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和养成

时间:2019-05-13 09:0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和养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和养成》。

第一篇: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和养成

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和养成

十七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充分体现了当前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明确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又是重中之重。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着眼于国家发展的未来,关注祖国的下一代,着力于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和养成。

1注重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和养成1.1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必然要求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稳步、和谐推进的坚实保障。树立生态文明观,培养生态文明意识,主要还是靠教育。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和养成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小学教育作为一个人接受整个学校教育的最初阶段,是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起点。因而,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小学生自身特点,营造节约环保氛围,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关乎千秋万代的伟大事业,而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并使之得以不断地延续和传承,就必需从娃娃抓起,着眼于发展的未来。培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一代,培养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一代。

1.2不断加强完善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丰富与拓展

小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有两个方面尤为重要,其一是启发性教育,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其二是德育、体育教育,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和健康体魄。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道德、善良的心灵和优雅的情操。

在启发性教育之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传递“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等一些朴素的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小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环境。使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能从节水、节电等一些细节做起,不断增强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识。素质教育重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开展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教育,必将成为加强和完善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丰富与拓展。

2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2.1课堂教育——培养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主渠道

课堂是小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之一。要在课堂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就要求在遵循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拓展教育途径,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不要试图引导他们理解很多大道理,记忆往往对他们帮助更大。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教师可以适时讲述一些与课文相关,有趣味性、故事性的环保事件,让他们记住这些有趣的故事,知道其中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在数学应用题的案例编制过程中,也可以融入一些日常生活中节约、环保的要素,如对不节约的生活习惯造成水、电浪费的量化等。

2.2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有效载体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要将课外活动作为培养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有效载体,通过课外活动,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和品德教育。实践已经证明,正确组织和吸引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可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领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兴趣、才能与特长。

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生态文明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其一要求活动主题明确,其二要求活动形式丰富新颖。例如,新华社曾有过这样一则报道——“江苏扬州开展„生态文明你我同行‟系列活动,面向社会征集节能减排„金点子‟。扬州市中、小学生广泛参与,争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小卫士。”通过类似主题鲜明的课外活动,使他们懂得生活中要环保、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环保。

2.3家庭教育——培养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教学延伸

当前,小学生教育过程中存在“5+2=0”现象,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脱节,在学校里对小学生进行5天的系统教育,当小学生回到家后由于教育的不连续或滞后,经过周末两天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学校教育中产生的效果。所以,在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和养成教育过程中,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与协调,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例如,可以尝试以“绿色家庭日”为主题,利用假期,组织学生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绿色环保活动。通过这样的平台,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3关于培养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思考

3.1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养成的习惯,塑造的价值观往往对其一生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加强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和养成对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推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当前,社会对培养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教育方法、教学内容、学校家庭联动等诸多方面,并未结合加强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这一主题,有针对性地改革和转变。如何在全社会范围内重视和完善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3.2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尝试与高校的互动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高校有其特有的辐射功能和示范作用。所以,可以尝试小学与高校的互动,通过邀请大学生走进校园支教、共同组织开展主题活动等形式,拓展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塑造和养成的途径,引导小学生关爱生命、善待生物,并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第二篇: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偏远地区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小学老师,除了教会学生必须的文化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一些为人处事,一些文明礼貌。记得有人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害怕孩子受到委屈.伤害,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逐渐养成孩子自私.人性.霸道等的不好习惯。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孩子的文明习惯,尤其是偏远山区小学生的文明习惯特别重要。这样,才能有利于把孩子培养成时代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小学生 文明习惯偏远山区培养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也是国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着,因此,对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要把这种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像小学生介绍和解读。使他们明白成为一个具有文明习惯的责任和义务,是他们日后成才的支柱,是他们让人敬仰和尊重的前提,是他们成功的保障,是他们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基本条件。

小学时期是孩子最单纯最天真的时期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探索的渴望,必须抓住这个时期开始培养好孩子的文明习惯。这个阶段,孩子容易管理并且听从老师的教导,小时候养成什么习惯,长大后就变成什么样的习惯,对以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偏远地区的很多老师、父母及学生都没有意识到文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走访发现在偏远地区小学生文明习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言行举止不文明

举止文明是一个精神风貌,基本素质的体现,是做人最起码具备的品德。就算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也该懂的基本做人准则。而现在的小学生在这方面相当欠缺。例如: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更有甚者随地大小便;不懂尊重他人,将吃剩的泡泡糖粘在课桌椅上,还有部分同学直接粘在他人头发上;盗窃他人文具等行为;给他人取绰号,搞恶作剧,说脏话粗话,也许这种情况在学校的监管下发生的频率不高,但一走出校门,这种现象极为普遍,尤其是在偏远的山区,他们脏话.粗话脱口而出,甚至成为他们的口头禅,校园内外“他妈妈的”.“去死吧”;“猪”“滚”、“毛线”之类的话随处可闻。在社会各方面取得进步的同时,相当部分学生不文明用语也随之“进步了”,言行举止也变得不文明了。

二、懒惰、自私自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4+2+1模式家庭的增多,独生子女在家中占着“特殊的地位”。加上家长的过分溺爱给学校的教育机构成了极大的障碍。“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中华传统美德跟他们渐变遥远。在与他人交往中,甚至产生了严重的自私心理。以小学生的值日为例:有部分的小学生个人做个人的态度,只愿意完成分内的,不肯多做分毫。而如果是值日组长,则会利用权威,当上“无线遥控器”让组员做的更多。学生在家里,“我想怎样就怎样”,从不参与家务劳动,一家人围着一个小孩子团团转,是他们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在家里我就是“小皇帝或小公主”,你们都是听我的,有时甚至顶撞家长的现象。

在家里什么玩具都是自己的,好吃的也是自己的,不愿意与他人分享。于是到了学校,与同学相处中处处想占上风,看到别人有困难不帮反嘲笑。在现今这样一个物质充沛的社会里,有很多人忽视了珍惜粮食.节约水电等这样一些小行为。在放学后常见水龙头.风扇等没有关上。学生用书.学习用具吧到半个学期就丢失或损坏,许多小学生一旦饭不好吃,就放下筷子不吃。对社会公共实施与公共财产随意迫坏。由于在家不做任何家务,所以到校后打扫卫生时也很懒惰。

三、攀比心强,谎话连篇,推卸责任。

从怕老师骂说作业在家到做了坏事不承认,甚至推给他人。找各种理由搪塞老师和家长。例如看到某同学穿漂亮衣服,用漂亮文具,大把零花钱就编理由骗父母。

四、不懂感恩,不懂同情和怜悯。

在家享受惯了,习惯了别人对自己好,总认为别人对自己好是理所当然的。得到帮助不会说谢谢。看到别人伤心了,哭了不安慰反觉得好笑。看到同学摔倒了,不去扶起来,反而看着好笑。

二、小学生不文明习惯产生的因素

(一)家庭方面的因素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对孩子心理.性格和人格的影响是直接的。可是我们一些家长们却忽视了子女们习惯的教育。有部分家长只重视分数,只要考高分其他一切都好说;有的家长只顾自己,只要给孩子吃穿就行,忙的时候忙,闲下来就是三五成群打麻将、喝酒,放任孩子。不关心学生心理和学习。更有的家长自己就经常出口成脏,给孩子造就一个不好的环境。在这个偏远的村小学中,有一半以上是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祖父母带孩子又过于溺爱。特别在偏远地区,有的学生竟然用少数名族语言骂脏话粗话。

在一所近三百人的边远村小学中调查发现:父母常年在外务工随祖父母及外祖母居住的有约1/2,父母离异、病逝或因病而常年与亲戚居住的约1/20,随机访问8位家长中重视子女文明习惯教育的为0。为人父母就应该担负起培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不应牺牲孩子的幸福生活为代价。失去了父母的爱,家庭的温暖,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发生严重的扭曲和变形。因此,家庭应做好从小就培养孩子的习惯。

(二)社会发面的因素

学生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环境的好坏对他们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制约作用。且小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差,模仿性强,更容易在不良环境的感染下误入歧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这是主流。但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封建腐朽的东西死灰复燃,人们至生活中的习惯明显下降。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蔓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概述发展和信息传播渠道,形成了多样化和复杂化,一方面为当代的小学生思想道德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另一方面,由于不健康的影像制品,给小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特别是在没有父母监督制约下上网,看电视的情况下,受不良影响更严重。

(三)学校方面的因素

目前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德育教育,由于受到社会环境、考试考评机制等因数的影响和制约,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不能很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许多品德教育的美好设想、方案和研究成果或束之高阁,或纸上谈兵,或流于形式,蔓延真正落实到实处,还是穿新鞋走老路。评判学生的优劣用分数的高低为标准,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积累,忽略了学生做人的根本,过分强调物质的东西,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和理想。把学生个性、思想道德、能力的培养这一教育的最终目的,用单一的应试教育,纯粹的功利使用教育所代替和吞没了。这种重智轻德、重知识技能轻理想、新信念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是制约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

这几年实行并校后,学生刚适应的环境变了,刚形成的良好习惯得不到强化又变了。而一些坏的习惯则在并校时一起得到传播。

(四)学生自身因素

小学生自身对是非分辨能力差,模仿能力却极强。如果没有人正确引导、监督,就容易受身边人和事及媒体的影响。而今电视、网络等随处可见不文明行为。像儿童喜欢看的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等里面的行为及语言都充斥着不文明,就连一些战争片中的英雄人物也脏话粗话连篇。这会误导儿童英雄都是这么说话的。

三、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对策

(一)形成意识、培养学生分辨是非能力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有“利益之邦”的美誉。在人与人的交往与合作过程中,文明的习惯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而且直接影响到大事业的成功。“赠人一言,重如珠玉,伤人一言,重如刀割。”因此,我们首先教育学生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正常与人交流。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礼貌用语。其次,让学生学会礼貌动作,行为方面表现出对别人的尊重。如见到老师要问好,见到熟人要主动打招呼,递物给别人要用双手,进教师办公室要敬礼,进他人房间要敲门等。再次,就是要有谦让精神。遇事先想想别人,形成先人后己的思想。如吃饭时要请父母和长辈先吃;分东西时能够把好的让给别人。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遵守纪律等。

要让学生自己由被动接受到意识那是自身需要,同时让学生会分辨好坏,而不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二)充分发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作用

通过行为规范教育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内心自我要求与道

德信念,将外在的约束力内化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将外资啊的调节力内化为学生的内在的自我调节力。通过行为规范教育形成学生的正确道德观念,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未定血痕的情趣和控制学生的行为。经过行为规范教育与规律生活的锻炼,学生能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学会正确的对待他人,正确处理日常行为。通过行为规范教育,可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自制性、坚持性、诚实、正直、自尊自爱、真诚有爱、认真负责、勤奋学习、勤劳俭朴、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三)文明习惯的示范训练

在学生明确为何做、如何做的基础上,树立一定的典型,以点带面。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学校当中的老师是学生的第二任老师,这两位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教育和引导的作用。小学生都崇敬榜样,榜样所带来的影响是无穷无尽的。父

母和老师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文明行为。小学生的成长容易收家长和老师的影响。因此,要培养好的文明习惯,老师和家长首先必须起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他们有学习的对象。

(四)科学的制定相关的制度

学校要结合一定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常规制度等,使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在当中明白、了解。接受正规的教育。一旦学生做好,学生就采取一定的措施制约他们,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文明习惯的培训,提高了自身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每个人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在集体中度过的,小学阶段是最喜欢集体生活的。集体是孩子成长的温床,孩子乐意在集体当中表现突出自己,吸引同龄人羡慕的目光。要想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要着著学生的心理,运用学生对集体的向心力,让个人与集体紧密相连。

(五)开展丰富的活动、以活动学习文明习惯、树立榜样

在班级中定期的评选出“文明习惯的小标兵”,给他们佩带文明习惯小标兵的袖标,让他们在同学中显而易见,让他们在充分的做好表率、带领、监督等工作,使他们能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和带动周围的同学,同时也督促和检查同学们在生活中文明习惯的表现,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丰富的活动,是他们在欢乐中领悟到文明习惯的重要性,调动他们学习文明习惯的兴趣。组织一些演讲、主持、辩论、表演、讨论、竞赛、采访、评价、交谈等活动。使小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在竞争中提高学生的文明习惯。

(六)坚持到底、持之以恒

文明习惯的教育要想成功,一定正确的方法方式。要把认识、学习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循环往复的进行着,不断的采取被动和主动两种方式穿插进行,最终把文明习惯作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文明习惯是一种人格品质,是需要长久的教育,培养才能逐步的养成。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出现反复是很正常的。对此,应该让学生充满自信,在反复咋的情况下,扎扎实实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句古语所的好,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只要有这种精神就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走不过的坎,只要一抓到底,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总有一天一定会让中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礼仪之邦vanguard”,在世界当中被世界所敬仰所尊敬,使他们投来羡慕的目光。文明教育,不仅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建立自信心,建立好人际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还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校风,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形成了一个很完善的良性循环。在不断的创新当中持之以恒,使文明习惯养成一个新的台阶。

四、总结

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对那些文明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不但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还应该运用一定的激励去鼓励他们奋进的风帆。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丁点的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在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教师应该适当的采用多种形式和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能力,从而是学生形成文明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赵楠.小学生应该培养的好心态好性格好习惯【M】.新世界出

版社,2009.6.【2】 张亚新.优秀小学生应该知道的礼仪小常识【M】.新世界出版

社,2007.5.【3】 潘小云,徐伟.小学生数学思维阶梯扩展60课【M】.南京大学

出版社,2007.4.【4】 赵楠芹.如何加强学生礼仪教育【J】.今日中国教研,2009.1(7)

【5】 陈雯娟.小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时间研究【J】.今日中国教研,2008.(9)

【6】曹静·良好的习惯从养成教育开始,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提高环保意识,创建生态文明

提高环保意识,创建生态文明

摘要: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明建设、社会建设相提并论,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而我们做为研究生,更是应该提高环保意识,努力创建生态文明,给较低年级同学起到楷模作用。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环保意识,生态文明

一、什么是生态文明

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生态文明”。有专家认为,生态文明并不是指自然生态的“文明”状态,而是指用文明的方式对待生态。生态是各种力量相互制约的结果,也是各种力量协调共生的结果;也有学者认为,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包括人与人的关系。综合专家的看法,我们可以对生态文明作出初步界定:生态文明首先应该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二、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弄清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常话道:“思想

是行动的先导。”如果认识不到位,就不能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自觉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中。笔者认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个人,别说人了,一个活物应该这么活着,春天的时候门开着,风进来,花香进来,颜色进来。有时候你碰到雨,或者碰到雾的时候,你会忍不住想要往肺里,深深的呼吸一口气,又凛冽,又清新。”这是柴静在2015年的《穹顶之下》纪录片中说的一段话,我觉得受益匪浅。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是每个生物体的基本权利,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震惊全世界的“六大污染”(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德国莱茵河污染事故)、“八大公害”(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和“十大事件”(北美死湖事件、卡迪兹号油轮事件、墨西哥湾井喷事件、库巴唐“死亡谷”事件、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切尔诺贝利核漏事件、莱茵河污染事件、雅典“紧急状态事件”、海湾战争油污染事件)。这些公害和污染事故,都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导致许许多多正常人及动物非正常死亡,残废,或患病,给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后果,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已经大大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人类只有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才有可能持续的生存于这片土地上。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虽然堪称地大物博、资源富饶的国家,然而中国又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无论哪种资源,人均拥有量在全世界都是很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环境保护工作在逐步加强。同时,人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出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逐渐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生活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奥运会环境

治理、鄱阳湖生态治理、赣南稀土矿地区环境治理都花费了巨大的财力,事实也证明,如果依然固执地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是及其得不偿失的。

三、如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七大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两个字的改动,寓意深远,意义重大,针对性和指导性更强,有着深刻内涵。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强调的主要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而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前者的含义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

(二)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融合共建

首先,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凸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发扬传统文化的生态伦理观。制定和实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规范,推动形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提倡自然的生活理念,使生态意识成为自觉的民族意识,上升为全民族的伦理道德,形成全社会崇尚生态文明的新风尚。其次。要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强化生态文明意识与知识普及。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学校主体教育中,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深化受众的生态文明观念,鼓励和支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建设。通过生态文明理念、知识、制度以及生态文明试点实践经验总结等专业教育,提升各级领导干部、企业法人代表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水平。切实让生态文明教育进基层,实现生态文明全民教育、全程教育和终身教育。再次,要在文化产业大发展中全面融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创造大批热爱生态、生命、生活,与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优秀作品,形成具有国际影响的生态文化竞争优势[1]。

(四)发展循环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必须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更加科学利用自然为人类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把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思想贯彻落实[2],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好家园,既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结束语

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以罗保铭等“绿色中国焦点人物评选”人物为榜样,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生态文明融合共建道路。

参考文献

[1] 裴 玮.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生态文明融合共建道路[J].宁夏社会科学,2013-12-01:10-12 [2] 陈宗兴.倡导生态文明 推动绿色发展[J], 中国经贸导刊,2015:13-15

第四篇: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报告【完整版】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报告 前言: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 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 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状态。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x年x 月 1 日,运用问卷的形式对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 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不记名问卷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120 份,回收问卷 117 份,其中有效问卷 117 份,回收率 97.5%,问卷容量为 117。

(二)调查问题分析

1.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同学人为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十分担忧,但只有百分之三十不到的同学经 常关注生态环境bdquo;bdquo;偶尔关注的占百分之五十左右bdquo;bdquo;百分之五十以上认为环保与大学生有关但只 有百分之十左右对身边的人进行环保宣传,可见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环保意识但很少能够去考

虑去付出行动,几乎所有人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觉得一般或不满意但只有极少数人拒绝 使用一次性筷子,很多人认为地球一小时有意义,认为环境保护作用很大,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但行动性差。2.80%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 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仍有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把垃圾丢掉,他们 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81%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 时再丢掉,说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仍有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 把垃圾丢掉,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60%同学对当今世界生态资源环境状况十分 担忧,可见他们对环境十分关心。

三、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对策

1)学校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践行能力 1:学校切实加强宣传力度。2:取消食堂一次性餐具的使用。3:建立一定的奖励制度和惩罚措施。4:学校以身作则,决策要符合生态文明。5:增加垃圾桶等基础设施的数目。6:积极参加生态环保活动。

第五篇: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点,高校必须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的教育工作,以行之有效的方式让祖国接班人积极投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当中去。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和培养

一 为什么要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对大学生来说,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态文明素养,才符合现代社会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普遍要求。从这个意义讲,生态文明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生态环境科学知识,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学会对生态环境负责,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和教育的具体措施

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一定要加强德育建设,只有让他们清楚意识到保护生态文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才能让他们提高使命感和责任心从而自觉地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

除了学校首先要给与足够的重视之外,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高等院校应有计划地设置有关环境保护的专业或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让这门课程成为像人文、政治教育一样的必修课程,从而使使大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学习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才能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提高生态文明的素质。

2、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利用讲座、图片视频展览等让学生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性认识。

3、将生态文明价值观念融入校园文化。大学校园文化对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培养大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节日是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节日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现在每年有许多节日与环境有关。如3月12日的植树节,3月22日的世界节水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在这些节日前后各种报刊、电台甚至街头都有有关的宣传内容,这对学生都是很好的教育,使同学们感到环境问题受到全人类的关注,自觉重视生态文明的问题。

4、实施开放性教育模式,因为生态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实践认知的过程:(1)、教师授课时应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比如给出与生态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收集资料进行作答,参与识别分析,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2)、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等活动对我国生态问题现状进行亲身体验,更能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3)、引导学生大胆创新,积极鼓励学生运用智慧发明创造,研究生活中可以低能源低消耗的新发明,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热情和发现科技创新的潜力。

5、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重在参与。也就是说,必须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要倡导新的生活方式,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亲自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如参加本地动植物资源、环境污染状况、水质调查,进行空气监测,不用或少用一次性木筷,以节约宝贵的木材资源,把自己不用的,而仍有使用价值的用品尽量捐献给他人或社会,少用塑料袋以减轻“白色”污染,参加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等。

三 总结

切实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是目前高校德育教育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生今后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采取合理的方式将生态文明教育贯穿于德育教育中,才能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到大学生们的生活中去,才能将大学生培养成具备生态文明素养的优秀人才,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绿色”公民。

[参考文献] :

[1]陈福生,方益权,牟德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葛林豫,李迎芳,郑浩.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J].河南科技,2008(11).[3]万福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4]程爱民.试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J].人才与教育,2008(9).[5]刘艳华.论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及行为习惯的培养[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5).

下载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和养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和养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如何培养生态文明意识五篇范文

    大学生如何培养生态文明意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必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当今世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整成为新的趋向。通过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调查报告范文合集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调查报告前言: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

    小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竞赛题

    “建设生态文明 共创美丽凉州”生态文明知识竞赛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得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面什么样的水适宜再利用于浇花、洗菜?() A、工厂污水B、洗米水 2、污水......

    小学生共建生态文明演讲稿

    一起来!为绿色护航!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生在冕宁,长在冕宁,站在冕宁的土地上,面对冕宁的山山水水,使我想起了这样一首小诗: 轻轻地打开地球画册, 山山水水......

    文明养成

    杜决不健康行为,加强文明养成教育。使学生在思想、技能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健康发展。 言行自由散漫,利益需求强烈。 要使学生明确成才必须具备两个方面: 一是既有知识技能,同时......

    养成良好习惯,做文明小学生[5篇材料]

    演讲稿 养成良好习惯,做文明小学生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养成良好习惯,做文明小学生”。首先,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从我们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比如:在公共场......

    小学生演讲稿-养成良好习惯做文明小学生(★)

    :工作范文 ·小学生演讲稿;养成良好习惯,做文明小学生; 古人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很久以前,有个小和尚,想学会理发来帮寺庙和尚剃发.于是他就开始用冬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