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尊师重教情——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纪实20190203(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09:4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总书记的尊师重教情——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纪实20190203(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总书记的尊师重教情——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纪实20190203(本站推荐)》。

第一篇:总书记的尊师重教情——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纪实20190203(本站推荐)

总书记的尊师重教情

——总书记关心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纪实

2018-02-03 来源:《中国教育报》

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全国1578万教师收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送出的一份有获得感、幸福感、尊严感的特别礼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这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份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立足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一个月,2017年11月20日下午,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首次会议,就审议通过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意见》中的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党中央对人民教师的高度重视,都饱含着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殷切关怀。

这些年,纵然日理万机,但在教师节前夕,尊师重教的总书记都会前往学校看望这些“筑梦人”,或致信祝贺。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事实上,对于教师队伍建设,总书记始终牵挂。即便毕业离开曾就读过的北京市八一学校半个世纪,他也始终难忘师恩。

在2014年9月9日看望北京师范大学师生时,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表示,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

不论是刚刚出台的《意见》,还是过去5年的考察足迹,都能看到总书记对教师的深厚感情和鲜明的“贵师重傅”思想。

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与中外记者见面,在谈到人民期盼时,首先提到了教育:“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2013年9月10日,虽然远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但总书记仍然惦记着1500万教师的节日,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总书记不仅在教师节之际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还分别走进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北京市八一学校等学校与师生座谈。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2014年教师节前夕,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指出,“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

2015年教师节,总书记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信中写道:“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我们必须补上这个短板。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党和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2016年教师节,总书记在视察八一学校时发出时代强音——“我国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但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更加重视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师者,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这份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肩负的是传承与发展的重任,托起的是历史与未来的希望。“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好老师就是“梦之队”的“筑梦人”

“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当今之中国,呼唤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当今之时代,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

然而,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总书记眼中好老师的标准,就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

在北京市八一学校与教师座谈时,总书记又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做四个“引路人”的要求:“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这是总书记对新时代教师职业的新定位。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从事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

理想信念,是源头活水,是好教师的不竭动力。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高校教师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时指出:“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总书记指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总书记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总书记指出:“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这既是总书记给师者的最新诠释,也是习近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新时代教师培养和专业成长的新路标。

要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如何打造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之队”,始终是总书记心中的牵挂。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接关心和推动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教育部建立健全了覆盖大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制度体系,构建了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使师德建设全面迈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轨道。

——2012至2016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经费95亿元,支持实施“国培计划”——师范生项目、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等,共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职业院校教师、高校青年教师等1008万人次,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内涵式发展。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

——2015年8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原本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了职称等级和名称,并设置正高级职称,打破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天花板”。

截至2016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578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116万人。2013年以来,中央财政核拨乡村教师奖补资金已达112亿元,惠及130多万人。

如何让每位教师都能切身感受到党中央的关心和重视,如何进一步点燃从教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如何让全社会大兴尊师重教之风,成了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

2017年11月20日,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也是新一届中央深改领导小组通过的第一份教育文件。

当天的会议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这是一个东方大国领导人的尊师重教情结!(本报记者 柯进 高靓)

第二篇: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总书记关心生态文明建

设纪实

2015年03月09日 21:58:33 来源: 新华网

(新华全媒头条)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总书记关心生态文明建

设纪实

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陈二厚、董峻、王宇、刘羊旸)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让河湖鱼翔浅底,让草原牧歌欢唱……

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战略谋划,着力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引领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奋勇前行。

这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2015年新年伊始,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专程来到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详细了解洱海湿地生态保护情况。

在碧波荡漾的洱海边,习近平和当地干部合影后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他叮嘱,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习总书记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

建设一个美丽富强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总书记心中的梦想和力量之源。这力量,根植于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习近平对东方文化中和谐平衡思想的深刻理解。

在他看来,人类追求发展的需求和地球资源的有限供给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必须解决好“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的矛盾,达到“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的意境。

地球很大,也很脆弱。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大自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在生产力空前发展的同时,自然生态系统发生巨大变化,出现森林消失、湿地退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等严重生态危机。

放眼人类文明,审视当代中国,总书记的思考深邃而迫切--中华文明已延续了5000多年,能不能再延续5000年直至实现永续发展?

“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习近平的讲话掷地有声。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彰显了总书记对人类文明发展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对人类发展意义的深邃思考。

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全局出发,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

这部由习近平担任起草组组长的报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认识更加深化--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个。

2013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27次理事会通过了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标志着中国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在国际社会得到认同与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无论在国内主持重要会议、考察调研,还是在国外访问、出席国际会议活动,常常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有关重要讲话、论述、批示超过60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这是对生态与文明关系的鲜明阐释,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保护好生态环境,要有科学和系统的视野。在习近平看来,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大自然亿万年间形成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

2013年11月,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时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在另一次重要会议上,他进一步指出:“如果破坏了山、砍光了林,也就破坏了水,山就变成了秃山,水就变成了洪水,泥沙俱下,地就变成了没有养分的不毛之地,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他要求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与全过程,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来操作,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习近平认为,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林业在维护国土安全和统筹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中占有基础地位。他多次指出,林业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顶层,拯救地球首先要从拯救森林开始。

科学家预测,如果森林从地球上消失,陆地的生物、淡水、固氮将减少90%,生物放氧将减少60%,人类将无法生存。联合国指出,全球森林已减少了50%,难以支撑人类文明大厦。

“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2013年4月2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

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一直铭记,他到国家林业局工作时,习近平对他叮嘱道,林业就是要保护好生态,谁破坏了生态,就要拿谁是问。这使赵树丛深深感到,保护生态责任重于泰山。

目前,我国仍有9亿多亩天然林没有纳入天保工程实施范围,森林质量不高、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严峻。如何让中国的森林为地球增添更多绿色,在习近平心里有着特殊地位。

对此,党中央作出了事关长远发展的战略决断--从今年起,我国分步骤扩大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范围,最终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同时,把天保工程范围扩大到全国、争取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实施湖泊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对有条件恢复的湖泊湿地退耕还湖还湿;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扩大京津平原的森林湿地面积,提高燕山太行山绿化水平。顺应世界大势,实现永续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引领中国人民奋力抒写生态文明新篇章。

>>>习近平同志报道专集<<<

“原油可以进口,世界石油资源用光后还有替代能源顶上,但水没有了,到哪儿去进口?”

2014年3月14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5次会议上,习近平提出的问题振聋发聩。

他指出,治水的问题,过去我们系统研究不够,“今天就是专门研究从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森林、湖泊、湿地是天然水库,具有涵养水量、蓄洪防涝、净化水质和空气的功能。然而,全国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湖泊已有200多个萎缩;全国因围垦消失的天然湖泊有近1000个;全国每年1.6万亿立方米的降水直接入海、无法利用。

针对严峻形势,总书记一语中的:水稀缺,“一个重要原因是涵养水源的生态空间大面积减少,盛水的‘盆’越来越小,降水存不下、留不住”。

不仅是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严重,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在追赶现代化的征程上,面临更多的生态窘境,长期被忽视的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显现:

大气--在全国74个按新的空气质量标准监测的城市中,达标比例仅为4.1%; 土壤--全国1.5亿亩耕地受污染、四成多耕地退化,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近三分之一;

森林--森林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石漠化仍然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水体--受严重污染的劣V类水体比例达10%左右。

更为紧迫的是,我国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承接比较多的是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

“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谆谆告诫。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在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指出,华北地区缺水问题本来就很严重,如果再不重视保护好涵养水源的森林、湖泊、湿地等生态空间,再继续超采地下水,自然报复的力度会更大。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2014年3月7日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深刻地指出。

生态破坏严重、生态灾害频繁、生态压力巨大等突出问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如何补齐生态短板?习近平有深邃的理解。

“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后回答学生提问时说,“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在另一次重要场合上,习近平对“两山论”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揺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生态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有绪深有感触地说:“总书记从发展最紧迫的地方入手,凸显出对生态问题的重视,生动形象地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对发展观作出了新诠释,为加快林业和生态建设指出了新方向。”

远见卓识源于切身实践,高瞻远瞩始自深入调研。习近平对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关系的深刻认识,源自他长期对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实践。福建长汀的生态巨变,就是一个缩影。

长汀是客家人重要的聚居地,历史上山清水秀,林茂田肥,人们安居乐业。由于近代以来森林遭到严重破坏,长汀成为当时全国最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区之一。1985年,长汀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全县面积的31.5%,不少地方出现“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的景象。

绿水青山没了,何谈金山银山?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五下长汀,走山村,访农户,摸实情,谋对策,大力支持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过连续十几年的努力,长汀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2.8万亩,减少水土流失面积98.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86年的59.8%提高到现在的79.4%,实现了“荒山-绿洲-生态家园”的历史性转变。

长汀的生态治理样本,折射出习近平清晰的生态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中南海的政治局集体学习,还是同人大代表讨论交流,无论是在深入基层乡村的调研中,还是在远渡重洋的国外访问时,他反复强调这“两座山”,坚定传递着这一执政理念。

思想引领行动,理念指导实践。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推出了一揽子硬措施。--不简单地以GDP论英雄。最重要的是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

--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治理。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

--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受到惩罚;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中国在生态文明这个领域中,不仅是给自己,而且也给世界一个机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朝着绿色经济的转型。”联合国副秘书长阿奇姆·施泰纳说。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也是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变革,引领着中国发展迈向新境界。

“习总书记到林区看望林业工人了!”2014年春节前夕,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沸腾了。冒着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踏着皑皑白雪,习近平来到阿尔山市伊尔施镇林业棚户区。

建设生态文明,是民意,也是民生。习近平没有忘记地处偏远的山区林区,没有忘记生活在这里的林区人民。当听到阿尔山林区已全面停伐,正处在艰难转型期时,他深情地说:“历史有它的阶段性,当时砍木头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种树看林子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春秋时期,管仲在《管子·立政》中说,“草木不植成,国之贫也”,“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行其山泽,观其桑麻,计其六畜之产,而贫富之国可知也”。在习近平看来,林业改革的目标,就是既要生态美,也要百姓富,“保生态、保民生”——

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林区新体制,建设资源增长、生态良好、林业增效、职工增收、稳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林区。

早在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就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给予了特别关注。他到武平县调研后作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的历史性决定。如今,这项被誉为我国农村第三次土地革命的改革已将27亿亩山林承包到户,为5亿农民带来福祉。

“森林是我们从祖宗继承来的,要留传给子孙后代,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在2014年12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关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和国家外交大局。必须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让历史的春秋之笔为当代中国人留下正能量的记录。”

习近平多次指出,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人民群众期盼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宜居,造林绿化、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群众对干净水质、绿色食品、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等生态的需求更为迫切,推进生态文明之路,已成为共同愿望和追求。

2013年4月,他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同年12月,他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群众的期盼,就是总书记的关切。2014年岁末,时刻牵挂百姓健康和生活的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来到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永茂圩自然村村民洪家勇家。他走进厨房,开冰箱、揭锅盖、拧龙头,拉家常、谈生产、问民需。

习近平坚定地说:“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我们要下定决心,实现我们对人民的承诺。”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严守生态红线不能“越雷池一步”,习近平要求全党同志在这个原则问题上不能有一丝一毫松懈。面对一些破坏生态的事件,他还亲自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严查。

陕西秦岭北麓山区曾私建上百套别墅,山体被肆意破坏,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有的甚至把山坡人为削平,圈占林地,对生态环境破坏十分严重,老百姓意见很大。看到材料后,习近平当即批示。随后,这些存在多年的违法建筑被一举拆除。群众拍手称赞。

“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生态环境越来越珍贵。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方式,并从中创造新的增长点。生态环境问题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一项重要工作,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习近平强调。

拳拳爱民心,尽现决策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民生改善,一项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有力推进:

--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2013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4.3%,比2005年累计下降28.56%。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取得进展,2014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万平方公里,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300多条,实施河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启动实施,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这是炽热的民生情怀,也是坚定的历史担当--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APEC欢迎宴会上致辞时表示,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

漫漫生态路,壮哉中国梦。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伟大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完成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 张明宇 ]

第三篇:习近平总书记来安徽考察纪实

总书记来安徽考察纪实:在中部

崛起中闯出路

习近平指出,现在,安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安徽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有基础,推动深化改革、内陆开放有闯劲,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有优势,只要以钉钉子精神干,再接再厉、不骄不躁、奋力拼搏,在中部崛起中前景可期。希望安徽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创造美好前景。

4月24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临安徽考察工作。这是对安徽发展的高度重视,是对安徽人民的亲切关怀!从大江南北到淮河两岸,7000万江淮儿女欢欣鼓舞、无比振奋!

整整3天半,总书记不辞辛苦,风尘仆仆,辗转六安、滁州、合肥等地,深入农村、企业、高校、科研文化单位,就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进行调研考察。

亲民为民的情怀、求真务实的作风、夙夜在公的精神,总书记的崇高风范和谆谆教诲,播撒在江淮大地上,镌刻在安徽人民心中!

安徽人民深深铭记,2011年4月,习近平来安徽考察,希望安徽的同志们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的更大成绩。5年来,安徽走过硕果累累的“十二五”,走进大有可为的“十三五”,正向着新的更高目标进发。

安徽人民深深铭记,2014年3月,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提出了“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安徽各级党员干部自觉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座右铭,把“三严三实”作为行为准则,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向总书记看齐,奋力争当“四个自觉”模范。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总书记亲临安徽考察工作,坚定了我们建设创新型“三个强省”的信心决心,指明了我们推动安徽“十三五”发展的前进方向,强化了我们践行“四个意识”的政治自觉,必将激励全省人民沿着中央确定的正确方向阔步前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陪同考察。

重温革命传统——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六安市金寨县是著名革命老区,素有“红军摇篮、将军故乡”之称。4月24日上午,习近平从北京到合肥一下飞机,就在省委书记王学军、省长李锦斌陪同下,驱车1个半小时来到金寨县红军广场。

天空飘着绵绵细雨,巍峨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在苍松翠柏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气势宏伟的纪念塔上,刘伯承元帅题写的“燎原星火”四个大字遒劲有力。习近平沿着台阶拾级而上,缓步走到革命烈士纪念塔前肃立。

敬献花篮仪式在雨中举行。两名武警战士抬起花篮,正步来到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将花篮安放在纪念塔基座上。习近平缓缓走上前去,悉心整理花篮缎带,红色缎带上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面向革命烈士纪念塔,习近平深深三鞠躬,表达了对革命烈士的深切缅怀和无限敬仰。

随后,习近平来到金寨县红军纪念堂瞻仰。吊唁大厅里,陈列着老红军照片、红军烈士英名录、红军雕塑以及在金寨组建和战斗过的11支成建制红军队伍序列表,展示了红军风采和丰功伟绩。在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中,金寨县共有10万英雄儿女为国捐躯。凝望一幅幅黑白的照片,念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习近平回忆起不少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

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得知即使在最艰苦的战斗岁月里,革命红旗都高高飘扬在大别山上,习近平深受感动。立夏节起义革命者使用的粗糙枪支、从金寨县开始传唱的《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词曲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初期的斗争形势图……习近平一次次驻足凝视,并询问有关细节,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习近平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挂念老区扶贫——

横下一条心打赢攻坚战

革命老区金寨县也是国家级首批重点贫困县,2011年被确定为大别山区扶贫攻坚重点县,2015年底仍有贫困人口8.34万人。老区人民生活得怎么样,习近平一直牵挂于心。

4月24日下午,习近平乘车1个多小时,来到位于深山区的花石乡大湾村大湾村民组,实地考察脱贫攻坚工作。

村民陈泽平今年56岁,与身体残疾的妻子住在光线昏暗的老宅里。习近平来到屋里,与他们亲切交谈,询问生活情况。“身体还好吗?”“这个季节屋里还有点冷吧?”“家里种几亩地?”“种的茶叶几年能收获?”“养了几头猪?”“猪肉价格还可以吧?”总书记问得十分细致。村干部递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情况调查表》。“移民直补”“公益林补贴”“计生奖”“劳务收入”……总书记一边念着表格上的项目,一边向陈泽平了解贫困户搬迁等支出和补贴情况,问他愿不愿意搬迁到山下去。陈泽平高兴地说:“党的这个政策好,我欢迎!”

来到村民汪能保家,习近平紧紧握着他的手热情地说:“老汪你好,我来看望你们!”汪能保激动不已:“做梦都没想到您会到家里来,共产党政策好,给我们带来好多福分啊!”习近平拿过他家的扶贫手册,从第一页开始翻阅,了解致贫原因、扶贫措施、脱贫进展等。听说老汪爱人患有高血压,一年药费要花两三千块钱,习近平说,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医保、新农合方面给予更多扶持。

走出汪能保家,习近平又走访了汪达伟、汪达开、陈泽申家。当地干部沿途向总书记介绍茶园、鱼塘、小型光伏电站等扶贫项目,习近平一一询问生产经营、成本效益,同大家一起算脱贫时间账。

村民陈泽申家的小院里,当中摆着一张方桌,桌上放着一筛花生,旁边是一圈椅子。习近平在这里坐下来与乡亲们座谈。

“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我的孙子都读到高三了。”听说陈泽申的孙子即将高考,习近平详细询问孩子学习情况。他说,要做好教育扶贫,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教育跟不上就会世世代代落后,学一技之长才能有更好保障。

村民汪於常兴办农家乐,有了致富门路。习近平问他:“来的人多吗?是每天都有人来,还是逢年过节才有人来? ”“主要是双休日来客人。”“主要是哪里人? ”“都是城里人。”听说前一天,他家来了6批客人,赚了一笔不小的钱,总书记高兴地笑了。

大湾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余静向总书记讲述了自己的扶贫历程。她说,村里现在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4户415人,“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习近平问她:“像光伏扶贫这样的产业化扶贫措施,还有哪些? ”“还有茶叶、旅游、养殖。”“这些措施是长期的吧? ”“是的。”得到满意的回答,总书记露出欣慰的笑容。

习近平在座谈中指出,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横下一条心来抓。要强化目标责任,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

关注农村改革——

奋勇击楫中流争当改革先锋

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1978年冬天,小岗村农民冒着风险在大包干“生死状”上摁下红手印,掀开了农村改革的大幕。如今小岗村发展得怎么样,习近平十分关心。

春风十里,麦苗青青。4月25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小岗村高标准示范农田里。他沿着田埂走进绿油油的麦田,仔细察看小麦长势。当前小麦正在抽穗灌浆,据目前长势估算,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端详着茁壮的麦苗,总书记喜上眉梢。

习近平指出,安徽是粮食生产大省,长期以来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要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优化技术措施,落实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努力实现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有机统一、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

“当年农家”是上世纪70年代典型的农家院落,现在已是小岗村一处旅游景点。院子里,几间低矮的茅草房,墙上刷的标语早已褪色,但红色字迹依稀可见。习近平俯身走进屋内,看到的都是定格的当年景象:老式的生产工具、简陋的生活设施。在大包干签字室,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习近平强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

与“当年农家”一墙之隔的,是村民吴广利家漂亮宽敞的新居。看见习近平来到家门口,老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不是在做梦吧?”握着总书记的手,他这才定了神,便连忙请习近平参观自家新居。习近平问他:“盖这个房子要花多少钱? ”“十几万块钱。”总书记称赞他们生活幸福。

今年73岁的严金昌是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他和老伴与四子严德双一起生活。一家人经营着“金昌食府”农家乐。习近平问:“平常来的客人多吗?”严金昌说:“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都有。”总书记说:“好!农家乐,乐农家。”看到他们过上现代化的生活,习近平表示,小岗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看了让人感慨万千。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他希望小岗村继续在深化农村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希望大家向沈浩同志学习,进一步把乡亲们的事情办好。

面对平易近人的总书记,严金昌由衷感叹:“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您提出了中国梦,我们小岗人也有小岗梦。”习近平说:“是啊,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祝你们生活越来越好!”

随后,习近平在小岗干部学院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滁州市委书记李明、凤阳县委书记米德成、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吴小林、大包干带头人代表严俊昌、种粮大户代表程夕兵先后发言。他们结合小岗村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显著变化,畅谈当前党的农村政策亮点和深化农村改革前景,对党和政府进一步支持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提出意见和建议。习近平边听边记,不时同他们交流。

习近平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聚焦科技创新———

坚持自主创新创造骄人业绩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4月26日上午,习近平来到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观看安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

在智能语音展区,全球领先的智能语音技术让机器“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习近平兴致勃勃地观看演示后,对其在多语种翻译、服务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表示看好。

机器人“佳佳”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平台:“见到敬爱的总书记真开心!佳佳祝总书记天天开心!”“佳佳”现场演示了丰富的“微表情”,给习近平留下深刻印象。

从大尺寸液晶面板到新款笔记本电脑,从石墨烯复合材料到微小型燃气轮机,从纳米水净化技术到口服胰岛素胶囊,从奇瑞全铝车身电动汽车到江淮iev6s纯电动汽车……习近平一边走一边看,不时询问技术研发、制造成本、市场销售等情况。在与科研人员交流时,总书记说,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是一片创新的天地。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更上层楼。祝大家创新愉快。

随后,习近平来到量子通信京沪干线运管中心,听取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发展情况汇报。中科院院士、中科大教授潘建伟重点介绍了量子通信网络建设、运行和应用情况。作为全球第一条远距离量子通信干线,这条“京沪干线”总长约2000余公里,将于今年底开通运行。习近平对量子通信研发工作给予肯定,说“很有前途、非常重要”。

26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中科大近代物理系,了解实验室科研总体情况。在自旋磁共振实验室,他考察自主研发的低场核磁共振设备、电子顺磁共振设备,了解原创性单分子磁共振设备和超分辨磁共振谱仪在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实践应用。中科院院士、中科大教授杜江峰告诉总书记,年轻的科研团队中,有一半来自科大少年班。习近平称赞道:“后生可畏啊!”

习近平强调,安徽作为科技大省,中国科技大学作为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的大学,这些年抓科技创新动作快、力度大、成效明显,值得肯定。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中国科技大学要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力争一流,在人才培养和创新领域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寄语青年学子———

肩负时代责任高扬理想风帆

青年兴则国家兴。4月26日下午,在中科大图书馆5楼的自习室里,数百名学生正在专心学习。当习近平来到这里,自习室立刻沸腾了。同学们从四面八方围拢上来,习近平与他们面对面交流,谈学习、话成长、说未来。

看到少年班的于晓静,习近平问她:“你多大了? ”小于说:“我已经16岁了,现在读大二。”“上少年班,觉得怎么样?”“老师和同学们对我们都很照顾,我觉得在科大学习挺幸福的。”习近平又问:“你家是哪儿的?”“我家是河南的。”“你在这里,爸爸妈妈放心吗?”“刚开始也不放心,后来看我没什么抱怨,他们就放心了。”习近平爽朗地笑了,对她说:“希望你快快长大!”

站在总书记面前,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吴茂乾格外激动。5年前,正在读大学四年级的小吴告诉前来考察的习近平说,打算先去西海固支教一年,回来再读研究生。“西部支教一年,终生受益无穷。”当年习近平的这句话,小吴至今铭记在心。

总书记问吴茂乾:“看来这一年对你来讲,受益还是挺多的吧? ”“是的。我觉得,当地群众确实需要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去西部奉献青春和才华。”“你学的什么专业? ”“我读的是传媒管理,正在做科技传播方面研究。”“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我们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传播到西部,带到人民群众尤其是孩子们中去。”习近平听了十分高兴。

“你毕业后有什么打算?”习近平问工程学院的国防生邵云飞。小伙子坚定回答:“服从祖国分配!”总书记又问:“将来立志当将军吗?”小邵谦虚地说:“平平凡凡做好自己工作就行。”习近平夸奖他:“这个心态非常好,踏踏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望着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孔,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希望同学们肩负时代责任,高扬理想风帆,静下心来刻苦学习,努力练好人生和事业的基本功,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大家要向我国老一辈杰出科学家学习,争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当天下午,习近平在中科大图书馆4楼学术报告厅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同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名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交流,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依靠知识,必须依靠劳动,必须依靠广大青年。广大知识分子、广大劳动群众、广大青年要紧跟时代、肩负使命、锐意进取,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为共同理想和目标而团结奋斗。

当习近平走出图书馆,已是傍晚时分,天空又下起雨。千百名科大师生站在雨中,向总书记挥手道别。不少同学挥舞着自制的标语:“跟着***,实现中国梦”“***,我们为你点赞”“***,我们爱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中,师生们高唱起慷慨激扬的科大校歌《永恒的东风》:“迎接着永恒的东风,把红旗高举起来,插上科学的高峰……”,表达了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勇攀科学高峰的雄心壮志。

情牵安徽发展———

努力闯出新路创造美好前景

东风浩荡万象新,江淮奔流千帆竞。一路走来,总书记心系民生情切切,指点改革意深深,把脉发展语殷殷,对干部群众充满无限深情,为安徽工作倾注无数心血。

4月27日上午,习近平在合肥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王学军代表安徽省委、省政府作的工作汇报。省长李锦斌、省政协主席王明方、其他省党政军领导和省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出席汇报会。

习近平对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委和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显著成绩,迈出了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坚实步伐,党中央对安徽工作是肯定的。

习近平指出,现在,安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安徽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有基础,推动深化改革、内陆开放有闯劲,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有优势,只要以钉钉子精神干,再接再厉、不骄不躁、奋力拼搏,在中部崛起中前景可期。希望安徽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创造美好前景。

习近平强调,“十三五”规划纲要贯彻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对实践的新要求,反映了人民意愿和社会期盼,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行动指南。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自身优势,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考察期间,习近平在合肥亲切接见驻皖部队师以上干部和作战团单位主官,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驻皖部队全体官兵致以诚挚问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陪同接见。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鹤,中央办公厅常务副主任、总书记办公室主任丁薛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等随行考察。陪同考察的还有省委副书记李国英,省委常委、秘书长唐承沛,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副省长方春明,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李建中等。

第四篇: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教师心得体会两篇

总书记讲话教师心得体会之一

2014年10月9日下午,我们教育科学系全体教师在一起学习了总书记在第30个教师节的讲话。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教师,一名培养未来中小学老师的教师,我从习总书记的讲话中,获益匪浅。教师,肩负着振兴教育,振兴民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托,其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将直接影响青少年培养的质量,因此,作为教师应懂得“教育的最高原则是尊重人,学生不只是受教育的对象,他们首先是人,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他们有权接受教育,正像他们有权犯错误一样”。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自我素质,才能以身作则,作为学生的表率。

一、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前段时间,“狼爸”“虎妈”式的棍棒教育引发了广大的争议,传统教育是否适合当下的教育环境成为了人们争论的话题。习总书记指出“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老师还要具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品质。”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民主平等的社会,我们的教育中也应该是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也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尊重学生的观念,意愿和情感。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安排,把学生的学习真正作为教学活动的轴心,让学生在充满生气的和谐的气氛中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才智。同时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人格。做为教师应看到学生在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上存在着差异,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内在的潜力,只要条件允许,他们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师就应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天地。对于学习有困难、纪律上又难于控制自己的学生,更要做到耐心、细心、更要尊重他们,让他们的学习态度发生变化,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接受教育,以完成时代赋予教师的重托。

三、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有晚,有先有后,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四、探索适合学生而非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有两种教师,一种用自己的教学方法去筛选适合自己教法的学生,于是筛选出一些不适合的学生;一种用自己的学生去筛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于是筛选出了一些不合适的教学。我们需要做后一种老师,践行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探索、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把更多的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此次学习更坚定了我作为一名高素质教师的追求,我会一如既往的不断的提高自己,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争做让领导满意,让家长满意,让学生满意的好教师。

总书记讲话教师心得体会之二

在《说文解字》中,对“教”和“育”做了如下的界定——“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强调的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在教学活动中所起到的模范作用;育,强调的是教育赋予个体的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导向,将个人引导到正确的路途上。2014年10月9日下午,我们教育科学系全体教师在一起学习了总书记在第30个教师节的讲话。习书记的讲话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了,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

通过对总书记讲话的学习,我更深地认识到,作为教师,在日后的工作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应在日常生活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不知不觉间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丰富学识,拓展眼界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只有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社会见

闻,精通教学业务,才能将最准确,最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敬重和信赖。所以教师每天都要抽出一、二个小时来博览群书,在知识的海洋里吸取营养,提升自身的学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真正的偶像。

三、转变教育观念,践行素质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教师需要摒弃这种观念,不可以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要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四、提高素养,培养情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在各个方面都应为人师表。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居高临下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而要把自己当作学生的亲密朋友。每天,在接受学生的第一声呼唤的同时,是否也应该亲切地向学生道声:“你好”。不要以为,只有学生才会做出对不起老师的事,其实,教师也有犯错的时候。这时侯,教师是否应该放下架子,也真诚地向学生说声:“对不起。”

五、关爱学生,不离不弃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

作为一名入职不久的教师,对习总书记讲话的学习加深了我对教师和教育事业的理解,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会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通过对学生的关怀和帮助,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第五篇:习近平总书记2013-2017两会时间全纪实

总书记2013-2017两会时间全纪实

◆ “当年库尔班大叔来北京见到了毛主席。我今天见到了习主席。”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买买提依布热依木·买买提明说:“党的政策亚克西!”总书记也回应:亚克西!

◆ 细心的人们总结出一些规律。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参加代表团审议后,总会选择其中一些省份再做实地考察调研。

◆ 今年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说,曾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凉山州“悬崖村”的报道,特别是看着村民们的出行状态,感到很揪心。了解到当地建了新的铁梯,心里稍稍松了一些。

◆ 从一次会议到五次会议,总书记每年都要到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改革开放、创新驱动是必谈的话题。

◆ 总书记坚定地说:“真正把忠诚党和人民事业,做人堂堂正正,干事干干净净的干部选拔出来,让不作为的人坐不稳,让忽悠的人没前途,让跑官要官的人没市场,让买官卖官的人受严惩,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 “一定要调结构啊。”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结构调整一定不要搞相濡以沫,让“僵尸企业”苟延残喘。一定要腾笼换鸟,最后达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境界。长痛不如短痛。

◆ “强军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肩上,要挑起这副担子,必须敢于担当,这既是党和人民的期望,也是当代革命军人应有的政治品格。”总书记的嘱托,激发出全军将士空前高昂的斗志。

从人民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力量

——总书记同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共商国是全纪实

春天的盛会又一次奏响时代的强音。

连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分别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辽宁、四川、新疆、解放军代表团审议,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

从十二届一次会议到五次会议,总书记先后30次参加团组审议讨论,面对面听取230多位代表委员发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新发展理念,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总书记同代表、委员们倾心交流、共商国是,凝聚共识、擘画未来,带领人民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昂首阔步、奋力前行。

一诺千金的职责使命

“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4年前,2013年3月17日,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掌声雷动、群情振奋。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刚刚当选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向人民作出庄严承诺。

时间飞逝,言犹在耳。

从一次会议到五次会议,一声声关怀备至的询问,一句句掷地有声的指引……全国两会,国家最高议事殿堂,见证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非凡历程,见证着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实践。

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深入群众、勤政有为。4年来的5次会议,一幕幕交流互动的感人场景令人难忘。

这是一份血浓于水的情谊——

2017年3月11日晚上,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张灯结彩、鼓乐悠扬。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出席全国两会少数民族代表、委员欢聚一堂。

买买提依布热依木·买买提明坐在总书记身边。总书记亲切地同他交流,还为他讲解现场演出节目的特色。

买买提依布热依木·买买提明说,新疆距离首都北京那么远,可总书记的心与我们贴得这么近。

就在一天前,总书记到新疆代表团参加审议,同买买提依布热依木·买买提明有一番情真意切的交流。

买买提依布热依木·买买提明预定的发言结束后,他又对总书记说:“我还想汇报一件事。”

“你讲。”总书记说。

“当年库尔班大叔来北京见到了毛主席。我今天见到了习主席。”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您不久前给库尔班大叔的家人回了信。他们一家人非常高兴,托我带来几张照片给您看,还让我告诉总书记,请您放心,我们当地各族群众永远记得党的恩情,一定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

“真是人丁兴旺啊。”总书记一边端详照片一边说,我上小学时就从课文里读到库尔班大叔要骑着毛驴上北京看望毛主席的故事。

“他们都还生活在本地吗?还是到外边去了?”总书记问。

“多数在村里,他们都好着呢。”买买提依布热依木·买买提明回答。

在一旁的自治区领导向总书记介绍,买买提依布热依木·买买提明刚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时还不会讲汉语,这两年他努力自学,现在表达已经很流利了。

“你们和田地区,农村耕地少。你那个村每家有多少地啊?”总书记接着说。

“每家平均一亩二分地。”买买提依布热依木·买买提明回答。

“现在种粮食还是种果树了?”

“种果树。”

“是种石榴吗?”

“对,种石榴。”

“不种粮食了?”

“也种,套种。”

“你刚才发言中讲到结对认亲,你家里有没有结对的?”总书记又问了一个问题。

“有有有。”买买提依布热依木·买买提明答得很干脆。

“是什么人和你结对子啊?”

“是搞蔬菜大棚的。自从开始搞结对认亲活动,汉族的同志来了,我们也主动找他们,我们一块劳动,一家亲。”

“结对认亲能够很认真、很讲实效地开展起来,对促进民族团结很有意义。谢谢你呀,给我讲了这么多你们当地的实际情况。”总书记说。

买买提依布热依木·买买提明说:“党的政策亚克西!”总书记也回应:亚克西!

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交流——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与青海省贵德县河阴镇大史家村党委书记毕生忠有一段长达20分钟的对话交流。

从村里种什么庄稼、牛羊育肥和水产养殖业如何发展、村里砖瓦厂生产有没有过剩问题,到村里民族团结、基层党组织建设……毕生忠没有想到,总书记问得这么细致。

今年再来北京参加人大会议,毕生忠代表很想告诉总书记:“村里关闭了原有的砖厂,成立了新型建材厂,带动村民致富。这一年来,村里有了新变化,生活垃圾和废水实现了集中现代化处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这是一封承载期盼的书信——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赣州的明经华代表带来了百岁老红军王承登写给总书记的一封信。王承登在信中说,希望国家加大对赣南茶油等扶贫产业的支持,希望总书记到赣南走一走看一看。

总书记不仅收下来信,还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把信念给大家听。

“我在发言中讲到脱贫攻坚时,专门向总书记介绍了赣南的油茶产业。总书记亲自过问这个事情,推动了赣南油茶产业的大发展。”明经华代表回忆说。

全国两会就像一扇窗,总书记从这里倾听基层的声音,感知人民的冷暖。人民群众也通过这扇窗,看到总书记为民服务、为国尽力的赤子之情,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

带着人民的心声,走到人民中去。

细心的人们总结出一些规律。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参加代表团审议后,总会选择其中一些省份再做实地考察调研。

2013年,总书记来到辽宁代表团,就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与代表们深入交换意见。同年8月,他前往大连、沈阳等地,深入了解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发展情况。

2014年,总书记在上海代表团着重强调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不久,他便来到上海自贸试验区,走进企业、园区、科研基地调查研究,为上海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科学发展先行者指明方向。

2015年,总书记在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详细询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关心革命老区脱贫攻坚进展。4个月后,他“如约”来到长白山下,在田间地头同干部群众共商改革发展大计;之后农历春节前,他又出现在井冈山的贫困村,给老区人民送去新春祝福。75岁的井冈山茅坪乡神山村村民彭水生见到总书记,激动地竖起大拇指说:“你呀,不错咧!”

2016年,总书记分别参加黑龙江、青海代表团审议。同年5月和8月,他先后来到黑龙江、青海两省考察。大兴安岭林场、赫哲族乡村、易地扶贫搬迁点、三江源生态保护……总书记带着在全国两会上关注的问题、了解的情况,走村入户,察民情、问民意。

总书记用心倾听人民呼声,用真情回应人民关切,用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

在今年的会议上,许多代表不约而同向总书记发出邀请:希望总书记到他们的家乡看一看,给他们更多指导。

总书记说:“大家的‘请柬’我都收下了,有机会一定去。”

始终不渝的人民情怀

骆云莲代表也给总书记带来了几张照片,是芦山地震灾后重建的新面貌。

3月8日,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看到照片上新建的学校、漂亮的住宅小楼、青龙场村村口矗立着刻有“永远跟党走”5个大字的感恩石,总书记说:“非常高兴,浴火重生!”

2013年4月,四川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总书记亲赴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很多人一定记得那幅感人至深的画面——芦山县体育馆安置点帐篷内,一个一岁多的孩子,总书记用手捧着他的小脸蛋,轻轻亲吻。

这个小孩名叫骆俊诚,如今已经5岁半了。看着照片中小家伙在芦山县幼儿园快乐地生活,总书记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人民,在总书记心中始终处于最高的位置。

人民,在总书记心中从来都是最深的牵挂。

每年全国两会,总书记同代表、委员交流最多的就是脱贫攻坚、就是人民福祉。

2013年,在辽宁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注重关心生活困难群众,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2014年,在贵州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总书记要求: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真实惠。

2015年,在江西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总书记表示: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2016年,在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总书记强调:“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今年,在四川代表团、新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多办一些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

——坚持精准扶贫,不能“手榴弹炸跳蚤”;

——扶贫先扶智,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

——绝不能搞数字脱贫;

——脱贫不要脱离实际随意提前;

——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

这些脍炙人口的“扶贫金句”,正是总书记在同代表、委员的交流中讲出来的。

民族地区发展,总书记更是念兹在兹。

2015年,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强调:“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每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都利用参加审议讨论的机会,同少数民族代表委员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同他们一起谋划民族团结进步的大文章。

2014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上,委员们踊跃发言。

总书记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同委员们展开讨论。他畅谈了对坚持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意见,也希望少数民族界委员们加强调查研究,为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发挥参谋助手和决策咨询作用。

人们记得,4年多前,总书记在西藏代表团要求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坚定不移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确保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人们记得,在贵州代表团,王菁代表在发言结束时,动情地唱起布依族民歌《好花红》。总书记称赞她唱得好,并请她向乡亲们转达良好的祝愿和问候,祝乡亲们生活“好花红”。

人们记得,在江西代表团,总书记见到身着民族服装的兰念瑛,准确说出了“你是畲族”。“农家乐办起来了吗?”“高速公路通到你们那里了吧?”总书记牵挂着他们的生产生活。

人们还记得,在黑龙江代表团,赫哲族代表刘蕾告诉总书记,他们现在的生活就像《乌苏里船歌》中唱的那样,走上了幸福路。总书记说,这首歌早就耳熟能详,歌中描绘的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和睦团结的美好景象。

一枝一叶总关情。

今年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说,曾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凉山州“悬崖村”的报道,特别是看着村民们的出行状态,感到很揪心。了解到当地建了新的铁梯,心里稍稍松了一些。

一“揪”一“松”之间,总书记对人民群众那份深沉的关爱自然流露。

点点滴滴,情真意切。

“农牧民现在生孩子都到医院去吗?”“村里都有保健室吗?”“青海有的地方面积很大,农牧民看病怎么解决?”总书记曾提给娘毛先代表一连串问题,让这位来自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的医生直呼“紧张得不得了”。

当年,同毕生忠代表充分交流,深入了解乡亲们生产生活的变化。毕生忠高兴地对总书记说:“我们那里的老百姓把你喜欢得不得了!”

“紧张得不得了”“喜欢得不得了”,代表委员同总书记的真诚交流,凝聚成共商国是的热情,在亿万人民心间共鸣。

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

2017年3月7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充满了昂扬向上、朝气蓬勃的正能量。总书记正在这里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

徐强代表来自企业生产一线。他告诉总书记:“几年前参加人大代表选举没有被选上。当时很多人安慰我说,人家没抽你一根烟、没喝你一口酒凭啥选你?后来,我被补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这是组织和选民对我的信任。”

“人间正道是沧桑。”徐强说,现在辽宁政治风气越来越好了,我们要用全部智慧力量,精益求精做好本职工作。

总书记强调,有基层一线的同志当人大代表,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优势。

去年,中央严肃查处了辽宁拉票贿选案。通过对案件严肃查处并深入开展警示教育,辽宁政治生态正一步步修复。

结合剖析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拉票贿选案的惨痛教训,总书记深刻指出,面对众者皆墨,是不是法不责众,下不为例?不!法要责众,以戒今后!

鲜明的问题导向,坚定的责任担当。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直面党风政风中的沉疴痼疾,只有真抓严管、激浊扬清,才能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全面从严治党,是贯穿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全过程的一条红线,也是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论述最多的话题之一。

2014年,在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由此展开,将作风建设持续引向深入。

2015年,在江西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总书记指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全面从严治党从下大气力“治标”转向“标本兼治”,党内政治生活不断加强。

2016年,在看望民建工商联委员时,总书记用“亲”“清”二字定义新型政商关系,为领导干部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划出了高线和底线。

今年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再次强调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推动辽宁振兴,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道德品行好,执政本领强,工作作风实的干部队伍,最为关键。

针对辽宁正在向经济数据弄虚作假开刀,总书记说:“辽宁把数字誊清、见底、挤干水分,虽然你们拿出来的数字好像不太好看,但我觉得实际上很好看,这是一个光明磊落的数字。党中央支持你们这么做。真正凭着真抓实干、锲而不舍努力把经济搞上去,这才是中国人的脊梁。”总书记的话赢得全场代表的热烈掌声。

总书记坚定地说:“真正把忠诚党和人民事业,做人堂堂正正,干事干干净净的干部选拔出来,让不作为的人坐不稳,让忽悠的人没前途,让跑官要官的人没市场,让买官卖官的人受严惩,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鲜明特色。

从一次会议到五次会议,总书记就全面依法治国同代表委员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靠法治——

要建立健全统一的国有资产监管法规制度体系和基础管理工作体系,实现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全覆盖,全面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重大风险事件的发生。

进一步扩大开放要靠法治——

要紧紧围绕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推进对外经济贸易领域的法治建设,加强对各类经济主体的法律服务,营造公平有序的经济发展法治环境。

保障边境地区安全稳定要靠法治——

加大对边境地区投入力度,依法加强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依法管控边境秩序,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要靠法治——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纳入法治化轨道。

用制度治党,依法依宪治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高度,牢牢坚持和发展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展现出引领时代的宽广胸怀和勇于自我革命的历史担当。

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

2017年,中国发展进程踏上一个重要节点——

从党的十八大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8年进程已经过半;

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迈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步伐,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进程也刚好过半。

舟至中流,击楫勇进。

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中国必须在前进的道路上集聚新的发展动能。

“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引领创新驱动。”

从一次会议到五次会议,总书记每年都要到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改革开放、创新驱动是必谈的话题。

今年,在讲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时,总书记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要求上海“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亮明我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

这是寄予上海的厚望,更是立足全国、放眼世界作出的战略选择。

改革开放、创新驱动。2014年,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同样提出了这个命题。

总书记用了“腾笼换鸟、凤凰涅槃”8个字。他说,腾笼不是空笼,要先立后破,还要研究“新鸟”进笼“老鸟”去哪?要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凤凰涅槃。

与广东、上海这样的改革开放排头兵相比,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结构调整之痛。

五次全国两会,四下东北三省代表团。东北振兴是总书记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

在辽宁代表团、在吉林代表团、在黑龙江代表团,总书记多次强调:“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要做好加减乘除。”

今年3月7日,在辽宁代表团,总书记在同鞍钢集团董事长唐复平代表交流时,清晰阐明了对这一问题的深邃思考。

总书记问:“鞍钢发展方向是去产能、保产能还是增产能?”唐复平说,鞍钢有去产能的任务。一开始担心产能是不是真能去掉,但经过一年多努力,已经感受到去产能带来的好处。下一步,好的产能要保留,落后的坚决去掉。

“一定要调结构啊。”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结构调整一定不要搞相濡以沫,让“僵尸企业”苟延残喘。一定要腾笼换鸟,最后达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境界。长痛不如短痛。

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贯彻在新常态下秉持发展新理念的必然选择,是应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矛盾困难的有效良策,也是辽宁振兴的必由之路。”

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事实上,近年来,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湖南代表团等不同场合,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去年和今年还专门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要求。

追求绿色发展,同样是转换发展动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江西代表团,总书记生动地描绘:“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在青海代表团,总书记巧妙作出比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在黑龙江代表团,总书记殷殷嘱托:“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

在创新中寻找改革动力,在改革中激发创新活力。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一环。

总书记特别重视发挥全国政协委员人才济济的优势和特点。2013年参加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2017年,总书记在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联组会上,专门强调激发知识分子创新活力和潜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他还对姚爱兴等9位委员的发言逐一回应,对广大知识分子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给予肯定,希望他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作贡献。

中国发展,离不开和平外部环境。国防和军队建设至关重要。

“强军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肩上,要挑起这副担子,必须敢于担当,这既是党和人民的期望,也是当代革命军人应有的政治品格。”总书记的嘱托,激发出全军将士空前高昂的斗志。

——实现强军目标,必须抓住战略契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军队要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造福兴利;

——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加强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确保如期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目标;

——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总书记5次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实现强军梦提供了根本遵循。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两岸关系……观大局、察大势,议大事、谋大计,从一次会议到五次会议,从人大代表团到政协联组会,总书记同代表、委员共商改革发展大计,从人民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力量,推开了一幅中国改革发展多姿多彩的时代长卷。

2017年全国两会大幕将要落下。代表、委员带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托,满怀信心走向广阔的实践天地,将党的主张、国家的意志传递给亿万人民,以实际行动共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正迈向更加壮阔的又一程。

下载总书记的尊师重教情——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纪实20190203(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总书记的尊师重教情——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纪实20190203(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