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散文写作技巧
散文写作技巧
(一)1 写文章并不难,但写散文却很难,真正写好散文是难上加难,更不要说创作出散文精品了。一般性的文章还谈不上文学意义上的东西,一般性的文章写得再好也不会成为作家,只有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作者才有成为作家的可能。
不要把一般性的文章看成是散文,也不要把学生的作文看成是散文,学生作文还不是文学意义上的散文,学生作文只是练习写作的开始,所以一般意义上的记叙文还算不上散文,这个是要搞清楚的,否则学生岂不都成了文学创作者了吗?
散文不宜篇幅过长,一般都在两千字以下为宜,以一千五六百字为佳,不要有废话,语言要精练,要向诗看齐。
写好一篇散文非一日之功,那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不要小看这一千多字的散文,真正写好了,写得出彩,那是见作者的真功夫的。这种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得来的,这之前要付出多少啊,要读多少书啊!要写多少东西啊!你以为他只写了这样一篇,写出这篇散文之前他写了多少篇散文连他自己大概都记不住了,要不是达不到这样的写作水平的。
写好散文就要在语言上下功夫,语言过不了关还谈什么写散文?还写什么散文?所以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没有文字功底是写不好散文的,写出的东西也是半成品,上不了台面。
写什么就要有什么语言,用什么语言,写散文就要是散文语言;什么是散文语言,什么不是散文语言,真正的读者一看就能够感觉出来:散文语言与一般语言味道不一样,区别是很大的。
写散文不要追求语言的华丽花哨,这样往往弄巧成拙。不要说散文,就是小说、诗歌的语言也是一样,都要追求语言的朴实、生动、实在,用朴、生动、实在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思想内涵,这样往往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写好散文就要放开自己的视野,不要只写自己的那点儿伤感,自己的那点儿情感,写作的范围应该更广泛一些,因为伤感的、自己个人情感的那点儿东西很难征服众多的的读者,很难上层次,倒把自己局限住了。实际上很多个人伤感的东西往往难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取向,容易产生消极的影响,很难产生有质量的作品,更不要说经典的作品了。
为了自己的爱而写自己的那点儿所谓爱情,写自己的那点儿感情;自己在爱情上经历了痛苦的过程,遇到爱情上的打击,自己爱的人不爱自己了,自己失恋了,伤感就出来了,自己整天被伤感缠绕着,就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不是不应该表达,但这类东西只适合给自己看,或者压在箱子底。
真正写好散文除了丰富的生活积累,更重要的就是对生活要有深刻的感受,对人生有深刻的感悟,这样你的心灵世界才丰富多彩,肚子里东西才会多;肚子里有东西散文的语言就会很自然地流露出来,就像清清的泉水一样奔涌而出,不要刻意雕琢,语言就能够出彩。
一个散文作者情感和心灵世界很重要,心灵不但要丰富,而且要纯洁,纯洁如水,感情纯真,写出的东西也干净,给人以美的享受。
写好一篇散文还要注意题目的形象简洁,题目不要过长。我看过网上一些所谓的散文,光从题目上看就不是散文的题目,让人仗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其实无论写什么,题目都要简洁。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写父亲的,两个字多么简洁;茅盾的《白杨礼赞》就是赞美白杨的,四个字多么简练;冰心的《寄小读者》就是写给小朋友的,四个字多么简洁,一下子就看出是写给谁的„„
散文网上的散文题目多到十几个字,这是不可思议的,这叫散文吗?就连小说、电影的题目字数一般都在三五个之间,散文也应该这样,写散文应该注意这个问题,首先把题目定好了,这很重要。我看有的作者就是在还没有定好题目的情况下就写了,这样写出的散文也不会怎么样,读者一看题目就很糟糕,谁还会欣赏下面的文字呢?都是废话一大堆。
散文的语言是不同于一般性的文章的,也不同于小说,散文就要用散文的语言来写作,小说当然是用小说的语言来写作,如果小说语言能够有散文语言的那种美,这样的小说无疑在语言上是更胜一筹的。但现在很多的网络小说的语言实在平庸,这是缺乏散文写作经历所造成的,在语言上还没有过关就去写长篇小说了,这是很不明智的。
其实写散文比写小说难,难就难在语言上。要知道:写散文是最能够见作者的语言功底的,现在的剧本也好,小说也好,都见不到作者的语言功夫,很多作品的语言实在太差。
写好一篇散文难,若想写出更多的好篇章,不但需要写作的经验,需要长期的生活积累和感受,需要长期刻苦的写作实践,这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做到的,必须把文学创作作为自己一生的精神追求,把散文写作看成是自己人生的一种事业,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任何的挫折和艰难,也不会使你放弃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散文创作的路不是那么平坦的,就像我们人生的道路不是那么平坦一样,必须付出自己艰辛的努力。
散文写作方法
(二)一般来说,写文章就是说事。事情说清了,文章也就写完了。但是,写文章又和说事不同,因为文学是形象思维的,写出来的东西是要人看的,为了让人爱看,看了后感同身受,要达到说的事动人、被说的人感人,需要有高超的语言手段,高妙的语言技巧,这就需要讲求语法修辞,语言能力。写文章要有中心,要让看文章的人知道你要说的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就要突出中心。在写的时候,要考虑布局合理,还要讲求艺术手法等等。为了把写作过程说明白,下边,我分几个方面加以叙述:
一、选材
选材很重要。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里,大千世界的生活异彩纷呈,万花盛开,我们周围的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动人的事迹,古今中外,有好多事情值得我们研究,有好多的事物值得我们探讨、歌颂和赞扬。对于作者来说,他的兴趣、爱好、感受、、熟悉程度和探讨愿望又不同,面对的对象也不同,这就有个选材的问题。首先,你要确定这篇文章为谁写,为什么写,给什么人看,这是一个前提。是批评还是歌颂,批评的要切中时弊,歌颂的要恰到好处,要批评或歌颂,观点要对,论据要充分,就是手里要有好多雄辩的论据,能说明问题,就是说理要有说服力;要歌颂,要说出原因,要明确歌颂的理由,有哪些方面值得歌颂,为什么歌颂,佩服在哪里,也就是先要搞清楚要写的文章的中心思想。这就要先做到心中有数。选材就是要先在头脑中思虑一下,什么事在我的心中最想写,我的头脑里已经有了那些思考好了的东西,必须把它遣于笔端。有时,想写,但又不知写什么好,那就先不要动笔,硬写是不行的。南北朝时,南朝有个才子叫江淹,很有文采,诗赋名声远播。有句诗是“江淹得笔聪”,说他做梦想要写出最好的诗赋,结果,有人赠他一只好笔,从此,他诗兴大发,写出了好多的好文章,好诗赋。后来他不行了,头脑混乱,写不出东西来,人们说是“江郎才尽”了。这是说要有灵感,很多时候,你的灵感上来了,头脑中的东西在翻腾,心中的思绪在撞击,已经到了不写不行了的程度,那就好办了。如果没有想好,那就翻翻书,或看看报,启发启发自己的思维。必须有自己的想法。有了想法就好办了,就是确定想法是第一步。然后,像盖房子似的,看看都需要写什么料,要先把需要的原料置办好,要先把需要的砖瓦沙石,钢材水泥,木料白灰搞齐全了,料全了,就可以动工了。
二、列提纲
列提纲很重要,列提纲的过程也是打腹稿的过程。要列出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怎么开头,怎么结尾,在什么地方议论,怎么议论,议论几个观点;在什么地方抒情,抒发哪几个方面的感情,怎么抒情。这里要强调,文章的开头结尾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常说要“虎头蛇尾”,就是开头要有力,像老虎的头似的,结尾要像蟒蛇的尾巴似的,有气魄。这当然要看写什么样的文章而定。对于记叙、抒情一类的文章,有的以开头总领全篇,有的以最充沛的感情抒情开篇,有的开宗明义,交代出事情的来龙去脉,这都不能一概而论。要看怎么布局。像有的作者用“题记”,也是一种方式。但是,要强调的是,一定要新颖,不落俗套。列提纲最好细一点,甚至最典型的句子也要列进去。提纲要把你想说的都囊括进去,列完之后,缕一缕,看看该说的落没落,有没有啰嗦的地方,啰嗦的、不该说的坚决砍下去。所谓该砍的,就是那些与主题联系不大的内容,或者与主题联系不是很紧密的部分。这样,你要写什么心理基本有数了,怎么写、写什么,文章的脉络都基本清楚了,心里也有底了,就可以动笔写了。
三、起稿
起稿的过程是文章好坏的关键。因为在起稿中,除了按着提纲所列的顺序写之外,还要考虑语法修辞的运用,什么地方运用比喻、夸张、借喻的手法,什么地方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排比句手法在什么地方用,叙述、议论、抒情的运用怎么摆布,词语怎么搭配用,语言怎么取舍等等。写的时候不要拘泥,要放开笔,放开思维,大胆写。北宋的大文豪苏东坡有一句名言,所谓“行文大略如行云流水,当行于不可以不行,当止于不可不止”,就是说,该说的一定要说到,该停下来时一定要停。叙事要简洁明了,言简意赅,不能拖沓,这里有一个故事,不妨借鉴一下:
北宋的诗人秦观(字少游),与黄庭坚、晁无咎、张耒齐名,由于他们共同尊奉苏轼(苏东坡)为师,时人称之为苏门四学土。据《花庵词选注》说,苏东坡在四学士中最喜欢秦观,对他的诗文常常赞誉不已。有一次,秦观从会稽远路回京后,前去拜望苏轼,正巧晁无咎也在座。大家谈起了创作,东坡问少游近日作了哪些诗词,少游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繡毂雕鞍骤”几句。东坡听了微笑着说道:“十三字只说得一人骑马楼前过。”缺点是“字多意少”。秦观也问东坡近日作品,苏轼念了一首:“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晁无咎听了高兴地说道:“三句话说尽了张建封燕子楼的一段故事。”两人十分叹服。像这样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名气的人,同是用了13字,尚且反映出不同的效果,我们这些人在写文章选用词句时,就更不可不多费点斟酌。要尽量做到运用极其精练的文字,表现丰富的思想内容,去掉“字多意少”冗长拖沓的毛病。
我们在写文章叙事时,免不了要用到一些典故,这些典故一定要有出处,让人们一看就能明白,理解为什么要用。但是,也大可不必拘泥。据说,苏轼在一次应考中,作了篇春秋大义之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考官梅尧臣对苏轼的文章惊为天人,但对取典拿捏不准。在苏轼拜见他时,梅问及尧和皋陶对话的出处。苏轼笑答:“想当然耳。”实际上,上面典故出自《礼记》,发生在周公身上,苏轼考试时候记到尧的身上了,但居然蒙过了老师梅尧臣,可见功力非凡。这就是说,为了达到文章效果,也不一定都那么死板,也可以适当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以达到文章的更好效果。
这里要强调,写不同的文章,手法是不同的。说明文是以说明问题为主,基本是论述、说明问题,说明某种事物,一般不用抒情,少有议论;叙述文以叙述为主,讲清事情的起止始末,适当议论,而少有抒情的文字;抒情散文是以抒情为主,加以适当的叙述和议论。但做为我们平时写文章,似乎可以不必那么刻板。当然,说明文和叙述文都属于散文范畴,但抒情散文有它的独特的地方,我们不妨重点说一下:
抒情散文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诗,所以抒情散文也叫做散文诗,但它不讲韵律、不求押韵。可是,它有诗的意境,诗的韵味,诗的句式,就是它具备了诗家三味,简言之就是它意浓、语浅、情真。而那些最普通的语言,往往最能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内涵。散文虽称散,是形散而意不散,按着《文心雕龙》的思想,散文是有心的。散文的心,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一切的展开都是围绕着中心思想展开,文心是支配通篇文章的总司令,所以在写散文的的时候,叙述也往往多比喻、夸张、排比之之类的句子,抒情热烈奔放,爱恨寓于字里行间,议论也往往含有很浓的激情。但这些都必须汇聚于一心,不离主题,像一个人似的,全身由心脑支配。散文以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为根本,既可以夹叙夹议,又可以叙述、议论、抒情相间错,也可以边叙、边议、边抒情。总之,抒情散文是以情赢人的。
四、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文章需要功夫。有的文章可以当时改,有的文章可以先放一放,放的时间长一些更好,到那时再改,你会发现有好多新的看法,新的补充,对文章会很有益处。
改文章的时候,不要忙,要先通读一遍,先要看清在观点、立场上有没有问题,是否对社会、对人民有利,观点有没有问题,立场有没有错。观点立场错了,那这篇文章就不行了。如果观点立场没问题,接下来看看文章是否通顺,有没有蹩脚的地方,如果有,那要坚决地改过来。看有没有断档的地方,有断档的地方那要弥补上,或者用过渡性的语言把它连接上。这种过渡性的语言,一定要恰当、巧妙,否则,就会给人以极不舒服的感觉,文章就失去了光彩。文章经过捋顺,基本通畅了,那就可以进入细改阶段了。
细改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句子的推敲
句子推敲,首先要注意句子的通顺,句子的主、谓、宾的搭配是否合理,是否不该省略的主、谓、宾省略了;是否该加的补、定、状语没有加;动宾搭配合理不合理,这些弄明白了,才能保证句子的通畅。句子通畅了,才能保证文章的通畅。另外,要确定好,所用的句子用在这里是否合理,表达的意思是否恰当、确切。都需要逐字逐句地认真地审视,不可马虎大意。
2、词语的推敲
“推敲”一词,本出自唐代诗人贾岛《题李凝幽居》一诗,此联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在是“推”还是“敲”的运用上,颇费思索。如果用“推字”,一是有鲁莽之意,二是有醉酒之意;三是有与诗意不符;;而用“敲”字,不仅没有了鲁莽和醉酒之意,还和诗意相吻合。他反复演示琢磨,又遇见了韩愈,最后做了用“敲”字的决定,而且完全符合夜深人静、幽隐阒寂的月夜境域。
我们在遣词造句中,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词性不准的词,要弄清后再用,就是同义词、近义词,也要加以斟酌,尽量达到确切;词的褒贬意一定搞准,特别是介于两意之间的词、或稍偏于一面的词一定慎用,不可疏忽。另外,形容词或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也是要注意准确、恰当。形容词、动词的重叠用法,也要按照规则去用。至于副词、副词结构的状语作用、补语的运用,也要恰如其分地使用。
3、修辞法的推敲
我们的汉语的修辞法,共有十二个大类,称十二大修辞法,其中: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借喻)、比拟(包括拟人、拟物)、夸张、引用、排比、设问、反问、对偶、(也称对仗)、反语、反复(也称重复)、对比(也称对照)、借代,这些修辞法也称十二个修辞格。其中较为常用的是:比喻、比拟、夸张、排比这几种。这些修辞法的运用,是并不容易的,如果使用了,一定要认真推敲,要做到贴切、逼真,才能对我们的文章祈祷给力的作用。修辞法的运用,不能仅从理论上去学习,是要经过反复地实际地练习,才能用好。
五、文章名字的推敲
文章的名字和文章的水平虽然未必完全一致,但是,它十分重要。人们在没看到那篇文章时,无论在网上,还是在平面媒体上,首先看到的是文章的名字。好的文题,当然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让人们会有要看一看的欲望。如果文章的题目和内容相符,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文章提升品味。就像一个人,虽然没有见面,但是名字完全可以让人喜欢一样。此外,标点的运用也要妥善。特别是问好、说明号、叹号、省略号,它们的活用,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有特殊的效果。我们不能不加以注意。以上的见解,仅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没有说什么高深的道理,只是说说基本方法,很浅显,未必完全正确。如果能对我的网友们有所补益,则幸甚!
第二篇:散文写作技巧
散文写作技巧
散文的技巧,有这样几点:
第一,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还有,可以运用排比、夸张、对比等手法。但是,不要过于注重辞藻华丽,过于言过于实。
第二,散文需要形散神不散,那么就要求我们写作时要有线索,有主线,围绕主线展开联想,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第三,构思精巧。好的构思才能使文章吸引人,才可以以质取胜。
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
常见的线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⑵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鉴赏技法
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散文鉴赏应注意以
下几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⑴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⑵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⑶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⑷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⑸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
3.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4.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联想的方式有:①串联式:如《猎户》“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②辐射式:如《土地》以“土地”为中心生发开去,写“热爱生活,保卫土地,建设土地”;③假托式:如《白杨礼赞》;④屏风式:如《风景谈》。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
5.品味散文的语言。
一大特色是语言美。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内容而异。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锋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语言,绚丽如云锦;《风筝》的语言,凝重如深潭。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了解情技
6.了解情技
了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点要求的“能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因此掌握诸如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衬托、过渡等技巧有利于鉴赏散文,把握美文实质。
第三篇:散文写作技巧
常用记人散文写作格式
记写人物的方法种种,而常用的不过如下五种:引联式、转情式、议证式、寻访式、纪传式。
1.引联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是: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总结全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就是这一式的典范篇目。使用这一套路的关键是联想回忆的触发物应找好,如:一张照片、一本日记、一封书信等,凡是一件记录着被回忆者品格与某些特殊经历的物品,均可作为引起联想的触发物。
其次是所回忆的故事要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某些品质,并且要与引起你产生联想的触发物相照应。切莫写成触发物是触发物,主体部分人
物的行为与触发物无干。
第三是结尾“睹物议人”,它的作用之一是总结全篇点出文旨;作用之二是与开头照应。因此,从什么地方联想开去还应再回到什么地方去。其思路图实质上是一种倒叙的形式。只不过它是因物而引出回想,不是因事而引起的回想。
2.转情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恨的产生→恨的淡化→爱的萌生→爱的发展→爱的深化。或者反过来:爱的产生→爱的淡化→恨的萌生→恨的发展→恨的深化。
这一式是高中生必修式,因为用这一式写出的文章就是复杂的记叙。用这一式去落实大纲中有关复杂记叙的要求,是事半功倍的。而且这一式又是记事、抒情、记人三种文章的通用式。例如,用本式写“我的朋友”、“我的好老师”,“我的理想”等都是得心应手的。可以说,这一式不仅在记人套路中,甚至在整个记叙、抒情
套路中都属于当家套路。
运用这一式应注意四点:①开始的贬抑应适度,为下文由恨转爱留余地,埋伏笔,不然下文就无法转了。因此开始的恨一定是误解,是偏见一类的东西。②要注意以后的每次感情变化的原因要可信、自然。③要注意结尾的褒扬升华要有方,杨朔是做了个梦,当别人都在做梦时,你就可以清醒地写篇日记,沉思着凝望远方等待。④要注意加工题材,原有的材料不可能都是由五个阶段构成,初学习时,一定要对材料进行补充。缺少的部分,可根据已占有的材料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适当用虚构来补充。这一式,初、高中学生经过两三次训练就可以熟练掌握。掌握了这一式,学生作文的思路会有一个飞跃性的进步。
3.议证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阐明中心→叙写事实→总结照应。
运用这一式的第一步是用抒情的笔调,表露你对所写人物的总评价,点明文旨。第二步是从三个不同方面具体叙写人物事迹,落实文旨。第三部是总结全文的记叙,照应文章开头,再一次抒情议论、升华中心。能集中代表本式的名篇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式的设计,意在落实大纲中关于学会夹叙夹议的写法的要求。
4.寻访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寻访缘由→寻访经过→寻访结果→寻访感想。
本式是以寻访为由头,用寻访经过去歌颂主人翁。这一式又可细分为定点寻访和移步寻访。如《驿路梨花》就是定点寻访,寻访的扬所就是小茅屋。
移步寻访的典型篇目是《猎户》,本来要寻访A——董昆,由此回忆起B——幼年记忆中的尚二叔,顺路先访百中老人,最后才去见打豹
英雄董昆。由此引发出保卫家乡、保卫丰收果实的感想。
这一式的特点是多线索,在一主线之上,支线横生。以此落实大纲中关于多线索记叙的要求。
5.纪传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简介概况→重点记叙→今日概况或卒年,卒后有关情况→简要评价。
简介的概况包括:姓名、生平、籍贯、家境、学业建树等。重点的记叙是介绍其主要成就,一个成就一段。如果所记之人尚存,就写其今日概况,如果所写之人已故,就写卒年情况与逝后有关情况,如影响等。最后是对其一生做简要评价。这一式的典范篇目很多,如《柔石小传》、《陈涉世家》、《张衡传》等等。
设计这一式,主要是为了实用,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记写人物生平的情况,学会了这一
式,对将来的实际工作很有意义。
总之,记人的文章是常用体裁,要想打好基础,必须明确地学会几样,然后才能谈得上灵活运用。只要学会了这四样,一般情况下,写人的题目是不会难住你的
第四篇:散文的写作技巧
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必须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这就是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所有教材都提出了散文要写感情,但却是作为一种必备因素和一种内在线索。应当强调指出,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仅仅是线索,而是散文的对象。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惜和敬爱。刘真的《望截流》,重点不是顺理成章的工程本身或建设者业绩,而是一种回归历史进步主流的内心感受。散文一开始就使自己沉浸在一种突如其来的悲喜交集的感情体验中,由此生发联想——小时候跟着妈妈赶集差一点丢失,四十年代初一度离开部队,“文革”中被迫放下笔等。最后又面对横江截流的宏伟场面,激情满怀。感情体验,是散文的内在结构。有了它,就可以天马行空地起草。这一点,不能不明朗和确定。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只要弄清以上四点,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写,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意、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过于拘谨地学习,其它文体理论知识和写作基础理论都会讲到。
散文可以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两种。下面将两种散文的模式列出,供初学者和高等教育应试者选择使用。
记人散文模式
【开头】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
▲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1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2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1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2联想发挥,更大意义。
【结尾】感慨
散文写作--构思、联想、语言
散文,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要达到这种境界,构思是关键。
构思,是作者对一篇作品的整个认识过程,从他对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过程。就是进入下笔阶段,也仍然在思考,在探索,在继续认识所要描写的对象,深入发掘其底蕴和内涵。这是一种复杂的、艰辛的、严肃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家人格、修养、功力的考验。由于事物间的联系是深邃而微妙的,作家要善于由表及里,从纷繁错综的联系里,发现其独特而奥妙的联系点,才能够从“引心”到“会心”,由“迎意”到“立意”。
构思的奥妙,不同的作家有不同发现。于是就出现了种种不同的构思方法。秦牧的构思方法,有人叫做“滚雪球”。他写散文,起初的感受只是一点点,如一片小雪花,随着题材的增加,体会的深入,联想的开展,那感觉一步步膨胀起来,就象滚雪球一样。这里可贵的是最初的感觉,照秦牧的话说,它是事物的“尖端”部分,最富有“特征”的部分,一旦被作家抓住,就象一粒饱满的种子,落到肥沃的土壤里,作家用思想、感情的阳光雨露恩泽它,使它萌发成丰富的果实。这是一个核心,越滚越大,形成统一的构思。他的名篇《土地》、《社稷坛抒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徐迟的构思方法,叫“抓一刹那”。这“一刹那”他认为是事物的“精华”部分,最有“光彩”部分。抓住这“一刹那”,就抓住了头绪,抓住了中心,零散杂乱的材料才得以集中,才有了归宿。如他的《在湍流的涡漩中》的创作,正反两方面的教训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总之,一篇散文的谋篇、构思,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可强求一律,更不能照猫画虎,每人应有每人的独特方法,但讲究构思,则对每一个作家而言,都是极重
第五篇:议论性散文写作技巧指导
议论性散文写作技巧指导
议论性散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也可称为散文化的议论文。它兼有议论文和散文的双重特点。作为议论文,它是说理的。它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散文。在最近几年的高考中,这类文章往往能够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而得高分,因此掌握这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就议论性散文这种特殊的文体而言,写好这种作文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
一、议论性散文的内容
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议论性散文在说理的同时往往具有鲜明的主观色彩,作者将感情融入文章之中。而一般的议论文则仅以说理为主,着重从客观方面将道理阐释清楚。
议论性散文的内容以抒情性说理为主。在议论性散文中,文章中的议论往往是作品的主题,由于感情倾向明显,因此这些议论常和抒情结合运用,在阐明道理的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基于这种特点,议论性散文的具体内容常常是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例如下面这篇例文:
菊酒剑,看人生
□张智雯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心态。
也许我们忘却了映着残阳斜晖的悠悠江水,也许我们冷落了锈迹斑斑的五尺长剑,也许我们饮尽了令人迷惘的烈酒。一次次在人生长河中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方向。
我们忘却了在夕阳西下时品着一份香茗,坐观云卷云舒的平淡,我们忘却了举杯对月的豪情,更忘却了“男儿何不带吴钩”的那份壮志。
我们渴望陶潜李白的平常,渴望着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超然。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脚步流苏,我们常常觉得心乏体困,渴望回到平常。其实很简单,孤灯夜下,手持一卷诗书,细细品味,便可使疲惫的心态消除,让我们从纷繁复杂的迷惘中解脱出来,静观古人的平常与敏感。
陶潜,厌恶于官场的尔虞我诈,厌恶于案牍之劳形,于是他选择了适合于己的的平常之心,他归隐田园,依南山而种地,好不逍遥自在!李白,经过了官场的压迫排挤也愤然离开,从此寄情于山水,骑鹿访名山,忘却了世间的零零总总,多么洒脱飘然!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李贺之壮志难酬。一声声长叹响彻云霄,一句句诗歌撼人心魄。他对
自己的人生太敏感了,总以为自己当是一个带剑叱咤于疆场的英雄。可是上天并不遂人愿,让他一次次的失意。他狂饮烈酒,狂发牢骚,仰天长叹千百次,而壮志难酬身先死,只落得“长使英雄泪满襟”。
人生的心态并不只有这两种,不过一个人的心态绝对又包括这两种。我们以我们的心态而活着,古人也只能是我们的典范,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作主。
拥有平常心的人,生活平淡闲适。是云般随风而行。
拥有敏感心的人,生活也许会灿烂,但也许会黑暗。
酒菊代表平常的人生态度,那么剑呢?剑就是一番豪气。
人生需要菊,需要酒,也需要剑!
点评:
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性散文。从本文的选材上看,作者选用了李白、陶潜、李贺等历史人物阐述观点。在行文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倾向十分明显。比如对李白和陶潜,作者持肯定态度,这可以通过文章的语言表现出来。比如“我们渴望陶潜李白的平常,渴望着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超然”,这样的句子表现了作者对李白及陶潜这种淡泊心态的肯定。相反,作者对李贺则持否定态度,比如“他对自己的人生太敏感了,总以为自己当是一个带剑叱咤于疆场的英雄”,这样的话语则明显带有否定意味。由此看来,本文符合议论性散文即说理又抒情的文体特点。
二、议论性散文的结构
一切的艺术创作都需要精良的设计,如书法、绘画、建筑、雕塑等。其中对结构章法的设计又是重中之重。议论性散文作为一种说理文,同样需要事先安排好结构章法。
与一般的议论文的结构相似,议论性散文的常用结构也有以下两种:并列式、对照式。第一,并列式结构是最简单的一种结构,也是考场作文运用最多的一种结构。
这种文章的结构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并重的,它们从不同角度来表现文章的论点。如我们要论述“成功的条件”我们就可以缩小切入角度,先说“成功属于勤奋的人”,并用恰当材料来证明。其次我们说“成功属于善于把握机遇的人”。最后再说“勤奋属于懂得思考的人”。有一点需要注意,并列结构中的各材料之间没有先后顺序,所以可以互换。第二,对照式结构是比较容易突出中心的结构。
对照式是把两种事物或思想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思想来从反面烘托某一事物或思想,段与段、段与层之间形成正反对照的关系。比如要证明“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大学”这个观点,我们就可以先从正面说“好好学习”的作用,然后再从反面说“不好好学习”的危害,这样就把道理非常明白地展示出来了。这种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共同阐释一个道理方法,其好处是观点鲜明、中心突出。
佳作示例:
菊花飘香的时节
□重庆考生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换上橙黄,当一点点微寒已着枝,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菊之淡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面,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稽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入仕吗?是否忘了《与巨源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吧,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弃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认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菊之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当清脆的打铁声从远方传来,当远行的大鹏展翅欲飞,当滔滔的乌江向天咆哮,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季节。
点评:
这篇文章的结构属于同学们最常用的并列式。作者将不同的人物,按照同一个主题组合在一起,使题材丰富,意蕴丰厚。本文选取稽康、庄子、项羽三个极具有个性代表的历史人物,以高洁的菊花象征其品格,将人物自我的认识与他人期望的关系寓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中。这种并列式的构思是最简单的构思之一,它可以使同学们快速确定文章的思路。
三.议论性散文的语言
议论性散文的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的议论文只需要论证有力即可,因此对语言的要求不高,而议论性散文对语言的要求极高。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的是,这种文章的语言必须要用到大量修辞来增强文章的文采,进而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议论性散文最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排比、引用。这三种修辞是议论性散文的三大法宝。首先,比喻这种修辞本身的表达效果就是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形象生动,从而使文章的语言活泼。这一点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比喻论证,比喻论证只是一种论证技巧而不是单纯的修辞手法。其次,排比在议论性散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修辞本身的修辞效果就是增强语言气势,有时可以使作者抒发的感情更加强烈。这一点最适宜写议论性散文。第三,“引用”这种修辞是议论性散文时常用到的。因为这种文章常常选择古代文人做材料,这就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古代文人的诗文。同时,引用一些诗词典故也同样会增强文章的文采。
佳作示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刘秋雯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的修养,应该是举手投足之间的习惯,是水到渠成的惯性。那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虚怀若谷的胸襟,应该像人的呼吸一样自然吐纳,无需考虑,无需思索,如水之就下,自然而然地展现在一手足、一举止、一眉宇之间。
犯而不校是一种修养。古有蔺相如,便是犯而不校的修养之人。他从不与廉颇计较个人得失,面对对方咄咄逼人的威势,他选择的是退一步海阔天空。他不争夺名利,不卖弄才华,谦虚谨慎,终令廉颇负荆请罪,两人尽释前嫌,共同辅佐赵君成就了赵国的强大。他崇高的修养不知道使多少有志之士击节而叹。
施恩不图报是一种修养。淮阴侯韩信早年很穷,便到河边钓鱼以维持生计。有个老妇经常来河边洗衣服,见他饿得可怜,每次都给他带些饭菜来。韩信很是感激,承诺终会报答她的。可是这时老妇人很不高兴地说:“我是看你饿得可怜啊,哪里想要你回报。”是啊,有的人施爱如播种粮食,还没有种下去,就已经在期待秋天粮粟盈仓。而有的人而却是随手将种子撒出,而又绝尘而去,他收获的是惊喜,是心情。他播下的是爱心,呈现的是一种修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修养。苏轼被贬无数次,却仍然大唱“大江东去”,登超然台作超然之人。在黄州,他高吟“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在密州,他聊发少年狂,放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在岭南,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政治的失意,并没有给他的人生带来阴霾,相反,他“穷而后工”,将绝世之词彰显于后世。这种修养已经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了。
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以为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很多人都在苦苦追求功名利禄,唯有真正的豁达之人能够体味出这种境界。陶渊明便是这种人,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辞官“归去来兮”,“采菊东篱下”,“带月荷锄归”,甘愿每天都闻“鸡鸣桑树巅”,面对“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怡然自得。这是怎样的一种修养啊!
李白诗云“惟有饮者留其名”,我不赞同。我以为应该是有修养之人方能流芳百世。有修养之人,无需修饰,无需多言,便会被后人牢记心中,此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点评:
文章以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题,形象地点出了修养的特征,发人深思,又极具文化底蕴。中间四段从四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事例典型,论据充分,论证十分有力。最后引用李白的诗句并反弹琵琶总结全篇,点名题旨。作者引用材料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在紧张的考场上,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如此挥洒自如,没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和较深的语文素养是达不到如此境界的。在修辞运用上,本文大量运用比喻、排比及引用的修辞,使文章极富文采。
四、议论性散文的禁忌
由于在现在的高考阅卷中,议论性散文常常得到较高分数,因此许多考生对这种文体也是一哄而上。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鱼龙混杂的局面。事实上,并不是将议论写得朦朦胧胧就是议论性散文,它有许多禁忌,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否则便会写出不规范的议论性散文而导致高考失败。议论性散文写作应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1、忌做作
议论性散文注重感情的抒发。感情应自然地传染给读者,不能做作地主观刻意抒情,因为那是虚情假意。虚情假意的作文在高考考场上也是层出不穷,令人作呕。如98年的高考作文
“战胜脆弱”,有不少同学写父母双亡,从而陷入巨大的悲痛而不能自拔,然后又经过斗争终于从困境中摆脱出来,从而说明“战胜脆弱”的道理。试问一下,事实上有那么多的孤儿考生吗?这些幼稚的小作者无非是为了“骗”取阅卷老师的同情,因此才会委屈一下亲人或自己了。当然,如果真能得高分,牺牲便不在话下了。而事实上这些虚情假意的作文只能被“打入冷宫”。
无独有偶,08年四川卷高考作文“坚强”,同样有许多的同学写自己被埋在废墟下上百小时,然后喝了父亲或母亲从身下掏出的半瓶矿泉水又坚强地活了下来,而父亲或母亲却因没舍得喝一口水而死去。这些看似动人的故事其实漏洞百出,事实上我们看新闻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挺过100小时的。再说真正被压的学生也没有参加这次统考,而是延期高考了。要知道,感情不是作者用来喊而读者用来听的,它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而读者也只能从中意会。可见,如何使你文章蕴含的情感和读者的感受达成默契才是至关重要的。
2、忌矫情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与影视表演不同,影视表演有时可以靠主持人的煽情增强气氛。为了达到感染观众的效果,主持人的煽情往往是恰到好处的,再加上主持人的独特嗓音,观众极易被引起情感共鸣。不仅如此,在一些小品类的节目中也常有煽情的设计。比如今年黄宏的小品《黄豆黄》,在逗着观众笑过之后,“黄豆黄”从袋子里拿出五星红旗那一刻,全场突然暴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接着他说:“看到这面五星红旗,我就激动得想流泪啊!”黄豆黄的话语在背景音乐的配合下十分煽情,观众此时都是激动的。可以说,小品创作者的这个设计是十分成功的。换言之,无论是小品还是作文,煽情如果处理不好就成了矫情。因此,在议论性散文中,作者的感情一定要自然流露,而不能刻意装腔作势。
3、忌罗列事例,不会分析
罗列事例是指考生写作文时从时下流行的一些低浅俗滥的阅读文选中搬出一个个小故事,逐个背写在作文里,议论的语段过少甚至没有,只在结尾时用一两句话联系话题的情况。议论性散文以议论为主,所写事例要概括而形象,并有到位的分析议论,这种以事例代替分析的现象,反映了部分考生认识水平不高,不会分析的现状。这类考生要学会辩证分析,多读一些规范的议论性文章,掌握一般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在列举事例之后,必须扣住话题进行分析,使文章始终围绕中心论证。文段扣题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首句扣题、议论描述性扣题、结句扣题。容易犯罗列事例毛病的考生,尤其要注意学会结句扣题。
《青少年日记》2009年9月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