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书画技巧:关于用墨,你到底懂多少?
书画技巧:关于用墨,你到底懂多少?
来源:淳道字画网 时间:2015-12-11 文章浏览次数:86次
摘要:这篇文章向大家介绍的是一些关于使用砚石、水、洗砚、水墨画上对于墨的认识。今分述如后:
这篇文章向大家介绍的是一些关于使用砚石、水、洗砚、水墨画上对于墨的认识。今分述如后:
一、砚石
砚与墨有直接关系,著名的砚材有端石(广东端溪所出)、歙石(安徽歙县龙尾溪所出)两种、它们都是水成岩,比较易于把墨研稠。歙石在南唐李煜时(公元961年),就已为劳动人民所采制。我们首先要求砚石的是下墨。也就是要求无论如何坚硬的墨,用它研起来,易于浓稠,同时砚石也不至于因为被墨磨擦而泛出石屑,这就是好砚。作者以为歙砚用来最方便的是被称作“墨海”的一种。它的形状有方有圆,有大有小。上面有石盖,旁边有石嘴,是用一块歙石整挖成功的。墨用得多,在海池里研,墨用得少或是另用一种墨,还可以用石盖去研,用起来非常方便。齐白石先生就是用歙石“墨海”进行创作的一位画家。这种墨海,笔铺、墨铺都有。
二、水
研墨的水,最好是用带苦涩味并含碱性的井水。它可以“发墨”--使墨增加黑度和光泽度;并且用它画出来附着力更强些。调和颜色使用的水,也以井水和其它天然水比较好些。施用药品如漂粉一类消毒了的水,却不相宜。
三、洗砚
砚必须勤洗。若在熟纸或绢上画工细的画,更必须在未研墨之前,先把砚池里的墨洗得干干净净。如不洗净,那是经不起着色。水染时易于渗晕、分散和脱落。什么叫“宿墨”呢?那就是隔了一夜的墨汁,燥性已退,水墨风景画家,每喜欢用这样的“宿墨”,容易渲染。但是在夏天,在南方,隔了一夜的“宿墨”,已不好用,甚至发生恶臭。
四、墨彩
水墨画里把墨色分成五种色度,那就是焦、浓、重、淡、清。这首先是要看所用墨本质上的好坏。用美国“气烟”所制的墨或墨精(上海制,有天字的,有寿字的。)它只有焦有浓,淡已很难,更不用说清而有神。用同治光绪时期的墨,也只有焦、重、淡几种色度,既不浓黑.又不清轻。
一般说来,墨的五彩如下:
(一)焦墨--即是把研成的墨汁在砚池内经过半日的挥发,再用来画画中极其深重而又突出的部分。它是在全幅画中特别黝黑的部分,黑而有光亮。
(二)浓墨--是说墨色的黑度.仅次于焦墨。焦墨可能有光泽,浓墨因为加入水分,虽黑而无亮光。
(三)重墨--这是对淡墨说的.它比浓墨水分更多些,比淡墨则又显出黑一些。
(四)淡墨--水分加多,成了灰色的叫淡墨。
(五)清墨--这在墨彩上则是仅仅有一些淡灰色的影子,这影子去表现朝雾夕烟似的模糊形象。总起来说,好的墨不但是能焦能浓,而且是能淡能清,这是根据制墨时捣杵次数的多少来决定的。至于画家使用水墨作到了清的墨彩,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古代画家能够善于用墨,画出清的墨彩的,宋代的马远(号遥父),元代的方从义(号方壶),清代的恽寿平(号南田字正叔1633年生)和清代的华秋岳(号新罗),他们都是长于用墨的画家,他们几家的山水画、花鸟画,至今看来,还是水汪汪的,清而有神,这虽不完全关乎墨的本质,但墨的本贡却和它有直接的关系。墨彩中的清而有神.是由其它深浅不同的墨彩衬托出来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在一幅画的空白部分,画出某种事物的清淡影子,而这清淡影子,在这幅面面上却具有极其重要的表现价值,它反映着某一时间空间的特点,使看的人深入画里,想像着这些影子里,埋藏着许许多多的事事物物。所以我们对这种画,认为是有余不尽,耐人寻味的。
五、研磨
研磨(也叫磨墨)对于一个画家也是一件重要的工作。这和民间画工教徒弟时也先教研颜色,是一个道理。他们早晨起来.总是先研出一池墨来,预备创作时使用。这样,与其说是研墨,毋宁说是研人--练习腕力和臂肘的活动。日子长了.这对于作画,是有相当大的帮助的。齐白石先生在早年.总是起来后自己研墨,就是这个道理。研墨的方法:起初是要慢慢的、不太用力的去研,这样,就不致使干燥坚实的墨,因为快研和用力研而使墨接触现石的一面碎裂,研出了墨渣;墨初着水,由于慢研、轻研,水分把墨靠现石的部分浸得较软.然后再加快加力,墨汁就容易研得浓稠.节省时间.又无渣滓,对于乾隆以前(公元1736年)的墨.更要用这种方法--先慢逐渐加快去研,免得碎裂。
六、收储
墨最怕潮湿,也怕风吹。受潮湿的墨是胶坏而烟并不坏,风吹容易碎裂,尤其是新制的墨。我们对于墨的收储,必须是用纸包起来,放在比较干燥的地方,已经受了潮温的好墨,若是搀合新墨,合研合用,黝黑无光,对于作画,也有相当的用处。但最好是用原匣收储。在民间使用的墨,全是新墨,他们把新买来新墨,先用纸裹紧,下面露出要研磨的部分,大约有二、三分长,然后用蜡把裹纸的部分烫匀,随时用刀割去蜡纸,这样就可以使墨永远保持不碎裂。就是已经破碎的墨,对上碎碴,再粘起来,用上面的方法--裹上纸,烫上蜡,也可以当作整块的作用。
七、颜色墨
颜色墨有五色十色的。如乾隆制造的“五香”--石青、石绿、朱砂、石黄、白五色墨;如嘉庆制造的“名花十友”--朱砂、石黄、石青、石绿、“车渠白”、紫铆、黄丹、雄黄、赭石、朱标十色墨。这原是为批点书籍用的。用来作绘画的颜色,不但是原料好,而且它们所使用的胶也非常好。处理的办法,不要用砚石研,首先把它锤碎,放入碗中加水,入蒸锅去蒸,蒸得毫无墨块,兑入些滚水搅匀,放置澄清。大约经过二三日,胶水全浮在上面,把它撇出,马上晒干或烘干,预备将来兑颜色使用,这是极度的轻胶。剩下的颜色,再研再漂。
第二篇:新西兰留学生医疗保险 你懂多少?
天道留学http://tiandaoedu.com/
新西兰留学生医疗保险 你懂多少?
保险是全球性质的,不仅局限于我国,国外也是有保险保证大家利益的。新西兰留学热度持续不降,关于医疗保险就是要了解的事项之一了。在新西兰参加了留学生医疗保险的海外学子,如果碰到了身体上的疾病或是意外伤害,如何能够保证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好的医疗护理和费用赔偿?留学生医疗和旅行保险是每位来到新西兰的学子都必须投保的,但繁琐而复杂的理赔程序却不是每位被保险人都了解的。
在新西兰参加了留学生医疗保险的海外学子,如果碰到了身体上的疾病或是意外伤害,如何能够保证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好的医疗护理和费用赔偿?留学生医疗和旅行保险是每位来到新西兰的学子都必须投保的,但繁琐而复杂的理赔程序却不是每位被保险人都了解的。
当海外留学生参加学生医疗保险后,投保人如果发生医疗相关的费用,可以通过直接结算或者申请报销的方式支付看病后的费用。下面分别为大家介绍新西兰医疗保险直接结算或申请报销支付的知识。
新西兰医疗保险的直接结算
新西兰的大学内通常设有校内医疗中心。如果留学生参加学校的学生医疗保险,那么在校内诊所看病时一般可以直接结算(direct billing)医疗费用。就是说,只要是在保险范围内的医疗服务,诊所会直接向保险公司收费,投保人不需要再缴任何费用。
如果学校的诊所与保险公司没有直接结算的协议,则留学生需要先缴费,然后凭收据和医疗证明去保险公司报销。如果接受的医疗服务不属于保险范围,则须自费。
如果在校外的医疗机构就诊,也可以使用直接结算的方法;因为保险公司通常会与一些医生或医疗机构建立直接结算的协议。
例如需要看专科医生(Specialist)时,应该由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GP)为患者先开具转诊单(Referral Letter)。然后在就医前填些好保险公司的报销申请单,和转诊单一起先寄给保险公司审核。
如果保险公司批准,在看病后可以要求医生/医院直接将帐单寄给保险公司结算,投保人则无须再付费。
使用直接结算的方法可以简化报销程序,投保人个人不必付费和申请报销;另外,投保人可以放心,保险公司一定会报销这项医疗费用。没有得到事先批准,报销申请可能被保险公司以不属于保险范围为由拒绝。
在购买处方药时也是如此;如果药房参加保险公司的直接结算(direct billing)服务,在买药时就不需付费,药房会直接向保险公司收费。否则,就需要先支付药费,然后凭收据去保险公司报销。
如果投保人医疗需求是由于事故造成的,那么,在看病时须告诉医生或护士,他们会为伤者填写ACC申请单。因为在新西兰,事故造成的医疗费用由意外事故赔偿局(Accident Compensation 天道教育 带您走向成功留学之道!天道留学http://tiandaoedu.com/
Corporation,ACC)负责报销。有些医疗项目如果ACC不报销,投保人则需要向自己的保险公司申请报销。
新西兰医疗保险的申请报销
如果医疗费用不能通过直接结算的方法支付,投保人就需要自己先支付,然后向保险公司申请报销。
保险公司有专门的报销申请单(Claim Form),您可以从网上下载。将填好的申请单,连同看病买药的收据,以及相关的医疗证明,如医生转诊信、检查报告单等,一起寄给保险公司指定的地址。保险公司在审核后,会将报销金额汇到申请人提供的银行账号。
在看病后要保留所有的收据和医生证明;如果时间允许,在去专科医生门诊、住院、做影像检查等情况下,最好先向保险公司提出申请。如果患者需要急诊、住院等,最好先打电话通知保险公司。获得批准后,再去看病,这样可以确保患者产生的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报销。
有些医疗项目不属于保险报销范围,就得自费,保险公司会拒绝赔付。
留学生在新西兰如何看病
在新西兰,如果是普通常见病,人们通常去看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 GP),而不是去医院。新西兰的医院一般只处理急诊和住院的病人。如果不是急诊,患者必须通过全科医生的转诊(referral),才可以去医院看专科医生或做检查。
许多新西兰的大学内设有学生医疗中心(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这里由医生护士提供基本医疗服务(Primary Health Care),可以处理常见的病症和小的外伤。学校诊所通常在周一至周五为学生提供服务。
无论在学校的诊所或是外部的诊所看病,都需要先打电话预约。如果病情比较紧急,诊所会帮助患者尽快就诊;如果病情非常紧急,则最好直接联系急诊服务或叫救护车。
如果患者需要在晚间或周末就诊,那么需要去所在地区的非上班时间医疗门诊(After-hour Clinics)看病;这种诊所通常价格较高,比白天的诊所收费更多。
如果是比较严重的疾病和外伤,伤者或患者可以直接去附近医院的急诊外伤中心就诊;如果是外伤性质的意外伤害,所有的费用会由意外伤害局(ACC)进行赔付。
无论是何种性质的疾病或是外伤,如果是有生命危险的情况,应该直接拨打急救电话111,得到救护车服务;新西兰的救护车服务并非免费,每次出车费用从80新西兰元到几百新西兰元不等。
天道教育 带您走向成功留学之道!
第三篇:企业文化,到底你为企业增色多少
企业文化,到底你为企业增色多少
企业,你有真正的文化吗?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企业文化也是这样,以至有文化和没文化之间好象已经没有了区别,悲观主义者说我们正在步入一个文化的沙漠,乐观主义者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文化的丛林。实际上,正是由于这种有没有文化和企业文化差异的观念才会使持有悲观企业文化者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立,企业人没有精神寄托和自我价值观念,企业陷入胶着的荒凉发展的绝境。时代是多元的,社会同样是多元的,必然造成了人的思维也同样是多元的。正是由于这些多元的物质与元素的存在,从而也会有对企业文化持有不同的态度,但我认为,文化的延伸度与长期性肯定是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原动力,而对于企业则更是企业发展的主导与灵魂。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的基因密码,它是直接决定企业能否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健康长寿的决定性因素。一个企业,其企业文化如果是强势的和可持续的,企业文化就可以直接起到推动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保证企业健康长寿的作用;如果其企业文化是颓败的,它不仅不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正面作用,相反还会阻碍企业的发展,甚至把企业推上崩溃、短命之路。可企业到底真的有没有企业文化作为其发展战略的依托呢?企业文化即便在你的企业存在,为你的企业解决了哪些问题?这些文化是不是你的企业真正所倡导与向往的企业文化?不言而喻,优秀的、强势的和可持续的企业文化必然是引导企业战略规划实现,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理念,增进员工钟爱企业程度的必然结果。
目前有种说法,叫做三到五年的企业靠老板的胆识和魄力,五到十年的企业靠机遇,十年以上的企业靠团队,二十年以上的企业才靠企业文化。虽然这种说法不是绝对的,但绝对有着一定道理。有些企业本身建立的时间不长,但是为了沽名钓誉的增强外界社会影响力,为了提升一定的企业品牌,往往不顾企业文化塑造的短期行为,仅仅把一些表象的东西作为企业文化的内容,不断的给员工和外界强行灌输,企业里也从上至下,口头上每天大喊特喊企业文化,可实际上员工言行不一,企业文化流于形势,企业本身就已失去了追求企业文化价值的内涵与意义了。比如说,某些企业提出来一些较为经典的、纲领性的口号就认为这就是他们真正的企业文化内容,有些企业设个广播站、有些企业拥有自己的报纸、杂志,又有些企业把CI战略的许多内容也当作自己的企业文化,有些企业搞一些文化宣传活动,树立一些典型也作为企业文化,又有些企业出几本指南、印几本册子和行为规范之类的书籍或者是企业导入新型的提练了的制度和管理模式等等,他们都一味的把这些实质性的行为当作企业文化来看待。这些只是企业文化表现的一种形势,有些甚至不能称之为是企业文化,有文化之名却无文化指导延伸教育与传播之实,称不上真正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依赖于这些表象的形势产生与传达的,真正的企业文化是渗透在员工思想与内心深处,来规范与指导员工言行和价值取向的规范化的东西,它既存在,又令人感到它的无形,看得见却真正抓不到它在哪里。
经验的总结与文化的积累使我们对企业文化有了重新的思索与认识,许多企业很年轻,却叫嚷着自己的企业有多么深厚的企业文化。我们都承认,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成长的全过程,只是许多企业不善归纳总结和加以利用,至使企业文化象生活在夹缝里的小草,有生命,但随时都有夭折的可能。许多企业领导或是老板们没有真正的意识到,有些企业从建立到发展已多年了,还是没能建立起来属于自己特征的企业文化。既可以把企业文化看作是一项工程,又可以说成是一个项目,可大可小、可重可轻。许多企业一厢情愿的自我感觉企业文化良好,实际上却没有使员工从内心形成一种自动自发和自觉的对企业的认知感、归属感和自豪感的强烈愿望。
企业,演绎自豪的宣言
既然社会是由一个个单元组成的,而企业中的每个元素也组成了一个个小社会。许多前卫时髦的企业辞令都在传颂着企业文化的内容,目的都是在让企业员工对企业产生自豪感。象:以人为本、学习型的组织与团队,大谈执行力、头脑风暴、没有任何借口,以及财富、命运和态度等等。这些不乏时尚却又关系每个人切身利益的提法,或多或少的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这些理论一天天的丰富着企业管理者的思维、制度和前沿。而这些有利于企业管理者管理企业员工的书籍与理论,在极有效的约束着企业员工的言行的同时,也在为丰富如雨后春笋一般成长起来的企业所形成和造就的企业文化而摇旗呐喊,此外,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
但企业文化并不是只有专门构建后才存在,这就像任何一个人不能选择要不要你的遗传基因一样。任何一个企业只要其连续存在的时间足够长,足以形成共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事习惯,使一种价值观念在企业组织中上升为主导地位,不自主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也会形成它特有的企业文化。人们能做的只能是对企业文化进行自主设计,构建能推动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强势企业文化;或者对已有企业文化进行改造,使之发展成为一种强势企业文化,保证它能对
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在现如今各行各业都在把“企业文化”象过之屠门而大嚼一样被企业一口口蚕食着的同时,企业文化也象被社会与企业“炖烂的肉”,被企业一口一口的吃下肚子,变成企业老板自己的私有财产和个人宣言,不时在吐故纳新的同时,方便把这些已形成的“文化底蕴”传播出去。不论是一流的企业还是三流的公司,自我感觉良好的管理者或是老板们不论是接见客人,还是商务谈判,不论是出席会议,还是激情十足的讲话,都会或多或少的把自己的企业文化挂在嘴角。口号喊得相当响亮,好象就他是一个有文化造诣的人,就他的企业是一个企业文化内涵足以让外人称道的企业。殊不知自我感觉良好会把企业只注重上而不重下只重表不重里,只重言不重意的做法而埋藏,企业文化在经济利益与员工价值两难取舍的同时,企业文化很容易会被搁置在一旁,出现叶公好龙的情形。
文化,关注战略与人
如果一个企业,他什么都做得很好,什么都不用做了,那么他就没有目标了,就像一个人一样,没有目标就没有灵魂,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如果企业没有企业文化就会像没有方向的汽车一样,在马路上乱跑乱闯,或者说有了目标没有企业文化的支持也不可能持久。创业初期,企业首先是得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不管是多少人,首先需要清楚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的定位是什么?所有人都要达成共识,向着目标去做,共同向一个方向努力,形成一个合力,企业文化是把每个人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如果把企业文化当成一个装饰性的东西、形式主义的东西,形不成真正的企业文化,与真正的企业文化离得很远。
管理之神松下幸之助说:“当你领导十个人的时候,你要走在最前面,领着大家去干;当你领导一百个人的时候,你应该在中间,协调周围的各种关系;当你领导一千个人的时候,你必须在后面,掌握全局,把握方向!当你领导一万个人的时候,那么你惟一能做的事就是祈求上天保佑”。所谓祈求上天的保佑,我想就是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自然,符合天人合一的准则。当你领导一万个人的时候,你已经不可能事必躬亲,除了制度发展的惯性之外,实际上你是靠着一种“思想”在统领这个企业,而这种“思想”很大意义上就是一种企业文化特征在管理上的表现与应用。
此外,企业文化应该能够把创新的基因置入到员工当中去,才是真正能够让企业长盛不衰的企业文化。所有百年企业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就在于其创新的精神是长盛不衰的,非常重要的一
条是企业文化像基因一样置入到企业当中去。
我认为在企业里,被管理者需要管理者给予的东西很简单——公平。再简单一些就是我干得好,你应该能看得到,别人干得不好,你应该提出来。如果干得好、干得不好都没有人提出来,那么就会向着干得不好的方向发展的。所以,我们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创新精神。在企业里最可怕的是每个人对企业的发展都漠不关心。最重要的是每个人自觉创新,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如果员工有对工作干坏了也无所谓的思想,那么这个企业是没有希望的。因此创新是最重要的,每个人的创新是最重要的。
把企业文化像基因一样注入企业之中,最具体的是让每个员工感受到市场压力,由市场来评判,所有都是听市场的,市场的效果好,市场直接就给你评判了。现在企业麻烦最大的是企业的领导感到市场的压力非常大,而员工并没有感受到压力。企业文化不应该是孤立的,如果把市场压力穿透到每个员工身上去,每个员工一定会想办法来解决这个压力,这就需要创新,而这个创新就是企业文化最需要的。如果每个人都来动脑子,每个人都来创新,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笔非常大的财富。企业要从组织结构上使每个人与市场都联系起来,每次创新都要想到用户的需求是什么,与用户的需求结合起来。如果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那么你的创新就是有价值的,人人与市场结合起来,这个创新就不是空洞的,是非常具体的。他们会想,今天的创新是什么?是不是用户的需求?所以得动脑子想一想,而不是被动的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了。如果每个人与市场不结合在一起,在今天这个信息化时代,经济全球一体化时代,这个企业就没法生存。因为原来金字塔型的管理方式不适合了,原来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而在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的开通,你所知道的信息,别人也都能知道,所有的信息都是对称的,只有速度致胜才能占领市场。谁能最快满足用户需求谁就抓住了市场。所以把创新的基因渗入到每个员工当中去,不是口头上的形式,而是通过市场的力量来达到的。每人每时每刻都与市场结合在一起,离开市场就没有生存的余地。而这种创新精神也恰恰是企业文化所关注的企业战略决策和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的人的最主要起的作用。
企业文化,强势持久的本质回归
企业文化建设,真正是一项系统工程。归纳几句响亮的口号,设计几个漂亮的形象,远不能构建出强势企业文化。我认为,强势企业文化的构建,应该重视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
1、选择确定企业文化的基本类型,并对企业文化的目标模式进行设计和规划,以保证所构
建的企业文化一定是能推动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强势企业文化;
不同的企业存在着不同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如果企业员工不认同企业领导艺术的价值观念,上司主管简单地通过指令进行管理,下属员工阳奉阴违,而且官僚主义严重等因素存在,也是企业文化确定的基本规划存在着问题。或者说,在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现实存在的情况下,老板的文化、层次与思维观念等方面也是一个企业确定什么类型企业文化的关键因素。
2、总结归纳企业价值观念,构建企业价值观念体系,为企业组织确定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和价值目标;
你的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规划是怎样的,你希望你的企业员工和企业领导达到哪一个层面上,是能力的提升需要后天的加强培训,还是不停的从细节入手,关注执行力。从企业各部门,各人员的情况了解如何,让他们树立怎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努力使员工目标与企业短、中、长期目标的一致性,不能陷入“两种目标两张皮”的境地。
3、以企业价值观念体系为内核,分别进行设计和构建,以保证所构建企业文化的完整性;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在正确的树立了企业领导与员工一致的企业价值观后,将其层层分解,使各级各阶层的企业人员都明白企业每年、每季度甚至是每月的目标任务与计划,明白自己该干什么,避免和杜绝企业中人浮于事思想混乱、安于现状没有追求,工作冷漠的现象。同时积极开展企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描绘一幅令企业员工无比憧憬的壮美蓝图,关心重视企业和谐工作与关系氛围的搭建。
4、对照所选择设计的企业文化目标模式,对企业组织的其它构成部分进行对应清理,以保证企业文化与企业组织的其它构成部分实现融合,使企业文化真正起到企业组织基因密码的作用;
为了强调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许多人总结出“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糊弄人,企业文化管理才是灵魂”!这样精辟的经验之谈。而企业文化在完善的同时还要象遗传基因一样,一拨拨一代代的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巨大作用。但它的前提是企业组织行为必须要与企业文化行为保持一致,不会有原则与观念上的分歧。
5、将企业文化分作内部管理、外部营销和商务合作三个模块,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完善实施有效管理,以保证企业文化能起到持续推动和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作用。
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管理与发展的主旨与灵魂,是企业的精神寄托,可以指导着企业本身和企业员工的思想与行为,当它升华到一定阶段后,企业各级各层面的员工会不遗余力的将企业文化的内容丰富,内涵深化。
而当企业处于成长期时,企业应把内部管理、外部营销和商务合作的三个模块所存在的企业文化认识与传播上的文化差异理清楚。企业内部管理好比人的中枢系统,企业文化好比大脑,大脑再好使,如果中枢系统出现故障,容易产生帮派林立,相互拆台与攻击,矛盾重重,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相互埋怨和对立等等管理失控的情况存在,这样就不会给外部营销和商务合作提供有利的保障。而后勤文化保障都保证不了,更不用说是对外的文化传播,让外界感受你独特、优秀和富有感染力的企业文化,这是不可能实现得了的,自然会影响一大片。
企业文化从本质讲就是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的,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就好比什么样的信仰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文化就会决定什么样的企业。对于一个不将企业文化落到实处,只空喊口号,言行不一等等类型的企业,这种企业文化必然是失败的、弱势的和最终会走向消亡的企业文化。对一个成熟的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是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是与企业生存息息相关的。企业文化虽然难以用实物来准确的标识,但它却一样具有鲜明的个性。应当认识到,企业文化绝不是虚无飘渺的东西,它决定着企业的思维路向和行为方式。可以毫不夸张的讲,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企业文化是其中最持久的决定性因素。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产生的,它是一个企业管理体制建全与发展的原动力。是一个企业在本企业中、本行业中是否能够做大做强的理论依据;是摒弃了旧体制旧模式而上升至一个先进高度的体现,它必将会回归到其本质特征上去。
企业在未来竞争中之所以还能顺利发展是因为有企业文化的存在和其凝聚力的传递,企业也因为有了企业文化的存在而显得风采十足,企业正是由于这种因企业文化而形成的凝聚力会不以人事的更迭而成为决定性的力量,就象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源于她深厚而辉煌的文化,并最终形成了今天这样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一样
第四篇:上下级沟通的“潜规则”,你懂多少?
一、换位理论
作为领导者,你每天都会跟自己的员工打交道。你真心待人,人家也就会真心待你,你所“取”如何,就看你所“予”如何。“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别人不爱你不敬你,你不要责怪别人,请先问问自己是否爱别人敬别人。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其实就是要我们在某些特定的时候进行换位思考,尤其是作为团队领导者在教导、批判团队成员时,一定要注意分寸,不可太重,太重了别人承受不了;但也不能太轻,太轻了起不到警醒作用。
我曾经研究过美学上的欣赏与创造这个问题,得到一个不同寻常的结论:欣赏与创造根本就是难以区分甚至无法区分的,每个人所欣赏的世界同时也是每个人所创造的世界,是他自己的情趣和性格的写照。你在世界中能“取”多少,就看你在你的性灵中能“予”多少,物我之中有一种生命的交流,有思想的人所见于物者深,没思想的人所见于物者浅。现在当我思索这比较实际的团队管理问题时,觉得它与欣赏艺术的道理居然暗合默契。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得到什么样的跟随者。
在生活中,有时我们好像在一起,但是每个人所处的时区却不一样。有的人做事情总比别人慢半拍,有的更好像处在比别人晚几个小时的时区里,后知后觉,总在问题出现甚至很严重之后才慢慢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领导真正欣赏的是比他早几个时区的人。
提前到来的对方代表
我曾到新加坡出席一个重要的会议,主办方在休会期间组织部分参会人员去看比赛,在赛场包了一个高级贵宾包厢,只邀请了全球顶级的50名客户,我也在其中。
第一天的比赛是晚上6点半开始,对方代表和我约于比赛前在赛场门口见面。我当时想新加坡城市不大,到赛场应该用不了太多时间,于是就5点出门。不料新加坡的道路也很拥堵,我到赛场时已经是6点35分了。老远就看见对方代表站在那里,我感到很不好意思,走上前说:“不好意思,路上堵车来晚了,你已经来了很久了吧。”
结果对方代表告诉我他4点半就来了,这让我大吃一惊。我连忙问他为什么来这么早,他笑笑说之前还有一场排位赛。
我当时没有留意,只是感叹自己对比赛不够了解。第二天的比赛仍旧是晚上6点半,我心说这次绝不能再迟到了,回去还特意查了下比赛赛程,发现次日的下午并没有比赛安排。
于是,第二天我提早半个小时出门,6点就到了赛场门口,结果发现对方代表还是比我先到,我问他什么时候到的。结果,他又告诉我是4点半到的。
我再次大吃一惊,再一次问他为什么这么早到,他说:“陈总,你是我们的贵宾,也是我们最大的客户,我要是迟到了就不好了,我得提前到为你安排好观看比赛的一切事宜。”一瞬间我就知道了,什么叫做职业素养。
我很感动,我真的很感动,我回来后给很多朋友讲述我的这份感动,而这位代表所做的其实只不过是换位思考,懂得客户罢了。守时是一种良好的品德,而在很多情况下,超前则是一种内在的规矩。当今的社会强调服务,强调体验,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才有可能建立起真正有效的服务体系。
二、留白理论
记得以前看过一则小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小画家受到了人们的推崇,因为他的画只画在画布的下半部分,而上半部分则是空的,人们对他的“半边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们甚至猜测这个孩子在画画时刻意留白是为了给予他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意境去体会,尽管后来大家发现原来是因为孩子个子太矮,够不到画布的上面而已,但是人们还是愿意购买他的画。等到这个孩子长大了,个子也足够高了,开始满画布地画时,他的作品却反而无人问津了。
团队之中也需要“留白”,要给予他人更多的空间去思考,去体会,去消除误会。中国有句老话,叫“一切尽在不言中”,很好地反映了其中的真谛。
给人留有余地
“我得到有关给人留余地的最佳建议,是史蒂夫·罗斯教我的。他是我的朋友,过去曾经营一家公司。1991年我出席时代华纳的董事会,当时史蒂夫在会议中发表演讲,谈到如何把事情做好,他这样说道:“记住,每笔生意都是小生意,但人生很长,你会一再碰到这些人,你在每笔交易中如何对待他们,都会产生长远的影响。所以你要在交易时留点余地,做到皆大欢喜,而不是吃干抹尽。因为一旦有一笔生意你把对方卡死了,总有一天他会整你的。这个世界谁都不傻,但是不要让人家认为你很傻,这样人家就会整你。比如说这个东西值100万,但最后200万成交了,对方以后肯定还是会整你的。”说上面这段话的人就是时代华纳的CEO,一个很厉害的人。
我遵循此忠告不下1000次,但企业界大部分人不吃这一套。我想我们总是要和顾问、投资银行家、律师等人周旋,每次都是一场拔河,看谁能够在交易中占到一点便宜,但是大家往往忘了这些顾问会继续下一场交易,山不转水转,你我总是会再碰面的。”
这是我经常引用的一段话,强调尤其要注意和政府以及企业的合作。我曾经在北京新东方学校和政府官员打过交道,有一次市政府某个部门的人找到我说:“陈总,我们今年有预算要作一点培训,打听了一下你们的价格太高了,就算给个8折还高,能不能给我的优惠幅度更大一点。”我一听就完全明白了,就爽快地说:“没事,你说多少吧。”他就说:“陈总,你看在你们允许的情况下能够给我们的最低价格是多少。”我说:“你的预算是多少?”他说了,最后协议达成,双方皆大欢喜。那次合作,尽管我们没有赚到什么钱,但也没赔钱。而且后来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合作,大赚了几笔。如果那天我直接把他卡住,不但生意做不成,也许将来他有了机会甚至会产生报复心理,这就是社会。
背后说领导坏话的员工
孙犁是一家公司的副总,做起事来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手下人都很怕他,背地里叫他“孙老虎”。
一次,孙犁给下属小李打了一个电话,布置了一项重要且复杂的任务,并要求小李三天后给出结果。对于孙犁的指示,小李自然是唯唯诺诺,满口答应了下来,可一挂电话,他就开始嘟囔起来:“孙犁还真是个孙扒皮,这个任务怎么可能三天就做完,真不是人做的,简直是个神经病。”
刚嘟囔完,小李一转头突然发现孙犁就站在自己背后看着自己。原来孙犁刚才布置完任务之后,觉得有些细节说得不够清楚,于是就想直接过来当面给小李嘱咐几句,结果刚好碰上小李抱怨。
小李心里顿时感觉像腊月里被浇了一桶冰水,呆呆地看着孙犁。不料,孙犁只是对他笑了笑:“小李,我刚才电话里没法讲得特别细,这里刚好有我以前研究过的一些材料,你拿去看看,有什么问题再来找我。”
说完,孙犁转身进了办公室。
小李并未对孙犁的“不表示”感到庆幸,而是担心孙犁记恨在心,不由得忧心忡忡。
三天后,小李因为整体处在担忧的状态,并没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而孙犁并没有像他想象中那样给他找点麻烦,只是指出了其中的几个问题,让他继续完善。
一段时间后,小李明白孙犁并不打算计较那次背后的咒骂,才恢复了状态。
在这个案例中,孙犁表现出郑板桥所言的“难得糊涂”。小李的这个过失实为无心,对于团队而言并没有大的伤害,但也不能姑息,否则让团队内一直流传着不一样的声音对团队的凝聚力也是一种伤害。对于小李这样的行为,优秀的团队领导者可以表现出适度的宽容,更容易得到下属的敬佩。而对于小李而言,这次是一个教训。作为团队跟随者,非常忌讳这种“无心”的多言。
三、刺猬理论
如果你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或者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你一定会发现,历史的车轮在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维度中重复着。很多事情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不同的群体中,行事的方法和结果却惊人的一致,这就是一些看不见的规矩在左右着事物的发展。只要老总在公司,员工们无论大小事都会去请示,对于他们来说,只要向老总请示过了,自己就不用再承担责任。而且坐在老总办公室里谈工作,就会给自己造成“我很努力”的错觉。但是,请记住,如果一个企业的老总经常坐在办公室里,这个企业是看不到未来的。
团队规矩有很多,比如要记准团队成员的名字;批评尽可能选择在私下进行;给团队成员台阶下;宽容团队成员的失败;尊重团队成员的个人喜好;尊重团队成员的个人信仰;时时注意自己的品格影响;适当地与团队成员作近距离的接触;掌握团队成员的家庭状况(不可涉及个人隐私)等等。
如果我们把这些规矩进行整理归类,并对其中的关联进行整合,就能总结出如下的职场“潜规则”:
寒冷的时候,刺猬们就会开始聚集取暖。但因为它们浑身都长满了尖刺,如果靠得太近,反而会伤了彼此;离得太远,又达不到相互取暖的效果。于是,刺猬们就微妙地保持着一个“安全距离”,有了这个距离的存在,它们既不会扎到对方,又能达到取暖的目的,非常神奇。这就好像是我们彼此之间的相处,当我们彼此依靠的时候,能够凝结出有益的能量;但是当人与人之间走得太近时,性格、个体的差异就会带来许多矛盾和冲突。所以人与人之间,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需要有刺猬取暖时的那个“安全距离”的存在。用来形容恋人之间微妙关系的“距离产生美”,就是这个意思。
“知心姐姐”
马明明是一家公司的年轻主管,刚从大学毕业三年,而部门里大多是刚毕业的小姑娘,平时都把她当大姐姐对待,有什么心里话都会私底下和马明明说。不知不觉地,马明明手下的女孩都习惯在下班后找马明明诉说自己的不开心,从和男朋友吵架到是否买车买房,每个女孩在马明明面前都敞开了心扉。
马明明开始很开心,觉得这是一个融洽的团队氛围,底下的女孩能这样和自己推心置腹,说明她们对自己绝对信任。可是时间一长,马明明发现自己开始头疼,基本每个女孩都告诉了自己一些他人不可能知道的隐秘。自己虽然在处理她们个中关系的时候比较得心应手,但是一旦批评起来总会得到这样的反馈: “马姐,你是不是因为知道我的秘密开始疏远我了。”底下人亲热地叫出来的“马姐”也开始显得有些刺耳,自己仿佛成了一个“知心姐姐”。
团队内的关系融洽,并不意味着团队领导者和团队成员要走得非常近,领导与下属之间“亲密无间”也并不是一件好事。团队成员彼此之间最根本的关系还是工作关系,如果突破了正常的同事关系,反而容易给工作带来障碍。我调研的不少失败的团队,很多都是因为在团队组建初期有一位“知心姐姐”式的领导,没有区分清楚工作和生活,没有厘清团队融洽的真谛,到后来团队文化和精神面貌就出了大的问题。
来不及洗的内衣
王猛最近被公司委以重任,调到一个地方城市打头阵。得到上级领导如此信任,王猛自然干劲十足。
王猛做事,人如其名,非常的刚猛,事事冲在前线,每天都是早早到了公司,晚上也总是忙到深夜,对此,下属们都十分敬佩。
李芳芳是王猛的副手,十分认同王猛的做事风格,自己也是一个“拼命三娘”,也十分庆幸有这样一个领导。
时间一长,王猛由于缺少休息,经常做事颠三倒四,顾不上很多细节,同事们也开始有些微词,但是李芳芳还是很坚定地站在王猛一边,支持他的每个决定。一次,晚上加班后,王猛与李芳芳出去消夜,也许是最近太过疲倦,王猛开始“倒苦水”,而恰巧李芳芳又是一个很好的聆听者,王猛不禁打开了话匣: “芳芳,你不知道我最近多苦,我现在实在太忙,连内衣都没时间洗,现在身上这件都已经有几天没洗了。”
李芳芳开始还在很有耐心地听王猛倾诉,也感慨领导的不易,不料王猛突然说到这种话题,不禁一阵脸红,感到恶心,仿佛心口里堵了一只苍蝇。随后,她就找借口终止了这次谈话。
从这次夜宵之后,王猛明显感觉到李芳芳和自己疏远了很多。
作为领导者,与下属之间还是应该保留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存在性别差异时,领导者更需注意自己的言辞,有时在无意中随口说出的一句话,很可能就会伤害到自己的忠实跟随者。作为领导者,要永远明白,你是团队的领路人,方向正确了,大家才能齐行。在面对团队成员时,等距离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性的法则,否则就会伤害人,疏远人,离间人,分化团队,搞垮团队。
不做“好好先生”
何其,人如其名,在办公室里,从来都是和气一团,似乎没有人看到过他和谁红过脸。何其的性格比较内向,做事也慢吞吞的,他的人生信条就是做一杯温开水,不冷不热,平静无波。
每次办公室里评先进时,他总是人云亦云随大溜。而每当办公室里发生争论时,他又总是三缄其口,互不相帮,在一边慢条斯理地做自己的事,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但是,有的时候,我们越是躲麻烦,麻烦就越会找上门来。
何其手下有一个实习生小刚,不小心损坏了市场部的一台相机。市场部主管汪涛立刻来找何其,要求小刚赔偿。
这台相机是国外进口的,损坏虽然不算太严重,但是维修起来还是要一笔不小的费用。小刚也在向何其寻求帮助。
这下,何其犯难了,不赔要得罪汪涛,而如果让小刚赔了,这个数目又有点大,传出去比较损害自己的形象。思前想后,何其决定,索性自己出了这笔费用,两边都得好处。
何其本以为这次算是破财消灾了,但没几天,没有得到足够教训的小刚又把市场部的DV给摔坏了,这下何其真的傻眼了。
何其这个好好先生当得有点过了,之前那次帮小刚垫钱,倒可以认为是一种对员工的变相关爱,但他至少应该跟小刚好好谈谈,告诉他应该从此事中吸取教训,避免以后再犯,如果仅仅是为了“两边不得罪”这么可笑的目的就太肤浅了,这样的工作方式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第五篇:医学验光配镜知识你懂多少?
眼镜戴进眼睛里让你终生告别远视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6月22日报道,英国科学家成功研发一款革命性的植入式透镜,能够令远视患者短短数日内获得“近乎完美”的视力、永远告别阅读放大镜。
所谓远视,是指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后方形成焦点,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不能形成清晰的影像。患者主观感觉看远模糊,看近更模糊,可通过佩戴具备放大作用的凸透镜矫正远视。
近日,来自英国德文郡的54岁律师伊恩·皮科克在伦敦眼科医院接受手术,他的左眼被植入一款名为“辛福尼”(Symfony)的全新透镜。术后,这位饱受远视困扰长达十年的病人彻底摆脱了眼镜。
“刚开始,我看书时需要戴眼镜,后来打球、开车也离不开了,所以有时出门要带好几副眼镜,特别不方便。”接受手术后36个小时,皮科克感觉自己的视力提升明显,甚至可以说出现飞跃,“视线范
围内出现所有东西都变得清晰多了,终于摆脱了眼镜,这感觉太棒了!”
据皮科克的眼科医生鲍比·库雷希介绍,植入“辛福尼”透镜后,仅
需数日的恢复时间,远视患者即可恢复视力,不论是看远处还是近处都非常清晰。
库雷希称,过去十年里,许多植入式透镜问市,均可帮助远视患者恢复看远和看近的视力,但这些透镜普遍存在一些缺陷,例如“阶梯式”视觉效应、无法区分相近颜色等。“但‘辛福尼’透镜是一款
突破性的发明,是迄今为止模拟自然视觉最为成功的植入式透镜,它能够改善视力,同时不以损害视觉质量为代价。”
库雷西进一步解释道:“虽然远视可以通过激光手术进行纠正,但手术改变的是眼球形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位于视网膜前像放大镜一样的晶状体会从凝胶一样柔软的物质逐渐变得僵硬,这会削减手
术的效果。而‘辛福尼’透镜由特殊塑料制成,理论上终生不需更换、术后纠正视力终生不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