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上》教学设计

2024-0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松花江上》教学设计》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松花江上》教学设计》。

《松花江上》教学设计

《松花江上》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

2、体会当时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感受东北人民无家可归、流亡关内的痛苦,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内容。

5、学会并掌握文中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歌词中发生事件的时代背景。

2、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东北人民无家可归、流亡关内的痛苦,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1931年,在我中华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事。你知道是什么事吗?(九一八事变)

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九一八事变?(学生介绍九一八事变)

我们再来一起看看一部纪录片。(播放纪录片《多事之秋》的片段。)

日本侵略的铁蹄随意践踏我国领土,政府提出不抵抗政策。实在可气可恨!(教师握紧拳头,气愤至极。)

在日本铁蹄的践踏下,东三省很快沦陷。中国东北三省的劳苦大众携老带子,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流亡关内。东北是他们的家乡,可此刻,他们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从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这种情绪要倾吐,要爆发。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爱国志士勇敢的站出来,号召、组织大家要拿起武器和敌人进行坚强的战斗,把日本侵略者打回老家去。张寒晖也拿起了特殊的武器——笔,谱写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这首歌曲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他把自己的这首歌教给学生、群众演唱,然后,他带领群众到城墙上,街头中去演唱,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每一位中华儿女,这首痛哭流亡、渴望回家。

同学们看看那几行写的是第一层次?那几行写的是第二层次呢?第三层次又是那几行?学生分层次。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层次。

1、指一名女同学读第一部分。

(1)这一层次主要写什么了?(家乡的美丽富饶。)

(2)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我的家乡?(估计学生会说出“美丽富饶”“物产丰富”等)

师介绍:东北是个好地方。那里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自然林区,还有抚顺煤矿、大庆油田等自然资源,肥沃的黑土地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是勤劳而善良的东北人民祖祖辈辈的艰苦奋斗,才创造了美丽的东北。

再找一名男生读这几行,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对家乡的热爱,对亲人的思念)。

再找一名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读这部分。

(3)“同胞”本义是什么?这里指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千千万万流亡在外的人民对自己家乡父老、对所有中国人民命运的担忧。)

可现在,东北劳苦大众却被日本侵略者无情的'逼离自己的家乡。所以对家乡的感情应该是怀念的、留恋的。

过渡:生活在这快黑土地上的东北人民应该是幸福的,但是,他们却无法和亲人在一起安居乐业,因为——

2、1931年9月18日,这是个黑色的日子。是每个东北人,每个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日子。

默读7—14行。你知道什么?

(1)抓住“抛弃”体会(抛弃本意是什么?东北人民真的不想要这些宝藏了吗?是不能要,因为他们自身难保啊!这“抛弃”两字透着多少无奈!多少辛酸!)

(2)成千上万的东北人民背井离乡,来到遥远的中原地区,开始了漫长的?板书;流浪!流浪!流浪!

从这三个“流浪”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重复使用三个“流浪”有什么作用?(强调了流浪的苦难,表达了对政府的控诉,对日本侵略者的强烈控诉。)

教师介绍:像这样重复使用一个词、一个句子两次或多次的写法,是一种修此方法,叫反复。

同学们还能在第一部分找到这样的修辞吗,有什么作用?(学生分析)流浪的队伍中,有xx,有xx,有xx,还有xx。

小结:他们有家不能回,有仇不能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日本军在他们的土地上横行霸道,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家变成一片废墟?

(3)再读这几行。指导三个流浪的读法:第一、二个逐渐加重语气,读出流浪的苦,第三个慢而轻,读出无奈和苍凉。

流浪!流浪!流浪!

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练读,再指名学生朗读。

过度:这流浪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何时才能结束?一年又一年,他们就这样遥望着北方的天空,等待着,等待着,?

3、分组读最后几行

这几句体现了作者什么想法?修辞方面有什么发现?(“爹娘啊”反复、“哪年哪月”重复)有什么作用?

这是对远方亲人的呼唤,这是对政府的控诉。它激励国人拿起武器,勇敢走上战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不怕流血牺牲。

再分组读第三部分。

二、总结全文

在当时,作者写这首歌,他想告诉大家什么?(唤起大家勇敢战斗的意识。)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编者把这首歌词选入课文,他想让我们知道什么?(告诉我们勿忘国耻,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才能是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昌盛。)

《松花江上》教学设计2

教材说明:《松花江上》是张寒晖写的一首歌的歌词。

《松花江上》是一支震撼人心的抗战歌曲。歌曲用悲怆的旋律诉说了故土沦丧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暴行,表达了抗击日寇的决心与早日收复失地的期望。发表后,强烈地触动了中国人的亡国之痛,歌声所至,莫不唏嘘。此歌迅速在全国传唱,悲怆的旋律震撼人的心灵,也唤人猛醒。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

2、体会当时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内容。

4、学会并掌握文中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

1、了解歌词中发生事件的时代背景。

2、理解歌词内容。

教学过程:

1、读书指导。由于本首歌词,与学生生活经验距离远。所以教学时先要将歌词所涉及到的.时代背景将清楚。让学生先了解“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军如何践踏中国大地,使人民流离失所的情况,在体会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首先要引导学生回顾历史。课上汇报搜集来的有关“九一八”事变的材料。了解当时的中国人民遭受到的苦难。可指名介绍,也可展示材料。

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让学生先将歌词读通读顺,在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内容。让学生说说读后体会到了什么,作者是如何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作者通过三部分进行表达的,先叙述家乡是如何美好,在说苦难的来临。最后是人民盼望早日回到家乡。)

2、积累内化。朗读并背诵这首歌词。

3 写字指导:“衰”字不要丢掉中间的横。

4、作业

这首歌中的“我”指的是什么人,他的心情怎么样?歌中唱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歌词两首——松花江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内容,体会当年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录像了解时代背景,以读为本,读出理解,读出情感,读出个性,读中体验,读中悟情。边读边画边想,再把自己的感受,对文章的感情读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当时东北人民无家可归、流亡关内的痛苦,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小具有爱好和平,远离战争的美好愿望。教学重难点:

了解歌词中事件的时代背景。以诵读歌词为重点,在诵读中体会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历史。播放“九一八”事件视频,请同学们先看短片,认真观看后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谈观后感受。

东北三省很快沦陷。成千上万的东北人民流亡关外,无家可归„„当时的爱国音乐家张寒晖,被这些景象深深触动,便写出了这首满怀思乡之情、国难之痛的歌曲《松花江上》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歌词,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检查自读情况:认读生字

3、再读歌词,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解歌词

1、指名读1-6行,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我的家乡。师介绍:东北是个好地方。那里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自然林区,还有抚顺煤矿、大庆油田等自然资源,肥沃的黑土地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是勤劳而善良的东北人民祖祖辈辈的艰苦奋斗,才创造了美丽的东北。

再读这几行,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对家乡的热爱,对亲人的思念)。抓住“同胞 体会;“同胞”本义是什么?这里指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千千万万流亡在外的人民对自己家乡父老、对所有中国人民命运的担忧。)

过渡:生活在这快黑土地上的东北人民应该是幸福的,但是,他们却无法和亲人在一起 安居乐业,因为—— 2、1931年9月18日,这是个黑色的日子。是每个东北人,每个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 日子。读7-14行。

(1)

抓住“抛弃”体会(抛弃本意是什么?东北人民真的不想要这些宝藏了吗?是不能要,因为他们自身难保啊!这“抛弃”两字透着多少无奈!多 少辛酸!)

(2)

成千上万的东北人民背井离乡,来到遥远的中原地区,开始了漫长的——

板书;流浪!流浪!流浪!从这三个“流浪”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文中插图说说。

训练想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一个7岁左右的小孩,—————————————— 一位中年男子携着妻儿,————————-----小结:他们有家不能回,有仇不能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日本军在他们的土地上横行霸道,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家变成一片废墟„„

再读这几行。指导三个流浪的读法:第一、二个逐渐加重语气,读出流浪的苦,第三个慢而轻,读出无奈和苍凉。过度:这流浪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何时才能结束?一年又一年,他们就这样遥望着北方的天空,等待着,等待着,„„

3、读最后几行。这是对远方亲人的呼唤,这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控诉。它激励国人拿起武器,勇敢走上战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不怕流血牺牲。

四、欣赏歌曲,加深体会。请听歌曲《松花江上》听后说说你的体会。

师总结:1931年美丽富饶的东北三省被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三千多万同胞惨遭涂炭,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仅仅是个开始。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8年抗战,东北沦陷了整整14年。但我们中华民族是个不屈的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掀起了保卫母亲河,保卫全中国的抗日高潮。要学的下一首歌曲《保卫黄河》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抗日救亡画面。

《歌词两首——松花江上》教学反思

《松花江上》是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围绕主题“抗日烽火”安排的一篇主体课文《歌词两首》中的第一首。这首歌是震撼中国人民心灵的抗战歌曲。歌词格调悲怆,是中国近代的“血泪史”的写照,是鼓舞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斗号角,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感。本课是一首内容较深的歌词,与学生生活经验距离远,学生理解可能会稍有困难。但学生已会收集相关资料。所以课前我布置学生多渠道收集有关“九一八”事变的材料。通过课前准备,不仅学生,连我自己也了解了许多有关抗日战争的知识,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上课伊始,我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通过播放影视资料等,让学生了解歌词中的时代背景,了解造成当时中国人民悲惨命运的根源,创设一种悲怆氛围,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野蛮暴行的愤恨,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活动积淀情感。

以读代讲。通过读,体会“我”对家乡的热爱,对亲人的怀恋,为进一步体会下面渴望回故乡做了铺垫。通过品词析句,多种形式有感情的朗读,读中感悟,读中生情。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情感, 读出个性,读中体验,读中悟情。“流浪”反复出现了三次,既表现了流浪的时间之长,无休止,又表现了流浪者的无助与无奈,同时也是向上苍、向国人进行控诉,控诉日军的暴行,控诉国民党的不抵抗。通过剖析,朗读进一步体会流浪之苦及流浪的人心中的哀愁。我重点指导了三个“流浪”的读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流浪之苦,我以填空的形式训练学生想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一个衣衫褴褛小孩,——————————————— 一位中年男子携着妻儿,————————-----通过想象填空进一步体会流浪之苦及流浪的人心中的哀愁。然后指导三个流浪的读法:第一、二个逐渐加重语气,读出流浪的苦,第三个慢而轻,读出无奈和苍凉。我认为这节课指导朗读的效果还不错,但占班级大多数的男同学还是不爱读,可能由于学生难以理解当年的场景,回答问题不踊跃,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结尾时播放的歌曲视频由于电脑的原因只播了一半,也影响了这节课的效果。今后我还要提高电脑的应用能力。

下载《松花江上》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松花江上》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年歌词二首《松花江上》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歌词二首《松花江上》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松花江上》是张寒晖写的一首歌的歌词。 《松花江上》是一支震撼人心的抗战歌曲。歌曲用悲怆的旋律诉说了故土沦丧的悲惨遭遇,控诉了......

    近代史论文《松花江上》(共5则)

    《松花江上》的九一八事变 我的家乡在西安,现在又在哈尔滨上学,所以我想讲讲近代时在我的家乡跟哈尔滨有关的一些事。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二(1)班 秦燕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认8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

    《江上渔者》优秀教学设计

    一、 复习导入1、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认读。2、 上节课学习了生字,这节课,我们将跟随大诗人,继续了解“江上渔者”的劳动艰辛吧!二、 自主体验,感悟诗文1、 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有......

    教学随笔一块松花饼

    一块松花饼 每个学期,我都要让学生按周计划完成一篇周记,很无奈,学生交上来的周记都是质量不合格的,要么胡编乱造,要么严重抄袭,再者敷衍了事,真让人头疼! 今天,我在批改周记本,很多同......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共5篇)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富春江上(教案)

    《富春江上》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所学的《故都的秋》,抒发了赞美、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真情,同时还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 那么作者的那种向往、眷恋之情是如何表现出来......

    《江上渔者》教案

    《江上渔者》教案 《江上渔者》教案1 教学目标: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