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浙江省考申论热点材料(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时间:2019-05-13 09:4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浙江省考申论热点材料(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浙江省考申论热点材料(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第一篇:2012浙江省考申论热点材料(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2012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材料-加快产业结

构调整升级

一、时政背景

2010年中央领导在谈到经济形势时,说的最多的、不断强调的是“两难”。换言之,就是既要“保增长”,又要“调结构”,而“调结构”更是难中之难。调,肯定会引发各种短痛,但不调,固化的矛盾又会影响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在充分考虑国内外环境的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存量和增量并举的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即在存量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增量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立适应国际需求结构调整和国内消费升级新变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金融危机后,我们一直在反思,金融危机为什么会从美国开始?美国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刚开始大家都把矛盾集中在信贷问题、金融监管问题上,但在第一轮、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由于实体经济、就业状况改善不明显,大家才恍然认识到,美国经济的真正问题是经济结构的问题,是产业升级的问题,是产业空心化的问题。所以,奥巴马上台伊始就非常重视新能源、医药问题,提出了再工业化,再制造化的概念,确立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并发展面向21世纪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家未来发展战略,力图在新能源、基础科学、干细胞研究和航天等领域取得突破。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纷纷瞄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制造这几个方向进行集中部署,抢占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历史表明,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往往会伴随着科技的突破,推动产业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在危机中善于抓住机遇的国家,往往会率先复苏并占据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前三次产业革命,我国都擦肩而过,丧失赶超欧美发达国家的机会。第四次产业革命刚刚开始,我国和发达国家在技术方面的差异不大,完全有能力抓住这次产业革命的机遇,通过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催生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一些新的产业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差距。

产业分工在国际上有一个微笑型曲线,左上端是研发专利、品牌标准制定,右上端是品牌服务市场、零部件供应,下边是加工组装。左上端和右上端利润率高,能达到20%~25%,下边加工组装利润率最低。中国的产业大部分都处在加工组装环节,所以中国过去只能靠做大规模加工组装赚一点小钱。看一下美国苹果手机的利润是怎么分割的:一部手机600美元的利润,美国苹果公司占60%,韩国人开的公司占13%,日本人和东亚其他国家占26%,中国只加工组装,分到6.54美元,也就是1%。目前,中国处于中上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时期,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非常迫切。

2011年4月,国家发改委修订并发布了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和2005年版本相比,目录鼓励类产业新增了新能源、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综合交通运输、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等14个门类;限制类新增了民爆产品门类;淘汰类新增了船舶和民爆产品等门类。新目录还特别强调对服务业的支持。《目录(2005年本)》中,服务业基本都归在鼓励类中的“其他服务业”类,共33条。此次修订,重新划分了类别,新设了“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7个门类。服务业鼓励类条目增加到112条。

产业结构调整也是2011年度中央领导同志调研的重点问题。2011年5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新兴产业发展的专题学习会。6月1日至3日,胡锦涛总书记前往湖北视察工作。在东风公司,胡锦涛总书记登上一辆已经投产的电动车大客车。胡锦涛总书记勉励东风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突破关键技术,研发更多的新型产品,努力实现从量到质的跨越式发展。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新能源汽车、纯电动车已明确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不能重蹈过去30年发展汽车产业的覆辙,主要依靠市场优势,而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自己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7月3日至4日,温家宝总理先后来到辽宁本溪、沈阳等地,就经济运行有关问题进行调研。温家宝先后来到位于铁西区的沈阳鼓风机集团公司和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公司依靠先进的压缩机产品,赢来了大批订单。沈阳变压器集团公司近几年参与制定了近百项行业国家标准。回想铁西往日的艰难岁月,对比今天的蓬勃发展,温家宝感慨万千。他说,这些年,我们在结构调整方面做了不少事情。依靠人才可以促进结构调整,结构调整可以增强经济竞争力,造福广大人民。实践证明,坚持改革开放,积极推动兼并重组和调整改造,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的作用,企业就会大踏步前进。

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制造业“大”而不“强”。我国传统制造业总量扩张明显,但生产结构不够合理,结构升级较慢,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尽管我国已经广泛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但我国总体仍然处于浅层工业化阶段。我国的比较优势在相当程度上是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得的,这导致行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加工组装环节,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产品的附加值难以提高。同时,产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差。产品结构不合理,一般产品相对过剩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短缺同时并存。

2.战略性新兴产业占领产业制高点任重道远。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涉及国家根本竞争力、国家安全、国家战略目标实现,影响国家政治地位的产业。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缺乏核心基础技术支撑;二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度环境尚不健全;三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缺乏资金支持;四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创新动力不足;五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利用不充分;六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国家整体竞争力。

3.现代服务业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一是服务业总量偏低,所占比重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偏低,还处于中等收入国家中比较低的档次。我们现在一二三产业结构具有工业化国家特征。我们处于重业工业化的时期,这个结构要求我们在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必须要加快三产发展,把比重尽快提升,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服务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总体水平和质量不高,知识密集型高端行业尤为突出,比如动漫产业、会展产业等一些知识型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三是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不高,体制障碍很多。有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很少,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业大公司、大集团更少。

三、正确认识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几个关系

1.有人说,传统产业要先做大,才能再做强。你怎么看?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本质是创新产业发展的模式,其成效最终体现在企业从做大转向做强上。虽然做大可以为企业做强提供物质基础和条件,企业做大会相对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但从长期来说,只有竞争力强的企业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产业也才能继续做大。将做大与做强结合,站在中国整个经济发展的层面上考虑,经济发展方式应当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出口加工的代工型向自主创新的创新型转变,在提高创新能力和发展效率的基础上追求规模扩大。

2.有人说,产业升级就要升级换代,把传统产业淘汰了,升级成新兴产业。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要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技术化和效率化。以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广泛推广应用,不断挖掘传统产业的潜力和优势,有利于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传统产业的整体升级。政府要创造条件促进企业提高科技的产业研发水平,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共享,促进企业和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改变科技界与产业界脱节,产业界与市场脱节的现象,引导科研人员面向市场技术创新,加快产学研结合,使产业升级和高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紧密结合,实现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和效率化。

3.正确认识产业集中和区域协调的关系。

产业的调整与升级,需要解决产业聚集与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产业聚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完善产业组织、塑造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竞争力。可以通过与周边地区合作,利用周边地区既有产业优势,通过外包、转让、接轨等方式实现优化组合,在遵循集中布局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空间布局体系,促使不同地区企业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更广阔的空间中真正发挥集聚经济的作用。

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1.改造提升制造业。一是推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二是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综合考虑能源资源、环境容量、市场空间等因素,优化重点产业生产力布局。主要依托国内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重大项目,优先在中西部资源地布局;主要利用进口资源的重大项目,优先在沿海沿边地区布局。三是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制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支持企业提高装备水平、优化生产流程,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四是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坚持市场化运作,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完善配套政策,消除制度障碍,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加快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五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规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强化质量诚信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

2.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一是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二是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三是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时期,现代服务业要以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为方向,深化改革开放,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分类指导,拓展分类领域,扩大市场服务,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市场秩序,鼓励开创服务业的新局面,这是总体的导向。未来五年服务业结构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服务业结构明显改善,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面向生活的服务业科技含量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企业,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服务业知名品牌。

一是要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生产服务业是我国提升第二产业质量和水平最关键的环节,是未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要以发展生产服务业为重点,带动我国整体服务业加快发展。二是要规范提升面向生活的服务业。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托幼等社区服务业,要发展技术先进、形态多样的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培训教育这样需求巨大的服务业。面向生活类的服务业现在是短板,必须加快发展,要加快市场化的推进程度。三是要重视面向农村的服务业。我国农村服务业相对落后,必须面向农村农民市场的需求,要加快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发展农资联络经营,完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推进农村经济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也要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以农民需求为重点,发展农村生活类服务业,发展农村基层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尤其要致力于提高农民的素质,加大农民工培训,加强农村教育。四是要加快推进服务业自主创新和人才开放。首先要重视服务业领域国际开放,要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技术,提高质量,要培育和打造知名的服务品牌,通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高服务业附加值。其次要培育创新型服务人才,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育、引进工作,这是我们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根本保障。五是要尽快破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要深化服务业领域的改革,比如说垄断行业的一些改革要推进,培育大型服务企业,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进入,比如金融、电讯等行业,要逐步开放、允许民营企业参与竞争。六是要研究实施支持服务业发展一系列政策。“十二五”规划将把服务作为一个重点内容加以规划。财税和经贸方面要加大向服务业的倾斜。另外要加快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服务业是快速扩张的一个行业,没有现成规范可循,加快标准体系建设非常重要,健全服务业法规体系,要努力做到有法可依。

五、重要论述

《2011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改造提升制造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重点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技术工艺系统集成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二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加快实现“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

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

四是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传统能源清洁利用,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第二篇:李毅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升级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李毅中

日前,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点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国内外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不失时机地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这关系到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

一、我国工业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实现了回升向好的重大转变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挑战,我们紧紧围绕“保工业,就是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大局,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增速回升向好的“V”型反转,全年累计增长11%,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着力扩大内需、稳定出口。推动实施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以及汽车、家电以旧换新、1.6升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等政策,有效地拉动消费、惠及民生。其中,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79、1364万辆,均居世界第一。推动国家7次下调出口退税率,全年为工业新增退税额1530亿元,为扭转我国出口急剧下滑,确保工业出口降幅收窄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09年11月,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3%,结束了连续12个月同比下降的局面。

着力推进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在工业发展最困难的时候,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围绕这一战略部署,国家发改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完成了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165项实施细则并

逐项推动落实,全面加强行业指导。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提振了企业信心,保障了重点行业的稳步发展。

着力发挥企业技术改造的突出作用。通过努力,国务院设立了200亿元的中央财政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在品种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装备水平、安全生产和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等薄弱环节进行技术改造。2009年,拿出230亿元支持了4441个项目,合计拉动了6326亿元的社会总投资,拉动系数为28倍。

着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和节能减排。机械、冶金、汽车、有色、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的并购重组加速推进,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炼钢、炼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焦炭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取得初步成效,全年分别淘汰落后产能1691万吨、2113万吨、7416万吨、600万重量箱、31万吨、1809万吨。2009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以上,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继续呈下降趋势。

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以及软件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通过发放3G牌照和促进TD等3G产业发展,快速形成了新的增长点,当年直接投资1609亿元,带动了网络、服务和新业务的快速发展。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效果明显,正在催生一批新的增长点。

着力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增强发展活力。积极发挥牵头部门作用,从政策法规、融资信贷、财税扶持、政府服务平台等方面,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环境。2009年,4800户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了8500亿元的贷款担保。截至2009年9月,中小企业贷款占企业贷款的59%,小企业贷款增加1.1万亿元,增

长27%。中央财政安排了96亿元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和30亿元技术改造资金,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开拓市场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着力科技创新和质量品牌建设。在关键领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重大装备自主化和本土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科技专项成果正在加速产业化。国防科技工业重大项目进展良好。以品种、质量、品牌、服务为重点,全面加强工业产品质量管理,引导消费,拉动发展。完成2.3万项标龄10年以上行业标准复审,发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120项。

二、把握好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工业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任务艰巨紧迫。

一是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深刻变革和挑战。从外部发展环境看,全球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新的格局正在形成。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提出了“再工业化”、“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新的理念,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环保、生命科学等领域发展,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这从客观上对我国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制约。从内部发展环境看,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工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总体上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中低端。我国工业目前仍主要依靠大量消耗物质资源,资源环境难以支撑,发展不可持续。要赢得这些挑战,必须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痛下决心、狠下功夫,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为我国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主要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市场需求、供给结构和贸易结构都面临深度调整,经济复苏缓慢乏力,结构调整优化需要较长的过程,这在客观上为我国加快结构调整、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同时,经济下行时的“倒逼机制”往往也给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增添压力和动力。

二是我国已进入必须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发展的新阶段。我国工业经历长期高速发展后,面临新的周期性调整压力,进入需要推动转型升级的发展新阶段。同时,我国工业发展也具备了加快结构调整的有利条件和物质基础。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工业必须努力推进转型升级。

三是中央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为促进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消费热点;启动总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两年投资计划,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制定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发展环境;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视推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化社会保障改革,扩大就业渠道等。这些重大政策的实施都将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保障。

总体看,我国工业发展的条件和动力正在发生重要变化。我们要把经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切肤之痛转化为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动力,抢抓发展机遇,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三、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措施

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是: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过度消耗能源资源的粗放发展向注重效率、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促进我国工业良性循环,加快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步伐。

促进工业平稳较快发展,为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打好基础。当前,要坚持把改善供给结构、促进扩大内需作为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途径,着眼于完善促进消费各项政策,增强消费需求对工业增长的带动作用。抓住3G发展、三网融合等新机遇,开拓新型消费领域。促进出口产品结构调整,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大传统优势产品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实现内外需均衡发展。抓住当前战略性机遇,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一是调整工业产业结构。根据工业化进程和消费结构升级要求,调整轻重工业结构,推动协调发展;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结合,推动劳动力密集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二是改善产业组织结构。按照市场竞争、规模经济、专业分工、产业配套的原则,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以产业链为纽带,骨干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三是提升技术和产品结构。开发生产各具优势和特色的产品,引导消费、扩大消费。四是优化工业区域布局。坚持工业区域功能化、差异化发展,形成与地区资源、能源及环境容量相适应、主导产业特色优势突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建立产业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引导沿海地区与内地产业有序转移。

抓住主要环节,切实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推动工业内涵式发展。尽快建立起推动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使持续的技术改造贯穿于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全过程。二是推进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和长效机制。把住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准入门槛,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三是大力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四是以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为载体,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式发展。

以促进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为途径,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从企业、行业和区域三个层面,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融合。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制定实施鼓励物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催生新型产业。推进国产软硬件的研发应用,推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发展。

以加强自主创新为动力,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契机,整合科技资源,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引导创新要素和资源向企业聚集。实施工业产品质量振兴和自主品牌战略,推进产品和市场创新,有效拉动消费,提升消费结构。实施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形成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引导企业实施财务资金、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协调解决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升级中的重大问题。制定支持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兼并重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业园区等财税、金融、环保、土地、进出口措施,完善有利于工业转型升级的社保、人才、就业等相关政策,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制度保障。

第三篇:2012浙江省考申论热点材料(庸官)

2012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庸官

一、热点:庸官问题

谈起干部作风问题,人们往往对贪污腐败反映最为强烈,认为以权谋私、大肆索贿受贿的贪官对政权和社会危害极大。实际上,从一定角度看,庸官懒政对党和国家事业危害很大,治懒治庸是加强干部管理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

庸官、懒官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近年来,国内有的地方频频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的一些官员是庸官,不懂得怎样抓好、管好安全生产;是懒官,不愿意深入生产第一线,不肯动脑、动手去解决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问题。

庸官、懒官极大地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公信力是党和政府的命根子。然而确实有那么一些人,在岗不在状态,在位不谋公事:“混”字当头,尸位素餐,碌碌无为;和尚撞钟,得过且过;推诿扯皮,效能低下;吃喝玩乐,追求安逸。群众到他们那里办事,常常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这些作风和做法对党和政府公信力的伤害,丝毫不逊色于贪腐。

庸官、懒官严重损害党的先进性。庸官、懒官最大的特点,是散漫拖沓、暮气沉沉。不论发展压力多么大、民生问题多么急、机遇变化多么快、上级要求多么紧迫,他们却总是快不起来,悠悠然地磨蹭着,心懒、嘴懒、手懒、身懒。这样的人多了,我们党就会失掉在艰巨复杂的革命、建设、改革考验中形成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变得迟钝、保守甚至麻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最后就会失去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治懒治庸是干部队伍建设问题,是党的作风建设问题,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大问题。事实上,有的庸官、懒官同贪官是合而为一的,不少腐败分子就是从庸、懒的路子走到贪的。因此,治懒治庸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才能为治懒治庸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也只有切实整治庸官、懒官,才能使反腐倡廉建设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节自《人民日报》)

二、考点:申论材料与模拟考题 1、2011年1月12日多家媒体报道,截止1月11日,L市已停止供暖15天。该市邻近河北,近期属全年最冷时期,气象预报显示,11日市最低气温为-10℃。据L市市长热线回复:L市今冬将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停止供暖。1月8日起热力公司全额退还市民的供暖费。为了完成技能减排任务,L市关停了提供热源的某电厂,从而造成市民集体供暖被中断,这一事件把L市市政部门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该市领导表达了两难的困境--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关闭该电厂是死任务,不能因为供暖而耽误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市民深为不满,纷纷认为这种做法是典型的因噎废食。实行这类消极防御和自我封闭的“鸵鸟政策”,管理者固然相对省事,看似消除了大安全事故的隐患,但是广大民众只怕难以满意。因为这种行为,必然会因简单、粗暴、片面使得民众的生活、权利空间遭受挤压,民众福利大打折扣。这种害怕付出,拒绝承担责任与风险的封闭管理模式,怎么能够得到思想日益开放、要求日益多样的现代社会民众的认同和支持?

实践早已证明,疏导总是胜过堵塞,积极的治理与防范总是胜过消极的躲避,在一个开放和谐的现代社会中,公共管理不能采取“鸵鸟政策”。随着社会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的逐渐深入,出现了各类更为复杂多变的社会情况,公共管理部门理应有更为积极、灵活和务实的应对。

2.庸政和懒政往往联系在一起,需要我们不断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着力加以整治,努力将之遏制。

一些人在学习上,不喜欢读书,不喜欢研究;工作上,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不认真学习理论和知识,不深入思考问题,也不想深入实际,不愿探索实践而习惯于老方式、老办法,办事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的主动性、探索的积极性,也缺乏为基层群众服务的责任心。这些人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抱残守缺,习惯于“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的“拍脑袋”决策,或是“以前就是这么做的”经验型决策。

3、对那些不负责任、不干事情、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懒官”、“庸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推出一系列治懒治庸的有力举措。中央办公厅最近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对不胜任、不称职干部的组织调整工作,认真执行问责制度。这些年来,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整治庸官懒政行动。有的地方称之为“问责风暴”,有的称之为“庸官问责”,有的称之为“治庸计划”,有的称之为“效能革命”,名称不一,但实质一样,都属于整饬吏治,推动干部队伍勤政廉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作风、制度和组织保障。

4、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用什么样的人,不要什么样的人,体现用人导向,关乎党风民意,关系事业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表扬、鼓励、提拔、重用那些锐意创新、干事创业、作风踏实、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使真正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工作的干部越来越多,成为我们党和政府执政兴国的中坚力量,也成为人民群众可依赖的优秀干部。作答要求:

(1)结合“给定材料1”,解释“鸵鸟政策”的含义,并谈谈你对鸵鸟政策的看法。(20分)

要求:准确、简明、深刻字数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鸵鸟政策”指一些政府官员对于执政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假装看不见,遇到困难绕着走,处理问题时采取的简单粗暴的政策。

“鸵鸟政策”之所以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价值观的扭曲,没有为群众着想,缺乏迎难而上的勇气和信心;二是执政能力欠缺,没有很强的能力和智慧解决好工作中的困难,便只好避开或者推诿;三是问责制度不完善,缺少对庸官懒官的严厉处罚;四是相关的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使得一些官员得以钻考核的漏洞,欺上瞒下。

为避免“鸵鸟政策”的出现,可采取以下措施:

1、官员要有勇气和信心,有攻坚不畏难的昂扬斗志;

2、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工作扎实,深入研究和解决群众中的实际问题;

3、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4、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实行严格严厉的问责制,让“鸵鸟政策”无处藏身。

(2)结合给定资料三,谈谈你如何看待“问责风暴”。(20分)

要求:全面、理性、观点明确,字数在400左右。

【参考答案】

“问责风暴”有利有弊,其利在于可以增强官员的责任意识,转变官员错误的观念和态度,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缓解社会矛盾,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净化社会风气等等。

“问责风暴”的弊端主要有:

具有不可持续性。往往媒体高度关注的时候,问责风暴来临,过后便问责较少;

问责标准不科学,缺乏制度保障。往往在问责风暴期,问责的力度过大,而在此之后,力度又偏小,缺少规范的稳定的制度保障;

问责效果不彻底,“曲线上岗”现象频现。曾有某市副市长“风暴期”内被免职,一段时间后,却又担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因此,我总体上反对“问责风暴”,不能靠问责风暴来解决一时的问题,应当建立长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问责制度,同时,充分发挥群众和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官员时刻保持勤政廉政的状态。

(3)结合给定资料,就如何有效的考核、选拔干部谈谈你的建议。(20分)

要求:条理清晰,措施具体可行,字数在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干部的考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以德为先,科学考察干部之德。深入一线走访群众,调查总结,考察干部的平时作为;

2、德才兼备,系统考查干部之才。对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综合考察、动态评估;

3、提高考核者自身的素质,优先选用原则性强、实事求是,群众基础较好的考核者。

干部的选拔可采取以下措施:

1、民主推选,通过单位内部或者群众,推选出德才兼备的干部;

2、增强领导识人、用人的能力,重点选择锐意进取的优秀干部;

3、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科学的干部选拔机制,如领导干部公开竞争上岗、从基层遴选优秀干部等。

三、观点:相关申论文章鉴赏

慵懒比贪腐更可怕

--慵懒的三宗罪

华图教育集团 张小龙

有两种坏医生,一种是庸医,一种是贪医。庸医要命,贪医要钱。如果贪医只是要钱不要命,能够治好病人,贪医比庸医是要好得多的。为官也是如此,庸官往往比贪官更可恶,造成的危害更大。

有史为证,清末的李鸿章、盛宣怀等人都是大贪官,但是他们做的事情多,搞军事,修学校,建铁路……。与此相对的是当时的很多“清流”,他们不贪污,只骂人。无论是兴建铁路还是开矿,无论是办银行还是兴学堂,他们都用一张嘴和一支笔极力阻止。前者是勤政的贪官,后者是清廉的庸官、懒官。从历史的角度看,前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功臣,后者是阻碍国家发展的罪人。这样对比并不是想为李鸿章之流的贪腐做辩护,而是要强调作为官员勤政的重要性。在很多时候,官员勤政比廉洁更重要。

--贻误发展机会、阻碍社会进步是庸官、懒官的第一宗罪。

随着国家治理腐败的力度加大,很多官员都把不贪污作为对自己的最高要求。这个逻辑很简单:很多人都在贪污,我不贪污已经比很多人都要好了,所以不贪污的官就是好官。然而我们都知道,官员手中是有很大的权力,是掌握很多资源的,很多事情没有政府是办不成的。如果所有的官员都尸位素餐,都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社会如何才能进步,国家还怎么可能发展?慵懒不仅有罪,而且有大罪,是历史和人民的罪人!朱镕基先生在担任上海市市长时就说:我不是促成上海发展的功臣,就是贻误上海发展机会的历史罪人。在其位,谋其政,我们的官员一定要有责任意识,权力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同时我们应该把官员是否做事,是否做好事作为考核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简单粗暴、胡作非为是庸官、懒官的第二宗罪。

懒官做事情往往不动脑子,好逸恶劳,头脑简单。这些东西往往和野蛮、暴力联系在一起。好比一个开锁匠,不能用技巧把门打开怎么办?砸!治理不好小摊贩怎么办?打!不能说服群众拆迁怎么办?撵!和群众沟通不顺畅怎么办?骂!为了不发生狗咬人的事件怎么办?把狗全部打死!按照这样的逻辑是不是为了不发生火灾我们就不要用火,为了不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就不能上路呢?动不动就威胁群众,动不动就选择肢体语言,动不动就打官腔,说牛话……。这些都是懒惰、缺少政治智慧的表现。我们要努力加强党风勤政建设,加强学习,大力提高知识水平,努力增长政治智慧,全面提高执政能力。

--欺上瞒下,投机取巧是庸官、懒官的第三宗罪。

庸官、懒官不做事,也做不好事。但是做官又必须上向上级交代,下向人民交代。怎么办?将小事情说成大事情,将有事情说成没有事情,将麻烦事情说成简单事情……,总之骗、哄就成了必然的选择。这需要我们加大对官员的监督力度,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发动群众,利用媒体来对官员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坚决杜绝欺瞒行为。

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慵懒的危害性,要像重视腐败问题一样重视慵懒的问题。慵懒既是能力的问题,也是品德的问题。要努力把对慵懒的治理作为提升官员能力,培养官员品格的契机,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官员,全面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第四篇:2012浙江省考申论热点材料(火车票实名制)

2012年浙江省申论热点:火车票实名制

最近铁路部门发布消息,2012年1月1日起所有旅客列车都将实行实名制购票、验票、乘车制度。12月22日起电话订票、12月23日起互联网、代售处、车站窗口购票的旅客均须凭证购票。

实行火车票实名制,民间舆论已呼吁多年,如今千唤万唤始出来。笔者认为,这是铁路部门顺应民意,在便民利民上迈出的一大步。

对于实行车票实名制的原因,铁道部官方曾给出解释,称是为了打击黄牛、营造公平的售票秩序。但是,实名制不是解决春运买票难问题的灵丹妙药,因为实名制本身并不能增加铁路的运输能力。铁道部此前称,2012年春运全国铁路日均存在200多万客座能力缺口,车票仍较紧张。但实名制在遏制黄牛倒票、营造公平公正的购票环境方面还是令人期待的。

实行车票实名制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一经推出,还是引起了不少网民的质疑。有的认为铁路部门在搞“花架子”,起不到打击黄牛的作用;有的认为实名制很难落实,有可能沦为走形式;有的认为验票程序繁琐,是给旅客找麻烦,等等。笔者认为,网民有这样的疑问是正常现象,第一年全面实施实名制,肯定会存在不少漏洞,但是对于实名制还是要给予理解和宽容,因为实名制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笔者分析,对于全面实行火车票实名制,铁路部门应该是缺乏内在动力的。因为实行实名制不仅不能增加铁路企业的收入和效益,而且给铁路部门增加了很大的困难,如:需要增加大量人手开展车票查验,需要增配大批车票、身份证识别设备,需要承受工作不到位可能导致的舆论危机,等等。所以,笔者认为,此次铁道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实名制,是需要很大决心和勇气的。对此,我们应该给予肯定,对实行实名制初期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理解和宽容,支持、配合铁路部门做好实名制工作。

同时,铁路部门应该广开言路、集思广益,随时听取公众意见,及时完善实名制措施,真正把方便留给旅客、把困难留给自己,推出更多的便民利民举措,使广大旅客的春运之旅更加轻松、和谐。

第五篇:2012浙江省考申论热点材料(第一条免费高速公路)

2012浙江省考申论热点材料:第1条免费高速公路

据12月10日《新民晚报》报道,上海市建交委日前出台收费公路清理整改方案,方案提出明年将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其中包括沪嘉高速公路明年元旦起停止收费、停止向市内外车辆收取道路通行费等。

沪嘉高速公路连接上海市区和嘉定城区,全长20.5公里,于1988年建成通车,是我国内地第一条高速公路。当它建成之时,人们称之为中国公路史上的里程碑,实现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而当它停止收费,何尝不是实现了“高速公路免费”零的突破。

一直以来,高速公路免费对于国人几乎成了一种奢望,甚至连取消二级以下公路收费都步履蹒跚。如今,沪嘉高速公路准备停止收费,无疑打破了高速公路必定是收费公路的中国式铁律--高速公路原来是可以不收费的!这个口子一旦撕开,人们自然希望这种稀罕事越来越多,直至变成平常事。

应当承认,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政府财力有限时,“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模式曾为中国公路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得益于这种模式,才有了沪嘉高速公路这个里程碑--通过贷款、收费即可盘活公路建设资金,就可以建设高等级公路,缩短社会交往和经济交流的时空距离,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然而,彼一时此一时,现在,收费公路的弊端日益显现,一些乱收费阻塞着物流、抬高了物价、阻碍了经济发展、侵蚀着百姓利益,与此同时,政府财政收入日益充盈。在这样的背景下,降低、取消公路收费,逐步摆脱对“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模式的依赖,成为明智之选。沪嘉高速公路有幸成为第一条免费高速公路,从这个角度看,它将见证我国公路建设模式的“拨乱反正”,政府责任的归位,公路公益性的回归。

沪嘉高速公路早已收回投资,按照正在进行的全国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的要求,理应转为免费公路。只不过,“理应如此”的何止是沪嘉高速公路,其他一些被媒体曝光过的收费公路也早已收回投资,但却毫无停止收费的迹象。

沪嘉高速公路在收费公路清理方面带了一个好头,不仅在于其取消收费,还在于其停止向市内外车辆收取道路通行费。长期以来,上海对本地车辆收取市内道路通行费,相应的,对外地进沪车辆则收取进城费。进城费具有浓厚的地域歧视色彩,收得外地车主怨声载道,舆论讨伐不歇。今年5月10日,上海对进城费减半征收,从每车次30元减为15元。这一减收,上海的“邻居”杭州有点不好意思了:上海的进城费才收15元,杭州凭什么收25元?于是,前不久杭州宣布取消进城费;这一取消上海又觉得不好意思了,也跟着宣布取消进城费--这里的“不好意思”只是我的猜想,想当初,正是在相互攀比之下,一些城市才纷纷收取进城费。如今,在取消进城费方面,沪杭两个城市也相互“攀比”起来,实为幸事。高速公路原来是可以不收费的!但愿上海沪嘉高速公路不收费的做法也能引起其他城市的“攀比”。

下载2012浙江省考申论热点材料(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浙江省考申论热点材料(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轴承行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小编推荐)

    轴承是国民经济的战略物资,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基础件。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卢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我国轴承行业现状是轴承生产企业数量多且分散,仅产值超过2000万元的......

    2012浙江省考申论热点材料(2012省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2浙江省考申论热点材料:201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摘要初步预计:●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3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9%以上 ●地方财政收入315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可......

    2012浙江省考申论热点材料(保障性住房问题)

    2012浙江省考申论热点材料:保障性住房问题 为了解决补贴资金的来源问题,W市决定每年从土地收益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补贴。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2009年W市拿出3000多万元,......

    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

    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 实施方案(2013-2015年)船舶工业是为海洋运输、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综合性产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国际航运市场持续......

    浙江省考申论热点五水共治

    2014浙江省公务员申论热点“五水共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

    2012浙江省考申论热点材料(政府信息公开)(合集5篇)

    2012浙江省考申论热点材料:政府信息公开 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2012浙江省考申论热点材料(高铁降速)

    2012浙江省考申论热点材料(高铁降速) 对高铁运行的一系列调整安排,反映出从政府到公众对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高铁”这一问题的思考和共识,或许,将来人们回首我国的铁路发展史,会......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精选五篇)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坚持以项目建设为统领,以产业化建设为主导,以龙头企业发展为依托,发挥环境优势,凭借现有良好基础,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构建具有长白山特色的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