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的无悔坚守

时间:2019-05-13 09:1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3年的无悔坚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3年的无悔坚守》。

第一篇:13年的无悔坚守

学习李云华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事迹报告会)材料一

13年的无悔坚守

----记南安麻风病人康复点专职医生李云华

他是广西百色人,却一直服务于南安的麻风病人康复点;他把最宝贵的13个春秋献给了防治麻风病事业,却直到最近才“为人所知”。他就是福建省惟一一个麻风病人康复点专职医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云华。

他是外乡人,更是麻风病人的亲儿子

“在康复点干了13年,其实也没什么。”初次见面时,李云华的那份坦然,让人颇感意外。要知道,13年来,他生活在一群严重畸形和残疾,甚至肢体溃烂的麻风病人当中,打针、输液、伤口冲洗、换药……这些已融入他的日常生活。

李云华出生在广西百色一个农民家庭。1993年,刚从卫生学校毕业的李云华来到南安找老乡。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南安市皮防医院所辖的麻风病人康复点正缺个医生,他心动了。

村里要来一个外地医生!消息迅速在麻风病人康复点传开。汽车刚进村,村民们就围了上来,有少腿的、缺手指头的、滴着血的……李云华倒吸了一口凉气。兴奋之余,村民们心有疑虑:这个充满朝气的外来医生会留下来吗?

在康复点的第一夜,土坯房里的单人床上,李云华失眠了。卫校苦读三年,难道就是千里迢迢来服务这一特殊人群?20岁,这本该意气风发的青春,难道就要在这荒凉的山坳里流淌?李云华眼角渗出了泪水。然而,村民们那期待的眼神一直浮现在他脑海里。

李云华坦言:刚开始心里很矛盾,但最终还是选择留下来,是因为善良性格和“诚信”二字,从医便是为善,更何况是答应过皮防医院的事。

“孤独是当时面临的最大考验,”李云华说。除了那些有强烈的自卑、胆怯心理,与外界存在隔膜的麻风病人之外,他在山坳里没有一个朋友。然而一切都开始改变,因为他有一颗火热的心,有一张永远灿烂的笑脸。

村民王爱英刚来时,整日以泪洗面。“李医生来了之后,经常找我谈心,我也开心起来了;他日复一日毫无怨言地照顾病人,就像是对待亲人”。

一次次耐心地清洗伤口、包扎溃疡处,一次次倾心交谈,李云华让村民敞开了心扉,并得到村民的信任。

给小李递个包子、摘点新鲜青菜、拿出自己舍不得吃的苹果,给小李炒田螺,村民们越来越多的“反常”行为,让李云华感到欣慰:大家开始把这个年轻的外乡人当成自家人。

每次出差晚上不能回来,村里都会接到李云华打来的电话,问问大伙的情况。13年中,李云华只回了三次广西老家,但每次不管旅途多困难,他都给村民们捎点柿饼、山楂什么的。

“这次从省里获表彰回来,小李还送了我们几箱方便面呢。”康复点村主任说。

“出了远门,大家心里对我总是有点期盼,我也不能让他们失望啊。”李云华说。不知不觉中,康复点已成了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他是好医生,更是麻风病人的守护者

在康复点,李云华是公认的好医生,老病号杨水定更是深有体会。

10年前,他脚底发生溃疡,无法着地,满身都是虱子,村民都疏远他。而李云华一次又一次为他理发、擦身、抓虱、换药。每次换药时,李云华都捧着杨水定的一双残肢,仔细检查,慎重治疗,一次要持续两三个小时。经过三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老杨终于能下床了。

5年前,林安川刚进村时,伤口的创面有很多蛆在蠕动。李云华蹲在他身边,想用高锰酸钾溶液将蛆冲洗出来,然而,蛆不但没出来,反而往里钻,他改用血管钳把蛆一只只夹出来。额头上渗出大豆般的汗珠,还伴着一阵阵的恶心,但李云华还是硬撑着,换一次药花了一个多小时,三四天后才将溃疡处的蛆清除干净,又经几个月的治疗,伤口终于愈合。打那时起,林安川逢人就说,是李云华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林安川的老伴也在康复点。有一个中午,李云华在巡查病房时,发现老人瘫在地上,双腿溃疡处血管破裂,血流不止。李云华连忙把她抱上床,用纱布将腿裹住,及时止血。看着小李忙得满头大汗,白大褂也被血染红了,林安川老泪纵横:“小李胜过咱的亲儿子啊。”

是李云华的悉心照顾,大大祛除了村民的痛苦。4700多个日夜里,李云华全身心地扎根康复点,脑子里装着的都是这里的“亲人”。

他既是好医生,又是执著的守护者。

2005年8月的一个深夜,台风突然来袭,一时间狂风暴雨,李云华顾不上自己正在漏雨的住房,拿着手电筒,披上雨衣,绕过被水淹没的山路,摸索到病房,将挤在墙角的几个老病号从一片狼藉的屋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康复点所需的药品,得由李云华到南安市区的皮防医院领取。每隔十天左右要取一次药,他蹬着自行车往返40公里,其中10公里是崎岖的山道,往往是中午出发,一脚深一脚浅地摸黑回家。四年下来,李云华自行车就骑破了三辆,但他毫无怨言。“接触时间长了,慢慢地对病人产生了感情,也就觉得值得”。李云华总是这样说。

从最初奉劝不要“犯傻”,到后来动员他“识时务”出来开诊所,很多亲戚朋友反对李云华扎根麻风病人康复点。“做医生,不能完全是为了钱,麻风病人更需要照顾,我真的放不下。”李云华的肺腑之言,让康复点村民感动,也让慕名前来采访的记者为之动容。

“希望通过媒体,有更多的热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来关心麻风病人。”这是李云华带我们跨进麻风病人康复点时说的第一句话。“13年来,康复点的村民走了20个,我将在这里待到最后一个村民离开。”

他是奉献者,更是勤奋的求知者

村民由于抵抗力差,往往患有综合症,13年的朝夕相处中,李云华碰到了各种疑难杂症。“解除病人痛苦要有精湛医术。”“现实中碰到很多问题,仅凭我读中专时掌握的知识是没办法解决。”李云华逐渐意识到,要为村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就应不断更新知识。

13年过去了,李云华身边的麻风病人越来越少,但是办公桌上的医疗书籍却越堆越高。皮防医院的同事都说,李云华是医院资料室的常客。平时碰到什么难题,他总是赶20公里的路,上皮防医院借书、查资料,找同行请教。他还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到皮防医院,总是上戴院长办公室请教。“戴院长到南京学习过,是我们这里的专家。”

在妻子眼里,闲时的李云华除了跟麻风病人拉家常,就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啃”书。“他习惯了这种生活,心里只有病人和书。”

李云华案头总是放着一本厚厚的《内科》,这本晦涩的医学“大部头”,已伴随他多年。为了提高医疗技能,李云华挑灯夜读,花了三年时间,于2005年顺利通过福建医科大学大专自学考试。“等考完最后一门,我的头发也快掉光了。”李云华摸着脑门,风趣地说。“从教科书上得知每一根神经是怎么走向,这对我护理神经萎缩的麻风病人帮助很大。”三年的系统学习,让他更有信心成为麻防领域的行家里手。

眼下,李云华正在琢磨撰写一篇有关麻风病防治的论文。他告诉记者,这一来是对自己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二来准备在农村广为印发,普及麻风病防治知识。

第二篇:坚守执着 无悔人生

坚守执着无悔人生

又是一个初冬的深夜,窗外的雨点敲醒了我,披衣起床,漆黑的夜色笼罩了外面的世界,恍惚中,真有“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的感觉。

时光如流水,慢慢荡漾,似乎与我们有永远捉不完的迷藏。一觉醒来,我们总想去捉住昨天的尾巴,清晨篮球场,空空荡荡,只有草尖的露水又在翘首东边的日出。

那些共同唱过的歌,陪着一起走过的人,流过的泪,刻骨铭心的故事,那些曾经的曾经都随着时间,像流水一样在我们身边悄然流逝,这或许就是所谓的似水流年吧。

我们经历过懵懂的童年,叛逆的少年,略带青涩的壮年,现如今成为一个风华正茂的成年,该有一个怎样的花样年华呢,或许处在此时的我们都略带一丝迷茫,不知道未来的路在何方。是的,人生中有太多的分岔口,太多的选择,你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你脚下的路又在哪里?对于人生,爱拼才会赢,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人生短短数十载,我们各自有各自的追求,每个人的经历不尽相同。追求功名利禄也好,平淡无奇也罢,有时候自己真的想成为一个旅行者,或者成为一个执着的浪子,怀着心中的那份洒脱,义无反顾的走向前方!“大漠飞天沧海笑,边城浪子任逍遥”,一个人,一壶酒,浪迹天涯,看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也是一种别样的人生。这是一种看破红尘,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我也只是想想罢了。回归现实,一人,一生,总不能平平庸庸的在百无聊赖中渡过,应该

活出自己的那份个性,活出自己的精彩。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坚定一个目标,怀着那份信仰,执着的去完成你所未完成的梦想。

国庆期间,和几个朋友一道到峨眉山游玩,也领略到一些佛家文化,在那里真是寻找到了难有的那份清净,佛家那种大彻大悟的禅道,又有多少凡尘俗子能够参的透。“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呵呵,只不过是我们的心境不同罢了。当然山上的游客也不少,或许真的是因为厌倦了凡事的那些纷纷扰扰,来这里来寻求几份清净吧。人生就是这样,当被忙碌的生活所困扰时,不如静下心来想一想,抬头仰望一下天空,再看看脚下的路,然后拾起那份坚定,继续前行!

关于人生,要说的太多了,哪能仅靠只字片语,短短几行文字能够概况得了。有些人,一直研究“人为何而活着”,可惜等他终老都没有参透,因为人生的学问需要让我们用一生的去感悟。朋友们,希望我们都活出各自人生的精彩,把握好每一个今天,坚守执着,写意人生,别等到我们年老回忆时留下太多的遗憾。

一阵寒风吹来,不禁打了个寒噤,我下意识的将自己抱成一团,原来夜深了!是这个冬天来的太早,还是秋天走的太快,但愿这个冬天不太冷!

第三篇:无私的奉献 无悔的坚守

无私的奉献 无悔的坚守

2014-05-26 13:

来源:中国经济网湖北频道

[我要发表评论]

[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字号 大 中 小]

中国经济网湖北5月26日讯(通讯员刘青)每当谈起马当,大家会不以为然,不就是一个穷乡僻壤的小镇嘛,每当谈起张培森,大家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不就是一个面临退休的老头嘛,可就是这种很不起眼的小镇记录下了这样一个很平凡老头的不一样的故事,他放弃上海大都市的繁华,扎根于偏僻小镇,把自己平凡的一生奉献给了海事平凡岗位上,直至退休,仍然恋恋不舍,他的故事让我们久久不能平静,也许他的一生正是我们当前履职行动缩影和真实写照。

张培森同志1952年出生于上海,1969年随着上山下乡的大军来到永修,1977年正式进入海事队伍,1995年因工作需要调至彭泽海事处,至此,张培森同志的一生便与彭泽海事处紧紧联系在了一起,直至坚守到退休的最后一天。马当办事处作为九江局最偏远的哨岗,条件艰苦,责任重大,可他一呆就是17年,曾经的马当险阻,因为有了他和他的同事的坚守,如今已慢慢成为了让老百姓放心,让船员安心的一隅。

蓦然回首,已经过去了17个年头,马当的群众早已经习惯了江边那伫立的身影,熟悉的人都会亲切的喊声:“老张,又来啦!”一句简短的问候,让他欣慰不已。谈及马当水域,船员都会微微触眉,这里水文环境复杂,航道狭窄弯曲,是船舶航行的一道险关。同时该地区沿江群众出行往来主要依靠一艘客渡和一艘汽渡,渡船的航行安全是压在马当办事处顶上的一块巨石,面对如此沉重的安全压力,老张和他的同事们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呢。17个春夏秋冬,无数轮风霜雪雨,他们始终坚守在渡运管理的第一线。17年来马当渡口未发生一起渡船事故、成功地保证了1200多万人次的安全过江,50多万车辆的平安出行。从2007年成立马当监控点以来,他们每年都会让8—9艘船舶,160多人次安全脱险,化险为夷。我想这一份份答卷无不写满了老张和他同事们汗水和辛劳。

马南水道除了航道复杂外,气候变化明显也是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每遇恶劣天气,老张不是守着预警高频就是出现在渡口盯防的第一线。在日常监管中,每天凌晨,屋外仍是漆黑一片,老张就已经习惯性的醒过来,下床第一件事就是拨开窗户,看看外面天气如何,如果发现江面临时起浓雾或者有大风,他会立即拨打各渡船船主电话,提醒船舶注意,不得冒险航行。一个个电话拨过去,必须确定每条船都收到信息才会放心,当渡船禁航时,他就像一座灯塔挺立在江边,严密监视着江面上的一举一动,任凭风吹雨打,不顾酷暑严寒,一心只为守候这一片的安详。

记得2006年的六、七月份,那是老张他女儿参加高考的日子,多少父母都会放下手边的工作,陪伴儿女全心备考,老张也多么希望这个时候能坐在女儿身边,哪怕就是陪女儿说两句贴心的话,可是他做不到,他知道每年高考前后也是一年中渡口渡运量非常大的关键时 刻,渡口盯防需要人,现场维护秩序需要人,面对这样的抉择,老张不是没有挣扎,没有犹豫,只是到最后,他的选择依旧是坚定地站在了渡口,守护着学生渡,默默护送着别人的孩子平安的走进高考考场。

马当办事处的女同志比较多,老张的班上就三个人,另外两位都是女同志,而马当办事处的主要职责就是值班预警,渡船监管,全天候24小时都需要有人值守,可寂静长夜里谁都想安稳的躺在被窝里睡觉,值班计划怎么排?“我来吧,晚上我也睡不着,你们早点睡,早上早点来换我就行。”还没等两位女同志开口,老张就已经站了出来,不容她们推辞直接主动承担起了夜间值班的职责,自监控点成立以来,90%以上的夜班都是他在承担。每逢佳节望团圆,春节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再远的游子都期盼着在这样的节日里能与家人团聚。老张的女儿生活在上海,妻子退休后住在九江,一家三口本就聚少离多,都渴望春节能好好团圆一下,可真到了过年之时,他首先想到的还是它的工作需要,该他值班,直不必说,有好几次轮到他休班,因为有的同志家里有些特殊情况,为了照顾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顶了上来,在马当的17年中,他就有十二年没有回家过年,它的妻子知道他身体不好,便于大年三十赶到马当,陪伴他过好春节。用老张的话来说:女儿大了不用我们操心,在外面过年也就习惯了,你们多回去陪陪孩子比什么都好。马当办事处人少,经费不足,请不起炊事员,只要是老张上班的时候,厨房里就少不了他的身影。白天渡口现场盯防,晚上彻夜值守高频,吃饭时间老张就给大伙客串一把厨师的角色,一日三餐丰富多样,让其他的同志就像回到了家一样轻松开心。为了能让菜品更丰富更健康,老张还利用休息时间把后面的院子也给开垦了出来,直接在里面种上了蔬菜,顺便还摘上了几颗果树,翻地、除草、施肥,刨水渠,就像自己家种的一样,在老张的带动下,后面的院子不仅成了马当的自留地,更成了大伙业余时间活动的小天地。

一幕幕这般平凡而感人的场景就如同一部老电影,慢慢呈现在我们眼前。有人曾问过他:老张啊,临近退休了,以后不用挤大巴上班,不用再顶着大太阳去渡口盯防,以后有什么打算没有?笑呵呵的老张却一下子愣住了,良久才回味过来:是啊,马当的渡口再也去不了了,晚上也听不到船员的呼叫声了,10多年里,脑子里想的全都是这些事,突然之间要离开,说实话我还真的挺不习惯了。简单的对话里,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也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可我却从这只言片语中看到了一个平凡老头的奉献和牵绊。

17个春秋如一日,老张就是这样无私地奉献着,无悔地坚守着,守到头白,守到退休,在他心里,渡口的安全永远比自己重要,海事人的荣誉永远比自己重要,即使面临着退休,老张也不愿意去找任何借口懈怠,他常说:在一天岗,就要负一天责,退休?我不是还没退休么,没退休就得来上班,来上班就得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渡口离不了人,不去看着我不放心,就算要走,我也得坚守到最后一班。正是这样的坚守和执着,书写了海事人的忠诚,守护了马当这片水域的安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张培森同志的海事人生,就是一首无私奉献,无畏坚守的感人诗篇,他把一片赤诚献给了马当,他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了他曾战斗、热爱的这一方土地上,虽然他即将离开海事,离开这战斗了半辈子的岗位,但是我相信,他的心永不会离开!这就是他——张培森,一个平凡老头不一样的故事。

第四篇:4700个日夜的无悔坚守

学习李云华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事迹报告会)材料二

4700个日夜的无悔坚守

-记麻风病医生李云华

13个春秋,他默默地驻守在一个山坳里,为的是那三十几个病人。

13个春秋,他只踏入家门三次,想起家里年迈的父母,他的眼泪夺眶而出。13个春秋,他一头浓密的头发,因忙碌的工作而过早地脱落,而他却只是笑笑,说没什么。

他就是李云华,南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惟一一名驻守麻风病人康复点的医生。“你还会一直待下去吗?”记者问他。

“只要还有一个病人,我就会一直陪着他。”李云华的眼睛里写满了坚定。

从南安市区驱车20多公里,经过一路颠簸后,记者在蜿蜒的山路上终于看到了一排房子围成的小院。工作人员说,那就是李云华每天工作的地方。这个山坳里几乎没有外人进出,就连手机在进入山坳后也没了信号。“这里村民的一切生活,就全靠李医生了”。

孤身走进麻风病人康复点

1993年,李云华从广西百色卫校医士专业毕业。一个偶然的机会,李云华听说南安市皮肤病防治院管辖的麻风病人康复点正好缺驻村医生,很心动。“那时我想这是自己发挥所学专业知识,为患者服务的最好时机”。但当时,李云华对麻风病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只是听别人说是一种全身上下流黄水,并且手脚不全的传染病。去?不去?李云华犹豫了,当时只有20岁的他决定到麻风病人康复点亲自感受一下。

在盘山路上走了一个多小时,李云华终于走进了麻风病人康复点。当时的麻风病人康复点还有不到四十个病号,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医生了。听说一位新医生要来,康复点的村民都争先恐后地来了。瘸着腿,手指不全,有些人的溃疡部分还往外流着血„„李云华被这个场景惊呆了。以前只是听别人描述,当这些病人真实地站在自己面前的时候,李云华还是被吓着了。

这天晚上,李云华失眠了。害怕过后,他感到更多的是自己肩上的责任。整个夜晚,李云华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整个头脑中都是病人们痛苦的表情,这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李云华决定留下来。他说,病人需要就是他留下来的理由。

回家向父母简单交代了下,李云华孤身踏上了当驻村医生的道路,而这一来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骑自行车20公里去载药

刚来的时候,李云华生活和工作的条件都很艰苦。房子没有地基,其实就是临时搭盖起来的。房子上的瓦片有些已经不在了,经常是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李云华在这样的房子里住了11年。

生活条件不好,李云华从来没有抱怨过,他关心的是病人的医疗条件。那时候,交通工具不方便,李云华每隔一两天就要骑着自行车到20多公里外的市区为病人们拿药。有时候,一些重三四十斤的药箱实在载不动,李云华只好托药店的人送过来,但是轻一点的药,都是自己靠着一辆自行车载回来的。

由于手脚不好,病人们几乎不出家门,平时的生活用品也就全靠李云华一个人来张罗。“每次出去载药的时候,都会挨个问病人们有没有什么需要,顺便帮他们带些柴米油盐回来”。

虽然那时候的艰辛还历历在目,但是李云华从来没有计较过,他说那些年来其实感受最深的是自己的工作不被人理解。

刚来工作的时候,在南安打工的一些老乡也来这里看过自己,但是都待不到两个小时就起身回去了,也从来没有人应他的邀请在这里吃过饭。而一些病人的亲属对李云华的工作也不理解。一次,一位老病号长时间发烧,李云华就让病人的亲属带他到大的医院看一下,这个亲属却对他说,不要瞎管闲事,他的熟人很多,不可能带他去看的。这句话给李云华的触动很深。

除了外人对他的不理解,就连这些老病号也对这个20多岁的小伙子不信任。“当时,他们都觉得我太年轻,不过是心血来潮,过不了多久就会走。所以,很长时间他们都不配合我的治疗,有什么情况也不和我说”。为了能让这些病人们建立起对自己的信任,李云华开始学习闽南语,想办法和病人们多进行交流。现在,李云华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闽南语了,倒是家乡的广西话有些生疏了,而病人们也已经把他看成了自己的亲人。

病人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麻风病人后遗症大多是严重畸残,肢体溃烂。因此,打针、挂瓶、伤口冲洗、换药成了李云华每天的工作。

一位76岁的老病号,因脚底溃疡,无法行动,他的头上、身上满是虱子,身上奇臭,有些病员嫌弃他,不愿和他同住一个病房。但李云华没有嫌弃,一次又一次地为 他更衣、洗衣、理发、抓虱、换药。换药时,偶尔会一阵阵恶心。呕吐了,李云华就换一只口罩继续工作。每次换药都要持续两三个小时。经过三个多月的精心治疗,老病号的创面终于全面愈合了。今年4月,他的胃溃疡又突然发作。李云华得知后匆匆赶来。经检查,发现胃溃疡已恶化成了胃穿孔,如果不及时手术,生命就有危险。李云华一边简单给他治疗止痛,一边迅速联系南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车将老病号送至南安市区医院手术。命保住了,这位76岁的老病号,再次掉下了感激的泪水。前年,一位年过古稀的患者伤口的创面有很多蛆在蠕动,令人毛骨悚然。但是李云华没有嫌弃,他蹲在患者身边,用血管钳把蛆一只

只夹出来,换一次药要一个多小时。就这样,三四天后,患者溃疡处的蛆全部被清除完了。患者激动地说:“就是自己的儿子也不会这样照顾自己。”

李云华不但对病人全身心地照顾,一些病人因为没有亲人,或者亲人不来照顾,在他们去世的时候,李云华还充当他们的亲人,为逝去的人穿衣、戴帽。李云华说,他们活着时,我已经是他们的亲人了,现在我为他们做些事情,这既是对去世病人的尊重,也是对活着的人的一种安慰。

13年来,李云华已经将病人看成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从刚进来时的将近40个病人,到现在只剩下了十几个,李云华说照顾好他们,是他这辈子最大的事。

觉得愧对年迈的父母

13年的坚守,13年的忙碌,34岁的李云华已经有些显老了。刚刚来麻风村时,他还有一头浓密的头发,但是四年后,当他第一次踏进家门,父亲看着他头上不多的头发,心疼地掉下了眼泪。在李云华的记忆中,那是父亲惟一一次在自己面前落泪。李云华说,自己把所有的时间都献给了病人,而年迈的父母只能由家里的哥哥照顾。每次想到这些,他都觉得愧对自己的父母。

虽然工作辛苦,但是李云华还是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除了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外,李云华的妻子一直是他坚强的后盾。

看着这么有工作热情、心地这么善良的李云华,当地的一位老师动了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从此以后,李云华的背后就多了一位细心照顾他起居、安心让他工作的贤内助。现在,他们的孩子都已经8岁了,学习成绩很好。

想把自己的经验写成书

李云华逐渐意识到,想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需要有科学知识和精湛医术。为了提高医疗技能,从2002年开始,李云华利用业余时间,刻苦攻读福建医科大学的大专课程,2005年他以优良的成绩毕业。毕业后,亲朋好友都劝他去别的地方工作,但他还是留了下来。他说:“我实在难以割舍这些朝夕相处的病人,麻风防治工作更需要我。” 李云华说,如果有一天,这里的病人都不在了,可能自己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但是,他还想为麻风防治工作做点什么。于是,李云华想把自己13年来的临床经验写成书,给今后的麻风防治工作提供一点参考。

第五篇:后勤保障工作中无悔的坚守人(本站推荐)

后勤保障工作中无悔的坚守人

——“最美电力人”张建强先进事迹

张建强,男,现年47岁,1988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曾担任过公司会计、多经公司经理、经营部、思想政治工作部、监察审计部主任等职,现任国网通渭县供电公司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先后多次被市、县及行业授予先进个人荣誉和优秀部室称号。

舍小家,用真心,后勤保障与生产经营无缝衔接

2014年7月,随着公司“三集五大”专业一体化管理的深入推进,张建强同志由原来的监察审计部工作岗位调整到新成立的综合服务中心,刚刚到任的他,在与原来工作一点没有关联的岗位上工作,可以说是束手无策,每一项工作死死地倒逼这他尽快进入角色开始新的工作,此时,正好也是他工作与家庭事务处置最艰难的时刻,女儿的高考刚刚结束,马上面临的是择校报志愿,为了使公司工作不受影响,他在做好前任工作移交的同时,一心扑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没日没夜不分上下班时间,与各部门尽快衔接,既将原其他部门交接他的工作一件一件的办理归口管理,又细心洞察开展新业务突出存在的工作漏洞,他边工作边请示,对立即能解决的问题,尽快部署开展工作,办公楼内灯具的更换、车辆的按期审验、故障维修、各项专业化管理的建章立制、信息档案等工作很快在他的精心安排下全部到位,公司各部门的工作衔接在他的前后动作中,陆续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了角色,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有了较好的势头。

应无悔,以实际行动使后勤保障为公司各项工作服务

随着县级供电企业的整体上划,各项专业的对口管理,作为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的他,深感自己肩负的重任,可控费用的申报审批、非生产性小型基建、大修技改的实施和可行性报告的生成,在他所在的部门,这些工作的及时上报,每一个环节,无不倾注他用心管理的痕迹。今年的后勤保障可控费用申报在市公司计定的指标范围内做好资金审批计划,既考虑到资金申报的可行性,又要考虑资金批复后的使用情况,他细心翻阅历年资料和查看上级相关规定,在可控费用研讨会上,细心听取其他部门的意见,结合实际在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后,完成了该项工作的申报审批。

上划县供电企业一体化工作方案、自有非生产性房产信息统计、劳动定员台账建立、车辆的管理报废、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非生产性大修技改等专业性业务的开展,在部门其他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张建强同志不顾工作的疲劳,在每一个时间节点细心按照工作的流程,依次开展各项工作,有时在计算机前一坐就是一整天;有时在双休也得下乡到基层了解情况,甚至晚上回来还得加班加点,每一份信息资料上都倾注着他用心工作的痕迹。

坚持原则,恪尽职守,认真组织开展后勤保障各项工作,张建强同志从年初就着手开展细化责任,明确分工,使后勤保障工作通过组织查找、整改,最终成为公司领导放心的安全点。

情真意切,爱心无限,待同事似亲人

张建强同志此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与人相处很好。他所在的工作岗位,可以说是与每一位员工的工作都息息相关,但他在工作上很注意方式,在坚持原则的同时,经常和同志之间做好沟通,使每一项工作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职工谁家有婚丧嫁娶和其他事务,也免不了送去一份热心的情意,一旦同志之间谁有困难,总是从侧面了解登门探望,帮助有困难的同志减轻思想负担,走出困境,建立了较好人缘关系。

张建强同志吃苦耐劳、用心管理、全心全意为公司发展服务的观念、客观公道的奉献精神,时时体现出一位共产党员忠诚企业的胸怀,深受公司领导和群众的好评,2014年又被国网定西供电公司授予“工会积极分子”,被县供电公司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7年对工作的不懈追求和默默奉献,很少离岗亲自探望家里年近八旬的老母,只有通过电话尽一份忠孝,他忍下锥心刺骨的思亲之苦,为的就是心中一直坚守着的那份职责。

下载13年的无悔坚守word格式文档
下载13年的无悔坚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春无悔,只为那份坚守(演讲稿)

    青春无悔,只为那份坚守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限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

    三十六年的电影坚守范文合集

    三十六年的坚守 □ 孙传卿在地处秦岭深山的商南县清油河镇,有一支家喻户晓的电影放映队,队长汪乾坤,成员只他一个人。汪乾坤1976年担任农村电影放映员至今,三十六年如一日走村串......

    国税局好人好事事迹材料:默默坚守,只为税月无悔

    国税局好人好事事迹材料:默默坚守,只为税月无悔 国税局好人好事事迹材料:默默坚守,只为税月无悔 梅xx是一名xx国税局的基层税务工作者,妻子和小孩因工作原因留在xx,自己和父母在xx......

    XX年无悔青春的演讲稿

    XX年无悔青春的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肩负着祖国复兴的重任。我们要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在踏入社会之后可以回报祖国、社会和......

    XX年8月无悔军训心得体会(推荐)

    XX年8月无悔军训心得体会范文 幼苗不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怎么会茁壮成长,溪流不经历颠簸流离,怎能交汇于浩瀚大海。而年少的我们,不经历艰苦磨炼,又怎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还记得......

    29载无悔坚守 敢担当有作为 只为碧水蓝天

    29载无悔坚守 敢担当有作为只为蓝天碧水 河南最美环保人物丁世毅先进事迹推荐材料 大美河南,秀在黄河故道两岸,俏有豫东民权。丁世毅,中共党员,29年的环保人,无怨无悔坚守在这里,......

    那些年,曾走过的无悔青春散文

    当黎明的一线光冲破厚厚云层的时候,一声鸟啼划过了漆黑的天空,随之大地苏醒了,天亮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和煦的阳光透过高层宿舍楼照射下来,留下一片影子在广阔的草坪上。在这个......

    坚守读后感

    《坚守》读后感《坚守》这本书详细描述了广西北流市六麻镇上合小学水表分校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黄业珍从教近三十年的事迹。她以自己的言行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诠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