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提纲

2020-01-02 15:0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提纲》。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懂得资本一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造成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2.领会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以及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认清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3.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的历史,掌握反侵略斗争的意义以及失败的根本原因。

二、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第二节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二)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社会阶级关系的新变动。

(三)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三)反侵略斗争的失敗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识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1.领会: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3.简单运用: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

4.综合运用: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

(二)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1.识记:(1)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2)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屠杀中国居民的惨案。(3)通商口岸。(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2.领会:(1)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政治控制。(2)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3)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侵略中国的舆论。

3.简单运用:(1)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2)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以及特点。

4.综合运用:(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三)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识记:(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2)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3)为国捐躯的清政府爱国将领。(4)林则徐、魏源与睁眼看世界。(5)严复与“救亡”口号。

2.领会: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及其失败的原因。

3.简单运用: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4.综合运用: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夕,先进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程,认识其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2.了解洋务新政的兴办,把握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以及失败的原因。

3.了解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领会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二、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的失败。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派的形成。洋务新政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戌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活动。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二)戌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识记:(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2)天京事变。

2.领会(1)《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2)《资政新篇》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3.简单运用: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综合运用: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二)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1.识记(1)奕沂与洋务派。(2)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领会: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

3.简单运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4.综合运用: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三)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

1.识记:(1)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2)“百日维新”。(3)“戊戌六君子”。

2.领会:(1)维新派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活动。(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3.简单运用: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综合运用: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第三章辛亥革命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领会三民主义学说,分析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的内容与结局。

2.把握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认识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3.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领会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认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懂得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二、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末“新政”及其破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三民主义学说。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各地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武昌起义和各地响应。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二)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三)北洋军阀的统治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北洋军阀的统治。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识记:(1)孙中山与兴中会的建立。(2)中国同盟会。

2.领会:(1)清末“新政”及其破产。(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3.简单运用: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

4.综合运用: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及其意义。

(二)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1.识记:(1)保路风潮。(2)武昌起义。(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袁世凯与复辟帝制。(5)“二次革命”。

2.领会:(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2)护法运动。

3.简单运用:(1)北洋军阀的统治以及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2)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4.综合运用: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认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懂得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了解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把握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3.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历史特点,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4.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及国民革命的兴起与高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历史特点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三)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

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第三节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国民革命的兴起。

(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

国共合作下的北伐战争。工农运动的普遍高涨。

(三)国共合作的破裂与国民革命的失敗

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反共政变。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1.识记:(1)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五四运动。

2.领会:(1)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2)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3.简单运用:(1)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2)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即直接斗争目标。

4.综合运用:(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2)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1.识记:(1)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3)中共

一大。(4)中共二大。

2.领会:(1)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2)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领导发动的工农运动。

3.简单运用:(1)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2)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及其意义。

4.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识记:(1)中共三大。(2)国民党一大。(3)北伐战争。(4)中共四大。

2.领会:(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及组织形式。(2)国民革命的兴起。

3.简单运用: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及其原因。

4.综合运用:国民革命的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及其独裁统治,懂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进行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认识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2.把握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掌握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以及怎样走农付包围城市的道路。

3.认识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挫折,懂得“左”倾教条主义的严重危害,掌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4.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过程,认识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二、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一)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及其独裁统治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

(二)中间党派的活动及其政治主张

中间党派及其社会基础。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政治主张及其活动。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人民军队的创建

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环境。中国共产党人发动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与土地革命的深人。

第三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左”倾教条主义的危害,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二)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遵义会议。

(三)红军三大主力部队胜利完成长征

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的伟大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1.识记:(1)东北易帜。(2)官僚资本。

2.领会:中间党派及其社会基础。

3.简单运用:(1)国民党的独裁统治。(2)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4.综合运用: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

(二)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1.识记:(1)革命危机时刻加人共产党的代表人物。(2)八七会议。(3)毛泽东与湘赣边界秋收起义。(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5)兴国土地法。

2.领会:(1)南昌起义的意义。(2)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3)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4)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3.简单运用:(1)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2“工农武装割据”。

4.综合运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

(三)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识记:(1)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赣南会议”。(3)反福建“罗明路线”的斗争。(4)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2.领会:(1)革命根据地的建设。(2)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

3.简单运用: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及其危害。

4.综合运用:(1)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意义。(2)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懂得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把握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了解国民党以及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纲领与方针、政策以及敌后游击战争的地位和作用,懂得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4.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把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二、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残暴的殖民统治。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曰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与东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的兴起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三)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一二·九运动和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爱国将士的英勇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败退的原因。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对内对外政策的变化。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抗战。

(三)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及抗日文化工作

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大后方的抗战文化工作。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二)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

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敌后根据地的建立。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三)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坚持团结抗日。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经济困难。发展抗日文化事业,培养抗日骨干。

(五)延安整风运动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延安整风运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第五节抗曰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原因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三)中国人民抗曰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识记:(1)九一八事变。(2)华北事变。(3)七七卢沟桥事变。(4)伪“满洲国”。

2.领会: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3.简单运用:日本在中国占领区的殖民统治。

4.综合运用: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1.识记:(1)察哈尔抗日同盟军。(2)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抗日反蒋事变。(3)《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保卫中国同盟。(4)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5)八路军、新四军。

(6)邓玉芬、马本斋、陈嘉庚。

2.领会:(1)《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2)瓦窑堡会议。(3)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

3.简单运用:(1)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4.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以及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1.识记:(1)台儿庄战役。(2)为国捐躯的国民党将领。(3)豫湘桂战役。

2.领会:(1)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的对内对外政策。(2)中国战区与中国远征军。

3.简单运用:国民党正面战场溃退的原因。

4.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开展的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日文化工作。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识记:(1)洛川会议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2)敌后抗日根据地。(3)敌后战场涌

现的民族英雄和英雄群体。(4)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反共高潮。(5)“三三制”政权。

(6)精兵简政。(7)教条主义。(8)中共七大。

2.领会:(1)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3)大生产运动。

3.简单运用:(1)中国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及其关系。(2)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4.综合运用:(1)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2)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3)中国共产党关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4)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及其意义。(5)延安整风运动及其意义。

(五)抗曰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识记:联合国制宪会议。

2.领会:抗日战争的胜利。

3.简单运用: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4.综合运用:(1)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影响,认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以及进行自卫战争的必要性。

2.了解国民党政权所面临的全面危机,认识它陷于全国人民包围之中、最终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

3.了解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认识“中间路线”的破灭及其原因,懂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

4.认识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以及基本经验。

二、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和国内形势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斗争

“和平、民主、团结”方针的制定。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斗争。

(三)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

(三)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和第二条战线的开辟

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学生运动的高涨。

(四)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

工人、城镇贫民和农民运动的发展。台湾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民主运动。

(五)各民主党派的反蒋爱国民主运动

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第三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历史性的战略决战

决战前夜的基本态势。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

(二)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国共北平谈判。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及其向全国进军。

(三)人民政协的召开与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与中国共产党

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

(四)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1.识记:(1)重庆谈判。(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3)校场口惨案。(4)下关惨案。

2.领会: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

3.简单运用:必须和能够打败蒋介石。

4.综合运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的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较量。

(二)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之中

1.识记:(1)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3)《五四指示》。(4)《中国土地法大纲》。(5)土地改革的总路线。(6)“五二〇”惨案。(7)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8)民主党派。

2.领会:(1)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2)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

3.简单运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4.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三)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识记::(1)战略决战。(2)国共北平谈判。(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及其向全国进军。

2.领会: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3.简单运用:《论人民民主专政》与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

4.综合运用:(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2)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认识中华人民共

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特点和性质,把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3.了解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懂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伟大意义。

二、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执政面临的严峻考验。

(二)祖国大陆的初步统一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巩固

解放全国大陆,建立人民政权。开展土地改革及其他民主改革。

(三)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开

展“三反”、“五反”运动,合理调整工商业。

(四)为新中国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第二节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过渡性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性质。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提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过渡时期

第三节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端。为社会主义制度奠定物质基础。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推进工业化、现代化。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1.识记:(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三反”运动。(3)“五反”运动。

2.领会:(1)西藏和平解放。(2)没收官僚资本。(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初步开展。

3.简单运用:(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项民主改革。(2)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条件。(3)国民经济迅速的恢复及其原因。(4)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综合运用:(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面临的新考验。

(二)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1.识记:(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2.领会:资本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工业化。

3.简单运用:(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与性质。(2)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采取的实际步骤。

4.综合运用: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三)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识记:(1)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2)“四马分肥”。

2.领会:(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2)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3)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工业建设的成就。

3.简单运用:完成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4.综合运用:(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及意义。(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局,把握早期探索取得的成果。

2.了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认识其中的经验教训。

3.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20年间的建设成就,把握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

二、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良好的开局

(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提出

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纠正“左”倾错误的初步努力。庐山会议与纠“左”进程的中断。国民经济的调整。“七千人大会”的召开。“左”倾错误指导的继续发展。

(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挫败“四人帮”“组阁”阴谋。1975年整顿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三)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正确认识错误的性质及其原因。对错误进行科学分析。

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二)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

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及其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良好的开局

1.识记:(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3)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

2.领会:《论十大关系》及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3.简单运用:(1)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及其意义。(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

4.综合运用:毛泽东关于正确区分两类社会矛盾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及其意义。

(二)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1.识记:(1)“大跃进”运动。(2)人民公社化运动。(3)庐山会议。(4)“二月逆流”。(5)林彪反革命集团。(6)“四人帮”。

2.领会:(1)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国民经济调整。(2)“文化大革命”的发动。(3)“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3.简单运用:(1)1958年秋冬至庐山会议前期的纠“左”努力。(2)“七千人大会”的召开及其意义。

4.综合运用:(1)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2)“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原因。(3)科学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所犯的错误。

(三)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1.识记:(1)“两弹一星”。(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乒乓外交”与中美关系正常化。

2领会: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考。

3.简单运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

4.综合运用:(1)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2)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及其意义。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含“简短的结语”)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性转折。

2.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掌握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

3.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及其取得的理论成果。

4.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二、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二)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平反冤假错案。阐明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郑重作出第二个历史决议。

(三)改革开放的起步

国民经济的调整。农村等改革的突破性进展。对外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的制定。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整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政治体制改革基本思路的提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1989年政治**的发生与平息。向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顺利过渡。继续开展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工作。对外工作在打破对华“制裁”中全方位推进。全面推进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第三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邓小平南方谈话。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推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经受风险考验中前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第四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

确立新世纪前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三)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中共十七大。全面推进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中共十八大。全面深化改革。

第五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十大成就

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面推进。

(二)深刻的历史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居安思危,长期艰苦奋斗。

简短的结语

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1.识记:(1)四项基本原则。(2)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3)经济特区。(4)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2.领会:(1)平反冤假错案。(2)“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简单运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4.综合运用:(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2)第二个历史决议关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科学评价。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1.识记:(1)中共十二大。(2)中共十三大。(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领会:(1)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2)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简单运用:(1)“三步走”发展战略。(2)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3)邓小平关于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两个飞跃”的思想。

4.综合运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1.识记:(1)中共十四大。(2)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3)中共十五大。

2.领会:20世纪9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受的风险考验。

3.简单运用:香港、澳门的回归。

4.综合运用:(1)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

(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识记:(1)中共十六大。(2)中共十七大。(3)中共十八大。

2.领会:(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3)应对国际金融危机。(4)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3.简单运用:(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4)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4.综合运用:(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意义。(2)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

(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1.识记:教育扶贫工程。

2.领会: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3.简单运用:进人21世纪的全方位外交。

4.综合运用:(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十大成就。(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简短的结语

综合运用: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

下载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题纲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 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 3、中国近代社会是如何一步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提纲 1、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08机制)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是什么? 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连湾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201405]

    2013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2014.5) 一知识点: 1.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3.随着外国资本主义......

    初中历史复习专题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提纲

    综述 第一章1.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2.18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3.1840年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4.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附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答案仅供参考,有些实在不知道。。知道的请补充。如有出入,请及时指出。) 1、为什么说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 △:随着外国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共5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 一、★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

    2015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第六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美版) (最全的纲要复习资料,涵盖本科目所有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