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毕业论文
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现状和趋势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建筑业也蓬勃发展,对建筑材料的功能与性质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人类不断地研究开发具有更高性能、同时与环境协调的建筑材料,高分子有机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各种复合材料、智能化材料、纳米材料这些都属于新型建筑材料的范畴,目前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它们能在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要求的同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关键词:高强度耐久性,生活质量,复合材料,智能化材料,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越来越追求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各种社 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日趋庞大,建筑材料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近半个世纪来,建筑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各种新型建材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主要有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装饰装修材料。
二、现有建筑材料概述
新型墙体材料以节能、节地、利废和改善建筑功能为目的,大力发展各种轻质板材和砼砌块,开发承重复合墙体材料。防水材料重点发展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氨酯防水涂料和硅酮、聚氨酯密封材料;保温材料重点发展建筑用矿物棉、玻璃棉制品;装饰装修材料重点发展丙烯酸类乳胶内外墙涂料、复合仿木地板等一些适销对路的产品;门窗重点发展塑料门窗,并注意解决好款式新颖、功能各异的设计和高档五金件的开发配套;上下水管道重点发展UPVC塑料管材件,并解决好管材与管件的配套问题。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重点发展建筑、石油化工、电子、汽车等支柱产业所需的各类玻璃钢和制品,以及农渔业等行业所需的玻璃钢渔船、风力发电叶片等产品,不断提高集约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
如果说19世纪钢材和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的出现使建筑物的规模产生了飞跃性的发展,那么20 世纪出现的高分子有机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各种复合材料,使建筑物的功能和外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以塑料和合成树脂为代表的高分子有机材料是 20 世纪具有代表性的新型材料,它的出现不仅使工业化生产的建筑材料由单一的无机材料发展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型,而且由此出现了大量无机和有机材料复合而成的材料。使得建筑材料的品种和功能更加多样化。各种繁多的有机材料作为装饰装修材料、防水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管线材料、绝缘材料,在建筑物中发挥着各种功能作用,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质 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像铝合金、不锈钢等新型金属材料是现代建筑理想的门窗以及住宅设备材料,这些新型的金属材料在建筑开口部以及厨房、卫浴设备上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建筑物的密封性、美观性欲清洁性,提高居住质量。随着建筑内外装饰和居住环境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我国建筑涂料也在将向高性能、环保型、抗菌功能型方向发展。
20世纪建筑材料的另一个明显的进步是各种复合材料的出现和使用,包括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的复合,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的复合,以及同类材料之间的复合。例如钢纤维、玻璃纤维、有机纤维等各种纤维增强混凝土,利用纤维材料拉抗强度高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混凝土的粘结性,提高了混凝土的拉抗强度和冲击韧性,改善了混凝土材料脆性大、容易开裂的特点,使混凝土的使用范围得到扩大;采用聚合物混凝土、树脂混凝土等复合材料制造的各种地面材料、台面材料,模仿天然石材的质地和花纹,同时具有比石材韧性好、颜色美观等优点;采用小木块、碎木屑、刨花等木制材料为基础,使用胶凝材料、胶粘剂或夹层材料加工而成的各种人造板材,模仿天然木材的纹理和走向,可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这些板材用作建筑物的地面、内隔墙板、护壁板、顶棚板、门面板以及各种家具等;还有完全不使用天然木质材料的无机材料人造板材,例如采用含水钙硅酸盐为主要原料,混合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与玻璃纤维后,在 25 万Pa压力下,利用特殊过滤器将水分榨出成型的复合板材(硅钙板),不仅可以代替天然木材,解决人类木材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且这种人造木材可耐 1000℃高温,吸水、吸湿后,尺寸及质量不变、不开裂、不会被虫蛀、隔热性强,可利用木工机械进行裁切、刨削和钻孔等加工,不易产生微细粉末,可利用粘合剂,相对密度只有普通木材的一半,可钉入钉子及拧进螺丝。可以说是人类资开发新型建筑材料方面的又一巨大进步。
除此之外,石膏板、矿棉吸声板等各种无机板材,可代替天然木材作内墙隔板、吊顶材料,使建筑物的保温性、隔声性等功能更加完善。各种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墙体材料代替实心粘土砖,可节约土地资源。随着高效减水剂的开发成功,高性能混凝土应运而生,使混凝土材料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各种涂料、防水卷材、嵌逢密封材料的开发利用,改善了建筑物的防水性和密闭性。各种壁纸用于建筑物的内墙装修,极大改善了建筑物的美观性、舒适性。各种陶瓷制品用于地面、墙面、卫生洁具、耐酸、碱、盐等化学物质的侵蚀,容易清洁,使人们生活更加方便、舒适,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
20世纪后半叶,世界总体上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主流的阶段,社会资本的整备,道路桥梁、通讯设施、城市住宅与公共建筑等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入了空前活跃的时期,因此也推动建筑材料产量、质量提高,品种多样化。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建筑材料的生产衰弱,社会基础设施处于很低的水平,经过半个世纪全体国民的努力,尤其是 80 年代以后 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大发展时期,水泥、钢材等主要建筑材料的产量已经上升为世界第一,为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提供了雄厚的材料保障。
三、未来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密度日趋加大,城市功能日益集中和强化,需要建造高层建筑,以解决众多人口的居住问题和行政、金融、商贸、文化等部门的办公空间。因此要求结构建筑向轻质高强方向发展。目前主要目标仍然是开发高强度钢材和高强混凝土,同时探索将碳纤维及其他纤维材料与混凝土聚合物等复合制造的轻质高强结构材料。
到目前为止,普通建筑物的寿命一般设定在 50—100 年。现代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日趋大型化、综合化。例如超高层建筑,大型水利设施、海底隧道等大型工程,耗资巨大,建设周期长,维修困难,因此对其耐久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此外,随着人类对地下、海洋等苛刻环境的开发,也要求高耐久性的材料。目前,主要的开发目标有高耐久性混凝土、钢骨混凝土、防锈钢筋、陶瓷质外壁胎面材料,弗素树脂涂料、防虫蛀材料、耐低温材料,以及在地下、海洋、高温等苛刻环境下能长久保持性能的材料。
在大空间建筑中“第五代建材”膜材料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新型材料,它是由高分 子聚合物涂层与基材按照所需的厚度,宽度通过特定的加工工艺粘合而成。现在它可以发挥极大承载力,构筑灵活大空间,并且具有自然生态美外观。
大深度地下空间是目前为止还没有被广泛地开发利用的领域,随着地球表面土地面积逐年减少,人类除了向高空发展外,大深度地下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发展空间。与超高层建筑相比,地下空间结构具有很多优点。例如具有保温、隔热、防风等特点,可以节省建筑能耗。为实现大深度地下空间建设,需要开发能适应地下环境要求的新型材料如药剂材料、生物材料、土壤改良剂、水之净化剂等。
海洋建筑与陆地建筑的工作环境有很大差别,为了实现海洋空间的利用,建造海洋建筑,必须开发适合于海洋条件的建筑材料。海水中的盐分、氯离子、硫酸根等侵蚀作用,使材料很容易被腐蚀而破坏;海水波浪不同地往复作用,对建筑物构成冲击、磨耗和疲劳荷载作用;海洋建筑物还要经常受到台风、海啸等严酷的气候条件的作用;建筑在海滩、近海等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其沉降现象也很明显。这些严酷苛刻的环境下工作的海洋建筑物所用的材料,要求具有很高的强度、耐冲击性、耐疲劳性、耐磨耗等力学性能,同时还要求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为实现这些性能,要求开发以下新型材料。如涂膜金属板材、耐腐蚀金属、水泥基复合增强材料、地基强化材料等。
为了开辟新的生存空间,人类正在向宇宙进军。在距离地球表面 400—500km的地球周围轨道上建设大型结构物,即所谓的宇宙空间站,建立太空旅馆,实现月球旅行等,使 人类的梦想,尽管这种想法距离显示还有些遥远,但已有一些国家,例如美国、加拿大、欧洲各国、日本等先进国家已经在这方面投入了力量进行研究开发。宇宙环境与地球表面、海洋以及地下都有很大差别,宇宙站以一定的速度围绕地球转动,其离心力与重力取得平衡,处于无重力环境。利用这种特殊的环境有可能制造出在地球上无法实现的高纯度、高均质、完全结晶等特殊功能的新型材料。同时,宇宙环境在地球下温度变化非常剧烈,例如同一个宇宙工作站,被太阳光照射到的部位温度达 150℃左右,而太阳光照射不到的部位可达到零下 150℃的低温状态。因此在用于宇宙空间建筑的材料必须适应如下剧烈的温度变化,高温时不软化,低温时不发生脆断。同时,材料在宇宙放射线的照射下不能发生严重的老化。所以用于宇宙空间建筑的材料必须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和温度适应性。目前有可能达到这种优良性能的材料有钛合金、铝合金以及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等复合材料。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将建筑材料对环境造成的负荷控制在最小限度之内,需要开发研究环保型建筑材料。例如利用工业废料(粉煤灰、矿渣、煤矸石等)可生产水泥、砌块等材料;利用废弃的泡沫塑料生产保温墙体板材;利用废弃的玻璃生产贴面材料等;既可以减少固体废渣的堆存量,减轻环境污染,又可节省自然界中的原材料,对环保和地球资源的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免烧水泥可以节省水泥生产所消耗的能量。高流态、自密实免振混凝土、在施工中不需振捣,既可节省施工能耗,又能减轻噪音。
建筑材料也有向细微发展的趋势,随着纳密技术和纳米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国外和国内利用纳米材料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建筑材料,目前主要是纳米TiO2光催化生态建材。利用纳米的氧化分解能力和超薪水作用可制成改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生态建筑材料,包括空气净化建材、抗菌灭菌建材、除臭和表面自洁建材等。
随着人类智能化的发展,智能化材料也被人们重视和研发,所谓智能化材料,即材料本身具有自我诊断和预告破坏、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功能,以及可重复利用性。这类材料当内部发生某种异常变化时,能将材料的内部状况,例如位移、变形、开裂等情况反映出来,以便在破坏前采取有效措施;同时智能化材料能够根据内部的承载能力及外部作用情况进行自我调整,例如吸湿放湿材料,可根据环境的湿度自动吸收或放出水分,能保持环境湿度平衡;自动调光玻璃,根据外部光线的强弱,调整进光量,满足市内的采光和健康性要求。智能化材料还具有类似于生物的自我生长,新陈代谢的功能,对破坏或受到伤害的部位进行自我修复。当建筑物解体的时候,材料本身还可重使用,减少建筑垃圾。这类材料的研究开发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关于自我诊断、预告破坏和自我调节等功能已有初步成果。生态建筑材料也在研究之中,它的科学和权威的定义目前仍在研究确定阶段。生态 建筑材料的概念来自于生态环境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的定义也仍在研究确定之中。其主要特征首先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其次是减少环境污染,避免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的破坏;第三是容易回收和循环利用。作为生态环境材料一个重要分支,按其含义生态建筑材料应指在材料的生产、使用、废弃和再生循环过程中以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满足最少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小或无环境污染,最佳使用性能,最高循环再利用率要求设计生产的建筑材料。
随着城市道路、市政建设步伐的加快,人行路、停车场、广场、住宅庭院与小区内道路的建设量也在逐年增大,城市的地面逐步被建筑物和灰色的混凝土路面所覆盖,使城市地面缺乏透水性,雨水不能及时还原到地下,严重影响城市植物的生长和生态平衡。同时,由于这种路面缺乏透气性,对城市空间的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降低,产生所谓的城市“热岛现象”。因此,应开发具有透水性、排水性、透气性的路面材料,将雨水导入地下,调节土壤湿度,有利于植物生长,同时雨天不积水,夜间不反光,提高行车、行走舒适性和安全性。多孔的路面材料能吸收交通噪音,减轻交通噪音对环境的污染,使一种与环境相协调的路面材料。除此之外,彩色路面、柔性路面等各种多彩多姿的路面材料,可增加道路环境的美观性,为人们提供一个赏心悦目的雏形环境。
四、结论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和出行环境,更好的满足建筑的设计适用,经济,美观以的原则,并且适应人类现在环境和社会的特点,人类一直在开发研究能够满足性能要求的建筑材料,使建筑材料的品种不断增多,功能不断完善,性能不断提高。随着社会发展,科学进步,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对建筑材料的功能与性质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人类不断地研究开发具有更高性能、同时与环境协调的建筑材料,在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要求的同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参考文献:
1.砌体结构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张建勋1997 2.D.Y.Chang and Sammy Y.N.Chan, Straw Pulp Waste Liquor as a Water-reducing Admicxture, Magazine of Conc.Res., 1995, 113-118.3.建筑材料 建筑工业出版社 天津大学等 1999 4.房屋建筑学 建筑工业出版社 天津大学等1999 5.董石麟,钱若军,空间网格结构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6.先进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美 T.G.古托夫斯基 7.中国建材 纤维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 张峰 2004年(10)71 8.混凝土结构 天津大学等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9.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 GJ138-2001)[S]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0.索和膜结构 张其林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 11.当代膜结构发展概述[J] 世界建筑 2000(9):17-20 12.齐藤嘉仁,唐泽靖子,膜结构建筑及其在现代体育场馆中的应用,第二届全国现 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
会论文集,马鞍山:2002 13.土木工程概论 罗福午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1 14.建筑材料 杨静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15.布朗, 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1984年
16.周起敬,姜维山,潘泰华.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17.刘之洋,王连广,等.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18.赵鸿铁.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9.池田尚治,李先瑞,耿花荣,等.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手册[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 ,9 20.冶金工业部北京建筑研究总院.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2.高长明,论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水泥技术,1997(1),3-6 23.蒋明麟,由大变强 靠新出强 为把我国建设成水泥工业强国而努力,水泥技术,1997(7),3-7;
24.魏琏.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北京:万国学术出版社,1991 25.Yao,J.T.P, Concept of Structure Control, Journal of the StructuralDi vi si on,A SCE,V ol.9 8, 1972.26.刘季,中国结构控制研究现状,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3年第4斯
27.丛青、钱若军,空间结构振动控制综述,第七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1994 28.N.M.纽马克,E.罗森布卢斯.地震工程学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1 29.胡律贤 地震工程学 北京:地震出版社
30.沈世钊 第九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01—9 31.钟善桐 预应力钢结构,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6 32.孙振平,张冠伦,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混凝土,1995(6),1-11;
33.郭彦林,吕晶,整体张拉及杂交结构体系的特点与应用,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1 34.陈志华,弦支穹顶结构体系,第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2001:243~246 35.于兆鹏等,大跨度屋架的竖向抗震计算,工程抗震,1986年第1期。36.张毅刚、曹资,厦门太古飞机工程维修基地网架抗震分析,空间结构,1999 36.王文亮,张文,罗惟德等,结构动力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78-85 37.李存权,结构稳定和稳定内力,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38.沈惠申,板壳后屈曲行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9.沈祖炎,陈扬翼,网架与网壳,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40.Y.C.FUNG,A First Course In Continuum Mechanics 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ing In Publication Data.41.吴中伟,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42.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研讨会,庐山,1997年5月;
43.高世雄,水泥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应注意的问题,中国建材,1997(5),4-5;
第二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题目: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分 校: 教 学 点: 指导教师: 上交日期: 目 录
写作提纲„„„„„„„„„„„„„„„„„„„„„„„„„„„„„„„1 论文摘要„„„„„„„„„„„„„„„„„„„„„„„„„„„„„„„2 关键词„„„„„„„„„„„„„„„„„„„„„„„„„„„„„„„„
2正文„„„„„„„„„„„„„„„„„„„„„„„„„„„„„„„„„3
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3
二、留守儿童形成的主要原因„„„„„„„„„„„„„„„„„„„„„4
三、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5 参考文献„„„„„„„„„„„„„„„„„„„„„„„„„„„„„„„7 【写作提纲】
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
1、留守儿童生活问题
2、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3、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4、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
5、留守儿童安全问题
二、留守儿童产生的主要原因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
2、从家庭认识来看
3、从家长自身来看
4、从学校教育来看
三、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
1、政府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
2、学校也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3、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4、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论文摘要】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成了研究当今教育问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我国留守儿童存在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因范围广、影响大、形成因素复杂、解决难度大等原因,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孩子被迫离开父母,有些是被扔给了老人监护和寄养,厮守在当地读书的儿童。这些儿童由于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生活、学习和心理都要经受前所未有的境遇。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教育 贫困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
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变革,在社会转型和制度转轨的过程中,城镇化的进程异常迅猛,受农村贫困及城市利益的驱动,涌现了民工潮及农民外出经商、学习等普遍的社会现象,人口迁移流动也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那么,什么叫留守儿童呢?就是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孩子被迫离开父母,厮守在当地读书的儿童。这些儿童由于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生活、学习和心理都要经受前所未有的境遇。有的不适应,感到孤独无助,有的承受不了新的压力,诚惶诚恐,有的劳累过度,力不从心,等等。因此,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成了研究当今教育问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乃至会影响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进程。我们期望家庭、学校和社会能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共同探讨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更为有效的途径。
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
我国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时代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有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部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留守儿童也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有关调查显示,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占据绝大多数,所占比例竞高达86.5%。1.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2.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据统计,80%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己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性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
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外出父母又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我们能够理解家长以物质上的满足来弥补其无法亲自照顾子女的愧疚心理。但是,即使是再多的物质和经济补偿也弥补不了子女见不到父母对其造成的心理“创伤”。相反,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往往为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了温床,提供了条件,使他们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如沉溺于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临时没有钱引发偷盗、抢劫等犯罪行为。所以,父母应转变心态,更多的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谁关心子女的发展。
3.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城内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平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的觉得自己受歧视,9.5%的有过被遗弃的感觉。
4.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5.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儿童防护能力弱,同时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遭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强奸留守女童的恶性案件。
二、“留守儿童”产生的主要原因 留守儿童存在以上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2003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达到1.139亿,比2002年增加了8.8%,即增长了1000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00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第一、第二选择的6.7%。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3.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三.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在于引导他们建立健康、乐观的心态,锻炼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从而促进他们自然、顺利成长,从而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2.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设立咨询机构,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农产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学校和教师应更多的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变化,增加情感投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应有的心理归属。还要与家长及代养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发挥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3.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4.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这一突出的社会现象首先是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应予足够的重视,能够从政策上、经济上给予支持和引导,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充分保证留守儿童不受任何偏见和歧视的接受义务教育。其次,加强农村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优化社会育人环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民工及其子女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打工村留守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当前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与注释:
[1]庄华峰等.社会政策导论[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朱力.社会问题概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03—468 [4]王思斌.社会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09—124. [5]徐经泽.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9. [6]毛晓光.人的成长与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7]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610774.html [8]http://cnier.ac.cn/jyfz/xshd/jyfz_20060927095009.html
第三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只要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学习,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论企业文化
学校名称: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入学时间:
论文提纲
一、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有效发展的保证 1.实现企业目标需要和谐
2.企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和谐
3.优秀企业文化的本质就是和谐发展
二、以和谐企业文化构建企业内部的整体和谐
1.坚持以人为本 激发员工责任意识
2.坚持继承与创新 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
三、以和谐企业文化推进企业外部的广泛和谐
1.坚持降低成本 提供优质产品 2.兼顾各方利益 维护社会稳定
3.保持企业资产增值 创造更多的无形资产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 建设积极向上的和谐企业文化
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是推动企业持续有效发展的不竭动力 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努力推进油田的发展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有效发展的保证 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和谐 竞争与合作双赢的和谐
以及法治、德治相辅相成的和谐是企业保持蓬勃生机的根本 “和谐”是企业保持永恒动力的核心支柱 只有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才能形成更完善的分配关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才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才能不断满足广大职工多方面的需求
【关键词】 和谐 文化 创新 坚持 论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 建设积极向上的和谐企业文化
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是推动企业持续有效发展的不竭动力 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努力推进油田的发展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有效发展的保证
1.实现企业目标需要和谐 企业作为经营组织 要创造经 济效益
追求日益增多的利润
这是企业的目标和价值所在
在经济全球化和经营信息化日趋加速的今天 企业间的竞争逐渐扩展到文化层次上
企业文化成为满足市场深层次需求和消费理念的重要保障 具有远大战略眼光的企业与整个社会越来越趋向“共生”关系 企业内部、企业与社会各方面也不断趋向要求更高的和谐发展 企业应以效益优先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坚持统筹兼顾
妥善解决各种经济社会矛盾 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实现企业自身持续有效和谐发展的根本目标
2.企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和谐 企业的发展既是生产力的发展 也是生产关系的发展
两者的落脚点都是人自身的发展 而要实现人自身的良性发展 最根本的基础条件是和谐
没有一个良好、大气的创业氛围 国有企业这座庞大、复杂
需多方配合、齐心协作才能正常运转的机器 很难高速、高效、稳定前进 在企业内部
干部之间、干群之间 都需要营造和谐工作氛围 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和谐 竞争与合作双赢的和谐
以及法治、德治相辅相成的和谐是企业保持蓬勃生机的根本 “和谐”是企业保持永恒动力的核心支柱
3.优秀企业文化的本质就是和谐发展 构建优秀企业文化的基础是和谐发展 发展才能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 使职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生活更加和谐
只有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才能形成更完善的分配关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才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才能不断满足广大职工多方面的需求近年来
中原油田在广大干部职工心中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 倡导“三合、五同、五共” 积极培育个性鲜明、时代感强的“中原石油文化” 充分体现了和谐的基本原则
有力地促进油田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
二、以和谐企业文化构建企业内部的整体和谐
1.坚持以人为本 激发员工责任意识 企业切切实实把员工当作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 从管理制度、用人机制及激励措施上
全面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工作技能和敬业精神 对待所有岗位的员工严格要求、一视同仁 真正体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企业做到尊重员工、善待员工
关心员工的生活福利和职业的生涯成长 随着企业效益的增长
全面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
包括工资福利、民主管理权利、进修培训机会、事业成长空间及家庭生活条件等 对那些甘于现状、不思进取特别是缺乏敬业精神的员工 则必须综合运用经济、制度、思想政治工作等多种手段 催其奋起
实现“人尽其能
才尽其用”的企业运作机制 形成争创一流的企业理念
2.坚持继承与创新 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 人的全面发展靠文化
企业持续有效发展同样离不开文化 企业应该不断丰富文化内涵
营造弘扬先进文化、做新时代中原石油人的浓厚氛围 一是抓教育
按照“分层次、按专题、系统抓、讲实效”的思路 保持正确的文化建设导向
大力加强职工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职工队伍 二是抓学习
以“建成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共同愿景确定团队愿景、个人愿景 从而打造整个企业的“命运共同体” 三是抓素质
构建企业文化的长效机制
引入军事管理的行为准则、组织纪律和考核手段 以军队的整齐划一推进员工的行为养成
使企业管理达到高度的统一 3.创建学习型组织 实现企业全面发展
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个企业只有成为学习型组织的时候 才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才能具备快速应变市场的能力
才能充分发挥员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作用
也才能实现企业满意、员工满意和社会满意的最终目标 通过有效的激励 使全体员工树立“创业、创新、创效”的意识 培养坚持终身学习长盛不衰的学习毅力
持续提高政治素质、道德水平、知识程度和技能等级将分散在每个员工头脑中的知识、信息和经验整合成巨大的力量推动企业的成功与发展
三、以和谐企业文化推进企业外部的广泛和谐
1.坚持降低成本 提供优质产品
这是企业的最基本职能
也是企业存在的最大价值
企业提供给市场的产品必须是高品质的 能为用户带来更多功效
同时企业还要为用户(间接也是为整个社会)节省投资 这样的企业才能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最大的价值
国有大型企业以其具有的较之其它企业更为雄厚的资本优势、技术优势和政治优势 完全能够依靠持续的科技创新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
并以此控制整个市场的大局 引导市场的健康成长
2.兼顾各方利益 维护社会稳定
国家、企业和员工是企业利益格局中三个最基本的利益主体 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同时 兼顾好企业和员工的利益
对于企业构建和谐的社会利益关系具有关键性作用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企业与社会的自然和谐 国有大型企业拥有较多的国有资产
国企的独特性质及其资产来源决定了它必须把社会效益或社会责任放到比其它类型企业更重要、更优先的地位上
国企在解决就业、支持公益事业、促进国家繁荣、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往往承担了更多的职责
3.保持企业资产增值 创造更多的无形资产
国有大型企业较之其他企业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职责 但企业的本质决定其也必须以赢利为目的
不论是从国有大企业的自然属性还是从其社会属性来看 都应该是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 竭尽全力创造更多利润
增值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因此
国有大型企业必须瞄准世界先进企业 努力把自己做大做强做优 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 达到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
实现与国际一流企业同台竞技的奋斗目标 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无资产
【参考文献】
[1] 邢以群 杨海锋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1 第9期 [2] 黄津孚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6 第2期
[3] 张宏雷 李紫玥 袁文山 《商场现代化》 2008 第2期 [4] 徐瑞前 张泳 《现代管理科学》 2005 第6期 [5] 谢少华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3 第5期 [6] 牛建国 《经济师》 2004 第9期
第四篇:济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毕业论文实施方案
济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2012届(春)各专业毕业论文、实践环节实施方案
一、时间安排1、2014年3月6日,指导教师安排毕业论文、实践环节要求。
2、2014年3月7日—2013年3月31日,学生选题,报指导老师审核;
3、2014年4月1日—2014年4月30日,学生撰写论文提纲、收集文献资料或实地调查必须的材料和数据,写出论文初稿。
4、2014年5月1日—2014年5月15日,在指导老师一稿指导的基础上修改完成二稿。
5、2014年5月16日—2013年5月31日,论文修改直至最终定稿。指导教师对定稿的论文写出评语,结合论文情况提出初评成绩。
6、2014年6月初,组织学生进行论文答辩(仅本科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7、凡没有按时提交选题、定稿论文和参加学校组织的答辩的,视为放弃本届论文的撰写和答辩,一律不再另行安排,随下届进行。
8、社会实践报告也应在2014年5月31日前完成,否则随下届进行。
8、论文的答辩成绩和实践报告成绩评定后,统一报教务科。
二、主要程序及其要求
(一)社会实践(仅专科的同学写社会实践)
1、选题。选题一定要符合本专业的要求,学生应从本职工作或其他便利条件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社会实践的方向,并拟出准备撰写的实践报告的题目,选题不宜过大,要避免缺乏社会意义、针对性不强、流于空泛等弊病。
2、结合本职工作,也可根据选题方向联系某一单位或部门,以学习小组或个人独立进行的形式,实施整个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深入实际,多方面了解具体情况,搜集有关资料,作好采访笔记。
3、写实践报告。学生应独立完成实践报告,完整的实践报告包括:实践题目、参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过程、发现的问题,运用理论去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结论。
(二)毕业论文
完成毕业论文,要经过选题、拟定提纲、搜集材料、撰写、修改、定稿、答辩、审核等主要程序。
1、选题和拟定提纲。学生必须结合专业课程学习心得或参与本专业实践基地的活动体会,自行选题,后经过指导教师审查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当在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专业的特点。选题时应当结合我国国情,选择应用性强作为毕业论文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鼓励学生对我国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学生应围绕选题,初步安排写什么、怎么写及结构布局。
2、搜集材料。由学生根据选题方向和表达文章思想内容的需要,通过查阅书籍报刊、进行社会调查等途经,搜集立论根据、经验总结、实例、数据等材料。
3、撰写。学生的毕业论文,从初稿到修改、定稿,都必须在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由学习本人独立完成,不得抄袭和请人代笔。凡发现是抄袭或者请人代写的,一经发现,作为不及格处理,不得毕业。学生应本着认真严谨的态度,力求做到观点正确、材料翔实、结构严整、层次分明,论点、论据、论证紧密结合,语言文字流畅。毕业论文的内容及格式要求如下:
①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杜绝一切抄袭、剽窃、代笔等弄虚作假行为。②毕业论文应做到观点明确,材料翔实,论证有力,结构完整,逻辑严谨,语言通顺。
③毕业论文应为学术性论文。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提交。
4、答辩。本科毕业生均应参加答辩。具体实施方案另行制定。
三、考核与成绩评定
分别按有关规定组织和实施。
2014年3月4日
第五篇:北京交通大学授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
北京交通大学授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
(试 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关于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暂行规定》,为切实做好北京交通大学授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毕业生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工作,特制定本细则。
一、授予范围
第一条
北京交通大学授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本科(专科起点)毕业生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的学科门类为工学。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2007年秋季及以后入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
二、授予条件
第二条 凡具备下列条件的可授予学位: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
2.完成经北京交通大学审定的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内容,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门知识,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完成各教学环节,获得毕业资格。
3.在学期间本专业规定的中央电大统设课程总平均成绩达到70分,毕业设计成绩达到良及以上。
4.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均达到70分及以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学位课程为:机电控制工程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
2005年秋季至2007年春季入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学位课程与2007年秋的相同。
5.申请学位的学生应通过“北京地区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成绩四年内有效。第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授予学士学位:
1.有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行,经说服教育仍不悔改,政治审查不合格者。2.修业期间受过记过及其以上处分者。3.考试作弊者。
三、工作程序
第四条
学士学位的申请、审批、颁证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1.毕业生本人申请。申请学士学位的毕业生,须于毕业后一个月内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学士学位申请表》,交至所在的教学点,由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汇总后上报中央电大。中央电大对申请学位的毕业生材料进行初步审核,于应届毕业生毕业后三个月内,分别将春、秋两季符合条件的学位申请者名单、课程成绩报告单、外语成绩单(或证书)、毕业论文成绩(含答辩成绩)及其它相关书面材料提交北京交通大学。
2.北京交通大学根据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对申请者在学习期间的学业情况、政治思想表现等方面逐一进行审核,提出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申请者名单,报北京交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
3.北京交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学士学位申请名单进一步审核,签署是否授予学位意见。
4.北京交通大学根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结果,对同意授予学士学位者于每年一月和七月颁发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的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证书》。
第五条
学生学士学位资格审核为一次性审核,学生毕业后只申请一次,未通过者不再补授学士学位。
第六条 申报学士学位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在申报过程中不得营私舞弊、弄虚作假,违者将取消学位申请资格,已授予学位者,将宣布其学位证作废。
四、说明
本实施细则在执行过程中,如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成人本科学位授予条例有变化或工作程序调整,北京交通大学将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政策规定对本实施细则有关内容进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