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制频道先锋之歌第二期
法制频道先锋之歌第一期
《爱心使者,杰出母亲李志平的先进事迹》,她从事慈善公益事业20多年来,用奉献谱写生命乐章,在平凡中创造着许多感动。2004年她创办了全国首家文明市民爱心热线,走进4万多个家庭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困难家庭走出困境,为3000多名下岗职工找工作,开展近百次大型爱心救助活动,成为社会上300多名孤残孩子的爱心妈妈。在她的爱心感召下,已有近万名志愿者加入她的爱心团队,奉献社会。李志平走到哪里,就把爱播洒到哪里,曾入选“全国慈善爱心大使”、“全国杰出十佳母亲”、中国优秀志愿者、河南省“双60”人物、“河南十大爱心人物”,荣获“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巾帼拥军模范”、“河南省助残模范”、“郑州市文明市民标兵”等称号。《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董事长陈雪枫的先进事迹》,他是河南企业界一位响当当的领军人物。现在,他带领的是河南最大的企业,拥有19万名工人,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60位,而且将进入世界500强的行列。他说:“做企业就是为百姓为福利”,他这种只争朝夕的拼抢状态和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影响带动着企业的职工。2008年12月5日,河南煤化正式挂牌,2009年,河南煤化的资产、收入双双突破1000亿元大关,是目前我省唯一的双千亿企业,改写了我省没有千亿企业的空白;截至今年10月底,集团总额达到1408亿元,较重组时增加了675亿元,创造了企业重组后每天增加一个亿的发展奇迹。“集团利税从2008年的90.37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104.31亿元,10年前10个月,利税达到127.28亿元,也是我省首家、唯一利税总额突破百亿元的企业。”
法制频道先锋之歌第二期
王天定,男,55岁,第十一届长江奖获得者、河南日报摄影记者。[1] 编辑本段具体内容
这个55岁的老记者,有一个绰号:“王全省”。近30年来,他挎着照相机,跑遍了全省所有的市、县、区,究竟到过多少村子,采访过多少单位和个人,早已数不清了。他只记得,每年下基层采访都在250天左右,见报照片都在400幅以上。社长、总编辑眼见他这么一把年纪,还一年到头风雨无阻往基层跑,心疼他,劝他劳逸结合,他总是笑道:“没事儿,顶得住!”他笑着,背起摄影包,挥挥手,耸耸肩,大步走去。
这个普通的记者,走上了一条艰辛的摄影之路,他的足迹总是在拥抱时代的路上。[1] 编辑本段用热爱选择人生
王天定的人生之路,本来有着一般人看来更“光明”、更“划算”、更“实惠”的选择,他却偏偏挑选了新闻摄影这条路。
20世纪80年代初,在家乡武陟县工作的他,从金融部门调到县委通讯组搞新闻摄影。从此,他天天骑着摩托,跑遍了全县每一个角落。每天晚上12点之前,一准把当天拍摄的新闻照片洗出来,写好说明,装好信封,贴上邮票。第二天早上7点之前,准时赶到邮局,把稿件投递
出去,然后在邮局阅读当天中央和省级党报的新闻版。直到今天,他还是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上网浏览新闻、信息,寻找采访线索。
在武陟县委通讯组期间,他曾一年内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新闻照片近300幅。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法制日报等大报,三天两头刊登他的作品。河南日报编辑见到他的照片,往往只一个字:发。
干了几年县委通讯组组长以后,他找到县委书记,说:“我不干这个通讯组长了,还是让俺专心拍照片吧!”书记很惊讶:“许多人都争着当官呢,没见过像你这样的。”好说歹说,书记明白了:王天定是有自己的人生追求的,天生就是个搞新闻摄影的料儿。那年,他36岁。
1993年初,他作为全省最优秀的新闻摄影通讯员,被选拔到河南日报社,当上了一名专业摄影记者。头一年,他就跑了全省50多个县市。天天发回报社的新闻照片,来自生活,生动鲜活,其中新闻摄影《农民疼爱专家》还荣获第五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他就认准了一个道理:踏踏实实干好热爱的事,拍出满意的照片,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1] 编辑本段用心灵深入基层
王天定调到河南日报后,负责“三农”摄影报道。到农村去,对于他就像是鱼儿游回大海,农村就是他的家,农民就是他的父老乡亲。他经常对年轻记者说:“到基层采访,一定要带着一颗心,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诚心诚意地与基层干部群众交朋友。只有这样,才能抓到好新闻,拍到好片子。”
他下基层,从不要公车接送,都是乘坐公共汽车、火车。以前没有高速公路,往偏远的地方采访,往往要坐一整天的长途车。现在交通便捷了,他仍然一大早就到车站赶头班车,而且一下去就是一个星期。就这样,年年月月,他风尘仆仆走遍了全省每个角落。有时采访完了,被访单位要派车送他回郑州,他婉言谢绝:“我搭公共汽车也就是几十元钱,你们往返一次得花好几百元,不划算啊!”正因为这样,他到哪里都特别受欢迎,人们听说王天定来了十分高兴,说:“还是党报记者好啊,做事正规,不添麻烦!”他视群众为亲人,群众也拿他当兄弟,心里有什么话都愿意跟他说。所以,他总能摸到基层最真实的情况,总能源源不断地获得新闻线索。
怀着一颗火热的心,他始终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用镜头反映老百姓的故事。《军嫂之爱》、《军礼敬给弟媳妇》、《飞来的闺女》、《侠骨热肠的“剃头匠”》、《88岁老人的红色记忆》、《孤老太和她的村医“儿子”》、《小店老板的大爱》、《游子的笑声与眼泪》、《掏粪工剪影》等,记录了基层普通劳动者的动人事迹,在广大读者尤其是基层百姓中产生了很大反响。
怀着一颗温柔的心,他在基层采访的过程中,随时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1996年3月,王天定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反映河南省汝阳县抗旱的图片,县里按规定寄来500元奖金,他如数退还。后来,县里按照他的意愿,用这笔奖金资助了一位山里学生。
1996年12月,王天定听说灵宝市阳平镇文乡村50多岁的农民符彦英跳入冰水救了几个落水者,便赶去拍了一组图片故事。临走看到符彦英生活清苦,他拿出100元钱塞到老人手里。符彦英逢人就感动地说:“人家是省里的大记者,人好,心肠好!”
2004年12月9日,王天定在洛阳市区大街上遇见一群农民工举着牌子讨要工钱。上前打听,原来是嵩县闫庄乡胡沟村30多位农民工为房地产公司干了两个多月的活,拿到的只是两张白条。他一面规劝农民工不要有过激行为,一面联系洛阳市劳动监察大队帮助农民工维护合法权益。那个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老板,看到王天定是记者,把他拉到僻静角落,掏出装了厚厚一沓钱的信封塞给他,转身跑了。王天定随即把这钱交给洛阳市劳动监察大队,请他们将钱退还那个老板。当天,农民工就拿到了工钱。
2007年7月29日,豫西突发特大洪
水,王天定在抗洪抢险一线看到灾区群众损失惨重,十分焦急。采访归来,他向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领导表达了义卖摄影作品、援助灾区群众的愿望。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和河南省慈善总会的支持下,义卖获得10万元,他全部捐献给困难地区建希望小学。
怀着一颗正直的心,他用手中的相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群众鼓与呼。他有一句名言:“不会搞舆论监督的记者,不是合格的记者。”在基层采访,每当看到违反政策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他就会拍案而起。人们记得,他拍摄的《非法金融机构违规经营,受害群众叫苦连天》、《领导“竭泽而渔”集资修路,百姓“雪上加霜”无力脱贫》、《如此执法带来的不和谐》等一组组监督报道,准确犀利,爱憎分明,表达了他对人民的爱,体现了一位党报记者的社会责任感。老百姓感念他的仗义执言,亲切地称他“百姓记者”。[1] 编辑本段用胆识抓拍新闻
在河南新闻摄影界,大家都知道王天定是个拍起照片就不要命的主儿。
他把世界著名战地记者帕卡的那句名言稍加改动,用来表达自己的新闻摄影观:“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新闻现场不够近。”他解释说,他的“现场”,不仅包括基层、一线、前沿、突发事件现场等,还包括危险、艰难、劳累、饥饿、顶风雨、冒寒暑、生死考验之类。
他经常说:“搞新闻摄影的,就是战士,拿照相机的战士。”他总是以战士的心态和姿态,奔走在新闻摄影第一线。
1996年8月4日,河南境内的淇河、黄河等河段发生特大洪水。5日,王天定赶赴淇县抗洪抢险前线,这里数万亩土地被洪水淹没,14500多名群众被洪水围困,电路、通讯中断,道路冲毁。他在风雨泥泞里采访了整整一天,晚上在抗洪现场守了一夜。第二天上午,他回报社交了稿,下午又赶到因黄河暴涨而受灾的濮阳县。7日凌晨1点钟,他乘坐抢险部队的冲锋舟,在茫茫夜色里冲向黄河滩区受困的村庄,拍摄营救被困群众的场面。当时,风急浪大,冲锋舟几次撞在树干上,险些倾覆。
2003年9月下旬,黄河兰考蔡集控导工程决口,兰考与山东东明境内大面积受灾,12万群众被洪水围困。王天定在抗洪救灾前线坚守了将近一个月,天天发回大量动人的新闻照片。10月29日零点,被冲毁的大坝合龙。为了获得最佳拍摄角度,他爬到一个在河水中摇摇晃晃的木架上,在场的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采访现场那么多摄影记者,只有他拍到了最佳的合龙场面。拍摄完毕,他在工棚里处理照片,一直忙到天亮。一位同仁感慨说:“俺算知道你为啥能拍到好照片了!”
是的,他是个视新闻摄影如生命的人。
多次的淮河抗洪抢险现场,有他。
1998年长江大洪水抢险前线,有他。
2004年澧河大堤决口抢险现场,有他。
2008年汶川大地震救灾一线,有他……
在河南摄影界,王天定是唯一登遍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三大山脉主峰和全省有名山峰的人。在山里采访,他常常住在寺庙、工棚、护林房,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都有他的脚印。为了拍摄大别山主峰金刚台,他曾在凌晨1点冒雨上山,身上爬满了山蚂蟥,险些滑落山谷。为了拍摄老君山雪景,他冒雪爬山7个半小时,大风雪中,在海拔2200多米高的顶峰一间破屋里住了3个晚上。
2008年除夕,王天定从数百公里外的乡村回到郑州家中,正准备过年呢,突然血压增高晕倒在地。家人和同事把他送进省人民医院。病情稍稍稳定,他又拿起相机在医院里采访全国劳模、著名妇产科专家张新菊,在河南日报发表了《张新菊与病友的故事》、《感受张新菊》等摄影报道。医生和亲友们说:“你真是把事业看得比生命都贵重啊!”
这就是王天定。
他用永不疲倦的相机,记录着一个伟大的时代,也记录着新闻记者的顽强心路。
他以永不磨灭的理想,展现了一个充实的人生,也展现了新闻职业的神圣使命。[1]
法制频道先锋之歌第三期
2011.3.12播的是超越集团党支部杨清河、漯河市源汇区王茂俊
1、超越集团党委的先进事迹
河南超越集团是一个以资产经营管理为核心业务的综合性民营企业集团,由安阳市最早的私营文化企业发展而来,成立于1988年。经营涉及文化、房地产、工业和农业综合开发,总资产43亿多元。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中国最具生命力民营企业”、“全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6年,集团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受到了中共中央组织部的表彰。
超越集团始终秉持“超越自我,奉献社会”的企业宗旨,在文化、房地产、工业、农业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文化作为特色产业,超越集团先后介入了书刊借阅、文化产品生产制作、文物交流、收藏等领域,举办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目前正在积极介入创意产业,尝试影视制作、教育培训、咨询策划,逐步打造面向世界的企业文化形象。1993年起超越集团相继开发建设了数十万平方米的商住楼;开发建设的“超越城市广场”是安阳市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其小高层住宅已成为安阳市住宅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彰德府·威尼斯印象是位于城市中心的大型商业地产项目,包括彰德府文化广场、彰德府新都会、彰德府商业新天地、彰德府·威尼斯会馆、威尼斯生态公园、威尼斯水城等功能,丹尼斯百货已签约入住,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同时集团还在积极筹建机电工业园、福清苑、旭日花园等项目。工业作为主体产业,1995年起投资兴建了九龙山煤矿、租赁经营并改制了王家岭煤矿。通过勘探获得了龙宫井田、彰武—伦掌北部井田3.3亿吨的煤炭地质储量,奠定了煤炭资源规模化开发的坚实基础。集团编制的《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已获得批准,成为河南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近年来,集团累计安排就业10000余人次,先后投资社会文化事业6000多万元,捐资助学、扶贫救灾、助残济困共2400多万元,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2、王茂俊的先进事迹
王茂俊,男,汉族,1958年4月出生,1975年6月参加工作,1978年4月入伍,198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10月转业到源汇区计经委工作;1993年3月至2002年2月,先后任源汇区商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商管局副局长;2002年2月至2005年1月,任源汇区经贸计委副主任,分管安全监管工作;2005年1月任源汇区安全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2010年11月22日,因长期劳累过度,患肝癌医治无效不幸去世,年仅52岁。
王茂俊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特别是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以来,牢记宗旨、忠于职守、敬业奉献、一心为民,忠诚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使源汇区的安全生产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在平凡的岗位上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王茂俊同志被授予“全国安全监察先进个人”、“全省安监系统十大优秀工作者”、“漯河市2005—2008年度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漯河市优秀共产党员”、“漯河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他生前所负责的源汇区安监局被评为“全国安全监察先进单位”、“全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源汇区也因安全生产保持先进,被确定为全省“安全河
南”试点县区。王茂俊同志以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在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在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在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了表率。
学习王茂俊同志的先进事迹,对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征程上再展宏图、再创新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王茂俊同志,就要学习他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王茂俊同志从事安监工作近十年,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一心扑在他所挚爱的安监事业上,经常加班加点战斗在工作第一线,从未休息过节假日,被同志们形象地称作“事业狂”、“工作狂”。王茂俊出生在沈丘农村,兄妹七个中他是长兄,从部队转业到源汇区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下定决心干一番事业,不辜负组织的关怀和培养,为家乡父老乡亲争光。当组织上让他担任源汇区经贸计委副主任,分管刚刚起步的安监工作时,他二话没说,不分昼夜,连续奋战,带领几名同志用最短的时间摸清了全区36个危险化学品行业、355家企业、3万余家商户的安全生产底子,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详细的安全生产监督手册。期间,他顾不上年迈的父母,顾不上患白血病的妻子,在办公室一住就是大半个月。源汇区虽无矿山企业,但集聚了全市80%的商业资源,安全生产上稍有不慎,就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对此,已任源汇区安监局局长的王茂俊时常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他为了建立一支能打硬仗的一线信息员、监督员队伍,连续近两个月奔波于全区每个乡镇、村组和企业,做通各个方面的工作,组建了800多人的专兼职安全监管队伍,招聘了100多名安全生产信息员,使源汇区平均每350人就有一人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同志们都心疼地劝他:“王局长,你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唱歌、不跳舞,就是一提工作浑身都是劲,你能不能也有个乐趣,给自己也放个假?”王茂俊总是掷地有声地回答:“安监工作是良心事业,„干部不领、水牛掉井‟,干好工作就是保人命,这比啥都有乐趣!”王茂俊同志从事安监工作的3000多个日夜里,没能照顾好几口人的“小家”,但时刻牵挂着全区32万人这个“大家”。安全监督工作天天紧绷弦,愈是节假日愈要万分警惕。王茂俊80多岁的父母在沈丘老家,从事安监工作以来,作为长子,他没能和父母吃过一次年夜饭。他的儿子从读大学到毕业参加工作,尽管他经常开会或出差路过儿子工作的省城,但从未去看看想念他的儿子。妻子患白血病需要到郑州化疗,每次也都是亲属代劳陪护。由于常年超负荷地工作,王茂俊疾病缠身,几次因病被单位送进医院治疗,但每次都是悄悄地离开,提前回到工作第一线。单位组织体检,他每次都因为工作忙而放弃,以至于到了肝癌晚期还当胃病治,常常是吃几片止痛药又投入到工作中。即使在外地治疗期间,王茂俊同志仍然放不下工作,在病床上多次打电话了解安全生产检查情况。在生命垂危之际,他还强撑着对前去探视的同志说:“你们不要来了,一定要守住安全薄弱点,要确保生产安全啊!”与他同病房的病友逢人便说:“他这个人不拿自己的身体当回事儿,只知道干工作。”这种视责任重于泰山、视事业重于生命的忘我精神,充分体现了当代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我们向王茂俊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忠诚党和人民的事业,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人生的价值、书写光辉的篇章。
学习王茂俊同志,就要学习他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王茂俊同志对人民群众始终怀着真挚的情感,以服务群众为己任,把解群众所急作为工作标尺,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群众安全的“保护神”。源汇区重点企业曙光健士医疗器械
公司是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公司有员工2600多人,听说公司要搬迁建新厂的第一天起,王茂俊就主动和厂里联系制定防火、防泄漏方案,并且自带行李住到厂里,逐个环节抓落实。针对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他提出并带头落实“一线工作法”,坚持问题在一线发现,方案在一线制定,隐患在一线排除。这项制度成了源汇区安监局铁的纪律,无论酷暑严冬一直坚持不断。有一次,他带队到企业检查,正在指导企业更换防火设备时,火苗猛然从旧设备处窜了出来,他迅速推开众人,冒着被烧灼的危险,一口气把新设备安装完,杜绝了一场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王茂俊同志工作在基层,奔忙于企业和商户,他总是用一颗炽热的心为他们排忧解难。他刚担任安监局局长时,提出了严、细、实、真“四字”工作标准和服务卡、明白卡、回访卡、意见卡“四卡”执法制度,这“四字、四卡”使全区企业、商户都能感受到安监人员周到贴心的服务,安监人员也成为他们真正的“贴心人”。爱民尤在危难时,今年2月8日下午6时,107国道与长江路交叉口一辆装载醋酸甲酯的运输车发生泄漏事故,如不及时得到处置,直接影响过往人员和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王茂俊得知消息后,来不及等单位的车辆,拦上一辆出租车就赶赴现场,迅速联系两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进行抽排转移,协调交通部门封闭现场,疏导过路车辆,并安排人员购买盆子、盛装桶等大的容器,带头接转泄漏物质和处理现场。由于他指挥得力,行动迅速,避免了事态恶化,把事故损失降到了最小程度。我们学习王茂俊同志,就要像他那样,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满腔热忱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谋福祉,以实际行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学习王茂俊同志,就要学习他开拓创新、勇争一流的进取精神。王茂俊同志从不满足于工作一般化,而是创业永不止步,争先永不停顿,以“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践行着“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他经常组织人员,深入分析一些地方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提出要把政府和公众的“高压”真正转化为企业、商户的内压,以内压促进制度落实,确保生产安全。他根据监管对象潜在险情等级,创新查险排险机制,实行了“红黄蓝分级管理”,哪里有险情,5分钟内就能找到准确位置,迅速启动应急抢险预案。他根据基层安全监管工作需要,把全区生产经营单位划分为18类,逐一明确安全生产的任务、目标、检查环节,并建立了隐患排查“一本清”制度,使基层安全员在检查中有的放矢,有效防控了事故的发生。他特别注重发挥商户和群众在安监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探索推行商户安全联保制度,组织开展群众性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活动,实行星级挂牌评定办法,形成了方方面面共保安全的强大合力。在王茂俊的带领和推动下,源汇区建立起制度健全、管理科学、运作规范、保障有力的安全生产管理运行机制,实现了安全生产工作网络城乡全覆盖。他探索推行的“五级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体系”、“红黄蓝分级管理模式”、“商户联保制度”、“安全生产星级管理”和“隐患排查一本清”等安全生产监管模式,成为我省安全生产工作典型经验,在全国也很有影响力。人民日报、中国安全生产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源汇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经验。我们学习王茂俊同志,就要像他那样,敢于高树工作目标,善于研究工作规律,勇于创新工作方法,致力在平凡岗位上建功立业,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学习王茂俊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王茂俊同志出生在农村,多年在部队摸爬滚打,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本色。他常讲:“当干部要清廉立身,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多年工作
在安监战线领导岗位上,面对各种诱惑,始终淡泊名利,从严律己,违背原则的事坚决不做,在执法中做到严守原则底线、从不徇私情,不少试图给他送“感谢费”、购物券和贵重物品的人都打消了念头。有一位企业老板不信“邪”,连续3年春节给王茂俊送礼,结果都吃了“闭门羹”。他对别人感叹地说:“王茂俊真是„刀枪不入‟的硬汉子!”这些年来,王茂俊累计拒收监管对象10万多元的礼金、价值6万多元的礼品和有价证券。王茂俊同志工作上高标准,但生活上十分俭朴,出差办事吃快餐、挤公交,被称为“抠门局长”。他不讲穿、不讲住、不讲用,去世前仍住在几十年前的职工宿舍,穿的常常是几十元一件的衣服,家中的电视机是十多年前的老式电视机。我们向王茂俊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时刻不忘党性修养,时刻不忘洁身端行,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永葆共产党人廉洁从政的良好形象。
法制频道先锋之歌第四期
李福成:让总理连说两个“没有想到”的农村带头人
[上传时间2010-10-30 03:03:32] 作者:匿名 来源:0 浏览次数:
让总理连说两个“没有想到”的农村带头人
——记河南省长葛市石象乡坡李王村党支部书记李福成
2010年6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到河南省长葛市石象乡坡李王村视察。当了解到坡李王村在党支部书记李福成的带领下,干群关系融洽、社会治安稳定、群众安居乐业时,总理称赞道:“李福成同志对政策把握贯彻的这样好,没有想到;村里干群关系融洽,近30年没有大的矛盾,没有上访,没有想到。”
支部是战斗的堡垒,不允许发生堡垒里的战斗
今年63岁的李福成,1米65的个头,瘦削的脸上印证着黄土地历经岁月的风霜。从他身上,看不出人情世故透出的精明,也感受不到“当家人”咄咄逼人的气势。他朴实得就像地里的庄稼,让人觉得踏实、放心。
1982年,经党员和群众推荐,李福成被任命为坡李王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干,就是28年。“人正不怕影子斜”,这是他经常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说的一句话。上任之初,他就制订了《五项制度》、《十种要求》,对村干部硬性约束。团结是他加强班子建设的重要法宝。日常工作中,他不搞“一言堂”,决策部署提前商量,遇到问题先担责任。自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村党支部连续多次荣获省、市、县“五好”村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没有不讲道理的群众,只有不会做工作的干部。他要求村“两委”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方法开展工作,既提高工作透明度,又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近30年来,坡李王村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和乡级以上信访事件。
做个有文化的村支书
李福成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却算得上是一个“文化人”。读文件、听广播、看报纸、看电视,是他每天必修的“功课”。一有空闲,他还会把国家大事和党的农村政策以诗歌的形式书写在村务公开栏里。
考察时,温家宝总理与李福成有一段对话:
温总理问道:“前两天的雨对小麦收割和夏种影响大不大?”
李福成回答:“没啥影响。下雨加快了小麦成熟,也有利于夏种。俺还作了一首诗。”
总理说:“念来听听。”
“喜雨催麦老,穗齐粒粒饱。”李福成笑着回答。
“下一句呢?”总理饶有兴趣地问。
“喜雨促秋管,秋季能丰产。”李福成掷地有声。
“好,好!”朴实的诗句赢得了总理的赞扬:“你这是„五言诗‟,很压韵,特别是„催‟字和„促‟字,用得特别好。”顿时,欢快的笑声便弥漫在金色的麦田里。
李福成是个勤于学习、善于总结的人。他往往会把党的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给群众。如,他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惠农政策归纳为“四补”(粮补、种子补、农机补、家电补)、“四保”(医保、农保、学保、低保)、“一优惠”(计划生育独女户、双女户优惠),每到茶余饭后,村里的群众都会聚到一起,听李福成宣传党的政策。村民李根标说:“李书记只要一打开„话匣子‟,比听说书都过瘾。”
怕吃亏就不要当村干部
坡李王村党支部有这样一条规定:是党员就要事事走在群众前头,是干部就要处处比群众先干一步。“七坑加八洼,晴天下雨都害怕,雨天趟泥水,天晴刮风一身沙。”这是坡李王村群众对以前村里道路的形象描述。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2008年,李福成带领村干部一起跑项目、筹资金,终于筹得了修路所需的大部分款项,但还有近3万元的资金缺口。他主动捐出2000元,并发动儿子捐3000元,兄弟捐1500元。大家被他的义举所感动,纷纷慷慨解囊,村委会主任王文献捐2000元,其他班子成员每人1000元。在他们的感召下,村里群众
踊跃捐款,很快凑足了修路资金。不久,村里三条总长2600米的“爱心路”便完工通行。
李福成不仅是农村政策的“实践者”,村务管理的“好当家”,联系群众的“贴心人”,还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全村多年来没有不孝敬父母的,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没有赌博偷盗的,没有搞封建迷信活动的,整个村庄邻里和睦、民风淳朴。
一、优秀共产党员 李福成
长葛市石象乡坡李王村支部书记李福成任支部书记28年,以一个家长的殷切之心掌管这个大家庭,他带头捐款修路,悉心调解邻里矛盾,领导村民抗旱浇地,近30年村里干群关系融洽,村里没有大的矛盾,没有刑事案件,没有上访。李福成这位普普通通的村支部书记,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他这种亲情式管理模式或许值得全国的村支部借鉴。
温家宝总理听到李福成同志的故事后曾说:如果农村有90%的村支部书记像李福成这样,我们就放心了。
二、先进基层党组织 漯河市临颍县北徐庄村党委
漯河市临颍县北徐庄村党委书记徐德全1977年任书记以前,村里8年换了6届村支书,他担任书记以后,带领北徐庄全体党员干部,风风雨雨30年,从开办面粉厂、挂面厂、养猪场开始,发展高效农业。用他的话说:这叫统一循环。现在,这个不足3000人的村庄,年产总值28亿。全国500强企业四家与他们强强联手,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第二篇:《先锋之歌》
党员教师学习材料
一、2月27日《先锋之歌》
1、《爱心使者,杰出母亲李志平的先进事迹》,她从事慈善公益事业20多年来,用奉献谱写生命乐章,在平凡中创造着许多感动。2004年她创办了全国首家文明市民爱心热线,走进4万多个家庭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困难家庭走出困境,为3000多名下岗职工找工作,开展近百次大型爱心救助活动,成为社会上300多名孤残孩子的爱心妈妈。在她的爱心感召下,已有近万名志愿者加入她的爱心团队,奉献社会。李志平走到哪里,就把爱播洒到哪里,曾入选“全国慈善爱心大使”、“全国杰出十佳母亲”、中国优秀志愿者、河南省“双60”人物、“河南十大爱心人物”,荣获“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巾帼拥军模范”、“河南省助残模范”、“郑州市文明市民标兵”等称号。
2、《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董事长陈雪枫的先进事迹》,他是河南企业界一位响当当的领军人物。现在,他带领的是河南最大的企业,拥有19万名工人,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60位,而且将进入世界500强的行列。他说:“做企业就是为百姓为福利”,他这种只争朝夕的拼抢状态和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影响带动着企业的职工。2008年12月5日,河南煤化正式挂牌,2009年,河南煤化的资产、收入双双突破1000亿元大关,是目前我省唯一的双千亿企业,改写了我省没有千亿企业的空白;截至今年10月底,集团总额达到1408亿元,较重组时增加了675亿元,创造了企业重组后每天增加一个亿的发展奇迹。“集团利税从2008年的90.37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104.31亿元,10年前10个月,利税达到127.28亿元,也是我省首家、唯一利税总额突破百亿元的企业。”
二、2011年3月5日《先锋之歌》
播的是优秀共产党员王天定,河南日报摄影记者,近20年时间里,每年王天定刊发的照片近500张,所拍照片共计已经超亿张,大伙总说:老王不是在基层拍照片,就是在去基层拍照片的路上。
无论气候有多恶劣,环境有多危险,他从没放在心上,他唯一想的就是要把他在特殊时间、特殊事件里看到的最感人的人或事报道出去,让社会、让其他人进行了解、关心。
他从来都是不分节假日而忘我地工作,和宝天曼的老人,和煤矿里的工人等通吃、同住、同劳动。同时还要保护好、利用好手中的照相机,抓拍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春节,他们在岗位上”就是其中的一幅美丽照片。
正如记者手记里所写的那样:制作王天定的节目,我们几乎不需要任何自己的语言,如同王天定的工作不需要任何的催促。感受王天定对事业追求的同时,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作为共产党员的王天定心中对群众、对党无私、真挚而有浓烈的爱......这个普通的记者,走上了一条艰辛的摄影之路,他的足迹总是在拥抱时代的路上。他心系百姓,志在摄影,怀着一颗火热的心,他始终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用镜头反映老百姓的故事;怀着一颗温柔的心,他在基层采访的过程中,随时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怀着一颗正直的心,他用手中的相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群众鼓与呼。
他用永不疲倦的相机,记录着一个伟大的时代,也记录着新闻记者的顽强心路。他以永不磨灭的理想,展现了一个充实的人生,也展现了新闻职业的神圣使命。
三、3月12日《先锋之歌》
1、超越集团党委的先进事迹
河南超越集团是一个以资产经营管理为核心业务的综合性民营企业集团,由安阳市最早的私营文化企业发展而来,成立于1988年。经营涉及文化、房地产、工业和农业综合开发,总资产43亿多元。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中国最具生命力民营企业”、“全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6年,集团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受到了中共中央组织部的表彰。
超越集团始终秉持“超越自我,奉献社会”的企业宗旨,在文化、房地产、工业、农业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文化作为特色产业,超越集团先后介入了书刊借阅、文化产品生产制作、文物交流、收藏等领域,举办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目前正在积极介入创意产业,尝试影视制作、教育培训、咨询策划,逐步打造面向世界的企业文化形象。1993年起超越集团相继开发建设了数十万平方米的商住楼;开发建设的“超越城市广场”是安阳市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其小高层住宅已成为安阳市住宅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彰德府·威尼斯印象是位于城市中心的大型商业地产项目,包括彰德府文化广场、彰德府新都会、彰德府商业新天地、彰德府·威尼斯会馆、威尼斯生态公园、威尼斯水城等功能,丹尼斯百货已签约入住,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同时集团还在积极筹建机电工业园、福清苑、旭日花园等项目。工业作为主体产业,1995年起投资兴建了九龙山煤矿、租赁经营并改制了王家岭煤矿。通过勘探获得了龙宫井田、彰武—伦掌北部井田3.3亿吨的煤炭地质储量,奠定了煤炭资源规模化开发的坚实基础。集团编制的《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已获得批准,成为河南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近年来,集团累计安排就业10000余人次,先后投资社会文化事业6000多万元,捐资助学、扶贫救灾、助残济困共2400多万元,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2、王茂俊的先进事迹
王茂俊,男,汉族,1958年4月出生,1975年6月参加工作,1978年4月入伍,198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10月转业到源汇区计经委工作;1993年3月至2002年2月,先后任源汇区商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商管局副局长;2002年2月至2005年1月,任源汇区经贸计委副主任,分管安全监管工作;2005年1月任源汇区安全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2010年11月22日,因长期劳累过度,患肝癌医治无效不幸去世,年仅52岁。
王茂俊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特别是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以来,牢记宗旨、忠于职守、敬业奉献、一心为民,忠诚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使源汇区的安全生产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在平凡的岗位上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王茂俊同志被授予“全国安全监察先进个人”、“全省安监系统十大优秀工作者”、“漯河市2005—2008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漯河市优秀共产党员”、“漯河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他生前所负责的源汇区安监局被评为“全国安全监察先进单位”、“全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源汇区也因安全生产保持先进,被确定为全省“安全河南”试点县区。王茂俊同志以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在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在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在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了表率。
学习王茂俊同志的先进事迹,对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征程上再展宏图、再创新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王茂俊同志,就要学习他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王茂俊同志从事安监工作近十年,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一心扑在他所挚爱的安监事业上,经常加班加点战斗在工作第一线,从未休息过节假日,被同志们形象地称作“事业狂”、“工作狂”。王茂俊出生在沈丘农村,兄妹七个中他是长兄,从部队转业到源汇区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下定决心干一番事业,不辜负组织的关怀和培养,为家乡父老乡亲争光。当组织上让他担任源汇区经贸计委副主任,分管刚刚起步的安监工作时,他二话没说,不分昼夜,连续奋战,带领几名同志用最短的时间摸清了全区36个危险化学品行业、355家企业、3万余家商户的安全生产底子,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详细的安全生产监督手册。期间,他顾不上年迈的父母,顾不上患白血病的妻子,在办公室一住就是大半个月。源汇区虽无矿山企业,但集聚了全市80%的商业资源,安全生产上稍有不慎,就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对此,已任源汇区安监局局长的王茂俊时常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他为了建立一支能打硬仗的一线信息员、监督员队伍,连续近两个月奔波于全区每个乡镇、村组和企业,做通各个方面的工作,组建了800多人的专兼职安全监管队伍,招聘了100多名安全生产信息员,使源汇区平均每350人就有一人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同志们都心疼地劝他:“王局长,你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唱歌、不跳舞,就是一提工作浑身都是劲,你能不能也有个乐趣,给自己也放个假?”王茂俊总是掷地有声地回答:“安监工作是良心事业,„干部不领、水牛掉井‟,干好工作就是保人命,这比啥都有乐趣!”王茂俊同志从事安监工作的3000多个日夜里,没能照顾好几口人的“小家”,但时刻牵挂着全区32万人这个“大家”。安全监督工作天天紧绷弦,愈是节假日愈要万分警惕。王茂俊80多岁的父母在沈丘老家,从事安监工作以来,作为长子,他没能和父母吃过一次年夜饭。他的儿子从读大学到毕业参加工作,尽管他经常开会或出差路过儿子工作的省城,但从未去看看想念他的儿子。妻子患白血病需要到郑州化疗,每次也都是亲属代劳陪护。由于常年超负荷地工作,王茂俊疾病缠身,几次因病被单位送进医院治疗,但每次都是悄悄地离开,提前回到工作第一线。单位组织体检,他每次都因为工作忙而放弃,以至于到了肝癌晚期还当胃病治,常常是吃几片止痛药又投入到工作中。即使在外地治疗期间,王茂俊同志仍然放不下工作,在病床上多次打电话了解安全生产检查情况。在生命垂危之际,他还强撑着对前去探视的同志说:“你们不要来了,一定要守住安全薄弱点,要确保生产安全啊!”与他同病房的病友逢人便说:“他这个人不拿自己的身体当回事儿,只知道干工作。”这种视责任重于泰山、视事业重于生命的忘我精神,充分体现了当代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我们向王茂俊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忠诚党和人民的事业,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人生的价值、书写光辉的篇章。
学习王茂俊同志,就要学习他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王茂俊同志对人民群众始终怀着真挚的情感,以服务群众为己任,把解群众所急作为工作标尺,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群众安全的“保护神”。源汇区重点企业曙光健士医疗器械公司是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公司有员工2600多人,听说公司要搬迁建新厂的第一天起,王茂俊就主动和厂里联系制定防火、防泄漏方案,并且自带行李住到厂里,逐个环节抓落实。针对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他提出并带头落实“一线工作法”,坚持问题在一线发现,方案在一线制定,隐患在一线排除。这项制度成了源汇区安监局铁的纪律,无论酷暑严冬一直坚持不断。有一次,他带队到企业检查,正在指导企业更换防火设备时,火苗猛然从旧设备处窜了出来,他迅速推开众人,冒着被烧灼的危险,一口气把新设备安装完,杜绝了一场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王茂俊同志工作在基层,奔忙于企业和商户,他总是用一颗炽热的心为他们排忧解难。他刚担任安监局局长时,提出了严、细、实、真“四字”工作标准和服务卡、明白卡、回访卡、意见卡“四卡”执法制度,这“四字、四卡”使全区企业、商户都能感受到安监人员周到贴心的服务,安监人员也成为他们真正的“贴心人”。爱民尤在危难时,今年2月8日下午6时,107国道与长江路交叉口一辆装载醋酸甲酯的运输车发生泄漏事故,如不及时得到处置,直接影响过往人员和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王茂俊得知消息后,来不及等单位的车辆,拦上一辆出租车就赶赴现场,迅速联系两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进行抽排转移,协调交通部门封闭现场,疏导过路车辆,并安排人员购买盆子、盛装桶等大的容器,带头接转泄漏物质和处理现场。由于他指挥得力,行动迅速,避免了事态恶化,把事故损失降到了最小程度。我们学习王茂俊同志,就要像他那样,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满腔热忱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谋福祉,以实际行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学习王茂俊同志,就要学习他开拓创新、勇争一流的进取精神。王茂俊同志从不满足于工作一般化,而是创业永不止步,争先永不停顿,以“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践行着“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他经常组织人员,深入分析一些地方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提出要把政府和公众的“高压”真正转化为企业、商户的内压,以内压促进制度落实,确保生产安全。他根据监管对象潜在险情等级,创新查险排险机制,实行了“红黄蓝分级管理”,哪里有险情,5分钟内就能找到准确位置,迅速启动应急抢险预案。他根据基层安全监管工作需要,把全区生产经营单位划分为18类,逐一明确安全生产的任务、目标、检查环节,并建立了隐患排查“一本清”制度,使基层安全员在检查中有的放矢,有效防控了事故的发生。他特别注重发挥商户和群众在安监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探索推行商户安全联保制度,组织开展群众性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活动,实行星级挂牌评定办法,形成了方方面面共保安全的强大合力。在王茂俊的带领和推动下,源汇区建立起制度健全、管理科学、运作规范、保障有力的安全生产管理运行机制,实现了安全生产工作网络城乡全覆盖。他探索推行的“五级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体“安全生产星级管理”系”、“红黄蓝分级管理模式”、“商户联保制度”、和“隐患排查一本清”等安全生产监管模式,成为我省安全生产工作典型经验,在全国也很有影响力。人民日报、中国安全生产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源汇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经验。我们学习王茂俊同志,就要像他那样,敢于高树工作目标,善于研究工作规律,勇于创新工作方法,致力在平凡岗位上建功立业,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学习王茂俊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王茂俊同志出生在农村,多年在部队摸爬滚打,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本色。他常讲:“当干部要清廉立身,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多年工作在安监战线领导岗位上,面对各种诱惑,始终淡泊名利,从严律己,违背原则的事坚决不做,在执法中做到严守原则底线、从不徇私情,不少试图给他送“感谢费”、购物券和贵重物品的人都打消了念头。有一位企业老板不信“邪”,连续3“王年春节给王茂俊送礼,结果都吃了“闭门羹”。他对别人感叹地说:”这些年来,茂俊真是„刀枪不入‟的硬汉子!王茂俊累计拒收监管对象10万多元的礼金、价值6万多元的礼品和有价证券。王茂俊同志工作上高标准,但生活上十分俭朴,出差办事吃快餐、挤公交,被称为“抠门局长”。他不讲穿、不讲住、不讲用,去世前仍住在几十年前的职工宿舍,穿的常常是几十元一件的衣服,家中的电视机是十多年前的老式电视机。我们向王茂俊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时刻不忘党性修养,时刻不忘洁身端行,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永葆共产党人廉洁从政的良好形象。
第三篇:“先锋之歌”心得体会
“先锋之歌”心得体会
二十载春秋,足迹遍布四万多个家庭,用爱谱写生命,二十度风雨,爱心播撒三百多名孤残,用情塑造灵魂,爱心使者,十佳母亲,李志平!
致力慈善公益啊,平常中有着极强的责任,开展爱心救助啊,平凡中不停地创造感动!
李志平,一个 50多岁的女人,20多年来从事慈善公益事业,她用奉献谱写生命乐章,在平凡中创造着许多感动。2004年创办了首家文明市民爱心热线,走进四万多个家庭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困难家庭走出困境,安排下岗职工3000人,走进社区、学校、军营、少管所等地做巡回报告近百场,开展近百次大型爱心救助活动,成为社会上300多名孤残孩子的爱心妈妈。她带领心理专家3次赶赴抗震救灾前线,捐款几十万元,搭建了灾区第一个帐篷课堂。在她的爱心感召下,已有近万名志愿者加入到她的爱心团队,奉献社会。李志平已成为中原大地爱的化身,她走到哪里,把爱播撒到哪里,曾入选“全国慈善爱心大使”、“全国杰出十佳母亲”、中国优秀志愿者、河南省“双60”人物、“河南十大爱心人物”,荣获“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巾帼拥军模范”、“河南省助残模范”、“郑州市文明市民标兵”等称号。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是啊,一个人活一辈子怎么才算有意义呢?小时候,我们受过很多正面的教育,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理想观念和生活目标有了很大的改变,用比较书面的说法是,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了很大的改变,为人民服务,成了一种过时的思想,甚至很多时候成为被人讥笑的老土的思想。可是,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李志平以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我们上了很有教育意义的一课。李志平的事迹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人都掉到了物质与享受中,不是所有的人都把为人民服务做为过时的思想扔得远远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把人生的理想和做人做事的目标都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
另外,节目还讲述了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党委以“学理论、学政策、学知识、学业务、学技术、学理念”为重点,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的事迹。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本省,放眼全国,走向世界。定期召开包括党员、管理人员、知识分子、青年员工、新进大学生等多层次、多范围的座谈会、交流会,帮助大家端正人生态度,积极投身工作,各级党员干部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两调整、两提高,两创新、两带动”战略举措,积极开展工作调研。依托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优势,实施大矿业、大化工(化肥)、大装备、大电力、大物流布局,打造了核心竞争力突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我想,这也是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应该学习借鉴的。
经过学习,我全体党员要以李志平同志为榜样,立足各自岗位,发挥聪明才智,为病人服务,为保卫事业服务。
第四篇:120314关于变更《先锋之歌》电视专题节目播出频道和播出时间的通知(精选)
关于变更《先锋之歌》电视专题节目
播出频道和播出时间的通知
各乡镇(办)党委、市委各部委、市直机关各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各重点企业党组织、驻禹各单位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
由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河南电视台主办的《先锋之歌》电视专题节目,从2011年2月开播至今,及时宣传了大量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为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为更好地发挥《先锋之歌》电视专题节目宣传的作用,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关于变更《先锋之歌》电视专题节目播出频道和播出时间的通知》(豫创组办发〔2012〕1号),自2012年2月下旬起变更播出频道和播出时间。具体如下:
一、播出频道
播出频道由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河南4套)变更为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河南9套)。
二、播出时间
每周六午间黄金时段《播报河南》中播出,首播12:40到13:00,重播次日7:00到7:20。
请各部门各单位认真组织广大党员收看《先锋之歌》电视专题节目,并结合实际进行学习、座谈和交流,收看和学习讨论情况请及时报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共禹州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3月14日
第五篇:“先锋之歌”心得体会
“先锋之歌”心得体会
二十载春秋,足迹遍布四万多个家庭,用爱谱写生命,二十度风雨,爱心播撒三百多名孤残,用情塑造灵魂,爱心使者,十佳母亲,李志平!
致力慈善公益啊,平常中有着极强的责任,开展爱心救助啊,平凡中不停地创造感动!
李志平,一个 50多岁的女人,20多年来从事慈善公益事业,她用奉献谱写生命乐章,在平凡中创造着许多感动。2004年创办了首家文明市民爱心热线,走进四万多个家庭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困难家庭走出困境,安排下岗职工3000人,走进社区、学校、军营、少管所等地做巡回报告近百场,开展近百次大型爱心救助活动,成为社会上300多名孤残孩子的爱心妈妈。她带领心理专家3次赶赴抗震救灾前线,捐款几十万元,搭建了灾区第一个帐篷课堂。在她的爱心感召下,已有近万名志愿者加入到她的爱心团队,奉献社会。李志平已成为中原大地爱的化身,她走到哪里,把爱播撒到哪里,曾入选“全国慈善爱心大使”、“全国杰出十佳母亲”、中国优秀志愿者、河南省“双60”人物、“河南十大爱心人物”,荣获“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巾帼拥军模范”、“河南省助残模范”、“郑州市文明市民标兵”等称号。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是啊,一个人活一辈子怎么才算有意义呢?小时候,我们受过很多正面的教育,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理想观念和生活目标有了很大的改变,用比较书面的说法是,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了很大的改变,为人民服务,成了一种过时的思想,甚至很多时候成为被人讥笑的老土的思想。可是,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李志平以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我们上了很有教育意义的一课。李志平的事迹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人都掉到了物质与享受中,不是所有的人都把为人民服务做为过时的思想扔得远远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把人生的理想和做人做事的目标都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
另外,节目还讲述了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党委以“学理论、学政策、学知识、学业务、学技术、学理念”为重点,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的事迹。河南煤业化工集
团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本省,放眼全国,走向世界。定期召开包括党员、管理人员、知识分子、青年员工、新进大学生等多层次、多范围的座谈会、交流会,帮助大家端正人生态度,积极投身工作,各级党员干部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两调整、两提高,两创新、两带动”战略举措,积极开展工作调研。依托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优势,实施大矿业、大化工(化肥)、大装备、大电力、大物流布局,打造了核心竞争力突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我想,这也是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应该学习借鉴的。
经过学习,我全体党员要以李志平同志为榜样,立足各自岗位,发挥聪明才智,为病人服务,为保卫事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