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一、单选题
1.劳动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作为需求方的雇主和作为供给方的员工对、、及雇佣关系中的非货币因素(比如工作条件等)做出的反应。
①工资
②价格
③成本
④利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实证分析对经济行为人两个最基本的假设是()
A.稀缺性假设、感性行为人假设
B.富余性假设、理性行为人假设
C.稀缺性假设、理性行为人假设
D.富余性假设、感性行为人假设
3.实证分析所采用的三个步骤的顺序,是()
①估计参数
②建立经济模型
③预测行为及其影响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4.成为互惠交易不包括以下哪种情况()
A.交易中的一方受益,另一方受损,但受损不大。
B.交易中的一方可以受益,但没人受损。
C.交易所涉及的各方均能够从中受益。
D.交易中的一方受益,另一方受损,但是受益者完全能够补偿受损者的损失。
5.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三种力量,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A.市场力量
B.社会的力量
C.企业的力量
D.机构的力量
6.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特征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A.交易对象的特殊性
B.劳动力市场的限时性
C.劳动力市场交易条件的复杂性
D.劳动力市场的多样性
7.消极的劳动力市场的政策主要是使
获得相关福利的政策。
A.应届大学生
B.员工
C.失业者
D.初就业者
8.优等劳动力市场的特征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A.职位需求量大
B.就业条件好
C.工作环境良好
D.职业保障性强
9.企业运营所必须面对的三大市场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A.资本市场
B.劳动力市场
C.产品市场
D.证券市场
10.劳动力市场可划分为地区性劳动力市场和()
A.外部劳动力市场
B.全国性劳动力市场
C.优等劳动力市场
D.内部劳动力市场
二、多选题
1、劳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A、劳动分析法
B、实证分析法
C、经济分析法
D、规范分析法
2、劳动经济学与一下哪些因素具有现实意义?()
A、国家与社会
B、企业
C、个人和家庭
D、学校
3、以下哪些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特征?()
A、多样性
B、不确定性
C、交易条件的复杂性
D、风险性
4、以下哪些不是劳动经济学的重点研究对象?()
A、劳动
B、经济
C、市场
D、服务
5、以下哪些政策是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A、公共就业服务
B、培训
C、非公共工程建设
D、工资或就业补贴
三、判断题
1、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劳动力市场以及劳动力供求双方的运动变化规律的学问。
2、强调客观性和科学性,排除一切价值判断,只描述事物的本来面目的研究方法是实证分析法。
3.、按照劳动力市场的范围可以将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不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
4、世界各国都对劳动力市场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这些措施通常称为劳动力市场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主要包括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和消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两种。
5、新古典经济学更为强调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性,而制度经济学更为强调劳动力市场本身的作用,这两种分析方法为理解劳动力市场问题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具有各自的价值。
四、简答题
1、请简述劳动力市场的概念。
2、请简述劳动力市场有哪几种结构。
3、请简要说明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含义。
4、简述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5、什么是内部劳动力市场?对企业和员工分别有什么价值?
五、案例分析
2011年五月,南京市公布了企业工资指导线,首次对金融,电力,房地产等垄断行业的工资增长幅度进行控制,这些行业的工资基准线为10%,预警线为15%或16%,均低于普通行业,2011年六月,北京市发布的企业工资指导线要求北京市属垄断行业的企业,国家财政补贴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一般不突破基准线10.5%。2011年八月,浙江省也发布了企业工资指导线,明确规定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2010年企业职工平均工资高于全省社会平均工资三倍的2011年企业职工工资增长严格按5%的下线进行控制,不得突破。
问题(1):我国垄断企业的工资收入高于其他企业,这属于什么类型的工资差别?
问题(2):我国为什么在垄断企业会出现工资收入高于其他企业的现象?
问题(3):案例中,各地对垄断企业工资收入进行限制的意义何在?
六、材料分析
材料:据《三湘都市报》7月22日报道,为防止人才流失,株洲某大型集团规定夫妻双方任何一人辞职即视为两人同时辞职。迫于无奈,同在该公司工作的一对夫妻只好先离婚,并商定等一方辞职手续办下来后再复婚。报道还称,现在一些国有大型企业也有类似的规定。市场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国企也好,私企也罢,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才是吸引人才的正途。株洲某集团的这种留人方式,不仅难以留住人才,甚至可能会加速人才的流失
问题: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影响劳动力流失的主要因素。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理论
一、单选题
1、引起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生产技术革新
B.资本规模变化
C.市场工资率变动
D.企业经营范围变动
2、有关最低劳动供给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
A、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即为市场最低工资标准
B、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因家庭而异
C、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实质上是闲暇的效用与劳动收入的效用的互补关系
D、不同家庭的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呈斜线分布
3、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其他供给曲线存在明显区别,即“向后弯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C、总互补关系
D、总替代关系
4、替代效应是指在收入()的情况下,工资率变化所导致的工时变化。
A、保持不变
B、下降
C、上升
D、不稳定
5、劳动者的最终工作——闲暇决策点是()与()相切的那一点。
A、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无差异曲线
B、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预算约束线
C、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线
D、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6、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A、无弹性
B、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富有弹性
7、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供给会减少,原因是()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大于规模效应
D、替代效应小于规模效应
8、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是因为:()
A、收入较低的时候人们更愿意牺牲收入去换取更多的闲暇
B、收入较低的时候人们更不愿意牺牲收入去换取更多的闲暇
C、任何收入水平人们都愿意以相同的收入去换取更多的闲暇
D、闲暇换取收入的边际替代率是负的9、一般来说,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
A、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B、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折线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折线
D、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
10、测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
A、就业率
B、失业率
C、劳动力供给弹性
D、劳动力参与率
二、多选题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劳动力市场现象
B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
C劳动力市场
D资本市场
E就业与失业
2.实证研究法的步骤有()
A确定和分析研究对象
B设定假设条件
C提出理论假说
D验证
E反馈
3.一般来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A.教育制度与教育规模
B.工资政策与工资关系
C.工资水平
D.个人非劳动收入打
E.社会保障制度
4.总供给等于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其公式中的生产要素包括()
A.劳动
B.资本
C.技术
D.土地
E.管理
5.等成本线反应了企业实现一定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其斜率()
A.等于零
B.为正值
C.为负值
D.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率
E.取决于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情况
三、判断题
1、劳动力参与率为实际劳动力人口与总劳动力人口之比。错
2、如果工资固定不变,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小于零的状态叫做供给有无限弹性。错
3、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会增加人们谋生对劳动的依赖程度,从而提高劳动参与率。错
4、从劳动力供给的意愿性看,劳动力供给量即劳动力资源数量不等同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对
5、专职家庭主妇应被划分到非劳动人口中去。对
四、简答题
1.简要回答社会经济运行中导致互惠交换不能实现的主要障碍?
2.简述劳动力的主要特征?
3.如何正确理解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
4.什么是劳动力参与率?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哪些?
5.为什么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
五、案例分析
1.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到了恐怖袭击,随后美国的航空业、旅游业、交通业、餐饮业等行业的劳动力需求减少了,如2003年9月,航空公司的员工人数由2001年9月581000人减少到464000人,旅馆和汽车旅馆的就业人数也由原来的1508000人下降至1426000人。这起事件甚至也波及喷气客机对原材料及装配工人的需求。波音公司已解雇了其装配厂的30000名工人。恐怖袭击还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并且减少了消费支出,结果使许多行业的劳动需求都下降了。但是恐怖袭击后美国采取的系列反恐战争行为也增加了对某些工人的需求,例如安全人员、国防工业的人以及翻译等。
问: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2、2.许多政府项目是以实物来补偿人们的。经济学家经常争辩说现金的转移支付标准的食品券(只能用来购买食品)受益者每周有200美元的收入和80美元的食品券补助。
(1)画出预算约束线
(2)一个建议是用80美元的现金补贴来代替80美元的食品券。画出补助前与实施了这个建议后的新的预算约束线
(3)益者会选择哪种方案?为什么?
六、材料分析
据《三湘都市报》7月22日报道,为防止人才流失,株洲某大型集团规定夫妻双方任何一人辞职即视为两人同时辞职。迫于无奈,同在该公司工作的一对夫妻只好先离婚,并商定等一方辞职手续办下来后再复婚。报道还称,现在一些国有大型企业也有类似的规定。市场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国企也好,私企也罢,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才是吸引人才的正途。株洲某集团的这种留人方式,不仅难以留住人才,甚至可能会加速人才的流失。
问: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影响劳动力流失的主要因素。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模型的扩展
一、单选题
1.劳动力市场均衡时,工资率与总的边际产值相比()。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等于后者
C.前者远大于后者
D.前者小于后者
2.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
A.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B.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
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
D.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
3.在家庭生产模型中,当市场工资水平提高时会产生两个替代效应。他们分别是在()之间。
A)市场工作与闲暇,和家庭工作与闲暇
B)市场工作与家庭工作,和闲暇与家庭工作
C)市场工作与家庭工作,和市场工作与闲暇
D)市场工作与闲暇,和市场工作与效用
4.如果社会保障给付发生了改变使得各退休年龄的终生收益出乎意料地减少一固定数额,理论上讲,这会引起工人()
A)提前退休
B)延迟退休
C)退休时间和收益减少前一样
D)可能提前退休也可能延迟退休
5.在生命周期模型中,预期工资水平的变化会引起(),而非预期工资水平的变化会引起()
A)收入和替代效应,收入和替代效应
B)仅是替代效应,收入和替代效应
C)收入和替代效应,仅是替代效应
D)仅是替代效应,仅是替代效应
6.在以下哪种情况下会引起妇女增加教育投资()
A)劳动市场职业生涯中断的可能性增大
B)妇女就业机会得到改善
C)妇女的贴现率高于男性
D)对妇女持续的歧视
7.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发散型蛛网”模型成立的条件是
()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工资弹性
8.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通过竞争达到均衡时,将导致
()
A充分就业
B劳动力供给过剩
C劳动力供给不足
D劳动力需求不足
9.下列哪种情况劳动力资源能实现最优分配
()
A.当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的时候
B.当劳动力市场偏离均衡的时候
C.当生产效率高的行业向生产效率低的行业转移劳动力时
D.当不同行业出现不同的工资率
10.其他条件不变,劳动力供给增加时,均衡工资率会
()
A.上升
B.不确定
C.不变
D.下降
二、多选题
1.劳动力市场是比较典型的非均衡市场,其原因是()
A.工资刚性比较大
B.工资可以灵活地上下波动
C.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
D.劳动力供给数量受人们主观偏好的影响
E.劳动力市场信息不足
2.内部劳动力市场有利于降低雇用调整的成本,雇用调整对策的具体形式有()
A.存货调整
B.商品数量调整
C.商品价格调整
D.变更劳动关系调整
E.劳动投入量调整
3.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包括()
A.范围只限定企业内部
B.形成基础是企业与雇工的持续劳动关系
C.劳动力流动的成本较低
D.企业和劳动者之间不存在雇用关系
E.主要靠市场机制来配置劳动力资源
4.对于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理解正确的有()
A.经济中各种对立变动着的力量处于相对稳定不变的状态
B.经济中各种对立变动着的力量处于持续变动中的状态
C.揭示经济变量之间实现均衡的条件和如何调整实现均衡的分析方法
D.揭示经济变量之间不稳定关系的分析方法
E.是一种物理意义上的均衡
5..企业通过内部劳动力市场对企业内部劳动要素进行再组织时,应具备的前提条件有()
A.雇员的招聘、调动等活动通过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进行
B.雇员和企业之间是从属关系
C.雇员与企业之间是平等的选择关系
D.企业对雇员具有使用支配权
E.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作用范围是全社会的三、判断题
1、家庭生产理论不再简单地把闲暇和商品以及服务的消费看成是效用的直接来源,相反,它把一个家庭所生产出来的家庭物品看成是效用的直接来源。对
2、家庭的生育决策会直接影响一个经济体中的劳动力供给总量,尤其是短期的劳动力供给总量。错
3、正如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作用方向是相同的一样,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与附加的劳动者效应在作用方向上也是相同的。错
4、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劳动力队伍在经济衰退期倾向于萎缩,在经济复苏期则倾向于扩张。对
5、劳动者的劳动力供给行为在不同年龄段是有所变化的,这种劳动力供给行为的变化并不仅仅指供给数量的变化,同时还涉及是否参与、何时参与以及何时退出劳动力市场活动的决策。错
四、简答题
1、试论述家庭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
2、请比较家庭生产模型与工作-闲暇模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请结合家庭生产理论的相关内容解释家庭生育决策的主要内容,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农村的家庭生育行为进行分析。
4、请解释家庭中的联合劳动力供给决策问题。
5、请解释劳动者生命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行为变化。
五、案例分析题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是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效果最为明显的时期,这
多年来,是我国农村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加最快的时期,我国农村的就业矛盾极其突出。经过
多年时间,有超过
1.35
亿农村劳动力通过不同方式实现了就业转移,其速度之快和规模之大,不仅是改革开放前30多年不可比拟的,就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是了不起的巨大的成就。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农村非农产业和城市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大大增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真正开始了大规模转移。
(1)
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
(2)
请提出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六、材料分析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妇女就业数量呈上升趋势。以1982年和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为例,1982
年,我国共有在业人口521505618人,其中女性为227844338人,占全部在业人口的43.69%;
1990
年,我国的在业人口已增至647244706人,其中女性为2910144153人,占全部在业人口的44.69%。此间,我国就业人数的增长率为24.11%,其中男性为21.31%女性为27.73%,8年内,女性劳动力在就业数量的增长上高于男性6.42个百分点。以城镇女职工的增长速度而言,改革开放14年来,我国女职工人数平均每年以4.3%的速度递增,快于男职工的增长速度。到1992年底,我国女职工人数已达5600
(5586)万人,占全部职工总数的38%,比1978年提高5.4个百分点。以乡镇企业女职工的增长速度而言,1985
年的乡镇企业就业的女职工人
数为2100万,到1992年,上升为3500
万人。以农村妇女劳动力的增长速度而言,1982年为1.78亿(177651381),1990年上升为2.21亿(221446361)人,增长了24%。残疾妇女的就业状况也有改善。目前已有72.6万残疾妇女在福利企业或分散在各单位就业,还有数万残疾妇女个体从业,占残疾妇女就业总数的33%。
据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15-60岁城乡有劳动能力的妇女,有83.7%在业,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与80年代世界其它一些国家相比,就业妇女占全部妇女的比重,我国是53.04%,日本是34.6%,印度是11.8%,世界的一般情况是就业妇女占全部妇女的30%以下;在全部就业人口中女性所占比重,我国是44.96%,日本是37.0%,印度是17.4%,美国是40%,我国妇女就业比率明显高于其它国家甚至某些经济发达国家。
较高的女性就业率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的经济增长给女性就业带来的发展空间,国家在考虑经济发展时更注意社会稳定而采取了保持高就业率的行政性措施;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女性所拥有的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特别是劳动就业方面所拥有的与男子平等的机会和权利,以及我国所实行的男女平等的政治主张。
问题:分析女性就业率上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