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义县九龙山村整村推进典型材料
武义县九龙山村整村推进典型材料
整村推进
加入时间:2008-6-16 7:53:12
点击:1193 浙江省武义县俞源乡九龙山行政村是武义县整体推进脱贫致富的成功典型,“九龙山村”是老村名,现已改名为“新九龙山村”,村名增添了一个新字,包含了九龙山村的干部群众说不尽的辛酸和艰苦奋斗的历程。
九龙山建村500多年,座落在武义南部山区海拔1041米的龙头眼睛大山的山岙中,从乡政府通往村庄只有一条蜿蜒的羊肠小路,需爬行2个多小时,自然条件恶劣。1995年实施扶贫开发前,全村只有68户、189人口,靠天田98亩。1996年统计,该村八年来没有建过一间泥木结构的房屋,七年没有一户娶老婆,六年没有出生过一个小孩,人均纯收入385元。全村人口从从最高年的232人,降至1995年的189人,都是贫困人口,十年间人口下降9%。总而言之,九龙山村存在生产、就医、上学、娶亲、吃水、邮电通信、通路等七大难。
与之相比新九龙山村则时时处处都显示着一个新字。新九龙山村建在通往县城省道旁,离县城17公里。全村房屋整齐排列,前后共五排68幢排屋,通村大道12米,灌木篱夹道两旁。村内所有道路硬化,平坦干净,四周路边杨柳、银杏、桂花、香樟等绿树成荫,村前还建了一个3500m规划合理的现代公园,新九龙山村的确是一个花园新村。九龙山村人经过十年攻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600元,人口也从原来的189人回升到230人,现在的九龙山村已不存在年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
存在七难的九龙山人是怎样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呢?迁移下山异地脱贫是九龙山村脱贫攻坚的第一步棋,九龙山人也曾想走要致富先修路的路子,十年前曾打算修三米宽的机耕路,但一计算按当时价要70多万元人民币,一个人均年收入只有385元的村是绝对筹不起这笔钱的,考虑到即使修好路,因山上资源有限,依旧不能彻底拔掉穷根。于是,九龙山人想到了县政府1994年出台的《武义县高山深山农民下山迁移试行办法》引导的搬迁下山异地脱贫的路子,打算用一代人的心血,彻底摆脱恶劣环境,拔掉穷根。很显然,移村下山难于筑路上山,俗话说:上屋搬下屋,丢掉一担谷。政府的补助是鼓励性的而且只用于公共设施建设,对这一年干到头只能糊口的九龙山村民来说如何筹集五、六万元买宅基买口粮田的钱,更何况有了宅基地家家户户还需筹集盖房子的钱,这真是一个天大的难事。但是为了将来,为了后代,为保住九龙山村不让它自生自灭,全村人在村支书邓寿明为首的班子带领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铁了心肠走下山脱贫之路。村民为了筹钱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取出了未到期的存折,甚至拿出了为小孩准备的学费。在购买宅基地、口粮田的合同交款期限内,共筹资6万元。向本乡的小后陶村征用32亩山地作建房屋基,2向下杨一、二村征用102亩口粮田(人均五分)。1996年11月11日,九龙山人开始动工兴建新九龙山村。村民为在这块砖瓦厂取过土的荒地上盖新房,他们自搭工棚,筑锅灶,吃住在新村的地址上,全凭自身的力气和全村相互帮工,从事着他们自己难以想到的迁村建房的伟大事业。通过两年的建房,全村基本上搬进了新屋,实现了移居目标。
九龙山村下山了,环境改变了,青年娶亲也不难了,1999年2月9日搬迁下山后的新九龙山村为6对新人一起举行了集体婚礼。不久后,全村光棍都娶上了老婆,生育了孩子,早先有8户28人投亲靠友暂住外村的村民现回到了九龙山新村,为实现整村下山,不让一个九龙山人留守山上,村班子还在县委组织部的牵头下,筹资2.5万元盖了两间集体房,让两名特困户居住,让他们也跟随下山。
但是移居下山并不一定马上就能脱贫,这只是向致富奔小康迈开了第一步。虽然新村环境好,但村里没有一分集体资金,是名符其实的空壳村,村民家家户户建新房,已花光积蓄,大多数农户只盖了一层屋就入住,还欠下一大笔债。下得了,还要稳得住,富得起,九龙山人还得靠自己的智慧和吃苦耐劳精神,在新环境中做好脱贫致富建新村的文章。
为了彻底摆脱贫困,他们充分利用新村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等条件走开发脱贫道路。1999年,九龙山村向相临的杨店村承包了80亩荒山,合同期20年,采用集体统一开发供苗,本村农户分户承包栽种管理的办法,开发了80亩茶叶基地,80亩茶叶三年即投产,五年旺产,目前亩产值已达1500多元,此项集体收入年承包款已达8000元,农户人均增收达600元。利用新村环境优势,发展短平快项目,这是九龙山村创收的第二条路子,他们随乡入俗,学习附近村的技术、做法,同时村里组织村民请专家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让村民掌握实用技术。下山后全村发展大棚蔬菜20亩,发展茭白10亩,放养香菇5万袋,100亩口粮田除去蔬菜、茭白、香菇外,全部种上粮食。在山上时有力无谋,有力气没地方用,下山后只要肯使劲就有收入,这使九龙山村民越干越起劲,为管理庄稼,起早摸黑不见累,勤出效益,收成也特别好。下山入住第一年,九龙山村粮食就达60万斤,比在山上时年产18万斤,增产了233.3%。移居下山,上山致富,这又是九龙山村民的创收路子。下山后村民八仙过海,赚钱路子增多了,山上原有资源不再看重,因此村集体收回所有责任山和耕地,并将老村宅基退宅还耕,整理耕田55.6亩,统一发展经济林。1999年九龙山村老村发展了银杏500亩,2001年借县政府大力发展有机茶政策东风,又统一发展有机茶120亩,承包给本村农户管理生产,山民下山后由于人为破坏减少,山林回复很快,已培育形成毛竹园280亩。目前还有两个九龙山村农民在老村养牛10头,山羊25头,种植高山蔬菜5亩,养蜂60桶。如果说依靠山地资源发展种养业是九龙山人走下山脱贫初期的主要创收路子,那么近几年县域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九龙山村村民提供了非农产业的许多就业机会,转移就业成了他们近几年来主要增收来源。
2000年以来,全县工业园区快速扩大,九龙山村门前都有了工业企业,九龙山村民抢抓机遇,放下锄头,洗脚上田,积极参加了各种职业技能培训,车工、剪工、缝纫工等,九龙山村每个劳动力都凭借掌握的不同专业技术转业进入工厂打工,有的还办起工厂。据统计,目前全村154个劳动力中,从事农业生产的有20人,工厂打工120人,经商10人,自己买车跑运输的3人,创办毛竹加工厂1人,全村农民转业率达87%,全村非农产业收入达80多万元。
引进来料加工企业,使妇、老、少、闲村民都有钱赚,这更是九龙山村集体班子的一项政绩。2005年村里盖了占地220平方米的三层办公楼,除第二楼作为办公用房外,其余二层都出租给旅游休闲用品加工企业,35台缝纫车,使35名妇女能在村里上班,按件计酬,多劳多得,每人每天可得30多元。一年下来,可得工资多的上万元。另外,还有的从事圣诞礼品、装饰品、串珠等工艺品加工,使家家户户的老、妇、闲人员都有活干,有了钱赚。来料加工一项,全村可得工资收入20多万元。
九龙山村人不畏艰辛、自力更生、艰辛奋斗走下山脱贫之路的做法,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和肯定,其精神也感动了社会各界,引来八方关心和支援。1996年以来,张德江、习近平、李泽民等十多位中央、省、市上级领导都到九龙山指导,并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人民日报》、《浙江日报》、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给予关注报道宣传。九龙山人宁可苦干,不愿苦熬,不畏艰辛开展脱贫工程的消息,传到了相隔千山万水的四川省绵阳卷烟厂,1997年,绵阳市卷烟厂陈德良厂长带着全厂一千多名职工的深情厚意向九龙山村捐赠人民币10万元,为表感激之情,九龙山村12米通村公路就取名为“绵阳路”。多年来,九龙山村接受社会各界的多方援助,省计经委捐款15万元,金华市地矿局结对帮扶7万元,金华市民政局捐棉被等物资并捐款1万多元,浙江日报社团委、县林业局帮助村内绿化,浙江日报社、金华慈善总会、县委组织部分别向村捐赠电视机各一台;省政府拨款10万元、县扶贫办拨款50万元作为下山脱贫专项补助资金;白洋街道、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县烟草公司、县广电局、县财政局、县供电局、县电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协作办、县建设局、县矿管局等单位都捐钱捐物,县各职能部门为九龙山新村建设提供了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为筹资建新村,九龙山村除接受政府拨款和八方捐助外,他们也多方筹资,集体开发经济林承包款每年1万多元。2004年将老村退宅还耕置换资金40多万元。至今,该村共投资9.8万元架设了电线,安装了电灯,投资11万元从三千米外引进高山泉水,家家户户安装了自来水,并浇筑了村清洗水池,投资18万元硬化全村道路计3854平方米,投资23万元盖好了村办公楼,投资15多万元建了村前公园,投资4万元安装了地面电视接收机座,可收7个电视台节目频道,2005年又投资25万元进行生态村建设、村庄整治。如今新九龙山村已是一个路灯亮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标准生态村。
九龙山村在整体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靠山里人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精神,靠一双勤劳的双手,建成了一个崭新的村庄,开辟了富裕安康的生活道路。(来源:国务院扶贫办)
第二篇:2009大山村整村推进报告
2009大山村“整村推进”情况汇报
一、村情简介
天华镇大山村由原向坪、大山、大坂三村合并而成,属典型的山区贫困村,与宿松县、刘畈乡接壤,地貌形态三山夹两沟。总人口2100人,辖9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551亩,人均不足3分亩,山场总面积22000亩,其中集体毛竹园1200亩,人均纯收入不足1600元。基础设施相当薄弱,农民思想观念落后,面对贫穷落后面貌,村两委是心有余而力不足。2009年,感谢上级政府,为我村送来了好的惠农政策,将我村列为“整村推进”村,从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全村干群欢欣鼓舞。通过一系列的扶贫项目的实施使我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全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跃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二、项目申报
为了用好用活扶贫政策,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我们在项目实施前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经09年4月23日村两委讨论,4月24日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确定我村整村推进项目申报如下:
向坪至宿松的出口路改建工程,建设规模:降坡、填沙石、安水涵,改造路面3公里,总投资14.4万元,申请扶持资金12万元,自筹2.4万元。
新建双河桥至大山村部及双河桥至原向坪村部的水泥路,全长
2.6公里,宽3.5米。总投资75万元,申请扶持资金13万元,村村通补助37.5万元,自筹24.5万元。
三、项目实施
以上项目申报并得到上级批复后,我们迅速开会,认真编制施工方案,确定专人负责。项目预算我们坚持厉行节约的原则,把上面的项目认真落实好。针对出口路我们对整个路面进行了平整,并在几处安置了水涵,路面质量明显改善,水泥路我们请技术部门进行了勘察设计,编制了施工图纸,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技术要求施工。质量合格,群众满意。
四、工作建议
尽管我们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实施了以上几个项目,并且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扶贫效益,但离各级领导的要求,特别是“整村推进”的工作标准还有相当的距离,我打算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逐渐改进,当前“新农村建设”任务,包括农村的方方面面,群众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把大山村建设成山清水秀、农民富裕、风清气正、社会和谐的新家园。
天华镇大山村党总支
天华镇大山村村委会
二0一0年三月二十四日
第三篇:整村推进项目典型材料
中咀岭乡整村推进项目建设
典型—金昌村
一、基本情况
金昌村共有9个社,307户,154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24户,1120人,占总人口的73%,有劳动力750人,其中女劳动力340人。耕地面积1449亩,人均0.94亩,人均占有粮180公斤,人均纯收入1050元,贫困人口220户、1100人。现有村小学1所,在校学生180名,教师6名,学龄儿童入学率98%。
二、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内容
县委、县政府创新扶贫思路、转变扶贫模式、创建联动机制,将全县财力和工作重点 “向农村倾斜、向山区倾斜、向民生倾斜”,整合各类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对中咀岭乡金昌村投入873.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85万元,从道路建设、危旧房改造、学校、村委会修建、畜牧养殖等10个方面进行了重点扶持。
1、道路建设:投资465万元,按照路基宽4.5米、路面宽4米、四级标准硬化通村道路9.15公里;采取支持水泥,群众自备砂石料并投工投劳的办法,硬化村社巷道10.2公里。
2、村委会、卫生室建设:投资28.3万元,建成村委会、卫生室及农家书屋砖混结构两层楼一栋,建筑面积168.7平方米,并配套完成了围墙、大门及村篮球场地建设。在农家书屋配备了0.5万元的阅览设施和2.5万元的图书;在村卫生室配备了1.1万元的医疗设备。
3、学校维修:投资34万元,对村小学进行了全面维修,翻修旧校舍4栋486平方米,新建厕所5间38平方米,扩建宿舍4间63平方米,砖砌操场围墙300米,硬化校园1400平方米。
4、畜牧业项目:投资20万元,扶持贫困户30户,建成暖棚30座,投放良种母羊150,每户5只。
5、危旧房改造项目:投资300万元,完成危旧房改造100户,其中特困户改造97户,五保户改造3户。新建房全部为红瓦、砖墙、瓷砖贴面的大五架,全村完成420间,改造户户均4.2间。
6、农村低保项目:新解决农村低保166人,其中倾斜照顾12人。
7、“两后生”和一般劳务技能培训转移项目:投资10.5万元,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35名,“两后生”培训和转移就业7人;向东南沿海企业输出务工人员117人;向兰州、新疆等地的石油化工企业施工单位输出本村以及邻乡村务工人员465人。
8、“户户有电视”项目:投资15.2万元,对无电视的190户贫困户发放电视190台。
9、贫困大学生救助项目:共救助2名,每生每年救助2500元。
10、关爱妇女行动:组织县上的妇科大夫和专业技术人员,免费对全村287名妇女进行了妇科常见病普查和健康知识培训,建立妇女健康档案220份,发放《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妇女保健手册》各275份。免费发放了价值160元的药品。
三、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有效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充分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紧紧依靠群众智慧和力量搞建设,形成典型引路、整体推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激发了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热情,“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业自己创”,群众既是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建设的主体,也是项目受益的主体。
金昌村行路难问题根本解决、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致富产业有效培育,村级组织得到加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好转,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社会和谐的喜人景象。
第四篇:贵州省思南县东瓜溪村整村推进典型材料
贵州省思南县东瓜溪村整村推进典型材料
贵州省思南县东华土家族苗族乡东瓜溪村位于铜(铜仁)—遵(遵义)干线公路南侧,距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与德江县合兴乡、思南县宽坪乡毗邻,辖5个村民组、175户、751人,有耕地面积426亩,森林覆盖率45%,平均海拔850米,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干旱缺水、不通公路、不通电、与外界缺乏联系。2000年元月县委县政府将东瓜溪村确定为“扶贫开发示范村”,2003年初东瓜溪村被确定为国家一类扶贫重点村。
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扶贫办及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国家八七攻坚以及新阶段扶贫开发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多管齐下,集中投入,率先在东瓜溪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新模式,自2000年以来共投入扶贫资金56.6万元,基本上完善了该村基础设施,使东瓜溪村逐步走上了开发式扶贫的道路。到2005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3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677元,比1999年翻了1.5倍,达到了真扶贫,扶真贫的目的,得到了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2005年5月该村养殖大户旷宗秀(女)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五一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同年11月该村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先进村”荣誉称号。
如今的东瓜溪村,一条宽6.5米的镶边公路通往每一个村民组,四处青山绿水,农民安居乐业,大部分农户买了彩电,100%农户用上电,70%的人家用上了沼气和卫生厕所,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处处呈现出新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
近几年来,在东瓜溪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大胆探索,努力实践,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健全机构,配齐配强村级班子是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前提和保证 2001年针对东瓜溪村村支两委班子成员文化素质偏低、年龄老化等现状,乡党委、政府借村级换届之机调整充实了该村村级班子,配齐配强了该村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库。选派事业心强、有开拓精神、文化素质高的青年骨干组建村支两委班子。目前,该村两委班子成员中有中专毕业的一人,高中毕业的二人,其余都是初中毕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使该村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同时为该村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基础
干旱缺水、交通不便、电力设施老化、通讯不畅是制约东瓜溪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东瓜溪人深知“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为此,于2000年底全村300多劳动力放下一切农活,仅用三个多月时间,一条长3公里、宽6.5米的通村公路建成通车了,从此东瓜溪村父老乡亲告别了肩挑背驮的历史,村里的杨再福老人欣慰地称赞“这是一条黄金大道”。2002年投资28万元建成的东瓜溪大桥,结束了该村两岸隔河相望的历史。2002年县供电局在该村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安全可行的电网布进了每家每户。全村86户种猪养殖户都修建了8米3的沼气池,配套“三改”工程,实现了种草养畜→畜便入池→池渣还田→种草养畜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投资8万元新建成的占地240米2的二楼一底的村办公综合楼及相应的配套设施,结束了村支两委无办公场所的历史;投资1.5万元兴办了村砂石场,奠定了该村集体经济基础。该村还结合“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的开展,对长4000多米、宽2.5米的环村路、入户便道进行了全面硬化,对65栋木楼房进行了美化。伴随着移动、联通机站的建设,通讯网络已覆盖了东瓜溪村各个角落,20%的村民使用上了通讯工具。
三、选准产业发展路子,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
为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乡党委、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东瓜溪村的地理环境、地域优势和种养基础好、群众接受新技术积极性高的实际,确立了以生态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烤烟和劳务输出为重点产业,按照开发式扶贫的工作思路,从2000年3月到2004年10月,先后三次从外地引进纯、良种母猪243头,按照以物放贷的方式投放给85户饲养。2004年东瓜溪被县畜牧产业办列入畜牧养殖专业村,投放扶贫贴息信贷资金40万元,发展规模养殖。到2005年底,全村共存栏能繁纯种母猪183头,饲养种猪户达85户,其中养殖5头纯种母猪以上的有10户。年出栏二杂种母猪1500头,产值120万元,仅种猪一项全村就增加纯收入72万元。同年,该村被县畜牧产业办公室列为二杂种猪生产专业村。
四、扶壮烤烟、中药材种植等基础产业,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是以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效益为着力点,抓好烤烟生产这个重要支柱。全村稳定种植户131户,年均种植面积485亩。在烤烟生产中,由于我们按照严格的科学方法进行生产管理(如采取漂浮育苗减少病虫害,地膜覆盖提高单产,三段式气流下降式烘烤提高烟叶质量),从而大大增加了效益。2005年全村烤烟收购10.8万斤,产值58万元,户均产值3333元。种养结构的调整,让农户获得了实惠。该村中寨组村民周国友,原是典型的贫困户,2000年开始饲养种猪1头,2001年增加到3头,2004年养殖收入就有6000元,加上烤烟收入8000元,收获粮食1900公斤,家庭纯收入达到12000元,人均3000元,彻底摆脱了贫困。二是抓好以金银花种植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业。三是通过扶贫部门统一组织培训、统一推荐就业,东瓜溪村向外有序输出了86个剩余劳动力,这些人员在外打工或经商,每年人均纯收入在4000元以上,每年可为东瓜溪带回20多万元资金。
五、探索生态畜牧业新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巩固壮大畜牧产业,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有效途径
一是建立健全严格的防疫措施。乡畜牧产业办公室在该村建立了一个村级防疫站,配备了常用器械和防疫、消毒药品,同时各养殖户的每栋圈舍均建有一个标准的消毒池。二是加强领导,建立“三级负责、六个统一”的生产管理模式。“三级负责”是:党政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养殖户分级负责,各自承担责任。“六个统一”是:建圈舍、引种、防疫、饲料、种畜投放和销售,它包括了养殖生产中从仔猪上圈到出栏(投产)的各个环节。同时,为了保护养殖户的最大利益,乡畜牧产业办还成立了养殖协会,东瓜溪村也相应成立了养殖分会。乡政府对商品猪养殖户实施“2421”工程,即初产2月的仔猪,通过4个月育肥,体重达到200斤,销售后产生利润100元。这些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生猪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保障了养殖户的利益。
六、对扶贫资金实行滚动使用,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重要措施 一是对财政扶贫资金,采取“周转畜”这一扶贫发展方式进行循环滚动。即:每投放一头种母猪回收2头二杂仔母猪,再将回收的仔母猪投放到其他养殖户;投放一头二杂仔母猪回收2头三杂商品仔猪,再将三杂商品仔猪无偿投放到特困户、计生模范户、军烈属等家庭,以实现最大面积、最大限度的扶贫。二是对财政贴息信贷资金,采取农户管理折子、信用社管理票子、畜牧产业办管条子的“三管”办法,即由乡畜牧产业办根据养殖户的资金需求量出具每户批条,信用社按批条在存折上支取,以确保有限的扶贫资金真正用在扶贫项目上,用在生产发展上。
七、抓好技术培训,开展智力扶贫,是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必由之路 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人是最主要的因素,只有提高人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实施整村推进。为此,东瓜溪村首先从抓技术培训,智力扶贫为切入点。2003年5月,思南县第一所扶贫开发学校——东华乡东瓜溪村扶贫开发学校正式挂牌开班。为了保证学校切实发挥作用,县扶贫办抽调了一名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业务骨干任名誉校长,驻村驻校指导工作。学校开设有形势教育、农业实用技术、法律法规等课程。建校至今已完成畜牧养殖、烤烟生产技术、人口与计划生育、国内外形势、新时期扶贫开发、婚姻法、刑事诉讼法、农业法、农技推广法、动物防疫法、种畜管理条例、牧草种植等授课培训,授课时间达300余学时,极大地提高了该村村民的法律知识和科学种养水平。东瓜溪村群众自豪地把扶贫开发学校称为“设在家门口的农民大学”。
2003年12月13日至18日,由贵州省直机关党建扶贫工作队倡议的“贵州农业专家东华行”活动在东瓜溪村扶贫开发学校举行。活动期间,共开展了为期6天的培训。培训分为两个班:一是党政干部班,全乡干部65人参加了培训;二是养殖大户班,养殖大户共84人参加,通过培训,使全乡广大干部、养殖大户、全村种猪养殖户进一步增强了对发展畜牧业的信心和决心,为做大做强该村三元杂交猪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几年来,我们在东瓜溪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条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化的路子,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为主导,带动其他产业的同步发展,使该村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今的东瓜溪,山变青了,水变绿了,基础变强了,产业调优了,人口下降了,收入提高了,社会和谐了。东瓜溪人正以昂扬的斗志、奋发有为的精神朝着美好的明天阔步前进。
第五篇:整村推进方案
整村推进方案
为有效的提高整村推进的效果特制定流程如下:
一、事前准备期
1、要求经销商在整村推进前先联系好各村中熟知人员,做好事前准备。
2、确定出整村推进的乡镇、时间、人员后报公司审核备案。
3、物料准备齐全。
(相机,名片,车载音响,喇叭,内存卡<宣传语音、歌曲>万能胶,起子,刷子,空的饮料瓶,喷绘布,条幅,压条,钉子,锤子,胶带,梯子,板凳,扫把,手套,大褂,宣传单,海报,客户登记表,笔记本,相关促销品)
4、安排好车辆并检查车况及油、水、电。
5、前一日对所有人员集中开会确定好各自分工及各自要求统一话术,经销商地址、拜访客户时所遇见问题的解决话术。分出三队人员如下:(一队)一名人员由区域经理个人负责,主要跟踪经销商进行村中联系对象进行沟通。要求:统计信息,增强销售商及村级联系人的销售信心,下步合作意向,如遇需解决的事项进行处理解决。对宣传现场进行照相。(二队)由一名销售人员加二名促销员组成,挨家挨户对村中的农户进行宣传拜访。要求:销售人员,收集记录村级信息,有效耕地面积,人口数量,种植习惯,施肥习惯,村中有使用过公司肥料的农户信息<姓名电话耕地面积>,种田大户,肥料购买名牌及方向,促销手段。二名促销员负责宣传单的发放并辅助记录相关信息。
(三队)由三名促销员组成,主要对村中的线杆,主要路口的醒目墙体进行张贴喷绘布。要求:线杆贴不低于2米,四边不翘,整体平整干净。墙体喷绘不低于3米,四边不翘,整体平整干净。并对沿途所有农户进行宣传单的发放,对有价值农户或信息进行记录。
6、经销商没有村级网络的,业务人员应先与经销商沟通好供货价钱及利润分配问题。
二、整村推进时
1、各自进行各自工作,做好相互配合。
2、看管好物料设备等。
3、车载音响不断播放。
三、结束后总结
1、每日结束后进行小会总结,总结出当日的收获与需改进的地方。
2、进行三方面信息汇总并相互核证收集的信息。
3、整体结束后要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并提交公司一份经销商一份。要求经销商对有村级联系人或有意发展对象进行跟踪,争取早日达成村级网络的建立,公司营销人员进行辅助跟踪。
王宇
201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