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4,练习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
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
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
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
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
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预习新课
1、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分?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完成。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xx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出示预习单:预习第13页例4:
1、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每盘应放几支?这件事用一个算式能表示出来吗?
2、说出自己所写算式的含义。
3、写出的算式怎样读?中间的符号叫什么?
二、自我检测
学生预习完后,多媒体出示检测题,学生在练习本上自我检测。
(一)读一读
12÷3=416÷4=418÷2=9
(二)算一算、说一说。
10条鱼,每个鱼缸放2条,需要几个鱼缸?
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熊,每个小熊分几个?列式解答。
学生预习和检测的过程教师不断巡视,发现问题以待解决。
三、交流问题
1、学生说一说在预习和自我检测中遇到的困惑及不会的问题。
(先由其他学生解答,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2、如学生未有问题,教师结合巡视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问:
什么情况下要用除法列式计算?(平均分时,知道总数,份数,求每份数。)
四、教师讲评明确知识
针对交流进行引导:
1、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2、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分一分、说一说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大熊猫吗?熊猫馆的饲养员叔叔每天都要给可爱的熊猫宝宝们准备新鲜的竹笋,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今天一共准备了多少个竹笋。(课件出示竹笋)
你能把这12个竹笋平均分给4只可爱的熊猫吗?看看每只熊猫可以得到几个。用你们手中的圆片代替竹笋,用4个圆圈表示盘子,将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动手分一分。
(教师巡视,分好后,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分的,分的结果如何,击掌结束)抽学生上黑板汇报分的结果。
(小眼睛,看黑板)用课件呈现分的过程
请大家回忆我们的操作过程,结合图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全班一起说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帮饲养员叔叔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你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方法——除法(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思考: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是不是平均分的问题?
在数学上,像这样平均分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除法表示
二、新授
老师为你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他叫除号,来,跟他打打招呼:除号,你好
除号的写法,用尺子画一条平直的`线,上下两个圆点要对齐
自己在练习本上写两个(注意你的写字姿势)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到底该怎么用除法算式表示呢?
(1)要分的竹笋的总数是(12),把12在这个总数写在除号前面
(2)平均分成几份呢?(4份)把4这个份数写在除号后面
(3)每份是几个(3个)把3这个每份数写在等号后面
12÷4=3
(4)回忆过程。(看谁的耳朵最会听)
(5)指生说、同桌互相说(抢答,给自己鼓鼓掌)
(6)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6)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就是(拉长声调,提示注意)“把12平均分成4分,每份3个”
(7)指生复述、男女生比拼
(8)这个除法算式怎么读呢?
读作:12除以4等于3(齐读3遍、快问快答)
(9)数学书第15页练习三第1题(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说的对不对)
三、闯关
1、做一做第1题
(1)谁能说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
(2)课件出示:把15条鱼平均分成5份,每份3个
(3)在这个平均分的过程中,总数是15,份数是5,每份数是3,所以除法算式是15÷5=3
(4)在这道题中,15÷5=3表示把15条鱼,平均分成5分,每份3个,你能在说一件事,也可以用15÷5=3吗?
2、做一做第2题
(1)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分,每份(5)个
动手分一分
指生说在这道题里,总数是几,份数是几,每份数是几,除法算式是什么
(2)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2)个
动手分一分
指生说在这道题里,总数是几,份数是几,每份数是几,除法算式是什么
2、独立完成练习三第2题
3、独立完成练习三第3题
四、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饿哦们认识了除法,知道到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除法,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作业:回家帮妈妈分水果,并列出除法算式。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逐步培养会学习、乐学习、敢于表达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小棒20根。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步:准备练习(情境导入)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平均分”的知识,你们都学会了吗?好,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热热身。请看大屏幕——讲述游戏规则:
请出每组4号回答问题,答对加2分,答错本组同学补充,只加1分。
请出参赛选手。答题。1号加分。
第二步: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
是啊,小熊猫很高兴地把竹笋平均分给了4位小伙伴,可是它又遇到新的难题了,需要好朋友来帮助,谁愿意做它的好朋友?(我)
大家真有爱心,可是要想帮助它解决问题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知识,要学吗?(要)
请看大屏幕——小熊猫就是被这6道题难住的,不过,你先别急,答案就藏在书里,如果你找到了它,请把它圈起来,就可以帮助小熊猫了,开始吧!
读一读数学书13页例4,并思考问题:
1、请你用自己的学具代替竹笋试着分一分,到底每盘应放个?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平均分的过程。
3、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4、想一想,12、4、3分别表示什么?
5、你觉得除号怎么写最好看?它表示什么意思?
6、你会读这个算式吗?试着再读一读其它算式,如15页第1题。
第三步: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活动规则:
1、与小组同学分享你的收获,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小组同学帮助,弄明白后别忘了说声“谢谢”。小组每人都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小组同学都发言的加合作学习分——5分。
老师巡视。
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哪道题有问题?准备几号发言。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抽签决定选题,推荐几号答题加几分,答错扣相应的分数,本组同学补充加1分。
谢谢可爱的`孩子们,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地帮助小熊猫解决了问题,不过,常老师想把这道题难度提高,你敢接受挑战吗?(敢)
请看大屏幕——抢答开始。
第四步:教师点拨讲解
你们太棒了!从这些题中我们发现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它就表示平均分,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你们学会了吗?
第五步:第二次尝试练习
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环节——自我挑战本领强
比赛规则:
老师摇号选答题人,为了我们小组的荣誉,你们可要好好准备呀!自选题目,答对加相应分值。答错本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加1分。
悄悄告诉你,老师的考题就藏在13页做一做1、2题和15页2、3题,自己先在书上答题,好好准备一下!
答题——巡视——摇号——选题——加分
我们看看各个小组都得了多少分?
虽然各组获得的分数不同,但大家都付出了努力,老师为你们骄傲,最后老师想送大家一句话——争做小组中最受欢迎的人!有信心吗?我期待着你的进步!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4的例1、例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解答。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正确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磁性板,学生每人一套学具。
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通过实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讲故事:(提出要求:要求同学们认真听,听完故事后要回答老师的问题)从前有一个妈妈,她生了两个孩子,这两个都非常贪吃,有一天妈妈买来6个苹果,分给两个孩子吃。她第一次是这样分的;哥哥分1个弟弟分5个,哥哥说:“不行不行,弟弟更多,再分过。”然后妈妈又从弟弟那儿再拿一个给哥哥;哥哥还说:“不行不行,弟弟更多,再分过。”这样妈妈又从弟弟那儿再拿一个给哥哥。这时哥哥看到弟弟和他一样多,高兴地笑了。
提问:故事里妈妈把6个苹果分了几次?是怎么分?板书:6分成1和5;6分成2和4;6分成3和3。为什么哥哥最后高兴的笑了呢?(因为他们分的一样多)一样多还叫什么?(同样多)
小结:像这样分的同样多(一样多),我们叫它为“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怎样进行平均分呢?
教师拿出6支铅笔,请3个同学到讲台前面,教师把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请同学们注意分的过程)
第一次分,每人分给1支铅笔。教师问:“分完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接着分。
第二次分,每人分给1支铅笔,教师问:“分完了吗?”(分完了)
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学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教师问:“每人分得同样多吗?”“同样多”。这就叫做“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2支”。学生跟读一遍。
二、教学案例1。
现在请每个同学从学具里拿出是8的物体,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把8个物体分成4分,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
学生摆完后,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在讲台桌上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怎样分的?(学生:先拿出4个正方体,每份放1个:再拿出剩下的4个正方体,每份放1个),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
教师指出:这就是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
三、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教学例2,出示“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几个?”(边口述题目,边拿出3个桃和3个盘子)
“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就是每盘放得同样多)
“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得同样多,应该怎样放?”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向学生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因为要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因此,先要拿3个,每盘里放1个。然后提问:“分完了吗?”
教师再把剩下的3个桃,每盘放1个,提问:“分完了吗?”“每盘放几个?”“是不是每盘同样多?”“这样分东西的方法叫怎样分?”(平均分)
像上面这样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一种方法─除法来计算。(板书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叫除号,指导书写: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题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边谈话边写),要分的桃是几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板书:6÷);把6平均分成几份?把“3”写在除号后面,每份是几?把这个“2”写在等号后面,教师指着“6÷3=2”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指导读出算式,6除以3等于2,再指名一两名学生说出算式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打开教科书,引导学生看p40上小朋友分桃的图先要学生说说图意,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中剩下的3个桃分完。
四、课内练习
1、做教科书P41“做一做”中的题目。
2、做练习十二的第1、2题。
五、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小结:今天我们从动手分东西,学会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六、提出假设
做出总结:学了这课,如果你是那俩个孩子的妈妈,你知道应该怎样分才能分得同样多吗?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逐步培养会学习、乐学习、敢于表达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小棒20根。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步:准备练习(情境导入)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平均分”的知识,你们都学会了吗?好,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热热身。请看大屏幕——讲述游戏规则:
请出每组4号回答问题,答对加2分,答错本组同学补充,只加1分。
请出参赛选手。答题。1号加分。
第二步: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
是啊,小熊猫很高兴地把竹笋平均分给了4位小伙伴,可是它又遇到新的难题了,需要好朋友来帮助,谁愿意做它的好朋友?(我)
大家真有爱心,可是要想帮助它解决问题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知识,要学吗?(要)
请看大屏幕——小熊猫就是被这6道题难住的,不过,你先别急,答案就藏在书里,如果你找到了它,请把它圈起来,就可以帮助小熊猫了,开始吧!
读一读数学书13页例4,并思考问题:
1、请你用自己的学具代替竹笋试着分一分,到底每盘应放个?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平均分的过程。
3、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4、想一想,12、4、3分别表示什么?
5、你觉得除号怎么写最好看?它表示什么意思?
6、你会读这个算式吗?试着再读一读其它算式,如15页第1题。
第三步: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活动规则:
1、与小组同学分享你的收获,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小组同学帮助,弄明白后别忘了说声“谢谢”。小组每人都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小组同学都发言的加合作学习分——5分。
老师巡视。
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哪道题有问题?准备几号发言。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抽签决定选题,推荐几号答题加几分,答错扣相应的分数,本组同学补充加1分。
谢谢可爱的孩子们,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地帮助小熊猫解决了问题,不过,常老师想把这道题难度提高,你敢接受挑战吗?(敢)
请看大屏幕——抢答开始。
第四步:教师点拨讲解
你们太棒了!从这些题中我们发现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它就表示平均分,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你们学会了吗?
第五步:第二次尝试练习
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环节——自我挑战本领强
比赛规则:
老师摇号选答题人,为了我们小组的荣誉,你们可要好好准备呀!自选题目,答对加相应分值。答错本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加1分。
悄悄告诉你,老师的考题就藏在13页做一做1、2题和15页2、3题,自己先在书上答题,好好准备一下!
答题——巡视——摇号——选题——加分
我们看看各个小组都得了多少分?
虽然各组获得的分数不同,但大家都付出了努力,老师为你们骄傲,最后老师想送大家一句话——争做小组中最受欢迎的人!有信心吗?我期待着你的进步!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7
上课意图:学生在学完“除法的初步认识”后,很多孩子在解决问题时都是直接利用乘法口诀计算,对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不够明确。例如,同样是用15÷3=5这道算式计算“一共有( )个桃子,平均放在( )个盘子里,每份( )个”和“一共有( )个桃子,每个盘子里( )个,分成( )盘”时,对两题的理解混淆不清,即对于“将谁平均分、平均分成几份、求出的是几份”这些问题理解不透。这节课,我们将试图沟通“除法”和“减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减法是一种“分”的运算,而除法又是“分”中的“等分”运算,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把知识教“薄”。
教学目标:
1.梳理比较“等分除”与“包含除”,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经历自主表征的过程,在对比中沟通减法与除法的联系。
3.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深人理解除法的意义,沟通减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小磁片、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质疑,自主表征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除法。(板书:21÷3=口)等于几?怎么验证它是对的?
引导学生画一画、分一分、算一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在作业纸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画一画、分一分、算一算的表征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在交流比较中进一步明确算式表达的含义。)
二、沟通交流
1. 交流反馈自己的想法
(1)乘法口诀
(2)分一分,投影展示学生分一分的情况。
把21个圆平均分成3组,每组7个。小磁片展示,板书:21÷3=7(个)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
把21个圆,每组分3个,能分7组。小磁片展示,板书:21÷3=7(组)
2. 辨析,理解除法意义
师:两道算式中的“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对照两幅图说一说。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呢?可以用减法算式表示吗?
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减了几个3?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注重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对比中,让学生直观感知两个“3”的不同意义,进一步明确“包含除”和“等分除”的联系与区别。)
3.对比,沟通减法与除法的联系
师:观察减法算式和除法算式,这两道算式之间有联系吗?
小结:每次减3,减了7次等于0,说明21里面有7个3,像这样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相同的数,就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你们更喜欢哪种表示方法呢?为什么?
现在,我们从21个圆片中每次移走不同个数的原片,(第一次拿走4个,第二次拿走5个,第三次拿走6个,第四次拿走6个)你能用一道减法算式表示吗?
这道算式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同一题材的情境便于比较,有利于直观感受数学事实,有助于学生感悟除法和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呈现的'答案,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除法和减法的关系桥梁,突破了难点。)
三、编题,巩固意义
自主编题
根据21÷3=7,你能编一道数学问题吗?
小结:不管是分什么,只要每份分得一样多,我们都可以用除法表示,除法就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打开思维,用生活中的实例表示21÷3=7,进一步巩固出除法的意义,有利于学生把握除法的本质)
四、总结,回顾意义
学了这节课,你对除法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所欲言,及时梳理知识,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结合板书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 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 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3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是平均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每人独立在练习本上写一写除字,然后组内互查,帮助写错的订正。
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 3 )支竹笋。可以用算式12÷4=3表示,读作:12除以4等于3。你能结合题目说一说12、4、3各自代表的含义吗?
小组内互相读一读12÷4=3。
2、自主学习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3、展示交流
生:我们小组来汇报:12代表12支竹笋,4代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3代表每盘放3个
师:那12个苹果,平均分成4盘,每盘三个,用算式怎么表示?12根小棒呢?由此你发现了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生:算式都是12÷4=3。我发现:把12个东西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都用算式12÷4=3表示。
师:那15÷5=3 表示什么含义呢?
师: 你能编一个用12÷4=3计算的题吗?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 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 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3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是平均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每人独立在练习本上写一写除字,然后组内互查,帮助写错的订正。
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 3 )支竹笋。可以用算式12÷4=3表示,读作:12除以4等于3。你能结合题目说一说12、4、3各自代表的含义吗?
小组内互相读一读12÷4=3。
2、自主学习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3、展示交流
生:我们小组来汇报:12代表12支竹笋,4代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3代表每盘放3个
师:那12个苹果,平均分成4盘,每盘三个,用算式怎么表示?12根小棒呢?由此你发现了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生:算式都是12÷4=3。我发现:把12个东西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都用算式12÷4=3表示。
师:那15÷5=3 表示什么含义呢?
师: 你能编一个用12÷4=3计算的题吗?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逐步培养会学习、乐学习、敢于表达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小棒20根。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步:准备练习(情境导入)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平均分”的知识,你们都学会了吗?好,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热热身。请看大屏幕——讲述游戏规则:
请出每组4号回答问题,答对加2分,答错本组同学补充,只加1分。
请出参赛选手。答题。1号加分。
第二步: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
是啊,小熊猫很高兴地把竹笋平均分给了4位小伙伴,可是它又遇到新的难题了,需要好朋友来帮助,谁愿意做它的好朋友?(我)
大家真有爱心,可是要想帮助它解决问题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知识,要学吗?(要)
请看大屏幕——小熊猫就是被这6道题难住的,不过,你先别急,答案就藏在书里,如果你找到了它,请把它圈起来,就可以帮助小熊猫了,开始吧!
读一读数学书13页例4,并思考问题:
1、请你用自己的学具代替竹笋试着分一分,到底每盘应放个?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平均分的过程。
3、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4、想一想,12、4、3分别表示什么?
5、你觉得除号怎么写最好看?它表示什么意思?
6、你会读这个算式吗?试着再读一读其它算式,如15页第1题。
第三步: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活动规则:
1、与小组同学分享你的收获,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小组同学帮助,弄明白后别忘了说声“谢谢”。小组每人都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小组同学都发言的加合作学习分——5分。
老师巡视。
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哪道题有问题?准备几号发言。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抽签决定选题,推荐几号答题加几分,答错扣相应的分数,本组同学补充加1分。
谢谢可爱的孩子们,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地帮助小熊猫解决了问题,不过,常老师想把这道题难度提高,你敢接受挑战吗?(敢)
请看大屏幕——抢答开始。
第四步:教师点拨讲解
你们太棒了!从这些题中我们发现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它就表示平均分,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你们学会了吗?
第五步:第二次尝试练习
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环节——自我挑战本领强
比赛规则:
老师摇号选答题人,为了我们小组的荣誉,你们可要好好准备呀!自选题目,答对加相应分值。答错本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加1分。
悄悄告诉你,老师的考题就藏在13页做一做1、2题和15页2、3题,自己先在书上答题,好好准备一下!
答题——巡视——摇号——选题——加分
我们看看各个小组都得了多少分?
虽然各组获得的分数不同,但大家都付出了努力,老师为你们骄傲,最后老师想送大家一句话——争做小组中最受欢迎的人!有信心吗?我期待着你的进步!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分一分、说一说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大熊猫吗?熊猫馆的饲养员叔叔每天都要给可爱的熊猫宝宝们准备新鲜的竹笋,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今天一共准备了多少个竹笋。(课件出示竹笋)
你能把这12个竹笋平均分给4只可爱的熊猫吗?看看每只熊猫可以得到几个。用你们手中的圆片代替竹笋,用4个圆圈表示盘子,将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动手分一分。
(教师巡视,分好后,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分的,分的结果如何,击掌结束)抽学生上黑板汇报分的结果。
(小眼睛,看黑板)用课件呈现分的过程
请大家回忆我们的操作过程,结合图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全班一起说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帮饲养员叔叔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你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方法——除法(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思考: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是不是平均分的问题?
在数学上,像这样平均分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除法表示
二、新授
老师为你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他叫除号,来,跟他打打招呼:除号,你好
除号的写法,用尺子画一条平直的线,上下两个圆点要对齐
自己在练习本上写两个(注意你的'写字姿势)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到底该怎么用除法算式表示呢?
(1)要分的竹笋的总数是(12),把12在这个总数写在除号前面
(2)平均分成几份呢?(4份)把4这个份数写在除号后面
(3)每份是几个(3个)把3这个每份数写在等号后面
12÷4=3
(4)回忆过程。(看谁的耳朵最会听)
(5)指生说、同桌互相说(抢答,给自己鼓鼓掌)
(6)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6)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就是(拉长声调,提示注意)“把12平均分成4分,每份3个”
(7)指生复述、男女生比拼
(8)这个除法算式怎么读呢?
读作:12除以4等于3(齐读3遍、快问快答)
(9)数学书第15页练习三第1题(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说的对不对)
三、闯关
1、做一做第1题
(1)谁能说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
(2)课件出示:把15条鱼平均分成5份,每份3个
(3)在这个平均分的过程中,总数是15,份数是5,每份数是3,所以除法算式是15÷5=3
(4)在这道题中,15÷5=3表示把15条鱼,平均分成5分,每份3个,你能在说一件事,也可以用15÷5=3吗?
2、做一做第2题
(1)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分,每份(5)个
动手分一分
指生说在这道题里,总数是几,份数是几,每份数是几,除法算式是什么
(2)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2)个
动手分一分
指生说在这道题里,总数是几,份数是几,每份数是几,除法算式是什么
2、独立完成练习三第2题
3、独立完成练习三第3题
四、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饿哦们认识了除法,知道到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除法,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作业:回家帮妈妈分水果,并列出除法算式。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逐步培养会学习、乐学习、敢于表达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小棒20根。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步:准备练习(情境导入)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平均分”的知识,你们都学会了吗?好,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热热身。请看大屏幕——讲述游戏规则:
请出每组4号回答问题,答对加2分,答错本组同学补充,只加1分。
请出参赛选手。答题。1号加分。
第二步: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
是啊,小熊猫很高兴地把竹笋平均分给了4位小伙伴,可是它又遇到新的难题了,需要好朋友来帮助,谁愿意做它的.好朋友?(我)
大家真有爱心,可是要想帮助它解决问题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知识,要学吗?(要)
请看大屏幕——小熊猫就是被这6道题难住的,不过,你先别急,答案就藏在书里,如果你找到了它,请把它圈起来,就可以帮助小熊猫了,开始吧!
读一读数学书13页例4,并思考问题:
1、请你用自己的学具代替竹笋试着分一分,到底每盘应放个?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平均分的过程。
3、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4、想一想,12、4、3分别表示什么?
5、你觉得除号怎么写最好看?它表示什么意思?
6、你会读这个算式吗?试着再读一读其它算式,如15页第1题。
第三步: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活动规则:
1、与小组同学分享你的收获,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小组同学帮助,弄明白后别忘了说声“谢谢”。小组每人都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小组同学都发言的加合作学习分——5分。
老师巡视。
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哪道题有问题?准备几号发言。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抽签决定选题,推荐几号答题加几分,答错扣相应的分数,本组同学补充加1分。
谢谢可爱的孩子们,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地帮助小熊猫解决了问题,不过,常老师想把这道题难度提高,你敢接受挑战吗?(敢)
请看大屏幕——抢答开始。
第四步:教师点拨讲解
你们太棒了!从这些题中我们发现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它就表示平均分,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你们学会了吗?
第五步:第二次尝试练习
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环节——自我挑战本领强
比赛规则:
老师摇号选答题人,为了我们小组的荣誉,你们可要好好准备呀!自选题目,答对加相应分值。答错本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加1分。
悄悄告诉你,老师的考题就藏在13页做一做1、2题和15页2、3题,自己先在书上答题,好好准备一下!
答题——巡视——摇号——选题——加分
我们看看各个小组都得了多少分?
虽然各组获得的分数不同,但大家都付出了努力,老师为你们骄傲,最后老师想送大家一句话——争做小组中最受欢迎的人!有信心吗?我期待着你的进步!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预习新课
1、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分?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完成。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xx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出示预习单:预习第13页例4:
1、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每盘应放几支?这件事用一个算式能表示出来吗?
2、说出自己所写算式的含义。
3、写出的算式怎样读?中间的符号叫什么?
二、自我检测
学生预习完后,多媒体出示检测题,学生在练习本上自我检测。
(一)读一读
12÷3=416÷4=418÷2=9
(二)算一算、说一说。
10条鱼,每个鱼缸放2条,需要几个鱼缸?
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熊,每个小熊分几个?列式解答。
学生预习和检测的过程教师不断巡视,发现问题以待解决。
三、交流问题
1、学生说一说在预习和自我检测中遇到的困惑及不会的问题。
(先由其他学生解答,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2、如学生未有问题,教师结合巡视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问:
什么情况下要用除法列式计算?(平均分时,知道总数,份数,求每份数。)
四、教师讲评明确知识
针对交流进行引导:
1、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2、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4,练习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
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
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
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
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
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4的例1、例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解答。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正确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磁性板,学生每人一套学具。
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通过实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讲故事:(提出要求:要求同学们认真听,听完故事后要回答老师的问题)从前有一个妈妈,她生了两个孩子,这两个都非常贪吃,有一天妈妈买来6个苹果,分给两个孩子吃。她第一次是这样分的;哥哥分1个弟弟分5个,哥哥说:“不行不行,弟弟更多,再分过。”然后妈妈又从弟弟那儿再拿一个给哥哥;哥哥还说:“不行不行,弟弟更多,再分过。”这样妈妈又从弟弟那儿再拿一个给哥哥。这时哥哥看到弟弟和他一样多,高兴地笑了。
提问:故事里妈妈把6个苹果分了几次?是怎么分?板书:6分成1和5;6分成2和4;6分成3和3。为什么哥哥最后高兴的笑了呢?(因为他们分的一样多)一样多还叫什么?(同样多)
小结:像这样分的同样多(一样多),我们叫它为“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怎样进行平均分呢?
教师拿出6支铅笔,请3个同学到讲台前面,教师把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请同学们注意分的过程)
第一次分,每人分给1支铅笔。教师问:“分完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接着分。
第二次分,每人分给1支铅笔,教师问:“分完了吗?”(分完了)
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学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教师问:“每人分得同样多吗?”“同样多”。这就叫做“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2支”。学生跟读一遍。
二、教学案例1。
现在请每个同学从学具里拿出是8的物体,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把8个物体分成4分,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
学生摆完后,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在讲台桌上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怎样分的?(学生:先拿出4个正方体,每份放1个:再拿出剩下的4个正方体,每份放1个),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
教师指出:这就是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
三、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教学例2,出示“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几个?”(边口述题目,边拿出3个桃和3个盘子)
“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就是每盘放得同样多)
“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得同样多,应该怎样放?”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向学生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因为要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因此,先要拿3个,每盘里放1个。然后提问:“分完了吗?”
教师再把剩下的3个桃,每盘放1个,提问:“分完了吗?”“每盘放几个?”“是不是每盘同样多?”“这样分东西的方法叫怎样分?”(平均分)
像上面这样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一种方法─除法来计算。(板书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叫除号,指导书写: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题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边谈话边写),要分的桃是几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板书:6÷);把6平均分成几份?把“3”写在除号后面,每份是几?把这个“2”写在等号后面,教师指着“6÷3=2”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指导读出算式,6除以3等于2,再指名一两名学生说出算式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打开教科书,引导学生看p40上小朋友分桃的图先要学生说说图意,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中剩下的3个桃分完。
四、课内练习
1、做教科书P41“做一做”中的题目。
2、做练习十二的第1、2题。
五、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小结:今天我们从动手分东西,学会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六、提出假设
做出总结:学了这课,如果你是那俩个孩子的妈妈,你知道应该怎样分才能分得同样多吗?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8
上课意图:学生在学完“除法的初步认识”后,很多孩子在解决问题时都是直接利用乘法口诀计算,对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不够明确。例如,同样是用15÷3=5这道算式计算“一共有( )个桃子,平均放在( )个盘子里,每份( )个”和“一共有( )个桃子,每个盘子里( )个,分成( )盘”时,对两题的理解混淆不清,即对于“将谁平均分、平均分成几份、求出的是几份”这些问题理解不透。这节课,我们将试图沟通“除法”和“减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减法是一种“分”的运算,而除法又是“分”中的“等分”运算,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把知识教“薄”。
教学目标:
1.梳理比较“等分除”与“包含除”,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经历自主表征的过程,在对比中沟通减法与除法的联系。
3.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深人理解除法的意义,沟通减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小磁片、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质疑,自主表征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除法。(板书:21÷3=口)等于几?怎么验证它是对的?
引导学生画一画、分一分、算一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在作业纸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画一画、分一分、算一算的表征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在交流比较中进一步明确算式表达的含义。)
二、沟通交流
1. 交流反馈自己的想法
(1)乘法口诀
(2)分一分,投影展示学生分一分的情况。
把21个圆平均分成3组,每组7个。小磁片展示,板书:21÷3=7(个)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
把21个圆,每组分3个,能分7组。小磁片展示,板书:21÷3=7(组)
2. 辨析,理解除法意义
师:两道算式中的“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对照两幅图说一说。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呢?可以用减法算式表示吗?
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减了几个3?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注重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对比中,让学生直观感知两个“3”的不同意义,进一步明确“包含除”和“等分除”的联系与区别。)
3.对比,沟通减法与除法的联系
师:观察减法算式和除法算式,这两道算式之间有联系吗?
小结:每次减3,减了7次等于0,说明21里面有7个3,像这样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相同的数,就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你们更喜欢哪种表示方法呢?为什么?
现在,我们从21个圆片中每次移走不同个数的.原片,(第一次拿走4个,第二次拿走5个,第三次拿走6个,第四次拿走6个)你能用一道减法算式表示吗?
这道算式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同一题材的情境便于比较,有利于直观感受数学事实,有助于学生感悟除法和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呈现的答案,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除法和减法的关系桥梁,突破了难点。)
三、编题,巩固意义
自主编题
根据21÷3=7,你能编一道数学问题吗?
小结:不管是分什么,只要每份分得一样多,我们都可以用除法表示,除法就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打开思维,用生活中的实例表示21÷3=7,进一步巩固出除法的意义,有利于学生把握除法的本质)
四、总结,回顾意义
学了这节课,你对除法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所欲言,及时梳理知识,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结合板书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