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创建创业型城市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意见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9:1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州市创建创业型城市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州市创建创业型城市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意见》。

第一篇:苏州市创建创业型城市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意见

苏州市创建创业型城市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总体部署,按照《就业促进法》、国家和省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要求,结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创建创业型城市部署和我市实际,就积极创建创业型城市,进一步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确定指导思想,明确目标任务

(一)提高思想认识。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是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任务,也是激发经济活力、培育创新精神、实现富民战略的必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以培育创业主体、拓展创业空间、加强创业服务、弘扬创业文化为重点,通过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优化创业环境,激发创业活力,鼓励和扶持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自主创业,并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

(二)确立指导思想。我市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指导思想是:创业文化建设与创业政策扶持并重、创业促就业与创业促发展并重、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并重、扩大创业数量与提高创业质量并重、培育本土市民创业与引进创业人才并重、重点扶持与政策普惠并重。

(三)明确目标任务。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统一部署,确定创建工作时间为两年,即2009年~2010年。2011年通过国家和省的创建评估,正式进入国家创业型城市行列。在两年内全市促进2.3万人实现创业,带动16万人实现就业,创业培训人数不少于1万人。全市创业服务、创业培训和自主创业 等参与创业活动的人数占城乡劳动者的比例居全国领先水平,使全市个体私营经济新登记开户数有较大幅度增加,私营企业每年净增1万户左右。创业带动就业达到1:7左右,使全市个体私营经济新增从业人数大幅增加。其他各项创建指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通过创建活动,切实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和创业文化,使苏州成为创新创业的首选地之一。

二、放宽准入领域,降低初创成本

(四)优化市场主体准入条件。按照非禁即可的原则,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均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国家有限制条件和标准的行业和领域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对国家重点项目可实行预备期登记。在法律、法规规定许可的范围内,有关部门对初创企业可按照行业特点,合理设置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尤其是对大学生、妇女、失业人员以及农民创业,要适当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申请个体工商户、创办合伙企业或独资企业登记,一律不受出资数额限制;投资设立除一人有限公司外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可分期出资,首期出资额为注册资本的20%,最低可为3万元人民币,其余部分可在2年内缴足,投资公司可在5年内缴足。(责任部门:市工商局)

(五)对初创期创业组织实施“低成本”创业扶持。初创期创业组织除可享受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创业孵化基地(园)房租补贴等政策扶持外,对吸纳本市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的,可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费补贴。对符合进入经认定的创业孵化基地(园)条件的创业人员,在孵化基地(园)之外自行解决经营场所的,经认定也可适当予以租金补贴。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制定促进初创期创业组织发展的政府采购优惠政策。本市高校毕业生从事农业创业的,可根据吸纳就业及缴纳社保情况,在创业引导性资金中给予一定的专项补贴。(责任部门:各创业孵化基地(园)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市劳动保障、人事、财政、农办)

三、拓宽创业空间,扶持孵化基地

(六)增加经营场所的用地供给。在符合苏州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老新村改造规划要结合区域公共服务设施总体布局,预留一定比例的公共设施用地,由社区统一管理,用于社区自主创业。在符合苏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自主创业并积极吸纳就业的建设项目,在建设用地供给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责任部门:市国土局、规划局、房管局)

(七)放宽创业场所要求。创业者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作为经营场所登记注册的,在取得有利害关系业主的书面同意后,可凭房产证(或租赁备案证明)办理。各级政府投资兴建或给予优惠政策的各类经营性市场、商铺,应预留一定比例的摊位优先租赁给初次创业者,并在租赁费、管理费收取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责任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市工商局、房管局)

(八)拓宽农民创业经营场所和范围。在确保公共利益和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农民经批准后可以宅基地房屋自营开办个体工商户,从事小型商业零售、“农家乐”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经营活动,或者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场所。以宅基地房屋自营等活动,要突出充分保护农民利益,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实施,但不得将房屋翻建、扩建和违法搭建。加快培育农产品经纪人,扩大农民创业渠道。(责任部门:市国土局、工商局、农办)

(九)扶持发展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园)。支持发展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园),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开发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要鼓励利用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创建创业孵化基地(园),对闲置的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产,在不改变建筑结构、不影响建筑安全的前提下,支持改建为创业孵化基地(园),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园)要为进入园内的创业者 提供创业指导服务、租金优惠等扶持。创业孵化基地(园)要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力争到2010年底前,乡镇和街道至少建成1个规范标准化的创业示范基地;在此基础上,全市组织认定一批市级“一镇一品”创业示范基地。按照加快创新型经济转型,经济结构“调高调优调强”的基本取向,以及建设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和开放创新的先行区的要求,加强高新技术园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等创新载体的建设,落实好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抵扣等扶持政策。通过兴建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或者在创业孵化基地中划出一定比例的经营场地,支持残疾人入驻创业。建立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或者残疾人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的,在享受市民创业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各级残联再给予适当的特惠政策。(责任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市发改委、科技局、教育局和各高校、劳动保障局、国土局、市残联)

四、扩大优惠群体,落实税收减免

(十)落实扶持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按照创业者所办企业的类型或自谋职业的实际情况,为符合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纳税人办理减免税收手续。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或经过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对适应城乡失业人员创业就业的社区服务项目,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责任部门:市国税局、地税局)

(十一)落实农民创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增值税起征点为销售货物月销售额5000元,销售应税劳务为月销售额3000元,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销售额200元。按期纳税的营业税起征点为月营业额5000元;按次纳税的营业额 起征点为每次(日)100元。从事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企业从事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的,免征企业所得税。经营采摘、观光农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业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种苗、化肥(规定列举产品可享受)、农机,按规定免征增值税。农民从专业合作社取得的盈余返还,为农民销售自产农产品所得的,免征个人所得税。(责任部门:市国税局、地税局)

(十二)落实各项创业园和科技类创业企业的优惠政策。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经省级科技、财政、税务部门认定后,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国家及省认定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自认定之日起,暂免征营业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但对上述科技企业孵化器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等属于备案类的减免税事项按备案类减免税办理相关手续,不再按报批类减免税办理)。至2010年12月31日,国家大学科技园向孵化企业出租场地、房屋以及提供孵化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纳税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对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按规定经省有关部门联合评审 并认定后,持相关证明文件,其从事离岸外包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并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我国境内新办的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产品,自2009年1月1日起,可申请享受国家现行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有关增值税、所得税政策,涉及营业税应税劳务的(除广告业、娱乐业外),暂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责任部门: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十三)鼓励军转干部、随军家属和退役士兵自主创业。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军转干部、随军家属和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凡雇工8人(含8人)以上的,无论其领取的营业执照是否注明为个体工商业户,按照新开办企业的规定享受有关营业税优惠政策。(责任部门:市国税局、地税局)

五、扩大信贷规模,拓宽担保渠道

(十四)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要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规模,提高贷款额度,适时降低反担保门槛,将对就业困难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技职校毕业生、进城创业被征地农民和转业军人、退役士兵、随军家属个人创业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的额度上限提高到5万元,规模较大的可提高到10万元,并由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对当年吸纳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人员,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经办金融机构可根据实际吸纳人数,按每人不超过10万元的标准,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合伙经营企业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额度发放贷款,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借款人提出展期并符合展期条件的,可展期一次,展期期限不超过1年。贷款贴息采取“以奖代息”方式,由财政给予50%的贴息。展期贷款不贴息。(责任部门: 市财政局、劳动保障局、人民银行)

(十五)鼓励金融机构对创业组织放贷。金融机构加强业务创新,积极探索适合创业组织小额融资需求的信贷服务模式,简化审批手续,优化结算渠道。进一步改进信贷奖惩管理办法,对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分账考核。金融机构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的,根据国家规定,贷款利率可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上上浮三个百分点。社保基金和担保基金存入的金融机构应积极承办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并创造条件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加大对创业的资金支持。完善小额贷款担保运作机制。建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风险补偿机制,并对开展小额贷款担保工作突出的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信用社区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补助。(责任部门:市人民银行、财政局、劳动保障局)

(十六)积极建设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街道(乡镇)、社区(村)要加强贷款初审和贷后服务工作,建立基层一级的贷款审核制度和贷后走访帮扶制度,形成市、县市区、街道和乡镇、社区和村多级小额担保贷款审核、放贷、管理、服务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适合我市特点的社区信用征集体系、评信发布制度以及失信惩戒机制,信用社区对小额担保贷款人建立信用档案,逐步实现“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贷款机制,并通过社区合议制度,帮助信用好、经济困难的家庭抵御创业风险。(责任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市人民银行、财政局、劳动保障局)

(十七)向农民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金融机构要制定适合“三农”特点的融资政策和准入条件,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向创业农民倾斜,提供信贷支持服务。积极探索适合农民创业特点的融资方式,开发多种金融产品。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积极支持农民创业和兴办企业。积极发展农村小额贷款组织、村镇银 行,规范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为农民创业发放小额贷款。对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农民创业项目,要扩大有效抵押方式,予以信贷支持。对进城创业的被征地农民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对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从事微利项目的,由财政据实全额贴息。(责任部门:市农办、发改委、人民银行、财政局)

六、加强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

(十八)建立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体系。引导各类高校、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培训,开设创业辅导课程,有条件的要建设创业模拟实验室。要将创业教育纳入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教学培养计划,有效落实师资、教学内容、课时,重点加强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将创业指导作为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和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实现创业教育、创业指导和创业培训的有机结合。(责任部门:市教育局和各高校、市劳动保障局、人事局)

(十九)优化创业能力提升模式。创业培训要向高端方面拓展,将职业经理人、高技能人才等列入创业培训内容。巩固创业培训的SYB模式、“专业+创业”知识培训模式,拓展IYB创业提升模式、高端创业及管理人才培训,以及针对在校大学生的“网上创业学院”模式等等。组织大学生创业训练营活动,提高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的人数比例。深入实施新一轮“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将人才引进重点进一步向重点产业方向倾斜。(责任部门:市教育局和各高校、市劳动保障局、人事局、科技局)

(二十)提升创业培训指导。实施创业师资培训计划,着力培养创业培训师,探索建立创业实务操作的师资库。组织有培训教育能力的各类高校、技职校和民办力量参与创业培训教育,积极发展创业培训师资力量,全市固定的创业培训老师和专家志愿服务团成员要超过200人。进一步强化创业见习,鼓励发展一批经营较为成熟、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作为见习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创 业实践和指导。鼓励有自主创业愿望的残疾人参加创业培训,各级残疾人联合会要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做好培训的组织工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创业培训体系,开展适合残疾人的SYB创业培训。(责任部门:市劳动保障局、市残联)

(二十一)完善创业培训机制。扩大免费创业培训范围,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城乡登记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协保人员、低保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全部纳入免费创业培训对象范围,实现创业培训全覆盖。通过市、县市(区)联动,完成1万名从事微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准老板”培训任务。积极发动社会各类优质培训资源,引入行业协会、专家团体等专业力量,开展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完善培训质量监督、检查、考核制度,对培训效果进行定期考核评估。(责任部门:市劳动保障局)

七、加大筹资力度,落实补贴措施

(二十二)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创业资金筹措机制。各级政府要在就业专项资金中建立专门的创业工作资金。两年内市本级与县市(区)二级财政将投入近3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每年投入7000万元左右,主要用于创业引导、现代农业、人才开发及科技创业等。全市建立不少于5000万元创业引导性资金,市本级不少于1000万元,各市、区不少于400万元。以上投入两年中带动近5亿元的资金,创业资金投入总量达7亿元左右。创业引导性资金的使用遵循突出重点、讲究效益、配套使用的原则,主要用于开发创业项目、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开展融资服务、帮助开业登记、加强跟踪扶持等创业推动工作项目。进一步扩增小额担保贷款担保资金规模,建立担保资金代偿机制,全市财政担保资金确保2200万元规模,其中市本级不少于500万元,各县市不少于200万元,各区不少于100万元。财政对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奖励资金向农村延伸。全市各 级政府每年用于创业促就业的资金规模占当年财政支出的一定比例,使创建工作有可靠的资金保障。加强对财政资金到位情况和资金使用绩效的考核,强化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责任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市财政局)

(二十三)广泛利用社会资金促进创业。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积极鼓励利用外资和国内社会资本投资创业企业;研究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增加创业投资资本的供给,引导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处于种子期、起步期等创业早期的企业。加强对各部门出台的融资扶持政策的整合与衔接,充分发挥现有各类创业扶持资金的作用,建立起覆盖不同群体、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的创业融资扶持链。在创业筹备阶段,加大“种子资金”的支持力度;在创业起步阶段,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的政策扶持;在创业发展阶段,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加大技术创新基金支持小企业发展的工作力度。特别是一些高端创业项目,要利用创业、风险投资公司的力量解决资金问题,使创业资金利用走上市场化的良性道路,形成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市场引入风投资金、政策扶持小额融资、对上争取支持资金的多渠道创业资金投入机制。(责任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发改委、经贸委、外经局、科技局、农办、劳动保障局)

(二十四)实行开业补贴。本市在领失业保险金人员、政策上界定的就业困难人员、本市低收入纯农户家庭及农村单亲家庭等农村就业困难群体自主创业,以及大学生初次创业的,办理营业执照后,可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补贴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本市城乡“低保”就业困难人员申领工商营业执照,开展自主创业后,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以内,保留其最低生活保障待遇6个月,第7个月退出低保;创业后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以上的,保留其最低生活保障待遇3 个月,第4个月退出低保。对领取工商执照、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经残联审核,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给予最高5000元的一次性补助。失业人员领取营业执照后,可以按规定一次性领取其可以领取的失业保险金。(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劳动保障局、民政局、农办、残联、工商局)

(二十五)实施社会保险补贴。对创业培训合格,取得结业证书并成功创业、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可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且符合规定条件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吸纳本市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等各类自主创业实体,可按符合社会保险补贴要求的实际招用人数,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劳动保障局)

(二十六)实行创业见习(实训)补贴。建立青年创业见习(实训)基地。按照企业和青年双方自愿的原则,组织青年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活动。对进入创业见习(实训)基地的见习青年和带教人员实行补贴,见习学员每人每月按照当年城镇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50%的标准享受补贴,并为见习学员购买综合性商业保险,对见习基地认真履行带教任务的,按带教见习学员人数每人每月15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补贴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劳动保障局、人事局、团市委、妇联)

八、优化创业环境,改善服务水平

(二十七)改善行政管理。减免创业行政收费,不得收取未经法定程序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符合规定的收费按最低标准收取。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干预创业企业的正常经营,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行为。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加大对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惩治力度。各级工商部门实施“大学生创业零首付”服务措施,在注 册大厅开辟大学生创业咨询热线和“绿色通道”,为大学生“零首付”创业和设立公司、个体户提供跨前指导服务、高效受理服务和全程跟踪服务,主动为其出谋划策,积极协助破解场地等创业瓶颈难题,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业效能,优化创业环境。(责任部门:市物价局、财政局、监察局、市法制办、纠风办、减负办、工商局)

(二十八)搭建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各级政府要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完善创业服务功能,提高创业服务效率,承担起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组织、服务和实施责任。整合有关部门信息资源,开通创业信息公共服务网,发布国家、省和市的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办事流程、创业信息、服务资源等公共信息。开展创业培训、实训、模拟运作、孵化培育等公共服务,并鼓励和引入民间和社会力量组织专门的创业指导机构,为创业者提供法律、投资、财会等专业服务。(责任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市劳动保障局、发改委、经贸委、工商局)

(二十九)完善创业市场导向信息发布机制。结合本市产业发展定位,进一步细化对产业和主要行业的分类指导,修订发布《苏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适时开展市民创业状况调查,公布本市创业状况和创业市场动态信息。各有关部门要制作一套创业办事规范流程和创业者指导手册,向创业者免费发放,并通过互联网,方便创业者查询。(责任部门:市发改委、经贸委、科技局、工商局、统计局、劳动保障局)

(三十)扶持发展创业指导志愿团队和创业者行业自律组织。积极组建和扩大由企业家、职业经理人、职业咨询师、行业专家等组成的公益性创业指导志愿团队,有关部门要给予政策指导和资金扶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信息发布、自律协调、指导维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支持创业者积极参加各自行业 的行业组织,以取得帮助和指导。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残疾人创业项目推介和创业品牌培育。(责任部门:市文明办、劳动保障局、教育局、民政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联、财政、人民银行、残联)

九、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社会合力

(三十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由市委宣传部、农办、劳动保障、人事、发改委、经贸委、科技、教育、文广新、财政、人民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共同参加、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加强对创业工作的研究和协调,协作推进和落实各项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扶持政策。将创业资金的投入、创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创业服务的质量、创业带动就业的效果等作为衡量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主要指标,列入各级人民政府年度工作考核的范围,对创业工作进度进行目标考核,定期通报情况。要开展创建创业型街道、社区和创业型乡镇及行政村活动。(责任部门:各级人民政府)

(三十二)建设苏州特点的创业文化。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多种形式,结合苏州市民文化实际,深入做好创业宣传工作。积极宣传各项鼓励创业的扶持政策,积极策划开展具有苏州特点的各类创业主题活动,大力表彰和宣传苏州本土创业典型,弘扬创业精神,激发创业热情,建设创业文化,真正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市民积极创业的良好氛围。(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市劳动保障局、教育局、文广新、总工会、团市委、妇联、工商联)

(三十三)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总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开展创业服务、营造舆论氛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创业的合力。

本意见所称的创业,是指劳动者通过自筹资金、自找项目、自主经营、自 负盈亏、自担风险,创办和联合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一种经济活动。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定贯彻本意见的具体措施,确保本意见落到实处。

第二篇: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研究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研究

稿件来源: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 发布日期:2008-09-11 字体大小:【大】【中】【小】

创业带动就业是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创业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它不仅能解决劳动者的自身就业,还能通过带动就业产生倍增效应。本文围绕创业带动就业战略问题试作粗浅研究探讨。

一、创业带动就业内涵及提出背景

(一)创业带动就业的内涵关于创业带动就业,根据《副部长张小建在2008中国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高层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中界定,我们主要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关于创业。创业是指全社会具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通过自筹资金、自找项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创办企业、合作组织或者开办新的项目、开展个体经营的活动。第二,关于创业带动就业。是指创业者创办的新企业和新项目,既实现了自身就业,同时又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扩大吸收更多的劳动者实现就业。第三,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就业和治理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是积极就业政策中最活跃、最具能动作用的一种机制。政府应该对创业者和创业活动积极鼓励,优化创业环境,主动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从过去消极被动的对待甚至是束缚创业的态度,转变为积极去推动,最大程度地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由此构建就业工作的新格局。

(二)创业带动就业提出背景 国家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位置,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这是在总结近年来就业工作实践,深入认识扩大就业规律,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据新华社北京1月7日报道,创业带动就业的提出主要有三大因素:

首先,是针对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作用呈下降趋势的特点提出来的。近年来,由于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我国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的作用有所减弱,“九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带动90多万人就业,“十五”时期下降到仅能带动80多万人就业。因此,在当前的经济结构下,即使保持同样的发展速度,仅仅依靠经济增长来扩大就业,显然是不够的。尤其是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情况下,更要强调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形成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其次,是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劳动者在创业的时候,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通过合伙创业、组建公司等方式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创业主体。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分流时,许多下岗职工不是等着国家或企业给自己重新分配岗位,而是勇敢地走出去,艰苦创业,不但自己当上了创业者,还带动或帮助同自己一起下岗的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第三,是着眼于鼓励劳动者积极创业提出来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普查,我国每千人拥有的企业数量只有2.5个,比一般发展中国家还少22-27个。企业数量少,就业的容量当然也就小。目前,不论是学有所长的大学毕业生,还是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年轻打工者,就业时多数都是托亲靠友,希望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很少有人主动地去创业、去办企业。教育部统计表明,2005年自主创业的本科毕业生只占毕业生总数的0.4%。北京作为全国的“人才大本营”,在2006年17.5万名高校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也仅有146人,不到毕业生总数的0.1%。这表明我国新成长劳动力的创业精神还很不适应扩大就业的要求,必须鼓励全社会劳动者,特别是精力旺盛的青年人大胆创业。

二、创业带动就业重要的战略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是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最活跃、最有效的举措,它既是新时期就业工作的重要增长点,也是当前就业工作的重点。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笔者将其归纳为“一句话、三层次”内涵。

“一句话”: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

“三层次”:一是统筹城乡经济,拉动大发展。现今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城乡差距已成为发展中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和促进社会进步最大的体制性障碍。当然,二元经济结构我国已处于破解过程中,“十一五”以及“十二五”期间,城乡二元经济的转换将越来越多地表现在人的问题上,农村劳动力转移既开启了冲破二元化牢笼的先机,同时也是终结二元化经济的标志。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从我国国情来看,发展是一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我们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发展实践将会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因此,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发展“创业经济”也谓“老板经济”,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创业经济”将成为城乡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经济发展大格局的形成。

二是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大就业。统筹城乡就业的重点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要在开发就业岗位的基础上,实现公平就业、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统筹城乡就业的基本目标是为城乡劳动力提供无差别的就业、培训、维权服务,不断优化就业环境,努力扩大城乡就业,促进城乡劳动力有序、合理流动;统筹城乡就业的核心是城乡就业岗位的共同开辟和增加,也就是打破思维定势,既要抓好城镇就业,注重在城镇寻找就业岗位,解决城镇人员就业问题,也要抓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问题,还要注重挖出农村就业的潜力,农村就业空间巨大,就业前景广阔,要将城镇就业向农村延伸。因此,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是统筹城乡就业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大培训、大就业、大市场,形成市场就业大格局。

三是统筹城乡致富,全面奔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富民为本。在我国主要是:以十几亿人口为本,而不是以部分人口为本,提高十几亿人口的收入水平,提高他们的人力资本存量,提高他们的人类发展能力,提高他们的参与经济全球化机会,提高他们分享发展成果的能力。因此,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是实践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即实现共同富裕,从整体上推进城乡致富,共同致富,从而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三、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和国内创业带动就业的实践启示

创业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创业既有利于实现就业持续扩大,增强就业拉动能力,统筹城乡就业,又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反过来再促进就业增加。创业带动就业丰富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内涵,扩大了就业工作领域的外延。从国际情况看,有关资料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国家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创业活动风起云涌。过去的30年美国出现了创业革命,当今美国95%以上的财富是在1980年以后创造出来的。2005年美国有2500多万个企业,其中,99%是小企业,小企业的销售额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就业人数占总数的54%。

从国内情况看,近年来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创业培训实践证明,在我国当前经济结构条件下,一个职工创业一般可以带动五个人实现就业。据国家小额担保贷款数据显示,自2002年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开办至今,全国小额担保贷款累计发放额达175亿元,近三年来每年发放额都超过40亿元。截至今年5月末,小额担保贷款余额达78.9亿元,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累计安排贴息资金19.37亿元,小额担保贷款成为下岗失业人员脱困致富的“加速器”和培养各类人才的“孵化器”,通过小额担保贷款的支持和帮扶,涌现出了一大批创业能手和致富带头人,直接和间接带动了相当一部分弱势就业群体成功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有力地促进了国家扩大就业调控目标的实现。另据资料介绍,浙江省可谓创业大省,其民营经济发展迅猛,不仅为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吸纳了75%的就业人口。解读温州模式――“创业经济”即“老板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支撑温州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10万多中小企业的老板对温州经济贡献率达90%以上。在温州,一只打火机、一双皮鞋、一个低压电器产品,开发了无穷商机,孕育了数万老板,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

再以苏中县级市如皋为例,当前“创业经济”也是突飞猛进,这里正在形成“百姓创家业、能力创企业、企业创大业、创业带就业”的全民创业热潮,特别苏通大桥开通后,“大桥时代”的到来,让正式融入了上海90分钟经济圈、接轨上海“桥头堡”区位优势的如皋市“创业经济”产生勃勃生机,整个经济腾飞注入了新的活力。据统计,仅2007年,如皋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2500多人。2008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农民个体工商户8240户,私营企业2821家、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59.53亿元。如皋市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5.58亿元,财政收入19.1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96.86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585元,如皋市因此荣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在如皋创业带动就业的典型人物不胜枚举。由原下岗职工张英田创办的江苏英田集团,从创始初期东拼西凑80元起家的飞达铸造厂发展到如今上亿资产的集团企业,厂房面积20万平方米,吸纳人员就业4800多人,集团还下设8家子公司和1家汽车研究所,并跨省组建了“江西英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目前,集团形成了年产农用车15万辆,柴油机30万台的生产能力,年产值突破30亿元;由如皋藉在锡打工农民马斌返乡创办的南通市神马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自1996年创办以来的11年间,发展成果辉煌并成为全国目前最大的输变电密封件、复合空心绝缘子生产企业,输变电密封件市场覆盖率达60%以上,复合空心绝缘子的市场覆盖率达100%,研发的新产品全部填补国内空白, 吸纳人员就业2600多人;由招商引资来如创业的上海藉老板陈强,于2005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落户在如皋港区的江苏熔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面对当前全球经济不太景气的情况,企业实现了创大业的目标,目前累计手持合同订单99条,约1800万载重吨、80多亿美元,进入世界造船企业20强,列中国民营造船企业之冠,特别是主打产品苏伊士型原油轮承接量全球第一,占全球份额约30%。总裁陈强表示,熔盛将打造世界一流的船舶制造基地。熔盛员工已达10800人,最近又新吸收300名大学生和300名技术工人就业,明年就业人数将达20000人以上。另据如皋市小额担保贷款统计数据显示,自2005年启动小额担保贷款业务以来,全市有289名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805万元自主创业,带动就业896人。其中,2007年以来新增申请小额担保贷款490万元,实现创业就业127人,带动就业262人。

综上所述,笔者的启示是:创业将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方式,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必须坚持的战略选择。

四、加快创业带动就业的对策研究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是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为的具体体现。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创业带动就业,认清当前就业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积极转变工作理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笔者建议,当前要以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和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积极推进创业促就业的通知》精神为主线,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以创业理念和创业文化宣传为先导,为创业带动就业营造强烈氛围。加快创业带动就业,关键要靠科学创业理念,弘扬创业文化。创业理念、创业文化宣传,不能仅靠一次会议、一个报告、一篇文章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而要靠多形式、坚持不懈的潜移默化地宣传引导。创业带动就业不能局限于简单的舆论引导,重要的是要有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宣传工作措施。笔者认为,长春市《创业大讲堂》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该市2007年启动了一个全社会参与的创业宣传活动--《创业大讲堂》,当地市委宣传部、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主办,主流媒体《长春晚报》具体承办,驻长春新闻媒体《成功》、《跨跃》、《职教时空》、《创业天下》、《财富》、《民生》等不同媒体广泛加入,成功探索并搭建了部门工作与新闻媒体合作的宣传平台并取得显著成效。同样,温州人的创业文化和创业精神值得学习推广,在温州人血液中流淌的都是创业因子,温州人愿赚别人看不上眼的小钱,利润哪怕只有一厘,他们一样要赚;温州人并不满足于小打小敲,有的人甚至“胆大包天”,敢于承包飞机航线等等,温州模式――“创业经济”即“老板经济”值得解读。因此,创业带动就业的宣传必须多形式,多措并举,除了借鉴长春《创业大讲堂》做法外,还有比如:举办不同规模的创业者论坛、创业成果展示、创业项目推介、创业图片展览、创业先进表彰会、创业政策下基层等一系列活动,都是强化宣传的好形式。总之,要综合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工具和举办专题、专栏、专版等多形式,广泛开展创业及创业带动就业的宣传活动,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要实现从过去的单纯就业“找饭碗”到创业“造饭碗”的转变,要实现从过去单纯的“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的转变,要适应中国经济发展逐步由单纯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要克服“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小家子意识,用自主创业实现人生价值,以创业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在全社会掀起一个全民创业的热潮。

(二)要以培训技能和创业能力提升为手段,为各类人员成功创业带动就业创造条件。全面实施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必须加强创业技能培训,这是劳动者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的重要手段。首先,必须搭建创业培训平台,注重培训整体规划和具体计划制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师资选拔范围,将具备条件、愿意从事创业技能培训的人员吸收到师资队伍中来,改善师资队伍素质结构,并定期开展教研交流、组织观摩教学等活动,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以确保创业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其次,必须面向城乡各类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对象范围除城镇失业人员外,要向大学生、农村劳动者、复员转业退伍军人、残疾人等城乡创业者延伸和拓展;第三,积极开展SYB培训。要按SYB培训统一的技术标准,指定教材,严格组织教学,并结合实际,自主开发和选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辅资料,采用案例剖析、企业家现身说法以及创业实训等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第四,健全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创业培训是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要面向全体劳动者开展培训,在促进劳动者创业能力提高的同时,将就业观念教育培训贯穿于创业培训的始终,因为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灵活就业越来越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劳动者要主动适应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通过等多形式实现就业或创业就业。

(三)要以创业帮扶和政策完善为抓手,为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宽松环境。加快创业带动就业必须强化创业帮扶措施,完善创业激励政策。从鼓励劳动者创业出发,政府要在税费征收、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经营场地、工商管理等方面给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方便,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和风险,并加快制定面向全体城乡创业者的优惠政策,扩大帮扶创业范围。在具体操作实施过程中,建议始终坚持“三结合”原则:

一是政策创新与帮扶创业相结合。加快实施积极的创业政策,要支持发展个体工商户,因为这是比较适合初始创业者的经营方式;要放宽“小企业”准入门槛,对初创小企业,按照行业特点降低注册资本限额,实行注册登记即时办理制,减少注册登记审查环节,放宽市场主体登记材料要求;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登记个体经营(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自筹资金不足的,给予小额贷款及贴息;对组织起来创办“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服”(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和“三管”(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等服务型企业的,要免收管理、登记、证照类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创办企业新增就业岗位带动就业的,要按政策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符合条件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尽快形成政府推动、社会支持、自主创业和不断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与此同时,要围绕政策咨询、创业培训、专家评析、项目推介、创业孵化、融资服务、开业指导和后续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建立“八位一体”的帮扶机制,重点开展“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提高劳动者创业成功率和稳定创业率。

二是促进初始创业与做大做强民营企业相结合。初始创业是创业,做大做强民营企业是更大创业,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资产重组、企业兼并和产业整合,鼓励企业上市融资、争创名牌、自主创新,加快形成铺天盖地与顶天立地互动并进的创业格局。比如:如皋市在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企业与全国109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关系,签订人才、技术合作协议429项。并通过企业上市融资、争创名牌等战略实施,做大做强民营企业。江苏熔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在扩大融资方面,与中国银行南通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与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展开积极合作。2007年完成私募融资3亿美元资本金到账。目前上市工作全面启动,年内完成香港上市。首发募集资金约15亿美金,将投向海洋工程、修船、船用柴油机及配套等项目;在实施品(名)牌战略方面,强化“熔盛品牌”,先后与挪威DNV、美国ABS、英国LR以及德国GL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合作方宣传扩大“熔盛品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三是鼓励本地居民创业与吸引外来人员创业相结合。对各类创业主体采取一视同仁的帮扶政策,保证权利平等、创业条件公平、创业成果得到保护,以吸引各类人员来本地创业。比如:随着开放能级的不断升华和大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如皋市在大力鼓励本地居民创业和返乡创业的同时,积极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吸引外来人员创业。据统计,目前如皋藉在外能人返乡创办的企业有1001家,总投资64.9亿元;2008年上半年,引进市外民资58.74亿元;一些高大新项目竞相涌入,如皋港区4个超亿美元、2个超10亿元的项目,省级如皋经济开发区3个超亿美元、10个超千万美元、8个超亿元的项目相继落户,这必将为如皋市创业带动就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四)要以强化责任和协调服务为基础,为创业带动就业提供联动保障机制。根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出,创业带动就业有三个主体即:创业主体(指全社会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带动就业主体(指劳动者创办新企业包括合作组织、个体经营和项目)和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主体(指政府)。对此,创业带动就业三个主体作用十分重要,必须通过强化责任、明确目标和加强服务,构建一个上下联动、左右配合、政府支持、部门协调、全社会参与,方方面面齐抓共管的保障机制。

一要落实政府部门责任。各级政府都要高度重视创业带动就业,把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作为新时期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建立由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劳动保障、财政、工商、税务、人民银行、有关商业银行、经贸、工青妇、担保机构和宣传等部门单位担任成员,明确各自相关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定期沟通情况,加强组织协调,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和矛盾;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制定和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扶持政策,统筹规划和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的落实;要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在就业服务工作中增加创业指导职能,并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社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服务网络,具体承担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组织工作。建议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增设“创业就业指导中心”,纳入就业服务体系,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所需经费列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要建立健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指标体系,将创业带动就业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作为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健全通报奖惩制度,定期通报进展情况,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及时进行表彰奖励,以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二要注重协调服务工作。首先,要积极引进、开发、推介创业项目,建立创业项目信息库,经常举办创业项目展洽会,完善创业项目开发、征集、论证、展示和推介的机制,为自主创业者推荐符合地方经济特色、投资少、见效快、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积极探索创业项目开发奖励机制,面向全社会开展各类创业项目的公开征集和评比活动,对创业成功和带动就业项目策划者给予适当奖励;其次,要积极打造创业实训孵化基地。建立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要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紧密结合,有重点地建设服务功能强、发展前景良好的创业实训孵化基地,要依托现有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充分利用闲置厂房、场地、校舍楼宇等设施,经过改造形成各具特色的创业实训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生产经营场地;第三,要积极开展创业专家咨询评审活动。聘请具有企业管理专业背景和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专家教授以及熟悉经济发展和创业政策的政府部门人员,组成创业专家咨询评审队伍,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电话服务、面谈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咨询、指导和服务。第四,要跟踪了解创业者的企业经营情况,定期组织创业交流和考察等活动,可引导创业者成立创业联谊会,通过社团组织的建立,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经常沟通创业信息,开展结对互助活动,推动创业健康发展。

三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创业带动就业是个系统工程,仅靠劳动保障部门孤军作战是难已做好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需要动员各级各部门以及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依靠方方面面力量支持,才能形成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合力。比如: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业务牵头和统筹协调;财政部门要按政策保障资金到位;工商、税务部门要按规定办理证照、税务登记和落实优惠政策;人民银行、有关商业银行和担保公司等要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经贸部门要根据产业结构布局,提供创业有关信息;工、青、妇群团组织要积极参与创业典型的培育;宣传部门及各新闻媒体要做好宣传工作等等。

作者简介:

马达文,男,1963年7月生,藉贯江苏如皋,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高级(国家一级)职业指导师,中共党员,现任如皋市劳动就业管理处副主任、党支部宣传委员,分管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乡就业培训工作;“191”就业服务承诺制度、“333”如皋模式的提出和创立者,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百名管理科学杰出研究者,全国管理理论创新先进个人,中国共产党如皋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南通市劳动学会会员,如皋市就业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第三篇:以创业带动就业 促进全民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 促进全民创业

无极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西距省会石家庄52公里,全县总面积524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213个行政村,总人口50万人。无极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曾是战国初期廉颇戍兵屯田的处所,也是汉武帝刘秀中兴汉业的基地,是两汉时期北方望族甄氏家族的发祥地,与无极历史有关的成语“闻鸡起舞”、“枕戈待旦”、“先吾着鞭”、“多难兴邦”等至今广为传颂。无极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劳动力密集。近年来,无极县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创业带动就业为突破口,先后打造了七汲镇无公害蔬菜基地、张段固镇皮革化工、郭庄镇食用菌栽培、北苏镇马桥装饰板材等特色经济园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近就地转移率达80%以上。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着力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失业保险工作、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援助工作取得较好成绩,无极县就业服务局连续多年获得“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0年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7100人次,就业技能培训3504人,城镇新增就业21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9%,控制在全市要求的4.0%以内,连续几年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一、夯实基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坚持以《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和《河北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为依据,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一

站式”就业服务机制,积极主动为求职者谋出路,想办法。一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加大打击非法中介力度,依法对4家职业中介机构进行规范,并严把招工简章审批关,未经就业局审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招工信息。二是在抓好培训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劳务输出网络,依托乡镇劳动保障所、村劳务信息员,及时向各信息站传递信息2600余条,使劳务信息进村入户,做到家喻户晓。三是大力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举办劳务洽谈会,积极帮助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四是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开发社区服务、治安员、消防员、环卫工等80多个公益性岗位,尽最大努力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机会。五是扎实做好失业保险工作,失业保险工作牵涉千家万户,事关社会稳定大局,以《失业保险条例》、《河北省失业保险管理办法》为依据,不断加强和完善失业保险工作,逐步将其纳入良性循环轨道。加大工作力度,挖掘扩面潜力,认真核实缴费基数,确保失业保险费应收尽收,做好失业保险金发放工作,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率100%。搞好失业人员跟踪服务,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帮助其尽快实现再就业。

二、部门联动,大力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创业带动就业的浓厚氛围,无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创业工作,将创业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创业就业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明确目标任务

和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高校毕业生、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意愿和创业需求,多方收集社会各界意见,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一是协调金融部门完善创业金融支持服务,加大小额贷款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在全民创业中的积极作用。2010年全县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近400多万元。二是协调工商、税务、土地等部门,实行创业证照、税费减免、场地扶持等政策。三是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创业服务工作和服务平台建设延伸到最基层,加强创业项目推广,尤其是投资少、见效快、技术简单、容易实施的创业小项目。加强创业培训,推广国际劳工组织“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培训模式。四是利用新闻媒体,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选树创业典型,营造全民创业良好氛围。就无极县而言,过去的下岗失业人员,大都是靠政府救济,安置就业,自主创业观念淡薄。要使他们走上创业之路,首先要解放他们的思想,转变观念。为此,我们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在县电视台、县政府网站开辟了“如何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大讨论专栏,开辟专栏对创业成功人士进行采访,在全县选树创业先进典型31个,通过他们现身说法,创业成功经验和成长历程,让“创业光荣”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让创业成功者成为人们争相传颂,争相学习的楷模。同时,在乡镇农村、街道社区开设创业培训班和创业知识宣传栏,努力消除“小富即安”、“知足常乐”等不利于创业的传统意识和观念,为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者营造宽松和谐环境。

三、多措并举,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主发动机”作用

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之一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创业是扩大就业三大动力中的“主发动机”。实践证明,一人创业平均可带动3-5人就业,如能成功实现创办的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转型,其倍增效应将会更大。同时,创业也是一种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形式,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创业公共服务。2003年在全县各乡镇、城区四个居委会建立了基层劳动保障平台;2007年全县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实现了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功能全覆盖;2009年成立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完善创业咨询、创业扶持、小额贷款等“一条龙”服务。今年上半年还将投入15万元,为11个乡镇和4个城区工作站,配足配齐办公设备和专职人员,实现全部联网,做到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基层平台的服务功能。二是建立免费创业培训机制,提升全民创业能力。将免费创业培训范围从最初的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扩大到包括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以及城乡所有劳动者,实现了“全民化”的普惠制免费创业培训。同时,紧紧围绕皮革、化工、装饰板材、制药、装备制造等5大特色主导产业,开展农民创业培训。目前五大行业中创业者高达1600余人,已形成创业规模、产生创业效应的有231家,带动全县8万多人实现就业。三是开展结对帮扶创业活动,推动重点人群创业。积极开展“深入千家走访、结对百人创业”活动,深入城乡居民家中广泛走访调查,积极宣传创业政策,了解创业需求,重点对有创业意向的城镇就业困难群体、返

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开展创业结对帮扶,实施创业培训、创业项目、创业场地、创业贷款、创业政策、创业开办“六大帮扶”措施。同时建立创业帮扶长效机制,依托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及时掌握城乡劳动者创业意向,对有创业愿望的,发现一个,支持一个,帮扶一个。

四、结合就业援助活动,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

2010年,我们开展了多项就业援助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春季劳务洽谈会”、“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通过积极协调,为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返乡创业农民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0余万元,为符合条件的400多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保补贴136万元。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充满活力、富于创造、渴望成才,是最活跃、最有潜力的创业群体。在具体工作中,一是积极组织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参加培训,激发他们的创业潜质。二是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政策扶持。符合规定条件的大学生创业,可分别享受小额担保贷款、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困难家庭大学生创业,还可享受半年的失业补助金。三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咨询指导。筛选一批前景好、入门易、收效快、适合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举办创业项目展示咨询活动,为准备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参考和指南。

此外,我们还采取以下措施,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首先,建立农民工档案。召开老乡联谊会、恳谈会、通报会等,-5-

及时与返乡农民工取得联系,全面掌握返乡农民工从业地点、行业、工种、特长、回乡原因及今后打算、需求等信念。其次,在政策衔接方面,创新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和工作方式,明确规定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可按照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同时在技能培训方面,根据返乡农民工意愿,结合我县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新开工建设项目需求,组织相应的创业技能培训,开展定向、订单式和岗前培训。通过扩大培训规模、延长培训期限、增加培训投入、提升培训能力,促进返乡农民自立创业和自主择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全民就业创业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创新举措,推动无极县就业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贾振杰 苏江明)

2011年4月

第四篇:扶持全民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扶持全民创业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山东省XX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XX市位于青岛市西海岸,现有辖区面积1846平方公里,辖22个镇(街道办事处),1016个村(居)委会,81.1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4.3万人,非农业人口36.8万人。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建立创业扶持基金,为农民和下岗失业职工创业发放小额贷款并予以贴息,引导广大农民和下岗失业职工自主创业,激发了全民创业的热情,为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创业扶持基金以来,全市累计发放扶持基金6.1亿元,扶持自主创业

1.6万人,吸纳带动就业5.3万人。

一、鼓励全民创业,制定创业贴息贷款政策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并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怎样建设新农村?选准切入点,找到突破口,是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关键。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建设新农村,生产发展是“第一要务”,农民增收是“第一难题”,2005年,在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创业和资产经营性的收入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7%,农民创业意识谈薄,资金匮乏。对此,我们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结合本市实际,把解决农民创业“贷款难”作为促进农民创业的突破口。从2006年至今,市财政每年都拿出部分专项资金建立“全 1

民创业扶持基金”,对城乡居民创业贷款给予一定比例的政府贴息,贴息贷款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扩大贷款规模,完善管理办法,促进了这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建立创业扶持基金,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社会公平、分类指导、便民高效、责任追究”的原则,切实做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使其成为一项真正的惠民工程。

一是确定创业扶持基金的范围和贴息额度。2006年我市由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建立了“农民创业扶持基金”,当年,共扶持3359户农民实现自主创业,发放贷款1亿多元。随着贷款需求的不断增加和贷款范围的扩大,2009年市财政将扶持基金的规模提高到3000万元,贷款额度也由原来的10万元提高至20万元,各镇(街道办事处)也配套了部分资金,专项用于扶持全民自主创业,同时,贴息的范围又扩大到了持《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城乡低收入家庭居民、复员转业退役军人以及具有xx常住户口、有意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和职业学校毕业生,只要用于发展生产、自主创业的贷款均可以申请财政贴息。

二是确定创业扶持基金贴息标准。2006、2007年我市创业贴息贷款的贴息标准为90%。到2009年,随着贴息范围的扩大,贴息标准进一步细化,确定城乡居民创业贷款贴息年限为1年,投资回收期限长的可延长至2年。贷款3000元至10万元的予以贴息,其中第一年贴息50%,第二年贴息40%,贷款不足三个月

或逾期还贷的不予贴息。持证残疾人、在册城乡低收入家庭居民和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首次创业的,其创业贷款予以90%的贴息。

三是严格创业扶持基金的发放管理。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居民向创业项目所在地的农村信用社提出创业贷款申请,由相关金融机构对贷款申请人进行审查,确定是否发放贷款,再向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贴息申请,对符合贴息条件的贴息对象报理事会办公室备案审核。由理事会办公室将贴息名单汇总至相关金融机构,并由市财政局于每月1日将当月贴息资金拨付到相关金融机构。

四是积极实施文明信用工程。在发放小额贴息贷款工作中,我们从改善农户创业金融环境入手,确保小额贷款的有效利用和回收,并将农民的贷款与创建文明信用户(村、镇)结合起来,到目前为止,全市共评出“文明信用镇”10个,“农村文明信用村”160个,评出“农村文明信用户”11万多户,占总户数的50%,凡被评为农村文明信用户的农户,由市农村信用社发给贷款信用证,对持证农户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制度。文明信用户的贷款利率国家规定浮动部分最高可下调30%,文明信用村的贷款优先安排,文明信用镇当年新增存款的80%在本镇发放使用,并适当提高该镇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比例,通过加强信用管理,实施文明信用工程,创业者贷款到期归还率达到99%以上。

三、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实现以创业促就业的良性互动

一是有效缓解了创业贷款难的问题。通过落实创业扶持政策,较好地解决了城乡劳动者创业缺资金的实际困难,极大地激发了城乡劳动者的创业热情,我市海青镇唐村是远近文明的蔬菜大棚专业村,以前由于缺乏资金,大棚项目无法启动,政策出台以后,农民申请贷款建设了高标准无立柱大棚,以满足蔬菜生产的需要,20多农户得到贷款资金80万元后,立即动工建设,目前47个高标准无立柱大棚已经基本建成,投产后可增加农民收入100多万元。

二是农村经济由打工型向创业型转变。通过建立农民创业扶持基金,政府由以前单一的补贴农业生产环节向鼓励引导农民创办项目走向市场转变,促使农民由单纯的打工者转变为创业者,实现了农业农村发展方式的转型。度假区王家台后村一村民去年申请创业贷款3万元开办家庭旅馆,可同时接待40人住宿、就餐,年收入可达14万元。宝山镇小窝洛村的几户农民通过创业贷款购买大型农机,成立了农机协会,户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初步实现了共同富裕。

三是农民创业带动了就业的倍增效应。通过开展农民创业扶持工作,改变了原来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单一模式,开辟了一条农民转移就业的新渠道。有的农民创业项目规模扩大后,吸纳了几十名农村劳动力就业,真正形成了一户创业,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局面。我市王台镇充分发挥创业基金作用,依托全国

纺机工业基地优势,大力扶持农民发展“家庭工厂”,目前全镇“家庭工厂”达到860家,户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吸纳近2万名劳动力实现就业。

建立创业扶持基金,实施创业贷款贴息的政策,深受广大城乡创业者的欢迎,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创业项目和水平也在逐年提高,政府职能得到有效发挥,贷款银行积极性高涨,广大创业者在积极创业的同时也感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干群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推动了全民创业工作的全面开展。

第五篇: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推荐)

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

为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基础,以搭建就业创业平台为载体,以创新就业创业模式为动力,着力构建“政府推动、校企联动、学生行动”的就业创业体系,努力建成汇集中西部创新创业人才的“洼地”,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天堂”,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从2009年开始,大力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百千万工程”,即:每年扶持100名以上大学生自主创业,促进1000名以上大学生成功就业,推动10000人次以上大学生通过培训见习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三、主要措施

(一)打造大学生就业创业园区。坚持“整合资源、错位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与高校以多种方式合作共建大学生创业园,引进“八百邻”等项目打造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引导大学生创业项目按产业布局向园区集中,形成集聚、示范、带动效应。重点打造“三大创业园区”:以龙潭工业园为依托,打造“成都龙潭总部城大学生创业园”;以电子科大为依托,打造“大学生电子信息创业园”;以成都东区文化创意项目为依托,打造“大学生文化创意产业园”。

(二)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训基地。鼓励生产企业、设备制造商等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机器设备、配套设施、厂房车间等租赁,鼓励各种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中心等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软件开发、技术开发等服务。在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选择10个左右具有一定规模、资质的企业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基地每年提供大学生实习见习岗位300个以上,解决大学生就业200人以上。

(三)实施大学生服务基层计划。招募大学毕业生到我区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服务。重点实施“三百计划”:一是“百名大学生服务社区计划”。招募100名以上大学生到社区工作,实现“每个社区两名大学生”的目标。二是“百名大学生支医计划”。招募100名以上大学生到区域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三是“百名大学生支教计划”。每年公招100名以上大学生到我区中小学、幼儿园任教。

(四)创新大学生就业创业模式。一是“人才实验室VPE”模式。依托社区、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联盟,在成华区“人才实验室”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创新推出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顶岗实习和就业见习(Practice)、促进就业创业(Employment)“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就业创业“VPE”模式,并扩大高校和企业参与范围,通过政府指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将大学生的志愿服务、顶岗实习、就业见习、就业培训等集中在大学期间基本完成,形成“大学生志愿服务—顶岗实习—就业创业”的“大学生人才成长”链条。二是“创业后续支持服务TSA”模式。在近年来对城乡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开展自主创业TSA后续支持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范围,创新推出增强大学生创业思维(Think)、学习(Study)、行动(Action)能力的后续支持服务,对大学生在创业商机选择、证照办理、融资渠道、企业管理、员工培训、店面设计装修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帮扶,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企业经营能力。三是“公益创投NPP” 模式。结合基层治理模式创新和村级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以及社区服务站改革,创新推出公益创投(Non-Profit PartnersVenture Philanthropy)模式,引进社会风险投资基金,建立“公益创投金”,把原由政府做的、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服务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实现政府发包、社会承接,开辟继政府部门和企业之后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第三领域”。

(五)配套优惠扶持政策。一是大学生创业办理工商税务登记,免收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二是设立100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对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予以贴息。三是设立1000万元大学生就业创业专项资金。通过政府投入、高校筹集、企业赞助等多种渠道筹集,专项用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性扶持、表彰奖励等。四是建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寓。首批推出10000平方米大学生廉租公寓,对入住大学生住房租金实行第一年100%补贴,第二年50%补贴。五是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首期在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提供3万平方米的创业场地,对大学生创业人员场地租金实行第一年100%补贴,第二年50%补贴。六是大学生创业公司所缴税收的区级地方所得部分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前3年按100%扶持补助,后2年按50%扶持补助。七是辖区企业新吸纳大学生实现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对企业实行1000元/人·年岗位补贴。八是鼓励社会机构面对大学生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大学生取得相应资(合)格证书,并在成华稳定就业创业1年以上的,按800元/人标准给予培训机构补贴。九是创业项目获得省、市部门立项的,或涉及科技创新经省、市部门认定的,将按项目所争取资金或融资总额的10%以内进行奖励(单个项目不超过50万元)。十是对创业受挫大学生和困难家庭大学生实施就业援助,实行一对一帮扶推荐就业,直至实现就业。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成华区大学生就业创业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区长、常务副区长、宣传部长、分管副区长担任,团区委、区人事局、区劳动保障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团区委,负责综合协调工作。建立成华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统筹协调全区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建立以市场化运作为主的多方参与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鼓励和吸引企业、民间资金、社会中介机构等市场主体力量参与和介入。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确保有力推动。

(二)强化综合服务。探索建立“创业服务中心+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创业园区”三级联动模式。成立成华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中心设在区劳动保障局,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等服务。专设成华区大学生创业绿色通道。在区政务服务大厅开设大学生创业绿色窗口,并延伸至我区“三大创业园区”,为大学生咨询政策、办理手续等提供一站式服务。建立大学生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大型仪器仪表共享、科技文献查新、知识产权保护、科技金融、科技成果鉴定推广等服务。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团。聘请成功企业家和专家组建就业创业导师团,采取单个辅导、会诊辅导、授课辅导、咨询辅导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就业指导。积极推动大学生创业俱乐部(沙龙)、合作社、协会建设,促进大学生、导师的深入交流。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加强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产销衔接培训。鼓励各种社会机构,组织面向大学生的专业培训、专项培训和定向培训等,重点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金融保险、物流运输、都市旅游、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服务业人才队伍培训。

(三)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大学生就业创业宣传力度,重点宣传涌现出来的优秀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形成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促进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每年举办“十佳大学生创业之星”评选活动,积极开展“创业论坛”、“创业设计大赛”等创业主题活动,营造支持、鼓励、保护创业的社会舆论环境。

五、附则

(一)本意见所称的大学生,是指普通高校在校生、应届毕业生及毕业两年内未就业的大学生。

(二)本意见由团区委、区人事局、区劳动保障局、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科技局、工业区管委会等部门在职能范围内负责解释。

下载苏州市创建创业型城市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意见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州市创建创业型城市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意见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 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指 导 意 见 的 通 知 国办发〔2008〕111号 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 人力资源社会保......

    关于做好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

    关于做好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烟发[2009]9号) (2009年3月6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根据国家和省关于促进......

    创业带动就业情况汇报

    烟台市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创业推进就业,就业关系民生。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我们按照“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

    创业带动就业典型材料

    创新创业为社会就业增添动力 ——邵东县创业新村家居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带动就业 典型材料 邵东县创业新村家居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推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为抓手,积......

    创业带动就业资料

    以创业带动就业 全面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天祝县创业带动劳动力就业转移良好成效 就业就是民生之本,转移就是致富之路,培训就是增添后劲,创业就是发展事业。近年来,我县......

    创业带动就业典型材料

    全民创业为社会就业增添动力 ——甘州区创业带动就业典型材料 甘州区以开展“全民创业年”活动为抓手,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在促进全民创业的同时,为带动就业作出了积极贡......

    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滨政办发〔2009〕4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各大企业,各高等院......

    以创新促进就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5篇材料)

    以创新促进就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 –––泰宁县创城工作绩效考评报告 泰宁地处闽西北武夷山脉南麓,居闽赣两省三市交界处,县域面积1540平方公里,辖2镇7乡118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