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交通运输局开展秋冬季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方案
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责任和措施,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推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十大攻坚战”走深走实,为决战四季度、打好收官战、完胜开局年营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按照全市、区的统一工作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在管辖范围内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秋冬季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现将行动方案通知如下:
一、行动目标
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红线意识,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坚持全面检查、企业自查与部门督查相结合、属地负责与部门督导相结合,结合打非治违“百日行动”,集中开展秋冬季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责任和措施,有效控制一般事故,坚决杜绝较大事故。
二、行动范围
此次行动范围是辖区内农村公路在建工程施工和渡口经营,针对在建交通工程施工企业和渡口经营企业开展大检查。
三、行动内容
此次行动采取安全生产十查十核三单推进的机制抓落实。
1、企业十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自查(1)人员体系、(2)责任体系、(3)制度体系、(4)监督考核体系、(5)风险辨识管控、(6)隐患排查治理、(7)特殊作业管理、(8)应急管理、(9)“三违”管理(10)安全培训管理等内容以及行业相关专门法律法规要求落实情况。
2、部门十核:各单位要检查核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1)安全设施设计和竣工验收报告与现状的符合情况(交通建设工程)、(2)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性情况(交通建设工程)、(3)重点管理情况、(4)安全设备设施的运行及数据存储状况、(5)特殊作业状况、(6)安全培训、人员资格持证情况、(7)应急情况管理、(8)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9)安全机构、安全人员设置配备和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情况。
3、三单推进:(1)各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名录清单,动态更新掌握属地、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底数,明确辖区检查企业名单;(2)企业制定自查清单,进行全员风险隐患自查;(3)各单位制定检查督查清单,进行全覆盖的督查检查。
四、行动安排
从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集中3个月时间开展秋冬季安全生产大检查。
(一)动员部署、动态摸底(11月1日-11月20日)
1.召开会议,传达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具体实施方案,参考部门检查核查通用表制定部门督查检查作业清单,详细列明检查事项、具体内容、检查依据和检查标准,并组织实施。
2.相关责任部门明确大检查的主要任务、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层层动员部署,广泛宣传发动。对本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动态摸底,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通讯录持续动态更新,建立健全监管名录清单,进一步消除属地、部门安全监管盲点。11月13日前将监管名录清单和检查清单报送区安委会办公室。
(二)自查自改(11月20日至行动结束,持续进行)
整个行动期间,企业(交通工程施工和渡口经营)要结合实际,对照企业自查通用表和部门督查检查作业清单,开展安全大检查,持续组织对生产经营建设全过程及每个部位、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全面开展自查自改,排查安全风险点和隐患,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建立安全隐患清单和整改清单,落实安全隐患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彻底整改隐患,进一步消除企业安全管理盲区和安全风险管控盲岗。
(三)开展检查执法(11月20日至12月20日)
责任部门在企业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深入企业开展对表检查,对企业检查情况详细记录,并由检查人员签字确认。对大检查发现的每一项事故隐患,要建立专门的事故隐患台账,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制定整改措施,立即整改。将开展大检查情况和执法情况报告单、典型案例等阶段性情况分别于2021年12月3日和2021年12月19日前报送区安委会。
(四)梳理总结、巩固提升(2021年11月10日-2022年1月31日)
各部门将大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建立化解机制,相关情况总结于2022年1月28日报送区安委会。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局成立秋冬季安全生产大检查领导小组,由局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局业务股、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设在业务股,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和协调。精心组织,明确责任,周密部署,细化措施,狠抓落实。(二)加强调度分析。
各责任部门要按照严谨细致要求做好检查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及时分析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重大问题及时报请局党组会议研究。(三)营造良好氛围。
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及户外广告等各类媒体持续宣传秋冬季安全生产大检查的实况;及时报送行动的动态信息;结合新《安全生产法》和《刑法修正案(十一)》等的宣贯,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四)建立长效机制。
各部门认真总结排查整治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经验做法,建立完善制度机制,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