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队重点人员帮扶机制
“重点人员”教育帮扶转化机制
“重点人员”是指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存在发生事故、案件和严重违纪问题的可能,在一段时间内需要重点帮助、教育和防范的人员,通常指以下四种人:一是思想基础差的人;二是表现一贯落后的人;三是遇到实际问题不能正确对待的人;四是有精神和心理疾病的人。在日常工作中,“重点人员”的真实情况隐蔽性强,苗头难发现,给部队管理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也给预防工作埋下了隐患。
1、人员范围难界定。“重点人员”既有义务兵,又有士官、干部;大多出自后进层,有时也出自中间层和先进层。有的在某一时段属于重点关注的对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化,有可能成为先进;有的平时一直是先进,或因领导处事方法欠妥,或因家庭涉法、个人婚恋,或个人愿望落空等,在某一个时期可能成为需要重点管理的对象。因此,既没有一成不变的放心人,也没有一劳永逸的放心事。
2、思想变化难发现。主要表现在思想上的两面性和人格的双重性。有的喜怒哀乐不形于色,把真实想法藏在心里,嘴里说的与心里想的不一样,与干部说的同老乡讲的不一样,公开的学习体会与写在日记中的不一样;有的将立功受奖、学技术、转士官、考学提干作为追求的唯一目标,一且愿望落空,便觉前途暗淡,自暴自弃,不能自拔。
3、行为变化难预测。有的平时积极主动,毫无意外迹象,一且脱离管理视线,便信马由疆,变生事端;有的看似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却性情粗野,时时处处有戒备心理、嫉妒心理和报复心理;有的身患疾病,长期住院,思想负担重,行为失常。
4、转化成果难巩固。“重点人员”教育转化工作极易出现反弹,常常是好一阵、差一阵,热一阵、冷一阵,错误时改时犯,问题时隐时现。有时一个专题教育的效果被一封家信所冲淡,一次谈心的效果被一个电话所逆转;有时刚刚苦口婆心做通了工作,似乎恍然大悟,又拍胸脯、又做保证、稍遇挫折,便涛声依旧。
针对上述问题,做好“重点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一、要在及时发现上下工夫。及时发现,是做好“重点人员”工作的前提。
(一)要准确认定。要密切关注官兵生活起居、言行举止、业余活动、执勤训练等方面的情况,做到吃饭看饭量、执勤着姿态、训练看热情、工作看情绪、交往看群体、活动看参与、娱乐看心情、外出看范围、生活着标准、来信(来电)看表情,及时洞察可能发生的隐患,准确界定“重点人员”。
(二)要周密调查。对已经核准的“重点人员”,要通过查阅档案、个别谈心、问卷调查、询问老乡、访问亲友等多种渠道,了解掌握“重点人员”的性格、爱好、思想品德、日常表现、身体状况、家庭和婚恋情况,找准“重点人员”的思想根源,研究制定针对性管理教育措施。同时,要建立“重点人员”档案,对“重点人员”的帮教措施、每次谈话的情况及“重点人员”取得的进步都要记录入档。
(三)要深入分析。认真落实官兵思想分析制度,中队要从“重点人员”的个性倾向入手,坚持每周对“重点人员”的情况分析研究一遍;支队、大队每月要对“重点人员”的教育转化情况审查排队一次;形势任务发生变化、出现倾向性问题或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敏感时期,要专题分析,见人见事见思想,透过表现看本质,把准“重点人员”的思想动向。
二、要在教育疏导上下工夫。深人细致的教育疏导,是做好“重点人员”管理教育工作的基础。
(一)要真诚相待。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生活上多关怀,在学习中多帮助,在工作上多指导,要注重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朋友式的交谈,不居高临下、不求全责备,实话实说、少讲空话,使他们在组织和战友的关爱中,吐露心声,增强信心。
(二)要对症下药。针对不同诱因,采取多种措施,因势利导,因人施教。对因身体、婚恋和家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做到心想到、话说到、力尽到;对思想偏激,认识片面的“重点人员”,要理直气壮地讲大道理:对考学提干、选取士官和学技术等愿望落空的“重点人员”,要帮助其客观认识自身实力,重新拟定切合现实的奋斗目标;对因心理问题而形成的“重点人员”,要区分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积极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及时疏导解决。必要时,要配合药物治疗或住院治疗,防止走极端。
(三)要表扬激励。要充分发挥“重点人员”的特长,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肯定,尽量满足他们的正常需求,增强集体观念,激发工作热情,振作工作精神。
三、要在管理控制上下工夫。严格的管控措施,是做好“重点人员”教育转化工作的关键环节。
(一)要积极防范。对重要工作岗位上的人员,要严格政审,先审后用,防止“重点人员”从事警卫员、军械员、驾驶员、炊事员等工作;防止将“重点人员”列为士官选取对象,安排考学、提干、学技术,支部“一班人”和思想骨干要与“重点人员”组成帮扶对子,责任到人,具体帮教。
(二)要跟踪控制。随时把“重点人员”纳人有效管理视线。“八小时以外”要指定活动区域;请假外出,要指定专人陪同;住院期间,入院有人送,出院有人接;探亲休假,做到离队前有交待,本人有保证,离队后给其家长打电话、写信进行跟踪管控。
(三)要妥善处置。对屡教不改的“重点人员”,要依据法纪法规和条令条例,严肃处理,教育本人和部队;对思想基础差和一贯表现落后的“重点人员”,所犯错误严重的,不姑息、不迁就,断然处理,该劳教的劳教,该除名的除名;对有现实危险的“重点人员”,要立即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控制,防止发生意外。
四、要在坚持经常上下工夫。坚持反复抓、抓经常,是做好“重点人员”教育转化工作的保证。
(一)要依据制度抓。通过思想分析、承包负责、骨干群防、情况报告、检查考核、严格奖惩和建立“重点人员”档案等制度的经常性落实,做到常抓、常议、常分析、常汇报,确保“重点人员”管理教育不断线。
(二)要运用载体抓。要运用“三互”、“双四一”等有效载体,充分发挥思想骨干的作用,密切注意和掌握“重点人员”的思想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反馈情况,形成人人抓、时时抓、处处抓的浓厚氛围,确保“重点人员”管理不失控。
(三)要结合渗透抓。把“重点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纳人部队经常性工作当中,结合到执勤战备、军事训练、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融人每项工作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深化解决“五个重点问题”工作的方方面面,确保“重点人员”管理教育无死角。同时,要注重加强与家庭及社会的联系,形成部队、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第二篇:帮扶机制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形成“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现就建立健全“一圈两翼”对口帮扶机制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把握工作原则
建立健全对口帮扶机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阶段城乡和区域统筹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一小时经济圈(以下简称“一圈”)是全市发展水平较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具有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条件;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以下简称“两翼”)是全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转移人口、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的任务繁重。“一圈”对口帮扶“两翼”,有利于加快构筑“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要切实树立全市“一盘棋”的观念,把对口帮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合力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一圈”区县要顾大局,讲政治,以帮扶“两翼”区县(自治县)加快发展为己任;“两翼”区县(自治县)也要主动抓机遇,迎挑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跨越发展。
合理把握对口帮扶原则。一是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对口帮扶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富民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以实效为标准,在互助中寻找合作项目,在合作中谋求发展机遇。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结合“一圈”的产业、人才、技术、资本、管理等综合优势和“两翼”的自然资源、劳动力、优惠政策等独特优势,促进“一圈”产业升级,缓解土地、能源、劳动力等要素制约,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两翼”人口转移,疏解环境压力,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作用,由“一圈”有对口帮扶任务的区县政府和北部新区管委会牵头,重点企业、大中小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多方参与,共同组建对口帮扶集团,完善“一圈”企业到“两翼”投资兴业的利益机制。三是坚持典型示范、全面推进。结对区县(自治县)要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抓典型,通过示范带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全面推进,促进结对区县(自治县)全面发展。四是坚持长期稳定、力度不减。“一圈”对口帮扶“两翼”是长期的战略性制度安排,2015年前结对区县(自治县)保持不变,市级部门对帮扶项目进行政策支持的原则保持不变。
二、明确帮扶任务,落实工作责任
促进产业联动。建立健全“一圈两翼”对口帮扶机制,核心在产业协作,“一圈”区县要着眼于发挥“两翼”的资源优势,支持结对区县(自治县)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开发型等产业;引导企业到结对区县(自治县)建立制造或采购基地,培育优势互补型产业链;帮助有条件建设工业园区的结对区县(自治县)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促进工业向园区集聚;积极探索对口支援异地办园,完善税收分成等政策措施,力争每年投产2家规模以上的企业;把结对区县(自治县)的招商项目纳入总体计划,一同策划,一同宣传,一同招商,主城各区和北部新区力争每年为结对区县(自治县)至少引进2个规模以上投资项目,其他区县至少为结对区县(自治县)引进1个规模以上投资项目。对已签订投资协议或意向的项目,要做好服务工作,帮助其尽快开工,早日投产;对已落户“两翼”的企业,结对区县(自治县)应适时回访,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尽快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实行新增耕地指标市内统筹、有偿调配使用制度,优先收购“两翼”区县(自治县)新增耕地富余指标,同等条件下优先用于对口帮扶项目。
加大融资支持。“一圈”区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财政性资金无偿支持结对区县(自治县),重点用于新农村基础设施、乡镇文化站、村级社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扶贫开发等;帮助结对区县(自治县)搭建投融资平台,支持结对区县(自治县)中小企业发展和开发园区建设。“两翼”区县(自治县)要学习“一圈”区县的投融资经验,用好本地银行存款,争取更多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贷款支持,积极吸引市级投资集团参与本地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
促进劳务合作。“一圈”区县要帮助结对区县(自治县)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并做好村干部、重点产业大户和基层农技人员的教育培训;通过社会保障补贴、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属地企业积极吸纳结对区县(自治县)的劳动力;有组织有计划地吸纳结对区县(自治县)的劳动力转移就业,主城各区和北部新区力争每年培训、吸纳就业1000名以上,其他区县力争每年培训、吸纳就业500名以上;积极为结对区县(自治县)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廉租房、阳光公寓等,主城各区和北部新区力争每年解决200人以上,其他区县力争每年解决50人以上。
加快人口承接。“一圈”区县要完善转移人口在就业、就医、定居、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政策,优先承接结对区县(自治县)人口转移定居,同时也要积极吸纳“两翼”其他区县(自治县)人口定居,有条件的区县应尽可能多地承接“两翼”地区人口。渝中区、大渡口区、万盛区、双桥区等面积较小、承接人口能力有限的区,可采取资金支持等方式帮助结对区县(自治县)人口转移。
强化科技帮扶。“一圈”区县要帮助结对区县(自治县)提高科技水平,引导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通过建立技术转移协作机制,促进科学技术普及,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移,力争每年组织20人次以上的科研人员到结对区县(自治县)提供实用技术和科技咨询服务,每年互派10名左右农业科技人员挂职。
推动教育互助。“一圈”区县要引导属地高校、重点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从合作办学、师资培训等方面入手,帮扶结对区县(自治县)的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鼓励教师到结对区县(自治县)学校支教,力争每年互派10名以上教师和10名左右教学管理人员;积极支持结对区县(自治县)发展职业教育,建设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帮助结对区县(自治县)做好学生公寓建设,资助教育设备,改善办学设施;开展助学活动,主城各区和北部新区每年资助结对区县(自治县)失学和贫困学生1000名以上,其他区县资助结对区县(自治县)失学和贫困学生500名以上。
加强卫生资助。“一圈”区县要帮助结对区县(自治县)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力争每年帮助培训医务人员20名以上,互派医务人员交流10名以上,支持一批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中心医疗设备或药品。
增进干部交流。结对区县(自治县)每年要互派5名以上干部挂职,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一圈”区县每年要从属地大中型国有企业中选派2名以上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到结对区县(自治县)的骨干企业挂职。
各结对区县(自治县)可以据此协商确定具体帮扶任务。鼓励各结对区县(自治县)因
地制宜探索帮扶新模式,特别是对发展水平较为接近的结对区县(自治县),尤其要突出自身实际科学确定帮扶目标任务。
三、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工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有效整合扶贫集团对口支援扶贫工作重点县、主城区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等多方资源,建立健全“一圈两翼”对口帮扶机制,形成合力。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市政府由黄奇帆常务副市长、谭栖伟副市长负总责,市级部门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移民局、市扶贫办具体负责,评估对口帮扶绩效,提出工作任务。二是强化市级部门职责。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农办要指导结对区县(自治县)构建产业链,对帮扶项目优先给予信息服务、贷款贴息、财政补贴等支持;市教委要指导结对区县(自治县)开展教育互助,促进义务教育均等化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市科委要促进结对区县(自治县)科技成果转移;市公安局要完善户籍政策,促进“两翼”人口向“一圈”转移;市财政局要完善财政税收支持政策;市人事局要优先安排结对区县(自治县)的人才交流;市劳动保障局要加快完善就业促进、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市国土房管局要完善用地政策,优先安排帮扶项目建设用地;市卫生局要促进“一圈”医疗卫生资源向“两翼”区县(自治县)覆盖和共享;市移民局要推进三峡库区对口帮扶区县(自治县)异地办园;市扶贫办要指导结对区县(自治县)开展扶贫开发;市建委要加强对结对区县(自治县)小城镇建设的指导;市规划局要促进城乡规划统筹;市统计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统计体系。三是落实区县(自治县)责任。结对区县(自治县)政府要各指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对口帮扶工作,确定专职部门负责日常工作,每年定期研究部署工作任务,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加强协商对接。结对区县(自治县)间要加强工作联系和信息沟通,建立健全对口洽谈、定期互访、联席会议等工作制度,主要领导每年率队互访、交流衔接和落实对口帮扶任务;突出各地实际,充分磋商、科学制订结对帮扶行动规划,编制和实施计划,工作目标和任务要落实到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并配置相应的政策资源。“一圈”有帮扶任务的区县要将本行政区域内的优势企业、事业单位吸纳充实为对口帮扶集团成员,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明确任务,推动工作。“两翼”区县(自治县)要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改善投资环境,为帮扶企业提供用地、规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严格管理、规范使用好帮扶资金和物资。
加强绩效考核。市政府对对口帮扶工作实行专项管理考核,结对区县(自治县)要在年初将商定的当年帮扶计划上报市政府,市政府统筹平衡后下发实施。市政府督查室要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移民局、市统计局等部门每年检查结对区县(自治县)执行帮扶计划的情况,评估帮扶效果,通报考核结果。市政府每年召开一次全市对口帮扶工作会议,交流经验,表彰先进,总结成绩,部署工作。
附件:重庆市“一圈”对口帮扶“两翼”结对表
第三篇:永登县建立“三老”人员长效帮扶机制
深化感恩行动打造同心品牌
——永登县建立“三老”人员长效帮扶机制
‚感恩行动‛开展以来,永登县委统战部积极引导非公经济人士与老革命、老党员、老模范结对帮扶,既坚持精神帮扶、物质扶持,又创新建立扶持其自我发展的长效机制,采取提供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培训就业技能等方式,帮助有文化、有体力、有能力的‚三老‛人员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推荐‚三老‛人员的子女到相关企业就业,将‚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了‚三老‛人员家庭的实际困难。通过开展‚感恩行动‛,打造了永登同心服务新品牌,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以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切入点,高度重视、广泛宣传,营造心齐劲足、整体推进的新氛围 ‚感恩行动‛作为加强非公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是为社会和谐稳定搭建的一个贡献平台,激励非公经济人士回报社会、关注民生,我们坚持把‚感恩行动‛作为非公经济人士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的一项重要主题和内容,教育引导他们以强县富民为履行社会责任的最高境界,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的开拓者和实践者。通过教育引导,使非公经济人士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是党委重视支持。今年年初兰州市统战部长会议后,我们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县委常委会作了汇报,从而引起了县 1
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和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大力支持。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马力仁在全县统战工作会议上对‚感恩行动‛从组织领导、活动重点和帮扶载体三个方面作了具体指示,他指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帮扶‚三老‛人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进行帮扶,让‚三老‛人员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更有期盼,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老有所居、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联合下发了《中共永登县委统战部永登县工商业联合会关于对全县‚三老‛人员调查摸底的通知》,制定出台了《帮扶‘三老’感恩行动实施方案》,细化了标准,明确了责任,强化了措施。在全县召开了动员大会,组织各企业、各基层商会到典型企业现场观摩,总结交流活动经验,研究解决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活动扎实有序的进行。
三是大力宣传造势。通过在永登电视台、永登政府网进行活动报道和人物专访,在永登党建网开辟专栏等多种形式,利用新闻媒体优势,大力宣传‚感恩行动‛的目的意义、进展情况、取得成绩和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加大表彰力度,在县委工作会议上,经统战部、工商联推荐,县委、县政府表彰了在‚感恩行动‛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12名非公企业家,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投身光彩事业的热情,带动更多的非公经济人士参与到‚感恩行动‛中来。
二、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为支撑点,精心组织、创新载体,开创培育亮点、共同富裕的新局面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县的‚三老‛人员分布在全县16个乡镇,大部分生活比较贫困,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大形势下,子孙后代就业创业也出现了较大困难。为此,我们坚持自觉自愿、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便于参加、彰显特色的形式和载体,教育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富不忘本,强化责任意识,勇于担当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推动社会和谐的历史使命,使‚三老‛人员家庭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取得‚三老‛人员得实惠和非公经济人士受教育的双重功效。一是精神帮扶。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几年来,我们组织企业家利用节日慰问等机会定期不定期深入‚三老‛人员家庭,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和老革命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状况,倾听他们讲述革命故事。对他们提出的一些烦恼和困难,全力予以解决;暂时无法解决的,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为他们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给予精神抚慰。同时,也使企业家受到了一次次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他们致力发展、回馈社会的热情,达到了统一战线资源优化、各方共赢的目的。
二是物质帮扶。在做好经常性慰问和慰问金落实的基础上,针对‚三老‛人员的不同情况和实际需要,有的企业家为‚三老‛人员购臵了不锈钢折叠拐杖、洗衣机、电磁炉等;有的企业家注重细节,针对老人房屋危旧的情况,为‚三老‛人员出资翻修了住房;甘肃佳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三老‛人员嘉廷祥、杨瑞祥进行了体检;爱萍食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爱萍出资1000余元为老党员孙万成安了助听器;甘肃建刚碳化硅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刚为老干部陈学泉孙子上大
学资助2余万元。据统计,我县共有30名企业家参与活动,帮扶资金达20余万元。
三是就业帮扶。我们积极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在帮扶内容上实现‚三个转变‛,即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由单纯的物质、资金扶持,转向扶持‚三老‛人员及其子女自我发展,许多企业为‚三老‛及其后代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如永登县华悦实业有限公司、永登连通物资贸易有限公司、永登县绿源公司、兴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解决了60余名‚三老‛及其子女就业问题,这些企业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特长技能、文化程度以及身体状况等为他们提供一些门卫、清洁、厨师、保管等岗位,不但发挥了‚三老‛人员余热,而且彻底改变了贫困‚三老‛人员的生活现状,有的企业甚至为‚三老‛人员发放高达2200元的月工资,从思维和理念上实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扶贫济困模式;由‚扶持‛向‚扶智‛转变,发挥企业人才、技术、资金优势,为‚三老‛后代子女免费提供适用技术、技能培训等帮助,为其发展生产、创办脱贫致富项目创造条件,如甘肃三和玫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三老‛后代子女培训苦水玫瑰栽培技术,提供资金和优惠条件帮助他们建立种植基地,发展高产量玫瑰项目;由‚物质‛帮扶向‚精神‛帮扶转变,组织‚三老‛后代子女参加经济形势报告会、各种致富讲座等,帮助他们树立创业的信心和勇气,转变思维方式,拓宽发展思路,使他们的子女后代能独立自主地走向富裕之路。通过开展‚感恩行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三老‛人员不仅改善了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而且得到了社会的尊
重,体现了荣誉感和自豪感。企业家通过活动受到教育和洗礼,良知和感情得到升华,道德和形象得到提高,实现了‚结对受教育,帮扶见实效‛的双赢目的,全社会尊重‚三老‛、关心‚三老‛的氛围逐步形成。统一战线的地位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增强了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以打造统一战线同心服务新品牌为落脚点,健全机制、拓宽领域,取得垂先示范、凝心聚力的新成效
实践证明,‚感恩行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统一战线实际,是加强新形势下非公经济人士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如何以更高标准、在更大范围内实施,逐步形成统一战线工作新品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科题。为此,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力求使‚感恩行动‛深入、持久、实效开展下去,惠及更多对永登作出贡献的弱势群体,使‚感恩行动‛真正成为统战部门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品牌工程。
一是建立健全长效帮扶机制。建立跟踪反馈机制,建立‚三老‛人员档案,内容涵盖‚三老‛家庭情况、居住情况、收入情况、身体情况、子女情况和结对帮扶进展情况,做到一户一档,分别由统战部门和帮扶企业保存,指定乡镇定期了解帮扶情况,随时完善档案,及时进行反馈。建立综合评价机制,把企业家参与感恩行动情况作为光彩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作为考核、评选、表彰优秀企业家和进行政治安排的重要指标和依据。使在‚感恩行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非公经济人士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百姓中间有口碑。
二是进一步拓宽帮扶领域。随着越来越多的非公经济人士的参与,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帮扶的范围,把更多需要帮助的‚三老‛人员和为永登建设作出过特殊贡献的老功臣等纳入到‚感恩行动‛中来,使‚感恩行动‛覆盖更多的有功之臣。创新帮扶形式,在继续进行现有帮扶措施的同时,积极与社保局协调商议对我县‚三老‛人员的农村养老保险金进行减免,结合‚三老‛家庭的不同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文化、医疗、科技、创业扶持等多方面的按需帮扶,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全面帮扶,整体提升‚感恩行动‛的效果和水平。
三是把‚感恩行动‛打造成为惠及‚三老‛人员的同心服务品牌。通过‚感恩行动‛要带动更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增强感恩意识,自觉养成常怀感恩之情、常思感恩之事、常行感恩之举的高尚品德,从而彰显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理念,打造统一战线凝心聚力、同心服务的新品牌,提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良好社会形象,促进社会各阶层互相关爱、和睦相处,促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非公有制企业为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离退休特困人员帮扶机制调研报告
关于一院离退休特困人员
帮扶机制的调研报告
一院离退休工作部
为落实集团公司2010离退休工作要点中提出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如何建立和完善离退休特困职工帮扶的长效机制,牢固树立为老同志服务的思想,更好地解决离退休特困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一院离退休工作部协同院人力资源部、群众工作部(院工会),就“如何维护离退休人员思想稳定,建立院离退休特困人员帮扶机制”这一主题,结合一院改革发展的实际要求,对离退休特困职工生活状况进行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一院目前共有离退休人员12600余人,其中离休人员483人,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76岁,平均年龄81.5岁;退休干部5700余人,退休工人6300余人,街道管理的退休人员100余人,退养人员25人。
一院党委、院领导高度重视全院特困职工的帮扶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包括离退休职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是院党委、院领导始终作为一项基本职责和任务,帮扶特困职工摆脱困境,享有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是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努力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维护全院和谐稳定大局、推进美好 1
家园建设的重要环节。
2007年,由院群众工作部牵头,院财务部、人力资源部、思想政治工作部、行政保障部、离退休工作部及院属有关单位参与,对全院特困职工的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掌握了基本情况。随后,经反复研究,制定下发了《一院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实施办法》,为建立全院特困员工帮扶长效机制迈出了探索性的一步。
为适应新形势下离退休工作面临的新要求,院离退休工作部积极研究和探索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的新方法、新举措。在《一院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实施办法》下发后,结合文件精神,离退休工作部于2008年下发了《关于对一院生活特困离退休人员及遗属进行调查统计的通知》,对全院家庭月人均收入800元以下、由于本人或家庭主要成员患各种癌症、尿毒症、白血病、瘫痪等重病导致生活特别困难的离退休人员及遗属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
摸底调查情况为:在全院12000余名离退休人员当中,符合上述两项特困条件的共计164人(其中:含街道管理的1人,离退休人员的遗属81人)。
调查了解到,85%的特困离退休人员是因病致困,15%的人员是因为子女无工作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经过此次摸底调查,院离退休工作部及时为全院离退休困难职工建立了档案,并积极协调院工会筹措资金,对生活特别困难的离退休职工及时给予帮助。这些举措有效缓解了特困人员的家庭生活困难状况。
二、帮扶机制建立情况
《一院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共28条,由总则、管理机构及职责、帮扶内容、帮扶条件和标准、帮扶工作责任、帮扶资金来源和使用原则、申报审批程序及其他等8个部分组成。在《实施办法》的第三章中明确了帮扶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援助、就业救助等5个方面。在帮扶条件和标准一章中,对职工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3倍者、特困人员子女入学、因意外灾害和事故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对曾评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和因其他原因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员工的帮扶,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帮扶资金来源和使用原则一章中,明确了院帮扶资金的来源主要是以行政拨款为主,工会经费投入和职工自愿捐助为辅的办法进行筹集,并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实行专款专用、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严格申报,确保全部资金用于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
在院正式下发《一院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实施办法》之后,院离退休工作部组织各单位部门负责人和业务人员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起了各单位特困离退休人员档案,指定专人管理,随时关注特困离退休人员生活、健康状况的变化,及时帮助他们协调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一部制定了《一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实施办法》,在一部的帮扶机制中,对医疗救助的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主要作法是:内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报销后自付部分的医疗费用超
过2000元以上的部分,补助百分之五十;内自费医疗费用(包括在定点医院就诊发生的门诊费用,住院期间的自费项目等费用,以及基本医疗和补充医疗保险报销封顶线以外的费用,不含发生的营养品、补品等费用)超过6000元以上的部分按照一定比例由单位分段予以补助。
十四所制定了《十四所帮扶工作实施细则》,在帮扶机制的医疗救助方面也提出了“对患癌症等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的职工,在因治疗期间发生的用于对职工进行挽救生命的治疗及抢救等自费治疗项目(除医保中的自付
一、自付二之外)的,给予医疗补助”的规定。除此之外,对职工重病去世前的慰问、直系亲属患重大疾病的困难职工、职工住院的一次性慰问补助、春节送温暖的补助标准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除上述两个单位外,院离退休工作部针对由本部管理的困难离退休人员的具体情况,正在研究制定《一院本部困难离退休人员帮扶工作实施办法》,拟向院申请专项经费用于本部特困离退休人员的帮扶与救助,目前《一院本部困难离退休人员帮扶工作实施办法》已完成起草和征求意见,经过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下一步将报院主要领导审批同意后正式实施。
三、帮扶工作的具体作法
1、认真落实离退人员生活待遇,确保生活费足额发放。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一院始终坚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以及上级机关对离退休人员生活待遇的各项
政策要求,及时足额发放离退休费各类生活补贴,使我院广大离退休职工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2、建立离退休特困人员基本档案,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在院两级党委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院及院属各单位离退休、工会、人力资源、政工系统的领导及工作人员,每逢元旦、春节或重大节日都要对离退休人员中的特困户、困难劳模、困难党员、老红军遗孀及特困遗属进行上门慰问,并给予一定数额的慰问金。
3、采取招募老年志愿者、结对子等方式,对具备一定经济条件、但因子女长年不在身边或丧偶等原因造成的独居、寡居、空巢老人,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他们关心与照顾,从而解决他们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心与温暖。
四、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帮扶服务的方法不够灵活。在困难离退休职工中,重病大病多,造成医药费负担过重,且受医疗统筹目录的限制,部分需要个人自费的项目,使困难离退休人员的经济负担更加沉重。
各单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只能视实际情况通过节日送温暖、一次性慰问金等方式给予部分救助,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全部困难。
2、帮扶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虽然院出台了困难职工帮扶办法,但可操作性较弱,特别是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难以形成对离退休困难人员帮扶工作的长期性和实效性。
五、几点建议
1、改进帮扶办法,将对困难离退休职工的帮扶从单纯的送温暖活动,逐步拓展为日常帮扶,具体包括生活救助、政策咨询、子女助学、大病救助、法律援助等多方面。
2、建立一个相对独立和完善的离退休困难人员帮扶机制,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资金保障上,尽可能建立一种集上级拨款、单位自筹、社会捐款为一体的相对固定的资金筹集制度,列入相应的经费预算,并抓好监督管理和落实。
3、创新帮扶形式,如爱心超市、爱心医院、爱心会员卡等多种形式为困难职工办好事、办实事,把组织上节日送温暖活动与日常救助结合起来,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让帮扶救助工作尽可能多地惠及离退休困难职工。
总之,建立有效的困难离退休人员帮扶机制,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群众性和影响力很强的工作,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我们要积极努力,使一院特困离退休人员帮扶机制更加完善,更加扎扎实实地推进。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第五篇:长效帮扶机制
安装二公司长效帮扶机制方案
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一个企业的劳动关系不和谐,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其中职工生活困难是造成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解决职工生活困难是创建和谐企业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企业工会面临的重要课题。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把帮扶解困工作作为创建和谐企业的重点,充分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健全帮扶机构,完善解困措施,形成帮困长效机制,为职工筑起了抗御各种风险的防线,较好地解决了困难职工的实际困难,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1当好第一“知情人”,健全“预警”机制准确掌握困难职工情况,当好困难职工第一“知情人”,是做好帮扶解困工作的基础。多年来,我公司关注困难职工群体,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通过四个方面健全完善了预警机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做好帮扶解困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2、健全帮扶机构为切实加强领导,公司工会积极争取党政领导支持,建立健全了由公司办公室、工会、等有关部室组成的帮扶中心领导小组,公司工会生活女工部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工会也都成立了相应的帮扶制度,形成了上下统一、协调联动的帮扶体系,为做好帮困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3、开展分析调研为准确掌握困难职工情况,把分析调研作为一项制度贯穿全年,组织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广泛开展调研工作,针对困难职工家庭生活状况、患大病职工医药费报销情况、困难职工子女就学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找出造成困难的主要症结,增强帮扶解困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4、做好信息反馈健全了职工生活联络员队伍,建立了信息反馈制度,制定了管理标准和考核办法,通过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对职工生活困难、意见、要求通过联络员及时反馈,工会专人负责整理、分类,逐项落实,畅通了信息渠道。去年以来,职工反映的患大病花费高、子女就学困难等问题,都及时与有关部门协调,得到妥善解决。
5、建立完善档案在广泛调查摸底、审核确认基础上,健全完善困难职工档案,按照家庭人均月收入的高低分类建档,细化内容,并全部纳入全总困难职工帮扶管理系统,录入了困难职工档案,实现了档案信息化管理,达到了因人施助、分类帮扶、全面覆盖的目标,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解困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6、当好第一“责任人”,完善帮扶机制为帮助困难职工尽快走出困境,承担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公司工会把帮扶机制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形成了多渠道、全方位的帮扶救助格局,为困难职工筑牢抵御风险的防线。
7、坚持对困难职工节期送温暖。公司工会把节期送温暖作为帮扶救助的重要环节,多年来坚持定期对困难职工进行集中走访慰问。今年两节,为困难职工送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用送健康、送温暖来鼓励职工。同时还加大了节期补助的力度,为帮扶解困、维护职工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8、结对帮扶献爱心。在帮扶救助过程中,公司工会组织与困难职工结成帮扶对子,制定帮扶措施,通过技能培训,使困难职工家庭尽快摆脱困境,减轻他们的家务负担。
多年来,公司工会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尽心竭力为困难职工办实事,让广大职工和家属真切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有力地增强了企业凝聚力,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安装二公司
2011年9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