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政治重要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30年前,自行车、手表,录音机是人们的梦想;20年前,彩电、冰箱、洗衣机是人们的时尚。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看大片、玩网购,全家出国去旅游”成了老百姓新的生活方式。十年前听都没听说过的网购,如今成了老百姓最平常的购物方式,仅2013年我国国内网购交易额就达到了1.85万亿元。旅游正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一种时尚选择。某网站公布的“2014年旅游者出游意愿调查”显示,高达98%的受访者都表示今年有外出旅游的打算。2014年上半年全国旅游总收入约1.64万亿元。
结合材料一,运用“消费”的有关知识,分析百姓生活方式变化的原因。
答:①生产决定消费。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提高了人们的消费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了动力。②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经济发展了,增加了人们的当前可支配收入,促进了消费的发展。
③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使人们对未来收入持乐观预期,推动了消费的发展。④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有密切关系。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了人们收入差距,提高了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⑤消费观念和消费政策影响消费行为。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国家刺激消费的政策,促进了消费的提高。
(2)分析解题思路:审读此题,注意先回扣教材“消费”的有关知识;然后注意设问的指向,分析百姓生活方式变化的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材料中百姓生活方式从30年前到现在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的增加;材料中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入,说明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有密切关系;主观原因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国家刺激消费的政策,也是百姓生活方式变化的原因之一。解答此题思考角度一定要全面。
2)审读此题,注意先回扣教材“消费”的有关知识;然后注意设问的指向,分析百姓生活方式变化的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材料中百姓生活方式从30年前到现在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的增加;材料中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入,说明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有密切关系;主观原因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国家刺激消费的政策,也是百姓生活方式变化的原因之一。解答此题思考角度一定要全面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据有关调查统计,中国国内动漫的需求还局限在青少年和年龄更低的儿童这两大群体之中。动漫产品消费的普及度还远远不够,尤其以低龄儿童为主要消费群体的消费结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国内动漫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材料二:在中国电玩动漫展览会上,与会者大多主张通过打造专业的动漫平台,为我国动漫企业提供与国内乃至国际动漫主流交流经验、谋求发展的机会,引导动漫企业在动漫新时代创造更多的原创动漫品牌,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发展之路。
材料三:目前国内动漫企业有85%处于亏损状态。优秀作品太少、播映收入过低、衍生品开发不足等严重困扰着本土动漫企业进一步发展,大量动漫企业依靠补贴过日子,国内动漫产业要形成完整的产业化发展依旧困境重重。广州市动漫协会一名负责人心痛地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现在很多动漫企业都是靠补贴生存,根本不关心产品能不能卖、卖给谁。这给行业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但短时期内问题没法很好的改善。”
(1)根据上述材料和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假如你是动漫企业的老板,你会从哪些方面促使企业成功?(3分)
(2)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增加动漫产品的消费对促进动漫产业的良性发展的意义。(8分)(1)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动漫企业要有长远战略目光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发展之路。
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动漫企业要增强竞争意识,积极开发产品。
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动漫企业要创造更多的原创动漫品牌,树立知名品牌。(3分)
38.(7分)新华网推出的《2013“毕业季”大学生就业大调查》表明,学历、户籍、性别依然是不少大学生就业的三大“拦路虎”。一项关于“就业歧视”的投票结果,56.3%的受访者选择了“学历查三代”,26.5%的人选择了户籍限制,12.4%的人选择了性别歧视。调查显示,近一半的大学生有意愿报考公务员。
据跟踪调查,许多大学生就业后曾遭遇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如经常免费加班、节假日不能正常休息。一些私营企业甚至不给大学生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注:2014年度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与职位数比例为70∶1,37个岗位招录比例超过1000∶1。106个职位无人报考或无人通过资格审查,这些职位大多数为艰苦边远地区职位,或特殊专业职位。联系材料,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你认为政府和大学生应该做哪些努力。(1)①政府: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方针。(3分)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如果回答“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亦可得2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知识和技能(1分);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1分)。(共4分)
第二篇:政治材料分析题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材料分析题训练
1.八年级学生小文因为偷窃,被学校开除了学籍。
(1)以上行为侵犯了小文的什么权利?答:以上行为侵犯了小文的受教育权。
(2)你觉得他应该怎么办?请为小文出两个主意。
答:①向教育部门投诉,要求回校读书。②上诉法院,追究学校的责任,要求回校读书。
2.小杨上学期间勤奋学习,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大学。在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他又应征入伍。在部队,他刻苦训练, 积极钻研专业技术,多次荣立三等功.复员后,他积极投身地方的经济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他当选为区人大代表。在家里,他孝敬父母,他的家庭被评为“五好家庭”。
(1)在这一案例中,小杨享受了哪些基本权利?履行了哪些基本义务?
答:小杨享受的基本权利有:受教育权、荣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劳动权。
小杨履行的基本义务有:受教育义务、服兵役义务、劳动义务、赡养父母义务。
(2)结合上述案例,说明公民应怎样维护权利、履行义务?
答:公民应这样维护权利:依法享有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比如小杨他做出了杰出贡献,被当选为人大代表。
公民应这样履行义务: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比如小杨上学期间,勤奋学习;在部队,他刻苦训练,积极钻研专业技术。
3.材料一: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材料二:我国刑法、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分裂国家法等法律,均特别写明“以宪法为根据制定本法”或“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材料三: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宪法的什么问题?
答:材料一说明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材料二说明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材料三说明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宪法的地位如何?答:可以看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3)宪法的地位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答:作为公民,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首先,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其次,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我们虽然年纪尚小,但也要积极关心国家管理事务。可以通过合法的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我们所了解到的社情民意,提出我们对社会管理的建议。
4.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党政高层领导贪污受贿犯罪的打击力度,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王怀忠、张国光等一批腐败高官纷纷落马,受到了法律的严惩,有的甚至被判处死刑。
(1)上述案例体现了一个什么观点?
答: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无论是谁触犯了法律,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
(2)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①每个中国公民,都享有中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也必须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承担义务。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②作为公民,我们享有平等的权利,公民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普遍百姓,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③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并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公民。
5.中学生小旺到新转来的同学小松家串门,无意中听到小松父母的谈话,得知小松在上初一时曾因患肝炎休学一年。后来小旺在与同学聊天时,将小松的这一秘密告诉了大家,同学们得知后议论纷纷,不少人因此疏远小松。小松为此感到十分孤独、痛苦。小松要求小旺赔礼道歉,但小旺觉得小松生病休学是真事,并非他捏造出来的,自己没有错。小松则认为,小旺的行为泄露了自己的私人隐私,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1)是什么原因导致小松如此孤独、痛苦? 答:因为小松的隐私被泄露,同学们议论纷纷,不少人疏远小松。
(2)小旺的想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答:小旺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传播他人的隐私既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小松犯肝炎休学一年虽然是真事,但它却是小松不愿公开的私人信息,即个人隐私。小旺虽然没有捏造事实,但将别人的隐私泄露出来,给小松带来了不良影响,使他精神受损,理应承担责任。
(3)面对这种情况,小松应该怎么办?请你帮助小松出出主意?
答:当我们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利。小松首先应该与小旺协商,要求小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消除影响;或向老师反映,要求老师主持公道;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小旺赔礼道歉,并赔偿自己的精神损失。
6.北京某影业公司在拍摄《背起爸爸去上学》时,根据剧情需要一张遗像。剧组人员在拍摄当地相中一位农家妇女,称需要其一张标准像,并付给5元钱作为报酬。电影拍完放映时,这位妇女发现其照片是作为一幅遗像挂在主人公的家里,于是小镇哗然,给其一家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后来该妇女将影业公司告上法庭,获赔9000元。
(1)该影业公司侵犯了这名妇女的什么权利?答:该影业公司侵犯了这名妇女的肖像权。
(2)为什么该影业公司要承担法律责任?
答: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赢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该影业公司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将照片作为遗像悬挂,并给这位妇女带来不良影响, 损害了她的名誉,使她精神受损,因此应该给予赔偿。
7.正在上初二的中学生小芳家庭出现了变故,妈妈因与爸爸赌气而离家,不知去向。爸爸又常常出去赌博而不做工养家,也不管小芳的生活。新学期要开学了,小芳向爸爸要书本费,爸爸不但不给,还训斥她:“义务教育不是不收费吗?怎么又要我给钱!上学要花钱,就别上了,你也不小了,就去打份工,挣钱养家吧。”
(1)小芳的爸爸这样说对吗?为什么?
答:小芳的爸爸这样说不对。小芳正在上初二,属于接受义务教育的阶段。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但免收的只是学费,目前我国还做不到免收学生的一切费用,所以小芳要交书本费,家长应当负担,小芳爸爸不给是不对的。
(2)如果你是小芳,为了争取读书的机会,应该怎样说服自己的爸爸?
答:小芳不能放弃受教育的机会,应该用法律与爸爸论理,批评爸爸的错误观点,说服爸爸出钱,保证自己继续上学;如果还有困难,应当请老师、亲友甚至法律工作者做爸爸的动员工作;实在无效还应诉诸法律,保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如果确实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爸爸拿不出钱,交不起书本费,可以在学校申请国家助学金,或者申请学校免收书本费。
8.2004年5月16日,刘某去某商场购照相机,发现一种照相机标明产地是日本,即花1900元购买了一台。当刘某拿回照相机后,见该照相机说明书记载原产地是台湾,于是找到商场要求退货。
(1)该商场侵犯了顾客的什么权利?
答:侵犯了顾客的知悉真情权。
(2)刘某应该怎样办?
答:刘某首先应用法律知识同商场讲道理,协商解决问题;协商不成则打12315消费者投诉电话向消委会投诉,请求消协出面调解;或者向工商机关投诉和举报。
9.周某在万中电器店买了一部价格为1350元的手机,刚用六天,手机的天线就脱落了,他拿着手机到店里商量退换。该店态度非常蛮横,称售出的货品一概不退,周某万般无奈中让该店保修,该店又说没有配件,当时在场的一名副经理还用侮辱性的语言说周买得起手机用不起。周某回家后和朋友吕某、张某说起此事,商量该怎么办。吕说:“这年头对这样的事找哪儿都白搭,谁也不会管,只有自己解决,出这口气。”于是,周、吕、张三人手持木棒到万中电器店一通乱砸。
(1)周某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答:周某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他不但不能保护自身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会使自己走向违法犯罪,受到法律制裁。
(2)他应当通过哪些途径解决这件事?
答:他应该运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以打12315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请求消协出面调解;也可以向工商机关投诉,请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究电器店的法律责任。
1.材料一我国现行宪法对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做了明确的规定。
材料二我国已颁布的《刑法》、《民法通则》和其他一些法律都写明本法“以宪法为依据”。五届全国人大在通过宪法的同时,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等其他法律进行了修改,使得这些法律符合宪法规定。材料三《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而普通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只需按一般程序由半数以上代表通过即可。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6分)
答:上述材料分别说明: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6分)答:共同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问题(2)的答案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答:努力学习宪法知识是每一个公民培养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的基础,等等
3.材料一某歌星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立案查处。在调查证实后,依据我国税法,税务机关分别向歌星及其扣缴义务人下达行政处理决定书和行政罚款告知书,追缴其税款、罚款及滞纳金共计5.51万元。
材料二据报道,只有4岁的江苏省江阴市暨阳山庄的灯娃,连续两次横渡长江,轰动整个江阴市。由此,小灯娃获得一笔奖金。灯娃在父母的陪同下,主动到江阴市地税局澄江直属分局缴纳个人所得税240元,成为我国建国以来最小的纳税人。
请运用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观点,分析说明上述两则材料。(12分)
答:(1)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公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权利和义务密不可分、互相依存,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这种一致性表现于二者的对等性、制约性和合一性。因此,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2)该歌星的行为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因不履行义务依法受到处罚。她的偷税行为对国家和社会都不利,是缺乏法律意识的表现。而灯娃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对国家和社会都是有利的,是有法律意识的表现。(3)上述两则材料告诉我们,公民应当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这既是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也是公民应当具有的法律意识。那种只想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或只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观点和行为都是错误的,也是缺乏公民意识的表现。
4.曾某、黄某夫妇在某摄影中心拍摄了一套婚纱照。因其中一幅合照有细微质量问题,被留在摄影中心。春节期间,该摄影中心举办有奖活动,擅自将该夫妇留在摄影中心的合照剪成多块,供人们做有奖拼图游戏用。曾、黄二人发现后,非常气愤。
请问:该摄影中心的这一做法属于什么行为?(2分)为什么?(5分)曾、黄两人该怎么办?(3分)
答:(1)该摄影中心的做法属于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的肖像权行为
(2)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另外,丑化公民肖像,故意损毁公民肖像,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也属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该案例中的该摄影中心,未经曾、黄夫妇同意而私自损毁其照片,已构成对他们肖像权的侵害。
(3)曾、黄夫妇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摄影中心对其赔礼道歉,并赔偿一定的精神损失费。
5.某中学八年级(1)班的五名女学生,为了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到一家商店购买化妆品,后来又嫌太贵准备离开。不料柜台负责人张某、李某强行将五名学生带到商场保安室,逐个进行搜身检查。张某还威胁说,“不交出化妆品,就饿死你们。”经过大约一小时的搜查、威吓,张某、李某一无所获。他们连一句道歉的话也不说就赶学生走,同学们被迫流泪而去。事后,学生家长到商场交涉,但商场态度蛮横,拒不认错。
(1)张某、李某侵犯了五名学生哪些权利?(4分)请你结合案例,列举两条法律依据。(4分)
答:张、李二入侵犯了五名学生的人身自由权。①我国法律禁止任何个人、组织对公民非法限制人身自由,非法搜查。②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式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
(2)请你按侵权前、侵权中、侵权后为五名女中学生维护自身权利设计三项合法、有效的措施。(9分)
答:侵权前,向侵权人说明人身自由是受法律保护的,侵权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侵权中,可以联系“110”,依靠公安机关维护自己的自由权利。侵权后,可到公安、司法机关控告、起诉,要求依法处理。
二、辨析题
1.八年级学生李某中途辍学经商。老师劝他上学,他说:“上学受教育是我的权利、我的自由,我可以放弃,任何人无权干涉。”
(1)李某的说法是错误的。(2)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作为八年级的学生,李某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3)义务教育具有国家强制性,上不上学不是他个人的自由,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应当履行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务。
请你判决
请你判决:
1.李某生前有5栋房子,1993年李某在死亡之前立下遗嘱:把四栋房子分给4个儿子,每个儿子一栋,把另外一栋房子赠送给张某。张某生前依法收养有一个女儿,并同养女住在李某赠送的房子里。2001年张某死后,李某的四个儿子要张某的养女把房子归还他们,并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
如果你是法院的法官,你将对此做出怎样的判决?(2分)为什么?(10分)
答:如果我是法院的法官,我将做如下判决:李某赠送给张某的房子归张某的养女所有。因为我国法律规定,死者生前立有合法有效的遗嘱,其遗产的继承应按照遗嘱处理。李某生前立下遗嘱将其所有的一栋房子赠送给张某,合法有效。李某死后,这栋房子应归张某所有。张某的养女作为他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对这栋房子享有继承权,任何人不得干涉。李某的4个儿子要求张某的养女归还房子,违反了我国法律的规定。
第三篇:政治分析题
分析题答题套路
分析大题之永远三步走 ①是什么?
联系原理,照抄方法
该材料联系的是„原理,该原理认为„;**原理要求我们„ ②怎么讲?
联系材料,解释说明;批驳错误观点(如果有)这个材料告诉我们…; ③怎么干?
提出行动,建议措施
调动三个积极性:人+科技+自然条件
马原
毛中特
近现代史
思修法基
世经与形势政策
分析题可能之形式 马原(哲学)中特+马原(政经)毛概+近现代史
思修法基
世经+时事
分析题:马原(哲学)
1、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2、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认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对立统一定律
一、是什么: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①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同一性:
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相互吸收利己的因素; 2)双方可向各自对立面转化(需一定条件)3)规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斗争性:
相互排斥、相互制约 造成量变,实现质变。
二、怎么讲?永远之第二步: ①贯穿始终的“一分为二”:A+B 一方面,我们在干A的时候,要注意B; 另一方面,我们在干B的时候,要注意A。②批判割裂的“形而上学”:
如果我们只注重A,忽视了B,我们就会„ 如果我们只注重B,忽视了A,我们就会„
三、怎么干:矛盾分析法
⑴“两点论”: 全面、兼顾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⑵“重点论”: ①干工作,多选一:
抓关键--抓主要矛盾
②对人或事,做判断、评价:
看主流--看矛盾的主要方面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一、是什么?
1、感性认识vs理性认识
①区别:
认识的初级阶段vs高级阶段(具体、生动vs概括、抽象)②联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③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ⅰ.获取丰富实际的感性材料
ⅱ.加工制作,上升为理性认识:16字箴言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④实现从理性到感性的飞跃:检验认识
二、怎么讲?
三、怎么干?
1.唯物论--一切从实际出发
2.矛盾普遍性vs特殊性—理论+实践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认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一、是什么?
理性因素vs非理性因素
①定义:
情感、意志(冲动、欲望、想像、直觉、灵感)②作用:
理性因素:指导、解释、预见
非理性因素:动力、作用、诱发
③两者关系:
理性因素是主导,理性因素制约非理性因素,但也承认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④怎么干:
创新!
科学的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合力 理性分析、严密论证+自信、意志力、发散思维、怀疑精神
在工作中敢于打破成规,勇于探索,突破前人,创建全新的工作方法
预测题目: 两种人、两种工作的结合分析题:马原(哲学)预测题【材料】 ★
我国航天之父、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一生致力于我国的航空航天科技的研究与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他的夫人蒋英女士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培养了很多著名的歌唱家。钱学森谈到他的夫人蒋英:“我们结婚44年的生活是很幸福的。尽管蒋英是女高音歌唱家,她与我的专业相差很远,但正是由于她为我介绍了音乐艺术,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深刻认识,学会了广阔的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他们夫妇还合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对发展音乐事业的一些意见》,这篇文章中谈到怎样吸收西洋音乐的长处,和怎样继承我国民族音乐遗产的问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请指出该材料涉及的认识论中的哲学原理并分析其内涵。
(2)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有何启示。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真理的特征:
⑴客观性——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内容+标准)⑵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性=客观性
相对性:有待深化
二、真理与价值 ⑶二者联系:
①任何真理都是两者的统一(二者相互包含、相互转化)②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真理: 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反对教条主义、机械僵化
怀疑科学、诡辩论 ▲我们应该怎么办?
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同
毛概+近代史
辛亥革命 材料切入点:
1、纪念辛亥革命百年
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
3、台海两岸关系
1、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先生及其事业的关系: 孙中山先生的事业: 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孙中山先生是……3个伟大
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3个者 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
2、怎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道远。
我们要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团结奋斗。3个旗帜(国内、国外、外国)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
3、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 1)群体范围:
中国大陆公民+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
2)最基本的政治原则:存意识形态之异求,求祖国统一之同 3)维护祖国统一,反对祖国分裂
4)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4、台海两岸关系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1)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
孙中山和革命先驱振兴中华的宏愿; 2)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 大陆和台湾;
3)两岸同胞的共同目标:
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增强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促进两岸同胞密切交流合作,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提升两岸经济竞争力,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终结两岸对立,抚平历史创伤,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延安整风与党的七大 整风的序幕: 毛泽东1941《改造我们的学习》; 1942《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 整风的任务:
整顿党风(主观主义)、学风(宗派主义)、文风(党八股)。第一个任务是最重要的。基本哲学原理:
反对客观唯心主义,反对理论脱离实际。怎么干---应对方法:
1、解决主观主义: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加强调查研究;
2、“实事求是”的科学解释;
3、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联系党和自身实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怎么讲--延安整风的伟大意义:
端正了思想路线,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自觉性和能力; 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整风的结果:
1945七大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特+政经
社会主义改造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核心基本理论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在经济上,新民主主义存在五种经济成分,这就是: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主要矛盾。核心基本理论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收入分配、社会保障
1.基本理论: 按劳分配:
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
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1.基本理论
1)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为什么按劳分配是主体?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2)为什么按劳分配是主体? 首先,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
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2、结合材料
1)如何体现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现在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2)坚持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实现共同富裕。3)反对错误观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同劳动价值论并不矛盾。3.怎样做---方法论 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在消费资料分配问题上存在一种误解:即把共同富裕看成是全体人民在同一时间以同等的速度富裕起来,如果社会成员的收入出现了较大差距,就认为是两极分化,背离社会主义。该种误解犯了“平均主义”的错误。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可能导致的两种错误思想及结果:
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如果不谈“先富”、只谈“共富”,不仅不可能为实现“共富”逐步创造物质基础,相反地,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
当然,如果不谈“共富”,只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
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依靠什么手段富裕起来的问题?
先富起来的条件必须和只能是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
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出发,在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上,在不同的时期也应该有不同的重点。
2)怎样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从5个统筹的高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 统筹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统筹城镇社会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障 统筹公平和效率
统筹政府作用与市场效率
体现了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
基本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1、社会存在
=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生产方式+地理+人口
2、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和根源于社会存在 基本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 1)能动作用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
2)其发挥作用的程度、范围和时间,同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密切相关
3)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有助于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的正确发挥
思修法基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价值观的地位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
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新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学习的伟大意义(全体、大学生)
1)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和道德上共同进步;
2)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诚实守信
1.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意义
1)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3)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4)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2.大学生加强诚实守信的意义
1)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2)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3)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世界经济与政治
1.经济全球化
2.中国的和平发展
一、是什么?
主要表现:三个“国际化”
材料关键字: 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数值变化
二、怎么讲? ⑴经济全球化的两面性
①加大南北发展差距、使发展中国家更易受外部波动影响 ②问题根源:
Ⅰ.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居于主导地位 Ⅱ.并制定现有世界经济规则
二、怎么讲?
⑵错误观点:(大题第二步补)①贴标签:西方(美日)当政的高级官员/右翼、保守分子 “单极稳定论”、全盘“美国化”、“新干涉主义”、“人权高于主权”„
二、怎么讲?
⑶错误观点:(大题第二步补) ②揭露其丑恶面目:“永对3句话”
所谓的“„”理论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表现(“单极稳定论”、全盘“美国化”、“新干涉主义”、“人权高于主权”„) 是毫无根据,且别有用心的,有着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其意在维护西方发达国家的根本利益,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三、怎么干?
对于发展中国家,机遇or挑战(大题第三步) ①既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又要其中趋利避害; ②既要积极参与规则的制定,又要加快自身发展; ③最终目标:实现各国“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中国的和平发展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大题第三步 ⑴旗帜+政策:
①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 ②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⑵中国外交“永对3句话” ①中国的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
中国的正确主张与国际旧秩序完全对立,倡导国家的平等和国家之间关系的民主、文明,符合世界和平、共同发展的方向;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大题第三步 ①中国的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 ②中国的主张符合„代表了„
中国的主张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代表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核心„本质
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核心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大题第三步 ⑶推动构建和谐世界 ①永不称霸
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不称霸 ②承担责任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将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③和谐世界的前景——胡主席“八个字” 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第四篇: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重要考点
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重要考点 教材考点1 意识观
意识产生的条件;意识的本质: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教材考点2 运动观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特性。
教材考点3 实践观、人与自然
实践的特征;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教材考点4 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特征;发展的实质;判断新事物的标准。
教材考点5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教材考点6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教材考点7 实践和认识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本质
教材考点8 真理的特征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性。
教材考点9 社会发展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学技术。
教材考点10 剩余价值论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提高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材料分析材料1
我国工业用水量从1980年起的508亿立方米增长到2010年的1 397亿立方米,其中60%以上的工业用水集中在火力发电、钢铁、石化、纺织和制造等行业。2010年,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16立方米,约为发达国家的3~7倍,工业废水排放量约占全国废水总量的4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52%,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工业水量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15倍,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用水量快速增长,受水资源短缺制约,供水难以同步增加,工业用水矛盾突出。2002—2010年,国务院职能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组织编制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并在全国实施;2010年10月25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发布三十九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该法自2011 年3月1日起施行。
材料2
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地,人称“金张掖”。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00多万张掖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植业品种,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1)分析人们在解决水资源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转化原理
(2)结合材料说明,你认为应该如何促进工业用水矛盾的解决。
【答案要点】
(1)解决水资源问题,就是促成矛盾的转化,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而矛盾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人们必须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积极创造实现转化的条件,既要创造技术条件,又要创造社会条件,如降低成本、改变观念等等。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解决事物的矛盾需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政府提出提高工业用水部门用水效率,相对压缩用水需求,就是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来缓解工业用水的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解决事物的矛盾也不可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我国政府强调提高水资源储备能力,就是处理好矛盾的次要方面,促进工业用水矛盾的解决。
材料分析二
材料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1)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为什么面对同一现象不同主体会产生认识差异?
(2)为什么三种不同的认识会产生“消沉”、“聪明”、“坚强”不同的效果?
【答案要点】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人的认识既有客体的作用,更有主体的作用。材料中三个不同的人面对同一现象产生认识差异是主体的不同选择的结果。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不同所致。人的认识及其结果受主体的影响,但不由主体决定。
(2)三种不同的认识会产生“消沉”、“聪明”、“坚强”不同的效果,体现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正确地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当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材料分析三: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地处河北香河县城郊的前套村共有村民450人,家家有人在县城打工、经商。这些年富起来的前套村面临“富裕的烦恼”——“村民人均收入早已过万元,可„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环境问题一直是村里的„老大难‟。”套村这样的“垃圾围村”难题,主要是因为垃圾没出路,卫生没人管,靠村里自身解决力不从心。当了38年的村支书彭士发说。
变化来自一场“环境革命”。今年年初,河北省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香河县推行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每天镇上的垃圾车进村清运,将垃圾统一送到县里垃圾场,保证村里的垃圾不过夜;县里还出台了“以奖代补”政策,评上环境精品村,给予8万—10万元奖补金。“变„给钱‟为„奖钱‟,政府推这一把很关键。”彭士发说,前套村乡亲们劲头十足。
农村环境卫生主角是农民,如果只是干部积极,难免出现“一头热一头冷”。
尊重农民意愿,前套村干部充分征集村民们意见。“一下雨就污水横流,冲得垃圾遍地”,“前几年修的路都是大坑”,针对村民反映突出的道路问题,村里通过“一事一议”筹集资金,财政补贴加上村集体、村民集资,累计投入100多万元,对村里13条大小街全部进行硬化。村里的项目村民监督,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作为监督员,63岁的彭跃天天盯在工地上,“水泥厚度要15厘米,标号不能差,不符合要求,就得返工。”
“村民自治”调动了村民自建、自创的积极性。农民当上了主角,农村环境整治热情高涨。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其中村街自筹2450万元,形成 “财政补一点、村集体经济挤一点、群众出一点、政策优惠省一点”的多元投入机制。
如今走进前套村,道路宽敞整洁,两侧树木林立,路边垃圾桶摆放整齐,路面看不到一点垃圾。村里变美了,彭士发又有了新的想法:筹划改水、改厕,虽然离污水处理厂只有1.5公里,但村民的生活污水还是靠沟排或渗水井,厕所还都是旱厕,要是有一天能解决这些问题,咱农村人就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
回答问题:
(1)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说明前套村如何化解“垃圾围村”难题使得“村里变美了”。(3分)
(2)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前套村消除“富裕的烦恼”的合理性。(4分)
(3)为什么前套村在“环境革命”这一社会实践中要坚持“村民自治”?(3分)【答案要点】
(1)人与自然关系是分化与统一,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出现“垃圾围村”问题是因为实践不合理,垃圾没出路,卫生没人管,靠村里自身解决力不从心,前套村整合资源,发动群众,找到合理的实践方式,从而使得“村里变美了”。
(2)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前套村出现“富裕的烦恼”说明矛盾普遍存在,应该正视这一烦恼,这是正确的态度;矛盾有特殊性,要求我们找到合理的方法解决矛盾,前套村在环境革命中形成了多元投入机制的同时坚持农民是环境卫生主角,充分发动群众,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前套村坚持“村民自治”,调动了村民自建、自创的积极性,环境整治热情高涨,是自觉践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典范,自觉地坚持了人民的主体地位。
第五篇:]考研政治马原材料分析题十大重要考点
教材考点1 意识观
意识产生的条件;意识的本质: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教材考点2 运动观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特性。
教材考点3 实践观、人与自然
实践的特征;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教材考点4 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特征;发展的实质;判断新事物的标准。
教材考点5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教材考点6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教材考点7 实践和认识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本质
教材考点8 真理的特征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性。
教材考点9 社会发展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学技术。
教材考点10 剩余价值论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提高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材料分析1
材料1
我国工业用水量从1980年起的508亿立方米增长到2010年的1 397亿立方米,其中60%以上的工业用水集中在火力发电、钢铁、石化、纺织和制造等行业。2010年,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16立方米,约为发达国家的3~7倍,工业废水排放量约占全国废水总量的4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52%,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工业水量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15倍,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用水量快速增长,受水资源短缺制约,供水难以同步增加,工业用水矛盾突出。2002—2010年,国务院职能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组织编制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并在全国实施;2010年10月25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发布三十九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该法自2011 年3月1日起施行。
材料2
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地,人称“金张掖”。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00多万张掖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植业品种,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1)分析人们在解决水资源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转化原理
(2)结合材料说明,你认为应该如何促进工业用水矛盾的解决。
【答案要点】
(1)解决水资源问题,就是促成矛盾的转化,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而矛盾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人们必须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积极创造实现转化的条件,既要创造技术条件,又要创造社会条件,如降低成本、改变观念等等。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解决事物的矛盾需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政府提出提高工业用水部门用水效率,相对压缩用水需求,就是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来缓解工业用水的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解决事物的矛盾也不可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我国政府强调提高水资源储备能力,就是处理好矛盾的次要方面,促进工业用水矛盾的解决。
材料分析二
材料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1)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为什么面对同一现象不同主体会产生认识差异?
(2)为什么三种不同的认识会产生“消沉”、“聪明”、“坚强”不同的效果?
【答案要点】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人的认识既有客体的作用,更有主体的作用。材料中三个不同的人面对同一现象产生认识差异是主体的不同选择的结果。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不同所致。人的认识及其结果受主体的影响,但不由主体决定。
(2)三种不同的认识会产生“消沉”、“聪明”、“坚强”不同的效果,体现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正确地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当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材料分析三: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地处河北香河县城郊的前套村共有村民450人,家家有人在县城打工、经商。这些年富起来的前套村面临“富裕的烦恼”——“村民人均收入早已过万元,可‘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环境问题一直是村里的‘老大难’。”套村这样的“垃圾围村”难题,主要是因为垃圾没出路,卫生没人管,靠村里自身解决力不从心。当了38年的村支书彭士发说。
变化来自一场“环境革命”。今年年初,河北省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香河县推行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每天镇上的垃圾车进村清运,将垃圾统一送到县里垃圾场,保证村里的垃圾不过夜;县里还出台了“以奖代补”政策,评上环境精品村,给予8万—10万元奖补金。“变‘给钱’为‘奖钱’,政府推这一把很关键。”彭士发说,前套村乡亲们劲头十足。
农村环境卫生主角是农民,如果只是干部积极,难免出现“一头热一头冷”。
尊重农民意愿,前套村干部充分征集村民们意见。“一下雨就污水横流,冲得垃圾遍地”,“前几年修的路都是大坑”,针对村民反映突出的道路问题,村里通过“一事一议”筹集资金,财政补贴加上村集体、村民集资,累计投入100多万元,对村里13条大小街全部进行硬化。村里的项目村民监督,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作为监督员,63岁的彭跃天天盯在工地上,“水泥厚度要15厘米,标号不能差,不符合要求,就得返工。”
“村民自治”调动了村民自建、自创的积极性。农民当上了主角,农村环境整治热情高涨。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其中村街自筹2450万元,形成 “财政补一点、村集体经济挤一点、群众出一点、政策优惠省一点”的多元投入机制。
如今走进前套村,道路宽敞整洁,两侧树木林立,路边垃圾桶摆放整齐,路面看不到一点垃圾。村里变美了,彭士发又有了新的想法:筹划改水、改厕,虽然离污水处理厂只有1.5公里,但村民的生活污水还是靠沟排或渗水井,厕所还都是旱厕,要是有一天能解决这些问题,咱农村人就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
回答问题:
(1)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说明前套村如何化解“垃圾围村”难题使得“村里变美了”。(3分)
(2)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前套村消除“富裕的烦恼”的合理性。(4分)
(3)为什么前套村在“环境革命”这一社会实践中要坚持“村民自治”?(3分)
【答案要点】
(1)人与自然关系是分化与统一,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出现“垃圾围村”问题是因为实践不合理,垃圾没出路,卫生没人管,靠村里自身解决力不从心,前套村整合资源,发动群众,找到合理的实践方式,从而使得“村里变美了”。
(2)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前套村出现“富裕的烦恼”说明矛盾普遍存在,应该正视这一烦恼,这是正确的态度;矛盾有特殊性,要求我们找到合理的方法解决矛盾,前套村在环境革命中形成了多元投入机制的同时坚持农民是环境卫生主角,充分发动群众,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前套村坚持“村民自治”,调动了村民自建、自创的积极性,环境整治热情高涨,是自觉践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典范,自觉地坚持了人民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