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街道“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断增强群众的文明素养和卫生意识,切实改善我街办环境秩序和卫生状况,营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结合我办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幸福XX”决策部署,坚持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对城区居民、农村村民及沿街商户严格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打造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和乡村治理模式,全面提升市容市貌村容村貌,努力建设环境优美、市容整洁、乡风文明、生活幸福的现代化城市。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的组织领导,成立XX街道“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党工委书记
常务副组长:XX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副组长:XX二级主任科员
XX党工委委员、常务副主任
XX办事处副主任
成员:各包(村)居领导、各村(居)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创建办,负责“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办公室主任由XX同志兼任,成员由街道创建办工作人员组成。
三、工作目标
通过与城区居民、农村村民及城区范围内的沿街商户、单位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的基本文明素养,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影响环境卫生、破坏城市园林、市政等设施的违法(规)进行“教育优先、严格整改处罚并用”,并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机制,力争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使城区、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基本改观,长期确保全街道环境整洁优美、文明有序。
四、工作内容和范围
(一)“门前三包”内容
1.城区居民、农村村民“门前三包”
“包卫生”:负责责任区内地面保洁,及时清除痰迹、污物废弃物和积水;制止和劝阻随地吐痰、乱扔瓜果皮核、烟蒂、纸屑等行为;制止乱倒垃圾、污物、污水、粪便和损坏环境卫生设施等行为。
“包秩序”:负责维护好责任区内的公共秩序。建筑物立面应保持整洁,店招牌按要求设置;制止和劝阻乱摆摊设点、乱堆杂物、乱搭乱建、乱拉乱挂、乱贴乱划、乱停车辆及毁坏环境卫生设施等行为;不得擅自挖掘、占用人行道,不得擅自设置户外设施,不得倚门设摊、占道经营。
“包绿化”:负责管护好自身房前屋后的绿化设施;制止和劝阻攀折树木、借助树木搭棚和悬挂衣物、损坏花草树木和绿化设施。
2.沿街商户“门前三包”
“包环境卫生”:无垃圾污物、无果皮纸屑、无污水积水本单位(商铺)自备垃圾容器、垃圾袋、扫把等卫生器具;负责本单位(商铺)门前的卫生保洁工作,清除痰迹、污物、废弃物和积水,保持责任区干净整洁;做到垃圾不乱扔乱扫乱倒,污水不乱泼乱倒乱排;积极劝阻本单位(商铺)责任区内的随地吐痰乱扔乱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包市容秩序”:无跨门经营、无店外摊点、无乱搭乱建、无乱贴乱画、无乱挂乱晒、无车辆乱停放。严格遵守城市管理的有关规定,禁止和制止在店外责任区内跨门经营、违规设立摊点占道作业、堆放杂物、乱停车辆、乱搭建、乱挂晒、乱贴、乱涂乱画等行为;灯箱、广告、招牌、霓虹灯、门楼装璜、门面装饰等须经审批再设置,出现污染、破损、残缺的及时清洗、更新或拆除;开业、庆典需要在建筑物悬挂横幅、垂幅或在门前设置彩虹门、拉挂彩旗等须先报批,并在规定的地点设置,保持整洁美观,发生毁损的、污染的及时更换,到期及时撤除。保持单位(商铺)门前整洁美观,秩序井然,及时清除本单位(商铺)责任区内的“牛皮癣”。
“包绿化和市政设施”:无损毁花草树木、无侵占污染绿地无损坏市政设施;禁止、制止、举报损坏绿化和市政设施、花草树木及占用、污染绿地的行为,具备绿化条件的应进行绿化美化。
(二)“门前三包”的责任范围
城区居民、农村村民:居(村)民自家门前屋后。
沿街商户(包括临街地块土地使用权人、临街建(构)筑物的所有权人等):横向为单位(门店)沿街建(构)筑物总长,纵向为责任区建(构)筑物至人行道侧石,立面为建筑物外立面。
(三)整治标准
按照“门前三包”责任书的相关内容进行管理,重点对乱停乱放、乱张乱贴、乱倒垃圾、乱堆杂物、店面门前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占道加工、破坏(占用)门前绿化等违法(规)行为进行治理和处罚。
五、责任分工
(一)街道创建办:负责“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工作情况的督查。
(二)城管中队:协助各村(居)“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工作,依法对违法(章)行为进行查处。
(三)辖区内各企(事业)单位:负责本单位庭院、宿舍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
(十六)各村(居):负责开展辖区内“文明商户”评选;
负责实行本辖区范围内“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工作,其中,城区以小区为单元,逐庭院、逐楼道、逐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农村以村小组为单元,逐村、逐组、逐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六、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7月25日-8月31日)
1.研究制定《XX街道“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并进行动员部署。
2.各村(居)根据分工要求,上户宣传并组织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
3.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村(居)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其中辖区内各企(事业)单位“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情况由单位所在社区(村委)负责督查并上报辖区,再由辖区统一收集后上报领导小组。
4.通过新闻媒体、社区信息栏、LBD屏、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做好“门前三包”责任制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二)清理整治阶段(9月1日-9月30日)
1.各村(居)对“门前三包”落实不到位的责任人进行劝阻和提醒,并限期整改到位。
2.对违反“门前三包”责任书内容,且存在违法(章)行为的当事人进行依法处罚,并将其列入失信名单。
3.根据“门前三包”的内容对违法(规)现象进行集中整治,使“脏、乱、差”现象逐步得到改观。
(三)常态管理阶段(10月1日至12月31日)
1.加强宣传教育。发布联合通告,宣传活动意义,鼓励广大群众、商铺、单位自觉履行“门前三包”责任,宣扬文明典型设立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及时曝光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对作出处罚决定的,要予以重点曝光。
2.加强源头管理。凡是申请开设门店的企业、经营户,在领取证照前,各村(居)要配合做好“门前三包”责任制的宣传对不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的,要将其纳入重点监管对象。
3.加强卫生保洁。城管中队要合理配置垃圾桶,定时收集、清运垃圾;环境整治办要加强日常巡查监管,督促住户、商户、单位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对屡教不改者依法给予处罚,对暴力抗法者由公安机关予以严惩。
4.加强考核评选。定期组织开展“文明商户”、“清洁家庭”“最美志愿者”评选活动,营造浓厚氛围,评选结果在媒体上予以公布。
(四)总结提高阶段(12月31日之后)
在前期整改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机制强化措施,对各项整治工作进行回头看,查缺补漏,重点突破,确保市容市貌、村容村貌持续良好,下一步纳入常态化管理机制。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村(居)要提高认识,迅速行动,积极部署,将此次“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工作列入当前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村(居)书记要亲自抓、负总责,包居领导要具体抓、靠前指挥,确保该项工作有序推进。(二)明确任务,压实责任。
根据网格化监管单元分工,各村(居)牵头负责本网格“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工作。要结合实际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细化工作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做到措施到位、人员到位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三)加强协调,齐抓共管。
此次“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工作各相关部门和各村(居)要密切合作、加强配合、形成合力。按属地管理原则,强化工作调度,推进该项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四)鼓励引导,全民参与。
多措并举,积极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并自觉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营造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五)强化督查,指导跟进。
由街道创建办联合城管中队、成立专项督查组,定期对各村(居)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和例行通报,并利用“三单制”对“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工作情况跟踪问效,对反复通报、工作不力的村(居)适时启动约谈机制,严肃问责。