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化学实验课开展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理念认为:知识应该是主动探究获得的,而非被动接受。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被动接受的层面上,要亲身参与获得知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新课标的教材中,针对每一节的重点设计了许多交流研讨活动,倡导师生进行活动探究,因此提出在化学课堂上开展探究性学习。
研究背景
我校是市级示范性高中,受县里招生政策的限制,大部分学生底子薄,学习习惯差,但从每次考试后他们渴望知道成绩的心情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的上进心还是很强的,学习也很努力。对于我校学生来说,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上,近三分之一的优秀生基本上不听也会;近三分之一的学困生再听也不会;充其量仅有三分之一的中等生在认真听课,一节课45分钟,这些学生能集中精力听课的时间大约只有15分钟左右,即一节课的三分之一。由此看来,传统的课堂注定是低效的。借助我校“6+1”教学模式的春风以及化学学科的特点,提出在化学实验课上开展探究性学习,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夯实基础知识。
师生角色的定位
1、教师的定位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评价者。开展探究性学习并非是完全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放任不管,恰恰相反的是为了提高探究的效率对老师的要求大大提高。
①课前精心准备设计符合学情的导学案。导学案是老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的指导,也是老师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媒介。高质量的导学案设计是课堂高效的前提。因此要更加精心和用心备课,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每天备课的警示语。不仅要对每节课的内容反复推敲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感,区分度的试题,更要着重备学生,备学法,在落实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要再次进行个人复备。自2021年秋期以来我校大力开展教研组集体备课,为老师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尤其是给了像我这样的青年教师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②合理进行小组划分。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为了提高探究的效率在探究前要先对小组进行合理的划分。不仅要考虑到成绩的不同层次搭配,同时还要兼顾性别和性格,也不必受局限于座位,让学生在小组内结对子,以优促差,以强补弱,共同进步。自2019年秋期以来我校大力开展“三大步励志教育”,通过批改学生的成长册,积极和学生沟通互动,从生活上和思想上给与关心,让学生慢慢地“亲其师,信其道”。
③做好课堂的“唤醒者”、“点拨者”。实施探究性学习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内,老师要做到放手但不能放任。若过于放任学生,会导致学生拖沓,课堂节奏缓慢,前松后紧甚至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更需要老师的监管和督导。真正高效的课堂不在于课堂上你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真正的接受和掌握了多少。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而应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教学,既要重数量更要重实效。
2、学生的定位
学生是探究性活动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
①小组长发挥好“领头羊”的角色。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因此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时小组长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要成绩优秀能够解决在探究过程中碰到的知识层面的问题还需要在本组成员中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必要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小组长进行培训。
②小组内合理分工,各司其职。为了保证探究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同时也要也要避免“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当陪客”的现象。因此在每一节都要把学习任务细分到每一个成员身上,确定哪一位学生是展示的,哪些学生是补充纠错的,哪一位学生是主评人。让人人都参与,个个有事做。
③做耐心的倾听者。当其他学生在展示自己的观点看法时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学会倾听,善于倾听,不能中途打断其他同学的思路,有可能该学生展示出来的问题恰好也是大多数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
高中化学实验中探究性学习的类型
1、演示实验探究型
化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实验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能够让学生不仅动手动脑还要动口动眼,多感官积极参与课堂。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化学教材中设计的演示实验都是专家学者已经反复做过的实验,课本上有现成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因此,在实验课开展探究性学习基本上就是对已经有的结论进行的验证。
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在高中化学课堂很难实现让学生们能够自己动手做实验。在实验课上,对于一些原理比较简单的,实验用品容易获得的可以让学生们先预习课本,完成导学案上的基础知识梳理内容后在老师的带领下亲自动手参与实验。例如,在学习金属钠的性质时我们可以表演一个“小魔术”。操作如下:用胶头滴管吸一点水然后滴在提前放置了一小块金属钠的酒精灯灯芯上。我们聘请一名教学小助手来完成这个魔术,学生们能够观察到熄灭的酒精灯在滴了一滴水后复燃了,这违背了我们平时所了解的水能用来灭火这一原理。在这样奇特的现象引领下,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为什么水能生火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引导学生走进金属钠的性质探究性学习当中来。
在导学案上预先设置问题:水为什么能生火?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结合原子结构和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猜想钠的性质。
在高中化学中像这样可以通过动手做实验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在学习了原电池这一节课时可以带领学生利用身边的蔬菜水果动手设计水果电池;在学习盐类的水解这一节,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发一张PH试纸,利用课前的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动手测几中常见的盐溶液的酸碱性。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盐不都是显中性的,让学生们带着问题来学习新课。亲身参与实验探究让学生们在“玩”中巩固了知识,寓教于乐。不仅增加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看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按照课本或者老师提供的思路进行实验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已储备的知识对实验进行改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播放视频探究型
对于没有办法自己动手的实验可以由老师利用互联网精心选取一些实验视频让学生观看。例如在学习氨气的性质这一节由于氨气的喷泉实验不容易演示,所以我们可以借助教学一体机来为学生们播放演示视频,为了避免学生们存在“看热闹”的心理,在导学案上设置一些问题,例如,总结实验现象,分析反应类型,写出方程式等,让学生们带着问题来观看视频,看完之后让学生自己来分析总结。
高二化学课多安排在上下午的前两节学生们容易瞌睡,通过多媒体观看视频可以赶走“瞌睡虫”,并且效果也远远比听老师干巴巴的说实验有趣得多。不管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还是通过观看视频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但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关注探究过程的设计,方案的设计及结论和评价,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提高对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理解。
实验习题的探究
在练习题中碰到的实验往往都是利用课本上学习过的知识对已有的实验进行的改良,因此比较适合通过小组内交流讨论探究。交流讨论型探究性学习是对已确定主题的内容进行讨论,并对讨论出的结论进行梳理整理出最恰当的答案。
像这样的类型的问题在化学课上经常遇到,通过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让课堂“活”了起来,不仅学生自己解决了练习题,而且对附加题的理解更巩固了所学知识。
为了提高讨论的效率同时为了确保讨论的质量,并不是让学生遇到问题就讨论,而是经过深入的思考有了自己的见解之后带着问题来讨论。在学生讨论时,老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而应是主动深入到各小组中去,既关注局部,又顾及全班,把控讨论的进度和焦点,了解讨论的程度和效果,做好有效指导和调控。因此,在制作PPT时,在每一个探究活动中,我都会插入“倒计时”软件让学生们限时完成任务,提高效率。同时,为了检查学习的效果保证每一个都有所收获,在课堂练习环节插入“点名册”,大屏幕随机抽取学生来讲解,在课后练习题中设置“抢答题”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实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的目的。
在探究的过程中,所有的问题都并非是事先设计好的,有许多的问题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的,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老师应该坦然面对,肯定学生的发现,同时也要制定合理的小组评价奖励机制,有奖有罚,赏罚分明,各小组可累计积分,定期评选出优胜小组,化学达人等奖励并在口头奖励的基础上适当颁发奖品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反思和体会
1、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了加入青年教师的成长,我校开展了诸如“名师观摩课”、“备课组长示范课”、“大比武青年教师优质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及“一周一课一研”等活动,为全体教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以后的工作中,不仅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进一步锤炼和规范课堂教学语言,要字斟句酌,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要说到点上,并力求生动有趣,增加语言的感染力。
2、并非每节课都适合采用探究性学习。一般来说,对于一些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可以解决的内容不需要探究;对于一些过于抽象过于复杂,超出了本班大部分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即使给到时间探究他们也无从着手,不仅浪费时间无所收获,还会降低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这样的问题也不需要探究;而对一些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的问题,老师提前设置具有梯度的问题,学生通过小组之间交流讨论明晰正误,不仅培养了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同时因尝到了探究学习的甜头还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3、实施探究性学习对优等生来说意义不大。开展探究性学习主要想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内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以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对于优等生来说,他们可能已经有一套适合自己的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对于老师设置的探究性问题他们可能通过查找资料书就能自主完成,不需要进行探究。而对于中等生和学困生来说通过探究能够强化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提高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