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军转:乡村文化之魂在于农村的繁荣 农村的繁荣在于农业生产的进步
军转干考试
2013年军转:乡村文化之魂在于农村的繁荣 农村的繁荣在于农业生产的进步
【关键词】军转 军转干 转业干部 军转论坛 军转干考试 军转网
军转干考试
军转干部安置 军转待遇 军转干考试公告 军转干考试大纲 军转干考试成绩 军转干部 军转干部安置计划
曾经的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原乡,多少才俊士子咸出于此。
城市代表先进的东西,代表现代化,代表有文化。乡村是现代化和有文化的反义词。至少当下的中国乡村如此。
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来自civility(礼仪)。文明似乎来源于礼仪。城市代表文明,农村代表野蛮。至少欧洲人这么认为。
但史上中国乡村不是这样的,它是礼仪的发源地,是传统伦理的根基,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源地。
《白鹿原》中的乡绅朱先生调解白家与鹿家纠纷的桥段很有说明性。朱先生劝诗曰:倚势恃强压对方,打斗诉讼两败伤;为富思仁兼重义,谦让一步宽十丈。(致嘉轩弟)一场纠纷就这样在双方乡贤的劝导下平息了。
皇权与绅权的对峙维持了二千年安定。《白鹿原》前半段描述了这个“无讼社会”。铲除罂粟时官家人在一旁站着,由乡绅朱先生下令执行。官权与绅权就是这样配合默契。西方传教士初到中国发现这里没有一个警察仍能安定。
中国社会在本质上是“乡土的”,费孝通八十年前的这个论断今天仍适用。当我们义无反顾抛弃“土”,敞开胸怀迎接“洋”时,骨子里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不还是那个人,那个朴实而狡猾的农民。
无论是为子当孝、待人以信的“人学”,还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学”,其实质都是“农民学”——是祖上世世代代与人、与天打交道历练出来的学问。主题是敬畏与感恩,今天中国人失去了这两样东西。
五四一代未来得及“整理国故”就赶上“救亡图存”。然后是大建设、大运动、大开放、大破坏。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尊与自觉,及文化重建被粗暴打断了。
“国故”当然有许多糟粕。“民国大家”每人在乡下几乎都有个代表顽固势力的“老爷子”,为他们娶了未曾谋面的媳妇。三老四少的坚守维系了乡村二千年来的稳定,但这些“瘸
军转干考试
腿的中国绅士”(费孝通语)不能对新形势作出有效的调整。他们很少正面接触西方工业主义,更不欢迎革命。他们被铲除了。可取代他们的是谁?用南怀瑾晚年反复引用唐人诗句就是:“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
针对“乡土中国”,费孝通晚年提出的“文化自觉”概念,首先是对独立人格、个人尊严、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等问题的关切。“文化自觉”的另外一个内涵是文化的开放和包容,“文化自觉性并不能从民族主义情绪中产生,它只能在与其他民族或文化的对话中产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杜维明认为,这16个字是儒家哲学最高的理想——不同文明的价值共享。
复兴传统文化需要从文化自尊、自觉到再造;同理,复兴乡村也需从乡村自尊、自觉再到乡村再造。可当下乡村如何自尊、自觉及再造?
所谓新农村运动,所谓新乡绅回乡,都应与家族谱系、现有政权形成合力。
文化,是文化和氛围留人。让农村变得可爱起来,需要一次新文化运动,在破败的基础上重建乡村文化。
中国乡村衰落当然也有例外。广西贺州的毛家村仍能维系一方清净,村里规划有序,自然环保良好,有一口泉水清澈见底。我得出的原因之一是这个状元村九成以上均属毛姓,村里有个毛家祠堂,每年春节,无论多远,无论当多大官,都要回来聆听族长训话,村长书记也在列。这里仍保留着续修家谱、村谱传统,尊老爱幼的传统文化。村里一位94岁阿婆仍在织布。
什么是传统节日?一大家子几十口,烹鸡宰鸭,推杯把盏,共叙乡情,这样的乡村才愿意回去,这样的乡村才让人有归根之感。
纵观南北差异,但凡宗族势力保存较好的南方农村,文化、秩序和传统甚至环保都做得不错;而北方农村尤其是杂姓村落则呈现一派凋敝,村支书一权独大。
当然光靠传统宗族势力是不行的,它有着天然的局限,不接纳外来文化,无法与普适价值对接。
所谓新农村运动,应该是几方合力的结果。新乡绅运动需要农村精英回乡,需要城里同乡寻祖,也需要大学生村官当政,需要复员军人、退休人员荣归故里,共议村事。当然也需要白领社群,有机合作社,欧宁们的NGO,带来全球化之风、新生产模式和新兴变革力量。
但首先还是要爱自己的祖先,懂得感恩与敬畏。试问,有什么能动摇中国人心中的家族
军转干考试
根基?祖先在那里,他还会远离吗?
新乡村运动不应是乌托邦愿景,而是中国的现实需要。解决农二代三代进城问题是当务之急,乡村文化重建、让乡村变得有吸引力,更是长远需要,因为那是我们来的地方。
城市对乡村的反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新世代对传统的传承,才是真正的维稳。
比国家更久远的是民族,比民族更久远的是文化。
了解中国,了解乡土,你就知道家庭、家族、血缘要比文艺更有根、更恒远。现在要修的不是哪个姓的家谱,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家谱”。否则我们真不知自己是从哪里蹦出来的。
日本工业化走过污染弯路,但最终并未以破坏乡村为代价。从宫崎骏动漫中的乡村诗意,可见乡村仍是诗意的母体。韩国也拍了很好的乡村文艺片。日韩的乡村并未凋敝,并未发生所谓革命,文化得以传承,香火得以绵延。国际上,一度日韩才代表东方。
在台湾苗栗三义乡广盛村,一群年轻人在种糙米,回乡开发有机生活农场。他们是知名大学的研究生,久居都市之后返乡去种田。苗栗的有机模式是一种新机制,是一种商业,也是新一代台湾人对土地价值的回归与社会责任。原本在都市里吹冷气的白领,如今卷起袖子和裤管,成为脚踩乡土的都市新农夫。
广东也有位海归硕士放弃高薪工作回乡务农。2006年,陈健永从澳大利亚学成归国,放弃证券公司优厚待遇去务农。“留学3年,花费70多万元,然后回来经营果园?”2008年11月,父子俩顶着各种压力开干,先后租下了70户村民的200亩撂荒地,开办起了农场。客户说,“从未吃过这么好吃的水果”。
苗栗的招牌是有机农业,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农庄经济和观光经济。苗栗保有1083个世界第一。苗栗要向世界推介,每年都要开国际派对,并曾请国际三大男高音来站台。古朴的民风和原生态经济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诚如“山水米”创始人叶淑蕙所称:越是在地的(本土的),就越是国际化的。
都市新农夫们的乡土实验颇具代表性。反哺已成当下台湾新潮流。我听到一个传奇故事,说一位父亲送子留洋,可儿子学成之后帮他务农,父亲质问“你回来干什么?”儿子用从海外学来的市场理念和新型农业模式,打造出了有机农产品,市场叫好,于是父亲心服口服。
台湾学生仔为接受农村文化启蒙,利用寒暑假,以不同主题(比如“腌咸菜”)进入农村生活,体验不同的生活模式、思考农村与都市发展之关系以及粮食自给率与食物文化的关系。
军转干考试
而大陆的学生娃学习紧张,报奥数还报不过来呢,哪有空啊。
如果我们失去了对土地的责任感,也失去了对乡土的亲近感,失去了对祖上的敬畏,我们会变成什么人?当然,恢复对土地感情的根本在于土地制度的改革。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中国大陆每年农药中毒事故达十万人次,死亡一万多人。农药化肥的慢性危害更干扰亿万人的激素平衡,影响男性生育力。失去对土地的敬重,将几千年来干净无污染的土地,在一两代人间快速地毁坏,教后人情何以堪?
请问你有谦恭有礼的文化吗?你有淡定安宁的乡村吗?
先从感恩和敬畏做起罢。
第二篇:军转论坛:乡村文化之魂在于农村的繁荣 农村的繁荣在于农业生产的进步
军转干考试
军转论坛:乡村文化之魂在于农村的繁荣 农村的繁荣在于农业生产的进步
关键词:军转 军转干部安置 转业干部 军转论坛 军转干考试 军转网 曾经的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原乡,多少才俊士子咸出于此。
城市代表先进的东西,代表现代化,代表有文化。乡村是现代化和有文化的反义词。至少当下的中国乡村如此。
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来自civility(礼仪)。文明似乎来源于礼仪。城市代表文明,农村代表野蛮。至少欧洲人这么认为。
但史上中国乡村不是这样的,它是礼仪的发源地,是传统伦理的根基,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源地。
《白鹿原》中的乡绅朱先生调解白家与鹿家纠纷的桥段很有说明性。朱先生劝诗曰:倚势恃强压对方,打斗诉讼两败伤;为富思仁兼重义,谦让一步宽十丈。(致嘉轩弟)一场纠纷就这样在双方乡贤的劝导下平息了。
皇权与绅权的对峙维持了二千年安定。《白鹿原》前半段描述了这个“无讼社会”。铲除罂粟时官家人在一旁站着,由乡绅朱先生下令执行。官权与绅权就是这样配合默契。西方传教士初到中国发现这里没有一个警察仍能安定。
中国社会在本质上是“乡土的”,费孝通八十年前的这个论断今天仍适用。当我们义无反顾抛弃“土”,敞开胸怀迎接“洋”时,骨子里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不还是那个人,那个朴实而狡猾的农民。
无论是为子当孝、待人以信的“人学”,还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学”,其实质都是“农民学”——是祖上世世代代与人、与天打交道历练出来的学问。主题是敬畏与感恩,今天中国人失去了这两样东西。
五四一代未来得及“整理国故”就赶上“救亡图存”。然后是大建设、大运动、大开放、大破坏。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尊与自觉,及文化重建被粗暴打断了。
“国故”当然有许多糟粕。“民国大家”每人在乡下几乎都有个代表顽固势力的“老爷子”,为他们娶了未曾谋面的媳妇。三老四少的坚守维系了乡村二千年来的稳定,但这些“瘸腿的中国绅士”(费孝通语)不能对新形势作出有效的调整。他们很少正面接触西方工业主义,更不欢迎革命。他们被铲除了。可取代他们的是谁?用南怀瑾晚年反复引用唐人诗句就是:“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
针对“乡土中国”,费孝通晚年提出的“文化自觉”概念,首先是对独立人格、个人尊严、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等问题的关切。“文化自觉”的另外一个内涵是文化的开放和包容,“文化自觉性并不能从民族主义情绪中产生,它只能在与其他民族或文化的对话中产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杜维明认为,这16个字是儒家哲学最高的理想——
军转干考试
不同文明的价值共享。
复兴传统文化需要从文化自尊、自觉到再造;同理,复兴乡村也需从乡村自尊、自觉再到乡村再造。可当下乡村如何自尊、自觉及再造?
所谓新农村运动,所谓新乡绅回乡,都应与家族谱系、现有政权形成合力。
文化,是文化和氛围留人。让农村变得可爱起来,需要一次新文化运动,在破败的基础上重建乡村文化。
中国乡村衰落当然也有例外。广西贺州的毛家村仍能维系一方清净,村里规划有序,自然环保良好,有一口泉水清澈见底。我得出的原因之一是这个状元村九成以上均属毛姓,村里有个毛家祠堂,每年春节,无论多远,无论当多大官,都要回来聆听族长训话,村长书记也在列。这里仍保留着续修家谱、村谱传统,尊老爱幼的传统文化。村里一位94岁阿婆仍在织布。
什么是传统节日?一大家子几十口,烹鸡宰鸭,推杯把盏,共叙乡情,这样的乡村才愿意回去,这样的乡村才让人有归根之感。
纵观南北差异,但凡宗族势力保存较好的南方农村,文化、秩序和传统甚至环保都做得不错;而北方农村尤其是杂姓村落则呈现一派凋敝,村支书一权独大。
当然光靠传统宗族势力是不行的,它有着天然的局限,不接纳外来文化,无法与普适价值对接。
所谓新农村运动,应该是几方合力的结果。新乡绅运动需要农村精英回乡,需要城里同乡寻祖,也需要大学生村官当政,需要复员军人、退休人员荣归故里,共议村事。当然也需要白领社群,有机合作社,欧宁们的NGO,带来全球化之风、新生产模式和新兴变革力量。
但首先还是要爱自己的祖先,懂得感恩与敬畏。试问,有什么能动摇中国人心中的家族根基?祖先在那里,他还会远离吗?
新乡村运动不应是乌托邦愿景,而是中国的现实需要。解决农二代三代进城问题是当务之急,乡村文化重建、让乡村变得有吸引力,更是长远需要,因为那是我们来的地方。
城市对乡村的反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新世代对传统的传承,才是真正的维稳。比国家更久远的是民族,比民族更久远的是文化。
了解中国,了解乡土,你就知道家庭、家族、血缘要比文艺更有根、更恒远。现在要修的不是哪个姓的家谱,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家谱”。否则我们真不知自己是从哪里蹦出来的。
日本工业化走过污染弯路,但最终并未以破坏乡村为代价。从宫崎骏动漫中的乡村诗意,可见乡村仍是诗意的母体。韩国也拍了很好的乡村文艺片。日韩的乡村并未凋敝,并未发生所谓革命,文化得以传承,香火得以绵延。国际上,一度日韩才代表东方。
在台湾苗栗三义乡广盛村,一群年轻人在种糙米,回乡开发有机生活农场。他们是知名
军转干考试
大学的研究生,久居都市之后返乡去种田。苗栗的有机模式是一种新机制,是一种商业,也是新一代台湾人对土地价值的回归与社会责任。原本在都市里吹冷气的白领,如今卷起袖子和裤管,成为脚踩乡土的都市新农夫。
广东也有位海归硕士放弃高薪工作回乡务农。2006年,陈健永从澳大利亚学成归国,放弃证券公司优厚待遇去务农。“留学3年,花费70多万元,然后回来经营果园?”2008年11月,父子俩顶着各种压力开干,先后租下了70户村民的200亩撂荒地,开办起了农场。客户说,“从未吃过这么好吃的水果”。
苗栗的招牌是有机农业,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农庄经济和观光经济。苗栗保有1083个世界第一。苗栗要向世界推介,每年都要开国际派对,并曾请国际三大男高音来站台。古朴的民风和原生态经济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诚如“山水米”创始人叶淑蕙所称:越是在地的(本土的),就越是国际化的。
都市新农夫们的乡土实验颇具代表性。反哺已成当下台湾新潮流。我听到一个传奇故事,说一位父亲送子留洋,可儿子学成之后帮他务农,父亲质问“你回来干什么?”儿子用从海外学来的市场理念和新型农业模式,打造出了有机农产品,市场叫好,于是父亲心服口服。
台湾学生仔为接受农村文化启蒙,利用寒暑假,以不同主题(比如“腌咸菜”)进入农村生活,体验不同的生活模式、思考农村与都市发展之关系以及粮食自给率与食物文化的关系。而大陆的学生娃学习紧张,报奥数还报不过来呢,哪有空啊。
如果我们失去了对土地的责任感,也失去了对乡土的亲近感,失去了对祖上的敬畏,我们会变成什么人?当然,恢复对土地感情的根本在于土地制度的改革。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中国大陆每年农药中毒事故达十万人次,死亡一万多人。农药化肥的慢性危害更干扰亿万人的激素平衡,影响男性生育力。失去对土地的敬重,将几千年来干净无污染的土地,在一两代人间快速地毁坏,教后人情何以堪?
请问你有谦恭有礼的文化吗?你有淡定安宁的乡村吗? 先从感恩和敬畏做起罢。
第三篇:军转干部安置:乡村文化之魂在于农村的繁荣 农村的繁荣在于农业生产的进步
军转干考试
军转干部安置:乡村文化之魂在于农村的繁荣 农村的繁荣在于农业生产的进步
曾经的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原乡,多少才俊士子咸出于此。
城市代表先进的东西,代表现代化,代表有文化。乡村是现代化和有文化的反义词。至少当下的中国乡村如此。
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来自civility(礼仪)。文明似乎来源于礼仪。城市代表文明,农村代表野蛮。至少欧洲人这么认为。
但史上中国乡村不是这样的,它是礼仪的发源地,是传统伦理的根基,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源地。
《白鹿原》中的乡绅朱先生调解白家与鹿家纠纷的桥段很有说明性。朱先生劝诗曰:倚势恃强压对方,打斗诉讼两败伤;为富思仁兼重义,谦让一步宽十丈。(致嘉轩弟)一场纠纷就这样在双方乡贤的劝导下平息了。
皇权与绅权的对峙维持了二千年安定。《白鹿原》前半段描述了这个“无讼社会”。铲除罂粟时官家人在一旁站着,由乡绅朱先生下令执行。官权与绅权就是这样配合默契。西方传教士初到中国发现这里没有一个警察仍能安定。
中国社会在本质上是“乡土的”,费孝通八十年前的这个论断今天仍适用。当我们义无反顾抛弃“土”,敞开胸怀迎接“洋”时,骨子里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不还是那个人,那个朴实而狡猾的农民。
无论是为子当孝、待人以信的“人学”,还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学”,其实质都是“农民学”——是祖上世世代代与人、与天打交道历练出来的学问。主题是敬畏与感恩,今天中国人失去了这两样东西。
五四一代未来得及“整理国故”就赶上“救亡图存”。然后是大建设、大运动、大开放、大破坏。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尊与自觉,及文化重建被粗暴打断了。
“国故”当然有许多糟粕。“民国大家”每人在乡下几乎都有个代表顽固势力的“老爷子”,为他们娶了未曾谋面的媳妇。三老四少的坚守维系了乡村二千年来的稳定,但这些“瘸腿的中国绅士”(费孝通语)不能对新形势作出有效的调整。他们很少正面接触西方工业主义,更不欢迎革命。他们被铲除了。可取代他们的是谁?用南怀瑾晚年反复引用唐人诗句就是:“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
针对“乡土中国”,费孝通晚年提出的“文化自觉”概念,首先是对独立人格、个人尊严、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等问题的关切。“文化自觉”的另外一个内涵是文化的开放和包容,“文化自觉性并不能从民族主义情绪中产生,它只能在与其他民族或文化的对话中产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杜维明认为,这16个字是儒家哲学最高的理想——不同文明的价值共享。
军转干考试
复兴传统文化需要从文化自尊、自觉到再造;同理,复兴乡村也需从乡村自尊、自觉再到乡村再造。可当下乡村如何自尊、自觉及再造?
所谓新农村运动,所谓新乡绅回乡,都应与家族谱系、现有政权形成合力。
文化,是文化和氛围留人。让农村变得可爱起来,需要一次新文化运动,在破败的基础上重建乡村文化。
中国乡村衰落当然也有例外。广西贺州的毛家村仍能维系一方清净,村里规划有序,自然环保良好,有一口泉水清澈见底。我得出的原因之一是这个状元村九成以上均属毛姓,村里有个毛家祠堂,每年春节,无论多远,无论当多大官,都要回来聆听族长训话,村长书记也在列。这里仍保留着续修家谱、村谱传统,尊老爱幼的传统文化。村里一位94岁阿婆仍在织布。
什么是传统节日?一大家子几十口,烹鸡宰鸭,推杯把盏,共叙乡情,这样的乡村才愿意回去,这样的乡村才让人有归根之感。
纵观南北差异,但凡宗族势力保存较好的南方农村,文化、秩序和传统甚至环保都做得不错;而北方农村尤其是杂姓村落则呈现一派凋敝,村支书一权独大。
当然光靠传统宗族势力是不行的,它有着天然的局限,不接纳外来文化,无法与普适价值对接。
所谓新农村运动,应该是几方合力的结果。新乡绅运动需要农村精英回乡,需要城里同乡寻祖,也需要大学生村官当政,需要复员军人、退休人员荣归故里,共议村事。当然也需要白领社群,有机合作社,欧宁们的NGO,带来全球化之风、新生产模式和新兴变革力量。
但首先还是要爱自己的祖先,懂得感恩与敬畏。试问,有什么能动摇中国人心中的家族根基?祖先在那里,他还会远离吗?
新乡村运动不应是乌托邦愿景,而是中国的现实需要。解决农二代三代进城问题是当务之急,乡村文化重建、让乡村变得有吸引力,更是长远需要,因为那是我们来的地方。
城市对乡村的反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新世代对传统的传承,才是真正的维稳。比国家更久远的是民族,比民族更久远的是文化。
了解中国,了解乡土,你就知道家庭、家族、血缘要比文艺更有根、更恒远。现在要修的不是哪个姓的家谱,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家谱”。否则我们真不知自己是从哪里蹦出来的。
日本工业化走过污染弯路,但最终并未以破坏乡村为代价。从宫崎骏动漫中的乡村诗意,可见乡村仍是诗意的母体。韩国也拍了很好的乡村文艺片。日韩的乡村并未凋敝,并未发生所谓革命,文化得以传承,香火得以绵延。国际上,一度日韩才代表东方。
在台湾苗栗三义乡广盛村,一群年轻人在种糙米,回乡开发有机生活农场。他们是知名大学的研究生,久居都市之后返乡去种田。苗栗的有机模式是一种新机制,是一种商业,也
军转干考试
是新一代台湾人对土地价值的回归与社会责任。原本在都市里吹冷气的白领,如今卷起袖子和裤管,成为脚踩乡土的都市新农夫。
广东也有位海归硕士放弃高薪工作回乡务农。2006年,陈健永从澳大利亚学成归国,放弃证券公司优厚待遇去务农。“留学3年,花费70多万元,然后回来经营果园?”2008年11月,父子俩顶着各种压力开干,先后租下了70户村民的200亩撂荒地,开办起了农场。客户说,“从未吃过这么好吃的水果”。
苗栗的招牌是有机农业,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农庄经济和观光经济。苗栗保有1083个世界第一。苗栗要向世界推介,每年都要开国际派对,并曾请国际三大男高音来站台。古朴的民风和原生态经济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诚如“山水米”创始人叶淑蕙所称:越是在地的(本土的),就越是国际化的。
都市新农夫们的乡土实验颇具代表性。反哺已成当下台湾新潮流。我听到一个传奇故事,说一位父亲送子留洋,可儿子学成之后帮他务农,父亲质问“你回来干什么?”儿子用从海外学来的市场理念和新型农业模式,打造出了有机农产品,市场叫好,于是父亲心服口服。
台湾学生仔为接受农村文化启蒙,利用寒暑假,以不同主题(比如“腌咸菜”)进入农村生活,体验不同的生活模式、思考农村与都市发展之关系以及粮食自给率与食物文化的关系。而大陆的学生娃学习紧张,报奥数还报不过来呢,哪有空啊。
如果我们失去了对土地的责任感,也失去了对乡土的亲近感,失去了对祖上的敬畏,我们会变成什么人?当然,恢复对土地感情的根本在于土地制度的改革。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中国大陆每年农药中毒事故达十万人次,死亡一万多人。农药化肥的慢性危害更干扰亿万人的激素平衡,影响男性生育力。失去对土地的敬重,将几千年来干净无污染的土地,在一两代人间快速地毁坏,教后人情何以堪?
请问你有谦恭有礼的文化吗?你有淡定安宁的乡村吗? 先从感恩和敬畏做起罢。
第四篇: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努力实现文化繁荣
在我国,基层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安康各县区、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加强文化工作,城乡基层文化设施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但也要清醒在看到,目前县区及以下基层文化建设仍比较薄弱。突出表现在:城镇社区和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样的文化形式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群众文化生活单调,有些文艺作品和演出脱离实际生活;有些地方,尤其是后高山地区的一些地方,愚昧迷信活动盛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滓泛起,少数地方非法宗教活动抬头,腐朽和错误思想滋生。这些,严重影响了基层两个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甚至危害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切实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正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所指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繁荣农村文化,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落实好、完成好这一艰巨任务,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造成县区及以下等基层文化建设滞后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因,一是地方机构改革,基层文化站受到冲击。如因合并而使部分文化站原有闲置固定资产,因乡镇规划建设和文化站负债沉重使部分乡镇变卖挤占原文化站资产甚至拆除文化站设施,因文化站与其他站合并而使文化站变成“文化服务中心”等等。二是基层文化建设投入不足。特别是文化经费投入增长速度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在许多地方没有得到可靠保证。更令人担忧的是少数地方,还将地方文化设施维修和设备购置专项经费挪作它用。三是一些地方领导只重视地方经济建设,忽视了地方文化建设。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方略,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工程;是巩固基层政权,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举措。当前的工作:
一是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加以推进。
二是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基层文化建设项目经费和工作经费足额及时。
三是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尤其要狠抓国办文化与业余文化两支队伍建设,努力建构繁荣基层文化的“集团军”。
四是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和利用,当前尤其要完善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必要的设备和装备,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要通过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要防止文化设施被挤占、挪用,要坚决收回被挤占、挪用的文化设施。
五是充分发挥机关、学校、企业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今后凡有条件对社会开放的,要采取多种方式开放内部文化设施,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方便。
六是文化主管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注意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要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基层文化建设,把群众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使广大群众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力军。(陕西安康市政府办公室机关党委孙传志)
第五篇:三项举措 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项举措 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历年来,我们湖溪镇农村文化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创建省文化强镇为抓手,立足我镇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宣传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着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有力的推动了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文化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镇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制订实施了‚文化强镇‛战略,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每季度我们都要召开一次班子会议,专门研究文化工作,分析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政策、机构、人员工资和资金投入上大力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并制定一系列加强文化工作的文件,一一抓好实施。镇委镇政府每年都在财政预算中作出具体安排,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一把手的态度对于一项工作的开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镇的党委书记楼国民同志对文化工作非常热爱,每次我向他汇报要举办文化活动都能得到他的鼎力支持,并总能提出一些好的建议。今年,我们的综合文化站公开招聘管理员,楼书记也是全程关注参与,尤其是面试环节,他也当了一回考官。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文化事业作为公共事业,在尚未有足够条件形成一个产业的情况下,注定只能是一个输血工程。文化事业的发展程度也就取决于对文化投入力度。近五年来,在镇财政不是很宽裕的情况下,我们累计投入了150多万元。去年,镇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达到30万元以上。今年,我们也计划投入30万元以上。光靠政府投入,显然是杯水车薪,我们还积极动员鼓励企业家赞助大型文艺活动,例如‚庆祝建国60周年‘耐立杯’文艺汇演‛、‚‘大森木业杯’文艺汇演‛,等等。为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我们鼓励引导各村大力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并积极参与各项文化活动。这里有一个如何引导的问题,值得庆幸的是,在历年形成的氛围当中,我们镇还是有一大批热爱文化事业的书记村长的。但总的来,相当一部分的村对文化的热情还是欠缺的。我们的做法是在安排新农村建设项 目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向文化项目倾斜,同时每年都会对各村的文化工作进行考核并进行奖励,今年三月我们召开了宣传文化工作表彰会,奖励资金达到3万元左右,极大的激发了各村投身文化事业的热情。这样,我镇形成了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必要补充的文化建设投入机制,为社会文化事业提供了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保障。
二、继续扩大文化事业投入,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文化阵地建设是开展农村文化建设,是开展文化活动的载体。只有抓好文化阵地建设,才能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紧跟形势,不断繁荣发展。
1、抓好综合文化站的规范化建设。(1)自综合文化站建成以来,我们不断探索,进一步健全了文化站的各项规章制度,狠抓服务质量。针对农村群众白天劳作、工作,晚上休闲、休息的特点,我们制定了360天开放,日夜开放的工作制度,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在晚上也能到文化站健身娱乐。(2)2011年,我镇综合文化站新投入资金10余元,新增图书2500多册,书架4个,图书阅览桌20张,椅子40条,电脑8台,摄像机1台,音响1套,并投入资金3万余元对站内建筑粉刷一新,文化站资产达到了50余万元(不含固定资产),文化站的设施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全。(3)为加强综合文化站的日常管理,我站在原来3个文化工作者的基础上,今年通过笔试、面试、才艺展示等环节公开招聘了2个管理员,经费由镇财政列支,使得文化站专职工作人员达到了5人,为文化站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以镇综合文化站为龙头,进一步抓好区域文化活动中心和村文化活动室的建设,进一步健全了镇村两级文化工作网络,并着力强化各文化活动阵地的功能。去年共新建区域文化活动中心2个,投资30余万元。今年,我们也要建设2个区域文化活动中心。
3、严格按照农家书屋建设计划的要求,以解决群众读书难、全面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为原则,扎实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将之作为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积极措施认真落实建设任务,现在全镇二十八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已经全部建设完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4、积极开展文化达标村和文化示范村创建。去年新创东阳市文化达标村3个,金华市文化示范村1个。至此,我镇文化达标村创建达到16个,其中楼店、八里湾、郭
二、后西等村成功创建了金华市级文化示范村。文化达标村创建率达到了57%,是全市文化达标村创建最多的乡镇。今年,我们计划创建1个省级文化示范村,2个金华市级文化示范村,3个东阳市级文化达标村。
5、按照省文化强镇的要求,今年,我们计划建设一个图书馆,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中。
三、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1、我镇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棋类、武术等门类在历史上名人辈出。目前,全镇有镇文联、江南书画院、江南武术协会、婺剧促进分会、文东艺术团、群星艺术团等文艺团体20余个、文体骨干达到3000多人。像今年,我们还成立了摄影分会。这些文艺团体经常性的活跃在农村,为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文联、江南书画院经常组织文化下乡活动,如去年组织了元宵书画展、迎新春精品展、‚与法同行‛书画展等6场讲座展览。
2、打造特色文化,培育业余演出团体。在‚一村一品‛的基础上,我镇涌现了‚文东艺术团‛、‚湖溪群星演出队‛、‚郭二演出队‛等一批水平高、阵容强的业余演出团体,并着力加强引导,使之经常性的活跃在农村大舞台上。这些文艺团体除了为本镇农民带来文艺享受的同时,还经常跨镇、跨县市开展文化走亲活动,像群星文艺表演队参加过金华市桂花节,武义民间艺术节等。
3、近年来,我镇以特色文化为重点,以文化骨干为主要力量,通过抓创作、抓活动,涌现了大量优秀作品,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们通过各种文化阵地和活动载体,基本满足了广大群众求知、求乐、求美需要,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丰富的活动,我镇涌现了一大批具备一定艺术水准的民间艺术家和艺术作品。金希寿的楹联多次在省、全国作品征集中获奖,张中华、郭军新的多个小品发表在市《新农村文艺》上。
4、经常性的组织文艺活动。每年,我们都会组织几场大型文艺活动。去年,我镇共举办各类大型文艺活动6场,投入经费30余万元,观众达10000多人次,如5月的大型排舞比赛、6月的红歌比赛、7月的‚与法同行‛大型文艺晚会等;开展文化走亲12次,观众也再10000人次以上;镇文化站和江南书画院组织各类讲座展览6次,有书画展、摄影展、根雕作品展等;今年春节,我们组织了4期春节文艺晚会,受到了群众的极大欢迎。
5、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每逢新春佳节,郭宅村民就进行‚擎大蜡烛‛活动,楼店村民就进行‚盘车‛展颜等等。这些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如今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宣传了文化遗产的保护知识,而且也使这些传统文化得到了发扬光大。
6、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培训,提供农村文化队伍的素质。去年,我们组织了各类培训12次,内容涉及书法、排舞、美术、摄影、器乐、图书管理等多个门类。今年,我们也将组织不少于12次的培训。
总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我镇文化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上级要求相比,与先进乡镇相比,与群众期望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以创建省‚文化强镇‛为契机,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促进我镇农村文化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积极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湖溪镇 赵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