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白忠善
学习白忠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农民的儿子,是党把我培养成一名大学生、一位党员领导干部。我是组工干部队伍中普通的一员,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诚恳而又朴实的语言。白忠善自1983年以来从事人事编制工作25年来,为人实实在在,干工作踏踏实实,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要求自己“政策要通,业务要精,心里要有,态度要好,工作要实,落实要快,结果要有回音”。为做到这七个“要”,他向书本学,向多年来从事老干部工作的同志们学,刻苦学习使他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贫困村”里送温暖,帮穷解困又扶心。他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实际行动也博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爱戴。一些群众发自内心地说:“忠善真是人如其名啊,待人忠厚,乐做善事。”
纪检监察干部梁雨润、张建国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树立了纪检监察干部“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自己的贡献。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在群众中树立了一座丰碑。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学习梁雨润、张建国同志,就要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群众的受益度和满意度作为衡量我们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要正确履行职责,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工作,切实解决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不正之风,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委、政府部门服务态度热情了、工作效率高了、办事公道了、风气正了;学习梁雨润、张建国,就要学习他们真正把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看在眼里,挂在心上,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就要学习他们迎难而上,真正把为民解难纳入自己的工作日程,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就要学习他们为人民群众不计个人得失,不顾个人生命安危的高尚精神。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学习梁雨润、张建国先进事迹,就是要在以下七个方面有所巩固和提高:
第二篇:白继忠讲话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 探索甘肃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在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白继忠
(2008年9月26日)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七大把优先发展教育列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要位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新时期基础教育面临的重大任务。几年来,我省基础教育经过了艰难的探索、发展,从以“两基”攻坚为主题的庄浪会议,高中建设、后勤改革为主题的酒泉张掖会议到目前进行的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教育资源整合,实现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经历了以“两基”攻坚为重中之重、着重解决学生“有学上”、“上得起学”向以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着重解决学生“上好学”的历史性跨越,目前正面临着一个新的突破和发展机遇。在这种形势下,省教育厅选择在酒泉市召开这次会议,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我省基础教育的发展问题,寻求一条切合我省实际的、具有我省特色的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对于指引我省基础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基础教育全面发展
过去5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我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农村教育为重点,基础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今后我省基础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义务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全省基本完成了“普九”任务。到2007年底,全省共有79个县实现了“两基”,“两基”人口覆盖率提高到95.20%,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基本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全省人民为之奋斗几十年的理想成为现实。
(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国家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公共财政的切实保障。国家免除了城市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并为农村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基本解决了学生“上得起学”的问题。农村真正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体现了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
(三)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学校布局结构得到优化。抓住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的有利时机,对全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进行了有力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优化了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合理配置了教育资源,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巩固了义务教育成果,为全面完成“普九”的历史性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全面执行,新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全面建立并有效实施,“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初步建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面覆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得到广泛应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与管理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校本课程建 1 设、综合实践活动受到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普遍关注,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初步形成,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五)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发挥效益,教师队伍得到加强。连续三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使农村教师队伍数量得到稳定补充,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素质有了整体提高,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奠定了基础。
(六)高中教育、幼儿教育同步发展,拉动和提升了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高中办学规模迅速扩大,高中后勤社会化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升学率逐年提高,有效解决了义务教育的“出口”问题。学前教育愈加受到人们重视,农村家长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意识不断加强,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逐步增加,提高了义务教育的“进口”质量。示范性高中建设、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引领着当地高中教育、幼儿教育健康发展。
近5年来,我省基础教育在改革中发展、前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伟大成绩。但是由于我省经济、教育基础薄弱,在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比如:基本普及义务教育与城乡间、区域间以及区域内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并存,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旺盛的矛盾并存;建立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势、提高教育质量与传统的分散办学模式、管理水平低下的矛盾并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与高中教育、学前教育体制的不太完善的矛盾并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办学行为不规范的矛盾并存,等等。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现象,是基础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20多年时间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用上百年时间所走完的路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相对应,西方发达国家用上百年时间所化解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我们也要在较短时期内化解,因而我们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更加集中。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主要矛盾,找准切入点,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科学发展观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其实质都是发展不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基础教育全局,统筹兼顾,加快发展。当前就是要抓好以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特征的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整合资源,探索一条穷省办大教育、穷省办强教育的新路子、新模式。
1.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规模和效益。随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生源的持续减少,以及农村孩子为追求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的合理流动,一些农村地区、边远山区的学校办学规模持续下降,教学活动难以正常开展。通过撤点、并校、建立寄宿制学校等措施,一些边远山区的教学点和办学规模较小、质量效益不明显的学校得到合理撤并,学生适当向县镇和中心校集中,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师资力量得到加强,办学条件有所改善,办学质量和规模效益有所提高。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按人口状况和行政区划状况设点办学、乡乡办初中、村村有小学的格局。同时使学校服务的覆盖半径、服务功能大大提高,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
2.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加快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城市和农村、县城和乡镇、农区和牧区的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办学质量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不对称,城乡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很难公平。党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可以预见,在国家发展小城镇和提高城市人口比例的政策引导下,将有大量的农牧区人口流向城镇,偏远农牧区的人口将越来越少,城镇人口将大量增加。通过布局结构调整,在城镇建立一些寄宿制学校,把农牧区的孩子集中到城镇上学,享受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缩小了城乡教育差别。既有利于增加城镇人口,拉动城镇消费和服务业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城镇教育和社区文化建设,加快城镇化建设。
3.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关键在于 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教育的发展,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学生到寄宿制学校上学,可以减轻农民家庭照顾孩子的负担,解除农民家庭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农村的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校舍可以用来发展学前教育、举办农民夜校、搞农民文化站,还可以利用保留学校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搞农业技术培训,促进农村教育、文化、科技事业整体发展,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酒泉的经验证明,寄宿制学校建设还有利于新建移民区的移民安置,有利于巩固边防和促进民族团结。
4.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水平不高的问题。由于农村生活条件有限,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客观上造成教师不愿意扎根农村,农村教师流动性大,有的偏僻地方派不去公办教师,只能依靠代课教师。把学校集中办到县镇,较好地解决了教师的实际生活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稳定教师队伍,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有人担心到寄宿制学校上学会增加农民的负担,这种担心我认为是不必要的。我们应当看到,改革开放30年来老百姓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已不再满足于衣、食、住、行等简单需要,而是转而寻求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要,其需求层次已发生悄然变化。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也提上了更多家庭的议事日程。让子女转往条件较好的城镇学校或者经济发达地区的的学校就读,已成为现阶段一部分农村家庭首当其冲的第一选择。再加上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建立,学生上学的负担大大减轻,到寄宿制学校上学,早已不是高中和大学的专利。民勤县多年前就出现了寄宿制小学。作为政府,不仅要满足农民更好的物质生活追求,更要满足农民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这才是执政为民理念的根本体现,也是政府执政能力的一种提升。
二、深化改革,创新模式,探索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几年来,各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内涵发展,深化改革,在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一)强化政府行为,优先发展教育。多年来实践充分证明,政府行为到位是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的关键。政府行为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领导思想认识到位。这是政府行为到位的前提。党政领导必须深刻认识教育对实现民族振兴和社会公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才能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二是教育发展机制到位。这是政府行为到位的保证。要把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级领导任期目标,构建党政领导重视教育的长效机制,从机制上保证教育的优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是确保教育投入到位。这是政府行为到位的核心。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多方筹资,确保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四是科学决策,政策到位。科学制定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结构。制定教育发展优惠政策,在学校建设用地、项目立项审批、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教师编制等方面对教育实行政策倾斜。五是组织管理到位。加强对重大教育发展、改革项目的领导,对教育发展项目实行政府领导,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教育部门组织落实。政府领导积极出面为教育争取发展项目,牵线搭桥,引资助学。六是带头营造尊师重教、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风气。这六个方面共同构建形成了政府行为到位的新模式。
(二)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对口帮扶支教的新模式。在“两基”攻坚中,我们积极开展对口帮扶支教活动,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形成了“省外省内、企业高校机关多途径,人、财、物、智全方位开展对口帮扶”的新模式。这一新型支教模式的形成,经历了省外省内两条线对口帮扶和教育系统“三位一体”对口帮扶两个发展阶段。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开展“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活动,天津与甘肃开展对口支援,每年选派200名教师来甘肃贫困地区支教。根据这一精神,省委省政府决定同时开展省内学校对 3 口帮扶,组织省内经济较发达地区和大中企业与贫困县开展对口帮扶,建立长期支教活动。天津对口帮扶支教与省内对口帮扶支教两条线同时进行,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帮助和支持,为全省“两基”作出了重要贡献。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对天津市组织优秀教师到甘肃巡回讲学活动给与肯定和好评,指出:“这种做法很好,值得提倡”。2004年,省政府向全省人民发出了“两基”攻坚总动员令,强力实施“两基”攻坚。省教育厅与时俱进,科学决策,及时做出了教育系统“三位一体”对口支援“两基”攻坚县的决定,即省教育厅机关一个处室、一所高校、一个厅直属单位共同帮扶一个“两基”攻坚县,举全厅和全教育系统之力,对 18个“两基”攻坚县进行对口帮扶支教,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有智献智。教育系统“三位一体”对口帮扶在省外省内两条线对口帮扶的基础上,突出了“智力帮扶”的内容,使我省对口帮扶支教工作从内容到形式更加完善,有了创新和发展。教育系统“三位一体”对口帮扶与省外省内两条线对口帮扶共同构成了具有我省特色的、重在贫困地区“两基”攻坚的对口帮扶支教新模式,为确保全省基本实现“两基”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引进社会资金,探索高中建设和后勤管理新模式。进入21世纪后,我省高中教育得到迅猛发展,普通高中校舍严重不足、班额过大的矛盾更加深化。省教育厅及时提出了“普通高中办学向县城以上城市发展,调整办学结构、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的高中发展思路,鼓励已经“普九”的县区,适时把工作重点转到发展高中教育上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县城及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乡镇,建设一批有规模、有质量的寄宿制普通高中。2003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设立了《城市教育费附加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当年拨款2990万元,之后省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左右资金,对每个新完成“两基”的县,给予100万元奖励,专项用于建设普通高中。几年来,共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扶持各地建设了一批普通高中学校。这些资金对于经济发达的省份来说,尚不够一所高中的建设,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不发达、教育底子薄、“两基”任务尚未完成的穷省来讲,发挥了重要的结构调整作用。它的重要意义还在于,这是我省集中地方有限财力,自主设立的一个教育发展项目,有力地推动了高中建设和发展。面对政府高中投入严重不足、学校办学条件较差、老百姓上高中需求旺盛的矛盾,张掖、酒泉等一些地方的普通高中,不等不靠,通过“市场运作”的形式,引入市场机制,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把学校后勤服务推向社会,率先搞起高中后勤社会化改革,实现了“没钱”也能搞建设的愿望。在保证学校始终坚持对宿舍、食堂等公用设施绝对管理权、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学校引资办学,建起了宿舍、食堂,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了高中教育超前发展,闯出了一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超前发展高中教育的路子,形成了“社会投资、学校管理、学生使用、回馈社会”的高中建设和后勤管理新模式。2003年10月,省教育厅在张掖、酒泉地区召开全省高中教育建设现场会,学习推广这一模式。实践证明,在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这一发展模式推动了高中教育超前发展,完全符合我省实际。
(四)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探索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我省地域分散,地形复杂,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各地坚持因地制宜,以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为抓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探索不同区域内、不同条件下教育协调发展的路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酒泉市遵循“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适度集中,注重实效,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坚持“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巩固 “普九”成果,提高“普九”水平;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改造薄弱学校,缩小城乡差异;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按照“高中、初中向城区集中,中心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区学校和乡镇所在地学校集中”的思路,对全市中小学进行布局结构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对五个农业县市区,原则上规划人口在8000人左右的乡镇,按“一乡一校”(九年一贯制学校)模式调整,人口在10000人左右的乡镇,按“一乡两校”(一所初中一所小学)4 模式调整;对肃北、阿克塞两个民族自治县,将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全部集中在县城举办,高中教育从2006年开始全部到敦煌市办学,已经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全市初步形成了以金塔县、瓜州县为代表的 “大集中”模式,以玉门市为代表的“分片集中”模式,以肃州区为代表的“相对集中”模式,以肃北、阿克塞县为代表的高中教育“跨区域办学”模式。
庆阳市提出以撤并校为基础,以创办寄宿制中小学为突破,坚持走“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乡镇集中,教学点向中心村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规模办学路子。采取“撤、并、挂、建”等措施,优化学校布局。“撤”即撤并和改造布点分散、规模小、效益低的薄弱学校;“并”即乡镇寄宿制中心小学可兼并周边邻近的村小学,形成规模优势;“挂”即极度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可适当保留教学点,挂靠在相距最近的小学,实行“一校两区”或“一校多区”管理;“建”即建办寄宿制学校。布局调整后,使较大乡镇只保留一所寄宿制初中和若干所小学;中等乡镇只保留一所寄宿制初中和寄宿制中心小学;山区人口较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小乡镇,建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形成城乡布局均衡协调,教育资源配置得当,质量效益稳定提高的新的教育布局体系,促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均衡发展。为此,庆阳市委、市政府计划三年投资4.8亿元,用于布局调整和灾后重建,确保三年基本完成学校布局调整任务,五年达到学校布局优化目标。这种投入力度、这种发展教育的气魄在庆阳乃至全省其他地区还从来没有过。
甘南州认真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新建、改扩建了95所寄宿制学校,扩大了城区和集镇办学规模,使民族地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学形式,逐步向优化布局结构、相对集中办学发展。结合“两基”攻坚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甘南州创造性地提出并全面实施了以校园“四化”(硬化、绿化、美化、教育化)、“四新一亮”(教室新、桌子新、凳子新、讲桌新、电灯亮)、“一人一床”、“八配套”(校门、围墙、厕所、旗台、操场、实验仪器、图书、食堂)为内容的“四项工程”,完善了学校硬件功能,弥补了单纯进行项目建设的局限性,从根本上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最大程度的发挥了项目效益。“四项工程”得到了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她指出这是甘南民族教育发展中的一大创举,必将全面改善学校办学环境,有力地推动甘南民族教育发展。
三、团结一心,振奋精神,为建设西部教育强省而奋斗
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后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要更加重视教育公平,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大力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要更加重视统筹兼顾,大力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当前要以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促进城乡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为此,要把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当作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切入点和重要抓手来抓,以政府投入为保证,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优化教育资源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质量效益为目标,做好布局调整工作,带动城乡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深化认识,统一思想,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阶段对教育事业的新定位、新要求。优先发展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各级政府领导要深刻领会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性,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放在关注民生的首位,做到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优先安排,在经费投入上优先保证,在政策管理上优先照顾,全力支持和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规模办学、寄宿制办学是新时期政府办学能力的一种提升,是基础教育办学模式的重大改革,也是教育发展阶段的新跨越、新起点。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以建办寄宿制学校为核心的学校布 5 局结构调整工作,把它作为新时期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措施来抓,加大投入,完善体制,确保政府行为到位。
(二)立足省情,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布局调整。规划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科学合理制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规划要有前瞻性、科学性、整体性,必须与灾后重建结合起来,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结合起来。按照有利于“普九”成果的巩固提高,防止学生辍学流失,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总体原则,科学合理地制定出全市(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实施方案和目标任务。新建的高中一定要办在县城,初中要建在城区或大的乡镇,中心小学要有寄宿条件,教学点设在行政村,自然村不再设置教学点。城里多办几个大的寄宿制高中、初中,把能集中的乡镇学生都集中起来到城里上学,扩大规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坚持先建设、后调整,先修渠、后放水,先立后破,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一定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能搞一刀切。酒泉经验适合于在河西地区推广,可称为“河西模式”;庆阳经验适合于在河东地区推广,可称为“河东模式”。甘肃南部和少数民族地区也要认真总结适合自己办学的经验,形成自己的办学模式。
(三)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布局结构调整要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重点,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要统筹兼顾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兼顾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协调发展。要认真研究调整后农村富余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确保国有教育资源不流失、不浪费。可以考虑通过置换或租赁的方式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前班,幼儿只能接受学前一年教育,这是城乡教育的一个显著差距。一定要借这次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时机,积极兴办农村幼儿园,把农村学前教育从一年拓展到三年,为下一步普及学前教育打基础。也可以选择好的整体闲置的校园,建设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把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集中开展军训、国防、法制等专题教育活动。如张掖市甘州区在农村新建的少年军校,就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不仅要调整普通中小学校布局结构,也要调整职业学校的布局结构。一个县集中力量在城区办好一至两所寄宿制职业高中,办出规模和效益,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建设新农村,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必须通过发展职业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要进一步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的理念,加强对职业高中办学思路、专业设置、招生就业的研究,面向国内就业需求,结合当地实际,创新办学模式,改革办学机制,积极开设与地方经济紧密联系的特色专业,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优势竞争力,培养地方人才,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四)加强管理,抓好“两堂”,创建和谐文明校园。学校工作主要抓“两堂”。一要抓好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质量,一要抓好以食堂为中心的后勤保障。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加强教学秩序管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及时纠正随意加课、减课、停课行为,制止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给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的做法。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负担。要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坚决遏制频繁进行各种统考并按考试成绩进行学校和学生排名的做法,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建立严格规范的学籍管理制度,努力控制学生流失。要切实加强中小学安全管理,特别要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坚持科学预防、积极预防的方针,关注细节,防患于未然,尽最大努力为广大中小学生创设安全、卫生、文明、和谐的成长环境。
要抓好以食堂管理为中心的寄宿制学校管理。首先要加强食堂管理。抓好食堂卫生、饭菜质量,办好伙食,注意营养搭配,保证成长发育中的孩子的营养健康。其次要努力改善寄宿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要搞好配套设施建设,如宿舍、食堂、浴室、锅炉房、厕所等,保证学生每周能洗一次澡。要重视文娱体育场所建设,经常性地开展一些 6 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第三,特别要注意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良好个性养成。要加强家校联系,尽量多让父母与孩子见面交流,并随时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的生活,养成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第四,要严格卫生制度,做好卫生防疫,防止流行性疾病发生。总之,要把寄宿制学校办得丰富多彩,要把校园建成乐园,让学校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终身难忘的地方。
(五)优化资源,弘扬师德,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条件的现代化和师资的高水平将是未来教育竞争的两大热点。要想使学校有吸引力、竞争力,就必须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就必须变分散办学为集中规模办学,努力提高办学效益。要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教师培养、补充、评价、激励、培训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全面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把布局结构调整和师资队伍整合同步进行,做好竞争上岗、择优使用。凡是撤并学校的老师进入新学校必须要通过考试,优化组合,人尽其才,真正使调整后的学校师资力量优于原来的学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即将开始,要提前实施高中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求。要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常抓不懈。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学习抗震救灾英模教师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人民教师高尚师德,推动师德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学校管理要充分体现“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切实关心教师的生活,关心他们的住房、工资、职称,还要关心年轻教师的恋爱、婚姻、子女的教育等等,使教师心情愉快,安心工作。教师工作的干劲高了,就有研究教育教学的热情,提高教育质量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人人“有学上”和“上得起学”之后,“上好学”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迫切期待,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和主要任务。条件到位以后,教育应该“回归本位”。要把基础教育由外延抓条件保障转到内涵抓质量提高上来,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现代化水平。一要深化课程改革,突破农村课程改革这个重点和难点,加大对农村学校课改实验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中小学整体教育质量。二要加强课程管理。进一步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按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各门课程,确保全体学生接受完整合格的基础教育。三要加强教学管理。要把抓好教学摆在第一位,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改进教法、学法,把提高质量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和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四要加强评价机制改革。要下决心扭转单纯依靠升学率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单纯以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做法,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评价体系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发挥导向作用。五要加强教学研究。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强化各级教研部门的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责,加强县级教研机构深入学校、深入课堂的指导能力,加强对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和指导。六要重点加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能力建设。“管理以县为主、财政分级负担”机制中,以县为主管理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县域内的学校管理和质量管理,教育管理应及时由行政管理向专业支持管理转变。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推动本辖区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职责,充分调动和激活校长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基础教育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每一所学校,把“走进课堂”形成常态,整体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我省教育事业正面临着一个伟大的发展机遇。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已经分别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走向大众化和普及化,为甘肃教育事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众志成城,百折不挠,努力创建西部教育强省。河西地区要在省内率先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 7 育发展目标,带动全省基础教育协调发展;河东地区要深化改革,强化实力,协调跟进,又好又快发展;陇南、临夏、甘南地区要抓住灾后重建的历史机遇,打好基础,迎头赶上,实施完整合格的义务教育。争取在今后5年内,使我省教育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实现西部教育强省的目标。
第三篇:白瑞忠同学个人单行材料
白瑞忠同学个人单行材料
白瑞忠,男,1994年05月13日出生,现为西宁市大通职业技术学校2010秋机电二班学生,任学生会体育委员。
该生从入学以来一直品学兼优、能力突出,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成绩名列前茅。在学校的关怀和老师的帮助下,在父母的疼爱和自身的努力下,该生一直都很优秀。他全面发展,严格地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激励自己向高素质人才靠拢,不懈奋斗。现将他的先进事迹概述如下:
一、学习勤奋,成绩优异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该生清楚地知道,只有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高知识、高能力的人,才能够更加适应这个社会,更能回报社会。因而他专心学习,勤学善思,不懂就问,常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心得,求解疑惑问题,并从中获益非浅。
该生坚持用知识充实自己,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因为他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尤其是当代优秀的励志书籍他更爱阅读,久而久之,培养了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坚强的意志,这对于他解决学习上的难题有很大帮助。经过辛勤地努力,他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现在他决心要更加勤奋地拼搏,夺取更大的胜利。
二、热情乐观、尊敬师长
该生从小就立志读好书,做好人,回报社会,回报父母,他也一直在行动中不断践行着自己的标准,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对待师长,他发自内心地尊重与敬爱,是他们给予了他知识,帮助他成长,没有老师的辛勤付出,就没有他取得的众多成绩,因此回报老师是他奋斗的一个重要动力。
对待同学,他从来都是尽力帮助,以善待人,帮助同学解答难题,关心班级困难学生并与他们分享学习经验。他以一颗真诚的心,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无论何时都深受同学的拥护。周围邻居家小孩也受到过他无私的帮助,以他为榜样。
三、积极认真,工作出色
该生自从被选入学生会担任体育委员工作。一方面对于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积极认真地去完成,力求快而好,他所在班级纪律、卫生、班级文化等各方面评比均在年级中名列前茅,这其中也有该生的贡献;另一方面他积极出谋划策,组织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能力,奉献社会。他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为班级各项活动献计献策。
四、敬爱父母,家庭和睦
该生与人为善,乐观自信性格的养成与他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父母的积极乐观,互敬互爱,为他的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父母的爱是他奋斗的最大动力,能回报父母是他最渴望实现的愿望。父母是农民,他也许物质生活不如一些同龄人,但精神生活却十分富有。他从不比吃比穿,不虚荣,自立自强,父母看到他优秀成绩时的微笑是对他最大的安慰。和谐的家庭是他奋斗的良好基础,使他可以无忧地开创自己的未来。
总之,该生洋溢着青春朝气,开朗自信,乐于助人,成绩优异,工作出色,综合素质高,不愧为一名优秀的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好学生干部,不愧为一名优秀的好青年。
第四篇:学习白永春
学习白永春、孙振江同志在管理区党工委
(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心得体会
3月12日,崔永江校长带领我校全体党员一起学习了学习白永春、孙振江同志在管理区党工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白永春书记提出了2014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同时布置了2014年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孙振江主任回顾了2013年的工作并对2014年的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通过学习,看到了管理区领导对乌拉盖未来发展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会议精神上来,要以管理区党工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以饱满的热情将学习精神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次教研活动和每一次主题教育中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于地方百姓。我们要时刻按照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为乌拉盖美好的未来添砖加瓦。
第五篇:学习郝万忠
学习郝万忠心得体会
警察是和平年代最危险、最辛苦的职业。目前我国警察是“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众多警察的付出换来了社会的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郝万忠作为一名普通警察,何以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郝万忠同志多次立功受奖,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鄂尔多斯市劳动模范、内蒙古自治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内蒙古自治区十大破案能手、内蒙古自治区优秀人民警察,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获得“我最喜爱的十大北疆卫生”提名奖,多次被市、区两级评为优秀工作者及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他所带领的刑警大队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刑事科学技术室通过“全国一级示范刑事科学技术室”验收,自治区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自治区科技强警示范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集体三等功各二次。郝万忠在2006年、2007年被东胜区公安局确定为学习榜样。郝万忠同志的荣誉是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从警十三年来,无数次地面临生与死的考验。
郝万忠同志的成绩是用辛苦浇注的。郝万忠和他团队的努力付出,换来了东胜地区社会治安持续好转,人民安全感显著提高,在他们的努力下,东胜区的刑事案件发案平稳,暴力案件逐年大幅度下降,现在东胜区黑恶势力为零,“双抢”案件超于零。他们创造了一个刑警品牌,友邻地区来参加学习的络绎不绝。同时这张品牌也守着东胜的平安,为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他们为人民的安居和社会的和谐贡献毕生的精力,诠释着人生的价值。
郝万忠同志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一名新时期基层公安局长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的职业情操,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树立了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和时代风貌,他是全市公安战线的杰出代表,也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一、学习他坚定理想、坚守信念的崇高品质,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郝万忠同志曾说:“我当警察就有一个信念,让社会安定和谐,让百姓安居乐业。尽管经常伴随我的是苦和累,有时甚至是流血和牺牲,但我一定会为实现这个心愿而不懈努力。”向郝万忠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
二、学习他心系群众、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争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郝万忠同志始终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随时随地伸出援手帮助群众。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他总是不畏艰险、冲锋在前,遇险必救、有难必帮。向郝万忠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不断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满腔热忱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以实际行动向人民群众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学习他埋头苦干、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争当爱岗敬业的楷模
郝万忠同志从警17 年来,始终战斗在公安工作第一线,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任务多么繁重,他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献给了公安事业。向郝万忠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体现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为祖国、为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学习他立足本职、务实创新的进取精神,努力创造 一流的工作业绩 郝万忠同志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向郝万忠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用过硬的本领和一流的业绩回报祖国和人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学习他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时刻保持 新时期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郝万忠同志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注意维护共产党员和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向郝万忠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始终做到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坚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始终保持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东胜区第三小学 石婷
二〇一一年十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