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展哈尔滨市首届“十大法治人
依法办发„2008‟1号
关于开展哈尔滨市首届“十大法治人物”
评选活动的通知
为树立、学习和宣传在法制建设实践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我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十大法治人物”评选活动。此次活动在我市是首次开展,对于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推动民主法治化进程,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全市上下要充分认识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积极组织、踊跃参与,认真做好推荐、自荐和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宗旨
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传播法律知识,讴歌在立法、执法、司法、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监督等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评选范围
凡本市16周岁以上公民都可以参选,包括户籍在本市,在外工作或从事经营活动的,或户籍在外地本人长期在我市工作或从事经营活动的公民均可参选。2007年1月以前荣获过省级以上法制类表彰的公民将不列为本次评选活动的评选对象。
三、评选条件
本次评选“十大法治人物”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在推进我市民主法治建设上有显著成绩;二是在依法保障他人权益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方面有显著成绩;三是为促进法制完备或废除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制度行规、惯例等做出突出贡献;四是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以法治执著地与违法行为作斗争;五是不畏邪恶,维护司法公正;六是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依法行政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七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民主法治精神,积极调解民间纠纷做出突出贡献的。
四、评选方法
(一)推荐。推荐工作采取个人推荐(自荐)和组织推荐两种途径,以书面文字方式进行。一是个人推荐(自荐)。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广大市民可以向所在地依法治区、县(市)办公室进行推荐(自荐)。二是组织推荐。通过自下而上,层层上报、审核的方式进行。各区、县(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新闻媒体等 单位,有组织地向本级依法治理办公室进行推荐;各依法治区、县(市)办公室和市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新闻媒体等单位负责向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室进行推荐。
(二)初选。在广泛推荐的基础上,经过市评选委员会认真审核初选,最后确定20名候选人,参加全市“十大法治人物”的正式评选。
(三)投票。由市级新闻媒体对20名候选人的先进事迹进行大规模宣传,在报纸上印发选票,通过群众投票,依票数多少选取前12名。
(四)复选。对被选出的12名选手,经评委会审核后,确定10名选手,在新闻媒体公示一周。公示期间,如收到对被公示人的举报,评委会进行核查,确有问题,取消资格,在余下的2人中择票数最多者替补。
五、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从2008年1月开始,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我市首届“十大法治人物”评选活动,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
第二阶段公推初选。从2008年3月1日至4月30日,采取个人自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公推初选,全市符合评选条件的公民可将其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民主法治进程的典型事迹材料,自荐或由所在单位审查推荐,经当地依法治理办公室审查核实后报市评选委员会,市评 选委员会对自荐和推荐的个人进行初评初审,推选出20名候选人,在新闻媒体公布。
第三阶段集中宣传。2008年5月集中一段时间,市属新闻媒体对市评选委员会初选出的20名候选人的先进典型事迹进行集中宣传报道。
第四阶段群众评选。通过新闻媒体刊载20名候选人的先进事迹简介,开设投票栏,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首届“十大法治人物”投票。
第五阶段评审表彰。2008年6月,由评委会选出哈尔滨市首届“十大法治人物”人选,并进行通报表彰。
六、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评选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市评选委员会,主要负责对我市法治人物候选人的评选和确认;监督评选投票过程;见证评选结果。市评选委员会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室、市司法局、市政府法制办、市广电局、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组成。
市评选委员会主任:王大伟
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
副主任:曲
磊 市人大副主任
王维绪 市政府副市长
贺
晔 市政协副主席
陆文君 市法学会会长
成员:齐佳民 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室主任、市司法局局长
张力斌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杨洪坡 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
刘文成 市广电局局长
锡东升 市委政法委秘书长
陈景云 市司法局副局长
程颖刚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总经理 主要责任分工:报业集团负责全市首届“十大法治人物”先进事迹的采写、宣传报道及选票印发工作;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室、市司法局、市政府法制办负责组织协调及评选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市评选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室。
主
任:齐佳民 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室主任、市司法局局长 副 主 任:锡东升 市委政法委秘书长
马恒业 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室副主任
周玉丰 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副主任
蔡
智 市广电局副局长
陈民生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 工作人员:孙海涛 市委宣传部宣传处处长
赫忠生 市委政法委宣教处处长
王永德 市司法局法制宣传处处长
岳
宏 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培训处处长
刘亚利 市广电局总编室副主任
单
红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政教部主任
七、具体要求
(一)做好前期发动工作。各级宣传部门和各新闻单位要站在建设法治哈尔滨的高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传播优势,借助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此项活动。在哈尔滨日报、哈尔滨电视台、电台刊发、播出此项活动通知,集中时间、大力宣传活动宗旨、推荐范围、评选条件、推荐方法等内容,扩大活动影响。各普法依法治理部门和各有关部门要做好本地、本部门、本单位人员的宣传发动工作,广泛印发活动通知,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为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做好推荐审查工作。各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要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按照推荐方法,积极受理本地区、本部门(单位)人员的推荐工作,并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作,组成推荐委员会,本着对社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对所推荐人物事迹的显著性、导向性、典型性、先进性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查,把好推荐关。被推荐候选人的事迹材料要真实、生动,并附有2000字以内的简要介绍及2寸标准照片,上报的文字材料和照片均附电子版。
(三)做好后期宣传工作。各新闻媒体要对我市评选出的法治人物候选人先进事迹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同时,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十大法治人物” 的投票活动。
联系人:李宪明
王超
联系电话:84640924
84612479
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
中共哈尔滨市委政法委员会 中共哈尔滨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室 哈 尔 滨 市 司 法 局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哈 尔 滨 市 广 播 电 视 局 哈 尔 滨 日 报 报 业 集 团
二○○八年一月四日
主题词:十大法治人物 评选 通知
中共哈尔滨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室 2008年3月4日印发
(共印150份)
第二篇:廖承枫侯选省首届“十大法治人物”
廖承枫侯选省首届“十大法治人物”
市司法局昨传出消息,湖北省首届十大法治人物评选活动已正式启动,全省共有20人候选。经我市各地、各部门层层推荐、报省筛选和专家初评,京山县公安局新市派出所三角洲社区廖承枫警务室正科级民警廖承枫入围候选名单,我市仅此1人。
本次评选活动由湖北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司法厅主办,系我省首次以公开投票的方式推选表彰法治建设工作的先进典型。评选对象为:2006年至2012年6月30日期间在我省范围内引起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并对推进我省法治建设、弘扬法治精神产生积极作用的先进典型人物。评选中一项重要的标准为:在我省法治建设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获得省级(含省级)以上表彰或荣立个人二等(含二等)以上功绩。
此次活动采取网上投票、固话投票和短信的方式进行。网上投票:登录荆楚网(www.xiexiebang.com)进入湖北省首届十大法治人物评选活动专题,根据提示投票。手机短信投票:湖北地区用户直接编辑短信AF+候选序号,发送到1062276677,为您所支持的候选人投票,活动期间每部手机限投30票。固定电话投票:湖北地区固定电话及小灵通用户可直接拨打16866399,按语音提示投票,活动期间每部固话限投200票。投票时间为2012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
人物简介
廖承枫,1972年出生,一督警衔。他实行人性化执法,先后帮助19名刑满释放人员摆脱困境、69名失足青少年改邪归正、19名吸毒人员远离毒品,并无私资助56户困难家庭,为300多户贫困居民解决了最低生活保障,并先后荣立个人一、二、三等功各1次,被授予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杰出青年卫士、全国十佳驻村民警、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五四青年奖章标兵等。市司法局昨傳出消息,湖北省首屆十大法治人物評選活動已正式啟動,全省共有20人候選。經我市各地、各部門層層推薦、報省篩選和專傢初評,京山縣公安局新市派出所三角洲社區廖承楓警務室正科級民警廖承楓入圍候選名單,我市僅此1人。
本次評選活動由湖北省依法治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省司法廳主辦,系我省首次以公開投票的方式推選表彰法治建設工作的先進典型。評選對象為:2006年至2012年6月30日期間在我省范圍內引起社會公眾廣泛關註,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產生較大影響,並對推進我省法治建設、弘揚法治精神產生積極作用的先進典型人物。評選中一項重要的標準為:在我省法治建設和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中獲得省級(含省級)以上表彰或榮立個人二等(含二等)以上功績。
此次活動采取網上投票、固話投票和短信的方式進行。網上投票:登錄荊楚網(www.xiexiebang.com)進入湖北省首屆十大法治人物評選活動專題,根據提示投票。手機短信投票:湖北地區用戶直接編輯短信AF+候選序號,發送到1062276677,為您所支持的候選人投票,活動期間每部手機限投30票。固定電話投票:湖北地區固定電話及小靈通用戶可直接撥打16866399,按語音提示投票,活動期間每部固話限投200票。投票時間為2012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
人物簡介
廖承楓,1972年出生,一督警銜。他實行人性化執法,先後幫助19名刑滿釋放人員擺脫困境、69名失足青少年改邪歸正、19名吸毒人員遠離毒品,並無私資助56戶困難傢庭,為300多戶貧困居民解決瞭最低生活保障,並先後榮立個人一、二、三等功各1次,被授予湖北省勞動模范、湖北省傑出青年衛士、全國十佳駐村民警、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全國五四青年獎章標兵等。
第三篇:首届校园十大执行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首届“十大校园之星”评选方案
为树立优秀学生典型,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和激发广大学生学习先进,弘扬正气,历练品格,提升素质,在全院广大学生中形成积极进取,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经研究决定开展济源职业技术学院首届“十大校园之星”评选活动。现制定评选方案如下:
一、参评对象 全s体在校学生
二、活动时间 2012年3月-5月
三、评选类别
首届“十大校园之星”分别设立:文明之星、学习之星、自强之星、诚信之星、体育之星、学干之星、才艺之星、志愿之星、科技之星、创业之星等十项类别。
四、评选具体标准
(一)评选的基本条件如下:
1.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奋发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2.具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和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勤奋学习,成绩优良。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
4.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明行为,关心集体,乐于助人,模范遵守学院各类规章制度。
(二)评选具体条件 1.文明之星
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举止文明,谈吐文雅,不抽烟、不酗酒,生活俭朴,乐于助人,关心集体,热爱劳动,讲究诚信,积极倡导和传播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2.学习之星
勤奋好学,刻苦专研,学习成绩名列专业年级前茅,并且能够帮助他人一起提高学习成绩,积极参与各种学习竞赛活动,在历次各类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并获得过国家励志奖学金以上奖励。
3.自强之星
学业成绩良好,品行端正,不怕挫折,自立自强,人格高尚,在校期间经常参加各类勤工俭学或兼职活动,受到老师、同学的公认和好评,并获得过国家助学金或学院奖学金以上奖励。
4.诚信之星
在拾金不昧,遵守诺言,为人诚实,讲求信用,提前还贷等方面表现非常突出,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和好评。
5.体育之星
热心推广体育运动,带动和影响其他同学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组织各类体育比赛活动,代表学院积极参加各类体育竞赛,所在团队或个人表现优秀,取得优异成绩。
6.学干之星
担任各级学生组织主要干部,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乐于奉献,积极主动为同学服务,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为学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且学习优秀,获得过学院及以上奖助学金。
7.才艺之星
在文学、美术、书法、篆刻、摄影、动漫、舞蹈、歌唱等方面有一定特长和造诣,并积极参加和组织相关的社团和比赛活动,所在团队或个人在各级各类相关比赛和活动中表现出色,取得优异成绩。
8.志愿之星 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和带动周围同学参与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事迹突出,受到校内外一致好评,并获得表彰。
9.科技之星
在专业学习上刻苦钻研,勤于训练,有突出技能,并且获得相关机构认定的技能证书2个以上,在各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10.创业之星
具有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励志奋进的创业精神,独立创业,或在创业团队中居核心地位。且遵纪守法,无不良记录。
五、评选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各系部初评
各系部要根据通知要求,深入宣传,广泛动员,精心组织,采取逐层选拔的方式,每类典型推荐1名候选人上报评审委员会,并将推荐人150字以内事迹材料和有关证明材料一并提交。
第二阶段:学生评审团评选
届时评审委员会将从每个系部抽调5名品学兼优、政治素质过硬的学生组成学生评审团。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每类星评选出前6名。
第三阶段:“校园之星”评选会
学院召开首届“校园之星”评选会,通过候选人演讲、PPT展示等环节,通过教师评委打分和学生评委投票方式,拟确定首届“校园之星”正式候选人10名。经全院范围内公示后,确定首届“校园之星”10名。
第四阶段:奖励和推广
奖励:为“校园之星”获得者颁发证书及学业资助。
推广:通过报告会、网络等各种宣传途径与全院学生交流学习。
六、评选活动评审委员会 顾问:普锋 赵学通 主任:王向军
副主任:丁 鹏 付中联
成员:汪柏华 李中兴 陈岗林 肖合全 王锐利 张鹏杰 张九强 李 杰 宗林莉 朱喜霞 王文东 张沛朋 孔丽霞
七、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首届校园之星评选活动,是加强广大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各系部要高度重视,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
(二)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在推荐申报过程中,要求真务实,严格依照评选办法实施,把好质量关,切实把最优秀的候选人推荐上来。要严格执行申报程序,增强透明度,严禁弄虚作假,保证评选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对经核实确有问题的候选人,评选委员会将取消其参选资格。
第四篇:哈尔滨市创建全国法治城市工作方案
哈尔滨市创建法治城市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推进我市依法治市进程,根据国家、省关于法治城市创建工作的相关规定,现就哈尔滨市全面开展法治城市创建工作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部署和要求,以提高全市公民法律素质和城市法治化管理水平为目标,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区(县市)和法治单位创建活动,提高党委依法执政能力,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保障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我市加快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和经济社会平稳较快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和法治保障。
二、工作目标
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是在地方党委领导下,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基础上,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长期的法治实践活动,既有阶段性还要保持连续性。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我市全面启动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创建以法治区(县市)为基础,条块并举,点面结合,全方位推进,力争到2011年基本达到依法执政能力更加适应法治城市的要求、依法行政水平更加适应法治政府要求、公正司法水平更加适应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法制宣传教育效果更加适应法治精神的要求、社会管理手段更加适应依法治理的要求;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建成一批法治区(县市),使我市率先进入法治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的行列。通过深入的创建,力争到2016年,基本实现我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法治化,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物和经济文化事业的权利得到全面的实现和保障,公共权力的配置和行使受到有效的规范和约束。
三、工作任务
(一)推进地方党委依法执政能力建设。
1、增强各级党委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机制,推进重大决策听证机制、合法性审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促进决策的公正化、科学化。
2、加强党委对地方立法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通过完善立法程序,使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保障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加强党委对同级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国家机关的领导,完善领导方式,保障和促进这些组织依法履行职责。
4、加强党内民主政治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扎实推进区(县市)、镇党代会代表常任制,充分发挥党代会代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积极作用。
(二)加强地方立法和规章制度建设。
1、增强立法的科学性。以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全面改善民生为主线,围绕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问题,体制改革中的难点问题,社会稳定中的热点问题,制定并实施好立法计划,增强立法的科学性、计划性和针对性。
2、健全和完善地方性法规规章。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配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制度,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加强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立、改、废工作。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权限和发布程序,未经听取意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不得发布施行;未向社会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完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修改和废止不适应形势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4、创新和完善立法工作机制。立法工作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立法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法规草案公开征集意见制度,重要的法规和规章草案要在主要新闻媒体和有关网站上公布。进一步完善公民旁听法规审议制度、立法听证制度和专家参 与立法制度,进一步完善立法程序。
(三)推进依法行政。
1、健全行政决策制度,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建立分级决策的行政决策体制,建立违法决策、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建立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减少决策失误。
2、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要按要求构建多方式、多渠道的政务公开平台,及时便捷地向社会公布政府决策程序、服务方式、办事途径,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处罚权工作,积极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实行综合执法,促进行政执法体制和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和考核机制,认真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
4、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完善有关行政复议程序和工作制度,加强行政复议机构的队伍建设,提高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的素质,做好行政复议工作。探索提高行政复议工作质量的新方式、新举措。完善行政复议责任追究制度。
5、按照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设定的框架把政府建设成法治政府,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市区各级政府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和权限规范明确,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执法体系 基本建立或完善;法律、法规和规章得到全面、正确的实施,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制裁,政府应对突发性事件和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行政管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诚信;行政权力与责任一致,行政监督机制运行有效。
(四)坚持公正司法。
1、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
2、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司法活动运行管理制度,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加强对审判、检察机关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办案责任制、办案时限跟踪制、错案责任追究制,规范审判活动和检察活动。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制度建设和执法信息化建设,加强对立案、侦查、批捕、起诉、审判、执行等重要环节及人财物管理等重点岗位权力行使的巡查监督。
3、增加办案透明度、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加快推进网上办案、网上监督,积极推广办案全程录音录像等信息化办案监督措施。建立案件评查制度,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若干类型案件,组织抽样评查,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到位。大力推进警务公开、检务公开、审务公开、狱(所)务公开。
4、深化审判、检察机关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司法人员的选拔、考核、晋升、淘汰制度,提高司法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加强律师队伍管理,提高律师队伍素质,规范和保障律师参与诉讼活动的权利,发挥其促进司法公正的作用。
(五)加强经济法治建设。
1、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主线,大力宣传与经济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依法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整顿和切实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加大民生领域的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商业贿赂等经济违法行为,让群众的衣食住行能够放心、省心、舒心。健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劳动用工、税费收缴等监管体制,促进各类企业依法经营。
3、依法完善各项投资保护措施,提高物权保护水平。积极引导法律工作者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侵犯企业依法享有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不得向企业乱摊派。
4、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促进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的落实,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风气。
(六)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1、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进一步完善在党的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扩大人民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
2、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充分发 挥基层人大代表和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保证基层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形成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讼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3、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1、扎实开展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对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要认真开展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的学习。通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广大群众遵守法律、履行法定义务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2、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坚持并完善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各级党校、干校和行政院校要把法律知识培训列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程。各地、各部门应当对领导干部学法考试考核的情况进行登记,将其作为领导干部考核和任免、晋升、奖惩的依据。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干部任职前必须进行法律知识考试的制度,考试不合格的不能任职。
3、推进公务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着眼于建设法治政府的需要,加强与公务员履行职责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广大公务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公务员法律意识和依法行使公共权力意识,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能力和水平。公务员每年学法应不少于40小时。
4、切实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认真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着力培养青少年爱国意识、法治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针对青少年自身特点,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积极组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法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强学生法律基础理论教育,全面推进中小学校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制度,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
5、着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素质。围绕提高企业经营者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意识和能力,重点加强企业所得税、经济合同、劳动合同、劳动保障、知识产业保护、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促进企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每年企业经营管理者学法应不少于30小时。
6、大力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开展与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依法参与村民自治活动和其他社会管理,了解和掌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决矛盾纠纷的法律途径和法律常识。
7、强势推进“法律六进”工作。以“学法用法模范公务员”和“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创优评比活动,农村法制宣传阵地“四个一”(每个乡镇的司法所应设立一个法制辅导站;每100户村民选一名法律明白人或法律宣传员;每个村要建立一个法制宣传栏;每个行政村要建立一个法律图书角)建设和“法律进社区”“十个一”(设立一个法制宣传栏/橱窗、建立一个法律图书 角、公示一部预约法律服务联系电话、建立一套居民学法制度、开展给外来暂住流动人口一封信活动、设立每周法律一题、制作一张或一册全年法律进社区时间推进表、建立社区法制学校或开设社区法制课堂,坚持每季度上一堂法制课、建立一个普法广场或法制公园、建立一支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大学生送法进社区”,法律大篷车进乡村,校园法制歌曲学唱等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8、继续开展依法治理工作。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依法治区(县市)为重点,构筑全方位依法治理的总体框架,制定治理标准。积极开展行业和基层依法治理,把民主法治村、企业、学校、社区创建活动延伸触角、拓展领域、提升效果。针对社会难点、热点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治理,使各项依法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效果。
9、创新宣传方式,强化普法实效。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法治舆论氛围。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都要开辟法制专栏,努力提高法制类节目的质量,增强观赏性、吸引性和引导性。广泛开展以“法律广场”“法律大集”等形式为代表的各种群众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繁荣和发展社会法治文化,加强法学研究,做好法学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丰富法制文艺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效果。
(八)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
1、规范法律服务主体。完善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司法鉴定、仲裁等法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法律服务的市场中介作用。基本形成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并存发展、优势互补的格局。
2、加强对法律服务业的管理。逐步完善司法行政部门宏观管理、行业管理与法律服务机构自律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加大对法律服务市场的整顿和规范力度,营造良好的法律服务执业环境。积极引导和扶持法律服务机构通过重组、兼并、联合等方式,形成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法律服务机构。
3、拓展法律服务领域。积极介入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工作。转变服务方式,由单一的诉讼服务向诉讼、非诉讼综合服务转变,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九)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1、依法严厉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以及各种邪教组织和各种非法宗教势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公共安全的暴力犯罪、带有黑社会性质集团犯罪、毒品犯罪以及危害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杀人、抢劫、盗窃等犯罪。依法严惩贪污受贿、商业诈骗、骗税逃税等各类经济犯罪。同时,本着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具有法定从宽条件 的应依法从宽处理,并认真做好监所安全和社区矫正工作。
2、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以“平安哈尔滨”创建活动为载体,推进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组织。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加强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和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实现民间调解机制与相关司法程序的有序衔接。发挥民间组织、仲裁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的作用,依法调解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3、健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立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处置能力,建立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公共信息发布制度,依法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运用法律手段,加大反恐防暴和打击邪教等非法组织的工作力度。推进社会治理和城市安全管理法治化进程,提高城市交通、食品、居住、卫生安全保障水准和城市安全综合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生产,依法追究失职和渎职人员的责任。
4、完善信访工作体系。建立职能部门轮值接访制度,实行接访联动。逐步完善依法信访体系,建立党政领导、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信访群众制度,律师参与信访制度、信访信息反馈和督察工作制度,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特别要发挥好市长热线、局长接待日等群众信访途径的作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十)建立健全法治监督体系。
1、完善权利制约和监督机制。综合运用党的监督、依法监督、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形式,实现监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重点抓好权力运行的关键部门、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事项的监督,加大对执法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行为的查处力度,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
2、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按照法定职能,全面加强对宪法、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强化对同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的监督力度,确保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能。
3、各级政协要认真履行民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能,对全市法治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宪法、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提出批评意见。
4、新闻舆论单位要承担起舆论监督的社会职责,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的优势,使社情民意得到充分表达。
四、工作步骤
建设法治哈尔滨,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区(县市)创建活动,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任务,在工作中应当做到扎实有效、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按照统一部署、培育试点、总结经验、全面推广的工作步骤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创建启动阶段
(一)宣传启动(2009年7月-2009年8月)。建设法治哈尔滨,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区(县市)创建活动,是“五五”普 法规划提出的一项新任务、新要求,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对创建活动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的宣传,做到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群众参与,为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培育试点(2009年9月-2010年9月)。2009年9月前,市委普法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在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申报的基础上,按照领导重视、工作基础扎实、创建氛围良好、保障措施有力等条件,研究确定2个区、2个县、2到3个市直职能部门为法治哈尔滨、法治区(县市)创建试点单位,并指导各试点单位认真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力求每个试点单位在创建工作中重点突出、形式新颖、成效显著。
(三)总结推广。2010年11月,认真总结全市已开展创建工作的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各试点单位破解创建工作难题、理清创建工作思路、完善创建工作标准的经验和作法,为在更高层次、更高标准上全面深化创建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结合“五五”普法依法治市工作总结验收,表彰一批在法治哈尔滨、法治区(县市)创建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并推荐到全省和全国。
第二阶段:整体推进阶段
(一)全面深化。2010年底前,市委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市委《哈尔滨市创建法治城市工作方案》研究制定法治哈尔滨、法治区(县市)创建指导标准和考评细则,并在2011年全面深化法治哈尔滨创建活动。
(二)考核评估。要在2012年底前,结合全市创建工作的实际情况,积累创建工作中的各项数据指标,研究制定《哈尔滨市法治城市、法治区(县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试评价活动,通过具体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科学的修订。
(三)命名表彰。市委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哈尔滨市法治城市、法治区(县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制定《哈尔滨市法治区(县市)、法治单位申报与评审办法》,本着成熟一批、申报一批、考核命名一批的原则,通过申报、考核、评审的程序,对考评达标的报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法治区(县市)、法治单位。
五、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履行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区(县市)创建活动领导职能,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室承担具体组织、协调、指导、督促、综合、检查职能。同时,为了确保创建工作推进有力、实施到位,下设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经济法治建设、基层民主法治、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维护稳定、法治监督等八个推进组,具体负责相应创建活动日常工作。每年6月20日和12月10日前各推进组将本组工作开展情况向市委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汇报。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要围绕市委的决策和部署,加强对创建活动的领导,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贯彻意见和配套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创建工作各推进组构成如下:
1、依法执政推进组 组 长:
成 员: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直机关工委
2、立法与依法行政推进组 组 长:
成 员: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法制办
3、公正司法推进组 组 长:
成 员:市人大常委会、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
4、经济法治建设推进组 组 长:
成 员:市政府办公厅、市国资委、市经委、市工商局、市环保局、市劳动局、市税务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中小企业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司法局
5、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推进组 组 长:
成 员: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工会、市农委
6、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推进组 组 长:齐佳民
成 员: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市直机关工委、市国资委、市经委、市人事局、市教育局
7、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组 组 长:
成 员:市综治办、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安全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信访办、市卫生局
8、法治监督组 组 长:
成 员:市纪委、市人大、市政府法制办、新闻媒体
(二)形成工作合力。建设法治哈尔滨,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区(县市)创建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党委领导,人大、政府、政协、各相关部门整体联动、各司其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创建活动中,各级成员单位要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共同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各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对本系统法治建设工作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本系统尤其是基层业务主管部门法治建设工作的检查督促和指导。
(三)健全监督机制。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办事情况督促检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组织开展工作评议和干部述职评议;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监督等层级监督和审计、监察等专项监督,强化对重要部门、重要事项和重要岗位的监督;人民政协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视察,促进法律法规的执行;各级司法机关要加强司法监督,依法 保障公民诉讼权利,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有罪不究、违法办案、裁判不公等问题;各级党政组织要切实落实法治城市、法治区(县市)的考评、奖惩、责任追究的规定,对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工作差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通报批评、限期整改、黄牌警告和一票否决”的有关规定给予惩处。
(四)完善保障措施。各区(县市)、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从实际出发,切实解决好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问题。要将开展创建活动经费按照年人均不少于0.1元的标准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给予保障,实报实销,并做到逐年增加;要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工作用车、宣传网络、宣传设备等,确保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五)强化宣传发动。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切实加强法治哈尔滨建设的宣传报道,将其列入宣传计划,精心筹划、周密部署、全市联动、确保落实,形成持久浓厚的舆论氛围。要大力宣传建设法治哈尔滨和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区(县市)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和重要意义,紧密联系各地、各部门的工作实际,宣传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开拓各种传媒渠道,采取专栏、专题、新闻采访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宣传报道,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第五篇:关于举办江西2011年首届 “十大法治人物”评选活动策划的方案
2011“江西十大法治人物”
评审表
姓名:
呈报单位:
填报时间:年月日
各设区市(厅局)联系人: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