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2、合作探究,使学生亲身经历寻找最优方案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3、感受猜想与验证的重要性。体会理论上的最优与实践中的最优的'区别。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
教学难点:突破“知识本位”,让学生充分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猜谜语(课件出示谜语:一物生得真稀奇,耳朵嘴巴在一起,两人远隔千里外,声音传递一线牵)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一)提出问题
(板课题)老师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
为了更好地研究今天的这个问题,我们假设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学生都在家。那么你估计一下你最少要几分钟?(学生自由猜测)
(二)探究比较
1、4人一组合作学习,把你们所知道的方法都列出来,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想一想,从刚才的比较中,你领悟到什么了没有?并尝试将方案用示意图的形式画出来。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反馈。小组分别说出自己找到的最好的方法。你刚才比较了几种方法?
方案1要15分钟。这样肯定太慢了。那么用分组的方法怎么样呢?请用分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方案。
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
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这两种方案与之前你猜想的结果怎么样?是不是组分得越多就越快?有什么想说的吗?所以在猜想上,我们要大胆,要想出你尽可能的答案,然后再验证。如果每组分的人数不同呢,结果会怎样?
方案2(3):4组(4、4、4、3)(要6分钟)
方案2(4):3组(6、5、4)(要6分钟)
这两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时间会缩短?(每个组长都不会闲了)方案2(5):5组(5、4、3、2、1)(要5分钟)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闲着,应该怎样设计方案呢?方案3:相互转告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三、发现规律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先出示空表,边问边填完整。表一:)
第几分钟1、2、3、4
接到通知人数1、2、4、8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第几分钟通知的人数,是前一分钟通知人数的2倍。)按照这个规律,第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第6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
2分钟一共通知(3)人
3分钟一共通知(7)人
4分钟一共通知(15)人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2分钟通知的人数=2个2相乘-1;3分钟通知的人数=3个2相乘-1;4分钟通知的人数=4个2相乘-1;)
5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6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情。
学生汇报,选择图例上黑板。
分析方案
各组分别汇报有哪些方案。
1、分析4分钟方案。分析典型图例它的优势在哪里呢?谁最忙?师:请你具体说说打电话的过程,并由你们小组另7名组员配合。各组员要听清自己是在第几分钟知道的?你接到消息后做了什么?(学生具体解说方案)
师:这个方案中有没有人闲着的,请举手。
师:可见,这个方案中有人忙着,有人闲着。所以不是最节时方案。
师:可以怎样调整方案?
2、分析3分钟方案。
师:组长没闲着,组员没闲着,值班领导也没闲着,即:人人都没闲着,这种打电话方法大家认为好吗?好在哪里?
三、发现规律
1、填表、发现规律。(完成表二)
师:3分钟方案是不是最短的呢?有人质疑了。请同学们亲自动手演绎一下,看是否还能调动“闲置资源”。
(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用磁扣摆一摆,小组合作,填表,思考规律)
时间1 2 3 4 5 6 7 8
比前一分钟多几人知道
知道通知的总人数(含首数1)
与2有缘
师:请小组来汇报分析,每一分钟的人数变化。
生:(边演示边说)第一分钟后总共有几个人知道通知?(2,首发1,新接1);第二分钟后总共有几个人知道通知?(4,首发1,新接3);第三分钟后总共有几个人知道通知?(8,首发1,新接7);师:猜一猜第四分钟又有多少人新接到电话呢?这8人分别是谁通知的,请你在刚才画的图上补画出来。
师:同学汇报从第二行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从第三行数据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接下来,我们来探究这种打电话的方法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呢?
四、优化方案。
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列举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学生说后)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好?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题目
六、总结反思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32~13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打电话”(综合应用)的探究,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在问题情境中应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
3.指导学生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学会运用“化繁为简” 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亲身经历寻找最优方案的全过程。
2.通过图表的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讲故事:印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国王要奖励国际象棋的发明者——他的宰相,就让他提一个要求。当时正闹饥荒,老百姓没饭吃。宰相说:“我向大王要米,您只要把我的棋盘上的'第一个格里放1粒米,第二个格里放2粒米,第三个格里放4粒米,每一格均是前一格的2倍,以此类推,直到把这个棋盘放满就行了。”国王哈哈大笑说:“就依你说的。”
当放第一排的8个格时,1、2、4、8、16、32、64、128粒米,旁观者大笑着,指指点点。但放到第二排中间时,笑声渐渐消失了,而被惊讶声所代替,因为小堆的米不久就增成了小袋的米,然后倍增成中袋的米,再倍增成大袋的米……你猜猜看,国王要给宰相的米会有多少?请你简单形容一下。
其实,这是我们数学中的倍增问题,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也和它有关。
一、情境导入:
师:学校的“小蜜蜂”艺术团,为有文艺特长的孩子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从学校到中央电视台她们一路成长,也获得了不少奖项。当然,这都源自于她们平日里辛勤、认真地练习。这不,在一个周末,学校又接到紧急任务,合唱队的老师要尽快通知63名队员来学校参加排练,请你说说老师会用什么办法通知呢?(打电话、发校讯通、QQ群发、写信……)
师:哪种办法既方便快捷又能确保对方接到通知呢?(打电话)
师:是的,老师就是采用打电话的方式来通知合唱队员的。板书:打电话
二、初构模式
假设打一个电话需要一分钟,所有队员都在家。
1.逐一打(需要63分钟,太慢了)
2.分组打(思考:为什么能节约时间?)板书:同时打
3.教予“化繁为简”的方法
师:63这个数字有点大,我们研究起来不方便,怎么办呢?
4.先从打给“7”位队员研究起。
三、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假设打电话的时间为一分钟,并且所有的同学都在家。那么打给7位同学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设计打电话的省时方案,并用通俗易懂的记录方式把方案写在本子上。
1.四人小组讨论,在本子上呈现方案;
2.展台展示方案,确定用画图的方式比用文字叙述的方式更为直观、简单。
四、优化方案
1.生说方案,师将方案展示在黑板上。
方案一(7分钟) 方案二(5分钟) 方案三(3分钟)
2.对比方案,为什么方案二和方案三都比方案一更省时呢?(没有同时打)
3.为什么方案二比方案三多用时间呢?(有人没有打电话)板书:不闲着
五、总结规律
1.回顾最佳方案,当第一分钟结束时,知道消息的总人数是?当第二分钟结束时,知道消息的总人数是?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完成表格
3.发现规律:每过一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就比前一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多一倍。第N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就是N个2相乘。
4.继续完成表格:每一分钟通知的总人数。(用知道消息的总人数—1)
5.告诉合唱队的老师,通知63名队员需要用6分钟,应注意:同时打,不闲着,不重复。
六、巩固规律
1.舞蹈队老师通知33名学生需要多少分钟?(使学生产生疑问,到底是5分钟半,还是6分钟)
2.打一个电话至少需要1分钟,在5分钟内最多可以通知31名同学。用此方法,6分钟里最多可以通知多少名学生?
3.翻开书第132——133页,看看今天学习的知识,并解决书中的问题。
七、应用规律
阿米巴原虫(一种主要寄生于结肠内的虫)是用简单分裂的方式繁殖的,每分裂一次要用3分钟,请问一个阿米巴原虫18分钟后变成了几个阿米巴原虫?
八、总结全课
你收获了什么?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打电话”(综合应用)的探究,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在问题情境中应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
3.指导学生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
通过图表的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揭题:同学们,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需要打电话通知相关人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打电话”的数学问题。
2、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想法。(教师引导)
3、小结入题,板书课题(板书课题)。
为了更好地研究今天的这个问题,我们假设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学生都在家。那么你估计一下你最少要几分钟?(学生可自由猜测)
二、探究新知
1、阅读课文内容。
2、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打电话”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部门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师:我想知道咱班学生,谁家没有电话?
师:你家电话每月要花费多少钱你知道吗?
师:你家电话花钱多是什么情况呢?和打电话的时间有什么关系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节数学课《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老师板书课题)
在学习新课前,我想大家做几道题:(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计算)
240÷30 440÷20 4800÷400(口算)
150÷25 800÷25 20xx÷125(学生板演)
(老师总结)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师:大家来看看这样的一幅图!你说说图中给你了那些数学信息吗?
出示文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
师:和你的.同桌讨论如何解决“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问题。先估算一下。
学生汇报,先汇报估算的情况,再列式精算!
师:今天这2个算式和以前我们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在探索之前,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算式和前面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如果除数变成整数就好了,引导学生把新的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
师:现在大家小组内学生探索:
如何计算2.38÷0.34和238÷34的得数是否相等?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但都是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照小数除以整书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与应用
1试一试:其中37.1÷0.53和8.4÷0.56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后,被除数末尾需要补0,2.7÷7.5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后,被除数比除数小,商的整数部分需要补0,在练习后反馈时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2练一练:请把下列相等的两式连结起来
练习:
一.把下面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68÷1.2=□÷12
2.38÷0.34=□÷□
5.2÷0.325=□÷325
161÷0.46=□÷□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打电话”(综合应用)的探究,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在问题情境中应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
3、指导学生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通过图表的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揭题:同学们,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需要打电话通知相关人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打电话”的数学问题。
提出问题:大家先看一段“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报道。在这次演习中,为了考验两国部队的临时应变能力,中俄军事演习前几分钟突然要改变作战计划,总指挥需要尽快通知7名司令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一个人,几分钟能通知完,请大家帮助设计一个“通知方案”。
二、探究方法,逐步优化
1、观察思考,示范引导。
提问:假设由总指挥打电话一个一个通知(7名司令员),同学们想一想要多少时间呢?
观察思考:老师用一个简单的图把这个通知方案表示出来了。(屏幕显示下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示意图,说一说大、小长方形各表示什么?斜线上的数表示什么?
2、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师:大家都知道在战争中时间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情况十分紧急,总指挥需要尽快把改变后的作战计划通知到每位司令员,按刚才的方案,如果每分钟通知一位司令员,需要7分钟,太慢了。你能不能帮总指挥设计一个比较好的方案?
(1)独立思考。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打电话”的更优方案。
(2)小组合作探究。
要求:
①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通知方案。
②推出小组中自己认为最佳的通知方案。
③小组合作摆出这个“最佳方案”,并用学具在斜线上标出通知时间。
④在小黑板的右上方写出这个方案一共需要的时间。
(3)各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在学具板上进行方案的交流、讨论、设计。
3、展示汇报,介绍方案。
(1)教师在巡视中了解学生设计的情况,让学生上台展示各小组的方案。
(2)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点评指导。
提问:你设计的方案需要几分钟?(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展示。)
(预设)方案一:分组方案
方案二:最优方案
4、启发引导,优化方案。
思考:为什么“方案二”比“方案一”节省时间?比较步骤:
①让展示的学生先比较这两个方案有什么不同。
②师生共同将局部优化方案完善成最优方案。
③电脑演示最优方案的结构图。
小结:只有每个接到通知的人员都继续往后通知,直到全部通知到为止,这样的方案才是最省时的。
看图推测:
①如果再给1分钟,接到通知的又有多少人?
②4分钟时接到通知的总
共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消息的共有多少人?
三、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1、发现规律。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个最省时的通知方案到底有什么规律呢?(电脑演示)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下表:
(1)填表思考:通过填表,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发现的规律。
(3)各小组汇报交流。
(4)小结:后一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是前一分钟知道消息人数的2倍,即知道消息的人数是成倍增加的。接到通知的总人数比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少1人。
(5)(师生)用算式表示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和时间的关系(填空)。
第1分钟(2)人;第2分钟(2×2)人;第3分钟(2×2×2)人……
(6)运用规律,快速抢答:
a、按每分钟通知1人计算,要通知31名战士最少要几分钟?50人呢?
b、按每分钟通知1人计算,第7分钟时共通知了多少人?
2、应用规律。
师:通过刚才的探索,我们发现了“打电话”中“倍增”的规律,这个规律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价值呢?
刘明是一个推销员。有一天,老板要求刘明在10分钟内打电话通知国内120个代理商向公司总部汇报营销情况。按每个电话1分钟计算,传统打电话的方式要用120分钟,可刘明却在10分钟内完成老板交给的任务,你们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小东是一个业务员。有一天,他帮老板谈成了一批业务,让公司赚了200万元,老板很高兴,要奖励小东,让他提个要求。小东说:“我的要求不高,您只要从现在起第一个月给我1000元的奖金,第二个月20xx元,第三个月4000元,如此递增下去,连续奖我10个月就行。”老板一听,要求不高,就答应了。你们知道第10个月要奖励多少元吗?
3、体验交流。通过对刚才两道题的思考,你有什么感受?
四、总结学法,延伸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知道了哪些学习和研究方法。
2、还有哪些问题?(鼓励学生课后探究。)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6
活动的生成:
打电话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活动。在午饭后的自由活动中,幼儿经常会带各种各样的玩具手机到幼儿园里来,玩“打电话”的游戏。于是,我就抓住幼儿的兴趣,设计了“打电话”的综合活动。本次活动的目标、活动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充分体现了课程的整合性,活动始终以打电话为线索,贯穿于整个过程,希望通过开展这个活动,激发幼儿各种积极的情感和探索的声音的兴趣,学会打电话的基本方法和礼貌用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
活动目标:
1、享受打电话的乐趣,愿意表现自己的`情感。
2、了解电话的用途及对特殊电话号码的了解。
3、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台式电话或手机2部、一次性纸杯、毛线、牙签若干、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以故事引出谈话主题,探讨电话的用途及对特殊电话号码的了解。
教师:“小朋友,你们快帮帮兔宝宝吧!他现在应该怎么办啊?”
教师:“小朋友都打过电话,那电话有什么用呢?”
教师小结:电话对我们来说是很有用的,它使我们的生活联系更加方便了。
如果在我们的周围发生了紧急的事情,那我们怎么办呢?
如果我们走丢了怎么办?
如果我们生病了怎么办?
我想提前知道天气情况怎么办?
2、鼓励
幼儿说出自己打电话的经验。
教师:“电话真有用,你们平时打过电话吗?”“喜欢打给谁?”
3、幼儿交流经验:怎样打电话?
(1)小朋友交流经验,老师在适当时示范。
(2)请小朋友做打电话的游戏,尝试使用礼貌用语(用手做打电话状)。
(3)小朋友自由尝试打电话。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说了平时是怎样打电话的,现在小朋友们来试试吧。”
4、幼儿制作电话,游戏:打电话。
(1)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打电话的游戏,可是我们没有电话怎么办啊?”
方法:把毛线从杯子上面的小洞穿过去,然后拉出来,把毛线的这头绑在牙签上,另一头也一样……瞧,电话就这样做好了。小朋友来试试吧。
(2)幼儿两人一组制作电话。
教师:“请小朋友找一个好朋友跟你一起制作电话,做好了就一起玩打电话的游戏。打电话的小朋友把话筒放在嘴上,接电话的小朋友把听筒放到耳朵上,说话的时候悄悄的说,看看你的好朋友是不是能听见。”
(3)幼儿玩打电话游戏,体验打电话的心情和乐趣。
对歌:女孩:“喂、喂、喂,你在哪里呀?”男孩;“哎、哎、哎,我在幼儿园。”
教师小朋友唱得都很好,现在我们来对歌吧,女孩唱:“……”男孩唱:“……”。我们看女孩和男孩谁能干!
5、幼儿把做好的电话机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分享打电话的乐趣。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7
[教材背景]:
《打电话》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综合应用。是继“烙饼问题”、“沏茶问题”“等候时间”之后又一次向学生渗透运用运筹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教材的素材是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15名队员。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通过这个实践与综合应用,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打电话”所使用的素材是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有兴趣。“打电话”这一问题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可探究的空间,学生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也没有可直接利用的方法、公式。尽管不是所有的学生最终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但是他们都尽自己的思维能力“走”得足够远。很有让学生去研究的.价值。
学情分析:本内容安排在五年级下学期,从生活经验看,大多学生有通知多个人的生活经历,因此,已有的生活经验足以支持完成此任务。其次,从已有知识储备看,参与完成此任务虽涉及画图表达、计算等综合知识,但都是较简单的计算与表达。从思想方法看,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已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因此可以看出“打电话”问题适合五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打电话方案,并找出最优方案的过程,体验画图分析、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找出打电话的最优方案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能够运用打电话的最优方案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教学法和动手操作学习法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多媒体课件、表格、画图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1、猜谜语:一物长得真稀奇,耳朵嘴巴在一起,两人远隔千里外,声音传递一线牵。
师:打一生活用品。(电话)
【设计意图:谜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打电话”中有很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打电话)
二、提出问题,设计方案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柳州市春季运动会在上周六举行,我们学校五(1)班15名同学很荣幸将在李老师的带领下代表学校参加长绳比赛。周六上午,李老师要打电话确认队员到位情况。
师:如果你是李老师,你应该怎么通知这15名同学呢?(一个一个打电话通知)
(1)方案一:一个一个通知。(板书:一个一个通知)
师:如果每分钟通知1人,一个一个通知,需要多少分钟?(15分钟)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太浪费时间了。)怎样打电话更加省时呢?独立思考。
(2)方案二:分组同时通知。
师:四人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更加省时的方案。为了更加节省时间,我们可以用□表示老师,用○表示学生,第几分钟就标上数字几。
①四人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②小组汇报成果。可能有以下几种分组方案:
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
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
师:这两种方法与方案一“一个一个通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时间会缩短?(老师和组长都不闲着。)
(板书:分组同时通知)
师:还有没有比7分钟更省时的方案呢?
(3)方案三:全员参与通知。
引导学生用图示、列表等方法表示。
师:按照这种方案打电话,通知完15人需要多少分钟?(4分钟)这种方案的优势在哪?(每个人都不闲着)还有没有比4分钟更快的方案?为什么没有?
板书:全员参与通知
(设计意图: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比较方案一与方案二的区别,体会到优化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优化是怎么一回事。让学生去比较了各种方案,学生也更容易得出各种方案优化的原因,从老师不空闲到老师、组长不空闲,引导学生得出只有老师、组长和接到通知的组员都不闲,才是最省时的方案。)
三、综合分析,优化方案
1.分析方案
回顾这3种方案。
师:在这3种方案中,哪些人最忙,哪些人闲着?
师:方案1和方案2中有人忙着,有人闲着。所以不是最节时方案。
师:而方案3中,老师没闲着,接到通知的队员也没闲着,即:一个也不闲着这种打电话的方法可以为我们节省很多时间。
2、师:对比一下这三种方案,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让学生尝试着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比三种方案,经历优化的过程)
四、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方案三,我们刚才用画图法知道了李老师要通知15名队员最少需要4分钟,下面我们来根据图示填写下表。
1.师生共同填表
2.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师: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什么?
师:我们发现:老师和队员总人数分别是2、4、8、16
这是一个等比数列,它的特点就是每一个数×2得到下一个数列。即每增加一分钟,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前一分钟的2倍。
师:如果某一时间内,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64,下一分钟是多少?256呢?512呢?
师:我们通过这个规律知道了老师和队员总人数,如何快速得出队员总人数呢?(在相同时间内,老师和队员总人数-1=队员总人数;)
师:如果某一时间内,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64,队员总人数是多少?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128呢?512呢?
(当学生观察出这两个规律时,让学生反复重复,全班重复,指名重复。教师反复提问:这一列的规律是什么?这两列的关系是什么?)
师:按照这个规律,第5分钟时,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多少?队员总人数是多少?第6分钟呢?第9分钟呢?(要知道第九分钟的就必须先知道第八分钟的是多少)
3.对比图示法和列表法,优化方法
师:我们分别用了图示法和列表法呈现通知这些队员最短需要多长时间,这两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图示法只适合求人数比较少的情况,而对于人数比较多时,我们通常用列表法,列表法更加方便快捷。
师:很显然,列表法相对来说更加快捷,我们在实际运用中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如果长绳队有32人,每人每分钟通知1人,李老师要通知到所有队员,最快需要多少分钟?6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
2、蚂蚁每传递一次信息需要2秒钟,经过14秒钟,总共有多少只蚂蚁知道信息?
【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亲身感受。同时,让学生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此类规律的应用。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六、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要统筹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实际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需要用到类似的统筹方法呢?(生答)
师:沏茶;烙饼;校讯通;移动公司或联通公司给各手机用户发的暴雨橙色预警;4月20日上午8:02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知道这个消息后,消防官兵和各界人士通过公路、水路、铁路、空中运输等多种渠道同时为灾区人们提供各种救援物资,使灾区人们生活及时得到保障。等等。生活中还有很多方面都用到了我们今天学习的统筹思想,可见统筹思想在生活中的运用尤为重要。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统筹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引导学生总结,让学生学会总结。】
板书设计:打电话
方案1:一个一个通知15分钟
方案2:分组同时通知7分钟
方案3:全员参与通知4分钟(图示法和列表法)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有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感受学习小数除法的必要性,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3.使学生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在计算教学中合理地选择运算方法,通过估算和笔算以及验证运算结果的合理性等手段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材作用: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除法意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除法意义的扩展,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以及商不变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这一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除法的意义,也为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是教材的难点之一。
关键词:数感、估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置疑向难。
设计意图:
1.海边拾贝:4个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复习:0.48÷4、6.3÷7、0.25÷5、8.32÷8;商不变性质的复习,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本课学习作铺垫。
2.情境激趣,培养学生感知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从主题图提供的一个生活场景“打电话”中感受数学信息,有顺序地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小红和小华打电话,小红打国内长途,每分钟0.7元,共花8.54元;小华打国际长途,每分钟7.2元,共花45元。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4.先估计谁打电话的时间长?通过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数感。
①小组讨论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②分组汇报估算过程;
③评价和鼓励估算方法的合理性;
学生估算的方法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a.国际长途每分7.2元,大约是国际长途每分0.7元的10倍,如果小红和小华打电话的时间相同,那小华的电话费总价应该是小红电话费的10倍,但是45元大约是8.54元的5倍,故小红打电话的时间长;
b.小红打电话的时间大约是:8.54÷0.7≈9分,8.54≈9、0.7≈1,9÷1=9(分钟)而小华大约是47÷7.26≈6分钟,小红打电话的时间长。
C.12个0.7是8.4元,6个7.2大约是42元,因此小红打电话的时间更长一些。
4.列出算式,解决问题,体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意义;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根据总价、单价和数量的关系列出:8.54÷0.7和45÷7.2观察这两个算式,找出与以前学过的除法的不同点,发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也可以根据总价,单价和数量间的关系列式,表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与整数的除法的意义相同,扩展了除法的意义。那么该怎样计算呢?引出下一环节,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和步骤。
5.探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a.学生独立试算:
①用你认为合理的方法计算;
②除数是小数是否可以转化成整数;
③怎样转化;④应用了什么规律。
b.小组讨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方法,围绕前面提出的要求,展开讨论并做好记录。
c.全班共同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并进行算法最优化。同学们的几种算法汇报展示,组1:把0.7元=7角,8.54元=85.4角,变成了84.5÷7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85.4÷7=12.2分;组2:把8.54元=854分,0.7元=70分,854÷70=12.2分。组3:把除数0.7变成整数扩大了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要扩大10倍变成85.4,被除数的变化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85.4÷7=12.2分。组4:把8.54扩大100倍,变成854,要使商不变除数0.7也要扩大100倍,变成854÷70=12.2分。D.对比四种方法的异同,找出相同点:A都运用了转化的思想,把除数变成整数,我们已经学会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为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b商不变的性质的应用。不同点:第一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是以除数为标准,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就向右移动几位,第二和第四组是以被除数为标准,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除数的小数点就向右移动几位,商仍然不变。究竟以谁为标准来处理除数的小数点更加简单,也更加科学呢?小组讨论进行算法最优化:以除数为标准,把除数变成整数来计算更简便,这样既不会增加除数的位数,也达到转化成整数的目的,因此更加科学了。e.练习填一填:0.78÷0.2=÷()0.7÷0.25=()÷()4.06÷0.58=()÷()32÷0.08=()÷()通过练习集体得出:做除法看除数,除数扩大多少倍变成整数,被除数也随着扩大相同的倍数,这样既简单明了,也不会增加除数的位数,也就更加科学了。
6.试一试。通过小数除法的初步练习,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6个题分成两大组,分别请6个小朋友板演。全班学生形成共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就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添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7.教师巡视并发现作业中的错误,把错例投影出来,全班同学一起进行纠错,让学生不仅知道错,还应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你采用的什么方法来检查?结论:运用估算和乘法来验证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8.同学们学习了这一课,有什么不明白的知识吗?请提出来让老师和同学来帮助你。让同学们置疑问难,使学生的主动学习延续到课尾。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8.54÷0.7的商越除越大了,比被除数还大,我有点糊涂,同学们能让我更明白吗?用乘法知识来解决。(乘一个小于1的数积比另一个因数小,即被除数比商小,商比被除数大;还有除以1即商和被除数相等,除以比1大的数商就小于被除数,那么我想除以比1小的商就大于被除数。)这是我们下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也有学生可能会说:当除数的小数位数比被除数的小数位数多时,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时怎么办?(添0补足)
也有学生可能会提出:商的小数点和原来的小数点还是现在的小数点对齐?师生共同用多媒体演示解决。
通过质疑问难让学生加深对难点的理解,在解决实际学习问题中结束全课,使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为下一课时内容学习埋下伏笔。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2至10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寻求“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通过画图、填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画图等方式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
通过图表等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题卡、彩笔、圆形和方形磁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个星期天,学校有一些事情要通知一些老师到校完成。校长让我和刘老师每人打电话通知7位老师到学校。(板书课题:打电话)通知一位老师大约需要1分钟。我和刘老师赶紧拿出电话,正准备通知呢,刘老师却说:“我们玩个比赛吧!谁用的时间少就算谁赢。”
【设计意图:本课要教学的打电话,属于经过抽象的“理想模式”。因此情境创设要尽量避免非数学因素的干扰。这里,直接提出打电话,规避学生对通知方式(邮件、短信、广播)的讨论;借助学生对教师传递信息可靠性的信任,规避学生对信息传递中的保真度的怀疑。同时借助比赛引导学生感受节省时间的必要性。】
二、探究方案。
1、整理信息。
师:你从我刚才的介绍里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A、每人通知7位老师到校。B、通知一位老师要1分钟。C、我完成通知的时间越少越好。
【设计意图:将杂乱的情境进行“化简”,从中提取信息,是学生必备的能力。这里一方面对此进行训练;另一方面通过整理,让学生清晰要做什么,怎么做,为后面的探究做好准备。】
2、初步感知。
A、逐一打。用图片的形式出示我自己逐一打的方案。
师:这样打电话行吗?为什么?
B、讨论。
师:要想赢过刘老师,完成通知的时间当然是越少越好。同学们帮帮我吧,有什么节省时间的好办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话说清楚,或通过简单表演的形式让其他学生明白他们的意思。
【设计意图:展开讨论,激发思考,在交流中体会节省时间的方法,减缓教学坡度,为后面的设计方案打下基础。】
2、开放探究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帮我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老师能认识你们真是一件幸福的'事。那就同学们帮我设计一个方案,看一看最少需要几分钟?好吗?
呈现合作要求:
(1)同桌合作,设计一个打电话方案。
(2)将设计的方案记录在作业纸上。
师巡视,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听取学生对方案的解说,并发现典型设计。
【设计意图:删繁为简,尽量减少对学生合作的要求(要求也是束缚)。因为还缺乏对打电话的理性认识,在设计方案时,学生的意见分歧会比较多,所以采用人数较少的同桌合作来开展。】
3、对比分析
A、展示部分方案,带领学生读一读。
学生设计的方案按照表达形式来分,可能有如下几种:一是纯文字表达的;二是图文结合记录的;三是借助符号来表示的。
教师展示若干份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采用不同形式表达的方案。
师:你喜欢哪个方案,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优化方案,选取用借助符号来表达的方案,实现数学化。
【设计意图:在展示与评价方案中,引导学生体会在表达清楚的基础上,还要追求表达的简洁,感知数学的简洁美。】
B、选取一个方案解析,优化形成最优方案。
师:请这个方案的设计师上前来解释一下。符号分别代表什么?你能将这个方案用卡片展示在黑板上吗?
师:这位同学的方案你看懂了吗?我一个一个通知需要7分钟,可是他的方案只要×分钟,时间怎么变少了?
【设计意图:时间怎么变少了?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思考节省时间的方法,从而发现“同时打能节省时间”。】
师:那就用这个方案和刘老师进行比赛,好吗?
师:哪里还可以节省时间?怎样修改?
引导学生优化形成最佳方案,并对最佳方案进行整理,将每一分钟所通知的人放在一起(如上图)。
师:还有用的时间更少的方案吗?
【设计意图:“哪里还可以节省时间”引导学生结合“同时打”进一步优化方案。对最优方案进行整理,将同一分钟通知的人放在一起,清晰表象,梳理思路。“还有用时更少的方案吗?”引导学生反思最优方案,并用“不空闲”的标准对方案进行评价。】
C、反思“不空闲”,形成全面认识。
师:想一想,如果要通知8人,需要几分钟?
师:第1分钟通知了一人,第二分钟通知了2人,第三分钟通知了4人。要通知第8位老师,明明只多了一人,为什么就要一分钟呢?
【设计意图:这里意图有二: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在最后一分钟,即使“有空闲”,也是最省时间的方案,形成对“不空闲”这一标准的全面认识;二是初步体会在一个时间段内,能通知的人数是一个“区间数”。】
4、整理归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打电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在这些不同的方法中我们找到了用时最省的方案。现在让我们一边回顾,一边填写表格。
师: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包括我自己吗?
师:第4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会是多少呢?猜一猜吧!为什么是16人?
师:那第5分钟呢?第6分钟呢?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想一想第9分钟已经知道消息的总人数该怎样计算?第20分钟呢?第n分钟呢?
师:已经通知的人数是什么意思,不包括谁?怎样计算?
师:第n分钟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按照最优方案打电话过程的回顾与猜想,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索总结“人数倍增”的规律。】
三、应用规律。
1、结合填写的表格,师生一起讨论解答如下的问题。
A、照这样,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到几个人?
B、照这样,要通知50人至少需要几分钟?
C、照这样,通知33个人与通知多少个人所用的最少时间是一样的?
2、师:找到了这个最优方案,现在我可以通知了吧?想一想,会出现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梯度安排,逐步训练提高学生应用规律的能力。“会出现什么情况”的追问,让学生感受到,按照最优方案进行通知,还需要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清楚自己要通知的对象,感受“预案”的必要性。】
四、总结全课。
1、回顾优化过程,感悟优化思想。
师:刚才,同学们帮助老师设计了多种方案。通过对方案的思考,我们知道需要“同时打,不空闲”才能实现“最节省时间”的目标。后来我们通过修改方案,找到了最优方案。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不断追问自己,还有更省时间的方案吗?从而实现了方案的优化。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收获与体验。
师:学完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感受想和大家说说吗?
五、数学欣赏。
师:在这里,我们看到打电话的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成倍地增长。其实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成倍增长的事情还有很多。
课件播放:你知道吗:拉面、阿米巴原虫、纸的折叠。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
2、感受猜想与验证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学习难点: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自主学习:
老师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
1.逐个通知,还是分小组快一些呢?
2.请你把你如何通知15个同学的想法写一写?合作探究:
1.你们组有哪些方案?各种方案耗时几分钟?
2.根据用时的多少整理方案,画出示意图。
3.想一想,为什么各种方案用时不一样呢?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
4.想一想,从刚才的比较中,你领悟到什么了没有?有没有规律?
第几分钟1、2、3、4……
接到通知人数1、3、7、15……
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总数就是(2n-1)人。5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6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这样通知50人最少需要花多少分钟?总结:
(1)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从打电话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反思:这节课本来就是十分抽象的。这个规律学生找起来也是五花八门的。但是只要学生找的规律正确就可以了,不一定非得和老师的一样。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寻求“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通过操作、画图、填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通过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用图示法记录“怎样打电话省时”的思考过程。
2、辨析各个方案,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并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件出示)
师:刚接到紧急通知由于天气原因野炊活动改期进行,李老师要通知全校511名同学,你们认为李老师可以用哪些方式通知这511名孩子呢?
生:(打电话、发短信、QQ……)
师:现代社会,通讯方式很多.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哪种办法既方便快捷又能确保对方接到通知呢?
生:打电话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研究打电话中的数字问题。(板书:打电话)
师:我们假定李老师给一名孩子打电话需要1分钟,李老师先打电话给第1名队员,再打给第2名队员,然后打给第3名队员,这样依次下去,最后打给第511名队员.他给511名队员打完电话需要多少时间?齐声说。
生:511分钟.
师:511分钟,估算一下,多少个小时?
生:大约9个小时.
师:如果要你们连续打9个小时电话会什么感觉?
生:时间太长了,浪费时间……
二、优化方案。
(1)师:那么打电话想节省时间要用时最少到底有没有什么诀窍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怎样打电话用时最少。(板书:用时最少)
师:由于打电话给511人这个数字比较大不方便我们研究,那我们可以先从较小的数字入手研究。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师:现在李老师打电话通知几个人?
生:7人
师:每通知一人要几分钟?
生:一分钟
(2)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活动设计出你们的.打电话方案,为了让孩子们记录方便我们可以用图形来表示老师与学生(课件出示)大家请看大屏幕老师我们可以用正方形来表示,学生我们可以用圆来表示1、2、3…7号同学,我们在连线的时候注意在线上标上数字,线上的数字表示什么?
生:第几分钟
师:孩子们还要注意要计算出你们设计方案所花的时间,明白了吗?好,那分小组活动。
(3)汇报交流。(主要让孩子们自己交流自己的方案)
师;好了,老师刚才发现孩子们的方案各不相同,谁愿意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方案。有没有不同的方案?(抽生讲解)请设计师上台讲解。有没有比3分钟更少的方案?
生:没有
师:孩子们这说明打电话通知7个人最少需要几分钟?
生:3分钟
师:请大家仔细对比这几种方案想想为什么用时3分钟的方案最省时的?这种方案跟其他方案有什么不同?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说说然后在抽生汇报。
生:知道消息的人在每一分钟都不空闲都在打电话。
(4)归纳总结最优方案。
师:我们再将这种方案演示一遍请孩子们仔细观察每一分钟是怎样打电话的。(课件出示)第一分钟怎样打的?谁来说说。第二分钟呢?第三分钟呢?通过刚才的方案谁来总结怎样打电话用时最少呢?
生:知道消息的老师和同学每分钟都不空闲用时最少(板书:知道消息的老师和同学每分钟都不空闲用时最少)
(5)分析不优化的方案。
师:刚才我们有很多同学的设计方案用时较多,这说明我们在打电话的方案中肯定有人空闲了,那你们能不能去找找到底谁空闲了?(请看大屏幕)
接下来大家再去找找你们设计的方案有没有谁空闲了如果有空闲请你们修改你们的方案如果已经是用是最少的方案请看看你是怎样打电话才做的用时最少的了。
(6)找规律。
师:好了,同学们我们把目光再次集中在这种用时最少的方案,完成下表。
(课件出示表格第一栏“时间”、第二栏“知道消息的总人数”)
师:(课件)第一分钟完毕时,知道消息的总人数?
生:2
师:(课件)第二分钟完毕时,知道消息的总人数?
生:4
师:(课件)第三分钟完毕时,知道消息的总人数?
生:8
师:第四分钟完毕时,知道消息的总人数你能猜到是几人吗?你是怎样想的?
生:8人又通知了8人所以是16人。
师:我们一起去验证一下他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再出示课件)
师:第5分钟结束时?知道消息的总人数?
生:32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16×2=32
师:6分钟呢?7、8、9呢?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表格第三栏已通知的学生人数。)
师:第一分钟完毕时,已通知的学生人数?
生:1
师:你怎么想的?
师:第二分钟完毕时,已通知的学生人数?
生:3
师:你怎么想的?
师:第3、4、5、6、7、8、9分钟呢?
师:刚才李老师打电话要通知511名学生,用我们最省时的方案至少需要几分钟?
生:6分钟
总结:
同学们我们刚才通过探究找到了打电话要做到用时最少的诀窍是什么?当然我们要做到用时最少还要注意在打电话之前要设计好方案,参与通知的每个人要记住自己每一分钟要通知谁,这样才不会出现重复与遗漏的情况。(课件)
三、练习
照这样通知32人至少需要几分钟?你是怎样想的?通知50个人至少需要几分钟?60人呢?62人呢?63人呢?为什么人数不一样需要的时间却相同呢?
四、拓展练习
五、总结:请孩子们放下手中的笔,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静静的想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知道消息老师同学不空闲用时最少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12
教材内容分析:
“打电话”所使用的素材是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有兴趣。“打电话”这一问题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可探究的空间,学生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也没有可直接利用的方法、公式。尽管不是所有的学生最终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但是他们都尽自己的思维能力“走”得足够远。很有让学生去研究的价值。
学情分析:
这一内容安排在五年级下学期,从生活经验看,大多学生有通知多个人的生活经历,因此,已有的生活经验足以支持完成此任务。其次,从已有知识储备看,参与完成此任务虽涉及画图表达、计算等综合知识,但都是较简单的计算与表达。从思想方法看,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已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因此可以看出“打电话”问题适合五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4、感受猜想与验证的.重要性。体会理论上的最优与实践中的最优的区别。
教学重点:
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
教学难点:
突破“知识本位”,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优化的思想。
教学流程:
一、提出问题
板课题)(谈话引入)今天,我们学习打电话,你会打电话吗?那我看看你们到底会不会?李老师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
(教学预设:这时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1:逐个通知;2:帮忙转告)
这个帮忙转告,怎么个转告法?你想让几个人去转告?没有别的方法了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想想都有哪些通知的方法.这里有必要引导学生说出两大种方法:平均分组和不平均分组。从平均分组到不平均分组有一个思维跨度,有时学生是不敢想或不会去想。在教学中很有必要锻炼学生的这种发散思维,这也是为等一下的优化方案做铺垫。所以要让学生知道,在想办法时,要大胆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我们才能从众多的方法中选出最好的方法。)
猜一猜:哪种方法快?比如平均分成3组和平均分成5组比,哪种快。是不是分的组数越多就越快?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快?
为了更好地研究今天的这个问题,我们假设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学生都在家。那么你估计一下你最少要几分钟?(学生可自由猜测)
(设计意图:猜想一是为了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心中有个疑团,提高探索的欲望。二是要让学生体会验证的必要性。)
二、探索比较
1、每个同学独立思考,把你所知道的方法都列出来,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想一想,从刚才的比较中,你领悟到什么了没有?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反馈。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找到的最好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摆出磁铁。并追问,你刚才比较了几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各种方法都列出来,再作比较,经历优化的过程)
方案1要15分钟。这样肯定太慢了。那么用分组的方法怎么样呢?请用分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方案。
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
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
这两种方案与之前你猜想的结果怎么样?是不是组分得越多就越快?有什么想说的吗?所以在猜想上,我们要大胆,要想出你尽可能的答案,然后再验证。如果每组分的人数不同呢,结果会怎样?
方案2(3):4组(4、4、4、3)(要6分钟)
方案2(4):3组(6、5、4)(要6分钟)
这两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时间会缩短?(每个组长都不会闲了)
方案2(5):5组(5、4、3、2、1)(要5分钟)
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闲着,应该怎样设计方案呢?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每分钟通知的人数用不同颜色的笔表示。并让学生讲解。
(设计意图:第二种方案的帮忙转告。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都列举并比较了哪几种方案,认为哪种方案最好。只有让学生亲自去比较才能体会到优化的过程,切身体验到优化是怎么一回事。让学生去比较了各种方案,学生也更容易得出各种方案优化的原因,从组长不空闲到老师、组长不空闲,再到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空闲。)
三、探究规律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太棒了!这个同学的发现很了不起。我们不妨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先出示空表,边问边填完整。)
第几分钟1、2、3、4 接到通知人数1、2、4、8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第几分钟通知的人数,是前一分钟通知人数的2倍。)
按照这个规律, 第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第6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
2分钟一共通知( 3 )人 3分钟一共通知( 7 )人
4分钟一共通知( 15 )人 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2分钟通知的人数=2个2相乘-1;3分钟通知的人数=3个2相乘-1;4分钟通知的人数=4个2相乘-1;……)5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6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 这样通知50人最少需要花多少分钟?
四、优化方案
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列举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学生说后)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好?
板书设计:
打电话
方案1:逐个通知
方案2:帮忙转告
(1)平均分成3组(5,5,5)——7分钟
(2)平均分成5组(3,3,3,3,3)——7分钟
(3) 分成4组(4,4,4,3)——6分钟
(4) 分成3组(6,5,4)——6分钟
(5) 分成5组(5,4,3,2,1)——5分钟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打电话”(综合应用)的探究,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在问题情境中应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
3.指导学生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
通过图表的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揭题:同学们,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需要打电话通知相关人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打电话”的数学问题。
2、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想法。(教师引导)
3、小结入题,板书课题(板书课题)。
为了更好地研究今天的这个问题,我们假设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学生都在家。那么你估计一下你最少要几分钟?(学生可自由猜测)
二、探究新知
1、阅读课文内容。
2、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3、体会课文中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
两段经典的相声(课件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教师播放相声,让学生观看。观看之后,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感受新知
教师出示问题:你了解相声吗?你觉得什么是相声?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让学生到教台前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适当指点,
再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阅读,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知识递进
让学生自主交流一下这个相声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阅读课文,而且相声是一种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接触过相声,所以教学本课时,教师多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学习,只不过在体会人物的特点时,学生在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分歧。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32~13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打电话”(综合应用)的探究,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在问题情境中应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
3.指导学生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学会运用“化繁为简” 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亲身经历寻找最优方案的全过程。
2.通过图表的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讲故事:印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国王要奖励国际象棋的发明者——他的宰相,就让他提一个要求。当时正闹饥荒,老百姓没饭吃。宰相说:“我向大王要米,您只要把我的棋盘上的第一个格里放1粒米,第二个格里放2粒米,第三个格里放4粒米,每一格均是前一格的2倍,以此类推,直到把这个棋盘放满就行了。”国王哈哈大笑说:“就依你说的。”
当放第一排的8个格时,1、2、4、8、16、32、64、128粒米,旁观者大笑着,指指点点。但放到第二排中间时,笑声渐渐消失了,而被惊讶声所代替,因为小堆的米不久就增成了小袋的米,然后倍增成中袋的米,再倍增成大袋的米……你猜猜看,国王要给宰相的米会有多少?请你简单形容一下。
其实,这是我们数学中的倍增问题,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也和它有关。
一、情境导入:
师:学校的“小蜜蜂”艺术团,为有文艺特长的孩子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从学校到中央电视台她们一路成长,也获得了不少奖项。当然,这都源自于她们平日里辛勤、认真地练习。这不,在一个周末,学校又接到紧急任务,合唱队的老师要尽快通知63名队员来学校参加排练,请你说说老师会用什么办法通知呢?(打电话、发校讯通、QQ群发、写信……)
师:哪种办法既方便快捷又能确保对方接到通知呢?(打电话)
师:是的,老师就是采用打电话的方式来通知合唱队员的。板书:打电话
二、初构模式
假设打一个电话需要一分钟,所有队员都在家。
1.逐一打(需要63分钟,太慢了)
2.分组打(思考:为什么能节约时间?)板书:同时打
3.教予“化繁为简”的方法
师:63这个数字有点大,我们研究起来不方便,怎么办呢?
4.先从打给“7”位队员研究起。
三、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假设打电话的时间为一分钟,并且所有的同学都在家。那么打给7位同学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设计打电话的省时方案,并用通俗易懂的记录方式把方案写在本子上。
1.四人小组讨论,在本子上呈现方案;
2.展台展示方案,确定用画图的方式比用文字叙述的方式更为直观、简单。
四、优化方案
1.生说方案,师将方案展示在黑板上。
方案一(7分钟) 方案二(5分钟) 方案三(3分钟)
2.对比方案,为什么方案二和方案三都比方案一更省时呢?(没有同时打)
3.为什么方案二比方案三多用时间呢?(有人没有打电话)板书:不闲着
五、总结规律
1.回顾最佳方案,当第一分钟结束时,知道消息的总人数是?当第二分钟结束时,知道消息的总人数是?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完成表格
3.发现规律:每过一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就比前一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多一倍。第N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就是N个2相乘。
4.继续完成表格:每一分钟通知的总人数。(用知道消息的总人数—1)
5.告诉合唱队的老师,通知63名队员需要用6分钟,应注意:同时打,不闲着,不重复。
六、巩固规律
1.舞蹈队老师通知33名学生需要多少分钟?(使学生产生疑问,到底是5分钟半,还是6分钟)
2.打一个电话至少需要1分钟,在5分钟内最多可以通知31名同学。用此方法,6分钟里最多可以通知多少名学生?
3.翻开书第132——133页,看看今天学习的知识,并解决书中的问题。
七、应用规律
阿米巴原虫(一种主要寄生于结肠内的虫)是用简单分裂的方式繁殖的,每分裂一次要用3分钟,请问一个阿米巴原虫18分钟后变成了几个阿米巴原虫?
八、总结全课
你收获了什么?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2至10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寻求“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通过画图、填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画图等方式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
通过图表等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题卡、彩笔、圆形和方形磁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个星期天,学校有一些事情要通知一些老师到校完成。校长让我和刘老师每人打电话通知7位老师到学校。(板书课题:打电话)通知一位老师大约需要1分钟。我和刘老师赶紧拿出电话,正准备通知呢,刘老师却说:“我们玩个比赛吧!谁用的时间少就算谁赢。”
【设计意图:本课要教学的打电话,属于经过抽象的“理想模式”。因此情境创设要尽量避免非数学因素的干扰。这里,直接提出打电话,规避学生对通知方式(邮件、短信、广播)的讨论;借助学生对教师传递信息可靠性的信任,规避学生对信息传递中的保真度的怀疑。同时借助比赛引导学生感受节省时间的必要性。】
二、探究方案。
1、整理信息。
师:你从我刚才的介绍里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A、每人通知7位老师到校。B、通知一位老师要1分钟。C、我完成通知的时间越少越好。
【设计意图:将杂乱的情境进行“化简”,从中提取信息,是学生必备的能力。这里一方面对此进行训练;另一方面通过整理,让学生清晰要做什么,怎么做,为后面的探究做好准备。】
2、初步感知。
A、逐一打。用图片的形式出示我自己逐一打的方案。
师:这样打电话行吗?为什么?
B、讨论。
师:要想赢过刘老师,完成通知的时间当然是越少越好。同学们帮帮我吧,有什么节省时间的好办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话说清楚,或通过简单表演的形式让其他学生明白他们的意思。
【设计意图:展开讨论,激发思考,在交流中体会节省时间的方法,减缓教学坡度,为后面的设计方案打下基础。】
2、开放探究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帮我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老师能认识你们真是一件幸福的事。那就同学们帮我设计一个方案,看一看最少需要几分钟?好吗?
呈现合作要求:
(1)同桌合作,设计一个打电话方案。
(2)将设计的方案记录在作业纸上。
师巡视,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听取学生对方案的解说,并发现典型设计。
【设计意图:删繁为简,尽量减少对学生合作的要求(要求也是束缚)。因为还缺乏对打电话的理性认识,在设计方案时,学生的意见分歧会比较多,所以采用人数较少的同桌合作来开展。】
3、对比分析
A、展示部分方案,带领学生读一读。
学生设计的方案按照表达形式来分,可能有如下几种:一是纯文字表达的;二是图文结合记录的;三是借助符号来表示的。
教师展示若干份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采用不同形式表达的方案。
师:你喜欢哪个方案,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优化方案,选取用借助符号来表达的方案,实现数学化。
【设计意图:在展示与评价方案中,引导学生体会在表达清楚的基础上,还要追求表达的简洁,感知数学的简洁美。】
B、选取一个方案解析,优化形成最优方案。
师:请这个方案的设计师上前来解释一下。符号分别代表什么?你能将这个方案用卡片展示在黑板上吗?
师:这位同学的方案你看懂了吗?我一个一个通知需要7分钟,可是他的方案只要×分钟,时间怎么变少了?
【设计意图:时间怎么变少了?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思考节省时间的方法,从而发现“同时打能节省时间”。】
师:那就用这个方案和刘老师进行比赛,好吗?
师:哪里还可以节省时间?怎样修改?
引导学生优化形成最佳方案,并对最佳方案进行整理,将每一分钟所通知的人放在一起(如上图)。
师:还有用的时间更少的方案吗?
【设计意图:“哪里还可以节省时间”引导学生结合“同时打”进一步优化方案。对最优方案进行整理,将同一分钟通知的人放在一起,清晰表象,梳理思路。“还有用时更少的方案吗?”引导学生反思最优方案,并用“不空闲”的标准对方案进行评价。】
C、反思“不空闲”,形成全面认识。
师:想一想,如果要通知8人,需要几分钟?
师:第1分钟通知了一人,第二分钟通知了2人,第三分钟通知了4人。要通知第8位老师,明明只多了一人,为什么就要一分钟呢?
【设计意图:这里意图有二: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在最后一分钟,即使“有空闲”,也是最省时间的方案,形成对“不空闲”这一标准的全面认识;二是初步体会在一个时间段内,能通知的人数是一个“区间数”。】
4、整理归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打电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在这些不同的方法中我们找到了用时最省的方案。现在让我们一边回顾,一边填写表格。
师: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包括我自己吗?
师:第4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会是多少呢?猜一猜吧!为什么是16人?
师:那第5分钟呢?第6分钟呢?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想一想第9分钟已经知道消息的总人数该怎样计算?第20分钟呢?第n分钟呢?
师:已经通知的人数是什么意思,不包括谁?怎样计算?
师:第n分钟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按照最优方案打电话过程的回顾与猜想,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索总结“人数倍增”的规律。】
三、应用规律。
1、结合填写的表格,师生一起讨论解答如下的问题。
A、照这样,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到几个人?
B、照这样,要通知50人至少需要几分钟?
C、照这样,通知33个人与通知多少个人所用的最少时间是一样的?
2、师:找到了这个最优方案,现在我可以通知了吧?想一想,会出现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梯度安排,逐步训练提高学生应用规律的能力。“会出现什么情况”的追问,让学生感受到,按照最优方案进行通知,还需要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清楚自己要通知的对象,感受“预案”的必要性。】
四、总结全课。
1、回顾优化过程,感悟优化思想。
师:刚才,同学们帮助老师设计了多种方案。通过对方案的思考,我们知道需要“同时打,不空闲”才能实现“最节省时间”的目标。后来我们通过修改方案,找到了最优方案。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不断追问自己,还有更省时间的方案吗?从而实现了方案的优化。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收获与体验。
师:学完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感受想和大家说说吗?
五、数学欣赏。
师:在这里,我们看到打电话的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成倍地增长。其实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成倍增长的事情还有很多。
课件播放:你知道吗:拉面、阿米巴原虫、纸的折叠。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有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感受学习小数除法的必要性,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3.使学生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在计算教学中合理地选择运算方法,通过估算和笔算以及验证运算结果的合理性等手段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材作用: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除法意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除法意义的扩展,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以及商不变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这一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除法的意义,也为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是教材的难点之一。
关键词:数感、估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置疑向难。
设计意图:
1.海边拾贝:4个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复习:0.48÷4、6.3÷7、0.25÷5、8.32÷8;商不变性质的复习,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本课学习作铺垫。
2.情境激趣,培养学生感知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从主题图提供的一个生活场景“打电话”中感受数学信息,有顺序地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小红和小华打电话,小红打国内长途,每分钟0.7元,共花8.54元;小华打国际长途,每分钟7.2元,共花45元。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4.先估计谁打电话的时间长?通过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数感。
①小组讨论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②分组汇报估算过程;
③评价和鼓励估算方法的合理性;
学生估算的方法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a.国际长途每分7.2元,大约是国际长途每分0.7元的10倍,如果小红和小华打电话的时间相同,那小华的电话费总价应该是小红电话费的10倍,但是45元大约是8.54元的5倍,故小红打电话的时间长;
b.小红打电话的时间大约是:8.54÷0.7≈9分,8.54≈9、0.7≈1,9÷1=9(分钟)而小华大约是47÷7.26≈6分钟,小红打电话的时间长。
C.12个0.7是8.4元,6个7.2大约是42元,因此小红打电话的时间更长一些。
4.列出算式,解决问题,体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意义;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根据总价、单价和数量的关系列出:8.54÷0.7和45÷7.2观察这两个算式,找出与以前学过的除法的不同点,发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也可以根据总价,单价和数量间的关系列式,表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与整数的除法的意义相同,扩展了除法的意义。那么该怎样计算呢?引出下一环节,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和步骤。
5.探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a.学生独立试算:
①用你认为合理的方法计算;
②除数是小数是否可以转化成整数;
③怎样转化;④应用了什么规律。
b.小组讨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方法,围绕前面提出的要求,展开讨论并做好记录。
c.全班共同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并进行算法最优化。同学们的几种算法汇报展示,组1:把0.7元=7角,8.54元=85.4角,变成了84.5÷7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85.4÷7=12.2分;组2:把8.54元=854分,0.7元=70分,854÷70=12.2分。组3:把除数0.7变成整数扩大了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要扩大10倍变成85.4,被除数的变化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85.4÷7=12.2分。组4:把8.54扩大100倍,变成854,要使商不变除数0.7也要扩大100倍,变成854÷70=12.2分。D.对比四种方法的异同,找出相同点:A都运用了转化的思想,把除数变成整数,我们已经学会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为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b商不变的性质的应用。不同点:第一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是以除数为标准,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就向右移动几位,第二和第四组是以被除数为标准,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除数的小数点就向右移动几位,商仍然不变。究竟以谁为标准来处理除数的小数点更加简单,也更加科学呢?小组讨论进行算法最优化:以除数为标准,把除数变成整数来计算更简便,这样既不会增加除数的位数,也达到转化成整数的目的,因此更加科学了。e.练习填一填:0.78÷0.2=÷()0.7÷0.25=()÷()4.06÷0.58=()÷()32÷0.08=()÷()通过练习集体得出:做除法看除数,除数扩大多少倍变成整数,被除数也随着扩大相同的倍数,这样既简单明了,也不会增加除数的位数,也就更加科学了。
6.试一试。通过小数除法的初步练习,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6个题分成两大组,分别请6个小朋友板演。全班学生形成共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就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添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7.教师巡视并发现作业中的错误,把错例投影出来,全班同学一起进行纠错,让学生不仅知道错,还应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你采用的什么方法来检查?结论:运用估算和乘法来验证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8.同学们学习了这一课,有什么不明白的知识吗?请提出来让老师和同学来帮助你。让同学们置疑问难,使学生的主动学习延续到课尾。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8.54÷0.7的商越除越大了,比被除数还大,我有点糊涂,同学们能让我更明白吗?用乘法知识来解决。(乘一个小于1的数积比另一个因数小,即被除数比商小,商比被除数大;还有除以1即商和被除数相等,除以比1大的数商就小于被除数,那么我想除以比1小的商就大于被除数。)这是我们下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也有学生可能会说:当除数的小数位数比被除数的小数位数多时,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时怎么办?(添0补足)
也有学生可能会提出:商的小数点和原来的小数点还是现在的小数点对齐?师生共同用多媒体演示解决。
通过质疑问难让学生加深对难点的理解,在解决实际学习问题中结束全课,使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为下一课时内容学习埋下伏笔。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打电话”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部门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师:我想知道咱班学生,谁家没有电话?
师:你家电话每月要花费多少钱你知道吗?
师:你家电话花钱多是什么情况呢?和打电话的时间有什么关系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节数学课《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老师板书课题)
在学习新课前,我想大家做几道题:(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计算)
240÷30 440÷20 4800÷400(口算)
150÷25 800÷25 20xx÷125(学生板演)
(老师总结)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师:大家来看看这样的一幅图!你说说图中给你了那些数学信息吗?
出示文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
师:和你的同桌讨论如何解决“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问题。先估算一下。
学生汇报,先汇报估算的情况,再列式精算!
师:今天这2个算式和以前我们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在探索之前,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算式和前面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如果除数变成整数就好了,引导学生把新的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
师:现在大家小组内学生探索:
如何计算2.38÷0.34和238÷34的得数是否相等?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但都是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照小数除以整书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与应用
1试一试:其中37.1÷0.53和8.4÷0.56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后,被除数末尾需要补0,2.7÷7.5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后,被除数比除数小,商的整数部分需要补0,在练习后反馈时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2练一练:请把下列相等的两式连结起来
练习:
一.把下面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68÷1.2=□÷12
2.38÷0.34=□÷□
5.2÷0.325=□÷325
161÷0.46=□÷□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7
教材内容分析:
“打电话”所使用的素材是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有兴趣。“打电话”这一问题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可探究的空间,学生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也没有可直接利用的方法、公式。尽管不是所有的学生最终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但是他们都尽自己的思维能力“走”得足够远。很有让学生去研究的价值。
学情分析:
这一内容安排在五年级下学期,从生活经验看,大多学生有通知多个人的生活经历,因此,已有的生活经验足以支持完成此任务。其次,从已有知识储备看,参与完成此任务虽涉及画图表达、计算等综合知识,但都是较简单的计算与表达。从思想方法看,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已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因此可以看出“打电话”问题适合五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4、感受猜想与验证的重要性。体会理论上的最优与实践中的最优的区别。
教学重点:
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
教学难点:
突破“知识本位”,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优化的思想。
教学流程:
一、提出问题
板课题)(谈话引入)今天,我们学习打电话,你会打电话吗?那我看看你们到底会不会?李老师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
(教学预设:这时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1:逐个通知;2:帮忙转告)
这个帮忙转告,怎么个转告法?你想让几个人去转告?没有别的方法了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想想都有哪些通知的方法.这里有必要引导学生说出两大种方法:平均分组和不平均分组。从平均分组到不平均分组有一个思维跨度,有时学生是不敢想或不会去想。在教学中很有必要锻炼学生的这种发散思维,这也是为等一下的优化方案做铺垫。所以要让学生知道,在想办法时,要大胆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我们才能从众多的方法中选出最好的方法。)
猜一猜:哪种方法快?比如平均分成3组和平均分成5组比,哪种快。是不是分的组数越多就越快?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快?
为了更好地研究今天的这个问题,我们假设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学生都在家。那么你估计一下你最少要几分钟?(学生可自由猜测)
(设计意图:猜想一是为了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心中有个疑团,提高探索的欲望。二是要让学生体会验证的必要性。)
二、探索比较
1、每个同学独立思考,把你所知道的方法都列出来,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想一想,从刚才的比较中,你领悟到什么了没有?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反馈。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找到的最好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摆出磁铁。并追问,你刚才比较了几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各种方法都列出来,再作比较,经历优化的过程)
方案1要15分钟。这样肯定太慢了。那么用分组的方法怎么样呢?请用分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方案。
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
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
这两种方案与之前你猜想的结果怎么样?是不是组分得越多就越快?有什么想说的吗?所以在猜想上,我们要大胆,要想出你尽可能的答案,然后再验证。如果每组分的人数不同呢,结果会怎样?
方案2(3):4组(4、4、4、3)(要6分钟)
方案2(4):3组(6、5、4)(要6分钟)
这两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时间会缩短?(每个组长都不会闲了)
方案2(5):5组(5、4、3、2、1)(要5分钟)
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闲着,应该怎样设计方案呢?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每分钟通知的人数用不同颜色的笔表示。并让学生讲解。
(设计意图:第二种方案的帮忙转告。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都列举并比较了哪几种方案,认为哪种方案最好。只有让学生亲自去比较才能体会到优化的过程,切身体验到优化是怎么一回事。让学生去比较了各种方案,学生也更容易得出各种方案优化的原因,从组长不空闲到老师、组长不空闲,再到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空闲。)
三、探究规律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太棒了!这个同学的发现很了不起。我们不妨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先出示空表,边问边填完整。)
第几分钟1、2、3、4 接到通知人数1、2、4、8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第几分钟通知的人数,是前一分钟通知人数的2倍。)
按照这个规律, 第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第6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
2分钟一共通知( 3 )人 3分钟一共通知( 7 )人
4分钟一共通知( 15 )人 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2分钟通知的人数=2个2相乘-1;3分钟通知的人数=3个2相乘-1;4分钟通知的人数=4个2相乘-1;……)5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6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 这样通知50人最少需要花多少分钟?
四、优化方案
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列举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学生说后)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好?
板书设计:
打电话
方案1:逐个通知
方案2:帮忙转告
(1)平均分成3组(5,5,5)——7分钟
(2)平均分成5组(3,3,3,3,3)——7分钟
(3) 分成4组(4,4,4,3)——6分钟
(4) 分成3组(6,5,4)——6分钟
(5) 分成5组(5,4,3,2,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