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汇报会上的发言材料

时间:2019-05-13 09:4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汇报会上的发言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汇报会上的发言材料》。

第一篇:在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汇报会上的发言材料

下城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下城区委政法委 2011年3月9日

2010年7月以来,我区的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以社会管理“351”工程为核心(落实治安防范“一道门、一把锁、一件器、一双眼、一张网”;探索矛盾化解“明确一个目标、推广一个协会、建设一个中心、构建一个体系、总结一套模式”;夯实基层基础的“打造一个平台、拓展一个网络、服务一类群体、建设一支队伍、营造一个环境”),按照“统一领导、综治协调、分类试点、分步实施、由下而上、整体推进”的工作要求,细化职责任务,在辖区8个街道和15家职能部门全面推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基层组织网络不断健全。重点以“四统一五到位”为标准,抓好综治工作中心(站、室)规范化和示范化建设,目前,全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成率达到100%,武林、朝晖街道综治中心被评为省、市示范综治中心。二是社会矛盾化解能力不断增强。在构建多元化社会矛盾解决机制方面,我们按照社会矛盾化解“五个一”的要求,即将出版《和谐365——城区矛盾多元化解决的理论与实践》工具书,并以此书指导做好社会矛盾多元化解工作实践;三是治安防控体系不断严密。坚持多管齐下,人防上,加强专管员、协管员、巡防员、片管员、保序员、信息员、调解员、联络员“八大员”为主体的群防体系建设,做到警民互动,专群结合;物防上,重点

深化以电控防盗门安装为重点的治安防范“五个一”工程建设,在老旧小区中深入推进“八大件”建设,去年完成了25个,今年计划完成17个,使老旧小区物防建设全部达标;技防上,按照《下城区动态视频监控系统三年规划》的要求,完成了650个监控探头的安装任务,做好监控室的兼并整合,今年主要在监控资源的完善和整合上做文章。四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不断深化。在建立完善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新机制方面,我们在流动人口宾馆式管理的基础上,探索推广了“新市民之家”的服务管理模式,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多样化;五是“两新组织”管理服务不断延伸。在探索“两新组织”管理服务方式方面,我们在楼宇内部单位“建室用人定制度”(建立综治工作室、用好专职联络员、设定制度强化管理),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六是舆情应对水平不断提升。在探索建立虚拟社会管理机制方面,我们重点建立一支舆情应对专业队伍,同时做好信息情报的收集、预警、引导和处置工作;七是是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在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方面,我们启动以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楼宇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建立了“66810”综治工作基础平台,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信息平台、社区警务主动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八是社会管理法治化不断完善。我们重点在全区政法各部门推广区公安分局执法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经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今年区委、区政府计划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对执法规范化建设进行全面部署,有效提高全区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

深化社会管理创新“351”工程是2011年政法、综治的工作重点,也符合上级“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年”的活动要求。为此,我们必须在原有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拓宽思路、创新方法、突出重点、确保实效,走出一条符合下城实际的社会管理新路子。具体在以下三个方面重点突破。

一是推进“新市民之家”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近几年,我区在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教育、维权方面创新探索了不少灵活务实的方法,也提炼积累了不少新鲜管用的经验,有些做法如“出租房宾馆式管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受到上级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充分肯定。今年,我们主要想在推进“新市民之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上更进一步提升、规范。建立“新市民之家”能使散居的外来流动人口居住集中、管理规范、提升服务、整合资源,也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一种模式。目前在我区北部街道在建设,主要有三种模式(全部承包、物业承包、联合管理),不管采用哪种模式,都由街道明确星级(共分五星)标准,比如,硬件设施配备,管理人员配备、规章制度、治安要求等等。指导思想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管理规范、统一高效”的原则,注意改变主要靠行政手段实施管理的方法,学会更多地运用市场化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规范行为,化解矛盾,平衡利益,疏导情绪,稳定社会。教育维权方面,设计更多的载体,加强集中居住人员的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思想教育,在“新市民之家”开展劳动技能、公民道德、法律知识培训,设立“司法信箱”、网站、QQ群、电

话专线等媒介,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服务。机制创新方面,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坚持做到出租房宾馆式管理、出租房备案管理、出租房星级评定、“五好出租户”评选、“新市民之家”集中管理等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五项举措”齐头并进。硬件建设方面,至今年年底,全区“新市民之家”建设规模扩大至30家,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全覆盖,使数万流动人口从中受益。

二是拓展“66810”为民服务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充分整合和利用“66810”为民服务绩效追踪平台,实现社区楼道、地区楼宇综治资源共联共建共享共用,做好“楼宇”、“楼道”服务管理两篇文章。在地区楼宇做好拓展文章。按照省、市综治部门的要求,辖区内200人以上的规模企业要求建立综治工作室,由辖区街道综治工作中心指导,强化服务管理,目前我区有14家这样的规模企业全部建立了规范综治工作室,但涉及20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大多数是非公制“两新组织”)往往是没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娘家),综治基层基础工作不健全、不完善,带来一些社会问题;更由于这些企业点多面广,所辖街道综治工作中心难以牵头协调。因此,我们针对楼宇经济发达和现代楼宇内部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人数少(普遍200人以下)、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协调难度大且具有需求多样性、复杂性、时效性的特点,我们通过在楼宇综合服务中心“建室用人定制度”,促进对非公有制经济“两新组织”有序、有效、科学管理。一是在亿元楼宇中建立楼宇综合服务中心,目前,全区12处亿元楼宇,已建立9处楼宇综合服务中心,推进以

经济服务、综合治理、城市管理、党群建设、民生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五进”楼宇工作;二是在亿元楼宇综合服务中心建立综治工作室,在9处楼宇综合服务中心内部建立了9家综治工作室,健全了保卫、调解、帮教、安全生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反邪教等组织网络,促进了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特别是在潮鸣街道楼宇综合服务中心探索建立了全市第一家环北楼宇社区(片区),挂牌成立了环北楼宇社区促进会、环北楼宇综合党委、环北楼宇社区等组织,落实“一楼六员八人”服务管理体系,即:楼宇指导员(街道干部)、招商员(街道招商人员)、管理员(物管)、办事员(国税、地税、工商各1人)、安全员(片警)、协管员(社区综治干部),为楼宇内224家企业和1万余名员工提供服务,提高管理实效。目前,环北楼宇社区运行情况良好,各项制度规范,台帐资料健全,功能基本完备,赢得了企业员工和社会的好评;三是制定《下城区楼宇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办法》,提升对楼宇经济的服务管理水平。在社区楼道做好深化文章。把“66810”为民服务基础平台与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信息平台、社区警务主动信息平台对接,进一步发挥民情预警服务功能,提升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及时收集全区涉及公共安全、治安秩序、道路秩序、矛盾调处、社会稳定、应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实现三个工作平台资源共享、处置互帮、实效互评、优势互补。最近,潮鸣街道在“66810”为民服务绩效跟踪平台的基础上,适时开发了“数字潮鸣、民生服务热线”,完善了情况报送、掌上办公、特殊人群的GPS定位等功能,待条件成熟时在全区全面推广。

三是健全维稳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水平。应急维稳要做到应而不急就必须加强基础性工作。一是借力“66810”信息网络,健全完善应急信息网络。发挥综治维稳社工、社区干部和楼道信息员等人员的主体作用,健全覆盖社区楼道、地区楼宇的信息“神经末梢网”,做到一有情况立即反馈,一有信息立即反应。二是加强不稳定因素排查。要以社区为单位,加强急情排查工作。对安全隐患、维稳隐患等要一一排查登记,并分类上报和提交各职能部门,敏感时期要求社区每天对排查不稳定因素做好《巡查日志》,每周报街道,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切实落实应急责任。对可能出现的治安公共应急事故、突发性群体事件等针对性地做出详细、可操作性系列《应急分预案》,并细化责任分工,并要求各单位以及具体人员要对各自的分组分工、职能、责任和操作细则要十分清楚,成竹于胸。四是强化经验库管理。不断在应急维稳工作中总结经验,将管理中出现的常态问题加以归纳,制定相应对策并固化下来,制作成经验库,形成管理长效机制。

当前实施社会管理“351”工程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范围广,协同难。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全区方方面面各方面的工作,需要多部门的协作配合,甚至需要上级部门的协调支持,但由于个别(单位)部门缺乏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在分工、协作、落实上都存有问题,仅靠政法(综治)部门一家或几家来牵头协同,有点“小马拉大车”的感觉,存在“单打一”的现象,亟需建立统一、科学、高效、系统的创新管理联动机制。

二是投入大,保障难。社会管理需要大量人财物的投入,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和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进行保障。同时,由于社会管理、特别是创新管理的社会认知度和群众参与度还有待提高,需要强化宣传,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需建立人财物投入保障机制,推进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各项任务顺利实施,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是时间紧,持续难。社会管理工作涉及诸多制度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长期的深化和完善,但现实情况是由于一些长效工作机制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防范、矛盾化解和基层基础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同时,部分基层单位对于社会管理工作缺乏长远的规划,对于一些好的制度和机制难以长期坚持。

四是队伍杂,管理难。由于干部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基层干部中还存在工作不用心、不善管、不尽责等问题,再加上基层干部平时应酬较多和忙于日常事务,学习重视不够、抓的不紧,普遍还存在理论水平不高、实践能力不强、遇事办法不多等突出问题,所以加强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第二篇:在自治区社会管理创新调研会上的发言

在社会管理创新调研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司法局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已任,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自治州、***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为工作主线,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和反恐严打四项重点工作,大力开展抓源头、抓根本、抓基础的平安建设细胞工程,抓好“五五“普法总结和“六五”普法的启动,全面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走向深入;全面铺开社区矫正工作,有效管控好社会服刑人员;进一步推进行业、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形成大调解格局促进矛盾纠纷的多渠道化解;通过接进来,走下去的方法,把法律援助触角深入到农村牧区的千家万户,确实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创新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的工作方法,确保他们自食其力地溶入社会。下面将我们的具体做法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深入推进普法宣传教育和“法治六进”工作,促进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创新普法宣传教育方式,采取大宣传与小宣讲相结合的方式,深化普法效果。并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县委、政府综合考核目标,通过召开联席会、检查督导等方式,充分发挥“法治六进”牵头单位的作用,加强对全县“法治六进”全面工作的检查指导,促进普法工作深入开展。去年开展各类宣传活动8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发放普法挂图1000余套,现场解答法律咨询800余人次。举办法制专题讲座142场次,举办法制业务骨干培训12场次,培训骨/

5干1000余人,累计受教育的各族群众10万人次。当年荣获“全国第五个五年普法宣传教育先进县”称号、荣获自治州“五五”普法先进单位;荣获自治州“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今年,要依据《自治区法制宣传教育条例》,以启动“六五“普法为契机,以法治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创新普法宣传方式,在全县逐步重点抓好十大“样板工程”,即:一个乡镇的法治文化中心、一个牧区定居点法治文化社区、一个法治文化校园、一条法治文化街、一个法治文化广场、一个法治文化商场、一个法治文化公园、一个法治文化居民区、一个法治文化企业、一个法治文化车站,确保法治文化覆盖全县,成为***“六五”普法的品牌。大力开展法治乡镇、单位、村(社区)创建活动,并力使创建单位达到20%以上,到2015年末,全县法治乡镇、单位、村(社区)创建率达到80%以上。

二、以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为契机,加大人民调解的工作力度,促进社会矛盾有效化解

***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工作衔接联动为平台,大力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一是为构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衔接联动的大调解格局,***政法委领导亲自主持“三调”工作联席会,每周五上午,带领法院、人大法工委、政府法制办、信访局、司法局主要领导,深入到矛盾纠纷比较多的一个乡镇或单位,听取乡镇领导的工作汇报,帮助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明确责任人,限期化解矛盾的时限,有效地促进了矛盾纠纷的化解。司法局坚持能调就调的原则,将人民调解工作延伸到法院,在法院设立了人民调解窗口,并派出专职人员调解协助法院进行诉前调解,大大地降低了诉讼数量;并总结和推广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的工作经验,在设立基层法庭的乡镇开

展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工作试点,加强基层司法所、基层法庭与当地乡镇党委、政府的联系,通过相互配合,促使矛盾纠纷通过非诉讼方式得以解决。

二是深入开展“一村(社区)一名法工包联工作机制,使全县7名律师、22名法工深入到村(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文书代写、帮教人员走访活动之中,彻底解决村(社区)法律力量不足的实际。

三是深入开展基层“星级调解员”评选活动,按照每季度评选,年终表彰的方式,并分层次,提高人民调解员“一案一补”奖励报酬兑现标准,进一步调动人民调解的工作热情;全县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调解能手,其中有一名获得了自治区优秀调解能手称号,有三名获得了自治州优秀调解能手称号。

四是依据《人民调解法》,认真指导行政执法部门建立健全行业、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特别是探索在交警大队、医院设立专门的行业调解组织,重点解决医患纠纷和交通肇事中的民事赔偿纠纷;同时,指导企业事业单位逐步建立调解委员会,去年全县基层人民调解员调解各矛盾纠纷1473件,调解成功1440件,调解成功率为97.3%。今年计划将调解数量提高8个百分点,使各类矛盾纠纷调解数达到1500件。

三、全力以赴地办好法律援助这项民心工程,确保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地维护

通过“接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在继续接待好社会特困群众法律援助的基础上,采取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力度,降低法律援助门槛,简化法律援助审批程序的方式,充分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重点加大了对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家庭权益保障和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当年***法律援助中心办结法律援助案件131件,与上年相比增长146%。今年力争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提高3个百分点,努力做到应援尽援,确实把政府的民心工程实做实好。

四、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特殊群体的管理水平

(一)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加强基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组织建设,形成安置帮教网络,达到乡镇领导包村组、村组干部包“两劳”释放人员的要求。二是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移交对接工作,为每名帮教对象逐人建档立卡,实行乡镇干部每人联系一名帮教对象,司法所与公安派出所联合走访帮教对象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教措施,确实把帮教工作做细做实。三是通过与人事劳动、工商、税务等部门联系,在就业培训、就业信息和就业优惠政策方面向“两劳”释放人员倾斜,促使他们早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四是初步探索建立帮教过渡基地的方式,采取一帮

一、多帮一结对子的方法,及时解决帮教对象生活、思想上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确实把帮教对象的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以内。截止日前,全县***名刑释解教人员无一人重新犯罪。

(二)社区矫正工作开局良好。

2011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社区矫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制定和完善了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举办了社区矫正工作培训班,加强了公检法司各部门的协调衔接,完善了对矫正对象的摸底排查、建档和走访工作,建立监狱、家庭、单位、社区衔接联动的帮教机制,确实把“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暂予监外执行、被裁定假释、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人员”,全部纳入社区矫正范围,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组织的作用,并动员社会一切力量积极做好此类人员的转化工作,促进社会的稳定。截止日前,全县**社会矫正对象,已就业38人,占矫正总数的67.8%

今年,计划加强与法院、看守所、监狱的协调沟通,在巴音郭楞监狱设立社区矫正工作观摩学习基地,通过参观交流的方式,学习社区矫正对象的有效管理经验与方法,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水平。加强监外服刑人员的教育管理,对社区矫正对象每月不少于8小时的学习教育、每月不少于8个小时的公益性劳动,促进此项工作深入开展;与县检察院协调,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承担社区矫正职责成员单位的监督,邀请县检察院每季度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形成合力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使社区矫正对象尽快融入社会。

各位领导、同志们,司法局作为综治成员单位,在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不足,今后,我局将发扬敢想敢干、勇于担当、求新务实的精神,更加扎实努力地干好越来越繁重的司法业务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县委、县人民政府及上级司法行政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以一流的工作业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社会管理创新汇报发言材料

社会管理创新汇报发言材料

大庄乡党委政府

尊敬各位领导:

下面,就我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大庄乡地处民和县中东部,乡政府驻地大庄村,距县城南60公里,东临****县新寺乡,南邻转导乡,西邻马营镇、西北和北与总堡、隆治两乡接壤。全乡总面积67.72平方公里。辖属大庄、高兴湾、孟家、崔家湾、哈家圈、塔卧、台集、三家湾、马家川、韩家岭、**、丁家咀、李家岭、委家台、塘卡15个行政村,62个合作社,2591户,14700人。全乡有中心学校1所,小学15所,教学点1个,卫生院1个,派出所1个,34座清真寺。属浅山地区,地形复杂,土地贫瘠,海拔2200-2500之间,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交通条件差。总耕地面积41086.5亩,其中耕地面积19486.5亩,退耕还林(草)面积为21600亩。地区经济比较单一,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油菜、洋芋等为主。通县乡公路。全乡共有基层党组织16个,党员239人。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原则,完善服务、让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改进服务中加强社会管理,把制度建设作为根本动力和基本保障,着力解决基础性、普遍性、根本性问题,不断推动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逐步建立了以“制度建设规范化、管理方式精细化、责任体系网格化、服务工作人性化、防控体系立体化”为内容的社会管理“五化”模式,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理念、新举措、新办法、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和建设水平,有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合理设置服务窗口。县委、县政府召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部署会后,大庄乡党委、政府迅速组织召开党委专题会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成立了深入推进大庄乡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乡党政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任务,强化责任。结合本乡实际,设置了党政办、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民生服务大厅、计划生育服务站、综治维稳中心5个综合办事机构,并根据各个工作机构的性质和实际工作需要,合理配备了工作人员。在民生服务办事大厅集中设置行政事务、民政救济、残联、合作医疗、土管、劳动就业、新农保等服务窗口,实行大厅开放式办公。按照定岗、定员、定责的“三定”要求,选派了一批工作能力强、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率高、公正清廉的优秀干部服务群众办事,实行统一标牌标识、文明用语、纪律要求、工作流程等制度,在综治维稳中心设置信访接待民意会客室。力争做到窗口前移,贴近群众。

2建立健全全员服务团队

成立乡村干部全员服务团队,实现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各上、事在网中,更直接的服务于群众;这样一支服务团队的建立,逐步实现了全覆盖式管理和全防伪式服务,实现了“一建”(建立一支队伍)、“二知”(知民情、知农情)、“三热”(热心接待、热心解答、热心服务)“四到位”(服务岗位人员要到位、惠农政策宣传到位、深入村社要到位、解答疑难问题要到位)的服务目标。

3、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大厅布置。做到了制度上墙,职责上墙,强化干部服务意识,规范干部服务行为。在民生服务办事大厅内制作了大庄乡便民服务指南、大庄乡办事大厅各项制度、大庄乡干部监督栏、为民服务温馨提示栏、制作了6个服务窗口工作牌、安装了规范干部举止、言行、办事效率监控设施,每天安排一名领导在办事大厅带班,形成了“领导抓站所、站所抓干部、干部抓落实”的管理体系。

4、设置了切实可行的网格管理体系。工作机制的转型、服务理念的转变、最终促进社会管理的创新,在我乡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为契机,努力探索出以网格管理为手段、为民服务为目的的社会管理新措施,根据大庄乡各村分布状况,形成三级网格管理制,全乡划成16个网格统一管理。设置一级网格1个(母网格),即大庄乡人民政府、司法所、派出所、卫生院、中心学校;二级网格15个(子网格),即:孟家二网格、高兴湾三网格、崔家湾四网格、哈家圈五网格、塔卧六网格、台集七网格、委家台八网格、李家岭九网格、丁家咀十网格、**十一网格、塘卡十二网格、韩家林十三网格、大庄十四网格、三家湾十五网格;三级网格62个,即:62个合作社(包括学校、清真寺),进一步健全了网格管理服务体系,并明确了网格长、包片民警、调解员、信息代办员等。

5、创新工作方式,改进作风,强化干部管理工作。

针对当前的工作实际,以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干部监督,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干部队伍建设得到有效加强。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制定了乡机关干部管理办法、干部岗位目标责任绩效考核、制作了干部岗位责任监督栏、行为语言规范等,形成了科学、规范、有效的制度体系。

二是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日常工作坚持实行“逢集日”集中办公制和“两会制”:每周一召开全乡干部大会,安排本周重点工作,组织干部学习充电;每周五下午召开由全乡干部参加的会议,及时汇报本周工作完成情况,研究下周工作。

投资1万余元制作了电子显示屏;投资1.5万余元在重点部位安装了6个监控探头,保证了重点部位的安全防控;投资1万余元制作了民生服务大厅门牌、社会化管理便民服务流程图、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流程、处理信访问题流程图、人民调解工作流程图、民意会客工作流程图、“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工作流程图、涉农补贴办理流程图;投资2千余元制作了一次性告知、投诉监督管理、首问负责、责任追究、群众办事大厅工作等制度。这些“硬件”的提升,为群众办事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服务。

三是强化干部监督管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干部管理考核机制,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细化目标管理,形成了“零距离、高效率、重激励、硬约束”的工作运行机制。实行岗位目标“三签制”,即:乡政府与各村、乡政府与各站所、各站所与干部签订绩效考核责任书,年终根据考核结果奖优罚劣,乡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驱力和执行力得到有效增强。

四、创新联系方式,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完善党务、政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将群众关心的国家政策、办事程序等,通过各种形式公开。投资2万余元在乡政府院内设置1个党务、政务公开栏,制作了大庄乡基本情况、大庄乡党政组织社会管理示意图、大庄乡网格化管理平面示意图、青海省惠农政策、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全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社会管理创新的目的、利益、原则、任务、创新社会管理当好“五员”干部6个宣传栏。

各项服务全部集中到群众办事大厅办理,推行标准化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办事。明确各服务窗口服务职责、服务内容、程序、时限和违约责任,公开乡干部姓名、职务、职责和联系电话。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进一步强化干部责任。

五、强化阵地建设,打造文明和谐新大庄。依托乡机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设施,建立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和乡、村、社三级维稳网络体制。深入开展平安乡创建活动,增强了乡村联调联防、治安管理和社会面控制能力,妥善处理给类矛盾纠纷,维护了全乡农村社会稳定,通过管理创新和乡政府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我乡干部队伍思想上僵、学习上懒、纪律上瞒、作风上浮、服务上托等不良倾向得到了极大改进,服务意识、敬业意识和自律意识明显增强。大力落实一线工作方法,做到了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树立了乡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形象,有力推动了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把管理创新工作继续延伸,一要加大村级网格化管理的投入,二要建立健全村级网格化管理为民服务队伍的建设。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增强管理及创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对待社会矛盾和人民群众利益诉求,主动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急迫的问题,真正做到“民生民意有所呼、党委政府积极办”,用好的实绩取信于民。把广大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管理及创新工作的根本标准,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舒适感、方便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二是广开言路,全力打造文明和谐新大庄。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社会组织对乡管理及创新的意见和建议,把强化管理的过程,变成社会各界集思广益的过程,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让党的好政策惠及千家万户,努力实现文明和谐新大庄的奋斗目标。

第四篇:社会管理创新发言材料

立足本职 创新管理 提升成效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和谐稳定、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等为突破口,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全体司法行政干警共同努力,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工作,勇于探索,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刑释解教绽放刑释人员的生命光彩

(一)新机制新保障。

一是建立刑释解教人员信息核查常态机制。启用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管理软件,对服刑人员、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的人员基本信息进行核查,录入了管理软件,实现了刑释解教人员信息随时核查,实现信息管理运行日常化,提高管理效能。二是将安置帮教工作纳入了政府绩效考核。安置帮教工作作为责任单位绩效考评内容,考核有标准,效果可量化,使责任单位将安置帮教工作与其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有力推动了安置帮教工作。三是建立矫正对象心理健康档案跟踪制度。安置帮教工作既重视给刑释解教人员提供良好的就业条件,同时注重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内在关注,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心理帮助,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心理辅导人员,为他们重新扬起生活风帆。

(二)硬化举措、监管有力

一是针对“三无”、“三假”及去向不明、人户分离人员进行了重点排查,摸清了底数,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对重点的刑释解教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管控,无脱管、漏管、失控现象发生。

二是对人员分离和暂住人口中的刑释解教人员,户籍地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和现住地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密切联系,加强配合,按照职责分工落实“两头包,双列管”措施。做到对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到位。

三是针对当前重新犯罪诱因日趋复杂,预防重新犯罪的压力不断增大的严峻形势,建立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分析预警、特殊时期预警制度,始终保持对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有效防控,全力消除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隐患。

(三)拓宽渠道,多方安置

一是将刑释解教人员纳入“再就业工程”范围内。区劳动就业保障部门专门开展了刑释解教人员再就业劳动技能培训,区工商管理部门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企业简化办证程序,减免有关费用等。我们还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对农村籍的刑释解教人员,重点是落实责任田;对城镇籍的刑释解教人员,重点是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拓展就业门路。

二是推行农村就地安置、党员先锋与结对帮扶安置,亲朋好友扶持安置、成员单位“责任式”安置、志愿者“牵手式”安置的五大安置渠道,通过该方式安置就业的占我区刑 2 释解教人员的60%。

三是增设和发展安置帮教基地。截止目前,我区已建立安置帮教基地3个,还准备创建5个。同时鼓励自谋职业,根据刑释解教人员的实际,帮助其协调关系、办理有关证照手续,为他们自谋职业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联系更多的企业,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安置帮教基地,为刑释解教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区司法局与土地、工商、税务部门协调,为该安置帮教基地减免一定的税费。

二、社区矫正工作创新亮点纷呈

(一)社区矫正工作机制破坚推新

在法治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时代,依法管理更是刻不容缓,刑法修正案

(八)首次将“社区矫正”写入刑法,确立了社区矫正的刑罚性质,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强力的法律依据。有了法律依据,区委区政府依法共同出台了《关于在全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细化工作举措,建立起了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部门协调,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各责任单位分工实施,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进而成立全市第一个社区矫正工作组。抽调公安分局、法院、检察院、司法局、民政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为社区矫正工作组人员,配备专门车辆和设备,对定级为“红”色的社区矫正对象实行定期矫正,既解决了执法主体问题,又进一步加大了执法力度,强化了矫正效果。

(二)社区矫正工作举措新颖有力

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的效果好不好,关键是看措施是否有效。为保社区矫正工作出实效,采取4项新举措。

一是管理措施有效。依据矫正对象所犯罪行的类别和社会危险性的不同对社区矫正对象采取分级管理办法。危险性由高到低分为红、黄、绿三级,定级为“红”色的明确专人跟踪监管;定级 “黄”色的落实矫正志愿者和矫正监督人负责矫正、监控;定级“绿”色的作常态管理。

二是监管手段有力。特别针对矫正对象外出难以监管问题,全市首创外出保证制度。对定级为“红色”以下的矫正对象若外出,先请假,经主管部门批准,并由矫正对象提供保证人,保证人交纳保证金后方能外出,并且在外出期间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确保能如期实行矫正,极大地提高了外出矫正对象的监管力度。

三是矫正方式有道。建立“社区矫正基地”和“公益劳动基地”,由区林业局在桂兴镇划出一片荒山,组织社区矫正对象每3个月到该荒山植1至2棵树,让矫正对象与其亲手所植树一起成长,增强他们劳动意识和责任感。联系区民政局,在枣山敬老院和浓洄敬老院建立“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不定期组织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公益劳动,增强矫正对象的悔罪意识和公益责任感。

(三)队伍新建设为社区矫正工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社区矫正工作在很大的程度上承担是一种管理职能,要使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对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区新推出3措施狠抓社区矫正队伍建设。一是壮大队伍力量。在建立一支专职的社区矫正队伍同时,还组建了由服刑人员亲属、社区矫正对象单位人员、社区(村组)干部组成的兼职志愿者矫正辅助工作。二是提升队伍素质。组织专职社区矫正队伍和兼职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开展业务培训和思想道德的培训,使社区矫正队伍不但业务过硬而且清正廉洁,品德高尚。三是强化队伍的考核。将专职社区矫正队伍的绩效考核同社区矫正工作的考核相挂钩,强化监督,逗硬措施,社区矫正工作考核不合格的扣其工作津贴。

三、人民调解创新社会和谐有序

(一)制度创新开先河

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制度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会制度。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司法局的有力指导下,我局与西南政大学成立了课题组,专门对人民调解制度从理论上研讨,从制度上找到法律依据和理论根据,成功突破了市区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法律障碍,制定了《关于成立广安市广安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会的实施意见》,在全国首创了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会,开了人民调解工作之先河。同时推出“六大对接机机制”和“三大联动机制”。为深化调解 5 效能,提高纠纷解决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与区信访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劳动局、交警大队、援助中心分别建立“访调对接”、“诉调对接”、“检调对接”、“仲调对接”、“交调对接”、“援调对接”的6大对接机制,针对特别重大疑难案件实行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多项联合调解的3大联动机制,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和起到了诉讼分流,快捷高效实现群众权益的作用。

(二)管理创新出成绩

创新推出人民调解员的“考评”管理,调委会的“星级”管理和调解经费考核管理的“三大管理”体系。人民调解员的管理分为调解员选拔管理和调解员的退出管理,调解员的选拔退出都必须经过严格考评;调委会的能力与调解的案件数量,案件难度挂钩,调委会能力与调处的成功率和协议的履行率相挂钩,推出“星”级管理模式,一年评定一次;调解经费在乡镇(街道)由区财政按辖区人均1元预算,先拔付30%工作经费,70%的为个案补贴,对工作开展差的调委会实行返还部分工作经费等措施,并出台了《广安区调解经费考核管理办法》,调解案件的考核结果与调解经费的拨付直接挂钩。通过以上三大管理体系的构建,我区人民调解案件的成功率平均达96%以上,个别调委会调处成功率创下100%的纪录,截止到目前,全区共调处矛盾纠纷2349件,其中 6 疑难案件1419件,重大疑难案件492件,为纠纷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207.23万元,有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三)网络全覆盖社会大和谐

我区实行调解组织纵到区、乡、村(居)、组(社)4级网络,横到医疗、交通、工伤、旅游等专业性行业调解委员会网络,目前我区共有人民调解组织1123个,人民调解员5196人,同时还建立了“人民调解员专家库”,形成了以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会为主导,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为重点,基层司法所为支撑,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企事业单位行业性调解组织为辅助的多层次、多形式的调解组织网络,使人民调解组织机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人民调解网络全面覆盖,做到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调解,哪里就和谐稳定,实现全社会到处是和谐之音。

第五篇:加强创新社会管理调研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科学发展社会事业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在市委中心组理论务虚会议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结合本人分管工作就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一简短发言。

社会事业是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政党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今年“七一”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又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

从社会发展规律和我市发展现状看,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人民群众对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需求进入了倍数增长期。去年,我市的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社会事业的发展,将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因此,必须把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放到优先发展地位,坚持经济和社会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并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终实现经济、社会互为基础、互为保障,相互协调、快速推进的良性发展局面。

一、深刻认识我市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事业,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整合资源、完善设施建设等有效措施,全市社会事业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市社会事业发展仍相对滞后,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

1、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足。经过近几年的大投入、大建设,我市中心城区及各乡(镇、街道)陆续新建、改建、扩建了一批学校、卫生院、文化场馆和体育活动场所,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突出问题:一是标准不高。如农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尚未全部完成,文体设施档次偏低、规模偏小;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入好园难”的矛盾较为突出。二是分布不均。社会事业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强大的财政投入作为支撑,由于我市各乡(镇、街道)经济发展不均,造成各地社会事业发展落差较大。三是利用不多。近年来,我市建设了博物馆、图书馆、饶守坤公园、聚远楼等设施,但由于宣传包装、配套服务和开发运作等方面的不足,使用效率较低。

2、社会事业体制机制创新还存在不足。近年来,我市在社会事业体制机制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建立了“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民资、外资投资教育,增加教育的有效供给和优质教育资源;深化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培育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但从整体上看,社会事业整体运行和发展机制在我市还没有完善成型。一是引入市场机制不够、思路不宽。大部分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依然靠政府财政推动。二是职能转变不够、突破不大。“政事不分”、“管办不离”、“职责不明”还普遍存在,既浪费了大量的行政资源,又阻碍了行政效率的提升。三是人事制度改革不够、力度不大。没有真正建立起“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3、社会事业队伍建设还存在不足。近年来,我市通过招考、引进、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加大了队伍建设力度,但从社会的需求和未来事业的发展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高层次人才紧缺。如在全国、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名教师、名医生和领军型人才还很少;二是流动机制不活。特别是退出通道不畅,只进不出现象严重,造成竞争机制缺失。三是区域发展不均。在基层和农村地区,专业性、骨干性人才缺乏。如农村医院卫生技术人员中,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偏低;农村优秀教师时有流失。

二、着力明确我市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建立健全较为发达的教育体系。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学前教育抓发展、义务教育促均衡、高中教育提质量、职业教育扩规模、民办教育抓规范”的发展思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创建特色学校,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各类教育快速、优质、协调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是要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在资源配臵上,要从城市取向、重点学校导向转向重农村、重薄弱学校的建设和提升。在布局规划上,在中心城区,要按照城市发展现状和态势,进一步完善优化中小学布局规划,加快教育园区建设,使城区教育资源实现优质配臵,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在农村地区,结合“校安工程”,重点对村完小和教学点的校舍进行改扩建,全面消除D类危房,基本消除砖木结构校舍,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二是要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对全市高中学校的管理,加大对高中学校教师的培养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努力使我市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每年稳中有升。三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市职业学校为龙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突出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合作,不断提高服务力和贡献力。四是要加快发展学期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继续教育。逐步建立开放型的全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使人人都能享受到各取所需、各得其所的优质教育。

2、建立健全优质高效的卫生体系。要通过整合卫生资源,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中心城区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市人民医院南迁、市妇幼保健院和银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搬迁工程、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标准化等“三级”医疗服务网点建设,让群众“有地方看病” 二是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重点抓好“医疗保障均等化”工作,实行“六统一”,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保障体系,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另一方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使群众“看得起病”。三是强化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应急管理体制,保障群众身体健康,让群众“少生病”。

3、建立健全繁荣健康的文化体系。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着力形成文化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公共文化服务健康完善、社会文化生活丰富活跃、文化艺术创作精品迭出、历史文化保护卓有成效、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文化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文化队伍建设充满活力的文化发展新格局。一是要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心城区,加快建设铜都大剧院和各具特色的广场、公园、绿地,进一步加强铜都矿山艺术博物馆和铜都精品文物陈列馆等设施的功能完善;乡镇一级要全面完成综合性文化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并逐步完善和延伸农村文化网络建设,积极建设村级文化室。二是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等送文化下乡系列活动;继续加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管理,使“村村通”实现“长期通”、“户户通”。三是要加强文化精品生产。完成《张潜》等剧本创作,并搬上舞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进行演出,努力开创我市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新局面。四是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深度发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普查力度,着力做好银山古银矿遗址申报第七批文物国保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海口镇、新营村创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工作。

三、不断强化我市社会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要加大思想解放力度。随着我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已经具备实现社会事业跨越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事业工作正面临着又一次重大历史性发展机遇。而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最根本、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深入解放思想,大力破除封闭保守的观念、小富即满的心态、既有经验的束缚和消极畏难的情绪,充分利用好有利因素,创造性的破解发展难题,加快提升我们的事业竞争力。

2、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首先,要确保法定政策的落实。近年来,围绕社会事业建设,国家及省市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定政策。在实际工作中,我市都能结合实际,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加以执行。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部分政策尚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因此,在未来工作中,一方面要对国家和省、市规定的法定政策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政策监管力度,确保政策得到完整、准确执行。其次,要制定各项倾斜政策。社会事业是一项以倡导公益性为主要价值的工作,绝大部分领域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应,必须得到政府强有力的倾斜政策加以扶持。

3、要加大机制改革力度。一是推进社会事业单位的分类管理。按照承担任务的公益性程度以及营利和非营利性质,对社会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像公共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站以及义务教育学校、博物馆、文化馆等直接关系社会公众利益和福祉的事业,要从指导思想、制度建设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坚持公益性原则,切实强化政府职责,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特别要不断增强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减轻群众在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支出负担;对于能够实行市场运作的社会事业单位,要按照“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以适当的方式交给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社区等基层组织承担,建立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参与机制。二是继续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要以“社会竞聘”为主导,通过深化完善社会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公开招聘、上岗竞聘等制度,广泛吸纳人才,提高社会事业队伍素质;要畅通退出渠道,引入竞争激励制度,真正建立起“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要建立健全法人任期责任制、绩效评估制度,强化岗位考核,加强对社会事业单位的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管。

4、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政府投入要到位。市、乡镇两级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社会事业正常运作和必要建设,特别是对于政策性投入,要按照有关规定不折不扣予以落实,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到用于社会事业的经费逐年递增,增长速度高于财政增收的幅度。二是融资渠道要拓宽。要进一步依法放开社会事业投资领域,通过制定积极、优惠的配套政策,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包括外资投资社会事业。三是争取资金要主动。要加强项目的论证、包装工作,争取中央、省、市的项目资金扶持,弥补当前资金缺口,确保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四是自身发展要加强。有条件的单位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要转变发展思路,积极创造经济效益,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通过上述措施,逐步形成政府、社会和自身投入相结合的社会事业投资体制。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核心是改善民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和同志们一起紧紧抓住当前大好的发展时机,坚定信心,脚踏实地,扎实工作,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我市社会事业科学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我市坚持惟德乃兴、推进科学发展,争当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排头兵、夯实建设全国百强基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载在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汇报会上的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汇报会上的发言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管理创新调研

    突出重点 构建平台 努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提......

    创新社会管理汇报

    狠抓落实 务求实效 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中共榆林市榆阳区委 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1日) 各位领导: 榆阳区作为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试点县区,担负着先......

    社会管理创新汇报(推荐)

    探索“四联四组链条式”管理 着力营造幸福和谐新社区 ——灵乡镇谈桥社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自今年四月灵乡镇谈桥社区列入大冶市社会管理创新试点以来,我......

    社会管理创新汇报材料

    简阳市平泉镇人民政府 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我就平泉镇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做以下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所做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

    创新社会管理汇报材料

    解放思想 科学施政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全县乡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任中伟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大会安排,我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谈几点想法,不足之处请......

    创新社会管理汇报材料

    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2011年10月)中共青阳县**镇委员会**镇位于青阳县城东郊,南靠佛教圣地九华山,西与贵池接壤,北与铜陵相邻。辖11个村,129个村民组,人口1.8万。国土面积111.35......

    社会管理创新汇报材料

    坚持以人为本 高度关注民生 强化体制创新 狠抓工作落实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中共XXX镇委员会XXX镇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五月 衡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创新汇报材料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12年4月)近年来,***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