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工作情况的审议意见
启东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提出了当前我市医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三医”联动运作不够顺畅、分级诊疗实施效果还不理想、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医疗卫生队伍比较薄弱、“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严重滞后等。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医改工作水平,会议提出如下意见和要求:
(一)健全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医共体实质性紧密融合。
一要深入研究促进医共体内医疗合作更紧密的有效机制,做强做精以人民医院、中医院为龙头的两大紧密型医疗集团,整体提升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的医疗水平。二要切实实施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健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议事规则,实现管理扁平化,增强医务人员对医共体的认同感。三要持续推进医共体内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扩大年薪制人员范围,确保基层医疗服务人员应有的工资福利待遇。(二)加大财政投入,不断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
一要按地域辐射范围,集中优质医疗资源组建区域医疗中心。兼并重组经济基础薄弱、设施设备陈旧、地处偏远的卫生院,引导其转变观念、立足现实、统筹谋划,积极向专业、特色、预防、康养等方向发展。二要突出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的保障职责,结合各中心卫生院、镇卫生院和村医疗卫生室需求的实际情况,对医改工作所需经费进行科学测算和评估,实行差别化财政拨款,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正常开展。三要将预防性健康管理项目逐步纳入医保范围,在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复合型付费模式,最大限度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三)强化区域合作,切实建好名医工作室及特色专科。
一要将名医工作室、特色专科建设作为改善医疗服务、方便群众就医的有效途径,着力加以推进,增加对患者的吸引力。二要鼓励名医所在机构以工作室为纽带,与基层单位开展科室共建,实施精准帮扶,促进医疗资源共享与下沉基层,逐步带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自主发展能力。三要由名医工作室引导患者在基层首诊,避免患者盲目就医。积极协调上级医院对上转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高度重视下转渠道的畅通,推进更多康复期、恢复期患者向基层转诊,为患者提供一体化、连续性服务。(四)落实配套政策,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一要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继续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持续提高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和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率。二要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并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医保基金、财政补助资金、签约居民个人四方负担,建立信息真实可靠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与家庭医生签约同步进行,为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奠定基础。三要进一步加强技术骨干力量的培养,积极选派优秀医务人员赴上级医院学习进修。适当降低医护人员招录的学历门槛,有计划地在医学院校和卫校的大中专毕业生中进行招聘选拔,充实基层医生队伍。对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影像等特殊岗位人才,可适当放宽年龄,简化人才引进手续。(五)坚持多措并举,全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
一要加快便民就医综合平台建设,逐步整合市镇医疗资源,建立联通顺畅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分级诊疗和医联体信息平台,推进实现“健康一门入、预约一键通、服务一站式”。二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云诊室等系统平台,以市级医院为枢纽,加强与上级医疗机构的对接和对下级医疗机构的指导帮助,使我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上级医院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三要加快医疗资源共享,参考先进地区做法建立电子病例基础数据库,打造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消毒供应、心电诊断等资源共享中心,同步开发居民端和医生端APP,面向群众提供覆盖预约挂号、预防接种、体征指标等服务,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不断提升群众就医体验。附件:具体问题清单
附件
具体问题清单
类
别
序号
内
容
三医联动
运行方面
财政对医疗机构运行支持的投入补偿机制亟需完善。
医院报销比例档次差距不大,群众在上转下转过程中感受到的实惠不够明显。
分级诊疗
实施方面
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配置不均衡,部分镇卫生院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
市外就诊率居高不下。
公共卫生
服务方面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有待提升。
医防融合不够,基层疾控网底薄弱。
医疗卫生
队伍方面
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少于南通其他县市。
基层医疗机构麻醉、影像等专业人才较少。
少数医务人员出现重医术医技、轻医德医风现象。
智慧医疗
建设方面
“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滞后,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
医保、医疗、医药系统信息还没有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