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深化驻村任职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关于深入开展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的
实 施 意 见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大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力度”的要求,巩固和扩大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试点工作成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跨越发展,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经省委同意,决定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在全省深入开展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现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总体要求
开展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是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转变农村工作机制、推动农村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关键举措,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载体。做好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对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意义重大。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领会省委有关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切实做好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为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坚强保障。
开展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要着眼中原经济区建设全局,积极探索以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发展道路,破解制约
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体制机制问题,科学规划,超前布局,使这项工作常态化,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每个行政村都派驻过第一书记,逐步实现对全省行政村的全覆盖。要坚持省委“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村为目标,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与农村扶贫开发相结合,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扎实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二、选派办法
(一)选派单位。省一级从省直机关、中央驻豫单位、省管企业和省属院校中确定,进一步扩大选派规模。各省辖市、县(市、区)参照省选派单位范围,根据自身实际确定选派单位数量,适当加大省派、市派单位比重。要突出选派重点,党委部门、综合部门和涉农部门优先选派。选派单位一般不得把选派任务转交给下属单位和二级机构。
(二)派驻人员。各选派单位要选择政治素质好、工作思路清、开拓能力强、热爱农村工作、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下的党员干部驻村任职。要贯彻民主、公开、择优、自愿的原则,个人报名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由选派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资格审查,提出初步人选;经单位党组(党委)研究确定,报组织部门审定。要着眼于培养锻炼干部,优先从后备干部、实职干部和新提拔干部中选派。
(三)派驻对象。选择派驻村应坚持以下原则:(1)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形不成核心,战斗力不强,在“基层组织建设
年”分类定级中排查出来的后进村;(2)村经济发展缓慢,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贫困落后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的村,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村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3)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较差,社会治安比较混乱,群体性上访较多,封建迷信等问题突出的村;(4)具有交通区位优势,毗邻产业集聚区或小城镇,农民积极性高,适宜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村。
(四)任职形式。选派机关干部驻村任职,以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为主要形式,任职期限一般为3年。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驻村任职不能局限于一种形式,而应以解决村里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目的,以使派驻村通过帮扶,在经济发展、组织建设、改善民生、和谐稳定等方面达到中等以上水平为标准。针对不同类型村的实际情况,可选择合适的派驻单位和驻村干部,以及灵活多样的驻村形式,如派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工作队、工作组、单位包村等,驻村的时间也可长可短。各地要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以解决实际问题、取得实际成效为主线,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驻村任职形式。省直选派的驻村干部仍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任职期限为3年。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组织建设。第一书记是村党组织的“班长”,是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按照“选优训强一个好书记,研究谋划一个好思路,建立完善一套好制度,建设管理一个好阵地,健全落实一个好机制”的要求,建设好
村“两委”班子,做好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党员发展工作,造就一批农村工作骨干,为派驻村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二)大力发展经济。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形成富民强村好思路。通过带动面大、见效快、进入门槛低、适合农民经营的好项目,增加农民收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产业格局。通过股份合作、龙头带动、科技示范等方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化解村级债务。
(三)保障改善民生。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改变村容村貌。关注农村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探索建立帮扶困难群众长效机制。注重生态建设,保持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特色文化,加大教育文化投入。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公共服务网络。
(四)维护和谐稳定。通过察民情、听民意,排查不稳定因素,认真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开展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祥和稳定、安居乐业生活环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健全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推进农村依法治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文明和谐社会环境。
(五)建好新型社区。按照规划先行、就业为本、群众自愿、尽力而为的原则,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依托产业集聚
区和专业园区,发展配套产业和服务业。加强技能培训,就地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多元就业。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加强社区教育、社区医疗、社区治安、社区保障,发展社区服务,培育文明、诚信、互助、和谐的社区文化。
四、管理激励
(一)人员管理。(1)驻村任职干部实行各级组织部门(帮扶办、选派办)和选派单位双重管理,以组织部门(帮扶办、选派办)管理为主。省派驻村任职干部的选派、培训、督查、考核、表彰等,由省委组织部和省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办公室负责。驻村任职干部在乡(镇)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日常管理由所在县(市、区)委组织部、乡(镇)党委负责。各级组织部门(帮扶办、选派办)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驻村任职工作的督促检查,定期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驻村期间,与原工作岗位脱离,由选派单位发放工资,享受选派单位的各项奖金、福利等待遇,保留编制和职级,不影响正常的职务晋升、调资和职称评定。(3)驻村任职期间,由选派单位发放一定的生活安置费,每月给予固定生活补助,报销往返路费,并负责解决办公经费。省派驻村任职干部,每人每年安排5000元办公经费和每月900元生活补助。各省辖市、县(市、区)驻村任职干部的办公经费和生活补助,参照省里的标准确定。
(二)考核奖惩。各级组织部门(帮扶办、选派办)要制
定驻村任职干部管理考评办法,量化考核指标。根据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认真做好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工作。建立健全驻村任职干部工作档案,全面反映驻村任职期间工作情况。对工作实绩突出、表现特别优秀、群众反映良好的驻村任职干部,要进行通报表扬并向派出单位推荐;对违反组织纪律、群众意见较大、造成不良影响的,要通报批评并向派出单位反映,限期整改或调整。任职期满时,对在驻村任职期间两年考核评为优秀等次的,要作为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重用;连续三年考核评为优秀等次、表现突出的,应当提拔重用,特别突出的可破格提拔。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驻村任职工作,及时研究分析驻村任职工作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根据形势变化及工作需要,将原“河南省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河南省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对这项工作进行日常管理。各省辖市、县(市、区)也要建立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问题。要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通过经常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指导工作,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发挥选派单位作用。选派单位要按照“党员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的工作机制,明确一名领导
班子成员作为联络员,帮助解决驻村任职干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指导做好工作。要在资金、项目、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对驻村任职工作给予大力支持。要把所驻村作为本单位机关干部“接地气”、转作风的窗口和平台,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经常到村里调查研究,访贫问苦,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经常了解检查驻村任职干部到岗和工作开展情况,定期与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办公室沟通联系,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三)加大资金倾斜力度。各级发展改革、教育、国土、财政、水利、农业、畜牧、扶贫等部门的项目资金和事业经费,要向派驻村重点倾斜。要建立社会力量、民间资金对派驻村帮扶的各项机制,拓宽资金渠道。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驻村任职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实际举措。各级主要新闻媒体要设置专栏,开辟专题,宣传驻村任职工作的先进典型、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效。通过开展集中采访报道活动、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有效方式,树立驻村任职干部良好形象,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驻村任职工作的浓厚氛围。
第二篇:驻村任职工作方案
驻村任职工作方案根据《中共鲁山县委关于印发〈选派党员领导干部驻村任职工作方案〉的通知》(鲁文[2011]73号)及《关于做好选派党员领导干部驻村任职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鲁文[2011]165号)文件要求,制定本人驻村任职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认真履行驻村干部职责,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积极化解农村矛盾纠纷,解决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为“旅游立县,生态建县,产业兴县,文化强县”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工作时间
2011年至2013年
三、工作任务和目标
1、治乱
通过解决现有信访案件,巩固已解决信访案件成果,排查化解新的信访问题,是任职村不出现大的信访问题,保持该村稳定局面。
2、治软
通过选配班子成员,整改软散班子,发挥党的“5个表率”作用,提高村干部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带头致富能力,并结合创新争优活动及学习“5个好”的标准。
3、治穷
抓好发展农村经济这条主线,理清经济发展思路,配合创优,合理规划,搞好帮扶,加强引导,任村有支柱产业、户有致富项目,农民收入增加,经济发展加快,村容明显改观,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设施显著完善。
4、推进农村文明建设
协助县农工办抓好“六大员”选聘管理工作,积极发挥“六大员”作用,完善标准管理制度,倡导文明新风,全面提升农村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四、加强自我管理
在驻村实践中,服从县组织部和乡党委领导,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做群众工作和组织领导能力。
2011年5月12日
第三篇:驻 村任职调研报告
驻夏
任职调研报告
自2012年5月16日进驻 村以来,按照县委提出的“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总体目标,以创建村美、民富、风正的“小康文明村”作为总抓手。怀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提高认识,积极工作,迅速进入角色。在镇委镇府和村 “两委”的大力协助下,在充分了解了镇情、村情、民情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村民、村两委意见,结合 村的实际情况,本着“统筹兼顾、先急后缓、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了促进 村经济发展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帮扶工作计划。具体情况介绍汇报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 镇政府驻地东南4公里处。全村总面积为1670亩,周边邻村北有蔡紫金,西有罗村,南有刘寨村等。在 镇经济条件属于中等村。
(一)土地。全村现有耕地1400亩,分配在4个生产小队,人均1.3亩。
(二)人口。全村注册总人口1172人,256户,有中共党员32人,复退军人8人,现役军人1人,外出打工的有120多人。
(三)经济状况。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6000元左右。
农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另有养鸡专业户2户,占地约3亩,总投资约10万元;养鸭场3户,占地约150亩,总投资约500多万元;菜棚2家,占地约15亩。
(四)生活设施。全村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了90%,通讯条件较好,80%农户安装了固话或手机。全村没有固定的垃圾收集点。
(五)交通。村内新修建的主干水泥路1100米,另有次路2000余米未修,雨天泥泞不堪。
(六)文教。村内设有小学一所,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入托率90%;设有村“两委”办公室,学习、娱乐文化设施缺乏。村里考出3名名牌大学生,现分别在北京、深圳、杭州工作。
(七)医疗。村内有卫生室一处,村民的医疗卫生相对能够得到保障。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
(八)组织建设。村“两委” 领导班子共6人。现有党员32名,其中10多名党员的年龄偏大。
(九)精神文明。村内民风淳朴,群众勤劳、正直、善良,与人为善,待人热情,思想品质优良,遵纪守法,村内多年内无打架斗殴和赌博现象。鳏寡孤独者3人,住进了镇敬老院。低保户38户。
二、帮扶工作计划及措施
(一)加强组织建设,力争我村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1、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会议精神、镇党委文件精神为主要内容,将思想统一到镇党委、政府的决策上来,深刻认识党员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中肩负的责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进一步增进对党的感情,增强群众观念、组织观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提高村级服务水平,建设美好新给力。
2、按照县委和镇党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镇党委的领导下,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引导村班子和党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自觉查找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充分发扬民主,吸收群众参与,广纳群言,倾听民声,了解民意,集中民智,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3、重视发展党员工作。按照“坚持标准、改善结构、保证质量、慎重发展”的方针,在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村青年、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加强教育培训,建立数量充足、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全面实行和规范发展党员联名推荐制,扩大民主,加强监督。
(二)、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为总抓手,以建设小康文明村作为具体的实施内容,以清理“三堆”(柴草堆、垃圾堆、粪堆)作为具体操作路径,改变村容村貌。重点治理垃圾乱倒、脏水乱泼、柴草乱堆、粪土乱放、禽畜乱跑等不文明现象,以贫困弱势群体作为帮扶的重点,广泛开展扶贫献爱心活动。加强普法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杜绝违法乱纪事件的发生。加强村内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文化大院的作用,定期不定期的向农民群众传授各种致富知识,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引导发展农村合作医疗,逐步建立农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减轻农民群众的医疗负担,减少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
(三)抓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发展养殖和菜棚种植业,推动以村集体为主体的“ 村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 村树立品牌意识,以实现蔬菜标准化生产。完成路面硬化工程,搞好村庄环境绿化美化,规范村容村貌建设,为村民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更加努力,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寻找致富门路,增强农民发 4
家致富的能力,争取让 村在各个方面都取得明显的进驻 村干部:2012年 月 步。
日
第四篇:驻村任职帮扶信息集锦(本站推荐)
许昌市体育局负责人到长葛市
督导推进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
6月6日,许昌市体育局副局长刘根旺一行到长葛市和尚桥镇关庄村、秦公庙村、木锨刘村、坡杨村,老城镇尹家堂村和金桥办事处湾张村,调研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市体育发展中心主任苏东亮陪同调研。他们每到一处,对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仔细的查看和询问,与附近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对已建成或正在施工的体育场地提出了建设性指导意见,同时对村两委运用科学健身方法普及村民体育活动等方面提出要求。
金桥办事处湾张居委会图书室揭牌 6月8日上午,长葛市金桥办事处湾张居委会图书室举行揭牌仪式。许昌市政协副主席张建庄、劳动保障局局长赵军英和长葛市市长王文杰、市委副书记唐广辉、政协主席王庆绍、人大副主任杨峰出席,驻湾张居委会各级帮建工作队、第一书记、居委会干部群众参加了揭牌仪式。
今年以来,驻湾张居委会各级帮建工作队,以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为重点,加快文化建设步伐,发挥各自优势,积极筹建文化大院。许昌市劳动保障局号召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捐钱捐 1
物,为图书室添置书柜、图书;长葛市人事和劳动保障局积极倡导干部职工捐赠图书2000余册,促进了图书室的早日建成。目前,图书室藏书达万余册,棋牌、娱乐等设施齐全。图书室将成为传播科技知识的主阵地,成为群众的精神“加油站”,成为培育新型农民的“助推器”。
第五篇:驻村任职三年工作总结
驻村任职三年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根据县委、县政府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决定,县农机站派我到罗坊乡富地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转眼就快三年了,驻村工作头几个月,我把精力重点放在调查研究上,做过细的调查工作,摸清村情。通过走访村“两委”成员,农村“六大员”,走访当地老党员退休干部、退休教师、老村干部、走访本村致富能人,专业大户,走访当地贫困户、五保户、军烈户、两女结扎户,用两个月的时间广泛听取各方对驻村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深入山头、田间,调查研究,并通过召开支委会、村委会、党员会等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广泛了解村情民意,迅速摸清本村的土地、人口、党员、村民收入、村财收入的分布和构成等基本情况。
三年期间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具体要求,认真落实县委“四谋发展”的实践主题和“四个重点”的实践要领,主动融入县委工作大局抓好驻村工作,突出站位,突出创新,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脚踏实地完成驻村任职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又好又快地推进我村新一轮大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现将三年驻村任职工作作个的简要的回顾总结。
一、加快了我村经济发展。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尤其是以增加农民收入和集体收入为核心,不断推动我村经济加快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发展意识,积极帮助我村和农民群众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抓好我村多金属矿开发,完成选矿试验和国土资源部门对矿山详查工作成果的验收审核,争取尽快招商引资,让项目发挥作用。不断促进我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用工业理念,推进农业发展,紧扣县委“抓项目、上工业、促发展”的工作导向,强化工作意识,大力引进、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真正以项目带动我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加大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帮扶力度,积极帮助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同时,注重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不断提高我村的“自我造血”功能。
二、改变了我村整体面貌。
1、改善了村容村貌。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深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总结新农村建设,加入实施农村“七通”工程,进一步完善我村基础设施,强我村环境卫生整治,创造性、开拓性地开展“五清六改”和“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切实改变我村“脏、乱、差”的现象。
2、改变了群众的精神面貌。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星级文明户等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新风尚,引导农民群众讲正气,倡导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做到明辨是非,公道正派,讲团结,自觉维护团结、维护大局维护邻里和睦;讲发展,积极参与到生产发展的具体实践中,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改变我村落后面貌。
三、促进了我村社会和谐,强化宗旨意识,切实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全面维护和实现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努力构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农村和谐社会,全面推行村务公开、村务民主听证制度,推进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生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建全我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使村级组织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加强对群众的法制法规教育,让农民知法、守法、用法,以开展创建“平安农村”活动为载体,加强村级调解会、治保会建设,认真做好信访和调解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注重统筹协调,加快推动社会事业向我村延伸,推动公共服务向我村拓展。推动社会保障向我村覆盖,真正使我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连城县罗坊乡富地村
罗进雄
2010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