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高一化学第二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图中装置或操作错误的是
A.上下移动装置甲中的铜丝可控制的生成B.装置乙可用于收集气体
C.为确认甲中有生成,向甲中反应后的试管中直接加水稀释,观察溶液颜色
D.利用装置丁将硫酸铜溶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可析出晶体
2.用图中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验证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
收集NO
A.A
B.B
C.C
D.D
3.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硫磺燃烧
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D.氧气(O2)转变为臭氧(O3)
4.硫熔点是112.8℃,沸点是444.6℃,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硫蒸气跟氢气直接化合B.硫蒸汽能跟铜直接化合生成黑色
C.常温下,硫粉与汞能反应生成黑色的D.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开始后撤掉热源,反应还能继续进行
5.下列关于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实验,合理的是
A.图I:0价→+2价
B.图II:0价→+6价
C.图III:+4价→+6价
D.图IV:+6价→+4价
6.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来探究无水硫酸亚铁灼烧后的分解产物,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c中的品红溶液褪色,装置d中的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b中出现白色沉淀
B.加热前要先通入氮气,加热结束时也要通入氮气
C.实验过程中,装置a的玻璃管中固体粉末可能变红
D.若用足量溴水代替品红溶液,装置d中的现象不变
7.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一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放入试管,再加入98%浓硫酸3mL,铝条表面无明显现象
铝与浓硫酸常温下不反应
B
向试管中加入3mL稀KMnO4酸性溶液,再通入SO2气体,紫红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C
向2mL0.005mol/LFeCl3溶液中加入5mL0.01mol/L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滴入5滴0.01mol/L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与Fe3+结合的能力:OH->SCN-
D
向NaBr溶液中加入过量氯水,溶液变黄,再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
氧化性:Cl2>Br2>I2
A.A
B.B
C.C
D.D
8.现有如下实验方案中,可以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图1:验证不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2:验证SO2的漂白性
C.图3:验证木炭与浓酸硫的反应产物中含有CO2
D.图4:将粗盐加水溶解后用以上装置去除粗盐中的Ca2+、Mg2+和
9.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然后再通入X气体或加入X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X不可能是
A.Cl2
B.H2S
C.H2O2
D.NH3·H2O
10.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溶液中含有Ag+或SO
B
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
原粉末中有Na+无K+
C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浓氢氧化钠溶液,微热,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溶液中含有NH
D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新制氯水后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
原溶液中含有Fe2+
A.A
B.B
C.C
D.D
11.经测定甲、乙两种溶液共含12种离子(不考虑水的电离):
阳离子种类
H+、Na+、K+、Ba2+、Fe2+、阴离子种类
OH-、S2-、Cl-、、、现取甲、乙两种溶液进行下实验:①取少量甲溶液,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仅观察到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沉淀产生,没有闻到剌激性气味;②取乙溶液加入过量氨水,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做焰色反应实验,火焰呈黄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没有观察到紫色火焰
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一定含有S2-、,且c(S2--):c()=1:2
B.甲溶液一定不含OH--、一定含有
C.乙溶液一定含有H+、Ba2+、、D.乙溶液一定含有Cl-、一定不含K+
12.固体Na2S溶于水呈碱性且放出有臭味的气体,俗称“臭碱”。工业上可利用反应Na2SO4+2CNa2S+2CO2↑来制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2S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S2-+H2OHS-+OH-
B.Na2S可以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不会变质
C.反应中生成1mol“臭碱”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8mol
D.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2
13.在给定条件下,下列所示物质间转化合理的是
A.Mg(OH)2MgCl2(aq)Mg
B.CuCuSO4Cu(NO3)2
C.浓盐酸Cl2漂白粉
D.FeOFeCl3(aq)无水FeCl3
14.天然气是应用广泛的燃料,但含有少量的H2S气体。在酸性溶液中利用硫杆菌可实现天然气的脱硫,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
B.FeSO4为该脱硫过程的催化剂
C.过程乙中每4molFe2+参加反应,需消耗22.4L的O2
D.脱硫过程中O2间接氧化H2S
15.某溶液可能含有等物质的量的Ba2+、Na+、、H+、Cl-、I-、、中的几种,向该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所得溶液为无色。判断不正确的是
A.肯定不含
B.肯定不含H+
C.肯定含有
D.肯定不含Cl-
二、实验题
16.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
现象
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的浓硫酸,加热
A中有白雾生成,铜片表面产生气泡;
B中有气泡产生,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C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浅棕色并逐渐消失
打开弹簧夹,通入氮气,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
从B、C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盐酸
均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C中白色沉淀是_______。
(3)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①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
②进行实验,B中现象
甲
大量白色沉淀
乙
少量白色沉淀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_______。
(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7.为了探究某带结晶水的固体X(含四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已知:D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请回答:
(1)X中含有的元素为H、O、___________;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固体A的分解为氧化还原反应
B.固体C具有磁性,俗称磁性氧化铁
C.气体D和E均为共价化合物
D.溶液F具有强酸性
(3)写出F
→G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D在适当的温度并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氧气氧化,生成E。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另设计实验方案,用化学方法检验固体A中的阳离子______。
四、工业流程题
18.利用金属矿渣(含有、及)制备晶体的实验流程如下。
(1)煅烧过程中和转化为和。与反应生成和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为提高酸浸过程中铁的浸出率,实验中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填字母)。
A.增加矿渣的投料量
B.将矿渣粉碎并搅拌
C.缩短酸浸的时间
D.适当提高酸浸温度
(3)向酸浸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铁屑,除能将转化为外,还能_______;检验是否完全被还原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
(4)煅烧生成的用石灰乳吸收得到浆料,以浆料制备溶液的实验方案为_______。已知:;难溶于水;溶液中能大量存在。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Cu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产生二氧化硫,上下移动装置甲中的铜丝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从而控制SO2的生成,A正确;
B.SO2的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SO2有毒,可用NaOH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空气,B正确;
C.浓硫酸过量,不能直接向反应后的容器中加水,C错误;
D.硫酸铜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CuSO4⋅5H2O,操作合理,D正确;
故答案选C。
2.A
【详解】
A.碳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使品红褪色,图中所示装置验证反应生成二氧化硫,选项A正确;
B.氨气极易溶于水,用图中装置吸收氨气不能防止倒吸,应选用比水密度大的四氯化碳,选项B错误;
C.用图中装置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导气管应长进短出,选项C错误;
D.NO密度小于空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应使用排水法收集,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3.C
【详解】
A.硫磺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氯水中含有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布条氧化为无色物质,从而褪色,发生了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所以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吸附红墨水中的有色物质,从而使红墨水褪色,C符合题意;
D.氧气和臭氧为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二者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氧气(O2)转变为臭氧(O3)时发生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
A.硫蒸气能跟氢气直接化合生成硫化氢,故A正确;
B.硫具有弱氧化性,氧化变价金属为低价化合物,硫蒸气能跟铜直接化合生成黑色的Cu2S,故B正确;
C.硫粉和汞即使不加热也能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HgS,故C错误;
D.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发生反应后,反应放热,即使移去热源后反应还能继续进行,故D正确;
故选C。
5.C
【详解】
A.铁与硫加热生成硫化亚铁,硫元素从0价变为-2价,A项错误;
B.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元素从0价变为+4价,B项错误;
C.三价铁和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硫元素从+4价变为+6价,C项正确;
D.加热CuSO4·5H2O,硫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项错误;
答案选C。
6.D
【分析】
根据题中信息,装置c中的品红溶液褪色,装置d中的溶液中有白色沉淀,证明FeSO4加热分解产生了SO2,硫元素化合价降低了,FeSO4中亚铁离子有还原性,所以Fe元素化合价升高,由质量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可推知FeSO4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4SO2↑+SO3↑+Fe2O3;据此解答。
【详解】
A.由2FeSO4SO2↑+SO3↑+Fe2O3可知,反应产生了SO3,SO3+H2O=H2SO4,H2SO4+BaCl2=BaSO4↓+2HCl,b有白色沉淀生成,故A正确;
B.加热前要先通入氮气,是把装置内的空气排尽,避免空气对实验的干扰,加热结束时也要通入氮气,是把产生的气体全部被吸收,避免污染环境,故B正确;
C.由2FeSO4SO2↑+SO3↑+Fe2O3可知,反应产生了Fe2O3,Fe2O3是红棕色的,装置a的玻璃管中固体粉末可能变红,故C正确;
D.若用足量溴水代替品红溶液,足量的溴水能吸收二氧化硫,装置d中无明显现象,故D错误;
答案为D。
7.C
【详解】
A.常温下Fe遇浓硫酸发生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则无明显现象,故A错误;
B.高锰酸钾可氧化二氧化硫,溶液褪色可知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B错误;
C.向2mL0.005mol/LFeCl3溶液中加入5mL0.01mol/L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滴入5滴0.01mol/L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发生Fe(SCN)3+3NaOH=Fe(OH)3↓+3NaSCN,与Fe3+结合的能力:OH->SCN-,故C正确;
D.
过量的氯气、生成的溴单质均能将碘离子氧化,无法确定Br2和I2的氧化性次序,故D错误;
故选C。
8.A
【详解】
A.双氧水溶液浓度一样,加入不同催化剂,可以验证不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A符合题意;
B.SO2使酸性高锰酸甲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故B不符合题意;
C.木炭和浓硫酸加热反应,除了生成CO2气体外,还有SO2生成,SO2也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故C不符合题意;
D.粗盐中的Ca2+、Mg2+和对应化合物分别是CaCl2、MgCl2、Na2SO4,它们都易溶于水,故粗盐加水溶解后不能通过过滤除去这些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A。
9.B
【分析】
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由于H2SO3的酸性比HCl弱,所以与BaCl2溶液不发生反应。
【详解】
A.往溶液中通入Cl2,与H2SO3反应生成H2SO4和HCl,H2SO4与BaCl2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A不符合题意;
B.往溶液中通入H2S气体,与H2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硫和水,B符合题意;
C.往溶液中加入H2O2,与H2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2SO4和水,H2SO4与BaCl2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C不符合题意;
D.往溶液中加入NH3·H2O,与H2SO3反应生成(NH4)2SO3,(NH4)2SO3与BaCl2反应生成BaSO3白色沉淀,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
A.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产生的沉淀可以是硫酸钡或是氯化银、亚硫酸钡,亚硫酸钡能被硝酸氧化为硫酸钡,所以亚硫酸根离子可能也会存在,故A错误;
B.灼烧某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含有Na+,无法判断是否含有K+,因为观察钾离子的火焰颜色需要通过蓝色钴玻璃,故B错误;
C.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加热反应生成氨气,氨气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据此可以检验铵根离子的存在,故C正确;
D.含铁离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亚铁离子可以被氯气氧化为铁离子,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新制氯水后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可能只含有铁离子,不含亚铁离子,故D错误;
故选C。
11.D
【详解】
①取少量甲溶液,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溶液,仅看到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产生,没有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的沉淀为S,说明溶液中含有S2-、,二者恰好发生反应:2S2-++6H+=3S↓+3H2O,因存在S2-、,则溶液中一定没有Ba2+,二者应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则溶液中一定没有H+、Fe2+、;
②取乙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不到紫色火焰,说明溶液中含有Na+,没有K+,根据①分析知:乙溶液中存在Na+、Ba2+、H+、Fe2+、,则一定不存在,应在甲溶液中,H+、Fe2+与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在甲溶液中,根据溶液电中性,乙溶液中应还有阴离子Cl-,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中含有K+、S2-、、、OH-、;乙溶液中存在Na+、Ba2+、、H+,Fe2+、Cl-;
A.甲溶液中一定含有S2-、,仅看到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产生,没有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二者恰好发生反应,生成的沉淀为S,根据2S2-++6H+=3S↓+3H2O,c(S2--):c()=2:1,故A错误;
B.甲中含有K+、S2-、、、OH-、,在甲中含OH-,故B错误;
C.乙溶液中存在Na+、Ba2+、、H+,Fe2+、Cl-,在甲溶液中,故C错误;
D.乙溶液中存在Na+、Ba2+、、H+,Fe2+、Cl-,乙溶液中一定含有Cl-,一定不含K+,故D正确;
故选D。
12.B
【详解】
A.硫离子在水中易发生水解,S2-+H2OHS-+OH-,故硫化钠溶液显碱性,A项正确;
B.硫化钠中的硫离子在空气中易发生水解生成硫氢化钠,发生变质,B项错误;
C.根据方程式Na2SO4+2CNa2S+2CO2↑硫酸根离子中硫为+6价,硫化钠中硫为-2价,故生成1mol硫化钠转移8mol电子,C项正确;
D.该反应中硫酸根离子中硫的化合价下降,硫酸钠做氧化剂,C在反应中化合价上升,做还原剂,故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2,D项正确;
答案选B。
13.C
【详解】
A.电解氯化镁应该在熔融状态下,而不是溶液,A项错误;
B.铜与稀硫酸不反应,B项错误;
C.,C项正确;
D.氯化铁溶液蒸发过程中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HCl,HCl挥发,加热促进HCl挥发,水解正向移动,所以产物为氢氧化铁并不是无水氯化铁,D项错误;
答案选C。
14.D
【详解】
A.Fe2(SO4)3和H2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单质,H2S只能写成分子式,故离子反应方程式为,故A错误;
B.脱硫过程中硫酸亚铁被氧气氧化成硫酸铁,是还原剂,故B错误;
C.硫酸亚铁在酸性条件下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铁和水故离子反应方程式为,故有4mol亚铁离子参加反应时消耗1mol氧气,但是这里条件未给标况,所以不能代入气体摩尔体积22.4mol/L,无法计算氧气的体积,故C错误;
D.脱硫过程:Fe2(SO4)3氧化硫化氢,自身被还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被氧气氧化成硫酸铁,脱硫过程O2间接氧化H2S,故D正确;
答案选D。
15.A
【详解】
亚硫酸根离子的还原性强于碘离子,优先与少量氯水反应,由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所得溶液为无色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亚硫酸根离子,一定不含氢离子和钡离子;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相等,由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钠离子和铵根离子,一定不含有氯离子、碘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则溶液中一定含有亚硫酸根离子、钠离子和铵根离子,一定不含有氢离子、钡离子、氯离子、碘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故选A。
16.Cu+2H2SO4CuSO4+SO2↑+2H2O
BaSO4
2NO+O2=2NO2
为排除装置内空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Cu与浓硫酸反应前,可先通一会儿N2
NaHSO3溶液
在甲、乙两同学的实验中,B中均出现了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说明该白色沉淀都是BaSO4,由于甲同学没有排除白雾的干扰,故生成BaSO4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SO+Ba2+=BaSO4↓;乙同学没有排除空气的干扰,其生成BaSO4的离子方程式为2Ba2++2SO2+O2+2H2O=2BaSO4↓+4H+,白雾的量远多于装置中氧气的量,所以甲中产生大量白色沉淀,乙中产生少量白色沉淀
B中无沉淀生成,C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3沉淀
【分析】
SO2是酸性氧化物,对应的酸为H2SO3,是弱酸,另外SO2具有还原性,酸性条件下能被氧化,再结合实验现象分析解题。
【详解】
(1)铜和浓硫酸加热条件下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CuSO4+SO2↑+2H2O;
(2)A中生成气体SO2,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O2氧化为,C中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盐酸,说明C中沉淀为是BaSO4;
(3)C中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O2氧化为,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SO2+3Ba2+++2H2O═3BaSO4↓+2NO↑+4H+,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则是硝酸还原生成的NO遇O2生成了红棕色的NO2之故,化学方程式是2NO+O2═2NO2;
(4)A中白雾与氯化钡反应能生成BaSO4沉淀,故其可能含有SO3或H2SO4,;甲同学为排除装置内空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Cu与浓硫酸反应前,可先通一会儿N2;A中白雾可能含有SO3或H2SO4,乙同学为除去白雾或SO2中的SO3,可在A、B间增加一个盛放浓硫酸或饱和NaHSO3溶液的洗气瓶;在甲、乙两同学的实验中,B中均出现了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说明该白色沉淀都是BaSO4,由于甲同学没有排除白雾的干扰,故生成BaSO4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Ba2+═BaSO4↓;乙同学没有排除空气的干扰,其生成BaSO4的离子方程式为2Ba2++2SO2+O2+2H2O═2BaSO4↓+4H+,白雾的量远多于装置中氧气的量,所以甲中产生大量白色沉淀,乙中产生少量白色沉淀;
(5)合并甲、乙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时,B中无沉淀生成,C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3沉淀。
【点睛】
本题以SO2的性质为载体,考查实验探究,解题的一般方法是:首先要分析物质结构的特点或从物质所属的类型代表物去推测物质可能具有的一系列性质,根据现象明显、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简捷易行的原理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去探索寻求物质可能具有的各种性质。
17.Fe、S
FeSO4·7H2O
B
SO+
Ba2+=BaSO4↓
2SO2
+
O22SO3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稀硫酸溶解,滴加KMnO4溶液,若紫色褪去,则有Fe2+(或滴加KSCN溶液,无变化,滴加氯水或双氧水,溶液变血红色,则有Fe2+;或加入过量NaOH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则有Fe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但照搬题中方法或使用物理方法不得分)
【分析】
无色液体B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因此B是水,物质的量是2.52g÷18g/mol=0.14mol;固体A高温分解生成红棕色固体C是氧化铁,物质的量是1.60g÷160g/mol=0.01mol,D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与足量氯水反应生成溶液F,F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G,因此D是SO2,G是BaSO4,物质的量是2.33g÷233g/mol=0.01mol,E和氯化钡溶液反应也生成白色沉淀G,则E是SO3,据此解答。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中含有的元素为H、O、Fe、S;根据硫元素守恒X中含硫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02mol,根据铁原子守恒可知含铁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02mol,含结晶水的物质的量是0.14mol,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酸根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08mol,因此酸根是硫酸根,其中硫酸亚铁和结晶水的个数之比是0.02:0.14=1:7,所以X的化学式为FeSO4·7H2O;
(2)A.固体A的分解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升高,硫元素化合价部分降低,为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
B.固体C是氧化铁,俗称铁红,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俗称磁性氧化铁,B错误;
C.气体D和E分别是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均为共价化合物,C正确;
D.二氧化硫通入氯水中生成硫酸和盐酸,因此溶液F具有强酸性,D正确;
答案选B。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G的离子方程式为SO+Ba2+=BaSO4↓;
(4)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生成三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
+
O22SO3;
(5)固体A中的阳离子为亚铁离子,亚铁离子检验还原性,其检验方法是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稀硫酸溶解,滴加KMnO4溶液,若紫色褪去,则有Fe2+,或滴加KSCN溶液,无变化,滴加氯水或双氧水,溶液变血红色,则有Fe2+。
18.BD
将转化为
取少量还原后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溶液,若溶液不变红,则已完全被还原
向浆料中加入一定量,边搅拌边缓慢滴加总量与溶液相同量的,测定反应液的,再用或调节溶液的在4~6之间,过滤或:向浆料中边搅拌边缓慢滴加,产生的气体通入溶液中,测定溶液,当测得介于4~6之间,停止滴加
【分析】
金属矿渣在空气中煅烧,和转化为和,硫元素转化为SO2,加入稀硫酸酸浸,生成硫酸铜和硫酸铁,然后加入铁还原生成硫酸亚铁和单质铜,过滤,滤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得到晶体,据此解答。
【详解】
(1)煅烧过程中和转化为和,硫元素转化为SO2,则与反应生成和的化学方程式为。
(2)A.增加矿渣的投料量,会降低铁的浸出率,A错误;
B.将矿渣粉碎并搅拌有利于提高酸浸过程中铁的浸出率,B正确;
C.缩短酸浸的时间,会降低铁的浸出率,C错误;
D.适当提高酸浸温度有利于提高酸浸过程中铁的浸出率,D正确;
答案选BD。
(3)金属性铁强于铜,向酸浸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铁屑,除能将转化为外,还能将转化为;检验是否完全被还原可以用KSCN溶液,其实验操作是取少量还原后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溶液,若溶液不变红,则已完全被还原。
(4)根据题干信息溶液中能大量存在,且难溶于水,所以根据反应可知以浆料制备溶液的实验方案为:向浆料中加入一定量,边搅拌边缓慢滴加总量与溶液相同量的,测定反应液的,再用或调节溶液的在4~6之间,过滤或:向浆料中边搅拌边缓慢滴加,产生的气体通入溶液中,测定溶液,当测得介于4~6之间,停止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