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心得体会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1
优秀的古诗词我们凝结着一代代人最宝贵的生活体验,是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瑰宝。诵读经典诗文是学习语文的优良传统,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它能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有益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我比较喜欢古诗词,也希望班里的孩子也都能爱上这个传统文化的精粹。于是,本学期,我从教室的布置到对古诗词的教学都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们在古典诗词的浸染下,学习兴趣浓厚,创造力和想像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表达和写话能力也有了逐步的提高。
首先,我对班级环境重新布置,教室里的玻璃、前后墙壁、包括教室外的墙壁我都张贴了经典古诗文,让每一块墙壁、橱窗都有诗词,学生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间,低头抬头都能看见诗词的影子,让学生在浓郁的诗词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也让文化墙真正的充满了文化。
为了更好、更系统的引导学生诵读和记忆,我除了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背诵校本教材《中华经典诵读》一书里的经典诗文,还借鉴了人民日报整理出来的《春日诗词100首》,在春季学段,诵读有关描写春天的诗词是再适合不过了。为了方便学生携带,能随时拿出来诵读,我把100首诗词设计成口袋书的样子,前面配上前言,加上目录,配上插图,一本小巧精致的诗词小本就出炉了。自己虽然很辛苦,但看到孩子们爱不释手的样子也就不觉得累了。精心整理出来之后,我就开始了每天课前5分钟的“日有所诵”。具体做法是:我先领读,然后小老师再领读,学生再自由读,再齐读,一首诗词反复读几遍之后,学生就能读得琅琅上口。在读下一篇之前我们还会复习前面读过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会熟能成诵,不用再刻意的布置背诵。因为古诗文里有些字音和现代音有些不同,诵读每一首之前我都会详细地查阅资料,听音频,以此确定正确的读音。整理的诗词里还有一些不是很适合这个年龄段诵读的,我也进行了删减。每节课前5分钟的“日有所诵”,已经让孩子们养成了自觉的习惯,在琅琅的诵读诗词声中,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下一节课的学习。为了让孩子们感受自己的效果,我还鼓励他们配上音乐往微信里发音频,就连篇幅较长的《春江花月夜》也让孩子们诵读的韵味悠长,还有几个都能背下来了,真是让我兴奋不已。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我们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诗词擂台赛、诗词手抄报等。总之,时时处处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古诗词诵读环境。
一个学期的坚持,班级有了诗词文化的氛围,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诵读也让我和孩子们慢慢理解了诗词所蕴含的意境,情操得以熏陶,审美情趣得以提升,下个学期,对诗词的诵读我们还会坚持与创新,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2
古诗的教学枯燥无味。备课时无从下手,上课时又觉得没有内容可讲,每次的古诗课上都是老师的一言堂,总是觉得这种文章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内容又单调,自己给学生说说,学生会背会默写就算了。其实,全面、系统、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的探究。
一、学习古诗应该有合理的教学方法
1.提倡不求甚解
中小学生学习古诗重在积累,从积累中感悟,从积累中培养语感。小学生理解能力差,但记忆力特别强。所以在学习中重在读,而不在于“懂”,教师在课堂上重于指导,而不在于“讲”。学生会背不一定理解得准确,但在脑子里深深刻上烙印,使其终生受益。
2.开展多种活动
古诗具有音美、意美、形美的特点,教学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如根据诗意,组织学生表演、绘画、改写等,把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还可以定期开展背诗比赛,通过活动,增进对诗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仿写
古诗讲究格式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好奇心强,乐意模仿。可以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模仿诗人的样子写下来,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古诗应该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
1.教学生学会观察
如《题西林墙=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是诗人观察庐山所获得的直观感受。“横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大岭;“侧看”庐山又成了高大挺拔的山峰。“远”、“近”、“高”、“低”,都是指诗人观察角度的变化,“各不同”则是对庐山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诗人从不同的观察点不仅写出了庐山的突出特征,而且还从哲理的角度提出了一个认识事物的原则:要了解、掌握事物的真相、本质,必须摆脱限于一时一地的片面性。在以后的学中我可以让学生通过品味这些诗句体会到观察事物不仅应细致,而且要边看边想,在写作中才能更好地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2.教学生学会想象
创新源于想象。学习古诗中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突出了瀑布之高之长,气势磅礴,读后憾人心魄,如临其境。学习这样的古诗,让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立意的新奇、构思的巧妙、想象的丰富、意境的深远,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而且对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起到积极的作用。
3.教学生学会分析
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优美,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范本,如王安石的“春
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历来受到赞叹,把这个字换成“来”、“到”、“入”、“过”、“满”等字也通顺合理,但都不如“绿”字有形有色。“绿”写出了春风有色,它染绿了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让人仿佛看到绿茸茸的细草铺满江岸,看到万物争春的生动场面。引导学生领会诗人对用字的精心选择和设计,对他们作文的遣词造句,无疑有很大帮助和启迪。
三、学习古诗应该渗透德育
通过学习古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古诗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它对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品位,培养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华文化向来崇尚清高雅洁之美,古诗中也注入了这种尚清意识。“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托物言志,表现了坚定的志向,歌颂了高尚的品格。引导学生读这样的诗,为他们提供了摆脱低俗文化的不良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审美水平。
总之,古诗紧扣语文课标的精神,其合理的教法与学法,有利于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到读书、写作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使古诗教学生动。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3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历史悠久,令世人瞩目,这是人类精神文明宝库中极为灿烂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些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充盈着精华与瑰宝。深邃的哲理、优美的诗情、隽永的文字像黄钟大吕在现代社会中奏出悦耳的旋律,这一切正是青少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正因为如此,新课改以来,我们语文教师纷纷投入到古诗文教学这块阵地中,利用古代美文的熏陶优势,大量诵读、积累古诗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会、移植诗人的思想精华,使语文素养得到综合提高。
通过培训和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在古诗文教学方面,我也有一二心得,现交流如下:
1、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情发生了强烈的兴趣,他才会参与它,热爱它,学习古诗文也同样如此。为了让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产生兴趣,我在班级布置上别出心裁,专门列出一个“每周古诗文专栏”,定时更换栏目内容,学生记诵,积累其中的内容并且定时检查;再者是在班级文学社的手抄报内,设制古诗文专刊,总结归纳学生每日记诵的古诗文,以供学生传阅、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自身的古诗文功底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好的激励。教师的出口成诗、字字珠玑是对学生最好的熏陶和感染,这种人格魅力,会促使、激发学生努力学习、自觉积累。
因而,我在教学的百忙之余,见缝插针,搜集了《古代文学作品选》、〈〈唐诗三百首〉〉、〈〈宋词〉〉、〈〈千家诗〉〉等古文作品,一方面自己记诵、积累;另一方面更是激励学生学诗、背诵,并且在年级以内设立“超师奖“,在学期末与学生进行比背古诗文,这样在比、背中造成一种声势,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兴趣也就培养了起来。
2、以点代面,多方积累。
笛卡尔曾说: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有了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还不行,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文学素养的形成是个漫长的过程,底蕴内涵是靠日久天长的积累和打磨培养出来的,因而,学习古诗文时积累是至关重要的。我受唐代诗人李贺“锦囊妙句”典故的启发,我也引导学生随时随地作积累,小卡片、铅笔头随身携带,在电视、歌曲、闲聊中获得的佳词锦句都可以积累下来,整理之后背诵下来,让他真正的成为自己的知识。
另外,在课堂教学时多方迁移和拓展也可积累。可由一首诗延伸与其主题相同的、内容相关的、或同一诗歌流派的其他诗,也可以是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由这样的拓展可以是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交给积累的方法。还可以由教材中的课文,如《香菱学诗》这样的文章,相应拓展到名著中的古诗文积累,像《红楼梦》就是一个古诗文学习的典范,曹雪芹在这部名著里撰写的仅诗词就200余首,还有其它的铭文、悼文等,总计300多,引导学生积累、记诵。这样就形成了以课堂为基础、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让课内学习与课外积累,相互促进,让学生在多层次、多方位的阅读、积累、感悟中,获得良好的语文素养,做到净化学生的灵魂,滋润学生的心智。
3、以读促写,读写双行
学生在积累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他们把言简意赅、灵活秀美的古诗文,引用或活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使他们的文章增色添彩,底蕴丰厚,文采斐然。教师也在成功与喜悦中收获着从教的快乐与幸福。譬如学生在作文《诗歌,它走进了我的心中》中,就曾有这样的抒写:“比如李太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比如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日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比如刘禹锡的‘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比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每次让我品读,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心头”……学生之所以对诗歌能有如此之深的感悟,就是因为他们对诗歌那种强烈的爱好和多方面的积累、记诵。
同时还可以让古诗文成为学生作文的载体,让学生尝试作文训练,即使使学生既深刻地把握了古诗文的内涵,又锻炼了文笔,这样做到以读促写,读中学写,以写促写的读写统一。如在学习《三峡》一文时,为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文贵自得这种境界,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像改写成游记,可使用第一或第二人称,学生动笔前让学生反复吟诵,使学生感悟联想,然后再进行创作。在学习古诗文时还可以进行同类文对比,在类比中感悟,体会作者的感情。例如,在学习《答谢中书》和《小石潭记》两篇文章时,通过类比联系,让学生写出心得体会,使学生的思想感情获得了又一次的升华,课堂教学的思想教育再一次得到体现。有些古诗文还可以改成剧本,如《石壕吏》等这样情节性比较强的古诗文,可以通过课本剧的形式来表现,在编、写、演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4、创造机会搭建展示平台
有了展示平台,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因而,我在教学中曾多次给学生创造机会,搭建展示的平台。开展古诗文朗诵活动,古诗文积累大赛,古诗文积累汇报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表演的形式繁多,有诗词配乐朗诵、诗词赏析、诗文演唱、改编剧本、反串《长恨歌》等,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在这些活动中,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古诗文积累功底。
梁启超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要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必须从青少年抓起。经典古诗文字句凝练,音韵优美,词汇丰富,意境深邃,思想深刻,虽经历沧桑,却深深扎根在人们心中。诵读、积累、运用古诗文,对于塑造青少年的灵魂,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还要再接再厉,继续研究古诗文的教学。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4
一、反复吟咏,在诵读中品诗情悟诗理
汉语言文学讲审美、体验、感悟、直觉,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悟,咀嚼体会,共鸣感奋,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古典诗词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发现。吟诵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和责任感。因此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
二、启发联想和想象,进行诗词文本与生命灵魂的对话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境界全出。老师就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者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钩和一个孤苦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孤寂愤怨的灵魂深处,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
老师的讲析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的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下进行联想想象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读者阅读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就是实现读者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联想和想象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和通衢大道。
三、搭建平台,促进知识与能力相生相长
一般来说,学生的知识经验越丰富,他们对诗词的领悟就越丰富深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夯实作为新知识生长点的知识基础。这个基础包括作品积累、诗词常识、鉴赏方法、背景知识以及一些主要诗歌流派的风格特点等。
1、注重作品积累,严格要求学生背诵一定量的课内外作品,在背诵中丰富积累,在吟咏中感悟陶冶。
2、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掌握诗词的一般常识。比如诗词的题材类别、意象、意境、风格、表现手法、朗诵技巧等。
3、推荐并指导学生阅读诗评名家赏析诗词的文章,让学生走进经典、走近名家大师,这样既有助于对所学诗词内容的理解,又能从中学到赏析诗词的方法。
4、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诗人传记,走进诗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感悟时代风云、生活遭际、理想情感、品性情趣在作品中的反映,从而提高诗词赏析水平,并能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哲理。
四、拓展学习方式,在合作对话、互相促进的开放式探究学习中整体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又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主要应在三个方面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一是帮助学生确定探究的问题。如“诗的意象与诗的情感主旨”、“诗词中的联想和想象”、“诗人的风格与诗词的主题”、“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中,这些问题应该分为更具体更小的问题,以便于学生的学习。二是从资料的来源、搜集、取舍等方面对学生给予指导。三是组织和指导学生把学习的结果进行交流。
总之,诗词的教学有别于实用文体的教学,应该把鉴赏美的语言、培养美的情感放在突出的位置。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欲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对话的过程之中,诵读,联想,感悟,赏析,评价,探究,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诗情、诗格、诗韵汇成的大海中遨游。只有这样,古诗词的教学才抓住了根本。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5
学习完毕,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教师的知识素养深化
语文学科知识博大精深,浩瀚缥缈。上好一节语文课,首先要扩展思路,不拘泥于课本,争取做到立足课本高于课本。注重发展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堂思维,利用课本内容多多扩展课外知识,注重自己知识的培养与积累和提高。教师首先要有语文状态,关注自身的语言美和教学的诗意化,注重教师的语言味道,例如读书要读书语文的感觉,改变平铺直叙的白话教学语言和教学内容,从专业化知识水平角度充分挖掘自己的语文知识素养,多多参读语文文言文,课外读物,现代文学作品。
做语文教育,贵在做实,在做老师的过程中,要脚踏实地的培养自己的知识,向别的教师请教学习,追求新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但是无论如何改变,都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和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因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都是最坚实的业务基础知识。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积累
余教师讲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设计。一,从结构清晰进行教学设计,例如从读、品、写三方面进行设计,从而使语言学、用,能力训练,知识能力充分得到运用和锻炼;二,从教材处理进行教学设计,如从教学创意、文笔探析、局部精读三方面深入分析课文,做到不浪费每一个句子、段落做到详略得当,从课文概说、选点讲解分层次理解内容;三,从学习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如有的课文较为短小精悍且易于理解,则主张学生自读自讲,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生的性格差异性从而达到见仁见智的效果,教师加以引导达到正确的思想感情教育目的;四,从课堂活动进行教学设计类似活动有:朗读训练、课堂作文、读背积累等形式来进行教学设计,达到一个充分高效的利用课堂时间的效果;五,从综合学习来进行教学设计,如,每节课规定学习任务,记住一点知识、美词,品味一些雅词雅句,从新温习经典段落,这部分的教学设计适合用于复习。
三、教师的教育态度的转化
从板块结构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是切记不要把自由讨论代替个人思考,争取每人都能独立完成教学任务。要把学生分类化,初二正是扎实基础和提升能力的时间,所以这二者是不可分的,不论是学习能力还是扎实基础,都应该同时提高。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把每一个孩子当成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一样,增补、删减,只要用心必有收获。我作为一个刚刚从事教育事业的新老师,肯定是缺点多余优点,所以我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从优秀教师那里学习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自身踏实努力勤奋刻苦,多多培养自己的知识能力,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培养自己教师爱人的思维,争取把每个学生派样到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6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古典诗词可谓浩瀚如烟,熠熠生辉。它博大精深,艳如百花,汇集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永远的根。诗是“最妥当的字句放在最妥当的地方”,我觉得诗是最经济的语言,这一点我们中国的古典诗词尤为突出。我们学古诗不一定要成为诗人,而是要心中充满希望的绿色的“诗意”,感悟诗的穿透力。古诗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的品味和审美情趣。”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词占有一定的比重。而未来的语文教材,相信古代诗词的占有率会越来越大。
这样来看古诗词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古诗词的教学一直是我的“盲区”,我觉得用我有限的语言根本无法让我的孩子们充分地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
通过10月29日语文教科之家由导师刘主任组织的这次关于古诗教学的网络教研活动,认真听了两位教师的两节课,这是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突然发现枯燥乏味的古诗也可以上得有声有色、兴趣盎然。特别是东官刘老师的《古诗三首》的教学中,用讲古诗古诗的方法了解诗意,解决了传统古诗教学逐字逐句讲的枯燥乏味,采用“一带”的方法指导学习,抓重点,指导朗读,引导诵读,让孩子们在自然的情境中学以致用。真是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而我感觉整节课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定的目的性,让孩子还感觉不到老师故意为之的痕迹,学生非常主动地参与,特别是最后刘老师把学生从始终选出来的字两句诗,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相信学生们也有同样的感受,他们感受到汉字的魅力,诗词的神奇。通过学习,我也对古诗教学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
一、“导学”不如“导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古诗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作为教师就要顺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突出强化古诗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孩子们有渴望学习的冲动。我们在教学中根据不同诗歌的特点可以演、可以画、可以唱等一些有趣的方式,把内容具体化,把诗意形象化,把情感音乐化,打开孩子们智慧的大门,发展思维的同时把知识用于实践。
二、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我们的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教学硬件也在不断更新,那么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要跟着变革。运用多媒体课件和一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运用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通过多媒体的介入,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更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相信古诗教学的效果会大大提高。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7
古诗,以她那丰富的内容,深远的意境,优美的韵律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灿烂的明星。古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是小学生接触了解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但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往往教师在教学古诗时,介绍讲解,强调字词,逐句解释。学生埋头笔记,学会的标准就以会背、会解释来衡量。学生究竟从诗中领会了多少美的意境,无从谈起;究竟得到多少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也无从落实。其实,古诗的教学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能力,让古诗教学也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一、从整体入手,启发学生思维有些教师在教学古诗时,一般从字词着手,逐词逐句理解,往往把一首完整的古诗弄得支离破碎,也使学生学习失去了新鲜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探索性。我认为只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安排教学过程,从全篇着手,从整体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例如,教学《惠崇春江晚景》这一首诗时,教师精心设计了这一问题:你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古诗,兴趣倍增。他们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相互讨论等办法寻求答案,各抒已见,教师再适当加以点拨,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二、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选入小学教材的好多古诗,大多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如《小儿垂钓》、《蝉》等,在教学这些古诗时,不妨让学生自己来表演诗中的人物动作,使学生在开开心心演小品的过程中,体会诗中所描写的内容,增加对诗意的理解。再如,在教学《早发白帝城》、《山行》等诗时,教师也可以运用简笔画来辅助教学。教师画上一座高高的白帝城,学生添上朵朵彩云;教师画上一条长江,请学生加上一叶小舟,再画上重重高山;或是请学生动动脑,画出其中一句的画面。在作画过程中,学生在逐步加深对字词、诗句的理解,同时因为动脑又动手,兴趣浓,积极性高。
随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多种媒体都可以参与到古诗教学中来。学生可以从屏幕上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也可以在音响中感受“处处闻啼鸟”。不管用什么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调动学生学古诗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探索,去发现。三、抓住朗读环节,让学生品味诗意经常听学生读古诗如小和尚念经,咿咿呀呀,拿腔拖调。其实古诗的语言极富音乐美,它和仄压韵,本身的节奏、音律就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通过正确朗读,更能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表达的意境。在古诗的朗读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经常向学生传授一些古诗朗读的基本技巧,如停顿、重音、语速等,同时明确相对应的符号,如停顿“ / ”,重音用“ · ”,延长用“———”等。在古诗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古诗不断深入的理解,让学生动手动口,给古诗加上各种朗读符号,自己练读,再同学间互读,接着全班试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诗的音韵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练习朗读,不光提高了他们的朗读水平,还能加深对诗的内容的理解,不是俗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嘛。根据古诗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实际,教师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用心编排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古诗学习中,让学生见前人之所见,闻前人之所闻,想前人之所想。让学生在古诗学习中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不断向课外拓展。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8
3月10日,我参加了古诗词教学的听课以及培训活动,
听了四位老师的精彩课堂,感触颇深,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每一位老师以配乐、吟唱、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堂堂精彩的古诗词课,这几堂课让我眼前一亮,心头一震。各位老师虽然授课的风格、运用的教学艺术各有特色,但每位老师都展示出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将我们带到经典诗文教学的神圣殿堂,让我们回味无穷。每一堂都呈现出老师们精湛独到的教学艺术,每一个教学案例都让我们受益匪浅。高老师执教《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让我印象最深刻。高老师用学生最熟悉的《静夜思》导入,再通过简介作者、写作背景等 ,让学生来整体感知词,使学生对词有更深的理解,更能体会词的意境。学生结合注释,能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学中高老师融入学生最熟悉的节日中秋,让学生融入具体的场景中,更能体会出词人当时的心情。每个问题都设置得相当好,让整个课堂很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既弄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以及词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看到各位老师的风采以及培训,我的心中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感受和认识,多了一层深刻的理解。再反思自己的工作,还缺乏更多的思考,以及厚重的文化积淀,因此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就必须要注重充分挖掘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不断总结,不断反思。
通过此次学习,对我在以后的古诗词教学有了一定思路,在以前的古诗词教学中,只注重学生是否懂了句子的意思,而没有让学生深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要读懂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那就得借助一些相关资料,如诗人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通过这些介绍,学生才能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情。吟唱教学法也是一种很有趣的教学方法,这不仅要求老师要具备诗词底蕴,还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通过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对古诗词感兴趣,在快乐中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9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古诗教学是语文课程中重要的一个版块,每个学年都规定有具体的数目。会背会理解,能品意境是我们语文老师进行古诗教学的基本要求。大部分老师在教授古诗时常犯的一个垢病是:每一首古诗采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叶圣陶老师曾说过“古诗教学,重在陶冶情操,扩展想像,如果能抓住要点,讲解其中一两句就可以了,不必进行繁复冗长的讲解。”为此,我认为一个老师在组织学习古诗时,首先是要对古诗进行全盘的备课。只有对古诗的背景、作者等方面了如指掌才能对古诗进行有效的教学。
紧扣课改理念,为师者首要观念转变,摒弃教师板书,学生抄记的确满堂灌思想。要想法设想引导学生转变方式,尝试自学。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要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新理念下的古诗词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在教学古诗《江雪》时,由于这首诗内涵丰富,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每一部分我都是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前,学生能学会的就不教,确实不能学会的也是先让他们自学后再教。充分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尝试朗读、尝试讲诗意、尝试自己解答疑难问题,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很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告诉我们,诗进入了学生头脑,是诗意迸发的前提。二、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程序。自学了解作者,查阅写作背景,熟读成诵,尝试理解诗意,体会表达感情。三。教会学生理解诗句的办法。常有、较有效的办法是拆字理解连成句子的办法。四。举行快速背诵古诗比赛。提示法,对仗法。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10
文质兼美的经典诗文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性情得到陶冶,有利于孩子的文化积淀和语言发展。然而,如何使学生不增加负担,又乐于学习诗文,不再一味死气沉沉的背诵,而换之以一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记诵呢?下面是我聆听戴建荣老师讲座,来聊一聊他的“古诗词吟诵教学法”,这是他经过长期探索寻找到的是一种古今结合的诵读形式。
1、按照“平长仄短”的方式读。
多年来,我们的教师们都是按照“两字一顿”的节奏来教古诗。久而久之,学生们的诗文朗读便成了“小和尚念经”。由于朗读呈“千篇一律”的状况,缺乏新意,学生对学习经典诗文的兴趣大大减弱。而戴老师将“平仄”引人诗文朗读,则能扬长避短,既朗朗上口,又抑扬顿挫,富有变化,增强了诗文的节奏感,体现了古诗词的音乐美。“平仄”是格律诗中最主要的语音规律。“平”指平声字,包括现在普通话中除去由古人声字变来的全部阴平和阳平的字。“仄”指上声、去声和入声的字。同样是两字一顿,如果结合了“平仄”,五言诗句看第2、4和末尾字,七言诗句看第2、4、6和末尾字,按照“平长仄短”的方法(平声拖长音节,仄声声停气不停)去朗读,韵味就理浓了,古诗的音乐美在此充分体现。
同样是朗读王之涣的《凉州词》,按照“平仄”规律朗读,一句诗中平仄相间,给人以抑扬顿挫之感,而且避免了千篇一律,读来跌荡回环,更觉意境深远,与“两字一顿”的“普通”朗读方法相比,优势不言而喻。
2、按照“半念半唱”的方式吟
吟诵是我国传统的一种以欣赏为主的读书方法,是古人学习的重要手段。吟:呻也,即曼声而唱;诵:读之而有音节者,即朗诵,它可以按照特定的吟诵曲来吟,也可以按照统一的调来吟,但两者都必须遵循平仄规律来吟诵。吟诵调可一篇一律,亦可千篇一律,故吟诵看似变幻莫测,只要掌握平仄规律,也是有法可循的。
当今的诗文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吟诵古诗这一教学方法被人渐渐淡忘。而我认为“熟读成吟”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叶圣陶认为:“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当我们的学生对诗文内容熟知了以后,教师可以指导他们来吟一吟古诗。在舒缓的韵律中,在抑扬的节奏中,学生们曼声而唱,既增强了对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又深一层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真可以怡然入醉。在吟诵时如结合一段悠远的民族音乐,如萧、古琴等乐器弹奏的乐曲,更是能把学生带入一个美妙的境界,给学生一种不同寻常的艺术享受。
3、借助歌曲的形式唱
古人所谓的“吟”就是唱。古曲《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就是按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谱的曲,唱出了哀怨别离之情,流传至今。吟唱是吟诵的发展。《毛诗序》中这样写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吟诵不足则吟唱,全部是唱,不再是“半念半唱”。优秀的吟唱曲既表现了诗词的声律特点和节奏关系,又加强了歌唱性,能更好地传达诗人的感情,引起人们的共史鸣。
吟唱,有的可按照古谱,如《渭城曲》;有的可按照后人谱的曲,如《登鹳雀楼》;有的可自己谱曲,在吟唱这一环节中,多媒体课件不可缺少——既要有吟唱伴奏曲,诗词内容的画面,再加上诗文的歌词。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陶醉地吟唱,更容易感受诗情,进入诗境。
4、借助肢体语言的形式舞
在学生吟唱的过程中,我们还鼓励学生借助体态语,亦歌亦舞起来。我们常借用手语增加吟唱的效果,因为手语中有字形、有书空、有主动的形象。手语最大特点是形象性强,吟唱中再结合手语,有利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在打手语这一环节,由于允许学生即兴发挥、自由表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因此小孩子们特别活跃。课堂里,孩子们天籁一般地吟唱声伴着他们此起彼伏的手语,这将是一个怎样的释放活力、舒展灵性、生动有趣的诱人景象呵!
戴老师的古诗词吟诵法让我们品经典诗文之味,在经典诗文中徜徉,但诵读活动却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情,是一件长期的文化浸润。万事贵在坚持,“合抱之木,起于毫末,百层之台,起于垒土,”我们坚信,今天我们诵读经典美文,播种诗意人生,明天,孩子们必将在这些美好情愫的浸润下,情感变得柔软而细腻,头脑变得敏锐而智慧,人生变得诗意而幸福。我们教师的精神世界也将在诵读经典的过中,充分享受民族文化的精神滋养,这是提升我们自身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必经之道。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11
语言的最深层的功用有时并不是直接能够感知到的。虽然文言诗文不再是现代社会主要的交流工具,在生活交往中似乎已没有必不可少的用途,但它承载着从汉文字诞生之日起至近代开始前的中国历史,中国历代许多伟大思想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都使用这种语言,并且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今天我们要继承这笔遗产,就必须有阅读古书的能力。现代汉语应该是脱胎于古代汉语,且仍然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深层语义的语言,与古代汉语失去了联系的现代汉语必然由于文化底蕴的不足而显得浅薄和苍白。因此,在初中阶段加强文言诗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和人文素质,其意义非常重大,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一、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要求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编订的新版初中语文课本的一个十分明显的改进,就是课文当中的古诗文的比例大大增加了,这实质上也是对语言的工具性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对文言诗文中丰富的人文因素的高度重视的结果。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即“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初中语文教材中富含文学审美价值、人文文化因素的古诗文的篇目的增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培养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且这对提高初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的档次也有帮助。而强调熟读尤其是强调背诵,对于改变目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以讲代读的状况,无疑是十分有益的,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将古诗文的教学摆在一个较之过去更为重要的地位,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性。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师,笔者深感古诗词教学中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忽视古诗词教学的规律,不重视诵读教学,以讲代读的情况普遍;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记不熟,记混,错别字现象严重;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翻译理解时不懂得用,面对句子,下不了手;古诗词作者介绍停留于简单的知识积累,如作者的字号称谓等,而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及作者本身的经历创作风格等相关情况涉之甚少;教师要求学生对文言词汇进行梳理积累,学生做不到;学生对古诗词只是简单的翻译,字面上的理解,不关注古诗词的鉴赏美读,忽视古诗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学生学古诗词的热情不高,兴趣不
浓等。
三、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重视诵读教学,以读促学
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对于诵读有如下论述:“作品读得越好,学生就越能懂得和受它感染。”“全部了解一个作品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地高声诵读。作品一被诵读就成为好懂的了。”“诵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理解与懂得,而且还在于熟悉。”可以说,学习古诗词,必须尊重和继承的基本规律就是诵读。钱梦龙老师就主张:“不妨让学生适当学一点吟咏之法,所谓‘三分诗,七分吟’,许多意境深邃的诗句,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方能领略其韵味。”可见古诗词诵读对加强感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而且要保质保量完成。
教师要教会学生诵读,要读准节奏,正确停顿,读出语气,读出情感,读出音乐美,同时教会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领悟文本内容,在读中感受古典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遵循记忆规律,科学记诵古诗词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当中的瑰宝,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人文底蕴的打造都有着重要作用。积累下的古诗词是学生一生的财富,所以古诗词记诵一定要抛开功利性的目的,而要长久记忆,深入内心。这就需要遵循记忆规律,科学记诵。在教学古诗词时,首先应该清楚记忆是一个不断巩固的过程,由瞬时记忆到短时记忆,再到长期记忆有一个转化过程。也就是说,要想记准、记牢、记久古诗词,必须不断“温故”,“学而时习之”。古诗词的记诵,理解应贯穿在一段时间,甚至可以是整个学期,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反复诵读,在不知不觉中熟记古诗词,并加深对古诗词的感知和理解。这样,所学古诗词也会在日后真正成为一笔润泽人生的财富而不是在考试后付诸脑后。
(三)反对死记硬背,加强理解、阅读和积累
理解是记忆的第一步,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则记忆内容更准确,记忆时间更长。在没有充分理解句意的情况下,就盲目背诵,一方面机械记忆,不易记;另方面学生容易在默写时因不理解而记不准或写错别字。因此,应在学生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要求其背诵默写。
另外,词义识记和诗文阅读应该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学生掌握的古汉语词汇太少,必然无法完成古诗文阅读,而记不住古诗文词义,根源恐怕在于古诗文的见识数量太少。古诗文常见词语的呈现次数不够,大脑中烙下的印记不深,就不易记住或想起来。高中生之所以对古诗文理解力强些,除年龄大、理解力强些外,见得多应该
是重要原因。因此,除课文外,教师选择一定量的课外古诗文供学生阅读是重要策略。
(四)详细书写作者简介,增强对古诗词的感悟
古代词教学强调知人论世,这就要求我们介绍作者时,不应介绍只是空洞的字号称谓生活时代,更应关注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本身的重大经历和创作风格等。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更深层次地走近作者,不只见古诗词的“骨头”,更要见其“血肉”。教师在介绍作者时要能够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把一个充满立体感的作者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近作者,融进作者营造的情感世界,最终更好地“披文以入情”。
(五)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
文言字词的积累掌握,有一个从分散到集中,从不自觉到有意识的梳理归纳过程,经过这个过程,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水平才会逐步提高。比如“也”字,当我们见识了一定数量的有“也”字的句子后,老师引导学生集中理解归纳:“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余闻之也久。”“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也”是语气词,至于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在句中翻译不翻译、怎样翻译,则要根据句子的形式及“也”字在句中的位置来定。文言实词意思的确定,尽管可以采用语言环境推断法、多音字不同读音辨析法、词性变化辨析法、依据通假规律辨析法、从已知到未知推断词义法等,但见识到一定量时的归纳整理,能使学习变得简单容易。如“长”读“chang”时,可作名词,意为“长度”,例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可作形容词,其中一个意思是“两端之间距离大”。也许,这样梳理归纳以后,学生记起来还会有些困难,教师还可进一步动脑筋,比如,把几个意思编成一个故事,编成几句顺口溜等,帮助学生巧记。
此外,学会鉴赏古诗词,古诗词赏析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高尚人格情操的提供了绝佳的教育素材。古诗词赏析理应引起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的关注。
总之,古诗词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执教者一定要重视古诗词教学,给予古诗词教学更多的时间、空间,并遵循古诗词教学的规律,使古诗词教学真正由低质走向高效。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12
最近几天学习小学古诗词专题讲座,我掌握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四点重要目标:
(一)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激发爱国热忱。
(二)感受古诗词中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三)感悟语言优美,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力和鉴赏力。
(四)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其中,第四点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使我受到了很大触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要以阅读和记诵为主,要读出语感、读出情感、读出美感。“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诗词的学习,要以阅读、记诵为主,在在阅读,记诵中追求精神的愉悦、情感的陶冶,艺术的创造感染与浸润,在阅读和记诵中有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潘校长告诉我们新教师:不能以自己当年的经历来评判现在学生的好坏!我想这也是我们新教师在今后从教中应该时刻谨记的。
潘校长讲到新课改,给我们讲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对教学而言,教师具有怎样的教学观念,就会有怎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自己只是教材知识的阐释者和传递者,学生只能是教材知识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成了教师“表演”的过程,教师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总是配角、听众或观众。现在,新课改倡导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过程,更是一种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的、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
在讲教学方法的转变时主要提到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论“教育即生活”,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方法的介绍,助长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也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出来的好学生只不过是些应是高手,他们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关注学生的发展,不只是关注其学业的进步,更注重其人格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制定的教学目标,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特长,让每个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他本人也极其热爱教育事业,教育学生在乐中学,每一段苦都是在享受人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该灵活运用教学法,让学生学有所获,在教育事业上做出一份贡献!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13
新版初中语文课本的一个明显的改进,就是课文中的古诗文的比例大大增加了,这实质上也是对语言的工具性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对文言古诗文中丰富的人文因素的的高度重视的结果,并且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即“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很多学生认为当今社会是科技发达的社会,文化领域、科技领域大多使用的是白话文,对古文学习无须努力去死记硬背。他们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其实古代文化中有许多作品是值得我们去深刻研究、领会的。有的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之道,有的文章告诉我们学习文化知识的方法或见解,有的文章可以让我们认识政治上的利与弊等等。所以,学习古诗文既可以了解中国悠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也可以把历史当成今天或者是明天我们的人生道路的照明灯。为此,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自己读、想、讲
教学古诗文,应和现代语体文一样,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讲解,以使他们真正理解,并激起阅读的兴趣。现在有的教师逐字逐句地串讲,一字不漏,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彻底,实际上由于是灌注式的教学,可可说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反而是不彻底的。在教师指导下自读自思自讲,虽可能有误读和曲解的地方,但一经教师指出,既可得到纠正。再者,也是更为重要的,只有指导学生自读、自思,他们才能以自己之力,了解自己生疏的文言,以至进入文言所反映的历史生活中去。为此,就有必要提出思考题,让学生回答讨论。这对古文的学习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方法。思考讨论题可以兼及内容和语言两方面。一般的应侧重在内容的一面,可就人物、事件、情景、气氛、环境、背景和作者等各个方面,提出思考课题,让学生思索,发表看法。
古诗文学习中,可能争论的问题比学习现代文多,而且有极不相同的看法。教师要各抒己见,让学生不受拘束的发表见解。这里,教师不要固执先入为主的某些传统看法,而要留意当代语言学和文艺理论的新学说,随时吸收科学的新成果,以做出更科学的解说。当然,这种解说要严格限制在课文及其直接相关的范围内。
二、指导学生诵读,读准读畅“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这句话强调了读的重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古诗文教学诵读就更为重要。要通过诵读促进学生读准、读畅,进而增强语感、理解内容、提升品位。对读的要求可由低到高。如开始要求读准,古诗文中生僻字较多,古今不同音的字也较多,还有些文言句子不顺口,很容易断错句。教师可采用示范朗读对学生进行读的指导。以此为基础,注意节奏、重音,在发展到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具有古人的味道。这样以读感染,激发兴趣。读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如:范读、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有条件的可配乐朗读,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当然诵读要根据课文长短、难易程度及学生的读的情况而掌握好读的时间、遍数,以保证课堂的高效。
三、指导学生熟读和背诵
现在的大部分学生朗读能力差,口头表达能力差,这不能不说是与教师忽视朗读训练有关。因此在教一些名篇的时候,都要求熟读和背诵课文,因为熟读和背诵可帮助学生理解词句。课文中的古诗文大都是一些浅易的文章,一些较困难的词句文中的注解都有,而另一些稍难的词句,学生可在多读中理解掌握。熟读和背诵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意图,常常体现在段落及句式上,通过多读可以加深理解。在读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能够和作者产生共鸣,能真切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另外,熟读和背诵可以使学生领会写作上的特点及语言特点。只要能反复多读,学生就能更好的掌握语言的妙处,这是教师满堂讲授所不能代替的。
四、指导学生口译和笔译
在既有课文注释,又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口译和笔译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效的。口译必不可少,笔译则看课文的长短和时间的多少或译或不译,或全译或译一部分。口译尤其是笔译中的错误或不完全的地方是自然的,不能期望完善的语译。重要的是,只有学生自己译,他们才能深切地体验到古诗文的特点和妙处,才更有利于真正掌握阅读它的能力。
指导语译时,一要提出较具体的要求,比如哪里是重点译部分,哪些词语句必须明确译出之类。二是只要求译出词语句中直接反应出的意思,不要求深入思想内容。
五、读写结合
在学完必修课文中的古诗文后,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写读书心得和评论,一方面加强了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思想素质;我们还可以建议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不仅能深入把握与了解课文所涉及的人物、历史事件以及思想情感,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14
这次有幸参加了由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为期四天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主题的32学时培训。聆听了z、z、z和z老师的关于如何更好地进行古诗语教学的讲座及z、z、z、z、z五位老师的精彩课堂,受益匪浅。
古诗词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之一。它们大都具有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的特点。在语文教材中小学、初中都会渗透到,而且每一个学期都会有。可想而知,古诗词教学的重要。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领略古诗词的美,让孩子们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进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呢?
我认为,在学习古诗词中,要欣赏诗词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而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诗歌的意境中,形象是基础。所以我们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意会。这也是我在这次学习后的一点体会。
怎样更好地组织教学,让孩子们领略古诗词的美首先要让孩子们反复吟诵,感受语言美。古诗的语言精确、凝炼。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而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炼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含极丰富的内容。
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古诗的形,读出古读的神,读出古诗的味。用z老师的话讲就是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诵读,就是因声解义,因声传情,因声求气的诵读,就是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的诵读,就是眼与口谋,口与耳谋,耳与心谋,心与神谋的诵读。从这个意义上讲,古诗的美有50%是吟诵出来的,是朗读出来的。
其次,深入理解,体验情趣美。古诗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例如《村居》一诗教师通过散文诗似的语言感受到春天,又能让学生从教师如诗的语言中得到熏陶。孩子们的生活经历是再学习最大的资源库,教学中启发孩子巧妙联系自己的生活记忆,孩子们从教师、学生的描述中唤醒对春天的记忆。利用以往春天的趣事放风筝为依托,奠定起春天真美的情感基础,顺理成章地进入春天这个美好的情境中,在学习古诗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从而感悟到诗中的乐趣,情趣。
最后,拓展延伸,领悟意趣美。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古诗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情感,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诵读古诗的兴趣。这次的五堂课,每一位老师都很好地进行了拓展延伸,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突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时间虽短,收获颇丰,让我对古诗词吟诵有了全新的认识。“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留心做一个有心人,我的古诗词教学之路会越走越敞亮。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15
古诗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尤其是选编进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优秀古诗,它们大都具有如下特点: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它们或豪迈昂扬,或细腻清丽,或发人深思,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一辈子都难以忘掉。古诗在开发培养孩子们审美意识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领略古诗的美,让孩子们通过古诗的学习,进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呢?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我们的老师往往陷入两难的境地:讲多了,破坏了古诗的整体意境美;讲少了,我们的孩子们又难以逾越理解的障碍。迫于统考的压力,一个简单省事的办法出现了:一抄了事——照抄教学参考书上的诗句分析。老师的教流于程式化、孩子们的练也趋简单化,一切都是为了考试,一切围绕围绕考试,诗中的情感、美词佳句的体验过程被一句句抽象的答案所替代,以背诵代替理解,会背、能默写成为学习诗歌的单一目的。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古诗审美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反复吟诵,感受形象美。
通过反复吟诵来体会文章的美感,以声带情、以形入情,是这一鉴赏方法的最大特点。宋代大家朱熹曾经说过:“诗须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只有经过充分地、反复地诵读,设身处境地进入诗的境界,仔细体味每个重点词句的含义,细致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领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二、深入理解,体验情趣美。
古诗的语言凝炼含蓄,耐人寻味,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大家闻一多先生曾说:诗的长处在于它有无限度的弹性,变得出无穷的花样,装得进无限的内容。例如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全诗只有二十个字,既有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又有诗人们对现状的不满足,亦有诗人无限的进取和探索精神。
正是因为这样,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自己要设身处地窥探诗人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情感经历去体验诗人的情感经历,再来引导孩子们理解诗的中心、体验诗的情感。要使孩子们具备情感体验的能力,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然后再走出来,做到“自化其身。”古诗时代背景的提供是必不可少的。
古诗语言简洁所带来的一些特点,比如词序倒置、成分省略、语句浓缩、意思跳跃等,都构成了孩子们学古诗的障碍。根据孩子们年龄特征,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一些古诗的常规学法——分词连序法:第一步是分词解义,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第二步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让孩子们深入理解,古诗中的情趣美也就不难体会出来。
让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由“入乎其内”再到“入乎其外”,才能取得产生最佳的审美效果。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1
学习完毕,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教师的知识素养深化
语文学科知识博大精深,浩瀚缥缈。上好一节语文课,首先要扩展思路,不拘泥于课本,争取做到立足课本高于课本。注重发展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堂思维,利用课本内容多多扩展课外知识,注重自己知识的培养与积累和提高。教师首先要有语文状态,关注自身的语言美和教学的诗意化,注重教师的语言味道,例如读书要读书语文的感觉,改变平铺直叙的白话教学语言和教学内容,从专业化知识水平角度充分挖掘自己的语文知识素养,多多参读语文文言文,课外读物,现代文学作品。
做语文教育,贵在做实,在做老师的过程中,要脚踏实地的培养自己的知识,向别的教师请教学习,追求新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但是无论如何改变,都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和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因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都是最坚实的业务基础知识。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积累
余教师讲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设计。一,从结构清晰进行教学设计,例如从读、品、写三方面进行设计,从而使语言学、用,能力训练,知识能力充分得到运用和锻炼;二,从教材处理进行教学设计,如从教学创意、文笔探析、局部精读三方面深入分析课文,做到不浪费每一个句子、段落做到详略得当,从课文概说、选点讲解分层次理解内容;三,从学习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如有的课文较为短小精悍且易于理解,则主张学生自读自讲,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生的性格差异性从而达到见仁见智的效果,教师加以引导达到正确的思想感情教育目的;四,从课堂活动进行教学设计类似活动有:朗读训练、课堂作文、读背积累等形式来进行教学设计,达到一个充分高效的利用课堂时间的效果;五,从综合学习来进行教学设计,如,每节课规定学习任务,记住一点知识、美词,品味一些雅词雅句,从新温习经典段落,这部分的教学设计适合用于复习。
三、教师的教育态度的转化
从板块结构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是切记不要把自由讨论代替个人思考,争取每人都能独立完成教学任务。要把学生分类化,初二正是扎实基础和提升能力的时间,所以这二者是不可分的,不论是学习能力还是扎实基础,都应该同时提高。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把每一个孩子当成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一样,增补、删减,只要用心必有收获。我作为一个刚刚从事教育事业的新老师,肯定是缺点多余优点,所以我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从优秀教师那里学习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自身踏实努力勤奋刻苦,多多培养自己的知识能力,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培养自己教师爱人的思维,争取把每个学生派样到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2
一、反复吟咏,在诵读中品诗情悟诗理
汉语言文学讲审美、体验、感悟、直觉,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悟,咀嚼体会,共鸣感奋,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古典诗词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发现。吟诵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和责任感。因此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
二、启发联想和想象,进行诗词文本与生命灵魂的对话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境界全出。老师就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者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钩和一个孤苦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孤寂愤怨的灵魂深处,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
老师的讲析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的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下进行联想想象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读者阅读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就是实现读者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联想和想象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和通衢大道。
三、搭建平台,促进知识与能力相生相长
一般来说,学生的知识经验越丰富,他们对诗词的领悟就越丰富深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夯实作为新知识生长点的知识基础。这个基础包括作品积累、诗词常识、鉴赏方法、背景知识以及一些主要诗歌流派的风格特点等。
1、注重作品积累,严格要求学生背诵一定量的课内外作品,在背诵中丰富积累,在吟咏中感悟陶冶。
2、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掌握诗词的一般常识。比如诗词的题材类别、意象、意境、风格、表现手法、朗诵技巧等。
3、推荐并指导学生阅读诗评名家赏析诗词的文章,让学生走进经典、走近名家大师,这样既有助于对所学诗词内容的理解,又能从中学到赏析诗词的方法。
4、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诗人传记,走进诗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感悟时代风云、生活遭际、理想情感、品性情趣在作品中的反映,从而提高诗词赏析水平,并能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哲理。
四、拓展学习方式,在合作对话、互相促进的开放式探究学习中整体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又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主要应在三个方面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一是帮助学生确定探究的问题。如“诗的意象与诗的情感主旨”、“诗词中的联想和想象”、“诗人的风格与诗词的主题”、“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中,这些问题应该分为更具体更小的问题,以便于学生的学习。二是从资料的来源、搜集、取舍等方面对学生给予指导。三是组织和指导学生把学习的结果进行交流。
总之,诗词的教学有别于实用文体的教学,应该把鉴赏美的语言、培养美的情感放在突出的位置。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欲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对话的过程之中,诵读,联想,感悟,赏析,评价,探究,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诗情、诗格、诗韵汇成的大海中遨游。只有这样,古诗词的教学才抓住了根本。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3
新版初中语文课本的一个明显的改进,就是课文中的古诗文的比例大大增加了,这实质上也是对语言的工具性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对文言古诗文中丰富的人文因素的的高度重视的结果,并且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即“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很多学生认为当今社会是科技发达的社会,文化领域、科技领域大多使用的是白话文,对古文学习无须努力去死记硬背。他们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其实古代文化中有许多作品是值得我们去深刻研究、领会的。有的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之道,有的文章告诉我们学习文化知识的方法或见解,有的文章可以让我们认识政治上的利与弊等等。所以,学习古诗文既可以了解中国悠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也可以把历史当成今天或者是明天我们的人生道路的照明灯。为此,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自己读、想、讲
教学古诗文,应和现代语体文一样,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讲解,以使他们真正理解,并激起阅读的兴趣。现在有的教师逐字逐句地串讲,一字不漏,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彻底,实际上由于是灌注式的教学,可可说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反而是不彻底的。在教师指导下自读自思自讲,虽可能有误读和曲解的地方,但一经教师指出,既可得到纠正。再者,也是更为重要的,只有指导学生自读、自思,他们才能以自己之力,了解自己生疏的文言,以至进入文言所反映的历史生活中去。为此,就有必要提出思考题,让学生回答讨论。这对古文的学习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方法。思考讨论题可以兼及内容和语言两方面。一般的应侧重在内容的一面,可就人物、事件、情景、气氛、环境、背景和作者等各个方面,提出思考课题,让学生思索,发表看法。
古诗文学习中,可能争论的问题比学习现代文多,而且有极不相同的看法。教师要各抒己见,让学生不受拘束的发表见解。这里,教师不要固执先入为主的某些传统看法,而要留意当代语言学和文艺理论的新学说,随时吸收科学的新成果,以做出更科学的解说。当然,这种解说要严格限制在课文及其直接相关的范围内。
二、指导学生诵读,读准读畅“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这句话强调了读的重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古诗文教学诵读就更为重要。要通过诵读促进学生读准、读畅,进而增强语感、理解内容、提升品位。对读的要求可由低到高。如开始要求读准,古诗文中生僻字较多,古今不同音的字也较多,还有些文言句子不顺口,很容易断错句。教师可采用示范朗读对学生进行读的指导。以此为基础,注意节奏、重音,在发展到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具有古人的味道。这样以读感染,激发兴趣。读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如:范读、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有条件的可配乐朗读,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当然诵读要根据课文长短、难易程度及学生的读的情况而掌握好读的时间、遍数,以保证课堂的高效。
三、指导学生熟读和背诵
现在的大部分学生朗读能力差,口头表达能力差,这不能不说是与教师忽视朗读训练有关。因此在教一些名篇的时候,都要求熟读和背诵课文,因为熟读和背诵可帮助学生理解词句。课文中的古诗文大都是一些浅易的文章,一些较困难的词句文中的注解都有,而另一些稍难的词句,学生可在多读中理解掌握。熟读和背诵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意图,常常体现在段落及句式上,通过多读可以加深理解。在读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能够和作者产生共鸣,能真切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另外,熟读和背诵可以使学生领会写作上的特点及语言特点。只要能反复多读,学生就能更好的掌握语言的妙处,这是教师满堂讲授所不能代替的。
四、指导学生口译和笔译
在既有课文注释,又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口译和笔译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效的。口译必不可少,笔译则看课文的长短和时间的多少或译或不译,或全译或译一部分。口译尤其是笔译中的错误或不完全的地方是自然的,不能期望完善的语译。重要的是,只有学生自己译,他们才能深切地体验到古诗文的特点和妙处,才更有利于真正掌握阅读它的能力。
指导语译时,一要提出较具体的要求,比如哪里是重点译部分,哪些词语句必须明确译出之类。二是只要求译出词语句中直接反应出的意思,不要求深入思想内容。
五、读写结合
在学完必修课文中的古诗文后,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写读书心得和评论,一方面加强了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思想素质;我们还可以建议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不仅能深入把握与了解课文所涉及的人物、历史事件以及思想情感,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4
这次有幸参加了由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为期四天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主题的32学时培训。聆听了z、z、z和z老师的关于如何更好地进行古诗语教学的讲座及z、z、z、z、z五位老师的精彩课堂,受益匪浅。
古诗词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之一。它们大都具有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的特点。在语文教材中小学、初中都会渗透到,而且每一个学期都会有。可想而知,古诗词教学的重要。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领略古诗词的美,让孩子们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进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呢?
我认为,在学习古诗词中,要欣赏诗词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而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诗歌的意境中,形象是基础。所以我们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意会。这也是我在这次学习后的一点体会。
怎样更好地组织教学,让孩子们领略古诗词的美首先要让孩子们反复吟诵,感受语言美。古诗的语言精确、凝炼。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而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炼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含极丰富的内容。
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古诗的形,读出古读的神,读出古诗的味。用z老师的话讲就是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诵读,就是因声解义,因声传情,因声求气的诵读,就是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的诵读,就是眼与口谋,口与耳谋,耳与心谋,心与神谋的诵读。从这个意义上讲,古诗的美有50%是吟诵出来的,是朗读出来的。
其次,深入理解,体验情趣美。古诗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例如《村居》一诗教师通过散文诗似的语言感受到春天,又能让学生从教师如诗的语言中得到熏陶。孩子们的生活经历是再学习最大的资源库,教学中启发孩子巧妙联系自己的生活记忆,孩子们从教师、学生的描述中唤醒对春天的记忆。利用以往春天的趣事放风筝为依托,奠定起春天真美的情感基础,顺理成章地进入春天这个美好的情境中,在学习古诗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从而感悟到诗中的乐趣,情趣。
最后,拓展延伸,领悟意趣美。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古诗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情感,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诵读古诗的兴趣。这次的五堂课,每一位老师都很好地进行了拓展延伸,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突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时间虽短,收获颇丰,让我对古诗词吟诵有了全新的认识。“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留心做一个有心人,我的古诗词教学之路会越走越敞亮。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5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古诗教学是语文课程中重要的一个版块,每个学年都规定有具体的数目。会背会理解,能品意境是我们语文老师进行古诗教学的基本要求。大部分老师在教授古诗时常犯的一个垢病是:每一首古诗采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叶圣陶老师曾说过“古诗教学,重在陶冶情操,扩展想像,如果能抓住要点,讲解其中一两句就可以了,不必进行繁复冗长的讲解。”为此,我认为一个老师在组织学习古诗时,首先是要对古诗进行全盘的备课。只有对古诗的背景、作者等方面了如指掌才能对古诗进行有效的教学。
紧扣课改理念,为师者首要观念转变,摒弃教师板书,学生抄记的确满堂灌思想。要想法设想引导学生转变方式,尝试自学。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要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新理念下的古诗词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在教学古诗《江雪》时,由于这首诗内涵丰富,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每一部分我都是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前,学生能学会的就不教,确实不能学会的也是先让他们自学后再教。充分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尝试朗读、尝试讲诗意、尝试自己解答疑难问题,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很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告诉我们,诗进入了学生头脑,是诗意迸发的前提。二、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程序。自学了解作者,查阅写作背景,熟读成诵,尝试理解诗意,体会表达感情。三。教会学生理解诗句的办法。常有、较有效的办法是拆字理解连成句子的办法。四。举行快速背诵古诗比赛。提示法,对仗法。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6
最近几天学习小学古诗词专题讲座,我掌握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四点重要目标:
(一)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激发爱国热忱。
(二)感受古诗词中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三)感悟语言优美,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力和鉴赏力。
(四)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其中,第四点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使我受到了很大触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要以阅读和记诵为主,要读出语感、读出情感、读出美感。“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诗词的学习,要以阅读、记诵为主,在在阅读,记诵中追求精神的愉悦、情感的陶冶,艺术的创造感染与浸润,在阅读和记诵中有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潘校长告诉我们新教师:不能以自己当年的经历来评判现在学生的好坏!我想这也是我们新教师在今后从教中应该时刻谨记的。
潘校长讲到新课改,给我们讲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对教学而言,教师具有怎样的教学观念,就会有怎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自己只是教材知识的阐释者和传递者,学生只能是教材知识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成了教师“表演”的过程,教师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总是配角、听众或观众。现在,新课改倡导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过程,更是一种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的、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
在讲教学方法的转变时主要提到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论“教育即生活”,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方法的介绍,助长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也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出来的好学生只不过是些应是高手,他们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关注学生的发展,不只是关注其学业的进步,更注重其人格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制定的教学目标,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特长,让每个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他本人也极其热爱教育事业,教育学生在乐中学,每一段苦都是在享受人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该灵活运用教学法,让学生学有所获,在教育事业上做出一份贡献!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7
3月10日,我参加了古诗词教学的听课以及培训活动,
听了四位老师的精彩课堂,感触颇深,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每一位老师以配乐、吟唱、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堂堂精彩的古诗词课,这几堂课让我眼前一亮,心头一震。各位老师虽然授课的风格、运用的教学艺术各有特色,但每位老师都展示出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将我们带到经典诗文教学的神圣殿堂,让我们回味无穷。每一堂都呈现出老师们精湛独到的教学艺术,每一个教学案例都让我们受益匪浅。高老师执教《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让我印象最深刻。高老师用学生最熟悉的《静夜思》导入,再通过简介作者、写作背景等 ,让学生来整体感知词,使学生对词有更深的理解,更能体会词的意境。学生结合注释,能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学中高老师融入学生最熟悉的节日中秋,让学生融入具体的场景中,更能体会出词人当时的心情。每个问题都设置得相当好,让整个课堂很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既弄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以及词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看到各位老师的风采以及培训,我的心中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感受和认识,多了一层深刻的理解。再反思自己的工作,还缺乏更多的思考,以及厚重的文化积淀,因此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就必须要注重充分挖掘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不断总结,不断反思。
通过此次学习,对我在以后的古诗词教学有了一定思路,在以前的古诗词教学中,只注重学生是否懂了句子的意思,而没有让学生深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要读懂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那就得借助一些相关资料,如诗人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通过这些介绍,学生才能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情。吟唱教学法也是一种很有趣的教学方法,这不仅要求老师要具备诗词底蕴,还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通过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对古诗词感兴趣,在快乐中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8
优秀的古诗词我们凝结着一代代人最宝贵的生活体验,是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瑰宝。诵读经典诗文是学习语文的优良传统,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它能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有益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我比较喜欢古诗词,也希望班里的孩子也都能爱上这个传统文化的精粹。于是,本学期,我从教室的布置到对古诗词的教学都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们在古典诗词的浸染下,学习兴趣浓厚,创造力和想像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表达和写话能力也有了逐步的提高。
首先,我对班级环境重新布置,教室里的玻璃、前后墙壁、包括教室外的墙壁我都张贴了经典古诗文,让每一块墙壁、橱窗都有诗词,学生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间,低头抬头都能看见诗词的影子,让学生在浓郁的诗词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也让文化墙真正的充满了文化。
为了更好、更系统的引导学生诵读和记忆,我除了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背诵校本教材《中华经典诵读》一书里的经典诗文,还借鉴了人民日报整理出来的《春日诗词100首》,在春季学段,诵读有关描写春天的诗词是再适合不过了。为了方便学生携带,能随时拿出来诵读,我把100首诗词设计成口袋书的样子,前面配上前言,加上目录,配上插图,一本小巧精致的诗词小本就出炉了。自己虽然很辛苦,但看到孩子们爱不释手的样子也就不觉得累了。精心整理出来之后,我就开始了每天课前5分钟的“日有所诵”。具体做法是:我先领读,然后小老师再领读,学生再自由读,再齐读,一首诗词反复读几遍之后,学生就能读得琅琅上口。在读下一篇之前我们还会复习前面读过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会熟能成诵,不用再刻意的布置背诵。因为古诗文里有些字音和现代音有些不同,诵读每一首之前我都会详细地查阅资料,听音频,以此确定正确的读音。整理的诗词里还有一些不是很适合这个年龄段诵读的,我也进行了删减。每节课前5分钟的“日有所诵”,已经让孩子们养成了自觉的习惯,在琅琅的诵读诗词声中,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下一节课的学习。为了让孩子们感受自己的效果,我还鼓励他们配上音乐往微信里发音频,就连篇幅较长的《春江花月夜》也让孩子们诵读的韵味悠长,还有几个都能背下来了,真是让我兴奋不已。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我们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诗词擂台赛、诗词手抄报等。总之,时时处处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古诗词诵读环境。
一个学期的坚持,班级有了诗词文化的氛围,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诵读也让我和孩子们慢慢理解了诗词所蕴含的意境,情操得以熏陶,审美情趣得以提升,下个学期,对诗词的诵读我们还会坚持与创新,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9
很高兴这次有幸参加了万载县第一批经典诵读培训班,接到培训通知时只知道关于国学的,想这是我感兴趣的科目,也是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新课题,所以对于这次培训我满怀期待。
当我报到后拿到课程安排表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课程中有“国学吟诵示范课《国学吟诵课堂》及讲座”、“诵读案例及现场指导”、“现代诵读示范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及讲座”、“诵读技巧与现场示范”、“中小学古诗文诵读与解析”、“中小学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这些专题讲座,我将用虔诚的心态,迎接这美好的培训。两天的培训,几位专家专业性非常强,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使我对经典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经典文化的魅力,也切实体会到使命感和责任感。虽然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内容是充实的,有意义的。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学习后的收获:
一、经典诵读的意义——腹有诗书气自华
来自华东交大附属学校的何敏老师首先给我们展示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国学吟诵示范课《国学吟诵课堂》,课后并深刻地阐述了经典诵读的意义。
原国家教育部长柳斌说:“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诗经楚辞、孔孟之道、老庄哲学、史记汉赋、唐诗宋词如同浩瀚宇宙中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闪烁着美丽迷人的'光芒。这些源远流长的经典文化,集中了古代圣贤的智慧,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可以养其心性,学会修身、合作,成为一生智慧、品格的源头活水;可以从小立人,长大立国,使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外国人把我们的经典视为珍宝,日本、韩国把孔孟的儒家文化当成自己的民族文化,而我们有什么理由摒弃我们的经典?因此,诵读经典是传承文化的至关重要的通道。让学生学习经典文化,绝不仅仅是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启迪智慧,而是担当更重要的使命。
何敏老师还列举了很多名人读经典的得益,让我明白了经典诵读对一个人的影响之大。经典诵读,到底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经典诵读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是的,研究表明:少年儿童时代是记忆的高峰阶段。诵读经典可以使孩子的记忆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可以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吸纳更优秀、更精粹的东西;可以使孩子逐渐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可以全面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事实证明诵读经典,对学生道德、品行、性情、气质都会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最好的例子便是她自己所带的班级,孩子们不仅能熟读四书五经,还能会熟练吟唱,这些孩子无疑是幸福的。
二、语文教师该做什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来自江西师大附中的陈学敏老师讲了诸多的理论知识,他让我第一次明确了朗诵与朗读、诵读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他还讲解了诵读的技巧,并结合实例为我们做了示范,他一开口便不同寻常,那浑厚的嗓音,精彩的演绎,博得在场的阵阵掌声。
高安中学的丁艳萍老师从语言、形象与意蕴等方面带领我们深入文学作品的内部,在对比、解读中学习怎样鉴赏诗歌作品,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诗歌文化的魅力。特别是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诵读示范课,逐字逐句地教授我们怎样去诵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甚至还细心地为我们学员每人印了一份诗歌以便讲解,比如:诗歌第一节中的第一句,“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引领我们理解字词“老水车”的意义,并从中感受它的时代;第二句中的“灯”“行”这些后鼻音的读法,找出重音、延长音等,以及整个小节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去朗读。这样反复地训练之后,达到她对我们朗读的期望。特别在最后一小节,因为是这首诗歌的高潮部分,所以她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教授,除了在字、词中一个一个分析,还引导我们加上肢体语言和表现形式,她将我们分为三组,运用反复递进的表现形式,运用形象的肢体语言使我们对这首诗歌的最后一小节得到了感情的诠释,同时也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的激情爆发。
整个教授过程,让我们从一开始浅显地朗读再到激情澎湃,这样的诵读方式无不让我对她产生一种崇拜,也从中激发了我对诵读的热情。
学会诵读,鉴赏诗文,书法学习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技巧性相当强的课程,要很好地传承并发扬光大,必须依赖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来传授,这个重任就落在我们语文教师身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必须通过广泛阅读经典著作,学习一定的文学鉴赏理论,学会一些诵读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将语文教学延伸于课堂以外,融入到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孩子诵读经典的领路人,让孩子从小诵读经典,成为传承文明的主人。
三、诵读经典的尝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经典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它历经岁月陶洗,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培训结束后,我一直在思索我该怎样让孩子们在一生记忆力最旺盛、心灵最清澈的黄金时期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而终身受益。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是我从经典中选出的给孩子们诵读的“经典”——《弟子规》。《弟子规》是集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之精华,是圣贤学问的根基。诵读《弟子规》也是教育学生思想,规范学生行为的一种好方法。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代老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就是要求学生背书。我记得何敏老师说过,她的班级都是利用早读课的十分钟时间,带领学生读读背背。每次诵读内容不多,刚开始时,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采用多媒体播放,学生跟念的形式,通过反复念,形成记忆。在诵读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她认为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在实践中能内化自己的道德行为,在家学会感激父母,尊敬父母,做父母的好孩子;在校,学会感激老师,尊敬老师,做各方面要求进步的好学生,从而营造很好的班级氛围。确实如何敏老师的预料,她的班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家里会主动去读书,家长的反馈也是很好。
学员诵读比赛中,听到同事们的激情诵读,每一种声音,每一种感情都让我感觉到了不一样的东西。陈学敏老师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对经典的领悟,我喜欢听经典诵读,从别人那里,感受一种新的感动。不知何时起,我喜欢上了朗诵,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来听,听着别人朗诵出来的文字,心灵被声音触动,文字变得鲜活。慢慢地,自己也想把文字读出来,戴上耳机,聆听自己的声音,虽然不能像别人的声音那样准确又富有变化,但聆听自己的心语,重温自己的感动,一次次地感动在自己的感动里。我更希望,在自己进步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去教给孩子,让他们学会诵读,诵读出经典中那经典的韵味!
通过了这几天的专题培训,我深深地感受到经典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是多么的重要,传统经典文化是真正属于我们民族的东西,是中华民族的根,我们要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中华的民族智慧、民族美德、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我们以及孩子们的心中。
经典诵读的倡导人李振村先生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只看眼前的利益,那就让孩子拼命做各种练习题吧;如果着眼孩子一生的发展,那就让孩子们诵读经典吧。”有了这么多专家走在前沿,我坚信这种教育理念将成为我自己的发展方向,对我今后教学风格的形成也会起着巨大作用。感谢领导能让我参加这次培训,更加希望领导能让我多参加这类似的观摩。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10
12月12日上午,第一协作区的全体六年级语文教师参加了我校组织的“同课异构”议课活动。那一节节精彩的课堂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授课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令人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地思考,从中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也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下面我就谈谈我的收获:
一、别具一格的导入
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次听课,几位老师的导入都各具特色。如两位老师不约而同的使用了《高山流水》古筝曲,利用音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挖掘教材,精心备课
听完几位老师的说课后,我认识到他们在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比如搜集大量的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阅读有关的知识、课堂问题预设,课后的拓展。对教材的把握有其独到之处能抓住题眼,一步一步地的深入文本。抓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体会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
三、注重学生朗读训练。教学中,通过教师配乐朗读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文言文中,去感受伯牙乐曲的高妙和文言文特有的韵律美。在舒缓的音乐中,学生朗读课文,想象伯牙技艺的高超。通过听觉、感觉、视觉的贯通,学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特有的韵律美。此时,教师又把学生引入到文章中,找出四个“善”。在理解了伯牙和子期之间深厚的情谊后,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子期不在了,伯牙会怎样?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再要求学生读课题,根据学生的读把句号换成了感叹号。
四、培养学生的习惯,教给学生的方法。
在学习课文时,几位老师紧扣“善”这个字,引导学生想象,在此基础上出示画面,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入情入境。在品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更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品读,在品读中悟情。教师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用心触摸,透过文字背后,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以及之后的角色体验,深入读书,都在尽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场面情境。此时,学生看到的就不仅仅只是黑体方块字,更是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画面、情境了。
五、亲切的评价
几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到位,如有的老师用了“你真棒!”、“你会更努力的!”、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让我的学生也会感受到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六、崭新的教学理念
所有的授课老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紧跟时代步伐,真正体现语文教学“以人为本”,听、说、读、写训练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
通过参加此次的活动,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深深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机会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努力成为一名学生爱戴、家长放心、领导满意的教师。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11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古典诗词可谓浩瀚如烟,熠熠生辉。它博大精深,艳如百花,汇集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永远的根。诗是“最妥当的字句放在最妥当的地方”,我觉得诗是最经济的语言,这一点我们中国的古典诗词尤为突出。我们学古诗不一定要成为诗人,而是要心中充满希望的绿色的“诗意”,感悟诗的穿透力。古诗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的品味和审美情趣。”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词占有一定的比重。而未来的语文教材,相信古代诗词的占有率会越来越大。
这样来看古诗词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古诗词的教学一直是我的“盲区”,我觉得用我有限的语言根本无法让我的孩子们充分地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
通过10月29日语文教科之家由导师刘主任组织的这次关于古诗教学的网络教研活动,认真听了两位教师的两节课,这是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突然发现枯燥乏味的古诗也可以上得有声有色、兴趣盎然。特别是东官刘老师的《古诗三首》的教学中,用讲古诗古诗的方法了解诗意,解决了传统古诗教学逐字逐句讲的枯燥乏味,采用“一带”的方法指导学习,抓重点,指导朗读,引导诵读,让孩子们在自然的情境中学以致用。真是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而我感觉整节课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定的目的性,让孩子还感觉不到老师故意为之的痕迹,学生非常主动地参与,特别是最后刘老师把学生从始终选出来的字两句诗,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相信学生们也有同样的感受,他们感受到汉字的魅力,诗词的神奇。通过学习,我也对古诗教学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
一、“导学”不如“导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古诗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作为教师就要顺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突出强化古诗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孩子们有渴望学习的冲动。我们在教学中根据不同诗歌的特点可以演、可以画、可以唱等一些有趣的方式,把内容具体化,把诗意形象化,把情感音乐化,打开孩子们智慧的大门,发展思维的同时把知识用于实践。
二、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我们的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教学硬件也在不断更新,那么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要跟着变革。运用多媒体课件和一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运用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通过多媒体的介入,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更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相信古诗教学的效果会大大提高。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12
古诗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尤其是选编进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优秀古诗,它们大都具有如下特点: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它们或豪迈昂扬,或细腻清丽,或发人深思,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一辈子都难以忘掉。古诗在开发培养孩子们审美意识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领略古诗的美,让孩子们通过古诗的学习,进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呢?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我们的老师往往陷入两难的境地:讲多了,破坏了古诗的整体意境美;讲少了,我们的孩子们又难以逾越理解的障碍。迫于统考的压力,一个简单省事的办法出现了:一抄了事——照抄教学参考书上的诗句分析。老师的教流于程式化、孩子们的练也趋简单化,一切都是为了考试,一切围绕围绕考试,诗中的情感、美词佳句的体验过程被一句句抽象的答案所替代,以背诵代替理解,会背、能默写成为学习诗歌的单一目的。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古诗审美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反复吟诵,感受形象美。
通过反复吟诵来体会文章的美感,以声带情、以形入情,是这一鉴赏方法的最大特点。宋代大家朱熹曾经说过:“诗须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只有经过充分地、反复地诵读,设身处境地进入诗的境界,仔细体味每个重点词句的含义,细致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领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二、深入理解,体验情趣美。
古诗的语言凝炼含蓄,耐人寻味,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大家闻一多先生曾说:诗的长处在于它有无限度的弹性,变得出无穷的花样,装得进无限的内容。例如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全诗只有二十个字,既有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又有诗人们对现状的不满足,亦有诗人无限的进取和探索精神。
正是因为这样,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自己要设身处地窥探诗人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情感经历去体验诗人的情感经历,再来引导孩子们理解诗的中心、体验诗的情感。要使孩子们具备情感体验的能力,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然后再走出来,做到“自化其身。”古诗时代背景的提供是必不可少的。
古诗语言简洁所带来的一些特点,比如词序倒置、成分省略、语句浓缩、意思跳跃等,都构成了孩子们学古诗的障碍。根据孩子们年龄特征,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一些古诗的常规学法——分词连序法:第一步是分词解义,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第二步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让孩子们深入理解,古诗中的情趣美也就不难体会出来。
让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由“入乎其内”再到“入乎其外”,才能取得产生最佳的审美效果。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13
文质兼美的经典诗文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性情得到陶冶,有利于孩子的文化积淀和语言发展。然而,如何使学生不增加负担,又乐于学习诗文,不再一味死气沉沉的背诵,而换之以一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记诵呢?下面是我聆听戴建荣老师讲座,来聊一聊他的“古诗词吟诵教学法”,这是他经过长期探索寻找到的是一种古今结合的诵读形式。
1、按照“平长仄短”的方式读。
多年来,我们的教师们都是按照“两字一顿”的节奏来教古诗。久而久之,学生们的诗文朗读便成了“小和尚念经”。由于朗读呈“千篇一律”的状况,缺乏新意,学生对学习经典诗文的兴趣大大减弱。而戴老师将“平仄”引人诗文朗读,则能扬长避短,既朗朗上口,又抑扬顿挫,富有变化,增强了诗文的节奏感,体现了古诗词的音乐美。“平仄”是格律诗中最主要的语音规律。“平”指平声字,包括现在普通话中除去由古人声字变来的全部阴平和阳平的字。“仄”指上声、去声和入声的字。同样是两字一顿,如果结合了“平仄”,五言诗句看第2、4和末尾字,七言诗句看第2、4、6和末尾字,按照“平长仄短”的方法(平声拖长音节,仄声声停气不停)去朗读,韵味就理浓了,古诗的音乐美在此充分体现。
同样是朗读王之涣的《凉州词》,按照“平仄”规律朗读,一句诗中平仄相间,给人以抑扬顿挫之感,而且避免了千篇一律,读来跌荡回环,更觉意境深远,与“两字一顿”的“普通”朗读方法相比,优势不言而喻。
2、按照“半念半唱”的方式吟
吟诵是我国传统的一种以欣赏为主的读书方法,是古人学习的重要手段。吟:呻也,即曼声而唱;诵:读之而有音节者,即朗诵,它可以按照特定的吟诵曲来吟,也可以按照统一的调来吟,但两者都必须遵循平仄规律来吟诵。吟诵调可一篇一律,亦可千篇一律,故吟诵看似变幻莫测,只要掌握平仄规律,也是有法可循的。
当今的诗文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吟诵古诗这一教学方法被人渐渐淡忘。而我认为“熟读成吟”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叶圣陶认为:“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当我们的学生对诗文内容熟知了以后,教师可以指导他们来吟一吟古诗。在舒缓的韵律中,在抑扬的节奏中,学生们曼声而唱,既增强了对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又深一层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真可以怡然入醉。在吟诵时如结合一段悠远的民族音乐,如萧、古琴等乐器弹奏的乐曲,更是能把学生带入一个美妙的境界,给学生一种不同寻常的艺术享受。
3、借助歌曲的形式唱
古人所谓的“吟”就是唱。古曲《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就是按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谱的曲,唱出了哀怨别离之情,流传至今。吟唱是吟诵的发展。《毛诗序》中这样写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吟诵不足则吟唱,全部是唱,不再是“半念半唱”。优秀的吟唱曲既表现了诗词的声律特点和节奏关系,又加强了歌唱性,能更好地传达诗人的感情,引起人们的共史鸣。
吟唱,有的可按照古谱,如《渭城曲》;有的可按照后人谱的曲,如《登鹳雀楼》;有的可自己谱曲,在吟唱这一环节中,多媒体课件不可缺少——既要有吟唱伴奏曲,诗词内容的画面,再加上诗文的歌词。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陶醉地吟唱,更容易感受诗情,进入诗境。
4、借助肢体语言的形式舞
在学生吟唱的过程中,我们还鼓励学生借助体态语,亦歌亦舞起来。我们常借用手语增加吟唱的效果,因为手语中有字形、有书空、有主动的形象。手语最大特点是形象性强,吟唱中再结合手语,有利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在打手语这一环节,由于允许学生即兴发挥、自由表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因此小孩子们特别活跃。课堂里,孩子们天籁一般地吟唱声伴着他们此起彼伏的手语,这将是一个怎样的释放活力、舒展灵性、生动有趣的诱人景象呵!
戴老师的古诗词吟诵法让我们品经典诗文之味,在经典诗文中徜徉,但诵读活动却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情,是一件长期的文化浸润。万事贵在坚持,“合抱之木,起于毫末,百层之台,起于垒土,”我们坚信,今天我们诵读经典美文,播种诗意人生,明天,孩子们必将在这些美好情愫的浸润下,情感变得柔软而细腻,头脑变得敏锐而智慧,人生变得诗意而幸福。我们教师的精神世界也将在诵读经典的过中,充分享受民族文化的精神滋养,这是提升我们自身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必经之道。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14
古诗,以她那丰富的内容,深远的意境,优美的韵律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灿烂的明星。古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是小学生接触了解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但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往往教师在教学古诗时,介绍讲解,强调字词,逐句解释。学生埋头笔记,学会的标准就以会背、会解释来衡量。学生究竟从诗中领会了多少美的意境,无从谈起;究竟得到多少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也无从落实。其实,古诗的教学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能力,让古诗教学也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一、从整体入手,启发学生思维有些教师在教学古诗时,一般从字词着手,逐词逐句理解,往往把一首完整的古诗弄得支离破碎,也使学生学习失去了新鲜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探索性。我认为只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安排教学过程,从全篇着手,从整体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例如,教学《惠崇春江晚景》这一首诗时,教师精心设计了这一问题:你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古诗,兴趣倍增。他们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相互讨论等办法寻求答案,各抒已见,教师再适当加以点拨,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二、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选入小学教材的好多古诗,大多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如《小儿垂钓》、《蝉》等,在教学这些古诗时,不妨让学生自己来表演诗中的人物动作,使学生在开开心心演小品的过程中,体会诗中所描写的内容,增加对诗意的理解。再如,在教学《早发白帝城》、《山行》等诗时,教师也可以运用简笔画来辅助教学。教师画上一座高高的白帝城,学生添上朵朵彩云;教师画上一条长江,请学生加上一叶小舟,再画上重重高山;或是请学生动动脑,画出其中一句的画面。在作画过程中,学生在逐步加深对字词、诗句的理解,同时因为动脑又动手,兴趣浓,积极性高。
随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多种媒体都可以参与到古诗教学中来。学生可以从屏幕上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也可以在音响中感受”处处闻啼鸟“。不管用什么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调动学生学古诗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探索,去发现。三、抓住朗读环节,让学生品味诗意经常听学生读古诗如小和尚念经,咿咿呀呀,拿腔拖调。其实古诗的语言极富音乐美,它和仄压韵,本身的节奏、音律就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通过正确朗读,更能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表达的意境。在古诗的朗读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经常向学生传授一些古诗朗读的基本技巧,如停顿、重音、语速等,同时明确相对应的符号,如停顿” / “,重音用” · “,延长用”———“等。在古诗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古诗不断深入的理解,让学生动手动口,给古诗加上各种朗读符号,自己练读,再同学间互读,接着全班试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诗的音韵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练习朗读,不光提高了他们的朗读水平,还能加深对诗的内容的理解,不是俗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嘛。根据古诗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实际,教师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用心编排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古诗学习中,让学生见前人之所见,闻前人之所闻,想前人之所想。让学生在古诗学习中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不断向课外拓展。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15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历史悠久,令世人瞩目,这是人类精神文明宝库中极为灿烂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些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充盈着精华与瑰宝。深邃的哲理、优美的诗情、隽永的文字像黄钟大吕在现代社会中奏出悦耳的旋律,这一切正是青少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正因为如此,新课改以来,我们语文教师纷纷投入到古诗文教学这块阵地中,利用古代美文的熏陶优势,大量诵读、积累古诗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会、移植诗人的思想精华,使语文素养得到综合提高。
通过培训和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在古诗文教学方面,我也有一二心得,现交流如下:
1、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情发生了强烈的兴趣,他才会参与它,热爱它,学习古诗文也同样如此。为了让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产生兴趣,我在班级布置上别出心裁,专门列出一个“每周古诗文专栏”,定时更换栏目内容,学生记诵,积累其中的内容并且定时检查;再者是在班级文学社的手抄报内,设制古诗文专刊,总结归纳学生每日记诵的古诗文,以供学生传阅、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自身的古诗文功底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好的激励。教师的出口成诗、字字珠玑是对学生最好的熏陶和感染,这种人格魅力,会促使、激发学生努力学习、自觉积累。
因而,我在教学的百忙之余,见缝插针,搜集了《古代文学作品选》、〈〈唐诗三百首〉〉、〈〈宋词〉〉、〈〈千家诗〉〉等古文作品,一方面自己记诵、积累;另一方面更是激励学生学诗、背诵,并且在年级以内设立“超师奖“,在学期末与学生进行比背古诗文,这样在比、背中造成一种声势,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兴趣也就培养了起来。
2、以点代面,多方积累。
笛卡尔曾说: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有了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还不行,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文学素养的形成是个漫长的过程,底蕴内涵是靠日久天长的积累和打磨培养出来的,因而,学习古诗文时积累是至关重要的。我受唐代诗人李贺“锦囊妙句”典故的启发,我也引导学生随时随地作积累,小卡片、铅笔头随身携带,在电视、歌曲、闲聊中获得的佳词锦句都可以积累下来,整理之后背诵下来,让他真正的成为自己的知识。
另外,在课堂教学时多方迁移和拓展也可积累。可由一首诗延伸与其主题相同的、内容相关的、或同一诗歌流派的其他诗,也可以是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由这样的拓展可以是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交给积累的方法。还可以由教材中的课文,如《香菱学诗》这样的文章,相应拓展到名著中的古诗文积累,像《红楼梦》就是一个古诗文学习的典范,曹雪芹在这部名著里撰写的仅诗词就200余首,还有其它的铭文、悼文等,总计300多,引导学生积累、记诵。这样就形成了以课堂为基础、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让课内学习与课外积累,相互促进,让学生在多层次、多方位的阅读、积累、感悟中,获得良好的语文素养,做到净化学生的灵魂,滋润学生的心智。
3、以读促写,读写双行
学生在积累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他们把言简意赅、灵活秀美的古诗文,引用或活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使他们的文章增色添彩,底蕴丰厚,文采斐然。教师也在成功与喜悦中收获着从教的快乐与幸福。譬如学生在作文《诗歌,它走进了我的心中》中,就曾有这样的抒写:“比如李太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比如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日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比如刘禹锡的‘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比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每次让我品读,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心头”……学生之所以对诗歌能有如此之深的感悟,就是因为他们对诗歌那种强烈的爱好和多方面的积累、记诵。
同时还可以让古诗文成为学生作文的载体,让学生尝试作文训练,即使使学生既深刻地把握了古诗文的内涵,又锻炼了文笔,这样做到以读促写,读中学写,以写促写的读写统一。如在学习《三峡》一文时,为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文贵自得这种境界,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像改写成游记,可使用第一或第二人称,学生动笔前让学生反复吟诵,使学生感悟联想,然后再进行创作。在学习古诗文时还可以进行同类文对比,在类比中感悟,体会作者的感情。例如,在学习《答谢中书》和《小石潭记》两篇文章时,通过类比联系,让学生写出心得体会,使学生的思想感情获得了又一次的升华,课堂教学的思想教育再一次得到体现。有些古诗文还可以改成剧本,如《石壕吏》等这样情节性比较强的古诗文,可以通过课本剧的形式来表现,在编、写、演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4、创造机会搭建展示平台
有了展示平台,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因而,我在教学中曾多次给学生创造机会,搭建展示的平台。开展古诗文朗诵活动,古诗文积累大赛,古诗文积累汇报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表演的形式繁多,有诗词配乐朗诵、诗词赏析、诗文演唱、改编剧本、反串《长恨歌》等,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在这些活动中,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古诗文积累功底。
梁启超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要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必须从青少年抓起。经典古诗文字句凝练,音韵优美,词汇丰富,意境深邃,思想深刻,虽经历沧桑,却深深扎根在人们心中。诵读、积累、运用古诗文,对于塑造青少年的灵魂,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还要再接再厉,继续研究古诗文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