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课时练习

2022-08-01 11:4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课时练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课时练习》。

2020-2021学年度高一化学第二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食用花生油中的油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麦芽糖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

C.抗击新冠病毒用的“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

D.奋斗者潜水器主体采用的钛合金材料具有耐低温、耐高压和抗腐蚀性好的特性

2.下列叙述I和叙述II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I

陈述II

A

明矾可用于净水

明矾投入水中能形成胶体

B

用于刻蚀玻璃

是强酸,能与玻璃中的反应

C

高温还原制备金属

比更活泼,金属性更强

D

蛋白质和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和淀粉水解最终产物均是葡萄糖

A.A

B.B

C.C

D.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棉、麻、羊毛、蚕丝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B.在鸡蛋清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溶液,蛋白质因发生变性而凝聚

C.油脂、糖类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D.将2mL

mo1·L-1CuSO4溶液与1

mL

0.5

mo1·L-1NaOH溶液混合后,再加入1mL10%的葡萄糖溶液,煮沸后未出现红色沉淀。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钠用量不足

4.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能从动植物等有机体中取得的化合物称为有机物

B.氨基酸不能与盐酸反应

C.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不能相互转化

D.麦芽糖与蔗糖的水解产物都有葡萄糖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秸秆可用于制造酒精

B.CO2可用作镁燃烧的灭火剂

C.工业上用氯气与石灰乳制漂白粉

D.氢氧化铁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以鉴别乙酸,乙醇,葡萄糖

B.生物质可以通过热化学转化变成可燃性气体

C.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解,取样后可以直接加碘水检检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产物中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因盐析而在下层析出固体

7.关于下列诗句或谚语隐含的化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中的火药含有硫黄

B.“木棉花落絮飞初”,“絮”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谷雨种甘蔗”,甘蔗中的蔗糖是多糖

D.“雷雨发庄稼”,该过程有硝酸生成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B.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糖类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D.提纯鸡蛋白中的蛋白质时,可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硫酸铵溶液,然后将所得沉淀滤出,经洗涤即得到较纯净的蛋白质

9.据《自然》杂志报道,在300~400

℃的高温下,将砂糖(主要成分为蔗糖)等碳水化合物用加热的方法使其形成焦糖与碳之间的“半成品碳”状态,再放进硫酸溶液中高温加热,能生成一种叫“焦糖烯”的物质,其分子式为C36H50O2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焦糖烯能使溴水褪色

B.“半成品碳”是碳元素的一种新单质

C.蔗糖溶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混合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D.焦糖烯是一种新型烯烃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属于糖类,且互为同分异构体

B.油脂的皂化反应得到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C.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是天然高分子,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D.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分子中同时含有羧基和氨基

11.短周期全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Y、Z位于同一周期,且Z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由这四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的“棍”可能是单键,也可能是双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Z

B.四种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是W

C.W和Z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含非极性共价键

D.该模型表示的有机物能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12.核酸检测为确认病毒感染提供了关键的支持性证据。某核糖核酸(RNA)的结构片断示意图如下,它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能完全水解生成戊糖、碱基和某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核酸也可能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得到

B.酶是有机化合物,催化活性与温度有关

C.该核酸水解生成的碱基中含有氮元素

D.该核酸完全水解生成的酸是H3PO3

13.关于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氨基酸的结构中都含有氨基和羧基

B.人体内氨基酸代谢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尿素

C.人体内所有氨基酸都可以相互转化

D.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肽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联二苯()的二氯取代物有15种

B.非必需氨基酸可以在人体中利用氮元素合成C.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烃的有机物能发生加聚反应

D.甘氨酸溶于过量盐酸中生成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移动

1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摄入越多越有宜

B.生活用品中羊绒衫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二、实验题

16.某学生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方案甲: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溶液变蓝。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乙:淀粉液水解液无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丙: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有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已经水解。

(1)淀粉的水解产物是_______(填名称)。利用它的_______(填“还原性”或“氧化性”)可进行检验。

(2)方案甲结论不正确,正确结论应为淀粉可能完全没有水解或_______。

(3)方案乙结论也不正确,淀粉也可能部分或完全水解,因为_______。

(4)方案丙的结论是正确的,其中最后一步的银氨溶液也可换成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则加热反应现象为_______。

(5)若想进一步检验方案丙中淀粉是否完全水解,应取少量中和液,加_______,若现象为溶液变蓝,则证明淀粉_______。

17.为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试管甲和丙均用的水浴加热,试管乙不加热。待试管甲中的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后续实验。

实验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实验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但取少量甲中溶液做此实验时,溶液不变蓝色。

实验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1)写出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设计甲和乙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对淀粉水解的影响,设计甲和丙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对淀粉水解的影响。

(3)实验1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实验3中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下列结论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

b.欲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最好在冷却后的水解液中直接加碘

c.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应先在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

d.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则实验1可能出现预期的现象

三、有机推断题

18.某同学设计淀粉利用方案如下图所示:

其中A能催熟水果,B是高分子化合物,D是有水果香味的物质。

请回答以下问题:

(1)“C6H12O6”的名称是________;C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

(2)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C→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3)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A→B:___________________;

②C→D: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H3CH2OH→CH3CHO: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选项A错误;

B.麦芽糖分子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它又能水解生成葡萄糖,选项B正确;

C.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具有强氧化性,选项C正确;

D.钛合金材料具有强度大,韧性好,耐低温、耐高压和抗腐蚀性好的特点,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2.A

【详解】

A.明矾可用于净水因为明矾溶于水后电离出的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故A符合题意;

B.用于刻蚀玻璃是因为HF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与HF酸性强弱无关,且HF是弱酸,故B不符合题意;

C.高温还原制备金属,是因为K的熔点低,易挥发出钾蒸汽,事实K比Na更活泼,故C不符合题意;

D.蛋白质水解最终产物是氨基酸,淀粉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D

【详解】

A.蚕丝、羊毛的成分是蛋白质,棉花、麻的成分是纤维素,选项A错误;

B.在鸡蛋清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溶液,蛋白质发生盐析而不变性,选项B错误;

C.油脂、蛋白质能发生水解,多糖、二糖能够发生水解,单糖不能发生水解,选项C错误;

D.将2mL

mo1·L-1CuSO4溶液与1

mL

0.5

mo1·L-1NaOH溶液混合后,氢氧化钠全部反应,溶液不呈碱性,不能检验醛基的存在,应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再加入1mL10%的葡萄糖溶液,煮沸后出现红色沉淀,说明葡萄糖中含有醛基,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4.D

【详解】

A.有机物不一定是从动植物有机体中取得,可用人工合成方法制得,A项错误;

B.氨基酸能与盐酸反应,B项错误;

C.甲烷燃烧生成无机物,氰化铵能合成尿素,C项错误;

D.麦芽糖与蔗糖的水解产物都有葡萄糖,D项正确;

答案选D。

5.B

【详解】

A.植物秸秆水解生成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发生分解,可制得酒精,A正确;

B.燃烧的镁条在CO2气体中能继续燃烧,所以CO2不可用作镁燃烧的灭火剂,B不正确;

C.工业上制漂白粉时,以氯气和石灰乳为原料,让二者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从而获得漂白粉,C正确;

D.氢氧化铁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并使之沉降,从而用作净水剂,D正确;

故选B。

6.D

【详解】

A.乙酸和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可以发生中和反应得到蓝色溶液,乙醇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不反应,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会产生砖红色沉淀,三者现象不同,可以鉴别,A正确;

B.生物质热化学转换技术是指在加热条件下,用化学手段将生物质转换成燃料物质的技术,包括燃烧、气化、热解及直接液化,B正确;

C.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则需检验是否有淀粉剩余,加入碘水若变蓝则有淀粉剩余,说明没有水解完全,若不变蓝说明水解完全,C正确;

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充分反应后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甘油易溶于水,高级脂肪酸盐的密度较小,应该在上层析出,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7.C

【详解】

A.爆竹中的火药含有硫黄,A项正确;

B.柳絮含有植物纤维,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项正确;

C.蔗糖是双糖,不是多糖,C项错误;

D.“雷雨发庄稼”,在雷雨天,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生成硝酸,在土壤中形成硝酸盐,该过程有硝酸生成,D项正确;

答案选C。

8.D

【详解】

A.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A项错误;

B.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液态的油中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B项错误;

C.糖类的组成元素为碳、氢、氧,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等元素,二者组成元素不相同,故C项错误;

D.提纯鸡蛋白中的蛋白质时,可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硫酸铵溶液,然后将所得沉淀滤出,经洗涤即得到较纯净的蛋白质,故D项正确。

9.A

【详解】

A.“焦糖烯”分子式为C36H50O25,说明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因此焦糖烯能使溴水褪色,故A正确;

B.由蔗糖生成的“半成品碳”中含有C、H、O,不是单质,是化合物,故B错误;

C.蔗糖不含有醛基,不能和新制Cu(OH)2反应,故C错误;

D.烃是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焦糖烯”中含有O元素,不属于烃,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0.D

【详解】

A.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纤维素和淀粉的表达式都是,而两者的n值却相差很大,因而两者不能称为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

B.油脂的皂化反应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例如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混合,得到高级脂肪酸的钠盐(或钾盐)和甘油的反应,故B错误;

C.多糖和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而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且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而单糖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故C错误;

D.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且每个氨基酸分子一定同时含有羧基和氨基,故D正确。

故选D。

11.D

【分析】

短周期全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Z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为氧元素,X、Y、Z位于同一周期,即在第二周期,则W为第一周期,为氢元素。从球棍模型分析,其中有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为碳元素,有原子形成两个共价键,为氧元素,还有形成三个共价键,为氮元素,所以四种元素分别为氢、碳、氮、氧。据此分析。

【详解】

A.四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为X,即碳原子,A错误;

B.非金属性最强为氧元素,B错误;

C.氢和氧形成水或过氧化氢,过氧化氢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C错误;

D.该分子为丙氨酸,能发生缩聚反应形成多肽,高分子化合物,D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

A.采用有机合成反应或酶促合成反应可进行核酸大分子的合成,A正确;

B.酶的本质是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RNA也是有机物,酶催化活性与温度有关,B正确;

C.碱基是形成核苷的含氮化合物,所以该核酸水解生成的碱基中含有氮元素,C正确;

D.从图中可分析,该核酸完全水解生成的酸是H3PO4,D错误;

答案选D。

13.C

【解析】

【详解】

A.氨基酸分子结构中含有羧基和氨基,故A正确;

B.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氨基酸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和尿素,故B正确;

C.在人体内能够通过转氨基作用形成的只是12种非必需氨基酸,由于人体无法产生某些中间产物,所以有8种氨基酸必需从食物中获得,故称之为必需氨基酸,故C错误;

D.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故D正确;

故选C。

14.A

【详解】

A.联二苯()的二氯取代物有,合计12种,A不正确;

B.非必需氨基酸可以在人体中利用氮元素合成,不需要由食物供给,B说法正确;

C.的分子式为C8H8,其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烃的有机物为苯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C说法正确;

D.甘氨酸溶于过量盐酸生成HOOCCH2N,在电场作用下该阳离子向阴极移动,D说法正确;

答案为A。

15.C

【详解】

A.Se虽然是身体不可缺少的成分,但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或过少对身体有害,A错误;

B.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属于合成纤维,B错误;

C.高温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所以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C正确。

D.硫酸钡不溶于水和酸,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但碳酸钡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有剧毒的氯化钡溶液,则碳酸钡不能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D错误;

故选:C。

16.葡萄糖

还原性

部分水解(或不完全水)

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的葡萄糖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或没有中和剩余的酸,应将溶液调至碱性)

生成砖红色沉淀

碘水

部分水解(或不完全水解)

【详解】

(1)淀粉是多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含有醛基,利用它的还原性可进行检验;

(2)甲方案中溶液变蓝是因为仍存在未水解的淀粉,说明淀粉完全没有水解或没有水解完全,因此方案甲结论不正确;

(3)乙方案中没有加入碱中和掉溶液中的酸,加入的银氨溶液与酸反应了,无法检验是否生成了葡萄糖,不能检验淀粉是否已经水解,因此方案乙结论也不正确;

(4)葡萄糖(含有醛基)属于还原性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反应生成氧化亚铜、葡萄糖酸(或盐),所以看到的现象为生成砖红色沉淀;

(5)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若想进一步检验方案丙中淀粉是否完全水解,应取少量中和液,加碘水,若现象为溶液变蓝,则证明淀粉部分水解或不完全水解。

17.(淀粉)(葡萄糖)

温度

催化剂

没有加入碱中和作为催化剂的稀硫酸

氢氧化钠与碘反应

abcd

【详解】

(1)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最终水解生成葡萄糖,化学方程式是(淀粉)(葡萄糖),故填(淀粉)(葡萄糖);

(2)甲与乙的反应物均相同,但甲加热,乙未加热,所以甲、乙实验是探究温度对淀粉水解的影响;甲中有稀硫酸,而丙中无稀硫酸,其他条件相同,所以甲、丙实验是探究催化剂对淀粉水解的影响,故填温度、催化剂;

(3)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而检验葡萄糖时应在碱性条件下,所以应先加入碱中和酸,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所以实验1失败,故填没有加入碱中和作为催化剂的稀硫酸;

(4)加入的碘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碘无法与淀粉反应,所以实验3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故填氢氧化钠与碘反应;

(5)a.根据实验可知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故a正确;

b.因为碘与淀粉在室温下反应会显特殊的蓝色、且碘可与反应,所以冷却后直接加入碘,可判断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故b正确;

c.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应先在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根据产生砖红色沉淀检验产物的还原性,故c正确;

d.唾液中含有淀粉酶,且接近中性,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所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1,可出现预期的现象,故d正确;故填abcd。

18.葡萄糖

羧基

加聚反应

取代(酯化)反应

nCH2=CH2

【分析】

淀粉在催化剂作用下水解变为葡萄糖,葡萄糖就酒化酶作用下反应产生乙醇,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A是乙烯,结构简式是CH2=CH2;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产生B是聚乙烯,结构简式是:;乙醇催化氧化产生CH3CHO,CH3CHO催化氧化产生C是乙酸:CH3COOH;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产生D是乙酸乙酯,结构简式是:CH3COOCH2CH3。

【详解】

(1)淀粉水解生成C6H12O6的物质是葡萄糖,所以分子式为C6H12O6的物质名称为葡萄糖;C是乙酸,结构简式是:CH3COOH,其中所含官能团是-COOH,名称为羧基;

(2)A是CH2=CH2,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产生聚乙烯,反应类型是加聚反应;反应方程式为:nCH2=CH2;

C是CH3COOH,与乙醇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产生乙酸乙酯和水,因此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3)①A→B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产生聚乙烯,反应方程式为:nCH2=CH2;

②C→D是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产生乙酸乙酯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③乙醇分子中由于羟基连接的C原子上含有2个H原子,可以在Cu作催化剂条件下加热,被氧气氧化为乙醛,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下载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课时练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课时练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