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转身板书《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回到原来位置
一、说教材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第15册第1课的内容。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的设置突出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所折射的时代文化特征,所打上的历史烙印。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发展综合思考能力。教材选择了若干中外美术作品,包括绘画、服装、工艺、建筑和摄影等。引导学生理解在人类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中,美术是如何反映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所以我会注意学生的学情。针对他们的年龄及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把握。由于他们的认知领域已经比较完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开始向多维度发展。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的来启发引导,结合他们的学习能力足以很好的完成本课的学习活动。
1.知识目标:对一些代表性的作品欣赏、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能力目标:将历史、地理等科学知识与美术能力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美术是人类的文化造型载体”这一基本知识。
(2)难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方法中我先说教法,根据本课的性质和学生对象的情况特点分析,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欣赏法和情景教学法。
接下来我说学法,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引导点拨,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我将分为导入,教授课程,共同探究,最后小结这几个步骤:
1.导入:展示一组图片:出示作品——壁画艺术.《舞马衔杯纹银壶》(唐)和《三彩骆驼载舞俑》(唐),欣赏《韩熙载夜宴图》提出问题思考与讨论。我在学生常识性地回答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得的。即便文字出现以后,也需要造型实物提供直观的印证。所以,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是有美术的意义,而且能够代表一定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2.教授课程
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A欣赏图片:我会利用媒体展示图片:《簪花仕女图》以及时代背景。在欣赏的同时我会穿插提出问题:
(1)比如在看《簪花仕女图》整体场景的时候,让学生再仔细观察过后说说自己的对这幅画的理解。从作品中,你能看出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场景?
(2)在欣赏局部的时候,我会引导学生从作品仕女的华美服装和精美的首饰中入手,观察讨论唐代纺织技术与工艺水平如何?
(3)从画面上的人物动物在唐代就已经被描绘的如此栩栩如生细致入微,而在当今社会却甚少佳作。对这一现象你有什么感受?我想通过本问题的设置使同学们明白在当今社会中绘画教育的利与弊,从而深化本课的情感价值目标。
3.共同探究
为了进一步论证“为什么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我会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欣赏评述方法对本组作品进行简单分析和评价:
分别展示“青铜文化”、“唐代人物画”、“西方绘画”、“建筑与文化”、“服装文化”五个方面的图片。师生共同探究证明“为什么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通过同类美术作品来反映当时的历史。
每组代表分别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4.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我们更进一步的认识到了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深刻魅力和内涵,我希望我们以后再欣赏美术(艺术)作品的时候,不要仅仅只从审美价值的方面去做审视,而且还要善于发掘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将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5.作业布置
(我主要根据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布置作业,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如:欣赏淡彩画作品《春》,并试着分析作品蕴含的人类文化,有不懂的地方下
次上课大家一起讨论。
探讨:除了美术外,其他艺术,诸如音乐,戏剧,电影,文化等是否也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为什么?
六、板书设计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我的板书线索明确、逻辑严密、层次清楚、简洁明了。由于时间关系板书展示不完整,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美术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一)简介教材
《铅笔淡彩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装点我的居室”活动五中的内容。铅笔淡彩画是用铅笔造型与水彩渲染结合的一种绘画。它不仅具有独立欣赏的价值也是色彩画的辅助训练,在建筑设计、插图等方面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用铅笔淡彩画来装饰居室,是任何风格的居室都适宜的选择。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铅笔淡彩画的艺术特色。
2、结合运用铅笔淡彩画画自己喜欢的景或物,了解铅笔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3、结合铅笔淡彩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调动学生的绘画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创作、分析铅笔淡彩画装点居室,从而提高生活审美品味。
二、说教法
要说初一学生的审美是过渡阶段,那初二学生的审美就是一个新的'起点。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绘画知识和技巧,所以我采用以下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激发学生关注、感受艺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1、比较法
通过比较,直观不同形式作品审美感受,可以发现淡彩画淡雅的色彩特点及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2、演示法
通过演示更明了作画步骤和技法,更能激发学生动手绘画的兴趣。
此外还运用讲解法,分析法等渗透教学当中。
三、说学法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创作,感受铅笔淡彩画装饰居室的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一)温故知新
激趣导入
首先,我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能力用铅笔创作一幅自己喜欢的、简单的铅笔画,既巩固了素描技法,又可以培养创作能力。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拿出我课前准备好的铅笔淡彩画作品对比同学们的铅笔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分别用这些作品装饰居室可能产生的效果。以此激发学生对居室装饰的兴趣。
(二)讲授演示
引导创作
1、我给学生演示铅笔淡彩画创作的第一步,并向学生讲解应如何准确又概括地画出轮廓,并适当地画出明暗调子。
2、演示淡彩画的着色方法。在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注重色彩效果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保留铅笔绘画的效果,从而体现铅笔淡彩画淡雅的色彩特点。
展示铅笔淡彩画装饰的居室挂图,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结合自己收集的图片素材,运用铅笔淡彩画的方法创作一幅自己喜欢的景或物。鼓励学生放开想象进行创作,创作出多样化的作品。
(三)展示评比
整理提高
让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铅笔淡彩画作品,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并互换作品装点自己的居室激发学生的生活乐趣。
铅笔淡彩画看似简单但是其对铅笔画的造型要求和着色时的色彩运用及渲染的效果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创作出更满意的作品,我让学生分组再创作,先由造型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负责绘制铅笔画稿,再由色彩渲染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负责色彩绘制。
(四)小结
小结铅笔淡彩画的创作步骤,及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铅笔淡彩画
特点
创作步骤
简洁
淡雅
先绘铅笔稿
再渲染色彩
美术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课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的第八单元课程,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编写意图主要是借助自然风景及表现自然风景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掌握观察自然色彩变化的方法,获得表现自然色彩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界色彩变化与关系的审美感受与认识,并直接为第8课《绚丽的阳光》中印象派风景画作品的欣赏做技术准备。
2、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观察和研究自然色彩现象中,分析自然界丰富的色彩变化,并思考它们形成的原因。引导他们感受、体会和解释自然色彩造成的视觉印象,领悟艺术表现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感受大自然丰富的色彩之美,初步了解自然色彩形成的原因和规律。
(2)能力目标:
*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3)发展目标:
*在临摹或写生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观察自然色彩变化的方法,获得表现自然色彩关系的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明确并建立色彩空间的秩序感,即分析同一色彩在不同的空间前后产生的色彩差异,分析不同色彩在不同空间前后产生色相、纯度、明度的对比强度。]攻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和展示大量的自然风光图片和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并展开讨论。从而获得理性的认识。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这一课的首要任务是观察自然色彩,了解写实绘画中色彩表现的问题。在第一课时中,首先把重点放在感受、分析自然色彩上,为理解绘画色彩作铺垫。通过图片观察自然色彩,有感情地描述色彩景物,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感受并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随着分析的深入,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转向对写实绘画作品的欣赏。从对画面整体的感受入手,描述对作品表现出的情绪、色彩和画面效果的理解。然后选取局部色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色相、明暗和纯度的变化和笔触的运用,讲解自己对作品主题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创造作业法。
三、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加强学生对自然界色彩变化与关系的审美感受与认识,本课大量采用作品局部抽取放大法。在回顾知识的基础上,分析色彩对比所产生的感觉,如强烈、柔和、平静、明快、沉闷等;(明暗关系、冷暖关系),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写实绘画作品中色彩表现的方法,获得的色彩观察方法与经验,然后,尝试利用参考图片或外出写生,画一幅写实性的色彩风景画。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享受。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
1、创设情景激趣活动导入
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借助自然风景与摄影、绘画作品,分析不同光源下的色彩关系。并思考它们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感受并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在描述过程中,启发学生讨论诸如光源、物体和环境之间的色彩关系,结合物理学的一般知识,分析光、大气层和照射角度,不同季节植物的色彩特点以及环境的反射光等问题。如:早晨和傍晚的色彩呈现暖色;阳光下景物,受光面与背光面形成冷暖色对比;雪地上的背光面呈现天空的颜色;叶子上的高光受到天空色彩的影响等等。对不同季节、时间的风景图片进行较细致的色彩比较研究,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景物色彩产生的原因。
2、讨论绘画作品或摄影作品为什么总是倾向某种颜色?
对这个问题,通过活动来回答:
学生尝试用各种方式改变白纸盒的颜色。
①.教师用光源色来改变白纸盒的颜色。
②.教师用环境色彩来改变白纸盒的颜色。
③.师生共同总结:白色物体的受光面受光源色的影响,背光面受环境色的影响。
3、切入正题
①.欣赏风景图片(播放音乐)。
②.请学生分析风景画中白色物体的色彩倾向。
⑴.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景物中物体的色彩往往多种多样,如果景物的固有色不是白色,而是其他的颜色,它的色彩会发生变化吗?
⑵.教师从风景画中同一景物的受光面、背光面、中间面中拖出色块,请学生来判断、分析,教师及时肯定学生并总结规律。
①受光面:固有色+光源色。
②中间面:固有色为主。
③背光面:固有色+环境色的反光。
3、教师提供风景图片,并标出同一景物的受光面、中间面、背光面。
4、深入分析
引导学生逐步转向对写实绘画作品的欣赏。同样,从对画面整体的感受入手,描述对作品表现出的情绪、色彩和画面效果的理解。然后选取局部色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色相、明暗和纯度的变化和笔触的运用,讲解自己对作品主题的认识。
5.欣赏不同意境的画面。
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如《迷人的夏日》和《三朵云》两幅作品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了不同的情绪。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作品:
1、说出画面的色彩倾向;(色调)
2、归纳两个不同色相,比较面积的大小;(整体的对比关系)
3、分析色彩对比所产生的感觉,如强烈、柔和、平静、明快、沉闷等;(明暗关系、冷暖关系)
6、绘画步骤:
(教师演示,多媒体播放)
1.安排构图(展示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
2.画出主要色块。
3.适当补充和调整细节。
7、尝试表现
参考图片或写生,选择适合的画面,运用颜色和画具,画一幅色彩风景画
(要求注意轻重、干湿、运笔的变化,)
8、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完成的作品,教师积极引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信评价与交流。探讨各自作品的特点与不足所在。
五、说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欣赏范画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美术说课稿 4
一、教学目标
依据幼儿园美术教育大纲中对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要求,以及学前幼儿美术教育大班年龄段的培养目标,结合教材本身的要求,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以下二点。
1、在幼儿已初步掌握水墨画表现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幼儿用水墨画表现方法根据主题进行创作性绘画。
这条目标是根据纲要艺术领域内容中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设计的。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讲述能力,使之萌发热爱秋天的情趣。
这是一条情感目标,我在教学中允许幼儿讲述自己在秋天里的有趣故事,可小组交流、个别交流,并请幼儿欣赏范画,激发他们对本次活动的兴趣及积极参与的欲望。
二、预知幼儿情况
水墨画是幼儿平时接触较少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前阶段的接触,他们有着浓厚的兴趣,非常愿意参与活动,但在表现方法上还欠缺,本次活动将鼓励幼儿用水墨画的表现方法来创造,同时帮助幼儿解决画面的布局问题。
三、教材分析
根据季节变化及主题的确定,我选择了《我爱秋天》这个内容,在这之前,幼儿已经学习了有关秋天知识的音乐、语言、科学等教学活动,对秋天有着丰富的认识,为本次活动奠定了基础。活动的内容符合大班幼儿的能力水平。
四、活动的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用水墨画的`表现方法根据主题创作。水墨画不同于其它的艺术形式,除材料的不同,对幼儿用笔及水分掌握有着很高的要求,本次活动主要让幼儿控制好用笔的水分。
难点是幼儿对画面的安排。通过讲述、交流、欣赏,幼儿的脑海里有着许多有关于秋天的画面,很多很多,不会安排画面,会使画面出现乱、脏的现象,这里老师要引导幼儿选材、抓住主题。
五、教学方法及策略1、突破重、难点的策略
重点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次提醒幼儿用笔水分,可以示范毛笔蘸墨的过程,帮助幼儿掌握水分,要求蘸墨后要在准备好的废报纸上试一试,调整好水墨量后才可在宣纸上作画,以免出现脏的现象。
难点策略:幼儿年龄较小,他们会认为画的越多越好,这恰恰是水墨画最忌讳的。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开阔幼儿的思维,还要帮助他们归纳,找出最主要的、最贴近主题的内容。例:如果是丰收为主题的,以田地、农民伯伯为主;或是以果园为主。如果是表现秋天风景的美丽,可以抓住秋天的落叶做重点描绘。总之,画面有一两个主要表现的内容就可以了,多反而会乱。
2、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方法及策略
(1)通过谈话、欣赏,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讲出秋天最喜欢去的地方,丰富幼儿关于秋天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在谈话中,鼓励幼儿讨论、交流,并相互学习。通过观察、讲述、启发想象、配乐表演等,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
(2)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创造。
在活动中,我还有意给幼儿创设表现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倾听、思考、来获得相关知识。如;在展示作品中,鼓励幼儿为自己的画命名、讲述画面、和同伴共同欣赏别人的作品等,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的条件。
(3)灵活运用体态语言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教师的体态语言在本次活动里使用较多。一方面,它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它又是教师与幼儿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老师鼓励的目光、赞扬的手势、认可的点头对幼儿都起着极大的激励作用,这也是纲要所提倡的。
六、教学环节设计本次活动的教学环节主要有三大部分。
1、开始部分
教师启发性的谈话,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萌发幼儿进行“我爱秋天”主题画的创作愿望。
2、基本部分
首先是出示图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掌握主题画的画面安排及色彩的运用方法,并能大胆用水墨画的手法进行创作。
接着,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行主题绘画;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最后,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画面进行讲述,要求讲的有顺序,较完整。
3、结束部分教师将幼儿的作品挂在教室四周,供幼儿欣赏,并请幼儿从画面安排、色彩运用、形象处理、想象力丰富等方面进行自我、相互讲评。
美术说课稿 5
各位评为老师好:
今天我说的是浙美版第五册第2课《我们爱劳动》根据说课的要求,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部分进行说科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属于“造型、表现’的内容。按课标的要求,初步认识形,色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通过本课的教学,要着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生活中的人物动态千变万化,在劳动时则会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动作。本课通过对不同的劳动的认识,逐步对其解析,了解劳作时的基本动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的动态美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基于对教材的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操作目标: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和创造力活跃,而且该年龄段的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得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课前准备
前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堂课可否成功的实施成功美术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准备美术的工具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二、教法学法
都说好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我在教学上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炒作为主线”的教育思想,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将采用情景创设法,观察比较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引导教学法为主,结合学生的心理,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学法上,我本着活动性,自主性的原则,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并放手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让学生用讨论、观察,思考,比较等学习方法,来体验学习的乐趣。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会全方位渗透到教学程序中。
三、教学过程
课程标准提出: “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是学生思维流畅性、灵活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并重视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功的能力”因此,必须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看,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思,培养个性。
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情境引入。
教师用课件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秋天辛勤农民伯伯在田里收割、背谷子的的画面。启发学生: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当时的心情怎样?请学生回忆并交流。让学生对劳动产生兴趣,为学生下一环节学习做铺垫。并引出了课题。(板书我们爱劳动)
2.师生探究,扩散思维
接着展示一段视频是关于教师本人在家抹地板的内容,通过这段视屏让学生也感受到老师也是热爱劳动的,并且能体现劳动特征和动态的特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请同学到讲台前模仿一种劳动的动作,让学生来猜猜他在干什么活。
教师总结:人在劳动时产生了有规律、有节奏的优美动态。
教师设问:人在劳动时身体的各个部位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学生体验:小组内同学表演一个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并用动态线表现人物动作。
比如一个小组的活动:
一个学生来模仿晒鱼干的动作。
观察:这位同学在晒鱼干的时候,他的身体有哪些变化?
头怎样变化?(看鱼干。)
身体怎样变化?(有点弯曲。)
手怎样变化?(一只拿着筐一只拿着鱼。)
脚如何变化?(前后分开了。)
小组成员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
展示教师利用课件演示人体劳动时的动作和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平衡关系。并欣赏米勒的《拾穗》不仅让学生分析人物的动态,也让学生欣赏、交流整个劳作场景的美感。
教师在学生讨论分析后予以总结各项劳动都有各自的运动规律,身体各部分之间为保持平衡也会发生相关动态。因此,在劳动时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
3.注重动态,感受劳动美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劳动中的'动态美,和平衡关系。劳动的环境也能达到画面传神的效果。在这一环节我在屏幕上,滚动着同龄人的作品,请学生尝试练习一张关于大扫除的作品,也可以是其他的劳动场景。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造型美观。在创作的过程中,并播放《劳动最光荣》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在优美欢快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并体验在课堂中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中,遇到各种问题,我会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解决问题,进行更好的创作。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
4.激发潜能,表现评价。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完成作品后评价以劳动中动态为最基本的标准,兼顾劳动场景。我在这个教学中采用(1)学生互评(2)小组互评在这基础上在做教师的点评,肯定表扬一些好的作品,对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作成果。此环节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作品的展示,让学生感受生活需要美,美需要人们去创造的道理。
5.总结归纳,课后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在课将结束时注重课上的总结,和课后的延伸。如:这堂课同学们的表现的让老师很满意,同学们是个勤劳的孩子。多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让爸爸妈妈也知道我们的同学是不仅聪明,而且爱劳动。通过课程,达到了学生在情操上的教育,这就是美育的目的。
五、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设计必须体现美术学科的特点:文字表述不宜过多,设计要简明概括,图文并茂。
我们爱劳动
头
身体
劳动动态手
脚
劳动场景
总之,本课的设计,我从美术课程课标入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力求做到:导课“趣”
授课“活”创作“新,结课“巧”。我的说课完毕,结束
美术说课稿 6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岭南版海南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第八册第九课内容,属于新课程标准中“综合·探索”类绘画创作课型,即“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本课主要是对以前绘画内容作一个回顾,使学生在巩固原有绘画知识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和掌握绘画日记的特点及绘画方法,并学会运用绘画日记记录每天所发生的有趣、有意义的事情。
2、教学目标: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与技能:了解绘画日记的结构特点,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声音引发的“语、形、色”来描画记忆,完成日记的内容。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绘画日记的表现特点及创作方法,并应用到生活当中。
(2)难点:激发学生的记忆和创造思维,引发学生对往日生活的回忆、想象,完成日记的内容,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说学情
小学生活泼可爱,思维独特,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表现画面。好奇心强,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思维活动仍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掌握了空间关系、分类等基本能力,但还不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思维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运用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育思想,采用启发式引导教学法为主,以实例为线索,充分运用多媒体、范图等直观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
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结合语文、音乐学科,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调动学生的感官,学生练习过程中播放一些轻快的音乐,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感受美、创造美。此外,我还采用师生共评法对作业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更充分认识自我,客观的评价自我,并巩固所学知识。
2.学法分析
遵循“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本课运用多媒体展示图例和进行绘画过程的演示,采用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通过比较分析、实践让学生可以直观的掌了解绘画日记的结构特点,并学会绘画和运用。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个性。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导入:“同学们都写过日记,日记能够记录当天发生的有兴趣的或感受最深的事情,那么,既然我们都会画画,为什么不能给日记配以简单的画面,使日记更直观、更形象呢?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下屏幕。”(多媒体出示放大的文字日记和绘画日记的范图,让学生观察。)
2、教师提问:
①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前者只有文字,后者既有文字又有绘画)②这些绘画是干什么用的?文字内容有哪些?(日期、天气等)
③哪种日记比较美观?(绘画日记)
3、教师小结:文字日记与绘画日记这两种方法的共性,也就是目的都是一样的,但绘画日记更直观、更形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绘画日记。(多媒体出示课题——“我的绘画日记”)。师:那么,什么能帮助我们回忆起以前的内容呢?想一想,生活中除了少数寂静无声的场面,多数都是有声音相伴的,当我们听到某种声音时就会联想到以前看到或发生的.事情,所以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听声音来回忆表现绘画日记的内容。(多媒体出示——听声音画记忆画)
(二)讲授新课
1.学习
(1)教师播放小朋友唱歌的声音,提问:“说说是什么声音?使你联想到什么场面?”(多媒体展示:“听”字。)
(2)教师出示一幅小朋友唱歌图,提问:“观察这幅作品,除了绘画部分以外,还有什么内容?”(还有文字部分)(多媒体展示绘画日记结构:1.绘画部分2.文字部分)
(3)教师再次播放各种声音:国歌声、笑声、哭泣声、雨声。学生认真聆听并展开想象。(多媒体展示:“想”字。)
2.探讨方法
(1)师生共同讨论:当我们听到其它声音后你想到了什么?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想象好吗?(多媒体展示:“说”字。)
(2)教师再次播放音乐并出示一些听到声音后学生想到的一些范图。激发学生想象,并对想象力丰富的学生进
行表扬。(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有声有画的情景,学生通过探索讨论、合作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记忆思维,突出本课的难点。)
(3)学生再次讨论:如何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和画面呢?教师出示范图(唱歌图),让学生探索讨论,自主合作学习。
师:那么我们要如何来作画呢?教师出示几例范图并出示绘画步骤:
(1)构思画稿(形象、匀称)
(2)涂上颜色(强调大胆,均匀,整洁)
(3)文字说明(日期、天气、事件、说明要简单明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各绘画图,动画出示绘画步骤并强调注意事项,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绘画过程,让学生迅速掌握绘画方法,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3.创新设计
按4人一组分组合作绘画,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画得又快又好。(注意小组间各人的分工的要明细)
4.完善提高
(1)学生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对构思新颖的小组或个人提出表扬,并展示给同学学习,鼓励不足的学生。
(2)学生创作时播放音乐,并用多媒体再次展示绘画步骤和一些学生作品供学生参考。
(三)赏评拓展
1、作业展评。各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到前台展示作品,讲解创作的意图,并通过比较、推荐、自荐、自评、师生互评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各小组选择题材有意义、文字与画面组织有特点、画面主题突出、表现手法有特色的作品讲评。教师小结,并寻找每一幅作品的闪光点,评价以表扬为主,同时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
2、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新的方法记日记 ──用绘画记日记。希望大家在往后的日子里能运用这种新画法记日记!
五、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教学内容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作画过程与板书相配合,将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
美术说课稿 7
一、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传统的幼儿绘画教育要求通过模仿掌握技能、技巧,而新《纲要》理念指导下的幼儿绘画教育则强调精神创造的意义;强调艺术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且应该是“自由地表达”、“创造性地表达”。“应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在最近开展的海洋美术活动中,我们在学习了涂色、画圆的基础上,我选择了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充分发挥想象、大胆表现的绘画活动——鱼儿穿花衣。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宽松的环境,尊重个体差异,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让幼儿去感受,去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带来的快乐。
二、说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次活动属于幼儿绘画活动中的意愿画。我班一部分幼儿的美术能力处于象征期也叫学前初期(3岁左右),而另一部分幼儿处于形象期的`学前初期后段(小班下期)。在绘画活动中表现为:动笔后构思;事先构思和随意图画穿插;绘画内容转移;一形多义;易受他人影响。所以,我选择了“鱼儿穿花衣”这一活动内容,目的在于让幼儿通过手指点画、画圆、点等,来装饰鱼,让鱼儿都穿上好看的花衣,启发幼儿想象,大胆创作,表现。
(二)目标分析
1.知识性目标:
初步学习在图形内简单添画,可以用多种形式进行表现。
2.社会性目标:
1)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下自由想象,培养幼儿对美术绘画活动的兴趣。
2)肯定每个幼儿的作品,让他们获得创造后的愉悦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大胆地在图形内进行手指点画、蜡笔画圆、画点等,体验创造性地绘画的乐趣。
难点: 能自主地进行添画。
三、幼儿情况分析
本班幼儿绘画兴趣浓厚,从平日美术活动中幼儿的表现看,部分幼儿动手能力较差,依赖成人的指导。教师在活动中特别是评价幼儿作品时应着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有快乐的体验。小班幼儿处于绘画活动的起步阶段,幼儿良好的绘画习惯也有待于继续培养和养成。
四、说教学方法设计
1.谈话、提问法引出主题
谈话法维护宽松的精神氛围和自主表现的时空,而提问的方式又能引导幼儿靠近主题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2.观察、学习法提高幼儿审美感受
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及范画,丰富幼儿经验。
3.示范讲解法让幼儿掌握基本技能、常规。
低段幼儿是需教师分步骤示范操作,才能在模仿中掌握基本的技法,所以有条有序的示范、讲解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4.个别指导法为幼儿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幼儿美术活动虽然游戏性很强,又非常自由,但它并不是单纯的娱乐或消遣,老师在把握幼儿现有水平和每个孩子的特点的前提下,对个别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才能出成果。
五、教学经验准备
前阶段已经有过用蜡笔画圆、画点,以及手指点画的经验。
六、说教学程序设计
本次活动包括
一导入:出示没有漂亮衣服穿的鱼儿;
二联想游戏:我的鱼儿穿花衣,你想给鱼儿穿上什么漂亮的衣服;
三添画游戏:幼儿操作;
四评价结束环节:幼儿相互欣赏,交流自己的作品。
首先,在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范画,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
然后,在联想游戏这一环节,教师利用让幼儿先猜谜,后变魔术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学习在图形内添画。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想象,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想象。从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
第三个环节就是添画游戏。幼儿在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下,自由创作,老师巡回指导,对一些不够大胆的幼儿以积极的鼓励;对个别不会的幼儿做详细的讲解;对一些领悟强、创作较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引导。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环节,主要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老师及时,个别的指导突破难点。
最后就是结束环节。
本环节主要采用谈话法,通过自由的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讨论,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作品内容表达出来,这是本次活动较重要的一环。老师要肯定每个幼儿的作品,让幼儿获得成功后的愉悦体验。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幼儿积极地,主动地,大胆地用语言将自己的作品表达出来,从而达到艺术活动的最高目标: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美术说课稿 8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互联网与校园网的接轨,为我校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一节美术课的教学设计,课题是《动物装饰—鱼》。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理念五个方面对我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动物装饰—鱼》是小学美术第七册第十课的内容,本单元动物装饰共有三课,鱼是第二课,这一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会用变形、夸张、装饰等手法画动物,在绘画过程中感受装饰的美感。
在前一课《动物装饰—虎》的学习中,已经对装饰变形的手法进行了讲解,所以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对变形的方法可以一带而过,主要是通过欣赏各种鱼的资料,为学生提供变形的素材。
(二)、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的总目标,现将本课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1、知识目标:
(1)、通过画装饰鱼,让学生学习用变形、夸张、装饰等手法画动物。
(2)、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网络查找资料,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和装饰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色彩、花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同时激发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主学习和绘制装饰鱼
难点:电脑绘制装饰鱼
二、教学方法
(一)、教法
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恰当的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法、交流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充分、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二)、学法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科学的学习是一把开发学生智能的金钥匙,也是学习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赏图、评析、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等方法来达到学习目的。
三、教学媒体
以《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相整合,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完成本课的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一上课,我就让学生欣赏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片段(演示片段)。用学生感兴趣的直观生动的动画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引申到本课的教学内容“鱼”上,通过自主欣赏,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评述影片中,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体精神,活跃课堂气氛,使整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
欣赏完后师生互动,教师进一步启发,如:“同学们看过这段动画片吗?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地方的故事吗?”“那么除了海底有鱼之外,还有什么地方有鱼呢?”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互相交流,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联想到我们所熟悉的各种各样的鱼,自然的过度到教学的下一个环节。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大家知道,创设良好的、适合学生生活和知识能力的情景,不但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极大的调动学生主题探究、质疑、创造的热情。
我从网上请来了一位朋友,它是一条会说话的鱼(课件演示)。
在情景教学动画鱼“丁娜”的建议下,我答应带同学去网上参观,并提出参观时的要求:要细心观察各种鱼的形状、颜色、花纹,参观结束后每人要完成一幅动物装饰—鱼,这里我把鱼进行了拟人化,创设了情景教学,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的揭示课题,提出本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带着目的的去仔细观察,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2、利用资源,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己在资源库中进行浏览欣赏。
课前,我在网上搜索了很多的有关鱼的资料,如各种鱼的介绍、图片欣赏、艺术作品中的鱼、小朋友笔下的鱼……把所有的资料组成了一个鱼的网络资源库,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的探索、发现。并让他们三个人一个小组,对所获取的知识进行分析、评价,互相描述一下鱼的形状、颜色、花纹,说说你准备画一条怎么样的装饰鱼。
这个环节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观察能力,注重维持兴趣,使学生自主的探求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改变传统教学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了3—4年级的阶段目标是:“观察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中的行、色……能用口头或书面的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这个环节我就运用资源库让学生自己进行浏览,培养自主的学习的能力,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开阔学生的视野,然后用交流讨论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3、讲解步骤,布置作业
上节课已经对装饰变形的手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所以在这里不需要再具体讲,只是简单的进行复习,并用电脑演示绘画步骤。
(1)勾画轮廓(变形)
用简单形状概括出鱼的外形,运用金山画王软件中的几何形或者画笔工具勾画出来。
(2)添加花纹(简化与添加)
运用简化和添加的方法,对鱼进行艺术处理,添上自己喜爱的花纹,可以是圆形的、条形的,方形的……各种各样的都可以。
(3)着色(夸张)
用油漆桶工具为我们的鱼涂上漂亮的颜色,要提醒学生不要拘泥于真实的颜色,要大胆的进行夸张。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造型能力,加之在信息技术课上已经初步掌握了多媒体电脑的基本操作,对电脑绘画也已经进行了学习,能画出简单的图画。所以我要求学生用金山画王画一条装饰鱼,还可以为它添上漂亮的背景花纹,画好之后存在教师机D盘下所属班级的文件夹内,存的时候把文件名改成自己的名字。漂亮的作品老师还会把它上传到网上,让全世界的人都能欣赏。
优秀作业成为网络的一部分,是这节美术课网络资源教学设计的又一个特点,学生都想让自己的作品上传网上,那么他们在作业的时候就会更加认真,也更加主动的去完成作业。
学生在运用电脑完成一件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还需要自己进行电脑的操作。不难看出把计算机与美术进行整合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途径。
4、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课标要求,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所以美术课中学生动手这一环节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的辅导至关重要,根据学生所画内容个别指导,通过辅导及时发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即时提出并改正。
5、成果交流,教师小结
让学生自己欣赏班上其他同学的作业,调动学生参与交流和互评,让学习成果进入网络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挑选出几张最漂亮的作业进行讲评,分析优缺点,并在电脑上进行简单的修改。然后打开一个儿童绘画网站。
告诉学生老师会把这几张作业上传到这个网站,让他们自己在网上去查找欣赏。
五、教学理念
网络教室所能提供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运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等方法教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口说、手脑并用,全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多媒体及网络引入课堂,具有十分明显的辅助作用和十分巨大的潜力。运用多媒体及网络辅助,开设美术教学新局面,这将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的整个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批评指教。
美术说课稿 9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绘画《小花伞》这一个活动选自《春天的秘密》这一主题,春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开了,而这段时间我们正好学习了简单的线条及图案装饰不同的物体,为此我想通过画各种各样的伞激发孩子的创造意识。同时通过画伞帮助孩子更好的了解伞。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激发孩子的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传统的幼儿艺术教育要求通过模仿掌握技能、技巧,现代幼儿艺术教育则强调精神创造的意义;强调艺术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为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通过帮助孩子认识不同伞,通过自己观察,看看、想想、说说、画画,帮助幼儿掌握技能,培养创造意识。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以及活动带来的愉悦、满足感、成就感。为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二、说目标
鉴于对该活动的认识,并结合小班幼儿的水平,我制订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线条及图案装饰花伞。
(2)激发幼儿帮助他人的情感。
(3)激发幼儿喜欢装饰的美术活动兴趣
给予对本次活动的分析,我把活动的重难点放在伞的造型设计上,通过多种感官培养孩子的创造意识。
三、说准备
教具准备根据活动的需要,及给予幼儿美的感受,我把幼儿的作画纸设计成白纸伞,同时我运用大图片供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伞,通过小图片的出示,让幼儿知道各种图形与线条组合后伞的造型,激发创造意识。
四、说教法
绘画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他们能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大胆创作。为此,我将此活动设计成让幼儿观察为主,通过故事导入,看看、说说,让幼儿感受各种伞的造型,从而激发孩子的创造意识。这样做,我觉得不仅让幼儿大胆参与活动,还能激起幼儿大胆探索、创作,能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进而达成目标。
图片引导法:小图片的运用对孩子的.帮助是很大的,由于要创作各种不同的伞,在孩子的思维中伞的造型还不多,为此通过各种伞造型的小图片帮助幼儿进行梳理,圆和线条又能创作出什么伞……给幼儿创作的意识。
五、说过程
1、以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小朋友我们听过小花伞的故事,故事中:一会太阳就躲进了乌云里面,“轰隆隆”打雷了,“嘀嗒嘀嗒”下雨了,小动们出去玩,都忘记带伞了,哎呀小动物们被雨淋湿了,我们来帮帮他们吧。我们怎样才能使小动物不被雨淋到哪?
2、(出示图片)看这些伞有什么不一样呀?幼儿回答。
师:总结: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高矮不同。(在这一环中,通过孩子看看、说说,让孩子知道原来伞的造型是很多的,通过简单的线条及图案装饰不同的物体,为此我想通过画各种各样的伞激发孩子的创造意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伞。
3、你喜欢那一把伞?这伞是有那些图形宝宝和线条宝宝组成的呀?(幼儿回答)师示范画伞及组合的线条。(这是解决活动难点的环节,通过小图片的运用帮助幼儿进行梳理、提炼,从而帮助孩子更好的进行创作。
4、幼儿操作有了大家的交流及小图片的辅助,孩子们对伞的创作有了底,在操作中这时孩子们从探索中获得经验,操作起来更得心应手。
5、讲评这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他可以帮助孩子进行互相的学习,从而激发孩子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美术说课稿 10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一册第11课《画汽车》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画汽车》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的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结合学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分析,学习概括、表现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点及表现。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㈠创设情境疑问导入
教学一开始,播放了奇奇买汽车的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汽车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汽车,为后面画汽车做好铺垫,并为学生设疑问,要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引出本课课题——《画汽车》。
㈡引导启发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
㈢自主探究大胆创作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我的汽车我做主”环节,鼓励学生自己创作,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㈣展示欣赏
评价作品,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做到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㈤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课虽尽,但趣无穷”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汽车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美术说课稿 11
一、《漂亮的瓶子》试讲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美术的三号考生,今天我要试讲的内容是小学一年级美术《漂亮的瓶子》(板书题目)。
一、动画导入
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特约嘉宾,他是大耳朵图图,可能有些小朋友认识他。图图遇到了麻烦事,他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今天带了剪刀、卡纸和彩笔,准备做手工,他想请大家来帮忙。到底是什么麻烦事呢?请看大屏幕。
2、哦,原来是图图把妈妈最心爱的花瓶打碎了,他非常着急,我们怎么帮帮他呢?
(学生回答:老师,我们可以帮助图图做一个花瓶)
我们可以帮图图设计一个花瓶(张贴:花瓶),设计的花瓶一定要漂亮(张贴:漂亮的),图图才能得到妈妈的原谅哟!
二、教学新知
1、中国人特聪明,在很久以前就设计出了许多漂亮的花瓶。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漂亮的中国陶瓷艺术吧。
师:你喜欢这些瓶子吗?为什么喜欢它呢?
(学生:因为它外形美观,制作精美,图案漂亮,色彩鲜艳)
表扬懂得从细处观察的学生。
2、这些漂亮的花瓶和我们人的身体一样,也有头有脚,它们的头叫做瓶口,脚叫做瓶脚,中间鼓鼓的大肚子叫做瓶肚,瓶口下面细细的部分叫做瓶颈。有的瓶子两边还长了两只大耳朵,我们就叫它瓶耳(老师边展示课件花瓶的图案边讲解)。
3、那老师如果在中间用一条线把瓶子分成了两半(课件),大家仔细观察这些花瓶,你发现瓶子左右两边大小怎样,形状怎样?(学生:两边的大小一样、形状一样)
老师:同学们真聪明,观察得真仔细。是的,这条线把瓶子分成大小完全相同的两半,我们就叫它对称。
老师:那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对称的啊?
学生:我们看到的蝴蝶是对称的,蜜蜂是对称的,人也是对称的。
4、(1)我们用手中的纸也能折出对称型。拿起你们手中的纸,跟着老师一起来折对称的长方形。这样边对边,角对角对好了,然后按平中间线。
(2)在剪花瓶之前,我们要画出心中花瓶的样子。花瓶是对称的,我们只要画出花瓶的一半就可以了。老师把连起来的这边放在左边,开口的这边放在右边,然后我以左边为瓶子的中间线,画出花瓶造型的一半。(媒体:折剪法的提示)
5、师:那么,怎样才能剪出一个大瓶子呢?(沿着纸的外形剪,尽量占满纸)
6、要让花瓶变得更加漂亮,我们还得给它进行装饰,让花瓶穿上漂亮的外衣。(出示做好的花瓶,贴于黑板上)这是老师装饰的花瓶,那么大家看一下,我们怎样能够让花瓶更加美丽呢?(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我们可以通过装饰让花瓶更加漂亮,比如:
(1)装饰花瓶时,我们可以给花瓶画上美丽的图案,涂上好看的颜色;
(2)也可以用彩色卡纸剪出各种图案,贴在花瓶上。
7、别的小朋友也设计了许多漂亮的花瓶,想不想看看?(媒体出示)
师:1、这些瓶子美吗?
2、这些瓶子美在哪里?用了哪些方法进行美化的?
(学生回答省略)
三、学生创作实践。
1、大家想不想也有这么漂亮的'花瓶啊,哦,大家都想啊,那让我们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来动手设计自己心中最漂亮的花瓶,待会儿老师把你们设计出的最漂亮的十个花瓶放到柜子里展出,然后选出最最漂亮的花瓶送给图图好吗?时间不多了,老师给你们十分钟的时间,赶快行动吧!
2、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你们制作瓶子的时候。
(1)要保持安静;(2)有问题请举手。开始行动吧!
步骤如下:
A对折纸,画出半个瓶子造型;B剪出造型;C勾画花纹,装饰美化。
四、展评添趣,总结延伸
今天同学们做的瓶子都很漂亮,图图非常感激我们班的小朋友!那我们今天的课就到此结束,大家回家后按照老师讲的方法,再制作一个更漂亮的瓶子送给亲爱的爸爸妈妈,好吗?
美术说课稿 1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中国的印染工艺历经千年,生生不息,独树一帜,鲜明的色泽,简洁质朴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本课是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课。本课的设计汲取了染缬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并将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巧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制一方手帕。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材,凭借折叠构成的原理,利用纸纤维的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从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节奏,又色彩鲜艳,变化生动活泼,呈现四方连续纹样的一方纸手帕。本课既能提高儿童学习美术的爱好,又能与传统教育紧密结合,使学生既把自己学到的,头脑中积累的图案形成学有所用,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有关的美术知识和民间传统艺术。
2、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在愉快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开发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新课程提出的新理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把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确立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启发多种折叠方法,染制出色彩鲜明,图案漂亮的手帕。
难点:折法多样,色彩搭配合理。
4、说教具学具预备
根基教学内容的需要,本课需预备以下教具学具:
教具预备:花手帕实物、花手帕范作、教学录像等。
学具预备:纸、麻布、丝绸、包装布、颜料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学法分析
教学本课我坚持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练习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自己所把握的一些基本折纸方法,和对色彩的搭配的熟悉,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探究法”、“讨论法”、“参观法”、“评价介绍法”等教学方法。采用“探究法”、“讨论法”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教师发下的范作进行探究、讨论,互相启发以获取制作方法。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更客观、更全面的进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快乐,我采用了“参观法”和“评价介绍法”。
2、学法分析
在学法上我采用“忆一忆”、“看一看”、“想一想”、“染一染”、“摆一摆”、“自主探究”、“论一论”、“制一制”、“评一评”的.方法完成本课。首先,让学生回忆所熟悉的花手帕录像,让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花手帕有什么异同之处,使学生对不同款式的花手帕有个初步的了解后,再启发学生想一想如何制作款式多样的花手帕,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染一染,摆出来展示展示,接着发下范本让学生自主探究其制作方法,组员互相讨论,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创作能力,然后动手制一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最后评一评,提高审美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分为6个环节:引题激趣——发现方法——尝试表现——创作表现——评价交流——拓展小结。具体如下:
1、引题激趣
课一开始,我现场迅速的表演了一个浸染纸巾的游戏,布满诱惑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演,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我想: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的一点应该是使孩子们对所学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爱好,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爱好才能积极参与。
2、发现方法
紧接着,我问:“老师是怎样制作这块花手帕的?”通过小魔术,学生便能很快得出结论:折纸——染纸——打开。进一步质疑:“在染的时候,我是怎样做的?”顺势小结浸染这一基本方法,让复杂的教学过程变得简单、直观。
3、尝试表现
(1)、染法
首先,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出示一张实物花手帕,再一次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猜一猜,议论,通过欣赏浸染、点染相结合的作品,开阔学生在很轻松的氛围中把握知识。学生通过尝试,感受了不同方式的染法产生的丰富的色彩及图案的变化与韵味。
(2)、折法
我先出示几种基本折法的图案,让学生先分小组尝试模拟,然后讨论折叠的染制的方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创作表现
在经历了多个环节对染纸艺术的了解后,学生已经急不可耐了。他们愉快地开始了,脸上都乐开了花。我也成了“客人”。学生把握了学习方法,就如同鸟儿学会翱翔,遨游天空,自己娴熟地进行创作设计。
5、评价交流
我主要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1)、自评。让学生发现自己作品的闪光点。
(2)、互评。让学生们在共同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师评。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有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
6、小结延伸
(1)、延伸:“课将尽,但趣无穷”,展示不同的材料(出示实物:皱纹纸、麻布、包装布等。)以及染纸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下,不单只是学习,把握技能,还要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有所用。
(2)、总结。将染制的书签作为小礼物奖给优胜组。
美术说课稿 13
一、说教材
面包是幼儿非常熟悉且喜爱的食品,烤面包的方法不仅有趣,而且新奇。我们选择并设计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烤面包”活动,旨在让幼儿在“涂涂”“烤烤”“尝尝”的过程中,学习水粉涂色、色彩对印的技能,充分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根据《纲要》艺术领域“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1.知识目标:巩固对红、黄、绿、紫四种常见颜色的认识,感受色彩的美。2.技能目标:大胆选色,学习习近平涂的方法与蘸色的技巧。3.情感目标:体验活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活动的重点:巩固对四种常见颜色的认识,学习涂色,体验玩色的快乐。活动的难点:学会蘸色的技巧,用平涂的方法涂满“果酱”。活动的准备:(详见活动设计的准备)。充分有效的活动准备是美术活动成功的前提。本活动准备既关注幼儿已有经验的积累与参与,也注重教具的形象性与作画工具的合理性。如选用的水粉笔,是长水粉笔截掉一段笔杆而成的──这是我们反复实践后确认的,这样更方便幼儿的使用。本活动宜在小班第二学期进行。
二、说教法与学法
本活动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讲解示范法和指导法,来适应教学内容传递的需要和幼儿的`认知结构特点进行教学。通过操作与语言的紧密结合来突出重点,以变抽象为具体、变生疏为熟悉的办法来突破难点。用简洁的、游戏化的语言进行演示与讲解,使作画的每一个步骤和要求形象化、具体化,易为幼儿所理解与掌握。同时,我还运用了兴趣式指导和渗透式指导法。从幼儿出发,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融在一定的情境中。如:蘸色的技巧,是按情节发展,边演示边以游戏口吻强化:“蘸点果酱,舔一舔,涂在面包上”“蘸点果酱,舔一舔,果酱涂得满满的”……再如,要求幼儿均匀涂色,是这样说的:“果酱涂得满满的,面包的味道就更好了”;将涂上的色彩对印:“把涂满果酱的面包合起来,压一压,免得果酱流走了”。从而避免说教式的提要求和示范。通过教师的演示,游戏化的强化,幼儿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边听边看,不知不觉领会了涂色要领,在边说边操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醮色的技巧,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说活动程序
总的设计思路是:根据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设计以“兔妈妈收徒弟,兔宝宝学烤面包”为中心主题,以教师的示范幼儿练习为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流程是:讲故事导入→教师示范(取面包→介绍果酱→涂果酱→烤面包→展示面包)→幼儿练习→活动评价(展示幼儿烤的面包,请客人品尝)。具体活动程序如下:1.导入:以故事导入课题。创设富有童话色彩的游戏性情境,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富有情感的角色(兔妈妈和兔宝宝),易于促进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时间1.5分钟)2.新授:教师示范“烤面包”。通过教师游戏化的口吻,准确的讲解示范,使幼儿自然地掌握烤面包的步骤,明确烤面包的要求。同时,又让幼儿体验到“烤面包”带来的色彩美(色彩对印)与成功的快乐,更激起幼儿自己烤面包的强烈愿望。(3.5分钟)3.练习:幼儿烤面包,教师巡回指导。教师观察幼儿,并用游戏口吻进行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涂画。指导时注意个别差异。(13—15分钟)4.活动评价:请客人品尝。以请客人品尝的形式进行,既合乎主题情节,又利用了可借用的教育资源,让众多的听课老师参与活动的评价,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得到他人的评价,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促进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2分钟)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活动游戏性、趣味性极强,进一步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情境中,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发展。
美术说课稿 1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十课《风的魅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八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
《风的魅力》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属于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领域。该领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五年级下学期安排《风的魅力》这样的内容,是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而进行的,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制作能力。教材的要求是引导学生认识风能,运用各种材料加工出风力玩具。在制作风能玩具的乐趣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本课是一节集欣赏性、科学性、创造性、乐趣性于一体的美术课。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本节课的设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的精神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风能。
2、操作目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加工成风能玩具。
3、情感目标:在制作风能玩具的乐趣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的教学
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难点是:制作简易风筝的骨架扎法以及风筝的绘制。
五、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教无定法、以学定教”,依据新课程标准 “以学生为主体”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 的理念,教师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节课重在寻找生活中的美,挖掘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范例教学法等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范例的欣赏,感受美的过程,乐于去发现美,感悟美,进而激发创造美的欲望。
说学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1)运用联想的学习方法;(2)动手尝试练习的学习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法和学法,采用直观欣赏范作、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学生自主创作等多种形式。
六、说教具学具准备:
为了使学生能成功的制作风能玩具,我准备了以下
教具:多媒体资料、老师和学生作品等。
学具:纸、细竹条、彩纸、细线、剪刀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本课教学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将以以下五个环节设计,实施本课教学。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伊始我让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会飞玩具如——风车、纸飞机、飞碟等。请同学们现场演示一番,学生会争相演示,会飞的玩具成为课堂的景观。这样为孩子们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求知的欲望,经过体验,让同学们说说它们为什么能飞起来呢?小组讨论得出是风能的作用。
(课件出示)介绍了什么是风能及合理利用风能,既可减少环境污染,又可减轻越来越大的能源短缺的压力。自然界中的风能资源是极其巨大的是地球上可资利用的水能总量的10倍。引导学生说说风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如风能发电,风帆助航,风车提水,风力致热等等,风能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还会带来一些灾难,如龙卷风、飓风等,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强大的风能,为人类造福。这样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更加深刻的了解风能。
这时引出本课课题《风的魅力》并板书课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通过玩会飞的玩具,体验风的作用,引出本课。)
(二)、设置情境、探究学习:
刚才老师已经用体验活动和课件介绍的方式让学生对风能以及风能玩具产生了极大兴趣,在这个最佳的学习状态基础上,老师再次给学生介绍一个重量级的风能玩具——风筝,从而更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时老师播放山东潍坊风筝节视频,让学生置身风筝节,感受风筝节盛况和放飞风筝的乐趣。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潍坊是风筝的发源地,(点视频)潍坊风筝制作历史悠久,属中国三大风筝派系之一。潍坊风筝题材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和民间生活气息。
每年4月20日至25日举行潍坊国际风筝节,每年都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赛。潍坊风筝博物馆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专业博物馆,它题材广泛,花样繁多,扎技精湛,造型各异,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留连忘返。
学生了解了潍坊风筝节之后,教师再以著名诗人高鼎写的一首《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休息日在广场上放风筝的体验。
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对风筝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时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风筝制作步骤,同时教师进行示范制作
1 将竹条绑扎成十字形
2 用两根竹条做斜杆,用薄纸蒙在骨架上
3 用一根线拴在横杆和竖杆的交叉点上,另一根拴在下端
4 美化风筝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提示:
制作风筝时的最重要因素要对称,否则两边会受风力不均衡,影响风筝上天。可除了风筝外形,图案色彩也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理解风筝的结构特征、制作步骤和方法,能设计出有个性的风筝
教师再次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多种图案样式的风筝给学生欣赏,从而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
(三)、学生制作,老师辅导:
此时创设学习情境:一年一度的风筝节马上就要开始了,潍坊正在募集优秀风筝作品进行展评,你们有兴趣参加吗?心动不如行动,还等什么呀,赶紧开始吧!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时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讨论创作构思,并在小组内展开竞赛,学生在积极的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完善构思,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让学生根据各自带来的材料,进行制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我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动手操作,并及时的给予帮助和指导。)
大约十几分钟后,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针对作品情况进行点评,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体验放飞、总结经验:
制作完成后,让同学们带着风筝到学校操场,进行试飞比赛活动,感受风的魅力,有的小组的风筝不仅制作漂亮,而且飞的很好;有的小组风筝飞不起来,让大家帮他们查找原因并及时调整,请学生选出选进风筝节的作品,并说明理由。
(五)、课堂小结并拓展:
在上面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拓展这一环节让学生课后了解世界上最大的风筝、最小的风筝、最重的风筝、最长的风筝,还可以制作更多的风能玩具。让学习从课堂走向课外,进一步发现美,探究美,提高审美情趣。
这样的课堂设计,使学生以学、练结合,发现学习和美育相融,符合美术新课标要求。
八、说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作画过程与板书相配合,做到和谐一致。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教学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多有不到之处,还请各位教师批评指导,引领我在今后提升教学素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探究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美术说课稿 15
一、说教材
《家乡的桥》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12课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优美的文字描写了记忆中故乡美丽的小桥,展现了江南水乡那份优雅的意境。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二类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
2、过程与方法
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
重难点与关键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三、说教法
自读自悟法,朗读体会法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入情入境。
1、师:江南水乡河湖交错,小桥流水,如诗如画,一起去看看吧!
2、齐读课题
3、审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生字组词。
2、,理解预习3的词。
3、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初识家乡的桥。
1、指名读课文,你对家乡的桥有哪些了解?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2、学生交流
①故乡江南的小河多。(板书:河多)
②小桥的数量多。(板书:小桥多)
③小桥的造型千姿百态。(板书:造型多)
④小桥的名称美,来历多,字体各不相同,关于小桥的故事多。(板书:名称美)
⑤小桥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是孩子们的“乐园”。(板书:乐趣多)
⑥作者最忆家乡的桥。(板书:忆桥)
四、欣赏家乡的桥
(一)数量多
1、出示句子
在我的故乡江南,弯弯绕绕的小河,象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小河长,小桥多。桥连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如果提着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
2、那么多的桥造型却各不相同,千姿百态。
最简单的是过户桥,一块长石板搁两端,把两户人家连起来;最漂亮最有气派的数单拱桥,桥洞像个大大的圆饼,两边的几十级石阶形成个大“八”字,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夜里,你撑条小船过去,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3、指导朗读
(二)桥名美
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
(三)桥趣多
整个炎热的夏天,家乡的桥也成了我们的乐园。我们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我们在桥边钓鱼、摸螺蛳,碰得巧,还能从桥洞捉一对毛蟹呢!
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我们__________,我们________我们____
五、配乐朗读,拓展感悟
1、此时,故乡的桥不再模糊,它清晰的展现在眼前。配乐朗读全文。
2、当年的孩子长大了,他时常想起家乡那千姿百态的桥。他爱的只是桥吗?
3、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随着弯弯绕绕的小河,象一条条血脉,网布在作者身上。这一座座小桥,不正将作者和故土相连吗?
六、课堂小结,感悟乡情
是啊!家乡的桥是那么千姿百态,富有情趣,他给孩子带来快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桥,童年的回忆就是对桥的回忆。时间可以让人淡忘许多东西,但对家乡的感情,对童年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这就是乡情!
七、作业设计
选家乡的一种事物写一写
板书设计:
12.家乡的桥
河长桥多
故乡江南桥千姿百态孩子们的乐园
桥名优美
美术说课稿 15篇
美术说课稿 1
一、教学理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严峻地摆在我们每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面前,原教材的滞后性让我们面对新的考验,因此,我们在更新观念的同时,要注意拓展教材的内容,赋予它新的生命,使它对人的终身发展有价值。
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重新审视教材,处理教材,对每位老师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新的教育理念提出:教师应成为教材的一部分,而且要不断更新,这里的更新不但指的是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更新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信息和教学方法;更要把所掌握的新能力、新本领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积极地转变观念,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那么,我们的教学面貌必将焕然一新。
实验教材第一册中的《画汽车》是一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绘画创作课。之所以把它称之为绘画创作课,是因为我觉得单纯地把它看作为一节绘画课是不够的。虽然现在的学生天天能接触到汽车,许多学生家中就有私家车,更多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喜欢玩汽车,可以对汽车的结构、类型,甚至性能说得头头是道,有些可以说比老师了解得还要清楚。但作为一年级小朋友,他们的接触面毕竟有限,如果只是要求他们从自己观察的角度出发,画一辆汽车,有可能大家画的汽车都是千篇一律,大同小异。这就有违于新课标中提出的“美术课中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课程设置进行新的处理。
二、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汽车的有关知识(种类、外形特点、用途等)。
2、情感目标:树立赶超先进、为国争光的志向。
3、技能目标:能用线条勾画出一二种不同类型的汽车。
4、创意目标: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功能上、造型上设计汽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不同的几何图形构画出一二种不同种类的汽车。
难点:启发联想和想象的过程,逐步丰富想象后的造型特征。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几何图形纸片(教师为学生准备:圆形2个、长方形2个、梯形2个)10组
教师:奖杯(“迷你车”、“多功能车”、“皇冠车”若干个)
(四)、教学设计:
1)启发引导(激发创意)
1、组织教学,明确要求。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将是一位汽车设计师,要亲自为人们设计各种各样的汽车。
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大家都见过也坐过汽车,但是你知道汽车分哪几种吗?
(文字板书)汽车按其功能可分为客车、货车和特种车三大类。
3、游戏:组装汽车。
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几何图形纸片进行汽车组装竞赛,看哪个汽车厂设计的种类最多。
小组汇报说说设计了哪几种汽车?
(2)要点辅导(构思创意)
1、教师:汽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有利必有弊。(演示撞车事件引起的交通堵塞,废气污染)你希望看到这些吗?(学生:不)该怎么办?
2、绘画活动:汽车设计师
教师:就让我们充当一回汽车设计师,请大家为人们设计一辆或几辆想象中的汽车。我们还可从哪些方面提高汽车的功能,使它的利大于弊?
提示:1、可以在原有汽车功能或色彩上进行改造。(如车能飞,车能在水中游……)
2、可以用你喜爱的动物、植物以及其它事物的外形进行设计。
3、还可以在设计的汽车旁写上功能或特征类的文字。
(3)创作体验(展现创意)
1、学生作画,教师辅导。(课件配乐)
学生根据提示直接在纸上创作。教师在巡视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提出参考建议;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作画,培养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2、欣赏讲评作品“汽车展览会”。
(1)教师以主持人角色举办“汽车展览会”。
请小朋友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前边,大家一起来评出奖项。
“迷你车”:要求色彩鲜艳,形状美观大方。
“多功能车”:要求多功能,用途广。
“皇冠车”:要求既美观大方,又功能齐全。
(2)肯定小朋友精彩、生动的设计。对可以修改补充的作品,鼓励继续补充改进。3、课堂小结
三、教学反思:
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对比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讨与反思。
1、游戏:组装汽车。
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几何图形纸片进行汽车组装竞赛,看哪个汽车厂设计的种类最多。
小组汇报说说设计了哪几种汽车?
设计一辆车,在探究性学习里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
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让学反思: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每个人都有机会来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使每位同学在教学活动一开始就有一次创作的机会,为后来的大胆想象,特别是为造型上的创新提供了较好的舞台。从实践结果看,确实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2、绘画活动:汽车设计师
教师:就让我们充当一回汽车设计师,请大家为人们设计一辆或几辆想象中的汽车。我们还可从哪些方面提高汽车的功能,使它的利大于弊?
提示:
(1)、可以在原有汽车功能或色彩上进行改造。(如车能飞,车能在水中游……)
(2)、可以用你喜爱的动物、植物以及其它事物的外形进行设计。
(3)、还可以在设计的汽车旁写上功能或特征类的文字。
反思: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探究统一。虽然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是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就包含了教学内容的拓展,使学生不会再局限于自己观察到的、看到的汽车,创作的余地就更大了。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共同探究,使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学生的作业中,就出现了苹果汽车、兔子汽车、西瓜车、长翅膀的车、鱼车……。但在实践中,我发现如果能给学生提供一些已有的奇特形状或功能的汽车图片,学生的想象会更加精彩。
3、欣赏讲评作品“汽车展览会”。
(1)教师以主持人角色举办“汽车展览会”。
请小朋友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前边,大家一起来评出奖项。
“迷你车”:要求色彩鲜艳,形状美观大方。
“多功能车”:要求多功能,用途广。
“皇冠车”:要求既美观大方,又功能齐全。
(2)肯定小朋友精彩、生动的设计。对可以修改补充的作品,鼓励继续补充改进。
反思:在评价中采用,教师评、学生评,评个人、评集体等多种评价方式,也是想达到对学生的一个促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由于课前就强调了最后要奖励小红花,所以,整节课学生的秩序井然有序,即使在活动中也没有出现混乱状态。
教学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教材的使用上也是如此,但总目标是一样的,让我们以孩子的观点看世界,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选择学生最喜欢的方式和最适合师生的内容,赋予教材新的生命,师生一起成长。
美术说课稿 2
各位评为老师好:
今天我说的是浙美版第五册第2 课《我们爱劳动》根据说课的要求,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部分进行说科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属于“造型、表现’的内容。按课标的要求,初步认识形,色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着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生活中的人物动态千变万化,在劳动时则会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动作。本课通过对不同的劳动的认识,逐步对其解析,了解劳作时的基本动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的动态美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基于对教材的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操作目标: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和创造力活跃,而且该年龄段的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得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课前准备
前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堂课可否成功的实施成功美术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准备美术的工具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二、教法学法
都说好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我在教学上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炒作为主线”的教育思想,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将采用情景创设法,观察比较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引导教学法为主,结合学生的心理,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学法上,我本着活动性,自主性的原则,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并放手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让学生用讨论、观察,思考,比较等学习方法,来体验学习的乐趣。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会全方位渗透到教学程序中。
三、教学过程
课程标准提出: “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是学生思维流畅性、灵活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并重视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功的能力”因此,必须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看,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思,培养个性。
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情境引入。
教师用课件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秋天辛勤农民伯伯在田里收割、背谷子的的画面。启发学生: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当时的心情怎样?请学生回忆并交流。让学生对劳动产生兴趣,为学生下一环节学习做铺垫。并引出了课题。(板书我们爱劳动)
2.师生探究,扩散思维
接着展示一段视频是关于教师本人在家抹地板的内容,通过这段视屏让学生也感受到老师也是热爱劳动的,并且能体现劳动特征和动态的特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请同学到讲台前模仿一种劳动的动作,让学生来猜猜他在干什么活。
教师总结:人在劳动时产生了有规律、有节奏的优美动态。
教师设问:人在劳动时身体的各个部位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学生体验:小组内同学表演一个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并用动态线表现人物动作。
比如一个小组的活动:
一个学生来模仿晒鱼干的动作。
观察:这位同学在晒鱼干的时候,他的身体有哪些变化?
头怎样变化?(看鱼干。)
身体怎样变化?(有点弯曲。)
手怎样变化?(一只拿着筐一只拿着鱼。)
脚如何变化?(前后分开了。)
小组成员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
展示教师利用课件演示人体劳动时的动作和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平衡关系。并欣赏米勒的《拾穗》不仅让学生分析人物的动态,也让学生欣赏、交流整个劳作场景的美感。
教师在学生讨论分析后予以总结各项劳动都有各自的运动规律,身体各部分之间为保持平衡也会发生相关动态。因此,在劳动时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
3.注重动态,感受劳动美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劳动中的动态美,和平衡关系。劳动的环境也能达到画面传神的效果。在这一环节我在屏幕上,滚动着同龄人的作品,请学生尝试练习一张关于大扫除的作品,也可以是其他的劳动场景。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造型美观。在创作的过程中,并播放《劳动最光荣》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在优美欢快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并体验在课堂中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中,遇到各种问题,我会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解决问题,进行更好的创作。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
4.激发潜能,表现评价。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完成作品后评价以劳动中动态为最基本的标准,兼顾劳动场景。我在这个教学中采用(1)学生互评(2)小组互评 在这基础上在做教师的点评,肯定表扬一些好的作品,对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作成果。此环节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作品的展示,让学生感受生活需要美,美需要人们去创造的道理。
5.总结归纳,课后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在课将结束时注重课上的总结,和课后的延伸。如:这堂课同学们的表现的让老师很满意,同学们是个勤劳的孩子。多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让爸爸妈妈也知道我们的同学是不仅聪明,而且爱劳动。通过课程,达到了学生在情操上的教育,这就是美育的目的。
五、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设计必须体现美术学科的特点:文字表述不宜过多,设计要简明概括,图文并茂。
我们爱劳动
头
身体
劳动动态 手
脚
劳动场景
总之,本课的设计,我从美术课程课标入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力求做到:导课“趣”
授课“活”创作“新,结课“巧”。 我的说课完毕,结束
美术说课稿 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转身板书《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回到原来位置
一、说教材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第15册第1课的内容。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的设置突出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所折射的时代文化特征,所打上的历史烙印。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发展综合思考能力。教材选择了若干中外美术作品,包括绘画、服装、工艺、建筑和摄影等。引导学生理解在人类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中,美术是如何反映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所以我会注意学生的学情。针对他们的年龄及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把握。由于他们的认知领域已经比较完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开始向多维度发展。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的来启发引导,结合他们的学习能力足以很好的完成本课的学习活动。
1.知识目标:对一些代表性的作品欣赏、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能力目标:将历史、地理等科学知识与美术能力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美术是人类的文化造型载体”这一基本知识。
(2)难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方法中我先说教法,根据本课的性质和学生对象的情况特点分析,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欣赏法和情景教学法。
接下来我说学法,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引导点拨,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我将分为导入,教授课程,共同探究,最后小结这几个步骤:
1.导入:展示一组图片:出示作品——壁画艺术.《舞马衔杯纹银壶》(唐)和《三彩骆驼载舞俑》(唐),欣赏《韩熙载夜宴图》提出问题思考与讨论。我在学生常识性地回答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得的。即便文字出现以后,也需要造型实物提供直观的印证。所以,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是有美术的意义,而且能够代表一定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2.教授课程
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A欣赏图片:我会利用媒体展示图片:《簪花仕女图》以及时代背景。在欣赏的同时我会穿插提出问题:
(1)比如在看《簪花仕女图》整体场景的时候,让学生再仔细观察过后说说自己的对这幅画的理解。从作品中,你能看出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场景?
(2) 在欣赏局部的时候,我会引导学生从作品仕女的华美服装和精美的首饰中入手,观察讨论唐代纺织技术与工艺水平如何?
(3)从画面上的人物动物在唐代就已经被描绘的如此栩栩如生细致入微,而在当今社会却甚少佳作。对这一现象你有什么感受?我想通过本问题的设置使同学们明白在当今社会中绘画教育的利与弊,从而深化本课的情感价值目标。
3.共同探究
为了进一步论证“为什么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我会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欣赏评述方法对本组作品进行简单分析和评价:
分别展示“青铜文化”、“唐代人物画”、“西方绘画”、“建筑与文化”、“服装文化”五个方面的图片。师生共同探究证明“为什么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通过同类美术作品来反映当时的历史。
每组代表分别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4.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我们更进一步的认识到了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深刻魅力和内涵,我希望我们以后再欣赏美术(艺术)作品的时候,不要仅仅只从审美价值的方面去做审视,而且还要善于发掘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将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5.作业布置
(我主要根据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布置作业,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如:欣赏淡彩画作品《春》,并试着分析作品蕴含的人类文化,有不懂的地方下
次上课大家一起讨论。
探讨:除了美术外,其他艺术,诸如音乐,戏剧,电影,文化等是否也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为什么?
六、板书设计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我的板书线索明确、逻辑严密、层次清楚、简洁明了。由于时间关系板书展示不完整,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美术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课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的第八单元课程,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编写意图主要是借助自然风景及表现自然风景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掌握观察自然色彩变化的方法,获得表现自然色彩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界色彩变化与关系的审美感受与认识,并直接为第8课《绚丽的阳光》中印象派风景画作品的欣赏做技术准备。
2、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观察和研究自然色彩现象中,分析自然界丰富的色彩变化,并思考它们形成的原因。引导他们感受、体会和解释自然色彩造成的视觉印象,领悟艺术表现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为:
(1)知识目标
*感受大自然丰富的色彩之美,初步了解自然色彩形成的原因和规律。
(2)能力目标:
*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3)发展目标:
*在临摹或写生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观察自然色彩变化的方法,获得表现自然色彩关系的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明确并建立色彩空间的秩序感,即分析同一色彩在不同的空间前后产生的色彩差异,分析不同色彩在不同空间前后产生色相、纯度、明度的对比强度。]攻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和展示大量的自然风光图片和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并展开讨论。从而获得理性的认识。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这一课的首要任务是观察自然色彩,了解写实绘画中色彩表现的问题。在第一课时中,首先把重点放在感受、分析自然色彩上,为理解绘画色彩作铺垫。通过图片观察自然色彩,有感情地描述色彩景物,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感受并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随着分析的深入,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转向对写实绘画作品的欣赏。从对画面整体的感受入手,描述对作品表现出的情绪、色彩和画面效果的理解。然后选取局部色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色相、明暗和纯度的变化和笔触的运用,讲解自己对作品主题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创造作业法。
三、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加强学生对自然界色彩变化与关系的审美感受与认识,本课大量采用作品局部抽取放大法。在回顾知识的基础上,分析色彩对比所产生的感觉,如强烈、柔和、平静、明快、沉闷等;(明暗关系、冷暖关系),
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写实绘画作品中色彩表现的方法,获得的色彩观察方法与经验,然后,尝试利用参考图片或外出写生,画一幅写实性的色彩风景画。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享受。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
1、创设情景激趣活动导入
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借助自然风景与摄影、绘画作品,分析不同光源下的色彩关系。并思考它们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感受并运用语 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在描述过程中,启发学生讨论诸如光源、物体和环境之间的色彩关系,结合物理学的一般知识,分析光、大气层和照射角度,不同季节植物的色彩特点以及环境的反射光等问题。如:早晨和傍晚的色彩呈现暖色;阳光下景物,受光面与背光面形成冷暖色对比;雪地上的背光面呈现天空的颜色;叶子上的高光 受到天空色彩的影响等等。对不同季节、时间的风景图片进行较细致的色彩比较研究,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景物色彩产生的原因。
2、讨论绘画作品或摄影作品为什么总是倾向某种颜色?
对这个问题,通过活动来回答:
学生尝试用各种方式改变白纸盒的颜色。
①. 教师用光源色来改变白纸盒的颜色。
②. 教师用环境色彩来改变白纸盒的颜色。
③. 师生共同总结:白色物体的受光面受光源色的影响,背光面受环境色的影响。
3、切入正题
①. 欣赏风景图片(播放音乐)。
②. 请学生分析风景画中白色物体的色彩倾向。
⑴. 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景物中物体的色彩往往多种多样,如果景物的固有色不是白色,而是其他的颜色,它的色彩会发生变化吗?
⑵. 教师从风景画中同一景物的受光面、背光面、中间面中拖出色块,请学生来判断、分析,教师及时肯定学生并总结规律。
①受光面:固有色+光源色。
②中间面:固有色为主。
③背光面:固有色+环境色的反光。
3、教师提供风景图片,并标出同一景物的受光面、中间面、背光面。
4、深入分析
引导学生逐步转向对写实绘画作品的欣赏。同样,从对画面整体的感受入手,描述对作品表现出的情绪、色彩和画面效果的理解。然后选取局 部色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色相、明暗和纯度的变化和笔触的运用,讲解自己对作品主题的认识。
5. 欣赏不同意境的画面。
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如《迷人的夏日》和《三朵 云》两幅作品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了不同的情绪。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作品:
1、说出画面的色彩倾向;(色调)
2、归纳两个不同色相,比较面积的大小;(整体的对比关系)
3、分析色彩对比所产生的感觉,如强烈、柔和、平静、明快、沉闷等;(明暗关系、冷暖关系)
6、绘画步骤:
(教师演示,多媒体播放)
1. 安排构图(展示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
2. 画出主要色块。
3. 适当补充和调整细节。
7、尝试表现
参考图片或写生,选择适合的画面,运用颜色和画具,画一幅色彩风景画
(要求注意轻重、干湿、运笔的变化,)
8、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完成的作品,教师积极引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信评价与交流。探讨各自作品的特点与不足所在。
五、说板书设计 :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欣赏范画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美术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中国的印染工艺历经千年,生生不息,独树一帜,鲜明的色泽,简洁质朴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本课是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课。本课的设计汲取了染缬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并将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巧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制一方手帕。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材,凭借折叠构成的原理,利用纸纤维的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从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节奏,又色彩鲜艳,变化生动活泼,呈现四方连续纹样的一方纸手帕。本课既能提高儿童学习美术的爱好,又能与传统教育紧密结合,使学生既把自己学到的,头脑中积累的图案形成学有所用,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有关的美术知识和民间传统艺术。
2、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在愉快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开发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新课程提出的新理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把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确立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启发多种折叠方法,染制出色彩鲜明,图案漂亮的手帕。
难点:折法多样,色彩搭配合理。
4、说教具学具预备
根基教学内容的需要,本课需预备以下教具学具:
教具预备:花手帕实物、花手帕范作、教学录像等。
学具预备:纸、麻布、丝绸、包装布、颜料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学法分析
教学本课我坚持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练习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自己所把握的一些基本折纸方法,和对色彩的搭配的熟悉,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探究法”、“讨论法”、“参观法”、“评价介绍法”等教学方法。采用“探究法”、“讨论法”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教师发下的范作进行探究、讨论,互相启发以获取制作方法。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更客观、更全面的进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快乐,我采用了“参观法”和“评价介绍法”。
2、学法分析
在学法上我采用“忆一忆”、“看一看”、“想一想”、“染一染”、“摆一摆”、“自主探究”、“论一论”、“制一制”、“评一评”的方法完成本课。首先,让学生回忆所熟悉的花手帕录像,让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花手帕有什么异同之处,使学生对不同款式的花手帕有个初步的了解后,再启发学生想一想如何制作款式多样的花手帕,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染一染,摆出来展示展示,接着发下范本让学生自主探究其制作方法,组员互相讨论,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创作能力,然后动手制一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最后评一评,提高审美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分为6个环节:引题激趣——发现方法——尝试表现——创作表现——评价交流——拓展小结。具体如下:
1、引题激趣
课一开始,我现场迅速的表演了一个浸染纸巾的游戏,布满诱惑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演,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我想: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的一点应该是使孩子们对所学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爱好,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爱好才能积极参与。
2、发现方法
紧接着,我问:“老师是怎样制作这块花手帕的?”通过小魔术,学生便能很快得出结论:折纸——染纸——打开。进一步质疑:“在染的时候,我是怎样做的?”顺势小结浸染这一基本方法,让复杂的教学过程变得简单、直观。
3、尝试表现
(1)、染法
首先,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出示一张实物花手帕,再一次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猜一猜,议论,通过欣赏浸染、点染相结合的作品,开阔学生在很轻松的氛围中把握知识。学生通过尝试,感受了不同方式的染法产生的丰富的色彩及图案的变化与韵味。
(2)、折法
我先出示几种基本折法的图案,让学生先分小组尝试模拟,然后讨论折叠的染制的方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创作表现
在经历了多个环节对染纸艺术的了解后,学生已经急不可耐了。他们愉快地开始了,脸上都乐开了花。我也成了“客人”。学生把握了学习方法,就如同鸟儿学会翱翔,遨游天空,自己娴熟地进行创作设计。
5、评价交流
我主要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1)、自评。让学生发现自己作品的闪光点。
(2)、互评。让学生们在共同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师评。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有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
6、小结延伸
(1)、延伸:“课将尽,但趣无穷”,展示不同的材料(出示实物:皱纹纸、麻布、包装布等。)以及染纸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下,不单只是学习,把握技能,还要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有所用。
(2)、总结。将染制的书签作为小礼物奖给优胜组。
美术说课稿 6
一、教学目标
依据幼儿园美术教育大纲中对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要求,以及学前幼儿美术教育大班年龄段的培养目标,结合教材本身的要求,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以下二点。
1、在幼儿已初步掌握水墨画表现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幼儿用水墨画表现方法根据主题进行创作性绘画。
这条目标是根据纲要艺术领域内容中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设计的。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讲述能力,使之萌发热爱秋天的情趣。
这是一条情感目标,我在教学中允许幼儿讲述自己在秋天里的有趣故事,可小组交流、个别交流,并请幼儿欣赏范画,激发他们对本次活动的兴趣及积极参与的欲望。
二、预知幼儿情况
水墨画是幼儿平时接触较少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前阶段的接触,他们有着浓厚的兴趣,非常愿意参与活动,但在表现方法上还欠缺,本次活动将鼓励幼儿用水墨画的表现方法来创造,同时帮助幼儿解决画面的布局问题。
三、教材分析
根据季节变化及主题的确定,我选择了《我爱秋天》这个内容,在这之前,幼儿已经学习了有关秋天知识的音乐、语言、科学等教学活动,对秋天有着丰富的认识,为本次活动奠定了基础。活动的内容符合大班幼儿的能力水平。
四、活动的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用水墨画的表现方法根据主题创作。水墨画不同于其它的艺术形式,除材料的不同,对幼儿用笔及水分掌握有着很高的要求,本次活动主要让幼儿控制好用笔的水分。
难点是幼儿对画面的安排。通过讲述、交流、欣赏,幼儿的脑海里有着许多有关于秋天的画面,很多很多,不会安排画面,会使画面出现乱、脏的现象,这里老师要引导幼儿选材、抓住主题。
五、教学方法及策略 1、突破重、难点的策略
重点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次提醒幼儿用笔水分,可以示范毛笔蘸墨的过程,帮助幼儿掌握水分,要求蘸墨后要在准备好的废报纸上试一试,调整好水墨量后才可在宣纸上作画,以免出现脏的现象。
难点策略:幼儿年龄较小,他们会认为画的越多越好,这恰恰是水墨画最忌讳的。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开阔幼儿的思维,还要帮助他们归纳,找出最主要的、最贴近主题的内容。例:如果是丰收为主题的,以田地、农民伯伯为主;或是以果园为主。如果是表现秋天风景的美丽,可以抓住秋天的落叶做重点描绘。总之,画面有一两个主要表现的内容就可以了,多反而会乱。
2、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方法及策略
(1)通过谈话、欣赏,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讲出秋天最喜欢去的地方,丰富幼儿关于秋天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在谈话中,鼓励幼儿讨论、交流,并相互学习。通过观察、讲述、启发想象、配乐表演等,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
(2)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创造。
在活动中,我还有意给幼儿创设表现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倾听、思考、来获得相关知识。如;在展示作品中,鼓励幼儿为自己的画命名、讲述画面、和同伴共同欣赏别人的作品等,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的条件。
(3)灵活运用体态语言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教师的体态语言在本次活动里使用较多。一方面,它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它又是教师与幼儿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老师鼓励的目光、赞扬的手势、认可的点头对幼儿都起着极大的激励作用,这也是纲要所提倡的。
六、教学环节设计 本次活动的教学环节主要有三大部分。
1、开始部分
教师启发性的谈话,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萌发幼儿进行“我爱秋天”主题画的创作愿望。
2、基本部分
首先是出示图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掌握主题画的画面安排及色彩的运用方法,并能大胆用水墨画的手法进行创作。
接着,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行主题绘画;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最后,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画面进行讲述,要求讲的有顺序,较完整。
3、结束部分 教师将幼儿的作品挂在教室四周,供幼儿欣赏,并请幼儿从画面安排、色彩运用、形象处理、想象力丰富等方面进行自我、相互讲评。
美术说课稿 7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一册第11课《画汽车》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画汽车》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的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结合学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分析,学习概括、表现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点及表现。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㈠创设情境 疑问导入
教学一开始,播放了奇奇买汽车的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汽车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汽车,为后面画汽车做好铺垫,并为学生设疑问,要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引出本课课题——《画汽车》。
㈡引导启发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
㈢自主探究 大胆创作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我的汽车我做主”环节,鼓励学生自己创作,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㈣展示欣赏
评价作品,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做到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㈤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课虽尽,但趣无穷”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汽车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美术说课稿 8
一、教材分析
《秋来了》是为一年级美术课准备的课外内容。这是一节造型?表现的课,课件中的范作以夺目的秋色给予学生视觉上的美感,用同龄人的范作向学生展示了创作表现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感知秋天,表现秋天,变日常生活的体验为手中的作品,它为以后学习《四季歌》和《花儿朵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⑴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秋天的来临和季节的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全方位的感知秋天。
⑵鼓励学生大胆地、有个性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表现“秋天”,敢于用美术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⑶培养学生注意发现生活美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去感知“秋”表现“秋”是重点,在感知“秋”的基础上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表现“秋”的同时,培养学生独到的审美视角,个性的绘画表达方式又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法和学法
一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个性鲜明,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小学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表现美的能力,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紧扣审美核心,创设美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美、创造美,达到塑造审美心灵,培养审美情操的目的,我采用情境教学发贯穿始终。
⑴展示情镜,引导学生感知美。
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美。
⑶融入情境,引导学生创造美。
2、新的美术课程提出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帮助学生建立符合各自个性天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体验,这决定着学生有可能具有丰富而自由的创造力。
四、教学程序
课前教师带领小朋友参观校园,找一找秋天,“秋天来了,你知道它在哪儿吗?仔细观察树、花、草、同学、老师都有什么样的变化?”“树叶落了,菊花开了,小草换上黄衣服了,我们穿毛衣了,大雁往南飞了。”
通过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让学生感知秋天的来临和季节的变化,在寻找中发现生活美、自然美,培养学生有意识的发现生活美的良好习惯;同时,我充分挖掘校本资源,找出学校中特有的人文景和自然景观,对学生进行爱校、爱家乡的教育和环境保护的教育。虽然秋天的景色每个人都见过,但真正去留心观察,记在心中的有太少了,这样的生活体验对学生是很鲜活的,它丰富了学生的经验,锻炼了学生良好的观察、记忆习惯,又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表现生活的热情。
接着在美术教室中教师布置了有关秋天的各种景物为学生创设一个优美的环境,使学生一进教室就能沉浸在美术的气氛中,将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中。
有了这样的基础,课堂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
1、创设情境、感知“秋天”
一上课教师语言导入“小朋友们,还有更多秋天的景色的图片,我们看看去。”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多幅有关秋天的图片(秋天的果园、秋天的森林、秋天的草原……),
伴以优美的轻音乐,接着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秋天的图片,感受秋天的色彩美、气韵美,拓宽他们的视野,同时大大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秋天,表现秋天的欲望。
欣赏完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给出具体的便于回答的并列式的问题:“刚刚看到那么多美丽的风景,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用你最美的语言说给大家听,或者用你的歌声和舞蹈表现给大家看”。学生在回答的[内容来于Y-Y_课-件_园]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将感受的秋天变成了自己的经验,留在了心里;赏美景、说美言,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审美习惯。
2、讨论交流,启发思维
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我又适时提出“这么美的秋色中,我们可以干什么呢?”此时小朋友们迫不及待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坐在那把椅子上欣赏周围的美景,在湖边钓鱼,打银杏,捡落叶,跳舞等等,课堂气氛出现一个高潮。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这时紧接着问“怎样去表现呢?”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大家交流:用水彩笔画,用水墨画表现,剪贴等等。
教师其实已为学生在桌上准备了彩色卡纸和皱纹纸等材料,同时学生也带来的许多废旧画报,摸一摸这些材质,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利用他们?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认识去判断、联想,进行回答。
3、了解技法、个性创作
学生对这些材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后,我安排了以下环节。用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表现秋天的作品,首先让学生欣赏汤姆森的油画作品《秋天》感受大师风采,同时教材大量出现了同龄人的作品,增强了学生的创作的自信心,也让学生欣赏到美术语言表现的多样性。
撕纸贴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方法,大家都会感到新鲜有趣,激发了学生将创作意愿变为实际行为,刚才欣赏到的图片也让学生了解到了怎样将生活中的物象变成作品,这些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如果说其他课程是让学生学会创造性的思维,那么美术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可以让学生获取创造性表现才能。学生通过找一找秋天的景色,说一说秋天的故事,评一评秋天的画,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了解到了秋天此时要学生创作出一幅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作品来,水到渠成。于是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创作,还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合作,主动探究,同时播放背景音乐,提供相关图片,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学生也会在素材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我巡回时充分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机遇帮助鼓励。
4、游戏评价、课后拓展
在学生作业完成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将作业布置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的“果树”上,其实是一个形象的作业栏,再次创设一个绚烂的“秋天”的情境,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画,再让学生自由欣赏,由学生在欣赏评议的过程中可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善于挖掘真、善、美的良好个性,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我也对他们的作品进行点评,关注每个学生,关注每幅作品,以鼓励为主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接着给每位学生一枚即时贴制成的“小果实”,告诉小朋友:“在你最喜欢的的画下帖上小果实,老师在喜欢的画下帖上大果实。”由果实的个数最后评出大家喜爱的画,送给小作者秋娃娃的头饰。
美术说课稿 9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绘画《小花伞》这一个活动选自《春天的秘密》这一主题,春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开了,而这段时间我们正好学习了简单的线条及图案装饰不同的物体,为此我想通过画各种各样的伞激发孩子的创造意识。同时通过画伞帮助孩子更好的了解伞。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激发孩子的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传统的幼儿艺术教育要求通过模仿掌握技能、技巧,现代幼儿艺术教育则强调精神创造的意义;强调艺术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为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通过帮助孩子认识不同伞,通过自己观察,看看、想想、说说、画画,帮助幼儿掌握技能,培养创造意识。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以及活动带来的愉悦、满足感、成就感。为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二、说目标
鉴于对该活动的认识,并结合小班幼儿的水平,我制订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线条及图案装饰花伞。
(2)激发幼儿帮助他人的情感。
(3)激发幼儿喜欢装饰的美术活动兴趣
给予对本次活动的分析,我把活动的重难点放在伞的造型设计上,通过多种感官培养孩子的创造意识。
三、说准备
教具准备根据活动的需要,及给予幼儿美的感受,我把幼儿的作画纸设计成白纸伞,同时我运用大图片供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伞,通过小图片的出示,让幼儿知道各种图形与线条组合后伞的造型,激发创造意识。
四、说教法
绘画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他们能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大胆创作。为此,我将此活动设计成让幼儿观察为主,通过故事导入,看看、说说,让幼儿感受各种伞的造型,从而激发孩子的创造意识。这样做,我觉得不仅让幼儿大胆参与活动,还能激起幼儿大胆探索、创作,能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进而达成目标。
图片引导法:小图片的运用对孩子的帮助是很大的,由于要创作各种不同的伞,在孩子的思维中伞的造型还不多,为此通过各种伞造型的小图片帮助幼儿进行梳理,,圆和线条又能创作出什么伞……给幼儿创作的意识。
五、说过程
1、以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小朋友我们听过小花伞的故事,故事中:一会太阳就躲进了乌云里面,“轰隆隆”打雷了,“嘀嗒嘀嗒”下雨了,小动们出去玩,都忘记带伞了,哎呀小动物们被雨淋湿了,我们来帮帮他们吧。我们怎样才能使小动物不被雨淋到哪?
2、(出示图片)看这些伞有什么不一样呀?幼儿回答。
师:总结: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高矮不同。(在这一环中,通过孩子看看、说说,让孩子知道原来伞的造型是很多的,通过简单的线条及图案装饰不同的物体,为此我想通过画各种各样的伞激发孩子的创造意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伞。
3、你喜欢那一把伞?这伞是有那些图形宝宝和线条宝宝组成的呀?(幼儿回答)师示范画伞及组合的线条。(这是解决活动难点的环节,通过小图片的运用帮助幼儿进行梳理、提炼,从而帮助孩子更好的进行创作。
4、幼儿操作有了大家的交流及小图片的辅助,孩子们对伞的创作有了底,在操作中这时孩子们从探索中获得经验,操作起来更得心应手。
5、讲评这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他可以帮助孩子进行互相的学习,从而激发孩子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美术说课稿 10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互联网与校园网的接轨,为我校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一节美术课的教学设计,课题是《动物装饰—鱼》。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理念五个方面对我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动物装饰—鱼》是小学美术第七册第十课的内容,本单元动物装饰共有三课,鱼是第二课,这一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会用变形、夸张、装饰等手法画动物,在绘画过程中感受装饰的美感。
在前一课《动物装饰—虎》的学习中,已经对装饰变形的手法进行了讲解,所以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对变形的方法可以一带而过,主要是通过欣赏各种鱼的资料,为学生提供变形的素材。
(二)、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的总目标,现将本课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1、知识目标:
(1)、通过画装饰鱼,让学生学习用变形、夸张、装饰等手法画动物。
(2)、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网络查找资料,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和装饰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色彩、花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同时激发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主学习和绘制装饰鱼
难点:电脑绘制装饰鱼
二、教学方法
(一)、教法
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恰当的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法、交流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充分、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二)、学法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科学的学习是一把开发学生智能的金钥匙,也是学习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赏图、评析、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等方法来达到学习目的。
三、教学媒体
以《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相整合,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完成本课的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一上课,我就让学生欣赏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片段(演示片段)。用学生感兴趣的直观生动的动画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引申到本课的教学内容“鱼”上,通过自主欣赏,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评述影片中,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体精神,活跃课堂气氛,使整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
欣赏完后师生互动,教师进一步启发,如:“同学们看过这段动画片吗?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地方的故事吗?”“那么除了海底有鱼之外,还有什么地方有鱼呢?”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互相交流,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联想到我们所熟悉的各种各样的鱼,自然的过度到教学的下一个环节。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大家知道,创设良好的、适合学生生活和知识能力的情景,不但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极大的调动学生主题探究、质疑、创造的热情。
我从网上请来了一位朋友,它是一条会说话的鱼(课件演示)。
在情景教学动画鱼“丁娜”的建议下,我答应带同学去网上参观,并提出参观时的要求:要细心观察各种鱼的形状、颜色、花纹,参观结束后每人要完成一幅动物装饰—鱼,这里我把鱼进行了拟人化,创设了情景教学,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的揭示课题,提出本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带着目的的去仔细观察,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2、利用资源,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己在资源库中进行浏览欣赏。
课前,我在网上搜索了很多的有关鱼的资料,如各种鱼的介绍、图片欣赏、艺术作品中的鱼、小朋友笔下的鱼……把所有的资料组成了一个鱼的网络资源库,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的探索、发现。并让他们三个人一个小组,对所获取的知识进行分析、评价,互相描述一下鱼的形状、颜色、花纹,说说你准备画一条怎么样的装饰鱼。
这个环节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观察能力,注重维持兴趣,使学生自主的探求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改变传统教学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了3—4年级的阶段目标是:“观察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中的行、色……能用口头或书面的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这个环节我就运用资源库让学生自己进行浏览,培养自主的学习的能力,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开阔学生的视野,然后用交流讨论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3、讲解步骤,布置作业
上节课已经对装饰变形的手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所以在这里不需要再具体讲,只是简单的进行复习,并用电脑演示绘画步骤。
(1)勾画轮廓(变形)
用简单形状概括出鱼的外形,运用金山画王软件中的几何形或者画笔工具勾画出来。
(2)添加花纹(简化与添加)
运用简化和添加的方法,对鱼进行艺术处理,添上自己喜爱的花纹,可以是圆形的、条形的,方形的……各种各样的都可以。
(3)着色(夸张)
用油漆桶工具为我们的鱼涂上漂亮的颜色,要提醒学生不要拘泥于真实的颜色,要大胆的进行夸张。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造型能力,加之在信息技术课上已经初步掌握了多媒体电脑的基本操作,对电脑绘画也已经进行了学习,能画出简单的图画。所以我要求学生用金山画王画一条装饰鱼,还可以为它添上漂亮的背景花纹,画好之后存在教师机D盘下所属班级的文件夹内,存的时候把文件名改成自己的名字。漂亮的作品老师还会把它上传到网上,让全世界的人都能欣赏。
优秀作业成为网络的一部分,是这节美术课网络资源教学设计的又一个特点,学生都想让自己的作品上传网上,那么他们在作业的时候就会更加认真,也更加主动的去完成作业。
学生在运用电脑完成一件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还需要自己进行电脑的操作。不难看出把计算机与美术进行整合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途径。
4、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课标要求,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所以美术课中学生动手这一环节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的辅导至关重要,根据学生所画内容个别指导,通过辅导及时发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即时提出并改正。
5、成果交流,教师小结
让学生自己欣赏班上其他同学的作业,调动学生参与交流和互评,让学习成果进入网络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挑选出几张最漂亮的作业进行讲评,分析优缺点,并在电脑上进行简单的修改。然后打开一个儿童绘画网站。
告诉学生老师会把这几张作业上传到这个网站,让他们自己在网上去查找欣赏。
五、教学理念
网络教室所能提供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运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等方法教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口说、手脑并用,全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多媒体及网络引入课堂,具有十分明显的辅助作用和十分巨大的潜力。运用多媒体及网络辅助,开设美术教学新局面,这将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的整个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批评指教。
美术说课稿 1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XXX号参赛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黑白装饰画的美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首先)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美版初中教材第十八册第四课《黑白装饰画的美感》,(出示板书)本课是“造型61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确定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内容:
本课通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可以了解用一种颜色与纸的对比,所表现出的对形体的概括与表现力,学习它以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语言所表现出作者的构思,感受黑白装饰画艺术的魅力。并且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纬度和学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节课要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知黑白装饰画的艺术特点和多种表现效果,了解黑白装饰画的创作过程。使学生掌握对黑白装饰画分析、理解、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节课通过大量图片的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风格的黑白装饰画分析比较,共同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根据生活中的形象或图片中的形象,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绘画方法,创作一幅黑白装饰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各种风格的黑白装饰画分析评价,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并掌握正确的评价方式。发展潜在的艺术个性,大胆传递主观思想和感情。提高对黑白装饰画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4、根据我对教材分析的理解,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欣赏图片,让学生对黑白装饰画的表现特征、艺术效果和思想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进行对彩色照片和黑白装饰画的分析比较。
难点:
具体分析、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理解黑白装饰画的美感,完成有创意的黑白装饰画设计。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运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合作教学法、鼓励教学法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和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我先采用引导教学,用幻灯片放映一些不同特征的黑白装饰画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然后提出问题,进入课文。接着放映不同艺术特色的装饰画并作出比较,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本课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让学生学会看作品,在看的过程学会思考,形成自己的审美价值观,感悟出黑白装饰画的美感,并运用到生活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并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过程设计
我将从课前准备—激趣导课—欣赏讨论—实践操作—教师总结几个方面进行我的教学。
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各种不同的黑白装饰画图片,带进课堂让学生欣赏。
2、激趣导课
首先,我先让学生欣赏一个黑白效果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在神秘中接触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感受黑白美感。接着我会出示熊猫图片,提问:“熊猫一生当中的两大愿望是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出答案:第一是熊猫想照一张彩色照片;第二个是想去掉黑眼圈。这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黑白画的独特魅力。
接着,我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室今天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教室的墙上贴满了不同风格的黑白装饰画,并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这样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更好地体会黑白装饰画的美感。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黑白装饰画的色彩要素是有黑白灰三种要素构成的。
最后,回到课本上的图片,具体地分析每幅作品由于表现形式的不同,使得效果截然不同,以学生的自行探讨为主,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提出问题:同样是表现人物的黑白装饰画,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分析这几幅图片,会发现有的比较厚重,有的比较简练,让学生在思考中对本节课产生好奇,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由于点线面的构成不同,以及黑白灰所占的面积不同所以效果也不同。这样我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欲望。
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欣赏讨论
我们看到的水墨画它体现出了黑白灰的层次美;那么在平淡的年代里人们追求丰富多彩的世界,在多彩的年代人们又返朴归真想回归自然,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追求的是一种心态美。例如怀旧照片和黑白的摄影等对于情感的表达是色彩很难达到的。而黑白装饰画不仅仅是简单的用黑白来纪实,而是用一种颜色与纸的对比关系,对客观物象进行重新塑造,进行主观归纳,画面是由基本元素点、线、面基本要素组成的层次,形成一种单纯的美。
首先,我用幻灯片给学生展示多种风格、多种材料的黑白装饰画作品。并提出问题:你对教材中“黑白装饰是一种颜色通过与纸形成的对比关系创造的富有装饰性的绘画”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观看作品,并分组讨论。分析黑白装饰画的内容与风格、交流对黑白装饰画的个人看法,挑选自己喜爱的作品。通过大量的欣赏,引起学生对黑白装饰画的兴趣。展示学生的个性风格。
接着,我继续拿出几组黑白画和彩色画进行对比。寻找黑白画中存在的吸引力。同样的画面(房子、鞋、餐具、风景、人物),但彩色的照片和黑白装饰画却给人不同的感受。
我找学生用幻灯片演示从色彩照片到黑白装饰画的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黑白装饰画给人带来的美感。并总结:彩色照片给人视觉上有很大的冲击力,表达出作者丰富的情感;而黑白装饰画就会给人一种概况,想像的空间,人为创作的东西也会越多,表现出的就是另外一种感受;从黑白装饰画到彩色照片转变的过程也体现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它们各有各的美,各得其美,各美其美。
接着我用一年四季做比喻,秋天给人带来繁荣、丰富的感觉;而我却喜欢冬天,它把丰富、繁荣变得简约、概括,给人一种纯洁,平静的感觉。这样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交换观点,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学习态度。
最后,请同学说说作品的独特之处。归纳总结:
黑白画装饰画的表现形式除了点、线、面以外,(出示板书)还有:明度、线条、错觉、转换、仿影、对比、象征和变形等给我们一种单纯的美、简洁的美、淡雅的美。
在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大量欣赏比较,自己体验黑白装饰画给人带来美感的同时,感受彩色照片和黑白装饰画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从而把整个教学过程推向高潮。
4、实践操作
帮助学生确定自己喜爱的一种风格。尝试根据生活中的形象或照片,创作一幅黑白装饰画。安排好画面的整体黑白关系,使黑与白互相交替、互相穿插,富有节奏,是构成一幅好的黑白装饰画作品的先决因素。
首先我以花卉的照片为例,介绍黑白装饰画的三种处理方法:
第1种,用记号笔勾轮廓。可以在背景上用点点烘托花朵。
第2种,背景涂黑。可以把背景沿轮廓涂满黑色。
第3种,把花瓣涂黑,背景处理成灰色。
鼓励创新意识,学生自由组合,按小组创作。培养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感受的能力,提倡分组交流的方式。
教师巡回指导。练习中,根据学生需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设计上和技术上的困难,及时展示一些创意好的草图。有共性问题统一讲解,并进行个别辅导,发现好的作品及时展示表扬。鼓励学生有创新意识。这样给学生技术上的支持,帮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能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到创作乐趣,提高创作能力。
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同学互相谈对作品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同时,通过实践操作的过程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提高。
5、教师总结
本节课通过欣赏作品、对作品的分析、讨论,了解黑白装饰画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感知黑白灰以及他们的关系,引导学生欣赏、认知黑白灰给人带来的美感,尝试用黑白装饰画的美感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如何对物体进行概括,如何运用黑与白表现出绘画的装饰效果,如何用语言交流自己对黑白装饰画的感受和认识。
让我们认识到黑白装饰画的独特魅力,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选择不同风格不断地创新,就能够设计出很好的画面来表达我们的美好生活。
四、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遵循 “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让学生在欣赏、比较、归纳、总结几个方面深入学习。让大部分学生达到能够自主、正确的掌握黑白装饰画的基本要素,了解黑白装饰画和彩色照片给人的不同感受;让个别领悟性较好的学生达到除了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教学内容以外,还能够独立、创新、发挥自己的个性,通过自主学习和师生共同讨论,达到一个更高的认知水平。
最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美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和追求。
五、板书设计
下面请大家看我的板书设计,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我以大纲契领的板书达到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体现了整个教学的过程,突出了重点和难点,这样看起来简单明了,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追求。
板书设计:黑白装饰画的美感
一、基本要素:点线面
二、基本方法:节奏韵律 对比调和
|
美术说课稿 12
一、说教材
《家乡的桥》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12课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优美的文字描写了记忆中故乡美丽的小桥,展现了江南水乡那份优雅的意境。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二类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
2、过程与方法
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
重难点与关键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三、说教法
自读自悟法,朗读体会法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入情入境。
1、师:江南水乡河湖交错,小桥流水,如诗如画,一起去看看吧!
2、齐读课题
3、审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生字组词。
2、,理解预习3的词。
3、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初识家乡的桥。
1、指名读课文,你对家乡的桥有哪些了解?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2、学生交流
①故乡江南的小河多。(板书:河多)
②小桥的数量多。(板书:小桥多)
③小桥的造型千姿百态。(板书:造型多)
④小桥的名称美,来历多,字体各不相同,关于小桥的故事多。(板书:名称美)
⑤小桥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是孩子们的“乐园”。(板书:乐趣多)
⑥作者最忆家乡的桥。(板书:忆桥)
四、欣赏家乡的桥
(一)数量多
1、出示句子
在我的故乡江南,弯弯绕绕的小河,象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小河长,小桥多。桥连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如果提着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
2、那么多的桥造型却各不相同,千姿百态。
最简单的是过户桥,一块长石板搁两端,把两户人家连起来;最漂亮最有气派的数单拱桥,桥洞像个大大的圆饼,两边的几十级石阶形成个大“八”字,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夜里,你撑条小船过去,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3、指导朗读
(二)桥名美
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
(三)桥趣多
整个炎热的夏天,家乡的桥也成了我们的乐园。我们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我们在桥边钓鱼、摸螺蛳,碰得巧,还能从桥洞捉一对毛蟹呢!
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我们__________,我们________我们____
五、配乐朗读,拓展感悟
1、此时,故乡的桥不再模糊,它清晰的展现在眼前。配乐朗读全文。
2、当年的孩子长大了,他时常想起家乡那千姿百态的桥。他爱的只是桥吗?
3、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随着弯弯绕绕的小河,象一条条血脉,网布在作者身上。这一座座小桥,不正将作者和故土相连吗?
六、课堂小结,感悟乡情
是啊!家乡的桥是那么千姿百态,富有情趣,他给孩子带来快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桥,童年的回忆就是对桥的回忆。时间可以让人淡忘许多东西,但对家乡的感情,对童年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这就是乡情!
七、作业设计
选家乡的一种事物写一写
板书设计:
12.家乡的桥
河长 桥多
故乡江南 桥千姿百态 孩子们的乐园
桥名 优美
美术说课稿 13
一、《漂亮的瓶子》试讲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美术的三号考生,今天我要试讲的内容是小学一年级美术《漂亮的瓶子》(板书题目)。
一、动画导入
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特约嘉宾,他是大耳朵图图,可能有些小朋友认识他。图图遇到了麻烦事,他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今天带了剪刀、卡纸和彩笔,准备做手工,他想请大家来帮忙。到底是什么麻烦事呢?请看大屏幕。
2、哦,原来是图图把妈妈最心爱的花瓶打碎了,他非常着急,我们怎么帮帮他呢?
(学生回答:老师,我们可以帮助图图做一个花瓶)
我们可以帮图图设计一个花瓶(张贴:花瓶),设计的花瓶一定要漂亮(张贴:漂亮的),图图才能得到妈妈的原谅哟!
二、教学新知
1、中国人特聪明,在很久以前就设计出了许多漂亮的花瓶。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漂亮的中国陶瓷艺术吧。
师:你喜欢这些瓶子吗?为什么喜欢它呢?
(学生:因为它外形美观,制作精美,图案漂亮,色彩鲜艳)
表扬懂得从细处观察的学生。
2、这些漂亮的花瓶和我们人的身体一样,也有头有脚,它们的头叫做瓶口,脚叫做瓶脚,中间鼓鼓的大肚子叫做瓶肚,瓶口下面细细的部分叫做瓶颈。有的瓶子两边还长了两只大耳朵,我们就叫它瓶耳(老师边展示课件花瓶的图案边讲解)。
3、那老师如果在中间用一条线把瓶子分成了两半(课件),大家仔细观察这些花瓶,你发现瓶子左右两边大小怎样,形状怎样?(学生:两边的大小一样、形状一样)
老师:同学们真聪明,观察得真仔细。是的,这条线把瓶子分成大小完全相同的两半,我们就叫它对称。
老师:那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对称的啊?
学生:我们看到的蝴蝶是对称的,蜜蜂是对称的,人也是对称的。
4、(1)我们用手中的纸也能折出对称型。拿起你们手中的纸,跟着老师一起来折对称的长方形。这样边对边,角对角对好了,然后按平中间线。
(2)在剪花瓶之前,我们要画出心中花瓶的样子。花瓶是对称的,我们只要画出花瓶的一半就可以了。老师把连起来的这边放在左边,开口的这边放在右边,然后我以左边为瓶子的中间线,画出花瓶造型的一半。(媒体:折剪法的提示)
5、师:那么,怎样才能剪出一个大瓶子呢?(沿着纸的外形剪,尽量占满纸)
6、要让花瓶变得更加漂亮,我们还得给它进行装饰,让花瓶穿上漂亮的外衣。(出示做好的花瓶,贴于黑板上)这是老师装饰的花瓶,那么大家看一下,我们怎样能够让花瓶更加美丽呢?(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我们可以通过装饰让花瓶更加漂亮,比如:
(1)装饰花瓶时,我们可以给花瓶画上美丽的图案,涂上好看的颜色;
(2)也可以用彩色卡纸剪出各种图案,贴在花瓶上。
7、别的小朋友也设计了许多漂亮的花瓶,想不想看看?(媒体出示)
师:1、这些瓶子美吗?
2、这些瓶子美在哪里?用了哪些方法进行美化的?
(学生回答省略)
三、学生创作实践。
1、大家想不想也有这么漂亮的花瓶啊,哦,大家都想啊,那让我们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来动手设计自己心中最漂亮的花瓶,待会儿老师把你们设计出的最漂亮的十个花瓶放到柜子里展出,然后选出最最漂亮的花瓶送给图图好吗?时间不多了,老师给你们十分钟的时间,赶快行动吧!
2、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你们制作瓶子的时候。
(1)要保持安静;(2)有问题请举手。开始行动吧!
步骤如下:
A对折纸,画出半个瓶子造型;B剪出造型;C勾画花纹,装饰美化。
四、展评添趣,总结延伸
今天同学们做的瓶子都很漂亮,图图非常感激我们班的小朋友!那我们今天的课就到此结束,大家回家后按照老师讲的方法,再制作一个更漂亮的瓶子送给亲爱的爸爸妈妈,好吗?
美术说课稿 14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岭南版海南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第八册第九课内容,属于新课程标准中“综合·探索”类绘画创作课型,即“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本课主要是对以前绘画内容作一个回顾,使学生在巩固原有绘画知识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和掌握绘画日记的特点及绘画方法,并学会运用绘画日记记录每天所发生的有趣、有意义的事情。
2、教学目标: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与技能:了解绘画日记的结构特点,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声音引发的“语、形、色”来描画记忆,完成日记的内容。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绘画日记的表现特点及创作方法,并应用到生活当中。
(2)难点:激发学生的记忆和创造思维,引发学生对往日生活的回忆、想象,完成日记的内容,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说学情
小学生活泼可爱,思维独特,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表现画面。好奇心强,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思维活动仍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掌握了空间关系、分类等基本能力,但还不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思维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运用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育思想,采用启发式引导教学法为主,以实例为线索,充分运用多媒体、范图等直观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
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结合语文、音乐学科,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调动学生的感官,学生练习过程中播放一些轻快的音乐,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感受美、创造美。此外,我还采用师生共评法对作业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更充分认识自我,客观的评价自我,并巩固所学知识。
2. 学法分析
遵循“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本课运用多媒体展示图例和进行绘画过程的演示,采用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通过比较分析、实践让学生可以直观的掌了解绘画日记的结构特点,并学会绘画和运用。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个性。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导入:“同学们都写过日记,日记能够记录当天发生的有兴趣的或感受最深的事情,那么,既然我们都会画画,为什么不能给日记配以简单的画面,使日记更直观、更形象呢?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下屏幕。”(多媒体出示放大的文字日记和绘画日记的范图,让学生观察。)
2、教师提问:
①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前者只有文字,后者既有文字又有绘画) ②这些绘画是干什么用的?文字内容有哪些?(日期、天气等)
③哪种日记比较美观?(绘画日记)
3、教师小结:文字日记与绘画日记这两种方法的共性,也就是目的都是一样的,但绘画日记更直观、更形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绘画日记。(多媒体出示课题——“我的绘画日记”)。师:那么,什么能帮助我们回忆起以前的内容呢?想一想,生活中除了少数寂静无声的场面,多数都是有声音相伴的,当我们听到某种声音时就会联想到以前看到或发生的事情,所以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听声音来回忆表现绘画日记的内容。(多媒体出示——听声音画记忆画)
(二)讲授新课
1.学习
(1)教师播放小朋友唱歌的声音,提问:“说说是什么声音?使你联想到什么场面?”(多媒体展示 :“听”字。)
(2)教师出示一幅小朋友唱歌图,提问:“观察这幅作品,除了绘画部分以外,还有什么内容?”(还有文字部分)(多媒体展示绘画日记结构:1.绘画部分2.文字部分)
(3)教师再次播放各种声音:国歌声、笑声、哭泣声、雨声。学生认真聆听并展开想象。(多媒体展示 :“想”字。)
2.探讨方法
(1)师生共同讨论:当我们听到其它声音后你想到了什么?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想象好吗?(多媒体展示 :“说”字。)
(2)教师再次播放音乐并出示一些听到声音后学生想到的一些范图。激发学生想象,并对想象力丰富的学生进
行表扬。(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有声有画的情景,学生通过探索讨论、合作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记忆思维,突出本课的难点。)
(3)学生再次讨论:如何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和画面呢?教师出示范图(唱歌图),让学生探索讨论,自主合作学习。
师:那么我们要如何来作画呢?教师出示几例范图并出示绘画步骤:
(1)构思画稿(形象、匀称)
(2)涂上颜色(强调大胆,均匀,整洁)
(3)文字说明(日期、天气、事件、说明要简单明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各绘画图,动画出示绘画步骤并强调注意事项,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绘画过程,让学生迅速掌握绘画方法,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3.创新设计
按4人一组分组合作绘画,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画得又快又好。(注意小组间各人的分工的要明细)
4.完善提高
(1)学生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对构思新颖的小组或个人提出表扬,并展示给同学学习,鼓励不足的学生。
(2)学生创作时播放音乐,并用多媒体再次展示绘画步骤和一些学生作品供学生参考。
(三)赏评拓展
1、作业展评。各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到前台展示作品,讲解创作的意图,并通过比较、推荐、自荐、自评、师生互评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各小组选择题材有意义、文字与画面组织有特点、画面主题突出、表现手法有特色的作品讲评。教师小结,并寻找每一幅作品的闪光点,评价以表扬为主,同时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
2、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新的方法记日记 ──用绘画记日记。希望大家在往后的日子里能运用这种新画法记日记!
五、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教学内容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作画过程与板书相配合,将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
美术说课稿 15
面包是幼儿非常熟悉且喜爱的食品,烤面包的方法不仅有趣,而且新奇。我们选择并设计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烤面包”活动,旨在让幼儿在“涂涂”“烤烤”“尝尝”的过程中,学习水粉涂色、色彩对印的技能,充分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2、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一、说教材
面包是幼儿非常熟悉且喜爱的食品,烤面包的方法不仅有趣,而且新奇。我们选择并设计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烤面包”活动,旨在让幼儿在“涂涂”“烤烤”“尝尝”的过程中,学习水粉涂色、色彩对印的技能,充分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根据《纲要》艺术领域“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知识目标:巩固对红、黄、绿、紫四种常见颜色的认识,感受色彩的美。
2、技能目标:大胆选色,学习习近平涂的方法与蘸色的技巧。
3、情感目标:体验活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活动的重点:巩固对四种常见颜色的认识,学习涂色,体验玩色的快乐。
活动的难点:
学会蘸色的技巧,用平涂的方法涂满“果酱”。
活动的准备:
(详见活动设计的准备)。充分有效的活动准备是美术活动成功的前提。本活动准备既关注幼儿已有经验的积累与参与,也注重教具的形象性与作画工具的合理性。如选用的水粉笔,是长水粉笔截掉一段笔杆而成的──这是我们反复实践后确认的,这样更方便幼儿的使用。本活动宜在小班第二学期进行。
二、说教法与学法
本活动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讲解示范法和指导法,来适应教学内容传递的需要和幼儿的认知结构特点进行教学。通过操作与语言的紧密结合来突出重点,以变抽象为具体、变生疏为熟悉的办法来突破难点。用简洁的、游戏化的语言进行演示与讲解,使作画的每一个步骤和要求形象化、具体化,易为幼儿所理解与掌握。同时,我还运用了兴趣式指导和渗透式指导法。从幼儿出发,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融在一定的情境中。如:蘸色的技巧,是按情节发展,边演示边以游戏口吻强化:“蘸点果酱,舔一舔,涂在面包上”“蘸点果酱,舔一舔,果酱涂得满满的”……再如,要求幼儿均匀涂色,是这样说的:“果酱涂得满满的,面包的味道就更好了”;将涂上的色彩对印:“把涂满果酱的面包合起来,压一压,免得果酱流走了”。从而避免说教式的提要求和示范。通过教师的演示,游戏化的强化,幼儿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边听边看,不知不觉领会了涂色要领,在边说边操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醮色的技巧,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说活动程序总的设计思路是:
根据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设计以“兔妈妈收徒弟,兔宝宝学烤面包”为中心主题,以教师的示范幼儿练习为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活动流程是:
讲故事导入→教师示范(取面包→介绍果酱→涂果酱→烤面包→展示面包)→幼儿练习→活动评价(展示幼儿烤的面包,请客人品尝)。
具体活动程序如下:
1、导入:以故事导入课题。创设富有童话色彩的游戏性情境,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富有情感的角色(兔妈妈和兔宝宝),易于促进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时间1。5分钟)
2、新授:教师示范“烤面包”。通过教师游戏化的口吻,准确的讲解示范,使幼儿自然地掌握烤面包的步骤,明确烤面包的要求。同时,又让幼儿体验到“烤面包”带来的色彩美(色彩对印)与成功的快乐,更激起幼儿自己烤面包的强烈愿望。(3。5分钟)
3、练习:幼儿烤面包,教师巡回指导。教师观察幼儿,并用游戏口吻进行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涂画。指导时注意个别差异。(13—15分钟)
4、活动评价:请客人品尝。以请客人品尝的形式进行,既合乎主题情节,又利用了可借用的教育资源,让众多的听课老师参与活动的评价,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得到他人的评价,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促进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2分钟)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活动游戏性、趣味性极强,进一步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情境中,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发展。
教学反思:
周三进行了第一次活动,由于人数较少,时间持续了15分钟左右,虽然幼儿的参与度很高,兴趣也很浓厚,但我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
首先开始部分我还是太着急,急于过渡到下一部分讲解环节,因此,幼儿没有充分地围绕各种颜色的果酱讨论,每一种颜色的果酱也只讲了一种水果酱的名称,其实,完全可以放轻松一些,让孩子多讲一些果酱的名称,扩散思维做得还不够;问题与回应的方式可以再多样化一些,如:“是吗?红颜色果酱是不是只有苹果酱呢?”“绿色的果酱除了西瓜皮酱,还会是什么酱呢?”“白色的是什么酱呀?”……
其次在讲解示范的环节中,我的思路还有些混乱,没有将“涂抹果酱”的过程讲清楚,结果造成幼儿操作时使用不当,“浆糊”要么太多漏出来,要么太少挤在角落里;其实可以通过形象的儿歌进行讲解:“舀上一点点,倒在面包上,轻轻抹一抹,果酱到处有,合上小面包,轻轻按一按,打开瞧一瞧,哇!颜色真好看。”
在示范讲解时出现一个亮点,可以在后一次活动中加以借鉴,就是孩子生成的语言——“果酱不能涂很多,否则太甜了吃了要蛀牙的。”这样就形象生动的解决了涂抹浆糊“量”上的指导问题。
用餐巾纸盒做成的“面包烤箱”可以事先放在桌上,上面还可以粘贴一些“按钮”“开关”等,更具真实性,可以让孩子一边操作一边自由模仿“烤面包”的动作,满足想象。 提供的黄色蜡笔太硬,不适合小年龄孩子,在后一次活动中改换成油画棒,可以减少操作难度,效果也好一些。等到幼儿涂抹得差不多了,再介绍“撕贴夹心”的方法,这样,幼儿比较容易接受,比刚开始一股脑儿讲完要好,更适合小班孩子边做边想的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