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在尊重与关爱中飞扬(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08:0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生命在尊重与关爱中飞扬(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生命在尊重与关爱中飞扬(最终版)》。

第一篇:让生命在尊重与关爱中飞扬(最终版)

让生命在尊重与关爱中飞扬

——哈尔滨市安静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汇报材料

安静小学校始建于1957年,是一所在省、市、区享有较高声誉的窗口学校。55年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积淀,成就了她清雅幽静的治学环境与人文品质。学校现有25个教学班,75名教职工,1076名学生,校园占地面积4240平方米。

‚让生命在尊重与关爱中飞扬‛是安静人的办学理念,‚写一笔好字、打一手快字、诵一口美文、说流利英语,全力营造和谐的书香校园‛是安静人的办学特色,‚严谨为学、诚信为人‛的校风和‚修身立德、博学济世‛的校训是安静人获得成功的精神财富。

早在2001年,安静人就提出了‚让生命在尊重与关爱中飞扬‛的办学理念,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学校将这一理念的内涵更加深层次化和外显化,它着重强调了管理者对教师群体的尊重与关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学生之间的尊重与关心。安静人以全新的理念为核心,以科学的实践为载体,全力地打造了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培养了品学兼优的学生群体,提升了效显绩佳的社会声望,形成了温馨盛世的校园文化。

一、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打造德能双馨的教师队伍

(一)创新团队学习方式,扎实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 我校确立了以团队学习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注重引领全体教师确立‚学习即生活,学习即工作,学习即责任,学习即生命‛的价值取向,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打造了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学习团队,探索出了特色鲜明的团队学习方式,有效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1.通过教学沙龙活动,搭建了成长平台。

2005年,安静小学教学沙龙组织正式成立。学校出台了《教学沙龙活动实施意见》,成立了由各方代表组成的‚沙龙活动委员会‛。沙龙活动每月一次,教师自愿参加。活动主题有好书推荐互读、教学困惑解疑、课例集体反思、教学研讨会诊、课题成果推广等。许多教师由最初的‚观望‛到亲身参与;由‚不怎么准备‛到通过各种渠道查询数据、为自己所参与的研讨活动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由‚不经意间展示自己‛到把每一次活动看作是自己生命的一次体验、一次成长。尤其可喜的是,沙龙活动纯属一种学术研讨,教师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了安静的一道独特的文化靓景。

正是有了‚教学沙龙‛这一活动基础,2009年11月,我校成立了‚数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这一民间学术组织,实现了教师们相互支持、交流分享的最终愿望。每个教师在贡献自己智慧和经验的同时,又有新的收获。目前,‚教学专业委员会‛已经成为安静教师群体职业生涯的加油站和栖息地。

我校教学沙龙活动首开道里区先河,2006年,道里区成立了以我校为龙头的‚语文教学研究沙龙‛活动组织。2010年11月,道里区庆祝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沙龙成立五周年暨安静小学现场会隆重召开。省、市、区教研层面的高层领导分别到会与全市的学术专家们共同目睹了我校教师研讨交流的风采。在会议现场,道里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沙龙在我校正式建立活动基地,省语委办向沙龙活动室赠送了价值2000余元的图书。李强副校长和全市语文教学的精英3人以‚同课异构‛的形式,探索略读教学不同的指导方法,为哈尔滨市的语文教学研究总结出了成型的经验。在2011年哈尔滨市小学教师研究型团队工作评比中,‚语文、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均被评为‚市级优秀研究型团队。‛

2.通过同伴牵手,形成了‚双赢‛态势。

首先体现在学校内部的‚同伴牵手,互为导师‛。学校规定‚牵手‛教师必须承担的义务,即:开放自己的课堂,同伴可以随时推门听课,同时还要经常上公开课、研究课。一切教育教学资源与牵手教师共享,并上传至校园网,作为学校资源库的永久性资料。同时,学校为首席教师、名优教师搭建更高层次的‚牵手‛平台,如为数学名师崔静华聘请全国知名数学教育专家吴正宪老师为师,组织‚与名师共成长‛拜师活动,并同台上课、评课,为崔老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2008年,道里区成功地召开了她的的教学特色展示会。

其次是跨区域的‚校际交流,牵手合作‛。利用我校和香坊区电工小学形成的校际合作关系,从教师课堂教学研讨到学校管理层面经验共享,包括共同承担国家级课题携手进行课题研究,逐步由单纯的课堂教学辐射到学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两校自觉地学习、工作的一整套方式。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昆明现场会上,曹阳老师代表我校团队与电工小学教师携手展示了反映此项内容的教师论坛,给与会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喜获‚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科研成果一等奖。

再次是省市区的‚送教下乡,牵手互促‛活动。刘竞、张宇玲、燕菲菲等10余位骨干教师共计参与省级送教下乡5次,市级送教下乡12次。我校还搭建了和道里区太平中心校牵手互助、共同提高的平台,骨干教师团队3次集体送教下乡。每次送教下乡活动,我校骨干教师都进行深层次的教学研究活动,帮助农村教师提高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教学水平,在真正启迪农村教师教学研究思维方式的同时,也自然地丰富了自我。

3.通过岗位练兵,提升了教学技能。安静人以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为着力点,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两个转化‛即: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将教学基本功能力转化为教学基本技能。坚持把全体教师学习的收获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层面上。

首先,改革常规课的研究方式,采用‚一课三上‛的练兵形式,即同一备课组的教师在不同时间上同一课。这样,同一内容三位教师上出不同风格的课,其教学结构及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最后形成整个教研组对这一课的反思、教学设计和课件的制作。这种教研方式充分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和团队攻坚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教研组研讨的优势资源,使群体创造性研究作用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贯彻落实。

其次,结合每学期举办的‚春华杯‛、‚秋实杯‛课堂教学大赛,深化教师岗位大练兵成果,大赛形式包括: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研究课,名优教师引领课,以学年组为单位的‚说、讲、评‛活动,学年组集体案例研究,‚四个现场演练‛(现场抽课、现场备课、现场上课、现场研讨)等教研活动,可谓是年年有新意,年年呈特色,年年逐深入。大赛为不同层面的教师搭建了展示的平台,带动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截至2011年,我校共有中学高级教师10人,占教师总数13.3 %;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16人,区级骨干教师 人,占教师总数 %。4.通过风格研讨,增强了发展动力。

在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安静人把名师工程建设同教师团队学习相结合,以培养骨干名师为主题,以促进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为载体,以提高教师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有特色、有风格的名优教师队伍。

2008年5月,道里区崔静华数学教学特色展示会召开。会上崔静华老师展示了‚以情促思、以情促行、以情促生‛的教学特色。本次现场会,首开安静小学名优教师风格展示之先河。

2009年4月,道里区刘竞语文教学风格研讨会召开,刘竞老师充分彰显‚温婉灵动,严谨睿智‛的教学风格。教师群体从‚人格魅力、学习积淀、教学研究‛三个领域分析了她教学风格的成因,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杨海东督学对我校的名师工程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010年3月,‚哈尔滨市区域推动班主任专业发展安静小学现场展示暨徐利班主任育人风格研讨会‛召开。本次会议是以徐利为代表的26位班主任的群体展示,省教育厅师德教育专家组组长广德明教授高度赞扬了这次展示活动。原市教研院冯延平副院长在讲话中称赞,安静小学充分展示了传统名校的深厚底蕴和内涵,以徐利为代表的群星璀璨的展示,体现了这支队伍的群体性的名师效应。目前,我校正有计划组织刘竞、崔静华、张宇玲等教师的市级教学风格研讨,以培养教师形成教学风格作为品牌学校发展的原动力。

2011年4月,在哈尔滨市教育局召开的‚做主人、敢担当,谋发展、惠民生‛——全市教育系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进会暨道里区现场会上,教师团队展示了以‚立足团队学习,凝练育人策略‛为主题的论坛。精彩的汇报,赢得了与会领导和专家们的一致赞扬。

我校‚打造学习型团队‛的做法先后在市委宣传部《信息内刊》上发表,在黑龙江广播电台播放。2010年7月6日《哈尔滨日报》理论版大篇幅报道了我校‚创新团队学习模式,确立团队价值取向‛的先进经验,原道里区委书记高大伟同志专门作了批示:‚通过学习,提高素质,增强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是学校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内在要求和原动力,请区委宣传部、教育局很好地总结,不断深化,逐步推广‛。

富有实效的团队学习,奠定了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坚实基础,学校涌现出大批优秀教师,其中已有40%左右的教师形成了自身的教学特点与育人风格,70%左右的教师在全国及省市大赛中获奖。近三年来学校先后有 位教师在全国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有近50名教师在省、市、区教学大赛中获佳绩。这支德能双馨的教师队伍,为我校赢得了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示范学校‛、‚全国教研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品德与社会学科国培实验基点校‛、‚哈尔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标兵‛、‚哈尔滨市教师岗位大练兵标兵学校‛、‚哈尔滨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群体的师德素养

我校将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确立为落实核心理念、实现办学目标的基础工程。每年都要开展主题鲜明的师德教育活动。开设‚时事论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举办‚师德演讲‛唤醒教师职业理想;制定《教师忌语》等制度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出台《教职工亲情假制度》,做到专业要求与人文关怀相融;通过师德承诺、‚教育教学开放周‛、‚校长接待日‛等形式,完善监督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教育模式,营造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执教氛围。

‚首届感动安静人物颁奖仪式‛铭刻在每一位安静人的心里。通过申报、述职、评选,三位教师当选‚感动安静人物‛。他们是:在父亲患癌症期间,坚守在三尺讲台上,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而是利用班后和休息时间探望、护理父亲的刘敬东老师;因工作需要,在孩子不满六个月又重返班主任岗位,爱的天平倾向于学生的燕菲菲老师;带领训练队连创佳绩、爱校如家的董延杰老师。市区教育局领导为三位教师敬献颁奖词、颁发证书和奖杯。这三位师德典型人物只是我校整体队伍中的一个缩影,几乎每一位教师的背后都可以汇成一条感人的故事长河:五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患有股骨头坏死疾病学生的薛晶老师;身患多发性肾囊肿,仍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的刘颖老师;在三尺讲台默默守侯二十多年,深受家长和学生爱戴的王金英老师;优秀事迹在全区进行交流的区师德十佳教师管芳老师;以教育博客拓展班主任工作新思路的李晓英老师;在黑龙江省年会观摩活动中,以《呼吸亲情 学会感恩》一课让举座流泪的汤洋老师……他们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学生,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们用真情诠释了安静人金子般的师魂。

近三年来,学生、家长、社会对我校教师师德师风状况评价颇高,群众民意测评满意度达100%。连续两年被省教育厅评为‚黑龙江省群众满意学校‛,并获得省行风建设最满意学校、省金牌服务单位、省依法治校示范单位等诸多荣誉。

二、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群体 学校始终围绕着‚让生命在尊重与关爱中飞扬‛这一核心理念,培植师生的共同价值观,强调对每一名学生的尊重与关爱,打造孩子们的学习园、成长园、快乐园、创造园。

(一)关心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培养有爱心的安静人 我校每一个班级中都有背景特殊的学生: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经济贫困、从小患病……这些孩子往往更需要人们的关注与帮助。我校班主任教师以精心营造的家的温馨,让这些处于‚弱势群体‛状态中的孩子接受老师和同学的特殊的爱,在每一名安静学生的心中播撒爱的种子。其中最典型的是师生关爱残疾孩子壮壮的感人事迹,引起了多家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哈尔滨电视台‚都市发现‛栏目、《哈尔滨日报》先后进行了报道。2010年5月17日,《中国教育电视台》详细报道了我校这一感人事迹,宣传了学校‚让生命在尊重与关爱中飞扬‛的育人理念,为我校赢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壮壮,只是安静小学众多学子中的一员,他的故事是特殊的,故事中凝结着的‚爱‛却是普遍的,因为安静小学每一名学生都在这种尊重与关爱中成长。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养多才多艺的安静人

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艺体教育,每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师生、家长同台演出、同台竞技;‚校园体育节‛、‚跳绳月‛等活动,教师、家长与孩子们共同感受着体育带来的快乐。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购臵艺体器材,组建合唱队、舞蹈队、器乐队、田径训练队、武术健美操队、书法绘画队等,利用每周二下午坚持开展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培养了一批艺术特长学生。学校合唱队参加‚哈尔滨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得金奖;在‚哈尔滨市‘同仁杯’校园歌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为学校赢得一台液晶电视嘉奖。舞蹈队在‚老少携手共建和谐‛歌舞大赛中荣获舞蹈类一等奖。850名学生组建的大型武术操队为大型活动及来访嘉宾、外国友人多次现场表演受到赞扬。田径训练队,为上级学校输送了大量体育优秀人才。仅在近几年内,我校为17中学、113中学、萧红中学推荐30名体优生,为省运动会提供3名、为市运动会推荐12名优秀运动员,并获得优异成绩。百人诵读团队在道里区中小学校古诗文诵读比赛中荣获金奖,全体评委一致称赞我校的经典诵读有品味、有层次、有内涵、有水平。

2009年,我校做为道里区小学唯一的典型代表在会展中心展示了近几年来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得到了与会原市政府张效廉市长、市委王颖副书记及市教育局朱振德局长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三)凝练八字育人策略,培养品学兼优的安静人 在沙龙活动中,班主任们把各自的教育案例呈现出来,进行集体研讨,学校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出版了《群艺芬芳》一书。以26位班主任背后的感人故事诠释了安静人对师德的理解,体现了师爱无疆;以徐利老师睿智、洒脱、挚爱的育人风格引擎了安静人对风格的追求,体现了情动生命;以全体班主任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的教育案例激发了安静人对教育艺术的探索,体现了群艺芬芳。张玉华局长欣然为本书作序,希望安静小学校再接再厉,取得新成绩,再上新台阶,为我区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做出新贡献。在此基础上,教师们利用集体的智慧提炼出‚润、导、巧、悟、迁、恒、全、合‛的八字育人策略。润:教育无痕,润物无声;导:注重示范,因势利导;巧:善于捕捉,以巧制胜;悟:创设情境,引导自悟;迁:注重迁移,举一反三;恒:永不言弃,持之以恒;全:注重细节,关注全程;合:开放办学,家校合育。这八字育人策略分别在学校教育教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效果显著,为培养品学兼优的安静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由中央教科所组织的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发展性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江苏淮安召开。我校在大会上展示了八字育人策略的案例研究成果,引起了中央教科所专家们和各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八字育人策略引起了《黑龙江教育》的高度关注,编辑高伟深入我校利用5天的时间对部分班主任进行了细致的采访,深入挖掘了‚八字育人策略‛的内涵,从而印证了她的价值取向,并于2010《黑龙江教育》第6期以16个版面的篇幅,刊登了关于‚八字育人策略‛的特别报道,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全省范围内宣传了安静小学的育人理念。在此基础上,2010年《哈尔滨教育》第10期刊登了我撰写的文章《实施‚一三八工程‛提升教师群体育人水平》,从另一个侧面对学校的‚育人策略‛进行了详细介绍。

三、实践学校特色化发展,提升效显绩佳的社会声望 在全面推进减负提质工作过程中,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在全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应该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确立了‚四个一‛工程的办学特色,即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奠基人生;打一手快字,E彩人生;诵一口美文,馨溢人生;说流利英语,丰润人生‛。以‚四个一‛特色内容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开展各项活动为载体,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终身参与社会实践而奠基!

(一)写一笔好字,奠基人生

学校主要从‚四个结合‛入手,让学生从练字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主要体现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合理的课时安排及活动的开展,在班级里形成良好的写字氛围;与培养习惯相结合,通过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坚持与家长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督促学生逐步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界;与书法教育相结合,引导孩子进行书法艺术作品欣赏,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我校在参加黑龙江省第二届硬笔书法展中喜获团体铜奖,是道里区唯一一所获奖学校。

(二)打一手快字,E彩人生

学校在重视基本功训练的同时,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打字兴趣。主要采取‚三个措施‛即:设定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通过各学年不同目标的设定,循序渐进,扎实地筑牢学生打字基本功。贯穿游戏,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根据学生达到的层次选择不同的打字游戏,进而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劲头。建立‚聊天室‛,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以‚聊天室‛为学习载体,给学生创设网上相互沟通的机会。

(三)诵一口美文,馨溢人生

我们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是‚中华古诗文的诵读与感悟‛,主要从‚三个立足‛着手。即:立足课程资源建设。严格按照我校校本课程资源的三个版块:‚蒙学篇‛、‚诗词篇‛、‚古文篇‛进行有效实践。立足实践氛围营造。创设实践氛围空间的情境,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进入意境。立足学以致用引导。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捕捉时机,引导学生搜集相关素材,积淀朗读底蕴,用于朗读实践。

(四)说流利英语,丰润人生

我校着力探索有特色的英语教学规律和教学模式,营造‚活动为主,学科渗透,环境烘托‛的英语学习氛围,重点实施‚三个推进‛。即:扎实进行英语基本功技能训练的推进。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每天背一个英文单词;每天记一个英语短语;每天读一个英语句子;每天做一次英语交流;每周读一篇英语文章,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朗读水平。创设学生喜爱活动氛围的推进。主要通过英语沙龙展示、各种活动的设计、师生交流互动、班级英语文化的创新来创设学生喜爱英语的环境氛围。与相关学科间相互渗透的推进。重点抓住相关学科的特点,有效利用相关学科的资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英语能力的训练,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

‚四个一‛工程的深入实施,将减负落实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张扬了孩子们的个性,满足了儿童成长的多元需求,真正将安静小学校打造成了孩子们的学习园、快乐园、成长园、创造园。

四、凸显办学内涵化发展,形成温馨盛世的校园文化 我校早在2000年进行了行业规划,距今已有12年的历史,各种设备已陈旧,很多硬件建设已达不到省级标准化先进行列的标准。2009年,我校在申报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合格学校验收工作中,办学条件的硬件建设上还有不达标之处:如:缺少综合实践活动室、美术室、体育室、音乐室、电子备课室、准备室;现有的馆室中还缺少部分仪器,甚至有的馆室面积不达标;微机室、语音室、科学实验室设备需要更新,各馆室文化及楼廊文化需要更新等问题。我们选择了以硬件建设为突破口,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将硬件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全力优化育人环境。

(一)筹措资金,改善办学环境

学校自筹资金粉刷了教学楼内走廊、馆室、教室,装修了一楼前厅、多功能室、体育室、心理咨询室、仪器室、准备室、综合实践活动室、音乐室、美术室。区教育局为我们投资粉刷、清洗了外墙楼体,更新了操场及馆室、楼廊的所有的文化墙,添臵了部分馆室的仪器设备。学校的外部环境建设焕然一新。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馆室

新建了综合实践活动室、美术室、体育室、音乐室、电子备课室等5个馆室,扩建了仪器室、准备室。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7个馆室配齐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微机室更换了全部48台计算机,语音室、科学实验室更新了全部设施,多功能室、心理咨询室、保健室、体育器材室、荣誉室、档案室、图书室添建了设施,新购图书1000册,并为10个班级配备了电子白板。目前,17个馆室均达到了环境优雅、设施达标、服务到位的标准。

(三)凸显特色,提升办学品位

我校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注重内涵建设,以校园文化提升办学品位,力求思想主题化、内容系列化、形式多样化。围绕着‚让生命在尊重与关爱中飞扬‛的理念,楼廊文化设立4个主题:一楼为教师文化渲染区;二楼为传统文化渗透区;三楼为文明习惯教育区;四楼为学生成果展示区。四个主题相对独立,彼此又紧密联系,构成了环境教育的‚显性教育区‛。操场上树立两块大板,左前方内容为我校的办学理念‚让生命在尊重与关爱中飞扬‛,右侧内容为我校‚四个一工程‛办学特色。大型彩喷画面在洁白瓷砖围墙与鲜艳红花的映衬下,彰显了安静校园文化育人的鲜明色彩,可称为‚隐性教育区‛。‚显性教育区‛与‚隐性教育区‛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争创品牌,扩大社会声誉

作为一所窗口学校,我校3年内共接待大规模来访10余次。2010年,在市教育局‚乡村教师进名校‛活动中,我校承担了接待五常市30位教师进校培训的任务。为期一周的培训为乡村教师开拓了新视野,实现了预期的培训目标,我校被授予‚哈尔滨市乡村教师进名校培训基地‛荣誉称号。2011年,我校承办了‚哈尔滨市乡村骨干校长进名校系列活动‛,独具魅力的育人文化,特色鲜明的教育品牌,均给乡村骨干校长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受到了市教育局、教育学院的表彰嘉奖。

我校4次接待日本考察团来访,展示了素质教育的成果和办学特色,搭建了国际教育交流的桥梁。日本大阪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主任三枝由佳里高度评价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用了一句中国的成语:‚行云流水‛。她对我校教师团队的风采也发出由衷的感慨:‚安静小学校教师群体的教学水平绝对是超一流的!‛大阪市国立大学崛内达夫教授同我校进行了校本研修的经验交流,对我校的办学特色及教师学习型组织建设表示高度认同。大阪教育大学木原俊行教授情真意切地发自肺腑之言:‚我们知道了中国有个哈尔滨,哈尔滨有个学生成长的乐园——安静小学校。‛他还在博客中撰文高度赞扬安静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这几位日本教育专家作为纽带和桥梁,为我校选定日本大阪市立的3所国立小学校作为‚手拉手、共发展‛友好关系的候选学校,诚挚邀请我校名优骨干教师去日本讲学交流,使安静人走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光荣与梦想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安静人以创建‚区域领先、市内一流、全省知名‛的现代化学校为目标,以加快品牌建设步伐为己任,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筚路蓝缕、攻坚克难,整洁优雅的书香校园,德能双馨的教师团队,品学兼优的学生群体,昭示着安静人在承载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必将再塑新的辉煌。

第二篇:让生命在习作中飞扬

让生命在习作中飞扬

——由两节习作指导课说开去

曾经看过两节有关表达感受的习作录像课,一节是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上的人教版教材上的习作课,一节是教坛新秀邢跃武老师上的自主开发的习作课。两节课的授课对象都是六年级的学生,两位老师在课堂上都注意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唤醒学生习作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捕捉感受,表达真情,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情境中放飞思想,完成习作。这两位老师的精彩教学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反思和改革习作教学提供了鲜活可感的实例。

一、“作文,从真感受开始”

学生习作难,作文教学效率低下,这是由来已久的问题了。究其原因,我们以为,这可能与对作文教学的认识偏颇有一定的关系。尽管《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是,写作教学依然缺乏对儿童生活的关注和挖掘,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独特感受,往往过多地强调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多方面的要求,求新求异。学生常常是奉命而作,至于学生会不会写,想不想写,有没有兴趣写,课堂上老师却很少顾及,甚至置之不理。如此一来,把一些浅显的东西神秘化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了。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心意,只得闭门造车、挖空心思去编造一些故事。

其实,习作是儿童生活的真实反映。记得一位学者曾这样说过:“作文就是中小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外界信息的审美感受的过程和结果。”《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见,习作是儿童个体的一种精神生活,是儿童自身的一种独特体验,是儿童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一种实际需要,是儿童真情的一种自然流淌。可不是吗,习作本该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是儿童的一种生活需要,它并不神圣,也不玄乎。这里,我们不妨来细细品味靳老师与学生的一段对话:

师:下面我先做个自我介绍,然后你们再说。我姓靳,一个革命的“革”字,加上一个一斤二斤的“斤”字。这个字读什么?

生:靳。

师:真聪明!继续听,我下面说的这段话有几个要点?我姓靳,今年58岁,是天津南开小学的语文老师,看到你们个个精神抖擞,特别认真,我很兴奋。我想,今天的课一定能上得特别成功。我的话说完了,有几个要点?

生: 我认为有4个要点。第一,您的姓。师:姓什么?

生:姓靳。第二,您的年龄。师:我多大? 生:58岁。师:第三呢?

生:您所在学校的名称。师:哪儿?

生:天津市南开小学。师:第四?

生:第四是我们这堂课一定能上成功。师:这就是我的什么? 生:这就是您的内心感受。

师:说得太好了!(生鼓掌)这位同学听的能力非凡,她听了一遍就迅速总结出四点来,而且,将我见到同学们的心情概括为两个字。哪两个字?(板书:感受)大家说——

生:感受。师:再说—— 生:感受。师:再说—— 生:感受。

师:什么叫感受?就是看到外界的事物、人物、文章什么的,心里有所感悟,对吗? 生:对。

师:这就叫做“感之于外”。(板书:感之于外)读—— 生:感之于外。

师:什么叫“受”呢?就是“受之于心”。(板书:受之于心,指着“心”字)我们用这个字代替“内”。读——

生:受之于心。师:一起来读这两句。生:感之于外,受之于心。

师:感受,太重要了。感受是习作的前提,感受是立意的开端,感受是传情的基点,感受是行文的动力。作文不是从审题、立意、选材开始,而是从真感受开始的。

从这个片段,我们可以感受到靳老师对习作的深刻理解——“作文不是从审题、立意、选材开始,而是从真感受开始的。”这是多么精辟的言说啊!它既道出了习作的本质,也为学生撩开了习作的神秘面纱,重构了习作的概念,使学生有一种拨云见日之感。文章是感情的产物,学生只有对生活有所感受,有所思考,才会产生习作的冲动,才有可能写出动人的文章。要不古人怎么会说“情动而辞发”呢?写文章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它需要的是真感受,而不只是方法和技巧之类的东西。试想,当文人墨客有感而发,文思如泉的时候,有几人能顾及到起承转合、红线串珠这些写作技法的呢?感受是习作的原动力,离开了鲜活的情感之源,学生的习作就会遮蔽童心,失去童言,远离童真。那么,现实中,学生对作文到底心存怎样的一番感受呢?我们再来看看靳老师的一个教学片段,听听学生的声音:

师:现在,我想请同学们以“作文”为题来说一说你的感受。实话实说,你喜欢作文吗? 生:我有时候喜欢,有时候不喜欢。师:为什么?

生:我喜欢写作文是因为有时我受了委屈可以写在作文本上,这样心里会好受些。我不喜欢写作文是因为有时老师的作文题目不太符合我的生活,觉得特别难,所以,我就不喜欢写作文。

师:也就是说,有时老师布置的作文题你没有内容可写。好,实话实说,说的都是真实的想法。生:我大部分的时候是喜欢写作文的。因为老师布置的题目都十分合我的心意,所以,我写出来后,老师给我的分数都比较高,我有一种荣誉感。

师:老师给你鼓励了,你有荣誉感,所以你喜欢写作文,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她的体会非常深刻。给点掌声。(生鼓掌)接着说,实话实说,喜欢还是不喜欢。

生:我以前不喜欢写作文,但是从这学期开始,语文老师让我们每天写日记。经常写日记后,我觉得,写作文可以抒发自己的心里感受。我现在开始慢慢喜欢写作文了。

师:你们语文老师听了多高兴呀!以前不喜欢,现在喜欢了。我还是想听听哪些同学不喜欢作文。生:我非常不喜欢写作文。因为有时候,我的作文写得挺好的,但怕老师和同学们会说是抄的。有时候,我的作文写得不好,又怕老师和同学们会说我的水平不好。

师:好了吧,怕人家说是抄的;不好吧,又怕人家说水平不高。因此,左右为难,不喜欢作文。好,真的是实话实说了。

生:我是不喜欢写作文的。因为我没有什么耐心。写作文要有耐心,要耐心去观察,去思考,而我没耐心去看去想。

师:你是嫌麻烦对吗?你们看,过去写作文,首先要审题,再确定中心,然后得选择材料,选好材料还得列提纲,接着根据提纲再起草,起了草以后还得修改,修改了以后还得誊清,然后交给老师,结果得了一个“中”或者“差”。老师再改,再誊清,你说麻烦不麻烦?

生:麻烦!

师:没内容,嫌麻烦,还有其他原因吗?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写。我从一年级到现在写作文总是得中等,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才能写好作文。有这个原因吗?

生:有。

师:概括一下你们的发言,大体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有三个:第一个是没内容写;第二个就是不知道怎么写,就是缺少写作文的方法;第三个就是嫌麻烦。你们不喜欢作文的原因恐怕主要就这三条。现在,我们要改变这种作文的状况。我们先从感受出发,你们把这几句话牢牢地记在心里:(板书)感受是习作的开端,感受是立意的前提,感受是传情的基点,感受是行文的动力。

生:(齐读)感受„„动力。

从这段直达学生心灵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学生对待作文的一些心态,以及造成这种心态的些许原因。我们感到学生畏惧作文,既有其自身的原因,诸如生活经验的缺乏、知识基础的薄弱、思想认识的浅薄,等等;也有教师的原因,诸如写作素养的缺失、教学理念的滞后,教学行为的偏差,等等。教学中,靳老师深知学生的作文心理,在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之后,再次强化了“感受是习作的开端,感受是立意的前提,感受是传情的基点,感受是行文的动力。”这句话,为学生指点迷津,帮助学生改变畏惧作文的状况。这样,学生在靳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愈来愈清晰地认识到:作文,原来是从真感受出发的,是出于倾诉感受的需要,一次作文,其实就是一次心灵之旅。可以想见,当学生知道了作文的真谛的时候,他们心中的那种畏惧作文的心理必然会得到消解,而对作文产生一种别样的感情。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学生也不是没有感受,而是缺少留意生活的习惯。太阳每天都在升起又落下,生活每天都在继续着。只要学生能够心存热爱,热爱生命,热爱他人,热爱大自然中的一切,感之于外,受之于心,就会从司空见惯的事物当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就会在感受生活的真善美的过程中发现许多令人感动的东西。这感动,或许只是源自路边那无言的小草,只是源自树头那飘落的黄叶,只是源自老师那鼓励的目光,只是源自奶奶那幸福的微笑„„有了这些感动,学生就不会为作文而发愁了。那么,我们怎样引导儿童到大千世界中去捕捉感受,积淀经验,形成习惯。我们或许能从邢老师的这个教学片段中寻找到答案: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是第一次走进百家湖小学给大家上课,此时此刻,老师的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请你们猜一猜。

生:我猜想老师一定很激动。

师:是啊!和同学们在一起,老师的心情始终是激动的,飞扬的,你真善解人意。生:我猜想老师一定很高兴。

师:看着同学们这一张张笑脸,老师当然高兴。再猜一猜老师还有什么样的感受?(就近请一位男生)用手摸摸老师心跳,感受到了吗?(耳语:心跳快、激动、紧张。嘘,先别说。)谁来猜一猜,他要对大家说什么?

生:他想告诉我们,老师给我们上课有点紧张。师:他说对了吗?(对)你怎么猜到的?

生:我猜想老师心跳一定比平时快,那是紧张的原因。

生:我看老师脸红了,说话时不流畅,声音有点发抖,可能紧张。师:你通过听话,发现老师有点紧张;从老师脸红了,面部表情看出老师有点紧张,观察真仔细。他们都猜对了吗?(是的)握个手,谢谢你的配合!继续猜?

生:我猜想老师给我们上课,一定感到很荣幸。

师:是啊,老师早就听说百家湖小学六(4)班是个优秀的班集体,同学个个聪明可爱,今天有幸与大家零距离接触,能不感到荣幸吗?其实,每个人自己内心的感受,自己最清楚。刚刚接触就几分钟,同学们就猜出老师的内心是激动、高兴、紧张、荣幸,真的很棒,此时此刻,老师的内心除了以上这些感受外,还有些自信,有些新鲜呢。

这是邢老师教学的开场白,幽默风趣的话语中透发出一种教学智慧,看似漫不经心的闲聊,实是教者的匠心独运,在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留意生活,感之于外,受之于心,捕捉感受,表达真情,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我们看到,通过这样的闲聊,学生逐步打开了话匣子,很快进入状态,他们在揣摩体会和对话交流的过程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捕捉感受离不开仔细地观察和细心地体会。而这,正是习作的前提和基础。

“作文,从真感受开始。”当学生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他们就会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生活世界,并用自己的真情去拥抱,去感受,去体验。这样,他们便会觉得,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习作的内容原来是这样的丰富多彩,用之不竭,而写作文的所谓技巧又是何等的简单——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语言文字写下来,是一种浑然天成的自然而然。这不正是体现了“我手写我心”的习作真谛吗?

二、“作文,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我们认为,对话不只是阅读教学的专利,其实,作文教学也一种对话,是学生、教师与生活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师对习作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的一种教学对话。这种对话是围绕着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或几个富有张力的、能够拓展思维的、直抵学生心灵的话题而展开的。教学中,通过话题的展开,启情导趣,导开言路,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能够在真情对话的过程中,激活自己的生活储备,迅捷地从自己的记忆仓库中调取出与本次习作要求相匹配的素材,且能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写作冲动,从而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们还是回到课堂上来聆听那精彩的对话吧。先看靳老师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看到现实的生活,引起你感情的波澜,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要表达出来的欲望,这时候,才能写出作文来。如果现在我问你,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事情,可以说吗?也就是说,我现在要引导大家写什么都行,写人写事,写风花雪月、写天气变化,理想、幻想、甚至于梦想,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生:我想写我的第一次。师:想写你的第一次什么? 生:我第一次被爸爸打了。师:爸爸为什么打你呀? 生:因为我没有做作业。师:爸爸做什么工作? 生:我爸爸送快餐。

师:爸爸为什么要你按时完成作业?你挨打的时候恨爸爸吗? 生:不恨。师:为什么?

生:因为爸爸也希望我成绩好。师:那么疼,你不恨吗? 生:不恨。因为爸爸是为我好。

师:这次打呀,打出了那么难得的认识。爸爸用什么打的? 生:用尺子打的。

师:还有凶器!(生笑)当爸爸举起尺子时你是怎么想的?当尺子落在你身上时你又是怎样想的?你哭了吗?

生:哭了。

师:哭的时候你想些什么?哭完了以后你又想些什么?把这些都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会对你的爸爸十分崇敬的。当然,我们也会觉得你爸爸的教育方法不太恰当。同意我的认识吗?

生:同意。

师:非常好。你这篇文章就可以叫“挨打”。

生:我想写这样的一篇文章——《被冤枉的滋味不好受》。师:你被冤枉了?谁冤枉你了? 生:妈妈冤枉的。师:怎么冤枉的呢?

生:有一天,我躺在床上。妈妈到阳台上晒被子,发现被子上有一块是湿的,就骂我不懂事。因为那是冬天。

师:妈妈以为你尿床了?(生笑)

生:后来,她才笑着对我说,其实不是我尿床,而是热水袋破了。师:妈妈冤枉你了,你又是个女孩子,你心里怎么想? 生:心里觉得很难过。

师:当妈妈向你道歉的时候,你又怎样想? 生:我想原谅妈妈。

师:妈妈委屈了女儿,可是女儿不计较。女儿觉得妈妈能向女儿道歉,是何等高贵的品质呀,所以当你受了委屈的时候,一定不要只是怨恨,因为他们是我们的亲人、长辈、同学、同胞,我们不要想报复他们,更不要想让他们变得不舒服,而想着怎样友善地解决误会。好吗? 生:好。„„

师:还有不少同学要说的。时间关系,我们一会儿用笔来倾诉,可以吗? 生:可以。

师:(出示投影)今天我们的作文是这样的,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生:这次作文不规定题目,也不限定内容范围,请你自由写。你想写大自然秀美的山川,变幻的风云雨雪;想写千姿百态的事物,各种各样的人,想写自己的爱和恨,快乐和烦恼,想写自己的幻想、梦想、理想都可以,动笔之前先认真想一想,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然后放开来写,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写清楚,注意不写错别字,写完以后,读一读,有不满意的地方修改一下。最想告诉别人的可以理解为感受最深的。

师:读得真好,拿过来就读,读得那么好。作文绝不是教给你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而是你和我情感的交融,生命和生命的对话,在这个时候,我才真的对你的作文进行了指导。

在这里,靳老师设计了一个极为宽泛而自由的话题,让学生敞开心扉,展开对话。我们看到,在对话的过程中,靳老师关注的是学生对生活感受的真实表达,注意启发学生的心灵智慧,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给以学生最大的自由,抒发其内心的感受;我们还看到,在对话的过程中,靳老师能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用情感激活情感,用心灵碰撞心灵,循循诱导,抵达学生的心灵世界。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靳老师始终用那浑厚亲切的话语与学生进行着真情交流,他那亲切和蔼的话语,就好似和煦的清风,给学生送去温馨和惬意,吹开了封存在学生心灵深处的积淀已久的那份情感。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聆听到了学生生命花开的声音。我觉得,这样的习作指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指导,才能够达到如冰心所说的那样,让学生“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指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地画到纸上。”惟其如此,才能真正达到像《《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那样:“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邢老师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那么,此时此刻,你们的内心有什么感受呢?静下来想一想,想清楚了再说。生:我此时很激动,因为客人老师来给我们上课,这节课一定很精彩。

生:我刚开始时很紧张,因为老师身材很高大。但与同学交流时,我感到老师很随和,现在好多了。师:你的适应能力蛮快的吗,继续下去你会更加“好多了”。

生:非常紧张,不过见你和蔼,说话亲切,我想你一定是位优秀的老师,肯定能上好这节作文课。师:谢谢你的夸奖,我们一起努力。(请一位不发言的男生起立)你紧张吗?(点头)老师和你握握手,好吗?别光点头,说话——

生:我此时此刻很紧张。师:能给大家具体说说吗?

生:此时此刻我很紧张。我现在在众目睽睽之下上课,心里像十八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我的脸色铁青。

师:打断一下,到底是多少个水桶才七上八下? 生:十五个水桶。

师:够紧张的。你说在众目睽睽之下上课,好像不准确,应该„„来,你回头,大胆地看看后面听课的老师们。看好了,想想应该怎么说?

生:在几百双眼睛关注下上课。

师:脸色铁青,你能够看到?应该怎么说? 生:脸色白了。师:白了?再想一想。生:我感到脸发热。

师:哎呀!你的手心怎么了?请同坐看手心出汗。你说说看,此时此刻他的心里会怎样? 生:他很紧张。

师:现在,请你来具体说说此时此刻心里怎样紧张,你有把握么?

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十分紧张,因为有几百双眼睛注视着我。我的心里像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我感到脸发热,手心也湿漉漉的。

师:(走近拍一下)你的腿?

生:我的腿一直在发抖,脚心都冒冷汗了。

师:真够紧张的。说得好吗?掌声鼓励。我的手心也出汗了,老师谢谢你。不过老师要提醒你,今后课堂上,大胆发言,自信一些,别紧张,好吗?

师:其实,我们平时积累的词语,也有不少能够表现出人物紧张的,谁来说一说。生:心惊胆战、胆战心惊。

生:提心吊胆、六神无主、惊慌失措。„„

师: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不少!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不少片段是写人物紧张感受的,回忆一下,能说说吗?

生:《黄河的主人》课文中有形容人物紧张的片段,写艄公在黄河上行船的时候,在波涛汹涌的情况下,很紧张。

师:老师如果能听你把描写艄公紧张的情节说出来就更好了。老师也来说一个,好吗?(老师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体味)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师:想起来了吗?

生:这是《半截蜡烛》里的一个片段。

师:这段描写人物紧张的文字,写得多细腻啊!看来,我们平时读书,学习课文,还应该留心,注意积累好的词语、片段。这样,我们习作时就会感到得心应手,挥笔自如。

师:此时此刻,你的内心又有什么新感受呢?想一想。生:我的心情渐渐变好了,就像窗外的天空一样,一片晴朗。生:我的心里很高兴,我们又多了一位朋友。

师:我也很高兴,这么短的时间里,结识了你这位重感情的朋友。握个手吧。生:我很伤感,因为这节作文课就快结束了,你也要走了,我们不能再见面了。

师:“你要走了,我们不能再见面了”我听了怎么总觉得别扭,你的意思是说:老师上完这节课,要离开百家湖小学了,因为老师的学校还有工作等着老师去做,你舍不得,是吧。

„„

邢老师的教学一直以聊天的方式进行着的,他先让学生猜测自己首次走进百家湖小学为同学们上课的感受,再让学生自由地谈谈自己进入课堂后,在几百位听课老师目光注视下的切身体验和感受,并引导学生将这种感受表达具体。我们看到,邢老师的启发之下,学生能够与自己的心灵展开对话,及时地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并与老师和同学展开交流。在对话的过程中,邢老师总是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点拨,让学生能够把自己的内心感受更加具体明白的表达出来。比如,在引导学生表达紧张心情的时候,邢老师的指导就充满着智慧。对于紧张心情的表达,可以描写一些外在的表现,如:手心出汗、腿在发抖等;也可以描写内心的活动,如:六神无主、忐忑不安等;还可以通过想像、类比等方式来表达,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心情就像窗外的天空一样等;还引导学生从阅读学习中体会,等等。这样的指导,是细致的,多方位的,使学生不仅捕捉到了生活中的感受,而且明白了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还看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在不断变化着的,邢老师注意在引导学生与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去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感受,并让他们尽情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在捕捉感受、表达感受的进程中,逐步地感悟到不同的心境,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环境,都会引起不同的感受,从而让学生明白习作就是要准确细腻地表达出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我觉得,这就是邢老师的匠心所在。

“作文,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的时候,我们就会把目光投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尊重儿童应有的权利,关注儿童健康的成长,理解儿童,亲近童心。这样,我们在习作教学时就不会只去讲授那些劳而无功的写作技巧,而会注重学生生活体验的积淀,情感世界的丰富,思维空间的拓展,语言材料的积累,让学生的习作拥有汩汩欢唱的源头活水。也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洋溢着儿童的烂漫,流淌着儿童的真情,飞扬着儿童的智慧。

三、“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我们知道,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对于尚未成人的小学生更是如此。每位学生都有进步的愿望,都有被人欣赏,被人肯定的愿望,都有主动发展的潜能。其实,儿童的习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老师的宽容、信任、引导和激励。当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写成了习作之后,他们满心欢喜,最渴能够望得到的是别人的认可和赏识。此时教师就应该顺应儿童的心理,为其搭建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采用多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靳老师深谙此道,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自我的心理需求,他的习作讲评的设计别具特色,充满创意。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靳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小小作家笔会”这6个漂亮的美术字,并让学生推荐两位同学来主持这个笔会,这种新颖的讲评形式吸引着每一个学生。这里我们不妨来回放一下当时的一个教学场景:

师:掌声有请两位主持人。我把位置让给你们俩。我先讲几句:刚才40分钟同学们在下面写,我什么也没有说,也没有指导。这节课,我们要进行这篇作文的讲评,我又没有看,又没有批改同学们的作文,因此,我想请两位主持人替我做主。我想先听听主持人的意见,你们准备怎样主持呀?

生1:我觉得作为主持人最重要的是要使现场的气氛活跃起来。师:那么怎样使现场的气氛活跃起来呢? 生1:和大家打成一片。

师:主持人光和大家打成一片可不行,光打成一片就乱成一团了。还要做什么?主持的时候,第一件事先要做什么?想不起来?你想起来了吗?

生2:我准备先让每个同学先介绍自己所写作文的题目,然后让同学们选出自己最想深入了解的作文。在读作文的时候,如果有意见可以随时打断,欢迎对他的作文进行评点。

师:她的主持方案能通过吗? 生:能。

师:鼓掌通过。(生鼓掌)华彦,你同意她的主持方案吗? 生1:同意!

师:希望你们两个配合默契,珠联璧合,让全班每个同学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因为这套方案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下面就开始吧。不过,我还是要当辅导员的,在点评作文当中,如果我有什么意见,同学们愿意听吗?

这个简单的教学环节,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全新的教学理念和靳老师的教学智慧。我觉得,这个教学环节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关注:第一,成功信心的树立。“小小作家笔会”这种形式的学生会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课堂上学生以“小小作家”的身份参与交流,他们信心倍增。第二,个性才情的展示。教师信赖学生,把讲台让给学生,展示了学生的才情,尊重了学生话语权;第三,主体地位的发挥。让学生来主持,能够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的兴趣,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行进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忘记自己的主导作用,能够适时地给予引导、点拨,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知道,学生习作水平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有差异的,以往的讲评课唱主角的常常是一些优等生,大部分学生还是难有表现自我的、体验成功的机会,而在讲评的过程中教师又是以这些优等生的作文作为衡量、评判学生习作的标准,这样,就会使大部分学生对习作“望成功而莫及”,这势必会关闭他们的情感闸门,扼杀他们的表达欲望,从而使他们对写作产生一种畏惧和抵触的心理。而在靳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个个都是主角。我们看到由于主持人的提议,每个学生都很愉快地介绍了的自己的作文题目,对于那些大家都感兴趣的题目,学生就把它写在黑板上。令人惊喜的是,学生的作文题目没有一个是重复的,可谓是异彩纷呈。这里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学生的作文题目:《我能行》《长大后》《我——未来的漫画家》《我最好的朋友——妈妈》《恐怖的一幕》《爸爸第一次发火》《与事实相反的梦》《梦断篮球场》《一件异想天开的傻事》《我的理想——兽医》《你好,老靳》《极限接触》《我是一只蚂蚁》《我的第一次》《它就这样离开了人间》《妈妈流泪了》《讨厌的绰号》《老友万岁》《我发现了一根白头发》《第一次被爸爸打》《我的烦恼》《看家的恐惧》《我的偶像》《集体力量大》《小偷先生,你们绝望吧》《我说服了爸爸》《好聪明的甲鱼》《爸爸你太累了》《我好后悔》《第一次独自睡觉》《妈妈,你不能输》《世界杯夺冠》《我也曾淘气过》《啊,我发现了》„„看到这些题目,靳老师动情地说:“同学们看,黑板上写上了大多数的题目,这些题目多有创造性呀,都是你们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的流露。这些题目包括写人的,写事的,写物的,写理想的,写幻想,写梦想的,写喜怒哀乐的,什么都有,直抒胸臆,多好呀!”

与靳老师不同的是,邢老师把交流题目的环节放在了学生动笔写作之前,同样也是很精彩的:

师:我们这堂作文课,就是要你把刚才捕捉到的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那么,我们在写作文之前,准备给你将要写的文章定一个什么题目呢?要知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给文章定下一个好的题目,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啦!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想作文题目,想好的记下来。巡视发现个性习作题目,相机板书:

一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我快乐 我失落;沟通 从微笑开始„„

师:《一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是谁定的题?看来你是从这节课给你的感受这个角度来命题的。很好,老师希望你的文章能够写出别开生面的感受。

师:《我快乐 我失落》是哪一位?能够说一说为什么定这样一个题目?

生:我快乐,在短短的,不到40分钟的时间里,邢老师的作文课使我感受到了快乐,我知道,邢老师就要和我们分别了,我们心里很是依恋,有种失落感。

师:《沟通 从微笑开始》这位同学从老师和同学们沟通中,捕捉到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感受,这个题目新颖,有创新,老师真的希望早点看到你的作文。„„

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写下了许多精彩的作文题目。现在请你们拿起笔来尽情地去把自己捕捉到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吧!

看到自己的题目出现在了黑板上,学生的心中怎能不升腾起一种激动和愉悦呢?怎能不亲近作文,喜爱作文呢?

两节课上,我们看到了那么多凝聚着儿童智慧的作文题目,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赞可夫说的一句话:“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也许就是这两节课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效果的原因吧。

“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当这个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当中的时候,我们就会把目光投向每个儿童,关注着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让他们生命之花在习作中绽放。这时,我们便会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之中,把讲台让给学生,最大可能让每个学生把自己习作中最得意的地方展示给大家。课堂上,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那独具匠心的题目,读读自己作文中那些生动优美的语句,甚至一些用得精当准确的词语,让学生在展示自己习作的过程中,揣摩品味,欣赏辨析,合作分享,学会尊重,懂得赏识,体验成功。如此一来,我们就有可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鼓起他们前进的风帆,让他们的个性和灵性在习作中曼舞轻扬

第三篇:让生命在文化浸润中飞扬

“让生命在文化浸润中飞扬”

——文学活动设计方案

为活跃校园文学气氛,丰富校园文学生活,陶冶高尚情操,提高校园文学特色建设水平,发展学生的文学特长,激发学生文学创作兴趣,促进学生文学成长,以文载德、以文促智,充分发挥文学教育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特拟定校园文学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王世龙先生说:“校园文学活动,适应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心理特征与规律,最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以校园文学活动为突破口、切入点,开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语文大课堂’,特别是通过文学阅读和创作活动,发挥文学艺术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功能,对于发展学生自身心灵,完善自我,具备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挖掘情商,启迪智慧,培养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说这是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合点。”为服务于和谐校园建设,提高学生文学意识和素养,以我校“礼文化”课题为背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学活动,引导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提高文学创作能力,以实际行动迎接时代挑战;引导学生注重文化素质提高,自觉完善知识结构,强化人文素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学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成才。

二、活动主题与宗旨

主题:让生命在文化浸润中飞扬

宗旨: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一次机会、展示一技之长、提高文学创作能力。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学发展,繁荣学校文学特色教育。

三、活动内容及组织形式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和组织形式。

1、开展读书活动

(1)营造读书氛围。借助我校“红岩读书角”建设,学校图书室对学生开放,让学生有书可借、可读。

(2)大力推进课外阅读活动。各班号召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购买一本好书,每位学生至少读3个成语故事,3个神话故事,3个寓言故事,3个童话故事,3个历史故事,写2篇读书笔记,将指导读书落实到每位教师,学期结束,各班可举办读书笔记、个性化摘抄本展。

(3)大力倡导中华传统诗词诵活动。借助我校每日的经典诵读5分钟,让学生诵读经典,多涉猎一些经典文章,增长文言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4)精心策划每月一次的班级读书交流会。力争做到主题响亮,全员参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各班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读书实践活动(如经典诵读展示、赏诗会、擂台赛、读书笔记评选、读书小报评选等),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学生读书乐趣;可以确定一天为“读书交换日”,学生在这天相互交换自己的藏书,共同分享书中的乐趣。

2、办好文学社,最主要的是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

(1)一期一个主题,让学生畅所欲言。

(2)每周进行一次评报评刊活动,以此来促进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一周时事新闻,使其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家大事,体会百花齐放的优美。评报评刊,引导学生进入了一个广阔的阅读天地,使他们觉得语文学习有用武之地,有无限风光。

(3)定期开展文学采风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课余生活。

(4)向外推荐好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

3、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各种文学评比赛。

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三个年级每个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一个学习小组一份手抄报。每学期展评两次。

4、充分利用黑板报,每学期确定四个主题,班级间进行评比。

四、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校园文学活动是我校校园文学特色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学校和谐建设的重要举措,希望大家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精心设计,周密安排,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使更多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受到文学教育和熏陶。

2、突出主题、确保质量。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让生命在文化浸润中飞扬”,希望大家在组织文学活动过程中紧扣主题,扎实开展文学教育活动,确保活动质量,使文学活动丰富多彩。

3、组织有序、注重实效。希望大家在组织、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要做到有条不紊,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活动的实效性,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展其才华,发展个性。请大家精心组织,认真贯彻落实,确保本次校园文学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4、加强校园活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重视学生的读书成果的积累。

第四篇:让生命在关爱中绽放美丽

让生命在关爱中绽放美丽

——对小学生实施珍爱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

[内容摘要]:生命是美丽的,让班级中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幸福、快乐地成长,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针对目前学生存在生命意识淡薄,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容易做出极端行为的现状,提出了珍爱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进行珍爱生命教育的具体策略。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笔者认为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在学科教学中认识生命;在课外实践中感受生命;在自我生活中理解生命;在温馨氛围中欣赏生命。实践证明,通过珍惜生命的教育活动,对优化学校的教育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 键 词]: 生命教育

珍爱生命

关爱

感悟

体验

一、引言

生命是美丽而伟大的,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赞美生命,留下了无数生命的颂歌,生命的绝唱。然而,在我们的周围,却经常发生着一些令人心寒的事,请看笔者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搜集到的一组材料: 1、2000年5月,某校六年级一女生方某晚自习就寝时,因为与同学发生摩擦,有同学说了她几句,就冲到走廊,跨上栏杆,要从五层楼上跳下来,幸亏周围同学、值周教师及时拦阻,才未酿成悲剧。2、2003年9月,某校六年级一成绩并不理想的女生来到教师办公室,问老师:“你们大人的生活是否会过得很累?”她说,她过得太累了,在校学习压力大,在家要干家务,而且父母稍有不如意就打她。她觉得自己活着太没意思,不想再活了。3、2003年11月,某中学一男生因与三位同学发生纠纷,就拿出一把尖刀在大街上追赶他们,并扬言要砍了他们。后被当地警察制止。4、2004年3月,某校几名学生在打乒乓球,因发生争执,一学生顺势将球拍砸在另一学生头上,致使该生头部鲜血直流,上医院缝针包扎。

女大学生自杀、马加爵事件,像这样小到颓废、消极,大到打架斗殴、自残自杀、溺水、纵火、投毒等践踏生命的偏差行为频频发生。这些情况足以说明,如今,许多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相当淡薄,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一旦遇到挫折和委屈,往往就会做出极端的行为,甚至轻率地走上人生的不归路,不仅漠视和践踏了自己的生命,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悲剧和不幸。

人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那么短暂,生命却因短暂而弥足珍贵。漠视生命,轻言放弃生命,这是何等可怕的现象啊!面对这一出出事件,触目惊心的同时,不由得令我们去追问,去深思。什么是生命?人到底为什么而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到底有多少了解?如何让他们领略生命的伟大和美丽,进而去欣赏、去敬畏、去珍惜?可见,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珍爱生命教育的基本特征

所谓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一般认为是指“深化人生观、内化价值观、整合行动力”的一种有关人的意义、理想与实践的教育。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传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的爱心,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

珍爱生命的教育除了具有一般教育的特征之外,还具有自身的基本特征:

1、全员性:生命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让每一个生命尽情地成长是教育者的职责,因此,生命教育不仅要关注学习优秀的、品德良好的学生,更要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独来独往的、少言寡语的、学习与品行较差的学生。可见,对每个学生实施生命教育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2、情感性:珍爱生命的教育,需要教育者灌注满腔的热忱,给每位学生以关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需要学生用心来感受生活,体验生命。因此,情感性是贯穿生命教育的一条主线。

3、实践性:在现实生活中,生命教育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理论,而大都是通过行为举动表现出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从而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可以说,生命教育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以具体的行为或举动教育人,才能真正影响人、感化人。因此,实践性是珍爱生命教育中一个突出的特征。

4、整合性:实施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既包括环境的布置、课程的开设、教材的编制、师资的培训,也包含学科间内容的相互交叉、融合,因此,实施生命教育就有必要对此进行整合,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合力。

三、实施珍爱生命教育的具体策略

生命教育的最基础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珍爱自己的生命,让学生在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体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重视生死,珍惜自己,保护生命,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也体验生命成长的艰辛与苦难,是以能够更积极、正向的行动。如何达成生命教育这一最基础的目标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认识生命,感知生命的尊严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抓住课堂契机,对学生进行生命的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和保护生命的能力,是生命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开展珍爱生命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始终将课堂教学当作攻坚战来对待,把珍爱生命教育渗透于其中,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导入和实施等方面都巧妙地注入生命教育的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因素,找准切入点,创设“尊重、信任、理解、关爱”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张扬生命、释放生命活力的好场所。

首先,整合有利教育资源。很多学科的教学内容中都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合理地挖掘这些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然后在教学中相机进行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无痕迹的教育中得到有关生命的知识,进而认识生命,学会关爱生命。如:语文教材第十一册《中共中央、国家教委授予赖宁“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一文中,品学兼优的赖宁为保卫国家财产,挺身救火,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在这篇报道中,作者更主要的是赞扬赖宁舍身为公的精神,我们也不可否认这种精神的确需要倡导和发扬。学完课文内容,了解了赖宁的伟大精神后,适时地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说说你认为赖宁的做法是否值得我们去效仿?”在学生各抒己见的过程中,在辨析各种见解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遇到特殊情况,你该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引导学生动口说,动脑想,能使学生不仅明白生命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建立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学习到保护生命的具体方法,真的是获益非浅。

其次,树立健康的理想。理解生命的意义,首先要找到一个生命的支点。贝多芬在自己的遗嘱中写道:“我旁边的人可以听到牧童歌唱而我听不到,使我几乎绝望……是艺术留住了我。在患难中支撑我的,使我不致自杀的,除了艺术还有道德。”贝多芬将艺术和道德作为人生的支点,创造了生命的辉煌。可见,确立自己生命的支点该有何等的重要。利用学科资源,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理想,教育学生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实践,是生命教育的一大重要内容。

实践证明,学科渗透式的生命教育,能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生命并了解生命的意义,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在主题班会中深化生命教育

主题班会是开展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阵地,利用好这个阵地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什么是生命?为什么生命来之不易?什么是死?死对自己、对周围的人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对我们的小学生来说都只有些许的认识,只有当学生在内心深处真正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的跃动,了解生命的挑战,了解生命的独特,才能真正体会她的伟大与神圣,才能既学会善待自己的生命,也努力去善待他人的生命。

首先,开设专题讲座。利用班队活动课专门讲解有关生命起源的知识,播放生命成长过程的课件、影碟,宣传有关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知识,让学生了解生命孕育的过程,认识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着生老病死,生命中处处充满挑战,体会生命成长的艰辛,正视生命的轮回,学会关爱生命并对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有一定的意识。

其次,开展专题研讨。对高段的学生,组织开展一些生命教育专题的研讨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生命,了解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如开展《假如只有三天光阴》的专题研讨活动,鼓励学生多方思考、积极讨论,让学生在反思、讨论和交流中,在对死亡的认识和感受中,在濒临死亡的体验中,在生与死的强烈反差中感悟生命的短暂和珍贵,感悟到不爱惜生命将给周围的人带来巨大的悲痛;在《如果发生……》的专题讨论中,尽情放飞自己的想象,了解在紧急情况下自护、自救的措施,激发起他们更热爱自己的生命,理解生命的尊严,从而学会关爱自己和关爱他人。

第三,开设摹拟课。根据小学生好动、好模仿的年龄特征和社会现实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感受到生命。如通过讲故事、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懂得如果遇到各类社会性事件时应提防受骗,增强生命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对外界的应变能力,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善于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

(二)在课外活动中感受生命,体验生命的神圣

课外活动是学生最快乐的时光,也是最容易发生意外事件的时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做有意义的事,文明活动,不极端行事,不自暴自弃,这是对生命敬畏的最朴素的体现。

1、在课外活动中感受生命的可贵

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阅读有关生命知识的刊物、儿童文学,收集有关生命教育的图片、名人事例、名言警句等,开展有益的生命教育集体活动,观看有生命价值的影视节目,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生命的价值观。在阅读、收集、学习和不断的感悟中,他们不仅能明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还理解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无形中得到认识和升华。

2、在课外实践中体验生命的神圣

生命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机地安排学生参加一些课外实践、社会实践,更可以让他们感受生命的绚丽。

首先,引导学生关注动、植物。生命的外延相当广泛,一颗草、一朵花、一只蚂蚁……他们都是生命,只有对身边的万物充满感情,才能更真切地理解生命的伟大,人的伟大。在教室中开辟“生物角”,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生物角”种植一些植物,养殖一些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并定期观察他们的生长;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课外时间走进大自然,观察自然界的动植物。播下一粒种子,看它发芽、生长,进而开花;观察青蛙的卵,看它孵化,由小小的蝌蚪成长为美妙的歌唱家;观察那丑陋的毛毛虫,从蛹中蜕变为美丽的蝴蝶……他们常常为一颗草的发芽而欢欣;为救助一尾小鱼而同心协力、竭尽所能;为一只蚯蚓的死去而伤心落泪。在亲身实践中,学生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也由此更热爱生命。

其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走进产房,一起去倾听新生命诞生的嘹亮乐音;带领学生进入敬老院,给迟暮的老人带去关爱;组织学生向残疾人、向希望工程、灾区等献爱心……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学会如何关爱身边的生命。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体验到了生命的美丽和来之不易,体验到了生命的价值,心中自然涌动起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三)在自我生活中理解生命,分享生命的快乐

因为孩子的生命有无限多的可能,不能妄想把他们塑造成和我们想象中那样多么完美的人。生命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和孩子一同去感受生命中的各种感觉,并且享受生命所带来的一连串的惊喜和悸动,它更注重的是一种内在的感受和体验。

1、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人生智慧。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我们会时时发现生活的美丽,感受生命的快乐。

在一本杂志的卷首语中,我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一次,在学术报告会结束后,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走上讲坛,面对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多年的科学巨匠——霍金,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面对这样尖锐的问题,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扣击键盘,宽大的屏幕上显示了这样一段文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考;我有终身的理想,有我爱的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敬仰霍金,因为他的智慧,我们推崇霍金,更是他直面痛苦时的坚强、乐观和勇气。拥有感恩之心,是生活中珍贵的财富。笔者带领学生真心接触了这篇感人的文章后,适时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罗列幸福的清单,并写一写生活的体验:“我拥有……”。于是,学生们发现了生活的真爱: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育、长辈的关怀、同学的友情、邻里的帮助……生命在幸福中找到了存在的意义,在感恩中感悟了存在的价值。

当生活失意时,更应该教育学生学会用心感恩生活,找出幸福的理由,罗列生命的精彩和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调整自己的心态,平和积极地对待生活。

2、教育学生勇于承挫

一个人的成长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关键是如何对待这些困难和挫折。如今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练和大的挫折,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不能正确对待,采取退缩、逃避甚至极端错误的做法,只能失去年轻的生命,毁掉光辉的前程。因此,对今天的儿童少年进行适当的耐挫力教育,增加一些磨练,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从而正视挫折,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对感受生命的快乐有更积极的意义。

耐挫力的教育和培养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制订科学的实施计划,分步实施;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象,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如对各方面表现出色,经常受表扬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挫折,使其在受挫中得到磨练,以弥补他们心理锻炼上的缺陷。对各方面表现不佳,经常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学生,多一些鼓励和肯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建立起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

充分利用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来实施耐挫力教育,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磨练意志;此外,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重视环境氛围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耐挫力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氛围。

3、鼓励学生学会倾诉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烦恼和不顺心,如:达不成既定的学习目标,自己的某些愿望不能实现,与同学、老师或家长的冲突等等,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心情,如果这些矛盾与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或发泄,就会导致心理疾病,出现焦躁、悲观、消极、自暴自弃等心理,甚至因此而走上自虐、轻生的道路。因此,学会倾诉,也是珍爱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1)设立“心理问题咨询信箱”。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虽然有着心理困扰,但并不想公开自己的心理,他们需要心理上的安全。为此,在教室的一角设立面向全体学生的绝对保密的“心理问题咨询信箱”,鼓励学生把心头的困惑说出来,为学生提供倾诉心中苦闷、吐露心灵秘密的一个渠道,深受学生的欢迎。通过信箱,教师向学生伸出温暖之手,一次次谈话,增进了师生间的沟通和理解,使学生获得战胜自我的勇气和力量。(2)支持同伴间的相互交往。融洽的班级氛围是建立在同学间平等互助、团结友爱、班风良好的基础上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能感受同伴的关爱,能结交到朋友,当有心理困惑时,能在相互倾诉中排遣烦恼,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同伴关系是孩子最广泛、最正常的社会关系。我们要支持并鼓励孩子间的正常交往,给予正确引导,让孩子能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愉悦,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善于交往的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首先,教育学生学会尊重。RL·史蒂文曾经说过:“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出真我,并完成那充满各种潜能的明天的我。” 一个有自尊的人,他才会树立起安全感,肯定自我身份、自我形象、有归属感,才会与集体融合在一起,享受生命。在交往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知道:他们都是完整的个体,都是活生生的生命,要学会尊重自己,享受完整的自己;同时,也要学会接纳同伴,尊重同伴的生命。

其次,引导学生学会赏识。让学生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伙伴,多赏识同伴,放大同伴的闪光点,懂得谦让,体验给予的快乐,体验关心与被关心的快乐。如开展“夸夸……”(人物)等称赞游戏和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称赞,使学生明白,应当看到别人的优点和特长,知道称赞别人,懂得尊重别人,从而使他们的情感交流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锻炼。

第三,引导学生解决矛盾。同伴之间的交往难免会遇到摩擦,产生矛盾。对于交往中的矛盾,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行解决,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处理一些自己能处理的矛盾。对一些比较大的矛盾,我们应该给予必要的疏导,给予提醒和暗示,有机地讲一些待人接物的准则和道理,培养他们和同伴的交往能力。

(四)在温馨氛围中感悟生命,欣赏生命的美丽

转变家教观念,实现家校联合,共同营造温馨、民主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使得学生在家校的共同关爱中快乐生活,享受生命的乐趣,欣赏生命的美丽,是珍爱生命教育的又一重要手段。

1、转变家教观念,营造温馨亲情氛围 蔡元培说:“习惯固能成性,朋友亦能染人,然较之家庭,则其感化之力远不及也。” 一个和睦、温暖、重感情、守信用、充满朝气的家庭,可能铸就孩子健康的心理,反之则极有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弥补的创伤。调查表明,凡是家庭中受到不良影响和心灵上受到创伤的孩子,每每是学校最难教的孩子,也常常是漠视生命的群体。因此,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形成生命意识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就对家长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1)根据实际,尽力办好家长会。在班主任工作中,将定期举办家长会纳入工作计划,有准备、有目的地与家长探讨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的重要影响作用。引导家长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常用“心理换位”,认真考虑自己的言行会引起孩子什么样的反应;引导家长学会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孩子所存在的问题,面对孩子的不是,要耐心说服,从孩子和大人的不同角度谈问题,让孩子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引导家长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把家当作舒展生命的港湾,把父母当成分享生命的知己,当子女在学校或社会受到某种压力或产生心理矛盾时,能在家里有宣泄、排解的机会,预防极端事件的发生。并组织家长开展讨论《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珍惜生命?》、《家长该如何做到言传身教?》等专题讲座,及时有效转变家长的教育偏差,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科学教子的方法。

(2)发动家校,创办班级“家长报”。“家长报”是联系家、校的一条重要纽带。以往常常是学校——家庭单向的交流方式,工作中,笔者发动学生,将学校、班级、同学中发生的事及时定期地编写出来,让家长能真实地了解学校的生活和教育动态;发动课任教师记录教育随笔,教育心得,编写教育专题;同时更是发动家长参与到当中来,交流自己科学育子的心得体会,与他人共享教育成功的快乐,交流教育过程中困难和失败,共同探讨教育中的迷茫,使单向交流的“家长报”向多向交流发展,成为促进珍爱生命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渠道。

2、转变教育观念,营造温馨人文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给教育下了一个定义:“教育——首先是人学!”确实,教育不能没有理想,但教育更需要关注生命。每个人都有生命的尊严,都有生命得以张扬的权利。只有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并实现其育人的伟大职能。

(1)创建和谐的人文环境 健康的校园文化是生命教育中宝贵的隐性教育资源,它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身心得到锻炼。在配合学校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建设的同时,努力创设“三室文化”和新型的师生关系,并结合开展大型的 “我爱我校”和“捐资助学”等德育活动,开展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活动,使学生在舒适的人文环境中得到精神的愉悦,让学生在活动中表达关爱,体验自我,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

(2)给予特殊的人文关怀。在开展小学生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既重视面向全体学生,也应注重对特殊学生心理偏差的纠正,用心关注那些需要关爱的特殊的孩子,给予他们人文关怀,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关爱弱势群体。班级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一些弱势群体,我们暂且把他们进行归类:胆小内向、随波逐流型;经常失败、郁郁寡欢型;品行不良、自暴自弃型;交往紧张、患得患失型。其实,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周围人群的关注、爱护和引导,这些弱势群体对此更为需要。

关爱弱势群体要做到:第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现代的师生关系,是以人与人的平等为起点的并行关系,强调民主、平等与和谐,是交互式的教学相长。教师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学生只有从心底里尊重教师、认可教师,真正向教师敞开心扉,才能接受教师的关怀,教育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第二,因人而异的情感教育。因为弱势群体存在的类型不同,采取的教育手段也不尽相同。但不论怎样,教师要加强情感的投资,真正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如为胆小者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鼓励他们挑战自我;为屡遭失败者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增强自信;为自暴自弃者分析其自身拥有的长处,让他们看到光明„„此外,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班队活动,引导学生关爱身边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只有教师走进学生,善于细心观察,用心去感受学生,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偏差,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关爱每一个需要爱护的人,才能使他们真正走出心理的阴影,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次,包容问题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一些偶发事件,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偶发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其间必定包含着发生的必然性。作为一名教师,本身应具有丰富的生命内涵,要努力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用博大的胸怀包容犯错误的生命,以平和的心态积极进入工作状态:第一,全面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教师要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述说,细心了解周围人的叙述,及时分辨事情的真伪和始末,切不可凭主观武断判断事情的原委,造成更为严重的心理抵触和后果。第二,根据出现的心理问题,加强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对问题学生放任自流或严厉斥责都是极端错误的做法,教师要用真诚的感情感动学生,要以宽厚的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去接受学生心灵的倾诉与情感的流露,努力为学生营造表露心迹的环境,让自己成为学生精神的关怀者。针对学生的倾诉,恰如其分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克服成长中的挫折与困难。第三,关注问题学生,防患于未然。平时对这些问题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观察其日常行为,经常谈心、加强心理沟通,了解其心理动态,经常呵暖问寒给予生活的照顾,发现有心理偏差及时予以疏导,促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快乐成长。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珍爱自己的生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让学生形成生命意识,懂得珍爱自己生命的角度着手阐述,认为只有让学生真正认识生命,建立正确的生命观,自尊、自爱,善待自己的生命;只有家校转变教育观念,拥有丰富的生命内涵,共同关爱孩子,尊重并珍惜每一个生命,生命之花才能绚丽绽放。

参考书目:

1、《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年10 月 出版

2、《家庭教育学》

彭立荣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

3、《珍爱生命》

余旭林 著

《班主任之友》2004年总第228期

第五篇: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

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

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一袭白衣总是飘然于痛苦的呻吟中,得到的总是感激的眼神,付出的也总是辛勤的汗水,这就是我们奋斗在医疗事业第一线的兄弟姐妹们天天重复的工作。原来,奉献就是这么简单,而就是这样简单的奉献,让我们的生命如此闪亮!

也许在座的护士姐妹会说,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每天看到的是病人痛苦的表情,听到的是病人的呻吟声,闻到的是血腥味、大小便味,干的是一成不变、没完没了的生活护理,那是多么累又多么辛苦。但是,请不要忘了我们是护士,那些是我们的职责。是护士,就该为病人营造生命的绿色;是护士,就该承担起点燃生命、重塑希望职责;是护士,就该转变护理观念,用现代化的护理理念对病人进行优质服务;是护士,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是我们的天职。南丁格尔曾经说过,护理工作是一门艺术,护士要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是啊,就是这双勤劳的双手和这颗同情心让病人看见了生命的阳光。

作为一名护士,我们的工作是平凡的,忙碌的,或许,还会有人感到一些枯燥和单调,但是,当我们看到患者带着忧愁和病痛 而来,又带着希望和满意而归的时候,所有的辛苦都在一瞬间变成了收获的喜悦。正是因为群众满意,群众才会在有病痛的时候想起我们医院,所以,我们更要从细节入手,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不辜负群众对我们的期望,患者作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是特殊群体,身体或心理 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特别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照顾,需要思想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只有我们给予微笑、热情优质的服务,患者才能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接受治疗,很快康复。每当我想起病床上那一张张熟悉的脸,一声声均匀的呼吸,交接班时那满怀感激的目光,想起那一声关怀,一声赞许,一句谢语,一脸欢笑,一个回望……它们都让我领悟生命的意义,让我更清楚的感受到护士这份职业,是倾尽自己全部热情和耐心的默默奉献,诠释的是洗尽铅华沉淀下来的最朴实的人间真情。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让我愈发的明白,作为一名护士,虽不会有硕果累累的业绩和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永不会成为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我们的工作岗位注定是默默无闻的,但是我,还有那些和我一样的朋友们都明白,我们的工作辛苦,我们的力量有限,我们没有光环,没有假期,没有盛誉,但是我们的工作却和千百万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和千百万人的幸福紧密相连,也正是因为有我们的存在,人们的生活才有所不同,他们的生活才更加美好。

有时候我们会被推到医患矛盾风口浪尖,面对太多的不理解,我们充满了无奈,有时候,也会因为工作强度太大,不知不觉间变得烦躁和脆弱,有时候,也会因为家人的抱怨和不满,偷偷流下难受的泪水。可是每当想起“医者仁心”四个字,想起病人一双双渴求帮助的眼神,我们又充满了前进的勇气和决心,因为这本来就是“白衣天使”的使命,更是三好一满意活动的精神内涵。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三好—满意”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切切实实为病人服务。让我们共同努力去面对崭新的明天!

下载让生命在尊重与关爱中飞扬(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生命在尊重与关爱中飞扬(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生命在激情中燃烧

    让生命在激情中燃烧 今天,政府组织全体机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5月31日《新华日报》头版头条《激情奔涌,泗洪鞭打“慢牛”》一文,该文对泗洪县激情文化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的......

    让生命在绿色中绽放

    让生命在绿色中绽放 ——城关镇实验小学学校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在桐柏县城文化路的东段,泱泱淮水的南岸,有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绿色校园——实验小学。它于2013年8月在原职业......

    让生命在平凡中闪光

    让生命在平凡中闪光 有人说:如果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那么就以伟大的方式去做渺小的事情。不要空等伟大的机会,要抓住每天之中普遍的机会,并等它们变成伟大的机会。作为一名普......

    让生命在平凡中闪光

    让生命在平凡中闪光······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 当我站上这个讲台时,内心是沉甸甸的,为我们基层干部队伍中痛失一位优秀的公务员而深深遗憾,同时......

    让生命在芬芳中前行

    让生命在芬芳中前行“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活动国旗下的讲话老师们,同学们: 在胡锦涛书记“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引领下,省委省府市委市府2006年度、2007年度学校工作意见中提......

    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

    《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参考) 什么是奉献?在革命战争年代,不怕流血牺牲就是奉献;在和平建设时期,不计得失报酬就是奉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奉献是什么?申纪兰......

    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

    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一位诗人曾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那么生命的意义是......

    让生命在平凡中闪光

    让生命在平凡中闪光 ——记杨柳青二中党员教师们 杨柳青二中 师德关系着教师的自身形象和学校的声誉,为此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师德建设,把师德教育作为学校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