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6让生命之花在裕民二中绽放
让生命之花在裕民二中绽放
----辽宁锦州援疆干部、二中校长刘远东同志典型事迹材料
有一种人,游弋于平静水面,波澜不惊,悠然自得,虽四平八稳,却悄无声息。有一种人,搏击于惊涛骇浪,风高水急,悬念迭声,但勇立潮头,且卓尔不凡。刘远东校长就属于敢立潮头,破浪行船的那种人,无论何时,无论走到哪里,都让人无法忽视,难以忘怀。“同志赴新疆,学习左宗棠;栽下几行柳,后人好乘凉。我不想说太多,我会尽快成为裕民人,成为裕民二中的一员,请大家看我的行动吧!”这就是辽宁锦州援疆干部裕民县第二中学校长刘远东赴任后的首次讲话。一位破格晋升高级职称的优秀数学教师;一位经验丰富的锦州中学副校长;一位内外兼修厚积薄发的蒙古族汉子。他就是出任裕民二中危楼重建、校区两分、中、高考在即、百业待举之际的刘远东校长。他深知肩上的使命与责任,感受到裕民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他对家长说你们的期望、信任是我们拼搏进取的动力;你们的理解、支持是我们开拓创新的保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畏惧不退缩,抽丝剥茧、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顶住巨大压力,带领全校教职工出色完成了学校各项工作,打造出裕民二中跨越式发展的亮丽轨迹。如果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一段难以忘怀的时光,那么他记忆的胶片将定格在裕民二中这段峥嵘岁月;如果说时间终将带走人生旅途中的许多往事,那么积淀在他心底的将是裕民二中这段历程。因为这段援疆工作他把聪明才智和一腔热血奉献给了裕民的教育事业,以实际行动奏响了情满裕民二中的激扬乐章。
一、继往开来谱新曲
昨日繁花粒粒目,今朝阔别凄凄惜。刘远东同志带着组织的重托,带着对边疆教育事业的炽爱,从经济发达风景优美的辽宁锦州来到偏远落后相对闭塞的边陲小县,初到裕民,面对水土不服、气候不适、饮食不惯、远离亲人诸多问题,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积极主动,尽快进入角色,迅速融入裕民。想事,总是有超前的眼光,把握时代的脉搏,走在时代的前列,决策,做到对症下药,自己深思熟虑,然后征求教师和中层领导的看法,及时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观点,形成统一的意见,政通人和,实施起来显得轻车熟路,遇到不同意见,务必“探”“闻”“问”“切”。带领全校师生精诚合作,齐心协力在同一目标下努力着、奋斗着。他抓细节、重过程,坚信“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把细节做到极致就是成功”,推崇“管理出效率、管理出质量”,提出“科学发展、质量立校、内涵发展、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他常对教师说 “校兴我荣,校衰我耻”,我们是裕民二中的主人,让我们用真情去感化,用心灵去塑造,用人格去熏陶,在工作中寻找快乐,在平凡中创造辉煌。首先在每周的中层领导会上再三强调,中层领导要严以律己,率先垂范,善思笃行。在日常工作中他注重协调学校内部各种人际关系,掌握广大教职工思想动态,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形成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各得其所的和谐氛围。充分尊重老师,思想上关心引导,工作上敢压重担,业务上培训点拨。刚就任没两天的刘校长听说有家长到校无理寻衅威吓德育干部,他坚定地和德育干部站在一起亲自到派出所了解情况,并对心情沮丧的德育干部说:“我以前当德育干部时还有人拿砖拍我呢!不怕,有我们呢!”只为这句话,从此,这名德育干部以加倍努力地工作回馈着这份情。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平易近人,关心教职工。教师王丽珍的孩子持续高烧不退,但其所教八年级地理即将会考,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向刘校长说明情况,他二话不说,马上调配教师暂代授课,让王丽珍老师立刻带孩子看病,叮嘱她安心照顾孩子,并教给她几招退烧护理方法。每有教职工遇到难心事都愿意与刘校长倾诉,没有太多华丽的语言,却总能切中要害,点点滴滴让广大教师记于心,播于口。通过召开年级组、学科组会议开展教职工各类竞赛活动,带领教职工上山旅游等方式加强年级与科室、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联系,密切干群关系,使广大教师都在“心平、气顺、精神爽”的和睦祥适的状态下工作。
以习惯养成,奠定德育之基。刘远东校长认为习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通过他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决定
(一)先从礼仪教育抓起,从2011年3月开始,学校实行校门口礼仪值班制度,让“礼仪从校门开始”每天由学校领导迎接师生到校。从周一至周五每天两名中层以上领导提前40分钟到校正装肃立,迎接师生到校,师生互道“早上好”,温馨的话语,浅浅的微笑拉近了师生、生生间的距离,营造了浓厚的礼仪教育氛围。
(二)打造“静声教室、无声走廊”活动,下课文明休息,不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推搡拥挤,排队做到静、齐、快,为加强德育管理,增派42名副班主任,改革了《班主任考核制度》,细化了《学生品德量化制度》,(三)改革了大课间模式 学校自三月份开始,改变了出操模式。学生在课间自由活动后由集合号开始整队集合。做操后各班级在军乐曲中带回班级。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准备适时推出无人指挥的大课间模式。
(四)规范了升旗仪式 学校在对国旗班加强站姿、走姿训练的同时,为每位国旗班队员更换了军礼服。使得学生在庄重、威严的升旗仪式上得到教育
(五)创建楼层文化 “士有百行,德育为先”学校对教学楼、宿舍楼各个楼层,针对不同年级设置了不同的楼层文化,安排不同年级不同的德育教育内容(初一《弟子规》 初二《孝经》 初三《唐诗》五十首高一《宋词》五十首 高二《元曲》五十首 高三《中国历史名篇鉴赏》十八篇),此项工作已经在各年级有序开展。
(六)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 每周五刘远东率中层干部进行卫生检查,包括各处室、各班级内外卫生区,他亲自拿着钢丝球蹲在地上擦出一块地面给师生示范,要求天天干净,日日整齐,时时经得起检查,结束了以往为应付检查而突击打扫卫生的惯例。现在裕民二中校园无处不体现出“净、静、竞、敬”的精神风貌,校风、学风有了明显的改观,学校自治区立项的德育课题《以活动为载体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也有了质的提升。
以创高效课堂,体现教学之根本。刘远东校长深知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所在,在抓德育工作的同时,严抓教学这个环节,学校教师最常见的就是刘校长拿着听课记录,一年来,他不但要处理日常繁冗琐事,参加各类会议,迎接各级检查。而且多次深入课堂听了初、高中各门课程。在掌握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有的放矢。
(一)创高效课堂,打造质量立校之本。2011年3月,学校召开了打造高效课堂会议。会议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提出了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主抓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两个环节,坚持学生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会的不讲”的原则,由此拉开了课堂变革的序幕。
(二)探索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分三步:第一:学校选出9位教师做为课改先导进行初探。第二:通过讲课、观摩课等形成高效课堂雏形在部分教师中推行。第三:成型后在全校推广,形成二中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目标,让优生吃饱、中生吃好、学困生有收获。刘远东校长认真听取各位教师授课,悉心指导,及时点评,对特岗教师刘玲在讲析解题过程时刘校长点拨有更明晰简洁的方法,令刘玲老师心悦诚服。目前,学校已经总结出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已经成型,并在各年级逐步推广。
(四)借鉴锦州先进教学经验学校自2011年3月开始,将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锦州中学、锦州—高中、锦州五中、锦州八中、锦州实验学校等单位的教学资料下载后,便捷有效地应用在教育教学上,更直接地让学生和教师获益。
(五)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让课堂发挥更大作用 学校在克服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去年8月份改造了一个多媒体教室,9月份又新建了三个多媒体教室。新装备的教学设备称得上地区一流。此举将我校示范课的展示水平跃居地区较高水准,使教师的授课效果、教学质量得到极大提升。
(六)实行年部主任管理教学和德育的新模式 学校选择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强的中层干部担任年部主任,改变过去年级组长管理形式,使得学校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更直接得到贯彻落实。要求年部主任深入课堂听课,将教师备课、上课、课后辅导、作业评改、考试等工作均统管起来,使得教学教研工作更扎实有效,管理更规范。
(七)改革考试程序及对学生评价方式 学校自2011年4月份开始进一步规范考试管理,打破一个班级学生在同考场的局面,而是各班级学生都有,并且在试卷上设立座位号,这样,教师在评卷时不知道是哪个班级和考场的试卷,阅卷后在拆封前将试卷分数登记到登分单上,教师上交分数单,后期成绩录入由学校教务处专人负责整理,此举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可靠、公正,促进学校良好考风学风的形成。
(八)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会的定期召开加强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交流,老师能够及时调整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家长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让家长们更全面了解学校的教学、管理情况,加强家校联系,为学校的发展提出可贵的建设性意见,为教师们搭建了展示个人风采的平台,让课堂教学深入民心。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刘远东校长殚精竭虑,慎密筹划和部署常抓不懈,和分管教学副校长张爱芬、教务、教研主任不断探讨,集思广益。细化了学籍管理制度、调整了《校报》版面、对学生早、晚自习进行了学科安排,鼓励教师学习、培训、交流。继续抓好青蓝工程,开展援疆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同课异构,教学开放日,每周一课等教学教研活动。并邀请自治区专家对我校进行教学调研,学校通过了407项小课题,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我校被评为“地区级课题管理先进学校”。目前,裕民二中广大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各位教师已经自觉从传统的教学型向现代的教研型转变,随处都有探讨教学心得、教学艺术、交流经验的声音,每位教师都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改进,不断前行,努力用优质的教育托起明天的太阳。
二、迎刃而上续新篇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刘远东校长说:“既然选择了援疆,就要全身心地为裕民的孩子着想,为裕民二中的发展着想!”他首先面临的是分校区能否按时开课的困难,由于危楼重建,学校16个教学班调至原县幼儿园弃址上课,3月初天气寒冷,春风萧瑟,分校区无暖、无电、无水,想要按时开课困难重重,刘远东校长带领德育处、保卫科、办公室等相关人员牺牲休息时间,搬炉子、购煤炭、安火墙,他以身作责,不辞辛劳。看着在寒风中挥汗如泪奔忙的刘远东校长,所有的老师们用无言的行动诠释着他们的感动和敬佩。这样自力更生共克时艰,日夜奋战了一周多时间,终于在3月13日分校区准时开学啦。刘远东校长经常抽身到分校区了解教师授课,学生学习情况,殷切之情溢于言表,他坐在分校区的教室里和学生们一起听课,亲自感受孩子们冷不冷?采光效果如何?亲手教学生生煤炉子,常带保卫科长检查有无一氧化碳中毒隐患。刘校长是位对学生体贴入微的人,他发现窗外长高的树叶遮挡了部分阳光,立刻让人修剪。刘校长曾说过:“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我们不能为了节约开支,而亏了孩子一辈子!”他要求更换、添置校园照明设备。及时全面排查、清理、整顿校园内安全隐患,添加消防器材、安全防护设备、电子视频监控,在运动场安装四盏路灯,结束了操场无照明的历史,发现上旱厕道路泥泞即硬化路面400平方米,维修了羽毛球、排球场地,教学楼、阶梯教室梯步100平方米。为了保证学校各功能室正常工作,对机房计算机进行维修、增配部件,三个试验室,因为楼房改建下水道、暖气管道、水龙头全部需要更换、修缮,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刘校长组织相关人员不惧困难全部修缮完毕,保证了正常试验课的开展和高中试验考查工作的完成并且迎接了地区实验教学工作检查。
为了确保新课改后首次高考能顺利在网上填报志愿,刘远东校长亲自与电信等相关部门联系,提高网速。到机房检查设备,排查故障。今年高三学生高兴地说:“我们的校长真好!”他还让人安装了广播系统,增加了音柱、功放、分区器,播音效果悦耳了,安装校讯通,使家校联系快捷方便。刘远东校长带领师生修剪树木草坪,对所有亭台廊柱进行粉刷、修护,走进今天的裕民二中,虽是银装素裹也掩盖不住融绿化、美化、净化于一体集校园、花园、乐园于一身的温馨育人环境。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三、大刀阔斧展新颜
一片痴心化绿荫,春风吹绿柳万条。一位有追求、有爱心的人将永远是幸福的人。刘远东校长赴任以来,他的足迹已遍布学校的角角落落,分校区洒下他劳累的汗水,办公室、各科室闪动着他指导工作的身影,学生寝室、食堂、教室留下了他嘘寒问暖的真情。学生们都能体会到他的护犊之心,能感触到他的爱生之情,他在各类教职工会上多次强调:“不要对我们的学苗有太多的抱怨,要多鼓励、多关爱”。他有着深入人心的人格魅力感染熏陶着学生,时时事事做到了爱生如子,绝不允许无故耽误学生上课的事情发生。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能长期做一件事,刘远东校长是每天最早一位到校的人,也是晚自习来的次数最多的人。他每天检查校门礼仪值班,然后到男生公寓看看每张床上的螺丝是否松动,每盏灯是否明亮,每个龙头是否正常„„大家有目共睹的是原先集脏乱差于一体的男生公寓现在时时保持干净整洁,以前认为无法扭转的局面在润物无声地悄然改变。他常到食堂问问学生饭菜价格,能否吃饱,检查后厨卫生,保证学生能吃到安全、便宜、卫生的饭菜。在初
三、高三毕业典礼上,刘校长的讲话让学生们掌声雷动,有的潸然泪下。刘校长说:“我们要赢在考场、更要赢得人生;我们要珍惜时间秉烛苦读,用坚实的努力为美好的未来打造一片新天地!”他的话字字珠玑深深烙印在学生生命的年轮里,学生们自豪地说:“我们有位好校长,他叫刘远东!”
裕民县五月的山花节是大事,在县委领导的安排部署下必须在半个多月内训练出千人大秧歌。在那段日子里千余名师生和相关干部在尘土飞扬、烈日炎炎的操场上苦练。刘远东校长每天第一个站在操场上督促,拭不尽的汗水滴滴而下,喊哑了嗓子用手比划,脸晒的黝黑生疼,有时真想歇歇,但任凭风吹日晒不后退。然而天有不测风云,4月24日、26日对刘远东来说是个阴霾不啻于晴天霹雳,先是接到妻子的电话岳父不幸病逝,正在伤痛之际的他两天后又得知自己最亲的哥哥突遭车祸也撒手人寰了。一周内痛失两位亲人的噩耗将这位峥峥铁骨的蒙古汉子几近击垮。他真想立刻回去安抚爱妻,痛悼岳父、亡兄„„,但是他是一校之长,援疆干部,各项工作刚刚起步,大秧歌训练正在紧要关头。他没有回去,他没有对学校任何人提及,独自咀嚼着这人间大悲„„他夜不安昧,食不甘味,强忍伤痛仍然忘我工作,不懈奋斗,如往常般在操场上奔波,在校园里操劳。千人大秧歌在山花节开幕式上以新颖的设计、恢弘的气势、整齐的舞步、变幻的旋律令人山人海的观众叹为观止,获得第一名殊荣。又是一个黎明,刘远东校长早早来到裕民二中的校园,一走进学校大门他百感交集,积聚很久的泪水喷涌而下,在没人的林荫道里恸然落泪,心浸悲哀,叹断愁怀。自赴疆以来刘远东将全部心血和精力都奉献给了裕民二中。累了,无怨无悔;苦了,藏在心底,而对家人的亏欠可能会成为今生无法弥补的心债。学校点滴变化、几多荣誉都渗透着刘远东校长真情付出。刘远东校长做到了,他以自己每天如一日的行动,以自己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以宽厚待人的处事原则,以使人油然起敬的坚韧令所有人折服。四 淡泊名利登攀苦
淡薄名利创佳绩 潇洒奉献有所为 作为二中的校长,刘远东做了很多工作,可是当别人问起时他却不愿意提及甚至连应得的先进也不要。李白曾说“圣贤,因为他们志存高远而淡泊名利,因为他们高调做事却低调做人。”记得刚开学时有些教师因为工作繁忙而发牢骚。刘校长在会议上笑着说: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工作之余说说闲话,调节一下气氛,放松一下心情,也属正常,全都憋着,没准会憋出病来。他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并且提出教师要有足够的胸怀,要常怀感恩之心,要宽容,要当好学生的教练,要善于学习。还要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愉快地享受工作与生活,如此,不快乐也挺难的!所以,选择淡泊吧。不要把什么名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这些虚名看得太重。抛开一切名缰利锁的束缚。老师们都释怀了。他就是这样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五 茉莉飘香情意浓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回想这一年多的援建生活,我感觉到自己对得起的是组织上的信任,对不起的就是家中的亲人。”刘远东说。对于妻子,他满含“愧疚”,有很多话要说。妻子刘茉莉,是一名高中数学教师,现在锦州一高中工作,在学校工作压力很大。妻子很要强,工作从来不甘落后,别人“朝九晚五”,她“朝五晚九”,周末也经常加班。工作业绩不错,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常年的工作强度使她身患子宫肌瘤,严重时甚至都靠输液来维持体力。面对丈夫援疆的选择,她这样安慰道:“放心吧,我没事,家里也没事,你啥时候变得啰嗦了?”可又有谁能明白这言语背后的心酸和不易。有了妻子的支持,刘远东毅然踏上了援疆的路。今年二月患病四年的妻子不得不做手术了,因为肌瘤已长至10厘米,2月15号妻子做了手术,手术后怕丈夫着急,22号就不顾医生的劝阻出了院。考虑到学校已开学,刘远东要回新疆了。这位坚强的蒙古汉子,看到未恢复好身体的妻子,真是万分心疼。开始痛恨自己,恨自己没有多陪陪妻子,恨自己在妻子最需要关心的时候离开。常问自己是不是很残忍?其实,他何尝不知,他的妻子亦是娇妻,曾背着他哭过多少次,那红肿的眼圈早已暴露了秘密。23号在依依不舍中他踏上了归途。柔弱的肩膀,挑起的是大爱;美丽的微笑,送去的是真情。妻子身上体现出一种纯朴、一种厚道、一种仁爱。她用行动诠释了援疆干部妻子的情怀:
茉莉开时香满枝,钿花狼藉玉参差。茗杯初歇香烟烬,此味黄昏我独知。
刘远东校长凭着火热的工作激情奋力打造出学校管理、以德立校、革新教研、优化环境的亮点,“泽以长流乃及远,山因直上而成高”这是他在教育战线上的座右铭,他始终站在教育的这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谱写着一曲平凡而卓越的乐章!他辛勤的付出,不断的进取定会像青松舒展希望,挺立信念;定会像铺路石凝聚坚强,守望辉煌,在他经营的芳草地上也一定会满园桃李芬芳。
第二篇:让生命之花在安全中绽放
让生命之花在安全中绽放
——观《安全伴我成长》有感
光山县春晖中学八
(三)班 吕鼎君
生命是戏,一旦拉开序幕就得直面观众。生命不是戏,一旦失败便不能再重来。生命没有彩排,只需安全作后台。
——题记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然而由于一些人的安全意识淡薄,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剧。当你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丧生于车轮之下,当你发现一阵阵欢声笑语湮没在尖锐的汽笛声中,当你面对那触目惊心的场景时,你能不感到痛心疾首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应如何去化解上述这些危险呢?《安全伴我成长》这部影片给了我最好的答案。
人们常说:“事物都有两面性”。“火”与“电”自然也不例外。它们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附之而来了一些危险。稍有不慎,我们就会被死神吞噬。影片中讲到的“公交车着火”与“酒店失火”事件,真实地再现了火灾现场,两场事故中的两位小主人公,正是因为懂得安全知识,才在紧急时刻,沉着镇定,想到用救生锤砸开车窗玻璃,用窗帘作绳索下楼。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将大家从死神手里夺出。这些事迹也让我懂得了,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与安全事件时,我们应如何去应急避险。学会自救是我们必修的功课。
关于“电”的知识,影片中也设置了一些小情节,生动地讲述了两个小男孩在家里超负荷用电,致使电线短路,一个名叫陈辰的小男孩不幸触电的故事,这让我明白了在家切勿超负荷用电;在救 助触电者时,切勿用手牵拉电线。这些小知识,我们不能不了解,因为正是这些小问题,一步步构成了对我们人身安全的威胁。正所谓“小心驶得万年船”,如果不去关注这些小问题,我们怎能让自己的安全得到更大的保障?
其实,仅仅知道这些也是不够的。所以,影片中仍涉及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如:煤气中毒,游泳 溺水,食品安全,传染病等。同时,影片的镜头还射入了最贴近我们的地方——学校。
学校是我们汲取知识的源泉,但也是危险这一“细菌”的滋生地。近年来,学校的踩踏事件时有发生。众多学校要求,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不嘻闹;学校在楼梯拐角处安将照明灯等。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以安全的行为让我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
朋友们,当你沉浸在冒险心里愉悦时,想一想那些关爱你的亲人;当你带着侥幸心理在享受快感时,想一想影片中的场景,我们还会不顾危险图一时欢快吗?还会像走钢丝一样把自己的生命挥霍吗?一次小小的疏忽,能引起巨大的伤害与损失,就像人们常说的,当一系列的偶然聚合到一起,就成为必然的悲剧。
通过观看《安全伴我成长》这一影片我对安全的认识更透彻了。其实,生命就好比一座楼房,而安全就是楼房的基石,只有基石牢固了,整座楼房才没有倒塌的危险。
同学们,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错过了就不会再来;人的生命是宝贵的,用再多的金钱也买不到。安全就像我们的朋友,它日日夜夜守候在大家身边,教育着我们,也时时刻刻为我们敲响警钟。热爱生命,让安全陪伴我们一起奏响生命的乐章,让生命之花更加绚丽!
第三篇:让生命之花在写作中绽放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让生命之花在写作中绽放
作者:钟焕斌 袁志平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年第04期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指标之一。一线教学的语文老师,在指导写作时,经常会发现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望而生畏型”,这类学生害怕写作,提起写作心里就发怵;二是“无米下锅型”,这类学生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三是“束手无策型”,这类学生不知道怎样表达。
这三类学生所反映的问题,实际上是三个层面的问题。即:心理问题——材料问题——技法问题。
关于写作,《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8条是这样表述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由此可见,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让学生敢于进行写作表达是关键;学生心中有“自己的意思”是写作的前提;而运用技法——表达方式等则是次要的问题。
那么,如何让学生走出“恐写症”,如何让学生“有话想说”呢·结合多年的写作教学探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教学心得。
一、溯本求源,调动学生是关键
写作文,绝对不是“按着母鸡生蛋”的事。“非凡的激情才能产生卓越的作品”(福楼拜)。写作动机是写作的前提,而消除畏惧心理则是产生写作动机的前提。
为消除学生畏惧心理,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创新作文形式。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几乎所有患有“恐写症”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
他们在草稿纸(或小纸片)上随意写的语句比老师要求写的作文要好很多,生动得多;他们在日记本上流露的感情比在正式的作文本上要好得多,感人得多。
其实,对几乎所有的学生——包括优秀学生而言,这种现象都是普遍存在的。
心灵的自由,首先是形式的自由。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自由的方式进行写作,是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灵丹妙药。
在初中的不同年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不同的书面表达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日记。日记是学生最喜欢、也是最愿意表达自己情感的空间。保护学生的隐私,是学生敢于表达、流露真情的前提。
(2)随笔。随笔的关键是一个“随”字,老师不必对写作内容作任何要求,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从实质上看,随笔就是写作的“材料库”。
(3)周记。要求学生以“周”为单位进行写作,反映一周内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事情。
(4)留言(本)。生日聚会、送别朋友、毕业纪念等活动,都可以灵活组织学生进行即时留言。
(5)投稿。鼓励学生向学校广播站、网站、文学社投稿,在体育节等活动中向主席台广播即时投稿,向有关报刊投稿。
(6)散页(纸)作文。实际上,这是一种规范的作文训练方式,为了消除学生畏惧心理,彻底解放学生灵魂,我将作文本“化整为零”变成“散页”作文纸。目前,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都采用了这种形式。
(7)网络。网络表达成为时代的必然,学生手机短信、QQ群、班级同学录、博客等都成为了学生自由发言、自由表达的平台。
2.缩短“痛苦”时间。作文必须进行规范训练,定期的作文指导课必须进行。但调动学生写作热情依然是关键。怕写作文的孩子,他们总是磨磨蹭蹭,很长时间都不能完成。对这些学生而言,时间越长,他们所受的“折磨”就越多,而这长时间“折磨”的感受就进一步强化了其恐惧心理。从这种意义上来讲,“缩短”写作时间,就是减少孩子的痛苦。
当堂作文是缩短学生写作痛苦时间的主要方式。当堂作文,就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现场作文。
当堂作文,要注意三点:一是作文前真情煽动,营造其写日记、写随笔的氛围,激发起表达的欲望和自信心;二是作文题目要让学生有话可说;三是必须处理好“技法指导”的地位和时机。
当堂作文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写作要求(第10条)为“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进行当堂作文的强化训练。
3.不怕学生“抄袭”。很多老师在作文训练中,反复强调不准学生抄袭。我在作文写作训练中,不反对甚至赞同学生“抄袭”。当然,这里要澄清一下,这里所说的“抄袭”,绝对不是在当堂作文中让学生直接拿着有关书籍去克隆、去抄写。
我认为,学生“抄袭”作文,是一种主动学习写作的表现。他们在“抄袭”中,会找寻心目中优秀的同题材的作文,既扩大了课外阅读面,又提高了鉴赏能力;同时,他们会主动学习积累一些“好词佳句”,仿写某个片段,甚至学习文章的谋篇布局。
如果作文能力极差的学生整篇抄袭,特别是在当堂作文中整篇“抄袭”,我也不认为是坏事,因为他毕竟阅读了、理解了、积累了。
写作犹如习武,都得从一招一式开始,模仿(抄袭)其形式,才能悟出其内涵,等到招式多了,自然就会变化了,甚至能自创“迷踪拳”了。
“抄袭”作文,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为给学生“抄袭”提供足够的“可能”,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让其有可“抄袭”之物。每学年,我都会给学生推荐“优秀作文选”以及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刊。
(2)让其有可“抄袭”之时。“作文早知道”、“作文预报”是我常用来“泄题”的方式。每次作文,特别是规范写作训练,我都会提前一周或在单元导读时提前告知学生,并且还会指导学生如何“抄袭”,让其早做准备。很多学生为了在当堂作文中表现自己,都提前进行了练笔并不断进行作文修改。实践证明,很多学生在“抄袭”中消除了恐惧,提高了水平,收获了信心。
二、体验生活,感悟生命是前提
让学生写作,首先要保证学生有米下锅,有话可说。“作文中首先流淌着的是学生们自己的感动”(梁晓声),体验生活,感悟生命是写作的前提。体验生活,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全方位地浸润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之中;感悟生命,指的是在所见、所闻、所作、所为的基础上,有所思考,有所触动,有所感悟。感悟生命的明显标志就是“灵魂与情感的颤动”——或喜或怒,或哀或乐。唯有这种“颤动”才能深深地刻在记忆里,唯有这种“颤动”,才最独特,最真实,最感人!
要让学生写作有话可说,就必须让学生置身于最真实的生活之中,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最大的自由,因为唯有自由的心灵才能感悟到更多的“生命颤动”。
行千里路胜过读万卷书,“邮轮上的学校”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特别重视一些特别的日子——生日、节日、假日、纪念日、集体活动等,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愚人节、圣诞节;国庆节、五一节;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九一
八、南京大屠杀纪念日、512汶川大地震纪念日,自己及他人的生日、毕业纪念日、父母结婚纪念日、祭日,军训、春游、体育节、艺术节……
感悟生活,需要的是一种“无为”指导。过节就好好过节,不要给学生布置额外的任务。“节日假日活动≠作文”,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重视这些特别的日子,不等于给学生布置作
文。很多老师知道,每次过节,当你给学生布置作文的时候,听到最多的就是学生的一片哀叹声。本是一个令人遐想的美好的日子,就是因为“一个作文任务”而让学生倍感压力甚至闷闷不乐,这样的心情,让学生如何去感悟生命啊!
很多老师认为,过节的时候布置作文,就是为了让学生及时记录对生活的感悟。其实,“记录”未必非书面,心灵的记录是最深刻的。
每次过节,我从不给学生布置作文,如果硬说有的话,那就是——好好过节!事实证明:学生在轻松过节的时候,积累了最好的写作素材。他们在轻松过节的时候,开阔了文化视野,厚实了文化底蕴,涵养了文化气质。
三、承认差异,鼓励进步是保证
要想让学生彻底走出“恐写症”,必须重视写作后的评价,特别是对学生的鼓励。鼓励学生,一定要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
第二,要让每一个孩子得到鼓励。我们既要表扬优秀作文,也要表扬进步作文。我们要从佳词、好句、书写等方面去寻找学生作文中的进步,只要我们满怀爱心,用心地去找,总能找到可以值得肯定的地方。
第三,作文评价应重赏识而轻技法。评价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但一定要以鼓励为主。技法方面,应因人而异,可以少谈甚至不谈。因为,优秀作文是写出来的,而非评语指导出来的。
第四,作文评讲课一定要生动。
每次作文评讲或指导课,应该成为学生最喜庆的“节日”。在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努力应得到肯定,学生的情感应得到尊重,学生的进步应得到放大和鼓励;犹如一次作文聚会式的party,学生的心灵回归自由,他们快乐着自己的快乐,喜悦着自己的喜悦。
我的作文评讲课深受学生的喜爱。“写作英雄排行榜”(“文坛四杰”、“十大铁笔”、“文坛新秀”、“环保作文”)、“佳作共赏”、“快乐点播”、“妙语连珠”、“名医会诊”、“增长功力”、“心语传递”等形式和环节的设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徜徉在快乐的河流里。
第四篇:让生命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
让生命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
——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一点浅见
俞强
[摘 要]:作为传输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因充满着生命的元素和极富理性的思考,在落实生命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通过实践探讨与思考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对于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前 言]: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表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其实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充分地认识人的生命的价值和地位,最大限度地挖掘生命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示生命的个性,从而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展开生命教育的必然性。
语文学科是落实生命教育的显性学科,《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生命教育应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定基础。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施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敬畏生命,呵护生命,进而努力创造并积极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然而,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关注了对人智力的开发,忽视对人情感的开发;关注了对人能力的培养,漠视了人的体验;关注了对人身体素质的开发,忽视了人的心理需求,也就是说,“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落到实处,生命教育的实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在,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进,新课程标准中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并列提出,反映出新课程改革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对人的和谐发展的关注、对生命的价值取向的关注。
生命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本化教育的体现。语文课程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语文课中学习大量的经典作品,就是走近先哲和时贤,用他们健康高尚的心灵世界去影响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以语文学科先天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教学理应自觉担负起生命教育的职责。
在语文教学中,紧紧围绕语言文字这一载体,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把握生命,有着非凡的意义,从中让他们在体味和感悟中获得对人的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学会努力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应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因此我们应该让生命之花在语文教学中得以绽放,让人的生命价值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彰显。
一、找准切入口,将根植于教材文本之中的生命意识挖掘出来。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含对生命意识的重视,与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教育。初中语文新
课程所选录的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处处蕴含“生命情感的信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切入口,从文本中挖掘生命教育的素材,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使学生对“生命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这三个问题产生正确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呵护生命的生命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对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的正确判断,从而使学生建构起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以此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2010-4-22 15:18 回复
218.1.21.* 2楼
1、体会生命的可贵,善待自己:
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且还为了更多关爱他们的人们,因此每个人都无权随意挥霍自己的生命,必须善待自己,演绎出生命的精彩。
《生命的舞蹈》一文,就是通过塑造残疾人忘我的享受舞蹈带来的快乐,通过砖瓦窑内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生活的重压下全无一点悲愁的描写,让读者感动于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态度,然而教师不能仅停留在这一简单的层面上,而应该引导学生产生尊重自我生命,解放自我精神,认识生命可贵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的生命由父母带到人世间,可以说是一种偶然,一种机遇,正如保尔所说:“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2、尊重他人的存在,善待他人: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会与他人、与自然不可避免地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或冲突,因而作为有思想的、有人性的人,应该尊重任何生命的存在,包括动植物的存在,善待他人,而不是去伤害他们,甚至剥夺他们生活的权利。在语文教学中,有大量这类题材可供学生提取珍重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信息。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通过因人类肆意挥霍资源、掠夺资源而消逝的仙湖罗布泊揭示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关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悲剧意境中学会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反思。
《藏羚羊跪拜》一文中母藏羚羊为保护腹中的胎儿,向老猎人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弯下笨重的身体,深深跪拜。这一跪拜是神圣的,那浓浓的母子之情因这以跪拜而崇高。这渗透在动物心灵中的母爱,为我们如何善待生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例——人对生命价值的珍重,应当远远高于动物的本能。
3、认识生命的价值,实现自我:
人的生命还有一个社会化的属性,语文学科中的生命教育必须突出这一点,以此引导学生处理好自己个体与人类群体之间的关系,勇于担责、懂得付出、学会感恩、展现自我。显然,课文中相当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是教师深化生命内涵的依据。
生命的价值在于担负责任。《散步》一文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生命的价值在于懂得付出。《“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外国短篇小说,塑造的主人公哈威尔船长,是一位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舍己救人的英雄形象。
生命的价值在于学会感恩。朱自清的《背影》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无限感激之情;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用优美的文字、细腻的笔法表达了一个残疾孩子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写尽世间父母对儿女的牵肠挂肚的情愫,金
钱不换,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让我们的学生品味蕴含在字里行间的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还要思考父母对我们的抚养、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以及社会对我们的关爱,我们将如何报答这“三春晖”呢?
生命的价值在于亮出自我。《百合花开》一文通过生长在僻野的百合花凭面对恶劣的环境,面对蜂蝶的嘲讽,硬借着坚定的信念,开出花朵,以实现自身的价值。《难忘的英格丽褒曼》中英格丽褒曼、《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都用自己的方式展现着自我的魅力,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出了光彩。通过对这类文章的解读,我们就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这样的观念——生命的价值在于亮出自己的精神,展现自己的魅力,活出自己的光彩。
二、调动多种手段,将根植于教材文本之中的生命意识开发同化。
课文中的生命教育资源,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为学生所认同,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我的体会是:读、议、品、悟,多元感知,将教材文本之中的生命意识开发同化。
1、让学生“读”,在读中初味感情,读出认识。
对于那些语言优美、富有情韵、琅琅上口的作品,我通过自己范读、学生齐读、以及分角色朗读或轮读、小组赛读等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感受作者情感,在读中感受人物精神,在读中升华对生命的认识。
2010-4-22 15:18 回复
218.1.21.* 3楼
2、让学生“议”,在议中领会主旨,议出精神。
让学生“议”是体现学生本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善于提炼文本的核心问题,让学生在核心问题导引下,想想讲讲议议,在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训练中不断提升认识,领悟生命主旨,并随时关注课堂的生成学生思维的闪光,随机教育。如在教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时,紧紧抓住“好好活”这三个字,通过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这三个问题,通过学生的议,让学生在“秋天”的回忆中,理解“母爱”的内涵;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自己”的思考。
3、让学生“品”,在品中体味情感,品出主旨。
教师要抓住关键字词,抓住蕴含和生命态度的词,引导学生进行品读,在品中体味情感,体味生命的意义。如在教《百合花开》一文时,我就抓住:百合心底那“内在的纯洁的念头”,“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努力地积聚内在的能量”,“我要开花”的四句内心独白。同学们分析感受的过程,也是对百合可贵生命精神欣赏和赞赏的过程:这生命有着坚定信念,有自信有追求,不浪费天赋、不虚度生命,能为理想坚忍执著地顽强拼搏,终于让花朵开上枝头,让生命绽放美丽。穿透语言文字的力量,面对这样可贵可歌的生命精神,怎能不让我们受到精神的震撼和洗礼而对生命有所思有所悟呢?
4、让学生“悟”,在悟中感受人生,悟出深意。
在教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每个人的人生体验不同,每个人的体会不同,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也不同,今天走出这语文课堂,“好好儿活”这句话沉淀在你心中的思考是什么?
生:笑对人生,乐观面对所有的一切事!
生:凡事一切都要包涵,酸甜苦辣,就是好好活。
生: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要活出自己的坚强。
生:上帝要你怎样活那是你的“命”,该怎样好好活那是你的“运”。命和运是分不开的,所以叫命运。用你的“命”走好你的“运”就是你的“好好活”走出的“人”字一撇一捺。学生在悟中感受了人生,也悟出深意,悟出对生命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
5、让学生“写”,在写中表达感受,写出体验。
语文学习就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这是我们品析感悟的出发点,也是深化认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归结点和体现的落脚点。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有利于学生表达自我对生活的认识、对文本解读的认识,对生命意识的感受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写中升华对生命的认识。教师也可以写下水作文,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与写作激情。如我在教《百合花开》一文时,不仅自己写下了这样的短诗:生于僻谷,长于断崖∕不畏艰险,顽强奋斗∕貌似杂草,心知百合∕深深扎根,努力生长∕花苞初结,受人嘲讽∕不理闲言,执著信念∕积聚能量,花儿开放∕纯洁灵醒,丰姿秀挺∕开满谷地,深受喜爱∕ 自谦自律,继续开花。而且请学生写下赞美百合的小诗。学生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抒写对可敬可爱生命的赞美喜爱之情,讴歌可贵的生命精神。有学生写下这样的诗句:啊!百合花,/你用你的意志,让你的生命绽放出了光芒。/你用你的信念,让你的青春射出了万道金光。/你用你的毅力,让世人再一次铭记了你,/啊,百合!
语文教师的价值,就在于引导未成年的学生认真解读、正确剖析教材文本中的生命教育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或他人的人生经历,体会生命的可贵,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善待他人也善待自己,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努力塑造自我、完善自我,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出光彩,让自己今后的人生有意义。
三、在写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一篇作文就像一面镜子,它既能照出一个人的文采,也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思想。在作文教学中引入生命问题的题材,可以促使学生思考生命问题,从中体会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可敬,体会生命的意义。我常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和评讲中将生命教育的内容自然渗透进去,以期得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010-4-22 15:18 回复
218.1.21.* 4楼
如在学习了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后,我让学生以《假如还有三天生命》为题作文,让学生假设只剩下三天生命,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假设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要珍惜生命。又如作文“我美丽,因为我”,让学生挖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体会自己生命中的亮色。
材料作文是开拓学生思路、检验学生思想的好机会。每次材料作文我都精心选材、设计,让学生在从材料本身或写作中自然受到思想上的某种启迪。
我曾经给学生这样一则材料:比尔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眼睛受了伤,视力不断下降,几个月后将完全失明。妻子为了给他能见到光明的日子里留下点什么,决定把家具和墙壁粉刷一遍。油漆匠工作很认真。他虽是断了半只胳膊的残疾人,但他很快乐,一边干活一边吹着口哨。一个星期后他完成了粉刷工作,其间也知道了比尔的情况。比尔对油漆匠说:“你天天那么开心,也让我感到高兴。”算工钱时,油漆匠少算了100美元。比尔不解:“你少算了工钱。”
油漆匠说:“我已经多拿了,一个即将失明的人还这么平静,你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勇气。”比尔却坚持要再给油漆匠100美元,他说:“我知道了残疾人也可以自食其力,活得很快乐。” 这则材料本身就是一个生命教育的好题材,学生可以从中有所收获。作文收上来之后,我发现学生基本上都能感受到两位主人公对生命的乐观和积极的态度,身残志不残的精神等等,在讲评中我对这些都予以了肯定,同时又指出,比尔和油漆匠对生命的这种态度其实就是他们对生命的尊重,让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又有了升华。
写作中的生命教育,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顺着学生的思路来做文章。一次,几位同学在考试失利后,灰心丧气,还有一位甚至痛哭起来,我安慰了他们,并找他们个别谈心。事后,我就以让学生以《咀嚼生活中的挫折》为题作文,让学生去细细品味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并能有所感悟。作文收上来之后,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失败的认识还是比较科学的,在讲评中我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同时我又指出有些同学虽然在文中写得不错,可是在生活实际中却不是这样,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长吁短叹,泪如雨下。其实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不经历挫折,关键是你对待挫折和失败的态度。我又列举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桑兰、霍金、贝多芬等,并结合语文课文《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鼓励他们面对失败和挫折不能气馁,要笑对人生的失败,展现生命的韧劲。这样既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又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的意识。
四、拓展延伸,利用课外阅读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许多文学家都具有同样的生命意识与珍视生命价值的体验。我国古代的屈原、司马迁、杜甫、范仲淹„„现代的鲁迅、闻一多、冰心、巴金„„国外的安徒生、高尔基、海明威等等都是如此。他们的作品都是课外阅读中生命教育的典型题材。语文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适当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去感悟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感受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襟;去寻找安徒生笔下的那一颗颗善良的童心,体会这些名垂千古的人物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追求,用他们的人格精神来影响学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语文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适当的拓展,指导学生选择与课文有关的课外文本进行阅读,有意识地进行生命教育的课外延伸。比如:在教学《生命的意义》一文时,让学生去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通过对保尔的一生的了解更好地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此外,要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生命教育,语文教师自身还应该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体现“身传言教”,才能自觉关注学生生命个体的成长。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培养青少年热爱生命的意识,就要让他们与热爱生命的人在一起。同样,教师对生命的理解与热爱,也会通过自身言行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教师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所以,教师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也要身正为范,让学生受到生命可贵意识的熏陶。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自身应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要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从而赋予生命教育以丰富内涵,让学生自由、快乐、文明、健康,让学生有尊严、有责任、有爱心、有创意地成长。
语文学科属于人文科学,因此,课堂教学仅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语文教师来说,生命教育还必须向人文学科的大方向进行有机的延伸,即不仅仅停留在对教材的分析理解上,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课堂内外寻求更多的支撑点,不断巩固教育成果。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突破教材的框架,发挥生命教育的多元化能量,才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实现生命内涵的消化和迁移。
浇灌语文教学中的生命之花并非易事,但这正是语文教师的价值所在,因为有限的生命包含
于每个人对自我生命无限的超越和追求中,在新的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的职责告诉我,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生命的价值在学生的心灵中绽放得更加灿烂。
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3、《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
4、《让生命飞扬——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与生命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5、《论语文教育中的生命教育》肖川、徐涛,《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6月
6、《关于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范廷贵《考试周刊》2007年第35期
7、《语文教学谈艺录》于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4月
2010-4-22 15:18 回复
第五篇: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绽放
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绽放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绽放》。礼仪,传统的解释是礼节和仪式。“礼”指的是尊敬的方式,多指个人性的,像鞠躬,欠身、打招呼等,也就是礼节;“仪”,则多指集体性的,像开幕式,阅兵式等,其实,不仅如此,“仪”也指一个人的仪表、仪态,它是一个人的修养和文明程度的表现。
在现代,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是城市的脸面,是国家的脸面,更是学校的脸面,我们自己的脸面。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学校形象,更能够改善人际关系。
在《我是歌手》这个娱乐节目中,第二名的获得者香港新生代女歌手邓紫棋,相信很多同学一定不陌生,但就在前不久,却爆出了这样一则新闻:华语乐坛天皇天后甄妮直言邓紫棋没礼貌、欠教养、目中无人,将来难成大器。是什么事情让甄妮说出这样的话来质疑邓紫棋的人品呢?原来是因为有一次在香港大球场,甄妮碰见邓紫棋,而邓紫棋却视而不见,没有和甄妮打招呼,令甄妮十分不满。当香港媒体爆出此事之后,邓紫棋当天下午就在微博上发言,澄清事情真相,公开向甄妮道歉,说自己不是不去打招呼,而是不敢上前打扰甄妮和朋友的交谈,并希望她不要介意,日后多多指教!”
看,仅仅没有主动打招呼,就可能引发这样的轩然大波,让其他人对你的人品质疑。可见,文明礼仪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那么,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我们的金苹果园绽放呢?首先:要做到举止端庄,言行文明。我们小学生要着装得体,体现出蓬勃向上的风采,因为仪表、仪容、仪态虽然是外在的,但是可以让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养。你会规范的穿衣吗?你会正确地佩戴红绿领巾吗?其次,文明的学生,一定是讲礼貌的人。礼貌用语常在嘴边,远离污言秽语,懂得要想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那你会打招呼吗?见到老师和客人会主动问好吗?你会使用礼貌用语吗?在今天的班会课上,我们的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都会认真地为你解读金苹果小学部的学生打招呼的礼仪以及规范穿衣的礼仪,并且大部队的自主检查督查小组也会以这两项,为主要内容进行检查。
文明礼貌,重在表现;良好习惯,重在平时;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可以影响你的学习,你的生活,甚至将来的一生你都将受用不尽,让我们每个同学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比一比,看一看,谁才是说到做到的文明礼仪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