息,为正确决策奠定基础※预测手段的发展和预测的科学化,早用科学的定性或定量方法,如直观判断法等,对未来进行科学预测,作为确定目标和制订计划方案的依据。※决策研究定量化,即利用运筹学、统筹法、决策论等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对所确定的决策目标进行量化论证。※评价和选择方案手段的科学化,也就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如价值分析法、决策树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对各种不同方案进行比较评价以确定最优方案。1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密切注视科技发展的现关和趋势,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体现了他一贯重视科学技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2)科学技术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科学技术引导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方向(4)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知识经济模式的出现。12.简术科学技术对经济结构的影响:※科学技术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科学技术对社会劳动结构的影响※科学技术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科学技术对国际结构的影响。13.简述科学技术对政治生活的主要影响。※科学技术导致新的社会阶层出现。人们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信息、技术去获得货币和物质财富。这是人类历史上早就存在的途径,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致富、信息致富、技术致富正在变成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形成人们致富的新途径,由此也相应地形成三种新的社会阶层;科技企业家阶层、经营管理阶层和工人中的富裕阶层。※社会各阶层的人数比例正在由过去的金字塔形结构转变为纺锤形结构。当代工业发达国家中,由于科技企业家阶层、经管理阶层、工人中的富裕阶层的形成和发展,社会的中产阶级人数迅速增加,这就形成了中两头小的纺锤形结构※传统的廖方式受到挑战,随着居家工作、电信上班人数的增加,随着全日制工作方式向弹性时间工作方式的变化,在工业发展国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工作已不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廖工作。14.简述科学技术是决定生产力发展因素的原因。※科学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科学技术改进和革新劳动资料※科学技术扩大了劳动对象的来源※科学技术扩了劳动对象的来源※科学技术使生产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15.怎样理解社会生产实践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物质生产的需要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工具改革、工世和劳动技能中的成功经验需要加以概括、总结,从而推动了科学技术从经验形态向理论形态的发展。二是生产技术的革新和进步提出了许多人们从未研究又急需解决的新课题,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16.简述经济对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经济支持与经济况争的推动性。※经济体制的推动性。17.为什么工程是具象化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最为具体、最为丰富、最为现实的体现就是工程,因为工程处于自然—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经济—社会这一链条的关节环节,一端连接着科学、技术与自然相涉,一端连接着个业、产业、经济与社会相关涉。※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根本说来是通过工程活动这一媒介发生的。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话,那么只能是在潜在意义上而言的,工程才是现实的生产力,并使作为潜在的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得到社会实现,发挥其应有价值。18.从科学、技术、工程序的三元关系说明工程的多维性。※工程有集成性、社会性、人文性和实现性等本性※技术、工程可以转化为科学※科学的应用可以转化为技术、推动技术的发展,而技术利用科学又能拉动科学的发展。※技术能应用于工程,表现为对工程的推动,而技术一旦应用就转化为工程。19.简术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为了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继续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国家

创新战略,这两大战略是影响中国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宏观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是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国家创新战略,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使之成为推动我国科技和经济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20.简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科教育兴国,不断创新的原则※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的原则。※积极参与广泛合的原则※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21.哲学对科学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哲学能够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世界观和方法的指导。※哲学思考能够味为科学技术研究者提供具有启发意义的理论推测※探计哲学问题有助于解决科学问题。22.简述实现科学、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途径:※科学和技术发展必须服务从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社会需要。※科技、经济、社会在运行机制方面互相协调,即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与三者自身的运行机制之间的协调。※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建构新的社会道德观。23.简述科学技术社会化与科学技术化的特征。※科学技术活动的社会化※科学、技术和生产一体化。※社会行为理性化※社会管理信息化※社会发展生态化24.简述工程的社会功能:※吸纳社会劳动力,提供个人必要的就业场所※创造物质财富,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塑造文价值,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建造“属我世界”,拓展“类”生存空间※打造生活样式,成就人类文明。25.我国实施国家创新战略所具备条件:※我国经济

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

进步,对科技发展提出了巨大的需求,也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部分重要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具备科学技术大发展的基础和能力。※坚持对外开放,日趋活跃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使我们能分享科技革命成果。※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结合起来,为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更有利于形成独特的创新文化。26.简述中国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和理解。※可持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

行为规范。

第四篇:自然规律与社会

自然规律与社会

荀子说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各自有着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人们认识世界就要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并遵循这些客观规律,自觉地改造世界.而不能主观的去破坏其中的规律.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万有引力规律在牛顿发现以前就存在并起着作用,只是牛顿通过研究认识了这一规律.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在马克思写出《资本论》之前就存在着,只是马克思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了这一规律。

1998年,在取得了战胜特大洪涝灾害的胜利后,人们更多地对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提出了反思.历史和现实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人类任何一种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都必将加倍受到自然的惩罚。尽管当年特大洪水有“厄尔尼诺”和“玛尼娜”等不正常天气现象等特殊原因,但上游滥砍乱伐、长江泥沙淤积、江湖围垦造田是更深层次的原因。

常言道:“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2010年,三峡大坝迎来流量为7万立方米/秒的洪峰,刷新了1998年以来通过宜昌的最大峰值记录.我国持续多日的大雨天气至7月1日以来,中国南方地区连续遭遇暴雨洪涝灾害袭击。7月1日以来南方洪涝灾害过程已造成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1省(市)遭受洪涝灾害据国家防总办公室最新统计,截至7月15日9时,今年以来中国共有26个省(区、市),累计农作物受灾6155千公顷,受灾人口9750万人,因灾死亡594人、失踪212人,倒塌房屋5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202亿元。与2000年以来同期相比,洪涝灾害各主要统计指标均偏大,其中直接经济损失偏多2倍,倒塌房屋偏多近5成。3546.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35人,失踪41人,紧急转移安置120.5万人;倒塌房屋11.3万间,损坏房屋30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9.9亿元.快速增长经济建设的另一面是靠牺牲自然生态平衡而获取的一种短暂利益,现有的科学家只是充当为其服务的小角色,无论在任何大型建设上、出现的科学家只有提供参考建议权而非是决定权。也就是说:科学家是根据施工一方指定要求提供可伸缩的、可±左右的意图来提供数据,这样的数据能可靠吗?科学变成了配角而另一方不搞科学的却成了主角,这出戏能演得好吗?!上海的楼房因失偏重而整体倒下前、相信在设计上施工方巧妙避开了真正严肃的科学要求,同样在大片河流两旁众多违法建筑,挤占河道的开发商只为了自己,有的离河道太近,有的还将原河道宽15米,被挤得只剩下3.5米等诸多现象不计其数,石头、淤积物已严重堵塞在河道早已司空见惯,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城市只注重地面上看得见的政绩工程而放松人们看不见的地下排水系统建设。目前我国一些城市排水管网管道老化,排水标准比较低,也是增加导致内涝之一。

社会的发展不应该建立在违背自然的基础之上,那样产生的繁荣只会是昙花一现,而巨大的副作用将会接踵而至。自然与社会都具有客观物质性,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见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他们都具有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的客观性。

只有遵循自然规律,顺应社会规律,才能使国家朝着积极的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也经历了长期实践和艰苦探索过程。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任命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第五篇:中学生与社会

“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东海高级中学初战告捷

2013年11月8日,“七彩语文杯”江苏省第十二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东海赛区成绩揭晓,全县共产生特等奖 49名,其中高中组20 名,初中组29名。

为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展示中学生的新生活、新思想、新发现、新感受,激发广大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力,“七彩语文杯”江苏省第十二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东海县县级复赛于10月26日举行。在校级初赛的基础上,共有273名选手参加县级复赛。经过专家背靠背打分,评出高中组特等奖20人,我校姜媛媛等15名选手获得高中组特等奖,将代表我县参加11月16日在连云港外国语学校举行的市级决赛。另有7名选手获得一等奖。

我校在历次作文大赛中有着优良的传统和辉煌的战绩。我们预祝参赛选手们能一路过关斩将,取得更好的成绩。

下载材料与社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材料与社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材料与社会论文(最终定稿)

    材料对人类社会文明的推动作用——论材料与社会文明的发展 摘要:(青铜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引至1.1),随后产生和发展的各种材料,起到了推动中国社会的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材料......

    法律与社会 - 副本

    法律与社会——农民工权益现状保障分析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群体,由于现实与历史的原因,农民工群体一直处于城市的边缘,受到社会的歧视—基本权益得不到保......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尝尝苦滋味》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向大家讲说《尝尝苦滋味》一课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测试题 一.填空题(5分) 1.法国作家法朗士曾经说过:好奇心造就和。 2.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 。 3.是世界上身材最小的民族。 4.古老的是人类早期辉煌和文明......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一 、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

    品德与社会[★]

    教学目标: 1、认识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生活背景孕育出了异彩纷呈、姿态万千的饮食习俗、民居习俗。知道家乡的民风、民俗在人们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能......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方法论

    1、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思?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离开了问题便不会有真正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这一特点,要求社会科学研......

    品德与社会总结(范文)

    《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为了更好的上好本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