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食药监局关于加强药品医疗器械进口和使用管理的通

时间:2019-05-13 08:4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关于食药监局关于加强药品医疗器械进口和使用管理的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关于食药监局关于加强药品医疗器械进口和使用管理的通》。

第一篇:关于关于食药监局关于加强药品医疗器械进口和使用管理的通

食药监局关于加强药品医疗器械进口和使用管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日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生了由于使用个人私自携带入境未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药品后引起患者眼部不适的事件。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障公众用药安全,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按照《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就加强药品医疗器械进口和使用的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医疗机构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严禁从无《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和个人处购进药品。

对从无《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和个人处购进药品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依法责令其改正,没收违法购进的药品,并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金;情节严重的,交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

二、医疗机构必须购进和使用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严禁购进使用未经批准的药品。

个人自用携带入境的少量药品,应如实向海关申报,并不得转让他人使用或售卖。

医疗机构不得购进使用上述携带入境的药品,对购入使用未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的,一律按假药论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进口临床急需药品必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进口药品批件》办理相关进口备案手续。

医疗机构因临床急需进口少量样品的,应当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口。进口的药品应当在指定医疗机构内用于特定医疗目的。

四、研制新药,应当按照《药品注册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报送有关资料,经批准后方可进行临床试验,且临床试验的执行必须符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五、医疗机构应当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者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的医疗器械,并验明产品合格证明。不得使用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疗器械。

医疗机构使用无产品注册证书、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的,或者从无《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企业购进医疗器械的,应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使用的产品,并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金;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依法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流通和使用环节的监管,对违法经营、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依法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证公众的用药安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0一0年十月十二日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你好哦啊,

第二篇:食药监局药品应急预案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正确处置各类药品(含医疗器械,下同)安全突发事件,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山西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试行),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适用孝义市行政区域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人体健康严重损害的药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第三条 药品安全突发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药品质量事件、群体性药害事件、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重大制售假劣药品事件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药品安全事件。

第四条 根据药品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可能或已经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将突发事件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重大突发事件。指突发事件在全市范围影响大,波及范围广,蔓延势头紧急;已经发生一人以上死亡、或者三人以上重伤、或者致人严重残疾、或者十人以上轻伤或者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事件。

二级:较大突发事件。指突发事件在辖区范围影响扩大,蔓延势头有升级趋势;已经导致一人重伤、或者五人以上轻伤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事件。

三级:一般突发事件。指突发事件在一定区域内造成较大影响,危害较为严重,具有较为明显的蔓延势头;已经导致一人以上、五人以下轻伤或其他严重后果的药品突发事件。

第五条 药品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依法处理的原则。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有关分管局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股室人员为成员的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药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领导指挥、协调和决策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突发药品安全事件的组织协调和处理日常工作。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突发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相关工作;负责药品安全事故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处理工作;组织建立和管理市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库;指导各县区实施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七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综合、督导和后勤保障三个工作组。

(一)综合组:以药品市场监督科人员为主,办公室人员参加,药品股长任组长。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和实施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突发事件发生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联动和配合;建立突发事件处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组织撰写总结报告;及时与新闻媒体联系,通报或发布有关情况。

(二)督导组:药品股股长任组长。主要职责是深入现场,调查取证、收集突发事件第一手信息资料,根据事件的势态,必要时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现场情况,提出相关的措施建议,根据领导小组决定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蔓延。

(三)后勤保障组:以办公室为主,食品股参加。办公室主任任组长。主要职责是经费保障、车辆调度等后勤服务工作。

第三章 突发事件的预警和报告

第八条 健全由药品行政监督、技术监督、社会监督共同组成的举报投诉和信息报告网络,确保信息畅通、报告及时、准确无误。

第九条 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加强对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的日常监管,建立健全药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和信息报告系统,对药品、医疗器械的安全事件发生规律、特点和检验、监测、监督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向有关部门或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同时,接到上级有关部门、毗邻市(县)有关部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预警通报后,实施药品、医疗器械安全预警。

第十条 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安全事件监测、报告制度,形成科学统一的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机制,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信息的管理和综合利用,通过网络、媒体,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构建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负责建立假劣药品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负责收集汇总、及时传递、分析整理,定期发布药品安全综合信息。及时研究分析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形势,对药品、医疗器械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设立全县统一举报电话。

第十一条 做好可能引发重大药品安全突发事件信息的分析、预警工作。对需要向社会发布预警的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及时发布预警。根据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预警级别用蓝色(一般)、黄色(较重)、橙色(严重)和红色(特别严重)来表示。预警信息应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可能波及范围、可能危害程度、可能延续时间、提醒事宜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等。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信息网络、宣传车、警报器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发布,对于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预警内容包括预警原因、预警依据、预警内容、预警范围、预警期限及要求。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及时向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药品安全突发事件。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单位负有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义务。

(一)突发事件发生(发现)单位报告

安全事件发生(发现)后,事件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当地政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及其它监管部门报告,也可以直接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二)责任报告单位

(1)安全事件发生(发现)单位;

(2)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机构以及与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有关的单位;

(3)各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管部门。

(三)责任报告人

(1)行使职责的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2)从事药品、医疗器械行业的工作人员以及消费者。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安全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第十三条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获悉有关突发事件信息时,应立即向同级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重大突发事件信息需在2小时内上报,不得隐瞒、缓报和谎报。

第十四条 应当及时对可能导致安全事件信息进行分析,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措施,并及时通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必要时召开会议,听取有关专家意见,研究防控措施。

接到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信息后,应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和预防工作;事态严重时及时上报市政府,向市政府有关部门、应急救援机构通报,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分析可能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可报请市政府同意后,发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

第十五条 根据突发事件的发展势态,应急报告分为初次报告、动态报告和总结报告。

初次报告内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伤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报告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潜在影响、发展趋势分析、拟采取的措施等。

动态报告内容:根据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及时报告突发事件的发展、变化以及采取的应对或处理措施。

总结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的因果分析和应对措施的探讨,对今后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建议等。

第四章 应急预案的设定与启动

第十六条 根据突发事件预警级别的不同,由高到低分三级应急预案。高层次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启动,低层次及其相关部门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自动启动。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的,及时报请上一级部门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第十七条 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按照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等级分别采取以下三套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第一套预案:发生一级药品安全突发事件时启动。

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应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对报告的内容进行核实,确认后下达指令,督导组尽快赶赴现场,同时报告市人民政府和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2、到达现场后应立即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以下工作:采取紧急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协助医疗卫生部门,开展伤员救治工作;查明事件原因,依法提取有效证据;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及其有关证据材料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对质量可疑的药品进行抽样送检;已流入社会的有毒有害物品立即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对源头和流通、使用渠道进行全面监控。必要时会同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迅速组织协调有关单位采取紧急控制措施,以控制突发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3、现场处理工作实行动态报告制度。即每4小时一次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政府报告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

4、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行领导在岗、车辆备勤、通讯畅通,有关人员都要服从所在单位的统一调度。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加强应急值班制度,设专门值班室,安排双人24小时值班电话,做好记录。值班人员必须是领导班子成员或中层以上干部。

5、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及时向媒体发布突发事件的动态,公正舆论,稳定人心,消除恐慌。

6、加强后勤保障工作,各级有关单位要保障交通工具及其它所需物品的及时提供。

第二套预案:发生二级药品安全突发事件时启动。

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应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对报告的内容进行核实,确认后下达指令,派出督导组或指令突发事件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

2、到达现场后应立即组织开展以下工作:采取紧急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协助医疗卫生部门,开展伤员救治工作;查明事件原因,依法提取有效证据;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及其有关证据材料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对质量可疑的药品进行抽样送检;已流入社会的有毒有害物品立即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对源头和流通、使用渠道进行全面监控。必要时会同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迅速组织协调有关单位采取紧急控制措施,以控制突发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3、现场处理工作实行动态报告制度。即每8小时一次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政府报告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

4、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人员都要服从所在单位的统一调度,休假人员立即返回工作岗位,开通通讯工具,保持通讯畅通。要加强应急值班制度,设专门值班室,安排双人24小时值班电话,做好记录。值班人员必须是领导班子成员或中层以上干部。

5、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及时与新闻媒体联系,通报有关情况,稳定势态。

6、加强后勤保障工作,各级有关单位要保障交通工具及其它所需物品的及时提供。

第三套预案:发生三级药品安全突发事件时启动。

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应立即进入应急状态,畅通应急通讯联络系统,及时调度和综合、分析、汇总应急工作情况,向领导小组报告。

2、要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派工作组于2小时内赶赴现场,迅速组织开展突发事件的调查及现场处理工作。每24小时一次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一次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

3、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人员都要开通通讯工具,保持通讯畅通。要加强应急值班制度,设专门值班室,安排双人24小时值班电话,做好记录,及时向领导汇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开展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动与有关政府部门联系,沟通情况,通报信息,协调工作。

4、联系新闻媒体或通过网站,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信息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5、加强后勤保障工作,各级有关单位要保障交通工具及其它所需物品的及时提供。

第十八条 当突发事件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重,药品、医疗器械突发事件危害特别严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报上级部门审定,及时提升预警和反应级别;对突发事件危害已迅速消除,并不会进一步扩散的,应经上级部门审定,相应降低反应级别或者撤销预警。

第五章 后期处置

第十九条 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必须在2小时内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市政府报告,并在3日内将初步总结报告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十条 药品安全突发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事件应急救援终结,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经现场检测评价确无危害和风险后,提出终止应急预案的建议,报应急处理指挥部批准宣布应急预案结束。

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汇总之后的应急处理工作情况报告,可向有关部门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和建议。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对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件发生单位、责任单位的整改工作进行监督,及时跟踪处理情况,随时通报处理结果。

第二十一条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立重大药品安全 突发事件的专项信息报告系统,负责承担重大药品安全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发布和传递等工作。重大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应当及时向社会发布药品安全事件信息。严格按照信息归口、统一对外发布的原则,对媒体发布的信息,应当经省应急领导小组或指挥部办公室同意后,向社会发布。

第二十二条 突发事件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总结分析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报送市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十三条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本行政区域的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需要公众参与的应急演练必须报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并对演习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第二十四条 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违反《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给使用者造成损害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五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单位或人员未依照本规定履行职责或在安全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处理中行动迟缓、失职、渎职而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有关部门应依照党纪、政纪给予纪律处分或行政处分;对表现突出并做出贡献的予以表彰奖励。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预案由孝义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解释。附:

孝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张耀武(局副组长:王享春(副局长)成 员:叶道权 长)

任占海(副局长)

燕文广 杜桂芳 典

温 贾立文

孝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

二○一一年九月

第三篇:安徽省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办法266

安徽省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

(2007年12月1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07号公布 2016年1月28日省人民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规范药品、医疗器械的使用,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国务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血站、单采血浆站、康复辅助器具适配机构(以下统称使用单位)药品、医疗器械的使用,以及监管部门对其实施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

使用单位应当依照国家规定,建立药品、医疗器械采购、收货、验收、贮存、养护、维护、调剂、使用管理制度,依法承担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责任。

第四条

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药监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工作。

卫生计生、价格、工商、质监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负责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采购、收货、验收

第五条

使用单位应当从具有药品、医疗器械生产或者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医疗器械。购进不实行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和不实行经营许可或者备案管理的医疗器械除外。

第六条

使用单位应当指定内设机构或者人员统一采购药品、医疗器械。其他机构或者人员不得自行采购。

第七条

以招标投标方式采购药品、医疗器械的,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并接受药监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八条

使用单位采购药品、医疗器械,应当查验、索取下列资料,并建立采购档案:

(一)药品生产或者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复印件,医疗器械生产或者经营许可证、备案凭证和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二)药品生产或者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的复印件;

(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或者备案凭证的复印件;

(四)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的复印件;

(五)药品检验报告书、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明、医疗器械合格证明的复印件;

(六)药品、医疗器械销售人员授权书的原件和身份证明的复印件。前款规定资料的复印件,应当加盖供货企业的印章。

第九条 药品、医疗器械到货时,使用单位应当查核和记录运输方式是否符合要求,核对药品、医疗器械与随货同行单、票是否相符。

需冷藏、冷冻的药品、医疗器械到货时,使用单位还应当查核和记录运输时间、运输过程的温度记录等质量控制状况。对不符合温度要求的,应当拒收。

第十条

使用单位购进药品,应当依照药品批号逐批验收,并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验收记录。药品验收记录应当载明药品的通用名称、生产厂商、剂型、规格、生产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供货单位、数量、到货日期等。药品验收记录应当由验收人签名。经验收不合格的药品,应当按照采购合同和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使用单位对接受捐赠的药品和从其他使用单位调进的急救药品,应当依照前款规定进行验收和记录。

第十一条

使用单位购进医疗器械,应当进行进货验收,并建立真实、完整的医疗器械验收记录。验收记录应当载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相关许可或者备案证明文件编号、到货日期等;对灭菌医疗器械,还应当记录灭菌日期或者灭菌批号。验收记录应当由验收人签名。经验收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采购合同和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使用单位对外请医师自带的医疗器械、接受捐赠的医疗器械,应当依照前款规定进行查验和记录。

第十二条 药品验收记录保存时间不得少于3年。药品有效期超过3年的,验收记录保存至有效期届满后1年。

医疗器械验收记录应当保存至医疗器械规定使用期限届满后2年或者使用终止后2年。大型医疗器械验收记录应当保存至医疗器械规定使用期限届满后5年或者使用终止后5年。植入类医疗器械验收记录应当永久保存。

第三章

贮存、养护、维护

第十三条

使用单位贮存药品、医疗器械的场所、设施、条件,应当符合药品、医疗器械包装标示的贮存要求和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单位的药房,应当符合国家和省药房管理规范。

第十四条

使用单位应当对贮存的药品、医疗器械定期检查,对贮存药品、医疗器械的温度、湿度进行监测。检查、监测情况,应当予以记录。

对检查发现的过期、失效、变质、霉烂、虫蛀、破损、淘汰的药品和过期、破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立即封存、登记,并按照有关规定报告、处理。

第十五条

使用单位应当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对处于在用状态的设备类医疗器械进行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逐台建立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记录。

经校准、保养、维护后,仍达不到使用安全标准的设备类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必须停止使用,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章

调剂、使用

第十六条

使用单位应当在依法核定的诊疗科目或者服务项目范围内调剂、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

第十七条

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处方调剂药品。处方调剂工作应当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承担。

第十八条

使用单位直接接触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医疗器械疾病的,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医疗器械的工作。

第十九条

使用单位用于调配药品的工具、设施、包装材料和容器、工作环境,应当符合质量和卫生要求。

使用单位内部调配药品,对最小包装药品拆零分装的,分装药品的包装上应当标明拆零分装的时间、药品名称、规格、批号、用法、数量、用量、有效期等。分装药品的贮存,应当符合原包装标示的贮存要求。拆零分装药品应当予以记录。

第二十条

使用单位应当跟踪记录植入类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建立记录档案。使用植入类医疗器械的病案号、患者姓名、住院号、手术时间、手术医师姓名和植入类医疗器械的名称、规格型号、产品出厂编号或者序列号、产品注册证号、生产厂家、供货单位等信息,应当归入记录档案。记录档案应当与病历档案、回访记录一并永久保存。第二十一条

使用单位之间转让、捐赠处于在用状态的医疗器械的,转让方、捐赠方应当确保所转让、捐赠的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向受让方、受赠方提供产品合法证明文件、产品说明书,移交医疗器械使用期间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记录的复印件。

转让、捐赠的医疗器械,经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并经受让方、受赠方依照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二十二条

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监测、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使用单位发现其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向药监部门报告,并通知生产、经营企业。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药监部门应当对使用单位的下列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使用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情况和相应资料,不得拒绝和隐瞒:

(一)药品、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二)药品、医疗器械采购档案、收货查核记录、验收记录、贮存检查监测记录和药品拆零分装记录、植入类医疗器械使用记录等管理情况;

(三)药品、医疗器械的贮存、养护、维护、调剂、使用等情况。

药监部门根据监督检查的需要,可以对使用单位的药品、医疗器械进行抽样检验。使用单位应当配合。

第二十四条

卫生计生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使用单位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情况实施监督管理。

价格部门应当依法对使用单位的药品价格、医疗器械价格和利用医疗器械提供服务的收费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药品价格、医疗器械价格和医疗器械服务收费违法行为。

工商部门应当依法对使用单位的广告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发布药品、医疗器械广告行为。

质监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使用单位使用的列入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目录的医疗器械的强制检定情况,列入特种设备目录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情况实施监督检查。第二十五条

药监、卫生计生、价格、工商、质监等部门依照本办法规定对使用单位进行的监督检查应当予以记录。监督检查记录,应当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公众有权查阅监督检查记录。

药监、卫生计生、价格、工商、质监等部门应当在本部门网站或者以其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布监督检查结果。

第二十六条 药监、卫生计生、价格、工商、质监等部门应当以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布本部门的投诉、举报电话。对接到的投诉、举报,应当依法及时调查、处理,或者移送有权部门依法调查、处理。调查、处理的结果应当以适当形式及时告知投诉人或者举报人。

第二十七条

药监部门应当建立药品、医疗器械使用信用管理制度,依法记录、公示使用单位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

药监部门应当建立药品、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发生突发事件的,药监部门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药监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查验、索取采购的药品、医疗器械相关资料,建立药品、医疗器械采购档案的;

(二)未按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查核到货的药品、医疗器械的;

(三)未按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验收药品、医疗器械,记录验收情况,保存验收记录的;

(四)未按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调配药品、拆零分装药品的;

(五)未按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对植入类医疗器械的使用进行跟踪记录,建立记录档案并永久保存的。

第三十条

使用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从不具有药品或者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医疗器械的,由药监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违法购进药品、医疗器械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使用单位从超经营方式或者超经营范围的企业购进药品、医疗器械的,由药监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下罚款。第三十一条

使用单位未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指定内设机构或者人员统一采购药品、医疗器械的,由药监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使用单位未按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贮存药品、医疗器械的,由药监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使用单位未按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养护、维护药品、医疗器械的,由药监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药监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购进、使用其他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的;

(二)借义诊、试用名义销售药品、医疗器械的;

(三)使用无合格证明文件医疗器械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接收、使用转让或者捐赠的医疗器械的。第三十四条

药监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涉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违法使用药品、医疗器械行为的投诉、举报不依法调查、处理的;

(二)向使用单位销售药品、医疗器械的;

(三)向使用单位推荐药品、医疗器械的;

(四)不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或者在监督检查中发现违法行为,不依法查处的;

(五)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七章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6年4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江西省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管理条例

江西省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的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单位的监督管理。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单位是指医疗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以及从事疾病预防、保健、康复、戒毒、采供血等使用药品及医疗器械的相关机构(以下简称“使用单位”)。

第四条 县(市、区)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本辖区内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卫生、计划生育、工商、物价、环保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第五条 使用单位应当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依法承担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安全责任。

第六条 鼓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对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单位进行监督,发现在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中有违法违规行为,有权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举报和投诉。

第二章 机构与人员

第七条 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设立药事委员会、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单位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的管理工作;按照国家规定不需设立的,应当指定专人负责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的管理工作。

第八条 使用单位应当设置专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部门或指定专职、兼职人员,负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保管和发放工作。二级以上(含二级)医疗机构应设医疗器械管理部门。

第九条 使用单位从事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保管、养护、验收、调配以及管理的人员,必须接受培训或继续教育。国家规定应当取得专业资格的,从其规定。从事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的人员应熟悉药品和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和规章,具有药品和医疗器械及其相关的业知识。

第十条 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分别具有下以资格:

(一)三级医疗机构应由具有第九条所述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并具有四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

(二)二级医疗机构应由具有第九条所述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技术职称,并具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

(三)一级医疗机构应由具有第九条所述专业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担任;

(四)门诊部、诊所、企事业单位卫生所(室)、医务室、保健室以及其它医疗机构负责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的人员,应由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第十一条 使用单位应当对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与要求,规范采购、验收、储存、校验、养护、使用、销毁等质量管理工作程序。

第十二条 使用单位应当对接触有污染性、腐蚀性、放射性药品的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直接接触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患有传染病或其他可能污染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工作。

第三章 购进与验收

第十三条 使用单位必须从具有相应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购进没有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除外。第十四条 使用单位应当对首次供货单位、购进药品的合法性以及供货单位销售人员的资质进行审查,与供货单位签订质量保护协议。在审核中,应当索取、查验、留存以下材料,并根据的情况变化实行动态管理:

(一)加盖供货单位印章的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或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营业执照等有效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网络电子文本);

(二)购进药品的批准证明文件、检验报告书和销售凭证原件;

(三)购进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派出的销售人员销售的药品时,应当索取、查验、留存其身份证复印件及加盖供货单位印章的有效授权委托书。购进进口药品、实行批签发管理的生物制品,以及其他依法律法规需要特殊管理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应当索取、查验、留存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有效证明文件。

第十五条 使用单位购进药品的,必须建立和执行购进验收制度,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验收记录,并索取供贷单位出具的随货同行清单。

购进验收记录包括: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准文号、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商(中药材标明产地)、供货单位、购进数量、购进价格、购进日期、验收结论、验收人签名等内容。验收记录应有验收人员签名。

第十六条 药品购进验收记录保存期为药品有效期届满后一年。药品有效期不满二年的,购进验收记录的保存期不得少于三年。第十七条 购进对运输条件有特殊要求的药品,应当查验供货单位是否符合运输条件并作好记录,对不符合运输条件的应当拒绝接收。第十八条 使用单位不得有下列药品购进行为:

(一)购进假药、劣药;

(二)从不具备相应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单位或个人处购进药品;

(三)购进或擅自使用其他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

(四)购进包装、标签、产品说明书不符合规定的药品;

(五)购进企业超生产经营范围、超生产经营方式的药品;

(六)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购进行为。

第十九条 使用单位必须从具有相应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资质的企业购进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及合格证明的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合格证明包含产品合格证、产品检验合格报告书、产品标准和说明书等资料。

第二十条 使用单位购进医疗器械,应当对首次供货单位的资质、医疗器械的合法性以及供货单位销售人员的资质进行审核,与供货单位签订质量保证协议。在审核中,应索取、查验和保存以下资料,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实行动态管理:

(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经营企业许可证、营业执照;

(二)医疗器械注册证、注册登记表,或医疗器械产品制造认可表;

(三)医疗器械合格证明材料;

(四)有质量保证内容的采购协议书或合同;

(五)属计量器具管理的医疗器械应有计量检定证书;

(六)产品使用说明书;

(七)进口医疗器械应提供相应的报关证明,属于强制检定的品种应提供强制性检验合格证明;

(八)供应商派出的销售人员身份证明和有效授权委托书;

(九)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上述资料为复印件的,必须加盖供货单位的有效印章。第二十一条 使用单位购进医疗器械的,必须建立和执行购进验收制度,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验收记录,并索取供货单位出具的随货同行清单。

购进验收记录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或机身编号、生产批号、灭菌批号、生产厂商、供货单位、产品注册证号、有效期、购货日期、购货数量、购进价格、验收日期、验收结论、外观验收项目。进口产品无中文标识、中文说明书、合格证的产品应予拒收。

验收记录应有验收人员签名。

第二十二条 医疗器械购进验收记录和资料保存期为医疗器械有效期届满或停止使用后一年以上。高风险医疗器械产品应保存至产品寿命期满后一年。第二十三条 使用单位接受转让、赠与其他单位已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应当索取该医疗器械购进、使用和维护的相关资料,并确保能正常使用。

第二十四条 使用单位进行药品和医疗器械招标采购工作,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程序。

第四章 储存与养护

第二十五条 使用单位应设置与诊疗业务相适应的药品储存场所,并具备以下要求:

(一)与诊断室、治疗室和生活区有效隔离;

(二)内外环境整洁、无污染源、内墙顶部光洁、地面平整,门窗结构严密,有可靠的防盗措施;

(三)配备温度和湿度调节、避光、通风、防鼠、防灰、防虫、防火、防污染等设施设备,有符合药品说明书要求的阴凉、凉暗、冷藏储存条件;

(四)使用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应当有专用的储存场所和必要的养护工具和场所。

第二十六条 使用单位应当定期做好药品储存场所温度、湿度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并做好温、湿度记录。发现温度、湿度超出规定范围时,及时采取调控措施。第二十七条 药品储存场所应当按照药品的属性和类别分库、分区、分垛存放药品。储存易燃、易爆、强腐蚀等药品的,应专设仓库,单独存放,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第二十八条 药品储存场所应按照下列规定实行色标管理:

(一)合格药品区为绿色;

(二)待验药品区、退货药品区为黄色;

(三)不合格药品区为红色。

第二十九条 使用单位应当对药品加强日常管理进行定期检查,做好养护记录。发现有不合格药品或存在质量隐患的药品,应登记造册,并按照下列规定及时予以处理:

(一)药品因破损而导致液体、气体、粉末泄漏的,应立即采取安全处理措施,防止对储存环境和其他药品造成污染;

(二)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应当按照其特性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养护,所采取的养护方法不得对药品造成污染;

(三)对质量可疑的药品应当禁止出库,存放于明显的专用场所,有效隔离,及时报告质量管理部门。

第三十条 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并执行药品出库复核制度,执行以下规定:

(一)药品出库应当遵循近效期先出的原则,过期、变质、失效以及其他不合格药品不得出库使用,对近效期的药品应当设置明显标志;

(二)药品包装出现破损、污染、封口不牢、标签脱落、药 品已过有效期等其他异常现象不得出库;

(三)出库分发药品时,应当记录药品通用名称、生产厂商、生产批号、规格、有效期、数量、日期等内容;

(四)对实施电子监管的药品,应当在出库时进行扫码和数据上传。

第三十一条 使用单位应根据医疗器械的特性设置相应的储存场所或使用场所,与医疗器械体积和存放要求相适应,并保持内外环境整洁。

放射性等特殊设备的储存与安装,应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和管理规定执行。第三十二条 医疗器械储存场所实行分区分类管理,划分合格区、不合格区、待验区和退货区,各区应有明显标识,并分类存放,标签清晰规范。

第三十三条 医疗器械储存场所应当有避光、通风、防尘、防潮、防污染、防虫、防鼠、温湿度调节等设施。

第三十四条 医疗器械操作人员和库房管理人员应按要求对医疗器械进行保管、校验与维护,并做好相应记录。

计量器具应按相关规定进行检定、校准和维护,并保存相关证书、标识和记录。对已经使用较长时间的医疗器械,应按规定加强维护与检修,确保产品能够安全、有效、稳定地运行。不能确保性能稳定、安全、有效的产品应当停止使用。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医疗器械,应予以及时报废:(一)国家公布淘汰的;(二)过期、失效的;

(三)修复校正达不到标准的;

(四)在用医疗器械无产品注册证书的;

(五)直接接触无菌医疗器械的包装出现破损的。

报废的医疗器械应当停止使用,并对医疗器械的名称、规格型号、批号或出厂编号、生产单位、有效期、数量等进行登记备查,由医疗机构负责人、销毁人员、监督人员签字盖章。

第三十六条 对需要销毁拆毁的报废医疗器械,应详细填写销毁拆毁物品清单,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下进行处理。必要时,应提请环保部门派员监督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五章 调配与使用

第三十七条 使用单位应当在依法核定的诊疗科目或者服务项目的范围内使用药品。个人设置的门诊部、诊所等使用单位所使用的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的品种目录由省卫生厅会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第三十八条 使用单位必须凭处方调配药品,并严格执行药品调配操作规程,确保发出药品准确无误。

使用单位审核和调配处方的药剂人员必须是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农村卫生所、诊所、医务室、社区服务站等没有专职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应当由经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调配药品。第三十九条 调配药品的工具、包装材料和容器、工作环境等均应符合规定的卫生要求。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工具应当保持清洁,不得污染其它药品。

第四十条 调配药品时,应当在分装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上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有效期和注意事项,作出详细记录并至少保存一年。第四十一条 调配药品需要对原最小包装的药品进行拆零的,应当做好拆零记录,并保存最小包装物和说明书。最小包装物和说明书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使用完后十天。

使用单位在拆零用药时,提供给患者不得超过三天的用药量,并应在小包装袋上注明用法、用量和必要的注意事项。第四十二条 调配药品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违反药物禁忌或者配伍禁忌调配药品;

(二)违反国家规定超剂量调配药品;

(三)裸手直接接触片剂、胶囊和直接口服的中药饮片等无包装药品;

(四)法律、法规禁止的其它行为。

第四十三条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临床药师。临床药师应当履行参与查房和会诊、设计给药方案、提供用药咨询以及监督医师合理用药等职责。

第四十四条 医生开具处方或者下达医嘱必须使用药品通用名称或者经批准的医疗机构制剂名称,进口药品应当使用经批准的中文名称。第四十五条 使用单位在使用药品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使用假药、劣药;

(二)违反药物禁忌或者配伍禁忌使用药品;

(三)使用明显超出治疗疾病所需种类和数量的药品;

(四)无正当理由未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使用药品;

(五)非药品、非医疗器械冒充药品、医疗器械用于疾病的治疗;

(六)不得伪造处方、柜台开架自选或以义诊、义卖的名义经营或者变相经营药品;

(七)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六条 使用单位不得利用医疗广告或者医疗保健咨询服务的形式对使用的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进行宣传。

第四十七条 药品受用人或者其监护人、近亲属、利害关系人对所用药品的销售价格有知情权,药品使用单位应当履行告知义务。

第四十八条 医疗器械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医疗器械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使用单位不得以夸大功能或虚假功能误导患者接受该产品。发现医疗器械产品使用说明书有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的,应及时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第四十九条 使用单位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销毁使用过的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应做到使其零部件不再具有使用功能,经消毒无害化处理,并做好记录。

第五十条 使用单位的医务人员领用高风险医疗器械时,应填写领用记录。领用记录应包括该产品的生产企业、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日期、产品编号、产品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批号、有效期等内容,并有发货人和领用人签字。在使用植入人体高风险医疗器械时,使用单位医务人员应在患者病历上记载或附有所使用医疗器械的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产品编号、生产厂商等标识内容。第五十一条 使用单位在使用高风险医疗器械前,医务人员应向患者或其监护人、近亲属、其他利害关系人说明产品禁忌及注意事项,如实告知医疗风险,解答咨询,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第五十二条 使用单位将高风险医疗器械植入人体治疗前,医务人员应填写多联制的记录单,并执行以下规定:

(一)多联制记录单记载的内容:受用者的姓名、病历号、床位号、手术医生姓名、手术名称、所使用产品的生产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产品编号、使用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产品使用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等;

(二)多联制记录单必须有医务人员、患者或者其监护人、近亲属、利害关系人的双方签字确认,并确保受用方保存一联;

(三)多联制记录单应归入患者病案管理。

第五十三条 药品和医疗器械受用人或者其监护人、近亲属、利害关系人,对所应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与使用单位之间产生争议的,可以向医疗事故鉴定机构申请鉴定。医疗事故鉴定机构对该申请不得拒绝受理,并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程序进行鉴定。

鉴定结论可以作为解决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争议的证据,也可以作为有关部门对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及其直接责任人员进行行政处理的依据。第五十四条 使用单位应对药品和医疗器械实行统一管理,临床科室或医务人员不得私自设置药库、药房、药柜向患者调配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

第六章 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和药物滥用监测

第五十五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药物滥用的监测管理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公安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强制戒毒所,司法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劳教戒毒机构实施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药物滥用监测有关监测管理工作。

第五十六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和专家咨询委员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药物滥用中心承担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药物滥用监测的技术工作。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药物滥用监测专家咨询委员会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确定,负责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药物滥用监测的技术咨询和指导。

第五十七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突发性群体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在接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报告后,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公共安全。

第五十八条 使用单位必须确定专门机构或者专职、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工作。第五十九条 使用单位应当履行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义务,发现可能与用药、用械有关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必须详细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并及时处理,并按以下规定上报:

(一)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群体性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应立即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机构报告;

(二)医务人员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当向所在单位的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管部门或人员报告,必要时可越级上报;

(三)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严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应在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机构。

第七章 特殊药品的使用管理

第六十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的监督管理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的管理工作。

第六十一条 使用单位应当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规定购买、管理、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第六十二条 使用单位应当建立毒性药品的保管、验收、领发、核对等管理制度,严防收假、发错,严禁与其它药品混杂。

毒性药品应划定仓间或仓位,专柜加锁并由专人保管,并做到双人双锁,专账记录。毒性药品的包装容器上必须印有毒药标志。在运输毒性药品的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药害事故的发生。

第六十三条 使用单位供应和调配毒性药品,必须凭医生签名的纸质处方。调配毒性药品时,必须认真负责,计量准确,按医嘱注明要求,并由配方人员及具有药师以上技术职称的复核人员签名盖章;如发现处方有疑问时,必须经原处方医生重新审定后再行调配。

对处方未注明“生用”的毒性中药,应当调配炮制品。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二日限量。处方应一次有效,取药后处方保存二年备查。第六十四条 使用单位使用放射性药品,必须符合国家放射性同位素卫生防护管理的规定。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环保、卫生部门应当根据医疗机构和医疗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设备条件,核发相应等级的《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发证后,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抄送省公安部门,无证不得临床使用放射性药品。

《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期满前六个月,持证单位应当向原发证部门重新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予以换发新证。

第八章 监督检查

第六十五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单位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行为实施监督检查和质量抽验,监督检查和质量抽验应当有书面记录。第六十六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有证据证明使用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或医疗器械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

(一)使用假劣药品或不合格医疗器械的;

(二)购进药品和医疗器械来源渠道不明的,或者供货单位不具备规定资质条件的;

(三)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要求冷藏储存而未进行冷藏储存的;

(四)导致或可能导致造成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事故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十七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制度。在使用安全信用分类管理中,应当包括日常监督检查结果、不良信用记录、举报投诉、违法案件查处等情况,并向社会公布。

第六十八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单位的下列事项进行监督检查,被检查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情况和相关资料,不得拒绝和隐瞒:

(一)质量管理机构设置和质量管理人员配备情况;

(二)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三)药品和医疗器械购进档案、购货凭证、验收记录等情况;

(四)药品分装和调配情况;

(五)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储存和养护情况;

(六)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的收费和财务凭证;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六十九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物价、工商、卫生行政等部门应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举报投诉制度,向社会公布药品和医疗器械有关质量、价格、广告、医疗等举报投诉电话。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条 未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取得合法执业资格的单位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使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包括已使用和未使用部分,下同)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一条 医疗机构使用假药、劣药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理。其他单位使用假药、劣药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对医疗机构使用假药、劣药的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七十二条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使用不合格医疗器械,或擅自扩大临床试用阶段的使用范围,或将其研制的医疗器械向外出售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医疗器械和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第七十三条 使用单位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后未进行毁形、消毒或无害化处理的,无相关记录或伪造相关记录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处罚。第七十四条 使用单位使用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第七十五条 医疗机构不凭处方调配使用药品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处理。第七十六条 使用单位违反药物禁忌或者配伍禁忌使用药品,或者明显使用超出治疗疾病所需种类和数量的药品,或是无正当理由未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使用药品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七十七条 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以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设置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部门或未按规定配备专职、兼职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人员的;

(二)未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验收、储存、校验、养护、出库、调配、销毁等质量管理制度的;

(三)未对首次供货单位、药品或医疗器械和销售人员资质进行合法性审核,或者未索取、查验、留存有效证明文件和材料的;

(四)未对药品和医疗器械进行购进验收,或者验收记录不真实、不完整的;

(五)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储存条件和温度、湿度控制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六)未按规定进行药品养护,或未对设备类医疗器械建立产品档案,或未按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检定、校准和维护的;

(七)药品和医疗器械出库不符合规定的;

(八)未按规定调配药品,或者调配药品的工具、包装材料和容器、环境不符合卫生要求的;

(九)未按规定销毁过期失效药品,或未按规定报废不合格医疗器械的。

(十)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七十八条 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一)从不具备供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购进药品和医疗器械的;

(二)超出诊疗科目或服务范围使用药品的;

(三)临床科室或医务人员私自设置药库、药房或药柜调配使用药品的;

(四)以非药品、非医疗器械冒充药品、医疗器械用于疾病治疗的;

(五)伪造处方、柜台开架自选或以义诊、义卖的名义经营或者变相经营药品的。第七十九条 使用高风险医疗器械未签署知情同意书,或者未按规定向患者提供多联制记录单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予以行政处分或依法吊销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第八十条 发现严重或群体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未按规定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责令改正,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以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予以行政处分,并依法吊销相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

第八十一条 使用单位未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规定购买、储存、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5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印鉴卡,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或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吊销相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必要时,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定点批发企业暂停向该单位供应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第八十二条 使用单位违反规定使用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八十三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和其它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接到使用单位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问题报告或群众举报投诉未及时调查和依法处理,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接到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突发群体不良事件报告未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或者违法收取费用的;

(四)利用职权推荐药品和医疗器械牟取私利的;

(五)不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六)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行为的。

第十章 附 则

第八十四条 本条例所指医疗机构,是指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批准登记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妇幼保健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室(所)、急救中心(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以及护理院(站)等医疗机构。

第八十五条 本条例所指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是:

一级: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住院床位总数20—99张)。二级: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住院床位总数100至499张)。三级: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住院床位总数500张以上)。

第八十六条 本条例所称“高风险医疗器械”是指植入性医疗器械、介入性医疗器械、美容填充产品等较长时间进入人体深在组织的产品。包括植入类整形美容假体材料、心血管内支架、心脏瓣膜、骨科内固定材料、植入性人工器官(人工食道、人工血管、人工锥体、人工关节等)等。国家对高风险医疗器械的分类及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十七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五篇:新疆乌苏市食药监局召开药品

新疆乌苏市食药监局召开药品“两打两建”行动动员会 刘涛报道: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塔城地区关于开展药品“两打两建”专项行动工作的总体要求,8月1日,新疆乌苏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召开了药品“两打两建”专项行动动员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两打两建”专项行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药房负责人、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负责人共计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组织学习了乌苏市开展以“严厉打击药品违法经营、打击药品违法使用和加强药品经营使用规范建设、加强药品监管机制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两打两建”专项行动有关文件精神,分析了当前辖区药品流通使用领域存在的安全隐患,明确了“两打两建”专项行动的工作重点和实施步骤。

会议要求,各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要严格按照此次专项行动的工作重点开展自查自纠,自觉增强药械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药品监管部门要以此次专项行动为重要抓手,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对药品经营企业和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全面检查,从严从快查处一批药品违法违规行为,解决一批影响药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做到“四不放过”:即案情未查清的不放过、问题产品未处理的不放过、责任人未依法受到惩处的不放过、管理和整改措施不到位的不放过。同时,要注重打击和规范并重,短期目标和长效机制并重,建立健全药品经营使用规范和药品监管机制。

下载关于关于食药监局关于加强药品医疗器械进口和使用管理的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关于食药监局关于加强药品医疗器械进口和使用管理的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蔺县食药监局开展商业贿赂药品医疗器械自查自纠专项整治工作

    古蔺县食药监局开展商业贿赂药品医疗器械自查自纠专项整治工作 古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本着查改结合,自查从宽、被查从严的原则,认真扎实地组织本系统和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

    食药监局人力资源使用现状调研报告

    一、当前分局人力资源使用的现状及问题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个分局作为市局的派出机构是在我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1999年成立后,根据监管工作需要,于2001年相继成立。每个分局......

    国家食药监局:保健食品不是药品 无治疗作用(范文)

    国家食药监局:保健食品不是药品 无治疗作用 2013年05月24日 11: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国家食药监局: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作用 中新网5月24日电 国家食药监局新闻发言......

    安徽省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

    安徽省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 安徽省人民政府令 第207号 《安徽省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11月26日省人民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

    安徽省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

    安徽省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使用,维护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

    淮安药监局重大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管理制度

    淮安药监局重大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管理制度第一条目的 为全面提高应对重大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事故的能力,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价、早控制”,防止和最......

    医院医疗器械使用管理自查报告

    医疗器械使用管理自查报告 巴林左旗蒙医中医医院 自赤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召开“关于开展新《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宣贯会议”后,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和条例规定,在院......

    2014儿科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工作总结

    2014儿科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工作总结 目前我科拥有新生儿暖箱7台,双面蓝光箱1台,CPAP机一台,心电监护仪4台,呼吸自救仪4台,微量元素分析仪1台,压缩雾化吸入机9台,经皮黄疸仪1台,复合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