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炼铁现状及副产品的利用
冶金工程科学前言技术(课程论文)
炼铁现状及其渣和余热的利用
庹必阳
b20080146 钢铁冶金
摘要: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快,2002年以来,钢铁生产进入高速增长期。2002年我国生铁产量为1.7亿吨,2003年钢产量突破2亿吨,2005年~2006年,生铁产量分别突破3亿吨和4亿吨,2007生铁产量又扶摇直上达到4.69亿吨,比2002年增加3亿吨,增长175%;2007年我国生铁产量占世界产量的47.36%,需要成品铁矿石7.28亿吨,约占世界成品铁矿石的一半。同时,2007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高炉炼铁焦比达到392kg/t,热风温度达到1125℃,喷煤比达到137kg/t,利用系数为2.677t/m3。这些指标创造出我国历史最好水平,宝钢、武钢、首钢、鞍钢等企业的大高炉生产技术进入成熟发展阶段,炼铁燃料比低于500kg/t。同时各钢铁企业对钢铁冶炼副产品进行大量的开发利用。1中国高炉炼铁现状
随着我国生铁产量高速增长,高炉炼铁生产技术水平也得到快速进步。进入2008年因原燃料涨价,质量波动,高炉炼铁生产指标有所下滑。
目前,中国高炉炼铁生产技术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高炉操作技术进入成熟发展阶段。以宝钢、武钢、首钢、鞍钢、为代表的一批大型高炉已实现高效化生产(系数在2.5t/m以上,燃料比低于500kg/t寿命达15年以上等)。我国中小高炉的生产技术已是多年在高技术水平上运行,一批300~750m3高炉利用系数在3.0t/m3以上,最高的达4.3t/m3。入炉焦比低于400kg/t喷煤比在150kg/t以上。但是,企业之间技术发展不平衡,尚有一批落后指标存在[1]。(1)鼓风温度大幅度提高
近年来,我国热风温度消除了多年徘徊,进步较大,这是大家努力的结果。2007年我国重点热风温度比上年度提高25℃。特别是新建设的一批大高炉(大于2000m3以上的高炉)热风温度均可在1200℃以上,其寿命也在25年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2)喷煤比取得新进展
高炉喷煤是炼铁系统结构优化的中心环节,是国内外炼铁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钢铁工业技术发展的三个重大技术路线之一。2006年宝钢4号高炉喷煤比达到224.6kg/t已是国际先进水平。2007年我国重点钢铁企业喷煤比为137kg/t创造出历史最好水平,有效地缓解了我国主焦煤的短缺,为降低炼铁生产成本作出了贡献,减了环境污染。(3)高炉燃料比不断下降
2007年我国重点钢铁企业燃料比(焦比+煤比+小块焦)为529kg/t比上年度减少2kg/t创造出历史最好水平。但是,2008年上半年出现回升,比上年升高4kg/t。燃料比较低的企业主要有:首钢506kg/t,太钢475kg/t宝钢集团,481kg/t,武钢494kg/t。目前炼铁企业的工作重点仍是努力提高炼铁精料技术水平,要善待高炉,会有好的回报。这是炼铁的根本。(4)高炉操作技术水平取得较大进步
3高炉利用系数在不断提高,高压操作技术不断完善,煤气利用率提高,炼铁燃料消耗降低,低硅铁冶炼技术进展很快等,所有一切表明,高炉的操作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2、高炉渣的利用状况
高炉渣(BFS)是冶炼生铁的主要副产物之一,我国每年排放的高炉渣大约有1-2亿吨,主要化学成分为 SiO2、CaO、Al2O3和 MgO。目前的利用主要用于水泥、混泥土、砖生产、矿渣棉、路面铺填等,尽管有所利用,但经济效益是非常低的,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怎样才能把渣变成高附加值的材料,使之经济价值和主要产品生铁的一样,甚至更高,使之达到高效益、全利用、零排放,最终达到节能降耗、对环境零污染的环境友好型绿色冶炼。高炉渣的高附加值的利用有下面几个方面:(1)制备高附加值矿物聚合材料
以高炉渣和煅烧高岭土为粉体原料,KOH溶液为激活剂,采用振动成型方法,在 20℃下养护24 h,制备矿物聚合材料。实验样品静置固化28d,采用压力试验机可测得其抗压强度高达 24~65MPa。高炉渣中的玻璃相在强碱的作用下发生溶解,形成 Si、Al低聚体,最后形成各种晶体。采用矿物聚合材料可以有效地降低溶液中Pb2+,聚合材料对溶液中Pb2+固定率达到 99.19%。(2)制备高炉渣陶瓷产品。
用粒状高炉矿渣和砂、氟硅酸钠、硫酸钠以及焦炭混合,送入玻璃熔池,使其成为聚体的熔体,然后通过辊轧成的玻璃带。这种带送进结晶炉进行热处理,循环周期恰好为,玻璃带即转变成高炉渣陶瓷。热处理最高温度是在 的速率下高炉渣陶瓷带用加压通风使之冷却然后两边修剪到宽并切成板材。
高炉渣陶瓷的主要最终产物是平板、绝缘体和砖瓦,但也能制成波纹板、管材、锥体 作水力旋风器衬里的泡沫板。跟粘土制造的陶瓷以及常用镀壁材料相比,高炉渣陶瓷的强度重量比更好,耐化学腐蚀性强,而且具有极好的耐磨性。(3)制备高炉渣微晶玻璃建材
高炉渣微晶玻璃建材与天然石材和黏土砖相比,微晶玻璃具有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成型加工性能。微晶玻璃莫氏硬度 6.5~7.0,比高碳钢硬;抗弯强度 50MPa~60MPa; 抗压强度>500 MPa;体积密度2.65 g/cm3~2.70g/cm3,和铝接近;吸水率接近于0;耐酸耐碱性、抗冻性、耐污染性能优异,无放射性污染,镜面效果良好。微晶玻璃具有高的强度,封闭气孔,低的吸水性和热导性,大理石、花岗岩等天然石材表面粗糙,可以藏污纳垢,微晶玻璃就没有这种问题;工艺简单;③绿色环保。其放射性低于天然石材,最重要的是它对废渣中可溶性重金属离子的转化和固化作用,是其他制砖、制水泥等应用技术所无法比拟的。
3、钢铁企业余热的利用
钢铁企业是我国的能耗大户,焦炉、高炉及炼钢工序均有相当数量的的余热未能回收利用。余热的温度最高可达1600℃,热能的形态有固体、气体、液体,其中很多为间隙排放,因之给余热回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高温热管及高温热管空气预热器、高温热管蒸汽发生器开发运用成功,给冶金企业的高品位余能利用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常用的利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ESSE加热炉和均热炉的余热利用
轧钢连续加热和均热炉是钢铁企业中耗能较多的设备。其热效率一般只有20%~30%,约有70%~80%的热量散失于周围环境和被排烟带走。其中烟气带走的热损失约占30%~35%。加热炉的烟气量根据炉型大小不同,一般在(标准状态)7000~300000m3/h的范围内。烟气温度一般为550~990℃,也有超过1000℃以上的。从直接节能来考虑,工程界希望将烟气的余热用来加热助燃空气。当助燃空气被加热到400℃时,可以得到节能20%~25%的效果。(2)坏件加热炉热管空气预热器
企业和一钢坏加热炉,炉内温度高于1000℃,烟气温度大于900℃,通过钠热管空气预热器将40℃的空气加热至400~450℃与二次风(800℃)混合后入炉助燃。其流程如图所示。(3)轧钢连续加热炉的余热回收
轧钢连续加热炉排出的烟气温度很高,有时可达1000~1100℃,余热回收利用的方式首推采用空气预热器。回收的余热,除了热损失可以百分之百地用于燃烧炉内,不仅节约燃料而且可以改善燃烧效果。但常规的空气预热器体积庞大,所以许多工厂采用了余热锅炉的办法来回收余热产生蒸汽。这样虽然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但不能直接节约燃料,也得不到由于燃烧条件改善而对产品产量质量方面带来的好处。当前很多工厂采用余热锅炉和空气预热器相结合的办法来达到兼顾的目的。以下是两种回收流程。(4)烧结工序的余热利用
烧结工序是高炉矿料入炉以前的准备工序。有块状烧结和球团状烧结两种工艺。块状烧结是将不能直接加入炉的炼铁原料,如精矿粉、高炉炉尘、硫酸渣等配加一定的燃料和溶剂,加热到1300~1500℃,使粉料烧结成块状。球团烧结则是将细磨物料,如精矿粉配加一定的黏结剂,在造球设备上滚成球,然后在烧结设备上高温烧结。两种烧结过程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据统计,烧结工序的能耗约占冶金总能耗的12%。而其排放的余热约占总能耗热能的49%。回收和利用这些余热,显然极为重要。烧结工序内废气温度分布示意图如右图。由图可知,回收余热主要在成品显热及冷却机的排气显热两个方面。
(5)ESSE高炉热风炉余热回收
高炉热风炉是产生热风的设备,由于风温可高达1200℃以上,因之热风炉都是蓄热式。其工作原理是先使煤气和助燃空气在燃烧室燃烧,燃烧生成的高温烟气进入蓄热室内的格子砖加热,然停止燃烧,再将鼓风机送来的冷空气通过蓄热式格子砖,将格子砖所积蓄的热量带走,冷空气被加热到所需的温度进入高炉。热风炉烟道废气的温度一般限制在300~350℃,最高不行超过400℃。使用热管换热器回收的这部分余热,用来加热助燃空气则可以改善蓄热炉内的燃烧状况,从而使炉顶温度提高。对于以煤气为燃料的单位,一般多采用分离式热管换热器回收排烟余热,回收的余热同时用来加热空气和煤气,因之称为“双预热”。
(4)结论
总之,我国是世界钢铁大国,2007 年我国的粗钢产量占世界的份额已超过三分之一,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的建材大国,进入新的世纪,建材市场存在自然资源减少、天然石材导致环境破坏及放射性污染等问题。利用炼铁炉渣制备各种高附加值材料,提高高炉渣利用的附加值,变废为宝、节约了资源和能源,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促使钢铁制造业和建材行业实现绿色化和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王维兴。中国炼铁技术发展评述[J].河南冶金2008,16(4):4~9 [2] Yang TJ,Huang TB,Kong LT.Smelting Reduction,Metallurgical Industry Press,BeiJing,1998.9
第二篇: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利用
文章标题: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利用
摘要: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困扰中国大部分城市人民生存环境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处理、处置、资源化技术。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污染处理
1、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资源化技术
按照城市垃圾综合管理的思想,城市垃圾的收集和运输也是城市垃圾综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城市垃圾收集和运输方式尚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绝大部分的居民生活垃圾采用混合收集,未实行分类收集。混合收集一方面增加了城市垃圾收集和运输的数量,消耗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增加了城市垃圾处理的技术难度、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不利于城市垃圾的减量、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目前资源化技术主要有填埋处理、堆肥处理、焚烧处理三种处理方式,下面就三种技术的现状作个分析。
(1)、城市垃圾填埋处理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城市都是采用露天堆放、自然填沟和填坑等方式消纳城市垃圾,不但侵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影响和危害。特别是填埋场的城市垃圾渗沥水,由于没有进行必要的收集和处理,导致水资源及其环境被严重污染的现象普遍存在。8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城市垃圾填埋处理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全国相继建成了一批较为完善的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或准卫生填埋场)。在这些卫生填埋场(或准卫生填埋场)中,一般均设有较完善的防渗系统、渗沥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填埋气体导排系统、雨污水分流系统等。深圳、北海、北京和天津等城市建设的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还采用了进口的高密度聚乙烯衬层。但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城市垃圾填埋场,在填埋场场底防渗、填埋气体收集利用、渗沥水收集和处理、填埋作业分层压实以及填埋场日常覆盖和终场恢复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
(2)、城市垃圾堆肥处理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堆肥处理技术处于相对萎缩的状态。实践证明,用混合收集的城市垃圾生产出来的堆肥,肥效低、杂质多、成本高,不便用于农田生产,也影响其市场发展。“七五”期间建设的无锡、杭州、北京、上海等地的机械化城市垃圾堆肥厂都因技术和市场等原因而相继关闭。目前在我国应用较多的是一些机械化程度低、主要采用静态好氧发酵技术的城市垃圾堆肥厂。其特点是工艺简单、机械设备少、投资和运行费用低,但同时也存在堆肥质量不高,堆肥筛上物以及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气味及污水等未进行有效处理,城市垃圾堆肥厂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降低堆肥成本,提高堆肥产品质量,开辟市场渠道是发展城市垃圾堆肥处理技术的关键因素,而影响这些因素的重要条件是实现有机垃圾的分类收集。
(3)、城市垃圾焚烧处理现状
焚烧处理是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技术的新热点。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刚刚起步,目前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许多企业投资进行城市垃圾焚烧技术设备的开发。深圳市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建设的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城市垃圾焚烧厂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八五”攻关计划,完成了3#焚烧炉国产化工程,设备国产化水平达到80以上,在技术性能方面达到或超过了原引进设备的水平,为我国城市垃圾焚烧设备国产化打下了基础。近3年来,国内一些经济较发达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如上海、广州、北京、深圳、珠海、北海、宁波、厦门等都在积极筹建城市垃圾焚烧厂,目前在建和已经列入计划的城市垃圾焚烧厂规模总量约为10000吨/日,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建设的。利用国内的技术设备已经建设的城市垃圾焚烧厂,大多处于较低的水平,难以正常运转和满足污染控制标准。
2、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城市垃圾处理体制,很容易将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只局限于处理方式自身进行讨论和分析,就城市垃圾处理谈城市垃圾处理。总体上说城市垃圾成分的特性是高水分(因为厨余垃圾所占比例高)、高灰分(燃气普及率较低的地区灰渣含量高)和低热值;收集方式基本上是混合收集。目前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可归纳如下几点:
(1)大多数城市的大部分城市垃圾还采用露天堆放和简易填埋处理方式,乱堆乱放的现象还相当普遍;
(2)一些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适宜的城市垃圾填埋场场地缺乏,并且越来越少;
(3)在混合收集的条件下,城市垃圾堆肥处理难以发展,在一些地区还处于萎缩状态;
(4)城市垃圾焚烧处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自主开发的城市垃圾焚烧设备还不成熟,引进的焚烧设备系统价格太高,大多数城市的经济实力难以承受。如果不进行分类收集,按照《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WKB3)的要求,适宜于高水分、高灰分和低热值的城市垃圾焚烧设施,无论是国产化还是自主开发,其工程投资
第三篇:秸秆利用现状及技术综述
秸秆利用现状及技术综述
一 秸秆利用现状.............................................................................................3 1.1 秸秆缘何成为雾霾“祸因”.......................................................................3 1.2 秸秆综合利用意义重大..........................................................................3 1.3 秸秆综合利用面临五大难题..................................................................4 1.4 内蒙古安兴萌正打造秸秆产业示范基地..............................................4 二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需因地制宜...............................................................4 三 河北省处理秸秆案例.......................................................................................7
3.1 肥料化利用..............................................................................................7 3.2 饲料化利用..............................................................................................8 3.3 能源化利用..............................................................................................9 3.4 秸秆生物化..............................................................................................9 四 技术要点.........................................................................................................10 4.1 粉粹还田技术........................................................................................10 4.1.1 容易出现的问题...................................................................10 4.1.2 技术要求......................................................................................10 1.1.3 在同一块田里是否可以进行秸秆连年还田..............................11 4.2 秸秆饲料技术........................................................................................11 4.2.1 秸秆物理处理技术......................................................................11 4.2.2 秸秆生物处理技术......................................................................11 4.2.3 秸秆化学处理技术......................................................................12 4.3 秸秆燃料技术........................................................................................12 4.3.1 秸秆致密成型技术......................................................................12 4.3.1.1 螺旋挤压式成型技术........................................................12 4.3.1.2 机械或液压活塞式压块成型技术....................................12 4.3.1.3 压辊碾压式颗粒成型技术................................................13 4.3.1.4 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存在的问题....................................13 4.3.2 秸秆燃气技术..............................................................................14 4.3.2.1 秸秆气化技术....................................................................14
3.2.2 秸秆沼气技术..............................................................................14 4.4 秸秆发电技术........................................................................................14 4.4.1 秸秆直燃发电技术......................................................................14 4.4.2 秸秆气化发电技术......................................................................15
秸秆作为农业生产中的副产品和重要资源,秸秆资源化和商业化利用前景广阔。传统上的刀耕火种,秸秆焚烧和闲置现象在粮食主产区和沿海地带普遍存在,秸秆焚烧可以消灭一部分杂草种子和细菌虫卵,燃烧秸秆剩下的草木灰作为有机肥还可以有效增加地力。虽然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文件,禁止秸秆焚烧,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技术、过腹还田技术及食用菌栽培技术等,引导和扶持秸秆制板、秸秆发电、秸秆沼气等综合利用项目,但是,秸秆利用率低、产业链短、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还远未解决。
一 秸秆利用现状
秸秆是宝贵的农业资源,有机质含量平均约为15%,还有氮、磷、钾、镁、钙及硫等多种农作物生长元素。目前我国每年生产秸秆6亿吨,含氮300多万吨,含磷70多万吨,含钾700多万吨,相当于我国目前化肥施用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付之一炬实在可惜。
1.1 秸秆缘何成为雾霾“祸因”
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主任齐建国指出,过去农民收入水平低,秸秆是家庭能源的重要来源,用于做饭取暖。随着农民收入提高,秸秆越来越不适合直接作为家庭能源使用。“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对于留在农村的中老年人来说,把大量秸秆收集起来运输回家是一件既苦又累的事。一把火烧掉,既省力又肥田。这是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1.2 秸秆综合利用意义重大
在农业部科教司司长唐珂看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事关保护耕地、林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气污染,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据他介绍,我国每年产生相当于8、9亿吨的秸秆,相当于2亿吨粮食的营养价值。所以说做好秸秆的综合利用就等于找回来了农业的另一半。随着我国粮食产区十一连增的历史性成就,秸秆的收集量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全国每年约有20%的秸秆在农村腐烂或焚烧,没得到有效利用。据专家测算,如果这2亿吨的秸秆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相当于增加了20%左右的耕地、淡水和其它农业投入品等资源,相当于现有农业经济系统增值20%。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推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燃料化五料化利用,既有利于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又有利于缓解农业资源约束,转变发展方式,既是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途径,又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
近几年来,为了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各地在政府的支持下,研究开发了多种秸秆处理和循环利用的新技术。目前,我国循环利用了40%以上的各种秸秆,有的地区,如安徽阜南,秸秆回收加工成新型能源、制成有机肥、生产食用菌等,秸秆利用企业按照用途享受政府给予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使得该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接近100%。
秸秆利用得好,一方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农村环境污染,改变脏乱差面貌,对正在开展的农村环境整治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将秸秆加工成饲料转化为清洁能源,变废为宝,对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和推进农村牧区生态文明建设都将产生重要作用。
1.3 秸秆综合利用面临五大难题
2014年全国秸秆的综合利率用达到7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方面禁止露天焚烧,实现疏赌结合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秸秆回田还田成本高。根据农业部对八省市区的调研测算,秸秆还田的成本大约为单季作物纯收入的9-15%,回田是指就地堆放不包括长距离的运输,回田的总成本在15-30%。秸秆还田的总成本约占当季作物纯收入的24-45%,加上秸秆集中收集的时间短、储存的时间长、占用场地大,进一步增加了秸秆利用的成本。
二是缺乏科学的还田标准。目前部分地区普遍存在秸秆还多少、多久还、还什么等技术标准和方法不明确的问题,实际操作过程中凭感觉靠经验现象比较普遍。
三是贮存难,秸秆收集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要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必须有一定的贮存量,但秸秆比重轻,体积大,堆入的存贮场占用土地较多,且秸秆收获后仍处于后鲜期,在打包、堆垛后极易发热、霉变,还需进行防雨、防潮、防火和防雷等设施建设,投资成本和维护费用高,储存风险很大。
四是成功的商业模式较少。收集秸秆成本高、启动资金缺乏、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目前可推广可持续的秸秆利用商业模式较少,龙关企业带动作用明显不足。
五是扶持政策不完善。从国家层面看全国至今还没有出台秸秆综合利用的相关法律,也没有制定规范化的剂量和补贴标准,个别出台标准政策的省市补贴标准明显偏低,基层普遍反映,国家对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亟待刺激用地、用电、税收和信贷几方面的体制政策。
1.4 内蒙古安兴萌正打造秸秆产业示范基地
兴安盟是革命老区,原生态保存完好,绿色农牧业资源特别富集,现有耕地面积1641万亩,农作物秸秆总产量约1100余万吨。兴安盟2014年开始推进秸秆产业化,累计投资近1.5亿元,建设村级秸秆加工厂230余家,并引进中农绿能、赤峰元易等10余家从事秸秆转化的企业,初步形成了秸秆颗粒机械制造、燃料炉具制造、秸秆制瓦、秸秆制天然气、秸秆生产有机肥等产业链。通过两年来的示范宣传推广,试用秸秆产品的农民亲身体验到秸秆燃料的充足热量、秸秆饲料的育肥成效、秸秆还田的真正好处,秸秆利用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需因地制宜(专访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主任齐建国)
目前,秸秆处理主要技术有秸秆肥料化技术、秸秆饲料化技术、秸秆发酵以及沼肥技术、秸秆炭气油联产技术、秸秆成型燃料技术、秸秆发电技术和秸秆热裂解技术、秸秆纤维素燃料乙醇技术、秸秆气化甲醇二甲醚技术和秸秆材料利用技术等。12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部发布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录(2014)》(下称《目录》),指导各地推广使用实用成熟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以确保实现“到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目标任务。那么,此次《目录》中的19项技术是否适应全国推广?推广时有没有困难?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主任齐建国。
技术性文件加快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力度
中国经济导报:此次发布的《目录》有何意义?
齐建国:多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作物秸秆已经从重要的农民家庭能源来源变为农业废弃物,导致农民在土地换季节耕种之前为了清理土地而直接在农田里随意焚烧秸秆的现象十分普遍,成为大气污染,特别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农作物秸秆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可以通过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基料化等多种途径进行综合利用,既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又可以防止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为此,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等规划中都对秸秆综合利用提出了量化目标,要求到201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近几年,全国各地政府都把秸秆禁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了多种行政管理措施,监管和引导秸秆综合利用,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手段,例如,对秸秆的收集运输、综合利用给予财政补贴,对焚烧秸秆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理和经济处罚。这些措施对减少随意焚烧和提高综合利用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大提升了秸秆综合利用效率。根据农业部的评估,2012年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4.1%。2103和2014年没有全面评估的数据公布。但是,从现实情况看,秸秆综合利用的体制机制尚不稳定,焚烧秸秆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2014年即将过去,实现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的目标仅剩明年一年了。因此,实现目标任务依然不容乐观。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和农业部办公厅发布的《目录》,目的是加快推进成熟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导广大农村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运用成熟技术和有关标准,以便多渠道、多途径加快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效率,确保实现目标。
中国经济导报:与之前发布的关于秸秆综合利用的文件相比,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此次目录中,有没有哪些技术是之前没有的?
齐建国:过去十几年,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财政部、环保部等部门或联合或单独制定颁发了一系列关于秸秆综合利用的文件。例如,2008年7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明确确定了到2015年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的目标。为了贯彻落实该《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于2009年发布了《关于编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的指导意见》,2011年1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
业部、财政部在各地报送的“十二五”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基础上,制定并发布了国家《“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2013年5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和国家环境保护部又发布了关于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这些文件都对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做出了系统的规划和部署,并就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提出了方式方法和政策性意见,对一些技术路线做出了说明。相比之下,此次目录是技术性文件,是在对过去多年进行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试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提出了秸秆综合利用的原理和优化技术路径,适用范围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等。对各地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有较强的技术指导性作用。技术目录中列出的19种技术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成熟技术,并没有出现前所未有的新技术。高投入技术推广还需扶持
中国经济导报:这些技术分为哪几类?每个类型有何特点?
齐建国:这次两部委联合发布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录中的19种技术可分为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材料化、能源化(燃料化)、基料化五大类。但基料化主要指秸秆用于制食用菌的基料,也就是制食用菌的原材料,因此可以归纳为原材料化利用。其中秸秆肥料化技术包括前四项技术,即直接粉碎还田、发酵腐化还田、直接沤制还田、生物反应技术。饲料化技术包括秸秆青(黄)储存直接作为饲料利用技术、经过氨化处理作为饲料利用,或经过粉碎压块或揉搓软化后作为饲料利用。原材料化是将秸秆作为各种原料和材料进行利用的技术,包括作为原料制作建材、造纸、化工原料、食品药品等原材料。能源燃料化是通过将秸秆压制成高密度的实体替代煤炭,制沼气和复合燃气,制燃料乙醇、制草炭等,作为燃料回收其内涵的化学能量。这些技术有些可以延伸转化集成利用。例如,利用秸秆制燃气所剩余的草炭渣屑是良好的有机肥料草炭肥的原料,草炭肥是园林和农业种植业所需要的高级有机肥料。秸秆制沼气所产沼液本身是秸秆沼气化利用菌种,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循环利用,同时也可以将其深加工复配成生物液体肥料。
中国经济导报:这些技术中,哪些技术的技术和资金门槛比较低?哪些技术性价比比较高?
齐建国:这些技术中,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直接沤制有机肥和发酵制造有机肥、直接燃料化利用等技术和资金门槛都较低,很容易在实践中直接推广利用。很多地区都是采取这种直接利用的方式。包括日本,多数秸秆也是通过粉碎直接还田的方式利用。但门槛较低也就意味着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相比之下,把秸秆用于制造建材、用于食品和药品原材料、制造液体乙醇燃料、制造天然气燃气等技术和资金门槛较高,需要相对复杂的工艺技术设备和设施,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和较大的投资规模,但高级化综合利用相对经济效益会较高。值得提出的是,秸秆综合利用的关键之一是秸秆的回收和运输。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秸秆收集和运输的成本占综合利用的成本比例不断提高,致使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总体上不高。因此,不管哪种技术,要真正能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正常的投资效率,获得正常的投资回报,都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其他优惠政策支持,才能吸引农民积极配
合,积极参与秸秆的综合回收利用。相比之下,用秸秆作为食用菌生产的基料,生产高品质的菌类,例如姬松茸菌、鸡腿菇等的技术性价比比较高。但利用秸秆制造食用菌必须严把食品安全关,保证秸秆中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达到食品安全指标。例如,制造食用菌大多需棉籽壳作为辅料,但我国的棉花种植农药使用强度很大,导致棉籽壳中农药残留严重超标,致使食用菌的农药残留也超标。这就需要政府帮助建立农药残留检验检测,对农民进行技术普及和培训,确保所使用的秸秆等原材料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同样,利用秸秆制造原色纸,经济效益会更高,但技术复杂,投资规模大,对污水治理要求高,技术和资金门槛很高。目前国内只有山东泉林纸业具有成熟的高水平技术。推广这样的技术,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扶持。政府支持依旧是重点
中国经济导报:这些技术推广起来有没有难度?
齐建国:这些技术推广起来的难度是不同的,各个地区需要结合各地的实际,确定秸秆综合利用的最优技术路径,以实现成本最小化,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例如,北方干燥地区的麦秸秆、玉米秸秆等较多,这些秸秆较为适合利用工厂化制造高级食用菌。一些地方利用麦秸、玉米秸秆等制造草腐菌类姬松茸食用菌,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为姬松茸蘑菇的葡聚多糖含量比普通菌类高一倍以上、具有很强的保健价值,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市场价值高。而像豆秸、红薯秧、花生秸秆等,因粗蛋白含量较高,更适合粉碎后直接作为养牛饲料。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处于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相对封闭的状态,特别是很多农村地区没有规模型的龙头企业,存在人才和资金的双缺口,技术密集度高和资金需求相对较大的技术推广起来难度仍然较大,技术和资金门槛越高的技术推广起来难度也就越大。例如,利用秸秆制造草浆原色纸,经济效益高,但投资大,对技术人才要求高,推广起来难度很大。由于秸秆的综合利用具有明显的社会环境效益,各级政府应该针对当地实际情况,有组织地进行技术培训和普及,大力培育具有规模效益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并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三 河北省处理秸秆案例
入夏时节正是华北平原抢种抢收的季节,目前夏种夏收已经接近尾声。今年河北夏收农作物秸秆生态利用率达95%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20%。如此高的利用率是怎么得来的?
肥料化利用、饲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生物化利用四大途径,共同构成了河北秸秆生态利用的一个完整模式。2013年河北的秸秆利用量为5130万吨,综合利用率为83%,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其中,肥料化利用占44.5%,饲料化利用占42.9%,能源化利用占4.6%,生物化利用占7.1%。
3.1 肥料化利用
促进土地保墒增产
6月15日中午,在河北粮食大县藁城兴安镇张村北街村的麦地中,种粮大户龚破碗正品尝着秸秆还田的“甜头”。去年他通过流转拿到15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优质小麦。丰收后,老龚开始着手播种红薯,得知村里在推广秸秆还田,就主动加入了机械化粉碎的阵营。
因为是农机操作,一亩地30元钱的成本价,150亩的承包地要一次性付出4500元,不过龚破碗直言很值得。“往年种红薯,都要先刨掉这些麦茬才能播种,大热天,苦得很。现在承包的土地面积大了,只有机械化才能确保赶上农时。通过秸秆还田,还能使土地肥力增加,防止土地板结,每亩地增加三五百斤红薯,如果每斤红薯能卖一元,十几亩地的增长效益就相当于秸秆还田的支出了。”
正是出于对农作物秸秆有机质价值的充分认识,河北高度重视秸秆还田工作。2000年至2004年,河北投入3900万元,用于对大型拖拉机和秸秆还田机购置补贴。2004年以后,国家在全国实施了农业机械购置综合补贴制度,河北使用秸秆粉碎还田机11.16万台,秸秆打捆机1200台,稻麦联合收获机、玉米联合收获机10.14万台,青饲料收获机械4100台,完成小麦、玉米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面积约5111万亩;其中小麦机械化秸秆还田率达到90%以上,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率达到53%以上,相当于为全省节约了20万吨以上化肥,增加200万吨左右的粮食产量。
3.2 饲料化利用
支撑农民畜牧养殖
“养上一头牛,吃饭不用愁。养上两头牛,盖起小洋楼。养上三头牛,富得要流油。”这是记者在河北行唐县采访秸秆养牛时听到的顺口溜,这个县有110多个奶牛规模养殖场,近2万头奶牛,主要以全县20万亩玉米秸秆做成的青贮原料为饲料。每到玉米收获季节,各养殖场就以每公斤1毛钱左右的价格现款收购玉米秸秆,经过紧急加工后青贮起来作为一年的饲料,全县光靠玉米秸秆就可增收4000多万元。
秸秆是天然的养殖饲料,以玉米秸秆为例,其碳水化合物含量达到30%以上,还有2%到4%的蛋白质和0.5%到1%的脂肪。特别是经青贮、黄贮、氨化及糖化等手段处理之后,实际利用率和营养价值率还要进一步提高。
河北作为农业大省,依托丰富的秸秆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通过青贮、黄贮、压块、打捆和微贮等方式,2013年全省共加工秸秆饲料2280万吨,相当于节约饲料粮429.89万吨,全省共养殖牛、羊、驴等达到千万头以上,其中仅奶、肉牛养殖就达743.4万头。除此之外,农作物秸秆通过“过腹还田”产生了大量的肥料,年产有机肥8132.3万吨,相当于119.97万标吨化肥的肥效,如以每标吨化肥增产1.5吨粮食计算,可增产180万吨粮食。
根据河北省畜牧部门对全省11市40多个县的调查,正常年景农民养一头肉牛收益近1000元左右,养一只肉羊年收入在200元左右,而养一头奶牛年收入约在4000元左右。以一亩地400元的收益为标准,农民养两只肉羊与种一亩粮食收入相当,养一头肉牛相当于种2.5亩粮
食,而养一头奶牛至少相当于种10多亩粮食的收入,可见秸秆养畜确实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3.3 能源化利用
促进农村节能减排
秸秆最常见的用途是燃料。每吨秸秆能够产生热量3000多大卡,虽然发热量不及标准煤,但具有易燃、低烟、无硫、少灰粉的优势,因此秸秆的能源化利用是农村节能减排的一个有效途径。
河北省狠抓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工程。2013年,将其列入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和农村节能减排的重要工作内容;今年又投入3.5亿元专项资金扶持推进该项工程,采取企业“全产业链”模式、小型设备压块模式、秸秆沼气联户供气等模式,并要求在一年内秸秆能源化利用达到30万户。
在唐山市滦县响塘镇研山新村农民李明友家,记者看到主人在燃气炉上拨动开关,蓝色火苗立即窜出,一会儿就把一整壶凉水烧开。主人告诉记者,他们用的是村里统一规划建设的供气工程管网输送到家里的燃气。用这个气,花费虽然比燃煤高一些,但家里不再烟熏火燎,变得更干净了。
李明友家所用的气就是农作物秸秆通过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这来源于该县秸秆沼气联户供气项目,这个项目建成于2010年,年消耗玉米秸秆1.3万吨,日产沼气4500立方米,沼渣0.3万吨。沼气通过管网供研山新村6000户居民生活用能。该县决定在气站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建设二期、三期项目。
在乐亭县庞东村,农民洪泰祥指着院内一台四四方方的铁炉子说,这是自家购买的用来燃烧秸秆压块的生物质直燃炉。“俺用玉米秸秆置换了两吨多秸秆压块,用作冬天取暖的燃料,比以前买煤烧能省七八百块呢!”该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县共建成秸秆压块站点35处,配套秸秆压块机35台,配套生物质直燃炉具5000余台,使得1.2万吨农作物秸秆实现了新能源转化。
3.4 秸秆生物化
增加食用菌原料来源
秸秆“本领大”,除了以上三种方式外,还有一种用途就是栽培食用菌。
河北省平泉县是全省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加盟园区+产业工人”经营模式,引导农民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全县食用菌生产加工及流通企业达40余家,建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300多家,综合利用秸秆50万吨;共开发出8大系列100余种产品,产品除供应国内60多个大中城市外,还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等15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全县食用菌生产总量达到35万吨,实现产值35亿元。
七家岱乡雹神庙村是平泉县生产双孢菇最早的村,记者采访时,恰逢村书记王常财带着农民制作双孢菇的培养基。他说,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后,与牛粪按一定比例混合发酵,就成了菌种生长的基料,放置在合适环境中,蘑菇就长出来了。食用菌生产结束后,培养基废料还可作为有机肥直接还田。王常财说:“原来村里的秸秆柴草及畜禽粪便堆积如山,环境让人无比头疼,自从村里种起双孢菇,这两样废物都变成了抢手货,牛粪60元一方、玉米糊300元一吨,还得提前预订。”
到2013年底,河北共利用各种农作物秸秆360万吨栽培食用菌,品种发展到20多个,秸秆栽培食用菌的面积达25万亩,年产鲜菇约150万吨,年创产值90亿元,年获纯收益60亿元以上。预计到2015年,全省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面积将达30万亩,年转化棉秆、麦秸、玉米秸等500万吨,年产鲜菇200万吨,年产值120亿元,年获纯收益80亿元以上。
四 技术要点
4.1 粉粹还田技术
4.1.1 容易出现的问题
近几年,玉米秸秆还田技术逐步得到普及,但由于部分农民对这一技术掌握不够全面,耕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产生负效应,具体表现在部分秸秆还田后的麦田出现出苗率低、苗黄、苗弱,甚至死苗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碳氮比失调。秸秆本身碳氮比为65~85∶1,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素不足,使得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结果秸秆分解缓慢,麦苗因缺氮而黄化、苗弱,生长不良。解决办法:秸秆粉碎后,旋耕或耕地以前在粉碎的秸秆表面撒施氢铵50公斤或尿素20公斤,然后耕翻。
二是秸秆粉碎不符合要求。有的地块粉碎后的秸秆过长,其长度大于10厘米,不利于耕翻,影响播种。解决办法:使用大型秸秆粉碎机,因为大型秸秆粉碎机机器马力较大不仅粉碎的秸秆较碎,在旋耕时粉碎的秸秆与土壤搅和均匀,旋耕较深。
三是土壤大小孔隙比例不合理。秸秆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大孔隙过多,导致跑风,土壤与种子不能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生长,使小麦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解决方法:适时镇压浇水。小麦播种后,晾晒一天,用石磙镇压,使土壤密实,消除大孔洞,大小孔隙比例合理,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利于发芽扎根,可避免小麦吊根现象。
4.1.2 技术要求
要解决好五个问题。
一是秸秆还田的数量和时机。一般秸秆还田数量不宜过多,每亩还田300~400公斤为宜,否则耕翻难于覆盖。
二是秸秆粉碎的质量。适时粉粹,玉米秸秆粉粹的最佳时期是玉米成熟摘完穗后,秸秆呈绿色,含水率在30%以上时进行,此时秸秆易被粉粹和腐解,有利于释放其养分。秸秆粉碎(切
碎)长度应小于5~10厘米,勿超12厘米,留茬高度越低越好,撒施要均匀;粉碎秸秆的抛撒宽度以割幅同宽为好,正负在1米左右;秸秆破碎合格率大于90%;秸秆被土覆盖率大于75%;根茬清除率大于99.5%。每亩增施尿素6千克左右,结合深松耕作。
三是调整碳氮比。据研究,秸秆直接还田后,适宜秸秆腐烂的碳∶氮为20∶1~25∶1,而秸秆本身的碳氮比值都较高,玉米秸秆为53∶1。这样高的碳氮比在秸秆腐烂过程中就会出现反硝化作用,微生物吸收土壤中的速效氮素,把农作物所需要的速效氮素夺走,使幼苗发黄,生长缓慢,不利于培育壮苗。因此,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要配合施入氮素化肥,保持秸秆合理的碳氮比。一般每100公斤风干的秸秆掺入1公斤左右的纯氮比较合适。
四是深耕重耙。一般耕深20厘米以上,保证秸秆翻入地下并盖严。耕翻后还要用重型耙耙地,有条件的地方应及时浇塌墒水。
五是充分灌溉小麦播种前要浇足底墒水,以消除土壤架空,促进秸秆腐解。如果怕影响小麦适期播种,可在小麦播种后及时浇水,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保证发芽出苗。要浇好封冻水,沉实土壤,以缓解冻害。第2年春季结合追肥及时浇水,促进秸秆腐解,保证小麦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水分。
六是消灭病原体。带病的秸秆不能直接还田,否则夏季玉米易发生病害,这类秸秆应销毁或高温堆腐后再施用。
1.1.3 在同一块田里是否可以进行秸秆连年还田
一般在正常年景(非干旱和涝灾年)情况下,将每季作物秸秆残茬全部还田是可以的。多年的实践证明,连年秸秆还田,土壤肥力提高很快,作物生育、产量性状也得到显著改变,其增产效果有随还田年次增加而提高的明显趋势。
4.2 秸秆饲料技术
4.2.1 秸秆物理处理技术
单纯采用秸秆物理处理技术一般不能改善秸秆的消化利用率,但可以改善适口性,减少浪费。目前,秸秆广泛采用的物理处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粉碎饲料,即秸秆粉碎后与精料混合使用,可避免挑食、增加采食量,扩大饲料来源。二是颗粒饲料。粗饲料经粉碎与其他饲料配成平衡饲粮,然后制成颗粒,适口性好,营养平衡,粉尘减少,颗粒大小适宜,便于咀嚼,改善适口性,从而提高采食量。三是秸秆碾青。即将秸秆铺在地面上,厚度为30~40cm,上铺同样高度的青饲料,最上面再铺秸秆,然后用磙碾压,青饲料流出的汁液被上下两层秸秆吸收,经过该处理,可缩短青饲料晒制的时间,并提高粗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四是热喷饲料。将初步破碎或不经破碎的粗饲料装入压力罐内,用1470—1960kPa的压力,持续l一30rain,然后突然减至常压喷放,即可得热喷饲料。经该处理,可提高牛对粗饲料的采食量和有机物质消化率。
4.2.2 秸秆生物处理技术
即利用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分解秸秆中的半纤维素、纤维素等,再连同菌体一同饲喂。
微贮对改善秸秆的营养价值,提高粗蛋白含量有一定效果。试验表明,经微贮后,秸秆干物质、粗纤维、有机物在体内的消化率可提高20%一40%。牛等草食性动物对微贮秸秆的采食速度和采食量也分别提高30%~40%和20%一40%。
4.2.3 秸秆化学处理技术
化学处理技术是利用化学试剂对粗饲料进行处理,使其内部化学结构发生改变,使其更易被瘤胃微生物所消化,主要有碱化法、氨化法、生物酶法等。碱化法:利用强碱液处理秸秆,破坏植物细胞壁及纤维素构架,释放出与之关联的营养物质。这种方法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秸秆的消化率,但处理成本高,对环境污染严重。氨化法:利用液氮、尿素、碳氨和氨水等,在密闭的条件下对秸秆进行氨化处理。其优点是操作简便、成本低,可提供一定的氮素营养,能够明显地提高稿秆的消化率和粗蛋白水平,改善稿秆的适口性,提高采食量,对环境基本无污染。因此,氨化处理秸秆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生物酶法:该处理是利用自然界存在着的、能分解植物纤维素的微生物分泌的酶,来提高粗饲料的利用率的一种方法。通过筛选纤维素分解酶活性强的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分离出纤维素酶或将发酵产物连同培养基制成含酶添加剂,用来处理秸秆或加入日粮中饲喂,能有效地提高秸秆的利用率。
4.3 秸秆燃料技术
4.3.1 秸秆致密成型技术
秸秆致密成型燃料由于具有较高的压缩比,极大地方便秸秆资源的运输和储存,同时改善了秸秆原料的燃烧性能,提高了秸秆资源的利用效率。据统计,全国目前投入使用的生物质压缩成型设备约为1000台套,年产生物质成型燃料(不包括机制木炭)20万t左右。现已研制开发的秸秆成型技术按成型原理主要有3大类:螺旋挤压式成型技术,机械或液压活塞式压块成型技术和压辊辗压式颗粒成型技术(包括环模式和平模式)。
4.3.1.1 螺旋挤压式成型技术
螺旋挤压式成型技术是利用螺杆旋转为物料提供持续不断的推力,使物料被挤压进入模孔成型。其压力是沿着螺旋逐步建立的,而不像活塞式压块机那样是在某一个特定区域内建立的。采用该技术的加工设备按照螺杆形状和模板是否加带加热系统又可分为锥状螺旋压块机、模板带加热系统的圆柱状螺旋压块机和模板不带加热系统的圆柱状螺旋压块机3种。其主要适于加工木屑、稻壳、棉秆等木质生物质原料,成型燃料形状通常为直径40—80ram的空心或实心棒。
螺旋挤压式成型技术的优点是初期投资小、操作简单、运行平稳,其产品易于燃燃,并可进一步加工成机制木炭,提高其价值品位。其缺点是单位产品能耗高,一般为100~125kW·h/t;成型机部件寿命短,平均寿命仅有60—80h,连续化生产水平低。
4.3.1.2 机械或液压活塞式压块成型技术
机械或液压活塞式压块成型技术是通过活塞的往复运动将物料推人锥形孔后压实,并与前一次进入的物料粘附,然后经倒锥段逐步冷却膨胀,最后出模型成一定长度的圆柱棒。采
用该技术的设备按活塞驱动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机械活塞式压块机和液压活塞式压块机两类。该技术对原料的适应性广,特别适合农作物秸秆的压缩成型,生产的圆柱状秸秆燃料棒直径一般为40—125mm,是一种高密度燃料,其体积热值与煤相当,环保性能远优于煤,可作为煤的替代燃料用于农村生活以及生产领域,多用于洗浴锅炉、温室大棚等供热锅炉燃料以及农户炊事燃料等。机械或液压活塞式压块成型技术的优点是生产成本低,对原料的粉碎要求低,原料粉碎粒度在l一100mm范围内均可压缩成型。其缺点是设备结构比较复杂,生产率不高。
4.3.1.3 压辊碾压式颗粒成型技术
压辊碾压式颗粒成型技术是利用滚动的压辊将均布在模板和压辊间的物料压入模孔中,使其受到挤压而成型。目前,常用的压辊碾压式成型设备主要有两类:一是环模压辊式颗粒成型机;二是平模压辊式颗粒成型机。与活塞式压块机冲压物料的速度相比,压辊碾压式颗粒成型机挤压物料的速度明显慢得多,物料中的空气有足够的时间逸出,不会产生“放炮”现象,原料密度对生产率的影响也较小。
环模辗压成型技术充分借鉴饲料机械的特点,自动化程度高,单机产量大,适于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是今后生物质燃料产业的主流技术与工艺。但是该技术投资规模较大,环模、压辊易损件磨损严重,对稻草、麦草成型较为困难,目前广泛应用于以木屑、玉米和棉花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平模辗压成型技术由于压制室空间较大,可采用大直径压辊,因而能将诸如秸秆、稻壳、木屑等体积粗大、纤维较长的原料强行辗压粉碎后压制成粒,降低了对原料的粉碎度要求;对原料水分的适应性也较强,含水率15%一25%的物料都能被压缩成型。缺点是单机产量有限;所配辅助设备相比环模制粒多,相对电耗多于环模,受模具限制,产量低于环模机。
4.3.1.4 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是成型机的问题
生物质成型机目前初具规模,但要真正实现产业化,还有一些技术障碍亟待解决。现在大部分机组可靠性能差,运行不平稳,易损件使用寿命太短,维修和更换不方便。
二是成型原料问题
生物质原料的特点是具有季节性、分散性,因此严重地影响了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的工业化生产,根据中国特色,必须考虑生物质的收集半径。从收集范围考虑,生物质致密成型设备的生产率不宜过大。
三是配套设备问题
由于成型机对原料的粒度和含水率要求较高,而成型设备自动化低,粉碎、干燥、进料和包装设备没有配套生产线,工作时原料往往达不到生产要求。
4.3.2 秸秆燃气技术
4.3.2.1 秸秆气化技术。
秸秆气化技术是以秸秆为原料,经过热解和还原反应后生成可燃性气体。这种气体是一种混合燃气,含有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亦称生物质气。生产的可燃气体净化后,通过管网送到农户家中,供炊事、采暖燃用。
秸秆气化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迅速兴起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秸秆气化
技术也与其它新兴技术一样,经过了发展与完善的过程。秸秆气化技术应用初期,技术上存在焦油含量高以及设备配置不尽合理的问题;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监管,多个企业一哄而上,造成市场竞争无序;用户主要是农民缺乏良好的秸秆气化操作与维护的培训。这些原因致使不少已建成的气化示范工程停运,造成了严重影响,不少人否定该项技术,生物质气化陷入低谷。经过2001—2005年国家相关部门与从事生物质
气化技术研究和推广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深入研究、总结和改进,生物质气化技术现目前已日趋成熟,重新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据调查,国内已建成村级集中供气项目560多处。
3.2.2 秸秆沼气技术
开发秸秆沼气新能源,不但能够大批量消化农村剩余秸秆,改变农民传统的炊事用能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而且沼液沼渣可以作为肥料直接还田或生产配合饲料,有利于实现秸秆资源的多层次利用和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目前以秸秆为主要原料来生产沼气,大多采用干法发酵技术。干法发酵技术自身耗能低,冬季仅耗用自身产生的能量10%一15%(湿法要耗用30%左右的能量,在北方寒冷地区冬季甚至会达到45%),因而更适合在北方寒冷地区的推广使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户用沼气干法发酵技术的研究,1988年研究出能自动排料的沼气干法发酵装置和相应的半连续干法发酵工艺。由于干法沼气发酵技术在产气质量、耗能、耗水及后期剩余物处理上都优于传统的湿法沼气发酵技术,所以目前在推广应用户用沼气干法发酵技术的同时,也加快了对干法发酵沼气工程技术的研发。
4.4 秸秆发电技术
4.4.1 秸秆直燃发电技术
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2t秸秆的热值就相当于lt标准煤,其平均含硫量只有3.8%o,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约达1%。秸秆直燃发电技术就是通过在高温高压锅炉中直接燃烧经过预加工的秸秆产生热能,再进一步转化为电能。
目前国内的秸秆直燃发电厂,主要是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通过在国内独家引进国际先进的生物质能直燃发电技术并投资建设的。目前,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已核准项目29个,已并网发电项目5个,在建项目10余个,对促进我国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开发,加快推进中国
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秸秆直燃发电在完全燃烧以及废弃物处理方面的技术都比较成熟,但是如何把秸秆从田间地头运输到工厂车间,却是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此外,原来的收割机直接将秸秆粉碎覆盖在土地上。而现在需要将秸秆收集起来,这样不仅收割机,就连播种机都要随之变化,过去广泛使用的免耕覆盖播种机也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可以说,利用秸秆发电带来的是一次机械领域,乃至农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
4.4.2 秸秆气化发电技术
该技术是运用秸秆燃气进行发电,利用大型循环流化床气化炉,建立秸秆气化站,使秸秆在气化炉中不完全燃烧,产生秸秆燃气。
秸秆气化发电技术有3种基本类型:内燃机/发电机机组,汽轮机/发电机机组和燃气轮机/发电机机组。早期的发电系统将前二者联合使用,即先用内燃机发电,再利用系统的余热生产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但是由于内燃机发电效率较低,单机容量较小,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中等规模的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采用后两者联合使用,以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的余热生产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发电。由于燃气轮机和汽轮机功率较大,两者联合发电效率较高。
秸秆气化发电技术虽已逐步成熟,但其产业化进程却困难重重。主要障碍:一是项目一次性投资较大,一般自用电企业或村庄很难担负起如此大的资金投人;二是以村为规模的小型秸秆气化发电项目未能有效地享受到国家相关电价补贴等扶持政策,并在电力并网等方面遇到较大的阻力。但从长远来看,秸秆发电仍是秸秆优化利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随着《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等的出台,秸秆发电这项利国利民的产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第四篇:中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水利建设
课程论文
中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水利建设
谢艳萍
摘要:历史证明水利建设的成与败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兴与衰,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位于世界水平的1/4,缺水状况在我国普遍存在,而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新世纪,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水资源的利用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也将产生一系列变化。水已成为我国持续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关键词:水资源;水利建设;供需矛盾;洪涝灾害;水力发电;大坝
Abstract: history has proved that the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success or failure determines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social development, China's per capita water resources in the world located in the levels of 1/4, water shortages exist generally in our country, and there is a growing trend.The new century, along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conditions will produce a series of change.The water has become our country develops continuously is principal restrict factors.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contradi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floods hydroelectric dam 中国水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量并不丰富。水资源的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河流的泥沙淤积严重。这些特点造成了中国容易发生水旱灾害,水的供需产生矛盾,这也决定了中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江河整治的任务十分艰巨。
1、水资源现状
根据上世纪80年代水利部估算,全国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48㎜,降水总量6.2万亿m3。通过水循环形成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资源总量合计约2.8万亿m3,并具有以下特点。1、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偏少
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算少,但按1997年人口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220 m3,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31%;亩均水资源量为1442 m3/亩,相当于世界平均亩均2353 m3/亩的61%。1、2时空分布很不均衡,水土资源分布不相匹配
水资源的问题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尤其是与水土资源不相匹配有密切关系。全国十个流域可合并划分为南方、北方及西北三个明显不同类型区
(1)南方片,包括长江、珠江、华东华南沿海、西南诸河四个流域,属于人多、地少,经济发达,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
(2)北方片,包括长江以北的松、辽、黄、淮、海五个流域,属于人多、地多,经济相当发达,而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
(3)西北片,除额尔齐斯河外都属于内陆河流域,土地面积337万km2约占全国的35%。属于地广人稀,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该地区人均水资源不算少,耕地资源也十分丰富,但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生态环境的严重制约。
课程论文题目
2、当前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
建国以来,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江河整治及防治水害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较大的成绩。
1、在城市供水上,目前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建起了供水系统,自来水日供水能力为4000万吨,年供水量100多亿立方米;城市工矿企业、事业单位自备水源的日供水能力总计为6000多万吨,年供水量170亿立方米;在7400多个建制镇中有28%建立了供水设备,日供水能力约800万吨,年供水量29亿立方米。
(1)农田灌溉方面,全国现有农田灌溉面积近8.77亿亩,林地果园和牧草灌溉面积约0.3亿亩有灌溉设施的农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8%,但它生产的粮食却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5%。
(2)防洪方面,现有堤防20万多千米,保护着耕地5亿亩和大、中城市100多个。现有大中小型水库8万多座,总库容4400多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
(3)水力发电,中国水电装机近3000万千瓦,在电力总装机中的比重约为29%,在发电量中的比重约为20%。
然而,随着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需水不断增加,出现了供水紧张的局面。据1984年196个缺水城市的统计,日缺水量合计达1400万立方米,水资源的保证程度已成为某些地区经济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既受水资源数量、质量、分布规律及其开发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各部门对水资源需求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
中国水资源总量不算少,而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却很贫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4(中国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约2700立方米,居世界第88位)。按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比较,加拿大为中国的48倍、巴西为16倍、印度尼西亚为9倍、前苏联为7倍、美国为5倍,而且也低于日本、墨西哥、法国、前南斯拉夫、澳大利亚等国家。
中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地区分布差异很大。黄河流域的年径流量只占全国年径流总量的约2%,为长江水量的6%左右。在全国年径流总量中,淮、海河、滦河及辽河三流域只分别约占2%、1%及0.6%。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四流域的人均水量分别仅为中国人均值的26%、15%、11.5%、21%。
2、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造成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从本世纪初以来,到70年代中期,全世界农业用水量增长了7倍,工业用水量增长了21倍。中国用水量增长也很快,至70年代末期全国总用水量为4700亿立方米,为建国初期的4.7倍。其中城市生活用水量增长8倍,而工业用水量(包括火电)增长22倍。北京市70年代末期城市用水和工业用水量,均为建国初期的40多倍,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省的城市用水量,到70年代末期都比建国初期增长几十倍,有的甚至超过100倍。因而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就异常突出。
由于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首先是对工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例如1981年,大连市由于缺水而造成损失工业产值6亿元。在中国15亿亩耕地中,尚有8.3亿亩没有灌溉设施的干旱地,另有14亿亩的缺水草场。全国每年有3亿亩农田受旱。西北农牧区尚有4000万人口和3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其次对群众生活和工作造成不便,有些城市对楼房供水不足或经常断水,有的缺水城市不得不采取定时、限量供水,造成人民生活困难。其三,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资源枯竭,在27座主要城市中有24座城市出现了地下水降落漏斗。
课程论文
3、水利建设与洪涝灾害
1、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影响,中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尤其是洪涝灾害长期困扰着经济的发展。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间,共发生较大洪水1062次,平均两年即有一次。黄河在2000多年中,平均3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仅1887年的一场大水死亡93万人,全国在1931年的大洪水中丧生370万人。建国以后,洪涝灾害仍不断发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兴修水利、整治江河、防治水害实为国家的一项治国安邦的大计,也是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
中国40多年来,共整修江河堤防20余万千米,保护了5亿亩耕地。建成各类水库8万多座,配套机电井263万眼,拥有6600多万千瓦的排灌机械。机电排灌面积4.6亿亩,除涝面积约2.9亿亩,改良盐碱地面积0.72亿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1万平方千米。这些水利工程建设,不仅每年为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提供5000亿立方米的用水,解决了山区、牧区1.23亿人口和7300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而且在防御洪涝灾害上发挥了巨大的效益。
2、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利用,导致水环境的恶化,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特别是1991年入夏以来,在中国的江淮、太湖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的其他地区连降大雨或暴雨,部分地区出现了近百年来罕见的洪涝灾害。截至8月1日,受害人口达到2.2亿人,伤亡5万余人,倒塌房屋291万间,损坏605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约3.15亿亩,成灾面积1.95亿亩,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85亿元。在这次大面积的严重洪灾面前,应该进一步提高对中国面临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的认识,总结经验教训,寻找防治对策。
3、目前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为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表明在未来20年中,在为解决水资源短缺与合理配置、防洪、满足电力供应等方面的要求,仍然需要建设大坝。但大坝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受到空前的关注,全世界大多数的国家都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认真地考证、研究、推迟,甚至在某种极端情况下中止或放弃新的水电开发方案。
大坝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日益受到关注,“怒江水电开发规划”、“溪洛渡、向家坝电站建设”、“岷江杨柳湖水利枢纽工程论证”等项目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受到社会的热切关注是这些问题的集中体现。一方面,我国的现代化需要水利水电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大坝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关系到流域可持续发展,实现水利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如何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未来大坝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可以预见,生态环境影响问题将成为未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限制性因素。
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引入,对促进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起到巨大的作用,《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为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从法律角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环境评价工作主要基于影响预测评价,由于生态环境影响效应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目前我国对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基于概念性的评价,较少考虑工程实施后运行期内流域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以及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退化,以及相应的恢复措施等,对生物及其生境的影响缺乏有力的数据支撑。
4、心得体会
经过专业课和课后学习,对自己所学的水利专业有了进一步了解,而且也进一步了解社会动态及其需求,知道自己应该重点学习那些课门,重点关注哪些动态。了解到水
课程论文题目
资源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水资源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应该多总结经验,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及技术,为奉献我国水利事业时刻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刘恒,钟华平,顾颖,西北干旱内陆河区水资源利用与绿洲演变规律研究,水科学进展,2001(3); 2、2、曾维华,张庆丰,冯艳等,中国水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初探,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3(12)
3、程国栋,虚拟水—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的新思路,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4);
4、钱正英 主编,中国水利,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
5、冯尚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6、甘泓,王浩,罗尧增,等,水资源需求管理—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水利,2002(10);
7、郭根林,关于水环境研究的几点认识,江苏水利,2003(1)
8、何大伟,我国的水环境管理问题与对策,科技导报,1999(8)
9、吕一河,中国水资源需求管理及其政策评价,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9(3);
10、冷疏影等,中国脆弱生态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现框架设计,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4);
第五篇: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利用
文章标题: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利用
摘要: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困扰中国大部分城市人民生存环境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处理、处置、资源化技术。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污染处理
1、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资源化技术
按照城市垃圾综合管理的思想,城市垃圾的收集和运输也是城市垃圾综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城市垃圾收集和运输方式尚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绝大部分的居民生活垃圾采用混合收集,未实行分类收集。混合收集一方面增加了城市垃圾收集和运输的数量,消耗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增加了城市垃圾处理的技术难度、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不利于城市垃圾的减量、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目前资源化技术主要有填埋处理、堆肥处理、焚烧处理三种处理方式,下面就三种技术的现状作个分析。
(1)、城市垃圾填埋处理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城市都是采用露天堆放、自然填沟和填坑等方式消纳城市垃圾,不但侵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影响和危害。特别是填埋场的城市垃圾渗沥水,由于没有进行必要的收集和处理,导致水资源及其环境被严重污染的现象普遍存在。8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城市垃圾填埋处理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全国相继建成了一批较为完善的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或准卫生填埋场)。在这些卫生填埋场(或准卫生填埋场)中,一般均设有较完善的防渗系统、渗沥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填埋气体导排系统、雨污水分流系统等。深圳、北海、北京和天津等城市建设的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还采用了进口的高密度聚乙烯衬层。但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城市垃圾填埋场,在填埋场场底防渗、填埋气体收集利用、渗沥水收集和处理、填埋作业分层压实以及填埋场日常覆盖和终场恢复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
(2)、城市垃圾堆肥处理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堆肥处理技术处于相对萎缩的状态。实践证明,用混合收集的城市垃圾生产出来的堆肥,肥效低、杂质多、成本高,不便用于农田生产,也影响其市场发展。“七五”期间建设的无锡、杭州、北京、上海等地的机械化城市垃圾堆肥厂都因技术和市场等原因而相继关闭。目前在我国应用较多的是一些机械化程度低、主要采用静态好氧发酵技术的城市垃圾堆肥厂。其特点是工艺简单、机械设备少、投资和运行费用低,但同时也存在堆肥质量不高,堆肥筛上物以及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气味及污水等未进行有效处理,城市垃圾堆肥厂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降低堆肥成本,提高堆肥产品质量,开辟市场渠道是发展城市垃圾堆肥处理技术的关键因素,而影响这些因素的重要条件是实现有机垃圾的分类收集。
(3)、城市垃圾焚烧处理现状
焚烧处理是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技术的新热点。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刚刚起步,目前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许多企业投资进行城市垃圾焚烧技术设备的开发。深圳市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建设的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城市垃圾焚烧厂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八五”攻关计划,完成了3#焚烧炉国产化工程,设备国产化水平达到80以上,在技术性能方面达到或超过了原引进设备的水平,为我国城市垃圾焚烧设备国产化打下了基础。近3年来,国内一些经济较发达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如上海、广州、北京、深圳、珠海、北海、宁波、厦门等都在积极筹建城市垃圾焚烧厂,目前在建和已经列入计划的城市垃圾焚烧厂规模总量约为10000吨/日,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建设的。利用国内的技术设备已经建设的城市垃圾焚烧厂,大多处于较低的水平,难以正常运转和满足污染控制标准。
2、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城市垃圾处理体制,很容易将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只局限于处理方式自身进行讨论和分析,就城市垃圾处理谈城市垃圾处理。总体上说城市垃圾成分的特性是高水分(因为厨余垃圾所占比例高)、高灰分(燃气普及率较低的地区灰渣含量高)和低热值;收集方式基本上是混合收集。目前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可归纳如下几点:
(1)大多数城市的大部分城市垃圾还采用露天堆放和简易填埋处理方式,乱堆乱放的现象还相当普遍;
(2)一些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适宜的城市垃圾填埋场场地缺乏,并且越来越少;
(3)在混合收集的条件下,城市垃圾堆肥处理难以发展,在一些地区还处于萎缩状态;
(4)城市垃圾焚烧处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自主开发的城市垃圾焚烧设备还不成熟,引进的焚烧设备系统价格太高,大多数城市的经济实力难以承受。如果不进行分类收集,按照《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WKB3)的要求,适宜于高水分、高灰分和低热值的城市垃圾焚烧设施,无论是国产化还是自主开发,其工程投资
和运行成本都是相对较高的,难以普遍推广。
3、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增长迅速,到2000年底,城市生活垃圾的年清运量超过了1.18亿吨。随着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民用燃料结构的优化,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和成分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潜力巨大
经分析,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存在以下问题:①城市垃圾混合回收的方式加大了垃圾资源化的难度。我国城市垃圾基本上属混合回收,从回收的垃圾中分选有用物质,在目前分选技术差的情况下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利于城市垃圾的资源化。②城市垃圾资源化技术较落后。我国城市垃圾中的无机成分多于有机成分,不可燃成分多于可燃成分,不可堆腐成分多于可堆腐成分,且大中小城市又各有不同,因而资源化难度大,经济效益较差。③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资金不足。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费用主要来自于政府,金额有限,而建大型的卫生填埋厂或焚烧发电厂均需大量资金,从而造成城市垃圾资源化基础设施差。④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善。当前,我国把垃圾处理的重点放在减量上,对垃圾资源化不够重视,无相应的资源回收法,管理差,且目前的管理体制不利于垃圾的资源化。⑤资源化意识淡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随之改变,资源的回收观念淡薄,回收难度大。
4、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的对策
综上所述,单纯地依靠某种技术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都不是适合国情的解决垃圾问题的根本方法.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我国对垃圾焚烧发电电力上网方面的政策尚不完善,因此靠垃圾焚烧发电,工厂自用电以外剩余电力上网售电时机还不成熟。而且,垃圾热值低,焚烧发电装机容量较小,发电成本高,与常规发电相比电价也没有竞争力。从经济性角度来讲,垃圾焚烧发电并不是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最佳出路。
垃圾是资源,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单纯地“处理”垃圾是不科学的,必须因地制宜,针对垃圾中组分的多样性,以资源、能源回收为出发点进行综合利用。综合利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可用物资(废纸、金属、玻璃等)的回收再生利用;
2)易腐有机物的堆肥处理;
3)高热值不易腐烂有机物的能量利用;
4)灰渣的固化处理,实现灰渣的材料化。
目前国内已有单位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但是由于技术上的问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低,还不能利用垃圾自身的能量解决工艺过程的高能耗问题,系统运行成本高,技术含量低,不利于产业化推广。发展垃圾综合集成处理系统,应以系统能量自给为目标,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由于选取较小的发电装机容量还可以使系统的建设成本大大降低,更适合国情,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由此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将是相当可观的。
《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利用》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利用。VDV
和运行成本都是相对较高的,难以普遍推广。
3、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增长迅速,到2000年底,城市生活垃圾的年清运量超过了1.18亿吨。随着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民用燃料结构的优化,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和成分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潜力巨大
经分析,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存在以下问题:①城市垃圾混合回收的方式加大了垃圾资源化的难度。我国城市垃圾基本上属混合回收,从回收的垃圾中分选有用物质,在目前分选技术差的情况下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利于城市垃圾的资源化。②城市垃圾资源化技术较落后。我国城市垃圾中的无机成分多于有机成分,不可燃成分多于可燃成分,不可堆腐成分多于可堆腐成分,且大中小城市又各有不同,因而资源化难度大,经济效益较差。③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资金不足。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费用主要来自于政府,金额有限,而建大型的卫生填埋厂或焚烧发电厂均需大量资金,从而造成城市垃圾资源化基础设施差。④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善。当前,我国把垃圾处理的重点放在减量上,对垃圾资源化不够重视,无相应的资源回收法,管理差,且目前的管理体制不利于垃圾的资源化。⑤资源化意识淡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随之改变,资源的回收观念淡薄,回收难度大。
4、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的对策
综上所述,单纯地依靠某种技术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都不是适合国情的解决垃圾问题的根本方法.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我国对垃圾焚烧发电电力上网方面的政策尚不完善,因此靠垃圾焚烧发电,工厂自用电以外剩余电力上网售电时机还不成熟。而且,垃圾热值低,焚烧发电装机容量较小,发电成本高,与常规发电相比电价也没有竞争力。从经济性角度来讲,垃圾焚烧发电并不是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最佳出路。
垃圾是资源,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单纯地“处理”垃圾是不科学的,必须因地制宜,针对垃圾中组分的多样性,以资源、能源回收为出发点进行综合利用。综合利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可用物资(废纸、金属、玻璃等)的回收再生利用;
2)易腐有机物的堆肥处理;
3)高热值不易腐烂有机物的能量利用;
4)灰渣的固化处理,实现灰渣的材料化。
目前国内已有单位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但是由于技术上的问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低,还不能利用垃圾自身的能量解决工艺过程的高能耗问题,系统运行成本高,技术含量低,不利于产业化推广。发展垃圾综合集成处理系统,应以系统能量自给为目标,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由于选取较小的发电装机容量还可以使系统的建设成本大大降低,更适合国情,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由此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将是相当可观的。
《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利用》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利用。V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