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系统中的三平精神
学习三平精神
三平精神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三平”精神,是对中原人群体性格的精炼概括,是河南精神内核的生动展现和总结,是中原优秀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和特征的具体体现。
教育系统中的三平精神
就教育系统而言,“三平精神”既是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理想信念、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的精髓所在,也是对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的内在要求。为深入学习实践“三平”精神,把学习“三平”精神贯穿于全省师德师风建设之中,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以“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为主题的师德主题教育。
河南省开展“三平精神”师德主题教育
一、“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关系到实现中原崛起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对广大教师而言,为实现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伟大追求,必须从眼前着手、从细节做起;为实现毕生奉献的教育事业,必须保持一颗平静心,淡泊明志;为履行“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崇高职责,必须在平常中追求乐学敬业的境界。长期以来,全省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无私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孙阳吉、王生英、孙晨等一个个先进人物就是广大教师的优秀代表,他们树立起了河南教师的光荣伟大形象,他们身上凝聚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境界,彰显出河南人特有的“三平”精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一定要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为中原崛起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紧密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具体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师德建设,努力建好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二、“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主题教育的总体要求
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立一支师德高尚、品德高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宏大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通过组织开展多种活动和形式,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师中,深入开展弘扬和学习“三平”精神师德主题教育。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努力培养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师德风范和职业素养;努力引导广大教师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以德修身、以德施教、以德育人;鼓励广大教师坚定信念、志存高远,以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从而使广大教师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激发广大教师加强学习,钻研业务,扎实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努力培养造就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在整个活动中要具体做到:
1、抓学习,提高认识。各地、各校要通过开展主题学习会、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多样和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三平”精神,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进行讨论,把握内涵,领会实质,以弘扬和实践“三平”精神为重点,提高思想认识,真正把“三平”精神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2、抓宣传,浓厚氛围。各地、各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墙报、宣传栏、校刊各类媒体等多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三平”精神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广泛宣传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践行“三平”精神的感人事迹和精神风貌,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在全省教育系统营造学习践行“三平”精神的良好氛围。
3、抓典型,树立榜样。各地、各校要积极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示范带动效应,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爱岗敬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学习“三平”精神落实到教书育人的日常工作中去,充分展示新时期人民教师的精神风貌。
4、抓活动,力求实效。各地、各校要以学习践行“三平”精神为契机,把学习和弘扬“三平”精神和本地、本校师德建设工作相结合,与广大教师学习实践《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相结合,与学习优秀教师典型代表的先进事迹相结合,与教育教学工作等相结合,采取各种措施,扎实抓好各项活动,促进师德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主题教育的主要内容
开展“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主题教育,是新时期全省教育系统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地、各学校在开展这项活动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组织实施:
1、开展师德学习交流活动。各地、各校都要围绕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三平”精神内涵,带头践行“三平”精神,要成为倡导、实践“三平”精神的模范,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总结、交流师德建设的新鲜经验,研讨、探索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新内容、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机制,全面提升师德水平。
2、开展师德师风先进校创建活动。各地各学校在开展“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主题教育中,要与正在开展的中小学师德师风先进校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促进学校形成“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校风,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浓厚氛围,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做出贡献。
3、开展师德征文活动。各地、各校要积极组织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开展“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征文活动,以身边典型、讲述身边故事为主要内容,热情讴歌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热爱祖国、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评选出优秀作品,在《教育时报》开辟专栏予以刊发。
4、开展师德演讲、朗诵比赛。各地、各校要以学习和践行“三平”精神为主要内容,组织广大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演讲、朗诵比赛,真实反映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崇高理想,始终扎根平凡岗位的奉献精神。
5、开展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创建活动。在广大教师中树立师德典范,表彰先进,弘扬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高尚品质,各地、各校要开展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创建活动,引导广大教师赶学先进、争当模范,并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予以表彰。省里将于今年教师节前表彰一批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
6、开展师德主题报告会。省教育厅将在今年教师节期间组织开展师德主题报告会和汇报会,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感受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充分展示“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主题教育所取得的成果。
四、“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主题教育的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省教育厅将成立“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主题教育办公室,加强对这项活动的组织领导。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负责主题活动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应结合各地、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强对这项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
2、加强宣传。各地、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宣传各地、各学校在开展师德主题教育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大力褒奖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展示新时期人民教师的精神风貌,为师德建设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3、加强联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间要加强联系,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各地、各学校在师德主题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经验,请及时报告省教育厅。
第二篇:三平精神
三平精神
2010年3月3日下午,河南省委省政府在北京召开河南进京务工人员座谈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卢展工在听了大家的介绍后,动情地说,正是由于你们这些在外面的普普通通的河南人,踏踏实实的河南人,不畏艰难的河南人,侠肝义胆的河南人,凭借自己善良的心灵、勤劳的双手、顽强的毅力,用自己一点一滴的行动,用自己满腔的热情,树立了我们河南人在外的良好形象。大家的经历和发言,充分体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的“三平”精神。有追求就有创造,有激情就有梦想,有责任就能树立形象,我们中原崛起很需要这种精神。“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三平”精神,是对中原人群体性格的精炼概括,是河南精神内核的生动展现和总结,是中原优秀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和特征的具体体现。
就教育系统而言,“三平精神”既是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理想信念、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的精髓所在,也是对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的内在要求。为深入学习实践“三平”精神,把学习“三平”精神贯穿于全省师德师风建设之中,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以“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为主题的师德主题教育。
河南省开展“三平精神”师德主题教育
一、“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关系到实现中原崛起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对广大教师而言,为实现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伟大追求,必须从眼前着手、从细节做起;为实现毕生奉献的教育事业,必须保持一颗平静心,淡泊明志;为履行“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崇高职责,必须在平常中追求乐学敬业的境界。长期以来,全省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无私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孙阳吉、王生英、孙晨等一个个先进人物就是广大教师的优秀代表,他们树立起了河南教师的光荣伟大形象,他们身上凝聚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境界,彰显出河南人特有的“三平”精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一定要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为中原崛起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紧密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具体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师德建设,努力建好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二、“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主题教育的总体要求
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立一支师德高尚、品德高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宏大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通过组织开展多种活动和形式,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师中,深入开展弘扬和学习“三平”精神师德主题教育。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努力培养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师德风范和职业素养;努力引导广大教师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以德修身、以德施教、以德育人;鼓励广大教师坚定信念、志存高远,以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从而使广大教师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激发广大教师加强学习,钻研业务,扎实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努力培养造就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第三篇:三平精神征文
做平凡的螺丝钉
——学习雷锋见行动,践行三平精神
不因时代的潮流而褪色,不因生活的安乐而平淡,不因社会的发展而遗失,从1963年到2012年这段充满挑战充满激情的岁月里,雷锋精神已经伴随我们走过了整整50个冬夏春秋。
50年精神淬炼,50年历史传承,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一种信仰,一种力量,一种呼唤,时代强音,推动着我们去学习,去传承,去发扬,去奉献。
干一行,爱一行,甘于付出,不求回报,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那颗平凡却又褶褶闪光的螺丝钉,已经成为雷锋身上闪闪发亮的光环,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向往和追求。
他的一生,平凡而又伟大,他的精神,国人崇尚世人传承。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2010年两会期间卢展工书记提出的“三平精神”,何尝不是对雷锋精神的继承、传播与发展?
何尝不是河南人质朴、大爱、奉献等精神风貌的完美展现? 又何尝不是河南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所在? 加强品质修养,提高思想情操,提升思想境界,增强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早已经成为“三平精神”的精华所在和内在要求,成为河南人不懈的追求和探索。
回眸过去,展望未来,学习雷锋见行动,践行三平精神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至强之音。
201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河南省的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优秀教师,如孙阳吉、王生英、孙晨,他们从眼前着手,从细节做起,在平凡岗位上 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他们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淡泊明志,服从大局,不计个人名利得失;
他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体贴学生,关爱学生;
他们用自己实际的行动彰显了河南人特有的“三平精神”。2010年也是感动人物迭出的一年,那一年,他,30岁,在最美丽的青春季节陨落,他,用生命的真谛诠释奉献的永恒,他,用辛勤的汗水与泪水换来桃李芬芳,他,最终倒在了讲台上,再也没有苏醒过来,他用 无声的语言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无私奉献的教师风貌。难以忘记他在深夜巡查校园的瘦小背影,难以忘记他在三尺讲台上抑扬顿挫的雄浑声音,更难以忘记他在患白血病后乐观开朗的心态,他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世,他教育我们人当立志,报效祖国,他就是我的一位普通的高中教师,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三平精神”,他,值得我一生去敬重,一生去学习。
如果说人的一生就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演出,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我们能做的就是:
永不懈怠,发奋学习,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善待别人,奉献爱心,助人为乐,享受平凡,学习雷锋精神,做好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实践“三平精神”,做一个平凡的螺丝钉!
第四篇:三平精神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同志们:
什么是 “三平精神”?简而言之,三平精神就是“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平常之中的极强责任感”。作为人民教师,我们要深刻地理解“三平”精神的内涵,认真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把“三平”精神落实到平时的工作中去!
我们身边的“三平”教师也不乏其人,远在许昌的陈老师的事迹让我感到可敬可佩;她参加工作29年,先后取得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本科文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以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去关爱每一位学生,被学生称为“最美丽的教师”。最让我感动的是她在平常生活中所具有的极强责任感,正由于这种责任感,她成了大家眼中“最美丽的教师”。陈老师灿烂的笑容告诉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她是幸福而又光荣的。正是“三平精神”,让陈老师更加美丽。
我们学校里默默无闻的王心爱老师;同样是那样平凡、平静、平常,同样让人感动。王老师曾经这样说:“如果孩子们是一棵棵小树,我就是缕缕阳光,伴随他们健壮成长;如果孩子们是一朵朵小花,我就是阵阵春风,让他们开得更艳。”正如王老师所说的,她用自己的爱心来温暖孩子们。认识王老师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干起工作什么都不顾的“拼命三郎”。王老师参加工作已经32年了,长期担任班主任以来,她不顾自己身患高血压、颈椎病等多种疾病,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教学效果较好,曾经多次获得镇、县表彰。她所管理的班级,事无巨细都安排得妥妥当当。最难做的事,她来办;最麻烦的事,她来解决;最棘手的学生,她来关爱。“燃烧自己,照亮孩子们的整个天空”;这是王心爱老师对“三平”精神最好的诠释。
再看看我们学校那些默默无闻的“三平”教师,他们大都年过半百,同样是那样平凡、平静、平常而让人感动;他们敬业,他们上进,他们虚心,他们有爱心,他们身上有使不完的劲„„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温暖着孩子们。他们很平凡,他们做的事也很平常,但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何尝不是一种伟大呢?
回想到此,扪心自问,我们也很平凡,但在平凡的工作中是否有孜孜不倦地追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平淡无奇的工作,何谈追求?我们也很平静,但平静之中是否饱含满腔热情呢?我们也很平常,一日三餐,诸事纷杂,但作为教师,我们是否对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平”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加强自身修养,像“三平”教师的楷模那样,做“三平”精神的真正实践者!......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三平,颂师德》。
最近卢展工同志向全体党员同志提出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我认为这三个平,体现在我们人民教师的身上尤为重要,不少的教师用自己的毕生的精力体现着这种精神。
回看我们身边的“三平”教师:远在许昌禹州的朱慧洁老师的事迹让我感到可敬可佩;她参加工作29年,先后取得北师大、华中师大的本科文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以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去关爱每一位学生,被学生称为“最美丽的教师”。最让我感动的是她具有极强的责任感,正由于这种责任感,她成了大家眼中“最美丽的教师”。朱老师灿烂的笑容告诉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她是幸福而又光荣的。正是“三平精神”,让朱慧洁老师更加美丽。
再来看我们身边默默无闻的王心爱老师;王老师参加工作已经32年了,同样是那样平凡、平静、平常而让人感动。“如果孩子是棵树,我就是太阳,缕缕阳光伴随孩子的成长;如果孩子是小草,那我就是春风,暖暖细风使孩子的生命得以绽放。”正如王老师所说的,她用自己来温暖着孩子。认识王老师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干起工作什么都不顾的“拼命三郎”。长期担任班主任以来,她不顾自己身患多种疾病,干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教学效果较好,多次获得镇、县表彰。她所管理的班级,事无巨细都安排得妥妥当当。最难做的事,她来办;最麻烦的事,她来解决;最棘手的学生,她来关爱。“燃烧自己,照亮教育的整个天空”;这是王心爱老师对三平精神的诠释。
我们也很平凡,但在平凡的工作中是否有伟大的追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平凡的工作,何谈追求?我们也很平静,但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呢?如果有,早就被时间磨光了,平静的如同一潭死水,激不起半点波澜;我们也很平常,一日三餐,七情六欲,但我们作为教师,是否有强烈的教师责任感?
再来看我们学校默默无闻的“三平”教师,他们大都年过半百,同样是那样平凡、平静、平常而让人感动;他们敬业,他们上进,他们虚心,他们有爱心,他们身上有使不完的劲„„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温暖着孩子。他们很平凡,他们做的事也很平常,但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何尝不是一种伟大呢?
回想到此,我扪心自问:我很平凡,也很平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平凡。追求?热情?会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逝呢?在“三平”精神的鼓舞下,我们必须提高自身修养,像“三平”教师那样,做“三平”精神的真正实践者!
二论:平凡是教师的本色 伟大是教师的气质
-09-07 18:24:25 来源:教育时报
平凡,是教师职业美的本色,因为教育过程由许多琐碎小事串连着,需要每一位教师持之以恒地坚守;伟大,是教师职业美的气质,因为教育要实现传承文明、塑造人才、推进社会进步的目的,需要融入每时每刻的教育过程中。所以说,省委书记卢展工所提“三平精神”之一“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是每一位教师每时每刻都要恪守的职业诉求。
只有每一位平凡教师都具有伟大的追求,教育目的才能得以实现。一个人的成长由许多学段组成,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等,构成了一个递进的教育链,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使一个人能够完成全部教育;一个人的成才由许多学科组成,语文教师、数学教师、政治教师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网,相依相连,彼此渗透,使一个人能够获得全面教育。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无论哪一个教师都不能单独进行工作,而应成为教师集体中的一分子。”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具有培养全面而优秀人才的伟大追求,与其他同事协调配合,才能形成一个坚强而自觉的集体,才能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提升和发展,才能让教育目的得以实现。
只有每一件平凡教育小事中都蕴涵伟大的追求,教育目的才能得以实现。教师每天要备课、授课、批改作业等,相生相依,不可或缺,最终实现传承文明的目的;教师每天都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组织各种班级活动等,细致入微,体贴周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教育无小事。这些琐碎小事对学生来说是成长中的大事。这些关乎每一位学生身心发展的小事如果处理得稍有不慎,就可能伤害一颗稚嫩的心灵,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所以说,教师在处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时,都应具有培养健康而乐观人才的伟大追求,才能成就教师职业的伟大,编织出教育事业的灿烂和辉煌。
只有每一个平凡时刻都承载伟大的追求,教育目的才能得以实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活动必须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这一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许多反复和磨练。所以,教师的劳动是长期和长效的,需要经过时间的历练才能见效果。这就需要教师以极大的毅力、滴水穿石的精神、耐心细致的工作去影响和感染学生,需要始终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点点滴滴进步,进而使其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教师的成就与学生的一生发展连在一起,需要教师拥有超越功利的清高和拒绝浮躁的淡泊的伟大追求,也需要教师默默奉献的品性和矢志不渝的坚守。这不仅显示了教育工作平凡却不可或缺的特性,而且证明了教师职业对学生个体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教育工作的平凡会给教师稳定、平和、静谧的感受,激起教师对职业的亲近;教育工作的伟大则带给教师肃穆、震撼、感奋的感受,激起教师对职业的神往。可以说,这种平凡而伟大的特性便是教育事业的最高境界,需要每一位教师用自己毕生的付出去捍卫。
教师在平凡中创造着伟大,教师因平凡而伟大!让我们坚守住这份平凡,怀抱终身从教之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伟大的奉献,做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民教师吧!
第五篇:“三平精神”征文
仁义为友,道德为师
——“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论文
庙李小学王梦雯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这是省委书记卢展工对中原人民性格特征和河南优秀文化的精炼概括。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深体会到三平精神与中小学教师工作岗位的密切联系和重大意义。
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小学教师,每天所面对的工作,一方面,再也没有比这更具体和琐碎的事情了,而另一方面,作为面对着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没有比这更伟大的追求了。因为万事开头难,小学生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你想在上面画上什么,刻上什么,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在是太大了,而孩子又是祖国发展的未来,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明天。所以说,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我们深知,在这看似平凡事情的背后,有着伟大的追求。这种追求是我们千千万万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每个教师的原动力。我们的工作看似平凡,但我们的追求是伟大的;我们的工作看似平静,但我们的热情是强烈的;我们的工作看似平平淡淡,但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我们认识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三平教师”,就在今天。
学习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而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又是需要长期培养和教育的重要工作。培 1
养学生“仁者爱人”的情怀是我长期以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点。而通过传统文化对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切实可行和意义重大的。中国儒家经典《礼记》提出:“人之所以为人,礼仪也”。意思是说,人的标准就是懂得社会上的道德规范,也就是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孔子的“三十而立”,其实就是“立于礼”。也就是说,孔子三十岁已经懂得当时社会上所有的道德行为规范,即道德仪规范。我们平日所说的在不同场合应表现自己的不同行为特征,面对不同身份的人要表现自己不同的状态,都是这个意思。可以说道德水平的提高是一个人需要终生修炼的必修课,更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
孔子曾说:“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子贡也曾请教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意思是:贫穷而不去谄媚别人,富有而不流于骄傲,老师认为这样的人怎样?这两句话正好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孔子的回答是:“这可以了,不过还不够,还可以更好。”那就是:“贫而乐道,富而好道德”。即是说一个人即使处在贫困中而依然快乐学道,富裕之后更要讲究道德,因为这是做人的根本。其实,学道学的依然是“道德”。
儒家认为人性是有弱点的,人是从动物进化过来的,动物身上那些不好的习性,其实人身上也有。比如贪婪、残暴、斗争等。所以,儒家认为人性不能放纵,人是万物的灵长,人应该对自己的性情有一种理性的把握。这种“理性的把握”就是“道德”的发源。
既然人性是要靠理性把握的,那要把握到什么程度呢?儒家认为要做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人要保持一种性情,要不偏不倚,既不偏激,也不消沉才对。
《中庸》说“天命之谓性”,“性”就是天赋予你的生命的喜怒哀乐之性。《中庸》接着说“率性之谓道”,“率”就是沿着,沿着人性去治理他。任何人不可能一生下来的时候,他的人性就是不偏不倚的,更不可能一辈子不偏不倚。所以人性需要修正,这个修正就是教育,所以《中庸》又说“修道之谓教”。那么拿什么来教呢?就是拿“道德”来教。“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告诉你应该怎样做。
《孟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明人伦”,所谓“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作为一个人,就要明白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在这五个方面做到极致也就符合圣人或君子的标准了。可以说,所有这一切都是基于一个“道德”二字。总而言之,儒家认为,“道德”是做人的一个根本。就连儒家所讲的“仁”其实就是“道德”的内化,也就是说,“仁”和“道德”是一体的两面。儒家讲“仁”是要仁者爱人,内心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而有仁者爱人之心的人之外在表现一定是符合道德规范的。“内仁外道德”构成儒家理想人格特征。
由此可得知,道德是人的灵魂,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主要标志。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有高尚的师德来为人之典范。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党和国家把无限的厚望寄托在了教师身上。教师,代表了希望与未来,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维系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保障,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薪火传递者。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偏重于智育,育人偏重于德育,一个人道德品质好坏
直接关系到其社会价值的高低。教师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那么自己首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因为自己没有的东西不可能给别人,所以师德就成为一个老师能否教好学生的一个精神动力。
我国汉代的杨雄认为:“师者,人之模范。”这里所说的模范主要是道德模范,老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成为多数人的表率。
唐代的韩愈进一步对教师的职责作了精辟的描述和评价:“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道德教育,“授业”是知识技能的培养,“解惑”是启发教学。“传道”又是老师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主要任务。这也表明了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
前苏联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可以说在天真的孩子眼里,教师一般都具有某种权威性,甚至以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相信老师,远在严父、慈母、兄长、挚友之上。特别是教师为人师表的示范性对学生的影响更是及时有效且影响面很广,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做一名高尚道德的人,成为社会文明前进的推动
者中的一份子;做一名具有崇高师德的教师,成为学生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三平精神”的提出,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工作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良道德品质,培养学生“以仁义为友,以道德为师”道德情感状态。做一个工作在第一线,脚踏实地,但是能够心怀天下,放眼未来的小学教师,是我一生的追求,也是近期我学习三平精神的最深刻的感悟和体会。
20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