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根据市扶贫办公室《关于开展对扶贫开发工作调查研究的通知》精神,现按照调研内容和工作的实际,对2005年扶贫项目实施情况,移民安置情况,劳务输出、培训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扶贫项目实施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全省“三西”扶贫县之一,全县辖18个乡镇,242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万人,总耕地面积137.79万亩,其中水浇地47.36万亩,人均水浇地1.1亩。200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58.8元,人均占有粮348公斤。全县有6个扶贫重点乡镇,62个扶贫重点村,21个插花贫困村;有16个纯移民贫困村,30个纯移民社(点)。6个重点扶贫乡镇中未列入重点村的贫困村有22个。截止2004年底全县有贫困人口9.63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1.7万人,低收入人口7.93万人。2000-2004年已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村有27个,其中重点扶贫项目村17个,纯移民村5个,非重点村5个。经过几年的整村推进和各类项目的实施,目前贫困面由2000年的24%下降到2004年的21%。
(二)各类扶贫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截止目前,省、市下达我县“三西”及市级财政扶贫配套资金总计为1157万元,其中“三西”专项资金1063万元,市级财政扶贫配套资金94万元,共37个项目,其中:整村推进项目14个,种养业等项目23个,涉及到12个乡镇、40个村,3个单位。有30个不同类型的项目。已预拨扶贫资金308.4万元,占总资金的26.7%。14个整村推进项目及其它项目现已全面启动实施。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共20项,均已搞了设计方案,目前已完成防护坝一座,集雨水窖105眼,涝池1座,机井2眼,修渠道5000米,涵洞2座。
二是种植业项目,已完成红提葡萄种植7.4万株,高原夏菜400亩。籽种补助项目和实验良种项目已完成。
三是养殖业项目,已建猪舍3100平方米,羊舍11000平方米,现已进行市场行情考察,了解牛、羊、猪价格,开始进购,发放工作。其中坪城乡已购猪70头,中川镇购羊700只。
四是土壤改良项目已落实地块,开始启动,其中上川镇已完成352亩土壤改良项目。
五是种植业项目贴息贷款16万元。
六是培训农民技术人员3000多人(次)。
(三)具体做法
一是层层召开会议,安排落实扶贫项目实施工作。省、市扶贫项目计划下达后,县委、县政府及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极为重视,并以县政府的名义召开了全县各乡镇主要领导及分管扶贫工作的领导参加的动员会议,按照省、市的要求,安排部署了全县扶贫项目的实施工作,并签订了项目实施合同书。截止目前,各乡镇、村扶贫领导小组都相继召开了有村民参加的项目实施动员会,公布了项目实施内容及资金额度。
二是县扶贫办全面实行领导包乡、干部包村、包项目制度,把项目层层分解到人头上落实责任。把项目实施的质量、数量、进度情况定期进行评比通报,并作为年终考核干部的依据。
三是注重群众参与,促进项目的实施管理工作。今年在项目实施前,我们注重群众参与,提高群众对项目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如养殖业项目让群众参与考察市场行情,了解市场价格,有力地促进了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四是突出工作重点,严把项目实施的三个关口。为了使项目能够按照计划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我们严格按照省、市的要求,严把项目质量、数量和进度三个关口,在质量上加强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按规范化、标准化、合理化建设的要求,建设项目,真正做到建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在数量方面,要求项目完成后,乡村先进行自查自验,并让群众参与,确认签字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在进度方面,我们要求在10月底之前全部完成任务。
(四)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通过扶贫项目的工作实践,工作中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发动和宣传工作还没有跟上去。乡村干部对整村推进工作的思想认识还不够统一,群众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参与整村推进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项目的实施和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是整村推进资金额度小,信贷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和整合资金跟不上,使整村推进工作的效果不明显。
三是已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和产业化项目,后续管理和发展还没有跟上去,可以说很不尽人意,还没有制定出一套确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办法,使扶贫资金的滚动发展还不能落到实处,也还不能很好的发挥效益。
四是群众的组织化程度低,符合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与运行机制无法建立,因此,使一些产业项目无法规模化生产、规模化发展、规模化经营,效益发挥的不好,不明显。
五是在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中,由于群众广泛参与不够,可行性论证分析不够,在实施项目过程中,给工作带来了被动。
(五)下一步工作的设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市十年扶贫开发纲要精神,以脱贫致富奔小康总揽扶贫开发工作的全局,以整村推进为主要形式,以贫困群众为主要对象,以改善基本条件为途径,以调整结构为关键,以农民群众增加收入为主要目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努力开创全县扶贫工作新局面。
1、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搞好协调服务。
为了实施好各类扶贫项目,我们将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全面实行领导包乡、干部包村、包项目制度,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严格实行项目合同管理制。凡是整村推进的每个项目,在检测小组、规划小组的领导下,乡、村都要明确责任,并要有群众代表参与,监督实施、监督管理。县扶贫办要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发动到位,监督、检查验收到位,全程搞好跟踪协调服务与管理。
2、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严把项目进度、质量、数量三个关口。
为了严格按照规划要求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一要严把进度关,要与乡、村群众共同确定进度计划,列出项目建设时间表,从组织实施到竣工验收,确保项目按期和提前完成。二要严把项目质量关,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建设的标准化、合理化,真正做到建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三要严把数量关,在项目实施中,凡是到户项目,户户要签字确认,要把项目量化到户,规划到地块,公益性项目要召开相关会议予以认可确认。
3、严格资金管理,落实报帐制度。
为了防止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截留,我们将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在项目实施前公布项目计划内容和资金额度,供群众监督。项目实施后,向群众公示,接受监督,给群众一个知情权。报帐发票由乡、村及群众代表审查,再逐级审查验收报帐,并提交审计部门审计,确保资金的正常运行,增加资金的透明度,发挥资金的效益,推动项目的实施。
4、突出重点,优先扶持特困群体。
在实施各类扶贫项目过程中,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项目中,要优先扶持计生特困户、残疾特困户、复退军人特困户,要突出重点,倾斜物资和资金,切实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带动他们摆脱贫困。
5、优化项目后续管理工作,促进项目村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巩固提高整村推进的扶贫成果,要严格按照《参与式管理办法》,结合各村的实际,制定项目管理和签订项目滚动发展合同,实行建、管、用相结合,责、权、利相一致,努力提高项目后续管理的质量和效益的长久发挥。形成建设有责任、使用有成效、管理有章程的工作机制。对种养业和农民增加收入的项目要积极倡导资金不出村,滚动发展使用。年收回的资金和物资视其项目效益再进行投放,以合同的方式要求发展,促进发展。
二、移民安置进展情况
(一)移民安置情况
1、移民安置情况。自1995年移民安置工作开始以来,截止目前我县已累计安置移民11214户、43438人,共设移民点65个。其中安置县内移民7169户、27614人,安置县外移民4045户、15824人,截止目前,我县已安置移民搬迁定居10070户、39136人,占已安置移民户的92.5%;建房35246间;打水窖10342眼,占已安置移民的95%。按人均2亩水浇地、户均1亩宅基地和共用地的标准给县内外移民已划拨耕地86878亩,宅基地和公用地11214亩,所划拨的耕地已全部完成平田配套。
2、移民公益事业建设情况。截止目前,在移民村点新建小学19所、扩建小学15所、扩建中学1所,总投资694.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42.86万元,移民自筹51.34万元,基本解决了移民小学生的就学问题;为58个移民点架设农电线路高压53.8公里,低压87.6公里,安装变压器68台,总投资601.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47.3万元,移民自筹54.3万元,已基本解决了移民生产生活用电困难;新建移民村委会办公场所14处,投资55.8万元;整修移民村道路35公里。
3、移民管理工作。根据地名命名和行政区划的有关规定,我县对各移民点进行了地名命名,明确了行政归属。完成了18个村、106个社的建制,配备了领导班子,基层组织运转正常。截止目前,我县已完成移民交接15个村、98个社、8949户、34331人。其中永登县内移民8个村、64个社、6392户、24900人;外县移民7个村、34个社、2557户、9431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移民土地贫瘠,部分移民生活难以维持,据调查已给移民划拨的土地中有8600多亩耕地土层在30公分以下,难以耕种。
2、移民经济基地脆弱,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引大灌区移民均来自我省我市最贫困的地方,自身家底薄,资金积累少,从异地举家迁入灌区,生产、生活性投入大。从重建家园、平田配套、农业生产乃至定居灌区,除国家补助,每个移民还需费用3000元左右,因此移民负担很重。近几年来,由于移民自身素质低下,加上国家补助标准低,投入较少,自身生产投入不足,迁入灌区后给永登县造成新的贫困人群。
3、公益设施还不够完善,给移民安居生产带来不便。一是中学严重不足,移民初中生虽然在灌区现有中学插班上学,但造成现有中学超负荷运转,个别班额达80多人;二是新移民小学都没有配备教学设施,使学校无法达标,教学质量不能提高;三是东乡县东联移民点还未通电;五是移民村委会无办公设施,还有6个村没有卫生所,给移民村的正常工作和移民的就医造成一定的困难。
4、移民管理工作还需加强。目前绝大部分移民已经移交给移入地管理。但部分移民还没有到位,有人无户,有户无人的现象在个别移民村点依然存在,造成不同程度的土地荒芜;有的移民村虽然已移交但户籍迁入手续因费用无法收缴尚未办理,给当地政府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扶贫规划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影响到移民乡镇区域社会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
(三)今后工作建议
1、加大扶贫力度,加快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尽快将剩余的移民村和安插在当地村的47个移民点列入整村推进计划,使移民尽快摆脱贫困面貌。
2、加大资金投入,对土层在30公分以下的8600多亩土地进行铺土改良,使其土地发挥效益,解决移民的温饱问题。
3、进一步完善新建移民小学的教学设施,扩建移民区内的现有中学,完善新建移民小学的教学设施,以解决移民学生的就学问题;对移民村的农电线路架设,村庄道路整修,村委会办公设施配备,村卫生所的新建给予资金扶持,给移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4、将宕昌、东乡未到位移民列入国家异地扶贫搬迁项目,使移民尽快搬迁建房,安居生产。
三、劳务输出培训工作
今年以来,我县劳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劳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经过全县劳务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勤奋工作,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1、2005年计划劳务输转任务10万人(次),截止目前已完成7.9万人(次),占年计划79%。其中组织输出1.4万人(次),自谋输出4.6万人(次),就地转移1.9万人(次)。
2、劳务经济收入计划2亿元,已完成1.6亿元,占年计划80%。
3、培训人数5000人,已完成培训4500人,占年计划90%,实施引导性和技能性培训34期,涉及工种6个专业。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1、提高认识,切实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
今年,围绕全县劳务输出工作的目标任务,把组织农村劳动力输出、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一大产业、一件大事来抓。年初,召开了全县劳务工作会,对劳务输出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组织有关人员对京津及长三角地区6省市的23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对过去用工企业劳务基地进行了回访。与17家企业现场签订了6000人以上的用工供需合同。考察后,县上筛选了江苏省昆山市“哈森鞋业有限公司”和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惠辰制衣有限公司”两家企业,集中组织劳务输出,并以此作为打开江浙地区劳务市场的突破口。4月份,县上集中向江浙地区输送务工人员409名,同时在杭州市举行的兰州—杭州企业合作发展座谈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上,与浙江省桐庐县签署了劳务协作备忘录。双方协议:桐庐县为劳务输入基地,永登县为劳务输出基地,每年向桐庐县输送劳务人员3000至5000人,为长期稳定输出劳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完善网络,健全劳动力转移机制。
县上把劳务输出任务纳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量化分解到各乡镇,并成立了劳动力服务中心,各乡镇重新建立了劳务工作站,由乡镇副书记或副乡长担任劳务工作站站长,乡镇明确了2-3名劳务输出专干。各村设劳务信息联络站,确定了两名劳务信息员,构建了农村劳务输出三级工作网络。今年5月,县上召开了全县劳动力状况统计调查工作会议。在逐村逐户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和“在外务工人员信息库”,对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姓名、性别、年龄、身高、学历、技能、特长、输出意愿、培训要求、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方面建立了系统的台帐,并全部实行了微机管理。同时,在驻兰、驻沪、驻京等驻外办事机构设立劳务输出工作站,扩大劳务站点,拓展新的劳务市场。
3、畅通信息,搞好劳务输出跟踪服务。
今年,县上通过各类媒体、劳务中介组织、驻外办事机构、外出打工人员广泛搜集各类劳务需求信息,搞好从信息收集到反馈、从劳务组织到输出“一条龙”的劳务信息服务。今年,全县规模组织输出后,为了搞好跟踪服务工作,县委县政府要求各乡镇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和回访制度,部分乡镇给务工人员发去了慰问信,派专人看望务工人员。深受用工单位和务工人员的好评。
4、加强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
我们坚持“先培训,后输出”“不培训,不输出”,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整合培训资源,以县劳动力服务中心、就业培训中心、县职校、农机校、农广校、卫校、党校为主体,以培养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和企业需要为重点,把劳动技能、思想道德、法律知识的培训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多渠道、多层次培训体系。针对全县农民工文化素质低、缺乏就业劳动技能、单个输出成本高的实际,一是狠抓了常识性培训,二是狠抓了职业技能培训,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采取校企联办、项目定向培训、委托代培、“订单”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大对电子、电焊、家政、餐饮、服装、计算机等实用技术培训。
5、扩大规模,积极培育劳务基地这一农村支柱产业。
县上把国内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及周边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地区作为劳务输出的主攻方向,加强联系,密切合作,在巩固发展兰州、青海、深圳、新疆、西藏等老基地的同时,千方百计开辟京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等新的劳务输出市场,确保农民工规模有序转移。今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领有关部门,乡镇的负责同志,先后到北京、上海、浙江、福建、深圳、江苏、新疆等地考察和联系劳务输出工作,寻求劳务输出的新机遇,签订劳务输出协议,稳定的扩大劳务市场。上半年创建劳务基地18个。
(三)存在问题
一是劳务输出工作,还存在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技术技能培训工作跟不上。二是部分农民群众受封闭保守的传统观念影响比较深、竞争力不强。
三是技能低,大部分符合招工条件的对象无专长,未受过专门培训,输出对象同企业需求较难对接,影响到输出数量。
四是群众思想保守,对外出务工有顾虑。
五是经费紧张,如劳务考察费、跟踪服务护送费、培训费等仍然难以解决。
总之,我们将以这次市上领导调研考察为新的工作起点,转变工作作风,寻找差距,弥补不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开拓创新上找出路,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做工作,扎扎实实抓落实。切实把扶贫工作,移民安置工作,劳务输出工作,搞成群众满意,群众受益的工程。坚持双管齐下,多轮驱动,为全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汇报
xxx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市扶贫办:
根据市扶贫办公室《关于开展调查研究和报送典型材料的通知》精神,现按照调研内容并结合工作的实际,对近四年来我县扶贫项目的实施情况、贫困乡村经济发展情况、整村推进情况、存在问题与建议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县地处xxx平原、xx腹地。全县辖x个乡、镇(场),x个行政村,总人口x万,其中农业人口xx万。县域总面积xx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x万亩,人均耕地xx亩,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xx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面上插花”扶贫县之一,涉及xx个乡镇(场),xxx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共有贫困人口xxx万人。根据《中国农村(2001-2010)扶贫开发纲要》精神,我县扶贫开发工作从xxx年开始至xxx年结束,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02年-2007年)实施xxx个贫困村;第二阶段(2008年-2010年)实施xx个贫困村。
二、扶贫项目实施情况
xxx年以来,在省、市扶贫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和落实扶贫开发的有关方针政策,严格按照“扶贫到村,效益到户”的总体原则,紧紧围绕解决贫困群众温饱和发展这一主线,坚持对贫困乡村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综合开发,使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xxx02-xxx05年,中央、省、市共批复我县财政扶贫项目xxx个,到位资金总计xxx万元。其中乡村道路项目xx个,扶贫资金xxx万元;教育项目xxx个,扶贫资金xxx万元;农田水利项目xxx个,扶贫资金xx万元;人畜饮水项目xx个,扶贫资金xx元;卫生事业项目xx个,扶贫资金xx万元;劳务技能培训项目xx个,扶贫资金xx万元;老促会项目xx个,资金xx万元。截止目前,我县共实施完成扶贫项目xx个,拨付扶贫资金xxx万元,占资金总量的73.3%。新修乡村柏油路xx公里,解决行路难人口xx万人;
修建学校xx所,建筑面积xxx平方米,受益学生xx人;新打灌溉用井xx眼,增加有效灌溉面积xxx亩,新增粮食产量xxx吨;新打饮水井xx眼,解决了xxx人的吃水难问题;修建乡镇卫生院xx所,解决了xx万人的就医难问题;培训劳务技能人员xxx人,就业率达到80%以上;修建桥涵xx座,铺设地埋管xxx米。
三、贫困乡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县贫困乡村经济面貌也取得了喜人的发展和进步,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一)贫困人口有所减少 据统计,xx01年我县确定的贫困人口为xxx万人,未解决温饱人口为xx万人,到xx02年底贫困人口减少到xx万人,减少了xx万人,到2004年底贫困人口减少到xx万人,未解决温饱人口减少到xx万人,年均分别减少了0.85万人和0.43万人,年均减少率分别为12%和21%。贫困面也由原来的10%下降到目前的6.4%,下降了三点六个百分点。
(二)贫困地区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 2002年底xxx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xxx元,到2004年底,增加到xxx元,净增125元。例如通过对我县xx乡xx村的调研,项目实施前由于该村地理位臵偏僻,生产和生活条件比较落后,2000年底人均纯收入仅为923元,同比全县贫困村1035元的人均纯收入还低108元,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自2001年被定为重点扶贫村后,从2002年开始连续四年对该村实施了整村推进工程,到目前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0万元,帮助该村修建了乡村四级柏油路1.5公里,新打灌溉机井12眼。通过项目的实施,该村的经济和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使两个自然村、400多人行路难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带动该行政村发展畜牧养殖业150多户,发展蔬菜面积400多亩,预计2005年底该村人均将达到1163元,同比2000年人均可直接增收240元。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2003年以来,针对我县扶贫资金量小而少的特点,在认真总结以往工作中经验与不足的同时,调整工作主攻方向,拚弃以往普遍撒网分散式扶贫开发方针,整合资金加大了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使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截至目前,我县共实施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卫生医疗、危房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xx个,共修乡村四级柏油路xx公里,修建学校xx所,新打灌溉用井xxx眼,新打饮水井xx眼,修
建乡镇卫生院xx所,这些基础设施的建成,有效缓解了群众行路难、农民子女上学难、群众看病难、群众饮水难和灌溉难的问题。不但改善了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步伐。同时也为今后加快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步伐夯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从改革开放到十九世纪末,我县农村的农民初步形成了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种植业和养殖业收入约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80%,而外出务工收入约占10%,商业及其他收入占10%。也就是说“吃的是小麦面,花的是棉花钱”,“无粮不稳,无棉不富”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2003年以来,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对我县16-45周岁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积极开展务工技能培训,大力开展“打工经济”。截至目前,共投入培训经费17万余元,培训农民工已达到1800余名,培训后的就业率高达80%以上。据统计就业后农民工的月收入一般在500-800元之间,如果按500元算,仅此一项每人每年就可增收6000元左右,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同比2000年农民务工收入比重增加了15个百分点。
四:整村推进情况
为加快贫困乡村脱贫致富步伐,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实行整村推进,按照xxx政[xxx]xx号《xxx省人民政府关于集中扶贫资金整村推进分批扶持重点贫困村的通知》要求,我们从第一阶段63个贫困村中筛选出32个村为整村推进村,从2003年开始至2005年结束。截至目前,经省、市批复我县整村推进项目xx个,到位资金xx万元,实际完成整村推进项目xx个,拨付项目资金xx万元,资金拨付率达到95.5%。其中乡村道路项目xx个,扶贫资金xx万元;教育项目xx个,扶贫资金xx万元;农田水利项目xxx个,扶贫资金xx万元;人畜饮水项目xx个,扶贫资金xx万元;xx项目xx个,扶贫资金xx万元。
五:几点经验与做法
经过几年的扶贫开发实践,我们在做好项目实施与管理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和做法:
(一)几点经验
1、坚持开发式扶贫,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是扶贫开发的有效方式。
近年来,我县各项扶贫资金大多以项目为载体投放到贫困地区,收到了良好效果,不但增加了群众收入,而且培养了科学劳动的方式,启发了群众内在脱贫的动力。
2、坚持扶贫到村到户,实施“先易后难”的攻坚战略,是提高扶贫开发效率的有效手段。
3、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实施“定点帮扶”战略,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器。我县坚持开展了单位包扶贫困村、党员干部包扶贫困户的“两包”战略,重点扶持,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有效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经济收入,扶贫开发的效率大大提高,包扶干部自身也得到了锻炼提高。
4、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扶贫与扶智”战略,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的途径。几年来,我县坚持组织开展务工技能培训,使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学到了一技之长,同时,鼓励和支持他们外出打工、在家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激发了贫困户的内在活力,加快了脱贫步伐。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采取得力措施,狠抓项目落实。自2002年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县成立了县长任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同时各乡镇(场)也抽出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成立了相应的扶贫开发组织,自上而下形成了扶贫开发组织领导体系,确保了此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健康运行。在省、市扶贫项目计划下达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认真贯彻省、市精神,并部署安排全县扶贫项目的实施工作,同时与各乡镇(场)党委和政府签订项目实施合同书及目标管理合同书,以确保扶贫项目的实施工作抓紧、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2、注重群众参与,促进项目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在项目实施时,我们注重群众参与,提高群众对项目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让群众参与考察市场行情,了解市场价格,有力地促进了项目的实施、监管和透明力度。
3、突出重点,严把项目实施关。为了使项目能够按照计划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我们严格按照省、市的要求,严把项目质量关,在质量上加强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按规范化、标准化、合理化建设的要求,真正做到建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要求项目完成后,乡村先进行自查自验,并让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在进度方面,我们要求在每年的12月底之前全部完成任务,确保当年的任务当年完成,决不留半拉子工程和跨实施项目。六:存在问题
纵观几年来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我们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效益是可观的,但细细分析仍存有较多的问题与不足,主表现在:
(一)农村人口多,人口素质低 2004年底,xxx县总人口xx万人,其中农村人口xx万人,占总人口的86%,比全国农村人口的比例64%高出22个百分点。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xx万亩,人均xx亩减少到目前的xx万亩,人均耕地xx亩,同比分别减少9.8%和40.1%。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xxx元,占城镇居民收入xxx元的48.2%。加之部分贫困乡村农民生育观念落后,子女的养育成本较低,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现象十分突出,人口数量难以控制。大多数人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新生事物较慢,且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市场意识薄弱,竞争观念淡漠。可见,贫困地区大量的素质不高的人口负担已成为发展贫困地区经济的重要障碍。
(二)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首先是农民没有联系紧密、运作规范的组织团体,一家一户的生产单元难以与大市场结合,缺乏经济竞争能力。自我国加入WTO以后,受冲击最大的是农业,受影响最严重的是农民,除了国内小农经济之间的竞争外,还要面对由发达的服务体系支撑的规模化农场、跨国公司、农业综合公司、合作社联盟等。同时,农产品贸易和农业、资金合作大量发生在具有经济法人资格的农业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之间,而我县农村目前就缺少这样市场主体;其次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是农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一次质的转变,是由国家宏观调控向市场调节的转变,对农民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心中无数,信心不足。虽然近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想方设法帮助农民发展生产,但是始终没有形成象过去“吃的是小麦面,花的是棉花钱”那样能够主宰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这也是近几年来农民收入一直上不去,农村贫困人口增加的症结所在。
(三)农业比较效益低 首先是农业的自然灾害严重。近几年来,以旱灾为主的农业自然灾害严重制约着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全县每
年用于引水补源、人工增雨、抗旱浇地的费用高达5000多万元,相当于全县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这对一个农民收入连续多年徘徊的农业大县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其次是面临着严重的市场风险。市场是瞬息万变的,由于我县目前农产品的信息不灵,市场体系不健全,对于分散的农户末说,其生产和销售处于双盲状态。
(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我县曾因棉花而闻名于全国,加之价格上的优势,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增长,1997年达到2000多元。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及各地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我县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步失去了优势。特别是2003年7月份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挟带冰雹突然袭击了我县,全县农田受灾面积24.9万亩,受灾人口13.7万人,因灾致贫、返贫人口3.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4亿元,农业结济损失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还因灾下降19.7%,仅为1631元。根据省统计局的资料,1990年 xxx县在全省的综合经济实力位次为xx位,2001年下滑到了第xx位,2002年虽上升了xxx个位次,为xx位,但仍居全省中下 游。同时,受体制、政策、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县农民 收入年均增长多年持续徘徊。细细探究,影响我县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有:
1、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素质难以提高。农村医疗卫生的落后,道路交通状况较差、电力通讯落后等都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阻碍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的推广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素质的高低,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低,农民的思想观念依然陈旧,市场经济观念淡薄传统的计划意识较浓,对现代农业科技的接收能力低,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的增收。
2、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产业化难以形成。《“十五”计划纲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出的要求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以农户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为主体,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近年来,我县农业结构调整虽然有了新的起色,但是仍然存在步子不大,力度不够的问题。有的农户虽然调整了结构,但一般几年都没有上新的种植品种,即使上了也大多都是常规农产品,名、优、特、稀、珍品种较少,大路农产品较多,难以适应优质、多样、反季节、营养保健、无公害等社会需求;在种植模式
上科技含量不高,土地产出率较低;在区域布局上,没有规模,没有特色,基本上属于“小而全”或“杂货铺”,难以形成气候。农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业产业化难以形成,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增收。
3、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业成本过高。由于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二三产业相对落后,财政形势严峻,政府对农业的有效投入不足,不少沟壑、渠灌、机井、电房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衰退,加之近几年我县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机井淤塞、损毁严重,抗灾能力大大减弱,一遇灾年,农业就会严重减产,农民收入就会大幅下降。同时,由于经营分散、规模过小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成本过高,技术含量低,在市场上必然缺少竞争力,受全国农产品供给总体过剩,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的影响,农民种田巳很少能赚钱,有时甚至是农业增产,农民不增收,不少农民完全是出于对土地的朴素情感及迫于地方政府不许撂荒而从事农业生产的。
(五)扶贫开发力度小,资金缺口大,用于农户的小额信贷资金难以落实。主要表现在扶贫资金到位较晚,致使一些项目不能按计划如期完成,严重影响了项目的实施进度。扶贫开发力度与贫困乡村广大干群的期望值存在极大的反差,尽管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愿望很强烈,但苦于缺乏启动资金,各家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又很少给贫困户贷款,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加之少数干部群众对扶贫开发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等、靠、要依赖思想比较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七:建议及对策
今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号文件,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思路,以稳定解决温饱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中心,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扶贫开发取得实效,确保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持六大原则,抓好四项工作,即:
首先,坚持扶贫到村到户原则。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在认真总结经验、切实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对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进一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切实做到扶贫到村到户”。对于我县只有突出重点,才能抓出实效。才能切实做到扶贫到村到户,才能真正实现扶贫开发的目标。
其次,坚持项目带动原则。扶贫项目实施的成效体现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项目作为发展的载体,其涵盖面广,聚集力强,始终是我们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抓手”。扶贫部门不仅仅是向上要项目,向下分资金,更重要的是要抓好项目的实施和组织管理,要真正理解项目带动的内涵,把抓项目作为抓扶贫、求发展的具体举措,以项目带动集聚生产要素,增强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增加农民的收入。
第三,坚持市场主导原则。扶贫开发必须以市场为主导,要培育、开发市场,切实建立起农民进入市场的“绿色通道”;要加强市场调节功能,使农民有更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最大限度地为农民提供服务,使其生产经营行为真正与市场结合,实现产品目标向收入目标的转变;要加强诚信建设,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农民提高诚信能力,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和要求。
第四,坚持产业支撑原则。要切实处理好扶贫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把调整结构作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按照市场导向,着力培育以种、养、加和劳务输出为主的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形成以农业为基础,种养结合、产销加结合、多业并举、各具特色的产业新格局。
第五,坚持载体推动原则。当前农业生产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是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要认真研究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组建农民闯市场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切实解决农民市场难寻找、品种难确定、成本难降低、技术难获得、效益难保障的“五难”问题。同时,下大力气培养一批切实能为贫困地区农民服务的农村经纪人,真正把农民作为市场的主体推向市场,让农民自己走到结构调整的前台,去做大农业延伸产业,去分享整个农业产业的平均利润,从而形成一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结构调整运行机制。
第六,坚持龙头带动原则。要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中的主体作用。利用扶贫贴息贷款重点扶持带动农户多、对农户增收贡献大的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和发展能带动农户闯市场的外向型企业,以订单为纽带实行工业化生产,建立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稳定的购销关系,最终实现龙头连基地,带农户闯市
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此基础上,要着重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第一、着力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人口增收。重点是帮助贫困人口解决和巩固温饱从而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目标。一是要突出重点。要坚持从最困难、最需要解决问题的特困村入手,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村推进”原则,加大力度,重点解决好饮水、行路、用电、基本农田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因地制宜地搞好村容村貌整治。二是要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群众参与,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在扶贫项目的选择和实施方面,要充分尊重民意,珍惜民力,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三是要注重质量和效益,扶贫开发的每一项工程都要科学论证,精心施工,确保干一项、成一项,使群众长期受益。四是要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整合分散在各部门有利于贫困地区发展的资源,着力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第二、着力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调整优化贫困地区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的根本途径。一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因地制宜,面向市场,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背靠黄淮经济区,结缘中原城市群,立足农业上项目,突出工业求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坚持优化布局,提高品质,扩大规模,继续做大做强“一白、一红、一绿、一黄”四大特色产业,加快基地建设,使贫困群众从生产环节中得到稳定收入。二是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扶持发展一批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营销企业,按照“围绕龙头,突出特色,依托市场、连片开发”的思路搞好基地建设,积极推行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形成“生产有基地,加工有企业,营销有组织,流通有市场,出口有渠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使贫困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受益。三是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强贫困地区中介组织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积极组织贫困地区群众,加快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建立起“利益联结,股份合作”的经济实体,引导贫困户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把一家一户的
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不断增强贫困户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第三、着力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开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给予一定的资金和物质扶持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发展的技术和本领。一是要重视和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要积极争取,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文化素质。二是要加强农村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围绕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开发,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办好科技示范基地,搞好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三是要加快发展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积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推行贫困人口重大疾病救助制度,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就医困难和负担过重的问题,努力控制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四是要下功夫抓好贫困人口劳务技能培训工作。劳务输出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受益大、见效快的新兴产业,也是促进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快捷有效途径。要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劳务技能培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水平,保证培训质量,拓宽就业渠道,不断开创贫困人口增收的新途径。要从农民转移前抓起,搞好岗前培训,以农村18—40岁中青年农民为主,以市场实用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定向、订单培训为主要途径,以提高输出就业率为目的,着力打造培训品牌。同时,要强化跟踪管理服务,确保贫困人口通过培训长一技,输得出,干得稳,能致富,达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批的效果。
第四、着力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拓宽扶贫开发投入渠道,促进贫困人口增收。组织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是促进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一是要拓宽投入渠道,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引导,部门参与,社会支持”的多元化扶贫投入机制。要加强与外县的交流与合作,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在劳务输出、科技培训、资源开发、兴办龙头企业等方面拓宽领域,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增收。二是要积极开展部门定点帮扶活动,要明确包扶目标和责任,签订帮扶工作责任书,使帮扶部门做到“人员、资金、项目、措施”四到位,帮助贫困户发展种养生产和特色主导产业,解决困难户的实际问题。三是进一步完善并坚持联乡包村工作制度,加快扶贫方式由单纯捐物捐
款向扶贫扶智转变,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各帮扶部门要制订好帮扶计划,选派得力干部深入到所包扶贫困村认真、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发挥部门优势,积极扶持贫困村发展主导产业,兴办公益事业,切实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努力为贫困地区发展多做贡献。
几点建议
一是增加中央、省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优先解决贫困乡村基础设施落后,生活、生存环境条件差,生活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增强贫困乡村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二是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强化农民劳务技能培训,最大限度的把农业、农民推向市场,实现由被动脱贫向主动脱贫的转变。
三是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措施,真正把用于农户的小额贷款资金落到实处,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第三篇: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汇报
安化县教育局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2007年9月15日
2000年以来,根据县委、县政府部署安排,我局先后在田庄乡竹坪村,乐安镇团民村、葡萄村以及仙溪镇尖峰村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几年以来,我局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带领贫困人口脱贫为目标,克难攻坚,真抓实干,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我局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成绩
一是村民生活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几年来,除村民自筹资金外,我局积极争取扶贫资金80余万元用于村级各项建设。4个村3569人中有95%的人实现了稳定解决温饱的目标。各扶贫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电视、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95%和70%,有15%的农户购买了手机。对于特困户,我局党组成员开展了一帮一扶贫,几年来共发放慰问金一万余元。其中乐安镇团民村经过我们3年的扶贫开发,村民购置了货车4辆,面的1辆,手机80部,新修房屋27栋,该村群众在镇信用社的存款达70余万元。
二是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2000年以来,我局派出工作组进驻扶贫村积极
开展工作,协助各村共拓建道路23公里,修建渠道2000 米,修建人畜饮水池4个,架设管道2100米,还进行了农网改造工程,维修改建了村小学校。同时,将生态建设绿起来与扶贫开发富起来紧密结合,扶贫村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进行了退耕还林,整村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为贫困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如乐安镇团民村的114亩荒山退耕还林后,每年可得上级补助17480元,成为了村里的“绿色银行”。
三是村民有了稳定的收入项目,产业结构得到了较快调整。培训农民技术人员1000多人次,农业、林业、水利、科技四位一体整体推进,各扶贫村经济结构有了明显变化,依托资源、因地制宜、合理开发、优势互补,初步形成了以种养业为主的农村特色支柱产业,农村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农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如乐安镇葡萄村和团民村就通过我们的帮助,扩大了烤烟种植面积,提高了单位产量,其中团民村2003年我们入村时仅种植烤烟180亩,到2005年增加到300亩,共实现产值45万元,纯收入达39万元(含财政补助)。结构的调整,观念的更新,打破了贫困村以粮为本的传统思想,一村多业,一户一业的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了条件,为全村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基础。
四是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
刻变化。通过实施村道路、村部、卫生医疗站所、村小学建设和群众院落硬化、改水改厕等项目,使扶贫村脏、乱、差面貌得到有效整治,村落面貌焕然一新,人口素质得到提高,精神面貌有了明显转变,崇尚科学、文明进步、勤劳致富已成为群众追求的时代新风尚。农民学科技、比致富的风气越来越浓厚,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不断高涨。根深蒂固的“等、靠、要”思想已被“宁可苦干,决不苦熬”的坚强信念所代替,封闭自守,小满即安的小农意识已变为主动开拓市场,加快经济发展的自觉行动。
二、当前贫困村面貌难以改变的主要原因
一是文化水平整体较低。就乐安镇葡萄村来说,1026人的村,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4人,高中文化程度58人,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964人,占全村人口的90%,其中半文盲有205人,占全村人口的近20%。受文化知识水平低的制约,大部分村民没有掌握农业专业技术。
二是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如仙溪镇尖峰村共有18-50岁村民287人,其中220余人常年在外地务工,占全部青壮年人数的近80%,作为主要劳动力的青壮年大部分常年在外,剩下老弱病残守屋,村上冷冷清清,各户连正常的粮食作物的生产活动也只能勉强维持,村级的基础设施建设很难开展起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监管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三是生产生活条件差。4个扶贫村自然条件恶劣,居住分
散,不同程度地存在缺路少桥、缺少饮水、不通电话、没有医疗卫生点等现状,群众普遍行路难、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底子薄弱,负债累累。二是投入与需求矛盾突出。由于贫困面大,基础薄弱,各类扶贫投入总额相对需求来说差距太大,投入不足导致基础设施建设受到严重影响。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充分发挥扶贫资金整体效益。我局将继续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全局重要工作日程,经常研究,及时解决在扶贫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抽调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进驻扶贫村开展工作,协助乡村定规划、搞论证、建项目,使有限的扶贫资金得到整合,起到统一调配,集中使用,发挥整体效益的目的。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为整村脱贫打好坚实基础。扶贫开发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项目的实施,更要着眼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定。我局将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与农业、林业、牧业等部门加强联系,在广泛调查研究、充分评估论证的基础上,组织各村召开村民大会,逐村制定系统、科学的扶贫开发发展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技术方案和操作规程。根据项目建设需要,结合不同农时季节,采取现场操作示范与宣传培训班相结合的方式,使农户能够掌握1—2门实用的产业开发技术,提高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发扬民主,优化班子,选好贫困村脱贫致富领路人。村支部、村委会是最基层的组织,扶贫开发的思路、项目再好,如果没有村支部具体组织实施,都是一纸空文,扶贫的目的就达不到,效果就体现不出来。我局将抓住村级班子改选的契机,引导党员、群众科学理性行使手中的权利,选出作风过硬、事业性强、能为群众办实事的村级班子,真正发挥村党支部在脱贫致富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四)深入基层,加强服务,提高扶贫开发工作实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更多地关注扶贫开发工作实效,积极为扶贫人员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后顾之忧,鼓励他们多下基层了解情况,进一步加强和当地乡镇党政和相关部门的联系,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引导农民群众特别是村组干部学习技术,转变观念,推广配方施肥、良种繁育、畜牧改良、科学养殖等农业技术,充分发挥农业新技术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两点建议
一是扶贫开发工作应当更加注重鼓励当地发展相对超前的农户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扶贫的主体和对象是贫困户,瞄准贫困户是基本要求,也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落脚点,但致富途径的选择应当从相对富裕户入手。要通过调查,摸清村情、户情,认真总结本村或邻村专业户致富的原因,根据整村主导产业,发展一批产业开发带头人,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和连接农户与市场的中介桥梁作用,结合贫困户的技术特长、生产习惯、地理位置等因素,帮助他们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通过专业户和有关部门的技术引领,使贫困户形成稳定的增收产业,在当地形成规模产业,实现整村可持续发展,全面进步。
二是建议加强部门协作,突出社会帮扶。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单位的职权单一,能力有限,需要全县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们建议由县人民政府或县扶贫办牵头,每年定期召开一到两次各单位的扶贫工作联席会议,把各单位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到会上来研究,明确由相关单位协助办理。同时,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县内外的资金、智力和信息优势,帮助贫困村寻找致富项目,努力为贫困村办实事,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困难。
我们将以这次调研工作为新的起点,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在开拓创新上找出路,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做工作,扎扎实实抓落实,切实把扶贫开发工作搞成群众满意、群众受益的工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对扶贫开发工作调查研究检查的通知》精神,现按照调研检查内容和我县的工作实际,对XX年工作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和XX年工作的打算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全省“三西”扶贫县之一,全县辖18个乡镇,242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万人,总耕地面积137.79万亩,其中水浇地47.36万亩,人均水浇地1.1亩。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076元,人均占有粮348公斤。全县有6个扶贫工作重点乡镇,62个扶贫重点村,21个插花贫困村;有18个纯移民贫困村,34个纯移民社(点)。6个重点扶贫乡镇中未列入扶持的贫困村有22个。截止XX年底全县有贫困人口9.12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1.44万人,低收入人口7.68万人。XX-XX年已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村有41个,其中重点扶贫项目村27个,纯移民村9个,非重点村5个。经过几年的整村推进和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目前贫困面由XX年的24%下降到XX年的20%。
二、关于省委、省政府批转的《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加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的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
省委、省政府(XX)16号文件下发之后,我们结合兰州市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项目管理的意见》的精神,组织学习讨论了两个文件,并结合我县的实际贯彻落实。一是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目标、任务、标准和意义,提高了认识,坚定了搞好整村推进的信心。二是明确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把握的七项原则,并在工作中付诸实施和贯彻落实。三是结合本地的实际,围绕整村推进开展工作。四是协调和配合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开展工作。总之我们认为16号文件,政策性、指导性、操作性都比较强,对于搞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XX年扶贫开发工作的完成情况
(一)、XX年扶贫开发项目的完成情况
XX年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扶贫部门的关怀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各有关部门、乡镇、村和项目实施单位的大力扶持和配合下,扶贫开发项目的各项实施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已基本完成了预期的建设任务。
XX年省扶贫办下达分配给我县的“三西”专项资金为1160万元,其中小型水利20万元,整村推进868万元,占总资金1160万元的75%,占要素分配资金911万元的95%,种养业基地建设资金50万元,移民土壤改造资金84万元,科技扶贫资金41万元,产业化资金80万元。共签订扶贫项目实施责任书31份。截止目前资金拨付893.67万元,拨付率为77%,报帐资金927.97万元,报帐率为80%。
1、小型水利2项,投资20万元,衬砌渠道2300米,新打机井1眼,已全部完成任务,并通过验收和报帐。
2、整村推进项目14个,其中重点村10个,纯移民贫困村4个,总投资868万元,总共涉及97个子项目,截止目前已完成82个项目,完成项目占任务的84.5%。拨付资金734.5万元,占整村推进资金868万元的85%,报帐资金803.97万元,报帐率达到93%。在14个整村推进项目中,修建人饮工程2处,蓄水池3座,涝池2座,排洪渠4.57公里,防洪坝、涵洞6座。集雨节灌水池1座、集雨水窖105眼,打机井2眼,修梯田1250亩。引进良种羊7528只,养猪2300头,养良种牛1299头,修猪舍、羊舍18950平方米,种植脱毒洋芋1400亩,种苜蓿316亩,修建文化卫生设施14处,发放太阳灶265台,培训农民种养业人员达到9250人次。在整村推进项目中除了贷款贴息项目和1个机井外,其余项目都已完成了任务,并进行了验收。现已逐村逐项进行审计。
3、养殖业基地建设项目3项,总投资50万元,已拨付资金35万元,拨付率为70%,报帐资金15万元、占30%,目前已完成羊舍面积1500平方米,购进羊只600只。其中两个项目已验收并通过审计。
4、移民漏砂地改造项目总投资84万元,计划改造漏砂地840亩,实际改造漏砂地1680亩,完成计划任务的200%,已通过验收,报帐率达到100%。
5、产业化项目总投资80万元,已分三个村分步实施,现已拨付资金50万元,占总资金的62.5%,目前已建猪舍面积3370平方米,按计划已完成任务。引进种猪437头,占任务600头的72%。预计在12月底之前可全部完成任务。
四、较好的帮扶工作的进展情况
今年我县的帮扶工作,在省、市、县和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各有关帮扶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截止目前,各帮扶部门,为群众办实事59项,落实帮扶资金88.892万元。在帮扶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及时调整落实了126家帮扶单位,其中市级单位45个,县级单位81个。二是加大了帮扶工作的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工作。三是加强协调、沟通与联系,以召开座谈会、情况通报会等形式让帮扶单位了解乡情、村情、民情,研究帮扶对策,制定帮扶计划。四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帮扶工作,为群众办实事,使帮扶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出现了上下互动动真情、帮助扶贫有资金,生产生活条件有改善的新局面。
五、全面完成了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面大、量广、任务重、时间紧、要求严,按照省、市的要求,我们立即召开动员会议,安排落实工作。截止目前,已基本做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表。进一步摸清了贫困户的底数,为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全县18个乡镇、242个行政村45万多农业人口中共涉及到13个乡镇、182个行政村的8.4万户、36.3万人口中开展了建档立卡工作,通过建档立卡,全县有贫困人口91158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14403人,低收入贫困人口76755人。同时还对全县新增返贫的贫困人口(包括移民贫困人口)也开展了建档立卡工作,并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表。
六、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情况
为了推动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竞争与就业能力,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全县的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实际、实用、实效的技术培训为主要形式,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质量。一是今年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由县职业技术学校、农业机械化学校、农业广播学校、永登师范、县就业局培训中心、县卫生学校、县委党校等教育培训机构根据国家职业培训标准及不同行业的要求和市场需求开展培训。二是种植业、养殖业培训工作由县畜牧站、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开展培训。截止目前,全县劳务输出人员达到9万多人次,全县职业技术技能培训5000人次,农民技术员培训1000多人次,举办培训班50多期,有组织的劳务培训转移4000人次,较好的完成了劳务培训转移工作。受到了省、市委的好评和肯定。
七、十一五扶贫规划编制工作
为搞好新世纪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根据省、市、县的要求,我们依据《永登县XX-2011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永登县XX年-2014年扶贫规划》制定了《永登县XX年-2011年扶贫规划》。在规划中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扶贫工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寻找了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了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发展目标、战略步骤,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现正在讨论和修编。
八、进一步加大扶贫项目宣传工作
近几年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以来,国家及省、市扶贫部门对改善我县贫困地区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投入了大量的“三西”扶贫资金,建设了较多的扶贫项目,但是对已建的扶贫项目宣传工作不够重视,部分农民群众对建设在眼前的扶贫项目很模糊,不认识,不知道是什么资金建设的项目,因此,今年为了加大对扶贫项目的宣传工作,对于农民群众支持扶贫项目,建设扶贫项目,关心扶贫项目,热爱扶贫项目,管理扶贫项目,推动扶贫项目滚动持续发展,更好的发挥扶贫项目的效益,要求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后,是整村推进的项目都必须建立永久性标准牌一块,书写扶贫标语15条。单独项目,如机井、水窖、渠道、养畜棚都要突出宣传扶贫工作的字样或建立一块小标牌,10万元以上的项目都必须书写5条以上的标语,10万元以下的项目必须书写3条标准,并作为检查验收扶贫项目评比的依据。
九、狠抓项目资金的管理工作
为了防止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截留,我们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在项目实施前公布项目计划内容和资金额度,供群众监督,项目实施后,向群众公示,给群众一个知情权,报帐发票由乡、村及群众代表审查,逐级验收报帐,并提交审计部门审计,确保资金的正常运行,增加资金的透明度。今年在整村推进项目报帐的过程中,我们统一安排时间,集中进行报帐。由乡(镇)长带队,项目实施单位的负责人参加,由扶贫办、财政局联合办公,审批报帐,加快了报帐进度,提高了报帐效率,减少了报帐费用。
十、强化项目后续管理工作,促进增收项目的持续发展。
为了巩固提高整村推进的扶贫成果,严格按照《参与式管理办法》,结合各村的实际,制定项目管理和签订项目滚动发展协议,实行建、管、用相结合,责、权、利相一致,努力提高项目后续管理的质量和效益的长久发挥。逐步形成建设有责任,使用有成效,管理有章程的工作机制。
十一、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一)、突出一个“早”字。省、市项目下达后,我们在理清工作思路的基础上,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并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立即召开了扶贫项目实施动员会议,层层签订责任书,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二)突出一个“量”字,就是在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量化项目指标,定时间、定进度、定任务、定目标。今年县扶贫干部全面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软硬件齐抓全过程跟踪管理,一抓到底。
(三)突出一个“实”字,就是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不折不扣一字不变的落实省、市下达的指标任务和项目内容。
(四)突出一个“严”字,就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把质量、数量、进度三个关口,确保项目建设规范化、合理化,真正做到建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为了严把三个关口,今年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对项目的数量、质量、进度情况每月通报一次,共通报了三次,通过通报,统一了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实施的任务和责任,确保了质量、数量和进度。今年整村推进项目预计提前7个月完成任务。
(五)突出一个“新”字,就是用新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指导工作,安排工作,以全新的工作态度、全新的工作面貌实施项目,落实项目。
(六)突出一个“创”字,就是在工作中创一流,争一流,依据省、市的要求和全县扶贫开发的实际,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以一流的成绩迎接省、市的检查验收。
(七)突出一个“重”字,就是在理清扶贫工作思路的基础上,在扶贫开发的全盘工作中,突出重点、抓重点,精心组织、精心安排、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工作。
十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XX年尽管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工作中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发动和宣传工作还没有跟上去。部分乡、村干部和农民对整村推进工作的思想认识还不够统一,群众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参与整村推进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项目的实施和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整村推进资金额度小,信贷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以及其它整合资金跟不上,特别是千人以上的村,扶持60万元左右的资金,使整村推进工作的效果不明显。
(三)、已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和产业化项目,后续管理和发展还没有跟上去,可以说很不尽人意,还没有制定出一套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办法,使扶贫资金的滚动发展还不能落到实处,也还不能很好的发挥效益。
(四)、群众的组织化程度低,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与经营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使一些产业和项目还不能规模化生产、规模化发展、规模化经营,效益发挥的不好,不明显。
(五)、XX年整村推进项目中的扶贫贴息资金,由于贫困户家庭困难,无贷款抵押的财物和找不到银行认可的贷款担保对象,贴息项目无法实施。因此建议将XX年整村推进的贷款贴息调整给已贷到种养业款的贫困农户,并建议XX年给县区一些贷款贴息资金,鼓励能贷到款的贫困农民发展种养业。
(六)、尽管永登县已不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县,但在贫困乡镇中还有22个贫困村,在移民乡镇中有18个纯移民村,21个插花贫困村,34个移民贫困社还比较贫困,请求列入重点村、社给予扶持。
(七)、省委(XX)16号文件中提出要整合资金加大扶贫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此项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落实比较困难。
(八)、引大灌区移民尚有10244亩劣质漏砂耕地需要改良,请省、市扶贫办继续给予扶持。
(九)、贫困地区群众的科技意识、文化素质比较差,思想比较落后,请省、市继续对劳务培训转移工作给予资金扶持。
(十)、整村推进项目村的培训工作,建议培训学院在上报整村推进项目计划之前给予培训,有利于乡村干部参与编制规划工作。
(十一)、请示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省扶贫办等部门联合下发的扶持计划生育领证贫困户独女户补助5000元、独男户补助4000元,二女户结扎补助3000元的政策,是否在XX年整村推进项目中要单独列进去落实,还是给予适当的倾斜?
十三、XX年项目申报工作情况
为了认真落实好XX年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工作,县扶贫办向重点扶贫乡镇做了安排。一是由乡镇领导牵头,组织熟悉了解三农工作、乡镇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扶持项目发展有后劲的负责人员、业务人员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按1:2的比例先推荐上报整村推进项目村。在推荐工作中,把握村级班子健全、工作有积极性、有战斗力、有真抓实干打硬仗精神,农民群众有参与扶贫工作的意识,有积极性、不闹矛盾、不搞派性,扶持的项目能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发展有后劲,能带动和影响全村。一是县扶贫办组成考察组在乡镇推荐的基础上,按上述把握的原则再次进行了考察。二是将考察后的项目村反馈给乡镇,由乡镇按照整村推进的程序组织召开群众会议编制项目规划并上报。三是县扶贫办按照1:1.3的比例上报市扶贫办,市扶贫办又进行了调研考察。并确定了13个整村推进项目村。我们认为,今年上报的整村推进项目村,都是在反复考察论证的基础上上报的项目,都已具备了整村推进的要求。都是按参与式的程序开展工作。
十四、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市十年扶贫开发纲要精神,以脱贫致富奔小康总揽扶贫开发工作的全局,以整村推进为主要形式,以贫困群众为主要对象,以改善贫困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为途径,以调整农业结构为关键,以农民群众增加收入为主要目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努力开创全县扶贫工作新局面。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搞好协调服务。
为了完整的实施好XX年的各类扶贫项目,我们将明确任务,责任到人,继续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包项目制度,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严格实行项目合同管理制。凡是整村推进的每个项目,在检测小组、规划小组的领导下,乡、村都要明确责任,并要有群众代表参与,监督实施、监督管理。县扶贫办要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发动到位,监督、检查验收到位,全程搞好跟踪协调服务与管理。
(二)、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严把项目进度、质量、数量三个关口。
为了严格按照规划要求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一要严把项目进度,要与乡、村群众共同确定进度计划,列出项目建设时间表,从组织实施到竣工验收,确保项目按期和提前完成。二要严把项目的质量工作,要全过程的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达到标准化、合理化、规范化,真正做到建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三要严把数量关,在项目实施中,凡是到户项目,户户要签字确认,要把项目量化到户,规划到地块,公益性项目要召开相关会议让群众予以认可确认。
(三)、严格资金管理,落实报帐制度。
为了防止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截留,我们将继续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在项目实施前公布项目计划内容和资金额度,供群众监督。项目实施后,向群众公示,接受监督,给群众一个知情权。报帐发票由乡、村及群众代表审查,逐级再审查验收报帐,并提交审计部门审计,确保资金的正常运行,增加资金的透明度,发挥资金的效益。
(四)、突出重点,优先扶持特困群体。
在实施各类扶贫项目过程中,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项目中,要优先扶持计生特困户、残疾特困户、复退军人特困户,要突出重点,倾斜物资和资金,切实解决好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温饱问题,带动他们摆脱贫困。
(五)、强化项目后续管理工作,促进项目村的持续发展。
为了巩固提高整村推进的扶贫成果,要严格按照《参与式管理办法》,结合各村的实际,制定项目管理和签订项目滚动发展合同,实行建管用相结合,责权利相一致,努力提高项目后续管理的质量和效益的长久发挥。形成建设有责任、使用有成效、管理有章程的工作机制。对种养业和农民增加收入的项目要积极倡导资金不出村,滚动发展使用。年收回的资金和物资视其项目效益再进行投放,以合同的方式要求发展,约束发展。
总之,我们将以这次调研检查为新的工作起点,转变工作作风,寻找差距,弥补不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做工作,扎扎实实抓落实。切实把扶贫工作搞成群众满意,群众受益的工程,为全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做出应有的贡献。
县农业建设扶贫办公室
第五篇:关于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一、XX县贫困人口现状: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对贫困县乡村的划定,目前,我县有省级插花贫困乡3个,贫困村20个。2005年初,全县20个乡镇场有贫困户5181户20465人(人均收入低于882元以下),占全县总人口的5.64%。从地理环境分:三个重点贫困乡20个重点村有贫困户2824户12155人占总贫困人口的59.4%,其它乡镇场有贫困户2357户8310人;从致贫原因分:因无生产资料致贫2313户10191人,占总贫困人口的49.8%;因病致贫1562户6069人,占总贫困人口的30%;因灾致贫103户436人;因无劳动能力致贫317户632人;孤寡老人322人;孤儿9人;其它原因致贫502户2310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1.3%。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三个贫困乡,占总贫困人口的59.4%。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是生产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然资源匮乏。这些区域人均耕地(草场)少且土(草)质差,交通不便本文来自517878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信息闭塞,居住分散,缺水、缺电、缺市场,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成果共享程度低;
二是劳动者素质差,劳动技能低,科技发展意识淡薄,传统的经营、养殖模式依然存在;
三是贫困人口观念落后,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等、靠、要思想严重。2005年初在册的贫困户中,有68%的贫困户家中有18-40岁的男性劳动力,而外出务工人员不足3%;
四是扶贫开发局限性强。低收入人口主要分布在偏远落后的山区、丘陵区、灾害高发区、高寒牧区,点多面广,基础设施差,扶贫效果不明显;
五是我县不是贫困县,但与其它县(市)相比,贫困人口最多,占全地区贫困人口的16.5%,而上级扶贫资金投入有限(2000年-2004年共计投入647万元)且县级财政困难,制约了扶贫开发的顺利进行;
六是由于扶贫防御体系不健全,返贫现象严重。2000年初我县在册贫困人口220户1201人,经过5年的扶贫工作,实现7639户38046人脱贫,而2005年初在册贫困人口却有5181户20465人(动态脱贫标准线由650元提高到882元后统计);
七是陈规陋习致贫(如大操大办“红白”事)。
三、扶贫机制及设想:
(一)进行分类扶贫,对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贫困户以帮教式扶贫为重点,着重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对无生产资料的贫困户以解决生产资料,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产技能为重点进行帮扶;对于无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孤儿等纳入民政供养,进行救济式扶贫(共331人,其中孤寡老人322人,孤儿9人)。
(二)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
围绕增加低收入人口收入,以优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基础,支持重点乡村和农户发展优势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进一步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特别是要利用我县畜牧业优势,集中力量,加大畜牧业的发展,提高肉、蛋、奶产出率,使其成为带动低收入人口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来源。
(三)实施整村推进战略
以贫困村为单位,加强基本农田、优质草场、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国家安排的以工代赈资金必须用于贫困乡村的基本建设,各行业部门的专项资金要重点向贫困乡村倾斜,力争到2006年,使全县20个贫困村90%以上实现“五通”、“五有”、“五能”的奋斗目标,坚持开发与发展并举,充分利用“缺项补项”方案,及时调整项目实施,为低收入群众经济增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继续实施“贫困户庭院经济开发建设工程”
提高低收入户发展庭院经济意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帮助低收入户发展庭院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到户。
1、利用扶贫资金为无房户、危房户新建或维修5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住房和0.7亩地的宅基地。力争每户有2头生产奶牛,每人4只生产羊,并饲养一定的鸡、鸭、鹅等家禽。农区每人有2亩旱涝保收的口粮,牧区每人有1亩口粮田且每人有30亩以上的草场。
2、发展庭院经济。山区半山区的低收入户庭院保证种植5分地以上蔬菜。凡适合经济林气候的地方,每家种植10棵以上果树或其它经济林,力保庭院无空闲地。对干旱缺水的地方,尽力帮助打水井或通过其他方式解决缺水问题。
3、培育低收入户从事手工业,如:铁匠、木匠、泥瓦匠、修鞋匠等,扶持家庭手工业作坊,生产地方特色的花毡、地毯、花帽、剌绣、小刀、马鞭、马鞍等特色产品。
(五)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发挥扶贫资金效益
除以工代赈资金用于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外,国家财政扶贫资金、自筹资金都进村入户,具体用于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问题、发展庭院资金短缺问题、购买生产畜、科技培训等方面。扶贫贴息小额贷款,力争发放到贫困户。各项资金的使用按照申报项目执行,不随意改项、不挤占、不挪用扶贫资金,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加大科技扶贫和培训力度
突出科技扶贫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