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论依法治国[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08:19: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习近平论依法治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习近平论依法治国》。

第一篇:习近平论依法治国

习近平论依法治国——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编

我们要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2012年11月15日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坚持党的领导,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我们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支持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厉行法治,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各项治国理政活动的制度化、法律化。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我们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坚持以纪律建设为核心,着力增强法规制度执行力,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2012年12月5日在会见第二炮兵第八次党代表大会代表时的讲话

要不折不扣落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培养部队严守纪律、令行禁止、步调一致的良好作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必须保持严明的作风和铁的纪律,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

——2012年12月8日-10日在广州战区考察时的讲话

全国政法机关要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从严治警,坚决反对执法不公、司法腐败,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政法工作亲和力和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顺利推进。

——2013年1月就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作出的指示

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要继续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

——2013年1月2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要着力加强作风纪律建设,抓好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落实。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部队蔚然成风。要严肃各项纪律,确保政令军令畅通。

——2013年2月4日在视察兰州军区时的讲话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要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依法治理活动,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我们党是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作用。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

范围内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各级组织部门要把能不能依法办事、遵守法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

——2013年2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

——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2013年11月12日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要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我们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政法工作要自觉维护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权威性,确保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得到统一正确实施。要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和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的关系。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政法系统各单位依照宪法法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党委政法委要明确职能定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政法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不要去行使依法不该由自己行使的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要建立健全违反法定程序干预司法的登记备案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2014年1月7日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强化公开,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公开中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行使。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

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党的各级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的教育,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014年1月14日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要注重改革举措的配套衔接,注重分类推进,强化任务落实,保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2014年2月2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对各类社会矛盾,要引导群众通过法律程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2014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设立知识产权法院,都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制度性措施。试点工作要在中央层面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导下进行,改革具体步骤和工作措施,鼓励试点地方积极探索、总结经验。中央有关部门要支持司法体制改革工作,帮助地方解决试点中遇到的难题,确保改革部署落到实处。试点地方的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司法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细化试点实施方案,及时启动工作,按照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推动制度创新。

——2014年6月6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是一项长期任务,解决作风问题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必须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要体现改革精神和法治思维,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切实防止“四风”问题反弹。

——2014年6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第二篇:习近平论依法治国

习近平论依法治国

——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编

我们要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2012年11月15日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坚持党的领导,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我们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支持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厉行法治,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各项治国理政活动的制度化、法律化。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我们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坚持以纪律建设为核心,着力增强法规制度执行力,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2012年12月5日在会见第二炮兵第八次党代表大会代表时的讲话

要不折不扣落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培养部队严守纪律、令行禁止、步调一致的良好作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必须保持严明的作风和铁的纪律,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

——2012年12月8日一10日在广州战区考察时的讲话

全国政法机关要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从严治警,坚决反对执法不公、司法腐败,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政法工作亲和力和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顺利推进。

——2013年1月就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作出的指示

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要继续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

——2013年1月2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要着力加强作风纪律建设,抓好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落实。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部队蔚然成风。要严肃各项纪律,确保政令军令畅通。

——2013年2月4日在视察兰州军区时的讲话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要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依法治理活动,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我们党是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作用。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各级组织部门要把能不能依法办事、遵守法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

——2013年2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

——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2013年11月12日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要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我们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政法工作要自觉维护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权威性,确保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得到统一正确实施。要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和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的关系。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政法系统各单位依照宪法法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党委政法委要明确职能定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政法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不要去行使依法不该由自己行使的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要建立健全违反法定程序干预司法的登记备案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2014年1月7日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强化公开,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公开中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行使。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

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党的各级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的教育,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014年1月14日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要注重改革举措的配套衔接,注重分类推进,强化任务落实,保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2014年2月2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对各类社会矛盾,要引导群众通过法律程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2014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设立知识产权法院,都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制度性措施。试点工作要在中央层面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导下进行,改革具体步骤和工作措施,鼓励试点地方积极探索、总结经验。中央有关部门要支持司法体制改革工作,帮助地方解决试点中遇到的难题,确保改革部署落到实处。试点地方的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司法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细化试点实施方案,及时启动工作,按照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推动制度创新。

——2014年6月6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是一项长期任务,解决作风问题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必须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要体现改革精神和法治思维,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切实防止“四风”问题反弹。

——2014年6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习近平出席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网北京1月8日电(记者杨维汉)中央政法工作会议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作为基本任务,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根本目标,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积极深化改革,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政法战线要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施好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既要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不动摇,又要加强和改善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政法工作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指出,要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我们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政法工作要自觉维护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权威性,确保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得到统一正确实施。要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和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的关系。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政法系统各单位依照宪法法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党委政法委要明确职能定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政法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习近平强调,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是政法工作的基本任务。要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要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完善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使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要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发动全社会一起来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习近平指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政法战线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要重点解决好损害群众权益的突出问题,决不允许对群众的报警求助置之不理,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决不允许滥用权力侵犯群众合法权益,决不允许执法犯法造成冤假错案。

习近平强调,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标。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要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有力法律保障。要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发态势,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习近平指出,政法机关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公生明,廉生威。”要坚守职业良知、执法为民,教育引导广大干警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做到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树立惩恶扬善、执法如山的浩然正气。要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站稳脚跟,挺直脊梁,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铁面无私,秉公执法。要靠制度来保障,在执法办案各个环节都设置隔离墙、通上高压线,谁违反制度就要给予最严厉的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

习近平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不要去行使依法不该由自己行使的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要建立健全违反法定程序干预司法的登记备案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习近平强调,我们的政法队伍主流是好的,是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能打硬仗、不怕牺牲的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落实从优待警的政策措施,帮助干警解决实际困难。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

习近平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政法队伍的政治灵魂。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政法队伍建设第一位,不断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基础,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政法队伍要敢于担当,面对歪风邪气,必须敢于亮剑、坚决斗争,绝不能听之任之;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必须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绝不能畏缩不前。要加强纪律教育,健全纪律执行机制,以铁的纪律带出一支铁的政法队伍。要提高干警本领,确保更好履行政法工作各项任务。要以最坚决的意志、最坚决的行动扫除政法领域的腐败现象,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习近平强调,司法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加强领导、协力推动、务求实效,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更好坚持党的领导、更好发挥我国司法制度的特色、更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就做好2014年政法工作作出部署。他要求,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各项工作部署,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把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总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以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科技信息应用、改进政法宣传舆论工作为着力点,深入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和过硬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

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出席会议。

中央政法委、中央政法各单位负责人,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政法委、政法各单位负责人,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军队、武警部队负责人参加会议。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清除害群之马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中央政法工作会议7号到8号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作为基本任务,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根本目标,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积极深化改革,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政法战线要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实施好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习近平:既要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不动摇,又要加强和改善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政法工作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指出,要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习近平: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党委政法委要明确职能定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政法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习近平强调,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是政法工作的基本任务。要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要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习近平:要完善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使群众由衷感到权益收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

习近平指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

习近平: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政法战线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要重点解决好损害群众权益的突出问题,决不允许对群众的报警求助置之不理,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决不允许滥用权力侵犯群众合法权益,决不允许执法犯法造成冤假错案。

习近平强调,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标。要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发态势,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习近平指出,政法机关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习近平:要教育引导广大干警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做到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树立惩恶扬善、执法如山的浩然正气。要靠制度来保障,在执法办案各个环节都设置隔离墙、通上高压线,谁违反制度就要给予最严厉的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

习近平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

习近平: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不要去行使依法不该由自己行使的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习近平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政法队伍的政治灵魂,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政法队伍建设第一位。

习近平:政法队伍要敢于担当,面对歪风邪气,必须敢于亮剑。要以最坚决的意志、最坚决的行动扫除政法领域的腐败现象,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习近平强调,司法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要加强领导、协力推动、务求实效,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更好坚持党的领导、更好发挥我国司法制度的特色、更好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就做好2014年政法工作作出了部署。他要求,要把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总要求,以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科技信息应用、改进政法宣传舆论工作为着力点,深入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和过硬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记者温飞)

第三篇:《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日照第四实验小学 朱慧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问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么样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将其确定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工作要求,积极贯彻落实到实践工作中。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对党领导法制建设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不断强化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基层工作者,是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最后一环,我坚信,听党指挥,能打胜仗。实施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必须要坚决跟党走,党的领导能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自立党之初就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要求就是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基层工作大部分就是和群众打交道,虽然都是一些小事,但正所谓群众无小事,开展工作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实施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才能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扭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这个总抓手,在开展工作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法制意识法治素养,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积极宣传法治理念,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汇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形成全民依法治国的强大合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要深刻的把握其中实践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工作实践中积极学习和吸收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在精神,不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新成果。“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法度的发展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应该紧跟党的领导,把握发展新理念,深刻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民为中心,在工作中为民办实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断学习进步,提升自我素质,为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论依法治国(本站推荐)

论依法治国

常红霞

摘 要: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并精辟阐述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与法制建设目标。这标志着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理论日益走向成熟,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实践迈入更高阶段。以十五大报告的精辟论述为指导,全面深入研究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略,对于我们切实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理想,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依法治国 法制 人治 法治 重要性 必要性

现实国情和历史使命决定了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要走的一条治国之道。本文在阐述依法治国的的内涵及历史沿革的基础上,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必要性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依法治国的内涵

首先谈一下什么是法治。法治(Rule of Law)的本来含义是指“法的统治”,即法居于国家与社会的统治地位,而不只是国家用法来治(Rule by law),在真正的法治社会,国家机构本身也受法的统治,即受法的制约和监督,[1]只有在政府的行政权力受到法的严格制约的情况下,才意味着法治的真正建立和完善。

所谓的依法治国,通俗的说,就是指各国家机关都严格依法(包括宪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事务,治理国家。[2]依法治国表达的是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它是保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也是维系社会进步、保障人民福利、促进经济繁荣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识之士一致认同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社会所追求的目标。

而宪法却是这样定义的——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3]本人对此的理解是: 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性质、设置和职能作了规定。违法不究,不但会使受到侵犯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保护和救济,使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得不到恢复,而且还会损害法律的威严,使法律失信于民。[6] 因而,有法可依是立法方面的要求是依法治国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核心;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是法律威严的重要体现。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依法治国的历史沿革

最早提出法治的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他所讲的“法治国”,就是通过推举贤人来治理国家。所以他指出的“法治国”就是贤人之治,实质上还属于人治。他的学生、古希腊的另外一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却提出了所谓的“良法之治”。这里面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法律得到人民普遍有效的遵从,二是被人们所普遍遵守的法律是良法,是反映并保护人民共同利益的法律。亚里士多德对“良法之治”的阐述,已经非常接近了现代的法治。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相相结合下的产物。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不可能自然产生出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只有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结合的情况下,才产生了现代的资本主义法治,进而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治理国家的一种社会实践。

法治是人类的梦想。为了法治,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1978年12月,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目标,实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1996年3月17日,大力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是搞精神文明的一种普遍、简单的作法,这可以号召广大的人民群众受其影响向他们学习。可是当处在一个行贿受贿贪者、污腐化者、坑蒙拐骗者大显风光、大肆表彰,老实本分、诚实守法者吃亏上当的社会中,模范人物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又有多大呢?事实上,在一个连基本法律规范都得不到尊重的社会里,让人们群众去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无私奉献、真诚待人、忘我工作那简直是可笑、荒谬到了极点。就像一个人连路都不会走,你却要求他跑给你看一样,那简直就是一种妄想。

有这么一句精辟的论述是有关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确实,不偷不抢不骗人只能说是守法的最起码的要求而绝不是所谓的高尚节操。前几年有年年初,许多大型服务性行业相继推出他们所谓的“承诺制”,可承诺的竟然是不卖假货、不欺骗消费者这样基本的职业道德和守法的最低标准,简直是让人笑掉大牙,可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我们的各大传媒和人民大众对此居然也反响热烈,感觉是件很难得的好事。

事实证明,目前中国人的伦理道德已经沦落到非常危险的边缘。“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宰’你没商量”“追求利润最大化”这种不择手段发横财的想法已经成为许多经营者的经营理念了,“‘宰’熟悉的人”变成他们欺诈的主要手段。伦理道德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外在因素,它一旦丧失将直接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因此,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矛头应该是指向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新建立中国人的道德标准,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树立起法律最基本的威信和尊严。因为呢,只有当犯法者不能够再逍遥法外、不择手段者被依法严惩受到法律应有的制裁、社会基本的公平和正义才能够得到维护,社会道德规范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重视,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也才能达到预想的目的,不再显得那样苍白无力和徒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法制建设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条件。

2、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纵贯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历史上出现最早的是“人治”而后才有了法治。所谓的人治就是指国家以一套严格的道德制度去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产生社会秩序。常见于我国的封建社会.用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利去进行国家的统治,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本人认为“人治”应该具备以下特征:①以个人或某团体的专断独裁为存在的基础。②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某些特权阶级,即可以做对于普通人属于违法的事情,及享受各种豁免权利。③政府行政存在极大随意性、多变性。普遍存在人亡政息、任人唯亲、朝令夕改的现象。④国家政权高度集中,普通人民不能参与其中。⑤而对于各项法规政策的遵守,可以随着统治阶级的利益的改变而改变。

人治是伴随着社会制度的产生而产生,一开始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了,就需要一种新的来取代他,法治就应运而生。

法治是一种正式的、相对稳定的、制度化的社会规范。法治与人治则是相对立的两种法律文化,法治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主体的自觉性、能动性和权变性。虽然法律也是由人来制定的,而且法治也不排斥人的能动性,但从法律的制定、执行到修改都必须按照法律本身制定的规则,人的能动性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而不能超越法律,这正是法治内在的本质要求。

人治”与“法治”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法依人”,后者是“人依法”。因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法制保障;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需要借助必要的法制手段来推行、规范和维护。也就是说,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既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因此,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3、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核心是人民依法对国家进行管理。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按照人民的意志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就是要通过法制的强有力作用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依法治国不是以法治民,法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不能离开以人为本。实现人民当家作主,需要加强各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而民主政治制度必须通过宪法和法律来确认和体现,通过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来保障和促进。因此,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国家治理方式和手段的必然选择。

只有每个公务员都依法行政,才能充分发挥法律对于经济建设的“保驾护航”作用。行政权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重要权力,即各级行政机关依照国家法律和国家权力机关的授权行使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行政事务的管理权力,包括行政立法权、管理权、处罚权和强制权等。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政府管理任务的繁重,现代行政权力急剧膨胀,介入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已经越来越多地介入国家刑事、民事问题。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享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各级行政机关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时,只能依法行使,不能违法和越权。在现实生活中,行政命令、长官意志、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干涉司法机关独立办案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如果不对行政权力的行使加以规范和制约,就会侵犯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甚至造成损害,就有可能走向专横、滥用,甚至腐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为了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必须加强法律监督体系。

加强立法监督,尽快制定监督法等。国家公务员的职务行为直接关系到法律的尊严,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的实现。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犯法等现象。甚至有个别人在执法中搞“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严重损害了国家行政机关的形象,侵犯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对这些违法行为或者是犯罪行为,就必须予以严惩,决不能姑息迁就。[8]

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1、依法治国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当市场经济在中国这片古老土地上运行了二十年后,法治在发展和解放社会主义生产力和保障公民权力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要求以法制来规范和保障其健康发展。市场经济要发展,必须有法治的规范和保护。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并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制。市场经营活动的运行,市场秩序的维系,都需要法律的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要依法规范,市场秩序要依法保障,市场经济运行要靠法律调节,以维护市场的秩序,保证实行公平交易、平等竞争和正当经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又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经济主体呈多元化,多元化,多元化的经济主体,必然产生多元化的利益差别和不同的政治要求,政治的多样化与参与意识的加强,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而民主的制度化正是法治国家的内涵。

任何社会的经济基础发展变化总是决定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发展变化,这是历史发展充分实践的不争事实。法治的变化总是与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结构的变革相伴随,这一规律与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法治的变化,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完善和发展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形成和发展。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依法治国的保障。

2、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国家长治久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提和基础,是十三亿中国人民最大利益之所在。没有稳定就什么事都干不成,甚至已经取得的 成果也要丧失。为什么说依法治国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呢?我们有完备的武装军队,军管行不?中华民族讲道德,德治行不?从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我们发现这些东西没有成为治理国家的主要手段,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认识到,只有法治才能保证长治久安。因为,既然制定法律就要公布,公布以后人人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这样绝大多数的人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合理的预期,不用为自己每一天做的事情战战兢兢害怕违法。每个人就有所凭据,自己做的事情是国家允许的还是不允许的,自己心里有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关于这个问题,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早已开始讨论了,当时郑国的大夫子产主张法律要公开化,要把法律铸在鼎上,放在一个公开的场合,老百姓就知道法律哪些允许、哪些不允许,这样就会实现国家的安定;但是孔子的想法不一样,他说法律是统治者手中的秘密武器,统治者应该装载自己口袋里,必要的时候拿出来,使得老百姓平时战战兢兢,不知道自己哪天就会触犯了王法,否则他若知道哪些行为法律无规定,就会钻法律空子。当然人类长期的历史发展证明大家选择了法律公开化,公开化的法律对绝大多数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法制社会,产生了矛盾纠纷或者权益受到侵害,老百姓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用法律来维护权益,而不是当事人之间不断地争执或者相互报复,也不是像现在人的很多人找政府、找党委、反复的申诉。西方法治国家没有人在政府上诉,不是他们没有不服判的,而是法律规定很清楚,法律的问题法院来解决,再高的领导没有权利插手法律。依靠法治的好处就是法律有相对稳定性,不像政策可以很快调整变动;也不像领导人的意志容易改变。法治对社会的长治久安更加具有保障性。[9] 美国建国200多年来,除南北战争外没有经历过太大的动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一个相对健全和不断完善的法律体系。它保证了国家社会各方面的运行都是在稳定规范的规则体制下运行。深入人心的法制观念和健全有力的法制保证使各种矛盾的冲突和解决可以通过正常的途径进行,而不超出所允许的即合法的范围,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对于各种矛盾复杂尖锐、隐藏着很多危机的中国,当务之急是建立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法律结构体系。良好法制的建立等于为国家社会的发展设计了未来的框架,因此依法治国绝不仅仅是出于对现实状况的考虑,而更多地反映了对国家民族未来前途的认知和关怀,它的受益者将是后人,我们要庇佑我们的子孙后代。

总之,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充分反映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保障我国长治久安的客观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沿着依法治国这条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就能够更加有效地保障党对国家的领导,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参见 郭道晖:《法的精神》,湖南出版社1997年版,致 谢

我原本打算写的是一篇和我专科段专业有关的论文,因为那样我会比较得心应手,但是当我真正提笔写的时候,心里却有些许伤感。致谢是论文的最后一个部分,往往是论文的最后一页,也是为学习生涯划上圆满句号的一段关键性文字。当然我没能写成我理想中的那篇论文,写成了这篇。知识的匮乏,自身的缺点、弱点暴露无疑,使得我越写越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渺小。

要感谢的人很多,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孙昊亮老师。本文是在孙昊亮老师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孙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记得我的

第五篇:论依法治国 论文

论依法治国

李静文

摘要: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了重要布署。小康社会的标准包括法治标准,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推进过程。“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必然是包括“法治小康”在内的“全面小康”的社会。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逻辑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依法治军”共同推进,实现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人治;法制;人民当家作主

一、“依法治国”的提出

2012年12月4日,首都各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会,隆重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习近平强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2014年10月召开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聚焦“依法治国”。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的全会中,以“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在党史上第一次。习近平作了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十八大至今,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路,“依法治国”贯穿其中。无论是改革还是反腐,都要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从司法实践方面,习近平要求“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最近一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二、依宪治国是根本 1.“宪法高于一切”

2013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同时信访制度也实行改革,涉诉涉法信访全面纳入法制轨道。这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心进一步开启法治国家进程,更加重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习近平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位拥有法学博士学位的总书记,出席纪念宪法30周年大会时,重申宪法高于一切。在这次大会上,习近平说,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要深刻吸取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他重申了十八大报告的提法:“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司法公正--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提出,要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今年6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三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若干意见及方案。习近平说,试点地方的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司法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细化试点实施方案,及时启动工作,按照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推动制度创新。3.依法改革--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

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全面改革,正在改变“套路”。今年2月,习近平在中央深改组第二次会议上说,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最高法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表明司法改革必须依法进行,在立法机关授权的范围内进行,这使司法改革具有了合法性。4.依法反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

过去官员违纪、违法、犯罪,都是由纪委负责,等到事情都定了,构成犯罪的,就会移交给检察机关。以后如果官员贪腐构成犯罪,就会直接交给检察机关,由检察机关进行侦查取证。”

习近平多次强调制度对反腐的重要性。在年初召开的中纪委第二次全会上,习近平要求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

三、“依法治国”的实现

1、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对这个总目标作出了阐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实施宪法要求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次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4、完善立法体制。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机制,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

5、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政府是执法主体,对执法领域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以权压法、权钱交易、徇私枉法等突出问题,老百姓深恶痛绝,必须下大气力解决。

6、提高司法公信力。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扩大参审范围;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建立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制度,保障和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提出了重要改革措施。

7、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这样做,有利于审判机关重心下移、就地解决纠纷、方便当事人诉讼,有利于最高人民法院本部集中精力制定司法政策和司法解释、审理对统一法律适用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案件。

8、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这有利于排除对审判工作和检察工作的干扰、保障法院和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有利于构建普通案件在行政区划法院审理、特殊案件在跨行政区划法院审理的诉讼格局。

9、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行为,应该督促其纠正。作出这项规定,目的就是要使检察机关对在执法办案中发现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及时提出建议并督促其纠正。这项改革可以从建立督促起诉制度、完善检察建议工作机制等入手。

10、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目的是促使办案人员树立办案必须经得起法律检验的理念,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检验,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项改革有利于促使办案人员增强责任意识,通过法庭审判的程序公正实现案件裁判的实体公正,有效防范冤假错案产生。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制定好这次全会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全面理解和正确对待全会决定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深刻领会有关改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自觉支持改革、拥护改革。进一步完善全会决定提出的思路和方案,又加深理解。参考文献: [1]胡建淼.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关于“依法治国”的精神.[期刊论文]-《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1期 [2]胡建淼.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关于“依法治国”的精神.[期刊论文]-《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1期

[3]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2014.10.28 [4]习近平:“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014.10.28

下载习近平论依法治国[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习近平论依法治国[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范文模版)

    辽东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形式与政策 题目:论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姓名: 葛晨阳 学号: 0913120419 班级: B1204 专业: 网络工程 层次: 本科 2015年6月 论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摘 要:......

    论国际法与依法治国(范文大全)

    论国际法与依法治国 论国际法与依法治国 09化工—(二)班 崔涛 0966115229 摘要:中央领导多次强调应加强对国际法的研究和学习、充分运用国际法,但是实践中对国际法在依法治国中......

    论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

    论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邓小平法治思想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新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它的核心是“依法治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 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多次就依法治国发表重要阐述,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向和基......

    《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读后感

    《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读后感十四五计划即将开启之际,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一书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在11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

    论依法治国的现实意义(最终版)

    论依法治国的现实意义摘要: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并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是中国进入现代化社会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论述

    依法治国才能实现法治中国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论述 摘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化法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实现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等发表了一系......

    习近平依法治国反腐倡廉讲话精神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反腐倡廉讲话精神解读 刘卫平教授 课程效益: 1、 使你深刻了解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增强学习和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自觉性,促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