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2(共5篇)

时间:2019-05-13 09:3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间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间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2》。

第一篇:民间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2

民间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民间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之民间技艺

引言:我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除了被大多数国人熟知的各种文化艺术流派和精湛的文化艺术形式之外,在民间还散落着数不尽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我国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不仅是文化艺术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艺术多样化的标志,更是宝贵的历经文化发展史检验和磨淬的民间艺术经典。如果丧失了这些,不管是对国家还是对民族文化艺术而言,损失都是难以弥补的。1.1 皮影戏 1.1.1 冀南皮影戏

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冀南皮影,源远流长。据传是北京宫廷皮影流落冀南而形成,起源可追溯到宋朝,是中原皮影戏重要的嫡脉。

(图为邯郸市北彰村傅希贤老先生,他是冀南皮影的最后一位传承人)老人一生从事皮影工作,早年组织剧团(邯郸冀南皮影艺术团)巡回演出,在河北一带,家喻户晓。

冀南皮影造型古朴,雕绘结合,造型体制简练,体现着我国皮影戏的早期风貌。冀南皮影剧目丰富,演唱没有文本,完全是口传心授,在调研时,傅希贤老人兴致十分高涨,为我们队员现场演示了一段《三打白骨精》,对白幽默风趣,非常口语化,表演起来通俗易懂,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图为小组队员在试着舞弄皮影)

冀南皮影的道具主要有皮影造型、表演幕窗、伴奏乐

民间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唐山皮影又称滦州影、乐亭影、驴皮影,是中国皮影戏中影响最大的种类之一。通常认为滦州影戏初创于明代末期,盛行于清末民国初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唐山调研的过程中,很可惜我们要走访的皮影制作老艺人已经辞世(应家属要求,不方便公开名字),时值暑期,我们也没能采访到皮影戏排练的场景,但是我们还是有诸多发现。在大钊公园里,有个民俗博物馆,馆中展出了诸多唐山地区的民俗艺术,其中就有关于唐山皮影的系类展出。

我们认为这样的民俗文化馆现今对于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现在都市生活节奏非常快,大多数人没有时间去观看皮影等传统剧目的表演,基于这种现状,坐落在人流相对密集的公园或者广场上的民俗文化馆、博物馆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里不仅是对当地民间文化的集中展示,让大家了解认识都身边的民俗艺术,同时又可以丰富当地居民的业余生活,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民俗保护形式。

同时,在调研的过程中,一些细节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在唐山市的一些主干道两侧的公共设施中,也融入了诸多皮影元素。在道路两旁的路灯,表面采用了镂空的皮影图案,这不仅起到了装饰美观的作用,更体现了当地的民俗特色。这样别具匠心的设计及对于细节的把握,对于唐山皮影的保护真算得上是福音了。

上方图片摄于民俗馆

唐山之行虽然没能采访到我们想要采访的老艺人,但是诸多新的发现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唐山市对于皮影艺术保护的决心。

(图为唐山市某干道旁路灯)

民间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出生于一九四八年家住寺前镇解家村的吴来玉,十多岁跟随民间艺人和德正、和天祥学艺,传承发展了“三元鼓”、“五元鼓”,多年来一直奔波于鼓吹乐班子,是唯一的传承人和组织者。他所演奏的“三元鼓”、“五元鼓”司鼓基本功过硬,特别是吹奏唢呐套曲“百鸟朝凤”,曾获得我先春节业余调演一等奖。他的演奏特点是严肃认真、动作大方、技巧丰富,观众无不为他高超的吹打技术而拍手叫绝。为了使这一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后继有人,吴来玉将这一民间瑰宝传给儿子吴军义(40余岁)、侄儿吴建忠(42岁),儿子传承给孙子

吴松(20多岁)、侄儿传承给侄孙吴涛(20岁),吴波(18岁);同时吴来玉又传给徒弟田彦荣(韦庄镇北棘茨村),陈军利陈军红二兄(大荔县许庄镇小豪村),使“三元鼓”、“五元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发扬光大,在渭南名声越来越大,被列为渭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因为吴师傅年纪大了,没能为我们现场表演,但是从老人给我们放的录像中,我们还是被精湛的技艺和粗犷豪迈的表演所震撼。当谈到他的几个徒弟时,吴师傅得意的说:“我现在都是有徒孙的人啦,我的几个儿子现在也不怎么演了,也开始做师傅了”。

在吴来玉的长期巡回演奏中,寺前镇“三元鼓”、“五元鼓”名声大振。1988年在县文艺调研中曾获一等奖,拍过电视;1987年参加过渭南市民间艺术调研获得金奖;1990年参加过山西省文化节;2008年4月28日参加过渭南市民间文艺调研(华阴市),吴来玉已成为寺前镇“三元鼓”、“五元鼓”第四代传承人,而且已发展传承到第六代。

吴师傅虽然已经离开舞台,但是“三元鼓”、“五元鼓”这一艺术形式将会一直流传下去。1.3弦琴

云南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刚一踏入,我们就被一曲优美的曲子所吸引。这就是我们要为您介绍的黎族四弦琴。

民间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以弥补的。

目前我们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的保护工作首先也应该在“留住”工作上下功夫。我们不仅需要有关部门参与对一些民间文化艺术遗产进行登记、图鉴、评审,更应该抓紧时间对这些民间艺人和艺术形式进行积极的资料保存和保留。我们应该利用现今先进的科学技术及保护措施,对这些瑰丽的民间艺术珍宝进行抢救式的保留。

其次,还要在如何继承和发扬上下功夫。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之所以会面临“人亡歌息、人去艺绝”的窘境,除了风俗习惯、民族特点、地域特征等的影响之外,还在于传承方式的落后和开发的滞后。我们应该以传承和发扬为目的,对这些宝贵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进行保护性的继承和开发。对一些技艺高超的工艺大师发放政府特殊津贴,鼓励其带徒授业;积极工艺原产地保护,建立优秀传统文化、工艺、技艺的认定保护制度;建立了一批专门性的博物馆、展览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地方特色文化和民间工艺。

同时,逐渐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民间文化遗产为宣传重点,将民俗民风展现给大众,体现其特色价值,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以民间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及传承发展为目的,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的转换,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力,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旅游文化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民间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使民间文化遗产走入良性循环。

最后,我们也希望高校开设“民间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选修课程,使当代大学生认识到其珍贵的价值,树立保护意识。以上就是我们对于民间技艺的社会调研。

第二篇: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才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采取进校园的方式,不仅是一种创新,更是有益尝试,让我们能够看到传承的希望所在。像贵州省各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不仅以兴趣为导向,播下对非遗文化热爱的种子,可谓给非遗传承传来“一脉香”。

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非遗文化进校园,最大的效果就在于开启学子们的兴趣点。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着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求,而非遗文化的传递,如何培植兴趣才是重点。贵州省的例子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因为作为多民族的省份,非遗文化的资源也极其丰富,让这些文化资源走进校园,成为孩子们的必须课,不仅丰富学生们的文化修养,更为非遗文化传承带来新契机。学校是一个重要载体,学生们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应该与现实结合,懂得呵护民族文化的传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在非遗传承的链条上,人才辈出是最理想状态。对很多非遗项目,往往面临着“人走技失”的困局。而打破这个困局,关键问题在于完善人才培育机制,让非遗的传承能够源远流长,能够有不同时代的“手艺人”代代相传。而通过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形式,对于小学和中学阶段来说,只是启发学生的兴趣,让其懂得非遗的文化价值,而对于高校来说,就需要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育上努力。目前,高校可以从开设非遗选修课上作为突破口,再进一步设置非遗必修课,从而在高校中能够培养合格的人才,为非遗传承续上薪火。

文化遗传作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蕴含着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传承文化遗传就是保护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推进“非遗”进校园是至关重要的,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非遗”进校园大有可为。

开设“非遗”校本课程是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环。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作为学校,完全可以制作符合本校校情和地方文化特色制定内容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略本土“非遗”文化遗传的独特魅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本土“非遗”文化的理解,更有利于本土“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比如,开展方言课,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我们的语言文化,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比如,引导传统戏曲进校园,让学生感受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诸如此类,都是有效传承本土“非遗”文化的重要手段。

立足本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作为学校,可与文化单位建立对口的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开展文化夏令营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入开展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感受本土“非遗”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创设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文化环境熏陶。学校可充分利用橱窗、板报、广播节目、班会课等形式对学生开展本土“非遗”文化教育,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与本土文化面对面,让文化的种子扎根在学生心中。

本土“非遗”进校园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学校要做有心人,要做用心人,真正搭建平台,让文化传承大优可为。

本次活动联合了县文化馆在教学楼大厅特设了五个方阵,依次是变脸馆,越剧馆,剪纸馆,布袋戏馆,提线木偶戏馆,每个方阵分别由民间艺术大师张永新、邢玲娟与柯秀容、金素清、郑运德、许正桃坐镇。民间艺术独特的魅力,大师精彩绝伦的表演,吸引了大批的幼儿及家长驻足观看,大家纷纷送上了热烈的掌声,与此同时每个班级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活动,幼儿与家长都积极参与其

中。

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机关幼儿园处处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孩子们在民间艺术家的魅力中,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体验到了民间文化的独特之处,萌发了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感。展望未来的一切,我们更加珍惜美好的六月,让游戏点亮幼儿快乐的童年!

当然,通过非遗文化进校园实现非遗传承,更需要有创新的理念。而学校,尤其是高校往往是创新高地,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人们能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也能够激发创新的灵感,从而换取非遗传承新的形式。可以说,在非遗传承上,我们需要不断创新载体和形式,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共同呵护非遗的传承。非遗文化进校园,可行且有新的启示。同时,非遗文化也可以走进社区,走进更为基层的地方,让非遗的未来传承更为广阔。(苏彦)

“教训子女,宜在幼时,先入为主,终身不移”。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校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让传统文化精髓与教育教学工作实实在在地融为一体?各地纷纷从改革教材、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以及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等方面入手,让孩子们能够真正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领悟“传统之美”。

让孩子从小学习传统文化,教材是基础。当下许多城市推陈出新,编写适合适龄儿童阅读的教材,将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引入教材,使阅读过程既有教育性又有可读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对传统文化的教育,除了注重教材革新外,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形式上,非物质文化因其新颖、有趣,容易被儿童接受,成为许多地区推广传统文化的范本。全国中小学校纷纷邀请大师名家走进校园,与孩子们一起互动,为幼小的心灵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等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的保护教学基地,真正做到了非遗项目保护从娃娃抓起,加强了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使珍贵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郝萱琳在傅山小学传授剪纸技艺,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和兴趣爱好,推动剪纸艺术的传承。苇编老艺人给孩子们传授技艺。

除了古文经典,中秋、重阳、清明、春节等文化传统节日及习俗,传统戏曲戏剧,传统礼仪,等等,都是目前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短板”。

学校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就是增加古文比例?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走进课堂?传统文化教育还有哪些误区?这些问题的确引人深思。

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在于“领悟”,把传统文化当作生活中的智慧与美,而不是一种“古书”、“落伍”或“久远”。对于,孩子们而言,千万不要小看小孩子们的“鉴赏力”,如今的孩子,既然能“三岁读诗”,更能在小小年纪领悟“传统之美”。而孩子天生对文化美的鉴赏力,需要家长、学校、老师、社会形成一个呵护“传统美”的氛围,这样,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就会对“传统文化之美”有一个内心的意愿和感受。

传统文化“近生活”,说难也难,说易也易。最重要的是“文化自信”,这是民族文化之魂,自信才有美丽,而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之中,传统文化自身的魅力一定要通过“必要的形式”去展示和发扬,但一定不能“就形而形式”、“重形式而轻内容”。

传统文化教育就要从“小”下手,让传统文化之美从孩提始起就培养文化和艺术的欣赏力,而生活中最需要的不仅仅是“生存能力”,还有对美的“鉴赏力”。不管今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一定要有对本民族文化的欣赏力,这表示民族生命力和精神的成长。一个民族最兴旺的时候,一定是传统文化发扬最广大的时候。所以,传承传统文化是一种历史责任和使命。

第三篇: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本真包括“真正”、“真实”、“完整”。

1、真正:如捏面人,小孩子也会捏,但没有套路,是瞎捏着玩,不是“真正”,真正包括传统的技巧、材料和技术要求和规范。

2、真实:能作成产品,可见、可听、可触,如山歌,不能仅有文字记载,没人能唱。

3、完整:有一整套完整全面的体系,会唱1~2首歌不是完整,起码继承了较多的,较全的内容。应该是不是古代遗迹,而是靠人们传承而到来的古代产生的文化。如:维吾尔十二木卡姆

第四篇: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

我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11年11月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6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

昆曲

中国古琴艺术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

2010新添两项:京剧、中医针灸

2011年新添一项: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福建南音

南京云锦

安徽宣纸

贵州侗族大歌

广东粤剧

《格萨尔》史诗

浙江龙泉青瓷

青海热贡艺术

藏戏

新疆《玛纳斯》

蒙古族呼麦

甘肃花儿

西安鼓乐

朝鲜族农乐舞

中国书法

中国篆刻

中国剪纸

中国雕版印刷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中国端午节

妈祖信俗

羌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麦西热甫(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活字印刷术(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赫哲族伊玛堪说唱(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五篇: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定在我心里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城市,在中国的历史上,尤其在清代以来,特别是近代史,在中国历史进程上,它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比如说我们现在所在的直隶总督署大院里,知道这个院子曾经有过很多主人,这些人很多都是大人物,这些人在中国近代史上是叱咤风云的人物。每个人物后边都是一大笔非常重要的遗产,所以说,保定在我心里是沉甸甸的。但是过去多少年变化,特别是半个世纪以来,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以来,现代化、城市化、全球化,在这种大的冲击下,在这种大的冲击下,这个城市还剩下多少,这是我是关心的。我每到一个地方,都想知道还剩下多少。那些东西是有价值的,应该把它保护好了,用什么办法保护,怎么保护,这是我要思考的问题。从全国各地来看,它有一些共同的问题,我们把共同性的问题,上升到一个形而上的层次上,来进行思考,一些比较大的,比如导向啊,战略啊,在这些问题上,要想一想。

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我们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应该在一开始的时候,应该先想到文化问题。一个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个性,我们应该请各方面的专家,对城市进行研究,找到这个城市的核心,究竟那些是城市的文化个性,这些东西绝对不能动。比如说重要历史街区,历史板块,标志性的建筑物,等等,这个必须是要保住的。这样,这个城市怎么变,它的骨格,它的文化个性都不会变。但是我们没有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就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为什么?因为那时我们太穷,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太差,急于改变功能性的设施,想搞得好一点,大一点,舒服一点,可是我们是顾此失彼,可我们现在再想挽救,就来不及了,因为历史是一次性的,不可复制,也不能仿制。

下载民间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2(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间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2(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1国考申论范文点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来源:华图 2010-11-24 18:26:09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本文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

    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扶贫开发与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略论 罗燕 (贵州省黔南州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族古籍办) 论文摘要:水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民族,有着独具的特色。文章着重论述扶......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情况

    灵武市非遗工作进展情况及2011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安排一、非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灵武市历来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几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非遗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文翻译

    如何翻译“非物质文化遗产”?在12月11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首发式上,有专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外文翻译过来的名词,“英译汉做得不够好”,造成我国“非......

    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云龙山庙会看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姓名:杨成业 学号:100663017 班级:10营销(Z) 摘要 我们徐州是彭祖文化、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徐文化的集大成者。徐州古称彭城,已有6000多年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一、指导思想围绕“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题,传承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师生对“非物质......

    浅谈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站推荐)

    浅谈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 姓名 班级 学号许昌是我的家乡。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中原腹地。历史车轮滚滚,在这片中原土地之上拥有数之不尽的历史名声文化古迹与神话传说。很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

    1972年巴黎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公约对人类的整体有特殊意义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自然风光和文化及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