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典型案例
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典型案例
一、实施背景
在示范校创建之初,我校对《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学习文件精神、制定措施,对我校的师资队伍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研究。
我校教师来源:有来自原先职教的教师,也有来自初中的;还有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于学校的工作及发展,从事过职业教育的教师,相对能够得心应手。而来自初中的老师及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则会存在一些问题。缺少在企业的工作经验,理论上丰富、动手实践经验欠缺,在学生管理方面,积极性很高,但在面对管理的学生时,往往缺少育人的艺术性和对突发状况的应对经验。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我校的师资水平与示范校的内涵建设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学校一致认为若想使我校建设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必须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导向,建设既教书又育人的师资队伍,教书要做到理论和实践融合的双师型教师,育人要达到优秀班主任的层次。注重校企合作,中职学校离不开企业,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中职学校。具体说:我校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手都要硬,具备双师型素质;在班主任工作中还要能管好班级、掌握育人方法,将企业先进技术及制造工艺及时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中。把握企业用人方向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在学校有限的时间内,一点一滴渗透给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发展的方向。
二、主要目标
总目标:建设一支业务精湛、品德高尚,结构合理,既善于教书育人、又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国内一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具体目标: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4人;培养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7名。
三、实施过程
我们根据校情和师情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教师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实行一系列的教师培养工程。
(一)企业学校密切相连
(1)中职学校离不开企业。“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而就业就是到企业去。如果中职学校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将会为社会带来很多好处:学生从完全依附于家庭的人变成自食其力的人,为家庭、社会减轻了不少负担;对社会稳定和发展有巨大的作用;也预示着国家建设将得到更多的实用性人才。因此,无论是从学生与家长的角度看,还是从社会与国家的角度看,教育主管部门和中职学校都应该做好毕业生的创业和就业工作。中职学校的学生最终都要进入企业,为了使学生能顺利进入企业并能够胜任企业的工作,使学生能够成为企业受欢迎的人才,中职学校就必须了解各行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中职学校就有必要安排教师到企业一线去实习锻炼和调研。
(2)企业离不开中职学校。现在的企业的人才成本有越来越高的趋势,不论是大学生毕业生还是初级员工的试用期是一个不短的过程,而在这个试用期间,不管是人力培训还是原料浪费,企业往往要花费不少的成本。所以现代企业都喜欢那些吃苦耐劳、动手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经过短期培训就可以用的人才。而由于大部分中职学校学生相比较于其它学校学生及社会培训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上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并且中职学生由于在学校经过比较多的相关行业的实践训练,一般都能吃苦耐劳,对企业的一线工作能专心致志;还有就是现代企业真正的优秀人才也必须是熟悉企业一线运作的,有到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是一个是优秀人才必要的成长经历。而现在很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对自己能力定位过高,不愿意到企业一线去工作。正是由于以上三点原因,所以现代企业在招聘一线人才时,更青睐那些动手能力强的中职学生,而对那些拈轻怕重,眼高手低的大学毕业生反而敬而远之。企业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和招聘到满足自己用工需求的一线人才,有必要加强和中职学校的合作关系,欢迎中职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业实习和调研,让学校教师了解企业需求及学习技能,进而使学校能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一线人才。
现代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对企业和学校都能起到一个双赢的效果:对企业而言,不用花钱办学能招聘到满意的员工创造经济产值;对中职学校而言,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毕业生出口畅通,师资教伍水平得到提高,学校也将能收到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注重教师培训,打造省内一流“双师型”教师队伍。
没有一流的教师,就难以培养一流的学生。学校为培养省内一流双师型教师队伍采取了多种措施:
(1)鼓励教师提高学历。为了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学校制定一系列鼓励政策。
(2)推荐外出培训。争取一切机会,出资鼓励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学习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教师进修培训后,都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去,并带动其他教师观念的改变。积极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或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截止到2013年5月,学校所有的专业课教师全部培训至少一轮,有的教师已经分别参加过省级、国家级培训。教师的培训,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使学校的一体化教学改革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3)参加企业顶岗实践。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跟踪企业先进技术,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培训或挂职锻炼,每个学期或寒暑假安排教师进行为期3-6个月的企业实践培训,以便于及时了解行业企业的需求,掌握当前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生产中最需要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产品在设备中的运行程序等生产实践知识。学校规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完成规定任务,并按时上交相关资料,学校将给予教师相应补助。没有完成顶岗实践任务的教师,学校不予补助,并按没有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处理。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师下厂实践的积极性,示范校建设以来,工作不满5年的教师均已下厂实践一轮。
(4)校内轮岗培养。为了使专业教师均衡发展,每学期将部分理论课老师和实训课老师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换,使教理论的老师和教实训的老师在轮岗中弥补自身的缺陷,让老师适应多种教学环境,做到自身整体协调发展。
(5)以业务比赛促进教师成长。
为了使一线教师学比赶超帮,不断寻找差距,适应一体化教学改革,我校每年都举行教师业务大赛并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外出比赛,如省级技能大赛、教学设计比赛、信息化教学比赛、教学基本功比赛、专业技能比赛等,引导老师重视实践技能,自我提高实践技能,通过评比和竞赛活动,使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大大提高,使更多的教师成长起来,涌现出了一批省级一等奖获奖选手、省级优秀辅导教师、全国优秀辅导教师等。
(三)学习育人艺术,打造优秀班主任队伍。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书的同时也要把人育好,两者相辅相成。由于班主任全面负责班级学生的教育指导工作,因此,班主任是联系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纽带和桥梁。班主任这项工作不仅要拥有敬业精神,更需要讲究艺术理念。
我校除校级领导外,一线教师都担任班主任工作,教书育人双肩挑。鉴于这种情况,在已有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为了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学生发展的需要,有效地调动班主任育人的积极性,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水平,搞好班风和校风建设。
在新班主任培养上,为了让新班主任尽快上手,我们让新教师拜师、结对子,由优秀班主任带领新教师,手把手的教,学习一年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带班。为了提高班主任的班团会组织能力,学校每学期还举办优秀班主任班团会观摩活动、听评班会课,让上一年度的高级班主任,每人举办一次大型的公开主题班团活动会,全体班主任前去观摩,研讨。通过以上活动提高了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能力,培养出了一批既能教书,又能育人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名师。
(四)、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前提
1、坚持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教师每双周政治学习,单周业务学习,学习形式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学习与研讨交流相结合,并认真记好各种形式的学习笔记,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写出学习体会。每学期末学校对教师的学习进行评价,并列入教师考核项目,每学年教师完成政治、业务学习笔记各一本。
2、在制度上规范教师的师德。我们每一学年都要与所有老师签订〈师德师风协议书〉,对教师的师德师风作出明确的要求:比如不乱办班、不乱收费,不歧视不排斥学习困难的学生,不体罚心罚学生,不冷眼对待家长,不向家长索要财物等。如果有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学校将按照协议书中的规定,作出严肃的处理。
在学习中提高,用制度来规范,用舆论来约束,对教师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既宣传法律法规,又提倡奉献精神,是我们学校加强师德建设的成功经验。
四、保障条件
1.建立完善的政策保障制度
学校为保障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化、科学化、严格化,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如:《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规范》、《学生课堂学习规则》等文件,来加强教学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了良好的教学秩序。
在班主任管理方面,我校还制定了《班主任工作条例》和《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根据班主任的任职年限和考核情况,班主任的聘用等级依次为:见习班主任、班主任、优秀班主任。
2.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完善教学管理办法,需要严格执行,学校成立有教务科,来加强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考核,督导室通过听课、学生座谈、同行评估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量化评估,并与奖金报酬挂钩,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常规管理,我们用制度规范来促进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例如关于教案,要提前一天请教研组组长签字,教案要有重难点,要有课后反思。关于作业,要求批改认真、规范,字迹清晰、工整,要有教师的批阅符号、批阅日期、等级。学校每周都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检查教学场所秩序、课堂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工资奖金挂钩。对于成绩优秀的教师给予表扬和 5 奖励,对于靠后的教师,要及时开展谈心活动,帮助分析原因,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多种措施,使一批优秀青年教师涌现出来,为全校教师树立了先进典型,使学校形成学比赶帮超的良好教风。
五.主要成效
近几年,我校通过采取实习教师修理论,理论教师下企业的方法,鼓励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等多种培训方式,锻造了自己的教师队伍。近三年,培养的学生在全省技能大赛中获得各种一等奖40多人次;在全国技能大赛上我校共获得5个一等奖,20个二等奖,40个三等奖。
六.体会与思考
通过示范校建设,我们感到,要完成示范校建设各项任务,教师是关键,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决定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通过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过程,我们也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思考。
对学校近几年的新发展,展望新征程,我校将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继续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以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教育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以科研为先导,以实验为依托,在素质教育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发展之路上,谱写“特 色办学,和谐育人、校企合作、互赢共利”的动人诗篇。
第二篇: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路达)
校企合作典型案例2 ——厦门兴才学院 & 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
一、合作目的
“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新的合作方式,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和工程技术人员、学校专业教师能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有效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搭建互利三赢的平台:学校在校企合作上解决了师资不足和设备不足的问题,可利用企业先进的机械设备做为学生的实训设备;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解决了困扰企业的重要问题——人力资源不足;而学生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开发合作的校企课程可见到学校里没见过的先进设备,学到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我们通过与路达的校企合作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真正受益。
二、合作过程
从2009年至今,我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与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长期保持友好合作关系,我们先后派出机电专业2007级、2008级和2009级的学生先后5批到路达进行顶岗实习。在前两级的工作基础上,本学期我们与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就深化校企合作培人才进行了多次商讨,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实现三赢为指导思想,在定期派遣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良好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有效的校企合作途径与方式,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2011年5月,我校召开校企合作委员会首届二次会议,会上本专业与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深化校企合作协议。深化校企合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重构2011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2011级学生中,组建“机电一体化路达班”,实行订单培养,深化校企合作的创新性做法包括:
⑴共同研讨、修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核心课程体系; ⑵共同开发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设计来自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实训项目;
⑶合作开发课程、编写讲义教材,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 ⑷企业承担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
在2007级、2008级机电专业与路达公司顶岗实习的良好开展基础上,我们2011年5月份和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一门校企合作课程《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该校企合作课程安排在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校外实训基地的生产一线开设,时间为8+1周,其中在生产性顶岗实习8周时间里的每周四晚上和周六全天,安排企业工程师分8组指导学生开展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训,共(2+5)×8=56个课时,8周训练完毕后择优留下部分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技能对口培训。每个组在一个部门先实习4周,后四周与其它部门的组轮换岗位实习,每组的企业实习负责人在实习开始就先布置一个专案项目,让学生在这4周内通过实习独立完成项目,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专案进行评估打分,每个小组在这两个实习部门的专案成绩总评即为学生在《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这门课程的成绩。这门课的教学采用“一课双师”,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组建“双师结构”的教学队伍, 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制定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撰写授课教案等相关教学文件;由路达公司的工程师承担课程主讲任务,学校按兼职教师级别和授课时数支付相关技术人员课酬。学校的指导教师在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时(周四晚理论课、周六全天实践课)要给予专业的指导,在生产一线实习期间协助企业做好安全管理和思想工作。学校教务处督导办、二级学院督导小组、专业教研室负责人、学生管理队伍抽调专人组建质量监控小组定期下企业开展对本课程开设情况的过程监控。
三、合作成果
经过我们这几年的不懈努力,校企合作成果显著。⑴建立业内咨询小组
小组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就业办公室、专业教师等骨干人员组成。该小组主要工作内容:一是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二是协 2 助我校设置和调整专业课程、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对接,而且必须体现高技能;三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四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习;五是共同促学生高质量就业。
⑵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工学结合和学生零距离就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机电专业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一方面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在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努力实践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工作思路,对接校企合作之间的三嬴热点,综合运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教学资源,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已成为我校稳固的校外顶岗实习实训基地。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商教学模式
我们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模式,避免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相脱离。我们以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的岗位技能需求为核心进行校企合作研讨,以机电设备机械部件的拆卸、装配、调整为主要教学内容进行论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课堂教学与实训场所”、“实训场所与生产车间”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确立。
⑷ 为合作企业输送优秀人才
为合作企业输送优秀的毕业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我校已与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通过双向选择,合作企业可优先录用我校的优先毕业生。⑸ 企业参与特色课程的建设
校企共建《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特色课程的建设,实现了从实际工作任务到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换。
⑹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懂得感恩心理
学生在厂实习期间工作认真踏实,认真学习每一道工序的具体操作要领,学会成品的检测方法,对工厂的管理有更深的体会,明白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明白了精确管理、精确计划、务实操作的重要性。艰苦的实习让他们体验到父母工作的辛劳,激发了他们的感恩心理。⑺提高实践能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把课堂建立在路达的生产车间,利用其设备先进的优势,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布置一个专案项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带实习的校内专任教师与路达的企业兼课教师共同指导学生专案的完成,并共同对专案做评估,项目由企业业根据生产需要制定,完成后直接用于生产。具体完成的项目名称有试水机的plc项改造、试水机电路的改装、试水机气密性的检测、自制锁螺丝电气控制设计等,进一步完善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四、合作项目拓展
继续深入校企合作,在保证原有合作的基础上,开发新的项目。2014年之前我们计划:与路达合编一本《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教材或《综合实训指导书》;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为企业的储备干部开展提升理论知识的培训服务,为企业的员工提供在职专科学历教育(可把班级办在企业);为企业员工提供维修电工、钳工等技术专业资格证书的考证工作。附件1:
深 化 校 企 合 作 协 议
甲方名称: 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 乙方名称: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
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实现双赢为指导思想,一致同意在原有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有效的校企合作途径与方式,努力建立长期、稳定、务实的合作伙伴关系。甲乙双方协议如下:
一、合作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二、合作期限:2011年5月1日----2014年5月1日。
三、合作内容:
1、甲方相关岗位的技术人员及主管人员协助乙方共同商讨、制订2011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由乙方在2011级学生中,组建“机电一体化路达班”,实行订单培养;甲方派相关的技术人员作为乙方的兼职教师,和乙方共同承担与甲方的工作岗位紧密相关联的课程教学,乙方按兼职教师级别和授课时数支付甲方相关技术人员课酬;“2011级路达班”的毕业生按双向选择的原则,甲方可优先录用乙方毕业生。
2、结合企业职业岗位的要求,甲乙双方共同开发制定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标准,或共同编写实训指导书。
3、乙方安排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以班为单位)到甲方工厂顶岗实习,每学期分二批进行,每批9周。甲方可根据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表现,每批挑选表现优秀的学生到对口专业岗位上进行为期一周的技能培训;每批学生有8周时间在组车间进行顶岗实习,锻炼职业素质,并熟悉生产运作模式。
4、甲方在综合评价乙方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外发订单给乙方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乙方应按甲方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按时完成订单任务。
5、乙方可以为甲方的储备干部开展提升理论知识的培训服务,共同制定培训方案,在甲方公司或在乙方校内完成培训任务;乙方可以为甲方的员工在职专科学历教育提供解决方案(可把班级办在甲方).四、其 它: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共同协商解决,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补充规定,补充规定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本协议附件一为《顶岗实习期间双方的权利、义务》。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 方:签章 乙 方:签章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日期: 日期:
附件2:
顶岗实习期间双方的权利、义务
甲方名称: 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 乙方名称: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
1、甲方职责
1.1、甲方为实习学生提供厂服、厂牌并负责日常考勤统计;同时,甲方在每批实习生到岗前由甲方人力资源部派专员前往乙方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与考核。
1.2、甲方负责提供厂地、生产设备、物料等以便乙方进行生产计划、组织安排和作业指导,并负责产品检验等工作。
1.3、学生就餐统一到公司食堂就餐,餐费从个人每月的工资卡扣款。
1.4、甲方按计时补贴支付给乙方实习学生:
1.4.1、工作时间:8:00—12:00;13:30—17:30(每周5天8H);
1.4.2、交通费用:由学校自行安排;
1.4.3、甲方可代为联系周边住房,作为乙方安排学生之参考。1.4.4、实习补贴:按每周五天八小时,每月补贴1100元,若因生产需要有安排加班(原则上不安排),加班费按国家规定的费用给予计算。
1.4.5、支付时间:每月15日; 1.4.6、支付方法:
□ 甲方统一将学生的实习补贴汇入乙方的银行账户,乙方结合学生在甲方公司的实习表现以及甲方对学生的最后的考评鉴定结果,以学生奖学金的形式发放给学生;
□甲方按学生实际工作出勤支付实习补贴,汇入学生的实名银行帐户。
1.5、甲方负责教导学习相关的生产安全知识,确保实习生按生产操作说明书、作业指导书进行生产。甲方按企业员工为学生缴交两个月 意外险,乙方按规定为学生缴交团体意外险。双方共同负责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安全督导工作。
1.6、实习期满学生毕业后,甲方可根据岗位需求及学生平时表现择优录用该批次学生于专业对口岗位工作。
1.7、甲方每周应最少安排一天的时间,指派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乙方兼职教师,为乙方学生进行对口专业培训,甲方不对乙方学生提供报酬,乙方对甲方专业培训技术人员提供相应的课时课酬。
2、乙方职责
2.1、乙方应安排专职指导老师与实习生同步跟班,及时掌握实习生的思想及工作、生活动态,企业按规定给予乙方教师相应的补贴。2.2、实习期间,乙方学生应服从甲方实习单位管理,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未经实习单位批准不得擅自离开岗位。不得自行在外住宿。2.3、乙方学生如出现违纪、违规行为,经校、企教育后仍无法纠正者,由乙方负责退回学校处理。
2.4、乙方实习生在甲方实习期间应由乙方与学生另签订实习协议,未成年的需经学生家长同意。
2.5、实习生上岗前由乙方出具本人在校健康证明或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证明。
2.6、乙方负责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安全、住宿、交通,甲方负责督导实习学生遵守企业规章制度。
甲 方:签章 乙 方:签章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日期: 日期:
第三篇:示范校建设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一、实施背景
“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新的合作方式,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和工程技术人员、学校专业教师能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有效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搭建互利三赢的平台:学校在校企合作上解决了师资不足和设备不足的问题,可利用企业先进的机械设备做为学生的实训设备;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解决了困扰企业的重要问题——人力资源不足;而学生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开发合作的校企课程可见到学校里没见过的先进设备,学到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我们通过与东风裕隆实施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真正受益。
二、主要目标
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校企合作成果显著。⑴建立业内咨询小组
小组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办公室、专业教师等骨干人员组成。该小组主要工作内容:
一是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
二是协助我校设置和调整专业课程、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对接,而且必须体现高技能;
三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
四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习; 五是共同促学生高质量就业。⑵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工学结合和学生零距离就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汽车专业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一方面把工学结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在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努力实践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工作思路,对接校企合作之间的问题,综合运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教学资源,东风裕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我校稳固的校外顶岗实习实训基地。
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商教学模式
我们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避免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相脱离。我们以汽车拆装与维护的岗位技能需求为核心进行校企合作研讨,以汽车机械部件的拆卸、装配、调整为主要教学内容进行论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课堂教学与实训场所”、“实训场所与生产车间”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确立。
⑷为合作企业输送优秀人才
为合作企业输送优秀的毕业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我校已与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通过双向选择,合作企业可优先录用我校的优先毕业生。
⑸企业参与特色课程的建设
校企共建《汽车专业拆装综合实训》特色课程的建设,实现了从实际工作任务到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换。
⑹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懂得感恩
学生在厂实习期间工作认真踏实,认真学习每一道工序的具体操作要领,学会成品的检测方法,对工厂的管理有更深的体会,明白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明白了精确管理、精确计划、务实操作的重要性。艰苦的实习让他们体验到父母工作的辛劳,激发了他们的感恩心理。
⑺提高实践能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把课堂建立在生产车间,利用其设备先进的优势,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布置一个专案项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带实习的校内专任教师与路达的企业兼课教师共同指导学生专案的完成,并共同对专案做评估,项目由企业业根据生产需要制定,完成后直接用于生产。具体完成的项目名称汽车发动机装配、汽车自动变速器装配、汽车焊接、汽车内饰装配等,进一步完善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工作过程
从2009年至今,我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就与东风裕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期保持友好合作关系,我们先后派出汽车专业2010级、2011级和2012级的学生先后5批到长城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在前两级的工作基础上,本学期我们与东风裕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就深化校企合作培人才进行了多次商讨,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实现三赢为指导思想,在定期派遣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良好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有效的校企合作途径与方式,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2011年5月,我校召开校企合作委员会会议,会上汽车专业与东风裕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下一批校企合作协议。深化校企合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重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2011级学生中,组建“汽车运用与维修东风裕隆定 向班”,实行订单培养,深化校企合作的创新性做法包括:
⑴共同研讨、修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核心课程体系; ⑵共同开发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设计来自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实训项目;
⑶合作开发课程、编写讲义教材,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 ⑷企业承担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
在2010级、2011级机汽车专业与东风裕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顶岗实习的良好开展基础上,我们2012年5月份和东风裕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一门校企合作课程《汽车专业拆装综合实训》,该校企合作课程安排在东风裕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校外实训基地的生产一线开设,时间为8+1周,其中在生产性顶岗实习8周时间里的每周四晚上和周六全天,安排企业工程师分8组指导学生开展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训,共(2+5)×8=56个课时,8周训练完毕后择优留下部分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技能对口培训。每个组在一个部门先实习4周,后四周与其它部门的组轮换岗位实习,每组的企业实习负责人在实习开始就先布置一个专案项目,让学生在这4周内通过实习独立完成项目,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专案进行评估打分,每个小组在这两个实习部门的专案成绩总评即为学生在《汽车专业拆装综合实训》这门课程的成绩。这门课的教学采用“一课双师”,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组建“双师结构”的教学队伍,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制定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撰写授课教案等相关教学文件;由长城公司的工程师承担课程主讲任务,学校按兼职教师级别和授课时数支付相关技术人员课酬。学校的指导教师在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时(周四晚理论课、周六全天实践课)要给予专业的指导,在生产一线实习期间协助企业做好安全管理和思想工作。学校教务科督导办、二级学校督导小组、专业教研组负责人、学生管理队伍抽调专人组建质量监控小组定期下企业开展对本课程开设情况的过程监控。
四、条件保障
在校企合作建设过程中,学校成立成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企合作项目建设组,进行了有力的机构保障。学校邀请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西安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和陕西信天游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专家从职教理念、方法论;企业岗位设置、用人需求等方面上开拓思路,为校企合作提供理念上的支持。
五、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继续深入校企合作,在保证原有合作的基础上,开发新的项目。2014年之前我们计划:与长城公司合编一本《汽车维护综合实训》教材或《综合实训指导书》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为企业的储备干部开展提升理论知识的培训服务,为企业的员工提供在职专科学历教育(可把班级办在企业);为企业员工提供汽车专业等技术专业资格证书的考证工作。
六、体会与思考 校企合作是中职教育发展的有力保证。
(一)学生就业能力得到保证
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下,学生不仅拥有良好的校内实训条件,而且能够使学生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再到企业顶岗实习。只有校企合作,才能保证培养质量。实践证明,这种制度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扎实的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又有与岗位能力要求相符的专业技能。这种制度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满意度很高,能够适应企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教育体制改革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这种教育制度下,学校毕业生是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与无数大学毕业生失业相比,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就业率高,事实证明,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是科学有用的,作为教育制度的一项改革,是成功之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职业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对学生实行顶岗实习、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生产实践锻炼机会。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师傅带领指导下,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并把在实践中进行体验,能够迅速加深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热情。
(三)实现校企的互利双赢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通过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这是企业合作的动力所在。学校通过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扩大规模办学效益。通过合作,校企双方都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互利双赢是校企合作的坚实基础,也是推动校企合作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
(四)培养过硬的师资队伍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专业理论知识水平高,但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不强,这极大地影响了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应该为广大教师创设良好的实习环境,通过校企合作这种方式,为专业课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提供平台,这样有利于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一方面提高了老师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为职业学校建立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体制。
坚持校企合作,我想中职教育会有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四篇:校企合作案例
校企合作案例
[日期:2013-05-29]
来源:招生就业处 作者:zsjy
[字体:大 中 小]
陈磊与全景模式
听到陈磊同学获得了2012年江苏省“永隆·星空间杯”大奖赛三等奖的消息,老师们都比较诧异。因为这项大赛由江苏省室内设计学会举办,参赛的选手分别来自省内一流装饰企业和高等院校,汇集全省装饰设计精英。能在此项大赛获奖,难能可贵。
在校时,陈磊非常的普通,任课老师甚至都想不起来陈磊长的什么样子。在班主袁建芳的引导下,老师们才还原了陈磊同学在校的形象和在学校的“事迹”。
陈磊同学2006年进校,是0643班五年制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2006年进校成绩刚达到录取分数线,在班级学习成绩一般,性格内向,没有什么闪光的地方,就是一个普通的学生。2010年,在五年级的时候进入全景装饰工程设计中心实习。2011年毕业并在全景装饰任设计师。教素描的老师说:“我只记得他一件事,将大卫画得有点像长得像外国人的中国人。”班主任袁建芳说:“他个子高高的,像个男子汉,但说话时会脸红。但毕业设计做的不错。”
陈磊的进步,从全景开始
2010年7月1日,这是陈磊深深记得的一天。第一次跨进全景装饰的大门,几个同学听说公司总经理兼艺术总监曹兴元要给大家上课,心里惴惴不安,几个人还商量一下,准备如何回答提问和表态。出乎意料之外,曹兴元给他们上的第一课不是劳动纪律和公司制度,也不是设计理念,讲的主题是“设计师的语言表达”。
曹总的第一堂课让陈磊记忆犹新,曹总说:“对设计师而言,语言是设计师最重要的技术,其次才是设计技术。”“良好地语言沟通,才能让客户与设计师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产生设计的灵感,转化成现实的设计与成果。”
此后,全景装饰每周在酒吧举行设计研讨会,除了各设计小组阐述设计方案、讨论设计方案、修正设计方案外,特别安排一段实习生发言时间,强迫每位同学讲话。
陈磊回忆他的第一次发言,对那个设计项目他有些不同意见,但不知道怎么讲,最后只有三个字“蛮好的”。他说:如果是现在,我会从客户文化背景、空间视觉效果、时尚流行元素等多角度评析设计的好与坏。
曹总的另一个要求也让陈磊记忆犹新,公司员工每周利用半天时间跑装饰市场,了解装饰建材。曹总说:“不懂材料,不动工艺,还搞什么设计。到装饰市场,只要说是全景的,商家会任你看、任你问。”跑装饰市场,陈磊知道了建材的规格、价格、特性以及施工要求,在设计时能够信手拈来,实现装修风格统一、成本控制到位、工艺科学合理、施工流程有序。
曹总常说:“将担子交给谁,谁才会承担。”“知识只有经过实战才能成为能力。”基于这样的理念,从进入全景装饰的第一天起,曹总为每位实习生指定了一名专职设计指导。这些指导教师均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他们的指导就是实战,让实习生直接参与到一个个项目中,承担具体的设计任务。
半年实习下来,陈磊能够基本胜任客户接待、房屋测量、装修规划、装修预算、施工指导等多种工作。
一年实习期满,4名实习生,每人均参与十多个项目的设计工作,主持过一个项目的设计与施工。
陈磊说:“在全景,我懂得了什么是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是什么?是客户与设计师沟通的思想呈现,是空间与功能的科学配置,是工艺与材料的有机融合„„在学校期间,虽然学习了许多课程,能熟练的掌握绘图软件、能画设计图、知道各种设计风格,有一定的基础,但它们是割裂的知识,而不是自己融汇的认识。在全景,在一项项的具体工作中,我才将所学的一个个单元,融汇成体系,才懂得室内设计。”
全景的魅力何在
与陈磊的交流,让艺术系主任黄爱国颇为难受:学校的四年教育只是让学生有了知识,却没有认识;让学生知道,却没有懂得。
从2010年,学校与全景签订了合作协议,到2012年共安排22名实习生。其中留下工作的有15人。陈磊成为全景工装部主案设计师,陶杰成为家装部主案设计师。在全景实习的学生贾凯现已成为嘉禾装饰公司设计主管,张晨光实习结束后,回老家连云港创办自己的设计公司和墙地砖专卖店。多数在全景实习的学生,进入各家装饰设计企业后都成为企业骨干力量。回顾与全景的合作历程,黄爱国悟出了全景模式的魅力所在。
第一,全景对人的培养完全从项目实战的角度出发,区别于学校的经院程式。学校教学的目标依据是人才培养方案,但人才培养方案往往是滞后的、与行业是疏离的,造成的原因,一方面是学校在执行人才培养方案时,永远是小修小补、远远落后于实际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者多数为学校教师,自身就脱离实际的工作岗位。
全景则是从工作实际出发,教给学生的都是一线设计师自己亲身体验的结晶。艰难创业的曹兴元有过不会吆喝拿不到工程的经历,有过不懂工艺无法施工的尴尬,有过预算超标的损失„„曹总说:“我的失败要转化成公司和员工的正能量。”
同样学习装饰材料知识,学校只是在《装饰材料与工艺》这本教材中有相关知识,共计36课时。所涉及的都是基础材料部分,全新的装饰材料如电脑印刷石材、PPR管、PU产品、LED灯具等等介绍很少。在全景,建材知识是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方式掌握。
第二,全景重视人的社会性发展培养。
全景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将员工分为多个设计、施工、管理团队,强调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企业的考核与奖励以团队为单位,淡化对个体的考评;每年对员工进行拓展性训练;全景运动队经常集体参加校企篮球比赛、自行车骑行、钓鱼比赛等活动。
在注重团队培养的同时,也充分允许员工的个性发展。全景建有酒吧,员工可随时进入免费饮用;设计人员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不坐班,不考勤;酒吧设有文化墙,供员工自由展示„„
全景为员工提供的是自由的空间和展示的平台。实习生在这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平等,生机与活力,这是在学校里享受不到的氛围。工作的动力在这里提升,设计的创造力在这里勃发。
从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的对比可以看出,学校教学强调规定课程、重视理论,全景强调实际需要、重视实践;学校教育强调规范、关注整体,全景强调团队、关注个体。
开启全景模式
相比于学校,全景的人才培养更符合工作实际和学生的心理需求。能不能引进全景的经验,改进学校的教学呢?黄爱国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
经过反复地思考与磋商,2012年6月,学校与全景正式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启动了校企合作全景模式。全景模式的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1、调整课程设置。以曹兴元为组长的专业建设专家小组对原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建议课程设置要做大的调整。黄爱国主张慢慢来。经双方协商,采取了稳健的改革,将课程中原有的选修课132学时进行调整,全部改全景的讲座和社会实践内容。
2、聘请全景一线设计师、项目经理到校担任选修课讲师,讲授课本上没有的设计理念和专业知识,实现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市场的零距离对接。
3、引进企业进入校园,即在学校建立“全景设计工作室”,按照企业的要求来布置工作室的环境,利用课余时间,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进入工作室,以“校中企”的方式,在教学中引入全景实际项目,由学生和老师提供设计方案,最终由全景审核、修改、实施,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4、在企业中办学校教室,即学校投入电脑等设备,在全景公司设立学校工作室,以“企中校”的方式,供师生随时学习使用,努力打造现代学徒制。
5、全景接受学校专业教师定期企业实践活动,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
6、开展校企文化互动,举办篮球比赛、联谊会等活动。曹兴元和黄爱国都认为这是双赢的事。对全景而言,师生成了企业的编外员工,企业讲师也会在讲座中提高自己的水平,吸引更好的学生充实企业队伍。对学校而言,聘请了编外教师,引入了实战项目,变学生书本图纸的抽象认识为具体的、实物的感知。
在实施过程中曹兴元和黄爱国制定了详细的日程表,参与的学生主要是2009和2010级学生。到2013年5月,有全景开设了105个学时的选修课,曹兴元亲自主讲了《设计师的语言艺术》《色彩心理学》《你是艺术家》《如何应聘》等。引入3个设计项目供教学实践。2012年暑假,接受5名教师企业培训。在全景建立了学校工作室工作室,多批师生感受了企业的文化氛围。举办了一次校企篮球对抗赛和钓鱼比赛。
2013年4月,黄爱国做了个私下调查,学生多数认为全景人的讲座和活动有趣、有用。黄爱国也发现,在选修课的课堂上,学生专注度高,常常掌声雷动。5月初,学校对2009级学生进行了实习一项调查,82%学生想到全景实习。
全景模式的典型与非典型意义
全景模式还在实验之中,但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模式是否可以复制到其他专业中?能对学校的校企合作、课程改革等各方面工作有哪些指导意义呢?
典型意义一:学校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必须进一步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这样才能避免职业学校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不强的尴尬。
典型意义二: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让设计变成可以触摸的成果,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的热情。实际工作的需要会让学习更有针对性,工作的成就感会让学习更有动力。
典型意义三:企业讲师与学校教师的交流,是一种必要的互补。他们有共同语言,但又有不同的经验,教师的规范和企业讲师的灵活实际,这些优势共同融入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受益良多。典型意义四:多方位的校企合作,企业文化的提前渗入,有利于学生尽快融入企业,尽早实现由学生到企业人的角色转变。
其非典型意义:这样的模式要有热心教育事业、具有前瞻眼光的企业负责人。曹兴元是个有思想、有个性、有热情的企业家艺术家。他喜欢参加社会活动。担任镇江设计师协会秘书长,江苏省设计师协会委员,无偿担任镇江电视台《职在春天里》点评嘉宾,在电视台开设《建筑的艺术》讲座。他热爱教育,长期担任江苏大学、镇江高专、江苏工学院等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客座教授。
与曹兴元相比,多数的企业负责人对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复制全景模式也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企业遵循的是盈利逻辑,而教育遵循的是公益模式。如果能建立更高层面的制度保障,那校企合作将会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第五篇:校企合作案例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优秀典型案例
思路引领、走出一条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子
昌宁县地处滇西澜沧江畔,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农业县,全县人口45万,是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昌宁县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于1984年,学校占地面积73379平方米、建筑面积28497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06人,在籍在册学生3964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省市县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转变办学理念,实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助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下,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与山东春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筹建昌宁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于2015年底启动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开辟了一条走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办学之路。
春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中国疏菜之都—山东省寿光市,公司致力于现代农业十余年已发展成为涵盖蔬菜园区化种植、国外优良蔬菜品种引进、蔬菜工厂化育苗、农业新技术示范与推广、蔬菜订单组织实施的大型综合性农业公司。与昌宁职业技术学校合作成立昌宁春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依托寿光及国内外优势蔬菜产业资源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大力引进推广蔬菜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安全放心的农资产品。
一、领导重视是核心、落实推行是关键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和建设得到了各级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云南省教育厅和保山市教育局将示范园建设纳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昌宁县委、县人民政府将示范园建设纳入柯卡一体化规划,各级领导多次亲临示范园检查指导工作,公司享受县政府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帮助解决土地、规划、资金及项目实施等问题,示范园建设顺利推进,工作有序开展。
合作双方互相反复考察、充分论证后、进行全面合作。为把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好、成立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有学校领导、也有合作企业领导,领导小组具体统筹处理相关业务。
二、校企合作促发展、产教结合显优势
昌宁县职校、卡斯镇政府、公司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通力合作。首先学校与园区所在的卡斯镇签订共建协议,镇政府负责协调园区250亩土地流转过程中涉及农户思想工作,调解矛盾纠纷,协调园区与周围居民关系;根据发展需要继续为学校协调土地流转相关事宜。协调园区建设水电路畅通;帮助学校做好辐射带动区规划和实施协调工作;不与学校承担任何项目投资风险和损失、也不享受投资收益。
学校与春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园区合作共建协议,共同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实训基地,把园区打造成集学习、就业、创业的示范园区,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良种育苗推广、示范种植、观光休闲农庄、互联网+农业、技术交流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学校负责土地流转。做好园区土地平整,园区规划,园区主干道水、电、路建设,园区生产用房建设,工厂化育苗大棚、示范种植大棚和科技研发大棚建设,实施园区绿化美化工作,整合县内外相关项目,与公司共同开展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实验、示范、推广工作,制定教育教学科研计划、组织实施好园区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选派教师和学生到园区进行教学科研生产实践活动,为企业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生产经营环境、实现园区社会效益最大化。
公司在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前提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负责所有大棚内设施设备及生产物资采购和安装。负责园区后期修善维护工作,为学校师生实训、实习等提供条件,并做好技术指导,优先安排学生到园区就业,园区人员劳务费用由公司负责,公司不得以园区固定资产向外贷款融资,公司通过园区名义申报成功项目资金必须用于园区建设。
根据规划和合作协议要求、全部建设好学校投入建设资金2000万元、公司投入资金1300万元,学校占园区股份60%、春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占40%,园区收益根据学校与公司投入比例进行分配。
三、科学规划起点高,分段建设有成效
高原农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分三期进行。一期核心区建设,包括:建设教学及生活用房;高科技含量的玻璃温室大棚建设;组织培养研究室建设、培养出的金线莲、白及、香焦等已进入市场效益很好;1400平方米的工厂化育苗温室建设、已育出最新品种的辣椒苗、西红柿苗、木瓜苗两百万多珠;1400平方米的新品种示范种植 3 区;在卡斯镇兰山片区推广种植脱毒马铃薯1000亩,提高种植产量和品种、为当地农民增收。2016年底完成建设任务,完成投资780万元。
二期示范区建设,在卡斯镇卡斯村流转土地200亩,建成工厂化育苗37亩,优质蔬菜品种示范种植40亩,良种研发40亩,体验种植区30亩,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建设20亩,旅游光示范区33亩,现各项建设正全力推进、计划2017年底完成建设任务,计划总投资2520万元。
三期在弯甸乡、卡斯镇、柯街镇、勐统镇等流转土地1000亩,建设发展区。辐射到全县13乡镇、以及保山市的施甸县、隆阳区,临沧市的永德县等。
四、特色之路出成果
学校坚持“互动性、实用性、科学性”三个原则建设示范园,做到贴近产业,示范引领,基地与产业互动、与农民互动、与学生互动。示范园建设突出“教学功能、科研功能、示范功能、创收功能”四个功能;实现“服务教学、服务三农、服务精准扶贫、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四个服务;实现建设一个基地,培植一个专业,服务一个产业。
昌宁县职业技术学校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以绿色、生态、环保、高效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服务三农与学校创收四对接”。
一是将园区建设成教学实践园,真正实现将基地建在乡村里,将课堂建在产业上,将教学融入生产中,教学与生产对接,分期分批次安排教师和学生到示范园进行技能4 训练和生产实践,让学生在“干中练、练中学”。教师和公司技术人员共同编写乡土教材,既使用于教学、也能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二是将园区建设成观光产业园。深挖侨乡特色文化,通过建设餐饮服务区、QQ农庄等途径,搭建良好的观光旅游平台,在充分满足学校旅游专业师生实训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三是将园区建设成农业创业孵化园,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昌宁县果蔬、花卉及中草药新品种引种、推广、科研和技术培训中心。助力精准扶贫,采用“基地+公司+农户”模式,实施订单农业,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实现技术扶贫,让周边农民真正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共同致富。紧紧依托企业的有效资源和先进管理经验,做强做大果蔬育苗、示范种植和营销推广,一条龙的果蔬产供销集团公司。四是将园区建设成科普示范园,除职业学校学生在园区实践操作外、每年定期不定期组织中小学学生到园区参观,特别要组织好九年级学生及家长到园区参观、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园区不仅是现代农业专业学生实训基地、也是该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并且职校学生毕业后优先安排到园区及与其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就业。五是将园区建设成学校造血功能室,增强学校创收功能,弥补办学经费不足。
五、存在问题
在园区建设经营管理中存在问题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1、园区的管理包括方方面面、农业生产、产品营销、公司经营、技术推广等等,懂得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教师没有,所以大多建设只能边干边培训边总结。
2、园区建设推进虽然快,但要达到设计目标还缺少大量资金。
3、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需要召 5 开一些现场办公会,让更多人关心支持。
20176 叶兆平年9月28日
昌宁县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